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迎来毕业季 · 价“”靠谱教案代写”等一众关键词条。轻敲回...

1
教育 责编:欧新平 电话:2352950 2020年6月17日 星期三 06 [email protected] 教育观察 “云答辩”:特殊时期下的一 种应变策略 近日,清华大学、暨南大学、南京航空 大学等多所高校发布通知,宣布调整毕业 考核方式,开启毕业论文的线上答辩模式。 一个月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 2020届硕士毕业生王懿慈便收到了今年 毕业论文答辩改为线上的通知。“我觉得 ‘线上答辩’是特殊时期下的一种应变策 略,同时也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种体现。” 为了保证整个答辩过程的流畅,暨南大 学将每个专业的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并为每 个小组配备答辩秘书。此外,每位答辩的学 生可以在答辩时在屏幕上共享自己的答辩 PPT,整个过程可以录屏、截屏保存。 “此前学校已对软件的使用及流程进 行了详细的讲解。”王懿慈表示,整个答辩 过程十分流畅,不论是屏幕的共享还是与 老师的沟通都十分方便。 “云毕业照”:AI 技术弥补 遗憾 与校门“合影”、在大礼堂“留念”…… 为避免聚集增加新冠肺炎感染风险,同时 弥补未拍毕业照的遗憾,江西农业大学推 出“AI 云毕业照”,该校学生可以在全国各 地与学校“合影”。 该校的云毕业照平台分为单人模式和 班级合影模式,毕业生不仅可以选择在“校 门”“先楼”“大礼堂”等处留念打卡,还可 以根据自己的学科门类,选择“工科”“文 科”“农科”等不同款式学士服,并一键生成 照片保存至手机。 此外,中南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南阳 师范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等高校 学生利用手绘、PS等技术,为同学们设计 了一套“云毕业照”。 毕业作品“云展示”:为不能 到场的观众带来更多便捷 往年的毕业季,毕业作品展览是各大 高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今年受新冠肺炎 疫情影响,清华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等高 校纷纷推出毕业作品线上展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0届线上毕 业作品展”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研 发,清华大学-阿里巴巴人机自然交互体 验实验室、阿里云资源支持,该院所有学 生的毕业作品都在这个平台集中展示。 “虽然在非常时期以‘线上展’这种 特殊形式来展示学生的作品,但从作品 中可以看到学生们坚实的专业基础和 创新能力。”该院工业设计系主任张雷 在寄语中这样写道。 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专业(陶瓷装饰 设计研究方向)2020届硕士毕业生张旭的 毕业作品《镜像星空》以及《遨游在星空中 的鱼》也将被“云展示”。“采用这种线上展 览的方式不仅可以解决聚集问题,更有效 的解决了作品不能展览的情况,同时也为 不能到场的观众带来更多便捷。” 据中国新闻网 高校迎来毕业季 “云毕业”成新潮流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 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 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 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 署。据此或可预期,我国劳动教育将很快 进入体系重建的重要历史时期。当前,正 值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幼儿园的劳动教 育引起学前教育领域的关注和讨论。学前 劳动教育如何准确定位并恰当开展,这一 问题至关重要。 事实上,我国幼儿园劳动教育有着悠 久的历史传统,一直是幼儿园教育不可或 缺的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颁布的《幼 儿园教育纲要》就提出向幼儿进行体、智、 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任务,并对幼儿 劳动的目的作出明确表述。90年代颁布 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将“爱劳动”作为 重要保教目标之一。