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344
释大安 辑译 (修訂本)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 - 004 - 2017

Upload: others

Post on 23-Jul-2020

2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编号:B-004-2017

Page 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Page 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目 录 ·001·

目 录

序 一 .................................................................................................. 001

序 二 .................................................................................................. 004

第一编 净宗缘起

一、教起所因 .................................................................................. 003

无尽大悲,宣演净土 ................................................... 003

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 005

韦提希求生净土 ............................................................ 007

念佛人不可思议 ............................................................ 009

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 011

佛陀之悬记 .................................................................... 011

嘱累弥勒传承 ................................................................ 013

穿越大千猛火求此法门 ............................................... 015

世尊冥加,令选安养 ................................................... 016

劝父王行念佛三昧 ....................................................... 018

闻行法华经,往生安养刹 .......................................... 019

念佛往生,成就信心 ................................................... 020

Page 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02· 净宗法语大观

难行道与易行道 .............................................................022

难行与易行之辨析 ........................................................023

能令声闻复生无上道心 ................................................025

广开净土之要门 .............................................................026

急救溺水之人 .................................................................028

约时被机,劝归净土 ....................................................029

为破三轮故说净土 ....................................................... 030

众生皆我弥陀愿力所持 ............................................... 031

十大因缘兴起净土法门 ................................................032

三重大悲悯念末法众生 ............................................... 034

急救众生,唯恐不及 ....................................................036

不说念佛法门,万古永同长夜 ..................................037

以折摄二门令起厌欣 ....................................................038

蒙佛护念不遭魔事 ........................................................039

佛自唱依正名字为发起 ................................................039

释尊见此行此说此 ....................................................... 040

念佛乃法界缘起 ............................................................ 042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 ................................................... 043

指归安养之三种原由 ................................................... 044

一代时教总一大念佛法门 .......................................... 046

群星拱北,万水朝东 ................................................... 047

二、阿弥陀佛因地 .......................................................................... 050

弃国捐王,行作沙门 ................................................... 050

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 051

度尽阿鼻苦众生 .............................................................052

Page 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目 录 ·003·

具足五劫,思惟摄取 ....................................................053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 054

虚空作证当满愿 .............................................................075

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076

上求下化,广结法缘 ....................................................078

彼国王即今阿弥陀佛 ....................................................079

第二编 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一、依报庄严 ...................................................................................083

1.地下庄严 ............................................................................083

七宝金幢,辉映地表 ....................................................083

德水香华 ......................................................................... 084

德水说法 ..........................................................................085

2.地上庄严 ............................................................................086

教主华座 ..........................................................................086

华光出佛 ..........................................................................088

七重栏楯、罗网、行树 ................................................089

3.虚空庄严 ........................................................................... 090

宝树妙德 ......................................................................... 090

乐器悬处虚空 .................................................................092

鸟宣法音 ..........................................................................093

树网宣音 ..........................................................................095

二、正报庄严 ...................................................................................096

1.阿弥陀佛功德庄严 ..........................................................096

Page 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04· 净宗法语大观

阿弥陀即无量光寿 ........................................................096

身相光明 ..........................................................................097

神光妙德 ..........................................................................099

十二光如来 .................................................................... 100

不可称计佛寿 ................................................................ 101

清净身口意三业 ............................................................ 102

眷属无量 ......................................................................... 104

弥陀光音度地狱众生 ................................................... 105

2.菩萨圣众功德庄严 ......................................................... 106

观音势至最尊第一 ....................................................... 106

观世音菩萨 .................................................................... 107

大势至菩萨 .................................................................... 110

颜貌端正 ..........................................................................112

盛众妙华供佛 .................................................................112

百味饮食,自然在前 ....................................................113

虚空舍宅之因 .................................................................115

菩萨圣众之妙德 .............................................................116

第三编 净土资粮——信门

一、就事相立信 ...............................................................................121

有佛有净土 .....................................................................121

酬愿成佛,已历十劫 ....................................................121

一切世间极难信法 ........................................................122

获闻正法赖宿善 .............................................................123

Page 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目 录 ·005·

带业往生犹如大石置船 ................................................124

善导二种深信 .................................................................125

佛光唯摄念佛人 .............................................................126

随顺佛意名真佛弟子 ....................................................127

一滴投海,便同一味 ....................................................128

谤无净土即谤诸佛 ........................................................129

念佛醒梦 ......................................................................... 130

念佛报恩 ..........................................................................131

虽佛祖现身,也不改其所信 .......................................133

应具十种信心 .................................................................134

第三世堕落 .....................................................................137

不应以目前所不见而不信 ...........................................138

呼引众生上大愿船 ........................................................139

二、就理观立信 .............................................................................. 141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 141

佛由心现 ..........................................................................142

自力他力之相状 .............................................................143

蕅益六信之信自 .............................................................143

蕅益六信之信他 ............................................................ 144

蕅益六信之信因 .............................................................145

蕅益六信之信果 .............................................................145

蕅益六信之信事 .............................................................146

蕅益六信之信理 .............................................................146

圣凡一体,机感相应 ....................................................147

三种真信 ..........................................................................149

Page 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06· 净宗法语大观

缘如来本愿力 ................................................................ 150

深感佛恩应念佛 .............................................................151

佛祖诚言可凭 .................................................................152

如彼香树改臭树林 ........................................................153

此间念佛,彼土七宝池生莲华一朵 ..........................154

何谓多善根福德因缘 ....................................................155

住念佛者,心印不坏 ....................................................156

万亿人中一二知 .............................................................157

水火二河白道喻 .............................................................158

第四编 净土资粮——愿门

一、厌离娑婆 ...................................................................................165

易往而无人 .....................................................................165

欣厌深切,方得往生 ....................................................166

魔乡不可停 .....................................................................166

厌离行与欣愿行 .............................................................167

十种逆境为道场 .............................................................168

素患难行乎患难 .............................................................171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 ..........................172

拔除爱桩生净土 .............................................................173

野狐之喻 ..........................................................................174

将死字贴在额颅上 ........................................................176

二、欣求极乐 ...................................................................................177

殷勤劝愿 ..........................................................................177

Page 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目 录 ·007·

成就普贤愿王 .................................................................178

劝往生即报佛恩 .............................................................179

凡夫菩萨宜求净土 ....................................................... 180

彼土无八苦 .....................................................................182

宰相求生安养 .................................................................182

修净土者不妨世务 ........................................................183

两土苦乐交互观照 ........................................................184

未能清净,亦得往生 ....................................................185

附一:庐山莲社发愿文 .........................................................186

附二:西方发愿文 ................................................................ 190

三、发菩提心 ...................................................................................195

菩提心之妙德 .................................................................195

三种随顺菩提门法 ........................................................195

二种回向成就大悲心 ....................................................196

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 ....................................................197

修道以发心为首 .............................................................198

菩提心愿之相状 .............................................................198

耕以念佛之犁 ................................................................ 201

第五编 净土资粮——行门

一、名号功德 ...................................................................................205

以名号度众生 .................................................................205

佛号即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205

佛号如摩尼珠 .................................................................206

Page 1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08· 净宗法语大观

持名即修止观 .................................................................207

念佛十种功德 .................................................................209

持名即持心 .................................................................... 210

方便中第一方便 .............................................................211

佛号皆本众生建立 ........................................................212

念佛具足六度 .................................................................213

持名乃入道之玄门 ........................................................214

二、念佛方法 ...................................................................................215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215

持名为往生正因 .............................................................217

昼夜持名,必得往生 ....................................................218

高声念佛之十种功德 ....................................................219

五念法门 ..........................................................................219

最忌夹杂 ..........................................................................221

功高易进,念佛为先 ....................................................221

只贵真实修行 .................................................................223

一切境缘,正好念佛 ....................................................224

十念法门 ..........................................................................226

十念记数法 .....................................................................227

掐珠记数念佛 .................................................................228

念佛百万遍决定得生 ....................................................229

历缘系心念佛 .................................................................229

正行与杂行 .....................................................................231

较量专修与杂修 .............................................................232

勿以躁妄心求感通 ........................................................233

Page 1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目 录 ·009·

念佛著魔之因 .................................................................235

如磁石吸针 .....................................................................235

声声唤醒本来人 .............................................................236

三、持戒修福 ...................................................................................238

净业三福 ..........................................................................238

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239

为善去恶修福德 ............................................................ 240

如来子孙,为众所尊 ....................................................241

当断五种辛菜 .................................................................242

不食肉之缘由 .................................................................243

净业八事 ..........................................................................245

为入佛法之初门 .............................................................246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 ....................................................246

慈心不杀 ..........................................................................247

念佛人当吃长素 .............................................................248

谨防杂毒之善 .................................................................249

恭敬得实益 .....................................................................250

结交净友 ..........................................................................250

摒弃恶念,守护善心 ....................................................252

净业行持总则 .................................................................253

第六编 往生品位

一、三辈往生 ...................................................................................257

上辈往生 ..........................................................................257

Page 1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10· 净宗法语大观

中辈往生 ..........................................................................258

下辈往生 ..........................................................................259

二、九品往生 ...................................................................................260

上品上生 ..........................................................................260

上品中生 ..........................................................................262

上品下生 ..........................................................................264

中品上生 ..........................................................................265

中品中生 ..........................................................................267

中品下生 ..........................................................................269

下品上生 ..........................................................................270

下品中生 ..........................................................................271

下品下生 ..........................................................................273

九品往生皆是凡夫 ........................................................274

三、边地疑城往生 ...........................................................................276

中辈疑城生者 .................................................................276

下辈疑城生者 .................................................................277

胎生与化生 .....................................................................279

第七编 禅宗与净土

佛法修持之要不过禅净二门 .......................................283

禅净二门,到家一著 ....................................................284

净土法门全在了他即自 ................................................285

从真流化,接引迷根 ....................................................286

且缓谈过量境界 .............................................................288

Page 1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目 录 ·011·

尽形修习,造极为则 ....................................................290

以佛知见为知见 .............................................................291

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292

一心不乱即禅 .................................................................293

禅净修证之差异 .............................................................294

禅净、有无之辨 .............................................................295

无禅有净土 .....................................................................297

有禅无净土 .....................................................................299

迷津宝筏,险道导师 ................................................... 301

念佛即是无上深妙禅 ....................................................302

不离秽土而生净土 ........................................................302

参禅念佛,相辅相成 ....................................................303

念佛比参禅直截痛快 ................................................... 304

念佛可以开发智慧 ........................................................305

念佛以净想转染想 ........................................................306

念佛普摄无量法门 ........................................................307

两镜交光,相含互照 ....................................................308

附一:临终三大要 .......................................................................... 310

附二:念佛的心态与音声..............................................................315

后 记 ...................................................................................................319

Page 1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宜各勤精进 努力自求之 必得超绝去 往生安乐国

Page 1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序 ·001·

序 一

  我等凡夫,今生幸得遭遇“百千万劫难遭遇”的佛法,

归投佛教,为佛弟子,发心修行。总的来说,须修“戒、

定、慧”三无漏学。这三学能令我等断烦恼、证涅槃,所以

称“无漏”。一切修学,皆以戒为基,由戒生定,因定发

慧。这是修学佛教一切法门的法则和要求。修学净土念佛法

门,当然也毫不例外。

  如《观经》言,净宗行者,当修三福,名为净业。三福

者: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

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发菩提心,深信因

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弥陀经》要求行人“执持名

号,一心不乱”;乃至从“事一心”达“理一心”而能所双

亡,深达实相,获证念佛三昧。是皆不出修行一切佛法总的

要求和通途常规的法则之外。

  净土法门之所以异于通途法门而被称为“特别法门”或

“易行道”者,盖在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慈悲大愿接引

众生,而众生则以至诚恳切求生净土的愿望,与阿弥陀佛互

为感召,乃得成就见思惑业犹未断除的凡夫众生,亦得往生

净土的不可思议的奇特之事。这一不可思议奇特之事,主要

在于如《弥陀经》言:“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梵语

“阿鞞跋致”,此译“不退转”。是即一得往生西方净土,

便能证得“不退转”。不退转有三义:一、位不退转(入圣

Page 1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02· 净宗法语大观

位);二、行不退转(大乘行);三、念不退转(证法身)。

对于我等凡夫来说,首先是“位不退转”,最最至关切要!

  “位不退转”,位,即超脱凡位而入于圣位(此圣位是就

三界内藏通二教说),便是了脱了三界(欲、色、无色界)内六

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轮回的“分段生死”

(对界外的“行不退、念不退”过程中的“变易生死”,故说界

内为“分段生死”),长揖三界,永别六道,而更不退转。要

知道,超脱三界生死,对于发心学佛修行的人来说,这是最

为重要的一关,是最不容易解决的一关,当然这是必须突破

的一关!

  说了生脱死是最重要的一关,其意在于:吾人学佛修

行,如果今生不能了脱生死,则必定随业受报,即使转生人

天,痴福享尽,依旧堕落,苦海茫茫,莫测边涯。说生死问

题是最不容易解决的,其意为:即使修行到了发明心地、大

彻大悟的地步,倘若见思惑没有断除,便仍然不能超脱生

死。断了见惑,方证初果(须陀洹),尚有欲界九品思惑,为

断欲界前六品思惑,须经六番生死,方证二果(斯陀含),为

断欲界后三品思惑,须经一番生死,方证三果(阿那含),

犹有上二界七十二品思惑,须于色界上五净居天(五不还天)

经历长时,方得断尽,乃证四果(阿罗汉),至此,方得彻

底了脱三界六道的分段生死。所以,这对我们来说,是最不

容易,简直是不可望亦不可及的。明白了以上两重意思,分

段生死这一关,今生必须突破的意义,则不言自明。佛度众

生,最为切要处,便是首先救拔众生,脱离生死苦海。世间

一切众苦,无过于生死。“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的

Page 1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序 ·003·

通途”,古德早垂明训。而欲求得现生了脱生死,对于我们

这样的凡夫来说,若舍弃净土一法,吾人不知其更有如何良

策矣!

  大安法师早岁以来,笃修净土,深谙法门利害,洞察出

苦要径,十五年前,苦口婆心便为大家拈出《净宗法语大

观》一书,普应群机,今复再版。本书体系大成,条目清

晰,读者观之,顿了于心。起信立愿,精进念佛,则净土之

生,万无一失。无量劫来,大事因缘,成办于是。如西斋诗

曰:“凡夫到此皆成圣,不历僧祇道果圆。”何幸如之!谨

序。

  传 印  

公元二〇〇八年五月一日  

Page 1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04· 净宗法语大观

序 二

  人身是地水火风空识六大组合,即物质与精神结合之

体。一旦六大分离,前五各归其自,第六识大(精神)何

往?为此,我佛慈悲,依据人们根性多异,因缘不一,示出

众多修行法门,令人有所究竟完善归宿之处,故有千经万论

流传于世!法门虽多,但从人们行持而言,不出自力、他力

二种。自力:是指行人从禅观等众多法门之中,选择其中一

种或几种学修,依据自修之力,层层破惑,步步上证,最终

达到微细无明断尽,彻底解脱。此犹人们出外远行,依靠自

身之力一步一步前进,到达目的之地,实在费时、费力又费

难,故称难行道。他力(实际是自他二力结合):是言行人确

定弥陀净土唯一法门,凭念佛号功德,仰仗弥陀慈悲愿力,

临终蒙佛接引生西,即证“不退转”位,于净土获得彻底解

脱。此如人们出外远行,依靠办妥手续,乘上先进交通工

具,省时、省力,轻易到达目的之地,为易行道。所以他力

一门,自从东晋慧远大师(334~416)于庐山般若台精舍结社

念佛,与同道一百二十三人在弥陀圣像之前,共同发愿,期

生西方以来,历一千六百年许,其间虽有起伏,但从总体而

言,一直盛行,信众普遍,往生者难计其数!

  净土法门,以《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佛

经》、《佛说阿弥陀经》和《往生论》三经(或加《楞严

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为

Page 1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序 ·005·

五经)一论为根本典据,用信、愿、行为纲为宗。信者,深

信娑婆生死苦恼,净土解脱自在;愿者,切愿离弃娑婆,往

生净土;行者,诚念弥陀佛号,终满所愿,毕证所信。念佛

是正行,讽诵经咒,修福善举,利益人群等为助行,正助兼

愿,二言双修,必不可少,但以正行为主。在《大观》第五

编《净土资粮—行门·念佛方法》之中,引有《楞严经·大

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经文特殊一

目,诚为正行肯綮点示之至要妙法。据此,行人只要信愿具

足,万缘放下,心意口舌念持弥陀佛号,耳闻历历,耳、

舌、意三根随念收摄;鼻息随口呼吸念佛,端身正坐,眼帘

下垂,眼、鼻、身三根亦随念摄。六根都摄,唯佛是念,相

续不断,即谓“净念相继”。如此以达一心不乱,进入念佛

三昧,临终必定蒙佛接引,往生弥陀净土。

  大安法师善根具足,早在十五年前(1993),现居士身

于经贸大学、中国佛学院任教时,就深入研究弥陀净土有关

典籍,以其根本经典为中心,恭谨依从四十余部佛经言教和

一百一十余部论著,录出相关法要,逐段择难注释,将文言

原文译成语体,按缘起、极乐依正庄严和净土资粮等编次,

汇成三十八万余言之《净宗法语大观》,次年出版流通,甚

受广大读者欢迎。七年后(2001),安法师即发心投依庐山

东林方丈上传下印大和尚为师,剃度出家,既而受具,于支提

山华严寺掩关专修。越两载(2003),遵从师长传老意愿,

驻锡东林,代师主持寺务。此寺为我国弥陀净土最早发源宝

地,住持师第二代共同秉承先人遗愿,正在建造弥陀高大尊

像,将让净土行人礼拜修福、消业,见闻共植净因。又两载

Page 2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06· 净宗法语大观

(2005),安法师对《大观》全文进行修订,次年再版流通。

今天,《大观》第三版公开问世,安法师为读者计,又对前

版全文立出“纯正”、“实用”和“简洁”三则准绳,精益

求精,再次修订,从三十八万余言,精简到只留下精要法语

二十余万字,使其内容更加尽善尽美。于章节间,配上相应

插图,俾诸读者在领会义理同时,又获相应之形象概念,更

多受益。各章节末,增有从悲心中流出之点精“按”语,示

出最要之处,让读者更易一目了然精髓要义之所在,从而收

获更大,实为难逢难得之《大观》也!伏愿广大同仁,开卷

获益,信愿念佛,同生净土,幸甚,幸甚!谨序。

惭愧三宝弟子 王新谨撰  

公历二〇〇八年六月吉日  

Page 2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   净宗缘起

Page 2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我今乐生 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

Page 2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03·

一、教起所因

无尽大悲,宣演净土

  尔时世尊①,诸根②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尊者

阿难,承佛圣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③,长跪合掌,而白

佛言:今日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如明镜

净,影畅表里。威容显耀,超绝无量,未曾瞻睹殊妙如今。

唯然大圣,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④,今日世雄⑤住

诸佛所住,今日世眼⑥住导师之行,今日世英⑦住最胜之道,

今日天尊⑧行如来之德。去来现在,佛佛相念,得无今佛念诸

佛耶?何故威神光光乃尔?于是世尊告阿难曰:云何阿难,

诸天教汝来问佛耶?自以慧见问威颜乎?阿难白佛:无有诸

天来教我者,自以所见问斯义耳。佛言:善哉阿难,所问甚

快!发深智慧,真妙辩才,愍念众生,问斯慧义。如来以无

尽大悲,矜哀三界⑨,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

萌,惠以真实之利。无量亿劫,难值难见,犹灵瑞华⑩,时时

乃出。今所问者,多所饶益,开化一切诸天人民。

——《佛说无量寿经》

【注释】

  ①世尊:佛的十种尊号之一。佛陀具备万德,为世人所钦仰,故

号世尊。

  ②诸根:指眼耳鼻舌身五根。

Page 2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04· 净宗法语大观

  ③偏袒右肩:披著袈裟时袒露右肩,覆盖左肩,便于服劳,

听令使役。表示尊重的礼法。

  ④奇特之法:佛所得之净土妙法,难思难议,故云奇特。

  ⑤世雄:佛断一切烦恼习气,于世间最为勇猛。

  ⑥世眼:能开启世人的慧眼,令见正道。

  ⑦世英:佛于世间最为英胜。

  ⑧天尊:天有五种:世天(世间人王)、生天(四王天乃至

非想非非想天)、净天(须陀洹至辟支佛)、义天(诸菩萨)、

第一义天 (佛如来)。佛于如是五天中最为尊上,故称天尊。

  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⑩灵瑞华:又称优昙跋罗华,为隐华植物。此树开华则有特

别之瑞应,故称灵瑞华。诸经论中又常以此华比喻佛出世之难

得。 

【译文】

  那时,释迦世尊的眼耳鼻舌身诸根,洋溢着欢愉悦乐,

姿态色貌清和净洁,容颜尊胜,光明明耀盛大。尊者阿难,

承蒙释迦如来威神加被,即从座位起立,整理袈裟,偏袒右

肩,长跪合掌,向佛禀白:“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欢愉悦

乐,姿态色貌清和净洁,容颜光明盛大尊胜,如同清净的明

镜,光莹内外,威德容貌明曜盛大。妙德超胜,无与伦比,

不可限量。我从侍奉佛以来,从未瞻睹世尊这样殊胜妙绝的

颜容光色。唯然,大圣!我内心生起这样的念头:今日世尊

住于不可思议的奇特法,今日世雄住于诸佛所住的菩提涅

槃,今日世英住于开导教化众生的妙行,今日天尊行持如来

威神度生功德。过去、未来、现在佛佛相互系念,想必今日

Page 2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05·

世尊系念诸佛,诸佛亦在系念世尊,否则何以现出如此殊妙

的威神光明呢?”于是,释迦本师告阿难说:“阿难!是有

诸天教导你来启问佛呢,还是你自己以智慧咨问佛何以现此

殊胜奇妙的威神光颜?”阿难禀白:“没有诸天来教我,是

我自己由所见的瑞相来向世尊禀问其中的原由。”佛说:

“好啊,阿难!你的咨问非常合时称机,显发诸佛深邃的智

慧,具有真切微妙的辩才,悲愍忆念苦难的众生,启问这样

的慧义。诸佛如来以无有穷尽的大悲,矜怜哀念三界众生,

所以出兴于世间,光扬阐发如来的教法,想要拯救拔济一切

众生,以离生死苦、得涅槃乐的真实大利惠施给他们。如来

出世,无量亿劫,难得遇上,难得见闻,犹如灵瑞华,动经

久远,偶尔开放。你今日的启问,具有深广的利益,足以开

导教化一切诸天人民。”

【按】

  净土法门,初始乃由释迦本师以悲愿加持,发光现瑞,以

阿难尊者为启请者而沛然兴起,本质上亦属无问自说。吾人得

闻念佛往生之法,乃是释迦本师,在娑婆世界,示现证得无上

菩提,将佛所开悟的境界和盘托出。我等应感恩戴德。

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

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

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①、见浊②、烦恼

浊③、众生浊④、命浊⑤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⑥,为诸众

Page 2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06· 净宗法语大观

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

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

法,是为甚难。

——《佛说阿弥陀经》

【注释】

  ①劫浊:各种浊恶之法聚集之时。人寿二万岁时,即入劫

浊。在减劫中,饥馑、疾病、刀兵等劫生起,衣食等资具衰损,

人的道德情操渐次沦丧,是为劫浊。

  ②见浊:末世众生执著于诸恶见而浊乱世间。主要为身见、

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等。

  ③烦恼浊:谓贪、瞋、痴、慢、疑五种根本烦恼,能生其余

枝末烦恼,惑乱众生之心。

  ④众生浊:由烦恼导致色心并皆陋劣,名众生浊。

  ⑤命浊:因心果报并皆陋劣,寿命短促,是名命浊。

  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译无上正等正觉,即大乘果觉,

乃佛陀所证得之一切种智,超胜二乘之一切智与菩萨之道种智。

【译文】

  舍利弗!如我现在这样,称扬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

德的利益,六方诸佛也称扬赞叹我不可思议的功德,而这样

说:释迦牟尼佛能够成就极为困难甚为稀有的佛事,能在娑

婆世界五浊秽恶的世间,即浊法聚会的劫浊、邪见炽盛的见

浊、烦惑增盛的烦恼浊、身心粗鄙的众生浊、寿命短促的命

浊中,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并为诸众生宣说这九法界众生难

以信受的法门。舍利弗!应当知道我在这五浊恶世,行持这

样的两大难事,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为一切世间的众生宣说

Page 2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07·

这信愿持名往生净土的难信之法,实在是一桩很难很难的事

情。

【按】

  释尊转述他方诸佛的赞叹:在娑婆秽土成佛难,说净土法

门难。释迦本师以深重悲愿成就这二难。我等众生最宜铭心刻

骨,死尽偷心,珍重此难得的净土法门,成办往生之胜业,庶

不负释尊一片婆心。

韦提希求生净土

  时韦提希,被幽闭已,愁忧憔悴,遥向耆阇崛山①,为

佛作礼,而作是言:如来世尊,在昔之时,恒遣阿难来慰问

我。我今愁忧,世尊威重,无由得见,愿遣目连、尊者阿

难与我相见。作是语已,悲泣雨泪,遥向佛礼。未举头顷,

尔时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韦提希心之所念,即敕大目犍连,

及以阿难,从空而来。佛从耆阇崛山没,于王宫出。时韦

提希,礼已举头,见世尊释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宝莲

华,目连侍左,阿难侍右。释梵护世诸天,在虚空中,普雨

天华,持用供养。时韦提希,见佛世尊,自绝璎珞,举身投

地,号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恶子?世尊复

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②共为眷属?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

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③浊恶世也。此浊恶处,地

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

见恶人。今向世尊,五体投地④,求哀忏悔⑤。唯愿佛日,教

Page 2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08· 净宗法语大观

我观于清净业处。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注释】

  ①耆阇崛山:即灵鹫山,位于中印度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之

东北侧,许多重要的大乘方等经典多在此处宣说。

  ②提婆达多:意译天热。为佛世时犯五逆罪,破坏僧团,与

佛陀敌对之恶比丘。为世尊叔父斛饭王之子,阿难之兄弟。

  ③阎浮提:阎浮,树之名;提,洲之意。乃盛产阎浮树之国

土。此洲为须弥山四大洲之南洲,又称南赡部洲。

  ④五体投地:佛教礼法之一,为所有礼法中之最殷重者。所

谓五体,指两手、两膝、头顶。凡礼敬三宝时,必须五体投地,

藉此以折伏憍慢而表达虔诚。

  ⑤忏悔:忏为梵语忏摩(ksama)之略译,即请求他人忍罪。

悔为追悔、悔过之义,即追悔过去之罪。而于佛菩萨、师长、大

众面前告白悔过,以期达到罪灭的目的。

【译文】

  这时,韦提希夫人被幽禁闭锁在深宫里,心里忧愁,脸

色憔悴。她遥向耆阇崛山,对佛行礼,这样说道:“如来世

尊!自夫王被囚禁以来,您多次派遣阿难来问候安慰我。我

现在十分忧愁,如来威德盛大,我秽质女人,福因浅薄无缘

见到,但望您能派遣目连和阿难两位尊者来与我相见。”说

完这些话,韦提希悲伤得泪流不止,又遥向佛致诚行礼。正

在韦提希顶礼之时,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道了韦提希心中所

想,当即敕令大目犍连与阿难,从虚空飞往王宫。世尊也从

耆阇崛山隐没,于王宫出现。这时韦提希礼拜完毕,还没有

Page 2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09·

抬起头的时候,就看见世尊释迦牟尼佛,身紫磨金色,端坐

在百宝莲华之上。大目犍连尊者侍奉在左,阿难尊者侍奉在

右。忉利天王、大梵天王、四大天王及欲界、色界等天众,

也随从天王来向佛边,在虚空中遍撒天华,用作供养。当韦

提希忽然见到释迦世尊时,羞惭地除去身上的璎珞饰品,踊

身而起立,又踊身自投于地上,叹恨深切,对佛号哭。时久

方稳定情绪,正身威仪,合掌白佛:“世尊!我自一生以

来,未曾造其大罪,未审过去世有何殃咎,而与此儿,共为

母子?世尊旷劫行道,烦惑俱尽,未审有何因缘,而与提婆

达多共为亲眷?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没有忧愁烦恼的净土,我

愿求往生,不再留恋这个充满五浊十恶的阎浮提。这个浊恶

的世界,充满了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多是不善的人事

所聚集。希望我未来不听到杀父破僧的恶声,不见到做这些

事的恶人。我现在向世尊五体投地,祈求哀愍,忏悔罪愆。

恳请智慧如日的佛陀,教我安心注想清净刹土。”

【按】

  国太夫人韦提希,平日养尊处优,突然遭遇到儿子阿阇世

的恶逆,深感人世剧苦,顿生厌离之心,恳求往生净土,足证

苦难即为良师。阿阇世王子的宫廷政变亦是成就其母亲往生极

乐的逆增上缘。

念佛人不可思议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当为汝演说西方安乐世界,今现

有佛,号阿弥陀。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以此功德,

Page 3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10· 净宗法语大观

临欲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往此人所,令其得见。见已,

寻生庆悦,倍增功德。以是因缘,所生之处,永离胞胎秽

欲之形,纯处鲜妙宝莲华中,自然化生,具大神通,光明赫

奕。尔时十方恒沙诸佛,皆共赞彼安乐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

议,神通现化种种方便不可思议,若能有信如是之事,当知

是人不可思议,所得业报亦不可思议。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译文】

  这时,释迦世尊告诉与会的诸比丘:今当为你们演说西

方安乐世界,今现在有佛,号阿弥陀。若有比丘、比丘尼、

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弟子能正信受持阿弥陀佛名号,以此念

佛功德,临欲命终时,阿弥陀佛即与菩萨圣众到此念佛人住

所,令其得见。此念佛人看见阿弥陀佛及圣众后,旋即生起

庆慰愉悦心。由是倍倍增上功德。以这样的念佛因缘,神识

所生之处,永远离开胞胎污秽淫欲的形体,纯然处在鲜白微

妙珍宝合成的莲华中,自然化生,具大神通,光明朗耀盛

大。这时,十方刹土恒河沙诸佛,全都赞叹西方安乐世界中

所有佛法不可思议,诸往生者神通妙应变化,教化众生的种

种善巧方便不可思议,若能有深信净土之事理,应当知道这

具信之人不可思议,由信愿持名,所得往生彼土圆成佛果的

业报也不可思议。

【按】

  净土事理因果,全由佛的果觉智慧所施设,是故举体不可

思议,闻信不疑者,也属不可思议。念佛法门难信,端在于超

情离见。所以我们当在不可思议本位,信解净土法门。

Page 3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11·

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

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

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佛说阿弥陀经》

【译文】

  为何这部经叫做《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呢?舍利弗!如

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听闻到这部经,信受执持,以及闻信

诸佛名号功德,这些善男子、善女人,皆为十方一切诸佛之

所保护怜念,都能不退转于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舍利弗!你

们都应当信受我的法语及十方诸佛的诚言。

【按】

  此经诠显大乘佛法无上心要,并诠显阿弥陀佛无上圆满究

竟万德之名号,闻者信愿持名,皆为诸佛所护念,信心功德,

微妙难思。

佛陀之悬记

  佛言:我哀愍汝等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今我于此

世作佛,降化五恶①,消除五痛②,绝灭五烧③,以善攻恶,

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吾去世后,经道渐

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还如前法。久后转

Page 3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12· 净宗法语大观

剧,不可悉说,我但为汝略言之耳。

——《佛说无量寿经》

【注释】

  ①②③五恶五痛五烧:五恶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

酒。造五恶者,于现世之中,王法治其罪,身遭厄难,称为五

痛。其于未来世三途受报,称为五烧。

【译文】

  佛说:“我哀怜悲愍你们诸天人民,超过世间父母怜念

其子女。现今我在此娑婆世界作佛,折伏杀盗淫妄酒五恶,

消除现世遭受五痛的华报,绝灭未来遭受畜生、饿鬼、地狱

五烧的苦报。以善业祛除恶业,拔除轮转生死的苦楚,令众

生获得五种德性(仁慈、守义、洁净、诚实、智慧)。我涅槃

后,经书道法渐次灭尽,人民失去佛法的教化,竞相谄媚虚

伪,故态复萌,又造作各种恶业,招致五烧五痛的剧苦,还

与佛未出世前的状况一样。如此烧痛苦状,久后日益剧烈,

其中种种苦相,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我只是为你们略说罢

了。”

【按】

  世尊悬记,触目惊心。人类自古迄今的种种困厄,悉皆为

此段经文作注脚。三界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无有安隐

处。吾等净业行人当生大厌离心,信愿持名,往生安养,才是

一了百当之智举。

Page 3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13·

嘱累弥勒传承

  阿逸多①!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广大佛法异门。由

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逸多!佛出世难;离八难②身,亦为难得。诸佛如来无上

之法,十力③无畏④无碍无著甚深之法,及波罗蜜⑤等菩萨之

法,能说法人,亦难开示。阿逸多!善说法人,非易可遇,

坚固深信,时亦难遭,是故我今如理宣说。汝等修习,应如

教住。汝阿逸多,我以此法门及诸佛法,嘱累于汝。汝当修

行,无令灭没。如是广大微妙法门,一切诸佛之所称赞,勿

违佛教而弃舍之。当令汝等获不善利,沦没长夜,备众危

苦。是故我今为大嘱累,当令是法久住不灭。应勤修行,随

顺我教。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

【注释】

  ①阿逸多:意译无能胜,即弥勒菩萨。

  ②八难:指不得遇佛,不闻正法的八种障难:1)在地狱难。

2)在饿鬼难。3)在畜生难。4)在长寿天难。即色界第四禅中之

无想天。5)在北俱卢洲难。贪著享乐而不受教化,称为边地。

6)聋盲喑哑难。7)世智辩聪难。8)生在佛前佛后难。

  ③十力:指如来具足的十种力:1)知是处非处智力。2)业

异熟智力。3)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4)知诸根胜劣智力。5)

知种种解智力。6)知种种界智力。7)知一切至处道智力。8)知

宿命无漏智力。9)知天眼无碍智力。10)知永断习气智力。

  ④无畏:即佛的四无畏:诸法现等觉无畏、一切漏尽无畏、

Page 3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14· 净宗法语大观

障法不虚决定授记无畏、为证一切具足出道如性无畏。

  ⑤波罗蜜:意为到彼岸,即自生死迷界之此岸而至涅槃解脱

之彼岸。

【译文】

  阿逸多!像这样一类具有大威德的菩萨,能够开显净宗

以外种种佛教法门,由于没有听闻念佛往生净土的妙法,有

一亿菩萨退转无上正等正觉。阿逸多!佛出兴于世间难;众

生离八种障难身,也是难得。诸佛如来无上之法,十种力

用、四无所畏,自在无碍无著甚深之法,及波罗蜜等菩萨自

利利他之法,有辩才善能说法之人,对上述佛教深妙之法,

也难以开示。阿逸多!善于宣说净土法门的人,不容易遇

到;对念佛法门生起坚固深切的信心,这类的善世良时也难

遇到。所以我现在称性契理宣说念佛法门,你们信受修习,

应当如佛的教敕而安住。阿逸多!我把这个净土妙法以及其

余诸佛法,嘱咐给你,你应当如教修行,不可令此念佛法门

灭没。像这样广大微妙的念佛法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

举扬赞叹的,你们不可违逆佛的教敕而弃舍它。否则,你们

将不能获得出离生死轮回的善利,业力所牵,将沉沦埋没在

无明长夜之中,备受众多的危险困苦。所以我现今为你们作

大嘱累,你应当传承弘扬念佛法门,令此法久住世间,永不

消失。汝等应当精勤修行,随顺我的教诲,得获大利。

【按】

  世尊将念佛法门殷重嘱累弥勒菩萨,证知弥勒下生成佛

时,龙华三会必将宣说。贤劫千佛,亦复如是。佛佛相续,同

一悲心,欲令度尽一切众生。一言三复,吾人当随顺佛教,作

Page 3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15·

如来使,弘扬净土法门。

穿越大千猛火求此法门

  阿逸多!是故告汝及天人世间阿修罗等,今此法门,付

嘱于汝。应当爱乐修习,乃至经一昼夜,受持读诵,生希望

心。于大众中,为他开示。当令书写,执持经卷。于此经

中,生导师想。阿逸多!是故菩萨摩诃萨,欲令无量诸众生

等,速疾安住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欲见彼广大

庄严摄受殊胜佛刹圆满功德者,应当起精进力听此法门。假

使经过大千世界①满中猛火,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

读诵受持书写经卷,乃至于须臾②顷为他开示,劝令听闻,

不生忧恼。设入大火,不应疑悔。何以故?彼无量亿诸菩萨

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不生违背。是故汝等应

求此法。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

【注释】

  ①大千世界:以四大洲及日月诸天为一小世界,合一千小世

界为中千世界,合一千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小千、中千、大千

并提,即称三千大千世界,为一尊佛所教化的区域。

  ②须臾:表短时间。《俱舍论》载:须臾表一昼夜的三十分

之一,相当于四十八分钟。

【译文】

  阿逸多!所以告诉你及与会天人世间阿修罗等,以现今

宣示的这个念佛法门,付嘱给你。你们应当经常爱乐修习念

Page 3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16· 净宗法语大观

佛法门,乃至经于一昼夜,受持读诵此经,生愿往生心。在

大众中,为他们演说开示。应当教令众生书写、执持这部经

卷。对此微妙经卷,生导师想。阿逸多!所以菩萨摩诃萨,

愿欲让无量诸众生等,速疾安住不退转于无上正等正觉,及

希望要亲见彼西方净土广大庄严,摄受十方殊胜佛刹诸圆满

依正功德者,应当生起大精进力,听闻此念佛法门。假使

三千大千世界充满炽猛的烈火,为了求此念佛法门,也将为

法忘躯地穿过,不生退避屈服、谄媚虚伪之心。至心读诵、

受持、书写这部无上经卷,乃至于短时间为其他众生开示、

劝令其听闻,由闻信念佛法门故,不再生起忧愁悲恼。假设

入大火中,也不应怀疑后悔。为什么呢?彼无量亿诸菩萨

等,悉皆寻求这个甚深微妙的念佛法门,尊重听闻此法,随

顺佛语,不生违背。所以你们应当寻求这个念佛法门。

【按】

  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要穿过听闻念佛法门,足见净土法

门利益众生弘深。有智慧者,轻身似尘,重法忘躯,获此妙

法,顿超生死。吾人幸闻此法,应生大庆幸心,以此《无量寿

经》即吾人出离生死险道之大导师故。

世尊冥加,令选安养

  尔时世尊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

住佛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①。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中

现。或有国土,七宝②合成;复有国土,纯是莲华;复有国

土,如自在天③宫;复有国土,如玻璃镜。十方国土,皆于中

Page 3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17·

现。有如是等无量诸佛国土,严显可观,令韦提希见。时韦

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

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注释】

  ①须弥山:意译作妙高山,四宝合成,耸立于一小世界之中

央,周围有八山、八海围绕,而形成一世界(须弥世间)。山形

腰细上阔。

  ②七宝:金、银、琉璃、水晶、珊瑚、玛瑙、砗磲。

  ③自在天:音译作摩醯首罗,此天原为婆罗门教之主神湿

婆。

【译文】

  这时,释迦世尊放眉间白毫光,其光明呈紫磨金色,遍

照十方无量世界。以此光明照摄他方刹土,周匝遍照摄归还

住于佛的头顶(佛有无见顶相,为佛三十二相之一)。化为金

色的光台,形状如须弥山,十方所有诸佛清净微妙的刹土,

都在光台中显现,光台犹如彩色屏幕。有的国土,七种珍宝

整合成就;又有国土,纯粹是洁净的莲华;又有国土,如自

在天的宫殿;又有国土,如同明净晶莹的水晶镜。十方国

土,全都在金台中了了映现。有这样无量诸佛刹土,庄严高

显,粲然可观,佛神力加持,令韦提希见到。这时韦提希夫

人恭敬禀白世尊:“世尊!这些佛土,虽然清净,都有光

明,但我现今愿意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唯愿世尊

教我观察彼国庄严,契入正定正受的方法。”

Page 3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18· 净宗法语大观

【按】

  韦提希夫人发言致请,即是广开净土之门。释迦本师善巧

方便,先将他方佛国一一显现于韦提希夫人眼前,任其自选。

同时世尊神力加被,密遣韦提希夫人别选西方极乐世界作为栖

神之所,用作现在未来众生之究竟指归。

劝父王行念佛三昧

  佛告父王:诸佛出世,有三种益:一者口说十二部经①,

法施利益,能除众生无明暗障,开智慧眼,生诸佛前,早得

无上菩提。二者诸佛如来有身相光明,无量妙好。若有众生

称念观察,若总相,若别相,无问佛身现在过去,皆能除灭

众生四重②五逆③,永背三途。随意所乐,常生净土,乃至成

佛。三者劝令父王行念佛三昧④。父王白佛:佛地果德,真

如实相,第一义空,何因不遣弟子行之?佛告父王:诸佛果

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

父王行念佛三昧。

  ——道绰《安乐集》

【注释】

  ①十二部经:乃佛陀所说法,依其叙述形式与内容分成十二

种类。

  即:1)契经。2)重颂。3)记莂。4)讽颂。5)自说。6)

因缘。7)譬喻。8)本事。9)本生。10)方广。11)希法。12)

论议。

  ②四重:指佛戒律中四种根本重罪,即大淫戒、大杀戒、大

Page 3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19·

盗戒、大妄语戒。

  ③五逆:又作五逆罪。指罪大恶极,极逆于理者,即杀父、

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④念佛三昧:或持名或观想所证得的正定正受。

【译文】

  佛告诉父王(净饭王):“诸佛出兴于世间,对众生有三

种利益:一者口说十二部经,作法施利益,能除遣众生无明

烦恼业障,开智慧眼,生到诸佛净刹,迅速成就无上菩提。

二者诸佛如来有身相光明,无量妙好。若有众生称念观察佛

身,若总相(观佛身全体),若别相(观佛身局部),无论所

观的佛身是现在佛还是过去佛,由此观佛的功德,都能除灭

众生四重五逆的重罪,永远脱离畜生、饿鬼、地狱的三途苦

报,随意所乐,常生净土,乃至成就佛果。三者劝令父王修

行念佛三昧。”父王禀白佛说:“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

义空,为何不遣令弟子修行?”佛告诉父王:“诸佛果德,

有无量无边甚深微妙的境界,其间神通妙用,解脱自在,不

是凡夫所能行持的境界,宜从简易而究竟的法门入手,所以

劝父王修行念佛三昧。”

【按】

  佛陀历劫报亲恩,对父王必定会施设最胜的法门,足证念

佛一法乃释尊对父王乃至对一切众生报恩大孝的妙法。

闻行法华经,往生安养刹

  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

Page 4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20· 净宗法语大观

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

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

瞋恚愚痴所恼,亦复不为憍慢嫉妒诸垢所恼,得菩萨神通无

生法忍。

  ——《妙法莲华经》

【译文】

  如果释迦如来灭度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听闻这

部《妙法莲华经》,依经所说而起修行,在此娑婆世界业报

身命终,就能往生阿弥陀佛安乐世界,大菩萨众围绕住处,

生在莲华中的宝座之上。不再为贪欲所逼恼,也不再为瞋恚

愚痴所逼恼,也不再为憍慢、嫉妒等垢病所逼恼,即获得菩

萨种种神通无生法忍。

【按】

  读诵受持《法华经》,能得往生极乐净土之益,读诵受持

其他大乘方等经典,回向亦复如是。足证净土法门乃普门妙

法,一切行门无不还入此法界。

念佛往生,成就信心

  复次初学菩萨,住此娑婆世界……心生怯弱,恐不可值

遇诸佛菩萨,恐不能成就清净信心,生疑欲退者,应作是

念:十方所有诸佛菩萨,皆得大神通,无有障碍,能以种种

善巧方便,救拔一切险厄众生。作是念已,发大誓愿,一心

专念佛及菩萨。以生如是决定心故,于此命终,必得往生余

佛刹中,见佛菩萨,信心成就,永离恶趣。如经中说:若善

Page 4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21·

男子善女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诸善根,回向

愿生,决定得生,常见彼佛,信心增长,永不退转。

  ——马鸣《大乘起信论》

【撰者】

  马鸣菩萨(100~160),传佛心印,为西天第十二祖,博学

三藏,明达内外典籍,依大乘百部经,作《大乘起信论》,示

一心二门,阐述大乘圆顿了义,倡导净土胜异方便,启悟后人

良多。

【译文】

  复次,已解一心真如生灭二门而修信行的初学菩萨,住

此娑婆秽土,止观力微,境缘粗恶,心生怯退脆弱,恐惧不

能生生世世值遇诸佛菩萨,恐惧不能相续成就清净信心,由

是生起疑虑欲退转者,应作如是观念:十方所有诸佛菩萨,

悉皆证得大神通,游化十方,无有障碍,能以种种善巧方

便,救拔一切流浪三界险途苦厄的凡夫众生。作如是观念

已,起心发大誓愿,一心专念佛及菩萨名号。由于生起这样

决定信心故,于此娑婆世界业报身命终,神识必得往生他方

佛刹中,亲见所念的佛菩萨,得佛加被,成就清净信心,永

离三界六趣。如净土经中说:若有具信善男子善女人,专念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种种福德善根,回向愿往生,如

是决定往生极乐净土,常见阿弥陀佛,得佛加持,信心增

长,永不退转于无上菩提佛果。

【按】

  马鸣菩萨对此土心生怯弱,修习止观不能保其无退者,更

示此念佛之胜异方便,令仗自心中之他佛接引,往生净土,度

Page 4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22· 净宗法语大观

脱佛心中之自身。诚为我等末法众生之导师。

难行道与易行道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

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

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①者。……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

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龙树《十住毗婆沙论》

【注释】

  ①阿惟越致:意为不退转。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夫

地;二、行不退:恒度众生,不堕声闻地;三、念不退:心心流

入一切种智海,必至成佛之位。

【撰者】

  龙树菩萨,出生于公元二三世纪顷,为印度大乘佛教中观

学派的创始人。造论甚多,有“千部论主”之美称。在我国被

推尊为八宗共祖。其《十住毗婆沙论》是约《华严经·十地

品》经文之大意所作的诠释。

【译文】

  佛法有无量的法门,如世间的道路,有难行道,有易行

道。陆路步行则艰苦,水路乘船则快乐。菩萨道也是这样。

或有法门勤行精进,时间久远才能获得阿惟越致(不退转

位);或有法门以信心为方便,容易修行并迅速达到阿惟越

致。……倘若有想速至不退转地的行人,应当以恭敬心执持

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蒙佛愿力,往生极乐。

Page 4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23·

【按】

  龙树菩萨乃古印大乘佛法集大成者,其难行道(靠自力)

与易行道(仗佛力)的判教,独具慧眼,深契佛心。昙鸾、道

绰、善导等祖师传承此净宗心要,惠利震旦众生至深且巨。

难行与易行之辨析

  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

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者,谓于五浊

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

五三,以示义意: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

利,障大慈悲;三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四者颠倒善果,

能坏梵行;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如斯等事,触目皆

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

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

乘正定之聚①。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

  ——昙鸾《往生论注》

【注释】

  ①正定之聚:三聚之一,指众生中必定证悟者。乃圆教初住

以上者。

【撰者】

  昙鸾大师(476~542),南北朝时代净土宗高僧。早年修

习四论宗,后遇菩提流支授予《观经》,遂专精净业,修行瑞

应甚多。临终蒙龙树菩萨告知往生时间,昙鸾集众垂示:“劳

生役役,其止无日,地狱诸苦,不可不惧,九品净业,不可不

Page 4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24· 净宗法语大观

修。”在大众念佛声中西向瞑目顿颡而往生。幡华幢盖自西而

来,天乐盈空,瑞应昭著。

【译文】

  恭谨地依据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所示,菩萨求阿

毗跋致(不退转位)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

难行道的意思是指:在五浊的世间(劫浊、见浊、烦恼浊、众

生浊、命浊),在无佛出现的时代,行者求不退转位,十分

困难。这样的困难有多种,概述五点,以显示困难的含义:

一、外道(佛教之外的各类宗教)表现出行善的外相,实则心

外求道,不能解脱生死大患,淆乱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

萨法;二、小乘行人(声闻)唯求自己解脱,对庄严净土、

饶益众生,心不喜乐,障碍大慈悲;三、不持戒律的无赖恶

人,破坏正法比丘殊胜清净的戒行;四、颠倒善恶因果,能

毁坏正法比丘清净的梵行;五、只是靠自力断惑证真,无佛

力加持。如此等等的困难事相,触目皆是。譬如陆路,用脚

行走则辛苦。所谓易行道,只以信佛因缘,发愿往生净土,

乘托阿弥陀佛大愿威神力,便得以往生安养刹土。往生彼土

后,得阿弥陀佛威神住持力加被,当即进入大乘正定聚。正

定聚即是证入不退转位。譬如水路,搭乘大船则安乐。

【按】

  昙鸾大师上承古印龙树、天亲二菩萨的净土血脉,下开道

绰大师、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之先河。本段所示自力难行道五种

障难,衬托他力净土门之殊胜优越。有力地推动了净土法门在

中国的播扬。

Page 4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25·

能令声闻复生无上道心

  声闻以实际为证,计不应更能生佛道根芽。而佛以本愿

不可思议神力,摄令生彼,必当复以神力生其无上道心。譬

如鸩鸟①入水,鱼蚌咸死;犀牛②触之,死者皆活。如此不应

生而生,所以可奇。然五不思议③中,佛法最不可思议。佛能

使声闻复生无上道心,真不可思议之至也。

  ——昙鸾《往生论注》

【注释】

  ①鸩鸟:传说中的一种毒鸟。喜食蛇,羽毛紫绿色,放在酒

中,能毒杀人。

  ②犀牛:体粗大,角是珍贵的药材,有凉血、解毒、清热的

作用。传说燃犀角可使水中通明,显出真相。

  ③五不思议:1)众生多少不可思议。2)业力果报不可思

议。3)禅定力不可思议。4)龙力不可思议。5)佛法力不可思

议。

【译文】

  小乘声闻取证偏空涅槃,算来不应更能生长佛道的根

芽。而阿弥陀佛以本愿不可思议神力,摄令此类声闻生到西

方净土,必定当以威神愿力令那些声闻生起求证佛果的无上

道心。譬如鸩鸟进入水域,其中的鱼蚌全都死亡;犀牛入水

以角触之,死去的鱼蚌又都复活。如此不应生还而得以生

还,所以可称为奇特。但五种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

阿弥陀佛能使小乘声闻复生大乘菩提心,真是不可思议到极

点了!

