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阳史话 杨轶伦与...

1
灯下漫笔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 (或普通人)说的、写的或历史 记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 论或建议,以及比较有名的警 世言语, 包括名言、 格言、警 句、俗语、诗词名句等。 名言警 句是生活浓缩的精华,蕴含着 深刻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 辉,很受人喜爱。 人们不仅在 写文章或讲话中常常引用,而 且还是生活中的精神食粮和 指路明灯。 我喜欢名言警句, 曾把上百条名人名言抄到一 个笔记本上,并经常拿出来品 读,渐渐地我发现有不少名言 警句都运用了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常 见的修辞方法,即抓住两种不 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比 喻另一事物。 主要作用是化平 淡为生动, 化抽象为具体,化 冗长为简洁, 化深奥为浅显。 这种手法用在名言警句中,效 果就更为明显,不仅给人以深 刻的印象和启迪,而且更易于 记忆, 读罢有一种柳暗花明、 雨后彩虹般的感慨。 比如,“时间”在人们眼里 是笼统、无形、看不见甚至是 难以琢磨的概念,但用了比喻 之后,则变得清晰明朗起来。 如大家熟 知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谚语)、“人 生天地之间,若白之过忽然(庄子)、“一光阴一寸金(唐代王贞 白诗)、“时间就像海绵里的还是有的” (鲁迅)、“ 你热爱生吗? 那么别浪费时间,为时间是组成 材料(富兰克林)。 这些名言中 有的形时间之, 有的形时间,有的比喻时间的性和浪费时间的 害处,但都用了比喻才让抽象概念变 感,人读着有一种亲切鲜的感形象生动,发人深比如, 大家都知道书籍性, 但其重要的程度却不是一句两句 说得透彻的, 而用了比喻则变得 简洁明了。 如书犹药也读之, 医愚(刘向)、“ 书籍是人类进步阶梯(高尔基)、“ 书籍品” (莎士)、“理书籍,是智慧钥匙(托尔 斯泰)、“人离开,就如同 离开 空气 生活” (科洛廖夫)、“ 书籍当代真 的大(卡莱尔)等等。 以 上名言所用“喻体” 不同, 但都明地说明了书籍要作用, 如警在读耳边鸣响沙漠中的清 给人以信心力量,名言警句中的比喻 还有一种化深奥为浅显的神 效果。 比如,大家熟知的名 句“要道梨子滋味就要 亲口尝 自毛泽东 1937 写的 实践论),这是 针对当条主和经的,用一句“ 喻”,就“ 开云雾”, 有明了实践 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 深刻理。 这看似简单却充满 深刻哲理的一句名言,多年直被人运用,而且深广 干部群众心中。 比喻用在名言警句中还 有一个要作用,就是易记 忆、易流传。 有很多关于理人生、读青春友谊励志 个方的名言警句,“生 活就像海洋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彼岸(马克思 )、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 许多高尚的人话” (歌德)、“人生如水行舟,不退(陈独秀 )、 君子淡如(庄子 )、 书山有路学海 涯苦(韩愈 )、 三军可夺可夺志也)、“人间永恒 夜晚,世永恒天” )、 散布阳光到里, 光” 罗曼· 这些熟知的名言警句, 同的点都是用 了比喻。 我喜欢读名言警句,更喜欢用了比 喻手法的名言警句。 们不仅停留在我 的笔记本上, 更记在我的里,在 迷惘为我在我时,能让快乐回到我在我时,战胜困难, 继续将船驶彼岸(武清) 4 40 02 2 402 治国文化知君力,一纸风。 ” 这是学者康仁生于 1939 11 月所作 《题杨轶伦先生经读本的诗句。 1940 11 30 东亚晨报刊载《杨轶伦先生经读本》( 介绍鸦片战争以来,“世俗浇漓欲横异端邪说,。 一般欧美削足适履,我国旧 有之道德沦丧殆尽,有恸焉忧之。 故纷纷提倡尊孔读经, 。法于是。 奥深授小,且于现未合伦先生,有乃毅编纂 之,《小读本 ,以为分门别,条分缕析,笔丹黄苦心新民在明古圣 有同使国风一变而至于 道者,实生之力也”。 按照的说法, 帝国西风渐,道德、文化受到,为了抵御,有倡尊孔读经,以便恢复统文化。在这 个大背景下, 出生于敖嘴村津沽 杨轶伦这一,为 此他编写了 《小读本 分门 分缕析”,以作为学教教材1939 后, 一受到 津沽学界学者纷纷题示祝贺中,顽叟先诗两杨轶伦予肯定: 来世俗太浇 妖氛邪异昌黎圣贤得不。”“论语奥深,稚龄蒙童生不笔,条分缕析称椎轮。”城南社社松亭 永懋)作 《杨轶伦兄以所训索 题漫二题二首杨轶伦令国 光的表示钦佩鸣类将古多君译翻,大。”惩噎何人说废餐菽粟 胠箧生白。”人作 读本一诗百感生,课徒有时名。 功庠序,我与京。”《题读本旁搜远薪火 ,化雨为。”评价杨轶伦弘扬统文化方作出的不1939 12 21 日出《新津画报 牛竹溪《题杨轶伦读本 诗,中有诗句云: 西精神。 慨批校频。”“曾子传心其鲁寿。” 1940 10 21 东亚晨报张蔼如的 《题杨轶伦先 生经读本 一诗敖美即时。人江河圣训如日月济济群材树鹄寥寥数卷探驿少名此举真成。 ”上诗作,为我们了学者眼中的 杨轶伦提了有价值的史杨轶伦不仅生的学教 ,还创立,把学教 广会层1942 5 26 日出《新津画报 “文坛近事录”一 者廖志杨轶伦近纠 西五十八号里通义学《古学》 《旧尺牍论说用文作诗 等,。” 的,杨轶伦还在天西 创立了“ 则诗”。 社原西,后取汉扬雄的“诗人之 赋丽以则”之意( 则指), 名。 1943 8 24 《新画报刊载杨轶伦《沽吟坛鸟瞰介绍则诗创立初夏时, 创办人为杨轶伦懈挽峰等。 续加该社,有耿纯儒雅集,并该社社作家,而研究生精神,。” 1940 10 30 东亚晨报刊载 张蔼如的诗作,寄呈杨轶伦先 杨轶伦国及诗词造诣加称 蜚声久佩钦褒荆缘倍驰神。 问字,得私淑。” (天津市·武清籍) · 副刊 12 2020 6 26 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周莲娣 王春晶 刘菲菲 通讯地址:天津市武清区泉发南路 16 邮 编:301700 电话: 记者室 82130281 办公室 82130280 编辑室 82130282 传真 82130280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雍阳史话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在很人看来, 午节就是吃粽 赛龙,以实并。有学者为,是到了魏晋午节与屈联系在一起,早期午节防疫午节早则在初夏,如果在午节 月的话,则盛夏了。 潮湿蚊虫生, 染病发。 所以为,到这个时,人往往 会闹故古月为“ 月” 或“ 月”日”或“ 日”。人把五视初五,两个为“ ”。 统文化讲极盛的日为不吉利法,以化这种不吉利,化“ 月” 日”为“喜月” “喜日”。这种情况延续 千余唐代人们渐把当成佳节来看。在人用 来化月” 日”的方法主要包括悬挂。即午节湿止 效。 有的人还用葫芦在一起上,。 有的则在悬挂菖蒲有化湿窍豁痰,主脘痞等。 菖蒲以起到空气的作用。 后来悬挂花、大花,合称 “天 ”。 花有鼻衄 、中等,大杀菌作用,均与虫防病,天还有在的,有。 包括系五线戴红肚兜包、香囊 )和虎褡裢等。 在俗中, 午节必须一条丝络在手脚腕上。时记 上说“以,曰辟兵, 人不。”丝络等。 系五线蛇蝎毒虫。 有的还在午节这天 虎帽穿虎鞋戴绣兜肚等。 是百保护 午节人们包、和中驱瘟避 保佑。 至于虎褡裢,是包的 一种形时记 闺阁中之巧者,用……以彩线穿之,,或。” ……鬼魅…… 。” 饮酒。 包括屠苏酒菖蒲酒朱砂酒等。 