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陲儿童文学的新收获 -...

1
3 6 好书精读 好书精读 《魔术老虎智慧童话系列》 谢乐军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7年10月出版 “魔术老虎” 是湖南儿童文学 作家谢乐军创作 的经典童话形象, 它本领高强,会变 各种各样的魔术, 又十分乐于助人, 也因此经常闹笑 话,惹大麻烦…… 一个个离奇且充 满想象力的童话 故事,轻松愉悦, 寓教于乐,在小读 者中享有良好的 美誉度和较大的 影响力。 《塔罗星球》 李榕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17 年 9 月出版 责任编辑:行 2017 年 11 月 27 日 星期一 少儿文艺 阅读札记 中国作为最早向世界贡献了雕版印刷技艺的国家,我们拥有过无与 伦比、美轮美奂的宋刻之美、元刻之美和清刻之美的辉煌传统。我们的 现代出版品,理应继续引领世界书刊之美的风尚。 《十月少年文学》虽然创刊仅仅一周年,但是自问世之初,这份杂志 就志存高远,把星星作为自己瞄准的目标,而并非眼前的树梢。“要做就 做一份最美的中国文学期刊,做一份最美的世界文学期刊。”这是他们 一年来孜孜不倦、从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入手而努力去追求的目标。 《十月少年文学》带有怀旧和复古意味的书装设计。每期杂志都采 用不同颜色的彩线穿线装订,并以“裸脊”涂胶的方式呈现。这种方式虽 是中国书刊传统装订工艺,但近三四十年来几乎绝迹,因此给人以远去 的手艺重新归来之感。这种穿线装订的呈现方式,即便是再厚实的书 刊,每一个页面也都能够完全摊平,让读者真正体会到“展”卷之乐。而 且每期杂志选用轻质纸张,类似传统水墨画式的版式设计疏密有致,可 谓“密不透风,疏可跑马”,实在是赏心悦目。 再说它别出心裁的“1+2”式的出刊形式。所谓“1+2”,即每一期《十 月少年文学》的大型“正刊”+2 册附刊:1 册小型的“插画册”,1 册中型 的以作者与读者互动为主的杂志社活动信息月刊。每月一册小型“插 画册”,意在推介优秀的青年插画师;每月一册中型的通讯月刊,把与 编辑部、杂志社的相关活动花絮从“正刊”中分离出来,既保证了“正 刊”的纯粹的文学性,又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和实用的文学活动资讯,突 出了一种“读者服务意识”。像这种“1+2”的创新形式,在目前中国期 刊界并不多见。 然后,必须说说《十月少年文学》每期的插画。我觉得,编辑们首先 是把每期刊物当一本图画书来完成的。我们都知道,阅读一本图画书, 应该从它的封面开始,一直读到封底。这本刊物也是如此。每期封面上 都会刊发一首优美的诗歌,从诗歌开始,进入整本刊物的文学阅读。每 期封二上是曹文轩先生的“主编寄语”,然后开始“本期导读”……一直到 封三、封底上,都有标志着本期主要故事形象的手绘插画。整本刊物是 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显示了一种别具匠心的编辑艺术。 在《十月少年文学》旗下,集结了一批以青年插画家为主体、创作风格多样、而且几乎与国 际流行的插画艺术风尚同步的原创力量。正是这些年轻插画家为每期刊物创绘的插画作品, 使每期《十月少年文学》不仅保持了它的文学欣赏性,更强调了它的艺术审美功能。出现在少 年读者面前的不仅仅是一份原创的文学期刊,也是一份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艺术杂志和文学 “美育”杂志。 我很赞赏《十月少年文学》的编辑负责人冷林蔚在谈到这一点时,说到她们的一个追求:希 望这份杂志带给少年读者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的感动、陶冶与狂喜,同时也是一种艺术趣味的 培养、视觉艺术的欣赏习惯、美的熏陶。