新版《幼儿园教育指 导纲要》与上述精神一脉相承,提出要引导 “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 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 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近年颁 布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重申 幼儿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求珍视游 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 境,将劳动教育渗透在每个领域的任务要 求和教育建议之中。 应该说,经过多年持续探索,中国的幼 儿园教育始终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 各类日常直观体验和动手操作活动,在社会 实践活动方面不断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和路 径,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另一方面,随着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幼儿安全与卫生问题的 高度甚至过度重视,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受 到不同程度影响,不仅相关内容与要求名存 实亡、若有若无,形式上也存在千篇一律、缺 乏递进阶梯与时代特征等突出问题。 当前,面对从幼儿园开始重建整个劳 动教育体系的重要历史契机,笔者认为首 先应端正思想,处理好幼儿园劳动与其他 活动形式尤其是游戏的关系。与有明确社 会实用价值目的、从客观实际出发遵照一 定操作方式的劳动相反,儿童游戏并无社 会实用价值,也无外部控制的强烈的任务 需要,其目的不在于外部而在于过程本 身。然而,游戏却是儿童的工作。他们就 是在游戏的特定场域中,以体力、智力模仿 成人劳动,满足自己的需要以及与成人共 同生活的愿望。只有本着幼儿园各类活动 不可偏废的初心,劳动综合育人才可能落 到实处,收到预期效果。 其次,要创新机制,处理好幼儿园劳动 教育综合育人的渗透性和领域特殊性之间 的关系。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约定俗 成,各自对应着专属领域不同,劳动教育经 常是渗透在各领域之中,无处不在却又经 常隐而不彰,既给幼儿园劳动教育带来了 极大便利,也给五育并举带来了不小挑 战。总结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成功历 史经验,着眼课程统整与整个劳动教育体 系重建,突出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独特地位 刻不容缓。 最后,要发扬传统,立足城乡差异,依 托幼儿身边的劳动者,家庭、幼儿园、社区 一体,创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社会实践 形式,让幼儿园劳动教育重新焕发活力,真 正从室内走向室外,走向丰富多彩的社会 生活,从服务自我走向服务他人。 据《光明日报》 我们需要怎样的学前劳动教育 近日,有媒体曝光教案代写乱象:本该由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的教 案,却可以在网上花钱找人代写,享受“量身定 制”服务。月销数千单、零差评的店铺不在少 数。在百度搜索框中,只要输入“教案代写”,系 统便根据大数据自动联想到了“教案代写报 价” “靠谱教案代写”等一众关键词条。轻敲回 车,瞬间就找到近200万个相关结果。 教案是教学的设计思路,是教学设计 工作的一种书面化表述。一般在教案中, 老师需要考虑要教什么、如何指导学生以 及学生能够有哪些收获。用教案来指导教 学过程,需要讲究个性化,需要结合学生的 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针对不同的学生 群体,即使教材不变,也应该调整教学内 容,重新设计实施教学的思路。因此,教案 绝不应该成为商品,通过作坊式批量代写 生产。写好教案是一个老师的应有之责。 代写教案,是投机取巧也罢,是急功近 利也罢,说到底,还是个别老师不想承担教 师岗位应该承担的责任,把教学当成了一 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甚至想要花钱“了 事”,把教学的初衷抛之脑后,图一时省事 而踏入一片“灰色地带”。 除此之外,高校也要承担起应有的管理责 任,要在教案执行前认真审核,以学生为核心, 确保教案质量,让教案真正能够帮助教师因材 施教,而非变成一条“生产线”。同时,也要在教 案执行后持续跟踪,科学评价教案执行程度与 效果,避免教案制度只是“走走过场”。