中醫治療副銀屑病之理論推 導與病例報告 · 230...

7
230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 201117(4) 中醫治療副銀屑病之理論推 導與病例報告 廖子嫻 1 、吳俊賢 1 、陳建仲 1 、謝淑珍 2 1 財團法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台中分院 2 義大醫療財團法人 義大醫院 摘要 一位年輕男性全身起紅褐色丘疹已兩 年,大小約直徑 0.5-1cm,不癢不痛,表皮 無潰爛,但病灶會在真皮內潰爛,潰爛時表 皮略浮腫按壓微痛,周圍成淡紅色發炎狀, 待水痘乾竭成痂後,疹呈黑色,痂不掉,若 將痂除掉,病灶呈凹陷狀,再生痂仍呈黑色, 表面變平,病灶處有色素沉積。曾至某醫學中 心做切片檢查,診斷為慢性苔癬水痘樣糠疹, 接受光療及西醫治療並無改善。 2009 9 2 日至本院中醫部就診,發現紅疹與結痂處除臉 部外全身皆有,病灶密度約 1-2 /5cm2,大 腿及臀部特別密集,病灶呈圓型,界限明顯, 疹出時並無癢痛感,潰後結痂不易消退。我們 的治療原則以益氣養血,托裡排毒,清熱活血為 主,治療約三個月後,症狀有明顯改善。 關鍵字:苔癬樣糠疹、副銀屑病、托裡消毒 前言 苔癬樣糠疹是一種罕見的皮膚疾病,病 因至今不明,但有研究認為這是一種對感染 物質過敏反應的疾病 [1][2] 。它的臨床表現分 為急性的水痘樣丘疹(pityriasis lichenoides et varioliformis acuta or PLEVA) ,其外覆有假 胞膜,內有中心性壞死及結痂出血;也有脫 屑苔癬樣色素脫失的小丘疹 (pityriasis lichenoides chronica or PLC) [3],[4] ,兩者的分別 非以病程長短,主要以臨床皮膚病灶的表現 來作區分,但臨床上通常無法明確的區分開 來,故統稱為 Pityriasis lichenoides苔癬樣糠疹好發於 20-30 歲的男性,約 30%的患者是在 20 歲以前發病,臨床特徵為 全身不對稱、多發性的 3-5mm 紅褐色丘疹, 周圍有浸潤、鱗屑而無自覺症狀或輕微瘙 癢,刮除鱗屑無點狀出血。主要分布在軀幹 及四肢,較少出現在臉部。無傳染性,病程 通訊作者:吳俊賢 話:04-360606663#3267 通訊地址:427 台中市潭子區豐興路一段 66 接受日期:100.12.22 E-mail[email protected] 審查修正:一次

Upload: others

Post on 30-Jul-2020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230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 2011:17(4)

    中醫治療副銀屑病之理論推導與病例報告

    廖子嫻 1、吳俊賢 1、陳建仲 1、謝淑珍 2 1財團法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台中分院