她希望小读者们阅读这本杂志正如行走在文学和艺术 之美的光彩之中,“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你停留在哪一篇、哪一页上,小说、诗歌、童话、故事 和散文之美,还有大地、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都会与你同在”。 对于少年儿童读者来说,美所具有的引人向善、向上的作用和力量,也许比任何说教来得 更大、更直接。所以诗人王尔德说:“美是智慧的化身—其实它高于智慧,因为美不需要任何 阐释。”因此他坚信,谁和美走在一起,谁就牢牢地掌握住了未来岁月的奥秘,谁就看见了尚未 来临的四月,簇拥在开满小瓣白花的李园门口。是的,寓于美之中的真,要比真本身更高尚深 奥。世界上之所以存在真,就因为有美的存在。 至于《十月少年文学》创刊一年来所刊发的各类优秀的儿童文学新作,尤其是诸多中长篇 原创作品,它们对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引领与贡献,自当有文学评论家或书评人撰写另外的 评述才好。让我感到“与有荣焉”的是,在这一年当中,《十月少年文学》也先后刊发了我记述 冰心童年时代的传记故事《远航的大船》和故事诗《芦花飞舞的河谷》等作品。在未来的日子 里,我愿与《十月少年文学》一道,继续行走在文学与艺术、爱与美的光彩之中。 在互动中完成 一个故事的编织 张保弟 《金波的花环诗》 金波 明天出版社 2017 年 5 月出版 金波先生将 十四行诗这种西 方诗体引入儿童 诗创作,他把西 方古老而典雅的 十四行诗体与中 国古典诗歌中的 “辘轳体”完美地 融合在一起,创 造了一种前所未 有的抒情长诗的 形式,为十四行 诗在汉语文化土 壤中的生存与拓 展奠定了基础。 在金波先生创作 的十四行诗中, 有三首堪称杰作 的十四行诗的 “组诗”:《献给母 亲的花环》《献给 爱的花环》《献给 树的花环》。 《灯塔 曹文轩的故事》 安武林 著 新世纪出版社 2017 年 6 月出版 此书是一本 人物散记,朴素 的笔法、翔实的 资料,在给读者 提供了阅读曹文 轩作品的新角度 的同时,还还原 了曹文轩的真实 形 象 :优 雅、幽 默、严格等品质, 并结合人物的经 历,对其作品进 行了深入浅出的 鉴赏,尽显其传 奇的艺术性与文 学性。 新书快递 女孩姿落掌 心有一颗红痣, 这颗红痣隐藏着 连她也不知道的 神奇法力。12 岁 生日这一天,两 名来自阿卡那星 球的神秘少年突 然出现,由此揭 开了她身世的谜 团。姿落的出现 引发了阿卡那王 国的震动和一场 巨大的纷争,女 祭师、魔法师、隐 士、四骑士、皇帝 悉数登场。他们 各具法力,怀揣 使命,他们当中 谁是敌人,谁又 是她真正的朋 友? 李晓虎的儿子是幸福的,因为他有 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爸。每天晚上临睡前 老爸都讲一个故事,这已经成了习惯。时 间长了,习惯就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对于 这对父子来说,在互动中一起编织睡前 故事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作为爸爸的 李晓虎,就变成了一台会生产故事的“机 器”,儿子的生活点滴就是老爸故事的灵 感源泉。 三四岁的孩子常常会因为满足不了 他的欲望而哭泣,会对怪兽、幽灵有好奇 心,会有笑个不停的时候,会有拖延症, 会有英雄梦……老爸李晓虎观察仔细, 体会入心,编织了一只特立独行的小猪 和一个号称追影大师的武功高手,携手 闯荡大洋列岛(哭泣岛、幽灵岛、猴子岛、 花果仙岛、笑个不停岛、失忆岛、慢悠悠 岛、盐铁岛)的一系列故事,遇到种种奇 事,解开种种谜团,排除种种困难,留下 了侠客的足迹…… 《老爸是台故事机》是那种纯亲子阅 读类图书。在我的脑子里,儿童故事类图 书是没有这样的写法的,大多都是纯故 事类的,也就是说不提及讲这样一个故 事的背景、听故事人的反应和讲故事人 的感受,没有讲故事人和听故事人之间 的互动,而《老爸是台故事机》的这类写 法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说相声,一个捧哏, 一个逗哏,在互动中完成一个故事的编 织,同时父亲和儿子之间也完成了一次 深入的交流。 父子通过故事来交流,就像春雨的 润物无声,就像吹开云雾,阳光轻拂。