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诗释读 - bhlib.com ·...

200

Upload: others

Post on 21-Oct-2019

1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鲁迅诗释读

吴传玖  编著

昆 仑 出 版 社

图 CIP)数据书在版编目(

-鲁迅诗 北释读/吴传玖编著. 京:昆仑出版社,002 51.

ISBN7-80040-768-3

Ⅰ .鲁 Ⅱ 吴 .⋯ 文学研究.⋯ 鲁迅诗歌-Ⅲ IVI210.97

C中国版本图书馆 I 004) 第P数据核字( 2 40453号1

书 名 : 鲁 迅 诗 释 读

作 者 : 吴 传 玖

责任编辑:姜念光

装帧设计:苏馨

责任校对:焦金仓

出版发行:昆仑出版社

址:社 编 10003号 邮 :40 5北京市地安门西大街

电 :6话 5316596

E-ma pu .net.@ b clic.bta n:i  lfjwycj bs

经 销 :全 国 新 华 书 店

印刷:北京飞达印剧有限责任公司

开 本 : A5

字 千 字160数 :

印 张 :6.25

印 数 :1-5100

2005 1版版 次 : 年1月第

2005 次印年 刷1 1印 次 : 月北京第

-80040-768/I.55ISBN7 7

定 价 :2 002. 元

( 如有印刷、装订错误,请寄本社发行部调换)

前 言

在中国革命和现代文学史上记录着这样一位伟人的

名字,他就是驰名中外的现代文坛巨匠,伟大的思想家,

革命家、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以他

如椽的巨笔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华民族的解

放和振兴而讴歌、呐喊、战斗,贡献了光辉的一生,为

中国新文学宝库留下了极为宝贵的遗产。这里编辑整理

出版的《 鲁迅诗释读》,正是鲁迅先生宝贵文学遗产的一

部分。它如同鲁迅先生的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如实地记

录了鲁迅从事革命文学活动的光辉历程,使我们从又一

个侧面深刻地了解鲁迅,学习鲁迅,从中得到人生的启

迪和教益,更加焕发起对这位文学伟人的景仰而永远铭

记他在中国革命和现代文学史上所创建的伟迹。

鲁迅生活的时代,是中国人民灾难深重的时代,也

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他

目睹了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 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极端困苦和封建思想长期毒害而麻

木了的民族意识,深切认识到要拯救祖国,振兴祖国,

首先必须唤醒人民大众,振作精神,艰苦奋斗,创造出

自己的新国家,使她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于是,他从

旧营垒中冲杀出来,用高昂的热情和百折不回的毅力,

以文学为武器,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 五四”前后

至二十年代中期,他不仅写作出版了《 呐喊》、《 坟》、

《 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

盖集续编》等杂文集和小说集,同时还创作了许多既具

有战斗风格又颇具艺术特色的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这

些诗歌也同他的杂文和小说一样,有的是掷向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及其走狗们的锋利匕首和投枪,有的是对广大

劳苦群众寄予的深切同情,而对他们麻木不仁的精神状

态表示愤激之情,所谓“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从而呐

喊、呼号。鲁迅以他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经验,在

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掘出震动人心的社会问题,其笔

触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政治、经济、文化、儿童、青年、

家庭、社会教育、社会心理、道德、风习、读书、语言

文字、历史等等,可谓包罗万象。由于他知识渊博,功

底深厚,在诗歌创作中也表现了很高的艺术才能,行文

造句,从无枯燥的抽象推理,而是通过活用典故和形象

生动的语言,来进行论辩、驳难,寓情于理,寓理于情,

情理交融,相得益彰,因而形成浓郁的艺术特色。常常

寥寥数语,便刻划得精辟透彻,入木三分。同时又不为

某一种固定格式所束缚,依据不同内容,灵活使用不同

手法,使诗文形式丰富多采。有的义正词严,气势凛然;

