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

12
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编者按: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 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 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 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高校要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 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 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 一。我校从 2017 年开始,逐渐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 革研究工作,加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将部分课程思政建 设思路与成果汇编,供各教学单位学习参考。 2019 年 第 2 期(总第 12 期) 2019 年 5 月 9 日出刊

Upload: others

Post on 07-Sep-2019

2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编者按: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

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

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

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高校要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

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

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

一。我校从 2017 年开始,逐渐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

革研究工作,加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将部分课程思政建

设思路与成果汇编,供各教学单位学习参考。

2019 年 第 2期(总第 12 期)

2019 年 5 月 9 日出刊

2

《刑法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2016 年 12 月全国思政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要用好课堂教

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政治理

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17 年 2 月 27

日引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全

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要加强对

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2017 年 12 月 5 日中共教育部党组

引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十大育人

体系”,其中的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应“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

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

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

一。”这是教育部明确提出“课程思政”的建设任务、建设内容及目标设定。2018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思政课教师座谈会时再次强调:“要坚持显

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

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前,全国高校已经行动起来,纷纷推出各具

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样板或精品课程,其中以“上海体系同心圆”为典型代

表,形成了以思政必修课、选修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为支撑,专业教育课为辐

射的圈层效应,具有一定示范作用。

法学专业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能够满足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实际需要的法治人才。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立德树人、德法兼修”

为人才培养目标,以深化课堂教育教学改革为牵引,强化内容建设,创新教育教

学方法,做好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任务,助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刑

法学是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两个方面探索开

展课程思政的教学与实践活动。

其一,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教师集聚教学团队力量,深入挖掘育人元素,

梳理涵盖三个层面: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知识点,如近现代史纲课程中体现

3

法律发展变迁的内容;法律职业伦理、人文素养知识,如:生命教育、犯罪心理

分析、职业认同教育、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伦理培养等;马克思主义哲

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虽然这是我们认识事物、了解世界时普遍使用的基本立场和

分析方法,但对于学生理解掌握刑法学某些特殊知识点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其二,课程思政的教学途径。刑法学课程使用了“双五环模式”进行教学。

理论知识五环:课堂讲授、推荐阅读、读书笔记、书评分享、论文综述;实践技

能五环:课堂案例分析、法考练兵、实践教学、专业实习、法援指导。教师根据

不同环节的教学需要,将上述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分解、融入到专业知识传授和

能力培养中,使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并切实提升教学针对性和感染力,逐

步渗透价值观的塑造。

试举一例予以具体说明。教师在讲授第五章第三节违法阻却事由之正当防卫

制度时,以“余欢”案为导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梳理实务案情,分析争议焦点,

思考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理解正当防卫的本质为“以正对抗不正”,是“正不

能向不正低头”法律谚语的立法体现,也是公民见义勇为的法理依据。但是,正

因为普通防卫应有限度,所以“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就具有了法律的可责

难性,从而失去了法律保护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法定法

与自然法及人伦情感的统一和界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的内涵,

更深刻认识到习总书记说过的“让公民在每一个个案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之重要

意义。

依法治国任重道远,课程思政意义重大!课程思政教学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本立场,遵循逻辑相通、不违常理,润物无声、不背常情的

基本原则,深入梳理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

能,“把思政之盐溶入教育之汤”,更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

机统一。

(法学院)

4

新思想•新媒介•新方法

——“文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

一、课程简介及课程思政建设意义

(一)课程简介

“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基础课(必修课),旨在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文学,揭示文学活动的特征

和规律,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系统的文学理论知识。本课程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学

生基础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对授课内容进行了改造,结合新时代、互联网

及全球化等新语境下文学和文化发展情况,增加了媒介与传播的相关知识。

(二)建设的意义

“文学概论”课是具有“课程思政”基因的理论课,课程内容本身与思想教

育水乳交融。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素养和阅

读能力,能选择和评价优秀的文艺作品,从而在优秀的文艺作品中获得精神滋养,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文学概论”