看 了这本书的写法和作者李晓虎在自序中 所述的写故事的初衷,我的头脑中不由 得冒出一句口号:“爸爸讲起来,妈妈请 稍息。”听到这声口号,我相信全国的妈 妈都会拍手称快。把爸爸找回来,陪孩子 玩,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天马行空一起 编织故事,爸爸在故事的推进中通过言 语把他对社会的认知、解决问题的方式 传导给孩子,孩子在故事中成长,爸爸在 孩子的心里随之高大起来。 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弗罗姆在《父 母与孩子的爱》里这样描述母爱与父爱: “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自然、大地和海 洋。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 源……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 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 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 事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 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从这层意义上来 讲,《老爸是台故事机》里的故事是否精 彩已经是次要的了,关键是爸爸的态度, 那才是第一位的。 正如作者在序言里写的:“在我小时 候的记忆里,最温馨的画面之一,就是在 昏暗的油灯的光晕里,听劳作了一天的 父亲在晚饭后靠在被褥垛上娓娓讲述那 些发生在外面世界的故事。”李晓虎的爸 爸给李晓虎讲故事—李晓虎给儿子李 一圻讲故事—李一圻听奶奶讲家史的 故事,连环讲故事构成了强大的家庭氛 围。讲故事一代传一代,家风由此形成。 有了充盈心灵的故事,拥有了良好的家 风,面对未来的世界,我们的心、孩子的 心将不再孤独和荒芜。 面对面地讲故事虽然原始,却永不 过时。 云南边陲儿童文学的新收获 云南边陲儿童文学的新收获 60 年前即 1956 年,诗人、报告文学家徐迟 第一次来云南。次年,他出版了歌唱云南的诗 集《美丽 神奇 丰富》。徐迟先生用 6 个字美丽、神奇、丰富—定位云南,这6个字成为 云南的名片。 2014 年 4 月中旬,我和作家、理论批评家 冉隆中,以及晨光出版社的编辑,陪同王巨成、 曾小春、邓湘子、王勇英赴滇西体验生活。四位 儿童文学作家,一直向往云南而又大多是第一 次来云南,从他们踏上云南这片土地,他们的兴 奋与热切就写在脸上,流露在眼里和言谈与欢 笑中。作为作家,他们对云南也许并不陌生,而 来之前,又都做了许多有关云南的功课。我不 知道他们是不是读过徐迟前辈那些瑰丽的诗 篇,但我知道他们十分关注这块拥抱着“中国 梦”的乐土美地的新的“美丽、神奇、丰富”。他 们走村串寨,扑下身子接地气。他们在苍山洱 海间跟着白族青年学唱白族调,在波涛汹涌的 怒江边向傈僳族姑娘学说傈僳话;他们在瑞丽 边境线的界碑旁,脸贴着“中国”两个字摄影留 念,在凤尾竹摇曳的民族小学,他们讲故事、辅 导孩子们阅读,让傣族、德昂族小朋友欢声四 起,笑声荡漾……20天左右的行程,他们的收 获,远不止是写满了随身带着的笔记本。我一 直记得在洱源茈碧湖畔,他们争相寻找变异的、 有 4 瓣甚至 5 瓣的三叶草的情景。我更愿意认 为,他们是在采撷生活中新鲜的“云南故事”,是 在追寻未来作品人物中的“这一个”!今天,我 读到了他们各具特色又相映生辉的“云南边陲 儿童文学”:王巨成的《一年青》、曾小春的《谁在 深夜歌唱》、邓湘子的《石月亮银月亮》、王勇英 的《花甸村》,以及云南本土作家余雷的《绝活》 等 5 部长篇小说。 略显清瘦的王巨成有一种书卷气。他曾经 当过中学教师,因而对乡村教师有一种自然的 亲切。他说,“我自己也是一位老师,我深知一 个代课老师的不易。”《一年青》,就是以一个真 实的山村小学代课老师为原型创作的小说。小 说的主人公李伟峰,正是他在采访中“发现” 的。滇西之行后,他“一气呵成了这部作品”, “把感动留在了文字里”,以一次文学创作的方 式,“完成一个老师与另一个老师的对话,也是 表达一个老师对另一个老师的敬佩”。