有的峭拔犀利,清新隽永,可谓喜笑怒骂皆成文章,往

往在幽默轻松中便缴了论敌的械,弘扬了正气。

鲁迅青年时期由于研读了严复译述的赫胥黎《 天演

论》,受到生物进化的思想影响,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他

是以“ 进化论”作为思想武器,来观察社会,进行战斗

的,这在早期的诗章中表现得较为突出。但至一九二七

年 ·一二”政变后,他在广州目睹了大批工人、革命“ 四

知识分子惨遭杀害,腥风血雨的恐怖情景,使他思想发

生突变,于是他认真研究马列主义,坚决抛弃了进化论

而完全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他后来回忆此时的思想说:

“ 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

必胜于老年⋯⋯然而后来我明白我倒是错了。”“ 我在广

东,就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书告

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他的终

于成为共产主义者,固然有多方面的客观因素,但从主

观方面看,则是他青少年时代就树立了牢固的为祖国而

献身的志原,在生命历程中始终贯串着“ 我以我血荐轩

辕”的精神。因此,他在解剖社会的同时,也严于解剖

自 缺点和不足之处的时候,就己。当发现自己的弱点、

毫无保留地予以克服纠正,弃旧图新。一九二七年至一

九三六年间,是鲁迅由一个旧式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向新

式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和共产主义者转变而最终成为一名

共产主义者的时期。他撰写和出版《 而已集》、( 三闲

集》《、 二心集》《、 伪自由书》《、 南腔北调集》《、 准风月

谈》《、 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 故事新编》中的大

部分作品以及他在这一时期所创作的诗歌作品,在政治

思想、文学思想方面都产生了质的飞跃,文章在思想高

度和色调上都与“ 五四”时期和二十年代中期迥然不同,

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分析各种社会问题。这一

时期的诗歌和他的其他文学作品一样,表现了高瞻远瞩

的政治见解与极为鲜明的爱憎感情。对于敌人,主张要

“ 无毒不丈夫”,连白眼也不给;对人民大众及代表人民

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则表示深挚的热爱,充分体现了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鲁迅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作出无私贡献的一生。他不但写下了光照千秋的不朽著

作,还积极培养青年,介绍外国进步作品,同时对发掘

整理祖国文化遗产,也作出了极为宝贵的贡献。当然,

他的主要精力放在杂文及其他研究方面,至于诗歌作品,

确乎为数不多。他在《 集外集序言》中说;“ 我其实是不

—— 因为那喜 时诗欢做新诗的 但也不喜欢做古诗——只

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

出现,就洗手不作了。”这尽管是实话,但也包含着自

量却很谦。诗的数量虽不多,但其质 高,决非仅仅是打

打边鼓、凑凑热闹而已。从思想高度看,每首诗都饱含

着坚韧的战斗精神,都饱含着对民族解放,对社会历史

和现实的深沉思考。尽管早期的个别诗文不具备这种战

斗性,但也蕴藏着丰富的感情和积极进取精神。由于鲁

迅生活见识极为广泛,学识极为渊博,所以他的诗,含

蓄凝炼,意境深远,形成了极富个性的艺术特色,读着

这些诗,不禁令人遐想联翩,热血奔涌。从中可以使我

们从又一个侧面了解鲁迅作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战斗的一生及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又能使我们从中

了解到旧中国社会的腐败、黑暗以及中国革命成功来之

不易的坎坷历程。读鲁迅诗就如读中国革命史,不仅能

满足审美要求,还能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一个作家的

作品,总是反映他的思想、观点、道德、品质、情操的。

古人有云“:文如其人”。读着鲁迅的诗篇,一个活生生

的中国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就如在眼前。

这本诗集,是编著者搜集鲁迅自一九○○年至逝世

前所作,包括旧体诗六十三首,新体诗( 民歌体在内)

