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迎客松 - epaper.cqwb.com.cn€¦ ·...

1
重庆创作 A08 2018年4月30日 星期一 主编 胡万俊 责编 钟斌 美编 朱艳春 制图 朱艳春 责校 罗文宇 朱艳春 公共邮箱 [email protected] / 重庆创作邮箱 [email protected] / 编辑电话 023-63907328 让生活 下来 感悟人生 重庆市渝中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抱歉!我来晚了。 最早与它相见,是在中学课本上。但 准确地说,只是我看见了它,它未曾看见 我。更精确地说,我也只是看见了它的图 像和描绘它的那段文字。 不过,这已足够了。迎客松,一个拟人 化的称谓,让一棵普通的松树立刻充满灵 性,让一座遥远而陌生的山顿觉亲切,令我 心驰神往。一想到远在安徽的黄山上有一 棵热情好客的松,一直手搭凉棚或侧身恭 迎在等我,就有一阵莫名的激动。所以,何 时能上黄山,别让那棵松等得太久、等得太 累,是我幼小心灵中的一个小小心愿。 然而,世事难料,几十年过去了, 才有机会上黄山,得偿所愿。 人间最美四月天,草木葱茏, 正是游山赏景的好时机。天公作美,登黄 山时下起了小雨,将山色草木洗涤一新,淡 雅,清新,更加悦目赏心。 坐缆车上山后,便直奔迎客松的方向 而去。沿途所见的黄山松,已让人感觉惊 异:一是许多松树完全是破石而出,然后又 扎根石中,什么叫“咬定青山不放松”,算是 有了更加直接真切的感受,其生命之强劲 与坚韧,着实令人惊叹。二是不少黄山松 不像其他地方的松树笔直挺拔,呈尖顶的 塔形状,而是枝桠横斜呈婆娑状。不过,它 们并不是向四周对称性地延展,大多是单 方向延伸,且各具形态,妙趣横生,像极了 躬身迎客,似乎它们也都是一棵棵 迎客的松。 但我心里明白, 它们都不是我心仪 已久的那棵迎客松, 于是,不 顾沿途奇 石异树美景的挽留,加快脚步,朝迎客松所 在的地方奔去。我已让它多等了几十年, 现在应该分秒必争。 尽管早已通过照片、影像无数次关注 过黄山迎客松,然而,当离它越来越近,仍 抑制不住心跳加速:它还是我心中最初的 模样吗?近了,近了,当它出现在我的视 野中,远远望去,它仿佛正手搭凉棚,在把 远方的来客张望;走到近前,它似乎在挥 手致意,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欢迎。而 在这样的雨天,它伸出的手臂,又像一把 撑开的绿伞,为走近身旁的客人遮风挡 雨,更是平添了一份关怀备至的呵护,让 人有宾至如归的亲切与温暖。嗯,眼前的 迎客松,与几十年前在课本上见到的迎客 松留存在我心中的印象,几乎毫无二致。 几十年,对于人来说,可能已是蹉跎半生, 满脸沧桑,而对于一棵年代久远的树而 言,则只不过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一瞬间, 依旧容颜未改。不禁感慨,在世间万物面 前,人生何其短暂! 远离同伴,独自扎根石缝中,背靠岩 石,侧身恭迎于路旁。站在这棵让我神往 已久的迎客松前,才感到它热情付出的背 后,有着怎样的艰辛与孤独。那粗壮的树 干,既是其生长年轮的见证,也是其坚韧强 劲的彰显,更是独自坚守的写照。 亲眼目睹了真实的黄山迎客松,猛然 觉得,本尊与山寨之间相差何止十万八千 里!在此之前,见过的大大小小、各式各样 的迎客松也不计其数,也曾发出过巧夺天 工的感叹。可与真正植根大自然,迎接寒 来暑往、承受风霜雨雪、吸收天地精华的黄 山迎客松相比,它们统统都只不过是一个 个的盆景而已。那些特意扭曲的枝干,显 得多么矫揉造作;那些精心修剪过的枝叶, 更是媚态毕现。 伫立良久,终将离去。待回首张望,它 那伸出的手臂又像在挥手道别,迎客松,其 实又何尝不是送客松?迎来送往,方显热 情有加,礼仪周全,的确是一棵好松! (作者单位:中国眼镜科技杂志社) 武侠小说里常用“南北通吃”来描写江 湖中人的霸气和狠劲,而我这里拽出这个 气势汹汹的词作为标题,是为了形容咱家 近些年的饮食小变化。 媳妇“芳华”之年北飘,经十多年磨砺, 已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妞。