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十大公园建设“公园城市”的思考jroh.ohnews.cn/images/2019-06/10/l2019061000003.pdf ·...

1
瞿溪自来水厂 2019 5 月水质通报 水质项目 国家标准 出厂水 管网水 浊度 NTU 1.0 0.10 0.23 色度() 15 <5 <5 臭和味 无异臭异味 0 0 PH 不小于6.5 且不大于8.5 7.08 7.09 耗氧量 mg/L 3 0.46 0.52 余氯 mg/L 出厂水0.3 4 管网水0.05 0.49 0.51 菌落总数CFU/mL 80 <1 <1 总大肠菌数MPU/100 mL 不得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mg/L 0.1 <0.05 <0.05 mg/L 0.3 0.05 <0.05 合格率 100% 100% 梧田街道自来水厂 2019 5 月水质通报 水质项目 国家标准 出厂水 管网水 浊度 NTU 1.0 0.067 0.169 色度() 15 <5 <5 臭和味 无异臭异味 0 0 肉眼可见物 PH 不小于6.5 且不 大于8.5 7.03 7.04 耗氧量 mg/L 3 0.59 0.78 余氯 mg/L 出厂水0.3 网水0.05 0.45 0.35 菌落总数CFU/ mL 80 <1 <1 总大肠菌数MPU/100 mL 不得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粪大肠菌群 不得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mg/L 0.1 <0.005 <0.005 mg/L 0.3 <0.05 <0.05 合格率 100% 100% 本版主编:翁德汉 编辑:陈丹 电话:88539003 3 2019 6 10 日 星期一 瓯谭 关于打造十大公园建设 关于打造十大公园建设 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 的思考 的思考 “公园城市”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 新理念,有别于园林城市,也有别于 新加坡式的花园城市,是将公园形态 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 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 复合系统,是“人、城、景、业”高 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是新时代 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该理 念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2月在成都 市天府新区视察时提出的,成都市进 行了首次尝试。 瓯海区作为温州四大主城区之 一,拥有山水禀赋环境优势和“两山 一水”地域文化,积极致力于打造美 丽城区。经过近年来的“大建大美”, 我区已经具备一定的“公园城市”建 设条件。再者,我市还没人将该理念 付之实践,如若由我区率先提出,有 望先声夺人、先人一步,也可先试先 行,可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概念定义 目前,“公园城市”没有现成的概 念,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建议结合瓯 海区实际,以“山水瓯海”为基础, 形成独具瓯海特色的模式。公园城市 是一种新的营城模式,要加快形成绿 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道法自然合 理布局更多生态化、人性化、景观化 和便利化的公共开放空间,改善人居 环境,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让人民 群众有更多的休闲、交流、创造、成 长空间。根据成都市的探索尝试,顾 名思义,公园城市=公+园+城+市。 1、“公”是一个公共空间概念。 它是公共的、开放的、共享的,以 “人是城市的核心”为价值取向,以 “追求美好的生活”为使命,以人民的 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根本出发点,突出 “服务所有人”理念,更多体现以人为 本的公共空间。 2、“园”是一个地理概念。倡导 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绿色发展来满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生态意 义,是生态优先、回归自然、追寻和 谐、绿色发展的体现,是一个综合的 系统环境。 3、“城”是一个生活的空间。 “公 园城市”的着力点是有“城”,反映自 然景观与城市建筑的合理配置和整体 优化,建设功能齐全、配套完善、交 通便捷的现代化城市。 4、“市”就是生产。强调加快产 业转型,大力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的功能产业,深化生态产业植入,带 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人、城、 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 态。 相关思考 “公园城市”不仅仅是指公园,但不 能没有公园。基于瓯海区自身独特的 自然环境基础和空间结构,“公园城市” 需具备全域性、系统综合、多功能。要 从宏观、中观、微观不同空间规模、不同 景观的配套,还要利于不同生态系统与 地理类型的协调,便于不同层次、不同 风格、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多模式的组 合,做到将城市发展融入大自然之中。 