于是,一 种连大理人也弄不清学名是不是叫“一年青”的 象征性植物,就不仅“是属于大理的,也是属于 云南的”,当然更是属于小读者的了。 和王巨成比起来,曾小春要壮实得多,而且 喜欢唱歌,他的小说以《谁在深夜歌唱》命名。 小说的背景是生存环境险恶而又不缺乏歌声的 怒江。滇西之行前,曾小春就阅读了大量有关 怒江傈僳族的资料:收集了许多民间故事和民 歌,甚至民风民俗、宗教信仰,以及饮食建筑等 等。他有备而来。他说,在怒江边他这部小说 的大致构思就有了,不过书名一直定不下来。 这也很有意思,还没有定下书名,居然就写起 来。一直写到第六章,才把第三章《谁在深夜歌 唱》拿来用作全书的书名。伴着这样的创作轶 事,这部作品也就一直萦绕着音乐的旋律而更 富韵味了。 活泼如男孩的邓湘子是湖南人,湘江的儿 子。他为七彩云南之美感动,尤喜怒江之壮 美。小说《石月亮银月亮》是发生在怒江一个 小山村的故事,又别出心裁地由一个湖南洞庭 湖边的孩子作为主人公。这个名叫莫来的男 孩,跟随外出务工的父亲到了云南。父亲中途 把男孩托付给一个老银匠。男孩跟着老银匠一 路行走学手艺,一路感受云南奇特的美。当他 替老银匠完成了将傈僳族神圣的石月亮设计成 了一枚银月亮耳环的时候,借助这一艺术创作, 莫来实现了一次成长的飞跃,他把所经历和得 到的美的教育,转化为美的创造。小男孩莫来 的人格在云南的自然之美、人性之美的熏陶下 得以升华,成长中的生命也呈现出全新的美好 可能。构思的巧妙、跳跃飞动的文笔,使这部作 品洋溢着诗意葱茏的美感。 看似娇柔的王勇英,其实正如她的名字:勇 英。她活泼好动爱笑,一路上活灵活现地讲她 小时候的调皮,剃光头到5岁,人家对她妈妈总 喊“你儿子来了!”在大树上拴根绳子,就要往下 跳,被爸爸发现,干脆把她捆在树上……当然, 她说着这些的时候,总不忘把路上所见的一花 一木、一物一景都摄入镜头。这样的作家写的 小说,能不好看吗?这次她原本打算写一个住 在梨花村的女孩,加入茈碧花传说的故事。可 是,即将动笔的时候,“心总是飞向一片湿地:青 青草甸,繁花盛开,虫鱼飞鸟相戏,村庄静然坐 落其中,人与自然是那么和美。花甸村的名字 就悄然而来。”《花甸村》里的主人公,明的是男 孩茶果,隐的是女孩草花。神思缥缈的创作风 格,浸透泥土气息的唯美鲜活的文字,成就了这 部风姿摇曳的小说。 云南本土儿童文学作家余雷,把反映滇剧 现状和传承的故事,写进了小说《绝活》。三代 滇剧传承者献身滇剧的精神,淳朴的滇中小镇 风情、神秘的滇剧绝活、传奇的滇剧名角、精彩 纷呈的滇剧剧目、余音绕梁的滇剧唱腔和鼓乐, 小男孩杨洋在不断寻找滇剧已经失传的绝活的 过程中,找到自信和梦想的心路历程,这一切构 成了这部风格独特的《绝活》。作品用男孩杨洋 的视角来看待滇剧,从基本的戏剧知识、表演程 式入手,用孩子们感兴趣的“绝活”串连故事。而 在学习传承滇剧绝活的整个背景中,整部作品既 演绎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和魅力,也隐约地反 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惆怅和忧思。 我在捧读上述作品时的感动难以言说。特 别是各位作家以精彩传神之笔,把云南边陲各 民族孩子的期盼与梦想,转化为儿童文学表达, 转化为儿童文学之美,转化为新世纪的“美丽、 神奇、丰富”,让我感到无比激动和钦佩。不同 的作家各自露了一手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书写 生活的“绝活”,并以独具魅力的文本呈现给读 者,这无疑给了我们文学创作本身和文学创作 以外的许多启示。 让我们感念的是,云南儿童文学的繁荣发 展,一直得到全国儿童文学界的关心和帮助。 前些年,我们曾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 方面把国内儿童文学名家“请进来”,到云南传 经送宝,研讨交流;一方面也利用各种机会让云 南儿童文学作家“走出去”,到全国儿童文学发 达地区开眼界,长见识,学习深造。这个行之有 效的方式,推动和促进了云南儿童文学的崛 起。各地作家结伴深入生活,“同台竞技”,共同 抒写中国梦,讲述云南故事,传递中国精神,对 繁荣发展新世纪云南儿童文学具有不言而喻的 意义。