Page 4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26· 净宗法语大观

【按】

  净土妙法具大不可思议威神作用,令定性声闻生起上求下

化的菩提心,可谓起死回生。举一反三,念佛神妙力,何可胜

举。

广开净土之要门

  故使大悲隐然施化,惊入火宅之门,洒甘露润于群萌。

辉智炬则朗重昏于永夜……依心起于胜行,门余八万四千①。

渐顿则各称所宜,随缘者则皆蒙解脱。然众生障重,取悟之

者难期。虽曰教启多门,凡惑无由遍揽。遇因韦提致请,我

今乐欲往生安乐;唯愿如来,教我思惟,教我正受。然娑婆

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仁,显彰别意

之弘愿。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②是也。定即息虑

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言弘愿

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

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又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三贤十

圣③,所弗窥测;况我信外轻毛④,敢知旨趣。仰惟释迦此方

发遣,弥陀即彼国来迎。彼唤此遣,岂容不去也。唯可勤心

奉法,毕命为期;舍此秽身,即证彼法性之常乐。

  ——善导《观经四帖疏》

【注释】

  ①门余八万四千:大乘佛法的正门是念佛求生净土之法,通

途八万四千为门余。此乃善导大师独特的制教。

  ②定散二门:定善门指前十三观,散善指净业三福与九品往

Page 4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27·

生。

  ③三贤十圣:圆教三贤位是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圣是

指从初地到十地菩萨。

  ④信外轻毛:轻毛任随风吹,忽东忽西,比喻心力劣弱而进

退不定。十信位之外的凡夫,称信外轻毛,亦称毛道凡夫。

【撰者】

  善导大师(613~681),净宗二祖。著述有五部九卷,乃

中国净宗教理集大成者。世传为阿弥陀佛化身。

【译文】

  (众生烦惑厚重,佛性无以显照,枉受轮转之苦)。故使大

悲释尊由本垂迹施设教化,惊入三界火宅,遍洒佛法甘露,

滋润众生干枯的心田,点燃智慧宝炬于无明长夜,令凡夫于

沉迷暗梦中觉醒。……众生闻信佛法,依自心乐欲生起佛法

的修行。门余八万四千,权渐之法与圆顿之法各称众生不同

的根机与时宜,随缘修行者皆蒙解脱生死之法益。

  然末法众生业障深重,对通途自力法门,难于明了悟

证。虽然教化众生之法甚多,具缚凡夫无力遍学总持。幸遇

韦提希夫人因儿子恶逆因缘,至诚向释尊请法:我今乐欲往

生阿弥陀佛安乐世界,唯愿释迦如来,教我思惟,教我正

受,以成办往生净业。然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因韦提希请

法之缘,即广开往生净土之要门。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始终

冥加显彰深妙奇特之弘愿。言释尊其要门之义,即此《观

经》定善十三观与散善三福九品。定善即息止思虑以凝定心

性修观想,散善即持戒止恶以修善。将此定散二行之功德,

回向求愿往生极乐世界。言阿弥陀佛弘愿之义,如《无量寿

Page 4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28· 净宗法语大观

经》说:一切或善或恶的凡夫,得以往生极乐净土,悉皆乘

托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福慧功德力为增上缘得以成就。

  又佛由本垂迹,由实法开权法,随顺众生施化种种法

门,密意弘深,真义难以晓知。三贤十圣的菩萨,亦无能窥

探测量佛的智慧。何况我这十信外的轻毛凡夫,何能了达佛

陀施设教法之宗旨归趣呢。只得仰信顺从释迦在此娑婆世界

的发遣,虔感阿弥陀佛于极乐世界的迎接。弥陀呼唤,释迦

发遣,吾辈凡夫岂能滞留三界而不去。唯可勤心奉持念佛法

门,尽形寿修持,舍此业报秽身,往生彼土,蒙阿弥陀佛愿

力加持,即可证得法性之常乐我净。

【按】

  善导大师这段开示,精辟地昭示出净土法门缘起的原始要

终。净宗正门之余的八万四千法门,难明难悟,无由遍揽,吾

辈信外轻毛凡夫,仰唯两土世尊彼唤此遣,方可了生死成佛

道。如是悲切教诲,我等将刻骨铭心,依教奉行。又释迦本尊

演说的要门,始终贯摄着阿弥陀佛的弘愿。隐显互成,相得益

彰。

急救溺水之人

  然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

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

  ——善导《观经四帖疏》

【译文】

  然而诸佛如来对一切苦难者施以大悲的救度,佛心偏急

Page 4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29·

哀愍护念常沉没在生死苦海之中的众生,所以劝勉他们归投

西方净土。这也如同溺水之人,急切地需要救助,以免其灭

顶之灾;而站在岸堤的人(喻已破见思惑的圣者),何须急切

救济呢?

【按】

  净土法门,六字洪名,乃万病总持之阿伽陀药,如起死回

生之妙丹,对重病垂死者,急需灌服。是故释迦弥陀为诸众生

作不请之友,婆心悲切。我等垂死之凡夫,宜感恩戴德。

约时被机,劝归净土

  明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者。若教赴时机,易

修易悟;若机教时乖,难修难入。是故《正法念经》云:

行者一心求道时,常当观察时方便。若不得时,无方便,

是名为失,不名利。何者?如钻湿木以求火,火不可得,非

时故;若折干薪以觅水,水不可得,无智故。……其圣道一

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

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

人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

入路。

  ——道绰《安乐集》

【撰者】

  道绰大师(562~645),唐代净土宗高僧,早年修习讲演

《大涅槃经》。后受玄中寺昙鸾和尚碑文所感,遂转入净土信

仰。每日念佛七万声,专讲净土经典,倡导数小豆念佛,为唐

Page 5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30· 净宗法语大观

代初期净土教开拓者。

【译文】

  教法兴起的缘由,应观察时代特点与所被众生的根机,

由此而劝令往生极乐净土。如果教法适合时代与行人根机,

就容易修行,容易开悟;如果根机、教法与时代三者乖违,

行人便难以修行,难以证入。所以《正法念经》说:“行人

一心求道时,常当观察时方便。若不得时宜,没有善巧方

便,这叫做过失,不能利益众生。”什么原因呢?犹如钻湿

木来求火,火终究得不到,因为湿木不是取火的时候;若折

弯干燥的薪柴来寻觅水,水终究得不到,干柴中无水故。表

明没有观察时机的智慧。……以此推论,自力断惑证真的圣

道门,现今时代难以悟证,一是由于佛陀灭度,已经很久;

二是由于佛典理路深邃,凡夫悟解微浅。所以《大集月藏

经》说:“在我的末法时代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没有一

人能证道果。”当今正值末法,现是五浊恶世,这时唯有念

佛往生净土的法门,可以通入涅槃解脱之路。

【按】

  道绰大师仰承龙树与昙鸾的判教思想,从末法时代与众生

的根机特点,开示自力圣道门,难修难悟,佛力念佛门,易修

易悟,是以倡导劝归净土,对后来的净土教门影响甚大。

为破三轮故说净土

  此经所由,为破三轮故。三种轮者:一为破无常轮。有

情无情皆是无常,令生觉悟,舍无常故。二为破不净轮。

Page 5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31·

有情无情皆是不净故,生皈净土,莲华化生,舍胎胞血肉

之身,破有情不净也。所居净土,无诸秽恶,破器世间不净

也。为破不净轮故。三为破苦轮。诸众生为苦逼迫故,令归

净土,除此苦故。为破此等三种轮故,故说此经。

——窥基《阿弥陀经通赞疏》

【撰者】

  窥基大师(632~682),法相宗初祖,十七岁出家,禀性

聪慧,奉敕为玄奘弟子,参与译经,通达因明之学与五性之宗

法,著述甚多。

【译文】

  《佛说阿弥陀经》缘起之因由,为破遣三轮故。何谓三

种轮?一为破无常轮:有情众生与无情器界,皆是无常败

坏,净土法门令众生觉悟极乐真常,舍弃秽土无常故,兴起

此经。二为破不净轮:有情众生与无情器界,皆是不净污秽

故,净土法门令众生信愿持名,往生净土,莲华化生,清虚

之身,无极之体,舍弃业报胎胞血肉之身,破除有情众生的

不净。所居的极乐净土无诸污秽弊恶,即破除器世界的不

净。为破不净轮故,兴起此经。三为破苦轮:三界六道一切

众生,为种种苦难所逼迫,令众生信愿持名,往生净土,解

脱众苦故。释尊大悲为了破遣上述三种轮故,所以观察机缘

成熟,称性宣说这部阿弥陀经。

众生皆我弥陀愿力所持

  阿弥陀佛慈悲愿力,遍周法界,普接众生,作大摄受,

Page 5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32· 净宗法语大观

不令漏失。阿弥陀佛阴入界①身,遍同法界,普示众生,令

彼了悟,不令退转。是故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皆我弥陀愿

力所持。犹彼慈母,爱惜婴儿,怀抱乳哺,不令失念。父母

爱儿,但止一世,报尽则休;佛念众生,世世不舍。以是义

故,能于我佛大愿之中,一称其名,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信有旨矣。

  ——妙叶《念佛直指》

【注释】

  ①阴入界:即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略称。十法界悉具阴

入界三科。

【译文】

  阿弥陀佛的大慈悲愿力,普遍周满法界,普遍平等接引

众生,作大摄受,不令漏失任何一个众生。阿弥陀佛的光明

身相,普遍等同法界,普遍示现在众生心目中,令彼众生了

悟佛的愿心,不令众生疑悔退转。所以十方世界一切众生,

都由我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所摄持。犹如慈母,爱惜婴儿,怀

抱乳哺,不令婴儿失却正念。父母钟爱儿女,只能止于一

世,业报命终无以为继;而阿弥陀佛怜念众生,生生世世不

相舍离。因为这个义理,一切众生能在我阿弥陀佛的大愿之

海中,一称万德名号,即能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如是妙

用,确实深有奥旨。

十大因缘兴起净土法门

  先明总者,谓如来唯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则一代时

Page 5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33·

教,总其大意,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今此经者,直

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故。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

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故;二特于无量法门,出胜方便

故;三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故;四化导二乘执空,不修

净土故;五勉进初心菩萨,亲近如来故;六尽摄利钝诸根,

悉皆度脱故;七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故;八的指即有念

心,得入无念故;九巧示因于往生,实悟无生故;十复明径

路修行,径中之径故。

——莲池《弥陀疏钞》

【撰者】

  莲池大师(1535~1615),讳袾宏,杭州仁和人。中年出

家,参禅有悟。后专修净土,广弘念佛法门,预知时至,安详

往生。有《弥陀疏钞》、《竹窗随笔》等,流通于世,被推尊

为净宗八祖。

【译文】

  首先应当阐明佛法兴起因缘的总义,谓诸佛如来只为一

大事因缘而示现于世间,那么释迦本师的一代时教,总括其

大意,唯是希望众生全都能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

见,入佛知见。现在这部《佛说阿弥陀经》,就是直指众生

以念佛心入佛知见故。

  兴起因缘的别义,则专门就此《佛说阿弥陀经》而言,

又有十层深义:一者释尊以同体大悲心,悯怜末法众生,以

此念佛法门作为救度的桥梁故;二者释尊特别在无量法门当

中,拈选这个殊胜方便法门故;三者释尊广说西方净土依正

庄严,意在激扬策励生死凡夫生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心

Page 5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34· 净宗法语大观

故;四者能善巧化导执著偏空的声闻、缘觉二乘行人,回小

乘心向大乘法,令其念佛求生净土故;五者勉励劝进初发心

菩萨,亲近阿弥陀如来不遭退堕故;六者以一法门广摄利

根、钝根众生,都能获得度脱故;七者以弥陀本愿力,慈护

摄持具有众多烦恼罪障的凡夫众生,不再因恶业堕落三恶道

故;八者信愿持名,即凡夫生灭心,得入无念实相故;九者

善巧开示因于往生事相,真实悟入无生理体故;十者反复阐

明此念佛往生净土法门,乃成佛之中的捷径,而持名念佛往

生,又是捷径中的捷径故。

【按】

  莲祖以华严义理境界诠释阿弥陀经,上述十大净土法门缘

起,广大精微,直揭佛心愿力奥藏力用,吾人宜深体味,通身

靠倒。

三重大悲悯念末法众生

  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者:佛成道时,已当浊世;况今

末法,正入斗争,转展陵夷。后之又后,皆赖此经神力,救

拔余生。岂非至极悲心,预垂济度!……略而计之,大悲有

三:一者佛在世时,怜此五浊,说难信法,是为第一重大

悲悯念众生;二者佛灭度后,福慧日浅,罪障益深,故说此

经,咸令未来虽不见佛,佛灭法存,但有信者,速超生死,

是为第二重大悲悯念众生;三者如大本言,佛灭久远,当来

之世,经道灭尽,独留此经住世度生,最后方灭,则知滔天

之际,尚作慈航,大夜方沉,犹称法炬,是为第三重大悲悯

Page 5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35·

念众生也。

——莲池《弥陀疏钞》

【译文】

  所谓释迦本师以大悲心悯念末法众生,以一句弥陀名号

作众生度过生死苦海的桥梁,其大意是说:释尊在人寿百岁

时,出兴世间,示现八相成道,此时已久经浊世(人寿二万

岁时,即入劫浊),更何况值此末法,正入斗争坚固时期,

佛法日渐衰落,每况愈下。未来的时日(乃至人寿十岁的刀兵

劫时),全都仰赖这部《阿弥陀经》的神力,救济劫难幸存

的生命,这岂不是世尊以至极悲心,预先宣示济度的方法!

……概略言之,大悲悯念众生有三重涵义:一者佛在世时,

悯念五浊恶世的众生,宣说一切世间极难信的净土法门,令

有缘众生闻信发愿持名,疾超生死,这是第一重大悲悯念众

生;二者佛灭度后,众生的福德智慧日趋浅薄,罪障日渐深

重,所以释尊宣说这部《阿弥陀经》,令未来所有的众生,

虽然没有遇到佛世、见到释尊,但佛灭度了,其教法仍存在

于世,只要有信受念佛法门者,便可迅速超越生死,这是第

二重大悲悯念众生;三者如《无量寿经》所说:“佛灭度后

久远的时代,未来的世间,佛的经卷道法全都灭尽,那时,

佛以神力加持,唯独留下这部《阿弥陀经》(与《无量寿经》

属同部经,一为小本,一为大本),住在世间广度众生,直到

法灭后一百年才灭没。”由此可知生死苦海恶浪滔天之际,

净土法门尚能作为济运苦难众生的慈航,众生性天昏迷无明

大夜之时,六字洪名还足以称为灼破暗冥的法炬,这是第三

重大悲悯念众生。

Page 5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36· 净宗法语大观

【按】

  莲祖阐述的净宗十大因缘兴起的第一科,拈示三重大悲悯

念众生之文,深契佛心。吾辈净业行人应体会佛祖的悲心,随

顺佛语,死尽偷心,念佛求生西方,庶几报答佛恩于万一。

急救众生,唯恐不及

  救世最急者:末世众生,根钝障深,解脱禅定,甚难可

得。佛以大悲出此一门,横截生死。急救众生,唯恐不及,

故不待请。譬如有人,卒患恶疡,命在呼吸。比有良方,依

之修制,延缓日时,药未及成,命已先殒。现有成药,入

口即活,有仁心者,即应速与。尚何俟其礼聘殷勤,然后投

剂。佛救众生,意亦如是。

  ——莲池《弥陀疏钞》

【译文】

  所谓念佛法门作为救济世人最为紧急者,是说:末世的

众生,六根暗钝,业障很深,解脱烦恼修习禅定,很难得到

成就。所以释尊以大悲心宣演这个念佛往生的法门,仰靠佛

力,截断生死急流。佛急救沉沦的众生,援手唯恐不及,所

以不待启请而宣说。譬如有人(喻六道众生),突然患上险恶

的溃疮,生命在呼吸间(喻众生生死轮回,无常迅速)。依照

已有的良方,抓药炮制,程序繁多,延缓时日,没有等到药

制成,病人或先已命终(喻其余法门,未易成就,功行未圆,

无常已至)。现有已制成的良药,一入病人口中,就可活过

来(喻念佛法门速超生死),有仁爱之心的人,就应该迅速给

Page 5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37·

他。何须等待病人殷勤礼拜聘请,然后才给予治病的妙剂呢

(喻如来大慈,即应速告,无须俟其殷勤启请)?佛救度众生,

意思也是这样。

【按】

  吾辈乃命在呼吸之危重病人,亟宜速服阿弥陀佛十劫以前

研制而成的妙药——六字洪名,起死回生,顿证菩提。

不说念佛法门,万古永同长夜

  此之妙法,若如来曾不闻宣,则万古永同长夜,终无有

人念佛求生,故叹其难信者。见不信者之自弃,能信者之有

缘,令一切众生悲伤绝分,而欣幸得闻故。今之信净土者,

皆因佛说而发起也。虽今不信,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故。

  ——莲池《弥陀疏钞》

【译文】

  这个念佛往生净土的妙法,假若释迦如来不曾亲证也不

慈悲宣说,那么娑婆世界万古永同长夜,最终没有一人能念

佛生到极乐,所以释尊慨叹净土法门是一切世间极难信法。

释尊见到不信净土法门的人自暴自弃,能信此法者乃是善根

深厚的有缘者,令一切众生杜绝悲伤自弃,而油然生起欣幸

得闻此法。现今能信受净土法门者,全都是因释尊慈悲宣说

而发起。即使现在听了不信,但弥陀名号,一历耳根,永将

成为未来得度的道种。

Page 5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38· 净宗法语大观

以折摄二门令起厌欣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

回,旷劫至今,曾无省励,故示苦乐两土,爰开折摄二门,

激之扬之,俾欣俾厌。胜心既发,净业斯成。……于是无苦

乐中,示苦示乐。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其顽迷,而

令起厌离;摄则扬其懈怠,而俾生欣乐。然后久在泥涂,始

嫌污秽;乍闻净妙,浚起愿求。此大火聚,彼清凉池,炎烧

众生,不得不避此而趋彼矣。方便度生,法自应尔。

  ——莲池《弥陀疏钞》

【译文】

  所谓激扬生死凡夫令其生起欣求极乐、厌离娑婆心者,

是说:因为诸众生无量劫以来,自性沉没迷失于无明烦恼

中,甘心遭受轮回之苦,旷劫以来以至于今,不曾有丝毫的

省觉惕厉,所以释尊宣示此娑婆实苦、安养极乐的真相,用

以开出折伏与摄受二门,激活举扬,俾令众生生起欣极乐、

厌娑婆之心。厌欣心既发,念佛往生的净业才能成就。……

于是释尊在无苦无乐之法性中,示苦示乐。以苦厄来折伏刚

强众生,以乐境摄受行人。折伏则激荡其愚顽痴迷,而令生

起厌离秽土心;摄受则扬除其松懈怠慢,而令生起欣乐净土

心。欣厌心生起后,才能觉照到,曾长久地处在三界泥涂,

现今才开始嫌其污秽;刚听闻净土胜妙,深心求愿往生。此

土如大火聚,彼国乃清凉池,三界火宅炎烧逼恼众生,不得

不回避此土而趋向彼土。世尊善巧方便救度众生,法尔自然

应该如此施设。

Page 5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39·

蒙佛护念不遭魔事

  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者:末世修行,多诸障难,一亏

正见,即陷群邪。彼佛愿力威神加被行人,大光明中,不遭

魔事……以阿弥陀佛及十方佛常护念故。从今发心,直至道

场,自始至终,吉无不利。……正念现前,智照精朗,一切

天魔心魔不得便故。

——莲池《弥陀疏钞》

【译文】

  所谓护持多诸障难的行人不遭受堕落者,是说:末法时

期发心修行佛道,有诸多的障碍魔难,行人一旦亏失正见,

当即陷入群魔邪见,难以自拔。阿弥陀佛以大悲愿力威神加

被行人,令其在弥陀名号光明当中,不遭受魔事……因为阿

弥陀佛及十方诸佛,无时无刻不在护念行人故。所以使他们

从初发心直至坐道场成菩提,自始至终,吉祥如意。……名

号正念自现,即智慧朗照精明,能念之心光与所念佛号之光

明交融,一切天魔心魔,不能得便侵扰净业行人。

佛自唱依正名字为发起

  净土妙门,不可思议,无人能问,佛自唱依正名字为发

起。又佛智鉴机无谬,见此大众应闻净土妙门而获四益①,故

不俟问,便自发起。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Page 6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40· 净宗法语大观

【注释】

  ①四益:即四悉檀利益。世界悉檀,令得欢喜益;为人悉

檀,令得生善益;对治悉檀,令得灭恶益;第一义悉檀,令得入

理益。

【译文】

  净土妙门,但信愿执持弥陀名号,即得横超三界,带业

往生,速疾成佛。其事理因果,全属不可思议,非此界众生

智力所能知能问,释尊乃自己宣说依报极乐世界与正报阿弥

陀佛二种名字,以为《阿弥陀经》的发起序。又释尊以妙

观察智洞见现前大众,应闻净土法门,而得四悉檀之益(第

一,闻佛说有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庄严,国中有佛,现在说法,

心生欢喜。第二,闻说欲生彼国,亲见弥陀,只要执持名号,即

为多善根福德因缘,则知念佛即能生善。第三,依教专持名号,

念念相续,而得灭除身口意三业之恶。第四,教令持名念佛,念

到日久功深,豁悟实相第一义谛之理,即得理一心不乱。是谓四

悉檀利益),是故释尊不等待弟子启问,便自发起。

【按】

  蕅祖自述“名字位中真佛眼”,表证其见解与佛同齐。蕅

祖深契佛心,昭示净土法门,无问自说,乃释尊以无尽大悲,

为诸众生作不请之友,惠予众生离生死苦得涅槃乐之大利。

释尊见此行此说此

  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

Page 6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41·

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

也。……设非本师来入恶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见

此、行此、说此,众生何由禀此也哉?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撰者】

  蕅益大师(1599~1655),讳智旭,号西有,净宗九祖。

宗说俱通,归心净土。临终跏趺而坐,面西念佛,举手而逝。

一生著述宏富,其《弥陀要解》,印祖赞誉:“为自佛说此经

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

高出其上矣。”

【译文】

  所以一声阿弥陀佛名号,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娑婆秽

土五浊恶世当中,现量亲证的无上正等菩提妙法。现在释尊

以无尽大悲,将此果地妙觉,和盘托出,毫无保留地授与我

等浊恶凡夫。此念佛一法,乃是十方三世诸佛所行的境界,

只有佛与佛方能究竟洞彻,不是九法界众生靠自力所能信奉

理解的。……如果不是释尊本师来入娑婆世界浊恶世间,示

现证得菩提,以一切种智、同体悲心,见证净土殊胜奇妙,

修行念佛一法,并慈悲宣说这个念佛法门,那么我等众生怎

么能听闻禀受如是妙法呢?

【按】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

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此乃释尊于菩提树下现量证悟的

境界,亦是成佛之法。释尊以同体大慈悲心予以宣说,吾人如

能信受,即是以佛知见为己知见。信愿持名,当生了生死成佛

Page 6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42· 净宗法语大观

道。直捷圆妙,无余无欠。蕅祖这一诠释可谓惊天动地,吾人

不可草草读过。

念佛乃法界缘起

  诸佛本从法身垂迹,固结缘种,若世出世,悉不可思

议。尊隆于教乘,举扬于海会,沁入于苦海,慈契于寂光,

所以万德钦承,群灵拱极①。当知佛种从缘起,缘即法界②。

一念一切念,一生一切生。一香一华,一声一色,乃至受忏

授记,摩顶垂手。十方三世,莫不遍融。故此增上缘因,名

法界缘起。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注释】

  ①拱极:如众星悉皆拱卫北斗星。

  ②法界:指众生之心性,此心能生世间、出世间等一切诸

法,故称为法界。

【译文】

  阿弥陀佛本从法身垂示十劫成佛之迹,必定与众生广结

法缘,令未种善根者种,已种者增长,已增长者成熟,已成

熟者解脱,不断佛种,若世间出世间之功德利益,悉皆不可

思议。信愿持名,横超生死,圆证三不退,补处菩萨甚多。

乃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中,最胜尊隆,十方诸佛于本土同

音赞叹宣说。释尊亦遍洒净宗甘露法雨,流入娑婆苦海众生

的心中,令其信愿持名,念念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由事

持而达理持,则慈契于寂光真如实相。所以十方诸佛万德慈

Page 6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43·

尊,悉皆伸出广长舌相,钦承赞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皆

拱卫阿弥陀佛,如众星悉皆拱北。十方无量菩萨亦皆愿生极

乐,亲觐弥陀。

  当知众生本具之正因佛性,必藉了因佛性之慧解与缘因

佛性之修持,方能开启。了因之慧解与缘因之修持,即是全

体法界。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故念一佛,即念一切诸佛;

极乐是法界藏土,故生极乐一土,即生一切诸佛国土。极乐

净土中一香一华,一声一色,乃至阿弥陀佛接受吾人忏悔,

授他方菩萨成佛之记,予众生摩顶加持,垂金色手臂接引众

生,一一无非全体法界,一一皆横遍十方,竖穷过去、现

在、未来三际。互遍互融,事事无碍。故此念佛增上缘因,

有大力用,得生净土,即名法界缘起正理。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

  此大乘菩萨藏摄,又是无问自说,彻底大慈之所加持,

能令末法多障有情①,依斯径登不退。故当来经法灭尽,特留

此经住世百年,广度含识。阿伽陀药②,万病总持。绝待圆

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

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注释】

  ①多障有情:末法众生三障具足:一惑障(粗细烦恼之

惑),二业障(有漏之业),三报障(依惑业所感果报)。既具

三障,故名多障有情。

Page 6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44· 净宗法语大观

  ②阿伽陀药:意谓万病总持,只此一个药方,遍疗一切身心

疾病,且疗效极灵。

【译文】

  这部《阿弥陀经》是大乘菩萨藏所摄,又是释尊观察众

生根机成熟,无问自说,是彻底大慈之所加被摄持,能令末

法时期多诸障难的众生,依这部经所示的念佛法门,带业往

生,直捷登入不退转地。所以将来经法相继灭后,特留《阿

弥陀经》住世一百年,广度一切有情众生。持名一法如阿伽

陀药,能治众生一切身心烦恼疾病。念佛法门,绝诸对待,

圆融无碍。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思议。《华严》深

奥之藏(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法华》秘密之髓(一称南无

佛,皆已成佛道),一切诸佛的心要,菩萨六度万行的指南,

都不出这部《阿弥陀经》之外。

【按】

  华严全圆,法华纯圆,乃大乘无上圆教,而其奥藏秘髓悉

不出净土法门之外,足证念佛一法圆收圆超一切法门。

指归安养之三种原由

  然十方诸佛,净土无量,经论偏指归极乐者,略有三

意:一为彼佛与此土人最有缘故。无贵贱、无贤愚、无幼

艾①,皆知阿弥陀佛号,若有苦屈,启口发声,无不称其名

者。二为法藏比丘愿力胜故。摄二十一亿清净佛土诸庄严

事,总为极乐世界一刹庄严。发四十八宏誓愿,广接十方念

佛众生,来生其国。盖诸佛果德,虽实平等,因中愿力,任

Page 6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45·

运摄生,无差别中有差别故。三为阿弥陀佛即法界藏身,极

乐世界即莲华藏海②。见一佛即是见无量佛,生一刹即是生无

量刹,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即为一切佛所护念。以法身不

二故,生佛不二故,能念所念不二故也。

  ——截流《净土警语》

【撰者】

  截流大师(1628~1682),讳行策,净宗十祖。专修净

业,倡兴莲社,发起三年精进佛七,垂范后世。

【注释】

  ①艾:即苍白色。古代用为对老年人的尊称。

  ②莲华藏海:又作莲华藏世界海,系毗卢遮那如来无量劫来

所成就的清净庄严世界。其构造之宏丽、刹土之无量、众生之无

数,佛力之神妙,悉皆不可思议。

【译文】

  然十方诸佛,净土无量无数,千经万论偏重指归极乐世

界的原由,概略而言有三个意思:一者阿弥陀佛与娑婆世界

众生最有缘故。无论贵人贱人、贤者愚夫、幼童老人,都知

道阿弥陀佛名号,如果遭逢苦厄屈辱,启口发声,没有不称

念阿弥陀佛名号的。二者法藏比丘愿力殊胜故。摄取二十一

亿清净佛土诸庄严事,汇总为极乐世界一刹庄严。发起

四十八宏深誓愿,广接十方念佛众生,来生安乐国。

  十方诸佛果地功德,虽然真实平等,但因地各自所发的

誓愿力不同,果地自然摄受众生,无差别中却有差别。三者

阿弥陀佛即法界藏身,极乐世界即莲华藏世界海。由一即一

切相融互摄故,见阿弥陀佛即是见无量诸佛,生极乐刹土即

Page 6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46· 净宗法语大观

是生十方无量刹土,念阿弥陀佛即是念一切诸佛,即为十方

一切诸佛之所护念。因为诸佛所证法身不二故,众生与佛不

二故,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号不二故。

一代时教总一大念佛法门

  此一念佛法门,如天普盖,似地普擎,无有一人一法能

出其外,不在其中者。……总佛一代时教,三藏十二部,半

满①、权实②、偏圆③、顿渐④种种法门,无非显示唯心自性,

圆成无上妙觉而已,得非总一大念佛法门耶?……不唯宗教

两门如是,即普天之下,士农工商,诸子百家⑤,纵不欲念

佛、不知佛者,亦不能出于念佛法门之外。以彼去来动静,

咸率此道,百姓日用而不知也。所谓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

何处谢无私;夹路桃华风雨后,马蹄无地避残红。

  ——彻悟《彻悟禅师语录》

【撰者】

  彻悟大师(1741~1810),讳醒际,号梦东,净宗十二

祖。早年精进参禅,彻悟心源。后纯提净土,专一念佛。临终

预知时至,面西合掌说:“称一声洪名,见一分相好。”手结

弥陀印安详往生。众闻异香盈空。

【注释】

  ①半满:佛教中,以半字教喻为小乘声闻的九部经,以满字

教喻为大乘方等经典。

  ②权实:权教,又作方便教。即佛随顺众生意,以方便权宜

所施设的教门。实教,又称真实教,即佛随自意内证之实义而发

Page 6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47·

挥的教法。

  ③偏圆:偏者,偏僻之理,偏于空乃至中。圆者,圆满具足

一切。就大、小乘而言,则小乘为偏,大乘为圆。

  ④顿渐:不依次第,快速到达觉悟的教法,称为顿教;依顺

序渐进,经长时间修行而觉悟者,称为渐教。

  ⑤诸子百家: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和。诸子指各派的代

表人物,如儒家的孔子、孟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等,亦

指他们的代表作。百家指各学派。

【译文】

  这一个念佛法门,如天空普盖一切,似大地普擎万物,

没有一人一法能出念佛法门之外,没有一人一法不在念佛法

门之中。……总括佛的一代时教,三藏十二部,半字教与满

字教、权教与实教、偏教与圆教、顿教与渐教种种法门,无

非显示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圆满成就无上妙觉而已,岂非

通途八万四千法门总归为一大念佛法门耶?……不仅宗门教

下两大行门是一大念佛法门,就是普天之下,士农工商,诸

子百家,他们纵然不想念佛,还没有听到佛,但也不能出于

念佛法门之外。因为他们去来动静,悉皆仰承无量光寿之恩

力,百姓每日承佛恩力却浑然不知。所谓一气默尔不言却含

育万有之象,所有的众生何处谢绝这无私的庇佑?路两旁的

桃华经风雨吹落地面后,过往的马蹄无可回避残落的华瓣。

群星拱北,万水朝东

  原夫诸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事因缘

Page 6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48· 净宗法语大观

者,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直下成佛而已。第以

众生之根性不一,故如来之教法万殊。是以一代时教,随机

演畅。法门虽浩若尘沙,而行人依教修持,究竟归元,皆证

即心自性。然于尘沙法门之中,求其不离事修,全彰心性,

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上根不能逾其阃,下下根亦可臻其

域,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下手易而成功高,

用力少而得效速,最利末法,直出五浊者,无如净土持名

念佛之殊胜超绝也。诚所谓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

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千经万论,处

处指归;往圣前贤,人人趣向。若群星之拱北,万水之朝东

也。

  ——印光《印光法师文钞》

【撰者】

  印光大师(1861~1940),讳圣量,别号常惭愧僧,净宗

第十三祖。专修专弘净土,早证念佛三昧,以文字般若接引学

人。道盛德隆,感人甚深。临终预知时至,面西端身正坐,在

大众念佛声中,安详西逝。开示大众:“净土法门,别无奇

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译文】

  推原诸佛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间。所谓大事

因缘,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直下成就佛

果而已。但由于众生的根性不一,所以如来施设的教法亦千

差万别。因此释尊一代时教,随众生根机而演畅。法门之多

虽然如同微尘恒沙,而行人依教修持,究竟指归心性本元,

全都契证即心自性。然在微尘恒河沙法门之中,求其不离事

Page 6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49·

相修持,便可全部彰显心性,上中下三根普被,利智钝愚全

收,上上根的智者不能超越念佛的范围,下下根的愚夫也可

进入净土领域,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下手容

易而成功很高,用力很少而得效很快,最能利益末法众生,

径直出离五浊恶世的法门,没有比净土持名念佛更为殊胜超

绝的。诚所谓九法界众生离了这个念佛法门,上不能圆满成

就佛道;十方诸佛舍去这个念佛法门,下不能普遍利益众

生。所以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西方;往圣前贤,人人趣向极

乐。如同群星拱卫北斗,好似万水汇归东海。

【按】

  印祖传承中国净土宗历代祖师家风,仰体佛心,善观时

宜,了知净土念佛法门,深契末法众生之机,故一生不谈玄

说妙,一味平实,专修专弘净土。一部文钞教化众生,功德无

量。

Page 7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50· 净宗法语大观

二、阿弥陀佛因地

弃国捐王,行作沙门

  乃往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锭光如来兴出于

世,教化度脱无量众生,皆令得道,乃取灭度。次有如来,

名曰光远……如此诸佛,皆悉已过。尔时,次有佛,名世自

在王如来。……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无上

正真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①,号曰法藏。高才勇哲,与

世超异。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佛足,右绕三匝②,长跪

合掌,(以偈赞佛已)而白佛言:唯然世尊!我发无上正觉之

心。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

妙土。令我于世,速成正觉,拔诸生死勤苦之本。

  ——《佛说无量寿经》

【注释】

  ①沙门:意译勤息,为出家者之总称。亦指剃除须发,止息

诸恶,善调身心,勤行诸善,旨在出离生死,证涅槃佛果的出家

修道者。

  ②右绕三匝:右绕是表示礼敬的行道方式,三匝表身口意三

业。

【译文】

  乃往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锭光如来(即燃

灯佛)兴出于世间,教化度脱无量众生,皆令获证道果。度

Page 7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51·

化众生的机缘完毕,乃取涅槃。次有如来,名号为光远佛

(中间次第有五十三尊佛,兹略—注)……。如上五十三尊古

佛,皆悉出兴于世间,度化众生,皆悉已过去。那时有一尊

佛示现于世间,名世自在王如来。当时有一大国王,听闻世

自在王如来说法,心开意解,法喜充满,发起无上菩提心。

随即舍弃国土与王位,离俗出家,成为沙门,名叫法藏比

丘。法藏比丘才能过人,勇猛精进,心明智朗,非世间常人

所能企及。他到世自在王如来处,五体投地,顶礼佛足,右

绕三匝,长跪合掌,(以偈颂赞叹佛的功德后)向佛禀白:

“唯然,世尊!我已发无上菩提心,希望佛为我广为宣说经

典法要,我当信奉,如法修行,摄取十方佛国清净庄严无量

妙土的精华,用以速成超胜的净土。令我在世间快速圆成

佛果,教化众生,使其出离生死系累,拔除种种勤苦的根

本。”

【按】

  追溯阿弥陀佛因地,一则表明阿弥陀佛乃以大国王出家

的菩萨比丘,是历史人物,非神话臆造。二则表明阿弥陀佛

于娑婆世界出家、发愿、成道。故与娑婆世界众生最有法缘。

而五十三尊古佛在本土的应化,足证娑婆众生佛缘善根源远流

长。

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愿我作佛,齐圣法王。过度生死,靡不解脱。

  布施调意,戒忍精进。如是三昧,智慧为上。

Page 7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52· 净宗法语大观

  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佛说无量寿经》

【译文】

  愿我成就佛果时,与世自在王佛功德齐等无二。

  越过度脱生死急流,解脱一切烦恼系缚。

  行大布施对治悭贪,奉持戒律、忍辱、精进。

  安住禅定三昧,般若智慧最为珍贵。

  我誓愿成就佛道时,普遍平等地行持如此大愿。

  在众生一切恐惧中,作大安隐、大安乐的慰藉。

【按】

  这是法藏比丘赞叹佛德时所发的菩提大愿,一切恐惧,为

作大安,乃四十八愿之眼目。

度尽阿鼻苦众生

  所有无边世界中,轮回诸趣众生类,

  速生我刹受快乐,不久俱成无上道。

  愿我精进恒决定,常运慈心拔有情。

  度尽阿鼻苦众生,所发弘誓永不断。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译文】

  所有十方无边无数世界中,

  轮回生死苦海中的种种众生,

  冀愿疾速生到我的佛刹享受快乐,

  不久全都成就无上佛道。

Page 7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53·

  愿我精进不懈恒心决定,

  常运慈心拔济有情众生。

  度尽阿鼻地狱剧苦众生,

  所发的弘誓永不中断。

【按】

  法藏菩萨度尽阿鼻苦众生的大悲誓愿,惊天动地。同体大

悲,众生幸甚。

具足五劫,思惟摄取

  于是世自在王佛,即为广说二百一十亿①诸佛刹土,天

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应其心愿,悉现与之。时彼比丘,

闻佛所说严净国土,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其心寂

静,志无所著。一切世间,无能及者。具足五劫,思惟摄取

庄严佛国清净之行。

  ——《佛说无量寿经》

【注释】

  ①二百一十亿:华藏世界中佛刹无量,共有二十重,其围绕

刹数,即二百一十微尘数。故二百一十亿表十方无量国土。

【译文】

  于是世自在王佛就为法藏比丘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

土,天人善与恶的行业(说一切诸刹之能生因),国土的粗劣

与胜妙(宣一切诸土所感之果),随法藏比丘的心愿,在广说

刹土时,全都显现给他看。那时,法藏比丘听闻世间自在王

佛所宣说的或严丽清净或浊恶污染的国土,全都亲眼看见,

Page 7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54· 净宗法语大观

便舍去粗恶,摄取妙善,发起无上殊胜的四十八愿。其心湛

然寂静,对一切法无所贪著。一切世间诸修行人,没有能比

得上他寂照心行的。法藏比丘在长达五劫的时间内,思惟、

拣择、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

【按】

  法藏菩萨于寂静处,以清净心思惟五大劫,摄取他方净土

之精华,摒弃他方秽土之残缺,肇立四十八愿,用作构建西方

极乐世界之蓝本。悲智双运,称合法性,诚乃法界甚难稀有之

能事。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提要】

  四十八愿乃净土宗核心眼目,从内容上可分为三:一

者,摄法身愿(弥陀自证功德)。二者,摄净土愿(庄严依

报)。三者,摄众生愿(令成熟善根,往生净土,疾速成佛)。

四十八愿体现出法藏菩萨的大慈悲心,内蕴大乘佛教之奥藏

秘髓,乃释迦如来一代时教之大法纲宗,不唯释迦一佛之法

藏纲宗,实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之法藏纲宗,净宗学人宜深

心体究。

第一 国中无三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Page 7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55·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没有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

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按】

  此愿是令十方众生解除堕三恶道的恐惧,亦表证净宗带业

往生的特质。

第二 不复更生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①,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

正觉。

【注释】

  ①国中天人:指带业往生的凡夫。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天人(指带业往生的凡夫),寿

终之后,不再堕入三恶道,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按】

  此愿意指,往生者欲往他方刹土作上求下化的佛事,亦能

保证不下三恶道。上述二愿乃大悲拔苦。

第三 各得真金色身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天人,身上的颜色悉皆紫磨真

Page 7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56· 净宗法语大观

金色,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四 形色无有好丑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

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天人,形貌颜色悉皆庄严,没

有美丑的差异,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五 生者皆得宿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

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天人,能够了知自己与他人多

生多劫的宿命,最低限度也能知道百千亿那由他劫所发生的

事情,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六 皆得天眼彻视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

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天人,悉皆获得天眼通,最低

Page 7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57·

限度也能见到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刹土的事情始末,如果此愿

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七 皆得天耳彻听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

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天人,悉皆获得天耳通,最低

限度也能听闻到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的法音,都能信受奉

行,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八 皆得知他心念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

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天人,悉皆获得他心智通,最

低限度也能了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土众生心之所想,如果

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九 皆得神足飞行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

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Page 7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58· 净宗法语大观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天人,皆能获得神足通,在一

念的短时间内,最低限度也能飞行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刹

土,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十 不起贪计身见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天人,能以般若的空性,破除

分别法执以及对身见的贪恋计度执著,如果此愿不成就,便

不成佛。

第十一 正定必至涅槃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

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天人,悉能安住于大乘正定

聚,必定能证到大乘涅槃佛果,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

佛。

【按】

  上述十一愿,是法藏菩萨以无缘大慈予以往生者涅槃自在

常乐,恩赐果觉功德。业力凡夫,往生彼土,悉能如佛相好光

明,六种神通,入大乘正聚等,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自他不

Page 7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59·

二,诚语不虚。

第十二 光明遍照十方愿

  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

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光明无量无边,最低限度也要照百千亿

那由他佛刹,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十三 寿命同佛永久愿

  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

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寿命无有限量,最低限度也有百千亿那

由他劫的年寿,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按】

  上述二愿乃法藏菩萨摄法身愿,以无量光寿收尽一切无量

功德。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

亦即一切众生本觉理体。

第十四 声闻广多无量愿

  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

Page 8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60· 净宗法语大观

生,悉成缘觉①,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

觉。

【注释】

  ①缘觉:在无佛之世,观照十二因缘法而觉悟者,又称辟支

佛。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声闻缘觉圣众,广多无量,乃

至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有情众生,全都成为辟支佛,在

百千劫的长时间中,共同来计算校量,也不能够知其数量。

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十五 寿命修短随意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

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天人,寿命无有限量,唯除往

生者的愿乐,在极乐本土的寿命长短,随心所欲。如果此愿

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十六 国中无不善名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天人,见不到恶的人、恶的

Page 8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61·

事,乃至听闻不到不善的名称,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

佛。

第十七 诸佛称名赞叹愿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

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十方世界无量诸佛,都会称扬赞叹我名

号功德,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十八 十念皆生我国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

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听闻到念佛往生法

门,发起至诚真实心,至极信乐心,想要生到我的国土,深

信切愿念佛,如是乃至只念十声佛号,都能生到我刹。如果

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唯有造作五逆重罪,且又诽谤正法

的众生除外。

【按】

  此乃阿弥陀佛大愿之核心,只要信愿持名,无不蒙佛接

引,带业往生。无条件的救度,彻底平等的慈悲。我等众生仰蒙

佛恩,何能报答,唯有随顺佛敕,拌命归诚,矢志往生而已。

Page 8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62· 净宗法语大观

第十九 勤修我皆接引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

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

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发起上求佛道下化

众生的菩提心,修行菩萨六度万行功德,真诚发愿,愿意生

到我的刹土,临命终时,我即与观音、势至等菩萨大众,围

绕显现在此念佛人面前,接引其往生,如果此愿不成就,便

不成佛。

【按】

  法藏菩萨深知我等众生临命终时,迷惑颠倒之苦,启结此

愿,以弥陀圣众现前,安慰引导众生,令其安稳自在往生。其

慈念关顾,无微不至。东林祖庭启建48米高阿弥陀佛接引铜

像,即是彰显此愿功德。

第二十 系念必得往生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

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十方众生闻信我的名号,便系念我国依

正庄严,广修福德智慧,以此功德,至心回向,求生我的国

土,便可如愿往生,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Page 8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63·

第二十一 各具三十二相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

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天人,悉皆具有三十二大人

相,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二十二 菩萨一生补处愿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

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

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

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

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他方无量佛土诸菩萨众,生到我的国

土,究竟必定获证一生补处(即等觉菩萨位),唯除此菩萨

曾经发过愿,要到他方世界作教化众生的佛事。此菩萨为救

度众生,披上弘深誓愿的铠甲,积累六度万行的功德根本,

度化一切众生,脱离生死苦海,自在游化诸佛国土,修习自

利利他的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导教化恒沙无量众

生,使诸众生安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通途法门修因证果的

位次,现前修习普贤十大愿王之妙德。如果此愿不成就,便

不成佛。

Page 8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64· 净宗法语大观

【按】

  净土法门乃疾速成佛之妙法,全由弥陀大愿为增上缘。有

三愿凸显此文:(1)第十八愿,十念念佛,便得往生。出离

三界轮转,无轮转故,所以得速成佛。(2)第十一愿,诸往

生者,悉皆住大乘正定聚,必致圆成大乘佛果,无有退转之厄

难,所以得速成佛。(3)此愿,一经往生,便得阿鞞跋致,在

念不退中,顿然超越四十一位次,现前修习圆满普贤大愿,所

以得速成佛。径中径又径,端赖佛愿力。

第二十三 一时普供诸佛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

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菩萨,悉能仰承佛的威神力,

以种种供具飞行到他方世界,供养无量诸佛,在一斋食的短

时间内,能分身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土,如果此愿

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二十四 供具自皆如意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

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菩萨,在十方诸佛前,显现因

Page 8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65·

行果觉的福德之本,华香伎乐、缯盖幢幡等无量无数供养之

具,悉能应念如意,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二十五 菩萨演一切智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菩萨,悉皆具有如佛般的胜妙

智慧,皆能演说一切智,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二十六 菩萨得金刚身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

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菩萨,悉能获得如金刚力士那

样坚固的身体,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二十七 万物悉皆殊特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

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

明了,辩其名数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天人,及一切依报万物,悉皆

Page 8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66· 净宗法语大观

庄严、清净、光明与华丽,外形、颜色殊胜奇特,其细微之

美,神韵之妙,无能用语言来称叹,也不能用心思去测量。

不唯凡夫众生,乃至具有天眼通的众生,也不能明了、辩说

安养刹土的形色、庄严、光明等名相数目,如果此愿不成

就,便不成佛。

第二十八 菩萨道树普见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

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菩萨,不唯久修的圣贤菩萨,

乃至初发心功德薄少的菩萨,也能亲知亲见极乐世界中道场

树的无量光明与颜色,及树高有四百万里,如果此愿不成

就,便不成佛。

第二十九 受经普得智辩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

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菩萨,若受持读诵经法,或对

他人演说开示,悉能得到无碍辩才,开启自他智慧,如果此

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Page 8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67·

第三十 智辩无有限量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

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菩萨,般若智慧与种种辩才,

悉皆无可限量,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三十一 净国照见十方愿

  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

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

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清净无垢,在净土任一宝地上,都

可照见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或清净或秽浊的相

状,以及善恶业缘,众生容止行为等,就如同手持一面明净

的镜子,照见自己的面像那样清楚明白。如果此愿不成就,

便不成佛。

【按】

  极乐净土,广狭相容,一法含摄一切法,真乃高妙莫测之

一真法界。

Page 8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68· 净宗法语大观

第三十二 严饰超诸天人愿

  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

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

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

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从地面到虚空,有着无量的宫殿

楼阁,还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四周布满众多的宝树,国土中

所有一切万物,都以无数珍宝与妙香和合而成,香光颜色奇

妙映饰,庄严华美,超胜天上人间所有庄严景观。其香弥漫

普熏十方世界,他方世界的菩萨闻到宝香,都能自然地修习

一佛乘的佛行。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三十三 蒙光触身获益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

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

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种种

类别的众生,蒙我的光明照触其身体,悉能身心柔软,安适

愉悦超胜天上人间的一切乐受。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

佛。

Page 8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69·

第三十四 皆得法忍总持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

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种种

类别的众生,闻信我的名号,悉能获得菩萨无生法忍,证入

诸多深妙总持,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三十五 信乐永离女身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

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

女像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

闻到我的名字,欢喜信乐,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

心,厌恶女身的污秽,如是信女寿终之后,便可转女成男,

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按】

  以通途自力法门修行,须经一大阿僧祇劫,方可永离女

身,而净土法门,闻信弥陀名号功德,即可转女成男,圆顿便

捷。女众幸闻此愿,切莫错过!