有这一个 后,为了不鱼虾体,一个酒倒 里,水面起了。百筋剥皮筋缠上,并用酒抹七窍。 这个流传后世,不仅用,还用泼洒房间以。 人们 发现解毒效后,饮屠苏酒屠苏 于一种中,有效。 祛暑效。 以上,过午节菖蒲酒朱砂酒似。 食。 在五毒”。 所五毒”是指壁虎蟾蜍人们把这些 当成害,们的形象刻在点),并五毒午节 月” 日”之说令特的概念和五毒”之 说相互呼吃五毒人们 还有食樱桃桑葚俗。 沐浴人在午节这一天,用洗浴兰可能是一种用作用的入水煮沸后,用 这种汤洗浴防病介绍汉应《风 俗通义》 中,就有日人们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记见, 述诸吃粽赛龙,即在于午节纵观这些俗, 无不病防有些 家把午节为“ 防疫节”是很 理的。 同时家还为,所的说法,于人们 高尚大人格和爱怀同,午节之间,而午节也因有了更 (武清) 李派神功赢天下 逸闻轶事后人传( 8 家一—— (又),慈禧杂症。有一 天,慈禧不知为子面的“ 滚儿”,积郁内太,文官束手无李瑞之,务府 以中医针佛爷除,并保证使佛爷痊慈禧闻讯是“神海口道: “知了、知了。”“知”或“知了”,是“ 以”或“同”。 李瑞慈禧行针,并佛爷慈禧在日间里以天睛遥 以无为汲允 南国巅灵”,慈禧行针后, 慈禧李瑞道: 个神虽然却面行针 后,慈禧咕噜,且浅出虚恭使舒服行针后,。不慈禧李瑞赐宫中“ 三宝(让李瑞物), 李瑞表示李瑞介绍氏祖,并在 城内办济名, 人即杂症慈禧闻, 有感李瑞中人, 有,即刻杂症方“ 方”李瑞,另翡翠 玉帛 眼”一李瑞嫡孙女介绍那对 眼”是眼所见。 据称眼” 跳跃闪动。 据《国名人录李瑞 “性忠厚尚义气……除习,家。”李瑞,并 以“ 方”为地无李瑞东医杂症名。 口刘家有一对其孙终惊悚。 这一天,后,不茶饭李瑞望闻告诉让其孙再家住 日就了。 日就孙送 家中,果不日, 家。 来,了“ 滚儿”,见到吊胆怕,结果导致不易 化的“ 滚儿,不。一家,伙伴 自然消郁了。 派第代传项润田街项同。项润田伙伴。清朝廷 营( 有清绿营军)就建在在清处被标记为天,项润田 在一起, 这玩耍 欺负项润田伙伴项润田事引发营军,即小小项润田项润田西天后无奈躲 家,留下项润田拿。 名大, 无论 ,还是在有较大, 所以职县李瑞 进行赔偿了结事。 实,项润田聪家后, 和李瑞一起读经,还, 后为地的家,所练轻更是常, 里人之“ ”。 位县西 西”大宅院。 有一天,项润田 穿袍从胡街走,就等着。 项润田走住,纷纷 ,给大伙露一手。 ”项润田让开道朝胡退回几后用手后一,一个大上“ ”家沿墙凸陡宅脊,在宅脊之上 打个沿此称项飞”。 家和家有较深的世交关,所以 李瑞项润田之间的师徒当年芳迎娶刘夫人,李瑞修、 项润田卸任李瑞派弟护送仍派项润田护送 。在项润田民国中后润田其子项致左派拳法,后到天津继续所,招募法,享誉津门(待续) 李瑞东的传说故事 张振发 连载 芒种时节遍地黄,莺啼小麦吐诗香。 足蒸暑气少闲月,背灼炎天人倍忙。 晴日南风垄麦黄,浓荫夏木透清凉。 闲听四野农家乐,喜看丰收粒满仓。 (武清) 各行防疫换新妆,劳作如蜂昼夜忙。 奔涌江涛珍日短,腾飞雁阵任风狂。 冰融百舸云帆起,翠染千山紫气扬。 甘舍休闲因忘我,节时依旧绘华章。 (武清) 西江月 · 潞河怀古 潞水千年流淌,桨声万里悠扬, 龙舟几度过村旁,三下江南私访。 漕运早成过往,王朝几易沧桑, 人民生活步康庄,不忘心中有党。 运河书怀 南下余杭北上京,长河迤逦过村行。 依依杨柳留帆影,粒粒泥沙录桨声。 小渡曾传天底事,双堤久峙两家兵。 千年漕运通今古,我辈油然敬意生。 (杨村一中) 诗词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Oct-2020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雍阳史话 杨轶伦与 小学经训读本epaper.tianjinwe.com/tjrb/resfile/2020-06-26/12/tjrb2020062612.pdf · 句、俗语、诗词名句等。 名言警 句是生活浓缩的精华,蕴含着