Upload: others

Post on 21-Oct-2019

2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36

好书精读好书精读

《魔术老虎智慧童话系列》

谢乐军 著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7年10月出版

“魔术老虎”是湖南儿童文学作家谢乐军创作的经典童话形象,它本领高强,会变各种各样的魔术,又十分乐于助人,也因此经常闹笑话,惹大麻烦……一个个离奇且充满想象力的童话故事,轻松愉悦,寓教于乐,在小读者中享有良好的美誉度和较大的影响力。

《塔罗星球》

李榕 著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17年9月出版

责任编辑:行 超 2017年11月27日 星期一少儿文艺

寓于美中的真

寓于美中的真,,

要比真本身更高尚

要比真本身更高尚

————

《《十月少年文学

十月少年文学》》创刊一周年有感

创刊一周年有感

□□徐徐

鲁鲁

■阅读札记

中国作为最早向世界贡献了雕版印刷技艺的国家,我们拥有过无与

伦比、美轮美奂的宋刻之美、元刻之美和清刻之美的辉煌传统。我们的

现代出版品,理应继续引领世界书刊之美的风尚。

《十月少年文学》虽然创刊仅仅一周年,但是自问世之初,这份杂志

就志存高远,把星星作为自己瞄准的目标,而并非眼前的树梢。“要做就

做一份最美的中国文学期刊,做一份最美的世界文学期刊。”这是他们

一年来孜孜不倦、从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入手而努力去追求的目标。

《十月少年文学》带有怀旧和复古意味的书装设计。每期杂志都采

用不同颜色的彩线穿线装订,并以“裸脊”涂胶的方式呈现。这种方式虽

是中国书刊传统装订工艺,但近三四十年来几乎绝迹,因此给人以远去

的手艺重新归来之感。这种穿线装订的呈现方式,即便是再厚实的书

刊,每一个页面也都能够完全摊平,让读者真正体会到“展”卷之乐。而

且每期杂志选用轻质纸张,类似传统水墨画式的版式设计疏密有致,可

谓“密不透风,疏可跑马”,实在是赏心悦目。

再说它别出心裁的“1+2”式的出刊形式。所谓“1+2”,即每一期《十

月少年文学》的大型“正刊”+2 册附刊:1 册小型的“插画册”,1 册中型

的以作者与读者互动为主的杂志社活动信息月刊。每月一册小型“插

画册”,意在推介优秀的青年插画师;每月一册中型的通讯月刊,把与

编辑部、杂志社的相关活动花絮从“正刊”中分离出来,既保证了“正

刊”的纯粹的文学性,又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和实用的文学活动资讯,突

出了一种“读者服务意识”。像这种“1+2”的创新形式,在目前中国期

刊界并不多见。

然后,必须说说《十月少年文学》每期的插画。我觉得,编辑们首先

是把每期刊物当一本图画书来完成的。我们都知道,阅读一本图画书,

应该从它的封面开始,一直读到封底。这本刊物也是如此。每期封面上

都会刊发一首优美的诗歌,从诗歌开始,进入整本刊物的文学阅读。每

期封二上是曹文轩先生的“主编寄语”,然后开始“本期导读”……一直到

封三、封底上,都有标志着本期主要故事形象的手绘插画。整本刊物是

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显示了一种别具匠心的编辑艺术。

在《十月少年文学》旗下,集结了一批以青年插画家为主体、创作风格多样、而且几乎与国

际流行的插画艺术风尚同步的原创力量。正是这些年轻插画家为每期刊物创绘的插画作品,

使每期《十月少年文学》不仅保持了它的文学欣赏性,更强调了它的艺术审美功能。出现在少

年读者面前的不仅仅是一份原创的文学期刊,也是一份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艺术杂志和文学

“美育”杂志。

我很赞赏《十月少年文学》的编辑负责人冷林蔚在谈到这一点时,说到她们的一个追求:希

望这份杂志带给少年读者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的感动、陶冶与狂喜,同时也是一种艺术趣味的

培养、视觉艺术的欣赏习惯、美的熏陶。她希望小读者们阅读这本杂志正如行走在文学和艺术

之美的光彩之中,“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你停留在哪一篇、哪一页上,小说、诗歌、童话、故事