Page 9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70· 净宗法语大观

第三十六 勤修必成佛道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

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

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

众,闻信我的名字,寿终之后,恒常修习清净离欲的梵行,

直至成就佛道。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三十七 归依感动天人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

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

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

人民,闻信我的名字,五体投地,虔诚作礼,欢喜信乐,修

菩萨行,对这样的念佛人,所有诸天及世间人民,无不恭敬

护持。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三十八 妙服自然在身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

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

Page 9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71·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天人,若欲得衣服,随念衣服

即时披上身,如同佛在世的时候,对那些善根深厚求出家的

弟子,说一句善来比丘,袈裟便自然在身。无须人工裁剪、

缝纫、捣染、洗濯等,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三十九 受乐同于漏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

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天人,所享受的身心快乐,如

同见思烦恼断尽的阿罗汉的乐受,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

佛。

第四十 随意见诸佛国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

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

尔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菩萨,随其心念,欲见十方无

量庄严清净的佛土,应时悉能如愿,无论善根功德的深浅,

悉能在七宝树中间,全都照见,其明晰度,就如同手持明

镜,自睹自己的面相。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Page 9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72· 净宗法语大观

第四十一 闻名诸根具足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

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他方无量国土诸菩萨众,闻信我的名

字,生生世世,直到成佛,具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身心

健全,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四十二 悉得清净解脱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

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

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他方无量国土诸菩萨众,闻信我的名

字,都能证入清净解脱三昧。安住在这样的念佛三昧中,在

一念的短时间内,能分身无量,前往他方佛刹供养无量不可

思议诸佛世尊,虽广修供养,而不失寂定。如果此愿不成

就,便不成佛。

第四十三 闻名生处尊贵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

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Page 9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73·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他方佛国诸菩萨众,闻信我的名字,寿

终之后,悉能出生在尊贵之家。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

佛。

第四十四 修行具足德本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

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他方无量国土诸菩萨众,闻信我的名

字,欢喜踊跃,勤修菩萨六度万行,具足一切功德之本。如

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四十五 皆得三昧见佛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

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

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他方无量国土诸菩萨众,闻信我的名

字,悉能证得普遍平等三昧。住在这念佛三昧中,直至成

佛,中间恒常睹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如果此愿不成

就,便不成佛。

Page 9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74· 净宗法语大观

第四十六 自然得闻妙法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国土中的菩萨,随其志愿想要听闻何种

佛法,法尔自然地便能听闻到何种佛法。如果此愿不成就,

便不成佛。

第四十七 即得不退转地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

退转者,不取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他方无量国土诸菩萨众,闻信我的名

字,悉能即时获得不退转地,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四十八 即得诸忍究竟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

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

正觉。

【译文】

  我成佛的时候,他方无量国土诸菩萨众,闻信我的名

字,悉能即得法益,直至获得第一音响忍、第二柔顺忍与第

Page 9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75·

三无生法忍(由此三忍含摄诸多的自证功德),于诸佛法,皆

能即时得到不退转地,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按】

  四十八愿由法藏菩萨从大慈、大悲、大智、大平等心所流

现,乃建构西方极乐世界之蓝本,内蕴法界甚深奥秘,大畅诸

佛惠以众生真实之利的本怀。净业行人应常庄诵,以四十八愿

作为自己发愿的参照系。

虚空作证当满愿

  我若当证大菩提,如斯弘誓实圆满。

  愿动三千大千界,天众空中皆雨华。

  是时大地咸震动,天华鼓乐满虚空。

  并雨栴檀细末香,唱言未来当作佛。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

【译文】

  我若能当来证得大乘菩提佛果,

  如此四十八弘深誓愿真实圆满。

  祈愿震动三千大千世界,

  诸天大众在空中皆雨妙华。

  正祷愿时大地悉皆震动,

  天华天鼓天乐盈满虚空。

  同时洒下种种栴檀细末香,

  虚空唱言“未来当作佛”。

Page 9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76· 净宗法语大观

【按】

  法藏菩萨于世自在王佛所称性发四十八大愿后,祈愿征

信,至诚感通,佛力冥加,故呈现殊胜瑞应。虚空作证,定当

作佛,诚为法界不可思议之胜事。

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法藏比丘,于其佛所,诸天魔梵龙神八部①大众之中,

发斯弘誓,建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

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于不可思议兆

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不生欲觉、瞋觉、害觉,不起

欲想、瞋想、害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忍力成就,不计众

苦。少欲知足,无染恚痴。三昧常寂,智慧无碍,无有虚伪

谄曲之心。和颜爱语,先意承问。勇猛精进,志愿无倦。专

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恭敬三宝,奉事师长。以大庄严

具足众行,令诸众生功德成就。住空无相无愿②之法,无作

无起,观法如化。远离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

语,自利利人,人我兼利。弃国捐王,绝去财色。自行六波

罗蜜③,教人令行。

  ——《佛说无量寿经》

【注释】

  ①八部:即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

罗、摩睺罗伽。

  ②空无相无愿:又称三解脱门。观诸法空,是名空;于空中

不可取相,空便转名无相;无相中,不应有所作为,无相便转名

Page 9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77·

无愿。

  ③六波罗蜜:即为六度。波罗蜜,到彼岸之意。六度乃大乘

佛教中菩萨欲成佛道所实践的六种德目,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

犯、忍辱度瞋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

【译文】

  法藏比丘于世间自在王佛所,及诸天、魔(欲界主)、梵

(色界主)、龙神等八部大众之中,宣说弘誓大愿。历时五劫

建立四十八大愿后,始终心志专一,以万德融成妙土。所庄

严修饰的佛国,恢廓如虚空,广大无边际,超胜诸佛刹,精

妙无等伦。极乐净土始建终立,性体恒常,无有衰败变异之

相。于不可思议旷大久远之时劫,法藏菩萨积累培植菩萨无

量德行。自始自终,不生财色的欲觉,不起恼他的瞋觉,不

动加害他人的害觉,内心不起欲想、瞋想、害想,不贪恋执

著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能忍耐逆境违缘,为饶益众生故,不

计较一切痛苦。欲念淡薄,知足常乐,无有染欲、瞋恚、愚

痴三毒烦恼。恒常安住于三昧寂静中,显发观照智慧,于一

切法无有障碍,远离虚伪谄佞邪曲之心。容色和柔,言语亲

切。预先了知众生的心意,主动问讯,予以及时的帮助。为

圆成菩提大愿,勇猛精进,无厌无倦。专求大乘清白之法,

用以惠施利益一切众生。生生世世,悉能恭敬佛法僧三宝,

奉事师长。以大愿庄严,导引无量劫的大乘行持,以万行圆

满弘愿,并将福慧功德回施于一切众生。令其功德成就,安

住于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之法中。观一切法,本来寂

灭,无作无起,诸法如同幻化。远离粗恶的言语,避免自己

与他人的伤害;修习诚实善语,自利利人,他人和自己都得

Page 9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78· 净宗法语大观

到善利。生生世世,捐弃国王之位,示现离俗出家,杜绝财

产与女色。躬自行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六波罗蜜,又能教令他人勤行六波罗蜜。

【按】

  阿弥陀佛建立净土特别法门,其成就亦不离通途之戒定慧

与菩萨六度万行。吾辈净业行人宜以圆融的知见,常随佛学。

上求下化,广结法缘

  无央数劫,积功累德。随其生处,在意所欲,无量宝

藏,自然发应。教化安立无数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

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刹利国君转轮圣帝,或为六欲

天①主,乃至梵王。常以四事②供养恭敬一切诸佛。如是功

德,不可称说。口气香洁,如优钵罗华③。身诸毛孔,出栴

檀香,其香普熏无量世界。容色端正,相好殊妙。其手常出

无尽之宝,衣服饮食,珍妙华香,缯盖幢幡,庄严之具。如

是等事,超诸天人。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佛说无量寿经》

【注释】

  ①六欲天:指欲界的六天,即: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

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登地以上的菩萨常示现欲界

天的天主。

  ②四事:即衣服、饮食、卧具、汤药。

  ③优钵罗华:译作青莲华。

Page 9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一编·净宗缘起 ·079·

【译文】

  法藏菩萨称性发愿后,由愿导行,无量无尽旷大劫中,

积功累德。在每一期出生的处所,随其心愿,自然有无量的

珍宝之藏显发应现。以此财物布施摄受众生,教育化导安立

无数众生,住于无上正真的佛道。法藏菩萨在十分久远的时

间内,或示现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示现为刹利国君转轮

圣帝,或示现为六欲天的天主乃至色界的大梵天王。在作如

此种种身份的示现中,恒常以四事(饮食、衣服、卧具、汤

药)供养恭敬一切诸佛。如此上供诸佛、下化众生的功德,

不可称举述说。口中之气清香洁净,如同青莲华之香气。周

身诸毛孔中,散发出栴檀香味。其香普熏无量世界。容貌颜

色端正,相好殊胜微妙。其手恒常现出无有穷尽的珍宝,以

及衣服、饮食、珍奇微妙的华香、缯、宝盖、幢幡等种种庄

严之具。如此等奇妙之事,超越诸天人的福德。法藏菩萨于

一切法都通达无碍,得大自在。

彼国王即今阿弥陀佛

  往昔过恒河沙等阿僧祇劫①,此佛世界名删提岚。彼时有

转轮王名无诤念,恭敬供养宝藏如来。复经大臣宝海善知识

劝勉发心,静处思惟七岁,发愿愿成佛时,国中种种清净庄

严,摄化众生。宝藏如来与授记,过恒河沙劫,西方世界作

佛,国名安乐。彼国王者,今阿弥陀佛是;彼大臣宝海者,

今释迦牟尼是。

——据《悲华经》义

Page 10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80· 净宗法语大观

【注释】

  ①阿僧祇(qí):梵语,意为无数,无央数。阿僧祇劫,无

法用数字来计算的时间单位。

【译文】

  往昔过恒河沙等无央数劫,有佛世界名为删提岚。那时

有个转轮圣王名为无诤念,恭敬供养宝藏如来。又经由大臣

宝海善知识劝勉,发起无上菩提心。尔后静处思惟七年,发

愿成佛时,国中种种依报正报,悉皆清净庄严,摄受教化众

生。宝藏如来与无诤念王授记,经过恒河沙劫,在西方世界

作佛,国土名叫安乐。那个国王就是现在的阿弥陀佛,那个

大臣宝海就是现在的释迦牟尼。

【按】

  阿弥陀佛在圆成大愿的过程中,应众生心,示现种种身

份:或作比丘,或作法师,或作国王,或作太子,或作宰官

等,上求下化,不疲不厌,与十方众生广结法缘。夫佛度众

生,众生受教化,其间难易与浅深,总在于缘。我等众生,现

今闻信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悲喜交集,倾诚归命,即是阿

弥陀佛无量劫来,随行六道,与吾人深结法缘所致,我等宜知

恩报德。

Page 10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二编   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Page 10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众生所愿乐 一切能满足 是故愿生彼 阿弥陀佛国

Page 10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二编·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083·

  

一、依报庄严

1.地下庄严

七宝金幢,辉映地表

  此想成已,见琉璃地,内外映彻。下有金刚七宝金幢,

擎琉璃地。其幢八方,八楞具足。一一方面,百宝所成。

一一宝珠,有千光明。一一光明,八万四千色,映琉璃地,

如亿千日,不可具见。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以

七宝界,分齐分明。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其光如华,又

似星月,悬处虚空,成光明台。楼阁千万,百宝合成。于台

两边,各有百亿华幢、无量乐器以为庄严。八种清风,从光

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译文】

  由水想、冰想到琉璃观想成后,观见净土琉璃地,内外

明净映照。下面有金刚七宝金幢支擎琉璃地。那金幢有八

方,具足八棱。八方正面一一均以百种珍宝和合而成。一一

宝珠,全都放射千种光明。每一光明又有八万四千种色。如

此光色,辉映琉璃地面,犹如千亿日光的炽盛、璀璨,难以

分辨其辉煌变化的光色。琉璃地上,皆以黄金绳作界,纵横

间错;以七种珍宝合成的地界,每个部分、每个边际界限,

Page 10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84· 净宗法语大观

都异常分明。一一珍宝中,有五百种色和五百种光。那些珍

宝光色如华,又如星星与月亮,浮悬在虚空中,倏尔又化成

光明宝台。周边又有千万种楼阁,都是百种珍宝自然合成。

在光台两边,各有百亿华幢和无量的乐器,用作庄严整饰。

八种清风从光明中逸出,鼓动悬处虚空的乐器,演说苦、

空、无常、无我的妙法音声。

【按】

  众生凭藉刹土而居住,故名所依,随其善恶力的不同,所

依的刹土有胜有劣,故名为报。西方极乐世界具有无尽的依报

庄严,乃由阿弥陀佛愿心功德来庄严。观察极乐净土依报庄

严,能拓心量,破无明,开智慧,成就信心,证得往生。天亲

菩萨概述的三类二十九种庄严中,依报庄严有十七种,本编为

简洁计,类分为地下庄严、地面庄严和虚空庄严,略录法语陈

述之,以期达到观澜知海之效。

德水香华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①,充满其

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

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

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②,青色青光,黄色黄光,

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

是功德庄严。

  ——《佛说阿弥陀经》

Page 10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二编·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085·

【注释】

  ①八功德水:一者澄净,二者清冷,三者甘美,四者轻软,

五者润泽,六者安和,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八者饮已定

能长养身心诸根,增益修行。

  ②大如车轮:比喻莲华的形体,大小无定。寿经云:池中莲

华或一由旬,乃至百由旬、千由旬,而人世间的车轮,大者不超

过一丈,不可以此为定准。

【译文】

  又舍利弗!西方极乐世界有七种珍宝所合成的水池,具

备八种功德的水盈满池中。池底全用金沙铺地。池四边的阶

沿、道路,都是金、银、琉璃、玻璃四种珍宝和合而成的。

上面虚空有楼有阁,也都是用金、银、琉璃、玻璃、砗磲、

赤珠、玛瑙七种珍宝来庄严装饰的。池中的莲华,像车轮一

般的大小。青色的莲华放出青色的光,黄色的莲华放出黄色

的光,红色的莲华放出红色的光,白色的莲华放出白色的

光,十分精微、奇妙、馨香、洁净。舍利弗!西方极乐世

界,成就了如此的功德庄严。

德水说法

  极乐国土,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宝所成。其宝柔

软,从如意珠王①生,分为十四支。一一支,作七宝妙色。黄

金为渠,渠下皆以杂色金刚以为底沙。一一水中,有六十亿

七宝莲华。一一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其摩尼水,流注

华间,寻树上下。其声微妙,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

Page 10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86· 净宗法语大观

罗蜜,复有赞叹诸佛相好者。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

其光化为百宝色鸟,和鸣哀雅,常赞念佛、念法、念僧。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注释】

  ①如意珠王:满足人意愿的宝珠,在众宝珠中,最为殊胜,

所以称作珠王。常喻指心王。

【译文】

  西方极乐世界有无量无数不可说的宝池,宝池中有水,

水有八种功德。每一池水,均是七宝所成。七宝体性柔软,

全都是从如意珠王而生出,分作十四支流。一一支流,又有

七宝奇妙的光色。黄金为池渠,池渠下皆以众多光色的金刚

为池底之沙。一一水中,散布六十亿七宝莲华。一一莲华,

团圆正等四百八十里。那些摩尼宝水,柔软轻扬,自然流注

在莲华叶瓣之间,并循着宝树上下回流。池水流动,声音微

妙,随往生者的根机好乐,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法,

以及大乘诸波罗蜜;又有赞叹诸佛相好光明的音声。从如意

珠王中,涌出金色微妙光明。那些光明化为百宝色鸟,发出

和鸣哀雅的声音,恒常赞叹念佛、念法、念僧的功德,令闻

者自然生出念佛、念法、念僧之善心。

2.地上庄严

教主华座

  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于七宝地上,作莲华想。令其

Page 10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二编·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087·

莲华,一一叶上,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

脉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华叶小者,纵广

二百五十由旬①。如是莲华,具有八万四千叶。一一叶间,有

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

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释迦毗楞伽宝②,以为其台。此莲

华台,八万金刚甄叔迦宝③、梵摩尼宝④、妙真珠网⑤以为校

饰。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

须弥山。幢上宝幔,如夜摩天宫。复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

为映饰。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

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处处变化,各作异相:或为

金刚台,或作真珠网,或作杂华云,于十方面,随意变现,

施作佛事。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注释】

  ①由旬:古印行军一天的路程,大由旬80里,中由旬60里,

小由旬40里。

  ②释迦毗楞伽宝:离垢宝。

  ③甄叔迦宝:赤色宝。

  ④梵摩尼宝:清净的如意宝珠。

  ⑤妙真珠网:以殊妙的真珠所缀成的网。

【译文】

  观想阿弥陀佛者,应当首先观想西方净土七宝地上有一

莲华。观想此莲华一一叶瓣上作数百种珍宝的光色;一一华

叶上又有八万四千微细的叶脉,犹如天然的妙画;每一叶脉

又放八万四千光明。这些都清楚明晰,皆令眼目观见。小的

Page 10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88· 净宗法语大观

华叶纵广也有一万里。这些莲华均有八万四千叶。一一华叶

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作为映饰。一一摩尼珠放数千道光明。

那些光明犹如伞盖,都由七宝合成,遍覆西方宝地上。又有

离垢宝珠合成的莲华台。此莲华台由八万金刚赤宝、如意宝

珠,以及殊妙的真珠网来校饰庄严。在这莲华台上,自然而

有四柱宝幢。一一宝幢耸立犹如百千万亿座须弥山那么高。

宝幢上的宝幔犹如覆盖夜摩天宫的珠网。又有五百亿微妙宝

珠辉映装饰这莲华台。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种光明。一一光

明中有八万四千各异的金色。一一金色遍映极乐宝土,处处

变化,各各呈现种种奇异的相状:或为金刚台,或作真珠

网,或作各种奇特的华云。这些奇异的光明相状在十方各处

随往生者的心意而变现,施作种种善巧佛事。

【按】

  阿弥陀佛的莲华座,种种穷微极妙的庄严,施作种种教化

众生的佛事,乃阿弥陀佛因地的愿力所成。

华光出佛

  彼佛国中,有七宝莲华。一一莲华,有无量百千亿叶。

其叶有无量百千珍奇异色,以百千摩尼妙宝庄严,覆以宝

网,转相映饰。阿难!彼莲华量,或半由旬,或一二三四,

乃至百千由旬者。是一一华,出三十六亿那由他百千光明。

一一光中,出三十六亿那由他百千诸佛,身如金色,具

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殊胜庄严,放百千光,普照世

界。是诸佛等,现往东方为众说法,皆为安立无量有情于佛

Page 10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二编·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089·

法中。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

【译文】

  阿弥陀佛国土中,遍地都有七宝莲华。一一莲华,有无

量百千亿莲叶。一一莲叶,有无量百千珍妙奇异的颜色,又

以百千种摩尼妙宝加以庄严,莲叶上面覆盖种种宝网,莲叶

与摩尼珠网转相辉映庄严。阿难!那些莲华的大小,或方圆

二十里,或四十里、或八十里、或一百二十里、或一百六十

里,乃至数千万里。如此一一莲华,放出三十六亿那由他

百千光明。一一光明,化现出三十六亿那由他百千诸佛。这

些诸佛都是身如紫磨真金色,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八十

种随形好,容颜殊胜庄严,一一佛身放百千光明,普照十方

世界。如此诸佛等,现在前往东方无量世界,为众生讲经说

法,都是为了把无量有情众生安立在佛法中,令其离苦得

乐。南方、西方、北方和四维上下的无量刹土,也同样有莲

叶光明化现的诸佛讲经说法。

【按】

  十方无量诸佛,悉由极乐莲华光明化现,此土释迦亦然。

由本垂迹,神妙莫测,法界藏土,妙德难思。

七重栏楯、罗网、行树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

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

重罗网,七重行树①,皆是四宝②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

Page 11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90· 净宗法语大观

乐。

——《佛说阿弥陀经》

【注释】

  ①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从事相上看,指一重栏

杆围绕一行树林,一重网络遮盖一重树林。一重隔一重,总共有

七重,都是排列得很整齐的。从表法的角度看,七表圆满,又表

七科道品(三十七道品)。

  ②四宝:指金、银、琉璃、玻璃,表涅槃常、乐、我、净四

德。

【译文】

  舍利弗!那个世界为什么叫做极乐世界呢?因为生到那

个世界的人,没有种种的苦恼,只有享受诸多的快乐,所以

叫做极乐世界。舍利弗!西方极乐世界,有一排一排的栏

杆,总共有七重,一层一层的网络,也有七重;还有一行一

行的树林,也有七重。这许多的栏杆、网络、树林,都是四

种珍宝成就的。那四种珍宝成就的一重一重的栏杆,把一重

一重的树林四面围起来,那四种珍宝成就的一重一重的网

络,也把一重一重的树林遮盖起来,所以那个国土,叫做极

乐世界。

3.虚空庄严

宝树妙德

  观宝树者,一一观之,作七重行树想。一一树,高八千

Page 11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二编·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091·

由旬。其诸宝树,七宝华叶,无不具足。一一华叶,作异

宝色。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红色光;玛瑙

色中,出砗磲光;砗磲色中,出绿真珠光。珊瑚、琥珀一切

众宝,以为映饰。妙真珠网,弥覆树上。一一树上,有七重

网。一一网间,有五百亿妙华宫殿,如梵王宫①。诸天童子,

自然在中。一一童子,五百亿释迦毗楞伽摩尼以为璎珞。其

摩尼光,照百由旬,犹如和合百亿日月,不可具名。众宝间

错,色中上者。

  此诸宝树,行行相当,叶叶相次。于众叶间,生诸妙

华,华上自然有七宝果。一一树叶,纵广正等二十五由旬。

其叶千色,有百种画,如天璎珞。有众妙华,作阎浮檀金

色②,如旋火轮,宛转叶间,涌生诸果,如帝释瓶③。有大光

明,化成幢幡、无量宝盖。是宝盖中,映现三千大千世界一

切佛事,十方佛国亦于中现。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注释】

  ①梵王宫:大梵天王的宫殿。

  ②阎浮檀金:阎浮指树,檀为河。阎浮树下有河,树叶入

水,变沙成金,这条河的金就叫阎浮檀金。此金的颜色赤黄,带

紫焰气,胜过他处的金。

  ③帝释瓶:帝释天的宝瓶,能随人心愿自然涌出万物。又叫

吉祥瓶。

【译文】

  观想西方净土宝树者,应当一一仔细观想,首先作七重

行树的观想。一一树均有三十二万里高。那些宝树上,七种

Page 11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92· 净宗法语大观

珍宝自然合成的枝叶华果,悉皆具备。一一华,一一叶上,

有着种种奇异珍宝的光色。青色的琉璃华叶中放出金黄色

光,白色的玻璃华叶中放出红色光,红色的玛瑙华叶中放出

白色的砗磲光,白色的砗磲色华叶中放出绿真珠光。珊瑚、

琥珀等一切众宝庄严映饰着宝树。树上覆盖有奇妙的真珠宝

网,每棵树都有七重宝网。一一宝网间,又有五百亿妙华宫

殿,如同大梵天王的宫殿那样殊胜庄严。五百亿妙华宫殿

中,自然出现诸天童子。一一童子均有五百亿如意摩尼珠,

以为璎珞来装饰自己。那些摩尼珠光,照耀数千里,犹如聚

合了百亿个日月的光明那样炽盛,其光明灿烂盛大,难以言

状。无数珍宝交错辉映,在一切光色中,最为殊胜。  

  那些宝树,行行排列有序,叶叶对称,在众多的树叶

间,生出诸多奇妙的华。华上自然生出七宝果实。一一树叶

方圆平等一千里。一一树叶都有数千种光色,自然有百种图

画,犹如天人佩饰的璎珞。众多的妙华呈阎浮檀金色,如同

旋转的火轮,宛转于树叶间。这些树华自然涌生出各色各样

的果实,如同帝释天的如意宝瓶自然涌生诸种资生用具那

样。宝树放大光明,光明化成无数的幢幡、无量的宝盖。那

些宝盖中,映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国的景象也

在宝盖中显现。

乐器悬处虚空

  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楼阁中,有无

量诸天,作天伎乐。又有乐器,悬处虚空,如天宝幢,不鼓

Page 11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二编·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093·

自鸣。此众音中,皆说念佛、念法、念比丘僧。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译文】

  众宝合成的国土上,每一界域中,都有五百亿珍宝楼

阁。那些楼阁中,有无量无数的诸天鼓奏天乐。又有无数的

乐器悬在虚空,犹如自然显现的宝幢,不待鼓奏,自然发出

微妙音响。这众多的音声,都在宣说念佛、念法、念比丘僧

之法。

鸟宣法音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

雀、鹦鹉、舍利①、迦陵频伽②、共命之鸟③。是诸众鸟,昼

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④、五力⑤、七菩提分⑥、

八圣道分⑦,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

法、念僧。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

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

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佛说阿弥陀经》

【注释】

  ①舍利:梵语,意谓鹙鹭,又称百舌鸟。

  ②迦陵频伽:译为妙音鸟。未出壳时,音超众鸟。

  ③共命:是两个头、两个心识合一个身体的鸟。

  ④五根:信、精进、念、定、慧。

Page 11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94· 净宗法语大观

  ⑤五力:由五根生起的力用,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

力、慧力。

  ⑥七菩提分:又名七觉分,即:1)择法觉分。2)精进觉

分。3)喜觉分。4)除觉分。5)舍觉分。6)定觉分。7)念觉

分。

  ⑦八圣道分:又名八正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

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译文】

  舍利弗!那西方极乐世界,常常有各色各样奇妙的鸟,

像白鹤、孔雀、鹦鹉、百舌鸟、妙音鸟、共命鸟等等。这许

多的鸟,昼夜六个时段,不停歇地发出又和平又雅致的声音

来。这些声音,都是演说宣讲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

道分等种种的修道方法。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听到这许多

的鸟所发出的声音后,悉皆发起念佛宝、念法宝、念僧宝的

善心。

  舍利弗!你不要认为这些鸟是因为受罪报而生为畜生

的。为什么呢?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畜生、饿鬼、地狱三

种恶道。舍利弗!那西方极乐世界,连恶道的名称尚且没

有,何况实在的恶道呢?这许多的鸟,都是阿弥陀佛要使佛

法的声音宣说流通开来而变化出来的。

【按】

  阿弥陀佛光明变化众鸟说法,能令往生者获四悉檀利益,

众生好乐这些珍鸟,令往生者生欢喜益;鸟能说种种应机之

法,开启往生者的智慧,生善益;不于鸟出下劣想,对治分别

心,灭恶益;令往生者觉悟鸟即弥陀,平等无二,得入理益。

Page 11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二编·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095·

树网宣音

  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

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

念僧之心。

  ——《佛说阿弥陀经》

【译文】

  西方极乐世界中,和煦的微风吹动许多珍宝合成的行列

整齐的树林以及珍宝合成的网络,发出细微美妙的声音,像

几百几千种乐器同时一齐演奏起来。听闻到这种声音的往生

者,自然而然地都会生出想念佛、想念法、想念僧的善心。

Page 11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96· 净宗法语大观

二、正报庄严

1.阿弥陀佛功德庄严

【提要】

  以下各节描述西方极乐世界的正报庄严。正报包括教主

阿弥陀佛的功德庄严,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功德庄严

以及西方净土中诸菩萨圣众的殊胜妙德。

阿弥陀即无量光寿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

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

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

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佛说阿弥陀经》

【译文】

  舍利弗!那尊佛为什么叫阿弥陀呢?舍利弗!那尊佛光

明无量,能够照到十方一切诸佛的世界,不会被别的东西遮

隔住,所以称他做阿弥陀。又,舍利弗!阿弥陀佛与生到西

方极乐世界去的人的寿命,都是无穷无尽,无法用数字来计

算的,所以称他为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从成佛到现

在,才只有十劫哩。

Page 11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二编·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097·

【按】

  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照而常寂,故为寿命。无量光

寿即吾人本具的本觉理性。证知阿弥陀佛名号与我等众生心性

乃是同源平等的,一念相应一念佛,何其亲切天然。

身相光明

  阿难当知,无量寿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①阎浮檀金色。

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

如五须弥山②。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于圆光中,

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

萨以为侍者。

  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

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

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

但当忆想,令心眼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

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

故,亦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③,摄诸众生。

作此观者,舍身他世,生诸佛前,得无生忍。是故智者,应

当系心,谛观无量寿佛。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注释】

  ①夜摩天:欲界六天之第三天,位于空居天的最初层。此天

界光明赫奕,无昼夜之分。居于其中,日日受胜妙快乐,故此天

常唱:“快哉快哉”。

Page 11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098· 净宗法语大观

  ②须弥山:译作妙高山,为一四天下之中心,由金、银、水

晶、琉璃所成。此山高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水面之下亦深达

八万四千由旬。

  ③无缘慈:诸佛由毕竟空所升华出来的真实无条件的慈悲,

亦为最高之慈悲。

【译文】

  阿难应当知道,阿弥陀佛身色犹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

檀金色,佛的身高有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阿弥陀佛

两眉中间的白毫,右旋宛转,如五座须弥山那样长。阿弥陀

佛的圆光,如同百亿三千大千世界的范围。在佛的圆光中,

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的化佛。一一化佛,又有众多无数化

菩萨作为侍者。

  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

好;一一随形好中,又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

方世界念佛的众生,摄取不舍。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及其光

明中的化佛,其庄严功德不可用言语称扬述说。净业行人应

当忆念观想,于禅定中,令心眼见。行人见到阿弥陀佛,即

是见到十方一切诸佛。以见阿弥陀佛的因缘,得名念佛三

昧。作这样的观想,又名观一切佛身。由于观阿弥陀佛身相

故,即能见到佛心。何为佛心?佛心即是大慈悲。以无缘大

慈,摄取一切众生往生净土。作这种观想的众生,命终之

后,必定生到阿弥陀佛前,证得无生法忍。所以,一切有智

慧的众生,应当系心仔细观想阿弥陀佛身相光明。

【按】

  相好庄严的佛像,能寄寓法身功德,能体现佛的大慈悲

Page 11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二编·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099·

心,能摄受众生,令离苦得乐。是故造像功德无量。

神光妙德

  佛告阿难,我哀若曹。令悉见无量清净佛及诸菩萨阿罗

汉,所居国土,若欲见之不?阿难则大喜。长跪叉手言:愿

皆欲见之。

  无量清净佛放大光威神已,诸无央数天人民及蜎飞蠕动

之类,皆悉见无量清净佛光明,莫不慈心欢喜作善者。诸有

泥犁禽兽薜荔①,诸有考治勤苦之处,则皆休止不复治,莫不

解脱忧苦者。诸有盲者,则皆得视;诸跛躄蹇②者,则皆得走

行;诸病者,则皆愈起;诸尪③者,则皆强健;愚痴者,则皆

更黠慧;诸有淫泆者,皆修梵行;瞋怒者,皆悉慈心作善;

诸有被毒者,毒皆不行。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注释】

  ①薜荔:即饿鬼,前生造恶业,多贪欲者,死后生为饿鬼,

常苦于饥渴。

  ②跛躄蹇(bǒ bì jiǎn):瘸腿,行走迟缓艰难。

  ③尪 (wāng):孱弱衰瘦。

【译文】

  释尊告阿难:“我哀怜汝等。令你们悉皆睹见阿弥陀佛

及诸菩萨阿罗汉所居住的极乐国土,你愿意见否?”阿难听

佛之语,心生大欢喜,即长跪合掌禀白:“愿欲皆见之。”

(阿难如教而面向西方作礼祈请。阿弥陀佛即显现于虚空,放大

Page 12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00· 净宗法语大观

光明,普照一切世界。)

  当阿弥陀佛放威神大光明时,十方世界无量无数诸天人

民以及鸟兽虫鱼之类,全都见到了阿弥陀佛的清净光明。沐

浴佛光者,莫不慈心欢喜,踊跃行善。凡诸地狱、畜生、饿

鬼三恶道中,所有拷打折磨,令众生遭受剧苦之处,全都停

止各种刑罚,不再拷治罪人。所有恶道众生全都解脱忧悲苦

恼。蒙佛光照触时,诸盲者重见光明;诸艰于行走的跛者皆

得行走如常;诸疾病者都皆得以痊愈;诸孱弱者身强体健;

诸愚痴者显发智慧;诸淫心放逸者都修离欲清净梵行;诸瞋

恚易怒者都慈心作善;诸中毒者毒药悉皆失效。

【按】

  阿弥陀佛光明有着深广的治疗众生身心疾苦的效用,其光

明妙德凝聚在六字洪名中。阿弥陀佛大医王,六字洪名即阿伽

陀药,万病总持。我等病人,宜投诚归命,恳切持名,诸疾得

愈。

十二光如来

  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

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

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其有众生遇斯光

者,三垢①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若在三途

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

蒙解脱。

  ——《佛说无量寿经》

Page 12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二编·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101·

【注释】

  ①三垢:指能垢秽众生心行的贪、瞋、痴三毒。

【译文】

  是故无量寿佛,号开晓众生心性之无量光佛、对治众生

空有偏执之无边光佛、器界山川与众生烦惑悉不可遮挡之无

碍光佛、圆融绝待之无对光佛、直透阿鼻地狱之炎王光佛、

消解淫欲之清净光佛、转化瞋恚之欢喜光佛、灼破无明愚痴

之智慧光佛、远离懈怠放逸之不断光佛、超情离见之难思光

佛、妙不可言之无称光佛、滋育善根功德之超日月光佛。十

方众生有缘遇到阿弥陀佛如是光明者,贪瞋痴三毒烦恼便会

化解,身体柔软,心生慈念,欢喜踊跃,引发宿世善根的业

力种子。若有在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遭受剧苦的众生,

见到阿弥陀佛的光明,悉皆止息正在遭受的诸苦,身心不再

忧悲苦恼。如是三恶道众生,蒙佛光明慈力加持,寿终之

后,皆能生到善道,若具信愿,即径登极乐世界。

【按】

  由无量寿佛之寂体,生起无量光之照用。十二种光明妙德,

乃阿弥陀佛本愿与功德所成就,实则阿弥陀佛光明功德无量,

释尊从中撷取十二种与娑婆众生关联甚密者予以介绍。吾人信

愿持名,得十二光如来妙德的加持,便会对治诸多烦恼,成办

往生成佛之净业。

不可称计佛寿

  又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汝宁知乎?假使十方世

Page 12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02· 净宗法语大观

界无量众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声闻、缘觉,都共集会,禅

思一心,竭其智力,于百千万劫,悉共推算,计其寿命长远

之数,不能穷尽,知其限极。声闻、菩萨、天人之众,寿命

长短,亦复如是,非算数譬喻所能知也。

  ——《佛说无量寿经》

【译文】

  再者阿弥陀佛寿命长久,不可称量计算。你知道吗?假

使十方世界无量的众生全都获得人身,又全部成就阿罗汉及

辟支佛果,聚集在一起,禅定思惟,一心不乱,穷尽其智慧

力,在百千万劫的长时间中,共同推演计算阿弥陀佛的寿命

有多长,也不能穷尽知道佛的寿命限数。极乐国土的声闻、

菩萨及天人大众的寿命长短,也同阿弥陀佛一样久远不可思

议,不是运用计算所能推知或是用言语譬喻所能比拟的。

清净身口意三业

  凡夫众生身口意三业以造罪,轮转三界,无有穷已。是

故诸佛菩萨庄严身口意三业,用治众生虚诳三业也。云何用

治?众生以身见故,受三途身、卑贱身、丑陋身、八难身、

流转身。如是等众生,见阿弥陀如来相好光明身者,如上

种种身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身业。众

生以骄慢故,诽谤正法,毁呰贤圣,捐庳尊长,如是人应受

拔舌苦、喑哑苦、言教不行苦、无名闻苦。如是等种种诸苦

众生,闻阿弥陀如来至德名号、说法音声,如上种种口业

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口业。众生以邪见

Page 12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二编·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103·

故,心生分别,若有若无,若非若是,若好若丑,若善若

恶,若彼若此,有如是等种种分别。以分别故,长沦三有,

受种种分别苦、取舍苦,长寝大夜,无有出期。是众生若遇

阿弥陀如来平等光照,若闻阿弥陀如来平等意业,是等众

生,如上种种意业系缚,皆得解脱,入如来家,毕竟得平等

意业。

  ——昙鸾《往生论注》

【译文】

  凡夫众生身口意三业,旷劫以来造作种种罪业,所以轮

转三界,没有停止的时候。所以阿弥陀佛以无量福德智慧庄

严身口意三业,用以对治众生虚诳的身口意三业。如何用来

对治呢?众生由于坚固的身见我执,造种种业,所以感受到

三恶道的身体、卑贱的身体、丑陋的身体、八种障难的身

体、流转三界的身体的报应。像这样随业感报的众生,如果

见到阿弥陀如来相好光明身,如上种种身业的果报系缚,都

能得到解脱,入如来家,毕竟能获得平等如佛一样的相好光

明。众生由于骄傲我慢,造种种业,诽谤正法,毁辱古圣先

贤,捐弃鄙薄父母师长及道德君子,这样的人,自因果报必

定受地狱拔舌苦、人间喑哑苦、言教无人信奉苦、无有好名

声苦。像这样的种种罪苦众生,听闻到阿弥陀佛的至德名

号、说法音声,如上种种口业的果报系缚,都能得到解脱,

入如来家,毕竟能获得平等如佛一样的深远梵音。众生由于

邪知邪见,造种种业,生出种种分别心,若有若无,若是若

非,若美若丑,若善若恶,若彼若此,有这样的种种分别计

度,所以长劫沉沦三界,遭受种种分别苦、取舍苦,在长睡

Page 12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04· 净宗法语大观

之无明大夜中,没有出离的时期。像这样的众生,倘若遇到

阿弥陀佛平等光明的注照,闻信阿弥陀佛如地水火风虚空的

平等意业,如上种种意业的果报系缚,都能得到解脱,入如

来家,毕竟能获得如佛一样的平等大慈。

【按】

  信愿持名,即可得到阿弥陀佛身口意三业的加持,令我等

凡夫浊恶之身口意三业,趋向清净平等之如来家,暗合道妙,

潜通佛智,佛恩浩大矣。

眷属无量

  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

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

德庄严。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

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①,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

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佛说阿弥陀经》

【注释】

  ①一生补处:意谓尽此一生就能补到佛位,是最后身菩萨的

别号。如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等。

【译文】

  阿弥陀佛有无量无边的声闻弟子,都是阿罗汉,不是用

算法就能够知道他们确切的数目的。诸菩萨众的数量,也是

这样。舍利弗!西方极乐世界如上所述的好处,都是阿弥陀

佛的功德所成就的。又,舍利弗!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Page 12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二编·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105·

的众生,都是不退转之位。这些人中还有许多一生补处菩

萨,其数量很多,不是用算法就可以知道他们实在的数目

的,只能够拿无量无边阿僧祇这样的大数目来说说。

【按】

  极乐世界无数一生补处菩萨,皆是十劫所成就的。阿弥陀

佛悲愿弘深,感召的眷属亦无量,主伴圆融具德,令人由衷向

往。

弥陀光音度地狱众生

  相好神通,巍巍赫奕。至彼地狱最上之顶,垂臂弹指,

慈音告敕。于其支体,放大光明。其音随光,直至地狱渊源

之底。其狱所有铁城铁门、铁网铜柱,乃至刀山剑树、镬汤

炉炭一切苦具,承光照者,无不摧碎灰灭,如影如风,了无

踪迹。又彼一切牛头马面、鬼吏狱卒、铜狗铁鹰、铁蛇铁嘴

诸虫鸟等,承光照故,如菩萨相,慈视爱念。其受苦人,及

同狱苦囚,忽得本心,增益善念。见彼光明,又闻告敕,如

深井底,仰望云汉。举眼上视,见佛胜身,踊跃欢喜,头面

顶礼,悔过自责,与同苦者,发菩提心,随光直上。至佛所

已,摩顶授记。接足作礼,听佛说法,应念悟道。

  ——妙叶《念佛直指》

【译文】

  阿弥陀佛具有无量相好光明神通威力,璀璨盛大,巍巍

特立。到达阿鼻地狱的最上之顶,垂金色臂,弹指作响,慈

音告敕地狱众生求生净土。从其身体四肢,放大光明。慈音

Page 12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06· 净宗法语大观

随着光明一直到达地狱最深的底部。阿鼻地狱所有的铁城铁

门、铁网铜柱,乃至刀山剑树、镬汤炉炭等一切苦具,承蒙

阿弥陀佛光明照触,全都摧碎灰灭,如影如风,了无踪迹。

又地狱中一切牛头马面,鬼吏狱卒,以及铜狗、铁鹰、铁

蛇、铁嘴诸虫鸟等,承蒙阿弥陀佛光明照触,面容如同菩萨

相,慈视爱念众生。那些地狱受苦人,以及同地狱的苦囚,

忽然明了本心,增益向善的念头。他们见到阿弥陀佛的光

明,又听到阿弥陀佛的慈音告敕,犹如处在深深的井底,仰

望高空。他们举眼见到阿弥陀佛的胜妙身相,踊跃欢喜,头

面顶礼,忏悔罪过,深自责备,与地狱同受苦者,发起信愿

求往生的心,当即随着光明一直上升。到达阿弥陀佛的刹土

后,蒙阿弥陀佛手摩头顶,授成佛记。此地狱众生,虔诚接

足作礼,听闻阿弥陀佛说法,应念悟入诸法实相,获得不退

转位。

【按】

  阿弥陀佛因地曾发“度尽阿鼻苦众生”的大愿。观此弥陀

光明神力,斯愿决定无虚。

2.菩萨圣众功德庄严

观音势至最尊第一

  彼佛国中诸声闻众身光一寻①,菩萨光明照百由旬。有二

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阿难白佛:彼

二菩萨,其号云何?佛言:一名观世音,二名大势至。此二

Page 12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二编·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107·

菩萨,于是国土修菩萨行,命终转化,生彼佛国。

  ——《佛说无量寿经》

【注释】

  ①寻:两手平伸的宽度,约一丈。

【译文】

  阿弥陀佛国中,诸声闻众身上光明有一丈,诸菩萨的光

明可照四千里。其中有两位大菩萨的身光最为尊胜第一,其

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阿难禀白世尊:“那两位菩萨

叫什么名号呢?”世尊说:“第一位叫观世音,第二位叫大

势至。这两位菩萨在此娑婆世界修菩萨行,命终转化,往生

到了西方极乐国土。”

【按】

  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二大胁士,观音表慈

悲,势至表智慧,悲智双运,方可到达无量光寿宝所。观音势

至在极乐世界,常与阿弥陀佛左右坐侍政论,襄助阿弥陀佛往

十方世界作度众生的佛事。

观世音菩萨

  此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身紫金色。顶有肉

髻①,项有圆光,面各百千由旬。其圆光中,有五百化佛,

如释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萨,无量诸天,以为

侍者。举身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顶上毗

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

旬。观世音菩萨面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备七宝色,流

Page 12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08· 净宗法语大观

出八万四千种光明。一一光明,有无量无数百千化佛。一一

化佛,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变现自在,满十方世界。

  臂如红莲华色,有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其璎

珞中,普现一切诸庄严事。手掌作五百亿杂莲华色。手十

指端,一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一一画,有

八万四千色。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

切。以此宝手,接引众生。举足时,足下有千辐轮相②,自然

化成五百亿光明台;下足时,有金刚摩尼华,布散一切,莫

不弥满。其余身相,众好具足,如佛无异,唯顶上肉髻及无

见顶相③,不及世尊。……作是观者,不遇诸祸,净除业障,

除无数劫生死之罪。如此菩萨,但闻其名,获无量福,何况

谛观?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注释】

  ①肉髻:佛顶上有一如髻状的肉团,名肉髻。

  ②千辐轮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佛的足下有千辐轮的印

纹,标志驾御一切的法王相。

  ③无见顶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以一切有情众生都不能

见,所以称为无见顶相。

【译文】

  观世音菩萨的身高有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身呈紫磨

真金色。头顶有肉髻,颈的后部有圆光,四面各有百千由

旬的范围。观世音菩萨的圆光中,有五百尊如释迦牟尼的

化佛。一一化佛,又有五百尊化菩萨以及无量诸天作为侍

者。五道众生的一切色相,都在观世音菩萨的通身光明

Page 12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二编·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109·

中显现出来。观世音菩萨的头顶上,戴有“能胜摩尼珠

宝”缀成的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站立着的化佛,高有

一千里。观世音菩萨的面容,犹如阎浮檀金色。眉间的白

毫相,具备七种珍宝的光色,流现出八万四千种光明。

一一光明有无量无数的百千化佛。一一化佛有无数化菩萨

作为侍者。那些化佛菩萨,变现自在,遍满十方世界。

  观世音菩萨的手臂呈红莲华的颜色,有八十亿微妙光明

用作璎珞。其璎珞中普现一切庄严事相。手掌呈五百亿丰富

的莲华颜色,手的十个指端各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

一一画各有八万四千色。一一色各有八万四千光。其诸光明

柔软,普照十方一切世界。观世音菩萨用这双宝手接引众生

出离生死苦海。观世音菩萨抬起足时,足下有千辐轮相,并

自然化现五百亿光明台;下足的时候,足下自然涌现金刚摩

尼华,那些宝华,布散四处,极乐国中无不遍满。观世音菩

萨的其余身相,也是具足种种庄严妙好,与佛的身相没有差

异,唯有头顶上的肉髻以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观想观

世音菩萨身相的行人,不会遭遇各种灾祸,能够净除一切业

障,除灭无数劫生死之罪。只要听闻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

便能获得无量的福德,何况息心观想观世音菩萨的身相呢?

