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 验 收 报...

13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 学科名称及代码 安全科学与工程 0837 支撑学科名称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 学科建设类型 优势学科立项学科 省重点序列学科 是否通过标志性成果申请验收 学科带头人 王德明 项目责任高校 中国矿业大学(公章)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 管理协调小组办公室制 2018 1

Upload: others

Post on 23-Oct-2020

1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

    验 收 报 告

    学科名称及代码

    安全科学与工程 0837

    支 撑 学 科 名 称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

    学 科 建 设 类 型 √优势学科立项学科 □省重点序列学科

    是否通过标志性成果申请验收 √是 □否

    学 科 带 头 人 王德明

    项 目 责 任 高 校 中国矿业大学(公章)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

    管理协调小组办公室制

    2018 年 1 月

  • 填 表 说 明

    1. 本表填写内容起止时间为 2014 年 1 月 1 日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超出

    该期限取得的各类成果不纳入统计范围。各类成果以正式发表、合同签订或上

    级批复文件的时间为准。

    2. 本表封面上“是否通过标志性成果申请验收”一栏,请对照是否符合江苏

    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验收标志性成果认定条件,在相应“□”中打“√”。

    3. 项目建设任务须严格对照立项学科《任务书》中所提出的目标任务和预

    期标志性成果,不得擅自作调整或变更。所有“力争”类任务均参加考核。类型相

    同且水平相当的成果,经专家认可后,可作为替代性成果列入计算。

    4. 本表中涉及的人员均指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在编人员,兼职人员不计;

    表中所填各类人才工程、科研平台及学术成果均指以本单位作为第一单位取得

    的成果,凡署名其他单位的成果不纳入统计范围;各类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平

    台必须以立项学科主干学科为主要依托,每个平台限对应一个立项学科。

    5. 各责任高校的人员和取得的各类成果、平台,不得在不同立项学科间重

    复使用。由多学科共同取得的成果及支撑平台,责任高校应将其归入作出最主

    要贡献的某一个立项学科。

    6. 本表中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请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后

    填写。

    7. 文字部分请用小四宋体,栏高不够的栏目可酌情增加栏高。用 A4 纸正

    反打印,装订整齐,本表封面之上不需另加其他封面。

  • 一、通过标志性成果申请验收情况表

    对照“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验收标志性成果认定条件”(见《验收通知》附件 4),符合四大类标志性成果中的其中一类,请在相应“□”中打“√”。如属于第四类“六项成果中满足三项及以上”情况,请列出具体成果名称。

    不符合标志性成果认定条件的立项学科,不需填写此栏内容。

    √ 1.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 2.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 A 类学科,具体评估等级为 A+ ;

    □ 3.ESI 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 1‰最主要贡献学科,ESI 前 1‰学科为 ;

    √ 4.六项成果中满足三项及以上:

    (1)新增国家“111”引智基地 1个(地下煤火防治与利用,2017 );

    (2)新增学科领军人才 2 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 名(周福宝,2017):国家“万

    人计划”领军人才 1 名:秦波涛,2017;

    (3)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煤层瓦斯安全高效抽采关键技术体系及工程应用,

    周福宝,2017; 高瓦斯突出煤层强化卸压增透及瓦斯资源化高效抽采关键技术,林柏泉,2015。

    (4)

    (5)

    (6)

    注:符合“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验收标志性成果认定条件”的学科也需填写“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表。

  • 二、建设成效

    简述本学科主要建设成效(限 1000 字以内)。 本轮建设期内,完成了《项目任务书》中优质资源、创新团队、人才培养、科研创新

    所提出的指定性目标和任务。本项目建设标志性成果满足认定条件中的第一、二、四项。

    优质资源建设: 支撑本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的学科为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国家

    一级学科,在本轮建设期内,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全国第

    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 A+。学科整体建设水平达到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在国内外享有较高

    的学术影响。

    创新团队建设:在建设期内,新增 1 个国家“111 计划”引智基地项目、1 个江苏省重点

    实验室;成立了煤矿事故检测检验与物证分析平台;新增 1 个教育部创新团队;新增长江

    学者特聘教授 1 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1 人、江苏省“333 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