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科学 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必要条 件。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教师的认识能 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教学基本 能力更需要不断磨练。如果一名老师连自己 的教案都要寻求代写,就相当于他已经放弃了 在师能方面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要学生做的事, 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 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躬亲”传道,才是老师应该有的样子。 据《中国教育报》 教案岂能找人代写? 要午睡了,中班的强强却很反常。 他在床上翻来覆去,一会儿举起小脚,一 会儿把被子踢到隔壁床位,一会儿半个 身子都堆在了隔壁床位。见此情景,保 育员快速走过去,拍拍他说:“你在干什 么?再不睡觉,就送你去小班哦。”强强 立刻停下来没动静了。但没过多久,他 又开始了自己的“表演”。强强动静不 小,吸引了其他小朋友的注意。 午睡时间快要过半,强强打扰了不 少小朋友,老师也生气了:“强强,你是不 是要去小班,重新学习一下怎么睡觉 啊?”一听这话,强强顿时又安静了。但 效果并不持久,很快,他又动了起来。这 次,老师很严肃地说:“强强,再不睡觉, 就带你去找亮亮老师(小班老师)!”“不 要,不要!”强强害怕了,躲到被子里不敢 动弹了,他没有立刻睡着,但总算不影响 其他人了。 之后的几天,强强还是在睡觉时翻 来覆去。以至于老师和保育员在午睡前 会专门讲几句话吓唬他。后来,强强有 些不对劲了,早上入园时会扭扭捏捏地 跟在妈妈身边,不想离开,而且会说出 “讨厌来幼儿园”的话。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该案例进 行了研讨。没想到的是,我们发现,“再 不排队,就不要出去玩了”“再不睡觉,就 送你去小班”“再不睡觉,女巫要来抓你 了”……这样的话经常出自教师之口。 并且,部分教师承认,成人以谎话、气话、 狠话来哄骗、威胁、吓唬幼儿的做法,确 实可以很有效地控制、阻止或改变幼儿 的行为。所以很多时候,成人就脱口而 出了。 这种典型的教育方法被称为“恐吓 教育法”。它看起来有效,但却会影响幼 儿的心理健康和良好人格的发展,也会 使成人失去教育的力量。《无条件养育》 的作者埃尔菲·科恩将这种方法称为“爱 的撤回”。他说,这种暂时的情感抛弃, 是比体罚更冰冷的惩罚。遗憾的是,很 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言语恐吓的危害。 接着,我们就怎么解决午睡难题,展 开了讨论。 教师 A:“可以让他们上午多在户外 逛逛,增加运动量。” 教师B:“小朋友睡不着,可能在家里 就没有午睡习惯,老师需要和家长沟通 一下。” 老师C:“可以‘佛系’一点儿,要求他 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睡不着也可以。” 这时,有人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不 在强强第一次拒绝午睡时就询问他的想 法呢?” 我们意识到,问题的重点好像不在 于使教育者掌握更丰富的策略,而在于 找到问题的原点—成人潜意识中的先 入为主观念。该案例中,教师没有在强 强第一次拒绝午睡时询问原因,大家在 分析这一案例时也没有想到。我们在潜 意识里常常会把自己当作标尺来衡量幼 儿,所以,教师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强强 不睡觉是因为淘气,自然也就不会多追 问一句原因了。 那么强强为什么不睡觉呢?原来他 说是看到教师允许另一个插班生童童不 午睡,所以他觉得自己也可以不睡。 让儿童的想法被看见是如此重要, 因此,我们要不断地系统地研究自我,根 除内心先入为主的看法,重新获得看见 儿童的能力。 如何根除教师先入为主的想法呢? 这就引出安·佩罗倡导的一个原则:把你 的注意力集中到孩子们的注意力上。该 原则需要教师充当两个角色,首先是接 受者的角色。遇到问题,需要去倾听和 观察,儿童在表达什么。强强不午睡其 实是他在意教师只允许童童不午睡这件 事,有可能他认为这是不公平的。其次 是积极反馈者的角色。要尊重儿童探究 问题的权利,并为此留出空间和时间。 于是我们鼓励强强访谈童童为什么不午 睡,并组织孩子们在饭后谈话时间就为 什么要午睡、中午睡不着该怎么办进行 讨论。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强强不但开始 顺利午睡了,还学会了关心并照顾童 童。放下先入为主的观念,教师才可能 成为善于思考、富有同理心的引导者。 据中国教育新闻网 教育孩子,要根除教师先入为主的想法 教孩子从小学会尊重别人、尊重自己, 有独立思考的意识与能力,引导孩子理性、 平静地面对现实、处理问题,不人云亦云地 随大流,是家庭教育必须面对的课题。 