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多元智能理念提升輕度曾障 學生中文寫作學習態度 ·...

10
In telligences ' . .

Upload: others

Post on 02-Jun-2020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運用多元智能理念提升輕度曾障 學生中文寫作學習態度 · 視野,使設計課程與教學的方法更多元,也可達成因材施教的理想。 「多元智能理論」理論強調透過多種不同管道進行教學,以廠發學生具有多種

摘要

運用多元智能理念提升輕度曾障

學生中文寫作學習態度周璜錯(主要研究員)

羅吳慧芬、朱佩雯、蕭耀宏、張淑芬(其他研究員)

匡智張玉瓊晨輝學校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本校智障學生在之多元智能分佈情形,並滲入多元智能理

念,激發學生用自己優勢智能來提升中文寫作學習態度。研究對象取自匡智張玉瓊

晨輝學校輕度智障高中課程寫作能力的高、中、初組學生各18名。透過問卷調查、

研究人員觀察、與學生面談、設計並執行相闋的教學活動後,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學

習能力的學生其強勢智能各有不同,學生之強勢智能與教師之教學方法相符者,其

學習態度、教學活動參與以及學習成就上的表現較佳。研究建議老師應進行多元的

寫作教學活動,使不同強勢智能的學生皆能獲益,並且教師須在課堂中嘗試、實

施、省思與修正多元智能取向的教學。

-、研究背景

本行動研究之主要研究員均為現任輕度智障學生高中課程中國語文科教師。在

聽、說、讀、寫四個範疇中的教學上,發現寫作是多數智障學生最不感興趣的工

作,輕度智障學生寫作程度落差大,造成程度差的學生學習興趣低落,學習態度不

佳,甚至拒絕嘗試。而研究者觀察這些學生,通常具有語文智能以外的某些強勢智

能,故本研究旨在運用多元智能理論 (the the。可 ofMultiple Intelligences ' MI) 發展並進行寫作教學活動,以圖改善班上學生的寫作學習態度。

=、研究目的

影響智障學生寫作學習態度的因素非常多,基於研究焦點與研究者本身人力、

物力和時間上的考慮,本研究擬以多元智能觀點分析本校輕度智障學生高中課程中

國語文科的寫作教學方法,探討教師在課堂中使用的教學方法與不同強弱勢智能學

生寫作學習態度的關係。基於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討下列問題:

• 本校輕度智障高中課程學生之多元智能分佈情形如何?

. 教師在寫作課堂教學時運用了那些智能形式的教學方法?

. 教師的寫作教學方法與個別學生強、弱勢智能相符合的情形下,學生的寫作學習態度情形如何?

Page 2: 運用多元智能理念提升輕度曾障 學生中文寫作學習態度 · 視野,使設計課程與教學的方法更多元,也可達成因材施教的理想。 「多元智能理論」理論強調透過多種不同管道進行教學,以廠發學生具有多種

教育研究獎勵計量U09/10

星、文獻探討

「多元智能理論 J (The the。可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為美國哈佛大學心理

學教授HowardG缸dneT於1983年所出版的「智力的架構 J (Frames of mind )一書中

首先提出的智能理論。其主張人類至少擁有八種智能,包括:語文、音樂、邏輯數

學、空間、肢體動覺、內省、人際、自然觀察者等智能;人人皆具有這八種智能,

並且以不同的方式來予以組合及運用;多數人在這八種智能上皆可以發展到適當的

水平,但這些智能只有在適當的情境中才能完全發揮出來。對於教育工作者而吉,

多元智能理論擴展了我們對於學生特性的瞭解,它提出了對個別差異暸解的系統觀

點( Stemberg, 2002) ,它超越了狹窄的個別差異觀點,學生不只是只有語文或邏輯

數學方面的差異,也具有其他智能領域之間的差異,更進一步地擴展教育工作者的

視野,使設計課程與教學的方法更多元,也可達成因材施教的理想。

「多元智能理論」理論強調透過多種不同管道進行教學,以廠發學生具有多種

不同面向的智力,幫助學生利用其強勢智力進行學習,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

G缸dner, 1997) 。因此,無論在課程設計、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甚至教學評量

