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达崇德三语学校为74周年国庆隆重举行升旗仪式guojiribao.com/pdf/gjrb/20190823/a7.pdf ·...

1
2019年8月23日(星期五) Friday, August 23, 2019 A A7 7 Lt:Hdy 华社/广告 华人和教育 从中华会馆学校到三语学校 雅加达崇德三语学校为 74 周年国庆隆重举行升旗仪式 1901 年 中 华 会 馆(Tiong HoaH- weKoan, 即 THHK)正 式 设 立 中 华 学 堂(Tiong HoaHak Tong),标志着印尼 现代教育的开始。实际上,中华会 馆设立于1900年,旨在教授孔子学 说。然而,由于所有关于孔教的书 籍材料都是用中文印刷发行的,因 此该校还开设了中文课和英文课。 附属于中华会馆的学校都设有现代 课程,并且受到了民众们的热烈欢 迎。仅仅几年的时间,中华会馆学 校已遍布爪哇岛各个城市,随后又 在爪哇之外的地方生根发芽。 (31. Sekolah THHK Batavia (1904)) 原本不曾关注华人教育的荷兰 殖民政府,担心这些学校的存在会 使土生华人变成中华民族主义 者。因此,殖民政府于1908年创办 了 荷 兰 华 人 学 校(Hollands Chinese School,即 HCS) —一种为华人而 办的荷文学校,以遏制中华会馆学 校的发展。除了荷兰华人学校之 外,殖民政府之后还为印尼原住民 学生开办了好几所荷兰学校。 据 1934 年 中 文 版 新 报(Sin Po) 调 查 显 示 ,在 荷 属 东 印 度(Hindia- Belanda,即“荷属印尼”)有 450 所华 文学校,但其中只有20所是初中。 此外,还有117所为华人开办的荷 兰语小学。大约4.5万名接受华文 教 育 的 华 人 儿 童 中 ,有 1,251 人 受 初 中 教 育 。 与 此 同 时 ,在 23,353 名 接 受 荷 文 教 育 的 华 人 学 生 中 ,有 1,651 人受初中教育。 1936 年 ,对 荷 属 东 印 度 的 华 人 教 育 很 感 兴 趣 的 吕 炳 建(Loe Ping Kian)医 生 ,专 门 对 荷 属 东 印 度 的 华人学童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 他能够接受由新报调查得出的华 文学校学生数量的统计数据,但 他认为,统计得出的接受非华文教 育的华人学童数量太少。据荷属 东印度政府的统计数字和吕医生 自己研究调查的数据显示,受非华 文教育的华人学童约有5.3万人。 吕医生提出的数字可能过大, 然而可以确信的是:接受非华文教 育的华人学童的数量实际上比新 报调查得出的数量还要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华文学 校的毕业生必须要去香港或中国 大陆继续他们的学业。而那些从 荷兰学校毕业的学生则可以继续 在印尼或荷兰的高等院校学习。 日本占领时期,荷兰学校被关 闭。以印尼语和华语授课的学校则 允许继续开办,但课程被改成了亲 日教育。之前在荷兰学校上学的华 人学童也都转到了华文学校上学。 二战后 印尼独立后,华文学校的学生 数量迅速上涨。1949年12月之前, 印尼领土被划分为联邦地区(由荷 兰统治)和共和国地区。荷兰想要 得到华人的支持,于是鼓励建立华 文学校,甚至给这些学校发放津 贴。因此,联邦区的华文学校学生 数量远多于共和国区的,也不足为 奇 。 1949 年 ,联 邦 区 已 有 816 所 华 文学校和16.5万学生;而在共和国 区,约有92所华文学校和5.5万名 已注册入学的学生。 自 1949 年 底 印 尼 主 权 被 承 认 后,所有荷兰学校都被关闭。荷兰 学校的华人学生则在以印尼语授 课的私立或公办学校里继续学习; 到了1950年,其学生人数据推算高 达5万人。与此同时,同年的华文 学校学生人数多达25万,其中有15 万 人 是 印 尼 公 民(WNI)。 华 文 学 校 学生数量之多可以用以下几个原 因来解释,除了因为缺少印尼学 校,这一现象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高涨的中华民族主义有关。 1950 年 ,尽 管 印 尼 籍 学 生 依 旧 可以在华文授课的学校上学,但印 尼政府决定停止对这些学校发放 津贴。然而,在 1952 年,政府开始 对这些学校实行监管措施,规定每 所学校都要从三年级开始教授印 尼语,并且每周至少4个小时。 1957 年 11 月 6 日 ,正 值 印 尼 发 生 地 方叛乱事件,教育部部长朱安达 (Djuanda)立 法 规 定 :印 尼 公 民 禁 止进入外国学校(即华文学校)读 书,并且规定在以华文授课的学校 教书的老师要得到教育部的许可 方能进行教学活动。除此之外,教 育部门还禁止开办新的华文学 校 。 1957 年 11 月 20 日 ,教 育 部 部 长贯彻执行了以上规定。这一决 定给印尼华人社会,尤其是华文教 育事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1957 年 ,在 印 尼 全 国 有 2000 所 华文学校和42.5万名华文学校的 学生,其中有25万人是印尼籍公 民 。 