在美国,从幼儿园起就教育孩子要做 个自由、独立、有自尊又尊重他人的人,做 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根据自己的爱好、特 长、才华成为想成为的人。在许多家长心 中,钱与权绝对不是成功的标志,他们认为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必须尊重,并且要教孩 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样的教育真的是从还不会说话、走 路甚至不会自己吃饭的婴幼儿开始的。只 会吃奶的宝宝,自己捧着奶瓶吸吮;会坐会 吃的宝宝,戴上围兜,洗净双手,用勺用叉 用手都行,只要能把食物送进嘴巴就行。 刚开始孩子吃到嘴里的没几口,桌上桌下、 满身满脸一片狼藉。但父母仍坚持让他们 对自己负责。到两岁左右,小家伙就可以 坐在桌前小椅上有模有样地自己吃饭了。 从没见过家长追着孩子喂饭,他们的观点 是孩子不吃说明他不饿,应该尊重孩子的 意愿,不要强迫他。 到了幼儿园年龄段,孩子们天天都要自 己搬椅子、做手工、扔垃圾、收拾玩具餐具、穿 衣穿鞋系鞋带,能自己干的全得自己干。为 了达到目的,孩子各显神通。最有趣的是穿 羽绒衣的方式:衣服拉开拉锁摊开放地下呈 “大”字形,人躺在衣服上,伸胳膊套上衣袖然 后起立, “套”着就把衣服穿好了。 每个孩子的发育阶段不同。有的中国 妈妈看到自家孩儿在涂色、画画、手工甚至 吃饭时又笨又慢,急得直想伸手去帮忙,可 老师和别的父母会阻止:“让他们自己来, 慢慢地总会好的。” “收拾、收拾,每个人每个地方;收拾、 收拾,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一份杂务琐事。” 这是孩子打小就会唱的儿歌,不管在学校、 家里、图书馆,玩耍后几乎每个孩子都会自 觉地收拾“残局”,已成为入社会各个角 落的游戏规则。 被这样教育长大的孩子,心里有个非常 明确的概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要做什 么也是自己决定。即使长大后面临同伴压 力,多数人还是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想法去判 断、处理事情,不常发生随大流的情形。 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是美国家庭教 育的一个重点。从幼儿园开始,请人帮忙 要说“请”,完了事要说“谢谢”,有意无意碰 撞或伤害别人,要说“不好意思”“对不起”, 严重的要说“我道歉!” 记得刚到美国时我在餐馆打工,听到 几乎所有的就餐者点菜时都说May I have…(我可以有一份…吗?)而中国人点 菜一般都是“我要这个……”“Iwant…”后 来一位朋友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说她妈 妈:“你们这样很粗鲁啊!说CanIhave… 都不行,应该说May I have…” 在幼儿园里,我见过一个特别瘦小的 孩子在哭闹,他拼命想往又高又胖的老师 身上扑,想让她抱,而老师一直在用语言和 动作说 NO。只见那个起码有二百多磅的 老师费劲地坐到地上,把那个孩子“拎举”起 放到自己面前,一字一句地对着他说: “我告 诉过你了,你不可以推搡老师!你不可以推 搡任何人!我告诫过你的,现在你必须对你 所作所为承担后果,我现在不能抱你!你明 白了吗?”我使劲憋住笑:这孩子连话都说不 利索,你这么严肃认真地说这些有用吗?结 果孩子慢慢止住了哭啼,似懂非懂地点点 头。我注意到,那巨人般的老师那么吃力地 坐下来,就是为了跟孩子有个平等对视的视 角,来一次认真的对话。那孩子也许未必明 白老师的话,但他一定记住了推搡的行为不 可重复。这就够了。 对孩子的尊重,还体现在尿布与鞋带 上。美国孩子4岁还戴尿布的有的是,家 长都认为是孩子自己没有准备好,要是准 备好了,他自己会做决定的。好多孩子不 会系鞋带,总是趿拉着跑到大人面前,客气 点儿的会说声“请”,然后就伸着脚等着大 人帮着系鞋带;有的则一声不吭,光是伸 脚。儿子小时候我常常去幼儿园做志愿 者,有个孩子每次看到我,都跑到我跟前: “给我系鞋带!”我静静地看着他,不吭声也 不动作,直到他望着我瞪着眼想半天后终 于说了个“请”,我才帮他把鞋带系上。 其实,幼儿园里有很多教孩子如何拉 拉链、系鞋带、摁钮扣的书,全是按实物比 例,做得非常精致、好玩,方便实体教学。 但老师和家长也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 成长的节奏速度,不要急,尊重他,是对孩 子最好的帮助。 文明的意识,就是从幼时起点点滴滴、 潜移默化接受的,润物无声,沁到骨子里, 就成了习惯。 据中国教育新闻网 培养独立自尊不妨 从尿布与鞋带开始 议论风生 6 月,中国各地高校 迎来了“毕业季”。今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云答辩”“云毕业照”等 “云毕业”方式在各高校 间掀起新潮流。

