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駕駛系統路徑規劃之技術研究 - artc.org.tw ·...

7
中華民國第十八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屏東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台灣屏東,2013 12 13 日。 The 18 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hicle Engineering, Dec. 13, 2013, NPUST., Pingtung, Taiwan. F4 089 --------------------------------------------------------------------------------------------------------------------------------------------------------------------------------------- 自主駕駛系統路徑規劃之技術研究 王通溫 1 、曾柏凱、洪銘鴻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1 E-mail:[email protected] 科專計畫編號: 102-EC-17-A-01-05-0843 摘要 本研究以開發自主無人駕駛車輛之路徑軌跡規劃 為主,設計一無人自主駕駛車輛行駛於停車場域之路徑 規劃。利用即時動態全球定位系統擷取車輛位置,建立 動態行駛與停車情境下影像與雷射雷達擷取當前路徑 障礙物後的數位地圖,有效的將影像與倒車雷達輔助停 車障礙物偵測與估測,在純追蹤演算法追蹤平行與倒車 停車之車身控制,路徑最佳化透過 Matlab 的模擬,並 利用 LabVIEW 設計模糊邏輯控制與計算出車身動態軌 跡,達成無人自主駕駛行駛於停車場域內的目標,對於 台灣狹小停車空間可協助駕駛者完成自動停車功能。 關鍵詞:車輛軌跡、無人駕駛車、純追蹤演算法。 1. 前言 自主無人駕駛技術隨著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與推動下 日趨成熟,例如:自動停車[1~3] 、自動跟車系統[4~5]然而,現代都市中停車空間不足的問題經常是駕駛者的 困擾,一般駕駛經驗時常遇到繞行目的地週邊許久後找 到的停車空間不足、受駕駛視線的限制、駕駛者估算車 身與障礙物間距與停車後不方便下車等等問題,產生更 多停車碰撞或放棄尋覓許久車位的問題;此外,在自主 駕駛必須考慮的層級在於路徑的規劃,以車輛導航透過 全球定位系統提供車輛位置,透過導航設備所包含的資 料庫來規劃較長距離的路徑,自主駕駛層級而言,需要 的是短距離且即時處理的路徑規劃,例如:車道變換、 障礙物閃避與自動停車的駕駛輔助系統,而大部分系統 涵蓋了環境感知、路徑規劃與駕駛控制三個層級,若可 以結合現代的感知及控制技術,發展一套車子可自動輔 助駕駛者判斷與決策的系統,相信許多駕駛停車的不便 利性議題,即可以在發展自主無人駕駛輔助系統後,獲 得相當的改善。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開發一自主駕駛系統雛形車,藉由先進 駕駛輔助系統的技術整合,將已開發的車道偏移警示、 前方防撞警示、慣性導航與即時動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等技術整合,以投入停車輔助技術的開發。主要的內容 包含停車場情境設計、車輛動態模型、停車空間估計、 車輛位置估測與路徑規劃等,以上技術包含停車空間偵 測與定位:結合超音波與影像感測器,進行空間量測定 位;停車路徑規劃與路徑追蹤控制:系統依據該車的起 始位置與迴轉半徑,進行路徑規劃與追蹤動作;車輛慣 性定位與電動轉向控制:主要為車輛相對位置推算與方 向盤轉向控制;人機操作顯示界面:提供系統與駕駛者 方便的互動。 2.1 停車場情境設計 自主駕駛停車場情境如圖 1.示意圖,本研究針對無 人駕駛車輛行駛於停車場域之路線建立數值化地圖,於 自主駕駛車輛規劃到達的路段提供如航點信息,停止標 誌的位置,車道寬度,檢查點的位置和停車點的位置。 1(b) 顯示設定的航點有三種型態,退出航點(Exit waypoint, 標示為紅色圓點)表示為車輛駛離本路段可 進入下一或二路段航點; 進入航點(Entry Waypoint, 示為藍色圓點)分佈於路段進入點與鄰接路段中(檢查航 Checkpoint Waypoint, 標示為綠色圓點)等。為準確維 持車輛行駛路線,研究設計任務路徑結合即時動態全球 衛星定位系統將目前車輛所在位置與航向資訊透過系 統讀取其任務路徑與檢查航點追蹤,以維持目前航向正 確性,任務路徑透過系統將車輛控制命令傳送至車輛控 制元件,其命令格式如圖 1(b)圖顯示停車系統路徑設計 相關航點,右方附表顯示,每一道路路段區塊設定,其 格式涵蓋車輛行駛的軌跡資訊與停車場道路速限資 訊,設定為每一路段皆必須執行一次設定。 1 (a)自主駕駛停車場情境示意圖