十二首编纂而成。为便于阅读,除在每首诗后面详加注

释和解析外,并用现代汉语词汇对旧体诗作了对译,以

帮助读者加深理解。

鲁迅的时代,是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

时代不同到处充满着压迫和反抗。今天, 了,然而鲁迅

为中国人民 神,爱憎分明、坚韧战解放而刻苦学习的精

斗、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却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本诗集的编辑出版,大概会给广大读者一些启迪的吧。

目 录�

1前言�

第一辑 旧体诗

一九○○年�

别诸弟 2三首

莲 6蓬人�

一九○一年�

9庚子送灶即事

11祭书神文�

17惜花四律�

24别诸弟三首

一九○三年�

28自题小像

一九一二年�

32哀范君三章�

���

51送�

一九二五年�

39替豆萁伸冤

一九二八年�

41吊卢骚

一九三一年�

44赠邬其山�

47惯于长夜过春时�

O·E·君携兰归国

54无题(大野多钩棘)

58赠日本歌人�

60湘灵歌�

64无题二首(大江日夜向东流)

67送增田涉君归国�

69答客诮

一九三二年�

72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

75偶成�

78赠蓬子�

80“一·二八”战后作

82自嘲�

85教授杂咏四首

88所闻�

90

93

无题二首(故乡黯黯锁玄云)

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 �

��������

九 三 三 年�

95二十二年元旦

97赠画师�

99剥崔颢《黄鹤楼》诗

101学生和玉佛�

103题《呐喊》

105题《彷徨》

107悼杨铨�

109题三义塔�

113无题(禹域多飞将)

117悼丁君�

119赠人二首�

121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

124无题(烟水寻常事)�

126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一九三四年�

130报载患脑炎戏作�

133�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136秋夜有感�

一九三五年�

题《芥子园画谱》三集

140赠许 广平�

143亥年残秋偶作�

152爱之神�

第二辑 新诗�

一九一八年�

150梦�

155桃花�

157他们的花园

159人与时�

一九一九年�

1611他

一九二四年�

164我的失恋

一九二六年�

167《而已集》题辞

一九三一年�

170好东西歌�

173公民科歌�

176南京民谣

一九三二年�

“言辞争执”歌�

������

185附:鲁迅笔名

177

181鲁迅笔名简介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

第一辑  旧体诗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

别诸弟三首

庚子二月

谋生无奈日奔驰,

有弟偏教各别离。

最是令人凄绝处,

孤檠长夜雨来时。

其 二

还家未久又离家,

日暮新愁分外加。

夹道万株杨柳树,

望中都化断肠花。

其 三

从来一别又经年,

万里长风送客船。

一九○○年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3

我有一言应记取,

文章得失不由天。

注 释:

①这三首诗作于一九○○年,即夏历庚子年。

②无奈:没有办法。日:天天。

奔驰:这里是( 为生活而)奔波的意思。

③偏:偏偏。教 jiāo:音 ,使。鲁迅因谋生无计,于一八九八年

离别母弟到南京进了官办免费的“ 江南水师学堂”,第二年转入矿路

学 堂。

④凄绝:伤心,凄痛欲绝。

⑤檠 gqn:音 ,灯架.这里是用来代着灯。孤檠就是孤灯。这í 两

句是说:在夜深雨来的时候,对着孤灯思念远在家乡的弟弟是最叫人

凄痛欲绝的了。

⑥作者于一九○○年初回家度年假,假期过了,又要到南京去.