Upload: others

Post on 01-Nov-2020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高校迎来毕业季 · 价“”靠谱教案代写”等一众关键词条。轻敲回 车,瞬间就找到近200万个相关结果。教案是教学的设计思路,是教学设计

教育责编:欧新平 电话:2352950 2020年6月17日 星期三

06 [email protected]

■ 教育观察

“云答辩”:特殊时期下的一种应变策略

近日,清华大学、暨南大学、南京航空大学等多所高校发布通知,宣布调整毕业考核方式,开启毕业论文的线上答辩模式。

一个月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2020 届硕士毕业生王懿慈便收到了今年毕业论文答辩改为线上的通知。“我觉得

‘线上答辩’是特殊时期下的一种应变策略,同时也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种体现。”

为了保证整个答辩过程的流畅,暨南大学将每个专业的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配备答辩秘书。此外,每位答辩的学生可以在答辩时在屏幕上共享自己的答辩PPT,整个过程可以录屏、截屏保存。

“此前学校已对软件的使用及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王懿慈表示,整个答辩过程十分流畅,不论是屏幕的共享还是与老师的沟通都十分方便。

“云毕业照”:AI 技术弥补遗憾

与校门“合影”、在大礼堂“留念”……为避免聚集增加新冠肺炎感染风险,同时弥补未拍毕业照的遗憾,江西农业大学推出“AI云毕业照”,该校学生可以在全国各地与学校“合影”。

该校的云毕业照平台分为单人模式和班级合影模式,毕业生不仅可以选择在“校门”“先骕楼”“大礼堂”等处留念打卡,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门类,选择“工科”“文科”“农科”等不同款式学士服,并一键生成照片保存至手机。

此外,中南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南阳师范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等高校

学生利用手绘、PS等技术,为同学们设计了一套“云毕业照”。

毕业作品“云展示”:为不能到场的观众带来更多便捷

往年的毕业季,毕业作品展览是各大高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清华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等高校纷纷推出毕业作品线上展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20 届线上毕业作品展”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研发,清华大学-阿里巴巴人机自然交互体验实验室、阿里云资源支持,该院所有学生的毕业作品都在这个平台集中展示。

“虽然在非常时期以‘线上展’这种特殊形式来展示学生的作品,但从作品中可以看到学生们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创新能力。”该院工业设计系主任张雷

在寄语中这样写道。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专业(陶瓷装饰

设计研究方向)2020届硕士毕业生张旭的毕业作品《镜像星空》以及《遨游在星空中的鱼》也将被“云展示”。“采用这种线上展览的方式不仅可以解决聚集问题,更有效的解决了作品不能展览的情况,同时也为不能到场的观众带来更多便捷。”

据中国新闻网

高校迎来毕业季“云毕业”成新潮流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据此或可预期,我国劳动教育将很快进入体系重建的重要历史时期。当前,正值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引起学前教育领域的关注和讨论。学前劳动教育如何准确定位并恰当开展,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事实上,我国幼儿园劳动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一直是幼儿园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就提出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任务,并对幼儿劳动的目的作出明确表述。90 年代颁布

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将“爱劳动”作为重要保教目标之一。新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上述精神一脉相承,提出要引导

“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近年颁布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重申幼儿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求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将劳动教育渗透在每个领域的任务要求和教育建议之中。