虽不忌麻 辣,但偶尔也会怀念粗犷豪放的北方菜。 为安抚这份舌尖上的乡情,我便从她的怀 念之中择“优”录取,以壮大我的家常菜谱。 这“优”虽然不一定掐的就是北方菜系 的“尖尖”,但经媳妇舌尖的筛选,倒也颇具 特色和挑战。 本是吃货,再经见多识广的儿子媳妇 点拨,一般的菜倒也难不倒久经“食”场的 我,只要实践、实践、再实践,也便踏上北方 美食之旅:葱爆羊肉、红烧羊蝎子、西红柿 烧牛腩、猪肉炖粉条、木须肉片等等。虽非 手到擒来,却也能照“谱”宣科、略加改造, 欣欣然端上餐桌。 红烧羊蝎子,无疑是北方美食之旅之 最。作为老厨,当然知道食材对于美食的 重要性,于是翻遍生鲜网页,从“天苍苍,野 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诗境中选购了一 款好评如潮的羊蝎子。 为考验自己的烹饪变通能力,收货第 二天便殷殷下厨,用网上的烹饪方法,略加 南方料理元素,做了一份色香味俱全的红 烧羊蝎子。其实这方法也没什么特别:用 加了葱姜料酒的滚水氽烫去腥;再用冰糖 煸炒。煸炒中加入适量老抽、生抽、大料、 干辣椒、花椒、山楂等等;大火烧开后转小 火焖烧一个半小时左右。也可用电压力锅 的牛羊肉档焖煮,起锅时撒上香菜便OK。 烹饪方法没 什么特别,但色 香味却是别具一 格。所谓色,除 冰糖煸炒上色外,还有烧好的羊蝎子所呈 现的那种“熟”和“酥”的色彩,以及上桌时 所撒香菜的翠绿点缀;所谓香,是大料、花 椒及姜葱蒜等调料在烹饪中与羊肉本身鲜 香的融汇,以及羊肉“伴侣”香菜和山楂的 去膻增香;所谓味,则更是这道长城北之菜 的灵魂,即肉质鲜美、骨髓饱满、汤汁醇 厚。菜一上桌,立即得到家人喝彩。堪称 半个北京人的媳妇边吃边介绍,好像这是 她的家乡菜;阅尽东西方餐桌的儿子则边 吃边说:“不错不错,烧得很入味!”大块吃 肉,大口吸髓,最后连碗里的肉渣都捞干 净;我家先生吃罢抹抹嘴,慢悠悠地道:“人 不能故步自封,食物亦然……南北菜系取 长补短、博采众家,咱们的餐桌定将美食连 连!” 常言道:“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但受见识之限,我有时连猪“跑”也没见过, 这时预先做足功课就很有必要。 网络发达的今日,人们的“厨功课”多 做在美食链接上,我也不例外。不过,我还 有一条捷径可走:但凡网络上说得不甚清 楚时,便当面或微信请教曾吃遍东西南北 中的儿子媳妇,他们的口舌能描出花来。 第一次做东北菜猪肉炖粉条时,虽翻 看几多美食网页,对其中一些细节却始终 不得要领,于是从厨房伸出头去问正在客 厅看书的儿子:“猪肉炖粉条做好之后,汤 汁多还是少?猪肉多还是粉丝多?大概比 例?”儿子的回答言简意赅:“其实就像我们 烧红烧肉一样,只是不放辣椒……汤汁的 比例跟红烧肉差不多。”有了这先得月的近 水楼台,我自然就走上“食”庄大道,首秀 “东北四大炖”的第一炖便大获点赞。随便 介绍介绍,东北四大炖的其他三炖为小鸡 炖蘑菇、排骨炖豆角、鲶鱼炖茄子。 不过,我偶也有失手,其中最具挑战 的,当数糖醋排骨。 “食”野开阔,媳妇的“南北通吃”点击, 自然也点击到东西南北各大菜系都榜上有 名的糖醋排骨。其实,随便翻开川渝地区 高中低档餐馆的菜谱,都不乏这道菜肴。 之所以不想学也不想吃,是因为平日虽喜 欢吃糖,但不喜欢吃放糖放得太夸张的菜。 尽管网上下载的糖醋排骨配有调料比 例,但临到放糖时我还是软了手:“万一糖 放多了不好吃怎么办?”于是还像平日学习 江浙厨艺那样,遇糖减一半。不用说,做出 来的糖醋排骨既不红也不亮,汤汁稀稀的, 好像塌了方;味道则不北不南不东不西,酸 在咸味里沉沦,甜在酸味里飘曳。媳妇的 点评一矢中的:“糖放少了,就不是糖醋排 骨,而是红烧排骨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家人“加糖、加糖、 再加糖”的鼓励下,我又摸着石头过河,接 连做了好几次糖醋排骨。渐渐地也摸索出 我家糖醋排骨的调料比例。而奇迹往往在 此刻出现:随着翻炒,那排骨随之琥珀、随 之红亮,一股诱人的甜香顷刻弥漫厨房袭 入肺腑……我家先生是个川味固守者,吃 了这排骨,嘴巴也甜起来:“好吃!好香!” 末了还不忘添上一句不知从哪捡来的歪 诗: “学厨不保守,美味又可口。” 这诗句虽歪,但“不保守”却说到了正 点上—只要咱放开厨事的边界,放远厨 艺的眼界,东西合璧南北通吃,就一定能调 好难调的众口。