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陶傳承現況與策略 -...

11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九十七學年度 九十七學年度 九十七學年度 九十七學年度 第二學期 第二學期 第二學期 第二學期 台灣工藝史 台灣工藝史 台灣工藝史 台灣工藝史 期末報告 期末報告 期末報告 期末報告 交趾陶 交趾陶 交趾陶 交趾陶傳承現況與策略 傳承現況與策略 傳承現況與策略 傳承現況與策略 指導教師:王瀞苡 別:四文資四 號:9442015 9442046 名: 邱心嵐 范均毅 繳交日期:98年6月16日

Upload: others

Post on 03-Feb-2020

1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九十七學年度九十七學年度九十七學年度九十七學年度 第二學期第二學期第二學期第二學期

    台灣工藝史台灣工藝史台灣工藝史台灣工藝史 期末報告期末報告期末報告期末報告

    交趾陶交趾陶交趾陶交趾陶傳承現況與策略傳承現況與策略傳承現況與策略傳承現況與策略

    指導教師:王瀞苡

    系 別:四文資四

    學 號:9442015 9442046

    姓 名: 邱心嵐 范均毅

    繳交日期:98 年 6 月 16 日

  • 壹壹壹壹、、、、交趾陶的淵源及其發展交趾陶的淵源及其發展交趾陶的淵源及其發展交趾陶的淵源及其發展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交趾陶來台之發展交趾陶來台之發展交趾陶來台之發展交趾陶來台之發展