灯下漫笔名名言言警警句句中中比比喻喻的的魅魅力力

孙孙玉玉茹茹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或普通人)说的、写的或历史记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比较有名的警世言语, 包括名言、 格言、警句、俗语、诗词名句等。 名言警句是生活浓缩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很受人喜爱。 人们不仅在写文章或讲话中常常引用,而且还是生活中的精神食粮和指路明灯。 我喜欢名言警句,曾把上百条名人名言抄到一个笔记本上,并经常拿出来品读,渐渐地我发现有不少名言警句都运用了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常见的修辞方法,即抓住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比喻另一事物。 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 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化深奥为浅显。这种手法用在名言警句中,效果就更为明显,不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而且更易于记忆, 读罢有一种柳暗花明、雨后彩虹般的感慨。

比如,“时间”在人们眼里是笼统、无形、看不见甚至是难以琢磨的概念,但用了比喻之后,则变得清晰明朗起来。 如大家熟知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谚语)、“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一寸光阴一寸金”(唐代王贞白诗)、“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只要愿挤, 总还是有的”(鲁迅)、“你热爱生命吗? 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这些名言中有的形容时间之快, 有的形容时间宝贵,有的比喻时间的弹性和浪费时间的害处,但都因用了比喻才让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可感,让人读着有一种亲切鲜活的感觉,既形象生动,又发人深省。

又比如, 大家都知道书籍的重要性, 但其重要的程度却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得透彻的, 而用了比喻则变得简洁明了。 如:“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书籍是全世界的营

养品”(莎士比亚)、“理想的书籍, 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人离开了书,就如同离开了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书籍, 当代真正的大学”(卡莱尔)等等。 以上名言所用“喻体”虽不同,但都明确地说明了书籍的重要作用, 如警钟一样在读者耳边鸣响, 又如沙漠中的清泉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另外,名言警句中的比喻还有一种化深奥为浅显的神奇效果。 比如,大家熟知的名句“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 ”(出自毛泽东1937 年写的《实践论》),这是针对当时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巧用一句“借喻”,就“拨开云雾”, 有力地阐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深刻道理。 这看似简单却充满深刻哲理的一句名言,多年来一直被人运用,而且深入到广大干部和群众心中。

比喻用在名言警句中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易记忆、易流传。 有很多关于理想、人生、读书、青春、友谊、励志等各个方面的名言警句,“生

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陈独秀)、“君子之交淡如水”(庄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艾青)、“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 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罗曼·罗兰)……这些被很多人熟知的名言警句, 其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了比喻。

我喜欢读名言警句,更喜欢用了比喻手法的名言警句。 它们不仅停留在我的笔记本上, 更铭记在我的脑海里,在我迷惘时成为我前进的航向灯;在我苦恼时,能让快乐回到我身边;在我泄气时,能激励我战胜困难,继续将生命之船驶向理想的彼岸。 (武清)