    1 人,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2 人,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1 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

    才 1 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1 人,“全国煤炭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1 人,江苏省先进工

    作者 1 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 人,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1 人,江苏省杰

    出青年 1 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1 人,形成了以院士为核心,长江学

    者、杰青、百千万人才为骨干、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基础研究能力和创新水平明显提高。

    人才培养建设: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安全工程专业导论》和《瓦斯的是

    与非》2 部专著视频公开课入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 人入选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人才

    托举工程中国煤炭学会被托举人;《矿井粉尘防治 Mine Dust Control》和《矿业安全工程

    导论 Introductory of Mining Safety Engineering》入围江苏高校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

    课程;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培养毕业博士 80 多名、硕士 400 多名,选送 19 位

    优秀博士、硕士生赴海外留学;获得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 1 篇、硕士论文 5 篇。

    科研创新建设:在安全保障理论与技术研究领域形成了新的优势与特色,产生一批新

    理论与技术成果,如:高瓦斯突出煤层强化卸压增透及瓦斯资源化高效抽采关键技术、煤

    层瓦斯安全高效抽采关键技术体系及工程应用、宁东特大型整装煤田高效开发利用及深加

    工关键技术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第一单位 2 项,第二单位 1 项),省部级科

    技奖 6 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9 项,出版专著/教材 17 部,在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

    发表论文 225 篇;获授权发明专利(国内和国外)219 件。

  • 三、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一)优质资源建设

    任务名称 实际完成情况

    (超额完成、完成、未完成)

    未完成任务及原因

    (限 100 字左右)

    预期标志性成果:

    1.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教育部学

    科评估中排名保持第一;

    完成。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

    A+。

    2.将现有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力争

    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其他国

    家级平台;

    完成。

    新增中澳国际地下煤火防治

    与利用中心 1 个,2015。 新增国家“111计划”引智基

    地 1个(地下煤火防治与利

    用,2017)。

    3.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在新一轮评估中达到优秀;

    未完成

    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

    中心围绕瓦斯重特大灾害的

    控制与防治致力基础研究,

    为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提供

    技术支持和服务。

    建设期间,未组织评

    4.与地方、行业、企业共建高水平的

    产学研合作基地;

    完成。

    新增煤矿事故检测检验与物

    证分析平台 1 个,2015;新

    增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1

    个(城市地下空间火灾防护

    重点实验室,2016)。

    5.学科领域的仪器设备装备水平和

    图书文献、信息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完成。

    加大本学科领域自制的仪器

    设备研究,加强图书文献和

    信息技术的引进。

    6.制订完善并实施鼓励学术自由、激

    励创新贡献、重点建设支持、科学评

    价管理的制度和政策。

    完成。

    制订完善并实施了人才培

    养、科研创新制度。

    注:“任务名称”指《任务书》中“目标任务”和“预期标志性成果”中列出的任务(含“力争”类任务)。

    (二)创新团队建设

    任务名称 实际完成情况

    (超额完成、完成、未完成)

    未完成任务及原因

    (限 100 字左右)

  • 预期标志性成果

    1.培育“973”科学家 1 名;

    未完成

    培育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项目负责人 1名(周福宝,

    2014))

    本学科积极申报 2

    项国家基础研发计划

    项目,但未获批

    2.培育长江学者 1名或其他国家级人

    才称号 23人次;

    完成。

    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 人

    (周福宝,2017)、国家“万

    人计划”领军人才 1 人(秦

    波涛,2017)

    3.引进国家青年千人计划 1人或新增

    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973”计划

    青年首席科学家、国家特支计划青年

    拔尖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

    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58人;

    完成。

    新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获得者 1 人(周福宝,2014);

    江苏省“333 工程”第一层次

    培养对象 1人(周福宝,2016),

    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2 人(秦波

    涛,翟成,2016),第三层次培

    养对象 1 人(仲晓星,2016);

    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翟成,2017)。

    4. 培育国家级或省部级创新团队 12

    个。

    完成。

    教育部创新团队获得滚动支

    持(煤矿瓦斯与煤自燃防治,

    周福宝,2017)

