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願景 叁、職能 ·...

2
>> 代訓友邦及友好國家政府官員: 賡續推動「友好國家外交人員華語班計畫」,厚植國際外交人脈,增進其 對我國文化之瞭解與認同外,並建立聯繫與合作關係。 >> 推動國際華語文教育,增加國際能見度,發揚文化軟實力: 遵奉馬總統有關重視華語文之拓展,使臺灣成為中華文化領航者角色之指 示,達致具體推動國際華語文教育之目標,本院持續開辦華語課程,供各國駐 華官員暨眷屬參加,並融入我國豐富之文化底蘊,期使華語文教學與國家文化 軟實力相結合,為拓展外交挹注新能量。 肆、願景 展望未來,本院不僅將持續扮演培育政府與民間外交尖兵搖籃之關鍵角色, 同時透過政策研究與國際交流功能的發揮,將有助於刺激多元化外交思維,凝 聚全民共識,進而在外交政策制定上發揮輔佐功能,提升我國際地位,使我國 在國際社會上扮演與自身能力相符的積極角色,促進全人類之和平發展與合作。 壹、沿革 本院之前身「外講所」成立於民國 58 年 1 月,最初稱為「外交部外交領事 人員訓練所」(簡稱「外訓所」),係外交部遵奉先總統蔣公於 56 年 12 月 25 日有關「參照韓國外交學院情形,籌辦我國外交領事人員訓練機構」之批示, 在「參研並斟酌我國實際需要,審度目前財力,審慎規劃」後推動設立,此為 我國肇建現代化外交訓練單位之濫觴。先總統蔣公並在 58 年 1 月 20 日對「外 訓所」第一期學員的開訓訓詞,對我外交人員應有之德行、職責與技能明確訓 示: 「外交人員…必須修養現代的精神,有活力,有朝氣,有耐性,機動而不 張皇,精察而不惑亂,審機不失,動應多方。」 「外交人員…為堅持自己國家的政策立場…,雖橫逆有所不避,雖委婉而 不氣餒,事事要能據理力爭,自強不屈。」 「外交人員之品性與行動作為,即代表其國家之國格與文化,所以無論舉 止、儀容、應對…皆必須重大方。」 「你(外交人員)所表現的就是國家的國格,與自己的節操,務須事處其 勞,養甘其薄。」 及今觀之,這些訓示並未因時代之嬗遞而失去其意義,直到今日仍為我國 外交人員自我要求的標準與核心價值。 「外訓所」嗣於 60 年 5 月變更名稱為「外講所」並延用至本院改制止, 44 年來歷經 19 任所長殫精竭慮之擘劃,為本院改制與成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外講所成立後本無永久之訓練場所,曾先後借用臺北市金華街清華大學月涵堂 及外交部大樓施訓,民國 66 年 7 月遷至臺北市仁愛路四段前菲律賓駐華大使 館,民國 90 年 10 月於現址進行改建,再暫遷至臺北市辛亥路二段中央百世大 樓。新大樓改建工程於民國 93 年 5 月完工後,此一 11 層現代化大樓始成為永 久院址。 本院前於「外訓所」及「外講所」時期,以辦理新進外交領事人員職前訓 練與語文訓練為主,截至民國 101 年已辦理 45 期、共計 1,621 名新進人員完 成職前講習,此外,亦辦理在職人員專業講習及各類外語研習,以提高外交部 同仁專業知識與素養,並代訓行政院所屬各部會駐外人員及舉辦全民外交事務 研習班等,對提升我國涉外工作品質持續發揮應有之功能。本院承襲「外訓所」 及「外講所」之優秀傳統與核心職能,為結合「教育訓練」、「政策研究」及「國 際交流」三項功能於一身之全方位機構。 貳、使命 本院之成立係參考先進國家外交學院設計,考量我國情需要,擘劃未來之 願景,其改制之使命與理念在於: 1. 精進教育訓練 國際情勢瞬息萬變,外交工作之挑戰性、專業性、特殊性及多元性不斷提 升,世界各國無不積極提升其外交培訓機構之功能,尤其我國外交處境特殊, 維護國家主權與尊嚴,爭取我國在國際間應有之權利與地位,允為外交人員首 要任務,亦為全民之期待,有必要透過組織革新,提升培訓能量與內容,培育 符合國家發展所需之外交專才。 2. 強化政策研究 本院除了扮演孕育外交尖兵搖籃的角色,為政 府各部門涉外工作人員與民間人士提供培訓外,應 具備外交政策研究的智庫功能,結合國際與民間學 術研究成果,為國家外交政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援。 3. 擴大國際交流 各國政府的外交運作除透過其外交部等政務單位推動外,亦常透過其外交 學院進行,可見擴大外交學院功能並提升運作層級已蔚為國際趨勢。本院將為 我國與各國外交人員加強交流之平臺,並深化與友好國家外交學院間的合作夥 伴關係。 4. 加速國際接軌 隨著我國民主改革與經濟成長之腳步加速,國際性議題與人民生活愈加息 息相關,亦加速政府與民間各領域與國際事務接軌,為我外交工作帶來新的挑 戰與契機,爰需加強政府外交工作與民間涉外事務的整合,加速與國際社會接 軌。 5. 深化並廣化全民外交 外交工作的推動需要全民參與,為建構政府推動外交工作的堅實後盾,並 逐步落實政府公眾外交政策與理念,有必要加強提升民眾之外交實務知能,支 持並協助政府推展外交工作。 