按照“园中有城、城中有园、城园融 合、人城和谐”的理念,探索构建城市公 园、绿道公园、街头公园、社区公园、产 业公园、乡村田园、滨水公园、山体公 园、屋顶公园、家庭小院组成的十大公 园体系,形成普遍共享、覆盖全域、蓝绿 交织的生态网络。具体思考如下: 1、城市公园。发挥城市中央绿轴、 三垟湿地公园等功能,形成系统的城市 公园。 2、绿道公园。沿河沿山沿路,贯通 水岸、环绕山体的绿色通道,连贯起集 生态保育、休闲游憩和文化旅游等多种 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绿道和彩化景观带。 3、街头公园。结合“清垃圾、除破 烂”全域行动,将街头转角、道路绿化带 以及未利用的边角地、荒地、桥下等打 造成街头公园。 4、社区公园。以社区为载体,以小 区为基础,加强微观层面的景观设计, 打造小区内部开放式的公园。以“社区 制”理念全面推进社区公园建设,实现 社区空间的“共建共治”和“共享共融”。 5、产业公园。将公园建设融入产 业功能区、小微园、特色小镇建设,发挥 眼镜、生命健康等行业的产业集聚优 势,植入产业、文创、居住、公共服务、商 业、游憩等多元功能,满足各类人群的 多元需求,打造产业园区绿色休闲公 园。 6、乡村田园。发挥泽雅国家 4A 级 风景名胜区和仙岩、丽岙、郭溪等田园 资源优势,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和田园 景观,强化大地艺术运用,打造有文化 识别性的标志性乡村田园景观,再现承 载瓯海文化和瓯山雁水乡愁记忆的田 园风光。 7、滨水公园。基于海绵城市理念, 建设沿河岸滨水公园和景观湖,利用雨 水“渗、滞、蓄、净、用、排”等作用,将雨 水、污水就地处理和利用,形成可游、可 赏、可憩、可体验的亲水性滨水公园。 8、山体公园。充分利用打造运动 休闲的山体公园,挖掘文化内涵和旅游 资源,如大罗山公园、牛山公园、秀屿山 公园、景山公园、吹台山公园等,同时深 化夜景亮丽工程。 9、屋顶公园。加强外立面改造,注 重垂直绿化,将屋顶、阳台设计成公园 绿地,打造空中绿色风景线。 10、家庭小院。结合“美丽庭院”创 建工作,注重家庭小院美化,形成串珠 式公园。 保障措施 1、坚持规划先行。提前对“公园 城市”进行谋划定位,对“公园城 市”内涵特征和城市建设总体目标、 策略、举措等方面进行阐释,进一步 创新规划理念,改进规划方法,提高 规划的科学性、实效性。注重特色和 可实施性,找准“公园城市”建设的 着力点和侧重点。 2、 加 强 高 位 谋 划 。 营造“公 园+”开放舒适的生活街区示范工程, 强化“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的 城市绿色交通网规划,各大社区进行 步行交通网规划、自行车交通规划。布 局文创产业集群、全域旅游场景、大美 田园风光示范区、大美乡村风光带、和 谐共生的生态廊道,塑造串联城乡、全 民共享、功能多元的“瓯海绿道”。 3、打造共建模式。协同推进“政 府—社会组织—人民群众”三方面主 体在“公园城市”建设的作用,打造 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一方面加强顶层 设计,强化资金保障,完善相挂钩的 财政奖惩机制,另一方面引入优质社 会组织参与共建。同时还应发挥人民 群众包括志愿者、普通群众等的优势, 共同建设公园城市,共同维持公园秩 序,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切实体现生态 的脉动、风景的画境、人文的意境。 4、注重宣传引导。加大“公园城 市”建设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 广播、电视台、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 和街头社区宣传栏。及时报道“公园 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鲜活经验、建设 亮点和感人事迹,以身边的典型、身 边的变化,激发人民群众投身“公园 城市”建设的热情,促进美丽城区建设 和“精建精美”行动深入开展。 5、统一细化标准。建议编制公 园、绿道、街头绿地设计导则,统一 细化公园、绿道设计标准和建设要 求。在满足景观需求的同时,满足人 民群众运动、交流、休憩的需求,并 注重历史文化传统民俗等元素的植入。 对于“公园城市”,不是在城市里 面建公园,而是在公园里建城市。整个 城市就是一个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 的大公园,是一个全域景观化、景区 化、吸引人、可进入、可参与的大公 园,是一个公共开放、共建共治、共享 共融的大公园。如此,把城市的经济建 设、环境建设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才 能迸发出新的活力,提高生活生产水 平,提升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经 济、社会复合系统良性循环,城市环 境、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区住建局党组书记、局 长) 刘晓千 文/傍晚的半塘公园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Oct-2019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关于打造十大公园建设“公园城市”的思考jroh.ohnews.cn/images/2019-06/10/l2019061000003.pdf · 关于打造十大公园建设“公园城市”的思考 “公园城市”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