    注:“任务名称”指《任务书》中“目标任务”和“预期标志性成果”中列出的任务(含“力争”类任务)。

    (三)人才培养

    任务名称 实际完成情况

    (超额完成、完成、未完成)

    未完成任务及原因

    (限 100 字左右)

    1.培养国内博士研究生 80名,硕士

    研究生 400 名,国外留学研究生 58

    名;

    完成。

    博士研究生 80名,硕士研

    究生 400 名,国外留学研究

    生 3名。

    2.培育省优秀博士论文 23 篇,优

    秀硕士论文 35篇;

    完成。

    获得省优秀博士论文 1篇,

    优秀硕士论文 5篇。

    3.培育国家级或省部级教学成果 12

    项;

    完成。

    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

    奖 1项(全方位培养安全工

    程专业自主学习与事件创

    新能力教学习体系构建与

    实践,2017)。

  • 4.培育国家级或江苏省教学名师 12

    名;

    未完成。

    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名(周福宝,2017):国

    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1

    名:秦波涛,2017

    已经着手从优秀青年

    教师中培养 1-2名国家

    或江苏省教学名师。

    5. 与海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 58名; 完成。

    与海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 9

    名。

    6.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在全国

    博士论文抽检中取得优良成绩;

    完成。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在

    全国博士论文抽检中取得

    优良成绩。

    7.与地方、行业、企业共建好 2 个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完成。

    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

    心运行良好。

    8. 加强和改善外语教学,研究生专

    业课程开设全英语授课 12门,逐步

    提升双语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实施

    “江苏省研究生海外研修计划”。

    完成。

    研究生专业课程开设全英

    语授课 2 门(矿业安全工程

    导论/Introductory of

    Mining Safety

    Engineering;矿井粉尘防

    /mine dust control) 。

    注:“任务名称”指《任务书》中“目标任务”和“预期标志性成果”中列出的任务(含“力争”类任务)。

    (四)科研创新

    任务名称 实际完成情况

    (超额完成、完成、未完成)

    未完成任务及原因

    (限 100 字左右)

    预期标志性成果:

    1.承担和完成国家“973 计划”、

    “863 计划”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课题 35项,其它国家级科研项目 15

    项以上;

    完成。

    承担和完成国家“973计划”、

    “863 计划”以及国家科技支

    撑计划课题 3 项;承担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项目 15项以上。

  • 2.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或省部级科

    技成果奖励 58项;

    完成。

    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

    (第一单位 2项,第二单位 1

    项):煤层瓦斯安全高效抽采

    关键技术体系及工程应用,周

    福宝,2017; 高瓦斯突出煤层

    强化卸压增透及瓦斯资源化高

    效抽采关键技术,林柏泉,

    2015;宁东特大型整装煤田高

    效开发利用及深加工关键技

    术,周福宝,2014 ;省部级科

    技成果奖励 6项。

    3.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 2030项; 超额完成。

    授权发明专利 219项。

    4.出版专著与教材 10部; 超额完成。

    出版专著与教材 17部

    5.在学科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 300篇

    左右,其中 SCI检索论文 6080篇;

    完成。

    在学科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

    300篇左右,其中 SCI检索论

    文 225篇。

    6.主持或参与制订行业、国家技术标

    准 12项。

    完成。

    参与制定了《煤炭矿井设计防

    火规范》(GB51078-2015)。

    注:“任务名称”指《任务书》中“目标任务”和“预期标志性成果”中列出的任务(含“力争”类任务)

  • 四、典型案例

    请填写本学科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 3 个典型案例。案例内

    容主要包括学科简介、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体案例、取得的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影响、社会评价等。案例撰写要求文字精炼生动,内容具体实在,有事

    实、有数据,具有新闻宣传价值,避免流水账式的工作总结。每个案例限 2000 字左右。

    案例一 发挥煤炭行业智库作用,服务重大事故调查、企业安全会诊

    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定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前身是始建于 1952 年的北京矿业学院采煤系