    2義大醫療財團法人 義大醫院

    摘要

    一位年輕男性全身起紅褐色丘疹已兩

    年,大小約直徑 0.5-1cm,不癢不痛,表皮

    無潰爛,但病灶會在真皮內潰爛,潰爛時表

    皮略浮腫按壓微痛,周圍成淡紅色發炎狀,

    待水痘乾竭成痂後,疹呈黑色,痂不掉,若

    將痂除掉,病灶呈凹陷狀,再生痂仍呈黑色,

    表面變平,病灶處有色素沉積。曾至某醫學中

    心做切片檢查,診斷為慢性苔癬水痘樣糠疹,

    接受光療及西醫治療並無改善。2009 年 9 月 2

    日至本院中醫部就診,發現紅疹與結痂處除臉

    部外全身皆有,病灶密度約 1-2 顆/5cm2,大

    腿及臀部特別密集,病灶呈圓型,界限明顯,

    疹出時並無癢痛感,潰後結痂不易消退。我們

    的治療原則以益氣養血,托裡排毒,清熱活血為

    主,治療約三個月後,症狀有明顯改善。

    關鍵字:苔癬樣糠疹、副銀屑病、托裡消毒

    前言

    苔癬樣糠疹是一種罕見的皮膚疾病,病

    因至今不明,但有研究認為這是一種對感染

    物質過敏反應的疾病[1][2]。它的臨床表現分

    為急性的水痘樣丘疹(pityriasis lichenoides et

    varioliformis acuta or PLEVA) ,其外覆有假

    胞膜,內有中心性壞死及結痂出血;也有脫

    屑 苔 癬 樣 色 素 脫 失 的 小 丘 疹 (pityriasis

    lichenoides chronica or PLC)[3],[4],兩者的分別

    非以病程長短,主要以臨床皮膚病灶的表現

    來作區分,但臨床上通常無法明確的區分開

    來,故統稱為 Pityriasis lichenoides。

    苔癬樣糠疹好發於 20-30 歲的男性,約

    30%的患者是在 20 歲以前發病,臨床特徵為

    全身不對稱、多發性的 3-5mm 紅褐色丘疹,

    周圍有浸潤、鱗屑而無自覺症狀或輕微瘙

    癢,刮除鱗屑無點狀出血。主要分布在軀幹

    及四肢,較少出現在臉部。無傳染性,病程

    通訊作者:吳俊賢 電 話:04-360606663#3267 通訊地址:427 台中市潭子區豐興路一段 66 號 接受日期:100.12.22 E-mail:[email protected] 審查修正:一次

  • 中醫治療副銀屑病之理論推導與病例報告 231

    進展緩慢,通常為時四周至六個月,有時甚

    至數年。皮膚切片可以看到表皮角化不全,

    細胞內及細胞間水腫,棘皮層內可見到灶性

    紅染的壞死性角質形成細胞,基底細胞液化

    變性,真皮淺層血管擴張充血,紅細胞外溢。

    真皮淺層及深層血管周圍有密集的淋巴細胞

    和少量組織細胞浸潤。

    現代醫學目前的治療主要採抗生素合併

    紫外線照光治療,另外可以塗抹中效類固醇

    藥膏促進傷口癒合或減輕癢的症狀,通常可

    以獲得不錯的療效。

    本病例為一年輕男性,發病已兩年,經

    其他醫院西醫治療後療效不佳之外,仍不斷

    發疹,且癒後留下痂痕及黑色素沉澱。至本

    院中醫部就診,我們針對患者的體質情況,

    採用益氣養血,托裡排毒,清熱活血的方式治

    療後,出疹速度減緩,且黑色素沉澱情形較

    為改善,病情獲得控制。

    病例報告

    病患基本資料 姓名:林 X 哲,性別:男,年齡:24

    歲,職業:學生,婚姻:未婚,身高:172

    公分,體重: 70 公斤,病歷號碼:

    L12364XXXX,初診日期:98 年 9 月 2 日

    主訴:全身起水痘樣紅疹已兩年。

    現病史 病患是 24 歲男性患者,目前為學生,

    平常需打工至晚上十一點,過去無其他重

    大疾病或免疫疾病。 兩年前,全身開始起

    紅色水痘樣疹,直徑約 0.5-1cm 大小,不

    癢不痛,表皮無潰爛,病灶會在真皮內潰

    爛,潰爛時表皮略浮腫按壓微痛,周圍成

    淡紅色發炎狀,待水痘乾竭成痂後,疹呈

    黑色,痂不掉。若將痂除掉,病灶呈凹陷

    狀,再生痂仍呈黑色,表面變平,病灶處

    有色素沉積。曾至某醫學中心做切片檢

    查,診斷為慢性苔癬水痘樣糠疹,接受光

    療及西醫治療一年多並無改善。病患於 98

    年 9 月 2 日至本院中醫部就診,我們檢查

    其病灶後發現紅疹與結痂處除臉部外全身

    皆有,密度約 1-2 顆/5cm2,大腿及臀部特

    別密集,病灶呈圓型,界限明顯,疹出時

    並無癢痛感,潰後結痂不易消退。

    個人史 不良嗜好:不抽菸,不喝酒,不嚼檳

    榔。

    生活作息:平素喜熬夜,約半夜一點

    至三點間入眠,睡眠時間達八小時。有運

    動習慣。

    飲食:喜食油炸食物,喜飲冷飲。

    過去病史 無高血壓,無糖尿病,無 B、C 型肝

    炎,無高血脂症。

    無氣喘、無過敏性鼻炎、無異位性皮

    膚炎。

    過敏史 對蝦、蟹類食物過敏,誤食相關食物

    易導致臉部紅腫癢。

    中醫四診:(98 年 9 月 2 日) 望:面色黝黑無光澤,微疲倦感。

    舌色淡紅、舌苔薄白,舌頭周圍微有齒

    痕。

    病灶表現:

    病位:除臉部外全身皆有,大腿及臀部處

  • 232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 2011:17(4)

    病灶尤多。

    病勢:從出疹到結痂約兩個星期,結痂後

    不易消退,各疹階段不一。

    形態:初起為水痘樣紅疹,直徑約 0.5-1cm

    大小,無癢痛感。潰時無透膿,表

    皮無損,按壓皮下柔軟微痛,局部

    呈粉紅色發炎狀。水痘乾竭成痂

    後,病灶呈黑色結痂狀(如圖一),

    周圍有些微脫屑,痂去除後病灶凹

    陷,再生痂仍呈黑色,表面變平,

    病灶處有色素沉積(如圖二)。

    圖一 結痂後病灶(98.9.2 拍攝)

    圖二 痂掉後黑色素沉澱(98.9.2 拍攝)

    聞:無特殊氣味;音量中等,說話有力。

    問:平素微怕熱,無盜汗或自汗。納可,無

    脹氣,無口乾口渴,喜食油炸物。二便

    正常,微疲倦感。

    切:脈沉弦細,勢緩。

    西醫診斷:Pityriasis lichenoides

    中醫診斷:副銀屑病

    證 型:氣血虛弱、熱毒鬱表 分析 此患者身分為學生,過去並無重大疾

    病,上大學後因打工的緣故常熬夜,且平

    素喜食油炸物。兩年前突發此病,並無感

    染或明確誘發因素,現代醫學對於此病的

    病因也未知,推測為病患體質有此潛在問

    題,加上生活習慣不調,導致瘡腫漫發。

    此瘡發時無痛無癢,局部輕微發熱,

    病灶深陷,發展緩慢,無膿水;排除陽證

    之來勢暴急,高腫疼痛,瘡色紅熱,屬陰

    證之瘡。

    以腫、痛來看,此瘡內陷,至膿熟時

    只透紅一點,深壓而微痛,病灶屬深部。

    以現代醫學微觀辨證,其在真皮淺層血管

    壁有 lgM 及補體 C3 沉積,屬血管炎一類

    疾病,中醫來講屬於熱入營血,治療上可

    用清熱涼血藥。

    而熱毒傷陰,氣血兩虛導致氣滯血

    瘀,使皮疹長久不消,疹色暗而不易退,

    治療上用活血化瘀兼行氣藥使瘀退而疹

    消。

    病灶發時有水泡,水泡吸收後呈痂,

    由於病屬深部非表淺,水泡非主要病裡表

    現,故酌加淡滲利濕藥以除肌表之濕。

    依脈象可辨正氣之強弱,毒邪之盛

  • 中醫治療副銀屑病之理論推導與病例報告 233

    衰,病變之深淺,此病患為青壯年之期,

    脈象理應平緩有力,但在膿未潰之時,卻

    見脈緩沉弦細,屬於氣血不足之脈,且病

    程日久,故在治療上應加補益氣血之藥,

    以提高自體之正氣,助其收口,以現代醫

    學來講是提高自體免疫力,使瘡腫不再發。

    整體辨證為氣血虛弱,無法托裡排

    膿,局部辨症為熱入營血兼有血瘀。

    治則:益氣養血,托裡排毒,清熱活血。

    處方: [98.9.2]