    台灣早期是一個移民的社會,大陸沿海地區的移民,尤以閩、奧渡海來台開

    墾較多,他們多來自生活艱困的地區,在各種安全感的需求及對故土懷念思切之

    情下,在台灣興建廟宇、祭祀神明,祈求保境佑民,由於清代台灣本地的建築技

    術並不是十分成熟,不論是建材或雕樑、點綴寺廟、宗祠的飾物,多半來自大陸

    地區,像當時所稱的「唐山師傅」便是對大陸建築技師的尊稱,他們在台灣一方

    面謀得工作,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各種傳統的民俗技藝。

    早期傳統的建築物的屋頂和寺廟建築裝飾的屋頂,幾乎都是交趾陶和剪黏的

    天下,因為就整座寺廟而言,屋頂是受人注目的焦點,所以屋頂的裝飾格外的重

    要,如果有機會採訪古寺廟,幾乎仍可見到屋頂中間地帶的「福、祿、壽三仙」

    或「雙龍搶珠」、「寶塔」等交趾陶與剪黏作品。除了廟宇的屋頂之外,有些廟宇

    更可以在寺廟內看見鑲嵌在牆面上,一座座色彩鮮麗、造型傳神的交趾陶作品,

    它們多半以捏塑「八仙過海」、「竹林七賢」、「封神榜」、「三國誌演義」等民間傳

    說,一件件釉色璀璨、豐富的呈現在信徒們的眼前。

    由於交趾陶的燒製技巧難度極高,在這一、二百年間裡,學得該項民間技藝

    的人並不多,所以現代興建的寺廟,由於懂得「交趾燒」的民間藝人,愈來愈少,

    而且交趾陶作品,燒製不易,又屬於陶藝中的軟陶,豎立在屋頂,幾經風吹雨打

    日晒之後,釉色較易風化,不如來自大陸華南一帶傳入的「剪黏」藝術,現又因

    水泥、油漆等產品發達,製作容易、過去令人激賞、讚嘆的各種民間藝術,卻逐

    漸沒落、失傳。

    (一)「交趾」的由來

    「交趾」的由來,源自於十七世紀貿易商人,將原產於中國嶺南鮮豔陶瓷、

    瓶、罐,運送到日本長崎平戶,當時日本茶道盛行,這些色彩鮮豔的陶瓷器皿受

    到茶道人士的喜愛,因當時的日本古稱中國閩南一帶為交趾,此處燒製的陶瓷亦

    被稱作「交趾燒」。日治時期,在嘉義發現裝飾在廟宇色彩鮮豔的陶瓷「尪仔」

    因在嘉義發現也稱為「嘉義燒」,但在臺灣民間藝師捏塑時多為人物的造型亦簡

    稱「交趾尪仔」。

  • (二)交趾陶在台灣的發展情況

    自清代以來,在台灣的陶磁製品中,交趾陶可謂是最具特色的陶磁工藝品。

    雖然自鄭成功開台以來,台灣就有製陶業,但是製陶的技術及品質在當時還不甚

    精良,較好的製品仍從大陸而來,連橫在《臺灣通史‧工藝志》中有云:「鄭氏

    之時,諮議參軍陳永華始教民燒瓦,瓦色皆赤,故范咸有赤瓦之歌。然台灣製陶

    之工,尚未大興,盤、盂、杯、碗之屬,多來自漳、泉;其佳者由景德鎮;惟磚

    甓乃自給爾。鄉村建屋,範土長方,厚約二寸,曝日極乾,壘以為壁,堅若磚,

    謂之土殼,費省數倍」。

    也就是說,當時台灣所製者大多仍是粗陶,較好的陶磁製品是由景德鎮來

    的,這與沒有較好的陶磁原料及製作技術有關。而台灣早期移民從大陸來台,宗

    教及民間信仰乃一般人生活上的要事,故而有各地寺廟的興建,其時並多延請唐

    山師傅來台營造,交趾陶乃是寺廟營建當時廟頂及牆壁的貼黏裝飾物。

    台灣的交趾陶,源自於大陸廣洲陶窯體系,位於廣東五嶺以南地區,由於該

    地區古稱「交趾」所以該地區的陶器稱為「交趾陶體系」明末清初隨著閩、粵地

    區的先民來台,廣窯的交趾陶便流入台灣,而發展地區尤以台灣南部的嘉義一帶

    較為蓬勃,所以台灣的交趾陶又稱「嘉義燒」或「嘉義交趾」。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藝師藝師藝師藝師----葉星佑簡介葉星佑簡介葉星佑簡介葉星佑簡介

    � 民國五十三年生於台灣省高雄縣,為交趾陶工藝家葉貞吉之子

    � 民國六十七年拜林添木(薪傳獎得主)門下,學習交趾陶

    � 民國七十六年成立古文窯工作室

    � 民國八十一年七月獲雲林縣政府﹝雲林瑰寶﹞頒獎

    � 民國八十一年「龍生九子」作品獲台灣省手工業產品評選展之特別獎

    � 民國八十二年「大天祿」作品再獲優良獎,該年並當選十大傑出青年薪傳獎

    � 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於嘉義文化中心舉辦「林添木交趾陶師生展」

    � 民國八十三年更榮獲李總統召見之殊榮

    � 民國八十三年五月於「台北國際陶瓷博覽會」展覽,並現場表演

    � 民國八十四年國家設計月於世貿現場表演

    � 民國八十四年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個展

    � 民國八十四年起作品長期於波蘭經濟文化辦事處展覽

    � 民國八十六年四月底應淡江大學歷史學系之邀,於淡江大學舉辦個人展

  • 第三第三第三第三節節節節 葉王葉王葉王葉王系統系統系統系統傳承傳承傳承傳承系譜系譜系譜系譜

    (一)師承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葉王---------------�

    (嘉義粵)

    1826 ~ 1887

    許子瀾

    -----�黃得意----�

    蔡文董----�

    ----�林添木-----�

    蘇俊夫

    高技明

    -----�蔡星佑

    吳志榮

    羅木枝

    林智信

    黃貞吉

    劉 奇

    林洸沂

    台灣的交趾陶,其發展係由葉王而始,葉王字麟趾,生於清朝道光六年(西

    元 1826年)。祖籍福建漳州平和,清嘉慶年間,隨父居於今嘉義民雄地方,後遷

    台南縣麻豆鎮,葉王的父親葉清嶽,擅長廟宇建築,葉王年幼時曾受父親薰陶,

    閒暇時喜歡捏製人物、動物的塑像。相傳清道光年間,在台南地區兩廣來台先民,

    興建「嶺南會館」(已毀)時,聘請廣東交趾師傅來台,進行龍虎堵、屋橡欄干

    的建築裝飾。途中巧遇一位放牛的小孩正在捏玩泥偶。由於那牧童所捏泥偶栩栩

    如生,吸引著藝師前往探尋,原來發現牧童正用著所塑的泥偶在一塊巨大石塊

    上,一邊吟唱,一邊移動泥偶,模仿扮演著廟口前的戲劇人物,兩位藝師見牧童

    頗有捏塑天份,收他為徒,傳授交趾陶的技藝,那位牧童就是台灣的交趾陶大師

    --葉麟趾先生,從人尊稱「葉王」,且葉王伶巧聰明,故而學得一身泥塑絕技

    及製釉妙法。

    日治時期,日本人曾將葉王作品送往法國巴黎參加世界博覽會展出,當時世

    界各國對於葉王的技巧相當驚訝,並讚其為「葉王絕技」!民國十九年台南舉辦

    「台灣文化百年紀念會」,中、日兩國學者於專題演講中,皆稱台灣近三百年的

    交趾燒名師只有葉王一人,使葉王獲得極高的殊榮。葉王製作的交趾燒以造形豐

    富,獨創的胭脂紅、翠綠等色釉,堪稱一絕。可惜葉王沒有再傳弟子,後來的陶

    藝師也沒有人的技藝超越葉王,加上大陸釉料來源斷絕,一段時間之後,交趾陶

    也不再那麼有名了!