    矿山通风与安全教研室,1982年最早创办矿山通风与安全本科专业,2011年独立升格为“安

    全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学科,2012 年首次参加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并排名第一。2012 年

    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新增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建设项目,并获准增设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连续获得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和二期项目建设。2017 年在全国

    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位 A+。2017 年入选全国“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安全生

    产检测检验中心(甲级)等国家或省部级平台研发的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为重点科技、科

    研成果,在全国 100%产煤省和 100%重点矿区,近四年科研经费超过 2 亿元。研发的安全

    技术装备,在全国 800 多个矿山、企业进行了转化和推广应用,解决了其安全难题。以本

    学科为主依托建成了中关村能源与安全科技园和徐州国家安全产业园。

    学科教授有 10 人为第五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其中王德明教授为煤矿粉尘与

    职业健康组组长,程远平教授为煤矿瓦斯与通风组副组长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技

    术委员会委员。他们积极参与国家层面煤矿安全生产经验交流、煤矿安全法规修订、矿井

    灾害事故调查等相关工作,积极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

    国煤炭工业协会等监督管理部门献言献策,是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智囊之一。

    受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单位邀请,学科人员在香山科学会议、

    中国工程院中国能源科学家论坛、全国煤矿瓦斯治理现场会、45 户重点监控国有煤炭企业

    董事长、总经理和技术管理干部煤矿瓦斯治理培训班、煤炭大讲堂、全国煤矿瓦斯综合治

    理与利用高级研修班、全国煤矿总工程师培训班等作科技报告 200 余场,在全国开展《矿

    井火灾防治》、《矿井瓦斯防治》专题学术讲座百余场。

    参与制定了《煤炭矿井设计防火规范》(GB51078-2015),参与了《煤矿安全规程》

    和《矿山救援规程》的修改与审定,为《安全生产科技“十二五”规划》、《煤炭工业“十三

    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提出建设性意见。

    学科人员作为事故调查专家组组长领导了四川攀枝花肖家湾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吉林

    白山八宝煤业公司瓦斯爆炸事故等 8 次煤矿事故(2014~2017)的调查和分析工作,参与

    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年度的《全国煤矿事故分析报告》的编制工作(2014~2016)。

    学科人员作为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科技进江西”活动第一组组长,组织专家

    到萍乡矿业集团、赣州煤矿安监局等六个单位进行交流指导工作,担任了中国工程院重大

    战略咨询项目《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与利用战略研究》专家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

    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中期评估专家。

  • 案例二 围绕国家需求,引领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和资源化利用

    瓦斯既是灾害,也是资源,瓦斯事故占煤矿重特大事故的 50%以上。本学科依托煤矿

    瓦斯治理国家工程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在瓦斯预警、防治、高效抽采等方面研

    发了成套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将瓦斯灾害变资源,推动了安全、生产协同发展,符合

    国家在矿业安全、能源和环境领域的重大需求。

    1、开展了系列化瓦斯高效防治技术,为瓦斯变害为宝奠定基础。

    ①发明了煤岩体应力定向监测方法及系统、煤层瓦斯多参数监测装备、煤岩动力灾害

    声电瓦斯监测预警系统和采动裂隙多波监测系统,应用于煤岩体多场监测及动力灾害预警。

    ②提出了多煤层煤与瓦斯共采理念和技术体系,通过首采层钻孔卸荷与邻近层采动卸荷储

    层联合改造方法,构建了预置筛管、卸压钻孔和地面钻井相结合的瓦斯导流通道;提出了

    过程跟踪与节点控制相结合的瓦斯灾害防治方法。③发明了“钻割抽”、“钻压抽”等水

    力化造缝增透技术及成套装备,攻克了单一煤层增透及瓦斯抽采难题;④发明了“强弱”