课本身就是专业型的“思政课”。所以,“文学概论”的课程思政建设一直都是

进行时。

二、建设的思路和策略

(一)思路

课程思政是课程教学一种思维方式,需要发挥“德育”思维,提炼课程中蕴

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

学载体,在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对“文学概论”课而言,

就是按照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运用新媒介,与时俱进地将新思想融入教学。

(二)策略

1.明确课程地位,树立学习信心

让学生充分了解本课程的重要地位,建立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2.抓住学生兴趣,润物细无声

5

充分了解学生,全面把握学生的知识兴趣,从而了解他们的理论水平、思想

认识和价值取向,做到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避免脱离学生学习需求满堂灌,全

说教,做到真正入脑、入心。

3.紧跟时代热点,创新教学方法

除了课程内容,要及时跟进热点,除了文学、文化的热点,更重要的是时政

热点,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社交化传播的特点,将新思想、新理论、新观

点通过分析、评论、讨论的方式融入教学。

三、具体手段和方法

(一)预热阶段:做好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列出课程关系图,帮助学生明

确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坐标位置,指明课程难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清

楚知道,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文学理论课,充分调动学生中学时期、大

学阶段思政课程的知识背景,找到学习的共鸣,为教学埋下伏笔,引起学生的好

奇心,学了本课程,将有什么样的思想提升,能思考什么样的问题?解决什么问

题?

(二)启动阶段:充分调研,了解学生兴趣和学习需求。本课程的设计是课

前 10 分钟的作品分享。每节课一个学生,限时 10 分钟,要求分析自己喜欢的作

品,理由,并提供知网查阅的相关文献。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课前分享,运用文

学理论相关知识进行点评,建立课本的知识关联点。

(三)融入阶段:以教学改革为契机,对课程思政内容进行顶层设计,结合

授课内容教学进行实践。

(四)拓展阶段:建立知识关联点,培养持续学习的兴趣。

(1)横向拓展:重读课本导言,帮助学生联系思政课程的相关知识,推动

专业知识与思政课程知识结合。

(2)纵向拓展:发挥“文学概论”课程辐射作用,形成文艺理论类“课程

思政”群(“文学概论”、“艺术概论”、“西方文论”),为后面的教学打下

基础,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动力。

6

五、创新与思考

“文学概论”课程坚持教学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实践建构式

学习,努力实现学生持续性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对理论学习的信心,找到学习新

思想的乐趣和自豪感,在快乐学习中实现“春风化雨”式思想教育。主要实现了

两个方面创新:

(一)内容创新

1.结合热点,与学生兴趣点相结合。抓住学生兴趣,激发对理论的学习动力。

平常上课中,教师及时关注文化、文艺热点,让学生参与讨论,自主分析,培养

学习自信。

2.补充跨学科知识,媒介素养作为重要的知识补充。互联网时代,信息过载,

传播方式也多元化,学生随时随地都在接受海量的信息,注意力分散,需要培养

信息过滤能力。同时,借助各种社交软件和平台,学生拥有了随时传播信息的权

力和自由,媒介素养的教育尤为重要,要学会鉴别信息,谨慎传播。鉴别信息和

学生的理论水平,思想认识深度有关,所以,媒介素养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

授可以形成互补,让学生发自内心感觉到理论的有用,培养他们亲近理论,自发

学习的内在动力。

3.关注新思想,做好积极引导。结合课程内容,及时融入新思想,起好引导

作用,这几年主要关注内容有:2014 年《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

年《十九大报告》;2019 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实现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历史使命》、《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

(二)手段创新

1.利用新媒介:充分发挥微信群,公众号平台、学习强国 APP 开展社交化学

习,充分引导学生构建学习社群。

2.开展新活动:通过资料综述、公众号推文、专题抖音、自制阅读书单、创

新舞台剧、音频视频节目制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

问题意识,以项目驱动开展学习。

7

六、个人体会

(一)老师首先要理论自信,自己要入脑入心,才有说服力。

(二)要有“用户思维”,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学习需求组织教学,帮助学

生建立理论自信。

(三)创新手段和方法,通过作业和实践让学生感受到理论自信。

(四)思想工作常抓不懈,持续性学习才有持续性的理论自信。

(人文学院)