李李振振宇宇 画画((武武清清))高高山山流流水水

第第 440022 期期第 402 期刊刊头头题题字字 何何俊俊田田

“鲁论昌明已有年, 齐家治国代相延。 重兴文化知君力, 一纸风行四海传。 ” 这是学者康仁山先生于 1939 年11 月所作《题杨轶伦先生经训读本》中的诗句。

据 1940 年 11 月 30 日《东亚晨报》刊载的《杨轶伦先生经训读本》(作者顽叟)介绍,自鸦片战争以来,“世俗浇漓,人欲横流,异端邪说,遍起海内。 一般醉心欧美者,尤多削足适履之举,我国旧有之道德,几至沦丧殆尽,有识之士,靡不恸焉忧之。 故纷纷以提倡尊孔读经,为根本匡正之计。 法良意美,莫善于是。惟经学词意,古奥深邃,教授小学,困难殊多,且对于现代时势,亦多有未合,轶伦先生,有鉴于此,乃毅然就此而编纂

之,成为《小学经训读本》,以为小学修身教育之基础,分门别类,条分缕析,笔下丹黄,足见苦心。 新民在明德之求,古圣有同尊之义, 将来能使国风一变而至于道者,实先生之力也” 。

按照作者的说法, 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西风东渐,传统道德、文化受到冲击,为了抵御外来势力的影响,有识之士力倡尊孔读经,以便恢复传统文化。在这个大背景下, 出生于武清敖嘴村的津沽著名教育家杨轶伦,也加入这一行列,为此他编写了《小学经训读本》一书,“分门别类,条分缕析”,以作为小学国学教育的教材。

该书于 1939 年出版后, 一度受到津沽学界的热捧,学者们纷纷题词题诗

以示祝贺。 其中,顽叟先生题诗两首,对杨轶伦给予肯定。 其一:“年来世俗太浇漓,遍地妖氛起邪异。 幸有昌黎来原道,圣贤明教得不替。 ”其二:“论语学庸方奥深,稚龄蒙童难悟真。 先生不惜如椽笔,条分缕析称椎轮。 ”城南诗社社友石松亭(永懋)作《杨轶伦兄以所辑经训索题漫成二题》绝句二首,对杨轶伦令国学经典大放重光的努力表示钦佩。 其一:“小大应鸣类叩钟, 谁将古籁日浇胸。 多君圣译翻天口, 大义微言信手逢。 ”其二:“惩噎何人说废餐,养生菽粟莫能先。 胠箧量非仁义罪,庄生白著寓言篇。 ”王禹人作《经训读本题词》一诗:

“朴学清沉百感生,课徒高隐有时名。 著书宏志功庠序,我辈群中莫与京。 ”王维周作《题经训读本》联:“旁搜远绍,薪火为传;宗风实处,化雨为沾。 ”二人均高度评价了杨轶伦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问作出的不懈努力。

1939 年 12 月 21 日出版的《新天津画报》发表了牛竹溪的《题杨轶伦经训读本》诗,其中有诗句云:“武清杨子名轶伦,学汇中西真精神。 慨夫世道人心溺,遂令经书批校频。 ”“曾子传心憾其鲁,武清杨子寿而敏。” 1940 年 10 月 21 日

《东亚晨报》发表张蔼如的《题杨轶伦先生经训读本》一诗:“敖美模欧力尽疲,才知古道即时宜。人心渐觉江河下,圣训犹如日月垂。济济群材先树鹄,寥寥数卷已探驿。 年来多少名山业, 此举真成万世师。 ”上述诗作,为我们了解学者眼中的杨轶伦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

杨轶伦不仅重视小学生的国学教育,还专门创立了国文专修班,把国学教育推广到社会层面。 据 1942 年 5 月 26日出版的《新天津画报》“文坛近事录”一栏载(作者廖志):“国学家杨轶伦,近纠合同志, 假法租界西开五十八号路南头福善里通义学校地址, 成立一国文专修晚班, 课程有《古文》《经学》《旧诗》《词曲》《尺牍》《论说》《公文》《应用文》《作文》《作诗》等,详章函索即寄。 ”