    耦合结构石门揭煤技术,实现了突出潜能的分源有效控制、安全揭煤达 100%。⑤研发了采

    动区地面钻井抽采卸压瓦斯技术,降低钻孔数量的同事,大幅提升了卸压瓦斯抽采效率,

    实现了瓦斯的资源化开发和矿井安全开采。⑥发明了“二次封孔”、“封隔一体”等瓦斯

    抽采钻孔高效密封技术及成套装备,为获得高浓度瓦斯奠定了基础。

    围绕瓦斯主题,近年获授权发明专利 50 余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省部级(含

    煤炭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7 项,中国专利优秀奖 3 项,制定国家标准 1 项。

    2、加快技术成果转换,切实解决煤矿生产面临的瓦斯问题。

    学科在强调理论、技术创新的同时,重视技术成果的转换,为我国矿业安全提供坚实

    的技术保障,社会服务足迹遍布全国 14 个主要产煤省(区)的 30 余家大型煤炭企业,覆

    盖产能达 20 多亿吨。合作企业瓦斯抽采效率大幅提升,瓦斯治理水平和安全生产形势均得

    到较大提升。宁东特大型整装煤田高效开发利用及深加工关键技术项目在宁东成功实施后,

    2014-2017 年累计新增产值 832.6 亿元,新增利润 183.57 亿元,增缴税收 142.85 亿元。煤

    炭开采技术成功应用于陕西、甘肃、新疆、内蒙等多个矿区,煤化工技术在陕西等地得到

    推广,煤化工产品已替代石油化工产品在国内广泛应用,以无烟超低灰纯煤为原料的绿质

    碳化硅和石墨化产品主要指标优于传统工艺和传统原料生产的同类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

    竞争力。该项目对宁东建设节约、高效、洁净、多元、安全的现代化能源体系,保证国家

    能源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煤炭向燃料和原料并举转变,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

    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有重大意义。

    上述技术及工程推广确保了本学科在全国瓦斯防治领域的领先地位,提高和扩大了本

    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 案例三 创新矿井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引领学术发展方向、服务安全生产

    煤自燃是煤矿开采中的主要灾害之一。我国开采的煤层一半以上有自然发火危险,西部

    地区每年因煤自燃烧毁煤炭资源 1000 万吨以上,煤自燃还常引发重大火灾和瓦斯爆炸事故。

    本学科围绕煤自燃灾害防治的紧迫需求,从研究思路、防灭火原理与方法上创新,提出了煤

    氧化动力学理论和鉴定煤自燃倾向性的标准,开发了防治矿井火灾的阻化剂、阻化砂浆及三

    相泡沫等原创技术,引领了矿井火灾学术发展方向;这些技术在全国主要矿区都获得了应用,

    有效遏制了煤矿自燃火灾事故的发生,对国家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根本好转做出了

    重要贡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阻化防灭火技术为我国西部矿区煤自燃防治提供了关键技术。本学科基于开发的消

    除煤中活性结构阻化煤自燃的化学阻化剂,形成了阻化泡沫、阻化砂浆、阻化细水雾等系列

    阻化防灭火技术。这些技术在山西、新疆、宁夏、陕西等中西部矿区近百个煤矿获得成功应

    用并取得显著效果,特别是针对西部矿区地表多砂少土缺水特点开发的阻化砂浆防灭火技

    术,成为保障神东亿吨级矿区安全生产的关键防灭火手段。

    2、三相泡沫防灭火技术为快速治理矿井和煤田火灾做出重大贡献。本学科运用独创的

    三相泡沫防灭火技术成功扑灭了宁煤、鹤岗、义马、铁法、枣庄、新疆哈密等矿区的矿井火

    灾和山西平朔等矿区的煤田火灾,在全国 200 多对煤矿获得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特别是在

    2012 -2015 年,本学科运用该技术成功治理了平朔安家岭、东露天 I 期、东露天 II 期 3 个大

    型煤田火区,治理火区总面积超过 120 万 m2,保障了平朔亿吨级露天煤矿群的安全开采,

    成为国内外煤田火区高效治理的成功范例。

    3、研发了分布式煤田火区热能提取温差发电新技术,这一原创技术在新疆大泉湖火区

    的工程应用成效明显,并取得了喜人成绩:每年产生电能价值 147.2 万元,每年替代钻孔注

    水可节约用水 35.8 万吨,同时减轻燃烧产生的酸碱性化合物,减少有毒物质污染地下水和

    有害有毒气体排放等。此外,该技术还可推动水泥、钢铁等行业高温废热、废水的再利用,

    也可应用于其他地热开采领域,其技术已初步具备工业推广应用条件。

    上述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宁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省部级二等