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搞肥了,源于 一句很土的歇后语 “黄狗掉进大粪缸 —搞肥了。”当 然,现在黄狗已被 人们抱在怀里牵在 手里的各式宠物狗所 取代,大粪缸更是销 声匿迹,取而代之的 是各种款式的陶瓷全智能或半自动方便 器。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更替,社会的 变迁吧。 搞肥了,这句话,在当下人们生活 中,仍然鲜活地存在着。如抢红包,抢了 个“手气最佳”;打麻将,打了个“杠上 花”;炒股,遇到了“牛市”;投资,赚了;理 财,发了;男娃儿找对象,找了个“白富 美”;女娃儿找朋友,找了个“高富帅”;作 品获了奖;工作出色立了功,等等,都属 搞肥了。 前不久,满六十岁。妻儿说要给我 办几桌,我执意不肯。理由很简单,现 在生活好了,吃不愁,穿不愁,喝不愁, 耍不愁,顿顿像过生,天天搞肥了,要 办,等到七十再说。这当然是相对于过 去而言的。记得童年过生日,外婆每年 都要给我煮个鸡蛋,还边剥壳边重复一 句话:“孙儿啊,今年像这鸡蛋一样啊, 圆圆的顺顺的,滚就是一年啊!”母亲也 总能想着方给我缝件新衣服或裤子,中 午或晚上还能让我吃上肉打打牙祭! 所以儿时特别盼望过生,因为这一天, 真的是搞肥了! 反观现在的生活,岂止是搞肥了?! 简直是巨肥,超肥,肥得流油。有的人肥 得成了一种病,反而要“减肥”,并逐渐演 化成了一种时尚。记得儿时经常做梦盼 望能有一碗白米饭吃。因为那年月,天 天碗里基本是土豆、红苕、玉米,偶有几 粒米也屈指可数。现在吃米随你挑,什 么东北大米,泰国香米等等,不一而足。 所以了解我的人现在饭桌上绝不劝我吃 红苕土豆玉米,实在是因为那些年吃得 翻白眼的缘故。 过去能有个水果吃,那也是很稀罕 的。记得邻村马大爷家屋前有棵橙子 树,我和小伙伴们几乎每天放学回来,都 要去山坡边看看这树橙子,多次商议偷 摘。无奈惧怕马大爷家的狗,只好长吞 口水,望橙解馋。现在市面的水果,品种 花样多得数都数不过来,想吃什么有什 么,吃了南疆吃北疆,吃了东方吃西方, 桃杏李,葡萄西瓜哈密瓜,梨柑桔橙,猕 猴桃苹果榴莲,核桃莲雾,菠萝……只要 你胃口好,从早吃到晚都可以。过去那 岁月,能有口红苕酒包谷酒喝,那也是一 种奢望。我家无酒,但有醪糟,常偷吃。 其实我妈知道,装着不晓得,结果让我练 得后来一身好酒量。现在喝酒,啤酒红 酒洋酒,想喝什么都成。 我小时候吃肉,那是盼星星盼月 亮。现在吃肉,太小儿科了。在重庆光 火锅里的肉就五花八门呐!吃鱼吃鸡吃 土菜,吃野味吃海鲜吃大餐,吃外国料理 吃八大菜系,应有尽有。现在还可足不 出户,用微信,外卖随时送到跟前;过去 坐个车,根本坐不起。从我老家到县城 渠县,坐汽车车票要花七角八分线。七 角八分钱当时是一斤猪肉的价钱,谁舍 得?所以读高中从县城回趟家只有步 行,要走五六个小时才能到家。有时偷 偷爬上一辆拉煤车而又没被发现赶下 来,要偷乐一星期。但爬车很危险,好几 次差点小命被除脱,现在想起都后怕。 如今,早已买上了自己的车,轿车开烦了 换越野,随心所欲就图个自在高兴。 所以,我们现在的生活,天天像过 生,天天搞肥了。不论从国家的实力,经 济的繁荣,还是从人民衣食住行生活的 幸福美满程度来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是 骄傲的自信的,是自由的潇洒的。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走四方 不论从国家的实力,经济的繁荣,还 是从人民衣食住行生活的幸福美满程度 来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是骄傲的自信 的,是自由的潇洒的。 搞肥了 陈益 站在这棵让我神往已久的迎客松 前,才感到它热情付出的背后,有着怎样 的艰辛与孤独。那粗壮的树干,既是其 生长年轮的见证,也是其坚韧强劲的彰 显,更是独自坚守的写照。 黄山迎客松 刘冲 食为天 只要咱放开厨事的边界,放远厨艺 的眼界,东西合璧南北通吃,就一定能调 好难调的众口。 南北通吃 李北兰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Aug-2020