    Px: 內服:托裡消毒飲 1.5 克、知柏地

    黃丸 1.5 克、赤芍 0.3 克、荷葉 0.3 克、白

    芨 0.3 克、丹參 0.3 克、藕節 0.3 克/包。

    TIDx7 天。

    外用:本院自製紫玉膏。

    [98.9.9]

    左小腿出現新瘡,局部紅腫壓痛,中

    間色黑凹陷(如圖三)。

    圖三 左小腿處新瘡,局部紅腫壓痛。(98.9.9

    拍攝)

    Px: 內服:托裡消毒飲 2.0 克、知柏地

    黃丸 1.5 克、赤芍 0.5 克、荷葉 0.5 克、白

    芨 0.5 克、大青葉 0.5 克、牛膝 0.5 克/包。

    Tidx7 天。

    外用:新瘡處用青黛外敷,舊病灶續

    擦紫玉 膏。

    [98.9.16]

    青黛外敷後隔天左小腿新瘡處周邊紅

    腫硬痛,夾有暗紅色與褐色分泌物,局部

    刺痛感,目前腫稍消。

    Mx:經青黛外敷後,病灶已透膿,臨

    床表現為紅腫硬痛、夾有紅褐色分泌物等

    濕熱症,故用藥上酌加清熱燥濕的藥物。

    Px: 內服: 托裡消毒飲 2.0 克、知柏地

    黃丸 1.5 克、赤芍 0.33 克、大青葉 0.5 克、

    牛膝 0.5 克、連翹 0.5 克、丹皮 0.33 克、

    黃柏 0.5 克、蒼朮 0.33 克/包。TIDx14 天。

    外用:新瘡處用青黛外敷,舊病灶續擦

    紫玉膏。

    [98.9.30]

    服藥後左小腿瘡已不腫,分泌物已

    無,局部微癢,目前亦無新瘡。

    Mx:病患回診時氣色較先前紅潤,精

    神較佳,脈象亦較先前有力,且新瘡少發,

    病勢較緩,推測患者正氣較之前充足,故

    用藥上將托裡消毒飲改為真人活命飲,加

    強其清熱解毒、行氣活血、疏散消腫的功

    效。

    Px:真人活命飲 2 克、知柏地黃丸 1.5

    克、赤芍 0.5 克、大青葉 0.5 克、牛膝 0.5

    克、連翹 0.5 克、蒼朮 0.5 克、紫草 0.5 克

    /包。TIDx21 天。

    [98.11.4]

    服藥後症緩,仍有新瘡發,但較先前

    程度減(如圖四)。

  • 234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 2011:17(4)

    圖四 新瘡癒合後,並無結痂出現。(98.11.4

    拍攝)

    Px:真人活命飲 2 克、知柏地黃丸 1.5

    克、赤芍 0.5 克、大青葉 0.5 克、牛膝 0.5

    克、連翹 0.5 克、蒼朮 0.5 克、紫草 0.5 克

    /包。TIDx14 天。

    [98.11.18]

    服藥兩周來症穩定,偶有新瘡發。

    Px:守前方。TIDx14 天。

    [98.12.1]

    穩定,新瘡少發。

    Px:守前方。TIDx21 天。

    討論

    苔癬樣糠疹在中醫屬於副銀屑病的範

    疇,臨床表現為紅斑、丘疹、鱗屑性的皮膚

    病,它與銀屑病不同的地方在於無自覺症

    狀,病程緩慢難於治療。在歷代的典籍當中

    對於副銀屑病並無明確的論述,只與“風

    癬”、“風熱瘡”較為相似,在《外科正宗》:「風

    癬如雲朵,皮膚嬌嫩,抓之起白屑。」。《外

    科症治全書》:「熱燥內淫,風邪外襲,風濕

    相搏,發為疙瘩。」有類似的描述[3]。這幾

    年有不少的醫家治療並研究此病,在病因病

    機上也有不同的看法,歸納其病因可能為風

    寒外邪侵入肌膚,以致營衛失和,氣血凝滯,

    久著不去,鬱而化熱,導致熱毒蘊積而成;