西方经济学与德育的融合

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百多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

抽象和概括。它所涉及的原理、定律和理论,是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系统

反映和描述,是其它相关专业经济理论精华的浓缩。

西方经济学在学术界被普遍认为是西方的意识形态,和德育教育似乎扯不上

关系。但在多年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本人发现西方经济学其实具有贴近生活、贴

近实际的特点,让我们可以用一种全新的思维去解释身边发生的大小事,应该充

分挖掘经济基本理论本身所包含的潜在德育素材,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

合的有效路径,潜移默化地修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培养出既懂得经济学知识又

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现就本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部分育人案例进行分析。

(一)资源的稀缺性,教会学生学会节约

大学校园里浪费粮食、浪费水、浪费电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对西方经济学

基本假设——资源稀缺性的讲解,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学会节约资源,不能盲目

攀比。这样,对他们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是中肯的,又和现实密切结合。这与德

育教育要从身边的事做起的思想不谋而合。

8

(二)核算上大学的成本与收益,教育学生好好学习

采用课堂讨论形式分析上大学的成本和收益,让学生明白上大学的总成本不

仅包括父母为他们交的学费,还包括如果没有上大学,四年时间里参加工作获得

的工资收入。让学生恍然、触动:原来上大学的成本如此之高,从而更加珍惜时

间,努力学习。同时再算上大学的收益,由于上大学多学习知识和技能,会提升

工作能力,拥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因此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讲,如果没有过人或

特殊的天赋,上大学比不上大学总收入要多,上大学还是值得的。

(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理解,让学生学会感恩

在家庭中,父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操持着家务,任劳任怨,以至于边际效

用递减到很小,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甚至哪天父母没有把活干完,我

们却已生牢骚。但是我们放假回家,偶尔干一次家务,帮着爸爸妈妈刷刷筷子洗

洗碗,却让他们激动不已,感慨万千,孩子长大了。我们很少干活因此边际效用

很大,带给父母的感觉很新鲜,但父母对家务劳动的是大量的,以至于边际效用

很小。每次讲到这里,我都会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艰辛,提醒其常常关心父母、孝

敬父母,体谅父母的不易。

(四)用沉没成本来劝导那些失恋的同学,学会展未来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但无法收回的成本支出,在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

干扰。大学生中有不少谈恋爰的,就会出现失恋现象。恋爰中的成本有些是沉没

成本,即你付出后就不可以再收回的成本,比如时间、痛苦的感受及花费在看电

影、逛公园、小礼品上的费用。一旦失恋,这些费用将成为无法挽回的损失,既

然无法挽回,没必要大哭小嚎,没必要要死要活、没必要折磨自己与别人,最理

性的做法就是忘记过去,展望未来,理性的决策以后怎么做才能取得最佳效益。

(五)充分信息假设,让学生树立诚信为人理念

市场经济的假设条件之一是充分信息假设,在某种程度上,充分信息是市场

经济诚信的要求,没有诚信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将是死路一条。在市场经济大潮中,

每一个分子都是诚信社会构建的关键,大学生作为这一社会的积极分子,更应该

9

树立诚信观念。对于贷款上大学的同学,更应该在今后工作后严格履行还款协议,

为自己跨入社会的信用档案增加靓丽的第一笔诚信记录。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

中,学生既深刻理解了“充分信息”的经济学概念,也树立了诚信为人的理念。

(六)消费理论的学习,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

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消费方式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比如,当代大学生支

出多用于网络、通信、旅游、电脑、运动、影音器材、恋爰等诸方面。对于大学

生而言,他们面临着消费观念超前和消费能力滞后的矛盾。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提醒我们消费要量入为出;杜森贝里的消费理论提醒我们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和“不要盲目攀比”;永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

说告诉我们要合理地安排大学每年、每月、每周、每日的支出。通过消费理论的

学习,强化学生的合理消费和注重节约的意识,树立绿色消费、文明消费和节约

消费的观念。

总之,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应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充分挖掘基本理