2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黄山迎客松 - epaper.cqwb.com.cn€¦ · 过黄山迎客松,然而,当离它越来越近,仍 抑制不住心跳加速:它还是我心中最初的 模样吗?近了,近了,当它出现在我的视

重庆创作A082018年4月30日 星期一

主编 胡万俊 责编 钟斌 美编 朱艳春制图 朱艳春 责校 罗文宇 朱艳春

公共邮箱 [email protected] / 重庆创作邮箱 [email protected] / 编辑电话 023-63907328

让生活 下来慢

感悟人生

重庆市渝中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抱歉!我来晚了。最早与它相见,是在中学课本上。但

准确地说,只是我看见了它,它未曾看见我。更精确地说,我也只是看见了它的图像和描绘它的那段文字。

不过,这已足够了。迎客松,一个拟人化的称谓,让一棵普通的松树立刻充满灵性,让一座遥远而陌生的山顿觉亲切,令我心驰神往。一想到远在安徽的黄山上有一棵热情好客的松,一直手搭凉棚或侧身恭迎在等我,就有一阵莫名的激动。所以,何时能上黄山,别让那棵松等得太久、等得太累,是我幼小心灵中的一个小小心愿。

然而,世事难料,几十年过去了,才有机会上黄山,得偿所愿。

人间最美四月天,草木葱茏,

正是游山赏景的好时机。天公作美,登黄山时下起了小雨,将山色草木洗涤一新,淡雅,清新,更加悦目赏心。

坐缆车上山后,便直奔迎客松的方向而去。沿途所见的黄山松,已让人感觉惊异:一是许多松树完全是破石而出,然后又扎根石中,什么叫“咬定青山不放松”,算是有了更加直接真切的感受,其生命之强劲与坚韧,着实令人惊叹。二是不少黄山松不像其他地方的松树笔直挺拔,呈尖顶的塔形状,而是枝桠横斜呈婆娑状。不过,它们并不是向四周对称性地延展,大多是单方向延伸,且各具形态,妙趣横生,像极了