    到了民國 60年代,林添木大師開班授課,廣收學徒,將交趾陶技藝毫無保

    留地傳承給有心向學者,因此教育部曾經頒發「傳統工藝類民族藝術薪傳獎」,

  • 表揚林添木對交趾陶的貢獻。林添木捏塑的手法細膩,雕刻的技巧精密,繪畫的

    筆法成熟,加上大師熱心推廣交趾陶藝術,使得「嘉義燒」再度發放光芒。

    葉星佑為雲林古坑人,父親葉貞吉早年從事佛像雕刻,後來投入漆畫佛像

    ﹝俗稱觀音漆仔﹞、布袋戲偶雕刻、刻印、竹簾畫與古董買賣等事業,並因為經

    營古董買賣,應外銷市場需求,與母葉林夏月共同以田土為材料,自行摸索製作

    仿寺廟裝飾的浮雕交趾陶﹝俗稱半面﹞。葉星佑自幼時即因父母從事這些工藝製

    作而受到教化,對於傳統工藝的題材、內容與技法自然獲致深刻的認識,雖然也

    曾跟父親學習木雕手藝,但色彩鮮豔的交趾陶更讓葉星佑著迷,於是憑藉著興趣

    與母親悉心的安排下,十四歲拜於薪傳獎得主、同時也是葉王傳人的林添木老師

    門下,學習交趾陶的寶石釉技法。並奠定日後從事交趾陶藝的基礎。葉星佑是交

    趾陶宗師葉王的第四代傳人。

    (二)技藝評價

    葉星佑在古坑創設古文窯,燒出不少傑作,早期大多外銷美國。曾有人建議

    他擴大規模、增加技工以增量銷售,但對藝術的追求大於錢財的葉星佑,寧願有

    創意突出的作品,也不想粗製濫造。葉星佑的交趾陶作品最大特色,在於塑形方

    面秉持傳統人物的結構,加入細微的寫實手法,使人物的動態與神情顯得生動有

    力;在釉色上,使用寶石釉技法,色彩更為豐富,且方便新設計的開發。另外,

    他也提高釉料耐火度,配合現代窯燒技術,尋求燒製方法的改進。一般常見的交

    趾陶作品多是用來驅邪、鎮宅或是神像、瑞獸,作品表達意義也多侷限於忠孝節

    義。為了更融入現代人的生活,除了創作花鳥人物,葉星佑也製作星座圖騰、十

    二生肖等掛飾,可以擺在家裡,也可以掛在身上,讓更多人認識交趾陶藝術。

    隨著時代變遷,傳統工藝也跟著浪潮求新求變,但葉星佑認為,創新之餘,

    仍舊必須保持作品內涵的傳統本質,不宜急速西化,色彩造型宜古樸典雅,增添

    點鄉土氣息,顯現親和力,而這些都是葉星佑交趾陶作品獨樹一格,與眾不同之

    處。

  • 貳貳貳貳、、、、交趾陶產業的傳承策略交趾陶產業的傳承策略交趾陶產業的傳承策略交趾陶產業的傳承策略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交趾陶交趾陶交趾陶交趾陶 SWOTSWOTSWOTSWOT 分析分析分析分析

    Strengths 優勢

    各界對於交趾陶努力保存與推廣、本土性強、造型豐富多變化、製作技術細

    膩,具藝師特色、色彩多變,擁有吉祥意涵、交趾陶教育傳承。

    Weaknesses 弱勢

    可應用的生活用品較少、因為易碎,保存須注意、製作技術上仍無法量產、

    手工製作成本高昂,價位較高、學習交趾陶場所極少。

    Opportunities 機會

    計劃專案將可助益交趾陶的發展、文建會與國家的重視、可做代表本土性高

    的商品、可設計成適宜之生活用品、結合地方產業,促進觀光、配合機械高壓模

    製造,可大量生產,後以手工修飾。

    Threats 危機

    台灣早期交趾陶漸漸損毀遺失,現作品所剩有限、現今交趾陶大師漸漸減

    少,傳承不易,技藝將中斷、台灣作家赴大陸設場交趾陶作品,低廉的價格回流

    台灣,影響市場、國家在文化行銷通路上,尚未成熟、外銷市場競爭力低落。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交趾陶技藝傳承交趾陶技藝傳承交趾陶技藝傳承交趾陶技藝傳承