Upload: others

Post on 20-Oct-2019

2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中華民國第十八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屏東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台灣屏東,2013 年 12 月 13 日。 The 18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hicle Engineering, Dec. 13, 2013, NPUST., Pingtung, Taiwan. F4 – 089 ---------------------------------------------------------------------------------------------------------------------------------------------------------------------------------------

    自主駕駛系統路徑規劃之技術研究

    王通溫 1、曾柏凱、洪銘鴻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1E-mail:[email protected]

    科專計畫編號: 102-EC-17-A-01-05-0843

    摘要

    本研究以開發自主無人駕駛車輛之路徑軌跡規劃

    為主,設計一無人自主駕駛車輛行駛於停車場域之路徑

    規劃。利用即時動態全球定位系統擷取車輛位置,建立

    動態行駛與停車情境下影像與雷射雷達擷取當前路徑

    障礙物後的數位地圖,有效的將影像與倒車雷達輔助停

    車障礙物偵測與估測,在純追蹤演算法追蹤平行與倒車

    停車之車身控制,路徑最佳化透過 Matlab 的模擬,並

    利用 LabVIEW 設計模糊邏輯控制與計算出車身動態軌

    跡,達成無人自主駕駛行駛於停車場域內的目標,對於

    台灣狹小停車空間可協助駕駛者完成自動停車功能。

    關鍵詞:車輛軌跡、無人駕駛車、純追蹤演算法。

    1. 前言 自主無人駕駛技術隨著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與推動下

    日趨成熟,例如:自動停車[1~3]、自動跟車系統[4~5]。

    然而,現代都市中停車空間不足的問題經常是駕駛者的

    困擾,一般駕駛經驗時常遇到繞行目的地週邊許久後找

    到的停車空間不足、受駕駛視線的限制、駕駛者估算車

    身與障礙物間距與停車後不方便下車等等問題,產生更

    多停車碰撞或放棄尋覓許久車位的問題;此外,在自主

    駕駛必須考慮的層級在於路徑的規劃,以車輛導航透過

    全球定位系統提供車輛位置,透過導航設備所包含的資

    料庫來規劃較長距離的路徑,自主駕駛層級而言,需要

    的是短距離且即時處理的路徑規劃,例如:車道變換、

    障礙物閃避與自動停車的駕駛輔助系統,而大部分系統

    涵蓋了環境感知、路徑規劃與駕駛控制三個層級,若可

    以結合現代的感知及控制技術,發展一套車子可自動輔

    助駕駛者判斷與決策的系統,相信許多駕駛停車的不便

    利性議題,即可以在發展自主無人駕駛輔助系統後,獲

    得相當的改善。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開發一自主駕駛系統雛形車,藉由先進

    駕駛輔助系統的技術整合,將已開發的車道偏移警示、

    前方防撞警示、慣性導航與即時動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等技術整合,以投入停車輔助技術的開發。主要的內容