躬身迎客,似乎它们也都是一棵棵迎客的松。

但我心里明白,它们都不是我心仪已久的那棵迎客松,

于 是 ,不顾沿途奇

石异树美景的挽留,加快脚步,朝迎客松所在的地方奔去。我已让它多等了几十年,现在应该分秒必争。

尽管早已通过照片、影像无数次关注过黄山迎客松,然而,当离它越来越近,仍抑制不住心跳加速:它还是我心中最初的模样吗?近了,近了,当它出现在我的视野中,远远望去,它仿佛正手搭凉棚,在把远方的来客张望;走到近前,它似乎在挥手致意,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欢迎。而在这样的雨天,它伸出的手臂,又像一把撑开的绿伞,为走近身旁的客人遮风挡雨,更是平添了一份关怀备至的呵护,让人有宾至如归的亲切与温暖。嗯,眼前的迎客松,与几十年前在课本上见到的迎客松留存在我心中的印象,几乎毫无二致。几十年,对于人来说,可能已是蹉跎半生,满脸沧桑,而对于一棵年代久远的树而言,则只不过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一瞬间,依旧容颜未改。不禁感慨,在世间万物面前,人生何其短暂!

远离同伴,独自扎根石缝中,背靠岩石,侧身恭迎于路旁。站在这棵让我神往已久的迎客松前,才感到它热情付出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艰辛与孤独。那粗壮的树干,既是其生长年轮的见证,也是其坚韧强劲的彰显,更是独自坚守的写照。

亲眼目睹了真实的黄山迎客松,猛然觉得,本尊与山寨之间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在此之前,见过的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迎客松也不计其数,也曾发出过巧夺天工的感叹。可与真正植根大自然,迎接寒来暑往、承受风霜雨雪、吸收天地精华的黄山迎客松相比,它们统统都只不过是一个个的盆景而已。那些特意扭曲的枝干,显得多么矫揉造作;那些精心修剪过的枝叶,更是媚态毕现。

伫立良久,终将离去。待回首张望,它那伸出的手臂又像在挥手道别,迎客松,其实又何尝不是送客松?迎来送往,方显热情有加,礼仪周全,的确是一棵好松!

(作者单位:中国眼镜科技杂志社)

武侠小说里常用“南北通吃”来描写江湖中人的霸气和狠劲,而我这里拽出这个气势汹汹的词作为标题,是为了形容咱家近些年的饮食小变化。

媳妇“芳华”之年北飘,经十多年磨砺,已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妞。虽不忌麻辣,但偶尔也会怀念粗犷豪放的北方菜。为安抚这份舌尖上的乡情,我便从她的怀念之中择“优”录取,以壮大我的家常菜谱。

这“优”虽然不一定掐的就是北方菜系的“尖尖”,但经媳妇舌尖的筛选,倒也颇具特色和挑战。

本是吃货,再经见多识广的儿子媳妇点拨,一般的菜倒也难不倒久经“食”场的我,只要实践、实践、再实践,也便踏上北方美食之旅:葱爆羊肉、红烧羊蝎子、西红柿烧牛腩、猪肉炖粉条、木须肉片等等。虽非手到擒来,却也能照“谱”宣科、略加改造,欣欣然端上餐桌。

红烧羊蝎子,无疑是北方美食之旅之最。作为老厨,当然知道食材对于美食的重要性,于是翻遍生鲜网页,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诗境中选购了一款好评如潮的羊蝎子。

为考验自己的烹饪变通能力,收货第二天便殷殷下厨,用网上的烹饪方法,略加南方料理元素,做了一份色香味俱全的红烧羊蝎子。其实这方法也没什么特别:用加了葱姜料酒的滚水氽烫去腥;再用冰糖煸炒。煸炒中加入适量老抽、生抽、大料、干辣椒、花椒、山楂等等;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焖烧一个半小时左右。也可用电压力锅的牛羊肉档焖煮,起锅时撒上香菜便OK。