应该说,经过多年持续探索,中国的幼儿园教育始终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各类日常直观体验和动手操作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不断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和路径,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另一方面,随着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幼儿安全与卫生问题的高度甚至过度重视,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不仅相关内容与要求名存实亡、若有若无,形式上也存在千篇一律、缺乏递进阶梯与时代特征等突出问题。

当前,面对从幼儿园开始重建整个劳动教育体系的重要历史契机,笔者认为首先应端正思想,处理好幼儿园劳动与其他活动形式尤其是游戏的关系。与有明确社会实用价值目的、从客观实际出发遵照一定操作方式的劳动相反,儿童游戏并无社会实用价值,也无外部控制的强烈的任务需要,其目的不在于外部而在于过程本身。然而,游戏却是儿童的工作。他们就是在游戏的特定场域中,以体力、智力模仿成人劳动,满足自己的需要以及与成人共

同生活的愿望。只有本着幼儿园各类活动不可偏废的初心,劳动综合育人才可能落到实处,收到预期效果。

其次,要创新机制,处理好幼儿园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渗透性和领域特殊性之间的关系。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约定俗成,各自对应着专属领域不同,劳动教育经常是渗透在各领域之中,无处不在却又经常隐而不彰,既给幼儿园劳动教育带来了极大便利,也给五育并举带来了不小挑战。总结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成功历史经验,着眼课程统整与整个劳动教育体系重建,突出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独特地位刻不容缓。

最后,要发扬传统,立足城乡差异,依托幼儿身边的劳动者,家庭、幼儿园、社区一体,创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社会实践形式,让幼儿园劳动教育重新焕发活力,真正从室内走向室外,走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从服务自我走向服务他人。

据《光明日报》

我们需要怎样的学前劳动教育

近日,有媒体曝光教案代写乱象:本该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的教案,却可以在网上花钱找人代写,享受“量身定制”服务。月销数千单、零差评的店铺不在少数。在百度搜索框中,只要输入“教案代写”,系统便根据大数据自动联想到了“教案代写报价”“靠谱教案代写”等一众关键词条。轻敲回车,瞬间就找到近200万个相关结果。

教案是教学的设计思路,是教学设计工作的一种书面化表述。一般在教案中,老师需要考虑要教什么、如何指导学生以及学生能够有哪些收获。用教案来指导教学过程,需要讲究个性化,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即使教材不变,也应该调整教学内容,重新设计实施教学的思路。因此,教案绝不应该成为商品,通过作坊式批量代写生产。写好教案是一个老师的应有之责。

代写教案,是投机取巧也罢,是急功近利也罢,说到底,还是个别老师不想承担教师岗位应该承担的责任,把教学当成了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甚至想要花钱“了事”,把教学的初衷抛之脑后,图一时省事而踏入一片“灰色地带”。

除此之外,高校也要承担起应有的管理责任,要在教案执行前认真审核,以学生为核心,确保教案质量,让教案真正能够帮助教师因材施教,而非变成一条“生产线”。同时,也要在教案执行后持续跟踪,科学评价教案执行程度与效果,避免教案制度只是“走走过场”。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教师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教学基本能力更需要不断磨练。如果一名老师连自己的教案都要寻求代写,就相当于他已经放弃了在师能方面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躬亲”传道,才是老师应该有的样子。据《中国教育报》

教案岂能找人代写?

要午睡了,中班的强强却很反常。他在床上翻来覆去,一会儿举起小脚,一会儿把被子踢到隔壁床位,一会儿半个身子都堆在了隔壁床位。见此情景,保育员快速走过去,拍拍他说:“你在干什么?再不睡觉,就送你去小班哦。”强强立刻停下来没动静了。但没过多久,他又开始了自己的“表演”。强强动静不小,吸引了其他小朋友的注意。

午睡时间快要过半,强强打扰了不少小朋友,老师也生气了:“强强,你是不是要去小班,重新学习一下怎么睡觉啊?”一听这话,强强顿时又安静了。但效果并不持久,很快,他又动了起来。这次,老师很严肃地说:“强强,再不睡觉,就带你去找亮亮老师(小班老师)!”“不要,不要!”强强害怕了,躲到被子里不敢动弹了,他没有立刻睡着,但总算不影响其他人了。