瞿溪自来水厂2019年5月水质通报水质项目

国家标准

出厂水管网水

浊度 NTU

≤1.00.100.23

色度(度)

≤15<5<5

臭和味

无异臭异味

0级0级

PH值

不小于6.5且不大于8.5

7.087.09

耗氧量mg/L

≤30.460.52

余氯mg/L出厂水≥0.3且≤4

管网水≥0.05

0.490.51

菌落总数CFU/mL

≤80<1<1

总大肠菌数MPU/100 mL

不得检出

未检出未检出

锰mg/L

≤0.1<0.05<0.05

铁mg/L

≤0.30.05<0.05

合格率

100%100%

梧田街道自来水厂2019年5月水质通报水质项目

国家标准

出厂水管网水

浊度 NTU

≤1.0

0.0670.169

色度(度)

≤15

<5<5

臭和味

无异臭异味

0级0级

肉眼可见物

无无

PH值

不小于6.5且不大于8.5

7.037.04

耗氧量mg/L

≤3

0.590.78

余氯mg/L出厂水≥0.3管

网水≥0.05

0.450.35

菌落总数CFU/mL

≤80

<1<1

总大肠菌数MPU/100mL

不得检出

未检出未检出

粪大肠菌群

不得检出

未检出未检出

锰mg/L

≤0.1

<0.005<0.005

铁mg/L

≤0.3

<0.05<0.05

合格率

100%100%

本版主编:翁德汉 编辑:陈丹 电话:88539003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2019年6月10日 星期一瓯 谭

关于打造十大公园建设关于打造十大公园建设““公园城市公园城市””的思考的思考“公园城市”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

新理念,有别于园林城市,也有别于新加坡式的花园城市,是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人、城、景、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该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 2018 年 2 月在成都市天府新区视察时提出的,成都市进行了首次尝试。

瓯海区作为温州四大主城区之一,拥有山水禀赋环境优势和“两山一水”地域文化,积极致力于打造美丽城区。经过近年来的“大建大美”,我区已经具备一定的“公园城市”建设条件。再者,我市还没人将该理念付之实践,如若由我区率先提出,有望先声夺人、先人一步,也可先试先行,可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概念定义

目前,“公园城市”没有现成的概念,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建议结合瓯海区实际,以“山水瓯海”为基础,形成独具瓯海特色的模式。公园城市是一种新的营城模式,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道法自然合理布局更多生态化、人性化、景观化和便利化的公共开放空间,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休闲、交流、创造、成长空间。根据成都市的探索尝试,顾名思义,公园城市=公+园+城+市。

1、“公”是一个公共空间概念。它是公共的、开放的、共享的,以

“人是城市的核心”为价值取向,以“追求美好的生活”为使命,以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根本出发点,突出

“服务所有人”理念,更多体现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

2、“园”是一个地理概念。倡导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绿色发展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生态意义,是生态优先、回归自然、追寻和谐、绿色发展的体现,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环境。

3、“城”是一个生活的空间。“公园城市”的着力点是有“城”,反映自然景观与城市建筑的合理配置和整体优化,建设功能齐全、配套完善、交通便捷的现代化城市。

4、“市”就是生产。强调加快产业转型,大力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功能产业,深化生态产业植入,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

相关思考

“公园城市”不仅仅是指公园,但不能没有公园。基于瓯海区自身独特的自然环境基础和空间结构,“公园城市”需具备全域性、系统综合、多功能。要

从宏观、中观、微观不同空间规模、不同景观的配套,还要利于不同生态系统与地理类型的协调,便于不同层次、不同风格、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多模式的组合,做到将城市发展融入大自然之中。