叁、職能 本院是一所結合「教育訓練」、「政策研究」及「國際交流」三項功能之 全方位機構,其角色定位與職能如下: 1. 教育訓練 本院之常態性功能以講習培訓為主,其項目包括:職前訓練、在職訓練、 跨部會講習、專題演講及研討會、外國語文課程、代訓及全民外交等六方面, 課程內容順應多變的外交局勢,講求活潑並保持彈性,以期持續扮演培育外交 尖兵的角色。 >> 職前訓練: 「外交領事人員專業講習班」為本所年度工作重點之一,每年均有辦理, 對象係以通過外交領事三等特考之新進外交人員為主,全程原則為六個月,旨 在培訓具全球化視野及國際觀之外交人才。課程安排則參採哈佛大學案例研究 教學方式,重視區域研究課程,授課以外交案例為主、理論為輔,安排學員針 對重要議題進行分組討論與報告,落實「精選嚴訓」原則,力求考、訓、用合一。 此外,本院遵照馬總統指示,於 101 年 7 月對第 45 期外交領事人員首次開辦 為期 6 週之密集英語課程,其特色在培養學員闡述我國政策、參與國際會議與 談判之外交專業英語能力。 >> 在職訓練: 落實在職同仁「終身學習」目標,並配合國內外情勢變化而隨時辦理相關 培訓課程,旨在增進外調或調部同仁對政府政策之瞭解、提升中階主管領導管 理與溝通協調能力、強化同仁涉外事務專長、增進同仁外語能力、培訓並充實 駐外館長及具有主管任用資格儲備人員之危機處理與決策能力,以期增進在職 人員實務經驗與專業技能,並提供全方位之學習機會。 >> 政府跨部會、跨領域之涉外事務專業訓練: 本院為全國唯一外交實務培訓機構,除執行原有各項外交人員核心專業訓 練業務外,並積極擴大辦理跨院、跨部會、跨領域(兩岸關係、經貿、新聞、 國防、文化、能源、環保、法務、科技、衛生、農漁業、移民等)之涉外事務 專業訓練,包括派員駐外之行政院所屬各部會、立法院及地方政府人員之國際 事務培訓業務。 >> 建構涉外事務培訓資源之資訊分享及交流平臺: 透過本院作為平臺,使中央、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辦理國際事務之培訓資 訊及師資人才庫進行資源分享,提供政府培訓機構如國家文官學院、公務人力 發展中心,及各縣市政府、民間團體等有關國際事務培訓師資及課程規劃之諮 詢服務。此外,本院亦為大學建教合作機制及大學院校菁英參與國際事務之實 習平臺,以鼓勵學校菁英發揮專長,貢獻所學,並直接參與外交事務。 >> 匯聚「全民外交」能量: 為提昇國人外交實務知能,凝聚對我外交工作之向心,發揮全民外交總體 戰力,自 94 年 3 月起開辦「全民交研習營」,目前每年在北、中、南、東各縣 市辦理 10 餘場「菁英班」、「主題班」及「一般班」,截至 101 年 9 月止已 辦理 100 場、共計 15,540 名各界人士參加。透過辦理「全民外交研習營」活動, 逐步提升國人參與國際事務之興趣、知識與技能,並擴大與地方政府、大學院 校及其他培訓機構等合辦國際事務課程,以開拓民眾國際視野,成為外交之支 持動力。 2. 政策研究 本院在推動教育訓練之同時,具有掌握政府與民間各界多元理念與訊息資 源之優勢,允宜善用此一優勢,強化中長期政策研究職能並予以提升,結合外 交前輩、資深同仁及學界之研究能量,建構為外交政策智庫。規劃中之外交政 策研究業務分為「功能性研究」及「區域性研究」兩大類: >> 功能性研究: 包括對外交事務、國際情勢、國際組織、國際法及國際合作等議題之研究, 作為政府外交政策制定之參考,並擬就活路外交、兩岸關係、臺美關係、南海 及釣魚臺議題、亞太經合會、自由貿易協定、參與國際組織等議題進行研究, 協助政府精確判斷整體國際情勢發展,及時調整外交作為。 >> 區域性研究: 以議題為導向進行國際及區域情勢研究,目前側重與臺灣歐盟中心合作之 歐盟相關議題研究,未來將擴大針對亞太、亞西、非洲、歐洲、北美及中南美 等區域之地方特性,分別研擬外交方策,使我涉外工作之推動更趨精緻,發揮 更大之效益。 3. 國際交流 本院具備與各國外交學院及學術機構交流之能力,可成為我國多方參與國 際事務論壇之重要外交管道。其具體作為有: >> 辦理專題演講及研討會: 本院為擴大國際學術交流,培養同仁宏觀視野,積極安排國際知名人士演 講,重要講座包括美國佛羅里達州前州長 Jeb Bush、美國前副總統錢尼之副國 家安全顧問 Stephen Yates(葉望輝)等。 >> 推廣國際合作: 與歐、美、亞洲等多國外交學院及重要智庫維持人員互訪及業務交流。未 來本院將持續推動與各國外交學院及學術機構建立合作機制,建立實質之人員 互訪交流計畫,合作辦理及參與政策研討會等。 國家政策闡述 跨領域培訓計畫 美國前副總統錢尼之副國家安全顧問葉望輝專題演講 印度駐華代表羅國棟來院授課 楊部長與薩爾瓦多外長馬蒂內茲簽署合作意願書 美國佛羅里達州前州長 Jeb Bush 專題演講 歐洲經貿辦事處處長龐維德來院授課 薩爾瓦多外交部外交學院院長馮薩加來訪 協助推廣國際華語文教學 活路外交、全民外交 協助推廣國際華語文教學 新進人員培訓 在職訓練