和散文之美,还有大地、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都会与你同在”。

对于少年儿童读者来说,美所具有的引人向善、向上的作用和力量,也许比任何说教来得

更大、更直接。所以诗人王尔德说:“美是智慧的化身——其实它高于智慧,因为美不需要任何

阐释。”因此他坚信,谁和美走在一起,谁就牢牢地掌握住了未来岁月的奥秘,谁就看见了尚未

来临的四月,簇拥在开满小瓣白花的李园门口。是的,寓于美之中的真,要比真本身更高尚深

奥。世界上之所以存在真,就因为有美的存在。

至于《十月少年文学》创刊一年来所刊发的各类优秀的儿童文学新作,尤其是诸多中长篇

原创作品,它们对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引领与贡献,自当有文学评论家或书评人撰写另外的

评述才好。让我感到“与有荣焉”的是,在这一年当中,《十月少年文学》也先后刊发了我记述

冰心童年时代的传记故事《远航的大船》和故事诗《芦花飞舞的河谷》等作品。在未来的日子

里,我愿与《十月少年文学》一道,继续行走在文学与艺术、爱与美的光彩之中。

在互动中完成一个故事的编织

□张保弟

《金波的花环诗》

金波 著

明天出版社

2017年5月出版

金波先生将十四行诗这种西方诗体引入儿童诗创作,他把西方古老而典雅的十四行诗体与中国古典诗歌中的

“辘轳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抒情长诗的形式,为十四行诗在汉语文化土壤中的生存与拓展奠定了基础。在金波先生创作的十四行诗中,有三首堪称杰作的 十 四 行 诗 的

“组诗”:《献给母亲的花环》《献给爱的花环》《献给树的花环》。

《灯塔 曹文轩的故事》

安武林 著

新世纪出版社

2017年6月出版

此书是一本人物散记,朴素的笔法、翔实的资料,在给读者提供了阅读曹文轩作品的新角度的同时,还还原了曹文轩的真实形 象 :优 雅 、幽默、严格等品质,并结合人物的经历,对其作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鉴赏,尽显其传奇的艺术性与文学性。

■新书快递

■短 评

女孩姿落掌心有一颗红痣,这颗红痣隐藏着连她也不知道的神奇法力。12 岁生日这一天,两名来自阿卡那星球的神秘少年突然出现,由此揭开了她身世的谜团。姿落的出现引发了阿卡那王国的震动和一场巨大的纷争,女祭师、魔法师、隐士、四骑士、皇帝悉数登场。他们各具法力,怀揣使命,他们当中谁是敌人,谁又是 她 真 正 的 朋友?

李晓虎的儿子是幸福的,因为他有

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爸。每天晚上临睡前

老爸都讲一个故事,这已经成了习惯。时

间长了,习惯就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对于

这对父子来说,在互动中一起编织睡前

故事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作为爸爸的

李晓虎,就变成了一台会生产故事的“机

器”,儿子的生活点滴就是老爸故事的灵

感源泉。

三四岁的孩子常常会因为满足不了

他的欲望而哭泣,会对怪兽、幽灵有好奇

心,会有笑个不停的时候,会有拖延症,

会有英雄梦……老爸李晓虎观察仔细,

体会入心,编织了一只特立独行的小猪

和一个号称追影大师的武功高手,携手

闯荡大洋列岛(哭泣岛、幽灵岛、猴子岛、

花果仙岛、笑个不停岛、失忆岛、慢悠悠

岛、盐铁岛)的一系列故事,遇到种种奇

事,解开种种谜团,排除种种困难,留下

了侠客的足迹……

《老爸是台故事机》是那种纯亲子阅

读类图书。在我的脑子里,儿童故事类图

书是没有这样的写法的,大多都是纯故

事类的,也就是说不提及讲这样一个故

事的背景、听故事人的反应和讲故事人

的感受,没有讲故事人和听故事人之间

的互动,而《老爸是台故事机》的这类写

法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说相声,一个捧哏,

一个逗哏,在互动中完成一个故事的编

织,同时父亲和儿子之间也完成了一次

深入的交流。

父子通过故事来交流,就像春雨的

润物无声,就像吹开云雾,阳光轻拂。看

了这本书的写法和作者李晓虎在自序中

所述的写故事的初衷,我的头脑中不由

得冒出一句口号:“爸爸讲起来,妈妈请

稍息。”听到这声口号,我相信全国的妈

妈都会拍手称快。把爸爸找回来,陪孩子

玩,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天马行空一起

编织故事,爸爸在故事的推进中通过言

语把他对社会的认知、解决问题的方式

传导给孩子,孩子在故事中成长,爸爸在

孩子的心里随之高大起来。

美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弗罗姆在《父

母与孩子的爱》里这样描述母爱与父爱:

“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自然、大地和海

洋。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

源……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

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

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

事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

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从这层意义上来

讲,《老爸是台故事机》里的故事是否精

彩已经是次要的了,关键是爸爸的态度,

那才是第一位的。

正如作者在序言里写的:“在我小时

候的记忆里,最温馨的画面之一,就是在

昏暗的油灯的光晕里,听劳作了一天的

父亲在晚饭后靠在被褥垛上娓娓讲述那

些发生在外面世界的故事。”李晓虎的爸

爸给李晓虎讲故事——李晓虎给儿子李

一圻讲故事——李一圻听奶奶讲家史的

故事,连环讲故事构成了强大的家庭氛

围。讲故事一代传一代,家风由此形成。

有了充盈心灵的故事,拥有了良好的家

风,面对未来的世界,我们的心、孩子的

心将不再孤独和荒芜。

面对面地讲故事虽然原始,却永不

过时。

云南边陲儿童文学的新收获云南边陲儿童文学的新收获□□吴吴 然然

60年前即1956年,诗人、报告文学家徐迟

第一次来云南。次年,他出版了歌唱云南的诗

集《美丽 神奇 丰富》。徐迟先生用6个字——

美丽、神奇、丰富——定位云南,这6个字成为

云南的名片。

2014年 4月中旬,我和作家、理论批评家

冉隆中,以及晨光出版社的编辑,陪同王巨成、

曾小春、邓湘子、王勇英赴滇西体验生活。四位

儿童文学作家,一直向往云南而又大多是第一

次来云南,从他们踏上云南这片土地,他们的兴

奋与热切就写在脸上,流露在眼里和言谈与欢

笑中。作为作家,他们对云南也许并不陌生,而

来之前,又都做了许多有关云南的功课。我不

知道他们是不是读过徐迟前辈那些瑰丽的诗

篇,但我知道他们十分关注这块拥抱着“中国

梦”的乐土美地的新的“美丽、神奇、丰富”。他

们走村串寨,扑下身子接地气。他们在苍山洱

海间跟着白族青年学唱白族调,在波涛汹涌的

怒江边向傈僳族姑娘学说傈僳话;他们在瑞丽

边境线的界碑旁,脸贴着“中国”两个字摄影留

念,在凤尾竹摇曳的民族小学,他们讲故事、辅

导孩子们阅读,让傣族、德昂族小朋友欢声四

起,笑声荡漾……20天左右的行程,他们的收

获,远不止是写满了随身带着的笔记本。我一

直记得在洱源茈碧湖畔,他们争相寻找变异的、

有4瓣甚至5瓣的三叶草的情景。我更愿意认

为,他们是在采撷生活中新鲜的“云南故事”,是

在追寻未来作品人物中的“这一个”!今天,我

读到了他们各具特色又相映生辉的“云南边陲

儿童文学”:王巨成的《一年青》、曾小春的《谁在

深夜歌唱》、邓湘子的《石月亮 银月亮》、王勇英

的《花甸村》,以及云南本土作家余雷的《绝活》

等5部长篇小说。

略显清瘦的王巨成有一种书卷气。他曾经

当过中学教师,因而对乡村教师有一种自然的

亲切。他说,“我自己也是一位老师,我深知一

个代课老师的不易。”《一年青》,就是以一个真

实的山村小学代课老师为原型创作的小说。小

说的主人公李伟峰,正是他在采访中“发现”