等,均可透過多種不同管道進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避免僅使用單一的教學策略

或教學活動,以免處於智力弱勢的學生無法進行有效的學習;教師應盡量利用多元

的管道幫助學生學習,讓學生能在不同的教學方式中,利用自己的強勢智力學習,

或是在多元教學活動中發展其較為弱勢的智力(黃娟娟, 2003 )。

近年香港教育關注多元智能的發展和教學,但有關運用多元智能於智障學生的

教學研究甚少,謝錫金 (2008 )的調查研究發現:寫作是多數智障學生最感頭痛的

事,也成為語文教師最艱E的工作。因此,發展有效寫作的教學法,是提升智障兒

童寫作能力的首要任務。傳統的寫作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採用單向灌輸的方

式,讓學生慢慢累積寫作基礎,這種「成果導向」的直線式寫作教學方式並不能提

升智障學生的寫作能力,反而令學生的學習動機減低,並養成依賴的習慣。特殊教

育學者Panitz ( 1999 )指出智障學生對寫作的態度是被動及缺乏動機,故我們常發現

即使是熟悉的寫作主題,智障學生亦無法針對主題多加發揮,反倒可能為了增加字

數或篇幅,而將無關緊要的內容放進他們的作品中,所以Grah阻, Harris和Larsen (

2001 )建議在智障學生在寫作教學時,教師除了傳統的講述方式外,更可以運用不同智能取向的教學策略,例如合作學習、戲劇表演、感官體驗、視覺組織圖等方式

吸引具有不同強勢智力學生的注意,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使他們更能專注於整個

寫作教學活動中,從而提高他們的寫作成效。

Page 3: 運用多元智能理念提升輕度曾障 學生中文寫作學習態度 · 視野,使設計課程與教學的方法更多元,也可達成因材施教的理想。 「多元智能理論」理論強調透過多種不同管道進行教學,以廠發學生具有多種

四、研究方法

4.1 研究對象

是次研究對象為研究者所任教之輕度智障學生高中課程的全體學生(三班共五

十四人)進行研究,還取了高中課程的學生而非其他班級之學生,因為他們巴掌握

了一定的中文寫作技巧,而且對中文寫作普遍缺乏學習動機及成績亦較參差,正符

合是次研究的目的。我們並將學生按中文寫作能力的表現分成初、中、高組,以便

正確及有效率蒐集來自不同能力背景學生的實証資料。

4.2 研究工具及步廳

是次研究主要會以量化及質化的方法從事資料的收集與分析,為求研究的客觀

性,本研究在研究工具上盡量以多元的方式來收集研究所需要的相關資料。研究者

在不同的研究步驟將多元智能融入於寫作教學過程中:

4.2.1.檢視學生之多元智能分佈

研究者先以學生多元智能檢核表、學生個別唔談、學生過去一年在校成績、同

儕互評、級任老師的觀察等方式來檢核學生之強勢智能。若各方式之資訊不一時,

則以巳帶該班一年之級任教師的觀察為最後之判斷依據。

4.2.2. 檢視教學活動探用的智能取向方式

研究者探用校本的教室觀察記錄表,觀察紀錄老師的寫作教學流程與學生反

應,檢視教師教學活動所使用的智能形式與學生所經歷的智能形式。研究者在前後

測期間均每週觀察一次,每次35分鐘共觀察6次。例如:老師提供圖文並茂的範文,

引導學生賞析文章,在相關圖片的內容提示下,讓學生學會字詞的應用和造旬,並

從中訓練修辭及描寫技巧,此活動同時具備有語文及空間智能,則研究者同時在語

文及空間智能欄裡各劃記一次。

4.2.3. 針對該班人數較多而教學中較少呈現之智能,設計並執行相關的教學

活動研究者針對班上學生多元智能分佈的情形,設計適合該班的教學活動,如

該班人際智能強勢者有9人,而教學中之人際智能教學活動只出現一次,因此研究者

加入人際智能教學活動。

4.2.4.檢視學生寫作學習態度之情況

學生寫作學習態度問卷分別針對寫作學習動機、學習態參與及學習成就設計6

條問題進行前測及後測,並以百分比進行統計。後測的結果將與前測的結果進行分

析與比較,並以T檢定方法比較學生在教師將多元智能融入於寫作教學前後的態度

改變。

Page 4: 運用多元智能理念提升輕度曾障 學生中文寫作學習態度 · 視野,使設計課程與教學的方法更多元,也可達成因材施教的理想。 「多元智能理論」理論強調透過多種不同管道進行教學,以廠發學生具有多種