之后的几天,强强还是在睡觉时翻来覆去。以至于老师和保育员在午睡前会专门讲几句话吓唬他。后来,强强有些不对劲了,早上入园时会扭扭捏捏地跟在妈妈身边,不想离开,而且会说出

“讨厌来幼儿园”的话。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该案例进

行了研讨。没想到的是,我们发现,“再不排队,就不要出去玩了”“再不睡觉,就送你去小班”“再不睡觉,女巫要来抓你了”……这样的话经常出自教师之口。并且,部分教师承认,成人以谎话、气话、狠话来哄骗、威胁、吓唬幼儿的做法,确实可以很有效地控制、阻止或改变幼儿的行为。所以很多时候,成人就脱口而出了。

这种典型的教育方法被称为“恐吓教育法”。它看起来有效,但却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良好人格的发展,也会使成人失去教育的力量。《无条件养育》的作者埃尔菲·科恩将这种方法称为“爱的撤回”。他说,这种暂时的情感抛弃,是比体罚更冰冷的惩罚。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言语恐吓的危害。

接着,我们就怎么解决午睡难题,展开了讨论。

教师A:“可以让他们上午多在户外逛逛,增加运动量。”

教师B:“小朋友睡不着,可能在家里

就没有午睡习惯,老师需要和家长沟通一下。”

老师C:“可以‘佛系’一点儿,要求他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睡不着也可以。”

这时,有人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不在强强第一次拒绝午睡时就询问他的想法呢?”

我们意识到,问题的重点好像不在于使教育者掌握更丰富的策略,而在于找到问题的原点——成人潜意识中的先入为主观念。该案例中,教师没有在强强第一次拒绝午睡时询问原因,大家在分析这一案例时也没有想到。我们在潜意识里常常会把自己当作标尺来衡量幼儿,所以,教师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强强不睡觉是因为淘气,自然也就不会多追问一句原因了。

那么强强为什么不睡觉呢?原来他说是看到教师允许另一个插班生童童不午睡,所以他觉得自己也可以不睡。

让儿童的想法被看见是如此重要,因此,我们要不断地系统地研究自我,根除内心先入为主的看法,重新获得看见儿童的能力。

如何根除教师先入为主的想法呢?这就引出安·佩罗倡导的一个原则: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到孩子们的注意力上。该原则需要教师充当两个角色,首先是接受者的角色。遇到问题,需要去倾听和观察,儿童在表达什么。强强不午睡其实是他在意教师只允许童童不午睡这件事,有可能他认为这是不公平的。其次是积极反馈者的角色。要尊重儿童探究问题的权利,并为此留出空间和时间。于是我们鼓励强强访谈童童为什么不午睡,并组织孩子们在饭后谈话时间就为什么要午睡、中午睡不着该怎么办进行讨论。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强强不但开始顺利午睡了,还学会了关心并照顾童童。放下先入为主的观念,教师才可能成为善于思考、富有同理心的引导者。

据中国教育新闻网

教育孩子,要根除教师先入为主的想法

教孩子从小学会尊重别人、尊重自己,有独立思考的意识与能力,引导孩子理性、平静地面对现实、处理问题,不人云亦云地随大流,是家庭教育必须面对的课题。

在美国,从幼儿园起就教育孩子要做个自由、独立、有自尊又尊重他人的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才华成为想成为的人。在许多家长心中,钱与权绝对不是成功的标志,他们认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必须尊重,并且要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样的教育真的是从还不会说话、走路甚至不会自己吃饭的婴幼儿开始的。只会吃奶的宝宝,自己捧着奶瓶吸吮;会坐会吃的宝宝,戴上围兜,洗净双手,用勺用叉用手都行,只要能把食物送进嘴巴就行。刚开始孩子吃到嘴里的没几口,桌上桌下、满身满脸一片狼藉。但父母仍坚持让他们对自己负责。到两岁左右,小家伙就可以坐在桌前小椅上有模有样地自己吃饭了。从没见过家长追着孩子喂饭,他们的观点是孩子不吃说明他不饿,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强迫他。

