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與治癒的施展:《天橋上的魔術師》的 魔術書寫與生命記憶之...

16
133  啟蒙與治癒的施展:《天橋上的魔術師》的 魔術書寫與生命記憶之探討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 楊家慧 摘 要 吳明益的《天橋上的魔術師》由十個短篇小說組成,透過九個商場孩子的 成長故事拼湊及勾勒出一個關於老舊商場的記憶,以及曾經存在於那天橋上的一 個神祕魔術師的片段身影。十個故事來自不一樣的記憶,而其中的共同點是都圍 繞著中華商場,以及天橋上的魔術師。小說中對人生的實質與幻象進行一番探 討,呈現出關於生命中不可逆的本質,透過童稚的眼光和角度,看人物在其中營 生、戀愛、幻滅、死亡,及各種生命消亡的形態。在小說中,魔術師是十個故事 中人物共同擁有的記憶,也是貫穿彼此故事為一體的重要媒介;「魔術」這一項 專屬魔術師的技藝,也將所有故事串連起來。魔術師的蹤跡貫穿全書,真實與虛 構在其中相互交接,對場所的回憶,被作者刻意選擇的「魔術師」這個人物取代 了,十個看似各自獨立又隱然相關的段落,被收束在一個更核心的主題——「魔 術」當中。 本文將以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為主要探討對象,試圖探討小說中魔術 書寫的展現,並從啟蒙者及治癒者兩個角度切入探究魔術師的形象,並且延伸至 生命意義與記憶主題的探索。 關鍵詞:魔術師、魔術、記憶、啟蒙、治癒

Upload: others

Post on 06-Sep-2019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133  

    啟蒙與治癒的施展:《天橋上的魔術師》的

    魔術書寫與生命記憶之探討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 楊家慧

    摘 要

    吳明益的《天橋上的魔術師》由十個短篇小說組成,透過九個商場孩子的

    成長故事拼湊及勾勒出一個關於老舊商場的記憶,以及曾經存在於那天橋上的一

    個神祕魔術師的片段身影。十個故事來自不一樣的記憶,而其中的共同點是都圍

    繞著中華商場,以及天橋上的魔術師。小說中對人生的實質與幻象進行一番探

    討,呈現出關於生命中不可逆的本質,透過童稚的眼光和角度,看人物在其中營

    生、戀愛、幻滅、死亡,及各種生命消亡的形態。在小說中,魔術師是十個故事

    中人物共同擁有的記憶,也是貫穿彼此故事為一體的重要媒介;「魔術」這一項

    專屬魔術師的技藝,也將所有故事串連起來。魔術師的蹤跡貫穿全書,真實與虛

    構在其中相互交接,對場所的回憶,被作者刻意選擇的「魔術師」這個人物取代

    了,十個看似各自獨立又隱然相關的段落,被收束在一個更核心的主題——「魔

    術」當中。

    本文將以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為主要探討對象,試圖探討小說中魔術

    書寫的展現,並從啟蒙者及治癒者兩個角度切入探究魔術師的形象,並且延伸至

    生命意義與記憶主題的探索。

    關鍵詞:魔術師、魔術、記憶、啟蒙、治癒

  • 134  

    壹、前言

    吳明益1的《天橋上的魔術師》由十個短篇小說組成,透過九個商場孩子的

    成長故事拼湊及勾勒出一個關於老舊商場的記憶,以及曾經存在於那天橋上的一

    個神祕魔術師的片段身影。十個故事來自不一樣的記憶,而其中的共同點是都圍

    繞著中華商場,以及天橋上的魔術師。其中有逃家小孩、久別重逢的同學、殉情

    的情侶、嫖妓上癮的工頭、西裝店師傅與貓、瘋狂的微縮模型師等等,小說透過

    童稚的眼光和角度,看人物在其中營生、戀愛、幻滅、死亡。

    關於「魔術書寫」的定義,筆者將它界定為「關於魔術及魔術師的書寫」。

    「魔術」即是一種表演形式,透過似真似假的特殊手法及道具,呈現出不可思議

    且奇蹟般的表演。「魔術師」則是利用「魔術」進行表演的人。在小說中,魔術

    師是十個故事中人物共同擁有的記憶,也是貫穿彼此故事為一體的重要媒介;「魔

    術」這一項專屬魔術師的技藝,也將所有故事串連起來。魔術師的蹤跡貫穿全書,

    真實與虛構在其中相互交接,對場所的回憶,被作者刻意選擇的「魔術師」這個

    人物取代了,十個看似各自獨立又隱然相關的段落,被收束在一個更核心的主

    題——「魔術」當中。2

    本文將以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為主要探討對象,試圖探討小說中魔術

    書寫的展現,並從啟蒙者及治癒者兩個角度切入探究魔術師的形象,並且延伸至

    文本對生命意義與記憶主題的探索。

    貳、關於魔術師的「魔術」書寫

    吳明益在小說中創造了一個無比真實且非常魔幻的魔術師,並充分展現了

                                                           1  吳明益(1971 年 6 月 20 日-),現任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有時寫作、畫圖、攝影、