所以说“;还家未久又离家。”

⑦分外加:格外加深。

⑧断肠花:秋海棠的别名。名人有折柳赠别的习惯,这里说一眼

望去,路旁的万株杨柳都化作了断肠花,正是形容离愁之深。

⑨这一句是说:这次一别,要等一年以后( 下次放年假时)才能

重新见面。

⑩南朝宁代的宗慤年轻时,他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他回答:

“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表示自己志趣高远“。万里长风送容船”也是

这个意思。

作者勉励他的弟弟:“ 文章做得好坏,与天命无关( 而要靠自

己的努力)。.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4

浅析:

这三首诗和下面的《 莲蓬人》、《 庚子送灶即事》、

《 祭书神文》《、 别诸弟三首》,都是鲁迅早年的作品。

鲁迅青年时因家境困难,没有走读书应科举的道路,

于一八九八年到南京去进了免费的江南水师学堂。这三

首诗就是一九○○年他在家乡度完年假,要回南京时留

赠给他的弟弟的。从诗里可以看出鲁迅早年积极向上的

一面:“ 万里长风送客船”的广阔境界和“ 文章得失不由

天”的独到见解,正是表现了他的志向。风雨之夜,独

对孤灯,思念故乡,凄痛欲绝;日暮时分,离家道上,

杨柳添愁,柔肠欲断。这种抑郁愁苦的情绪,必须联系

作者当时的社会环境去认识。作者去南京,一面是因为

家境困难,“ 谋生无奈”,一面也是厌恶故乡豪绅们的人

情冷暖,世态炎凉。他后来回忆起当时的心情说:“ S城

( 指作 ——注者)人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者的家乡绍兴

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

寻为S城人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牲或魔鬼。”于是

他不顾人家的奚落,不管什么把灵魂“ 卖给洋鬼子”的

侮辱,到南京去进“ 洋学堂”。然而南京的水师学堂也是

“ 乌 》)烟瘴气(”见《 朝花夕拾、琐记 。正在溃败的封建

社会里,一片腐朽没落的景象和沉闷污浊的空气,怎么

能使作者不感到苦闷呢?

鲁迅珍视兄弟之情。从诗里我们可以看到当临别时,

兄弟之间依恋难舍的真挚感情。同时从对兄弟的嘱咐中,

领略鲁迅“ 人定胜天”的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思想。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5

释义:

生活的逼迫啊,我不得不奔波在外面;

家居的弟弟啊,我们只好东分西散。

幽暗的孤灯,漫漫的长夜,淅沥的春雨,

勾起了我的凄凉和思念你们的情感。

其 二

回来不久,我又要离家。

日暮黄昏时,离愁别绪分外交加。

那溪河两岸千万株依依垂柳呵,

在眼前都化作了令人断肠的相思花。

其 三

上次回家,不觉又过了一年。

万里长风吹送着我坐的木船。

我有一句话你们要记住呵:

文章的得失在人不在天!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6

①莲蓬人

芰裳荇带处仙乡,

风定犹闻碧玉香。

鹭影不来秋瑟瑟,

苇花伴宿露瀼瀼。

扫除腻粉呈风骨,

褪却红衣学淡装。

好向濂溪称净植,

莫随残叶堕寒塘!

注 释:

①这是一首用拟人手法写的昹物诗,作于一九○○年秋。

②芟:音jì,一种水生植物。就是菱。

荇 ng:音x ,也是一种水草ì 。芟裳荇带就是说:“ 莲蓬人”以芟

为裳,以荇为带,也就是说莲蓬周围有许多水草。仙乡:仙人居住的

地方, 是指长着莲蓬的这里 景色很美的池塘。

③碧玉:这里指莲蓬。

④鹭:一种水鸟。瑟瑟:风声。

瀼瀼: 露rngá , 水很浓的样子。音

粉。呈:腻粉:细滑的脂 呈现。风骨:不同凡俗的品格。

红衣:艳丽的衣服。这里和上旬的腻粉一样,都暗指荷花。淡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7

装:淡雅的装束。这两句其实写的是荷花谢后结了莲莲。

称:称道、赞扬。净植:干干净净直立在水中。濂溪:北宋

理学家周敦颐的别号。周敦颐在他的《 爱莲说》里称赞莲花“ 出淤泥

而不染,灈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这两句是希望莲蓬人在“ 扫除腻粉”、“ 褪却红衣”之后,好好