教育研究獎勵計量U09/10

4.3 計劃進度

協同行動研究進行前(計劃階段)

• . 界定研究問題 2009/12. 擬定研究計劃、進行研究設計2009/1 2. 決定研究方法、選擇研究對象2009/12

調杏學生寫作學習之態度(前測) 2010/1

獻 協同行動研究進行中(行動、觀察階段)

• 檢視學生之多元智能分佈 2010/2

閱 • 檢視教學活動探用的智能取向方式 2010/2

• 設計並執行相闋的教學活動 2010/2-2010/6

• 調查學生寫作學習之態度(後測) 2010/7

讀協同行動研究後(省思、修正階段)

• 資料整理、分析、詮釋 2010/7

• 歸納研究結果 2010/7

• 撰寫行動報告別10/8

Page 5: 運用多元智能理念提升輕度曾障 學生中文寫作學習態度 · 視野,使設計課程與教學的方法更多元,也可達成因材施教的理想。 「多元智能理論」理論強調透過多種不同管道進行教學,以廠發學生具有多種

五、結果及分析

5.1 學生之多元智能分佈

由結果顯示,研究對象之班級學生中,不同學習能力的輕度智障高中學生的強

勢智能各有不同(見表一) ,學習能力初組的學生兩項較優主要強勢智能為:肢體

動覺智能與視覺空間智能,而學習能力中組的學生兩項較優主要強勢智能為:人際

關係智能與視覺空間智能,學習能力高組的學生兩項較優主要強勢智能為:語文智

能與邏輯數學智能。

泉一: 不同學習能力學生的強勢智能統計表

多元智能語文

邏輯 視覺 肢體 音樂

人際 內省自然

學能力 數學 空間 動覺 節奏 觀察

初組。 。 8 5 。 2 。 3

(共18人)

中組7 2 6 。 。(共18人)

高組

7 4 3 。 2 。(共18人)

8 5 18 8 10 3

(15%) (9%) (33%) (15%) (2%) (19%) (2%) (6%)

Page 6: 運用多元智能理念提升輕度曾障 學生中文寫作學習態度 · 視野,使設計課程與教學的方法更多元,也可達成因材施教的理想。 「多元智能理論」理論強調透過多種不同管道進行教學,以廠發學生具有多種

教育研究獎勵計量U09/10

5.2 教師在寫作課堂時探用智能形式的教學方法

5.2.1前測

研究者在行動研究前,根據教學觀察記錄,以多元智能觀點作檢視、歸納和統

計老師六節中文寫作教學活動所呈現的智能形式,結果如表二:

表二:教師在中文寫作教學措動前叫所呈現之智能形式統計表

智能形式 教學活動/內容一一舉例 出現次數 時數比例

語文 閱讀、問答、討論、解說、抄寫、記憶、寫作 25 79%

邏輯數學 歸納、分析、舉例、拼聯、比較、組織、排列 4 6%

視覺空間 圖片、繪畫、剪貼、實物、圖像組織、聯想 3 5%

肢體動覺 實物操作、五感官觀察及體驗、角色扮演、活動 2%

音樂節奏 聲音聯想、節奏、唱遊、口訣、聆聽音樂及歌曲 3%

人際 合作學習、團體遊戲、小組課業、角色扮演 2 5%

內省 個別學習、自我抉擇、反思、檢討、自律、靜思 。 0%

自然觀察 自然或生活環境的觀察、分析、分類、分辨活動 。 0%

36 100%

Page 7: 運用多元智能理念提升輕度曾障 學生中文寫作學習態度 · 視野,使設計課程與教學的方法更多元,也可達成因材施教的理想。 「多元智能理論」理論強調透過多種不同管道進行教學,以廠發學生具有多種

5.2.2 後測

研究者針對班上學生多元智能分佈的情形,針對學生主要強勢智能(如學習能

力初組的學生兩項較優主要強勢智能為:肢體動覺智能與視覺空間智能) ,設計並

執行相闋的教學活動(例如:角色扮演、視覺組織圖、繪畫、五感官觀察及體驗

等)。研究者在行動研究時期間,再根據教學觀察記錄,以多元智能觀點作檢視、

歸納和統計老師六節中文寫作教學活動所呈現的智能形式,結果如表三:

晨三:教師在中文寫作教學措動後側所呈現之智能形式統計表

智能形式 教學活動/內容一一舉例 出現次數 時數比例

語文 閱讀、問答、討論、解說、抄寫、記憶、寫作 11 15%

邏輯數學 歸納、分析、舉例、拼聯、比較、組織、排列 6 10.5%

視覺空間 圖片、繪畫、剪貼、賣物、圖像組織、聯想 10 15%

肢體動覺 實物操作、五感官觀察及體驗、角色扮演、活動 7 13.5%

音樂節奏 聲音聯想、節奏、唱遊、口訣、聆聽音樂及歌曲 3 8%

人際 合作學習、團體遊戲、小組課業、角色扮演 10 20%

內省 個別學習、自我抉擇、反思、檢討、自律、靜思 10 10%

自然觀察 自然或生活環境的觀察、分析、分類、分辨活動 2 8%

59 100%

將多元智能理論融入中文寫作教學後,研究者發現教師在寫作課堂時提供各種

智能形式的教學活動,讓不同強勢智能的學生都有機會接觸到屬於自己強勢智能的

學習機會。

Page 8: 運用多元智能理念提升輕度曾障 學生中文寫作學習態度 · 視野,使設計課程與教學的方法更多元,也可達成因材施教的理想。 「多元智能理論」理論強調透過多種不同管道進行教學,以廠發學生具有多種

教育研究獎勵計量U09/10

5.3 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情況

本次研究於開學後第一個教學單元,對研究班級施行寫作學習態度量表前測,

以了解學生在研究者未實施多元智能教學前的寫作學習態度,並於第二及三單元實

施多元智能教學,在第三單元結束後再實施學習態度量表後測。本行動研究前後均

發出學習態度問卷,總共發出54 份,回收到份,問卷中第1 、 3 題為學生寫作興趣選

項,第2 、 5 題為學生學習參與選項、第4 、 6 題為學生學習成就選I頁,問卷調查結果

如表四。

表曰:中文寫作學習態度量表前後側少數之統計也許軒 (N=54)

前測 後測 t 值 顯著

(1/2010) (7/2010) 改善

平均數 平均數 平均差異p=.OI

1我喜歡上寫作課,很有趣 0.85 1.89 0.32 13.63 *

2.我每次上寫作課都會事前預0.54 1.72 0.46 10.89 * 習,事後做家課

3.我喜歡寫作,對於學習寫作很0.75 1.94 0.24 21.50 * 感興趣

4.老師在課堂上的練習,我都0.98 1.62 0.50 5.33 * 會做

5.我上寫作課時會專心的上課 1.05 1.94 0.24 16.13 *

6.我覺得我的寫作能力變強了 0.85 1.83 0.38 10.88 *

經SPSS以t檢定後,整體而言,學生對寫作學習的整體態度,後測結果顯著優

於前測 (p=.OI) ,顯示融入多元智能的寫作教學法對學生整體的寫作學習態度有提

升的功效。

Page 9: 運用多元智能理念提升輕度曾障 學生中文寫作學習態度 · 視野,使設計課程與教學的方法更多元,也可達成因材施教的理想。 「多元智能理論」理論強調透過多種不同管道進行教學,以廠發學生具有多種