值得注意的,杨轶伦还在天津老西开创立了“丽则诗社”。 该诗社原名西开诗社,后取汉代文学家扬雄的“诗人之赋丽以则”之意(丽则指美丽典雅),始称今名。 据 1943 年 8 月 24 日《新天津画报》刊载的杨轶伦《沽上吟坛鸟瞰》一文介绍,丽则诗社“创立于今年初夏时,创办人为杨轶伦、郭松渡、懈挽峰、杨子静等。 陆续加入该社者,有耿纯儒、刘伯伦等诸君,每月雅集一次,并按月举行公开有奖三次,成绩甚佳,该社社友,多新选作家,而研究兴趣,与新生精神,多不可及云。 ”

1940 年 10 月 30《东亚晨报》刊载了张蔼如的诗作,题目是《寄呈杨轶伦先生》, 对杨轶伦国学及诗词造诣大加称赞:“艺林蜚声久佩钦,褒荆无缘倍驰神。何日玄亭亲问字,得私淑文坐阳春。 ”

(天津市·武清籍)

·副刊122020 年 6 月 26 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周莲娣 王春晶 刘菲菲

通讯地址:天津市武清区泉发南路 16 号 邮 编:301700� � � � �电话: 记者室 82130281� � �办公室 82130280� �编辑室 82130282�传 真 82130280� � � � �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雍阳史话

杨杨轶轶伦伦与与《《小小学学经经训训读读本本》》侯侯福福志志

端端午午节节早早期期重重在在防防疫疫李李晓晓辉辉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在很多人看来, 端午节就是吃粽子、赛龙舟,以纪念屈原,其实并非如此。 有学者认为,只是到了魏晋时期,端午节才与屈原联系在一起,早期的端午节形式重在卫生防疫。

端午节早则在初夏,如果在端午节前有闰月的话,则应该是盛夏了。 此时节多雨潮湿,蚊虫滋生,传染病高发。所以古人认为,每到这个时候,人往往会闹一场大病。故古人称五月为“毒月”或“恶月”;五月五则称“毒日”或“恶日”。古人把五视为阳数,端午在农历五月初五,两个阳数重合,被称为“极阳”。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阴阳和谐,对于阳气极盛的日子,认为不吉利。 因而想尽各种办法,以化解这种不吉利,化“毒月”“毒日”为“喜月”“喜日”。这种情况延续了千余年,直到唐代人们才逐渐把端午节当成佳节来看待。 在此之前,古人用来化解“毒月”“毒日”的方法主要包括:

悬挂。 即端午节在门框上插艾叶。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功效。 有的人还用红布或红纸剪成小葫芦,与艾叶捆在一起挂在门上,取其避邪之意。 有的则在门框上悬挂菖蒲。 菖蒲具有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功能,主治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等。 插艾叶,挂菖蒲可以起到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的作用。 后来悬挂物又增加了石榴花、大蒜和龙船花,合称“天中五端”。 石榴花有止血、正血功能,可主治鼻衄 、中耳炎、创伤出血等,大蒜则具有杀菌作用,均与驱虫防病有关。此外,天津还有在门上贴五雷天师爷画像的,有避邪之意。

佩戴。 包括系五彩线、戴红肚兜、荷包(香包、香囊)和老虎褡裢等。 在传统习俗中, 端午节当天早晨必须给小孩打好一条五彩丝络,系在手腕、脚腕上。《荆楚岁时记》上说:“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五彩丝络又称长命缕、续命缕等。 据说系五彩线的小孩可以避开蛇蝎毒虫的侵害。 有的还在端午节这天给儿童戴老虎帽、穿老虎鞋、戴绣有老虎的兜肚等。 老虎是百兽之王,可避邪保护儿童。 端午节人们佩戴的香包(荷包、香囊) 内装多种香料和中药, 可以驱瘟避

邪,保佑平安。 至于老虎褡裢,是香包的另外一种形式。《燕京岁时记》载:“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背。 ”“虎者阳物……能噬食鬼魅……亦避恶。 ”