    或素體為氣陰兩虛,由於陰虛滋生內熱,氣

    虛引起血瘀,以致血熱血瘀阻於肌膚而生。

    在病機方面可表現為(一)血熱:紅斑、丘疹、

    鱗屑,為熱邪挾風波及營分,浸淫皮膚。(二)

    血燥:為津虧液燥、清竅失榮、肝經血燥、

    肌膚失養。(三)血瘀:皮疹長久不消,為日

    久風勝,氣血兩虛,血虛助風,氣滯血瘀。

    在血熱方面,有陳氏等人[4]用犀角地黃

    湯合清營湯(水牛角 30 克,生石膏 15 克,

    知母 10 克,生地 15 克,赤芍 12 克,丹皮

    10 克,黃芩 10 克)加金銀花 12 克,板藍根

    30 克,牛蒡子 10 克,淩霄花 10 克治療,治

    療組總有效率為 77.14%,明顯優於對照組的

    總有效率 25%。血燥方面,劉氏[5]用生石膏

    30 克,生地 30 克,玄參 30 克,白鮮皮 30

    克,烏梢蛇 30 克,熟地 15 克,赤芍 15 克,

    白芍 15 克,花粉 15 克,石斛 15 克,金銀花

    15 克,丹參 15 克,板藍根 15 克,丹皮 9 克,

    連翹 9 克,黃芩 9 克,當歸 9 克,生梔子 6

    克以養陰清熱、涼血活血,治癒率達 79%。

    另外,也有吳氏等人[6]認為是肝血不足,導

    致氣滯血瘀。自擬化瘀祛風湯(桃仁 10 克,

    紅花 10 克,三棱 10 克,莪術 6 克,地鱉蟲

    10 克,赤芍藥 12 克,丹皮 10 克,丹參 15

    克,當歸 10 克,川芎 6 克,雞血藤 30 克,

    防風 6 克,荊芥 6 克,刺蒺藜 10 克,白鮮皮

    30 克)治療,服藥 1 個月後改用養血潤膚法,

  • 中醫治療副銀屑病之理論推導與病例報告 235

    取得良好療效。也有陳氏則[7]認為副銀屑病

    病機主要是肺經風熱,波及營血,治宜宣肺

    瀉熱,清營涼血透疹,以銀翹散去豆豉加生

    地、丹皮、大青葉倍玄參方加減治癒本病 1

    例,隨訪 5 年未見復發。

    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面,呂氏等人研究[8]認為雷公藤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活血化

    瘀的作用,配合 0.5%MTX 軟膏,抑制細胞

    分裂的 S 期,延緩表皮細胞增殖,可達到滿

    意的療效。也有用複方昆明山海棠湯(昆明

    山海棠 30g,黃芪 15g,丹參 15g,延胡索 12g,

    法夏 12g,白芷 15g,補骨脂 15g,甘草 8g)