到 了 1958 年 七 月 ,只 剩 下 850 所华文学校,学生数量只有15万, 而 且 都 是 外 籍 华 人(WNA)。 与 此 同 时 ,1,100 所 华 文 学 校 被 改 为 印 尼国民学校。 一 个 于 1954 年 成 立 的 土 生 华 人组织 —印尼国籍协商会 (Badan PermusyawaratanKewarganega- raanIndonesia,即 Baperki),接 管 了 这些被改成用印尼语授课的学 校。除了学生是华裔,且设有华文 课之外,这些学校与政府创办的学 校的课程是相同的。这意味着之 前在华文学校接受教育的华人学 童,能得到和原住民学生一样的教 育,他们也将被培养成为面向印尼 的人才。印尼国籍协商会还成立 了一个基金会来管理这些学校。 据报告显示,1961年印尼国籍协商 会管理着全国共107所学校,而在 1965年其数量增加到170所。 同 样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1959 年 印 尼国籍协商会创立了国籍协商会 大学(UniversitasBaperki),后于 1963 年 改 名 为 共 和 大 学(Universitas Res Publica,即Ureca) —也就是现在 的 特 利 刹 蒂 大 学(UniversitasTrisak- ti)。 1962 年 ,国 籍 协 商 会 大 学 (UniversitasBaperki)在 泗 水 、棉 兰 、 三宝垄和日惹设立了分校。1962 年 ,该 大 学 约 有 学 生 3000 名 ,1965 年五月增加到6000多名。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印尼籍 的华人学童可以在印尼国籍协商 会(Baperki)的 附 属 学 校 、公 办 学 校 和由传教机构经营的私立学校上 学。可惜的是,没有资料记录有多 少华人学生在用印尼语授课的学 校上课。但我们可以看到,在二战 前,已有很多土生华人在非华文学 校接受教育,自1958年起其人数更 是剧增。因此可以说,在印尼学校 接受教育的华人学生数量要比在 华文学校接受教育的更多。 事实上,华人学校的数量自 1958年以来就有所减少。由于台 湾曾支持苏门答腊“印尼共和国革 命政府”和苏拉威西“全民斗争约 章 ”的 叛 乱(Pemberontakan PRRI Permesta),因 此 当 初 与 中 国 国 民 党 有关联的华文学校都遭到了查 封。1966年,又因北京被指控涉及 了 1965 年“九三事件”(G30S)中, 因此所有亲北京的华文学校也面 临着同样的命运。在印尼的华文 学校也就此结束。 待续(27) 巴 达 维 亚 中 华 会 馆 学 校(1904 年) 图片来自《中华会馆 40 周年纪念刊》复印件 廖建裕(Leo Suryadinata) 教育委员会田锦堂主 教育委员会田锦堂主 席统率国庆节升旗仪式 席统率国庆节升旗仪式 崇德三语学校国庆节升旗仪式 崇德三语学校国庆节升旗仪式 切通平饭仪式前合影 切通平饭仪式前合影 4 4 Sri Sri Sariman Sariman 田锦堂 田锦堂 张和然 张和然 池美萍 池美萍 Angel Angel OngLinda OngLinda 【本报雅加达讯】雅加达崇 德 三 语 学 校 8 月 17 日 上 午 8 时 举行国庆升旗礼仪式。雅加达 客属联谊会主席张和然以及教 育委员会诸成员,包括主席田 锦堂、委员江淼成、杨健昌、池 美萍、童靖程等均出席。 雅加达客属联谊会教育委 员会主席田锦堂统领主持,为 这升旗仪式顺利隆重进行。 田锦堂致词中,首先缅怀先烈 已为国家的独立已做出勇于牺 牲的贡献。祈望上天收容他们 能安息天国。 庆祝国庆基本上为实现爱 国意识,学生们应该效仿烈士们 的爱国精神,现在努力求学,以 期将来成为未来国家主人翁。 我们很高兴看到总统大选 及立法议会成员的普选圆满成 功,而且众望所归选出佐科维蝉 联总统,在佐科维英明领导下, 我们万众一心,基于建国五原 则,殊途同归意识及全民大团 结,朝向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雅加达崇德三语学校国庆升旗仪式老师群队伍 雅加达崇德三语学校国庆升旗仪式老师群队伍 雅加达崇德三语学校董事会 雅加达崇德三语学校董事会 校长等和升旗仪式团队合影 校长等和升旗仪式团队合影 前左 前左 2 2 Sariman Sariman Siroj Siroj Sri Sri 池美萍 池美萍 张和然 张和然 田锦堂 田锦堂 杨健昌 杨健昌 江淼成 江淼成 童靖程 童靖程 OngLinda OngLinda 雅加达崇德三语学校国庆节升旗仪式隆重举行 雅加达崇德三语学校国庆节升旗仪式隆重举行 董事 董事 教务 教务 老师等合影 老师等合影 前排左 前排左 6 6 池美萍 池美萍 张和然 张和然 田锦堂 田锦堂 杨健昌 杨健昌 江淼成 江淼成 童靖程 童靖程 Siroj Siroj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Dec-2019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雅加达崇德三语学校为74周年国庆隆重举行升旗仪式guojiribao.com/pdf/gjrb/20190823/A7.pdf · 8/23/2019  · 文学校和16.5万学生;而在共和国 区,约有92所华文学校和5.5万名