    包含停車場情境設計、車輛動態模型、停車空間估計、

    車輛位置估測與路徑規劃等,以上技術包含停車空間偵

    測與定位:結合超音波與影像感測器,進行空間量測定

    位;停車路徑規劃與路徑追蹤控制:系統依據該車的起

    始位置與迴轉半徑,進行路徑規劃與追蹤動作;車輛慣

    性定位與電動轉向控制:主要為車輛相對位置推算與方

    向盤轉向控制;人機操作顯示界面:提供系統與駕駛者

    方便的互動。

    2.1 停車場情境設計 自主駕駛停車場情境如圖 1.示意圖,本研究針對無

    人駕駛車輛行駛於停車場域之路線建立數值化地圖,於

    自主駕駛車輛規劃到達的路段提供如航點信息,停止標

    誌的位置,車道寬度,檢查點的位置和停車點的位置。

    圖 1(b)顯示設定的航點有三種型態,退出航點(Exit

    waypoint, 標示為紅色圓點)表示為車輛駛離本路段可

    進入下一或二路段航點;進入航點(Entry Waypoint, 標

    示為藍色圓點)分佈於路段進入點與鄰接路段中(檢查航

    點 Checkpoint Waypoint, 標示為綠色圓點)等。為準確維

    持車輛行駛路線,研究設計任務路徑結合即時動態全球

    衛星定位系統將目前車輛所在位置與航向資訊透過系

    統讀取其任務路徑與檢查航點追蹤,以維持目前航向正

    確性,任務路徑透過系統將車輛控制命令傳送至車輛控

    制元件,其命令格式如圖 1(b)圖顯示停車系統路徑設計

    相關航點,右方附表顯示,每一道路路段區塊設定,其

    格式涵蓋車輛行駛的軌跡資訊與停車場道路速限資

    訊,設定為每一路段皆必須執行一次設定。

    圖 1 (a)自主駕駛停車場情境示意圖

    mailto:[email protected]

  • 中華民國第十八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屏東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台灣屏東,2013 年 12 月 13 日。 The 18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hicle Engineering, Dec. 13, 2013, NPUST., Pingtung, Taiwan. F4 – 089 ---------------------------------------------------------------------------------------------------------------------------------------------------------------------------------------

    圖 1 (b)自主駕駛軌跡航點示意圖

    考量一般停車場速度限制,本研究之系統停車速度為每

    小時 5 公里,一般障礙物閃避時速為 5~10 公里,因此,

    系統轉向控制可忽略輪胎的側向力,在低速時可滿足阿

    克曼幾何轉向(Ackerman condition)理論值。

    2.2 停車場域路徑規劃 本研究主要以即時動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如圖 2

    所示架構,使用者可上網預約停車場目前可停位置狀

    態,透過使用者介面選擇所需要之停車位置,停車系統

    回應停車位置資訊,建立出車輛行駛路徑,以提供無人

    駕駛車輛追蹤路徑。圖 3 顯示自主駕駛車輛控制流程,

    自主駕駛車輛配置車輛位置估測與停車位置估測演算

    法,以個人行動電腦為基礎計算所需要之行車路徑,此

    外,系統中需要環境偵測資訊,透過 LM291 雷射雷達

    與車載攝影機蒐集行駛路徑障礙物與可行駛的空間,系

    統會建立一張數位地圖顯示車輛與環境中觀測的人車

    物相對應的距離與角度關係,車輛透過車身網路將方向

    與輪速提供慣性導航電路計算目前車身姿態,系統建立

    當前速度下最佳行駛路徑,駕駛者可於停車場入口下

    車,駕駛者參考最佳路徑與停車格建議後透過智慧裝置

    命令車輛以自主駕駛車輛行駛至停車格,車載系統將執

    行系統規劃之路徑,透過純追蹤演算法與模糊邏輯控制

    自主駕駛車輛至停放位置。圖 4 說明使用者與車載系統

    透過網路獲得車輛目前行駛位置顯示,告知駕駛者當前

    車輛狀態與位置,完成停車動作。

    圖 2 自主駕駛架構示意圖

    圖 3 自主駕駛車輛控制流程圖

    圖 4 自主駕駛車輛行駛路徑圖,左圖顯示市售 GPS

    量測停車軌跡路徑;右圖顯示 Google Map呈

    現停車軌跡圖。

    2.3 車輛動態模型 本研究以車輛運動模型建立車輛與停車環境的相

    對關係,結合車體的行進特性以規劃最佳行駛路徑。圖

    5說明車輛動態模型主要是以阿克曼轉向幾何關係進行

    建立移動路徑,因其理論假設車輛速度是非常小的條件

    時成立,此時車輛的側向力是可忽略[6]。因而車輛的運

    動受到 Non-Holonomic 限制,要控制車輛倒車至停車定

    點,就必須跟隨車輛的運動特性(Car-Like Motion)去設

    計控制系統,而為了能準確的預測倒車時的行進路徑,

    車輛實際的運動軌跡必須加以數學模式化。其中(xf , yf)