地去向爱莲的濂溪先生夸耀自己的“ 亭亭净植”,不要跟残败的荷叶

一样,蔓落在寒冷的水塘里面。

浅析:

这是作者早年所写的咏物诗,全诗既处处拟人,又

处处切合所咏之物,文思是很巧妙的。“ 扫除腻粉呈风

骨,褪却红衣学淡装”两句赞美了淡泊而有风骨的品格,

联系到清末的黑暗,可以看出作者学生时的志趣,这和

一般封建文人用来欺世盗名的所谓“ 清高”是不同的。

释义:

皎洁的莲蓬啊,

居住在仙境一般的水乡,

束着水荇做的带子,

穿着菱叶做的衣裳。

秋风停了的时候,

还能闻到你碧玉般身上发出的清香。

秋风萧瑟,

鹭鹭鸟不见影子了,

沾满浓露的雪白芦花啊,

却伴宿在你的身旁。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8

扫除浓腻的脂粉,

呈现你战斗的风骨;

褪下红艳的新装,

穿上你朴素的衣裳。

永远保持你的挺立和纯洁吧,

可千万别随着残叶堕人污浊的寒塘!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9

一九○一年

①庚子送灶即事

只鸡胶牙糖 ,

。典衣供瓣香

④家中无长物 ,

岂独少黄羊 。

注 释:

①这首诗作于夏历庚子年

一日)。送灶:民间习俗,夏历

神上天的祀典。 眼前的事物而作的诗文。即事:就

只鸡:一只鸡。鸡和胶牙粮( 麦芽

品)。

③ 香典 ::典当。 佛家用语,瓣 本指似瓜

香烛。

物:多余的东西。长:④长 音 hngà 。z

里只是。黄羊:产岂独:哪 于西北

《 后汉书 识传阴 》 ,· 载记 阴 曾杀黄子方 羊祭灶神

月腊 二十三日( 公元一九○一年二月十

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举行的送灶

糖是祭灶神时不可少的供

瓣的一种香,这里泛指

,一种美似鹿的动物。据

果得到好报,结 。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0

浅析:

年底祭灶,是旧社会传统的生活习俗。作者写这首

诗的主要用意,是以祭灶为题材,抒发“ 家中无长物”

的穷困之感。

释义:

杀了仅有的一只鸡,

买来祭灶的麦芽糖。

典当家中的旧衣服,

换来供佛的瓜瓣香。

家徒四壁空空荡荡,

何止少祭灶的黄羊!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1

⑨香焰 媪兮烛焰赤 。

钱神醉兮钱奴忙 ,

?君独何为兮守残籍

华筳开兮腊酒香 ,

更点点兮夜长 。

,人喧呼兮入醉乡

谁荐君兮一觞 。

绝交阿,堵兮尚剩残书

把酒大呼兮君临我居

缃旗兮芸舆 ,

挈脉望 鱼兮驾 。

寒泉兮菊菹 ,

狂诵《 离骚》兮为君娱

君之来兮毋徐徐 。

君友漆妃兮管城侯 ,

①祭书神文

② ③上章困敦之岁 ,贾子祭诗之夕 ,会稽戛剑④ ⑤ ⑥生 等谨以寒泉冷华 祀书神长恩 ,而缀之以俚词⑦:曰

⑧今之夕兮除夕 ,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2

向笔海 ,而啸傲兮

倚 。文冢以淹留

不妨导脉望而登仙兮,

引 鱼之来游。

俗丁伧父兮为君仇 ,

。勿使履阈兮增君羞

若 ,弗听兮止以吴钩

示之《 丘》《、 索》兮棘其 。喉

令管城脱颖 ,以出兮

使彼惙惙以 。心忧

宁召书癖 ,兮来诗囚

君为我守兮 。乐未休

他年芹茂而樨 ,香兮

购异籍以 。相酬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一九○一年( 夏历庚子年)的除夕。

②上章困敦之岁,即庚子年。上章、困教是古代历法中“ 太

岁”和“ 岁阳”名称。上章等于十天干 ·困敦等于十二地中的“ 庚”