Upload: others

Post on 23-Aug-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肆、願景 叁、職能 · 華官員暨眷屬參加,並融入我國豐富之文化底蘊,期使華語文教學與國家文化 軟實力相結合,為拓展外交挹注新能量。

>> 代訓友邦及友好國家政府官員:

賡續推動「友好國家外交人員華語班計畫」,厚植國際外交人脈,增進其

對我國文化之瞭解與認同外,並建立聯繫與合作關係。

>> 推動國際華語文教育,增加國際能見度,發揚文化軟實力:

遵奉馬總統有關重視華語文之拓展,使臺灣成為中華文化領航者角色之指

示,達致具體推動國際華語文教育之目標,本院持續開辦華語課程,供各國駐

華官員暨眷屬參加,並融入我國豐富之文化底蘊,期使華語文教學與國家文化

軟實力相結合,為拓展外交挹注新能量。

肆、願景

展望未來,本院不僅將持續扮演培育政府與民間外交尖兵搖籃之關鍵角色,

同時透過政策研究與國際交流功能的發揮,將有助於刺激多元化外交思維,凝

聚全民共識,進而在外交政策制定上發揮輔佐功能,提升我國際地位,使我國

在國際社會上扮演與自身能力相符的積極角色,促進全人類之和平發展與合作。

壹、沿革

本院之前身「外講所」成立於民國 58 年 1 月,最初稱為「外交部外交領事

人員訓練所」(簡稱「外訓所」),係外交部遵奉先總統蔣公於 56 年 12 月 25

日有關「參照韓國外交學院情形,籌辦我國外交領事人員訓練機構」之批示,

在「參研並斟酌我國實際需要,審度目前財力,審慎規劃」後推動設立,此為

我國肇建現代化外交訓練單位之濫觴。先總統蔣公並在 58 年 1 月 20 日對「外

訓所」第一期學員的開訓訓詞,對我外交人員應有之德行、職責與技能明確訓

示:

「外交人員…必須修養現代的精神,有活力,有朝氣,有耐性,機動而不

張皇,精察而不惑亂,審機不失,動應多方。」

「外交人員…為堅持自己國家的政策立場…,雖橫逆有所不避,雖委婉而

不氣餒,事事要能據理力爭,自強不屈。」

「外交人員之品性與行動作為,即代表其國家之國格與文化,所以無論舉

止、儀容、應對…皆必須重大方。」

「你(外交人員)所表現的就是國家的國格,與自己的節操,務須事處其

勞,養甘其薄。」

及今觀之,這些訓示並未因時代之嬗遞而失去其意義,直到今日仍為我國

外交人員自我要求的標準與核心價值。

「外訓所」嗣於 60 年 5 月變更名稱為「外講所」並延用至本院改制止,

44 年來歷經 19 任所長殫精竭慮之擘劃,為本院改制與成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外講所成立後本無永久之訓練場所,曾先後借用臺北市金華街清華大學月涵堂

及外交部大樓施訓,民國 66 年 7 月遷至臺北市仁愛路四段前菲律賓駐華大使

館,民國 90 年 10 月於現址進行改建,再暫遷至臺北市辛亥路二段中央百世大

樓。新大樓改建工程於民國 93 年 5 月完工後,此一 11 層現代化大樓始成為永

久院址。

本院前於「外訓所」及「外講所」時期,以辦理新進外交領事人員職前訓

練與語文訓練為主,截至民國 101 年已辦理 45 期、共計 1,621 名新進人員完

成職前講習,此外,亦辦理在職人員專業講習及各類外語研習,以提高外交部

同仁專業知識與素養,並代訓行政院所屬各部會駐外人員及舉辦全民外交事務

研習班等,對提升我國涉外工作品質持續發揮應有之功能。本院承襲「外訓所」

及「外講所」之優秀傳統與核心職能,為結合「教育訓練」、「政策研究」及「國

際交流」三項功能於一身之全方位機構。

貳、使命

本院之成立係參考先進國家外交學院設計,考量我國情需要,擘劃未來之

願景,其改制之使命與理念在於:

1. 精進教育訓練

國際情勢瞬息萬變,外交工作之挑戰性、專業性、特殊性及多元性不斷提

升,世界各國無不積極提升其外交培訓機構之功能,尤其我國外交處境特殊,

維護國家主權與尊嚴,爭取我國在國際間應有之權利與地位,允為外交人員首

要任務,亦為全民之期待,有必要透過組織革新,提升培訓能量與內容,培育

符合國家發展所需之外交專才。

2. 強化政策研究

本院除了扮演孕育外交尖兵搖籃的角色,為政

府各部門涉外工作人員與民間人士提供培訓外,應

具備外交政策研究的智庫功能,結合國際與民間學

術研究成果,為國家外交政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援。

3. 擴大國際交流

各國政府的外交運作除透過其外交部等政務單位推動外,亦常透過其外交

學院進行,可見擴大外交學院功能並提升運作層級已蔚為國際趨勢。本院將為

我國與各國外交人員加強交流之平臺,並深化與友好國家外交學院間的合作夥

伴關係。

4. 加速國際接軌

隨著我國民主改革與經濟成長之腳步加速,國際性議題與人民生活愈加息

息相關,亦加速政府與民間各領域與國際事務接軌,為我外交工作帶來新的挑

戰與契機,爰需加強政府外交工作與民間涉外事務的整合,加速與國際社會接

軌。

5. 深化並廣化全民外交

外交工作的推動需要全民參與,為建構政府推動外交工作的堅實後盾,並

逐步落實政府公眾外交政策與理念,有必要加強提升民眾之外交實務知能,支

持並協助政府推展外交工作。

叁、職能

本院是一所結合「教育訓練」、「政策研究」及「國際交流」三項功能之

全方位機構,其角色定位與職能如下:

1. 教育訓練

本院之常態性功能以講習培訓為主,其項目包括:職前訓練、在職訓練、

跨部會講習、專題演講及研討會、外國語文課程、代訓及全民外交等六方面,

課程內容順應多變的外交局勢,講求活潑並保持彈性,以期持續扮演培育外交

尖兵的角色。

>> 職前訓練:

「外交領事人員專業講習班」為本所年度工作重點之一,每年均有辦理,

對象係以通過外交領事三等特考之新進外交人員為主,全程原則為六個月,旨

在培訓具全球化視野及國際觀之外交人才。課程安排則參採哈佛大學案例研究

教學方式,重視區域研究課程,授課以外交案例為主、理論為輔,安排學員針

對重要議題進行分組討論與報告,落實「精選嚴訓」原則,力求考、訓、用合一。

此外,本院遵照馬總統指示,於 101 年 7 月對第 45 期外交領事人員首次開辦

為期 6 週之密集英語課程,其特色在培養學員闡述我國政策、參與國際會議與

談判之外交專業英語能力。

>> 在職訓練:

落實在職同仁「終身學習」目標,並配合國內外情勢變化而隨時辦理相關

培訓課程,旨在增進外調或調部同仁對政府政策之瞭解、提升中階主管領導管

理與溝通協調能力、強化同仁涉外事務專長、增進同仁外語能力、培訓並充實

駐外館長及具有主管任用資格儲備人員之危機處理與決策能力,以期增進在職

人員實務經驗與專業技能,並提供全方位之學習機會。

>> 政府跨部會、跨領域之涉外事務專業訓練:

本院為全國唯一外交實務培訓機構,除執行原有各項外交人員核心專業訓

練業務外,並積極擴大辦理跨院、跨部會、跨領域(兩岸關係、經貿、新聞、

國防、文化、能源、環保、法務、科技、衛生、農漁業、移民等)之涉外事務

專業訓練,包括派員駐外之行政院所屬各部會、立法院及地方政府人員之國際

事務培訓業務。

>> 建構涉外事務培訓資源之資訊分享及交流平臺:

透過本院作為平臺,使中央、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辦理國際事務之培訓資

訊及師資人才庫進行資源分享,提供政府培訓機構如國家文官學院、公務人力

發展中心,及各縣市政府、民間團體等有關國際事務培訓師資及課程規劃之諮

詢服務。此外,本院亦為大學建教合作機制及大學院校菁英參與國際事務之實

習平臺,以鼓勵學校菁英發揮專長,貢獻所學,並直接參與外交事務。

>> 匯聚「全民外交」能量:

為提昇國人外交實務知能,凝聚對我外交工作之向心,發揮全民外交總體

戰力,自 94 年 3 月起開辦「全民交研習營」,目前每年在北、中、南、東各縣

市辦理 10 餘場「菁英班」、「主題班」及「一般班」,截至 101 年 9 月止已

辦理 100 場、共計 15,540 名各界人士參加。透過辦理「全民外交研習營」活動,

逐步提升國人參與國際事務之興趣、知識與技能,並擴大與地方政府、大學院

校及其他培訓機構等合辦國際事務課程,以開拓民眾國際視野,成為外交之支

持動力。

2. 政策研究

本院在推動教育訓練之同時,具有掌握政府與民間各界多元理念與訊息資

源之優勢,允宜善用此一優勢,強化中長期政策研究職能並予以提升,結合外

交前輩、資深同仁及學界之研究能量,建構為外交政策智庫。規劃中之外交政

策研究業務分為「功能性研究」及「區域性研究」兩大類:

>> 功能性研究:

包括對外交事務、國際情勢、國際組織、國際法及國際合作等議題之研究,

作為政府外交政策制定之參考,並擬就活路外交、兩岸關係、臺美關係、南海

及釣魚臺議題、亞太經合會、自由貿易協定、參與國際組織等議題進行研究,

協助政府精確判斷整體國際情勢發展,及時調整外交作為。

>> 區域性研究:

以議題為導向進行國際及區域情勢研究,目前側重與臺灣歐盟中心合作之

歐盟相關議題研究,未來將擴大針對亞太、亞西、非洲、歐洲、北美及中南美

等區域之地方特性,分別研擬外交方策,使我涉外工作之推動更趨精緻,發揮

更大之效益。

3. 國際交流

本院具備與各國外交學院及學術機構交流之能力,可成為我國多方參與國

際事務論壇之重要外交管道。其具體作為有:

>> 辦理專題演講及研討會:

本院為擴大國際學術交流,培養同仁宏觀視野,積極安排國際知名人士演

講,重要講座包括美國佛羅里達州前州長 Jeb Bush、美國前副總統錢尼之副國

家安全顧問 Stephen Yates(葉望輝)等。

>> 推廣國際合作:

與歐、美、亞洲等多國外交學院及重要智庫維持人員互訪及業務交流。未

來本院將持續推動與各國外交學院及學術機構建立合作機制,建立實質之人員

互訪交流計畫,合作辦理及參與政策研討會等。

國家政策闡述

跨領域培訓計畫

美國前副總統錢尼之副國家安全顧問葉望輝專題演講

印度駐華代表羅國棟來院授課

楊部長與薩爾瓦多外長馬蒂內茲簽署合作意願書

美國佛羅里達州前州長 Jeb Bush 專題演講

歐洲經貿辦事處處長龐維德來院授課

薩爾瓦多外交部外交學院院長馮薩加來訪

協助推廣國際華語文教學

活路外交、全民外交

協助推廣國際華語文教學

新進人員培訓 在職訓練

Page 2: 肆、願景 叁、職能 · 華官員暨眷屬參加,並融入我國豐富之文化底蘊,期使華語文教學與國家文化 軟實力相結合,為拓展外交挹注新能量。

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Institute of Diplomacy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IDIA)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伍、大事紀要

56.12.15

56.12

57.03.21

57.10.30

57.11.01

58.01.18

60.05.10

60.09

66.07

78.08.30

85.09

89.05

89.09.21

90.01.02

90.03.12

90.05.06

90.10.30

91.08.02

93.03

93.06.09

94.03.07

100.01.10

100.10.28

100.11.14

101.09.01

陸、歷任所長

外交部於魏道明部長任內奉蔣總統中正之命成立外交領事人員訓練所,於

民國 57 年 10 月指派吳南如先生擔任外訓所第 1 任主任以來,迄今 44 年來已

經歷 19 任所長。

柒、歷來所址

 

蔣總統中正諭示籌辦我國外交領事人員訓練機構

成立外交部語文訓練班

成立外交部外交領事人員訓練所籌備委員會

吳南如大使出任外交領事人員訓練所首位主任

外訓所於臺北市金華街清華大學月涵堂上課

第一期外交領事人員開訓

外訓所更名為「外交部外交領事人員講習所」

遷至臺北市介壽路二號外交部大樓

遷至臺北市仁愛路四段八十號圓環

召開「籌建現代化外講所會議」,評估就地改建或覓地興建

擬定「強化外講所功能及成立外交學院」計畫

「推動設立外交學院」案列入行政院九十年度施政方針

陳總統水扁批示「支持設立」外交學院案

召開外講所改建案籌建委員會議

「外交部外交學院組織條例」送立法院審查

外交學院考察團赴美、法、德、韓、日參訪各國外交學院

遷至臺北市辛亥路二段中央百世大樓

外講所改建工程動工典禮

奉行政院核定設立「外交學院籌備小組」

外講所新大樓落成啟用

外講所開辦第一屆全民外交研習營

行政院核定未來外交學院列中央三級機構

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組織法」

總統明令公布「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組織法」

外講所正式改制為「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

先總統蔣公對外交人員訓練之批示

先總統蔣公手諭「外交人員之職責」

成立依據

外交部大樓(60.10-66.06)

中央百世大樓(民國 90.10.30-93.05)

清華大學月涵堂(57.11.01-60.09.30)

臺北市仁愛路四段圓環(66.07-90.10.30)

姓名:吳南如

任期:57.03.21

(外訓所籌備委員)

任期:57.10.30- 59.01.08

(外訓所主任)

姓名:王之珍

任期:59.01.08-60.06.22

(外訓所主任)

任期:60.06.22- 61.04.28

(外講所所長)

姓名:湯 武

任期:61.04.28- 64.06.30

姓名:王之珍

任期:64.07.16-

姓名:曾憲揆

任期:76.09.02- 76.12.21

姓名:劉宗翰

任期:78.03.16- 79.06.30

姓名:楊西崑

任期:79.08.29- 81.05.30

姓名:房金炎

任期:81.06.27- 84.04.17

(政務次長兼任)

姓名:劉伯倫

任期:84.04.27- 86.11.24

姓名:歐鴻鍊

任期:86.12.17- 87.12.01

(常務次長兼任)

姓名:魏武煉

任期:87.12.01- 90.01.23

姓名:藍智民

任期:90.03.02- 90.11.19

(常務次長兼任)

姓名:楊勝宗

任期:90.11.19- 92.03.17

姓名:羅致遠

任期:92.09.18- 94.07.15

姓名:楊進添

任期:95.03.13- 96.08.19

姓名:侯清山

任期:96. 09.20- 97.02.24

(常務次長兼任)

姓名:高青雲

任期:97.02.25- 99.09.09

姓名:石 定

任期:99.09.09- 101.09.01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 280 號電 話:02-2707-3441傳 真:02-2704-6503http://www.mofa.gov.tw/idiaE-mail: [email protected]

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