    旅行、談論文學,副業是文學研究。著有散文集《迷蝶誌》、《蝶道》、《家離水邊那麼近》、《浮

    光》;短篇小說集《本日公休》、《虎爺》、《天橋上的魔術師》,長篇小說《睡眠的航線》、《複眼

    人》,論文「以書寫解放自然系列」三冊。最新作品為《單車失竊記》。引用自《單車失竊記》

    封面內頁作者介紹,《單車失竊記》(臺北:麥田出版,2016 年 5 月)。 2 黃宗潔:〈論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之懷舊時空與魔幻自然〉,《東華漢學》第 21 期,東華

    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15 年 6 月。

  • 135  

    精彩滿分且淋漓盡致的魔術書寫。小說其中充分展現出魔術師的神出鬼沒及行踪

    不定的特質,並且讓不可能發生的不可思議事件出現在現實生活中。十個不同的

    故事中,魔術師在第一個故事中呈現的形象最為完整。他被形容為「頭髮油油,

    穿翻領毛夾克、灰色長褲,套著中間沒有拉鍊、也沒有綁上鞋帶的傘兵鞋」3,

    是一個長相平凡,眼睛像蜥蜴一樣可以同時看兩個方向的神奇魔術師。關於他的

    形象描述,不僅與一般站在舞台上風光表演的魔術師完全不一樣,同時寓意深

    刻。看似流浪漢外表的魔術師,雙眼能夠同時看著不同方向,除了營造出神秘氣

    質,同時暗示了他的視角與一般普通人不一樣。相對於商場裡小孩們的視角,魔

    術師代表了另外一個全然不同的視角,同時是小說中另一個敘事角度。

    除了描述魔術師的行頭及長相,作者也描述了魔術師在連接各座商場大樓

    的天橋上變魔術的迷人情景:「魔術師在變魔術的時候眼睛發亮,…但那一刻他

    整個人都會發亮,好像他能吸進空氣,然後把光和重力全部凝聚在他站的那個小

    小粉筆圈裡頭。」4在此可以發現,除了魔術師這個人,「魔術」也是貫穿十個故

    事的另一個主要媒介。在小說中,魔術師透過「魔術」的施展,可以做到一般正

    常人現實生活中無法做到的事情。關於「魔術」的書寫與刻畫,在第一篇故事中

    就可明顯看到,並且在接下來的九個故事中陸續穿插出現。

    在小說中,魔術師的行踪出沒相當不定:有時候在天橋上表演魔術、有時

    在商場大樓的天台上看夜景、有時在日光朦朧的街道上行走、有時深夜裡牽着斑

    馬在樓梯口出沒。充滿不確定性的行踪就如他的職業與身份,像魔術般不容易抓

    摸。作者透過這樣的書寫,把魔術師的神出鬼沒及難以抓摸的特點充分展現,他

    既能夠在各個故事中穿插遊走,也能神秘地藏起來。讀者會意料不到,下一刻的

    魔術師會在小說中的哪一個情節出現,就像魔術表演般,每個下一刻都會有出乎

    意料的驚喜。

    商場店家的小孩們都是魔術師的忠實觀眾,常常為了看魔術表演而到天橋

    上,然後不小心地買下魔術道具,看完小白紙的秘密後感到懊悔,卻又再買下新

    魔術道具。他們始終深陷及著迷於魔術的魅力。天真爛漫的孩子們想要接近甚至

    是擁有魔術能力的企圖非常明顯,例如〈天橋上的魔術師〉中,賣鞋墊的小男孩

    想要學會小黑人魔術的渴望:

                                                           3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新北市:夏日出版,2011 年),頁 16。 4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頁 18。

  • 136  

    我坐在魔術師的椅子上,就好像我自己就是魔術師一樣。坐在魔術師的

    椅子上時,我終於有機會更靠近看看小黑人。那時候我會開始模仿魔術

    師拍手、唱奇怪的低沉的歌、唸根本聽都聽不清楚的咒語。小黑人搖搖

    晃晃地站了起來,像聽到什麼東西的呼喚似的,開始繞著那個粉筆的圓

    圈跳舞。5

    「你再不教我小黑人的魔術就來不及了,我要開學了,你不教我你會後

    悔的,你突然死掉的話就沒有人會小黑人的魔術了。」我不曉得什麼時

    候自己變得那麼伶牙俐齒,好像變成我媽說的「生意囝」了。6

    又例如〈鳥〉之中,集郵社女兒想要透過當魔術師的助手,得到更多接觸

    魔術的機會:

    那時候我多麼想當魔術師的助手,美麗的女助手。我真的問過他,但魔

    術師說他的魔術不需要助手。「我一向都是一個人表演,以後也是。要助

    手的魔術師不是一流的魔術師。」7

    透過上述引文可以清楚知道,孩子們對魔術師所散發的魔幻魅力抱持著極

    大興趣,並且毫無招架之力。對魔術師的敬仰與狂熱崇拜的粉絲情懷,以及一個

    潦倒魔術師竟有的強大魅力,也充分展現在書寫中。孩子們之所以對魔術師及魔

    術有強烈的崇拜,那是因為魔術表演對他們而言是「簡直是不得了的奇蹟」。8魔

    術師在表演魔術的當下,同時化身為施展「奇蹟」的神奇人物,因此可以合理推

    斷,孩子們熱衷於學習魔術的目的,是為了擁有「奇蹟」的能力。

    關於魔術師表演內容的描寫當然不僅如此。〈鳥〉一篇中有段描寫,講述魔

    術師借用算命師的白文鳥來表演一場魔術。魔術師用黑布蓋住鳥籠,掀開黑布

    時,籠裡的白文鳥居然死了。算命師一時情急要去奪回鳥籠,魔術師攔阻,告訴

                                                           5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頁 23。 6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頁 28。 7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頁 162。 8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頁 17。

  • 137  

    他說:「你如果動手的話,鳥就回不來了。 」9在變魔術的時候,魔術師不許人觸

    碰他用來變化的表演用具。他說:「因為那是在魔術時間裡頭啊,魔術開始進行

    的時候,附近的時間會變得跟我們的時間不同。一旦有人用身體的任何一部份侵

    入這個時間,鳥就回不來了。留在那個時間裡,回不來了。」10 這與班雅明運用

    時間感滲入藝術品的概念定義「靈光」(Aura)的說法有所相似:「藝術作品的此

    時此地,獨一無二的存在」。11時間能停留在藝術品上,在歷史時間的凝聚之下讓

    靈光得以顯現。若運用在魔術進行中的當下,時間也產生奇妙的、獨特的變化,

    這場魔術表演的當下,不僅時間靜止了,也形成了鮮活的、永恆的、獨一無二的

    存在。透過魔術師的這段話,充分展現關於「魔術」片刻即是永恆的時間觀。 

    除此之外,在小說中,還有一個身份不明的聽者存在,他向小說裡的人物

    們收集有關魔術師的故事。比方說〈石獅子會記得那些事?〉中,向鎖匠之子探

    聽魔術師的「你」、在〈一頭大象在日光朦朧的街道〉中聽平棟女子說故事的「你」、

    在〈鳥〉中聽集郵社女兒說故事的「你」、以及〈唐先生的西裝店〉中探問魔術

    師的「你」,他們都有探聽及收集魔術師故事的共同點。這個共同點恰巧連接到

    了〈雨豆樹下的魔術師〉中,思考著「是否應該把兒時玩伴的故事寫入小說?」、

    「對別人的人生有沒有傷害性?」而寫作沒有進度的小說家。 

    小說家在〈雨豆樹下的魔術師〉中,身在異國時看到小黑人的魔術表演,

    產生想學會、擁有小黑人魔術的渴望,甚至向異國魔術師反覆確認這是不是魔

    術,這與〈天橋上的魔術師〉中,渴望擁有小黑人的賣鞋墊小男孩的反應非常相

    似。若根據這樣的線索,可以推論〈天橋上的魔術師〉中的小男孩,和那位在雨

    豆樹下偶然看到小黑人魔術表演而悸動不已的成年小說家,兩者有可能為同一個

    人。小說家亦曾說:「魔術師的存在,對我而言就像是某種意識上的天橋的存在」,

    12因此可以合理化地說,這個小說家就是第一個故事裡的小男孩。由此可見,魔

    術師對當時候的小男孩而言,早已具有重要的地位,以致他成年後,仍願意透過

    兒時玩伴的回憶收集有關魔術師的一切。另外,小說家在故事的結束前說:「我

    決定小說從這裡寫起」,13不僅呈現「小說的結束即開始」的手法,與小說第一個

    故事前後呼應,同時表示他希望嘗試透過故事的書寫,重新建立及呈現出一個屬

                                                           9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頁 160。 10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頁 160-161。 11 班雅明:《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臺北:台灣攝影工作室,1998 年),頁 65-66。 12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頁 219。 13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頁 221。