    為前軸中心點的座標,(xr ,yr)為後軸中心點座標,v 為

    前軸中心點的速度,l 為軸距,w 為後輪距,ψ (等於

    圖 5 之ψ)為前軸中心點轉向角,θ為車輛中心軸與水

    平方向的夾角。基於後輪無滑移現象,亦即後輪軌跡的

    徑向速度為零,其表示如下:

    0sincos

    rr xy (1) 由圖 2 可得到前、後軸中心點的座標關係為:

    coslxx fr (2)

  • 中華民國第十八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屏東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台灣屏東,2013 年 12 月 13 日。 The 18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hicle Engineering, Dec. 13, 2013, NPUST., Pingtung, Taiwan. F4 – 089 ---------------------------------------------------------------------------------------------------------------------------------------------------------------------------------------

    sinlyy fr (3) 將(2)~(3)代入(1)式可以獲得

    0sincos

    lxy ff (4) 為獲得方向角度與車速間的關係,可由圖 2 獲得前軸中

    心點的 x、y方向速度

    )cos(

    vx f (5)

    )sin(

    vy f (6)

    將(5)~(6)代入(4)式可以獲得車輛迴轉角速度

    l

    v

    s i n

    (7)

    將(2)~(3)微分後可得其速度關係

    sinlxx fr

    (8)

    coslyyfr

    (9)

    由(5)~(7)代入(8)~(9)可求得後軸中心點 X、Y 方向速度

    sincosvx r

    (10)

    cossinvy r

    (11)

    其次將(7)積分後代入(10)~(11),再對時間積分即可獲得

    後軸中心點的軌跡

    tl

    vldtvtxr

    sinsincotcoscos)( (12)

    dtvtyr cossin)(

    cotsin

    coscot ltl

    vl (13)

    然而,(12)與(13)式主要由前輪轉向所獲得的轉向角,

    需要藉由方向盤轉角的量測,來預測倒車時後輪的行進

    軌跡,經由圖 3 輪速幾何轉向可以獲得左、右後輪所行

    走的距離為SR與SL,Rwheel 為輪子半徑,NR與NL為輪速的轉數。

    RwheelR NRS (14)

    LwheelL NRS (15)

    圖 5 車輛運動學模型示意圖

    由(14)與(15)式可以獲得速度與時間和左右後輪移動距

    離的關係

    T

    SSv LRr

    1

    2 (16)

    rear

    LR

    l

    SS (17)

    藉由所得到的後輪速與轉向角建立汽車的座標系統如

    下:

    Tvxx rrr cos (18)

    Tvyy rrr sin (19)

    圖 6.輪速幾何轉向示意圖

    透過(12)與(13)方程式計算後可以獲得車輛後軸心軌跡

    可藉圖 6 之幾何關係延伸描繪左右後輪的軌跡點,因積

    分時的時間需要較小的間隔,本研究以每 0.1 秒及輪胎

    轉向角 30 度代入方程式計算,可獲得圖 7 之左右後輪

    軌跡描繪點。

    圖 7 模擬倒車軌跡路徑圖

    2.4 行駛空間估測法與路徑決策機制 自主駕駛停車導引系統的停車空間偵測,需要準確

    判斷道路兩旁車輛之位置,以計算停車空間是否足夠,

    並預估停車格的二維座標。本研究在路徑規劃演算執行

    前,透過車載影像、雷射雷達蒐集即時的道路障礙位

    置,依據雷射雷達產生的距離與角度與行駛車輛速度上

    的關係,經過影像辨識確認障礙物的類別後,建立一張

    模糊控制的電子地圖,如圖8所示。地圖中以車輛為中

    心並區分8個方向監控四周的靜態或動態物體,車輛行

    進時由動態方程式與方向轉角的關係建立當前速度的

  • 中華民國第十八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屏東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台灣屏東,2013 年 12 月 13 日。 The 18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hicle Engineering, Dec. 13, 2013, NPUST., Pingtung, Taiwan. F4 – 089 ---------------------------------------------------------------------------------------------------------------------------------------------------------------------------------------