【按】

  观世音菩萨悲心威神广大,若遇急难恐怖,至诚称念南无

大悲观世音菩萨,悉得解脱苦厄。

Page 13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10· 净宗法语大观

大势至菩萨

  此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圆光面各百二十五由

旬,照二百五十由旬。举身光明,照十方国,作紫金色,有

缘众生,皆悉得见。但见此菩萨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

诸佛净妙光明,是故号此菩萨名无边光;以智慧光,普照一

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此菩萨

天冠,有五百宝华。一一宝华,有五百宝台。一一台中,十

方诸佛净妙国土广长之相,皆于中现。顶上肉髻,如钵头摩

华①。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余诸身

相,如观世音,等无有异。

  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当地动处,有五百

亿宝华。一一宝华,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此菩萨坐时,七

宝国土,一时动摇。从下方金光佛刹,乃至上方光明王佛

刹,于其中间,无量尘数分身无量寿佛,分身观世音、大势

至,皆悉云集极乐国土,畟②塞空中,坐莲华座,演说妙法,

度苦众生。……观此菩萨者,名第十一观,除无数劫阿僧祇

生死之罪。作是观者,不处胞胎,常游诸佛净妙国土。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注释】

  ①钵头摩华:赤莲华。

  ②畟(cè):遍。

【译文】

  大势至菩萨的身量大小,也和观世音菩萨一样。身项圆

光和面部之光各有一千里,光明照耀一万里。大势至菩萨

Page 13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二编·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111·

的通身光明,遍照十方刹土,身呈紫磨真金色,与大势至

菩萨有缘的众生,都能见到。只要见到大势至菩萨一毛孔

的光,即为见到十方世界无量诸佛的清净微妙的光明,所

以,便称此菩萨叫无边光;由于此菩萨以智慧光普照一切

世界,令无量众生脱离三恶道,获得自性无上力,所以,

便称此菩萨叫大势至。大势至菩萨的天冠上,有五百种宝

华。一一宝华,又有五百种宝台。一一宝台中,十方诸佛的

清净微妙国土广长的境相,都在其中一一显现。大势至菩

萨头顶上的肉髻犹如赤莲华。在肉髻上有一宝瓶,宝瓶中

盛满诸多的光明,光明中普现十方刹土种种佛事。大势至

菩萨的其余身相,与观世音菩萨的身相平等,无有差异。

  大势至菩萨行走时,十方世界中一切震动。当大地震动

的地方,即刻涌现五百亿宝莲华。一一宝莲华庄严高大,与

西方极乐世界的宝莲华无二无别。大势至菩萨安详静坐时,

七宝国土亦一时动摇。从下方世界的金光佛刹,直至上方世

界的光明王佛刹,在那些佛刹中,无量如微尘数的分身阿弥

陀佛、分身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全都云集到极乐世

界,遍满空中。分身三圣各自端坐在莲华座上,演说大乘妙

法,救度苦难的众生。……观想大势至菩萨身相名为第十一

观,能除灭无量无数劫的生死之罪。作这个观想的众生,不

再投生胞胎,命终之后恒常游化诸佛的净妙国土。

【按】

  大势至菩萨亦号无边炽盛光,以智慧光明专修念佛三昧,

亦以此光明专摄念佛行人往生净土。

Page 13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12· 净宗法语大观

颜貌端正

  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

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颜貌端正,超世希

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佛说无量寿经》

【译文】

  西方刹土的诸声闻、菩萨以及天人,智慧高明,具足种

种神通,洞晓通达事理因果,容貌没有美丑的差异,全同一

类,只是随顺他方习俗的称谓,所以有天人的名称。所有的

往生者,都颜貌端正,超胜世间一切天人的容貌,稀有难

得。他们容颜光色微妙,既非天身,也非人身,全都是莲华

化生,禀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按】

  由阿弥陀佛大愿恩赐,诸往生者悉能具有如佛的容貌、智

慧与神通等。

盛众妙华供佛

  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①,雨天曼陀

罗华②。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③,盛众妙华,供养

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佛说阿弥陀经》

【注释】

  ①昼夜六时:印度的计时,昼三时(晨朝、日中、日没),

Page 13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二编·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113·

夜三时(初夜、中夜、后夜),总称昼夜六时。

  ②曼陀罗华:译为适意,人见到这种华,心情快乐。

  ③衣裓(gé):衣襟。

【译文】

  西方极乐世界,经常演奏着美妙的天乐,地面是黄金所

铺就。昼夜六个时段,天上不停地飘落曼陀罗华。极乐净土

的众生,常常在清晨的时候,各人用自己的衣襟盛着奇妙的

天华,供养他方世界十万亿佛。他们清晨前去,到用斋饭的

时候,已经回到自己本来安住的西方极乐世界。用过斋饭

后,便在佛前各处经行修道。

【按】

  诸往生者每日上供诸佛,耳闻法音,念食食至,经行于黄

金地面,以诸天华音乐作娱乐,任运进修道业。何等逍遥自在

快乐,我等当切愿求生。

百味饮食,自然在前

  彼佛国土,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净色身,诸妙音声,

神通功德。所处宫殿、衣服饮食、众妙华香庄严之具,犹第

六天①自然之物。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金、银、

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明月、真珠,如是诸钵,

随意而至。百味饮食②,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

见色闻香,意以为食,自然饱足。身心柔软,无所味著。事

已化去,时至复现。彼佛国土,清净安隐,微妙快乐,次于

Page 13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14· 净宗法语大观

无为泥洹之道。

  ——《佛说无量寿经》

【注释】

  ①第六天 :即欲界第六他化自在天。此天借他所化之乐事以

成己乐。

  ②百味饮食:指种种美味的饮食。

【译文】

  阿弥陀佛的国土中,所有的往生者,都具足这样清净庄

严的色身,各种微妙清净的音声,以及种种神通功德。所居

处的宫殿、所享用的衣服饮食、众多的妙华妙香等庄严之

具,犹如他化自在天一样,能自然享用种种资生之物。如果

想饮食,七宝钵器自然显现在面前。金、银、琉璃、砗磲、

玛瑙、珊瑚、琥珀、明月、真珠,像这样七宝钵器,随念而

至。种种美味的饮食,自然地盈满于钵中。虽然钵中有此美

食,其实并不真有啖食者。所有的往生者都是见色闻香,意

念领略,就算是用了饭,自然地饱足。身心柔软,不会贪著

耽味饮食。用完饭后,七宝钵器自然消失。斋食的时候到

了,七宝钵器与百味饮食又会显现出来。阿弥陀佛国土清净

安隐、微妙快乐,仅次于无为涅槃之道。

【按】

  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大自在境界。诸往生者无有生存压

力,一切资生用具应念而现。其全部的生活内容便是行持上求

下化的菩萨道。

Page 13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二编·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115·

虚空舍宅之因

  无量清净佛国诸菩萨、阿罗汉所居七宝舍宅,中有在虚

空中居者,中有在地居者。中有意欲令舍宅最高者,舍宅则

高;中有意欲令舍宅最大者,舍宅则大;中有意欲令舍宅在

虚空中者,舍宅则在虚空中。皆自然随意在所作为。中有殊

不能令其舍宅随意所作为者。所以者何?中有能者,皆是前

世宿命求道时,慈心精进,益作诸善,德重所能致也。中有

不能致者,皆是前世宿命求道时,不慈心精进作善,少德少

患,各自然得之。所衣被饮食,俱自然平等耳。是故不同,

德有大小,别知勇猛,令众见耳。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译文】

  西方净土诸菩萨、阿罗汉所居住的七宝宫殿,有的悬浮

在虚空中居住,有的在平地居住。净土圣众有的想要宫殿最

高,其宫殿便升高;有的想要宫殿最大,其宫殿便广大;有

的想要宫殿安住在虚空中,其宫殿便安住在虚空中。如此种

种,都随诸圣众的意愿而显现。其中也很有不能令宫殿随意

或高或大的情况。其原因何在呢?中有能令宫殿随意而转变

的,都是前世宿命修行佛道时,发大慈心,精进勇猛,广做

诸多善业,善根福德深厚所致。中有不能令宫殿或高或大或

升到虚空者,都是前世宿命修行佛道时,慈悲心缺乏,不精

进作善,福德薄少,忧患肤浅,随其自业力而自然感得的果

报。除宫殿居处大小差异之外,其他如衣被饮食的受用,都

自然平等。之所以显现宫殿居处及大小的不同,是为了令往

Page 13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16· 净宗法语大观

生者明白因地德行有大小,功不虚弃,特别显现勇猛精进之

可贵,令净土圣众睹见,用以策进道业。

【按】

  极乐圣众一切受用平等,惟各自宫殿能否随意大小升空,

根据各自因地心行不同而呈现差异,可见,通途福慧的行持,

功不唐捐。

菩萨圣众之妙德

  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慧光明净,超逾日月。清白

之法,具足圆满。犹如雪山,照诸功德等一净故;犹如大

地,净秽好恶无异心故;犹如净水,洗除尘劳诸垢染故;

犹如火王,烧灭一切烦恼薪故;犹如大风,行诸世界无障碍

故;犹如虚空,于一切有无所著故;犹如莲华,于诸世间无

染污故;犹如大乘,运载群萌出生死故;犹如重云,震大法

雷觉未觉故;犹如大雨,雨甘露法润众生故;如金刚山,众

魔外道不能动故;如梵天王,于诸善法最上首故;如尼拘

类树①,普覆一切故;如优昙钵华②,希有难遇故;如金翅

鸟,威伏外道故;如众游禽,无所藏积故;犹如牛王,无能

胜故;犹如象王,善调伏故;如师子王,无所畏故;旷若虚

空,大慈等故。

  ——《佛说无量寿经》

【注释】

  ①尼拘类树:属桑科植物,枝叶繁茂而向四方蔓生,然其种子

甚小。故佛典常用来比喻由小因而得大果报者,或为覆物之譬喻。

Page 13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二编·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117·

  ②优昙钵华:此华三千年开华一次,开时金轮王出世,乃佛

的瑞应。比喻事物之不常见。

【译文】

  极乐世界诸菩萨圣众的智慧,犹如深广的大海;三昧定

力如须弥山王。智慧光焰清净明彻,超逾日月之光。种种清

白善法,具足圆满。心性犹如雪山,净照世出世间功德平等

一相一道清净故;犹如大地,厚德普载,没有净秽好恶分别

心故;犹如清净德水,洗除五欲六尘各种垢染故;犹如炽盛

的火王,能烧灭一切烦恼薪柴故;犹如大风,风行于世间,

没有留恋障碍故;犹如虚空,包容一切无有贪著故;犹如莲

华,于诸世间无有染污故;犹如巨大的车乘,能运载迷惑众

生出离生死险道故;犹如浓云聚集,震大法雷觉醒酣梦者

故;犹如大雨,洒甘露法雨滋润众生干涸心田故;犹如金刚

山,众魔外道不能侵损动摇故;犹如大梵天王,在诸般善法

中最为殊胜故;犹如尼拘类树,能普遍覆荫一切众生故;犹

如优昙钵华,稀有出现多劫难遇故;犹如金翅鸟,威神降伏

一切外道故;如种类繁多的候鸟,从未贮藏积攒财物故;犹

如牛王,没有谁能胜过他故;犹如象王,善巧调伏刚强者

故;犹如师子王,对一切无所畏惧故;其心量旷达如虚空,

大慈平等故。

【按】

  极乐世界菩萨圣众内证外化的功德,若广说者,百千万劫

不能穷尽。如是功德智慧悉是十劫所成就的。遥知彼诸菩萨如

是功德,吾人往生彼土,亦能获得如是功德。当仁不让,方为

智者。

Page 13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故乡一别久经秋 切切归心不暂留 我念弥陀佛念我 天真父子两相投

Page 13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三编  净土资粮——信门

Page 14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其有菩萨生疑惑者 为失大利 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Page 14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三编·净土资粮——信门 ·121·

一、就事相立信

有佛有净土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

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佛说阿弥陀经》

【译文】

  这时佛告诉长老舍利弗:“从这个娑婆世界向西,经过

十万亿佛土那么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世界名叫极乐世界。其

国有一尊佛,名号为阿弥陀,而今正在演说妙法。”

【按】

  此段经文乃释尊于菩提树下开悟的境界,非九界众生所能

知见。佛智观察与会大众善根成熟,以此果觉全体予以浊恶众

生,特以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为当机者,表明非甚深智慧不能直

下无疑也。

酬愿成佛,已历十劫

  阿难闻佛所说,彼作法苾刍①菩萨之行,白世尊言:作法

苾刍为是过去佛耶?未来佛耶?现在佛耶?世尊告言:彼佛

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

酬愿度生,现在西方。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有世

Page 14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22· 净宗法语大观

界名曰极乐,佛名无量寿。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注释】

  ①作法苾刍:即法藏比丘。苾刍原是一种香草,因具含多

义,如体性柔软、引蔓旁布、馨香远闻、疗治疾病、常不背日光

等义,比喻出家修道之德。

【译文】

  阿难听闻释尊所宣说,法藏比丘的大乘菩萨之行,向世

尊禀白:“法藏比丘是过去已成佛呢,是未来将成佛呢,还

是现在正住世的佛呢?”世尊告诉阿难:“彼佛如来,来无

来处,去无去所,无生无灭,非过去已成的佛、非现在今成

的佛、非未来当来的佛,只是为酬其因地所发的救度众生大

愿,示现在西方。距离阎浮提百千万亿佛刹,有个世界叫极

乐,佛名为无量寿佛。那尊佛成佛以来,距今已经十劫。”

【按】

  究极而言,阿弥陀佛实乃无量无边劫早已实成之古佛,由

本垂迹,一期赴机,示现成佛,已历十劫。

一切世间极难信法

  又,舍利子!于此杂染堪忍界中,五浊恶时,若有净信

诸善男子或善女人,闻说如是一切世间①极难信法,能生信

解,受持演说,如教修行,当知是人甚为希有,无量佛所,

曾种善根。是人命终,定生西方极乐世界,受用种种功德庄

严清净佛土大乘法乐,日夜六时,亲近供养无量寿佛。游历

Page 14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三编·净土资粮——信门 ·123·

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所,闻法受记。福慧资粮,疾得圆

满,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注释】

  ①一切世间:通指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

严土,常寂光土)器世间与九界有情世界(即六道凡夫法界与声

闻、缘觉、菩萨三种圣贤法界)。

【译文】

  又,舍利子!在这样一个杂染剧苦的娑婆世界里,又遭

遇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齐集之时,若有

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闻说此一切世间众生极难生起信心

的念佛法门,而能生起信解,如法受持,广为众生宣说,按

照佛所教敕自行化他,当知此人甚为稀有难得,曾经在无量

诸佛处培植过出世的善根。此人命终之时,决定往生西方极

乐世界,受用极乐国土种种依正功德庄严清净佛土之大乘法

乐,昼夜六个时段,亲近供养阿弥陀佛。分身无数游历十方

佛国,供养诸佛,在十方诸佛所,得以听闻正法,受成佛的

记莂。福德智慧资粮,疾速得到圆满,速证无上正等正觉。

【按】

  在此五浊恶世能信净土法门者,当自尊自肯,遵佛教敕,

一意西驰。

获闻正法赖宿善

  若人无善心,不得闻此经;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

Page 14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24· 净宗法语大观

  曾更见世尊,则能信此事。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

  憍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宿世见诸佛,乐听如是教。

  ——《佛说无量寿经》

【译文】

  若人没有宿世的善根,就不能闻信这部净土经典;

  曾奉持清净戒律者,方可获得听闻这出世正法。

  往昔曾经觐见过世尊,则能深信念佛横超之胜事。

  谦卑诚敬听闻奉行,身心踊跃生起大欢喜。

  憍慢弊恶懈怠者,难以相信这圆顿法门;

  只有宿世见过阿弥陀佛,才能好乐闻信这个教法。

【按】

  今生幸闻净土法门,一则是自己宿世善业所感,二则是阿

弥陀佛随行六道,与我等众生广结法缘所致。吾人宜当珍惜,

此生净土之缘,不可再蹉跎空过。

带业往生犹如大石置船

  王问那先:人生造恶,临终念佛,得生佛国,我不信是

语。那先答言:如持大石置于船上,因得不没。人虽本恶,

因念佛故,不入泥犁。其小石没者,如人作恶,不知念佛,

便入泥犁中。

  ——《那先经》

【译文】

  国王问那先比丘:“人在生前造作诸多恶业,临命终时

念佛,便能往生佛国,我不相信这话。”那先比丘回答:

Page 14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三编·净土资粮——信门 ·125·

“比如将大石放在船上,大石因此不会沉没水中。人虽然造

了许多恶业,因为念佛而不堕入地狱。有的小石反而沉没水

中,比如有人作了恶业,不知念佛,便堕入地狱中。”

善导二种深信

  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决定深信

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

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

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善导《观经四帖疏》

【译文】

  所说的深心,就是深信之心。包涵两方面义蕴:一者决

定深信自身现在正是念头不离罪恶果报生死轮转的凡夫,旷

劫以来在生死苦海恒常汩没恒常流转不休,无有出离生死的

胜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遍摄九法界

众生,离生死苦,得涅槃乐,对此没有怀疑,没有忧虑,乘

托阿弥陀佛大悲愿力,决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按】

  善导大师别具慧眼,从常没众生的罪恶与阿弥陀佛悲愿的

互动关系中,诠显净宗他力信心之内蕴,称佛本怀,万代之下

犹能感发人之信心。

Page 14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26· 净宗法语大观

佛光唯摄念佛人

  问曰: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

照,唯摄念佛者,有何意也?

  答曰:此有三义:一明亲缘。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

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

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

也。二明近缘。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故名近缘

也。三明增上缘。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

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也。自余

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校也。是故诸经中处

处广赞念佛功能。

  ——善导《观经四帖疏》

【译文】

  有人问:广修众多的善行,只要能将功德回向,都能往

生极乐世界,为什么阿弥陀佛光明普照,唯独摄护念佛人,

这其中有什么深意呢?

  回答:佛光唯摄念佛人,此中有三层含义:第一,表明

念佛的亲缘。众生修行,口常称念阿弥陀佛名号,阿弥陀佛

天耳通即能闻到;身常礼敬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天眼通即能

见到;心常忆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心智通即能了知。众

生忆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在忆念众生。众生的身口意三

业与佛的身口意三业不相舍离,所以称为亲缘。第二,表明

念佛的近缘。众生愿意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时应念显

现在众生面前,所以称为近缘。第三,表明增上缘。众生称

Page 14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三编·净土资粮——信门 ·127·

念阿弥陀佛,即除灭多劫生死重罪。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

众多的菩萨、声闻自然会来迎接此行人往生净土,诸多的邪

业牵引羁束其人,由于佛力加持,不能构成往生的障碍,所

以称为增上缘。其他众多的修行,虽然也是善业,但其功德

利益若与念佛法门相比较,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诸多

经论中处处广赞念佛的功德。

随顺佛意名真佛弟子

  又,深信者,仰愿一切行者等,一心唯信佛语,不顾身

命,决定依行。佛遣舍者即舍,佛遣行者即行,佛遣去处即

去,是名随顺佛教,是名随顺佛意,是名随顺佛愿,是名真

佛弟子。

  ——善导《观经四帖疏》

【译文】

  又,谈到深信,仰愿一切净业行人等,一心只相信佛的

法语,不顾身家性命,坚决依教奉行。佛叫舍弃的就当下舍

弃,佛叫行持的就当即行持,佛叫离开的就当即离开,这才

叫做随顺佛的教诲,这才叫做随顺佛的心意,这才叫做随顺

佛的悲愿,这才叫做佛的真正弟子。

【按】

  深信之相,乃顺承佛语,不必怀疑,不得踌躇,虽然目前

尚不能理解,然宜迅速落实在行动上,日久自然契会。

Page 14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28· 净宗法语大观

一滴投海,便同一味

  是以我心实与佛心同一理故,故我弥陀愿力威德光明在

我心中,承我心愚痴之力,作一切佛事,无时不引导于我;

我心亦于弥陀愿力大心之内,修诸念佛求生一切善行,无一

善行而不具含佛德。了彼佛德,成我三昧。故知弥陀愿力,

始于发心,终于究竟,无一法而不直趣我心,以我心即佛心

故;我心亦于无始至今,尽未来际,修一切三昧,无一法而

不摄归佛海,成本来佛,以佛心即我心故。

  如是依正色心,因果净秽,虽同一心,而实不妨一一自

分,各住其位于一心内也。以一心故,虽净秽不同,所求不

出于真心;以自分故,虽一心,而必舍秽取净也。舍秽取

净,则感应道交,见彼本性弥陀;了悟一心,则净秽自分,

可悟唯心净土。如是而修,譬如一滴投海,便同一味,方知

大海即自己也。

  ——妙叶《破妄念佛说》

【撰者】

  妙叶,明代精研天台教,专修念佛三昧,弘扬净土功著。

【译文】

  由于我心真实地与佛心同一理体的原故,所以,阿弥陀

佛的愿力、威德、光明就在我的心中,曲承我心愚痴的力

量,作一切佛事,无时无刻不在引导着我;我心也在阿弥陀

佛愿力大心之内,修持念佛求生净土的种种善行,我的种种

善行也无一不具含阿弥陀佛的功德。了达阿弥陀佛的功德,

用以成就我的念佛三昧。所以得知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从

Page 14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三编·净土资粮——信门 ·129·

初始发愿到究竟圆成大愿,其间没有一法不直接渗入我的心

性,由于我心即是佛心故;我心也从无始劫来到现在,以及

尽未来际,所修持的一切三昧,无有一法而不摄归阿弥陀佛

的大悲愿海,成就本来自性佛,这也是由于佛心即是我心的

缘故。

  这样的依报、正报、身色、心性、因果、净秽,虽然平

等地内含在同一心性中,然而,实在并不妨碍各自的区分,

各住其位于一心内。由于同一心性,虽然有净土与秽土的不

同,而所求生的净土并未超出真心之外;由于各自区分的缘

故,虽然同等一心,而必然舍秽土、取净土。舍秽土、取净

土,就能与阿弥陀佛的愿力感应道交,见到本性阿弥陀佛;

了悟平等一心,则净土秽土法尔区分,由此可以体悟唯心净

土。这样来修行,譬如一滴水投入大海,便与海水等同一

味,此时才知道大海即是自己。

谤无净土即谤诸佛

  明智者当为世人决疑起信,在在处处,弘赞流通,即是

代诸佛出广长舌,即是报佛深恩。如其违背圣言,故为魔

说,其为罪也,何可言尽!今以喻明:于此有人,日出万

言,以谤万佛,积满千岁,是人罪业,无量无边;而复有

人出一恶言,拨无净土,阻人念佛,是人罪业,过于前人

百千万倍,乃至无算。何以故?微尘诸佛,赞叹西方,惟欲

人人成佛;汝独生谤,即是遍谤微尘如来,陷害众生,常沉

Page 15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30· 净宗法语大观

苦海,不得成佛。故罪如是,其慎辞哉!

  ——莲池《弥陀疏钞》

【译文】

  明智之人,应当为世间众生释疑起信,令众生都发愿往

生西方净土,无论身在何处,广为赞叹净土法门,广为流通

净土经典,这样便是代替佛出广长舌,这样便是报答佛的深

恩。如果违背经典圣言量,故意造为魔说,其所犯下的谤法

重罪,怎么能够说得完!现在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在此娑婆

世界,有人每天出一万句话,诽谤一万尊佛,像这样日积月

累,直至满一千年,此人所犯下的罪业,无量无边;而又有

人口出一句恶言,诽谤净土,认为极乐世界虚幻不实,阻挠

他人念佛,那么这个人所造下的罪业,超过前面那人的罪业

百千万倍,甚至无法计算。为什么呢?十方如微尘一般多的

诸佛,全都赞叹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只想着要众生念佛

往生净土,个个成佛;而唯独你对净土法门加以诽谤,这样

就等于遍谤十方如微尘一般多的如来,陷害众生,永远沉沦

生死苦海,不能成就佛果。故意谤法之罪如此严重,出言吐

气乃至撰写文章,能不小心谨慎吗?!

【按】

  现今多有率意藐视轻慢诽谤净土者,伏冀幡然悔悟,转而

尊重流通弘扬净土法门,则功德无量。

念佛醒梦

  今念佛求生净土,正返迷归悟,至圆至顿,概以梦幻扫

Page 15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三编·净土资粮——信门 ·131·

之,可乎哉?今人于梦幻妻子家缘不能当下割舍,梦幻功名

富贵不能当下远离,梦幻苦乐寒暑不能当下觑破,乃至梦幻

诗文机锋转语不能当下唾弃,独于梦幻西方则不求生,亦

大惑矣。夫依对待而论,娑婆活计,添梦者也;求生净土,

醒梦者也,不可不求生也。依绝待而论,惑业感于三界,恶

梦也;念佛生于净土,好梦也,亦不可不求生也。苟深思此

理,净土之生,万牛莫挽矣。

  ——蕅益《灵峰宗论》

【译文】

  现今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正是迷途知返,转归觉悟,至

圆至顿,有人一概以如梦如幻扫荡净土,可以这样吗?当今

之人对于梦幻妻儿家缘不能当下割舍,梦幻功名富贵不能当

下远离,梦幻苦乐寒暑不能当下看破,甚至梦幻诗词文章、

机锋转语不能当下唾弃,唯独对于梦幻西方极乐世界就不求

往生,这正是极大的迷惑颠倒。若依对待法来看,娑婆世界

的种种经营,都是梦中添梦;求生西方净土是使人从睡梦中

醒来,所以不可不求往生净土。若依绝待不二法来看,烦惑

恶业招感于三界,这是恶梦;念佛往生西方净土,这是好

梦,所以也不可不求往生净土。如果深入思惟领会其中的道

理,那么,愿生西方净土之心是一万头牛的力量也挽不回

的。

念佛报恩

  知小而不知大、见近而不见远者,此众生之常分也。如

Page 15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32· 净宗法语大观

阿弥陀佛,于诸众生,有大恩德,众生不知也。……若以众

多观之,佛则普为一切众生也;若以一人观之,佛则专为我

一人也。称性大愿,为我发也;长劫大行,为我修也。四土

为我严净也,三身为我圆满也。以致头头现身接引,处处显

示瑞应,总皆为我也。我造业时,佛则警觉我;我受苦时,

佛则拔济我;我归命时,佛则摄受我;我修行时,佛则加被

我。佛之所以种种为我者,不过欲我念佛也,欲我往生也,

欲我永脱众苦、广受法乐也,欲我展转化度一切众生,直至

一生补佛而后已也。噫!佛之深恩重德,非父母所可比,虽

天地不足以喻其高厚矣。非闻开示,安知此意?不读佛经,

安晓此理?今而后,已知之矣。唯有竭力精修,尽报归诚,

拚命念佛而已,复何言哉?

  ——彻悟《彻悟禅师语录》

【译文】

  知小而不能知大,见近而不能见远,这是世间众生认知

上的常态。比如阿弥陀佛,对众生有大恩德,而众生却懵然

不知。……若以众生的视角观照,阿弥陀佛普遍地为一切众

生垂慈救度;若以个人的视角观照,则阿弥陀佛专为我一人

而施以救度。阿弥陀佛称合自性的大愿,为我而发;无量劫

的菩萨大行,为我而修。极乐世界四种净土(凡圣同居土、方

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为我而庄严清净,阿弥陀

佛的法报化三身为我而圆满。乃至时时现身接引,处处显示

瑞相感应,全都是为了救度我。

  当我造作恶业时,佛就警诫觉悟我;当我遭受苦难时,

佛就救拔济度我;当我一心归命时,佛则慈悲摄受我;当我

Page 15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三编·净土资粮——信门 ·133·

信愿持名时,佛则放光加被我。阿弥陀佛之所以种种善巧方

便为我者,其目的不过是希望我念佛,希望我往生净土,希

望我永远脱离一切痛苦、广受寂灭法乐,希望我展转教化度

脱一切众生,直至一生成佛而后已。噫!阿弥陀佛对我等众

生的深恩重德,不是父母的恩德所能比拟的,即使是天地也

不足以比喻阿弥陀佛恩德的高广深厚。如果没有听到善知识

开示,怎么能知道念佛往生之事?如果不是恭敬地读诵佛

经,怎么能明白念佛往生的道理?从今以后,既然已经知晓

了净土事理,唯有竭诚尽力精进修行,尽此一报身,一心归

命,拚命念佛而已。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谈的呢?

【按】

  阿弥陀佛与众生同体相依,吾人日用行为中,悉有着阿弥

陀佛慈悲的关顾,佛恩浩大,我等唯有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作

弥陀使者,弘护净宗,庶几报答佛恩于百千万亿分之一。

虽佛祖现身,也不改其所信

  若正修净业时,倘达摩大师,忽现在前,乃曰:吾有直

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汝但舍置念佛,吾即以此禅授汝。

但当向祖师作礼,谓我先已受释迦如来念佛法门,发愿受

持,终身不易。祖师虽有深妙禅道,吾则不敢自违本誓也。

纵或释迦如来,忽尔现身,谓曰:吾先说念佛法门,特一时

方便耳。今更有殊胜法门,超于彼者。汝当且置念佛,吾即

为说胜法。亦只可向佛稽首陈白:我先禀受世尊净业法门,

发愿一息尚存,决不更张。如来虽有胜法,吾则不敢自违

Page 15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34· 净宗法语大观

本愿也。虽佛祖现身,尚不改其所信,况魔王外道,虚妄邪

说,岂足以摇惑之耶?能如是信,其信可谓深矣。

  ——彻悟《彻悟禅师语录》

【译文】

  若正在修习净业的时候,倘使达摩大师忽然出现在面前

说:“我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你只要舍弃念佛,我

就将此妙禅传授给你。”这时只应当向达摩祖师顶礼回答:

“我已先信受了释迦如来的念佛法门,发愿受持,终身不

改。祖师虽有深妙禅道,我不敢自己违背原来的誓言。”纵

或释迦如来忽然现身说:“我先前所说的念佛法门,只是一

时方便之说。现在更有殊胜的法门,超过念佛往生一法。你

应当姑且放置念佛,我就为你宣说更殊胜的法门。”这时也

只可向佛稽首陈白:“我先前禀受世尊的净土法门,发愿一

息尚存,决不更改。如来虽然另有殊胜法门,我则不敢自己

违背曾发的本愿。”虽佛与祖师现身,尚且不改变对念佛法

门的信心,更何况魔王外道虚妄邪说,岂足以动摇迷惑我的

净土信心!能有这样的信心,才能算得上深信。

【按】

  见得真,方能守得稳。信心漂浮者,宜在见地上透过。

应具十种信心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

  二信人命无常(出息虽存,入息难保,一息不来,即为后

世)。

Page 15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三编·净土资粮——信门 ·135·

  三信轮回路险(一念之差,便堕恶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

人身者如大地土)。

  四信苦趣时长(三途一报五千劫,再出头来是几时)。

  五信佛语不虚(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①,可使倾

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

  六信实有净土(如今娑婆无异,的的现有)。

  七信愿生即生(已今当愿,已今当生,经有明文,岂欺我

哉)。

  八信生即不退(境胜缘强,退心不起)。

  九信一生成佛(寿命无量,何事不办)。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义,如上诸法,皆我心具,皆

我心造)。

  信佛语故,则造后四;不信佛语,但造前四。故深信佛

言,即深信自心也。修净业者,能具此十种信心,其乐土之

生,如操左券②而取故物,夫何难之有?

  ——彻悟《彻悟禅师语录》

【注释】

  ①妙高山王:即须弥山,为山中最高者,故曰王。

  ②左券:古代契约分为左右两联,双方各执其一,左券即左

联,常用为索偿的凭证。用来比喻充分的把握。

【译文】

  第一相信有出生必有死亡(普天之下,从古到今,还没有

一人逃过生死)。

  第二相信人命无常(呼出的气息虽存,吸入的气息却难得保

证,一口气不来,即为后世)。

Page 15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36· 净宗法语大观

  第三相信轮回路险(一念的差错,便堕到三恶道中,保持人

身不失者如同手上土那样的少,失去人身者如同大地上的土那样

的多)。

  第四相信三恶道的时间漫长(三恶道中一期果报就是五千

劫,再得人身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第五相信佛语不虚(这个日轮月轮可以令其坠落,须弥山王

可使之倒塌,诸佛金口所宣的法语不会有丝毫的变异)。

  第六相信真实有西方净土(像眼前的娑婆世界一样,西方

极乐世界的的确确也是现今存在的)。

  第七相信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便能往生(已经发愿便已经往

生,现今发愿便现今往生,未来发愿便未来往生,阿弥陀经中明

文所示,岂会欺骗我呢)。

  第八相信往生极乐世界就能证得不退转位(西方净土境界

殊胜,弥陀愿力加持之缘强大,往生者不会生起退转之心)。

  第九相信一生成佛(西方净土中的众生寿命无量,任何道业

佛事都能成办)。

  第十相信万法本来唯心所造(唯心有性具与事造二重含

义,上述九种信心之法都是我心所具足,亦是我心所造作)。

  由于相信佛语,便造作后四种的因果(即:愿生即生、

生即不退、一生成佛、法本唯心);由于不相信佛语,只造作

前四种的因果(即:生必有死、人命无常、轮回路险、苦趣时

长)。所以,深信佛语就是深信自心。修净业的人,能够具

足这十种信心,那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便有决定的把握,如

同探取自己日用之物,轻松自如,如是往生净土,还会有什

么困难呢?

Page 15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三编·净土资粮——信门 ·137·

【按】

  信心功德不可思议,吾人能深切地具足上述十种信心,则

孜孜于世间的善业与出世间的净业,自然如决江河,沛然莫

御。

第三世堕落

  苟无真信,虽念佛持斋,放生修福,只是世间善人,报

生善处受乐时。当受乐时,即造业。既造业已,必堕苦。正

眼观之,较他一阐提①、旃陀罗②辈,仅差一步耳!

  ——截流《净土警语》

【注释】

   ①一阐提:断善根无信仰的人。

   ②旃陀罗:以屠杀为业的恶人。

【译文】

  假如对念佛法门没有真切的信心,虽然念佛持斋,放生

修福,也只是世间的善人,来世投生到富贵人家享乐。在享

富贵之乐的时候,即会造种种恶业。造恶业后,必定堕落在

三恶道受苦报。用正眼观察,不具备真信而念佛修善的人,

比那些阐提与旃陀罗之流当生所受下地狱的果报,仅仅差一

步而已!

【按】

  透辟开示,警人心目,净业行人当三复斯言,免蹈覆辙。

Page 15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38· 净宗法语大观

不应以目前所不见而不信

  人骤闻净土之景象,多不信之,无足怪也。盖拘于目前

所见,遂谓目前所不见者,亦如此而已。且如陋巷粪壤之居

者,安知有广厦之清净?小器藜藿①之食者,安知有食前之方

丈?弊箧②锱铢③之蓄者,安知有天府之充溢?

  故处此娑婆浊世,不信其有清净佛土。所以生长于胞

胎,不知彼有莲华之化生;寿不过百年,不知彼有河沙之寿

数;衣食必由于营作,不知彼有自然之衣食;快乐常杂于忧

恼,不知彼有纯一之快乐。然则佛之所言,不可以目前所不

见而不信也。

  ——王日休《龙舒净土文》

【注释】

  ①藜藿(1í huò):藜,蒿类,草本植物,嫩叶可以吃。藿,

香草。指粗劣的饮食。

  ②箧(qiè):小箱子 。

  ③锱铢(zī zhū):指很少的钱。

【译文】

  人们骤然听闻到西方净土种种的景象,大多不相信,这

并不奇怪。大凡拘碍于目前所见所闻的人,便认为眼前所见

不到的东西不存在,这同不信净土的人是同样的知见。比如

在陋巷粪土中居住的人,怎会知道广阔大厦的清净?在小碗

里吃蒿叶草菜粗劣食物的人,怎会知道还有摆满方圆一丈的

山珍海味?在破旧的小箱子里蓄积些小钱的人,怎会知道有

国库里充溢的财宝?

Page 15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三编·净土资粮——信门 ·139·

  所以处在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便不相信有清净的阿

弥陀佛刹土。由于生长于母体胞胎,便不知道极乐世界有莲

华化生;由于在这个世界寿命不过百年,便不知道极乐世界

有恒河沙数的寿命;由于在这个世界衣食必由劳作方可得

到,便不知道极乐世界有随念而至的衣食;由于这个世界的

快乐常常夹杂着忧愁烦恼,便不知道极乐世界有纯一的快

乐。然则释迦牟尼佛所宣示的西方净土依正庄严,不可以由

于我们现前肉眼见不到而不相信呀!

呼引众生上大愿船

  净土传云: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二菩萨,乘大愿船,

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引众生,上大愿船,送至西

方,如肯往者,无不得生也。若信心肯往,虽有罪恶,亦无

不得生。

  盖不慈悲不足为佛,不济度众生不足为佛,不有大威力

不足为佛。为其慈悲,故见众生沉于苦海而欲济度;为其有

大威力,故能遂济度之心、成济度之功,此所以为佛也。经

云:大医王能治一切病,不能治命尽之人;佛能度一切众

生,不能度一切不信之人。以不信比命尽者,可谓极矣。

  ——王日休《龙舒净土文》

【译文】

  《净土传》说: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乘大愿船,浮泛于生死海中,在这个娑婆世界呼引众生上大

愿船,直接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如果愿意前往者,没有一

Page 16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40· 净宗法语大观

个不能到达的。倘若深切相信,愿意往生,即使犯有罪恶,

也无不蒙佛力加持,带业往生。

  因为不慈悲不足以称为佛,不拔济救度众生不足以称为

佛,不具备大威神力不足以称为佛。正是由于佛的大慈大

悲,所以看见众生沉沦苦海而生拔济救度之心;正是由于有

大威力,所以能够使拔济的心愿兑现成济度众生的功德。这

就是佛之所以称为佛的原因。经中说:“大医王能治疗一切

病,但不能治疗已经死亡之人;佛能救度一切众生,但不能

救度一切不信之人。”以不信比况已死亡者,可谓形容到了

极点了。

【按】

  佛度众生,众生被救度,其间难易浅深,总在于缘。吾人

能信念佛往生成佛的法门,即是有缘,凭信愿即可登上大愿

船,稳抵彼岸,不信即死矣。

Page 16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三编·净土资粮——信门 ·141·

二、就理观立信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①,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

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②,从心想生。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注释】

  ①法界身:佛的法身无形无相,周遍法界,众生有感,法身

随缘而应,故名法界身。

  ②正遍知海:佛之正遍知,深广而不可测量,故譬之于海。

【译文】

  阿弥陀如来是随感而应的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的心

想中。所以,汝等忆佛念佛时,能忆念佛的心就具足佛的

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忆佛念佛为作佛——始

觉),是心是佛(能念佛的心即是佛——本觉),阿弥陀佛遍

知法界事理性相因果的如大海般的深广智慧,便从你们忆佛

念佛的心中出生。

【按】

  此段经文乃念佛法门的最高理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

语,不唯是《观经》纲宗法要,实是释迦如来一代时教大法纲

宗。不唯释迦一佛法藏纲宗,实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法藏纲

Page 16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42· 净宗法语大观

宗。佛法紧要处无多子,此二语即是大总持。

佛由心现

  解脱长者从三昧起,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已入出如来

无碍庄严解脱门,我见如是等十方各十佛刹微尘数如来。彼

诸如来不来至此,我不往彼。我若欲见安乐世界阿弥陀如

来,随意即见……知一切佛及与我心,悉皆如梦;知一切佛

犹如影像,自心如水;知一切佛所有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

幻;知一切佛及以己心,悉皆如响。我如是知,如是忆念,

所见诸佛皆由自心。

  ——《大方广佛华严经》

【译文】

  解脱长者从三昧而起,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入

出这个如来无碍庄严解脱门,见到十方世界各十佛刹微尘数

如来。诸佛如来不来我这里,我也不往诸佛那里。我如果想

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念头一动就能见到……由此了知一切

佛以及我心,全都如梦;了知一切佛犹如影像,自性心元如

水;了知一切佛与所有色相以及自心,全都如同幻化;了知

一切佛以及自心,全都如同空谷回响。我这样了知,这样忆

佛念佛,所睹见的诸佛都由自心显现。”

【按】

  这是解脱长者向善财童子陈述念佛三昧见佛的境界。阿弥

陀佛不生灭,难觅难拈水中月,所见弥陀不离自心。

Page 16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三编·净土资粮——信门 ·143·

自力他力之相状

  当复引例示自力他力相:如人畏三途故,受持禁戒,受

持禁戒故,能修禅定,以禅定故,修习神通,以神通故,能

游四天下①,如是等名为自力。又如劣夫,跨驴不上,从转轮

王行,便乘虚空,游四天下,无所障碍,如是等名为他力。

愚哉!后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昙鸾《往生论注》

【注释】

  ①四天下:即一四天下,一须弥山,东西南北各一洲,同一

日月所照,一铁围山所绕。

【译文】

  这里再举例说明自力与他力的相状:譬如有人因畏惧三

恶道之苦故,受持清净戒律,因持戒故,能修禅定,以禅定

力故,修习种种神通,以神通现前故,能游历一四天下,这

样的修行叫做自力。又譬如羸劣的愚夫,连毛驴都跨不上

去,然有幸随从转轮圣王而行,便乘托轮宝飞行虚空,游历

一四天下,无所障碍,这样的情形叫做他力。愚痴啊!后世

的学人,听到有他力可以托乘,应当生起信心,不要被凡夫

的知见情执所局限。

蕅益六信之信自

  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

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

Page 16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44· 净宗法语大观

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

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译文】

  所谓信自,意谓:相信我现前一念真心,本来就不是身

内的肉团心,也不是第六意识攀缘尘境分别影事之心。这一

念真心在时间上竖穷三际(过去、现在、未来),无始无终;

在空间上横遍十方,没有边际涯畔;终日随缘,终日不变。

十方虚空中微尘数的国土,原是我一念心中所现之物。我虽

然昏沉迷惑,生起种种颠倒,但只要一念回光返照,专持佛

号,决定能生自心本具的极乐世界,对此不再存有疑虑。这

就叫信自。

蕅益六信之信他

  信他者,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

方诸佛①广长舌②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

更无疑惑。是名信他。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注释】

  ①六方诸佛:指东、南、西、北、上、下六方诸佛。

  ②广长舌:常人三世不妄语,舌头伸出能至鼻;藏教果头佛

(劣应身佛),三大阿僧祇劫不妄语,舌薄广长可覆盖面部;无

量劫不妄语,广长舌可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今证大乘净土妙门,

所以遍覆三千,表净土之理称合真性。

Page 16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三编·净土资粮——信门 ·145·

【译文】

  所谓信他,意谓:相信释迦如来决不会说诳骗人的话,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愿愿圆满,没有虚发,六方诸佛伸

出广长舌相,于自国土称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真实不

二。我们信奉随顺诸佛的真实教诲,决志求生西方净土,不

再存有丝毫疑惑。这就叫信他。

蕅益六信之信因

  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

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译文】

  所谓信因,意谓:深信散乱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尚且能

成为未来成佛的金刚种子,何况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哪

有不往生西方净土的道理呢?这就叫作信因。

蕅益六信之信果

  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

弃。是名信果。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译文】

  所谓信果,意谓:深信西方净土都是诸上善人聚会在一

Page 16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46· 净宗法语大观

处,他们都是从念佛三昧得以往生的。犹如种瓜得瓜,种豆

得豆,又如同影子必定随形,音响必定应声一样,功夫一定

不会白费。这就叫作信果。

蕅益六信之信事

  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

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

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译文】

  所谓信事,意谓:深信而今现前一念心性不可穷尽故,

依心所显现的十方世界也不可穷尽;在离这娑婆世界十万亿

佛土之外,确实有西方极乐世界,最为清净庄严,不同于庄

子虚构的寓言。这就叫作信事。

蕅益六信之信理

  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

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

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

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如

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Page 16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三编·净土资粮——信门 ·147·

【译文】

  所谓信理,意谓:深信距离本土十万亿佛刹之遥的西方

净土,其实并未超出我现今的一念心性之外,因为我现前的

一念心性广大周遍,其大无外;又深信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

与正报、阿弥陀佛教主与菩萨声闻圣众,都是我现前一念心

性中所显现的影像。全体的事相即是真如理体,万法的虚妄

相就是不生灭的真如,全部的修德就是本具的性德,阿弥陀

佛的果觉即是自性的本觉。我的心性遍法界故,佛的心性也

遍法界,一切众生的心性也同样遍法界。譬如室内有一千盏

灯,每盏灯发的光互相渗透遍满,重重交相含摄,光与光不

相妨碍。这叫做信理。

【按】

  六信三对范畴,周详圆融,彰显净宗,竖与一切法门浑

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的特质,其立论判言有高屋建瓴之势。

圣凡一体,机感相应

  盖弥陀光明遍照法界念佛众生,摄受不舍。圣凡一体,

机感相应。诸佛心内众生,尘尘极乐;众生心中净土,念

念弥陀。吾以是观之,智慧者易生,能断疑故;禅定者易

生,不散乱故;持戒者易生,远诸染故;布施者易生,不我

有故;忍辱者易生,不瞋恚故;精进者易生,不退转故;不

造善、不作恶者易生,念能一故;诸恶已作、业报已现者易

生,实惭惧故。虽有众善,若无诚信心、无深心、无回向发

愿心者,则不得上上品生矣。噫!弥陀甚易持,净土甚易

Page 16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48· 净宗法语大观

往,众生不能持,不能往,佛如众生何!

  ——杨杰《净土十疑论·序》

【撰者】

  杨杰,字次公,自号无为子。宋代居士,官太常卿,宿好

禅法,得法于天衣义怀禅师。后归心净土,绘丈六阿弥陀佛

像,随身观念,临终念佛往生。

【译文】

  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法界所有的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圣人与凡夫本自一体,众生能感之机与弥陀所应之愿力容易

相应。诸佛心内的众生,尘尘都是极乐世界;众生心中的净

土,念念都是阿弥陀佛。我由此而观察:有智慧的人容易往

生,因他们能够斩断疑根故;修禅定的人容易往生,因他们

心不散乱故;持戒的人容易往生,因他们远离一切污染故;

布施的人容易往生,因他们没有我执故;忍辱的人容易往

生,因他们没有瞋恚心故;精进的人容易往生,因他们道心

不退转故;不造善、不作恶的人容易往生,因他们心念纯一

故;已经造作各种恶业、果报现前的人容易往生,因他们能

够生起真实的惭愧心故。虽然修行诸多善行,若没有至诚的

信心,没有乐集福慧的深心,没有回向发愿往生心,便不能

获得上品上生。呜呼!阿弥陀佛名号极容易持念,西方净土

很容易往生,然而众生却不去念佛,不能往生,佛对这些众

生又如之奈何呢?

Page 16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三编·净土资粮——信门 ·149·

三种真信

  所谓真信者,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是未成

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觉性无二。我虽昏迷倒惑,觉性未

曾失;我虽积劫轮转,觉性未曾动。故曰莫轻未悟,一念回

光便同本得也。次要信我是理性佛、名字佛,弥陀是究竟

佛,性虽无二,位乃天渊。若不专念彼佛,求生彼国,必至

随业流转,受苦无量。所谓法身流转五道,不名为佛,名为

众生矣。次要信得我虽障深业重,久居苦域,是弥陀心内之

众生;弥陀虽万德庄严,远在十万亿刹之外,是我心内之

佛。既是心性无二,自然感应道交。我之苦切,必能感佛之

慈悲,必能应如磁石吸铁,无可疑者。

  ——截流《净土警语》

【译文】

  怎样才算是真信呢?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三者平等

无有差别。我是未成就的佛,阿弥陀佛是已经成就的佛,我

与阿弥陀佛的觉性平等无二。我虽然昏迷、颠倒、迷惑,但

觉性没有失掉;我虽然多劫生死轮转,觉性未曾动摇。所以

说,不要轻视未开悟的心性,一念回转心光,便如同本得。

其次要信我是理性即佛、名字即佛,阿弥陀佛是究竟即佛,

性德觉性虽然平等无二,但修德阶位却有天渊之别。倘若不

专心持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必定会随着业力流

转生死,受苦无穷。所谓清净法身流转五道(天、人、畜生、

饿鬼、地狱)就不叫佛,而叫做众生。再次要相信我虽然业

障深重,长久以来居住在痛苦的娑婆世界,但我仍是阿弥陀

Page 17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50· 净宗法语大观

佛心内的众生;阿弥陀佛虽然万德庄严,远在十万亿佛土之

外,但仍是我心内的佛。既然众生与佛心性同体无二,自然

会感应道交。我苦切念佛,必定能够感通阿弥陀佛的慈悲,

必定能够得到磁石吸铁般的回应,这是无可怀疑的事情。

缘如来本愿力

  问曰:有何因缘,言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答曰:论言修五门行①,以自利利他成就故。然核求其

本,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他利之与利他,谈有左右。若自

佛而言,宜言利他;自众生而言,宜言他利。今将谈佛力,

是故以利他言之,当知此意也。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

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

  ——昙鸾《往生论注》

【注释】

  ①五门行:天亲菩萨于《往生论》中所示,即:礼拜、赞

叹、作愿、观察、回向。

【译文】

  问:众生有何等因缘,言能够疾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答:天亲菩萨《往生论》中讲到修持五念门,能成就自

己往生,并成就一切众生往生故。然推究二利成就的根本,

乃是以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他力利益与利益他人,讨论起

来有角度的不同。如果就佛的立场而言,应该表述为利他

(利益众生);如果就众生角度而言,则应表述为他利(佛予

众生以利益)。现在将讨论的是佛力,所以便表述为利他,净

Page 17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三编·净土资粮——信门 ·151·

业行人应当明了这个道理。凡是往生到极乐国土以及彼国中

的菩萨、天人所作的上求下化诸修行,都是由于阿弥陀如来

本愿力加持所成就的。

【按】

  往生及修行成佛全过程,皆缘阿弥陀佛本愿力故。这个判

言,彰显“他力本愿”的净宗立场,上承龙树、天亲净土思想

之遗响,下启道绰、善导净土思想之先河。对净土宗在震旦的

推行弘传,功绩甚巨。

深感佛恩应念佛

  今且知佛以大慈大悲,于念念中忆念摄化于我,则我今

者深感佛恩,故应念佛;一向长劫枉受众苦,欲求脱苦,故

应念佛;已造之业,无可如何,未来之业,可更造乎?生惭

愧心,故应念佛;同体心性,既曰本有,即今岂无?只欠悟

证耳,求悟心性,故应念佛。以求悟心念佛,念佛必切;以

惭愧心念佛,念佛必切;以畏苦心念佛,念佛必切;以感恩

心念佛,念佛必切。我不念佛,佛尚念我,我今恳切念佛,

佛必转更念我矣。

  ——彻悟《彻悟禅师语录》

【译文】

  现在我已然知道了阿弥陀佛以大慈大悲,于念念中忆念

摄受教化我,则我现今深切地感受到阿弥陀佛的恩德,所以

应该念佛;一向长远劫来冤枉遭受众多的剧苦,欲求脱离苦

厄,所以应该念佛;往昔已造的恶业,无可追悔,未来的恶

Page 17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52· 净宗法语大观

业,何敢再造?由此生惭愧心,所以应该念佛;与佛同体的

心性,既然本自具有,现今岂能没有?只是欠悟证的功夫罢

了,为求悟明心性,所以应该念佛。以求悟之心念佛,念佛

必定恳切;以惭愧之心念佛,念佛必定恳切;以畏恶道苦之

心念佛,念佛必定恳切;以感恩之心念佛,念佛必定恳切。

我不念佛时,阿弥陀佛尚且怜念于我,我现今恳切念佛,阿

弥陀佛必定更加怜念于我。

佛祖诚言可凭

  至于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之效

验?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

凭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

是偷心,便不济事。英烈汉子,断不至舍佛言而取信人言。

自己中心无主,专欲以效验、人言为前途导师,可不哀哉!

  ——印光《印光法师文钞》

【译文】

  至于修行净土法门,有决定不可怀疑的道理,何必要问

别人念佛修行的有否效验呢?纵然举世之人念佛都没有效

验,也不生一念怀疑净土之心,因为诸佛与祖师的诚实法语

足以依凭。如果总是问他人念佛是否有效验,便是对佛的法

语未能生起决定的信心。而以他人的话为准则,这便是偷

心,以偷心修行念佛法门,便不能成就。英明决烈的男子

汉,断断不至于舍弃佛言而取信于人言。如果自己心中没有

主见,专门想要以修行效验、他人的言语作为自己修行路上

Page 17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三编·净土资粮——信门 ·153·

的导师,前景堪忧,可不哀哉!