的。滇西之行后,他“一气呵成了这部作品”,

“把感动留在了文字里”,以一次文学创作的方

式,“完成一个老师与另一个老师的对话,也是

表达一个老师对另一个老师的敬佩”。于是,一

种连大理人也弄不清学名是不是叫“一年青”的

象征性植物,就不仅“是属于大理的,也是属于

云南的”,当然更是属于小读者的了。

和王巨成比起来,曾小春要壮实得多,而且

喜欢唱歌,他的小说以《谁在深夜歌唱》命名。

小说的背景是生存环境险恶而又不缺乏歌声的

怒江。滇西之行前,曾小春就阅读了大量有关

怒江傈僳族的资料:收集了许多民间故事和民

歌,甚至民风民俗、宗教信仰,以及饮食建筑等

等。他有备而来。他说,在怒江边他这部小说

的大致构思就有了,不过书名一直定不下来。

这也很有意思,还没有定下书名,居然就写起

来。一直写到第六章,才把第三章《谁在深夜歌

唱》拿来用作全书的书名。伴着这样的创作轶

事,这部作品也就一直萦绕着音乐的旋律而更

富韵味了。

活泼如男孩的邓湘子是湖南人,湘江的儿

子。他为七彩云南之美感动,尤喜怒江之壮

美。小说《石月亮 银月亮》是发生在怒江一个

小山村的故事,又别出心裁地由一个湖南洞庭

湖边的孩子作为主人公。这个名叫莫来的男

孩,跟随外出务工的父亲到了云南。父亲中途

把男孩托付给一个老银匠。男孩跟着老银匠一

路行走学手艺,一路感受云南奇特的美。当他

替老银匠完成了将傈僳族神圣的石月亮设计成

了一枚银月亮耳环的时候,借助这一艺术创作,

莫来实现了一次成长的飞跃,他把所经历和得

到的美的教育,转化为美的创造。小男孩莫来

的人格在云南的自然之美、人性之美的熏陶下

得以升华,成长中的生命也呈现出全新的美好

可能。构思的巧妙、跳跃飞动的文笔,使这部作

品洋溢着诗意葱茏的美感。

看似娇柔的王勇英,其实正如她的名字:勇

英。她活泼好动爱笑,一路上活灵活现地讲她

小时候的调皮,剃光头到5岁,人家对她妈妈总

喊“你儿子来了!”在大树上拴根绳子,就要往下

跳,被爸爸发现,干脆把她捆在树上……当然,

她说着这些的时候,总不忘把路上所见的一花

一木、一物一景都摄入镜头。这样的作家写的

小说,能不好看吗?这次她原本打算写一个住

在梨花村的女孩,加入茈碧花传说的故事。可

是,即将动笔的时候,“心总是飞向一片湿地:青

青草甸,繁花盛开,虫鱼飞鸟相戏,村庄静然坐

落其中,人与自然是那么和美。花甸村的名字

就悄然而来。”《花甸村》里的主人公,明的是男

孩茶果,隐的是女孩草花。神思缥缈的创作风

格,浸透泥土气息的唯美鲜活的文字,成就了这

部风姿摇曳的小说。

云南本土儿童文学作家余雷,把反映滇剧

现状和传承的故事,写进了小说《绝活》。三代

滇剧传承者献身滇剧的精神,淳朴的滇中小镇

风情、神秘的滇剧绝活、传奇的滇剧名角、精彩

纷呈的滇剧剧目、余音绕梁的滇剧唱腔和鼓乐,

小男孩杨洋在不断寻找滇剧已经失传的绝活的

过程中,找到自信和梦想的心路历程,这一切构

成了这部风格独特的《绝活》。作品用男孩杨洋

的视角来看待滇剧,从基本的戏剧知识、表演程

式入手,用孩子们感兴趣的“绝活”串连故事。而

在学习传承滇剧绝活的整个背景中,整部作品既

演绎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和魅力,也隐约地反

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惆怅和忧思。

我在捧读上述作品时的感动难以言说。特

别是各位作家以精彩传神之笔,把云南边陲各

民族孩子的期盼与梦想,转化为儿童文学表达,

转化为儿童文学之美,转化为新世纪的“美丽、

神奇、丰富”,让我感到无比激动和钦佩。不同

的作家各自露了一手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书写

生活的“绝活”,并以独具魅力的文本呈现给读

者,这无疑给了我们文学创作本身和文学创作

以外的许多启示。

让我们感念的是,云南儿童文学的繁荣发

展,一直得到全国儿童文学界的关心和帮助。

前些年,我们曾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

方面把国内儿童文学名家“请进来”,到云南传

经送宝,研讨交流;一方面也利用各种机会让云

南儿童文学作家“走出去”,到全国儿童文学发

达地区开眼界,长见识,学习深造。这个行之有

效的方式,推动和促进了云南儿童文学的崛

起。各地作家结伴深入生活,“同台竞技”,共同

抒写中国梦,讲述云南故事,传递中国精神,对

繁荣发展新世纪云南儿童文学具有不言而喻的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