    曲率與可行駛路徑估測,其中行駛方向與方向轉角的關

    係透過阿克曼轉向角獲得,計算核心估測出行駛時左右

    轉向合理的轉向曲率,產生車輛當前速度下難易轉向角

    度,如圖中藍色線接近LF(難轉向)與接近F(易轉向)的估

    測曲線。

    圖 8. 模糊控制演算法情境示意圖

    圖 9(a)模糊邏輯控制車輛前進演算的歸屬函數

    車輛行駛控制策略以模糊邏輯控制為主,圖 8 顯示

    依據 2.2 小節所建立之人車物位置電子地圖,利用人機

    介面呈現影像範圍內可辨識的相關位置於地圖中,依據

    辨識後障礙物角度與距離關係,設計模糊控制,此圖為

    一張 100100 公尺的數值圖,受限於 LM291 可辨識距

    離約為 80 公尺設計,並考量影像辨識距離約有 25 公

    尺,設計出模糊控制系統,在可行駛的範圍內操作車輛

    行駛至目標位置,圖 9(a)顯示模糊邏輯控制前進控制的

    歸屬函數,圖 9(b) 模糊邏輯控制倒車控制的歸屬函

    數,輸入的變數有二,考慮行駛的位置與方向為主;輸

    圖 9(b)模糊邏輯控制車輛倒車演算的歸屬函數

    圖 10(a)模糊邏輯控制車輛前進關係函數

    圖 10(b)模糊邏輯控制車輛倒車關係函數

    出變數為方向盤控制角度,車輛之停車速度為 5 公

  • 中華民國第十八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屏東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台灣屏東,2013 年 12 月 13 日。 The 18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hicle Engineering, Dec. 13, 2013, NPUST., Pingtung, Taiwan. F4 – 089 ---------------------------------------------------------------------------------------------------------------------------------------------------------------------------------------

    里不控制油門的操作設計停車狀態。圖 10(a)模糊邏輯

    控制車輛前進關係函數圖,圖 10(b)模糊邏輯控制車輛

    倒車關係函數圖,目前系統以模擬測試是否可執行,配

    合其他系統演算技術整合後,將裝車測試可行性。

    2.5 路徑控制演算法 車輛路徑規劃採用Pure Pursuit algorithm [7]進行路

    徑追蹤。Pure Pursuit algorithm為一成功被應用於目標追

    蹤的演算法。Pure Pursuit algorithm主要目的在於使得自

    主車輛可以正確地行駛於規劃的路徑上,其主要作用為

    分段控制自主車輛的轉向曲率,讓自動駕駛車輛行駛於

    規劃之路徑上。由於是室外停車場,且利用RTK-GPS

    精準定位出停車場的行車路徑,因此我們利用Pure

    Pursuit algorithm追蹤停車場的行車路徑將可讓自動駕

    駛車輛控制於規劃的停車場行車路徑。

    Pure Pursuit 之原理如圖 11 所示,自動駕駛車輛以自身

    後軸中心點為原點(0,0),視追蹤路徑上的某一點(x,y)為

    當前追蹤目標點,兩點直線距離為 l, 輛旋轉半徑為 r,

    因此我們可以得到下列兩個式子: 222 lyx (20)

    rdx (21) 由(21)得到,

    xrd (22) 由圖 XX 再得到關係式,

    222 ryd (23)

    圖 11. Pure Pursuit 追蹤方法 [7]

    將(22)帶入(23),得到

    222 ryxr (24) 簡單整理後得到,

    x

    lr

    2

    2

    (25)

    因此,利用(25)將可得到以自身後軸中心點為原點(0,0)

    到追蹤路徑上的某一點(x,y)的曲率,

    2

    2

    l

    x (26)