如彼香树改臭树林

  佛告父王: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

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行念佛三昧。父王白佛:念佛之

功,其状云何?佛告父王:如伊兰林①,方四十由旬,有一棵

牛头栴檀②,虽有根芽,犹未出土。其伊兰林,唯臭无香,

若有啖其华果,发狂而死。后时栴檀根芽渐渐生长,才欲成

树③,香气昌盛,遂能改变此林,普皆香美。众生见者,皆生

希有心。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

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

恶,成大慈悲,如彼香树改伊兰林。

  ——道绰《安乐集》

【注释】

  ①伊兰林:伊兰,树名,华可爱,气味甚恶,其恶臭飘及

四十里。伊兰林比喻众生无边的烦恼。

  ②牛头栴檀:又称赤栴檀。栴檀为香树名,出自牛头山,故

名牛头栴檀。栴檀比喻众生念佛之心。

  ③才欲成树:比喻一切众生,但能念佛不间断,道业自然成

就。

【译文】

  释迦牟尼佛告诉父王净饭王:“诸佛果地上的功德,有

无量无边的深远奥妙境界,种种神通解脱,不是凡夫的心量

所行的境界,所以劝父王修行念佛三昧。”父王禀白佛陀:

Page 17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54· 净宗法语大观

“念佛的功德,是什么样的相状呢?”佛告诉父王:“比如

伊兰林,方圆有一千六百里,树林中有一棵牛头栴檀,虽然

有根芽,但尚未破土而出。这伊兰林唯有恶臭,没有香味,

如果有人食了树上的华果,便会发狂而死。后来,栴檀的根

芽渐渐生长出来,长到快成树时,香气浓烈,于是便能转变

伊兰林的恶臭,令此树林全都芳香美好。众生目睹这个情

景,都生起稀有难逢之心。”佛告诉父王:“一切众生在生

死流转中,念佛的心也是这样。只要能系心念佛不间断,决

定能生到佛前。一旦往生到佛土,就能改变一切恶业,成就

大慈悲心,如同那栴檀树的香气改变伊兰林的恶臭一样。”

【按】

  于众生烦恼心中安置一佛号,不断持念,便如同牛头栴檀

的香气,改变伊兰林的恶臭。便可往生净土,此乃点石成金之

妙法。

此间念佛,彼土七宝池生莲华一朵

  或者疑之云:人此间念佛,西方七宝池中如何便生莲华

一朵?予告云:此不难知也。譬如大明镜,凡有物来便现其

影,镜何尝容心哉?以其明而自然耳。阿弥陀佛国中,清净

明洁,自然照见十方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是故此间念

佛,西方七宝池自然生莲华一朵,无足疑也。

  ——王日休《龙舒净土文》

【译文】

  有人怀疑说:“人在这娑婆世界念佛,西方极乐世界的

Page 17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三编·净土资粮——信门 ·155·

七宝池中,为何便生出莲华一朵呢?”我告诉他说:“这并

不难明白。譬如一面大明镜,凡是有物到来便映现其影,明

镜何尝有迎接之心呢?只是由于镜子明亮,自然可以显现事

物而已。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中,清净明洁,自然照见十方世

界,犹如明镜中睹见其面像。所以,在这个世界念佛,西方

极乐世界七宝池中自然出生莲华一朵,是无足怀疑的。”

【按】

  西方净土与我等心性交融互摄,故信愿持名,极乐世界七

宝池便萌生一朵标上念佛人名字的莲华,荣枯大小,取决于行

人的念佛功夫。故古德云: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

生。妙因妙果,难议难思,唯有大智,方能谛信。

何谓多善根福德因缘

  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

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

非当。此则以阿弥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带起众生自心种种

庄严。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故曰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译文】

  阿弥陀佛以四十八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无数劫的

菩萨六度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

如此多善根福德,而都是已成就,不是现今方成就,不是将

来才成就。这是以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

境,带动起众生自心本具的种种庄严。全体的佛功德即是众

Page 17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56· 净宗法语大观

生的功德,全体的佛果觉即是自性本觉,所以经云成就如是

功德庄严。

【按】

  对《阿弥陀经》所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

国”,净业行人大多不甚了了,常以自力修行功夫来理解,不

得真诠,细味蕅祖这段独具慧眼的诠释,自当豁然。

住念佛者,心印不坏  

  譬如有人贫穷薄福,依诸豪贵以存性命。时有王子,遇

行出游,执大宝瓶,于宝瓶内藏王印绶。是时贫者,诈来亲

附,得王宝瓶擎持逃走。王子觉已,遣六大兵乘六黑象,手

执利剑疾走追之。时持瓶人,走入深草空野泽中,见旷野

泽满中毒蛇,四面吐毒吸持瓶者。时贫穷人慞惶惊怖,驰走

东西,蛇亦随之,无藏避处。于空泽中见一大树,蓊郁扶疏

甚适其意,头戴宝瓶攀树而上。既上树已,六兵乘象驰疾如

风,寻复来至。贫人见已,吞王宝印,持瓶冠头,以手覆

面,坐贪惜故,不忍见之。时六黑象以鼻绞树,令树躄倒,

贫人落地,身体散坏,唯金印在,宝瓶现光,诸蛇见光四散

驰走。佛告阿难:住念佛者,心印不坏,亦复如是。

  ——《观佛三昧海经》

【译文】

  譬如有一个贫穷薄福的人,依靠豪贵家谋衣食而存性

命。有一天,王子外出游玩,带着大宝瓶,宝瓶内藏了国王

的宝印。此时这个穷人假装侍从亲近侍奉王子,伺机拿起宝

Page 17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三编·净土资粮——信门 ·157·

瓶逃跑。王子发现后,命令六个健兵骑六头黑象,手执利剑

飞奔追赶穷人。持瓶穷人跑入空旷长满野草的沼泽中,有许

多毒蛇从四面八方围拢来,企图吞噬他。这个穷人见状极为

惊恐,便东奔西走地逃命,毒蛇也追赶着他,没有藏身之

地。看见空旷的沼泽中有一棵繁茂苍翠的大树,正好可藏

身,便头顶宝瓶,攀树而上。上树后,骑黑象的六个健兵飞

快地奔到了大树下。这个穷人看见情况危急,便将国王的宝

印吞到肚里,将宝瓶盖在头顶,以双手遮面,因为贪吝而不

敢见他们。六头黑象用长鼻将大树绞倒,这穷人随即掉到地

上,身体摔得散架了,而唯有金印还在,宝瓶放出光明,毒

蛇见到光明便四处逃散。佛告阿难:安住于念佛的众生,心

印不坏,也是如此。

万亿人中一二知

  娑婆生者极愚痴,众苦萦缠不解思。

  在世更无清净业,临终那有出离时。

  百千经里寻常劝,万亿人中一二知。

  珍重大仙金色臂,早来携我入华池。

  ——楚石《西斋净土诗》

【译文】

  生到娑婆世界的众生极为愚痴,

  众苦萦回缠绕而不知道反思。

  在世间更无持戒念佛的清净业,

  命终哪有出离生死轮回之时。

Page 17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58· 净宗法语大观

  百千经典中恒常劝勉念佛往生,

  但万亿人中也只有一二人信知。

  珍重阿弥陀佛常垂接引的金色手臂,

  愿佛早来提携我入七宝莲池。

水火二河白道喻

  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为行者说一譬喻,守护信心,

以防外邪异见之难。何者是也?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

之里。忽然中路,见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

北。二河各阔百步,各深无底,南北无边。正水火中间,有

一白道,可阔四五寸许。此道从东岸至西岸,亦长百步。其

水波浪交过湿道,其火焰亦来烧道。水火相交,常无休息。

此人既至空旷迥处,更无人物。多有群贼恶兽,见此人单

独,竞来欲杀。此人怖死,直走向西,忽然见此大河,即自

念言:此河南北,不见边畔,中间见一白道,极是狭小,二

岸相去虽近,何由可行?今日定死不疑。正欲倒回,群贼恶

兽,渐渐来逼;正欲南北避走,恶兽毒虫,竞来相向;正欲

向西,寻道而去,复恐堕此水火二河。当时惶怖,不复可

言。即自思念: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种不免死

者,我宁寻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应可度。作此念

时,东岸忽闻人劝声: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

若住,即死。又西岸上有人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

汝,总不畏堕于水火之难。此人既闻此遣彼唤,即自正当身

心,决定寻道直进,不生疑怯退心。或行一分二分,东岸群

Page 17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三编·净土资粮——信门 ·159·

贼等唤言:仁者!回来!此道险恶不得过,必死不疑,我等

总无恶心相向。此人虽闻唤声,亦不回顾,一心直进,念道

而行,须臾即到西岸,永离诸难,善友相见,庆乐无已。此

是喻也。

  次合喻者:言东岸者,即喻此娑婆之火宅也;言西岸

者,即喻极乐宝国也;言群贼、恶兽诈亲者,即喻众生六

根、六识、六尘、五阴、四大也;言无人空迥泽者,即喻常

随恶友,不值真善知识也;言水火二河者,即喻众生贪爱如

水、瞋憎如火也;言中间白道四五寸者,即喻众生贪瞋烦恼

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心也。乃由贪瞋强故,即喻如水火;善

心微故,喻如白道。又水波常湿道者,即喻爱心常起,能染

污善心也;又火焰常烧道者,即喻瞋嫌之心,能烧功德之法

财也;言人行道上直向西者,即喻回诸行业,直向西方也;

言东岸闻人声劝遣,寻道直西进者,即喻释迦已灭,后人不

见,犹有教法可寻,即喻之如声也;言或行一分二分群贼等

唤回者,即喻别解、别行、恶见人等妄说见解,迭相惑乱及

自造罪退失也;言西岸上有人唤者,即喻弥陀愿意也;言须

臾到西岸,善友相见喜者,即喻众生久沈生死,旷劫轮回,

迷倒自缠,无由解脱,仰蒙释迦发遣,指向西方,又藉弥陀

悲心招唤,今信顺二尊之意,不顾水火二河,念念无遗,乘

彼愿力之道,舍命已后,得生彼国,与佛相见,庆喜何极

也。

  ——善导《观经四帖疏》

【译文】

  又禀白一切往生人等,现今更为净业行人说一个譬喻,

Page 18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60· 净宗法语大观

用以守护清净信心,以防止外道邪见异见所导致的厄难。是

什么譬喻呢?比如有一个行人,准备向西方行走(喻发心修

出离道),到达目的地有百千里之遥。走到半路,忽然见到

有两条河,一是火河在南边,二是水河在北边。两条河各宽

一百步,河水的深度不可测,南北方向看不到边际。在水火

二河的正中间,有一条白道,宽有四五寸。这条白道由东岸

至西岸,也有百步之宽。水河的波浪常常漫溢浸湿白道,火

河的烈焰也常常来焚烧白道。水火交相侵扰白道,没有片刻

的休息。此人既已到达旷野空阔之处,了无人烟。却有许多

强盗与恶兽,见此人孤单无伴,争着想来杀他吃他。此人害

怕死亡,赶紧向西狂奔逃命,忽然见到此大河,即自思惟:

“此河南北不见边际,中间见有一条白道,极为狭小。东西

两岸相距虽然很近,但白道狭小,如何能安全地过去呢?看

来今日定死无疑了。”此人一边如是思惟,一边想沿原路返

回,不料后面的群贼与恶兽渐渐包抄上来。此人正欲向南北

河岸逃避,而南北方向的恶兽毒虫,也竞相逼近。在东面、

南面与北面三边受包围的情况下,此人别无选择,只得向西

面寻求从白道上逃命的可能性了,沿白道走又害怕掉进水火

二河之中。当时那人的惊惶恐怖之心,无以言表。

  此人此刻稳定心神,又自思念:“我今日走回头路也是

死,停住不前也是死,向两边逃也是死,现在只剩下一种可

能逃命的选择了,我宁可寻这条白道向前而去。既然有这条

白道,必定应当可以度河而过。”此人作此思惟时,忽然听

到河东岸有劝说的声音:“仁者!只要下定决心沿着这条白

道前行,必定不会有死难,如果徘徊不前即会死亡。”与此

Page 18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三编·净土资粮——信门 ·161·

同时,又听到河西岸有人呼唤的音声:“汝只管一心正念直

行而来,我能护佑你,不必畏惧堕入水火二河的灾难。”此

人既闻到东岸发遣与西岸呼唤的声音,即自端正稳定身心,

决定沿此白道直接向西而进,不生怀疑退怯之心。刚行走十

分中之一、二分时,东岸的群贼等便向着行人叫唤:“仁

者!赶快回来!这条白道险恶,绝对过不去,再往前走,必

死无疑,我等对你并没有任何恶意。”此人虽然听到这些叫

唤声,不为所动,亦不回顾,一心直向前进,系念白道而行

进,很快就到达西岸,永远脱离种种厄难,与西岸上的善友

相见,极为庆慰快乐。这是比喻之辞。

  下面显示比喻的意蕴:所言的东岸,即是比喻此娑婆世

界之火宅;所言的西岸,即是比喻西方极乐国土;所言的群

贼、恶兽假装亲善,是比喻众生六根、六识、六尘、五阴和

四大;所言的空旷无人的沼泽,是比喻此人经常随逐恶友,

不能遇上真善知识;所言的水火二河,即是比喻众生的贪爱

如水,瞋憎如火;所言的两河中间白道宽四、五寸者,即是

比喻在众生的贪瞋烦恼中,能生清净愿往生安养刹土的心。

乃由于众生贪瞋烦恼强盛,就用水火来作比喻;愿往生的善

心微薄,比喻如四、五寸白道。又说水河的波浪常漫湿白

道,是比喻众生常生爱欲心,能染污愿往生的善心;又火河

的火焰常焚烧白道,是比喻瞋恚嫌恶之心,能烧行人功德之

法财;所言的此人行走在白道上,一直向西而进者,是比喻

回向一切修行德业,直接求生西方;所言东岸闻有人声劝勉

发遣,行人依教寻白道直向西行进者,是比喻释迦牟尼佛已

灭度,后人不得见佛,但还有释迦佛的教法存世可依,即比

Page 18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62· 净宗法语大观

喻如同声音;所言的或行一分二分,群贼等叫唤此人回头

者,是比喻别解(不同的见解)、别行(不同的修行方法)、

恶见(邪知邪见)之人等,妄谈种种见解,递相迷惑扰乱此

行人,以及自己造下罪业退失往生的信愿;所言西岸上有人

呼唤者,即是比喻阿弥陀佛大愿度众生;所言须臾就到达西

岸,善友相见欢喜无限者,是比喻众生长久沉沦生死苦海,

旷劫轮回不休,迷惑颠倒,自相缠缚,无由解脱,仰蒙释迦

本师发遣,指向西方,又藉阿弥陀佛的悲心召唤,而今信受

随顺两土世尊拯济众生的悲愿,不顾水火二河的危险,念念

不间断的持名求生,乘托阿弥陀佛以愿力所成就的白道,命

终之后,得以往生彼安乐国土,与阿弥陀佛相见,庆幸欢喜

无量。

【按】

  水火二河白道喻,寓意深刻,表达了娑婆世界修行人净土

起信的普遍性的心路历程。对自力修行绝望之际,随顺此土释

尊的发遣与彼土弥陀的呼唤,信愿求生净土,方是出离轮回险

境的唯一出路。感恩阿弥陀佛为我等众生心中铺设的往生白

道,感恩释尊慈悲的宣说。伏冀净业行人恒常玩味此喻,用以

守护念佛信心。

Page 18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四编  净土资粮——愿门

Page 18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何不弃众事 各遇强健时 努力勤修善 精进愿度世

Page 18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四编·净土资粮——愿门 ·165·

  

一、厌离娑婆

易往而无人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

  横截五恶道①,恶道自然闭。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

  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

  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佛说无量寿经》

【注释】

  ①五恶道:指天、人、饿鬼、畜生、地狱五道。对弥陀净刹

而言,娑婆五道齐名恶道。

【译文】

  宜各自勤奋精进,努力深信切愿持名,求生净土。

  必定能超出三界,往生到安养刹土。

  娑婆五道顿然横超,五恶道自然关闭。

  往生即升入无有穷极之涅槃。

  信愿持名容易往生,而无人修此净因。

  极乐世界不逆违众生的心愿,

  而娑婆众生久习烦惑,自然为之牵缚不去。

  何不厌弃世间事务,勤勉修行,念佛一行?

  如是可获涅槃常乐,得无量寿,快乐无有极限。

Page 18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66· 净宗法语大观

【按】

  阿弥陀佛大愿确保一切众生横超三界,得无量寿乐。而众

生不闻不修,易往而无人,可不哀哉。闻两土释尊之慈愍,我

等宜应奋勉。

欣厌深切,方得往生

  娑婆虽苦,处的已久,实不庸易离开;莲邦虽乐,概未

曾到过,岂能遽往?必须真心彻到对于娑婆深生厌恶,对于

极乐渴想甚深,方得往生。

  ——《善导和尚集》

【译文】

  娑婆世界虽然众苦充满,但是处身其中的时间已经很

长,实在不容易离开;西方莲邦虽然快乐,但是从未曾到

过,岂能撩衣便行?必须真心彻髓地对于娑婆苦界深生厌

恶,对于极乐世界渴想极深,才能够往生。

【按】

  深切的厌欣,乃是成办往生必备的宗教情怀,亦乃般若智

慧的外显,吾人宜勉旃。

魔乡不可停

  归去来,魔乡不可停。

  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

  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

Page 18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四编·净土资粮——愿门 ·167·

  毕此生平后,入彼涅槃城。

  ——善导《观经四帖疏》

【译文】

  回归安养故园呀!娑婆魔乡不容一刻的停留。

  旷劫以来流转不休,六道的苦辛全都经历。

  处处都没有快乐啊,唯闻忧悲愁叹之声。

  毕此一生,深信切愿念佛啊,命终入彼极乐涅槃城。

厌离行与欣愿行

  问:今欲决定求生西方,未知作何行业,以何为种子,

得生彼国?

  答:欲决定生西方者,具有二种行,定得生彼:一者

厌离行,二者欣愿行。言厌离行者,凡夫无始已来,为五

欲缠缚,轮回五道,备受众苦,不起心厌离五欲,未有出

期。……又发愿愿我永离三界杂食臭秽、脓血不净、耽荒五

欲男女等身,愿得净土法性生身,此为厌离行。

  二明欣愿行者,复有二种: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

观彼净土庄严等事,欣心愿求。明往生之意者,所以求生净

土,为欲救拔一切众生苦故。明欣心愿求者,……常行念佛

三昧,及施戒修等一切善行,悉以回施一切众生,同生彼

国,决定得生。此谓欣愿门也。

  ——智顗《净土十疑论》

【译文】

  问:如今发愿决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知道修哪些行

Page 18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68· 净宗法语大观

业,以什么为正因,才能生到极乐世界?

  答:要想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应具备二种愿行,一定能

生彼国:第一,厌离行;第二,欣愿行。厌离行意谓:凡夫

无始劫以来,被财色名食睡五欲所缠缚,轮回五道(天、人、

畜生、饿鬼、地狱),备受种种苦难。如果不生起厌离五欲之

心,便不会有出离轮回之日。……又应当发愿愿我永离三界

的荤腥杂食臭秽、脓血不净、沉湎五欲男女等身,希望获得

西方净土的法性生身。这就是厌离行。

  第二,说明欣愿行,含摄二种含义:其一,首先明了求

往生西方净土的意旨;其二,往生西方净土,观察西方净土

种种庄严等事相,欣心发愿往生。往生西方净土之意,是为

救拔一切众生的苦难。欣心愿求之意,……经常修行念佛三

昧,以及将布施、持戒等所修的一切善行,都回向法界一切

众生,同生极乐世界,如此决定能够往生。这就叫做欣愿

门。

十种逆境为道场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

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

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

  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学躐等,必

未得谓得。解障无根,即障自寂,以障碍为逍遥。

  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

Page 18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四编·净土资粮——愿门 ·169·

未证谓证。究魔无根,魔何能娆?以群魔为法侣。

  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志轻慢,必

称我有能。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六、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

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心自矜。内自矜,必

执我之是。观人妄为,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

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市德为弃屣。

  九、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

恶利毁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必

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何伤我?以受抑为行门。

    如 是 则 居 碍 反 通 , 求 通 反 碍 。 于 此 障 碍 , 皆 成 妙

境。……是以如来于障碍中得菩提道。

  ——妙叶《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译文】

  第一,思惟身体不求没有疾病。身体没有疾病,贪欲就

会生起。贪欲生起,必定会破毁戒律,退失道心。了知疾病

本性空幻,疾病便不构成恼害,因此以病苦为良药。

  第二,处世不求没有患难。世间没有患难,骄奢之心就

必定会生起。骄奢心生起,必定会欺压一切。了达患难本自

虚妄,患难又何能伤害?因此以患难为解脱。

  第三,参究心性不求没有障碍。究心没有障碍,所学道

业就会躁进躐等。躁进躐等必定会没有得到法益而自称得到

Page 19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70· 净宗法语大观

法益。明白障碍本来无根,障碍就自然寂没,因此以障碍为

逍遥。

  第四,立行不求没有魔障。积累功行没有魔障,誓愿就

不会坚固。誓愿不坚固,必定未证道果而自称证得道果。推

究魔性无根,魔何能扰乱?因此以群魔为法侣。

  第五,谋事不求容易成功。事情容易成功,就会志存轻

忽骄慢。志意轻忽骄慢,必定会夸耀我多有能耐。考量事情

的成败,都是随宿业而决定,成功并非取决于能力,因此以

办事艰难为安乐。

  第六,人际交情不求有益于自己。交情有益于自己,就

会亏欠道义。道义亏欠,必会常见他人的不是。察知交情厚

薄总有前因,交情亲疏乃依缘而起,因此以亏己利他的交情

为资粮。

  第七,与人交往不求随顺适应自己。他人随顺适应自

己,就容易引发傲慢心。内心傲慢,必定会执著我的正确。

观察为人处世,种种虚妄行为,难以理喻,人人只是在酬还

宿业果报,因此以冤家对头为功德园林。

  第八,布施行德不要求回报。行善希望回报,就会意有

图谋。意有图谋,必定会求取虚名。明了布施无自性,福德

亦无实性,因此以希图回报而施德为可被丢弃的旧鞋子。

  第九,见利不求沾润分成。想要利益分成,痴心就必定

蠢动。痴心蠢动必定争夺财利,毁损己德。了知世间利益空

幻,利益切莫妄求,因此以疏淡利益为富贵。

  第十,被人冤屈不求申明。申明冤屈,则人我未能忘

怀。心存人我,必定会滋生怨恨。安忍冤屈为己谦德,冤屈

Page 19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四编·净土资粮——愿门 ·171·

又何能伤害我?因此以受冤屈为修行。

  这样身居障碍之境反而通达,企求通达反而障碍重重。

如能智慧观照,这十大障碍便都能成为修道妙境。……所

以,一切诸佛如来于障碍中证得菩提道果。

【按】

  十大碍行极具佛法精髓,真金不怕火炼,钢刀不拒石磨,

吾人当智慧观照,先令身心居于种种障碍之中,则众魔诸恶障

碍之境,正是成就我等道业之逆增上缘。愿深味而力行之。

素患难行乎患难

  佛祖圣贤,未有不以逆境为大炉鞲者①。佛四圣谛,苦谛

居初;又称八苦②为八师。苟稍存喜顺恶逆之情,终与夏草同

腐而已,安能如松柏之亭亭霜雪间哉!美玉不琢不成器,顽

金不煅不致精。钟不击不鸣,刀不磨不利。岂有天生弥勒,

自然释迦?欲为圣贤佛祖,必受恶骂如饮甘露,遇横疾如获

至宝,方名素患难行乎患难,方可于秽土植净业因,方如莲

出淤泥,超登不退。倘无事则驾言念佛求生净土,一遇不

如意,辄悔愠咨嗟,吾恐三昧不成,生西未保。须于此十大

碍行,一一自验,果于病时、难时,乃至被抑时,唯增念佛

心,明苦空观,不尤不怨,庶莲萼日滋,称三昧宝王矣。

  ——蕅益《灵峰宗论》

【注释】

  ①鞲(gōu):火炉风箱用的皮囊。

  ②八苦:为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

Page 19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72· 净宗法语大观

阴炽盛,佛以此八苦而修道。

【译文】

  十方诸佛、诸宗祖师以及古圣先贤,没有不以逆境作为

锻炼的洪炉的。佛所宣说的四圣谛,苦谛放在首位;又称八

苦为八师。修行人如果稍存喜好顺境、厌恶逆境之情,其结

局终将与夏天的野草一同腐烂而已,如何能像松柏那样亭亭

傲立于风霜冰雪之间呢!美玉不经雕琢不能成器,顽金不经

锻冶不能达到精纯。钟不击就不会鸣响,刀不磨就不会锋

利。岂有天生的弥勒、自然成佛的释迦?如果志愿成就圣贤

佛祖的德业,必须遭受恶毒谩骂如饮甘露,遭遇横暴困厄如

获至宝,这才能称之为身处患难而即于患难中修行,这样才

能在此娑婆秽土种植往生西方的正因,方可如莲华出于淤

泥,超登净土,入不退转位。倘若在平日无事时就高谈阔论

念佛求生净土,一遇到不如意事,当即就后悔、恼怒、怨

恨,我恐怕其人念佛三昧不能成就,往生西方也没有保证。

净业行人应当对此十大碍行(如上段所详述)一一加以验证,

果然在病患时、厄难时,乃至遭受贬抑冤屈时,唯增上念佛

求生净土的道心,生起诸法苦、空的慧观,不怨天,不尤

人,这样,净土莲蕊日见滋荣,可称深得宝王念佛三昧了。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

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之寿则无量矣;娑婆备诸

苦,彼土则安养无苦矣;娑婆随业轮转生死,彼土一往则永

Page 19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四编·净土资粮——愿门 ·173·

证无生法忍,若愿度生,则任意自在,不为诸业缚矣。其净

秽、寿量、苦乐、生死如是差别,而众生冥然不知,可不哀

哉!

  ——杨杰《净土十疑论·序》

【译文】

  爱欲不重不会生到这个娑婆世界,净念不纯难以往生极

乐世界。娑婆世界是秽土,极乐世界是净土;娑婆世界的寿

命有限,西方净土的寿命无量;娑婆世界充满种种苦难,西

方净土则安乐无苦;娑婆世界随着业力轮转生死,西方净土

一得往生便永远证得无生法忍,如果发愿救度众生,则任意

自在,不被诸业力所牵转。两土的净秽、寿量、苦乐、生死

有这样大的差别,然而众生却冥然不知,这不是很悲哀吗?

拔除爱桩生净土

  今时净业学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

弗保者,无他,爱桩未拔,情缆犹牢故也。若能将娑婆恩

爱视如嚼蜡,不管忙闲动静,苦乐忧喜,靠著一句佛号,

如须弥山相似,一切境缘,无能摇动,或时自觉疲懈,惑习

现前,便奋起一念,如倚天长剑,使烦恼魔军,逃窜无地,

亦如红炉猛火,使无始情识,销铄无余,此人虽现处五浊之

乡,已浑身坐在莲华国里,又何待弥陀授手,观音劝驾,而

始信其往生哉?

  ——截流《净土警语》

Page 19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74· 净宗法语大观

【译文】

  现今的净业学人,终日念佛忏悔发愿,而西方净土还相

距遥远,往生没有保证,这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由于爱欲

的桩子没有拔去,情执的缆绳还坚牢的缘故。如果能将世俗

恩爱视同嚼蜡一样感到索然寡味,不管忙闲动静,苦乐忧

喜,靠着一句佛号,像依傍须弥山一样,一切顺逆境界不被

其动摇,有时或者感到精神疲懈,惑业习气现前时,便奋力

提起一念佛号,如倚天长剑,使烦恼魔军无处逃窜,又像是

洪炉猛火,使无始以来的情识销熔得净尽无余,如果能这样

念佛,此人现在虽然还处在五浊世界中,可是已浑身坐在莲

华国里了,又何须等待阿弥陀佛垂手接引,观世音菩萨前来

劝驾,才相信自己往生了呢?

野狐之喻

  野狐黑夜入厨房,饱食睡去。天明不能逃窜,乃佯死而

待人弃去。未几,果有欲弃之者。一人曰:狐尾甚佳,待我

割之而后弃。狐闻而惧,忍痛而听其割。俄有童子来,欲取

其两耳,狐闻益惧,然思两耳犹无关于性命,仍复忍之。

俄复有人曰:皮可补裘。狐大骇曰:若取我皮,必至断头剖

腹,其可忍乎?于是奋然跳起,向外狂奔,而此狐竟走脱

矣。

  人在三界牢狱,无异厨房。业已托胎为人,已难逃于一

死。只有念佛往生,乃可死里逃过。错过强壮之时,狐尾已

经割去。若到桑榆①迟暮,已将断头剖腹矣。苟非立弘誓愿,

Page 19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四编·净土资粮——愿门 ·175·

奋不顾身,其能跳出迷途,蒙佛接引乎?

  ——周安士《安士全书》

【注释】

  ①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在处,喻晚景暮年。

【译文】

  一只野狐狸黑夜遁入厨房,饱餐一顿后便就地睡着了。

睡到天亮,有人进出厨房,野狐狸逃窜不了,于是假装死

亡,等待人将自己抛弃户外。不一会儿,果然有人想抛弃野

狐狸,旁边忽有一人说:“这只狐狸尾巴很好,等我割下后

再抛弃吧。”狐狸听着害怕,忍痛任人割掉了尾巴。不一会

儿又来了一个儿童,说要割取野狐狸的两只耳朵。狐狸听了

更为害怕,继而思忖两耳被割去尚不会致命,便又忍痛让童

子割掉了两只耳朵。不一会儿又有人来说:“狐狸的皮毛可

补裘衣。”狐狸听了大惊,心想:“倘若剥我皮,必至断头

剖腹而死,这怎可忍受呢?”于是奋然跳起,向外狂奔,这

只野狐狸竟然逃脱了。

  人投生到三界牢狱,无异于野狐狸进了厨房。业已托胎

为人,已是难逃于一死。只有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方可死里

逃生。错过了身体强壮之时,类似狐狸的尾巴已经被割去。

倘若延误到迟暮晚耄之年,还不念佛求生,已经将到断头剖

腹之时了。如果不立大誓愿,奋不顾身,怎能跳出三界轮回

的迷途,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呢?

【按】

  心存侥幸,因循苟且,终将被无常恶业所吞噬。饱尝人生

悲苦之余,宜效野狐狸,奋然争脱,方为英烈汉子。

Page 19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76· 净宗法语大观

将死字贴在额颅上

  欲心不贪外事,专志念佛,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

个死字贴到额颅上,挂到眉毛上。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

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则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

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

  ——印光《印光法师文钞》

【译文】

  想要心不贪恋五欲六尘之事,专心致志地念佛,也没有

什么其他奇特奥妙的法则,只要将一个“死”字贴在额颅

上,挂到眉毛上。果真能生死心真切,信得及,不生一念怀

疑迷惑之心,那么,这样的念佛人虽然现今还没有出离娑婆

世界,但已不是娑婆世界之久客;虽然眼下还没有生到西方

净土,却已是极乐世界的嘉宾了。

【按】

  常思死字,自然会疏离世间,警策念佛,道味日亲。一个

“死”字即是醍醐良药。

Page 19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四编·净土资粮——愿门 ·177·

二、欣求极乐

殷勤劝愿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

得与如是诸上善人①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②福德③因缘④得生彼国。

  ——《佛说阿弥陀经》

【注释】

  ①上善人:上等的善人,指彼土一生补佛位的大菩萨。

  ②善根:指发菩提心,修持三十七道品,而持名念佛即是善

中之善。

  ③福德:指受持禁戒,广作善事的助行,而持名即是福中之

福。

  ④因缘:善根就是往生的因,福德就是往生的缘。

【译文】

  舍利弗!众生听到了上述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好处,应当

发愿,情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为什么呢?因为能够与这

样许多最上等的善人都聚会在一块儿。舍利弗!不能够凭着

少善根福德因缘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Page 19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78· 净宗法语大观

成就普贤愿王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译文】

  祈愿我(普贤自称—注)寿命终结之时,

  究竟遣除一切往生极乐的障碍。

  睹见彼土教主阿弥陀佛,

  即得随佛往生安乐刹土。

  我即往生安乐国土以后,

  现前成就这十大愿王。

  一切弘愿圆满没有丝毫的欠缺,

  由此利益安乐九法界众生。

  阿弥陀佛法会悉皆清净庄严,

Page 19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四编·净土资粮——愿门 ·179·

  我即时就在殊胜奇妙的莲华中化生。

  亲眼目睹阿弥陀如来的无量光,

  阿弥陀佛现前授我成佛之记。

  仰蒙阿弥陀佛授记作佛已,

  我即现出无量无数的化身。

  这些化身的智力遍及十方刹土,

  平等地利益九法界众生。

  乃至虚空世界穷尽了,

  众生以及众生的罪业烦恼穷尽了,

  我如是的大愿才会穷尽。

  然如上的一切无有穷尽时,

  我的大愿究竟永恒也不会有穷尽。

  我这个普贤愿王殊胜之妙行,

  无边殊胜的福德普皆回向。

  普愿沉溺于生死苦海中的所有众生,

  疾速往生到无量光佛的刹土。

【按】

  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举措昭示:念佛求生极乐

净土一法,乃《华严》一生成佛之末后一著,实十方三世诸佛

因中自利,果上利他之胜异方便,伏冀净业行人深思之。

劝往生即报佛恩

  欲得舍此娑婆生死之身、八苦、五苦①、三恶道苦等,闻

即信行者,不惜身命,急为说之。若得一人舍苦出生死者,

Page 20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80· 净宗法语大观

是名真报佛恩。何以故?诸佛出世,种种方便劝化众生者,

不欲直令制恶修福,受人天乐也。人天之乐,犹如电光,须

臾即舍,还入三恶,长时受苦。为此因缘,但劝即舍,求生

净土,向无上菩提。是故今时有缘相劝,誓生净土者,即称

诸佛本愿意也。

  ——善导《观经四帖疏》

【注释】

  ①五苦:八苦中取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为五

苦。

【译文】

  若有众生期冀舍弃此娑婆浊世生死苦恼之身,八苦、五

苦和三恶道等苦,闻到念佛法门,即信受奉行者,吾人当不

惜身家性命,急切地为他宣说。若得一人舍离众苦出生死轮

回者,这就是真报佛恩。什么原因呢?诸佛如来出兴世间,

以种种善巧方便而劝导教化众生,不是仅仅为了令其断恶修

福,享受人天乐果。人天的福乐,犹如电光石火,刹那间便

消失。人天福报享尽,还是要堕入三恶道中,长时间受苦。

因为这个缘故,只劝众生舍离娑婆,求生净土,求取无上菩

提佛果。所以现时有机缘劝导众生,誓生净土者,即是称合

阿弥陀佛弘愿本怀。

凡夫菩萨宜求净土

  问: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只应愿生三

界,于五浊三途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生?舍

Page 20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四编·净土资粮——愿门 ·181·

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答: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

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

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

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

生者,无有是处。

  ——智顗《净土十疑论》

【译文】

  问:诸佛菩萨应以大悲为事业,若要救度众生,就应当

发愿生到三界内,在五浊三途(即三恶道)中救度苦难众生,

为什么要求生西方净土,只图自身的安乐呢?舍离众生,则

是没有大慈悲心,专为利益自己,障碍菩提道。

  答:菩萨有两种:一种是久远以来修行菩萨道,已经证

得无生法忍的菩萨,这类大菩萨如果舍离众生,那么以上责

备,实当成立;另一种是没有证得无生法忍以下的菩萨以及

初发心的凡夫。凡夫菩萨应该常不离佛,成就无生法忍力

后,才有能力在三界内,在浊恶世间救度苦难众生。所以

《大智度论》说:“具足烦恼缠缚的凡夫,有大悲心,愿意

生在恶世,救度苦难众生,绝对是办不到的。”

【按】

  大心凡夫不宜以法身大士自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

天下,能自利方可利他。

Page 20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82· 净宗法语大观

彼土无八苦

  彼国莲华化生,则无生苦;寒暑不迁,则无老苦;身离

分段,则无病苦;寿命无量,则无死苦;无父母妻子,则无

爱别离苦;诸上善人同会一处,则无怨憎会苦;所欲自至,

则无求不得苦;观照空寂,则无五阴盛苦。

  ——莲池《弥陀疏钞》

【译文】

  西方极乐世界诸往生者都是莲华化生,则无有入胎出生

之苦;国土无有寒来暑往的迁变,则无有衰老之苦;金刚之

身离开分段生死,则无有疾病之苦;寿命无量无边,则无有

死亡之苦;没有父母妻儿亲眷,则无爱别离苦;与诸上善人

同会一处,则无怨憎会苦;资生用具应念自然而至,则无求

不得苦;智慧观照诸法空寂,则无五阴炽盛之苦。

【按】

  极乐与娑婆苦乐对比鲜明,趋乐避苦,吾人亟宜求生净

土。

宰相求生安养

  自叹身居相位,意乐空门。思此世界五浊乱心,众恶杂

性,无正观力,无了因力,本性弥陀,唯心净土,不能悟

达。谨遵释迦世尊金口之教,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求彼世尊大愿大力加被摄受,待报满时,往生极乐,犹如顺

Page 20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四编·净土资粮——愿门 ·183·

水乘舟,不劳自力而到矣。

  ——张商英语 引自《角虎集》

【撰者】

  张商英(1043~1121),宋代居士,进士出身,历官宋

相,位极人臣。早年辟佛,后读《维摩经》遂深信佛法,参禅

问道东林常总禅师,印证于兜率从悦禅师。后笃信净土,护持

三宝。

【译文】

  自叹身居宰相之位,心中好乐佛法。思惟这个世界,五

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令心散乱,众多恶

业昏杂心性,致使无正因观力,无了因慧力,自性弥陀,唯

心净土,不能了悟通达。由此宜恭谨地遵循释迦世尊金口所

宣的净土教法,专门持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祈愿阿弥

陀佛以大愿大力加被摄受我,待到业报寿终时,往生极乐世

界,犹如顺水乘舟,不须劳烦自力而到达彼岸。

【按】

  观丞相张商英居士由辟佛到信佛,由参禅开悟到专念弥陀

名号求生净土的心路历程,可谓宿根深厚,自知之明者也。

修净土者不妨世务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昏

黑,则有投宿之地。先觅安下处者,修净土之谓也;抵暮昏

黑者,大限到来之谓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莲华中,不落恶

趣之谓也。又如春月远行,先须备雨具,骤雨忽至,则无淋

Page 20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84· 净宗法语大观

漓狼狈之患。先备雨具者,修净土之谓也;骤雨忽至者,大

命将尽之谓也;无淋漓狼狈之患者,不至沉沦恶趣受诸苦恼

之谓也。且先觅安下处者,不害其干事;先备雨具者,不害

其行远途。是修净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务,人何为而不修

乎?

  ——王日休《龙舒净土文》

【译文】

  譬如人到大城市中,必定首先寻觅好旅馆安顿好住宿,

然后才出去办事,即便到天暮昏黑时,也有投宿之地。首先

觅好安顿的住所者,即是修净土之意;天暮昏黑,好比死亡

到来;有投宿之地,好比在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托生莲华

中,不再堕落到三恶道。又比如阳春时节去远行,首先须准

备好雨具,遇到暴雨突然下起来,则不会有淋漓狼狈的忧

患。先准备雨具者,即修净土之意;暴雨忽然来到,好比大

命将尽;没有淋漓狼狈的忧患,好比不会沉沦恶道遭受诸多

苦恼。况且首先寻觅安顿住所,并不妨碍办事;首先准备雨

具,并不妨碍行走远路。如此看来修行净土法门,全不妨碍

一切世间事务,人为何还不去修持念佛法门呢?

【按】

  修净土法门,即是安心立命。佛法与世间法。不唯不相妨

碍,甚且相辅相成。

两土苦乐交互观照

  如此信已,愿乐自切。以彼土之乐,回观娑婆之苦,厌

Page 20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四编·净土资粮——愿门 ·185·

离自深,如离厕坑,如出牢狱;以娑婆之苦,遥观彼土之

乐,欣乐自切,如归故乡,如奔宝所。总之如渴思饮,如饥

思食,如病苦之思良药,如婴儿之思慈母,如避怨家之持刀

相迫,如堕水火而急求救援。果能如此恳切,一切境缘,莫

能引转矣。

  ——彻悟《彻悟禅师语录》

【译文】

  这样相信了极乐净土依正庄严之后,愿乐往生的心自然

会恳切。更进一步以西方净土的乐,来对比娑婆世界的苦,

厌离心自然会深切,就像远离坑厕,如同逃离牢狱一样;以

娑婆世界的苦来遥观西方净土的乐,欣乐心自然会真切,就

如同回归故乡,如同奔向宝所一样。总之,愿往生心,如渴

时思念饮水,如饥饿时思念饭食,如病苦之思良药,如婴儿

之思慈母,如躲避冤家之持刀相逼迫,如掉在水火之中而紧

急恳求援救。果能这样恳切念佛的话,那么,一切世间顺逆

境缘都不能引他退转了。

未能清净,亦得往生

  念佛一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

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

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

即得了了影现矣。感应道交,如母子相忆,彼专重自力、不

仗佛力者,由不知此义故也。

  ——印光《印光法师文钞》

Page 20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86· 净宗法语大观

【译文】

  念佛这个法门,重在信与愿。若信愿真切,虽功夫未能

达到心中清净,也能往生净土。为什么呢?因以志心念佛为

能感,故致使阿弥陀佛即能赴应。如同江海中的水,虽尚有

水波微动之相,但无狂风巨浪,则天上的明月,也能在江水

中影现出来。众生能感之机与弥陀所应之愿力,由同体的心

性,交融互摄。犹如慈母与孝子相互忆念,天性相关。那些

专门注重自力修持,而不仰仗佛力加持的人,是由于不知晓

这个道理的缘故。

【按】

  往生净土,全凭信愿,具足信愿持名,虽未能得功夫成片

与清净心,亦决定能蒙弥陀悲愿带业往生。印祖的这一开示甚

当,吾人当三复斯言。

附一:庐山莲社发愿文

  惟岁在摄提格①,七月戊辰朔,二十八日乙未。法师释慧

远,贞感幽奥,霜怀特发,乃延命同志息心贞信之士,百有

二十三人,集于庐山之阴,般若云台精舍阿弥陀佛像前,率

以香华敬荐而誓焉。

  惟斯一会之众,夫缘化之理既明,则三世之传显矣;迁

感之数既符,则善恶之报必矣。推交臂②之潜沦,悟无常之

期切。审三报③之相催,知险趣④之难拔。此其同志诸贤,所

以夕惕宵勤,仰思攸济者也。盖神者可以感涉,而不可以迹

求。必感之有物,则幽路咫尺;苟求之无主,则渺茫何津?

Page 20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四编·净土资粮——愿门 ·187·

今幸以不谋而佥心⑤西境,叩篇开信,亮情天发。乃机象通

于寝梦,欣欢百于子来⑥。于是云图表晖,影侔神造。功由理

谐,事非人运。兹实天启其诚,冥运来萃者矣。可不克心,

重精叠思,以凝其虑哉!

  然其景绩参差⑦,功福不一。虽晨祈云同,夕归攸隔。即

我师友之眷,良可悲矣。是以慨焉,胥命整襟法堂⑧,等施

一心,亭怀幽极,誓兹同人,俱游绝域⑨。其有惊出绝伦,

首登神界⑩,则无独善于云峤 11,忘兼全于幽谷 12。先进之与

后升,勉思策征之道。然复妙觐大仪 13,启心贞照。识以悟

新 14,形由化革15。藉芙蓉于中流,荫琼柯16以咏言。飘云衣

于八极17,泛香风以穷年。体忘安而弥穆,心超乐以自怡。临

三途18而缅谢,傲天宫而长辞。绍众灵以继轨,指大觉19以为

期。究兹道也,岂不弘哉!

——刘程之 转自《慧远法师文钞》

【注释】

  ①摄提格:战国秦汉时代的一种星岁纪年法。认为有一速度

和木星平均速度相等而运动方向相反的天体叫“太岁”,当木星

在丑位时,太岁在寅位,这一年叫摄提格,后来进化为干支纪年

法。本文的摄提格指壬寅年,即东晋安帝元兴元年,公元402年。

  ②交臂:两臂相交,喻指亲朋好友。

  ③三报:即现报、生报与后报。现报者,今生此身造善恶

因,即今生此身受善恶果。生报者,今生此身造善恶因,来生便

受善恶果。后报者,今生此身造善恶因,或经二生、三生、百

生、千生乃至百千万亿劫然后乃受善恶果。

  ④险趣:意为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

Page 20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88· 净宗法语大观

  ⑤佥(qiān)心:一致归心。

  ⑥百于子来:众人趋奉,不召自来。

  ⑦景绩参差:道业功绩参差不齐。

  ⑧法堂:演布大法之堂。

  ⑨绝域:极远的地方,喻指西方净土。

  ⑩神界:喻指极乐世界。

  11云峤(jiào):古代神话传说中海上的仙山。此处喻指净土。

  12幽谷:幽深的山谷。喻指娑婆秽土。

  13大仪:佛的相好。

  14识以悟新:转八识为四智。

  15形由化革:业报形躯于莲华中转化为净土清虚之身。

  16琼柯:宝树秀枝。

  17八极:八方极远之地。喻指他方刹土。

  18三途:畜生、饿鬼、地狱。

  19大觉:指佛果。

  【译文】

  惟岁在太元十五年七月二十八日,释慧远法师,至诚

感格幽玄奥藏,特发净洁超迈之心,殷切眷顾同心正信的

一百二十三位同仁,齐集于庐山西北山麓般若云台精舍阿弥

陀佛像前,一齐敬荐香华,而立誓愿。

  惟此同会大众,明了因缘幻化之理,则三世轮转之真相

得以彰显。因果变迁感应的规律既然相符,则善恶报应之事

则必定无疑。推察至亲好友默然辞世,随业流转,切悟生命

之危脆无常。审究现报、生报与后报相续催迫,深知靠自力

难以济拔三恶道的剧苦。所以与会诸贤朝夕惶惧,勤勉思惟

Page 20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四编·净土资粮——愿门 ·189·

解脱之道,自力怯弱,唯仰佛力救拔。但神妙之存在可以至

诚感格,却难以在迹相上去攀求。必定至诚感通,方知幽玄

神境原来不离当处;如果感求没有回应,则渺茫无主,何处

得以度脱?所幸今日大众宿世善根发露,不约而同地一致归

心西方极乐世界。恭诵净土典籍,开发信心,愿慧油然启

发;吾人能感之机与弥陀所应之瑞相显现于寝梦中,对高贤

莲友的趋奉自来感到十分欢欣。于是图写佛影,莹煌光辉,

出神入化,俨若神人所造。这是冥符净心法尔显现,确非人

力造作所能为。这实在是佛天开启同仁的至诚,冥冥加持,

令大众不约而集会。这样殊胜的机缘,大众宜应倍加珍惜,

慎思专一,正心诚意,以成办往生净业。

  但大众各自的道业功绩参差不齐,功夫福德也不相等。

虽然大众清晨祈祷的心愿大致相同,然到了晚夕,又疏隔了

精进的道心。这就是我师友眷属,深感悲痛的事情,因此振

作慷慨,相从肃穆齐集于法堂,发起平等至诚心,以幽邃玄

远的襟怀,誓愿与此众莲友,共同求生西方净土。莲社中如

有出类拔萃,首先径登安养的莲友,愿不违安养入娑婆,拯

拔尚未往生的同仁,用以圆成自利利他的初衷。先往生者与

后往生者,共勉思惟同登极乐的妙道。蒙佛愿力,带业往

生,就可莲华开放,亲觐阿弥陀佛圣容。面见阿弥陀佛,则

开启心性,寂照圆融,转识成智。在莲华中诞育紫磨金身,

如佛相好,这是何等尊荣的胜事呀!藉莲华徜徉于宝池德水

的中流,在宝树琼枝下畅咏赞佛的心曲。云衣飘飘分身于八

方极远的佛土,恒常披拂温雅的香风。不贪计身而更显庄敬

盛美,心神超越苦乐对待以禅悦自怡。念佛往生离开三恶道

Page 21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90· 净宗法语大观

的轮转,莲华托质长辞天堂的幻乐。绍继菩萨圣众的芳轨,

成就佛果乃莲友共期的目标。究寻此念佛往生的妙道,其义

理境界何其弘大难思!

【按】

  刘程之居士的《莲社发愿文》,是依据慧远大师念佛旨意

而撰写的。这是古印净土教在与本土文化的碰撞融合后所结晶

的第一篇净宗文献。全文432字,行文流畅,言简义丰,以和美

的赋体诠释净土信仰的心路历程,依据《无量寿经》等净土经

典的义理境界,展示出震旦国人神往的至极善美境界。其由三

世因果、六道轮回的观照,觉悟到无常险途的可惧,由阿弥陀

佛大悲愿力的净信,获得稀有的安心安乐,深知懈怠放逸,信

根难固,非良师益友,无以增进净业,所以建立莲社,依众靠

众,相互策勉,定于今生,仰凭佛力,往生乐邦,出离轮回,

以成就佛果为最终目的。全文运思,契理契机,字字玑珠,豁

人心目,祈冀净业行人潜心玩索,依教奉行。

附二:西方发愿文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

  弟子某甲(众等),普为四恩三有①、法界众生,求于诸

佛一乘②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

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

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

今,迷本净心,纵贪瞋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

Page 21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四编·净土资粮——愿门 ·191·

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

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

生。

  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

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

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

摩我头,衣覆我体。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

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至

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

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

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

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

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

  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

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

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

已,三身③四智④,五眼⑤六通⑥,无量百千陀罗尼门⑦,一切

功德,皆悉成就。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

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

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愿,世界无

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愿今礼

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

界众生,同圆种智。

  ——莲池《云栖法汇》

Page 21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92· 净宗法语大观

【注释】

  ①四恩:指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三宝恩。三有:欲

界、色界、无色界 。

  ②一乘:指能令人成佛的大乘教法。

  ③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

  ④四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⑤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⑥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

通。

  ⑦陀罗尼:意译总持。能持能遮。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

不忘失之念慧力。陀罗尼能持各种善法,能遮各种恶性,乃佛菩

萨利益众生所具的德能。

【译文】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

  弟子某甲(众等),普为四恩三有、十方无量世界一切

众生,令其都能获得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

万德名号,期望生到净土。又由于我罪业重福德轻,魔障深

智慧浅,贪瞋痴的染心容易炽盛,戒定慧的净德难以成就,

现今谨在佛前,恭敬恳切五体投地,一心发露,至诚忏悔。

我及法界众生,旷劫以来,迷失本有的清净心,放纵贪瞋痴

三毒,染污不净身口意三业,无量无边;造作的五逆十恶,

无量无边。与众生结下的杀盗淫的冤业,祈愿全都消灭。弟

子自今日起,启立菩萨四弘誓愿:远离一切恶法,誓愿永不

再造;精勤修持无上佛道,誓愿永不退转懈惰;誓愿成就无

Page 21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四编·净土资粮——愿门 ·193·

上正觉;誓愿普度法界一切众生。

  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

我。祈愿在禅观之中,睡梦之际,能够睹见阿弥陀佛的金色

之身,能够亲历阿弥陀佛七宝庄严之土,能够承蒙阿弥陀佛

甘露灌顶,光明摄照我身,金手摩我头顶,袈裟覆盖我的身

体。使我惑业苦三障自然消除,戒定慧善根得以增长;疾速

融化烦恼,顿然破除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常寂光的

真如之境,常得现前。至于临命终时,预知往生时日,身无

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眼耳鼻舌身五根愉悦,

意根无贪无惑;安详地舍离业报身,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

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及净土诸圣贤众,放大光明接引,

垂金色臂,提携我于莲台中。虚空中楼阁幢幡,异香馥郁,

天乐悠扬。西方净土的圣境,昭然明示在眼前。令耳闻目睹

的众生,欢喜感动,称扬赞叹,也发起信愿往生心。

  我在那时,乘金刚莲华台,随从阿弥陀佛之后,如弹指

间,生到极乐世界七宝池内,在胜妙莲华中化生,莲华即时

开敷,见阿弥陀佛与诸大菩萨,闻听微妙法音,获证无生法

忍。于须臾间,承事供养十方诸佛,亲蒙诸佛授成佛之记。

得佛授记后,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

门,如此一切功德,全都得以成就。然后,报身安住安养刹

土不动,化身回入娑婆世界,乃至分身无数,遍满十方佛

刹。以不可思议的自在威神之力,以种种善巧方便,度脱众

生。悉令远离烦恼染污,恢复自性清净心。共同往生西方净

土,入不退转地。如上所立大愿,世界不可尽,众生不可

尽,众生业及烦恼不可尽,我所发之愿不可尽。祈愿现今礼

Page 21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94· 净宗法语大观

佛、发愿与修持的种种功德,回向布施有情众生,总报四重

深恩,齐资三有众生离苦得乐。普令法界众生,共同圆满佛

的一切种智。

【按】

  莲祖这篇发愿文,事理周备、行愿深广。净业行人宜恳诚

日诵,可收自他俱利、因果皆成之实效。

Page 21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四编·净土资粮——愿门 ·195·

三、发菩提心

菩提心之妙德

  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犹如良田,

能长众生白净法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犹如净

水,能洗一切烦恼垢故;犹如大风,普于世间无所碍故;犹

如盛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

  ——《大方广佛华严经》

【译文】

  菩提心犹如种子,因为能够生出一切诸佛法故;犹如良

田,能够长养一切众生的清白善法故;犹如大地,能够载持

一切世间故;犹如净水,能够洗涤一切烦恼尘垢故;犹如大

风,能够普拂世间无有障碍故;犹如炽盛之火,能够烧毁一

切诸见柴薪故。

【按】

  《华严经》中,弥勒菩萨广赞菩提心功德。昭示:菩萨欲

学如来一切智道,先当安住菩提之心,然后修行一切佛法。净

土法门亦复如是。

三种随顺菩提门法

  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

Page 21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96· 净宗法语大观

满足故。何等三种?一者无染清净心,以不为自身求诸乐

故;二者安清净心,以拔一切众生苦故;三者乐清净心,以

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以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是名三种

随顺菩提门法满足。

  ——天亲菩萨《往生论》

【译文】

  菩萨应当远离这样三种菩提门的相违法,便可得到三种

随顺菩提门法的满足。是哪三种呢?第一,没有染著的清净

心,以不为自己求种种快乐故;第二,安清净心,以拔除一

切众生之苦难故;第三,乐清净心,以令一切众生证得大乘

菩提故,以摄取众生往生到极乐国土故。这就叫做三种随顺

菩提门法所需的必要条件。

二种回向成就大悲心

  回向有二种相:一者往相,二者还相。往相者,以己功

德回施一切众生,作愿共往生彼阿弥陀如来安乐净土;还相

者,生彼土已,得奢摩他毗婆舍那方便力成就,回入生死稠

林,教化一切众生共向佛道。若往若还,皆为拔众生渡生死

海。是故言回向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

  ——昙鸾《往生论注》

【译文】

  回向有两种:一者叫往相回向,二者叫还相回向。往相

回向,就是把自己的功德回向布施给法界一切众生,共同作

愿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还相回向,是指往生净土之后,

Page 21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四编·净土资粮——愿门 ·197·

蒙佛加被,获得止观定慧等方便力成就,以同体大悲,不违

安养刹土,回入娑婆世界生死稠林之中,教化度脱一切众

生,共同趋向佛道。若往相若还相,都是为救拔拯济众生渡

过生死苦海。所以说,修行回向门为五念门之首要科目,因

为行此二种回向法能成就大悲心故。

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

  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

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

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

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译文】

  深信发愿求生净土即是无上菩提心。整合此信愿二门,

的确为净土法门的指南;由此而执持弥陀名号,乃为净业正

行。倘若信愿坚固,临命终时,只要念佛十声乃至一声,也

能决定往生彼国;倘若没有信愿,纵将名号持得绵绵密密,

到达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般相似的功夫,也不

会有得生净土之理。修净土法门者,不可不知道这个道理。

【按】

  蕅祖的这段开示,将净宗信愿诠释为即是无上菩提心,甚

为精辟,深信切愿即具足菩萨四弘誓愿,含摄通途菩提心的义

蕴,又具有净宗内在的特质。信愿功德至深且巨。

Page 21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198· 净宗法语大观

修道以发心为首

  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

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

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

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

也。

  ——省庵《劝发菩提心文》

【译文】

  常常听闻,进入佛道的要门,以发菩提心为首;修行佛

法的急务,以建立大愿居先。大愿建立便可以救度众生,菩

提心生发足以成就佛道。如果不发广大心,不立坚固愿,那

么,纵然历经无量尘点劫,依然还在六道中轮回,虽然也有

修行,最终只落得徒劳辛苦。所以《华严经》说:“忘记迷

失了菩提心,而修持各种善法,都属于魔业。”忘失菩提

心,尚且得到这个结局,况且未曾发菩提心呢?由此可知,

要学大乘佛法,必须首先具足发起上求下化的菩萨愿,这是

不可稍有延缓的。

菩提心愿之相状

  心愿差别,其相乃多。略而言之,相有其八:所谓邪、

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云何名为邪、正、真、

伪、大、小、偏、圆耶?