按照“园中有城、城中有园、城园融合、人城和谐”的理念,探索构建城市公园、绿道公园、街头公园、社区公园、产业公园、乡村田园、滨水公园、山体公园、屋顶公园、家庭小院组成的十大公园体系,形成普遍共享、覆盖全域、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具体思考如下:

1、城市公园。发挥城市中央绿轴、三垟湿地公园等功能,形成系统的城市公园。

2、绿道公园。沿河沿山沿路,贯通水岸、环绕山体的绿色通道,连贯起集生态保育、休闲游憩和文化旅游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绿道和彩化景观带。

3、街头公园。结合“清垃圾、除破烂”全域行动,将街头转角、道路绿化带以及未利用的边角地、荒地、桥下等打造成街头公园。

4、社区公园。以社区为载体,以小区为基础,加强微观层面的景观设计,打造小区内部开放式的公园。以“社区制”理念全面推进社区公园建设,实现社区空间的“共建共治”和“共享共融”。

5、产业公园。将公园建设融入产业功能区、小微园、特色小镇建设,发挥眼镜、生命健康等行业的产业集聚优势,植入产业、文创、居住、公共服务、商业、游憩等多元功能,满足各类人群的多元需求,打造产业园区绿色休闲公园。

6、乡村田园。发挥泽雅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和仙岩、丽岙、郭溪等田园资源优势,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和田园景观,强化大地艺术运用,打造有文化识别性的标志性乡村田园景观,再现承载瓯海文化和瓯山雁水乡愁记忆的田园风光。

7、滨水公园。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建设沿河岸滨水公园和景观湖,利用雨水“渗、滞、蓄、净、用、排”等作用,将雨水、污水就地处理和利用,形成可游、可赏、可憩、可体验的亲水性滨水公园。

8、山体公园。充分利用打造运动休闲的山体公园,挖掘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如大罗山公园、牛山公园、秀屿山公园、景山公园、吹台山公园等,同时深化夜景亮丽工程。

9、屋顶公园。加强外立面改造,注重垂直绿化,将屋顶、阳台设计成公园绿地,打造空中绿色风景线。

10、家庭小院。结合“美丽庭院”创建工作,注重家庭小院美化,形成串珠式公园。

保障措施

1、坚持规划先行。提前对“公园城市”进行谋划定位,对“公园城市”内涵特征和城市建设总体目标、策略、举措等方面进行阐释,进一步创新规划理念,改进规划方法,提高

规划的科学性、实效性。注重特色和可实施性,找准“公园城市”建设的着力点和侧重点。

2、 加 强 高 位 谋 划 。 营 造 “ 公园+”开放舒适的生活街区示范工程,强化“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的城市绿色交通网规划,各大社区进行步行交通网规划、自行车交通规划。布局文创产业集群、全域旅游场景、大美田园风光示范区、大美乡村风光带、和谐共生的生态廊道,塑造串联城乡、全民共享、功能多元的“瓯海绿道”。

3、打造共建模式。协同推进“政府—社会组织—人民群众”三方面主体在“公园城市”建设的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资金保障,完善相挂钩的财政奖惩机制,另一方面引入优质社会组织参与共建。同时还应发挥人民群众包括志愿者、普通群众等的优势,共同建设公园城市,共同维持公园秩序,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切实体现生态的脉动、风景的画境、人文的意境。

4、注重宣传引导。加大“公园城市”建设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台、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

和街头社区宣传栏。及时报道“公园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鲜活经验、建设亮点和感人事迹,以身边的典型、身边的变化,激发人民群众投身“公园城市”建设的热情,促进美丽城区建设和“精建精美”行动深入开展。

5、统一细化标准。建议编制公园、绿道、街头绿地设计导则,统一细化公园、绿道设计标准和建设要求。在满足景观需求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运动、交流、休憩的需求,并注重历史文化传统民俗等元素的植入。

对于“公园城市”,不是在城市里面建公园,而是在公园里建城市。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的大公园,是一个全域景观化、景区化、吸引人、可进入、可参与的大公园,是一个公共开放、共建共治、共享共融的大公园。如此,把城市的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迸发出新的活力,提高生活生产水平,提升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良性循环,城市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区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晓千 文/摄

傍晚的半塘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