    當知道迴轉曲率即可知道車輛方向盤轉角。因此,自動

    駕駛車輛便可行駛於規劃之路徑上。如圖 12, 為一 Pure

    Pursuit 路徑追蹤示意圖。圖中自動駕駛車輛以 A 點為

    起始點,開始追蹤紅色已規劃路徑,藍色路徑為自動駕

    駛車輛行經路徑。最後自動駕駛車輛於 B 點成功行駛於

    已規劃路徑上。

    A B

    圖 12 Pure Pursuit 路徑追蹤示意圖。

    2.6 車輛系統架構與功能實做 車輛有效率的停入空間可分解三個程序,首先是依

    據車輛目前的位置,計算出程式初始值以推導出目標空

    間座標,接續第二個動作是要計算出何處是反轉方向盤

    之位置,以便後續操作順利進入停車空間,此時的車輛

    行進方向是往後進行的;最後的動作即操控車輛向前移

    動至停車空間之中央位置。

    圖13自主駕駛車輛感測系統

    研究所使用的系統環境感測空間說明如圖13所

    示,系統包含雷射雷達、機器視覺、盲點偵測技術與後

    方倒車與後方倒車影像等功能運用於自主駕駛車輛環

    境感知系統。圖14(a) RTK-GPS與一般市售GPS同時擷

    取訊號圖匹配在Google Map呈現即時位置,自主駕駛車

    實作上採用兩顆即時全球定位系統(RTK-GPS)分別置

    於車輛重心與後輪軸中心的車頂上,以即時獲得車輛航

    向數據。圖14(b)說明一般市售GPS在轉彎處與橫向行駛

    時容易出現漂移,其軌跡點並非在實際道路上。14(c)

    顯示出兩顆即時全球定位系統航跡圖,藉由此圖可說明

    定位的準確度,同時擷取出軌跡與航向等資訊提供自主

  • 中華民國第十八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屏東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台灣屏東,2013 年 12 月 13 日。 The 18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hicle Engineering, Dec. 13, 2013, NPUST., Pingtung, Taiwan. F4 – 089 ---------------------------------------------------------------------------------------------------------------------------------------------------------------------------------------

    車輛控制。

    圖14(a) RTK-GPS與一般市售GPS同時擷取訊號圖。

    圖14(b) RTK-GPS與一般市售GPS訊號圖。

    圖14(c)同時接收兩顆RTK-GPS訊號圖。

    另一方面,論文的路徑追蹤是先利用模擬的方式計

    算出系統最佳行駛路徑,有些重要的參數,包含有車輛

    的寬度與車輛最小迴轉半徑,與停車格空間資訊等,圖

    15為倒車停車模式模擬,路徑透過Matlab的模擬倒車軌

    跡,紅色與藍色為障礙物,黃色標示為行駛車輛,以倒

    車方式行駛進入狹小空間,因此模擬時並未參考現有停

    車空間設計,未來應用於實際停車空間設計時,可朝向

    較高密度的停車空間來設計停車場停放位置。

    圖 15 倒車入庫模式停車軌跡示意圖

    3. 結論 利用即時動態全球定位系統擷取車輛位置,建立動

    態行駛與停車情境下影像與雷射雷達擷取當前路徑障

    礙物後的數位地圖,有效的將影像與倒車雷達輔助停車

    障礙物偵測與估測,在純追蹤演算法追蹤平行與倒車停

    車之車身控制,路徑最佳化透過Matlab的模擬,並利用

    LabVIEW設計模糊邏輯控制與計算出車身動態軌跡,達

    成無人自主駕駛行駛於停車場域內的目標,對於台灣狹

    小停車空間可協助駕駛者完成自動停車功能。

    4. 致謝 本研究特別感謝經濟部技術處創新前瞻技術研究計畫

    編號:102-EC-17-A-01-05-0843 給予的支持。此外,特

    別感謝本中心許展維博士給予論文上的協助。

    5. 參考文獻 [1] J. Timpner, L. Wolf, “A Back-end System for an

    Autonomous Parking and Charging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 Electric Vehicle Conference

    (IEVC), 2012 IEEE International, pp. 1-8, 2012.