烹饪方法没什么特别,但色香味却是别具一格。所谓色,除冰糖煸炒上色外,还有烧好的羊蝎子所呈现的那种“熟”和“酥”的色彩,以及上桌时所撒香菜的翠绿点缀;所谓香,是大料、花椒及姜葱蒜等调料在烹饪中与羊肉本身鲜香的融汇,以及羊肉“伴侣”香菜和山楂的去膻增香;所谓味,则更是这道长城北之菜的灵魂,即肉质鲜美、骨髓饱满、汤汁醇厚。菜一上桌,立即得到家人喝彩。堪称半个北京人的媳妇边吃边介绍,好像这是她的家乡菜;阅尽东西方餐桌的儿子则边吃边说:“不错不错,烧得很入味!”大块吃肉,大口吸髓,最后连碗里的肉渣都捞干净;我家先生吃罢抹抹嘴,慢悠悠地道:“人不能故步自封,食物亦然……南北菜系取长补短、博采众家,咱们的餐桌定将美食连连!”

常言道:“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但受见识之限,我有时连猪“跑”也没见过,这时预先做足功课就很有必要。

网络发达的今日,人们的“厨功课”多做在美食链接上,我也不例外。不过,我还有一条捷径可走:但凡网络上说得不甚清楚时,便当面或微信请教曾吃遍东西南北中的儿子媳妇,他们的口舌能描出花来。

第一次做东北菜猪肉炖粉条时,虽翻看几多美食网页,对其中一些细节却始终不得要领,于是从厨房伸出头去问正在客厅看书的儿子:“猪肉炖粉条做好之后,汤汁多还是少?猪肉多还是粉丝多?大概比

例?”儿子的回答言简意赅:“其实就像我们烧红烧肉一样,只是不放辣椒……汤汁的比例跟红烧肉差不多。”有了这先得月的近水楼台,我自然就走上“食”庄大道,首秀

“东北四大炖”的第一炖便大获点赞。随便介绍介绍,东北四大炖的其他三炖为小鸡炖蘑菇、排骨炖豆角、鲶鱼炖茄子。

不过,我偶也有失手,其中最具挑战的,当数糖醋排骨。

“食”野开阔,媳妇的“南北通吃”点击,自然也点击到东西南北各大菜系都榜上有名的糖醋排骨。其实,随便翻开川渝地区高中低档餐馆的菜谱,都不乏这道菜肴。之所以不想学也不想吃,是因为平日虽喜欢吃糖,但不喜欢吃放糖放得太夸张的菜。

尽管网上下载的糖醋排骨配有调料比例,但临到放糖时我还是软了手:“万一糖放多了不好吃怎么办?”于是还像平日学习江浙厨艺那样,遇糖减一半。不用说,做出来的糖醋排骨既不红也不亮,汤汁稀稀的,好像塌了方;味道则不北不南不东不西,酸在咸味里沉沦,甜在酸味里飘曳。媳妇的点评一矢中的:“糖放少了,就不是糖醋排骨,而是红烧排骨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家人“加糖、加糖、再加糖”的鼓励下,我又摸着石头过河,接连做了好几次糖醋排骨。渐渐地也摸索出我家糖醋排骨的调料比例。而奇迹往往在此刻出现:随着翻炒,那排骨随之琥珀、随之红亮,一股诱人的甜香顷刻弥漫厨房袭入肺腑……我家先生是个川味固守者,吃了这排骨,嘴巴也甜起来:“好吃!好香!”末了还不忘添上一句不知从哪捡来的歪诗:“学厨不保守,美味又可口。”

这诗句虽歪,但“不保守”却说到了正点上——只要咱放开厨事的边界,放远厨艺的眼界,东西合璧南北通吃,就一定能调好难调的众口。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搞肥了,源于一句很土的歇后语

“黄狗掉进大粪缸——搞肥了。”当然,现在黄狗已被人们抱在怀里牵在

手里的各式宠物狗所取代,大粪缸更是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

是各种款式的陶瓷全智能或半自动方便器。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更替,社会的变迁吧。