Page 21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四编·净土资粮——愿门 ·199·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

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

名之为邪。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

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

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登万仞①之山,必穷其顶;如

上九层之塔,必造其巅。如是发心,名之为真。有罪不忏,

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

夹杂;虽有善法,复为罪业之所染污。如是发心,名之为

伪。

  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如是发

心,名之为大。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

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

知见不泯,如是发心,名之为偏。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

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不见一法,离心别有。以虚空

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亦无虚空之

相可得,如是发心,名之为圆。

  知此八种差别,则知审察;知审察,则知去取;知去

取,则可发心。云何审察?谓我所发心,于此八中,为邪为

正,为真为伪,为大为小,为偏为圆。云何去取?所谓去邪

去伪,去小去偏,取正取真,取大取圆。如此发心,方得名

为真正发菩提心也。

  ——省庵《劝发菩提心文》

Page 22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00· 净宗法语大观

【注释】

  ①仞(rèn):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

【译文】

  菩提心愿的差别有多种相状。简略地说,其相状有八

种,即是:邪、正、真、伪、大、小、偏、圆。为什么叫做

邪、正、真、伪、大、小、偏、圆呢?

  世间有些修行人,一向修行,不参究自心,只知道向外

寻求,或希求他人的供养,或热衷于名声,或贪恋现世的欲

望快乐,或希望未来的福德果报,这样的发心,就叫做邪。

既不求名闻利养,又不贪图五欲福乐的果报,只是为了解脱

生死,为了获证菩提,这样的发心,就叫做正。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听闻成佛路途长远,而

不生退转怯弱之心;观察众生刚强难化,而不生厌倦心。比

如攀登万仞高山,必定穷其峰顶;比如攀登九层高塔,矢志

到达巅尖。这样的发心,就叫做真。有罪业不忏悔,有过失

不除灭。内心污浊,外显清白。初始勤奋,最终懈怠。虽有

好心,但大多夹杂着名利;虽有善法,却又被罪业染污。这

样的发心,就叫做伪。

  众生界尽,我的菩提心愿方尽;菩提道果成就,我的菩

提心愿才算成就。这样的发心,就叫做大。观三界如同牢

狱,视生死如同怨家,只是期望度脱自己,不想度化他人。

这样的发心,就叫做小。

  若于心外见有众生而愿度,心外见有佛道而愿成,修行

的功勋不能忘怀,诸多知见不能消泯。这样的发心,就叫做

偏。了知自性是众生,所以发愿度脱之;自性是佛道,所以

Page 22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四编·净土资粮——愿门 ·201·

发愿成就之。不见一法离心性而存在,以虚空般广大之心,

发虚空般广大之愿,行虚空般广大之行,证虚空般广大之

果,同时也没有虚空的相状可得。这样的发心,就叫做圆。

  知道以上八种发心相状的差别,便知道审察;知道审

察,便知道取舍;知道取舍,便可以发心。如何审察呢?审

察我所发的心,在这八种类别中,是邪还是正,是真还是

伪,是大还是小,是偏还是圆。如何取舍呢?即是去邪、去

伪、去小、去偏,取正、取真、取大、取圆。这样的发心,

才称得上真正发菩提心。

耕以念佛之犁

  云何求生净土?谓在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往

生,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是以往圣

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越

于此。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

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

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

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

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

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

  ——省庵《劝发菩提心文》

【译文】

  为什么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呢?因为在这娑婆世界修

行,道业很难进步;往生极乐世界,便容易成就佛果。极乐

Page 22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02· 净宗法语大观

净土修行容易故,一生便可圆成佛果;娑婆秽土进道艰难

故,累劫难成道业。有鉴于此,往古的圣贤,人人趣向净

土;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安乐佛刹。末法众生修行佛法,没

有哪个法门能够超胜净土法门的。但《佛说阿弥陀经》说少

善根的人不得往生,多福德的人才能成办。这里所说的多福

德,莫过于信愿执持阿弥陀佛名号;所说的多善根,也莫过

于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广大心。所以,暂时称念弥陀圣

号,便胜过百年布施的功德;一发大乘菩提心,便超过历劫

的修行。念佛本来是为了成佛,如果不发大菩提心,虽然念

佛又为了什么呢?发菩提心本来是为了修行,如果不往生到

净土,那菩提心即使发了也容易退转。所以播下菩提种子,

耕以念佛之犁,菩提道果才会自然增长;乘上阿弥陀佛的大

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净土决定可以往生。

【按】

  播菩提种子于心田,灌以大悲之水,耕以信愿念佛之犁,

决定感通弥陀愿力,往生净土,疾速成佛。

Page 22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五编   净土资粮——行门

Page 22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若众生心 忆佛念佛 现前当来 必定见佛 不假方便 自得心开

Page 22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五编·净土资粮——行门 ·205·

一、名号功德

以名号度众生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译文】

  我若成就无上正觉,建立名号为无量寿。

  一切众生闻信此名号,全都来生我刹土中。

  具有如佛一样的金色身,三十二妙相悉皆圆满。

  也以如佛的大悲心,利益法界所有众生。

【按】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众生的种种根机,为实施平等

普度一切众生的宏愿,思惟五劫,最后设施名号度众生的妙

法。我等净业行人当仰体弥陀的善巧方便心,老实专持名号,

成办往生大事。

佛号即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观察庄严佛土功德成就,庄严佛功德成就,庄严菩萨功

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略说入一法句故。

Page 22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06· 净宗法语大观

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

  ——天亲菩萨《往生论》

【译文】

  正念观察庄严西方极乐世界的功德成就(十七种),正念

观察庄严阿弥陀佛的功德成就(八种),正念观察庄严观世

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诸菩萨圣众的功德成就(四种)。这

三类二十九种庄严成就,悉是由阿弥陀佛的清净愿心所庄严

的,应当知道。概略地说这种种庄严成就(一切法)入到一

法句中。这一法句即是清净句。这一清净句,即是真实智慧

(无量光)无为法身(无量寿)。

【按】

  弥陀名号即是实相法身,极乐庄严亦即菩提涅槃。全体是

事事无碍法界。菩萨祖师处处拈示,我等行人宜默契于心,拳

拳服膺,庶不负佛祖之婆心苦口。

佛号如摩尼珠

  譬如净摩尼珠,置之浊水,水即清净。若人虽有无量生

死之罪浊,闻彼阿弥陀如来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投之浊

心,念念之中,罪灭心净,即得往生。又,是摩尼珠,以玄

黄币①裹,投之于水,水即玄黄,一如物色。彼清净佛土,有

阿弥陀如来无上宝珠,以无量庄严功德成就帛裹,投之于所

往生者心水,岂不能转生见为无生智②乎!又如冰上燃火,

火猛则冰解,冰解则火灭。彼下品人,虽不知法性无生,但

以称佛名力,作往生意,愿生彼土。彼土是无生界,见生之

Page 22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五编·净土资粮——行门 ·207·

火,自然而灭。

  ——昙鸾《往生论注》

【注释】

  ①币(bì):通帛,古人通常用作相互赠送的丝织物。

  ②无生智:此指大乘菩萨证无生之理的智慧。

【译文】

  譬如以清净的摩尼宝珠放置在浑浊的水中,浑浊的水即

时得以清净。若人虽有无量生死罪业浊染,闻信阿弥陀如来

至极无生,至极清净,至极如意宝珠之名号,以此名号投之

于凡夫浊染心中,凡夫于称念佛名之中,多劫重罪即能消

灭,心得清净,即得往生极乐国土。又,这颗摩尼宝珠,若

以深黄色的丝帛包裹,投放于水中,水也随之变作深黄色,

如所裹的丝帛颜色一样。那个极乐清净国土,有阿弥陀如来

无上摩尼宝珠,并裹之以无量功德庄严成就的丝帛,以此名

号宝珠投之于所往生者的心水中,岂不能转凡夫生灭见为无

生智!又譬如在冰上燃火,火势猛烈,冰就自然会融解,冰

融解火就自然会熄灭。那些下品往生的人,虽然不能了知法

性无生,只是以称念佛名之力,作往生想,愿乐往生彼土。

彼极乐国土乃是无生的一真法界,念佛人生到彼土,则生灭

见之火自然熄灭。

持名即修止观

  奢摩他云止者,今有三义:一者一心专念阿弥陀如来,

愿生彼土。此如来名号,及彼国土名号,能止一切恶。二者

Page 22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08· 净宗法语大观

彼安乐土,过三界道。若人一生彼国,自然止身口意恶。三

者阿弥陀如来正觉住持力,自然止求声闻、辟支佛心。此三

种止,从如来如实功德生。

  毗婆舍那云观者,亦有二义:一者在此作想,观彼三种

庄严功德。此功德如实故,修行者亦得如实功德。如实功德

者,决定得生彼土。二者一得生彼净土,即见阿弥陀佛,未

证净心菩萨,毕竟得证平等法身,与净心菩萨,与上地菩

萨,毕竟同得寂灭平等。

  ——昙鸾《往生论注》

【译文】

  奢摩他,梵语,意谓止,这个止有三层含义:其一,一

心专念阿弥陀佛圣号,愿意往生彼安养刹土。此阿弥陀如来

名号及彼极乐国土名号,能止身口意一切恶。其二,彼安乐

净土,超胜三界。若人一经往生彼国,自然止断身口意三业

之恶。其三,阿弥陀如来无上正觉住持之力,自然止息诸往

生者求声闻、辟支佛的下劣心。以上三种止,都是从阿弥陀

如来真如实相的功德中生出来的。

  毗婆舍那,梵语,意谓观,这个观也有两层含义:其

一,净业行人在此土作观想,观察彼极乐国三种庄严功德

(国土庄严功德、阿弥陀佛庄严功德、彼诸菩萨庄严功德)。

这三种功德当体即是真如实相故,净业行人也能获得真如实

相的功德。获如实功德者,决定能生彼极乐国土。其二,行

人一得生到彼极乐净土,就能华开见阿弥陀佛,于时未能证

到清净心菩萨,或当下或最终必定证平等法身(八地菩萨所

证),与诸清净心菩萨,与八地以上菩萨,毕竟同得寂灭平

Page 22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五编·净土资粮——行门 ·209·

等(圆成佛果)。

【按】

  古云:不修止观,即是佛教的衰相。而信愿持名,即是修

大乘圆顿止观,定慧等持,最终圆成无量光寿之佛果,吾人敢

不勉旃。

念佛十种功德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

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河沙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

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

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四、一切饿鬼,

若夜叉、罗刹,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龙毒药,悉不能害。

五、一切火难、水难、冤贼、刀箭、牢狱、枷锁、横死、枉

死,悉皆不受。六、先所作业,皆悉消灭,所杀冤命,彼蒙

解脱,更无执对。七、夜梦正直,或复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

身。八、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九、

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供养礼拜,犹如敬佛。十、命终之

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及诸菩萨圣众,手

执金台,接引往生西方净土,尽未来际,受胜妙乐。

  ——惟则《净土或问》

【译文】

  若有人受持阿弥陀佛名号,现世就当获得十种功德利益:

一、日夜恒常得到诸天大力神将及其无数眷属隐形守护。二、

恒常得到二十五位大菩萨如观世音等以及其他一切菩萨恒常随

Page 23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10· 净宗法语大观

形守护。三、恒常为十方诸佛日夜保护怜念,阿弥陀佛常放光

明,摄受此念佛人。四、一切饿鬼、若夜叉、罗刹等都不能伤

害,一切毒蛇、毒龙、毒药等都不能伤害。五、一切水难、毒

药、火难、冤家盗贼、刀箭、牢狱、枷锁、横死、枉死,全都

不会遭受。六、以前所造作的罪业,全都消灭,所杀害的冤

命,因为被杀者承蒙杀者的修行功德回向获得解脱,不再有纠

缠讨命之事。七、晚上做梦都是正直的好梦,或者又梦见阿弥

陀佛殊胜美妙的色身。八、心中恒常欢喜,脸色光润,气力充

足旺盛,所作的事情悉皆吉利。九、常能得到一切世间的人民

恭敬、供养、礼拜,如同恭敬佛一样。十、寿命终结之时,心

中没有恐怖畏惧,佛号正念现前,能够见到阿弥陀佛以及诸位

菩萨圣众,手执金刚莲台,接引往生西方净土,于彼土尽未来

际,恒享殊胜美妙之快乐。

持名即持心

  心本无念,念起即乖。而众生无始以来,妄想惯习,未

易卒遣。今教念佛,是乃以毒攻毒,用兵止兵。而念佛一法,

复有多门。今此持名,是为径路之中径而又径。因佛有无量

德,今但四字名号足以该之。以弥陀即是全体一心,心包众

德,常乐我净①、本觉始觉②、真如佛性、菩提涅槃,百千万

名,皆此一名摄无不尽。专持者,众生学佛,亦有无量行法,

今但持名一法足以该之。以持名即是持此一心,心该百行,

四谛六度,乃至八万四千恒沙微尘一切法门,摄无不尽。

  ——莲池《弥陀疏钞》

Page 23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五编·净土资粮——行门 ·211·

【注释】

   ①常乐我净:涅槃的四种功德。

  ②本觉始觉:本觉指一切众生本来就有的觉性。始觉谓今始

觉悟。始觉修行至究竟,即成佛。

【译文】

  真心本自无念,念头生起即是乖违清净自性。然而众生

无始劫以来,妄想习气,不容易马上遣除。如今教导众生念

佛,乃是以毒攻毒,用兵止兵。而念佛一法,又有多种。如

今这个持名念佛的法门,是修行捷径中快捷而又快捷的法

门。因为阿弥陀佛有无量的功德,现今只以阿弥陀佛四字名

号足以该摄。由于阿弥陀佛即是全体一心(无量光寿),心

性包容一切德能,诸如涅槃的常乐我净、本觉始觉、真如佛

性、菩提涅槃等,百千万自性功德之名,皆此阿弥陀佛一名

摄无不尽。专持意指众生学佛也有无量的修行方法,现在只

要持名念佛一法足以该括一切行门。由于持佛名号即是持此

一心,心性该摄百行,四谛(苦集灭道)、六度(布施乃至般

若),乃至八万四千恒河沙极微尘数一切法门,悉于此阿弥

陀佛名号中摄无不尽。

【按】

  阿弥陀佛名号乃一大时教之总持,所谓六字大经王。执持

名号,当下圆明。无余无欠,至顿至圆,难议难思。

方便中第一方便

  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

Page 23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12· 净宗法语大观

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行经),

了义中无上了义(教经),圆顿中最极圆顿(理教)。故云清

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也。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译文】

  持名念佛一法,摄收的根机最广泛(上至等觉菩萨,下

至悠悠凡夫),下手修持最容易(只要持佛名号),所以慈悲

的释迦牟尼佛,不等弟子启问而自己主动宣说,特地向智慧

第一的大弟子舍利弗拈出。净土法门可以说是方便中第一方

便(行经),了义中无上了义(教经),圆顿中最极圆顿(理

教)。所以古德说,清水珠投入浑浊的水中,浑浊的水不得不

清澄;佛名号投入散乱的心里,散乱的心不得不转为佛心。

佛号皆本众生建立

  当知光寿名号,皆本众生建立。以生佛平等,能令持名

者,光明寿命同佛无异也。当知离却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

心,何处有阿弥陀佛名号?而离却阿弥陀佛名号,何由彻证

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愿深思之!愿深思之!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译文】

  应当知道,无量光寿的名号,皆本着众生现前一念心性

而建立。由于众生心与佛心同一体性,平等无二故,能令持

名念佛的众生,获得与阿弥陀佛同等的光明与寿命。应当知

Page 23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五编·净土资粮——行门 ·213·

道,离却众生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哪里还会有阿弥陀佛

名号的建立?而离却阿弥陀佛名号,又怎么能彻证现前一念

无量光寿之心?愿深思之!愿深思之!

【按】

  弥陀名号与吾人现前一念心性,同构对立,相资互成。同

体法性,妙感难思。

念佛具足六度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

起贪瞋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

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

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

慧。试自简点,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贪瞋痴念犹自现起,

是非人我犹自挂怀,间断夹杂犹未除尽,妄想驰逐犹未永

灭,种种他歧犹能惑志,便不为真念佛也。

  ——蕅益《灵峰宗论》

【译文】

  真能念佛,放下身体、妄心与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

佛,不再生起贪瞋痴三毒烦恼,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

较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没有间断与夹杂,即大

精进;真能念佛,不再以妄想心驰逐五尘欲境,即大禅定;

真能念佛,不被其他修行法门所迷惑,即大智慧。请常自检

查自己:设若幻妄身心及世界犹然未曾放下,贪瞋痴的念头

犹然自起现行,是非人我犹然挂在心怀,念佛间断与夹杂犹

Page 23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14· 净宗法语大观

未能遣除干净,妄想驰逐外境犹未能永远灭除,种种其他法

门犹能迷惑心志,便不为真念佛了。

持名乃入道之玄门

  切不可谓持名一法浅近,舍之而修观像、观想、实相等

法。夫四种念佛,唯持名最为契机。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

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

不作观而彻见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

径。今人教理观法皆不了明,若修观想、实相,或至著魔,

弄巧成拙,求升反坠。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

  ——印光《印光法师文钞》

【译文】

  切不可认为持名念佛一法浅近,舍此持名念佛而修观像

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等法。这四种念佛中,唯有持名

念佛最契众生的根机。持名达到一心不乱,那么实相妙理,

全体显露;西方奇妙之境,彻底圆满彰现。即持名而亲证实

相理体,不作观想而彻见西方净境。持名念佛一法,乃是契

入佛道的玄门、成就佛果的捷径。今人对教理和观法都不明

了,倘若率尔修观想念佛、实相念佛,或会著魔,弄巧成

拙,求超升反倒坠落。应当修持易行的持名之行门,自然会

感应至妙的道果。

Page 23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五编·净土资粮——行门 ·215·

二、念佛方法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①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

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

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

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

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

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

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

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

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

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

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②,斯为第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

【注释】

  ①同伦:伦,相等意。谓志同道合者。

  ②三摩地:意谓等持。离开掉举为等,心不散乱为持。

【译文】

  大势至法王子,与五十二位同行同志诸菩萨,即从座席

而起,稽首顶礼佛足后,向世尊禀白:“我回忆往昔旷大久

Page 23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16· 净宗法语大观

远恒河沙劫前,有一尊佛出兴于世,号无量光佛。共有十二

尊如来在此一劫中相继出兴于世。最后一尊佛,名为超日月

光如来。彼超日月光佛传授我念佛三昧的修持方法。譬如亲

友二人,一方专心恒常地忆念对方,一人专门忘怀对方。这

样二人,若对面相逢,专心忆念者了知,而专门忘怀者不

识。专心忆念者可看见那人,而专门忘怀者浑然不见。如果

专门忘怀者一念回光,也起心忆念亲友,那么二人互相忆

念,立时得以沟通互应。如此互相忆念一天天加深,今生或

能相见,乃至他生尽未来际,都能如同形体与影子一样,不

相乖违离异。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就如同慈母忆念儿子。倘若儿子

背弃母亲而逃跑,慈母纵然恒常忆念,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呢?倘若浪子一念幡然醒悟,也来忆念慈母,如同慈母忆念

他一样,这样母子天性相关,经历多劫也不会违背疏远。若

众生心中忆佛念佛,或现世或当来,必定能见到阿弥陀佛,

离佛不再遥远。念佛法门无须借助观想、参究等方便,一门

深入,自然心开意解。好比从事染香工作的人,身体服装自

然熏染香气。托彼名号,自然显发行人自性本具的戒定真香

与智慧光明,这就叫做香光庄严。我自己在因地修行时,以

念佛心,契入无生法忍。而今在此娑婆世界,专门摄取念佛

人回归净土。世尊敕问契入圆通的方法,我对各种修行方法

并无分别选择,只是把眼耳鼻舌意六根都统摄于佛号,令佛

号的净念相继不断,获得定慧等持之三摩地,这念佛一法最

为第一。”

Page 23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五编·净土资粮——行门 ·217·

【按】

  势至圆通章是为念佛最妙开示,以如子忆母的心态执持名

号,都摄六根,念念相摄,便可获致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的效

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中,观音耳根圆通被明选,势至根大圆

通被暗选,二者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持名为往生正因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

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

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佛说阿弥陀经》

【译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坚持念

起阿弥陀佛来,或是一日,或是二日,或是三日,或是四

日,或是五日,或是六日,或是七日,念到一个心专门在佛

号上,不夹杂丝毫的别种念头,那个念佛的人,临命终时,

阿弥陀佛与许多菩萨,都显现在他的面前来了。这个人命终

的时候,蒙佛力慈悲加佑,不会颠倒迷惑,立刻就能够往生

到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去。

【按】

  信愿持名,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愿往生,悉能蒙佛愿

力带业往生。打佛七即依此经文而施设。

Page 23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18· 净宗法语大观

昼夜持名,必得往生

  至要当斋戒一心清净,昼夜常念,欲往生无量清净佛

国,十日十夜不断绝,我皆慈哀之,悉令生无量清净佛国。

殊使不能,尔自思惟熟计,欲度脱身者,下当绝念去忧,勿

念家事,莫与女人同床,自端正身心,断爱欲,一心斋戒清

净,至意念生无量清净佛国,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得

往生其国。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译文】

  最切要的是应当受持八关斋戒,一心清净,昼夜常念弥

陀圣号,想要往生极乐佛国,十日十夜不间断念佛,我都慈

悲怜念这念佛人,全让他们生到极乐刹土。假使有人做不到

如此十日十夜念佛,就当认真思惟反省,想要度脱生死轮回

者,最低限度要做到杜绝世俗的杂念,去除忧患,不要挂念

家事,不要与女人同床,应当自己端身诚意,断绝爱欲,一

心斋戒清净,至诚忆念原生极乐世界,一日一夜不断绝者,

寿终都能往生安乐刹土。

【按】

  依照此段经文,东林寺每月组织一次昼夜24小时经行念

佛,效果良佳。此乃获得往生左券之行法,伏冀净业行人力行

之。

Page 23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五编·净土资粮——行门 ·219·

高声念佛之十种功德

  高声念佛诵经,有十种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

惊怖;三、声遍十方;四、三途息苦;五、外声不入;六、

令心不散;七、勇猛精进;八、诸佛欢喜;九、三昧现前;

十、生于净土。

  ——《业报差别经》

【译文】

  高声念佛诵经,有十种功德:一、能够排遣睡眠;二、

天魔惊惶怖畏;三、音声遍及十方;四、三途(血途、刀途、

火途)止息苦厄;五、外面的音声不会进入;六、令心不散

乱;七、勇猛精进;八、一切佛闻声欢喜;九、正定正受现

前;十、成就往生净土。

五念法门

  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

土,见彼阿弥陀佛。何等五念门?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

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云何礼拜?身

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故。云何赞叹?口

业赞叹,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

实修行相应故。云何作愿?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

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云何观察?智慧观察,正

念观彼,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故。彼观察有三种。何等三

种?一者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二者观察阿弥陀佛庄严功

Page 24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20· 净宗法语大观

德,三者观察彼诸菩萨庄严功德。云何回向?不舍一切苦恼

众生,心常作愿回向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

  菩萨入四种门,自利行成就,应知。菩萨出第五门,回

向利益他行成就,应知。菩萨如是修五门行,自利利他,速

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天亲菩萨《往生论》

【译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修习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

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何为五念门呢?第一礼拜门,第

二赞叹门,第三作愿门,第四观察门,第五回向门。什么叫

礼拜门呢?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供、正遍知,为求往生

阿弥陀佛国故。什么叫赞叹门呢?口业赞叹,称念阿弥陀佛

名号,显发阿弥陀佛的光明智慧之相,彰显无量光寿之义

蕴,意欲如实相修行,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故。什么叫作

愿门呢?心中常发愿往生,一心专念佛名,毕竟得生彼安乐

国土,为了如实修行奢摩他(止)故。什么叫观察门呢?正

念观察西方极乐世界,意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观)故。观

察的境缘有三种。是哪三种呢?一者观察极乐国土庄严功

德,二者观察阿弥陀佛庄严功德,三者观察彼诸菩萨圣众的

庄严功德。什么叫作回向门呢?不舍弃一切苦恼众生,内心

经常发愿,将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同登极乐为首,由此得以成

就大悲心。

  菩萨入前四种行门,得以成就自己往生的利益,应知。

菩萨出到第五回向门,回向利益他人往生成就,应知。菩萨

这样修习五门行,自利利他,便能疾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Page 24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五编·净土资粮——行门 ·221·

最忌夹杂

  大凡修净土人,最忌是夹杂。何谓夹杂?即是又讽经,

又持咒,又做会,又好说些没要紧的禅,又要谈些吉凶祸

福、见神见鬼的话,却是夹杂也。既夹杂,则心不专一;心

不专一,则见佛往生难矣!却不空费了一生的事?你如今一

概莫做,只紧紧持一句阿弥陀佛,期生极乐。日久功成,方

不错却。

  ——觉明妙行菩萨《西方确指》

【译文】

  大凡修净土的人,最忌讳的是夹杂。什么叫夹杂呢?就

是又诵经,又持咒,又做种种法会,又喜欢说些没要紧的

禅,又要谈一些吉凶祸福、见神见鬼的话,这些都是夹杂。

既然夹杂,心就不专一;心不专一,往生见佛就难了!这样

岂不空费了一生的大事?你如今一概都不要做,只紧紧执持

一句阿弥陀佛,期望往生极乐世界。日久功夫成就,方能不

致错过一生。

【按】

  这是西方净土的菩萨倒驾慈航,为我等众生开示的法语,

过来人的经验之谈,最宜珍重奉行。

功高易进,念佛为先

  又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何者?穷

玄极寂,尊号如来,体神合变,应不以方。故令入斯定者,

Page 24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22· 净宗法语大观

昧然忘知,即所缘以成鉴。鉴明则内照交映而万像生焉,非

耳目之所暨,而闻见行焉。于是睹夫渊凝虚镜之体,则悟灵

根湛一,清明自然。察夫玄音,以叩心听,则尘累每消,滞

情融朗。非天下之至妙,孰能与于此哉?

  ——慧远《慧远法师文钞》

【撰者】

  慧远大师(334~416),东晋时代人,出生于山西雁门,

从小资质聪颖,精通儒学,旁通老庄。21岁,随从道安大师出

家,禅观戒律,无不通达,后肇建庐山东林寺,结白莲社专修

念佛三昧,莲社123人,悉有往生瑞相,慧远大师遂尔被推尊为

中国净土宗第一代祖师。

【译文】

  又诸三昧的名称甚多,在诸三昧中,以功德高、进展易

的标准来衡量,当推念佛三昧最为第一。为什么这样说呢?

穷尽玄妙,扺达寂灭的境界,即可推尊为如来。如来性体、

任运神妙,随缘妙应,无有定规。是故能令契入念佛三昧的

行人,浑然泯灭种种知见。以无分别心涉缘应事,如同明镜

照物。心镜明亮,内照明晰,便能映现森罗万象的境相。不

是耳根与眼根所能及,而见闻功用行无障碍。于此念佛三昧

中,能睹见渊深、凝寂、虚灵之镜(心)体,而契悟灵性本

根湛明一体,清净透明,法尔自然。审察聆听内在的玄音,

扣诚发响,能令尘劳系累消除,滞塞的情执融化开朗。若不

是天下至妙的念佛三昧,还有什么方法能达到这个玄境呢?!

【按】

  远公大师所诠显的念佛三昧,有其独特的修学背景,以禅

Page 24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五编·净土资粮——行门 ·223·

观入手,兼仰佛力,栖神安养。如是便避免了渺茫无主,蹈虚

履空的窠臼。远公于念佛三昧中,三睹阿弥陀佛身相光明。鸠

摩罗什大师赞誉远公大师为东方护法菩萨,良有以也。

只贵真实修行

  学佛者无用庄严形迹,只贵真实修行。在家居士,不必

定要缁衣道巾,带发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鱼击

鼓,好静之人,自可寂默念佛;不必定要成群做会,怕事之

人,自可闭门念佛;不必定要入寺听经,识字之人,自可依

教念佛。

  千里烧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供奉邪师,不如孝顺父

母念佛;广交魔友,不如独身清净念佛;寄库①来生,不如

现在作福念佛;许愿保禳,不如悔过自新念佛;习学外道

文书,不如一字不识念佛;无知妄谈禅理,不如老实持戒念

佛;希求妖鬼灵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以要言之,端心灭

恶,如是念佛,号曰善人;摄心除散,如是念佛,号曰贤

人;悟心断惑,如是念佛,号曰圣人。

  ——莲池《云栖法汇》

【注释】

  ①寄库:生前焚烧纸钱,或作佛事寄属冥吏,以冀死后享

用。

【译文】

  学佛的人没有必要庄饰外在的形迹,只贵真实修行。在

家居士,不必定要披缁衣戴道巾,带发修行的人,自可穿日

Page 24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24· 净宗法语大观

常的服装念佛;不必定要敲木鱼击铃鼓,喜欢安静的人,自

可寂默念佛;不必定要成群结队做法会,怕事的人,自可闭

门念佛;不必定要到寺庙听讲经,识字的人,自可依照经教

念佛。

  到千里外的寺院烧香,不如安坐家里的佛堂念佛;供奉

邪师,不如孝顺父母念佛;广交魔友,不如独自清净念佛;

寄库来世享用,不如现在作福念佛;许愿祈求吉祥保祐,不

如悔过自新念佛;习学外道文书典籍,不如一字不识念佛;

无知妄谈禅理,不如老实持戒念佛;希求妖魔鬼神的灵通,

不如正信因果念佛。以要言之,端心正意,不造众恶,这样

念佛者,可称善人;都摄六根,遣除散乱,这样念佛者,可

称贤人;悟证心源,伏断烦惑,这样念佛者,可称圣人。

一切境缘,正好念佛

  《弥陀经》言:若人念佛,临命终时,必生彼国。又

《观经》言:念佛之人,生彼国者,莲分九品。盖此念佛法

门,不论男女僧俗,不论贵贱贤愚,但一心不乱,随其功行

大小,九品往生。故知世间无有一人不堪念佛。若人富贵,

受用现成,正好念佛;若人贫穷,家小累少,正好念佛;若

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

好念佛;若人子孝,安受供养,正好念佛;若人子逆,免

生恩爱,正好念佛;若人无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若人

有病,切近无常,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光景无多,正好

念佛;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若人处闲,心无

Page 24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五编·净土资粮——行门 ·225·

事扰,正好念佛;若人处忙,忙里偷闲,正好念佛;若人

出家,逍遥物外,正好念佛;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

念佛;若人聪明,通晓净土,正好念佛;若人愚鲁,别无

所能,正好念佛;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

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

念佛;若人悟道,悟须佛证,正好念佛;普劝诸人,火急

念佛。九品往生,华开见佛。见佛闻法,究竟成佛。始知自

心,本来是佛。

  ——莲池《云栖法汇》

【译文】

  《佛说阿弥陀经》言:若人信愿持名,临命终时,必定

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言:念佛

之人,往生极乐世界,分为九品莲华。只因念佛法门,不论

富贵、贫贱、贤良、愚痴,只要信愿持名,一心不乱,随其

念佛功夫行持的大小,悉可获得九品往生。

  如此看来,世间各色人等都堪可念佛:若人富贵,种种

资生受用现成享受,正好念佛;若人贫穷,家小拖累少,正

好念佛;若人有儿子,祖宗祭祀得以托靠,正好念佛;若人

没有儿子,一身孤单自由,正好念佛;若人的儿子孝顺,安

然享受供养,正好念佛;若人的儿子背逆,由此免生恩爱,

正好念佛;若人无病,趁着身体康健,正好念佛;若人有

病,切近死亡,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寿命光景无多,正好

念佛;若人年轻少壮,精神清爽利落,正好念佛;若人处身

闲暇,心中无事干扰,正好念佛;若人处事忙碌,忙中挤出

闲暇,正好念佛;若人出家,逍遥物外,正好念佛;若人在

Page 24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26· 净宗法语大观

家,深知家是火宅,正好念佛;若人聪明,通晓净土教理,

正好念佛;若人愚笨迟钝,一无所能,正好念佛;若人奉持

戒律,戒律是佛所制,正好念佛;若人读诵佛经,经是佛所

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若人悟

道,悟道须佛印证,正好念佛。普劝一切人等,十万火急念

佛。九品往生极乐世界,莲华开敷亲见阿弥陀佛,见佛闻

法,究竟成佛。伊时始知自心,本来是佛。

十念法门

  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

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

限佛数,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

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连续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

为功故。

  ——遵式《往生净土忏愿仪》

【译文】

  每天清晨,穿戴好服饰后,面对西方端正站立,合掌,

连声称阿弥陀佛名号,尽一口气为一念,这样念十口气,名

为十念。只随气长短,不限佛号数目的多少,吸气尽可能长

久,以尽一口气为限度。念佛声要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

停适中,如此念十口气,连续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乱,专注

精一成就功夫。

【按】

  十念法,由阿弥陀佛“十念皆生我国愿”为依据而施设,

Page 24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五编·净土资粮——行门 ·227·

借气束心。为时少,收效大,事业忙碌者可行持。

十念记数法

  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头从心起,声音从

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

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

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当念佛时,

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

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

唯凭心记。……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

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

  ——印光《印光法师文钞》

【译文】

  应当摄耳认真倾听佛号,无论出声念、默念,都必须念

头从内心生起,声音从口里发出,声音从耳根回入(默念虽

然不动口唇,然而意地之中,也仍然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

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这样摄心念佛,妄念自然息

灭。如果还有妄念像波浪一样翻涌,就用十念记数法对治。

在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必须声音念得分明,仍须记数记

得分明。念至十句后,又须从一句到十句念,不可二十、

三十地念。随念佛的声音而记数,不可掐念珠,唯凭用心默

记。……纵然一日念数万声佛号,全都如此记数。这样念

佛,不但去除妄念,也最能养神,随快随慢地念,丝毫没有

滞碍。

Page 24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28· 净宗法语大观

掐珠记数念佛

    只贵 信得 及,守 得稳,直下 念 去,或 昼夜 十 万 , 或

五万三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变改。若不得

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

  要到一心不乱境界,亦无他术,最初下手,须用数珠,

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

后记数亦得,不记亦得。若初心便要说好看话,要不著相,

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饶你讲得十二分教,

下得千七百转语①,皆是生死岸边事。临命终时,决用不著。

珍重!

  ——蕅益《灵峰宗论》

【注释】

  ①千七百转语:即禅门的千七百公案。禅家指点学人,在言

语或动作上所作的垂示,叫做“公案”。

【译文】

  念佛法门只贵信得及,佛号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

十万声佛号,或昼夜五万、三万声佛号,以每天决定不缺数

量为准,毕此一生,记数念佛,誓不改变。像这样还不能往

生净土者,三世诸佛便是说假话。

  要念到一心不乱的境界,也没有其他的妙术,最初下手

修习念佛法门,须用数珠记数。所念数目要记得分明,计划

好每日定课,决定不要缺课。这样日子长了,功夫自然纯

熟,渐渐达到不念自念。到了这个境界后,记数也可以,不

记数也可以。如果初发心念佛便要说玄妙话,要不著相,要

Page 24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五编·净土资粮——行门 ·229·

学圆融自在,这总是信心不深切,行持不得力的表现。纵然

你能讲三藏十二部经教,下得禅宗千七百公案中的机锋转

语,这些都是生死岸边的事,临命终时,决定派不上用场。

珍重!

念佛百万遍决定得生

  如经说:若人念阿弥陀佛,得百万遍已去,决定得生极

乐世界。绰禅师捡得此经。若能七日专心念佛,即得百万遍

也。由此义故,经中多导七日念佛也。

  ——迦才《净土论》

【译文】

  如经中所说:“若人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念满一百万遍

后,决定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道绰禅师曾经捡阅到此

经。如果能够七日专心念佛,就能念满一百万佛号。因为这

个缘故,所以经中多劝导众生七日精进念佛。

【按】

  由此圣言量依据,应现代人的根机,东林祖庭每月二次进

行十日百万佛号闭关持念,效果甚佳。愿诸有心人,推广此

法,广利众生。

历缘系心念佛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及忆

净土。譬如世人切事系心,虽经历语言、去来、坐卧种种作

Page 25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30· 净宗法语大观

务,而不妨密忆,前事宛然。念佛之心,亦应如是。或若失

念,数数摄还,久久成性,任运常忆。

  如此系心,任运常遮一切恶念。设欲作恶,忆佛之故,

恶不能成。纵使随恶作恶业时,心常下软,如身有香,自然

离臭。又复觉心微起恶念,即便忆佛,以佛力故,恶念自

息。如人遇难,求彼强援,必得免脱。又若见他受苦时,以

念佛心怜悯于彼,愿其离苦。若断刑狱,以念佛故,生悯念

心,虽依王法,当密作愿云:我行王法,非我本心,愿生净

土,誓相救济。凡历一切境界,若善若恶,由心忆佛,皆心

念作愿。故普贤愿王云:作一切恶,皆不成就;若作善业,

皆悉和合。即此意尔,如是相续念佛在心,能办一切净因功

德。

  ——遵式《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译文】

  无论为公事还是作私活家务,经历旁涉诸多缘务,虽然

种种忙碌而内心常不忘记佛号以及忆念西方净土。譬如世间

人有切身大事挂在心上,虽然经历交谈、去来、坐卧以及做

种种事务,而不妨碍潜密忆念,那件切要大事宛然在心。念

佛之心也应当是这样。倘或失掉念佛之心,应当赶紧将念头

摄回到念佛上。如此时间长了,成为习惯,便自然恒常地忆

佛念佛了。

  这样地系心念佛,自然而然地常会遮遣一切恶念;设若

想造作恶事时,由于忆佛的缘故,恶事便做不成;纵使随恶

缘而造作恶事时,心也会比较柔软,如同身上染上香气,自

然会离臭气。又复觉察到内心稍微生起恶念时,就赶紧念

Page 25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五编·净土资粮——行门 ·231·

佛,由于佛力的加被,恶念自会息灭。犹如人遇到厄难,急

忙寻求他力的强援,必定得以脱免厄难。又倘若看到他人遭

受苦难时,以念佛心怜悯当事人,希望他脱离苦患。假若审

理案件,由念佛故,生怜悯心,虽然依照王法不得不惩处,

但内心潜密作愿:“我执行王法,并非我的本意,愿我往生

净土后,誓来救济你。”

  凡是历涉一切或善或恶的境界,由于忆佛念佛,都应当

心念作愿。所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说:“众生作一切恶,

都令其不能成就;若是作善业,全都和合成就。”就是这个

意思。这样相续地在心中念佛,就能成办一切净业正因功

德。

正行与杂行

  然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言正行者,专依

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一心专读诵此《观

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一心专注思想、观

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若口称即一

心专称彼佛,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彼佛,是名为

正。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

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

愿故。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除此正助二行已外,自余

诸善,悉名杂行。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

名为无间也;若行后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总

Page 25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32· 净宗法语大观

名疏杂之行也。

  ——善导《观经四帖疏》

【译文】

  但修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所谓正行,就是

专依诸往生经所示的行法来行持,这就叫正行。什么是正行

呢?一心专门读诵这部《观经》以及《阿弥陀经》、《无量

寿经》等净土经典,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佛国土依

正二报庄严。若礼拜就一心专礼阿弥陀佛,若口称就一心专

称阿弥陀佛名号,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门赞叹供养西方三

圣,这就叫做正行。在此正行中,又分为两种:一者一心专

念阿弥陀佛名号,行住坐卧,不管时间或长或短,念念不离

佛号,这就叫正定之行业,随顺彼阿弥陀佛愿心故。其他如

礼拜、读诵等行持,就可叫做助业。除此正业、助业二行门

之外,其他的诸善行业,都称之为杂行。若修前面所说的正

行与助行,心常亲近阿弥陀佛,忆念佛号不间断,这就叫无

间修;若行持后面的杂行,念佛心就会经常间断,虽然也可

以回向功德得生净土,但总称之为疏远夹杂之行。

较量专修与杂修

  若能如上①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

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

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希得

一二,千时希得三五。何以故?乃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与

佛本愿不相应故,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系念不相续

Page 25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五编·净土资粮——行门 ·233·

故,忆想间断故,回愿不殷重真实故,贪瞋诸见烦恼未间断

故,无有惭愧忏悔心故。

  ——善导《往生礼赞偈》

【注释】

  ①如上:指此文前述之四修法——恭敬修、无余修、无间

修、长时修。

【译文】

  如果能如上面所说的,至诚念佛,念念相续,以尽形寿

为期限者,十人修持即十人可往生,百人修持即百人可往

生。为什么呢?此专修念佛者没有外面杂缘干扰能得正念

故,与阿弥陀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背释迦如来教敕故,随

顺十方诸佛法语故。若欲舍弃专修而修杂业话,那么一百个

人中难得一二人往生,一千个人中难得三五人往生。为什么

呢?乃是因为杂多缘务心则乱动,由此失去念佛正念故,与

阿弥陀佛本愿不相应故,与释迦如来教敕相违背故,不随顺

十方佛法语故,系念佛名不相续故,忆佛想佛常常间断故,

回向发愿不殷重真实故,贪瞋诸邪见烦恼常来间断故,没有

惭愧忏悔心故。

【按】

  善导大师较量专、杂二修的差异,其利无穷,此金口诚

言,千古不易之铁案,冀净业同仁凛遵之。

勿以躁妄心求感通

  窃谓座下此心,实属不可思议。然于关中用功,当以专

Page 25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34· 净宗法语大观

精不二为主。心果得一,自有不可思议感通。于未一之前,

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一心之后,定有感通。感通则心

更精一。所谓明镜当台,遇形斯映,纭纭自彼,与我何涉?