    傳統交趾陶技藝的傳承方式為「師徒制」,根據陳昭蓉依民國 70 年至 71 年

    收集的田野資料,其將手工技藝的傳承方式分為:祖傳式、師徒制、社區教學、

    自由習藝、學校制、工廠制與其他等七項。

    師徒制與其他傳承方式做比較,認為面臨社會變遷、產業方式改變的情況,

    其中最受衝擊的應是師徒制(祖傳式的情形亦相去不遠)。師徒制下的藝人往往

    被伴隨傳承而來的許多禮制規範所限制,因而墨守成規、不在工作中表現過多的

    自我,他們在材料選擇、製作方式、成品規格與樣式等方面多依循慣例,至於市

    場對成品的反應、以及如何去迎合時代調整經銷作業方式等問題幾乎無法掌握,

    缺少彈性是其受衝擊的第一項原因;其次則是學徒(師仔)艱苦的生活 使得戰

    後新一代的年輕人卻步,紛紛投入待遇還算優渥的工廠生產,這是師徒制傳統技

    藝在戰後快速沒落的原因之ㄧ。

  • 今日在交趾陶技藝的傳承工作上,不管是政府單位或是民間團體,其所著重

    的方向多是「推廣交趾陶文化」、「認識交趾陶」,這是當前最基礎的工作──培

    養欣賞人口;當然也有專門技術層面的教授,但畢竟不在多數。

    為了普遍落實鄉土教育中傳統藝術教育的部份,教育界應在學校教育體系中

    建立完整的傳統藝術教育體系:涵蓋多種臺灣重要的傳統藝術與技藝項目,有完

    整、階段性的課程規劃(包括藝術史、人文內涵之知識、技術)、師資來源與任

    用辦法制度化、以及教學設備與環境之設置等內容;並能夠結合民間、社區的資

    源,以期在生活中真正落實傳統藝術之教育推廣。

    現今對於傳統技藝之傳習,關注教育師資與學校發展方向是為了「永續經

    營」。傳統交趾陶藝術保存的基礎是「文化的認知」,因此,今日進行交趾陶技藝

    的傳習時,一定要從最傳統的廟宇裝飾藝術談起,若是脫離了這層傳統的文化意

    涵,交趾陶便與一般的陶藝無異了。

    葉星佑師傅說:「如今臺灣的許多廟宇裝飾仍延續著這項工藝,工藝師卻越

    來越少,隨著工藝的發展,交趾陶已逐漸成為一種收藏品和家用裝飾品,但這項

    技藝的傳承仍讓人感到擔憂,現在我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這項工藝並找人傳

    授出去。」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交趾陶技藝產業發展之前瞻交趾陶技藝產業發展之前瞻交趾陶技藝產業發展之前瞻交趾陶技藝產業發展之前瞻