■ 2019年8月23日(星期五)

■ Friday, August 23, 2019AA77

Lt:Hdy

华社/广告

华人和教育从中华会馆学校到三语学校

雅加达崇德三语学校为74周年国庆隆重举行升旗仪式

1901 年中华会馆(Tiong HoaH-weKoan, 即 THHK)正式设立中华学堂(Tiong HoaHak Tong),标志着印尼现代教育的开始。实际上,中华会馆设立于1900年,旨在教授孔子学说。然而,由于所有关于孔教的书籍材料都是用中文印刷发行的,因此该校还开设了中文课和英文课。附属于中华会馆的学校都设有现代课程,并且受到了民众们的热烈欢迎。仅仅几年的时间,中华会馆学校已遍布爪哇岛各个城市,随后又在爪哇之外的地方生根发芽。(31.Sekolah THHK Batavia (1904))

原本不曾关注华人教育的荷兰殖民政府,担心这些学校的存在会使 土 生 华 人 变 成 中 华 民 族 主 义者。因此,殖民政府于1908年创办

了荷兰华人学校(Hollands ChineseSchool,即 HCS)——一种为华人而办的荷文学校,以遏制中华会馆学校的发展。除了荷兰华人学校之外,殖民政府之后还为印尼原住民学生开办了好几所荷兰学校。

据 1934 年中文版新报(Sin Po)调查显示,在荷属东印度(Hindia-Belanda,即“荷属印尼”)有450所华文学校,但其中只有 20 所是初中。此外,还有 117 所为华人开办的荷兰语小学。大约 4.5 万名接受华文教育的华人儿童中,有1,251人受初中教育。与此同时,在 23,353 名接受荷文教育的华人学生中,有1,651人受初中教育。