    配合 PUVA、UVB 光化學療法[9],總有效率

    84.8%,且 3 個月後色素沉澱消失。

    由於苔癬樣糠疹的病灶通常已深入真皮

    層,非只屬於表皮的損傷,故大部分的醫家

    都從血分著手。在本例的個案中,針對病灶

    我們也採用清熱活血化瘀的方式治療血熱血

    瘀等標證,但就此患者整體而言,由於其生

    活習慣不調,整體而言體質偏虛,病程歷時

    不癒,因此,治療上以固本為主,用知柏地

    黃丸為主方來補益肝腎、滋陰降火,另用托

    體消毒飲清熱解毒,益氣養血。外用藥上,

    應用本院自製之紫玉膏(當歸、紫草、白芷、

    甘草、白芨、黃連、黃柏、生大黃、血竭、

    冰片、薄荷)治療局部黑色素沉積,久而不消

    之病灶,可活血化瘀,生肌排膿,在新瘡上,

    由於瘡膿內蘊不透,周圍按壓微紅軟,故用

    青黛外敷,以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此個案

    經過治療後,新瘡發作速度減緩,黑色素沉

    澱變淡,整體病勢趨於穩定,可見在提升患

    者免疫力上有一定的療效。

    副銀屑病在西醫用口服藥及光照治療效

    果不錯,但仍有些患者病程纏綿不癒,中醫

    在針對體虛患者的藥物有補益氣血,提高患

    者自體免疫的功效,可減短病程的時間,中

    醫針對不同患者體質的辨症施治,可彌補西

    醫治療上的不足,目前臨床上仍以個別案例

    為多,缺乏有計畫的研究,期望將來能有更

    多的研究,對於副銀屑病的患者有更好的療

    效。

    誌謝

    本文承蒙明星皮膚科診所專科醫師黃莉

    玲醫師提供現代醫學觀點評論,特此誌謝。

    (投稿日期:2011 年 12 月 13 日)

    參考文獻

    Bowers S, Warshaw EM: Pityriasis lichenoides and its subtypes, J Am Acad

    Dermatol, Oct 2006;55:557-72.

    Fernandes NF, Rozdeba PJ, Schwartz RA, Kihiczak G, Lambert WC: Pityriasis

    lichenoides et varioliformis acuta: a disease

    spectrum, Int J Dermatol, Mar 2010;49(3):

    257-61.

    陳力、單敏潔、李紅兵:清熱涼血法治療紅斑鱗屑及皮炎類皮膚病 200 例,福建中

    醫藥,2003;34 (4):6-7。

    黃升騰:中醫皮膚科臨床治療共識手冊,中醫藥年報,第 25 期,第 5 冊。

    劉玉梅:養陰清熱法治療點滴型副銀屑病56 例,上海中醫藥雜誌,1992;11:24。

    吳文頓、劉寶立:化瘀祛風湯治療副銀屑病

  • 236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 2011:17(4)

    體會,河北中醫,2003;25(10):752-753。

    陳寶國:皮膚病從肺論治,江西中醫藥,2005;36(2):40-41。

    呂俊元、方軍:氨甲喋呤加雷公藤治療痘瘡樣副銀屑病 2 例,西北國防醫學雜誌,

    1996,17(3):223-224。

    劉玲、何黎:PUVA、UVB 配合複方昆明山海棠湯治療副銀屑病 46 例,臨床皮膚

    科雜誌,2002;31(12):784。

    A Cases Report and Theoretical Deriv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to Parapsoriasis

    Tzu-Shien Liao1, Chun-Hsien Wu1 , Jian-Jung Chen1, Shu-Chen Hsiehb2 1Buddhist Tzu Chi General Hospital Taichung Branch; 2 E-Da Hospital

    Abstract A young male patient had suffered from red-brown papules,about the size diameter of for two

    years. No itching, no pain. No ulceration on the surface of skin, but festered in the dermis, causing

    edema of the epidermis, slight pain arose when pressing the skin and inflammation around the

    papules area. After varicella drying and turning into crusts, black papules were shown. When the

    crusts were removed, indentation was shown on the nidus.Regeneration continued to show a black

    scab, and the surface of skin becoming flat. It showed pigmentation on the nidus.

    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as Pityriatis lichenoides varioliformis chronica by a slide

    examination from a medical center. Treatment of phototherapy and western medicine were

    ineffective. On the 2nd of September, 2009, he came to our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for

    treatment. The red papules and crusts were found all over the patient’s body except for face. The

    density of the nidus was about 1-2 papules per 5 square centimeter, especially highly concentrated

    around both thighs and hips. The shape of indus was round and obvious, with no pain or itchiness

    accompanied when festering. The papules did not declined easily after festering. Fundamentally,

    treatments of boosting qi and noruishing the blood, expelling toxin from interior , clearing heat and

    quickening the blood were given. About three months later, the symptoms obviously improved.

    Keywords: Pityriatis lichenoides varioliformis chronica; Vice psoriasis; Tuoli Xiaodu pow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