饮酒。 包括饮雄黄酒、屠苏酒、菊花酒、菖蒲酒和朱砂酒等。 有这样一个传说:屈原投江后,为了不让鱼虾和蛟龙吞食其尸体,一个老医师把雄黄酒倒进江里,水面很快浮起了蛟龙身。 百姓将蛟龙抽筋剥皮,将龙筋缠在孩子手腕和脖子上,并用雄黄酒抹七窍。 这个习俗流传后世,不仅用雄黄酒给孩子涂身以避邪,还用其泼洒房间以消毒。 人们发现雄黄酒有驱邪解毒的功效后,开始喝雄黄酒。 端午饮屠苏酒是因为屠苏属于一种中药,有吐故纳新功效。 菊花酒有祛暑功效。 除以上几种酒外,过去端午节也有饮用菖蒲酒和朱砂酒,其作用与上述酒类似。

饮食。 在粽子盛行之前,京津地区喜吃“五毒饼”。所谓“五毒”是指蝎子、蜈蚣、壁虎、蟾蜍和蛇,古代人们却把这些当成害虫,把它们的形象刻在点心上(五毒饼),并吃掉以解心头之恨。 五毒饼和端午节“恶月”“恶日”之说与时令特色相关,其以毒攻毒的概念和端午“五毒”之说相互呼应。端午除了吃五毒饼,古人们还有食葱头、樱桃、桑葚的习俗。

沐浴。 古人在端午节这一天,用佩兰洗浴。 据推断,佩兰可能是一种具有药用作用的香料,放入水中煮沸后,用这种汤洗浴可以防病。

据专家介绍,早在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中,就有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记载。 可见,上述诸种习俗早在吃粽子、 赛龙舟之前,即已存在于端午节。纵观这些习俗,无不与驱邪、祛病防灾有关。 因此有些专家把端午节称为“卫生防疫节”是很有道理的。 同时专家还认为,所谓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的说法,只是由于人们对屈原的高尚节操、伟大人格和爱国情怀的认同,屈原与端午节之间构成了某种互动关系,而端午节也因屈原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武清)

李派神功赢天下逸闻轶事后人传(8)李家一宝———金丹方(又称乌金

丹),传慈禧所赐,专治妇科杂症。有一天,慈禧不知为何兴奋至极,多吃几口用黍子面制成的“驴打滚儿”,却不想积郁成疾,宫内太医久治不愈,文武百官束手无策。李瑞东闻之,遂禀内务府欲以中医针灸为太后老佛爷除却病痛,并保证行诊三次可使老佛爷痊愈。慈禧闻讯是“神鹰”夸下的海口,连连说道:“知了、知了。”皇帝朱批,多御笔“知”或“知了”,意是“可以”或“同意”。李瑞东为慈禧每隔日行针一次, 并谨望老佛爷慈禧在日间里以天目定睛遥望“北国万里雪海松涛”;以无为嗅觉汲允“南国五指山巅灵芝”,慈禧应诺照办。 第二次行针后, 慈禧对李瑞东道:“你个神鹰,敢令咱家! ”虽然声嘶力竭, 却面露温容。 因为第二次行针后,慈禧腹内咕噜作响,且浅出虚恭,使她体内甚觉舒服;第三次行针后,其病已经痊愈。 不久,慈禧召见李瑞东,赏赐宫中“三宝”(让李瑞东随意挑选三件宝物), 李瑞东表示只需一件即可。李瑞东遂介绍李氏祖传中医,并在武清城内开办济生堂,可是徒有其名,自己夫人即死于妇科杂症。 慈禧闻听至此, 有感李瑞东性情中人, 有情有义,即刻传旨,将专治妇科杂症的宫廷

秘方“金丹方”赐予李瑞东,另赐翡翠玉帛“猫眼”一对。 李瑞东嫡孙女李荫茹老人向笔者介绍,那对“猫眼”是其亲眼所见。 据称,每显露日下,“猫眼”都会跳跃闪动。

据《国术名人录》记载:李瑞东“性忠厚,尚义气……除习武外,尚精医术,家资甚厚,尤好布施。 ”李瑞东除医治跌打损伤, 专医妇科儿科,并以“金丹方”为当地无数妇科病人解除病痛。 李瑞东医治儿科杂症很著名。 县城衙门口刘家有一幼童,爷孙同居,爷对其孙动辄训斥,其孙终日惊悚。 这一天,孙自姥爷家回后,不思茶饭,从医不愈。 李瑞东“望闻问切”一番,告诉其爷让其孙再回姥爷家住上几日就好了。 其爷当日就将其孙送回姥爷家中,果不几日,其孙复好如初,却再不愿回爷家。 原来,其孙在姥爷家也是吃多了“驴打滚儿”,见到其