1936 年,对荷属东印度的华人教育很感兴趣的吕炳建(Loe PingKian)医生,专门对荷属东印度的华人学童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能够接受由新报调查得出的华文学校学生数量的统计数据,但他认为,统计得出的接受非华文教育的华人学童数量太少。据荷属东印度政府的统计数字和吕医生自己研究调查的数据显示,受非华文教育的华人学童约有5.3万人。

吕医生提出的数字可能过大,然而可以确信的是:接受非华文教育的华人学童的数量实际上比新报调查得出的数量还要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华文学校的毕业生必须要去香港或中国大陆继续他们的学业。而那些从荷兰学校毕业的学生则可以继续在印尼或荷兰的高等院校学习。

日本占领时期,荷兰学校被关闭。以印尼语和华语授课的学校则允许继续开办,但课程被改成了亲日教育。之前在荷兰学校上学的华人学童也都转到了华文学校上学。

二战后印尼独立后,华文学校的学生

数量迅速上涨。1949年 12月之前,印尼领土被划分为联邦地区(由荷兰统治)和共和国地区。荷兰想要得到华人的支持,于是鼓励建立华文学校,甚至给这些学校发放津贴。因此,联邦区的华文学校学生数量远多于共和国区的,也不足为奇。1949 年,联邦区已有 816 所华文学校和 16.5 万学生;而在共和国区,约有 92 所华文学校和 5.5 万名已注册入学的学生。

自 1949 年底印尼主权被承认后,所有荷兰学校都被关闭。荷兰学校的华人学生则在以印尼语授课的私立或公办学校里继续学习;到了1950年,其学生人数据推算高达 5 万人。与此同时,同年的华文学校学生人数多达25万,其中有15万人是印尼公民(WNI)。华文学校学生数量之多可以用以下几个原因来解释,除了因为缺少印尼学校,这一现象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涨的中华民族主义有关。

1950 年,尽管印尼籍学生依旧可以在华文授课的学校上学,但印尼政府决定停止对这些学校发放津贴。然而,在 1952 年,政府开始对这些学校实行监管措施,规定每所学校都要从三年级开始教授印

尼 语 ,并 且 每 周 至 少 4 个 小 时 。1957 年 11 月 6 日,正值印尼发生地方叛乱事件,教育部部长朱安达(Djuanda)立法规定:印尼公民禁止进入外国学校(即华文学校)读书,并且规定在以华文授课的学校教书的老师要得到教育部的许可方能进行教学活动。除此之外,教育 部 门 还 禁 止 开 办 新 的 华 文 学校。1957 年 11 月 20 日,教育部部长贯彻执行了以上规定。这一决定给印尼华人社会,尤其是华文教育事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1957 年,在印尼全国有 2000 所华文学校和 42.5 万名华文学校的学生,其中有 25 万人是印尼籍公民。到了 1958 年七月,只剩下 850所华文学校,学生数量只有 15 万,而且都是外籍华人(WNA)。与此同时,1,100 所华文学校被改为印尼国民学校。

一个于 1954 年成立的土生华人 组 织 —— 印 尼 国 籍 协 商 会(Badan PermusyawaratanKewarganega-raanIndonesia,即 Baperki),接 管 了这 些 被 改 成 用 印 尼 语 授 课 的 学校。除了学生是华裔,且设有华文课之外,这些学校与政府创办的学校的课程是相同的。这意味着之前在华文学校接受教育的华人学童,能得到和原住民学生一样的教育,他们也将被培养成为面向印尼的人才。印尼国籍协商会还成立了一个基金会来管理这些学校。据报告显示,1961 年印尼国籍协商会管理着全国共 107 所学校,而在