心未一而切求感通,即此求感通之心,便是修道第一大障。

况以躁妄格外企望,或致起魔事,破坏净心。大势至谓都摄

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敢为座下陈之。

  ——印光《印光法师文钞》

【译文】

  自忖座下(指弘一律师)发此闭关精进修行之心,实属不

可思议。然而在关房中用功,应当以专精不二为主。果能念

佛到一心不乱,自然有不可思议的感通。在没有得到一心之

前,千万不可用浮躁妄动之心先求感通。得到一心之后,必

定会有感通。感通后心就更为专精纯一。如同明镜安放在台

座上,遇到身形来便映现,身形离开镜子就空无形像。纷纭

杂沓的景象来自外面的景物,与我(主人翁)有何关涉?没有

得到一心而急切追求感通,这求感通的心便是修道的第一大

障碍。况且以浮躁妄动之心格外企望境界,或许会引起著魔

之事,破坏清净心。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六根收摄专注佛号,

净念相继不断,能得定慧等持之三摩地,如是念佛方法最为

第一的开示,敢为座下陈述之。

【按】

  弘一律师致函印光大师请教闭关念佛的法要,以冀亲证念

佛三昧,印光大师回函所作的上述答辞,实乃关中用功最妙开

示。

Page 25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五编·净土资粮——行门 ·235·

念佛著魔之因

  魔事之由来,其由有三:一者教理未明,二者不遇善

友,三者自不觉察。今夫人适千里之路,苟不按舆图,又不

逢引导,复不识前路通塞,莽莽然而进,吾知其难免于错误

之患矣。参禅念佛,譬如行路,经教如舆图,善友如引导,

觉察之心如识路通塞。虽两条途路,夷险不同,俱不免错误

之患。

  ——省庵《省庵法师遗书》

【译文】

  念佛著魔的情形略有三种原由:第一,经教理路不明

白;第二,没有遇到善知识;第三,自己不能觉察。今有人

欲行千里之路,如果不依据地图,又未遇上向导,再加上不

认识前面道路的通畅与阻塞,便鲁莽前行,我知道这人难免

陷入错误的困境。参禅与念佛,譬如行路,经书教理如地

图,善知识如向导,自己的觉察之心如同识别道路的通畅与

阻塞。虽然参禅念佛这两条道路有平坦和艰险的不同,但都

难免有走错路的患害。

如磁石吸针

  我心感诸佛,弥陀即悬应。天性自相关,如磁石吸针。

  诸佛众生,同一觉源,迷悟虽殊,理常平等。正由一理

平等,天性相关,故得任运拔苦与乐。但当深信忆念,数数

发愿,愿生西方,如磁石与针,任运吸取。然磁能吸铁,而

Page 25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36· 净宗法语大观

不能吸铜;针能合磁,而不能合玉。譬犹佛能度有缘而不能

度无缘,众生易感弥陀而不易感诸佛,岂非生佛誓愿相关者

乎!是以求生净土者,信行愿三,缺一不可。

  ——传灯《净土生无生论》

【译文】

  我至心感格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时悬应。弥陀与我天

性自然相合关联,如同磁石吸摄铁针。

  阿弥陀佛与我等众生,同一觉性本源,迷惑与觉悟虽然

相差悬殊,理体却恒常平等。正是由于诸佛众生同一理体,

平等无二,天性相关,所以阿弥陀佛得以自然而然地拔众生

生死苦,给与众生涅槃乐。净业行人只要以深信心忆佛念

佛,常常发愿,愿生西方净土,这样便可如磁石与铁针,自

然吸取。但磁石能吸铁针,而不能吸铜针;铁针能迎合磁

石,而不能迎合美玉。譬喻犹如佛能度有缘众生而不能度无

缘众生,众生容易感通阿弥陀佛而不容易感通他方诸佛,这

岂不正是众生愿往生心与弥陀接引众生往生的誓愿密切相关

吗?所以求生西方净土者,信愿行三资粮,缺一不可。

声声唤醒本来人

  念弥陀佛贵专精,念到功深念自纯。

  念念圆明真性体,声声唤醒本来人。

  婴儿堕水频呼母,荡子还家始见亲。

  却话从前离别事,翻令呜咽泪沾巾。

  ——省庵《劝修净土诗》

Page 25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五编·净土资粮——行门 ·237·

【译文】

  持念弥陀名号贵在专一精纯,

  念到功夫深时念头自然会纯净。

  念念都是圆通光明的真如性体,

  声声佛号唤醒本来人。

  落水的婴儿频呼慈母援救,

  荡子回家才始晋见大悲父亲。

  此时父子述说从前别离之事,

  不禁泣不成声,泪涌沾巾。

Page 25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38· 净宗法语大观

三、持戒修福

净业三福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

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

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

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译文】

  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应当修行三福:一者孝

敬赡养父母,恭敬奉事老师长辈,心地慈悲,不杀生命,修

行十善业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

舌、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二者求受奉持三皈依(皈依

佛、皈依法、皈依僧),受持种种戒律,对细小的威仪戒也殷

重奉持;三者发成佛度众生的菩提心,深信世出世间苦乐因

果,读诵大乘经典,劝导策进众生修行念佛法门。以上三福

的修行,就叫作净业。佛告诉韦提希夫人:你知道吗?这三

种修行,就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成就净业的正因。

【按】

  净业三福乃释尊无问自说,具涵一代时教之法要,融通净

土与圣道,为净宗的广泛弘传以及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功德

Page 25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五编·净土资粮——行门 ·239·

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

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

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

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

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

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

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①。……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

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

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

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

【注释】

  ①五无间业:造作堕入五无间地狱的恶业。五无间是:一、

受苦无间;二、身形无间;三、罪器无间;四、众类无间;五、

时间无间。

【译文】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扬赞叹如来殊胜功德后,告诉

华藏海会诸菩萨及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

十方一切诸佛,经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的时间,

Page 26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40· 净宗法语大观

接连不断地演说如来的功德,也说不完。如果希冀成就如来

功德门,应当修持十种广大行愿:是哪十种广大行愿呢?第

一,礼拜恭敬十方三世诸佛;第二,称扬赞叹一切如来无尽

的功德;第三,广修供养(财供养、法供养);第四,忏悔往

昔的业障;第五,对诸佛菩萨以及一切众生的善根德行生随

喜心;第六,常时请佛说法;第七,请佛长久住世;第八,

常以佛陀为修学的楷模;第九,恒常随顺众生;第十,所有

一切功德,普遍地回向一切众生,愿成佛道,愿证真常。

  如果有人以深切的信心,对这十大愿王,信受奉持,读

诵思惟,乃至书写一四句偈,便能迅速除灭五无间狱的罪

业。复次,读诵普贤十大愿王的这个人,到临命终时,在最

后刹那之时,身体一切诸根完全散坏了,一切亲属也都离

去,一切威德权力完全失去。若是国王,则其丞相大臣、宫

殿城郭、内外财产、象马车乘、珍宝伏藏,所有宝贵东西,

于临命终时,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能跟随着陪伴而去。唯有这

十大愿王不相舍离,一切时都在前面引导其神识,一刹那

中,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按】

  《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的称性极谈,素有众经之

王的称号。其结局乃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西方极乐世界,

证知念佛求生西方,原自肇起于《华严》。

为善去恶修福德

  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作众恶,甚为至德,十方

Page 26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五编·净土资粮——行门 ·241·

世界,最无伦匹。所以者何?诸佛国土天人之类,自然作

善,不大为恶,易可开化。今我于此世间作佛,处于五恶五

痛五烧之中,为最剧苦。教化群生,令舍五恶,令去五痛,

令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度世长寿泥洹之

道。

  ——《佛说无量寿经》

【译文】

  汝等能在这个娑婆世界,端心正意,不造作各种恶业,

实在是最高的德行,十方无量世界的众生,都无法与你们相

比。什么原因呢?他方诸佛国土天人之类,自然而然地作

善,很少为恶,容易开导教化。如今我在这个娑婆浊世示现

作佛,这个世界的众生处在造作杀盗淫妄酒的五恶、经受五

恶所导致的现世刑罚的五痛以及来生堕在三恶道的五烧的苦

境之中,果报是最为剧烈惨痛的。我现在教化这些众生,令

他们弃舍五恶的行为,消去五痛的折磨,脱离后世恶道的五

烧,降伏教化他们的心意,让他们都受持五戒,获得人天福

德,乃至发菩提心,获得出离世间,寿命长久,最终证得涅

槃之道。

如来子孙,为众所尊

  曼佛世尊,其有信受佛经语深,奉行道德,皆是我小弟

也;其有甫欲学佛经戒者,皆是我弟子;其有欲出身去家,

舍妻子,绝去财色,欲作沙门,为佛作比丘者,皆是我子

孙。我世甚难得值,其有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可得智慧勇

Page 26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42· 净宗法语大观

猛,为众所尊敬。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于人后。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译文】

  在佛灭度后,如果有能信受佛经甚深义理,奉行道德准

则者,都是我的弟子;如果有发心奉持佛经求受戒律者,都

是我的弟子;如果有能志心辞亲割爱出家,舍去妻子,断绝

财色,来作沙门,为佛作比丘者,都是我的子孙。我应现出

世,很难遇上,如果有希望往生彼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者,可

以获得智慧勇猛,为大众一切天人所尊敬。你们不得随心所

欲,亏损辜负所受的经教与戒律,修道不得落在他人之后。

当断五种辛菜

  佛告阿难: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五种辛菜①。熟食

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

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

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

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

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为

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

  ——《大佛顶首楞严经》

【注释】

  ①五种辛菜:指葱、蒜、韭、薤、兴渠(中土无有)。

【译文】

  佛告诉阿难:这些众生,欲求定慧等持之三摩地,应当

Page 26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五编·净土资粮——行门 ·243·

断除五种辛菜。这五种辛菜,熟食催生淫欲心,生吃使人易

生瞋恨心。这些吃五辛的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

仙,都嫌其臭秽,全都远离他。诸饿鬼等,因其啖食五辛

后,舔其人的嘴唇,因此这些吃辛菜的人常与饿鬼在一起,

福德日渐销除,长期修行得不到利益。这些吃辛菜的人修三

摩地,菩萨天仙以及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

便,现作佛身,来为这些吃辛菜的人说法,毁谤佛所制的戒

律,赞叹淫欲、瞋恚、愚痴。这些吃辛菜的人听而信受,命

终自然便成为魔王的眷属,魔福享尽,便堕无间地狱。

不食肉之缘由

  佛告大慧: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然我今当为汝略

说:谓一切众生,从本已来,展转因缘,常为六亲,以亲想

故,不应食肉;驴、骡、骆驼、狐、狗、牛、马、人、兽

等肉,屠者杂卖故,不应食肉;不净气分所生长故,不应食

肉;众生闻气,悉生恐怖,如旃陀罗①及谭婆②等,狗见憎

恶,惊怖群吠故,不应食肉;又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不

应食肉;凡愚所嗜,臭秽不净,无善名称故,不应食肉;令

诸咒术不成就故,不应食肉;以杀生者,见形起识,深味著

故,不应食肉;彼食肉者,诸天所弃故,不应食肉;令口气

臭故,不应食肉;多恶梦故,不应食肉;空闲林中,虎狼闻

香故,不应食肉;令饮食无节故,不应食肉;令修行者,不

生厌离故,不应食肉。我常说言,凡所饮食,作食子肉想,

Page 26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44· 净宗法语大观

作服药想故,不应食肉。听食肉者,无有是处。

  ——《楞伽经》

【注释】

  ①旃陀罗:在四种姓之外,下等种姓,以屠杀为业。

  ②谭婆:食狗肉的人。

【译文】

  释迦牟尼佛告诉大慧菩萨:“有无量的因缘佐证,不应

该食肉,但我现在只为你简略地述说:一切众生,从本以

来,展转六道,种种错综复杂的因缘,彼此常为六亲眷属,

以曾是六亲的原故,所以不应食肉;驴、骡、骆驼、狐狸、

狗、牛、马、人、兽等肉,屠宰者常混杂在一起出售,所以

不应食肉;动物都是从不洁净的气分(指精卵结合)中生长

出来的,所以不应食肉;众生闻到肉食者的气味,都生恐怖

心,犹如狗见到屠户与吃狗肉者,便生出憎恶心,惊惶恐怖

群起吠叫,所以不应食肉。

  又肉食使修行者不能生起慈悲心,所以不应食肉;凡夫

愚痴,嗜好臭秽不净,处于众人之中没有好的名誉,所以不

应食肉;使修行人修持一切咒术,全都不能成就,所以不应

食肉;因食肉而杀生者,看见了动物形体,便引起杀生的心

识,深切贪著滋味,不得摆脱,所以不应食肉;那些食肉的

人,被诸天所厌弃,所以不应食肉;肉食令口气臭秽,所以

不应食肉;肉食者多做恶梦,所以不应食肉;肉食者若在山

林旷野中,虎狼闻到他的身上发出的香气,就前来伤害,所

以不应食肉;肉食会令饮食没有节制,所以不应食肉;令修

Page 26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五编·净土资粮——行门 ·245·

行者不生厌离心,所以不应食肉。我经常说言,凡是食肉

时,作食子女肉想,作服药想故,所以不应食肉。许可食肉

者,无有是处。”

【按】

  食肉断大慈悲种。净业行人宜吃素念佛。

净业八事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二、以深信

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

方便;四、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五、以坚持四重

戒法,为入道根本;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七、以

一心不乱,为净行归宿;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此

八种事,各宜痛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彻悟《彻悟禅师语录》

【译文】

  一、真正为了生脱死,发成佛度众生的菩提心,这是学

道的通途;二、以深信切愿,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这是净土

的正宗;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佛为下手修行的方便;四、以

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的要紧之事;五、以坚持四重戒法(不

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为入道的根本;六、以种种

苦行为修道的助缘;七、以一心不乱为净业行持的归宿;

八、以种种灵感瑞相为往生的验证。这八种事,每一条都应

当反复透彻地宣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道。

Page 26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46· 净宗法语大观

为入佛法之初门

  三皈五戒,为入佛法之初门。修余法门,皆须依次而

入,况即生了脱之至简至易、至圆至顿之不思议净土法门

耶?不省三业,不持五戒,即无复得人身之分,况欲得莲华

化生,具足相好光明之身耶?

  ——印光《印光法师文钞》

【译文】

  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五戒(不杀生、不偷

盗、不妄语、不邪淫、不饮酒),是入佛法的最初道门。修其

他的法门,都必须依三皈五戒的次第而契入,何况当生了脱

生死的最简单、最容易、最圆满、最顿捷的不可思议的净土

法门呢?如果不省察身口意三业,不受持五戒,就不可能再

有获得人身的机会,何况想要到西方净土莲华化生,具足光

明相好之身呢?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若以持名

为径,学律为纡,既违顾命①诚言,宁成念佛三昧?多缠障

垢,净土岂生?夫如海无涯,岂不广大?保任解脱,岂不简

易?故一心念佛者,必思止恶防非,而专精律学;专精律学

者,方能决定往生,而一心念佛。现在绍隆僧宝,临终上品上

生。法门之妙,孰过于此!只一大事,何得乖张,取笑识者?

  ——蕅益《灵峰宗论》

Page 26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五编·净土资粮——行门 ·247·

【注释】

  ①顾命:言临将死去,回顾而为语。喻指释尊临涅槃时的教

示。

【译文】

  持戒与念佛,本来就是一门。净心持戒为因,净土庄严

为果。若以持名念佛为捷径,修学戒律为纡曲,既有违释尊

临涅槃时留下的以戒为师的顾命诚言,又如何能成就念佛三

昧呢?业障尘垢重重缠缚,净土岂能得生?戒律如同大海无

有边际,岂不是法门广大?持戒就能保任解脱烦恼,岂不简

易?所以一心念佛者,必定思惟止恶防非而专精专戒律;专

精于戒律者,方能决定往生净土。而一心念佛。现世则绍继

兴隆僧宝,临终上品上生。修持法门之妙,还有哪一种能超

过持戒念佛的呢!只此一大事,怎么能在其中强做分离,而

贻笑于有见识者呢?

慈心不杀

  夫人物虽异,佛性原同。彼以恶业沦于异类,我以善业

幸得人身,若不加悯恤,恣情食啖,一旦我福或尽,彼罪或

毕,难免从头偿还,充彼口腹。须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杀

业所感。若无杀业,纵身遇贼寇,当起善心,不加诛戮。又

况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是知护生,

原属护自。戒杀可免天杀、神鬼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

杀。

——印光《印光法师文钞》

Page 26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48· 净宗法语大观

【译文】

  人和其他生物形体虽然不同,佛性原是相同的。其他生

物由于造恶业而沉沦于异类,我因为作善业而侥幸获得人

身,若我们对异类动物不加以怜悯同情,反而纵情食啖,那

么,一旦我的福报或享尽,动物的罪业或酬偿完毕,难免从

头偿还命债,以饱对方的口腹。须知世间刀兵大劫,都是众

生宿世的杀业所招感的。倘若没有杀业,纵然身遇贼寇,贼

寇也自当生起善心,不会加以诛戮。更何况瘟疫水火等灾祸

横事,戒杀放生者,很少遭遇。所以应该知道,保护动物,

原来是在保护自己。戒杀动物可以免于被天所杀、被神鬼所

杀、被盗贼所杀、乃至未来怨怨相报杀。

念佛人当吃长素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初

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为六斋,加初一、

十八、二十四、二十八为十斋。遇月小即尽前一日持之。又

正月、五月、九月为三斋月,宜持长素,作诸功德。由渐

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切戒家中杀

生。

  ——印光《印光法师文钞》

【译文】

  念佛的人,应当吃长素。如果条件不允许,应当奉持六

斋或十斋。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为六

斋,加初一、十八、二十四、二十八为十斋。遇月小,月底

Page 26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五编·净土资粮——行门 ·249·

斋日就挪前一日奉持。另外,正月、五月、九月为三斋月,

应该吃长素,广作功德。荤腥应由渐渐减少最后达到永远断

除,方为合理。虽然未断荤腥,应当买现成的肉,切戒在家

中杀生。

谨防杂毒之善

  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

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

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

行,不名真实业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纵使苦励身心,

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炙头燃者,总名杂毒之善。欲回

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

  ——善导《观经四帖疏》

【译文】

  要明白一切众生身口意三业所修的解行,必须从真实心

中作出,不得外面表现出贤善精进的样子,内心却怀着虚

假、贪欲、瞋恚、邪恶和伪造,种种奸诈邪恶之性难以更

改,所行之事如同蛇蝎一样阴险歹毒。如果是这样,虽然也

修行身口意三业,却只可叫做杂毒之善,又可叫做虚假之

行,不可称为真实的德业。倘若以这种心态来修行,纵使苦

切激励身心,一天十二个时辰,如同头被炙烤燃烧那样,急

迫地修行,也只可叫做杂毒之善。想要用这种杂毒之善回向

求生阿弥陀佛的净土,那是必定不可能实现的。

Page 27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50· 净宗法语大观

恭敬得实益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

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

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

  ——印光《印光法师文钞》

【译文】

  要想获得佛法的真实利益,必须向恭敬中求取。有一分

恭敬,就消除一分罪业,增加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

除十分罪业,增加十分福慧。倘若没有恭敬而导致亵渎轻

慢,那么罪业更加增加,而福慧更加减少了。

结交净友

  一切悟机,非友不发;一切恶法,非友不止。如车二

轮,去一则蹶。是以行道求友者,当严别净秽。一、山林闲

适之友当近,能止躁心故;二、严持戒律之友当近,能淡

诸欲故;三、智慧广大之友当近,能出迷津故;四、总持文

字之友当近,能决疑难故;五、寂寞枯槁之友当近,能恬进

取故;六、谦卑忍辱之友当近,能销我慢故;七、直心忠告

之友当近,能抑诸过故;八、勇猛精进之友当近,能速道果

故;九、轻财好施之友当近,能破大悭故;十、仁慈覆物、

不惜身命之友当近,能摧人我等执故。若无如是净侣,即当

屏人独处,自办道业,以像设为师,以经论为侣,其他嬉戏

之徒,宁绝勿通。如入园中,虽无佳华,不植臭草,以无益

Page 27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五编·净土资粮——行门 ·251·

赏心,徒增厌秽故。

  ——袁宏道《西方合论》

【撰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居士,字中郎,号石头居士,

万历年间中进士。初学禅于李卓吾,信解通利。后信奉净土,

晨夕礼诵。晚年,宿于僧寺,无疾往生。

【译文】

  一切开悟的契机,非良友不能发起;一切邪恶之法,非

诤友不能阻止。修行人与良友的关系,诚如车子的两个轮

子,去掉一个轮子就会颠扑。所以学道求友者应当严格甄别

净友与秽友。具言之,第一,隐居山林,心闲高逸之友当亲

近,因能抑止躁妄心故;第二,严持戒律之友当亲近,因为

能淡泊种种贪欲故;第三,智慧广大之友当亲近,因能指点

迷津故;第四,通达经论、总持文字之友当亲近,因能解决

疑难问题故;第五,甘处寂寞、身心枯槁之友当亲近,因能

恬淡世间进取心故;第六,谦卑忍辱之友当亲近,因能销除

贡高我慢心故;第七,直心忠告之友当亲近,因能抑阻诸多

过失故;第八,勇猛精进之友当亲近,因能疾速成就道果

故;第九,轻财好施之友当亲近,因能破大悭吝故;第十,

仁慈爱物、不惜身命之友当亲近,因能摧毁人我是非等执著

故。若没有这样的清净道侣,就应当屏绝人群,孤身独处,

自办道业,设佛像为师,以经论为友,其他嬉戏玩闹之徒,

宁可绝交,不可来往。譬如进入园圃中,虽然没有佳美华

卉,但不应种植臭草,因为种植臭草(喻结交秽友)无益于赏

心悦目,只是徒然增加秽恶臭气故。

Page 27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52· 净宗法语大观

摒弃恶念,守护善心

  若念佛之人,尘垢未净,恶念起时,须自检点,或有悭

贪心、瞋恨心、痴爱心、嫉妒心、欺诳心、吾我心、贡高

心、谄曲心、邪见心、轻慢心、能所心及诸逆顺境界随染

所生一切不善之心。设或起时,急须高声念佛,敛念归正,

勿令恶心相续,直下打并净尽,永不复生。所有深信心、至

诚心、发愿回向心、慈悲心、谦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

辱心、持戒心、喜舍心、禅定心、精进心、菩提心及一切善

心,常当守护。更要离非梵行,断恶律仪。鸡狗猪羊,慎毋

畜养;畋猎渔捕,皆不应为。……念佛之人当随佛学,应以

去恶取善为鉴诫焉。

  ——优昙《莲宗宝鉴》

【译文】

  若念佛之人,尘劳垢染尚未清净,恶念生起来的时候,

必须自己赶紧检点,或有悭贪心、瞋恨心、痴爱心、嫉妒

心、欺诳心、人我心、贡高心、谄曲心、邪见心、轻慢心、

能所心以及由各种逆顺境界随染著所生起的一切不善的心

念。假如不善心生起时,急须高声念佛,收敛恶念归于念佛

正念,不要令恶的心念相续,宜直下将不善念打并干净,永

不再生起。所有的深信心、至诚心、发愿回向心、慈悲心、

谦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舍心、禅定

心、精进心、菩提心以及一切善心,应该经常守护。更要远

离非清净梵行(断淫欲),断除邪恶的律仪。鸡狗猪羊悉不畜

养,打猎捕鱼都不应该去作。……念佛之人应当效法佛的言

Page 27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五编·净土资粮——行门 ·253·

行,以去恶取善作为教训。

净业行持总则

  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

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

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

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

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

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

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

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

世界。

  ——印光《印光法师文钞》

【译文】

  净业行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寺庵(出家),都必须恭

敬长辈,和睦下属,忍耐他人所不能忍耐的人事,行持他人

所不能行持的道业,替代他人的辛苦,成全他人的好事,静

坐时常常思惟反省自己的过失,处众闲谈中不说他人的是

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早朝到暮夜,从暮夜到早朝,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不令其间断,或小声持念,或默

念,除念佛外,不生起其他的念头。若或妄念一生起时,当

下就要念佛,教妄念消灭。净业行人应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

心,纵然自己有修持,总觉得我的工夫很浅薄,不可自己矜

持夸耀。日常修持生活中,只管自己念佛,不管人家行为如

Page 27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54· 净宗法语大观

何。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

人实在是苦恼凡夫。你果真能够依着我所说的话而奉持,决

定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按】

  印祖对叶福备居士的这段开示,切中现代净业行人的弊

病,应病投药、体现儒佛修心养性之心要,凝聚着印祖一生教

化众生的悲智,我等众生当如教奉行。

Page 27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六编  往生品位

Page 27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彼佛众会咸清净 我时于胜莲华生

Page 27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六编·往生品位 ·257·

一、三辈往生

上辈往生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

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

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

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

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

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

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

  ——《佛说无量寿经》

【译文】

  佛告诉阿难:“十方无量世界诸天人民,其中有发起至

诚恳切之心愿意往生西方净土者,总共有三辈。其上辈往生

者,舍弃家缘爱欲,行作沙门,发起信愿往生成佛度众生的菩

提心,一向专心持念阿弥陀佛名号,修行六度万行种种功德,

回向愿生彼极乐净土。此等念佛众生,临到寿命将终之时,

阿弥陀佛与彼净土菩萨圣众,显现在其人面前。此念佛人就随

从阿弥陀佛往生极乐净土,即刻便在净土七宝莲华中自然化

生,即安住于不退转位,智慧开启,精进勇猛,获大神通,

得大自在。所以阿难!其有众生想在今世见阿弥陀佛者,应

发无上菩提之心,广修功德,至心切愿求生彼安乐净刹。”

Page 27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58· 净宗法语大观

中辈往生

  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

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

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①,起立塔像,饭

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

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

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

次如上辈者也。

  ——《佛说无量寿经》

【注释】

  ①斋戒:意谓清净守戒以杜绝一切嗜欲。

【译文】

  佛告诉阿难:“其中辈往生者,十方无量世界诸天人

民,其中有发起至诚恳切之心愿意往生西方净土者,虽然不

能出家行作沙门,广修功德善本,也应当发信愿往生成佛度

众生之心,一向专心持念阿弥陀佛名号,随分随力,修善植

福,奉持斋戒,建造佛塔佛像,饭食供养沙门僧众,在寺院

丛林悬挂幢幡,燃点油灯,布散鲜华,焚烧檀香,用以供养

三宝,以此功德回向愿生西方净土。如此念佛人,临命终

时,阿弥陀佛现出化身,化佛光明赫奕,种种相好,如真佛

一样庄严,与净土诸圣众,显现在此念佛人面前,此念佛人

就跟随化佛往生极乐净土,安住于不退转位。其功德智慧,

比上辈往生者稍逊一等。”

Page 27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六编·往生品位 ·259·

下辈往生

  佛告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

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

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

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

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

者也。

  ——《佛说无量寿经》

【译文】

  佛告诉阿难:“其下辈往生者,十方无量世界诸天人

民,其中有发起至诚恳切之心愿意往生西方净土者,假使不

能够广作诸多功德,也应当发起信愿往生成佛度众生之心,

一向专心持念阿弥陀佛名号,乃至最低限度念十声南无阿弥

陀佛名号,愿生彼佛刹土。若遇机缘听闻到这念佛往生的深

妙法门,心生大欢喜,信受好乐,不生起丝毫疑惑,如此至

心信乐,乃至一念,念于阿弥陀佛,以至诚心,愿生彼佛刹

土,此念佛人临命终时,梦中见到阿弥陀佛,也能往生彼佛

净土。其功德智慧,比中辈往生稍逊一等。

【按】

  三辈往生的共同条件,即须发菩萨心,一向专念。随其念

佛功夫的浅深,及福德智慧的大小,遂致品位有高低。净业行

人宜取法于上,力争上辈往生。

Page 28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60· 净宗法语大观

二、九品往生

上品上生

  上品上生者:

  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

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

必生彼国。

  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

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①,回向发

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

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

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②,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

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

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

  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

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

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

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

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

  是名上品上生者。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Page 28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六编·往生品位 ·261·

【注释】

  ①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②金刚台:金刚合成的莲台座。

【译文】

  上品上生者:

  若有众生愿生到阿弥陀佛的国土,发起三种心,即便往

生。是哪三种心呢?第一,至诚心;第二,深信心;第三,

一切功德回向愿往生心。具备这三心的众生,必定生到西方

极乐世界。

  又有三种类型的众生,能够生到极乐世界。是哪三类众

生呢?第一种是慈心不害物命,奉持各种戒行;第二种是读

诵大乘方等经典;第三种是修行六念,以上述修行的功德,

善巧回向,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具备以上一日乃至七日修

行,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临终将生彼国时,由于这念佛人生前修行精进勇猛故,

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无数的化佛、百千比

丘、声闻大众、无量的诸天以及七宝宫殿等一齐来临。观世

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共执金刚莲台,来到念佛人面前。阿弥

陀佛放大光明,注照在这念佛人的身上,即与化佛等同时伸

出手来接引这念佛人的神识到金刚台。观世音菩萨、大势至

菩萨与无数的菩萨,同声赞叹这念佛人,劝慰鼓励其心。

  这念佛人见到如此殊胜的境相,生大欢喜,身心踊跃,

自见乘金刚台,随从在阿弥陀佛之后,如弹指间,便往生到

西方极乐世界。生到西方净土后,亲眼见到阿弥陀佛的紫磨

真金色身,无量相好,一一具足福慧庄严;又见到诸菩萨圣

Page 28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62· 净宗法语大观

众的色相,也一一具足微妙庄严;又闻到光明宝林,演说微

妙法音,初闻法音就悟证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就能游历十

方世界承事诸佛,蒙诸佛次第授记。得授记后,便回到安养

本国,证得无量百千总持法门。

  这就叫做上品上生者。

上品中生

  上品中生者:

  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①。善解义趣,于第一义②,心

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

国。

  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

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

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

手。

  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

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华,经宿则开。

  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俱

时放光,照行者身,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

甚深第一义谛。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经于七

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

行遍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

得无生忍,现前受记③。

Page 28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六编·往生品位 ·263·

  是名上品中生者。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注释】

  ①方等经典:大乘经典的总称。方等意即方广平等。

  ②第一义:般若毕竟空无所有之义。

  ③现前受记:四种授记之一,见菩萨根性成熟,现于一切大

众前授成佛的记。

【译文】

  上品中生者:

  这类念佛人或读或不读大乘经典。闻诸法性空妙有之

义,默契于心,深信世出世间苦乐二种因果,对此等因果及

大乘佛法的各种道理,不生怀疑诽谤。以这些功德回向,愿

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作这种行持的念佛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

萨、大势至菩萨及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莲台,到这念

佛人面前。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同声赞叹:“法子!你修行大

乘佛法,悟解诸法空性,所以我现在来迎接你。”即时阿弥

陀佛与一千尊化佛,同时伸出手来接引。

  这念佛人自见己身坐在紫金莲台上,合掌叉手,赞叹阿

弥陀佛及圣众。如一念顷,就能生彼净刹七宝池中。这紫金

莲台如大宝华,经过一夜,就能开敷。

  这往生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阿弥陀佛

及诸菩萨同时放光,照触在那往生者身体上,那往生者的眼

目当即开启明亮。因顺先前宿世的习性,普闻水、鸟、树、

乐等众多声音,纯说甚深空有不二的中道义谛。那往生者就

Page 28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64· 净宗法语大观

走下紫金莲台,到阿弥陀佛座下顶礼合掌,歌扬赞叹佛的功

德。经过七日,即于无上正等正觉证得不退转位。应时就能

够飞行自在,分身遍至十方世界,一一承事供养诸佛。在诸

佛的道场,修习种种三昧。历经一小劫,证得无生法忍。

一一佛前,现前得蒙成佛的授记。

  这就叫做上品中生者。

上品下生

  上品下生者:

  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

愿求生极乐国。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

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

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

汝。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华。坐已华合,随世尊后,

即得往生七宝池中。一日一夜,莲华乃开。七日之中,乃得

见佛。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于三七日后,乃了

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

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①,住欢喜地②。

  是名上品下生者。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注释】

  ①百法明门:菩萨证到初地果位时所得的智慧门。智慧能通

入百法的真性,所以名为明门。

  ②欢喜地:圆教十地果位中的初地。初得圣性,生大欢喜,

Page 28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六编·往生品位 ·265·

所以称欢喜地。

【译文】

  上品下生者:

  亦同上品中生者,深信因果,但不诽谤大乘佛法。唯发

厌苦乐生净土成佛度众生之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

世界。此念佛人于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大势

至菩萨及诸菩萨众,持金莲华,阿弥陀佛化作五百尊佛,

来接引此念佛人。五百化佛同时伸手,赞叹道:“法子!汝

现今罪灭清净,发往生净土的无上道心,我来迎接汝。”那

念佛人见到此事时,即见到自身坐在金莲华上,莲华缓缓闭

合。闭合后,就随从阿弥陀佛之后,得以往生到极乐世界七

宝池中。在七宝池中,经过一日一夜,莲华才开敷。七日之

中,才能见到阿弥陀佛。虽然见到阿弥陀佛身相,但对阿弥

陀佛众多微妙的相好,如隔纱望月般的不甚明了。经二十一

日后,才能清晰地见到阿弥陀佛的种种相好光明,闻到众多

的音声,都在演说妙法。游历十方世界,供养诸佛。在诸佛

的座前,听闻甚深微妙之法。这样历经三小劫,证得通达百

法真性的智慧,得到欢喜地的圣果。

  这就叫做上品下生者。

中品上生

  中品上生者:

  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①,修行诸戒,不造五

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临

Page 28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66· 净宗法语大观

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

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

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华台,长跪合掌,为佛作

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华寻开。当华敷时,

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②六通③,具

八解脱④。

  是名中品上生者。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注释】

  ①八戒斋:是为在家人所制的斋戒法,令其居尘得以修习出

家法。一、不杀;二、不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

酒;六、不坐高广大床;七、不作倡伎乐故往观听,不着香薰

衣;八、不非时食。

  ②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

  ③六通:宿命通、他心通、天耳通、天眼通、神足通、漏尽

通。三明六通是阿罗汉所具的功德。

  ④八解脱:以八种禅定解脱烦恼的系缚。一、内有色想观外

色解脱;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

四、空无边处解脱;五、识无边处解脱;六、无所有处解脱;

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八、灭受想定身作证具住。

【译文】

  中品上生者:

  若有众生受持五戒和八戒斋,修持诸戒,不造五逆重

罪,不毁犯戒律,没有各种过错,以此善根戒行回向愿求生

极乐世界,那念佛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就与诸比丘众围绕

Page 28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六编·往生品位 ·267·

其人,放金色光明,注照在他的身上,又为其演说苦、空、

无常、无我之法,赞叹出家,自在修道,得以脱离众苦。那

念佛人既见佛闻法,不胜欣喜,就见自身已端坐在莲华台

上,长跪合掌,低头向佛顶礼。还没有抬头之时,便已生到

了极乐世界。一经生到彼土,莲华即刻开敷。当莲华开敷

时,那往生者便闻到众多的音声,同时赞叹苦集灭道四谛之

法,当时便获证阿罗汉果,得三明六通,具足八解脱的禅

慧。

  这就叫做中品上生者。

中品中生

  中品中生者:

  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

戒①,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②,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

愿求生极乐国。戒香③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

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至行者前。行者

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

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华上,莲华即合,生于西方极

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华乃敷。华既敷已,开目

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

汉。

  是名中品中生者。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Page 28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68· 净宗法语大观

【注释】

  ①沙弥戒:沙弥十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非

梵行(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著香华鬘,不

香油涂身;七、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视听;八、不坐卧高广大

床;九、不非时食;十、不捉持生像金银宝物。

  ②具足戒:比丘、比丘尼应当受持的戒。比丘为二百五十

戒,比丘尼为三百四十八戒。

  ③戒香:戒德熏于四方,以香为喻。

【译文】

  中品中生者:

  若有众生或一日一夜受持八关戒斋,或一日一夜受持沙

弥戒,或一日一夜受持比丘、比丘尼具足戒,身口意三业威

仪小戒也没有缺失,以此持戒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世界,此

戒香熏修的念佛人,临命终时,见到阿弥陀佛与诸比丘众,

放金色光明,持七宝莲华,来到念佛人面前。此人听到佛声

从空中传来,赞叹道:“善男子!如汝这样的善人,能随顺

三世诸佛的教敕故,所以我前来迎接你。”那念佛人自见己

身坐在莲华座上,坐上后莲华闭合,瞬间便生到极乐世界七

宝池中。经过七日后,莲华才开敷。莲华开敷后,这往生者

睁开眼睛,合掌顶礼,赞叹阿弥陀佛的恩德。初闻妙法,心

生欢喜,当即证得须陀洹果。经半小劫后,方证阿罗汉果。

  这就叫做中品中生者。

Page 28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六编·往生品位 ·269·

中品下生

  中品下生者: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

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

丘四十八愿。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

生西方极乐世界。经七日已,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

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

  是名中品下生者。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译文】

  中品下生者: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顺赡养父母,修行世间的仁爱

慈善,此人临命终时,遇到念佛善知识,为其广为详说阿弥

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乐事,并述说法藏比丘四十八

愿的功德。此人听到这些法音后,很快就命终了,譬如壮士

屈伸臂膀的时间,就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经过七日后,

莲华开敷,得以遇到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为其说法。此

往生者听闻到二大菩萨讲经说法,心生欢喜,当即证得须陀

洹果。经过一小劫,成就阿罗汉果。

  这就叫做中品下生者。

Page 29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70· 净宗法语大观

下品上生

  下品上生者:

  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

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

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

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

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

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

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

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

华乃敷。当华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

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

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

  是名下品上生者。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译文】

  下品上生者:

  或有众生,曾造作众多的恶业,虽然对大乘经典不生诽

谤,此等愚痴之人,造作诸多恶业,没有惭愧心。此人在临

命终时,遇到善知识,为他赞叹宣说大乘十二部经的首题名

字。那恶人由于听闻佛经名题故,当下除却千劫极重的恶

业。善知识又教那人合掌叉手,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由

于称念阿弥陀佛名号的缘故,当即消除五十亿劫生死罪业。

  行者正称念佛名时,阿弥陀佛就派遣化佛、化观世音、

Page 29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六编·往生品位 ·271·

化大势至,应声来现在那行者面前,赞叹道:“善男子!以

汝称念佛号故,诸罪得以消灭,我来迎汝。”说完这话后,

那念佛人就见到化佛光明遍满自己的住所,心生欢喜。当即

命终,乘宝莲华,随从在化佛的后面,生到极乐世界七宝池

中。经四十九日后,莲华才开敷。当莲华开敷时,大悲观世

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立那人面前,为他宣说

甚深微妙的十二部经教。那往生者闻法后,信悟领解,当即

发起无上道心。历经十小劫,证达百法真性的智慧,得以证

入欢喜地。

  这就叫做下品上生者。

下品中生

  下品中生者:

  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

祇物①,盗现前僧物②,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

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

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

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

知见③。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

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

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经于六劫,莲华乃敷。观

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

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

  是名下品中生者。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Page 29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72· 净宗法语大观

【注释】

  ①僧祇物:僧祇意为大众,僧祇物即常住物,有二种,(1)

常住常住,即寺宇米谷等。(2)十方常住,即供僧食饮等。

  ②现前僧物:有二种,(1)现前现前,谓据数即分的财物。

(2)十方现前,谓作相普施的财物。

  ③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又称五分法身。戒、定、

慧为修因,解脱、解脱知见为证果。这五种法是佛的身体,所以

称为法身。

【译文】

  下品中生者:

  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斋及比丘比丘尼具足戒,如

此愚人还曾偷盗十方僧物,并盗窃现前众僧的财物,或为名

闻利养而说法,无有惭愧心,以种种恶业来庄严自身。这样

的罪人,以其罪因,应当堕入地狱。此罪人在临命终时,地

狱众火一时齐来。在这关键时刻,遇到念佛善知识,以大慈

悲,即为他赞叹宣说阿弥陀佛的十力威德,广赞阿弥陀佛悲

愿光明神力,又赞叹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五分法

身的功德。那罪人既闻信已,当即除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地狱猛火当即化为清凉风。此清凉风吹诸天华纷纷飘坠。华

上皆有化佛化菩萨,来迎接此人。如一念顷,此人即得往生

极乐世界,在七宝池中的莲华之内,经过六劫,莲华才能开

敷。莲华开后,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以清净梵音,安

慰那往生者,为其宣说大乘甚深经典。那往生者听闻佛法

后,信悟领解,当即发无上菩提心。

  这就叫做下品中生者。

Page 29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六编·往生品位 ·273·

下品下生

  下品下生者:

  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

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

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

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

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

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

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

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

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

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

  是名下品下生者。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译文】

  下品下生者:

  或有众生,造作种种不善业,五逆十恶等,无所不为。

如此愚人,以如是极重恶业故,决定堕入阿鼻地狱,历经多

劫,遭受无穷的剧苦。如此愚人,在临命终时,遇到善知

识,以大慈悲安慰其心,为他宣说净土妙法,教令他系念阿

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那罪人被临死的苦痛所逼,慞惶散

乱,不能系念阿弥陀佛。善友知其苦痛失其正念,便转而教

他:“汝若不能系念阿弥陀佛的话,便应口称阿弥陀佛名

号。”那罪人即以至诚恳切心口称佛名,如此具足十念,口

Page 29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74· 净宗法语大观

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以称佛名号故,于念念中,除灭八十

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到犹如日轮的金色莲华,应声

现在罪人面前。如一念的短时间内,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在

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才开敷。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

萨,以大悲音声,为那往生者广说诸法实相的妙法,以实相

忏法灭其罪障。那往生者闻听此妙法后,开解欢喜,当即发

无上菩提心。

  这就叫做下品下生者。

【按】

  九品往生的共同条件是圆发三心,其因行果报,充分体现

出阿弥陀佛愿力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万修万人去,

信哉斯言。

九品往生皆是凡夫

  又看此《观经》定善①及三辈②上下文意,总是佛去世

后,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何者?上品

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下品三人,是

遇恶凡夫。以恶业故,临终藉善,乘佛愿力,乃得往生。

  ——善导《观经四帖疏》

【注释】

  ①定善:《观经》十六观,前十三观以定心观想净土依正二

报,名之为定善;后三观以散心修三福九品之行,名之为散善。

  ②三辈:指《观经》后三观的九品往生章。

Page 29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六编·往生品位 ·275·

【译文】

  又,探究此《观经》定善十三观以及三辈九品章上下文

的意蕴,总是彰显佛灭度后,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的凡夫,只

是由于所遇缘分的差异,而导致往生品位有九品高下的不

同。为什么这样说呢?上辈三品往生者是遇到大乘佛法的凡

夫,中辈三品往生者是遇到小乘佛法的凡夫,下辈三品往生

者是遇到恶因缘的凡夫。因为平生造恶业,临终凭藉善知识

的开导,信愿持名,乘托阿弥陀佛大悲愿力,因此得以往生

极乐净土。

【按】

  隋唐之际,注解《观经》的诸师,以通途教观的立场,将

上辈三品往生,判为大乘圣人生位,中辈三品往生,判为小乘

圣人生位,下辈三品往生,判为大乘始学凡夫生位。善导大师

以净宗乘佛愿力的立场,建立九品往生皆是凡夫的观点。楷定

古今,垂宪万代。

Page 29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76· 净宗法语大观

三、边地疑城往生

中辈疑城生者

  其人奉行施与如是①者,若其然后中复悔,心中狐疑②,

不信分檀布施作诸善后世得其福,不信有无量清净佛国,不

信往生其国中。虽尔,其人续念不绝,暂信暂不信,意志犹

豫,无所专据,续结其善愿为本,续得往生。其人寿命病欲

终时,无量清净佛则自化作形像,令其人目自见之。口不能

复言,便心中欢喜踊跃,意念言:我悔不知益斋作善,今当

生无量清净佛国。其人则心中悔过。悔过者,过差少,无所

复及。其人寿命终尽,则生无量清净佛国,不能得前至无量

清净佛所。便道见无量清净佛国界边自然七宝城,心中便大

欢喜,道止其城中,则于七宝水池莲华中化生,则受身自然

长大。其人于城中五百岁乃得出,往至无量清净佛所。是为

第二中辈。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注释】

  ①奉行施与如是:指经中所言中辈往生者所须具备的善德,

即“当持经戒,无得亏失,益作分檀布施,常信受佛语深,当作

至诚忠信,饭食沙门,而作佛寺起塔,烧香散华然灯,悬杂缯彩

等”。

  ②狐疑:即怀疑,由狐性多疑而来。

Page 29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六编·往生品位 ·277·

【译文】

  其人奉行布施、供养等功德善业,若中途又生后悔,心

中生起怀疑,不再相信布施、供养,作诸善业,其后世能够

得享善果福报,也不相信实有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也不相信

念佛就能往生。即便这样,这个人仍继续念佛,虽然念佛,

对净土法门的因果事理时而相信时而不相信,心志犹豫徘

徊,对专一念佛求生净土缺乏坚固的信解依据。但尚能延续

以前的善愿为根本,由于接续此前功德力,得以往生西方净

土。其人世寿将尽、百病缠身之时,阿弥陀佛就亲自变化为

佛的形像,令其人亲眼目睹。这时其人口不能说,但心中明

了,欢喜踊跃,心中思惟:我真后悔中途退转,未能进一步

奉持斋戒。但佛慈悲不舍,就能往生阿弥陀佛国。此人就在

心中忏悔。因为忏悔过失,罪过得以减轻。其人世寿结束,

即蒙佛力得以往生阿弥陀佛刹土,但不能直接到达阿弥陀佛

处。在往生途中,见到极乐净土界边自然有七宝城池,心中

便生起大欢喜。于是中途止步,在城中七宝水池莲华中化

生,所受的清虚之身自然长大。其人在此城经过五百岁后,

方可出来,前往阿弥陀佛所。这是第二中辈疑城往生者的情

形。

下辈疑城生者

  其人作是①已后,若复中作悔心,意用狐疑,不信作善

后世当得其福,不信往生无量清净佛国。其人虽尔,续得往

生。其人寿命病欲终时,无量清净佛则令其人于卧睡梦中,

Page 29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78· 净宗法语大观

见无量清净佛国土。其人心中欢喜,意自念言:我悔不知益

作善,今当生无量清净佛国。其人但心念是,口不能复言,

则自悔过。悔过者,过差减少,悔者无所复及。其人命终,

则生无量清净佛国,不能得前至。便道见二千里七宝城,心

中独欢喜,便止其中,其人亦复于城中五百岁。五百岁竟,

乃得出至无量清净佛所。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注释】

  ①作是:指经中所言下辈往生者具备的德行,如“当断爱

欲,无所贪慕,慈心精进,不当瞋怒,斋戒清净。如是清净者,

当一心念欲生无量清净佛国,昼夜十日乃至一昼夜不断绝者”。

【译文】

  其人曾斋戒清净,乃至行持过一昼夜的精进念佛,若其

人在中途又生后悔心,意地开始怀疑,不再相信作善后世得

享福报,也不相信念佛能往生阿弥陀佛国。即便如此,其人

尚可接续以前念佛的善根,往生西方净土。其人世寿将尽、

百病缠身之时,阿弥陀佛令其人在卧床睡梦之中,目睹西方

极乐世界。其人心中生起大欢喜,内自思惟:我真后悔中途

退转,未能进一步斋戒念佛。今当往生阿弥陀佛安乐刹土。

其人这时只能心念,而口中不能言语,就在心中忏悔以往的

罪过。因为忏悔罪过,罪过得以减轻,其余的罪过不可能全

部忏除。其人世寿结束,则蒙阿弥陀佛愿力加持,得以往生

极乐世界,但不能直接到达阿弥陀佛处所。便在道旁见到方

圆二千里的七宝城,心中独自欢喜,便停止在城中。其人在

城中滞留五百岁后,五百岁竟,方能从城中出来,到达阿弥

Page 29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六编·往生品位 ·279·

陀佛处。

胎生与化生

  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

不思议智①、不可称智②、大乘广智③、无等无伦最上胜智④,

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然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

此诸众生,生彼宫殿,寿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

见菩萨声闻圣众,是故于彼国土,谓之胎生⑤。若有众生,明

信佛智,乃至胜智,作诸功德,信心回向,此诸众生,于七

宝华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

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

  ——《佛说无量寿经》

【注释】

  ①不思议智:佛之智慧,深广而不可思议。

  ②不可称智:佛之智慧众多无量,众生称说不能穷尽。

  ③大乘广智:乘有运载义。佛之智慧威力广大无边,能运载

一切众生至究竟涅槃彼岸。

  ④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佛的智慧最为究竟,一切菩萨圣众的

智慧皆无法修企及。

  ⑤胎生:极乐国土有胎生、化生二类,或生边地,或生莲内

而华不开,不能见闻三宝,恰如胎生之人在胎内,故名胎生。

【译文】

  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行诸多功德,发愿往生阿弥陀佛极

乐净土,然而不能明了阿弥陀佛的一切种智、深广难思之

Page 30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80· 净宗法语大观

智、不可称说之智、大乘广度一切众生之智、最上无比胜妙

之智,对阿弥陀如来甚深智慧功德,疑惑不信,但尚能相信

善恶罪福的因果,由此修习六度福慧,愿往生彼佛净土。这

一类众生寿终之后,就能往生在边地疑城的七宝宫殿之中,

五百岁常不见阿弥陀佛,也听闻不到经法,不能睹见诸菩萨

声闻圣众,所以称此类往生者为胎生。如果有众生明了深信

阿弥陀的智慧,乃至深信阿弥陀佛无等无伦最上胜智,广积

功德善本,深信切愿回向求生西方净土,这一类众生寿终之

后,便在极乐国土七宝莲华中自然化生,跏趺端坐。须臾之

间,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净土诸菩萨同样地具足成就。

【按】

  边城疑城往生者,由念佛与修善力故,得以往生;由疑悔

心夹杂故,滞留边地疑城五百年,不得亲近三宝。证知,净业

行人不应对念佛法门事理因果心生疑惑,应当明信阿弥陀佛无

上智慧。

Page 30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七编  禅宗与净土

Page 30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若人称念阿弥陀 号曰无上深妙禅 至心想像见佛时 即是不生不灭法

Page 30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七编·禅宗与净土 ·283·

佛法修持之要不过禅净二门

  佛教大纲,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禅、密、净

也。律为佛法根本,严持净戒,以期三业清净,一性圆明,

五蕴皆空,诸苦皆度耳。教乃依教修观,离指见月,彻悟

当人本具佛性,见性成佛耳,然此但指见自性天真之佛为成

佛,非即成证菩提道之佛也。密以三密加持,转识成智,名

为即身成佛,此亦但取即身了生死为成佛,非成福慧圆满之

佛也。此三宗均可摄之于禅,以其气分相同也。以故佛法修

持之要,不过禅净二门。禅则专仗自力,非宿根成熟者,不

能得其实益。净则兼仗佛力。凡具真信愿行者,皆可带业往

生。其间难易,相去天渊。

  ——印光《印光法师文钞》

【译文】

  佛教的大纲,不外乎五宗。五宗即是律宗、教(含天台

宗、贤首宗、法相宗等)、禅宗、密宗、净土宗。律宗为佛

法的根本,严持清净戒律,以期身口意三业清净,自性本觉

圆明,色受想行识皆空,即可度脱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之苦

厄。教乃依经教修止观,离文字之指见自性真月,彻悟当人

本具之真如佛性。即谓见性成佛。然此只是指见自性天真之

佛为成佛(开悟),不是即成证菩提道之佛。密宗以身口意

三密加持,转八识成四智(转眼耳鼻舌身五识为成所作智,转

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阿赖耶

为大圆镜智),名为即身成佛,这也只是即身了脱分段生死为

成佛,不是成福德智慧圆满之佛也,律教密三宗均可摄于禅

Page 30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84· 净宗法语大观

宗,因为此三宗修行的气分与禅宗相同。是故佛法修持的要

旨,不过禅与净土两种法门。禅宗修行则专门靠自力,若非

宿世善根成熟的人,不能得到修持的真实利益。修净土宗则

在自力的基础上,兼而仰仗佛力。凡是具足真信、切愿、持

名的行人,都可以带业往生彼土。是故禅宗与净土宗二门修

行的难易,相互之间有着天渊之别。

禅净二门,到家一著

  禅佛二门,发行虽异,到家一著,其理是同。当知所以

发行异者,如参禅拈来即是,不著佛求。然若自不能具正知

见,又不遇正知见人,纵不退转,多入魔道,无佛力救护故

也。若念佛,一切不取,惟念彼佛,虽无正解及师友开发,

但直信有佛身土,发志即生。纵滞偏小,亦还于正,有弥陀

愿力救护故也。是名发行有异,非谓法门地位深浅有异也。

是知参禅即念佛,念佛即参禅。禅非佛不得往生,佛非禅不

得观慧。念佛参禅,岂有二致?

  ——妙叶《念佛直指》

【译文】

  参禅与念佛两种法门,其下手修行的方法虽有不同,回

归自性本源的理则是相同的。应当知道禅净下手行持不同的

原因,比如参禅一法,头头是道,拈来即是,不著相以求

佛。但是如果自己没有具备正知正见,又没有遇到具备正知

正见的善知识导引锤钳,则参禅功夫纵然能不退失,也大多

流入魔道,这是因为没有佛力加持救护的缘故。而念佛法门

Page 30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七编·禅宗与净土 ·285·

无须借助其他方法,只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虽然行者没有

正确的知解,也没有良师益友的劝示引导,但只要能深信有

阿弥陀佛、有西方净土,发愿往生,无不蒙佛接引。纵然初

始滞于小乘偏真,一得往生,最终还能归于大乘正道,这是

因为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加被救护所致。这是说禅净在下手

行持上有差异,并不是说禅净所证的果位有浅深优劣的不

同。由此可知,参禅即是念佛,念佛即是参禅。参禅不念佛

不得往生净土,念佛不参禅则不能获得观照的智慧。念佛与

参禅哪里有什么不同呢?

净土法门全在了他即自

  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若讳言他佛,则是他见未

忘;若偏重自佛,却成我见颠倒。又悉檀四益①,后三益事

不孤起。倘不从世界深发庆信,则欣厌二益尚不能生,何况

悟入理佛?唯即事持达理持,所以弥陀圣众现前,即是本性

明显;往生彼土,见佛闻法,即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法

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唯马鸣、龙树、智

者、永明之流,彻底担荷得去。其余世智辩聪,通儒禅客,

尽思度量,愈推愈远,又不若愚夫妇老实念佛者,为能潜通

佛智,暗合道妙也。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注释】

  ①悉檀四益:佛以四法,遍施众生,故名悉檀。世界悉檀顺

应世间众生之机,予欢喜益;为人悉檀启发众生善根,生善益;

Page 30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86· 净宗法语大观

对治悉檀针对众生烦恼加以对治,破恶益;第一义悉檀直指心性

本元,入理益。

【译文】

  念佛往生法门,全在了达阿弥陀佛果觉之力即吾人自性

本觉之力。若忌讳谈他佛,则是他见未能忘怀;若只是偏重

自性佛,却成了我见颠倒。又佛说法普施的四种法益,后三

种益(生善益、破恶益、入理益)之事不会无缘孤立而起。

如果不随顺世谛,而说世界之法,令闻者深切地生起庆喜信

心,则欣求极乐(生善)、厌离娑婆(破恶)二种利益尚且不

能生起,何况悟证究竟即佛呢?只有通过事相的修持才能达

到理观的修持,所以阿弥陀佛与诸圣众齐现念佛人眼前,即

是本性的彰显(自性弥陀)。往生安养净土,见阿弥陀佛讲经

说法,即是成就法身慧命,本自具足,不由他悟。这个念佛

往生法门深邃奥妙,摧破一切戏论,斩尽一切知见,唯有马

鸣、龙树诸菩萨,智者、永明诸祖师等上根利智者,才能当

下担荷得去。其他世智辩聪的学者、自认通达儒学者以及浮

光掠影的禅客,绞尽脑汁去思惟揣测念佛法门的义理,则越

推究偏离越远,又不如那些愚夫愚妇老实念佛者,能潜通佛

的智慧,暗合实相的奥妙。

从真流化,接引迷根

  问:心无外佛,见佛是心,云何教中说有化佛来迎,生

诸净土?

  答:法身真佛,本无生灭,从真起化,接引迷根。以化

Page 30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七编·禅宗与净土 ·287·

即真,真应一际,即不来不去,随应物心。又,化体即真,

说无来去,从真流化,现有往还,即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

见也。不来而来,似水月之顿呈;不见而见,犹行云之忽

现。此乃是本愿功德力故,令彼有缘众生专心想念,能令自

心见佛来迎,不是诸佛实遣化身而来迎接。但是有缘,时机

正合,能令自心见佛来迎。则佛身湛然常寂,无去无来;众

生识心①,托佛本愿力,一念变化,有去有来。如镜面像,

似梦施为。镜中之形非内非外,梦中之事不有不无。但是心

生,非关佛化。

  ——永明《万善同归集》

【注释】

  ①识心:指第八阿赖耶识之心王。

【译文】

  问:心外无佛,所见的佛即是自心,为什么经教中说有

阿弥陀佛的化身佛来迎接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呢?