论本身所包含的潜在德育素材,将经济学作为德育教育的阵地,将思想引领和价

值观的塑造融入西方经济学课程。利用课堂主讲、现场讨论、网上互动、课堂反

馈、实践教学等方式,将知识传授、专业能力培养、价值观塑造融为一体,将教

书育人的内涵体现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上,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以西方经济学与德育的融合为鉴,其他所有课程都应充分发挥育人价值,对

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不仅仅是发挥思政课的核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

真正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会贯通,实现思政教育从专人向全员的创造性转

化。

(经济学院)

10

《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

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新要求,育人功能是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共

同肩负的职责,应同向同行,形成“立德树人”的育人合力。

一、《市场营销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分析

1. 是开展“三全育人”,形成育人合力的要求。

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承担专业知识的教育,同时也要肩负起社会主义主流价值

观传播的重任。专业课教师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专业教育中,可以有效补充高校

学生思政教育短板,与思政教育形成合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职业道德观及职业价值认同。通过课程思政让每门课程都育人、每位教师都承担

育人责任,在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渗透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三全育人”。

2.是课程性质对课程思政的客观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的丰富化与同质化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

烈,市场已转化为买方市场,市场营销职能已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核心职能。在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虚假营销、低俗营销、恶意竞争等不道德的营销手段层出不

穷,究其原因就在于企业相关营销人员价值观与职业道德的缺失。因此,通过开

展课程思政,才能保证专业培养目标方向的正确性,确保能够培养出德才兼备的

营销人才。

3.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特点需要思政引导。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普遍具有学生思维开阔、思想活跃的特点,但学生很容

易被各类消极的思想意识形态所左右,从而影响自身“三观”的形成。因此,通

过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价值观引领对于市场营

销专业更为迫切、更为重要,也将成为我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补充手段。

二、《市场营销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几点实践

1.课堂上课与下课向学生互相问好和互道再见,培养学生重礼貌的习惯,塑

造学生的友善之情。

11

2.挖掘思政素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发展对企业营销发展

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之情。如利用国家和地方的政府工

作报告提及的工作成就及要点帮助学生开展营销环境分析,把握市场机会。

3.组织学生开展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

生的诚信精神。如:长生的疫苗事件,西安的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等。

4.通过专业认知实践与在地典型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爱国爱乡的热情,培养

学生敬业之心。如组织学生参观安踏集团有效将习总书记去年提出的晋江经验及

今年两会在福建代表团中的讲话“实实在在,心无旁鹭做主业”充分结合起来。

三、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的路径几点思考

1.专业教师要转变思想,提升自身思政素养与思政教育素养。

“三全育人”背景下,加强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消除思想误区,

成为课程思政化改革的第一步。为此,一要通过组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培训,使

其明确认识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在合力育人过程中相辅相成的关系,认真分析

课程思政对于专业课程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一体化的作用。二要

通过帮助专业教师加深对课程育人要求和价值的理解,认识到将思政内容融入专

业课程会提升教学的思想性、人文性,深化教学的内涵,对学生思维、素养培养

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性。三要加强自身思政素养与思政教育素养,促使自身育人

能力全面提升。通过常态化的思政培训、专业交流、研究思政教育内容、学习思

政教育方法等手段,不断提升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能力。只有在掌握

了思政教育核心原则和要求,才能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对接,将挖掘出

的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思政教育因素与专业课程设计相结合,进行课程思政的深度

开发。

2.创新课程思政方法,充分挖掘与整合思政资源。

课程思政的改革目前仍在探索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的改革路径。在课程思政

的改革过程中要坚持创新教学方法,从学生需求出发,遵循教学规律,深度拓展

教学内容,积极使用慕课、案例教学、模拟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形式丰富的教学

12

手段,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与语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创新变革,使学

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认同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新形势下,加强《市场营销学》的课程思政改革,通过将思政教育要素融入

专业课程的路径,丰富了专业课内涵,挖掘了专业课的育人价值,拓展其教育教

学功能,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

(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