六、緝論及建囂

6.1 結論

6.1.1 本校輕度智障高中學生強勢智能各有不同,依強至弱次序為視覺空間智能

( 33%) 、人際智能( 19%) 、語文智能( 15%) 、肢體動覺智能(

15% )、邏輯數學智能 (9% )、自然觀察智能 (9% )、內省智能( 2%

)、音樂節奏智能 (2% )。整體而吉,本校學生最強的智能是視覺空間

智能。

6.1.2 將多元智能理論融入中文寫作教學前,教師的教學方法所呈現的智能形式

依序為語文智能 (79% )、邏輯數學智能 (9% )、視覺空間智能( 5%

)、人際智能 (5% )、音樂節奏智能 (3% )、肢體動覺智能 (2% )、自

然察觀智能 (0% )、內省智能 (0%) ,整體而吉語文智能形式的教學方

法是老師最常使用的寫作教學形式。

6.1.3 學生之強勢智能與教師之寫作教學方法相符者,其學習態度、教學活動參

與以及學習成就上的表現較佳。

6.1.4教學方法的適切性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教師的教學方法除了在智能形

式上符合學生的強勢智能,是否適切地掌握學習者特質,並有效的運用該

教學方法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例如擅長語吉智能的學生是用語吉

來思考,所以提供閱置材料、錄音帶、對話、討論、辯論或故事等教學材

料及活動以廠發他們寫作興趣,而擅長肢體動覺智能的學生可以透過身體

感覺來思考,所以透過演戲、動手操作、建造成品、體育和肢體遊戲、觸

覺經驗等教學活動以廠發他們寫作興趣。視覺空間智能的學生是用意象及

圖像來解難及情意表達,所以鼓勵他們拍攝、錄影、圖片、視覺組織圖、

實物、圖畫書、展覽等材料及活動以表達其寫作成品,而文字智能的學生

是用文字來思考,所以鼓勵對他們以文章、小冊子、單張、書本形式以表

達其寫作成品。

6.2 建議

6.2.1 寫作是一種應用書寫語吉或文字的高層認知活動,可說是書寫表達能力具

體表現,而傳統的寫作教學上,教師的教學方法是以語文智能為主,其他

智能的運用比例偏低。針對智障學生在組織、分析和轉移能力皆遜的障

礙,多元智能理論主張教師提供各種智能形式的教學活動,讓不同強勢智

能的學生都有機會接觸到屬於自己強勢智能的學習機會。所以,建議是老

師在寫作教學時,可以多方面的運用各項智能來進行教學,前提是要以學

生的強勢智能為主,以提供學生可藉由其強勢智能學習的環境。

Page 10: 運用多元智能理念提升輕度曾障 學生中文寫作學習態度 · 視野,使設計課程與教學的方法更多元,也可達成因材施教的理想。 「多元智能理論」理論強調透過多種不同管道進行教學,以廠發學生具有多種

教育研究獎勵計量U09/10

6.2.2 多元智能應用於智障學生的教學是近年才開始在香港進行的教學取向,如

何提升智障學生對寫作的動機的教學方法,仍有賴教師在課堂中反覆的實

施與修正才能達到成熟的階段。老師需要在每次的教學活動實施後隨時的

反省修正,讓所進行的教學方法真的可以達到學生多元強勢智能學習的效

果。要達到這樣的結果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累積,所以老師要不斷的反覆實

施和修正。建議老師多從事多元智能相關之教學研習或進修,以精進教師

多元智能的教學成效。

6.2.3 教師在教學中最常使用的教學方法,通常是這位教師的優勢智能,教師若

察覺到自己教學活動出現不均衡的現象時,可以運用在職進修的時間加強

自己的弱勢智能、向具有專長的同事請求協助、請校外的社區人士或專業

人士支援教師的教學等。學校亦可鼓勵推行協同教學,運用不同教師的不

同優勢智能來進行協同教學及一起做計劃。

6.2.4本研究為在自然教學情境下所進行之個案研究,無法精確控制變因,得知

影響學生學習之因果關係,此為本研究之限制。建議未來研究司進行準實

驗設計,在描述教學方法與學習態度之關係時,可將不同優勢智能組別研

究對象做對照,以提供更客觀的數據供佐證;另外,在學習成就評量部分

除了本研究所進行之問卷調查題目外,可加上其他寫作成就測驗,以增強

研究之說服力。

參考資料

1. 謝錫金( 2008) 0 ((中國語文課程、教材及教法:面嚮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

生》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2. 黃娟娟 (2003) 0 (幼見多元智能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3. G缸dner, H. (1997). Multiple intelligence as a partner in school improvement.

Educational Leadersh智" 55(1), 20-21.

4. Gr祉1紅n,鼠, H缸ris , K. R. & Larsen, L. (2001).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ofwriting

difficulties for students with leaming disabilities.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

Practice, 16(2), 74-84.

5. Pani妞, T. (1999). The motivational benefi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for the Student with Special Needs, 78, 59-67.

6. Stemberg, R. J. ( 2002) . l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V.

Goswami (Ed扎 Blackwell handbook of childhood cognitive development (pp.601-

619). MA: Black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