  • 138  

    於兒時回憶的世界。除此之外,這位小說家極有可能是作者自身的投射。在現實

    的層面上,作者本身也是一位小說家,透過書寫的方式,他不僅創造一位魔術師、

    建構一座天橋,同時也重現了一座屬於他的中華商場。

    綜合上述各點,作者在小說中充分展現了精彩滿分且淋漓盡致的魔術書

    寫,並且創造了一個無比真實且非常魔幻的魔術師。為大家展演出不可思議的魔

    術,並且建構一個專屬魔術的世界。

    參、魔術師對孩子們的生命啟蒙及療癒魔法

    九個故事裡的主角們,都擁有魔術師偶然參與人生經歷其中片段的共同

    點。在小說中,人物的呈現以兒童的狀態呈現的比例佔大多數,他們的成長遭遇

    不完全是美好幸福的,反而更多的是悲傷的,帶有傷痛的成長經驗。例如〈九十

    九樓〉的馬克,有一個酗酒及對母親施暴的父親,在長期的家庭混亂情況與陰影

    之下,導致他一度受不了而離家出走。而魔術師在小說裡的身份,除了是個行踪

    不定的表演者,甚至可能同時扮演啟蒙者及療癒者的角色。魔術師會在不經意的

    時刻,透過魔術,給予孩子們有關生命課的啟蒙,例如人生之中必須面對的離別

    及死亡。如〈天橋上的魔術師〉中,小男孩為了挽救紙張製成的小黑人脫離濕透

    的地板,但卻因為紙和天橋的水泥地黏在一起而破掉了。面對破碎殘缺的小黑

    人,他不禁感到悲傷激動:「我一直哭一直哭,哭到快抽筋了,才看到魔術師回

    來。……小黑人死掉了,他因為我的關係死掉了。我的心破了一個洞,就彷彿他

    原本就是紙做的一樣。」14面對痛失小黑人的小男孩,魔術師的處理方式是再剪

    出一個小黑人、展現讓小黑人再次跳舞的魔術,並讓小男孩思考「眼前的小黑人

    跟破掉的小黑人,是不是同一個小黑人」。在這裡,他試圖啟蒙小男孩:「人眼睛

    所看到的事情,不是唯一的事」。15

    又例如〈一頭大象在日光朦朧的街道〉,主人公烏鴉的雙胞胎哥哥在魔術師

    的表演過程中,被魔術師「施法」而「消失」了:「我哥哥不見了。我從來沒有

                                                           14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頁 25。 15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頁 27。 

  • 139  

    那麼惶恐的感覺,一個你熟識的,應該要站在你身邊的人不見了,……只有一秒

    或者更短的時間,我從驚訝轉為哭泣,那種竭盡全力,要讓自己的聲音穿過城市

    到森林一樣的決絕哭聲,讓魔術師也有點驚慌。」16最後哥哥因為交通意外,而

    真的永遠在烏鴉的人生中「消失」了,他失去了唯一的哥哥。還有〈金魚〉裡的

    小女孩特麗莎得到魔術師送的一條半透明色金魚,在她離家出走搭火車的路上,

    被擠掉在地上而死了:「魚跳了出來,最後來不及救起來就死掉了。死掉的魚變

    得更透明,我差點找不到,簡直就像冰塊做的一樣。」17

    透過上述文字可以意識到,文本把探討面向伸入了生命與死亡課題之中。對

    於突然失去的事物,又或是死亡,相較於成年人,孩子們在這一方面的經驗明顯

    比較少。當面對成長中的傷痛又或是生離死別,對孩子而言仍是一件難以坦然面

    對的事。

    那就好像有人從你生命裡取消了什麼似的,你從此以後可能怕關上那個嗡

    嗡作響的燈泡後的黑暗,以及它隨即所引來的一切。18

    這類成長之傷與不為人知的幽暗細節,在多篇小說中都可以看到,例如〈石

    獅子會記得哪些事?〉、〈一頭大象在日光朦朧的街道〉、〈強尼•河流們〉、〈金魚〉、

    〈唐先生的西裝店〉等。很多時候正是這些看似不甚相關的傷痕之痛,和一些微

    妙難言的情感,透過這些的積累及在身上引起的種種發酵,才會成為現今的自

    己,而不是透過自己所認為的重大且關鍵的事件所造就。而魔術師的出現,對孩

    子們的敏感脆弱的心靈及成長經驗而言,或顯或隱的,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啟蒙意

    義。

    魔術並不是只有啟蒙的療效,同時還是神奇的療癒能力。魔術師透過魔術

    表演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使孩子們暫時忘記一切,全神貫注地投入在他的表演

    之中:

    馬克和湯姆常常偷跑到信棟上頭的天台,天台上什麼人都沒有,只有天

    線、電線和天橋上那個賣魔術道具的魔術師。魔術師靠著巨型廣告燈搭了

                                                           16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頁 97。 17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頁 149。 18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頁 74。

  • 140  

    一個可以遮雨的地方,變成小房間。魔術師晚上會靠在黑松沙士的霓虹燈

    下看書,從來不理會他們兩個,就像只有他一個人在天台上似的。他們都

    看過魔術師的魔術,湯姆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魔術師用一塊大黑布,把他

    背後天橋上的一段欄杆遮住,在眾人喊到三的時候立馬掀起,全部的人大

    聲驚呼,因為欄杆不見了,更令人驚奇的是,觀眾們可以直接看到中華路

    上的車潮,包括原來被欄杆遮住的部分。而後魔術師慢慢躺下斜靠在那個

    看不見的欄杆上,雙手交叉,就彷彿欄杆還在似的,竟然沒有掉下去。他

    腳跟前的小黑人帶動大家鼓掌。

    「我覺得好可怕喔,魔術師這個人。」馬克說。

    「我也是。」湯姆說。「可是,有時候好想請他教我魔術喔。」19

    魔術既是個神奇的表演,同時具有神奇的療癒能力。包括馬克和湯姆在內,

    大家都被魔術師的神奇表演所吸引。在魔術正在表演的當下,馬克是完全忘記家

    裡混亂情況,而陷入魔幻的時刻中。雖然魔術表演並不能完全治癒傷痕之痛,但

    至少能夠使觀眾暫時性地忘卻傷痕,抽離傷痛,投入快樂且不可思議的魔術時光

    中,甚至渴望自己學會及擁有魔術能力。另外,〈石獅子會記得哪些事?〉之中,

    鎖匠之子回憶魔術師時,對魔術師的評價是非常高崇的地位:

    雖然這麼說很蠢,我覺得那個魔術師不是一般的魔術師,他的魔術有的那

    麼俗氣,有的又那麼隨興而不可思議。如果有機會,我想再請他在我面前,

    以我為對象表演一套魔術。20

    鎖匠之子在成長的階段中,必須面對表弟兼玩伴阿蓋仔的死亡、佩佩的殉

    情自殺等生命的多重打擊。但透過他回憶魔術師時說的這一段話中,對小時候的

    他而言,魔術師不可思議的表演具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與震撼力。他淡定陳述自

    己長大之後平穩地上班、結婚、過生活,彷彿沒有被童年的打擊纏繞,並給予魔

    術師一個肯定的評價。由此可以推論,魔術師的魔術發揮了治癒的作用,以致他

    回想童年的時候,都會想起魔術師的表演和神奇的美妙時光。若以鎖匠之子為

    例,面對死亡及生命的消逝是沉重的打擊,即是生命的啟蒙;魔術師的表演及魔

                                                           19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頁 40- 41。 20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頁 79。

  • 141  

    幻的兒時回憶,即是對他的一種治癒方式,同時是成長中美好的經驗。

    肆、生命意義與記憶的探索

    《天橋上的魔術師》敘述的不只是以八○年代中華商場為時空背景的故

    事,也並非僅為了遙想過去的回憶,單純地回憶童年舊事。筆者將在本節中以兩

    個角度進行論述,一是生命意義部分的探索,另一個則是記憶部分的探索。

    記憶的形態與本質,是作者所側重的主題之一。某個程度來說,這是每段

    故事中的人物,皆從過去的記憶裡找尋對現實的救贖。例如〈一頭大象在日光朦

    朧的街道〉中,烏鴉在回憶自述的時候,對自己人生意義的不禁思索:

    有陣子我會想,那些我們具體可以碰到的事物是幻覺。桌子是幻覺,床是

    幻覺,甚至連撫摸你的乳房,倚靠一棵大樹都是幻覺。而我們的心所創造

    出來的那些才是實在的,那些像被箭矢穿過的痛楚,那些被我們記述下來

    的,著了火的記憶才是真實的。

    做了大象以後,那些人就好像送葬隊伍一樣遠遠地出現在我的眼前,而我

    始終沒辦法真的碰到他們,對他們說說話,或是更靠近一點。21

    透過兼職扮演一只大象的經驗,使烏鴉對生命裡產生更多敏感敏銳的感

    覺。藉由那套大象裝的隔離,即使他仍存在於日光朦朧的街道上,但他失去了身

    份和名字,當下的他意識到自己只是一隻「大象」。在大象裝的隔離之下,他可

    以脫離一切令他感到痛苦的人事物。漸漸的,他意識到一切具體的事物都是幻

    覺,那是因為這些事物都不會在心裡留下清晰的痕跡。相對的,「著了火的記憶

    才是真實的」,卻才是真正會在心裡留下清晰的痕跡。有關更多類似上述的生命

    意義思索與書寫,也出現在小說中的不少處,例如〈天橋上的魔術師〉中,小男

    孩與魔術師之間的對話:

    魔術師兩個眼睛看著不同方向,說,「我也不知道。小不點,你要知道,

                                                           21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頁 100-101。

  • 142  

    世界上有些事情,永遠都不會有人知道。」

    「為什麼?」我問。

    魔術師思考了一會兒,用沙啞的聲音回答:「因為有時候你一輩子記住的

    事,不是眼睛看到的事。」22

    又例如〈流光似水〉中,阿卡在天台上偶遇魔術師時,產生的一段對話:

    阿卡本來要走了,但他突然想起一件事,於是又繞回頭來問魔術師說:

    「魔術師,魔術是真的嗎?」

    「真的?坦白說,那就要看你怎麼說『真的』。」魔術師說。

    阿卡搖搖頭表示不懂。

    「比方說,你覺得光是真的嗎?」

    「你是說太陽那個光嗎?」

    「對呀。」

    「當然是真的啦。」

    「可是你看得到光嗎?」

    阿卡一時語塞,這對當時的阿卡來說,是一個太難的問題。

    「光是有顏色的,只是我們一般的時候分不出來,但透過某種東西,或某

    些特別的時候,光的顏色就會出現。我們只是以為出現的那一刻是真的,

    但顏色本來就藏在透明的光裡頭。」23

    筆者在第二節中有提到,魔術師的眼睛能夠同時看著不同方向,暗喻著他擁

    有與一般人截然不同的視角。他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異於常人的雙眼能夠透

    徹地看清一切事物。因此,雖然魔術師的話不多,但往往寥寥短短的幾句話,卻

    是富有哲理、值得再省思的言語,例如他一再暗示:「有時候一輩子記住的事,

    不是眼睛看到的事。」、「我們只是以為出現的那一刻是真的,但顏色本來就藏在

    透明的光裡頭。」、「人的眼睛所看到的事情,不是唯一的。」、魔術師似乎表達,

    許多事你認定是真的,只是因為看起來是真的,而魔術其中的奧秘就在讓觀眾們

    錯看。若投射在現實社會之中,人容易被表象的層面所蒙蔽,以為就是這樣那樣,

                                                           22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頁 27。 23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頁 202。

  • 143  

    但事實上往往都不是,一切具體的事物都是幻覺。魔術可以讓奇蹟的事情發生,

    例如能夠折彎的神奇銅板、可以畫出彩虹的原子筆、能夠輕鬆搖出準確數字的骰

    子等等。24但在現實生活的層面上,所有的事情並不會像魔術那樣,總是發生出

    乎大家預料的奇蹟。「奇蹟」在現實生活中,是難以發生甚至是不可能的事。

    魔術師繼續舉蝴蝶標本為例:「我小的時候,以為把蝴蝶抓來做成標本,就

    擁有蝴蝶了。我花了好久的時間,才知道蝴蝶的標本不是蝴蝶。我因為看清楚了

    這一點,才能變出像小黑人這樣真的魔術,因為我把我腦中想像的,變成你們看

    到的東西。我只是影響了你們看到的世界,就像拍電影的人一樣。」25從前他以

    為把蝴蝶做成標本就等於擁有蝴蝶,後來發現,擁有的並不是原有的,那個東西

    在表象上沒有變,但在本質上卻早已產生變化。

    又或是〈流光似水〉,微縮模型技師阿卡一輩子的希望是複製出跟真實世界

    一樣精巧的世界。微縮模型技師的必備能力,就是把閉上眼睛所想像的世界,透

    過微縮模型具體的實現出來。這和魔術師相似,都是培養把事情做得跟真的一樣

    的能力。但不論如何擬真,模型與標本終究是沒有生命的複製品,所以寄託感情

    於其中全拜記憶所賜。在此,作者透過魔術師的視角,翻轉了大家對「眼見為憑」、

    「有圖有真相」,甚至「旁觀者清」等視為理所當然的既定概念。

    在故事的最終,〈雨豆樹下的魔術師〉將整部小說導向關於記憶可靠性的思

    索。小說家透過向大家蒐集及追尋魔術師故事的過程,某個程度來說,亦是一種

    記憶的追尋方式。其中所追尋的,就是關於天橋、關於魔術師、關於這個城市,

    甚至是關於生命,確認這一切都是曾經存在的追尋過程:

    當我問到他們記不記得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時候,有些人完全忘記了,還

    問:「天橋上真有一個魔術師嗎?」當然也有些人記得,這讓我鬆了一口

    氣。那魔術師的存在,對我而言就像是某種意識上的天橋的存在。沒有魔

    術師就沒有天橋,沒有天橋,商場就斷了,就不成商場了。26

    就整本《天橋上的魔術師》來說:從小說人物的角度而言,述說自己的生

    命故事其實是挖掘個人記憶,組成故事的過程;然而從推動魔術師故事敘事的角

                                                           24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頁 17-18。 25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頁 30。 26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頁 219。

  • 144  

    度而言,魔術師則是核心,作為個人記憶串聯成集體記憶的關鍵人物。27因此,「魔

    術師的存在」,就像是「某種意識上的天橋的存在」,28天橋與魔術師是密切的、

    不可分割的存在。

    故事並不全然是記憶,記憶比較像是易碎品或某種該被依戀的東西,但

    故事不是。故事是黏土,是從記憶不在的地方長出來的,故事聽完一個

    就該換下一個,而且故事會決定說故事的人該怎麼說它們。記憶只要注

    意貯存的形式就行了,它們不需要被說出來。只有記憶聯合了失憶的部

    分,變身為故事才值得一說。29

    班雅明在《說故事的人》中表示:「記憶是最典型的史詩禀賦」。30或許我們

    可以說,《天橋上的魔術師》是一部關於魔術師、關於生命、及關於一個已經消

    失的商場的故事,而作者透過人物的回憶,為當初的集體回憶進行召喚,以口述

    的方式建構及創造故事,並且填補那些已漸漸走向失憶及崩解的空缺之處,就像

    作者在文中說的那樣:「記憶只要注意貯存的形式就行了,它們不需要被說出來。

    只有記憶聯合了失憶的部分,變身為故事才值得一說。」31口述出來的這些故事,

    使述說的事物和述說它的人的生命本身同化為一。32因此,透過記憶的重建,也

    意味著重建了天橋、重建了魔術師、以及許多生命的經驗。在當下的那個空間、

    那個魔幻時刻、甚至是那個時代的記憶與生命體驗,乃是作者塑造永恆的記憶化

    活動,33透過再造的魔術,因而都能夠永續地存在。

    另外,《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十個故事中,有的小朋友面對生命中永遠的傷

    痕,有的卻在魔術師的魔法表演之下得到了心靈的療癒。作者或許想傳達的是,

    孩子會經過許多傷害性的事物,才漸漸得以長大(或永遠受傷)。這些傷痕的記

    憶與生命體驗,將會成為他們人生及生命中重要的刻印,不再因任何理由而消

    逝,彷彿就是某種魔術時刻的片刻停留而永恆存在。

                                                           27 林洋毅:〈吳明益小說研究〉,成功大學現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年,頁 242。 28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頁 219。 29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頁 219。 30 班雅明:《說故事的人》,(臺北:台灣攝影工作室,1998 年),頁 35。 31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頁 219。 32 班雅明:《說故事的人》,頁 29。 33 班雅明:《說故事的人》,頁 37。