1965年其数量增加到170所。同样值得一提的是,1959 年印

尼国籍协商会创立了国籍协商会大学(UniversitasBaperki),后于 1963年改名为共和大学(Universitas ResPublica,即 Ureca)——也就是现在的特利刹蒂大学(UniversitasTrisak-ti)。 1962 年 ,国 籍 协 商 会 大 学(UniversitasBaperki)在泗水、棉兰、三宝垄和日惹设立了分校。1962年,该大学约有学生 3000 名,1965年五月增加到6000多名。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印尼籍的华人学童可以在印尼国籍协商会(Baperki)的附属学校、公办学校和由传教机构经营的私立学校上学。可惜的是,没有资料记录有多少华人学生在用印尼语授课的学校上课。但我们可以看到,在二战前,已有很多土生华人在非华文学校接受教育,自1958 年起其人数更是剧增。因此可以说,在印尼学校接受教育的华人学生数量要比在华文学校接受教育的更多。

事 实 上 ,华 人 学 校 的 数 量 自1958 年以来就有所减少。由于台湾曾支持苏门答腊“印尼共和国革命政府”和苏拉威西“全民斗争约章 ”的 叛 乱(Pemberontakan PRRIPermesta),因此当初与中国国民党有 关 联 的 华 文 学 校 都 遭 到 了 查封。1966 年,又因北京被指控涉及了1965年“九三〇事件”(G30S)中,因此所有亲北京的华文学校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在印尼的华文学校也就此结束。 待续(27)

巴达维亚中华会馆学校(1904 年)图片来自《中华会馆40周年纪念刊》复印件

廖建裕(Leo Suryadinata)

教育委员会田锦堂主教育委员会田锦堂主席统率国庆节升旗仪式席统率国庆节升旗仪式 崇德三语学校国庆节升旗仪式崇德三语学校国庆节升旗仪式切通平饭仪式前合影切通平饭仪式前合影。。左左 44起起::SriSri、、SarimanSariman、、田锦堂田锦堂、、张和然张和然、、池美萍池美萍、、AngelAngel、、OngLindaOngLinda 等等

【本报雅加达讯】雅加达崇德 三 语 学 校 8 月 17 日 上 午 8 时举行国庆升旗礼仪式。雅加达客属联谊会主席张和然以及教育 委 员 会 诸 成 员 ,包 括 主 席 田

锦 堂 、委 员 江 淼 成 、杨 健 昌 、池美萍、童靖程等均出席。

雅 加 达 客 属 联 谊 会 教 育 委员 会 主 席 田 锦 堂 统 领 主 持 ,为这升旗仪式顺利隆重进行。

田 锦 堂 致 词 中 ,首 先 缅 怀 先 烈已为国家的独立已做出勇于牺牲的贡献。祈望上天收容他们能安息天国。

庆 祝 国 庆 基 本 上 为 实 现 爱

国意识,学生们应该效仿烈士们的爱国精神,现在努力求学,以期将来成为未来国家主人翁。

我 们 很 高 兴 看 到 总 统 大 选及立法议会成员的普选圆满成

功,而且众望所归选出佐科维蝉联总统,在佐科维英明领导下,我 们 万 众 一 心 ,基 于 建 国 五 原则 ,殊 途 同 归 意 识 及 全 民 大 团结,朝向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雅加达崇德三语学校国庆升旗仪式老师群队伍雅加达崇德三语学校国庆升旗仪式老师群队伍雅加达崇德三语学校董事会雅加达崇德三语学校董事会、、校长等和升旗仪式团队合影校长等和升旗仪式团队合影。。

前左前左 22起起::SarimanSariman、、SirojSiroj、、SriSri、、池美萍池美萍、、张和然张和然、、田锦堂田锦堂、、杨健昌杨健昌、、江淼成江淼成、、童靖程童靖程、、OngLindaOngLinda 等等

雅加达崇德三语学校国庆节升旗仪式隆重举行雅加达崇德三语学校国庆节升旗仪式隆重举行。。董事董事、、教务教务、、老师等合影老师等合影。。前排左前排左 66起起::池美萍池美萍、、张和然张和然、、田锦堂田锦堂、、杨健昌杨健昌、、江淼成江淼成、、童靖程童靖程、、SirojSiroj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