  答:法身天真佛,本来没有生灭,从法身生起化身,接

引迷惑的众生往生净土。以应化身即是法身,法身与应身平

等一际,即不来不去,随众生心而感应。又,应化身的体性

即法身,文字表述无去无来;从法身流现化身,示现有往有

来,即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不来而来,就好比水中之

月顿然呈现;不见而见,就好比空中行云忽然出现。这乃是

阿弥陀佛大悲本愿功德之力,引导有缘众生专心忆佛念佛,

能令自心见到阿弥陀佛来接引,并不是阿弥陀佛真的派遣了

应化身来迎接往生。只是阿弥陀佛与众生有缘,时机正好吻

合,能令行人自心见佛来接引。佛的法身湛然常寂,如如不

Page 30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88· 净宗法语大观

动,无去无来;众生的阿赖耶识仰托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力,

一念感通变化,而现出有去有来之相。犹如镜中所映的面

像,又似梦中的施设作为。镜中的影像不在内不在外,梦中

之事不有不无,一切都是识心所生,与佛的化身并无关联。

【按】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前接引,亦即自心佛力接

引,因心果觉,感应道交,识心佛愿,相资互动,神妙莫测。

且缓谈过量境界

  若一味说无相话以为高,则资性稍利者,看得两本经

论,记得几则公案,即便能之,何足为难!且汝既了彻自

心,随处净土,吾试问汝:还肯即厕溷①中作住止否?还肯

就犬豕马牛同槽而饮啖否?还肯入丘冢②与臭腐尸骸同睡眠

否?……于斯数者,欢喜安稳,略不介意,许汝说高山平地

总西方。其或外为忍勉,内起疑嫌,则是净秽之境未空,憎

爱之情尚在。而乃开口高谈大圣人过量境界,拨无佛国,蔑

视往生,可谓欺天诳人,甘心自昧。苦哉!苦哉!

  又汝若有大力量,有大誓愿,愿于生死海中,头出头

没,行菩萨行,更无畏怯,则净土之生,吾不汝强。如或虑

此土境风浩大,作主不得,虑诸佛出世难值,修学无由,虑

忍力③未固,不能于三界险处度脱众生,虑尽此报身④,未能

永断生死,不受后有⑤,虑后有既在,舍身受身,前路茫茫,

未知攸往,则弃净土而不生,其失非细。此净土法门似浅而

Page 30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七编·禅宗与净土 ·289·

深,似近而远,似难而易,似易而难,他日汝当自知。

  ——莲池《云栖法汇》

【注释】

  ①溷(hùn):厕所。

  ②冢(zhǒng):坟墓。

  ③忍力:忍辱之力。又谓安住真如实相之力。

  ④报身:业报之身。

  ⑤后有:未来之果报,后世之心身。

【译文】

  若总是说一些无相无念的话以为高妙,那么天资稍为敏

捷的人,看了几本经论,记得几则禅宗公案,就可做到这一

点,这并不足为难!你既然彻悟自心,随处都是净土,那么

我试问你:你还肯住在厕所中否?还肯与狗、猪、马、牛

同槽饮食否?还肯入荒山坟墓与发臭腐烂的尸骸一起睡眠

否?……如果对这几项欢喜安稳,一点都不介意,方许可你

说高山平地总是西方净土。如果外表忍耐勉强承受,内心生

起疑虑嫌恶,则净秽境界的分别未尽,还存在憎爱的情感。

以此心态而高谈阔论大圣人超情离见的境界,否定佛国的存

在,蔑视往生净土,这就叫是欺天诳人,甘愿蒙昧自己的心

灵,苦哉!苦哉!

  又,你若有大力量,有大誓愿,愿在生死海中头出头

没,行菩萨道,不再有畏惧怯弱,那么我不勉强你往生净

土。如果或是忧虑这个娑婆世界欲境业风浩大,自己作不了

主;忧虑诸佛出世难值难遇,修学佛法无门可入;忧虑忍力

未能坚固,不能在三界险难处度脱众生;忧虑尽此业报之

Page 31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90· 净宗法语大观

身,未能永断生死,截断神识的轮回;忧虑既然还得受来生

的果报,舍此身受他身,前路茫茫,不知向何处去;那么,

摒弃净土而不往生,其损失就不是细小了。这个净土法门看

似浅显实则深奥,看似浅近实则邃远,看似艰难实则容易,

看似容易而又艰难,他日你自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尽形修习,造极为则

  心行处灭是诸佛常住真心,心行处有是众生生死业心,

其间不容丝发。若汝等能绵密加工,使此心无些子空隙,方

得几分相应。莫略做半年十月,便谓我能苦心修道。不知此

正障道处,切宜慎之。又,功夫虽加,若未到铜山铁壁推

不倒、移不动处,犹未是打成一片。切莫见些影响,便即歇

手。是为半途而废,必至弃其前功,毫无所益。此又学道人

大病,不可不知。要知佛法如大海,转入转深,断非小小知

见之所能尽。应尽形修习,造极为则,切莫作容易想。

  ——觉明妙行菩萨《西方确指》

【译文】

  心之行处寂灭即是诸佛常住真如妙心,心之行处生有就

是众生的生死轮转的业心,这二者之间容不得丝毫的间隔。

若汝等能够绵密用功念佛,使这心念不存留一点点空隙,才

能获得几分相应的功夫。千万不要稍微做了半年十个月的修

行,便自炫我能苦心修道。不知道这矜夸心正是道业的障

碍,千万要谨慎。另外,功夫虽有增进,但若念佛未念到铜

山铁壁推不倒、移不动的地步,还不是功夫打成一片。切切

Page 31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七编·禅宗与净土 ·291·

不要修行见些浮光掠影,便歇手不再加功用道,如果这样就

叫做半途而废,必定会导致前功尽弃,而最终得不到丝毫利

益。这又是学道人的大病,不可不知。要知道佛法犹如大

海,越进入就越觉得深邃,决不是小小知见所能穷尽其边际

的。应当尽形寿修习念佛法门,以达到登峰造极为准则,

千万不可将这念佛法门作容易想。

以佛知见为知见

  夫见道而后修道,修道而后证道,此千圣同途,千古不

易之定论也。然见道岂易言哉!若依教乘,必大开圆解,若

依宗门,必直透重关,然后得论修道。否则便为盲修瞎炼,

不免撞墙磕壁,堕坑落堑矣。唯净土一门则不然。从是西方

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

现在说法,但发愿持名,即得往生。此乃佛心佛眼,亲知亲

见之境界,非彼三乘贤圣所能知见也。但当深信佛言,依此

而发愿持名,即是以佛知见为知见,不必别求悟门也。

  ——彻悟《彻悟禅师语录》

【译文】

  由见道(明心见性)而后修道(三学六度等),由修道而

后证道(悟证实相),这是千圣修因证果的相同之路,千古

不会改易的定论。然见道岂是容易之事!若依照教乘而论,

必须大开圆解,若从禅宗来论,也当直透重关,至此才有资

格谈论修道。除此之外便为盲修瞎炼,不可避免地会撞墙碰

壁,堕入坎坷,跌落深坑。唯有净土这一法门不是这样。从

Page 31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92· 净宗法语大观

这个娑婆世界向西方,经过十万亿佛刹,有世界名叫极乐,

其国土有一尊佛,号阿弥陀,现今正在讲经说法,只要深信

切愿执持名号,就能蒙佛力加持,往生彼土。这是诸佛以

实相心智慧眼,亲知亲见的境界,不是三乘贤圣(声闻、缘

觉、菩萨)所能知见的深妙境界。只要深信佛语诚言,遵依佛

教,信愿持名,即是以佛的知见为自己的知见,不必另外去

求开悟之门。

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师尝修净土,勤以励人。室中问学者云:若言舍秽取

净,厌此欣彼,则是取舍之情,众生妄想;若言无净土,则

违佛语。修净土者当如何修?众无语。复自答云:生则决定

生,去则实不去。又云:譬如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绝遗

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

  ——义怀语 引自《角虎集》

【撰者】

  义怀(993~1064),宋僧。汲水折担大悟。作偈呈重显禅

师,得印可,提倡禅净双修,有《通明集》盛行于世。

【译文】

  (天衣义怀)禅师悟道之后,恒常修持净土法门,且每每

以此策励学人。一次,在室内问诸参学弟子说:“如果说舍

离污秽,欣取清净,厌离此界,欣求彼土,则是有了分别取

舍的情见,属于众生的妄想;但如果说无净土可生,则又违

佛语。如此,则修持净土法门者应该如何修呢?”大众无言

Page 31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七编·禅宗与净土 ·293·

以对。过了一会儿,禅师自己答道:“生则决定生,去则实

不去。”禅师又自答:“就好像大雁掠过长空,影子沉入寒

潭,大雁绝无留下踪迹的作意,潭水也没有留住大雁影子的

想法。”

【按】

  生则决定生,乃从事相上说,由众生生灭心而建立;去则

实不去,乃从理体上说,真如妙性本无去来。理事圆融,真俗

不二,方为净土正见。

一心不乱即禅

  又,此一心即达摩①直指之禅故。寻常说禅者讳净土,今

谓达摩说禅,直指灵知之自性也。此理一心②,正灵知自性

故。门庭施设不同,而所证无两心也。善哉,中峰③之言曰:

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也。有味乎言之也。

  ——莲池《弥陀疏钞》

【注释】

  ①达摩:全名菩提达摩,印度人。古印禅宗第二十八祖,梁

武帝时泛海到达我国,因与武帝话不投机,遂渡江入魏,在嵩山

少林寺面壁九年。后传法于慧可。中国禅宗之始祖。

  ②理一心:莲池大师将“一心不乱”之一心判例为事一心和

理一心,云:“理一心者,获自本心,故名一心。此纯理观,不

专事相,观力成就,名理一心。属慧门摄,兼得定故。”

  ③中峰:元朝钱塘人,名明本,号中峰。由天目山高峰妙和

尚处大悟彻底,说法无碍,著书若干。

Page 31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94· 净宗法语大观

【译文】

  又,这个一心不乱即达摩祖师西来所传直指人心、见性

成佛之禅。一般的参禅者都忌讳净土法门,现在提及达摩祖

师所传之禅,乃直指无念灵知的自性。而念佛达到理一心不

乱,正是离念灵知的自性。禅净两宗修行理路方法不同,而

所证的并没有两种心性。善哉,中峰禅师的开示:“禅者,

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当细细体会这句话中的意

味啊。

禅净修证之差异

  禅与净土,理本无二;若论事修,其相天殊。禅非彻悟

彻证,不能超出生死。所以五祖戒又作东坡,草堂清复为

鲁公,古今宗师,彻悟而未彻证者,类多如此。良由惟仗

自力,不求佛加,丝毫惑业不尽,生死决不能出。净土则具

信愿行三,便可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则永出生死。悟证者

顿登补处,未悟者亦证阿鞞。所以华藏海众,悉愿往生;宗

教知识,同生净土。良由全仗佛力,兼自恳心,故得感应道

交,由是速成正觉。

  ——印光《印光法师文钞》

【译文】

  禅与净土,从理上说,本来无二无别;若论事修,其相

状却有天壤之别。禅宗不到彻悟彻证的地步,就不能超出生

死。所以五祖师戒禅师转生而为苏东坡,草堂清和尚转世而

为曾鲁公,古往今来的禅门宗师,彻悟而没有彻证的,大多

Page 31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七编·禅宗与净土 ·295·

属于这一类。这是由于只仗自力,不求佛力加持的缘故。如

果有丝毫的惑业还没有断尽,决定不能超出生死。净土则只

要具备信愿行三资粮,便可以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就永远

超出生死轮回。悟证者顿登一生补处位,未悟者也可证入不

退转位。所以华藏海会诸法身大士,全都发愿往生;宗门教

下诸大祖师善知识,同愿往生净土。这是由于全仗佛力加

持,加上自己的诚恳心,所以能够感应道交,由此迅速成就

无上正觉。

禅净、有无之辨

  问:何名禅净及与有无?请垂明诲。

  答:禅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宗门所谓父母未生

以前本来面目。宗门语不说破,令人参而自得,故其言如

此。实即无能无所、即寂即照之离念灵知、纯真心体也(离

念灵知者,了无念虑而洞悉前境也);净土者,即信愿持名,

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也。有禅者,即参究

力极,念寂情亡,彻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明心见性也;

有净土者,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

方也。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

教理则恒然如是,佛不能增,凡不能减;机修须依教起行,

行极证理,使其实有诸己也。二者文虽相似,实大不同,须

细参详,不可笼统。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

为有禅。倘念佛偏执唯心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

悠泛泛,敷衍故事,或行虽精进,心恋尘境,或求来生生富

Page 31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96· 净宗法语大观

贵家,享五欲乐,或求生天,受天福乐,或求来生,出家为

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宏扬法道,普利众生者,皆不得

名为有净土矣。

  ——印光《净土决疑论》

【译文】

  问:什么叫做“禅”和“净”以及什么叫“有禅有净

土”和“无禅无净土”?请您垂慈明白地教诲我。

  答:所谓“禅”,就是我们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宗门

中所谓的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宗门中的话不直接说

破,让学人参究而自己悟得,所以其言就是如此。其实就是

无能无所、即寂即照之离念灵知、纯真心体(所谓离念灵知,

是指完全没有分别思虑,而又极为洞见现前的境界);所谓“净

土”,就是真信切愿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

界,不是偏指理体的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所谓“有禅”,

就是参究的功力到了极点,分别念虑寂灭而情执消亡,彻底

见到自己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明心见性;所谓“有净

土”,就是真实地发出成佛度众生的菩提心,生起信心,发

起誓愿,执持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禅”

与“净土”,只是就经教就理体而言;“有禅”与“有净

土”,乃是就众生的根机与修行而言。经教和理体恒常如

此,即使是佛陀也不能令其增加,凡夫也不能令其减少。众

生的根机和修行必须依经教发起而行,修行到了极致便可证

得理体,自己确实有所悟证。“禅净”、“有禅有净”二者

的文字虽然相似,实质内涵却是大不相同,必须仔细地参究

审察,不可笼统模糊。倘若参禅而没有开悟,或者虽然开悟

Page 31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七编·禅宗与净土 ·297·

了却没有透彻,都不能叫做“有禅”。倘若念佛偏执唯心净

土而没有信愿,或者有信愿而不真实恳切,悠悠泛泛,像应

付敷衍惯习之事一样,或者修行虽然精进,可是心中贪恋尘

俗境界,或者求来世生在富贵人家,享受五欲的快乐,或者

求生在天界,享受天人的福报,或者求来生出家为僧,一听

闻到佛法就能获得千般开悟,得到佛法的大总持,宏扬佛法

正道,普遍利益一切众生等等,都不能叫做“有净土”。

【按】

  此段乃是对永明大师禅净四料简中重要概念的辨析。印祖

极为推崇四料简。赞云:四料简乃是一大藏教的纲要宗旨,净

业行人的明镜准绳,历代祖师大德亦有相似的赞叹,可谓同一

鼻孔出气,婆心苦口,吾人必当信受奉行。

无禅有净土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者:其人虽未明心见性,却复决志求生西方。以佛于往劫,

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

念佛,则感应道交,即蒙摄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

五逆十恶,临终苦逼,发大惭愧,称念佛名,或至十声,或

止一声,直下命终,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万修万人

去乎?然此虽念佛无几,以极其猛烈,故能获此巨益,不得

以泛泛悠悠者,校量其多少也。既生西方,见佛闻法,虽有

迟速不同,然已高预圣流,永不退转。随其根性浅深,或渐

或顿,证诸果位。既得证果,则开悟不待言矣。所谓若得见

Page 31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298· 净宗法语大观

弥陀,何愁不开悟也。

  ——印光《净土决疑论》

【译文】

  (永明祖师)所谓“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

弥陀,何愁不开悟”,意思是:其人虽没有明心见性,却坚

决立志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阿弥陀佛在无央数劫前,曾

发过广大的誓愿,摄受众生往生净土,就如同慈母忆念儿子

一样。众生果真能如同浪子忆念母亲,恭敬虔诚地忆念阿弥

陀佛,那么必定可以感应道交,即可蒙阿弥陀佛摄受。努力

修行禅定智慧的,固然可以往生西方净土;即使是曾经造作

五逆十恶的人,在临命终时,被痛苦所逼迫,而发起大惭愧

心,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或者达到十声,或者只有一声,

当下生命结束,也都蒙阿弥陀佛的化身接引往生净土,这不

是“万修万人去”吗?

  然而这种人虽然念佛没有几句,却因为他的心力极其猛

烈,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利益,不得用那种泛泛悠悠修

持的人,来与之比较念佛数量、功德的多少。这类恶人往生

西方净土后,见到阿弥陀佛,听闻佛法,虽然有缓慢和迅速

的不同,但是他们已经高登净土而进入圣者的行列,永远不

会退转,随着他们根性的浅深,或者渐次或者顿时证得各种

果位。证得各种果位后,那么开悟就不用说了。这就是所说

的“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Page 31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七编·禅宗与净土 ·299·

有禅无净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者:其人虽彻悟禅宗,明心见性,而见思烦恼,不易断除。

直须历缘煅炼,令其净尽无余,则分段生死,方可出离。

一毫未断者,姑勿论。即断至一毫未能净尽,六道轮回依旧

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尚未归家,即便命终。大悟之

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

即俗所谓担阁也。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

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最猛烈

之善恶业力,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

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五祖戒再为东

坡,草堂清复作鲁公,此犹其上焉者。故曰阴境若现前,瞥

尔随他去也。阴,音义与荫同,盖覆也。谓由此业力,盖覆

真性,不能显现也。瞥,音撇,眨眼也。有以蹉为错,以阴

境为五阴魔境者,总因不识禅及有字,故致有此胡说巴道

也。岂有大彻大悟者,十有九人,错走路头,即随五阴魔境

而去,著魔发狂也!夫著魔发狂,乃不知教理,不明自心,

盲修瞎炼之增上慢种耳。何不识好歹,以加于大彻大悟之人

乎?所关甚大,不可不辩。

  ——印光《净土决疑论》

【译文】

  (永明祖师)所谓“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

前,瞥尔随他去”,意思是:其人虽然彻悟禅的宗旨,明心

见性,而见惑思惑烦恼却并不容易断除。必须经历种种境缘

Page 32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300· 净宗法语大观

加以锻炼,令其见思烦恼断除得干干净净,没有丝毫余留,

那么三界的分段生死,才能够出离。见惑思惑烦恼一毫都没

有断除的,姑且不论。就是断除烦愁到只剩下一毫还没有断

尽的,六道轮回依旧难以逃避。生死的大海极为深广,菩提

的道路极为遥远,还没有回归解脱之家,生命就终结了。大

彻大悟的人,十个人当中,有九个人是如此,所以说“十

人九蹉路”。“蹉”的意思是蹉跎,就是世俗所说的“耽

搁”。

  “阴境”是指中阴身的境界,就是在临命终时,现生以

及历劫以来,种种善恶业力所显现的境界。这个境界一现

前,眨眼之间,随着最猛烈的善恶业力,便到善恶道中去受

生,一丝一毫也不能由自己主宰。如同人们欠债一样,必定

被最强的债主先拉去偿还;心念千头万绪,哪一个心念最重

就首先坠落在哪里。五祖师戒禅师再投生而为苏东坡,草堂

清禅师再投生而作曾鲁公,这些还是其中结局比较好的。所

以说“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阴”,读音和含义与

“荫”字相同,覆盖的意思。是说由于此善恶业力,盖覆了

真如自性,使其不能显现。“瞥”音“撇”,是“眨眼”的

意思。有人把“蹉”字当作“错”字,把“阴境”当作是

“五阴魔界”(色受想行识中五十种阴魔),总是因为不懂

得“禅”和“有禅”二者的含义,因此导致有如此的胡说八

道。岂有大彻大悟的人,十个人中有九个人错走了修行的路

头,就随着五阴魔界而去,著魔发狂呢?著魔发狂,乃是不

懂得教理,不明白自心本性,而盲修瞎炼的增上慢种性的

人。为何不知好歹,而将著魔发狂之事,加在大彻大悟的人

Page 32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七编·禅宗与净土 ·301·

身上呢?这个关系很大,不可不辩说清楚。

迷津宝筏,险道导师

  夫一切法门,专仗自力;净土法门,专仗佛力。一切法

门,惑业净尽,方了生死;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即预圣

流。永明大师,恐世不知,故特料简,以示将来,可谓迷津

宝筏,险道导师。惜举世之人,颟顸读过,不加研穷,其众

生同分恶业之所感者欤?

  ——印光《净土决疑论》

【译文】

  一切法门,专门仰仗自力;净土法门,专门仰仗阿弥陀

佛的慈悲愿力。一切法门,要贪瞋痴烦恼及由此引起的善恶

业种断除干净,才能够了脱生死;净土法门,只要带业往生

西方净土,就能进入圣人的行列。永明大师恐怕世人不知道

这种情况,因此特别标举禅净四料简,用以垂示给将来的众

生,可以说是迷津中的救生宝筏,险道上的指路导师。只可

惜整个世上的人,都是漫不经心地读过去,而不加以研讨穷

究,这大概是众生共同的恶业所招感的结果吧?

【按】

  印祖于《净土决疑论》中反复申述永明大师禅净四料简的

义蕴,俾令我等众生死尽偷心,珍重此念佛往生净土一门。庶

几了生死成佛道有望。勉旃!勉旃!

Page 32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302· 净宗法语大观

念佛即是无上深妙禅

  求无上菩提者,应修念佛禅三昧。偈云:

  若人称念阿弥陀,号曰无上深妙禅。

  至心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

  ——《大集经》

【译文】

  求无上菩提的行者,应当修习念佛禅三昧。偈语说:

  倘若有人称念阿弥陀佛,这就号为无上甚深微妙禅。

  至心观想佛像见到佛身时,此佛身即是不生不灭之法

身。

不离秽土而生净土

  又以愿门广大,贵在知先;观法深玄,尤应守约。知先

则务生彼国,守约则惟事持名。举其名兮,兼众德而俱备;

专乎持也,统百行以无遗。从兹而万虑咸休,究极乎一心不

乱。乃知匪离跬步,宝池涌四色之华;不出户庭,金地绕七

重之树。处处弥陀说法,时时莲蕊化生。珍禽与庶鸟①偕音,

琼院②共茆堂③并彩。盖由念空真念,生入无生。念佛即是念

心,生彼不离生此。心佛众生一体,中流两岸不居。故谓自

性弥陀,唯心净土。

  ——莲池《阿弥陀经疏钞》

【注释】

  ①庶鸟:一般的鸟。

Page 32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七编·禅宗与净土 ·303·

  ②琼院:精美的庭院。

  ③茆堂:茅草堂。

【译文】

  又由于阿弥陀佛的愿门广大,所以贵在了知首先应办何

种大事;观想念佛法门的深妙幽玄,尤其应当抉择简约的方

法。了知首先应办的大事,便是务必往生极乐世界;抉择简

易的方法,就会专一持名念佛。举扬佛名,阿弥陀佛的万德

就无不兼备;专一持念,就能统摄菩萨众行而无遗漏。从今

以后休止纷繁思虑,精进念佛直至一心不乱。这时乃了知,

不离半步,七宝池中涌出青黄赤白四色莲华;不出所居的庭

院,黄金地上环绕七重行树。处处都是阿弥陀佛演说妙法,

时时都有九品莲蕊化生。彼土珍鸟与此土众鸟同鸣法音,极

乐的精美的殿庭与娑婆粗陋的草堂齐放光彩。这种境界是由

于念佛念到极处,能所不二,即念即佛,从有生契入无生。

念佛即是念心,往生西方实则不离生于此土。心、佛、众生

本来平等一体,业海中流以及娑婆此岸与西方彼岸,一概不

住。到此境界即可称为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参禅念佛,相辅相成

  古谓参禅不碍念佛,念佛不碍参禅,又云不许互相兼

带。然亦有禅兼净土者,如圆照本、真歇了、永明寿、黄龙

新、慈受深等诸师,皆禅门大宗匠,而留心净土,不碍其

禅。故知参禅人虽念念究自本心,而不妨发愿,愿命终时,

往生极乐。所以者何?参禅虽得个悟处,倘未能如诸佛住常

Page 32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304· 净宗法语大观

寂光,又未能如阿罗汉不受后有,则尽此报身,必有生处。

与其生人世而亲近明师,孰若生莲华而亲近弥陀之为胜乎?

然则念佛不惟不碍参禅,实有益于参禅也。

  ——莲池《竹窗随笔》

【译文】

  古德曾说参禅不妨碍念佛,念佛不妨碍参禅,又说不允

许互相兼带修持。然而也有参禅兼修净土的人,例如圆照

本、真歇了、永明寿、黄龙新、慈受深等诸位禅师,都是禅

门大宗匠,而念佛栖心净土,并未妨碍其禅修。由此可知,

参禅人虽然念念参究自己的本心,而并不妨碍发愿,愿临命

终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要发愿往生呢?参禅虽然

得到开悟,倘若不能如同诸佛一样断尽烦惑习气,安住常寂

光土,又不能像阿罗汉那样断见思惑不再受后身,那么,这

个业报身命终,必定又将随业投生。与其生在人世间而亲近

明师,怎么能比得上莲华化生亲近阿弥陀佛为殊胜呢?可

见,念佛不仅不妨碍参禅,实在有益于参禅。

念佛比参禅直截痛快

  《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较之禅宗直指人

心、见性成佛,尤为直截痛快。何也?以见性难而作佛易

故。何为见性?离心意识,灵光迸露,始为见性,故难。何

为作佛?持佛名号,观佛依正,即为作佛,故易。经云:汝

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岂非以想念于

佛,即为作佛耶?夫成佛、是佛,理无二致。而见性、作

Page 32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七编·禅宗与净土 ·305·

佛,难易相悬若是,岂非念佛较之参禅,尤为直截痛快也

哉?

  ——彻悟《彻悟禅师语录》

【译文】

  《观无量寿经》中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两句

话,比起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更为直接了当,痛

快淋漓。为什么呢?因为见性困难而作佛容易。什么叫见性

呢?离开心意识,内在的灵光迸露,才可叫见性,所以很困

难。什么叫作佛呢?持念阿弥陀佛名号,观想阿弥陀佛的正

报(佛的相好光明)与依报(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功德),这就

叫作佛,所以很容易。观经说:“汝等心里忆佛念佛时,这

能忆佛念佛的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这岂不是

由于忆佛念佛,就是作佛吗?见性成佛与是心是佛,在道理

上没有两样。然而,见性之难与作佛之易,二者的差别却悬

殊很大,这不正说明念佛比参禅更为直截痛快吗?

念佛可以开发智慧

  问:今一意念佛,能发慧否?

  答:看教如读医书,心地用功如服药,先明教自是正

理。学道人贵在审辨邪正、大小、偏圆而已。无暇遍览,可

只看《楞严》。既修净土,其净土诸书,俱要看过,却放下

文字一心念佛。所云慧者,通晓经教,善演说而空谈诸口,

无得于心者,狂慧也;真参实悟,乃名正慧。明教后,一心

Page 32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306· 净宗法语大观

念佛,当发此慧。

  ——莲池《莲池遗稿》

【译文】

  问:如今一心一意念佛,能否开发智慧?

  答:看经教如读医书,心地用功如服药,首先弄明白教

义自是正理。学道人贵在审辨邪正、大小、偏圆而已。没有

闲暇遍览经书,可以只读《楞严经》。既然修持净土,净土

各种经论,都要看过,然后放下文字,一心念佛。所说的智

慧是什么呢?那种通晓经教,善于演说,空谈玄妙,而心无

证悟的,属于狂慧;而真参实悟的,才可称为正慧。明白经

教义理后,应当一心念佛,便可开发这种智慧。

念佛以净想转染想

  今果能以妄想之心转为念佛,则念念断烦恼。若念念能

断烦恼,则是念念出生死。果能以念佛之一念不移,一心不

乱,比参禅更有下落。总之,惟在一念真切耳。但参禅定要

死尽世心,不容一念妄想。其念佛是以净想转染想,以想除

想,乃转换之法,就吾人根器易为耳。

  ——憨山《憨山老人梦游集》

【译文】

  如今果真能以妄想心转而念佛,则念念可以断烦恼。若

念念能断烦恼,就是念念出离生死。果能以念佛的一念坚固

不移,一心不乱,这比参禅更有下落。总之,念佛贵在一念

真实恳切。但参禅却一定要灰心灭智,不容存有一念妄想。

Page 32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七编·禅宗与净土 ·307·

念佛则是以清净之想替代染污之想,以想除想,乃是转换意

念的方法,这对我们的根器来说,是比较容易下手行持的。

念佛普摄无量法门

  洞下一宗①,皆务密修,其故何也?良以念佛法门,径路

修行,正按大藏,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机。又云:宗门

大匠,已悟不空不有之法,秉志孜孜于净业者,得非净业之

见佛,尤简易于宗门乎?又云: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

净业,同归一源。入得此门,无量法门,悉皆能入。

  ——清了语 引自《角虎集》

【撰者】

  清了(1090~1151),宋僧。字真歇,年十八,试从法华

经得度,参禅悟旨,历主诸禅宗名刹,有《真歇清了禅师语

录》流通于世。

【注释】

  ①洞下一宗:即曹洞宗,乃禅宗五家之一。

【译文】

  曹洞宗的行人,虽然都以参禅为主,但无不密修念佛往

生净土法门,原因何在?由于念佛法门,乃捷径修行法门,

正按大藏经所诠的判教,净土法门接引上上根机者,兼带接

引中下根机的众生。又说:禅门的泰斗龙象,已悟非空非有

的心法,仍专志精勤修持净土法门,不正是证明念佛往生华

开见佛,尤其简便易行,超胜于禅宗?又说:三世诸佛,历

代祖师,宗门教下诸行者,无不修持净业,同归心性本源。

Page 32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308· 净宗法语大观

能入念佛一门,则无量法门全都能摄入。

两镜交光,相含互照

  原此一念,本是法界。从缘而起,缘无自性,全体法

界,故得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离过绝非,不可思议。法尔

具此威神,法尔具此功用。今以此念,念于西方阿弥陀佛,

求生极乐净土。正当念时,西方依正,在我心中;而我此

心,已在西方依正之内。如两镜交光,相含互照,此横遍十

方之相也。若约竖穷三际,则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

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三际同时,更无前

后。帝网珠光,难齐全体;南柯梦事①,略类一斑。此理悟之

最难,信之最易。但能直下承当,终必全身受用。可谓参学

事毕,所作已办矣。

——彻悟《彻悟禅师语录》

【注释】

  ①南柯梦事:事见唐人李公佐小说《南柯太守传》。侠士淳

于棼醉酒梦游大槐安国,被招为驸马,任南柯太守,尽享荣华。

因遭外敌入侵,兵败,加之公主病死,辞职回京。后交结豪贵,

威信日涨,为国王所忌,遂限其自由,继而遣令归家。入家而梦

醒。梦境历二十余年。后与友人寻梦中国度,乃庭院槐树下之蚁

穴耳。喻虚幻非实之事境。

【译文】

  推原此现前一念,本是一真法界。从种种因缘和合而

起,缘生之法自性本空,全体乃即法界,所以现前一念能在

Page 32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第七编·禅宗与净土 ·309·

空间上横遍十方,时间上竖穷过去、现在、未来三际,离四

句,绝百非,不可思议。此一念心,法尔自然地具足如此威

力神通,法尔自然地具足此功德妙用。现在就以这一念来称

念西方阿弥陀佛,求生极乐净土。正当念佛之时,西方净土

的依正功德庄严,便在我心中;而我此念佛的心,也已在西

方净土依正庄严之内。这正如两面镜子相对,其镜光相互含

摄与映照,这是心性周遍十方的相状。若从时间上竖穷三际

来论,则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一念求往生时,

即往生净土时,亦即度脱众生时。过去、现在、未来三际同

时,更无前后的分别。以因陀罗网宝珠光明互映来譬喻,也

难以述说其全体的神妙;南柯太守荣华得失之梦事,也大略

类似一星半点。这种奇妙从理上彻悟最难,但从信心契入则

最为容易。只要能够直下承当此事,最终必定全身获得受

用。如此才能够称得上参学事毕,所作的净业已然成办。

Page 33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310· 净宗法语大观

附一:

临终三大要印光大师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

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

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

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随

业流转。今既得闻如来普度众生之净土法门,固当信愿念

佛,预备往生资粮,以期免生死轮回之幻苦,证涅槃常住之

真乐。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

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并为助念,俾病者由

此死已,即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今列三要,以为

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

举行焉。言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

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

误事。果能依此三法以行,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净因,

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住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

渐渐进修,必至圆成佛果而后已。如此利益,全仗眷属助念

之力。能如是行,于父母,则为真孝;于兄弟、姊妹,则为

真弟;于儿女,则为真慈;于朋友、于平人,则为真义真

惠。以此培自己之净因,启同人之信向,久而久之,何难相

习成风乎哉!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

  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

Page 33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附 录 ·311·

交代。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

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皆为障碍,致受祸害,以故不应

生一念系恋之心。须知自己一念真性,本无有死。所言死

者,乃舍此身而又受别种之身耳。若不念佛,则随善恶业

力,复受生于善恶道中(善道即人、天,恶道即畜生、饿鬼、

地狱。修罗则亦名善道,亦名恶道,以彼修因感果,均皆善恶夹

杂故也)。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志诚

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且莫

疑我系业力凡夫,何能以少时念佛,便可出离生死,往生西

方。当知佛大慈悲,即十恶五逆之极重罪人,临终地狱之相

已现,若有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止一声,亦得蒙

佛接引,往生西方。此种人念此几句,尚得往生,又何得以

业力重,念佛数少,而生疑乎?须知吾人本具真性,与佛无

二,但以惑业深重,不得受用。今既归命于佛,如子就父,

乃是还我本有家乡,岂是分外之事。又,佛昔发愿:若有众

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

觉。以故一切众生,临终发志诚心,念佛求生西方者,无一

不垂慈接引也。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

况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界,是至极快意之事,当生欢喜

心。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

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慈悲,亦无奈不依佛教

之众生何。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

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

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

增长殊胜,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接引乎?如此委曲宛

Page 33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312· 净宗法语大观

转开导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此系为病人所开导者。至

于自己所应尽孝致诚者,亦唯在此。切不可随顺俗情,求神

问医。大命将尽,鬼神医药,岂能令其不死乎?既役情于此

种无益之事,则于念佛一事,便纷其诚恳,而莫由感通矣。

许多人于父母临终,不惜资财,请许多医生来看,此名卖

孝,欲世人称我于父母为能尽孝。不知其天地鬼神,实鉴其

心。故凡于父母丧葬等事过于张罗者,不有天灾,必有人

祸。为人子者,宜注重于亲之神识得所,彼世俗所称颂,固

不值明眼人一哂,况极意邀求,以实罹不孝之大咎乎?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

  前已开导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

素绝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继长念,即向来以念佛为事者,至

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以故家中眷属,同应发孝顺

慈悲之心,为其助念佛号。若病尚未至将终,当分班念。应

分三班,每班限定几人。头班出声念,二三班默持。念一点

钟,二班接念,头班、三班默持。若有小事,当于默持时

办,值班时,断断不可走去。二班念毕,三班接念,终而复

始。念一点钟,歇两点钟,纵经昼夜,亦不甚辛苦。须知肯

助人净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报。且莫说是为父母尽孝应如

是,即为平人,亦培自己福田,长自己善根,实为自利之

道,不徒为人而已。成就一人往生净土,即是成就一众生作

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议。三班相续,佛声不断。病人力能

念,则随之小声念,不能念,则摄耳谛听,心无二念,自可

与佛相应矣。念佛声不可太高,高则伤气,难以持久;亦不

可太低,以致病人听不明白。不可太快,亦不可太慢。太快

Page 33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附 录 ·313·

则病人不能随,即听亦难明了;太慢则气接不上,亦难得

益。须不高不低,不缓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令病者

字字句句,入耳经心,斯易得力。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

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

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又宜念四字佛号。初起时,念几

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

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家中眷属如此念,外

请善友亦如此念,人多人少均如此念。不可一起念,歇歇又

念,致令病人佛念间断。若值饭时,当换班吃,勿断佛声。

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念

三点钟,然后歇气,以便料理安置等事。当念佛时,不得令

亲友来病人前问讯谕慰。既感情来看,当随念佛若干时,是

为真实情爱,有益于病人。若用世间俗情,直是推人下海,

其情虽可感,其事甚可痛。全在主事者明道理,预令人说

之,免致有碍面情,及贻害病人,由分心而不得往生耳。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

  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一发千钧,

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断断不可洗澡、换衣

或移寝处。任彼如何坐卧,只可顺彼之势,不可稍有移动;

亦不可对之生悲感相,或至哭泣。以此时身不自主,一动则

手足身体,均受拗折扭挒之痛,痛则瞋心生而佛念息。随瞋

心去,多堕毒类,可怖之至。若见悲痛哭泣,则情爱心生,

佛念便息矣。随情爱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脱。此时

所最得益者,莫过于一心念佛;所最贻害者,莫过于妄动哭

泣。若或妄动哭泣,致生瞋恨及情爱心,则欲生西方,万无

Page 33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314· 净宗法语大观

有一矣。又,人之将死,热气自下至上者,为超升相;自上

至下者,为堕落相。故有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

盖离,地狱脚板出之说。然果大家至诚助念,自可直下往生

西方,切不可屡屡探之,以致神识未离,因此或有刺激,心

生烦痛,致不得往生。此之罪过,实为无量无边。愿诸亲

友,各各恳切念佛,不须探彼热气,后冷于何处也。为人子

者,于此留心,乃为真孝。若依世间种种俗情,即是不惜推

亲以下苦海,为邀一般无知无识者,群相称赞其能尽孝也。

此孝与罗刹女之爱正同。经云:罗刹女食人,曰:我爱汝,

故食汝。彼无知之人之行孝也,令亲失乐而得苦,岂不与罗

刹女之爱人相同乎?吾作此语,非不近人情,欲人各于实际

上讲求,必期亡者往生,存者得福,以遂孝子贤孙亲爱之一

片血诚,不觉其言之有似激烈也。真爱亲者,必能谅之。

  顶圣眼天生等者,谓人气已断,通身冷透,唯头顶独热

者,则必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眼天生者,若眼及额颅处

独热,则生天道;心处独热,则生人道;肚腹独热,则生饿

鬼道;膝盖独热,则生畜生道;脚板独热,则生地狱道。此

由人在生时,所造善恶二业,至此感现如是,非可以势力假

为也。是时若病人能志诚念佛,再加眷属善友助念之力,决

定可以带业往生,超凡入圣耳。不须专事探试征验,以致误

事也。至嘱至祷!

  ——印光《印光法师文钞》

【按】

  临终助念,关涉往生之大事,吾人当谨遵印祖开导而行。

仔细周全,竭尽全力,帮助一众生往生即成就一众生成佛,可

Page 335: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附 录 ·315·

不勉哉!

附二:

念佛的心态与音声

  音声乃心性的外显,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即是从实相

中流现出的妙音。念佛法门以音声作佛事,透过佛号音声开

启如来藏性,诚为转凡成圣变化气质之妙丹。是故,我等念

佛行人对音声之道应谛心考量。

  一、极乐世界的音声特质

  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音乐之都,其风声、宝网声、铃铎

声、波扬的水声、鸟的谐鸣声、虚空的乐器声等都在演畅种

种法音,自然宫商五音谐和。极乐世界的音声之善美,乃十

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极乐种种音声内具八个特点:

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形成西方净土特有的音

声格调。既是阿弥陀佛梵音的概述,亦是我等众生内具的音

声功德。是故我等宜将此八字作为念佛之纲宗。如是念佛,

就能够与西方净土的音声形成同构共振,开发自性。八字原

则略标如下:

  1. 清:即清净。离一切烦恼染习即为清净,是故念佛

人得斋戒清净,心不贪著五欲六尘,至心厌离娑婆,欣求极

乐。如是念佛即为清。

  2.畅:即畅达。直心是道场,音声畅达舒展,直抒胸

臆,无滞涩压抑状。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音声所及,

Page 336: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316· 净宗法语大观

万祸冰消;洪音发号,毁裂魔军。畅快淋漓,心声一体。

  3.哀:即悲哀。于此生死苦海灭顶之际,自力怯弱,

惟哀祈阿弥陀佛大悲拯救,呼喊救命,感通阿弥陀佛的大悲

心,必定蒙佛力慈佑,安坐大愿船,抵达安养国。

  4.亮:即嘹亮。哀而不伤。悲哀中有亮色,以吾之悲感

弥陀大悲,信知弥陀悲愿决定令我往生净土,往生即可疾速

成佛,旷劫大事今生即能了办,踊跃欢喜。生命洋溢亮色,

音声自然宏亮。

  5.微:即微细。音声细微,透入内心性海,探玄勾赜,

引发内心深蕴的善根性德,开启功德大宝海,心外无法,满

目青山。

  6.妙:即奇妙。亦云不可思议。音声通实相,六字洪名

澄清吾人浊染的心,以佛地果觉功德庄严行人因心,如染香

人,身有香气。能令吾人从有念入无念。此因音声全体即阿

弥陀佛法报化三身。灵籁之音,劫外之响,妙感难思。

  7.和:即和谐。和谐是空性的表显。持念佛号时,首

先是心声和谐,心声相随。身心和谐,心与外境和谐,大众

念佛,音声和谐,十百千人,众音念佛,如同一人,心通法

界,梵音海潮音,大和吉祥。

  8.雅:即高雅。六字洪名表诠至高的超越意向。横超五

恶趣,圆成自性佛果。不求人天福报,不低俗,不媚俗,声

声唤醒自己,步步回归故园。如是念佛即为雅正。

  综上所述:持念六字洪名宜渗入清、畅、哀、亮、微、

妙、和、雅之特质。这样便能与名号功德相应。信愿感通弥

陀悲愿,成办往生大事。

Page 337: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附 录 ·317·

  二、如何念东林佛号

  东林佛号以八字特质为方针,语速低沉缓慢,格调哀

亮,所谓举佛音声慢水流,身心姿态亦随音声风格而雍容和

缓。万缘放下,一念单提,一句佛号速率十六个节拍,“南

无”四节拍,“阿弥”四节拍,“陀”四节拍,“佛”一节

拍,中间停顿三节拍,悦众要精确掌握好此节奏,四句形成

一个结构组。

  第一句的重音放在“南无”上,一心归命,要唱出在生

死旷野寻求佛力救度的渴望。

  第二句重音放在“阿弥”上,在苦苦寻求中,历经艰

险,终于找到了南无的对象,就是阿弥陀佛。要唱出寻找到

阿弥陀佛的欢欣。

  第三句重音放在“陀”上,当我们归命于阿弥陀佛时,

觉了原来阿弥陀佛与我竟是同体,我在弥陀心中念佛,弥陀

在我心中呼应加持,要唱出弥陀与我同体同源相感的欣慰。

  第四句重音又放在“阿弥”上,当觉了阿弥陀佛与我

同体时,回光反照,原来我现前一念即是阿弥陀佛(无量光

寿),要唱出自性弥陀的自信自肯,由归命到归元。

  这样,第一句向外部的渴望寻找,到第四句向内心安稳

的回归,形成东林佛号四句一组的音声结构,不断循环亦复

如是。

  唱念的音声抑扬结构与节奏掌握后,加之两个配合:

  1.佛号与步点的配合。一句佛号走四步,“南无”一

步,“阿弥”一步,“陀”一步,“佛”一步,先迈右脚随

法器走准四个步点。

Page 338: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318· 净宗法语大观

  2.佛号与呼吸的配合。中间停顿时,深吸气到腹部,脐

轮发音,尽量做到一口气将佛号念完(如气短者,可在“陀”

字上补点气),浑融一体。

  如是持念,久久便能唱出东林佛号内具的韵味,悲欣交

集,香光庄严。伏冀念佛同仁共勉!

Page 339: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后 记 ·319·

后 记

  法不孤起,仗缘乃生。忆昔十五年前(1993年),应百花

洲文艺出版社约稿,用一年时间,完成三十八万字的《净宗

法语大观》,于1994年出版问世。2001年8月,余披剃出家,

在支提山华严寺方便掩关时,广东方思圻居士欲将《净宗法

语大观》教内印行流通,余回答拟予修订交付流通。讵料业

风吹荡,2003年9月,受恩师上传下印大和尚的委托,来到东林

寺接手管理寺务与东林大佛建造工作,便无暇料理这部书稿

了。其间方居士亦曾电话催问过几次,余都支吾稍等稍等。

直至2005年底,方居士来了一个“最后通牒”,云:“我已

等了三年了,我们准备按《大观》原版印刷了。”余听了,

一则感到食言的惭愧,二则深知在1993年辑译的书稿,无论

在法语选择上还是在译文的准确上,悉有诸多缺憾,便下定

决心,推辞一切事务,专心修订《大观》书稿,经过一个来

月的努力,终于在2005年除夕日完稿。这是第二版修订的情

形。

  又到2008年4月,又有北京一佛教机构拟将本书印行,饶

益更多的众生。于是本人又忙中偷闲,对第二版予以校对、

完善,尤其增加按语的分量,以自己微浅的对佛言祖语的一

隙之光,提供给读者。或有助于净业初机同修的领解。如此

这次流通的《大观》,可以说是第三次修订了。

  《大观》的目的,乃是帮助净业行人正确理解佛言祖

Page 340: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320· 净宗法语大观

语,增上信愿行。为此,本书主要突出三个特点:其一,纯

正:入选的法语悉为佛言祖语,《佛说无量寿经》文句悉以

五种原译本为准,用以帮助净业行人建立正知正信。其二,

实用:针对现代净业行人的根机好乐,提供具有指导作用的

法语,间或以按语的形式加以点示。其三,简洁:摒去大而

全的思路,对众多的佛言祖语,精益求精,这样便由原书的

第一版三十八万字减少到现在的二十余万字。配上相关的插

图,给大家提供一个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文本。对本书的

修订,令我再次沐浴于佛祖的文字般若之海,庆幸欢喜。同

时,亦诚惶诚恐,深感佛言祖语义理幽深,自己学力智慧有

限,错谬遗漏之处,尚祈十方大德慈悲指正,庶令本书逐步

完善。愿共诸净业同仁,共沾法味,同登极乐。

  衷心感谢上传下印恩师与王新教授赐序。衷心感谢参与本

书修订、打印、插图、校对与流通的德亮法师,徐冉、朱光

明、陈伟、许洺浩、陈亚男、宋和平、曲俊雅和王龙等居士

的通力帮助,这些法师与居士发菩提心,作如来使,劝进行

者,续佛慧命,功德无量。最后伏冀与本《大观》或参与或

阅读的同仁,共植净因,同登极乐。

  南无阿弥陀佛!

岁次己丑正月吉日东林沙门释大安和南谨识  

Page 341: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印造佛经佛像主要有“十大利益”印光法师概述

一、从前所作种种罪过,轻者立即消灭,重者亦得转轻。

二、常得吉神拥护,一切瘟疫、水火、盗贼、刀兵、牢狱之灾,悉皆不受。

三、夙世怨对,咸蒙法益,而得解脱,永免寻仇报复之苦。

四、夜叉恶鬼,不能侵犯,毒蛇虎狼,不能为害。

五、心得安慰,日无险事,夜无恶梦,颜色光泽,身力充盛,所作吉利。

六、至心奉法,虽无希求,自然衣食丰足,家庭和睦,福禄绵长。

七、所言所行,人天欢喜。任到何方,常为多众倾诚爱戴,恭敬礼拜。

八、愚者转智,病者转健,困者转亨,不愿为妇女者,报谢之日,捷转男身。

九、永离恶道,受生善道。相貌端正,天资超越,福禄殊胜。

十、能为一切众生,种植善根。以众生心,作大福田,获无量胜果。所生之处,常得见佛闻法,直到三慧宏开,六通亲证,速得成佛。

Page 342: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东林寺印经处常年倡印赠送书目

A-001 净土五经一论A-002 佛说无量寿经A-003 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A-004 佛说阿弥陀经A-008 慧远法师文钞A-009 观经四帖疏(善导大师)

A-011 蕅益大师净土集A-012 行策大师净土集A-013 省庵大师遗著A-014 彻悟大师遗集A-016 净土十要A-017 印光法师文钞全集A-018 阿弥陀经疏钞(莲池大师)

A-020 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A-021 龙舒净土文A-022 莲邦诗选A-023 净土三经新论A-024 净土圣贤录A-025 灵峰宗论(蕅益大师)

A-030 印光法师文钞简编A-031 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

B-001 宗教不宜混滥论讲记(传印长老)

B-002 净土决疑论讲记(传印长老)

B-003 净土宗教程(大安法师)

B-004 净宗法语大观(大安法师)

B-005 一函遍复讲记(大安法师)

B-006 莲宗十三祖师传(大安法师)

B-007 净土百问(大安法师)

B-008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大安法师辑)

Page 343: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B-009 四十八大愿讲记(大安法师)

B-010 净土三经译白(大安法师审定)

B-011 净土资粮——信愿行(大安法师)

D-001 在家律学(圣严法师)

D-002 善女人往生传(凡夫居士译)

D-003 法苑谈丛(周叔迦)

D-004 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

D-005 莲宗助念指南(觉光居士)

D-006 莲宗助念操作手册(觉光居士)

D-007 莲宗助念法语大观(觉光居士)

D-008 佛学入门(圣严法师)

D-009 佛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于凌波)

E-001 觉海慈航(战德克)

E-002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周安士)

E-003 万善先资(周安士)

E-004 欲海回狂(周安士)

E-005 西归直指(周安士)

E-006 饮食与健康(雷久南等)

E-007 当代护生故事E-008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E-009 保富法(聂云台)

E-010 护生画集(丰子恺)

E-011 物犹如此白话选(清凉书屋译)

E-012 纪文达公笔记摘要(演莲法师译白)

E-013 寿康宝鉴白话E-014 历史感应统纪语译

F-001 孔子圣迹传

Page 344: 宗法语大观 - donglin.org‡€宗法语大观 20170319.pdf · 释大安 辑译 宗法语大观 (修訂本) 东林文库 庐山东林寺 恭印 编号:b-004-2017

普为助印及读诵受持辗转流通者回向偈曰

愿以此功德 消除宿现业

增长诸福慧 圆成胜善根

所有刀兵劫 及与饥馑等

悉皆尽灭除 人各习礼让

读诵受持人 辗转流通者

现眷咸安乐 先亡获超升

风雨常调顺 人民悉康宁

法界诸含识 同证无上道

◎准印:赣新出内准字第0009647号

◎编制:九江庐山东林寺净土宗文化研究学会

◎网址:www.dongl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