  • 145  

    伍、結語

    身為作者,吳明益對《天橋上的魔術師》的評價就像小說的主題一樣,「像

    個魔法」。34他不僅架構出一個魔術世界,同時充分展現出魔術師的神出鬼沒及

    難以猜測行踪的特質。魔術師既能夠在各個故事中穿插遊走,能神秘地藏起

    來,還有呈現各種不可思議卻富有啟示性的魔術表演和「奇蹟」,具有相當強

    烈的游離性與魔幻性。讀者無法掌握及意料,魔術師下一刻會在故事中的什麼

    角落出現,就像魔術表演般,每個下一刻都會有出乎意料的驚喜。

    若換個角度來看,作者本身其實也是隱形的「魔術師」。小說裡的魔術師的

    技藝是魔術,而作者身為書寫者,擁有的技藝是書寫技術。吳明益在一篇談《天

    橋上的魔術師》的文章中,其中寫著:「演講一開始,我就講了這個故事。我看

    見台下的聽眾入了神,他們走進了這個故事,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他們走進了

    這個故事,而我則享受了魔術師般的掌聲。」35這表示,對於透過文字書寫的方

    式施展魔法,架構出一個魔術世界,作家給予認同的看法。寫小說的行為本身,

    亦是進行一場魔術表演,帶領讀者進入了魔術的時空之中。除此之外,在小說開

    始前,作者特地引用了魔幻現實主義作家賈西亞·馬奎斯的話:「我真正想當的是

    魔術師,但我變魔術的時候會緊張,只好避難於文學的孤獨中。」在這裡,不僅

    可發現作者向大師馬奎斯致敬的巧思,同時也表示,作者認同「書寫者」也是「魔

    術師」的觀點。

    然而,這些故事是真有其事,還是純屬虛構?作者在一場訪談中表示:「寫

    作是在現實日常人生裡建構屬於自己的宇宙,就像薩拉馬戈說的,蓋一座龐貝

    城,再把它埋起來,讓讀者自己去挖掘。」36他沒有直接說出答案,而是讓讀者

    自己解讀,就像表演完畢,魔術師並不會告訴觀眾這魔術是真的,還是假的。因

    此,在真實與虛構相互交接的魔幻感之下,讀者盡情享受當下的魔術時刻就好。

    此外,小說中對人生的實質與幻象進行一番探討,呈現出關於生命中不可逆

                                                           34 吳明益在〈講個故事對我來說並不難,難的是如何讓它們自己活下來〉一文中自述:「《天橋上

    的魔術師》對我來說不算個意外,卻像個魔法。因為這是一本說出來的小說,而不是寫出來的

    小說。」節錄自吳明益:〈講個故事對我來說並不難,難的是如何讓它們自己活下來。〉,

    http://okapi.books.com.tw/article/6837。(檢索於 2016 年 5 月 9 日) 35 吳 明 益 :〈 講 個 故 事 對 我 來 說 並 不 難 , 難 的 是 如 何 讓 它 們 自 己 活 下 來 。 〉,

    http://okapi.books.com.tw/article/6837。(檢索於 2016 年 5 月 9 日) 36 蔡 昀 臻 :〈 蓋 一 座 小 說 龐 貝 城 —— 吳 明 益 談 《 天 橋 上 的 魔 術 師 》 與 《 複 眼 人 》〉,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555004 。(檢索於 2016 年 5 月 9 日)

  • 146  

    的本質,各種生命消亡形態與死亡,甚至是悲劇性的人生、命運等題材。《天橋

    上的魔術師》的十個故事中,有的小朋友因魔術師施展的「奇蹟」,得到了心靈

    的療癒,有的卻被迫面對生命中永遠的傷痕烙印。兒童的心靈尤其脆弱,在面對

    沒有逃避餘地的這一切,魔術師也許在不經意的時刻,給予了孩子們啟蒙與治

    癒。作者或許想傳達的是,孩子會經過許多傷害性的事物,才漸漸得以長大,或

    永遠受傷。而這些傷痕的記憶,將會成為他們人生及生命中重要的刻印,不再因

    任何理由而消逝,彷彿就是某種魔術時刻的片刻停留而永恆存在。

  • 147  

    徵引及參考文獻

    一、近人著作

    1.中文著作

    (1)專書

    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新北市:夏日出版,2011 年。

    王德威:《新世紀散文家:王德威精選集》,臺北:九歌出版社,2007 年。

    班雅明:《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臺北:台灣攝影工作室,1998 年。

    班雅明:《說故事的人》,臺北:台灣攝影工作室,1998 年。

    大衛•洛吉著,李維拉譯:《小說的五十堂課》,臺北:木馬文化,2006 年 12 月。

    (2)期刊論文

    黃宗潔:〈論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之懷舊時空與魔幻自然〉,《東華漢學》

    第 21 期,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15 年 6 月。

    侯作珍:〈吳明益小說的空間日夢、死亡記憶與魔幻敘事——以《天橋上的魔術

    師》為探討中心〉,《文學新鑰》第 2 期,南華大學文學系,2015 年 6 月,頁

    1-30。

    2.學位論文

    林洋毅:〈吳明益小說研究〉,成功大學現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年。

    3.其他

    袁瓊瓊:〈帶領我們進入魔術時間〉,《中國時報》,刊登於 2011 年 11 月 26 日。

    張輝成,〈當天橋伸向兩端─讀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

    http://newsblog.chinatimes.com/dustmic/archive/9792,(檢索於 2016 年 6 月 1 日)。

    誠品網路編輯群,〈天橋上的魔術師,用說故事技法重組記憶:專訪吳明益〉,

    http://stn.eslite.com/Article.aspx?id=1598&page=1(檢索於 2016 年 6 月 1 日)。

    蔡昀臻:〈蓋一座小說龐貝城 - 吳明益談《天橋上的魔術師》與《複眼人》〉,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555004 。(檢索於 2016 年 6 月 9

  • 148  

    日)

    吳明益:〈講個故事對我來說並不難,難的是如何讓它們自己活下來。〉,

    http://okapi.books.com.tw/article/6837。(檢索於 2016 年 6 月 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