    奖 4项,获发明专利 30 多项,发表学术论文 500 多篇,出版了《矿井火灾学》等专著 10

    部,持续引领了矿井火灾学术发展方向,巩固强化了本学科在我国煤矿火灾防治领域的领先

    地位。

  • 五、经验、问题及计划

    简述本学科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建设计划(限 800 字以内)。

    一、学科建设取得的经验

    (1)以学科带头人为中心的执行机制。自申报之始,即组成“学科带头人(项目负责人)加二级

    学科院长”的分级分责管理以及优秀学科骨干积极参与的运行模式,注重调动大多数专业教师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保证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执行力,凝聚了全学科的力量;制定制度分解任务,用制度调动 承

    建任务教师的积极性,用制度约束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通过及时处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规范建

    设过程管理,确保了经费的使用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2)学术民主决策方式。学科带头人(项目负责人)广泛征求校内外专家意见,反复组织、多重

    论证具体建设项目,通过充分的会议研讨形成了明确的分工合作,保证了《任务书》制定的合理性,并

    最终由学科的教授委员会集体确定,保证了项目执行进度度,实现了项目建设与学科发展、行业需求的

    密切结合,保障了项目具体建设方案和内容的科学性和方向引领性。

    (3)学校重视、部门协调支持。学校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环境和支持条件,本学科作为国内外

    领先的一级学科,在优质资源建设过程中,鲜有可以直接采购的现成设备,多数设备需要研制,部分设

    备研制周期长、招投标任务繁多等因素,在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处等单位的大力协调下,优先保障,

    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二、存在问题

    本学科作为国内外领先的一级学科,在优质资源建设过程中,鲜有可以直接采购的现成设备,多数设备

    需要研制,部分设备研制周期长、招投标任务繁多等因素,由于资金到账个别年度迟缓,本项目优质资

    源方面建设滞后,影响相关科研成果产出。

    三、下一步建设计划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以建设国家“双一流学科”为契机,围绕“三低一新”目标,开展安全领域理

    论与技术研究,实现从生产安全—职业安全—生态安全的学科转型与拓展。重点建设生产安全研究平台、

    矿山职业健康研究平台、煤火与瓦斯资源化利用研究平台、安全监测与管理试验研究平台、应急救援及

    保障研究系统、原创研究提升计划平台等。着力解决矿山安全重大理论与关键难题,着力培养安全工程

    新工科人才,着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着力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1)人才培养:建设安全工程新工科专业,培养学生创新拔尖人才,前沿、精品教材与课程建设,学生国际化培养,教学奖励。

    (2)师资队伍:实施名师、名家计划工程,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培养青年拔尖人才,培养高水平创新团队。

    (3)科学研究:加大科研平台和高精尖实验系统建设力度,支持原始创新和开拓新研究方向,大幅度提高科研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4)社会服务: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和深度,利用学科优势做好行业培训和社会服务工作,建设和充分发挥安全生产智库作用。

    (5)国际影响:推进国际科研平台、创新引智基地、海外研究基地建设,国际开放基金,互派留学生,国际会议等。

  • 学科意见 责任学院(系)意见

    本表填写内容客观真实。

    学科带头人签字:

    2

    2018 年 月 日

    院长签字:

    公章

    2

    2018 年 月 日

    学校意见

    校长签字:

    学校公章

    2018 年 月 日

    填表人

    姓名 办公电话 手机 E-mail

    吴冬梅 0516-83990201 15950668035 [email protected]

    学科带头人

    姓名 办公电话 手机 E-mail

    王德明 0516-83590592 13952239019 [email protected]

    学校联络人

    姓名 部门 职务 办公电话 手机 E-mail

    岳建华 学科建设处 处长

    0516-83590

    136 13505216399

    [email protected].

    cn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