    由交趾陶在不同時代的角色發展可以了解到,臺灣交趾陶大致有三種功能之

    轉變:早期為廟宇建築裝飾品,現今是家庭玩賞工藝品與藝術收藏品。包含交趾

    陶在內的所有陶業,其前景自然而然地分為「工業化」與「藝術化」兩種途徑。

    為了能夠更加大眾化,於是使用機械或廉價人力大量生產以降低市場價格;但陶

    器之所以能夠世代流傳,乃是因為其藝術性質;因此若僅朝向工業化大量生產一

    途發展,陶業的生命絕對無法長久。換言之,陶業走向工業化或藝術化應保持適

    當的平衡,偏頗哪一方都有導向沒落之虞。日人服部武彥在〈臺灣的陶業〉一文

    指出交趾陶為臺灣唯一之藝術陶器,因其雕工精美獨特、其特徵與價值是很難與

    其它陶瓷器相比較的。由此可明顯得知交趾陶之高藝術性,這也是它之所以能夠

    突出於臺灣傳統民間工藝之原由。

    環顧當今傳統工藝的走向,似乎漸多從生活實用的層次抽離出來,而成為美

    術品;然而純粹藝術的創作有失工藝的本質,對於實用兼具玩賞性質的工藝品仍

    是ㄧ個值得開發的領域。傳統工藝文化與社會發展變遷之間是密不可分的關係,

    為了順應現代社會而在傳統工藝的創作上要求突破與創新固然有其必要,但創作

    者絕不可一味追求個人主義的藝術創作而將傳統全然拋諸腦後。

  • 傳統交趾陶的創作題材有限,雖然目前也有藝師嘗試在作品題材上做變化,

    但交趾陶的重要特色之ㄧ即為其強烈廟宇色彩的釉色表現,若施於現代題材的創

    作上常給人突兀之感,因此如何在題材不變的情況下表現創作新意,這便是藝師

    功力所在、亦是其挑選作者之主要考量。藝師蘇衛吉先生亦曾談及類似的觀點,

    他表示交趾陶的創作題材沒有任何限制,雖然也可以捏塑現代造型的作品、表現

    抽象的藝術創作,但是普遍的觀賞者還是偏好傳統題材,多數藝師們的創作也著

    重在傳統中立新意。

    走出傳統並非捨棄傳統,而是了解、融入後再釋出,為傳統再造新生命、並

    豐富其內涵。現代都會空間規劃中,逐漸被重視的公共藝術,傳統藝術鮮少參與;

    交趾陶在步下廟宇建築之後,應該再設法進入公共空間的領域。林洸沂先生亦表

    示:傳統藝術其實非常具有競爭條件,只要藝師們在媒材的應用上稍做改變、以

    不使藝術創作在整體建築或公共區域的設置中顯得突兀為原則,相信傳統藝術可

    以在公共空間開創新天地。

    參參參參、、、、結論結論結論結論

    從交趾陶自清末至今的發展歷程來看,其存在受到環境變遷與政府政策的影

    響,尤其是今日嘉義地區一方面呼應政府「社區總體營造運動」之政策,以嘉義

    人「葉王」 為交趾陶宗師來作為樹立嘉義地區交趾陶特色文化之歷史依據。除

    了日治時期「嘉義交趾燒」受到重視的少數史料佐證外,葉王傳奇為後世杜撰的

    可能性似乎較高;因此,政府與部分藝師、學者推崇此說之背後意義值得加以思

    考,歷史文化正統性的建立、以及振興交趾陶產業發展之利益為其目的。

    關於交趾陶傳習之問題,當然傳統工藝藝術來自民間,如今自然也是要回到

    民間。因此對於交趾陶藝術的保存維護工作,最重要的力量還是有賴民間自主性

    的投入、直接參與;而政府的責任在於提供一個合理而有力的生態環境和發展制

    度,除了對藝師社會地位的提高、肯定外,希望政府單位能夠持續鼓勵交趾陶朝

    向藝術表現的方向製作,多多舉辦創作比賽、贊助藝師發表成果及籌辦展覽等

    等,不要使交趾陶的創作方向完全朝商業經濟層面靠攏。今日交趾陶之定位既是

    藝術品、亦可是手工業製品,全賴創作者以何種態度、目的、和做法來呈現。一

    項交趾陶藝術品的特色與價值在於其背後的文化傳統,在於藝師一次又一次捏

    塑、烘燒、上釉的手工製作;相對的,若是在全無文化藝術考量下大量生產,縱

    使成品再精美、仍只不過是一項手工業製品罷了。

  • 參考書目參考書目參考書目參考書目

    �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2000),以手築夢:臺灣交趾陶藝術,臺

    北市:史博館。

    � 蔡榮順主編(1997),嘉義交趾陶藝術初論,嘉義巿:金龍文教基金會

    � 藍芳蘭(2001),從廟頂走來的匠師-林再興交趾陶藝術研究,彰化師範大

    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 簡榮聰、鄭昭儀,2001,彩塑風華-台灣交趾陶藝術專輯,南投市省文獻會,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印行。

    � 曾永鴻(1997),林天木交趾陶藝術風格初探,嘉義交趾陶藝術初論論文集。

    � 徐天福、黃秀珍(2001),台灣交趾裝飾藝術,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

    � 林洸沂(2000),印象交趾陶-林洸沂作品集,嘉義縣文化局出版。

    http://www2.tku.edu.tw/~tahx/archive/koji/ko3.htm

    http://www.macrocosm.tw/indexmain.php?mmenu=18&sid=3418&cateid=1

    附錄一 訪談紀錄

    問題:請您談談交趾陶的創作題材以及其與石灣陶的差異、民國 60年代的發展

    狀況,與近年來政府提倡鼓勵對您有何影響?