搞肥了,这句话,在当下人们生活中,仍然鲜活地存在着。如抢红包,抢了个“手气最佳”;打麻将,打了个“杠上花”;炒股,遇到了“牛市”;投资,赚了;理财,发了;男娃儿找对象,找了个“白富美”;女娃儿找朋友,找了个“高富帅”;作品获了奖;工作出色立了功,等等,都属搞肥了。

前不久,满六十岁。妻儿说要给我办几桌,我执意不肯。理由很简单,现在生活好了,吃不愁,穿不愁,喝不愁,耍不愁,顿顿像过生,天天搞肥了,要办,等到七十再说。这当然是相对于过去而言的。记得童年过生日,外婆每年都要给我煮个鸡蛋,还边剥壳边重复一句话:“孙儿啊,今年像这鸡蛋一样啊,圆圆的顺顺的,滚就是一年啊!”母亲也总能想着方给我缝件新衣服或裤子,中午或晚上还能让我吃上肉打打牙祭!所以儿时特别盼望过生,因为这一天,真的是搞肥了!

反观现在的生活,岂止是搞肥了?!简直是巨肥,超肥,肥得流油。有的人肥得成了一种病,反而要“减肥”,并逐渐演化成了一种时尚。记得儿时经常做梦盼望能有一碗白米饭吃。因为那年月,天天碗里基本是土豆、红苕、玉米,偶有几粒米也屈指可数。现在吃米随你挑,什么东北大米,泰国香米等等,不一而足。所以了解我的人现在饭桌上绝不劝我吃红苕土豆玉米,实在是因为那些年吃得翻白眼的缘故。

过去能有个水果吃,那也是很稀罕的。记得邻村马大爷家屋前有棵橙子树,我和小伙伴们几乎每天放学回来,都要去山坡边看看这树橙子,多次商议偷摘。无奈惧怕马大爷家的狗,只好长吞口水,望橙解馋。现在市面的水果,品种花样多得数都数不过来,想吃什么有什么,吃了南疆吃北疆,吃了东方吃西方,桃杏李,葡萄西瓜哈密瓜,梨柑桔橙,猕猴桃苹果榴莲,核桃莲雾,菠萝……只要你胃口好,从早吃到晚都可以。过去那岁月,能有口红苕酒包谷酒喝,那也是一种奢望。我家无酒,但有醪糟,常偷吃。其实我妈知道,装着不晓得,结果让我练得后来一身好酒量。现在喝酒,啤酒红酒洋酒,想喝什么都成。

我小时候吃肉,那是盼星星盼月亮。现在吃肉,太小儿科了。在重庆光火锅里的肉就五花八门呐!吃鱼吃鸡吃土菜,吃野味吃海鲜吃大餐,吃外国料理吃八大菜系,应有尽有。现在还可足不出户,用微信,外卖随时送到跟前;过去坐个车,根本坐不起。从我老家到县城渠县,坐汽车车票要花七角八分线。七角八分钱当时是一斤猪肉的价钱,谁舍得?所以读高中从县城回趟家只有步行,要走五六个小时才能到家。有时偷偷爬上一辆拉煤车而又没被发现赶下来,要偷乐一星期。但爬车很危险,好几次差点小命被除脱,现在想起都后怕。如今,早已买上了自己的车,轿车开烦了换越野,随心所欲就图个自在高兴。

所以,我们现在的生活,天天像过生,天天搞肥了。不论从国家的实力,经济的繁荣,还是从人民衣食住行生活的幸福美满程度来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是骄傲的自信的,是自由的潇洒的。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走四方

不论从国家的实力,经济的繁荣,还是从人民衣食住行生活的幸福美满程度来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是骄傲的自信的,是自由的潇洒的。

搞肥了

陈益

站在这棵让我神往已久的迎客松前,才感到它热情付出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艰辛与孤独。那粗壮的树干,既是其生长年轮的见证,也是其坚韧强劲的彰显,更是独自坚守的写照。

黄山迎客松刘冲

食为天

只要咱放开厨事的边界,放远厨艺的眼界,东西合璧南北通吃,就一定能调好难调的众口。

南北通吃李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