爷就提心吊胆怕训斥,结果导致不易消化的“驴打滚儿”积郁于腹,不思茶饭。 一回姥爷家,心情豁然,又同伙伴们去玩,自然就消郁了。

李派第二代传人项润田, 居住县城大南街项家胡同。那一年,十几岁的项润田同伙伴到东前街去玩。 清朝廷在武清县城的武清营(百姓称之武衙门,驻有清代绿营军)就建在东前街。在清代武清城图上此处被标记为副府。那天,武清营一官家子弟和项润田等几个孩童聚在一起, 这子弟在玩耍中欺负项润田的伙伴,被项润田打倒,并伤及面颊。 此事引发武清营军的关注,即令营兵捉拿小小的项润田,项家人领着项润田东躲西藏几天后无奈躲到李家,李家留下项润田,躲过营兵的缉拿。

李家属京南卫北著名大户, 无论在官场,还是在社会皆具有较大影响

力, 所以营兵很快接受供职县府的李瑞东之父李小莲的调停,由项家进行赔偿,了结此事。 项家也很殷实,项润田聪明伶俐, 躲到李家后, 和李瑞东一起读经习武, 还迷上书画, 后为闻名当地的书画家,所练轻功更是超常,城里人呼之“项飞人儿”。

项家胡同位县城大南街东侧, 胡同西对大南街西侧“满洲刘”大宅院。有一天,逢大南街集市,乡民见项润田(俗称项三爷)身穿长袍从胡同往大街走, 就聚在胡同口等着。 项润田走到胡同口,乡民围住,纷纷说:“三爷,给大伙露一手。 ”项润田兴趣所致,让前面人让开道,朝胡同退回几步,然后用手将长袍向后一甩, 疾步跑向大街对面,一个大跨步就飞身跃上“满洲刘”家高墙,又沿墙头跑向凸陡的宅脊,在宅脊之上打个旋,身轻如燕般沿路返回,跃下高墙,乡民一片欢呼,自此称其“项飞人儿”。

李家和项家有较深的世交关系,所以李瑞东和项润田之间的情谊远胜过师徒。当年李家前往胜芳迎娶刘夫人,李瑞东父母明令李进修、 项润田和李子廉三人陪从。 民初,武清县官施大老爷卸任回京特请李瑞东派弟子护送,李仍派项润田护送施至京。 在京城施府,项润田还巧遇杨禄禅之子杨班侯,称其师叔。 民国中后期,项润田与其子项致左在县城真武庙开办习武堂,传授李派拳法,后到天津继续开办武术传习所,招募学童,教授李派太极拳法,享誉津门。 (待续)

七、李瑞东的传说故事张振发

�连 载

麦麦 收收陈陈玉玉芝芝

一芒种时节遍地黄,莺啼小麦吐诗香。足蒸暑气少闲月,背灼炎天人倍忙。

二晴日南风垄麦黄,浓荫夏木透清凉。闲听四野农家乐,喜看丰收粒满仓。

(武清)

抗抗疫疫者者之之歌歌杨杨月月芬芬

各行防疫换新妆,劳作如蜂昼夜忙。奔涌江涛珍日短,腾飞雁阵任风狂。冰融百舸云帆起,翠染千山紫气扬。甘舍休闲因忘我,节时依旧绘华章。

(武清)

西江月·潞河怀古潞水千年流淌,桨声万里悠扬,

龙舟几度过村旁,三下江南私访。漕运早成过往,王朝几易沧桑,

人民生活步康庄,不忘心中有党。

运河书怀南下余杭北上京,长河迤逦过村行。依依杨柳留帆影,粒粒泥沙录桨声。小渡曾传天底事,双堤久峙两家兵。千年漕运通今古,我辈油然敬意生。

(杨村一中)

�诗 词

诗诗词词二二首首李李秀秀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