    其實交趾陶的創作題材沒有任何限制,現代造型的作品亦可稱為交趾陶。只

    是通常我們會覺得奇怪、不習慣,一般人還是比較偏向接受傳統的造型創作。又

    因為 交趾陶的釉料含鉛、有毒性,因此不製作茶壺、茶杯、碗盤等生活實用器

    具;但是它 可以製成其他物品,如筆筒、紙鎮等,它還是可以有實用性的,雖

    然說其實用性物品還是以裝飾成份居多。

    很多人無法區分石灣陶和交趾陶有何差別,它們最大的不同處:顏色方面,

    交趾 陶釉色多達十幾種、甚至更多;石灣陶則非常少,僅約三、四種釉色。而

    土料與溫度 方面,交趾陶是低溫燒製陶;石灣陶的燒製溫度則稍高,屬半瓷的

    性質。且交趾陶多為手工創作,現在大陸石灣陶則多為模製。

    交趾陶若想要發展成如鶯歌陶瓷,讓遊客 DIY 創作、並當天把作品完成帶

    走,必須要有能夠將捏塑完成的作品「烘乾」的設備,交趾陶其實也是能夠快速

    完成的,因為燒製不需太多的時間,花費較多時間的部份是「陰乾」。所以若有

    合適的設備,當天完成作品也是可行的。

  • 問題:請您就現在交趾陶的定位、近幾年政府的提倡鼓勵、今日傳承問題提出您

    的看法,又您認為交趾陶是否能夠代表臺灣?

    交趾陶當然可以代表臺灣。交趾陶是過去由唐山建廟或其他古厝、建築的師

    傅傳來臺灣,其技藝是從過去至今日一直延續下來的,它本身就是一門很有文化

    傳承技術 的學問,是臺灣所有工藝中非常傑出、很有代表性的一項技藝,因為

    它豐富的鈾色表現,非常能夠代表臺灣文化。它算是在臺灣有文化傳承、一直延

    續下來的一門技藝,已經可以算是臺灣本土的文化技藝、不是外來的。

    而交趾陶在日治時期與在現代最大的差別就是:日治時期的交趾陶僅侷限在

    建築 裝飾上,現代因時代的變遷,過去建築裝飾的交趾陶可以說已經被淘汰了,

    現在轉變 成藝品的角色。而交趾陶創作的題材沒有一定,其實什麼都可以做,

    它在創新的手法上能有很多變化的。交趾陶的創作可以很傳統、也可以用現代的

    題材,完全沒有限制。關於實用創作的方面則較少,雖說是創作實用物品,但也

    是裝飾性質較強。關於交趾陶的定位,交趾陶其實不能夠嚴格區分成「藝術」或

    「工藝」,許多學院派人士會認為現在創作一個維納斯塑像是藝術,若是製作一

    尊觀音像就是工藝;創作者相同、創作手法亦相同,不一樣的僅是創作的題材罷

    了,這是一種觀念上的轉換,不能嚴格區分的。況且,其實「藝術」或是「工藝」

    這樣的名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於「美」的創作與欣賞,只要創作的作品表現

    美,它是藝術品或是工藝品都無所謂了。

    近年來文建會對交趾陶的提倡雖然有,但是說起來並不積極。現在政府有提

    倡當 然比過去完全沒有任何作為來的好,但若真要說對於創作者有什麼實質上

    的幫助,其實沒有;創作者還是要靠自己本身努力去經營才行。而現在外面市場

    不好,加上中國大陸作品的低價傾銷,使得整個市場都很亂。我們也沒什麼因應

    辦法,這是很令人頭痛的問題,但是現實市場就是這樣,創作者不得不低頭。

    對於今後臺灣交趾陶的傳承問題,現在我自己也有在授徒,當然方式與過去

    的師徒制是不同的;現在的傳承方式,像我通常都是應傳統藝術中心或是文化中

    心等單位的邀請,到他們所舉辦的ㄧ些研習營、兒童的創作營去教授,來參加研

    習的人通常是學校的教師和其他一些對交趾陶有興趣的人,我們希望能藉此培養

    種子教師,讓交趾陶藝術更普遍的推廣。至於學校教育,應當也是可以推行的,

    但我認為在學校不是一定要教授「交趾陶」,可以使用其他的材料,我們教授的

    僅是交趾陶的一些製作竅門、技法,說不定學生用其他材料能將這樣的藝術表現

    出更美的作品。

  • 附錄二附錄二附錄二附錄二 作品作品作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