到了幼儿园年龄段,孩子们天天都要自己搬椅子、做手工、扔垃圾、收拾玩具餐具、穿衣穿鞋系鞋带,能自己干的全得自己干。为了达到目的,孩子各显神通。最有趣的是穿羽绒衣的方式:衣服拉开拉锁摊开放地下呈

“大”字形,人躺在衣服上,伸胳膊套上衣袖然后起立,“套”着就把衣服穿好了。

每个孩子的发育阶段不同。有的中国妈妈看到自家孩儿在涂色、画画、手工甚至吃饭时又笨又慢,急得直想伸手去帮忙,可老师和别的父母会阻止:“让他们自己来,慢慢地总会好的。”

“收拾、收拾,每个人每个地方;收拾、收拾,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一份杂务琐事。”这是孩子打小就会唱的儿歌,不管在学校、家里、图书馆,玩耍后几乎每个孩子都会自觉地收拾“残局”,已成为滲入社会各个角落的游戏规则。

被这样教育长大的孩子,心里有个非常明确的概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要做什么也是自己决定。即使长大后面临同伴压力,多数人还是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想法去判断、处理事情,不常发生随大流的情形。

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是美国家庭教育的一个重点。从幼儿园开始,请人帮忙要说“请”,完了事要说“谢谢”,有意无意碰撞或伤害别人,要说“不好意思”“对不起”,严重的要说“我道歉!”

记得刚到美国时我在餐馆打工,听到几乎所有的就餐者点菜时都说 May Ihave…(我可以有一份…吗?)而中国人点菜一般都是“我要这个……”“I want…”后来一位朋友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说她妈妈:“你们这样很粗鲁啊!说Can I have…都不行,应该说May I have…”

在幼儿园里,我见过一个特别瘦小的孩子在哭闹,他拼命想往又高又胖的老师身上扑,想让她抱,而老师一直在用语言和动作说NO。只见那个起码有二百多磅的老师费劲地坐到地上,把那个孩子“拎举”起放到自己面前,一字一句地对着他说:“我告诉过你了,你不可以推搡老师!你不可以推搡任何人!我告诫过你的,现在你必须对你所作所为承担后果,我现在不能抱你!你明白了吗?”我使劲憋住笑:这孩子连话都说不利索,你这么严肃认真地说这些有用吗?结果孩子慢慢止住了哭啼,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注意到,那巨人般的老师那么吃力地坐下来,就是为了跟孩子有个平等对视的视角,来一次认真的对话。那孩子也许未必明白老师的话,但他一定记住了推搡的行为不可重复。这就够了。

对孩子的尊重,还体现在尿布与鞋带上。美国孩子 4 岁还戴尿布的有的是,家长都认为是孩子自己没有准备好,要是准备好了,他自己会做决定的。好多孩子不会系鞋带,总是趿拉着跑到大人面前,客气点儿的会说声“请”,然后就伸着脚等着大人帮着系鞋带;有的则一声不吭,光是伸脚。儿子小时候我常常去幼儿园做志愿者,有个孩子每次看到我,都跑到我跟前:

“给我系鞋带!”我静静地看着他,不吭声也不动作,直到他望着我瞪着眼想半天后终于说了个“请”,我才帮他把鞋带系上。

其实,幼儿园里有很多教孩子如何拉拉链、系鞋带、摁钮扣的书,全是按实物比例,做得非常精致、好玩,方便实体教学。但老师和家长也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节奏速度,不要急,尊重他,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

文明的意识,就是从幼时起点点滴滴、潜移默化接受的,润物无声,沁到骨子里,就成了习惯。 据中国教育新闻网

培养独立自尊不妨从尿布与鞋带开始

■ 议论风生

6月,中国各地高校迎来了“毕业季”。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云答辩”“云毕业照”等“云毕业”方式在各高校间掀起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