    [2] P. Masoumi Moghri, M.R. Karami, R. Ghaderi, “A real-time intelligent parallel parking system for a car

    like mobile robo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Signal

    Processing (AISP), 2012 16th CS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p. 532-537, 2012

    [3] D.B. Wang, H.W. Liang, T. Mei, H. Zhu “Research on self-parking path planning algorithms”, Vehicular

    Electronics and Safety (ICVES), 201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p. 258-262, 2011。 [4] K.D. Kusano, H.C. Gabler, “Safety Benefits of

    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 Brake Assist,

    and Autonomous Braking Systems in Rear-End

    Collision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pp. 1546-1555, 2012

    http://ieeexplore.ieee.org/search/searchresult.jsp?searchWithin=p_Authors:.QT.Timpner,%20J..QT.&searchWithin=p_Author_Ids:38233250700&newsearch=truehttp://ieeexplore.ieee.org/xpl/mostRecentIssue.jsp?punumber=6179369http://ieeexplore.ieee.org/xpl/mostRecentIssue.jsp?punumber=6179369http://ieeexplore.ieee.org/search/searchresult.jsp?searchWithin=p_Authors:.QT.Masoumi%20Moghri,%20P..QT.&searchWithin=p_Author_Ids:38488383700&newsearch=truehttp://ieeexplore.ieee.org/search/searchresult.jsp?searchWithin=p_Authors:.QT.Masoumi%20Moghri,%20P..QT.&searchWithin=p_Author_Ids:38488383700&newsearch=truehttp://ieeexplore.ieee.org/search/searchresult.jsp?searchWithin=p_Authors:.QT.Masoumi%20Moghri,%20P..QT.&searchWithin=p_Author_Ids:38488383700&newsearch=truehttp://ieeexplore.ieee.org/xpl/mostRecentIssue.jsp?punumber=6305329http://ieeexplore.ieee.org/xpl/mostRecentIssue.jsp?punumber=6305329http://ieeexplore.ieee.org/xpl/mostRecentIssue.jsp?punumber=6305329http://ieeexplore.ieee.org/search/searchresult.jsp?searchWithin=p_Authors:.QT.Daobin%20Wang.QT.&searchWithin=p_Author_Ids:37963653400&newsearch=truehttp://ieeexplore.ieee.org/search/searchresult.jsp?searchWithin=p_Authors:.QT.Huawei%20Liang.QT.&searchWithin=p_Author_Ids:37397743300&newsearch=truehttp://ieeexplore.ieee.org/search/searchresult.jsp?searchWithin=p_Authors:.QT.Tao%20Mei.QT.&searchWithin=p_Author_Ids:37273533300&newsearch=truehttp://ieeexplore.ieee.org/search/searchresult.jsp?searchWithin=p_Authors:.QT.Hui%20Zhu.QT.&searchWithin=p_Author_Ids:37958730800&newsearch=truehttp://ieeexplore.ieee.org/xpl/mostRecentIssue.jsp?punumber=5975664http://ieeexplore.ieee.org/xpl/mostRecentIssue.jsp?punumber=5975664http://ieeexplore.ieee.org/xpl/mostRecentIssue.jsp?punumber=5975664http://ieeexplore.ieee.org/search/searchresult.jsp?searchWithin=p_Authors:.QT.Kusano,%20K.D..QT.&searchWithin=p_Author_Ids:38518378500&newsearch=truehttp://ieeexplore.ieee.org/search/searchresult.jsp?searchWithin=p_Authors:.QT.Gabler,%20H.C..QT.&searchWithin=p_Author_Ids:38018433600&newsearch=truehttp://ieeexplore.ieee.org/xpl/RecentIssue.jsp?punumber=6979http://ieeexplore.ieee.org/xpl/RecentIssue.jsp?punumber=6979

  • 中華民國第十八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屏東科技大學車輛工程系,台灣屏東,2013 年 12 月 13 日。 The 18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hicle Engineering, Dec. 13, 2013, NPUST., Pingtung, Taiwan. F4 – 089 ---------------------------------------------------------------------------------------------------------------------------------------------------------------------------------------

    [5] Y. Kageyama, Look, no hand! New Toyota parks itself. http://www.cnn.com, 14 January (2004)

    [6] R. N. Jazar, Vehicle Dynamics : Theory and Application, Springer, 2008.

    [7] R. C. Coul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pure-pursuit path tracking algorithm,” Tech. Rep.

    CMU-RI-TR-92-01, Robotics Institute,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ittsburgh, Pa, USA, 1992

    http://www.cn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