支中的“ 子”。

③贾子:唐代诗人贾岛。《 唐才子传》说,贾岛每至除夕都要祭

自己这一年中所作的诗。

会:音 ④会稽:绍兴的旧称 k 。戛剑生,鲁迅早年的别号。, uài

:音 á。j戛 i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3

⑤寒泉:清洌的泉水,这里是指酒。冷华:这里指果蔬之类,华

同花。

长恩:书神的名字。明无名氏《 致虚阁杂俎》说:“ 司书鬼曰

长恩,除夕呼其名而祭之,鼠不敢 蠹啮, 鱼不生。蠹 鱼 : 一 种 蛀 书

的虫 蠹子。 : 音 。dù

缀:音zhuì,系:连起来。俚词:通俗的词句。

x兮:音 ī,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缊 yī nyūn:音 ,烟气弥漫的样子。

钱奴:崇拜钱神的守财奴。

独何为:单单为什么。残籍:残破的书籍。

华筵:丰盛的酒宴;筳同宴。腊酒:腊月祭祀时用的酒。

旧时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分为五点,专门有人在夜里敲打着竹

梆报更报点。

呼:吵吵 。入醉乡:醉嚷嚷 倒了。

荐:献。 :一杯酒,觞是古代的——觞 一种酒器。

以上四句是说富人们在除夕的长夜,用丰盛的酒宴祭祀钱神后,

自己就喝醉了,还有谁给您 奉献一杯酒呢?书神

阿堵:六朝时的口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 这个”。东 的晋

王祈称钱为“ 阿墙物 是“ 这个东西”,本来 ”的意思,后来就用作钱

的别称。这里的“ 阿墙 就是指“ 阿墙物”。”

把酒:拿着酒杯。

缃:浅黄色的绸子,古人多用来禳糊书套。芸:香草。古人把

芸草 蠹放在书中以驱除 虫。芸 :用芸草装饰的车子。这里的缃旗芸

典是指书神的仪仗。

qi ,携带。脉挈:音 望:è 传说中的一种可用来“ 求舟度世”

蠹的仙虫,据说是 鱼鱼“ :三食神仙字”后变的。驾:驾驭着。 就

蠹鱼,一种蛀书的虫是 子。 是蠹的古体字。

菹: jū音 ,盐菜。菊菹:这里指蔬菜。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4

《 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最著名的诗篇,鲁迅这首

诗是仿《 离骚》体写的。为君娱:使您快乐。

毋:不要。徐徐:缓慢的样子。

漆妃:墨的别称。管城侯:笔的别名。

啸傲:得意的样子。啸:吹口哨。

,冢:音zhnǒg 坟墓,文冢:指埋文稿的地方。淹留:久留。

俗丁伧父:庸俗粗鄙的人。

yù,门栏。履阈阈:音 :踏上门栏。

吴钩:一种有名的弯刀。

《 丘》《、 索》:都是古书名。棘:木刺。

管城脱颖:去掉笔帽露出笔头,就是拔出笔来。

惙惙 。:发愁的样子。惙:音chuò

这六句是对书神说:那些俗丁伧父是你的仇人,不要让他们踏上

你的门栏使你蒙上羞耻,如果他们不听话一定要来,就拔出刀来阻

挡,再让他们读古书叫他们像木刺 ,在喉一样结结巴巴地出洋相 还拿

出笔来要 愁。他们写作,叫他们发

癖:爱书成癖的人。来:招来。诗囚:著诗宁:宁可。书 入迷

的人。

守:守护书籍。

芹:一种水草。古代学宫的水池( 泮池)里总有些芹藻。芹

茂:指入学宫中秀才。樨:木樨,就是桂花。古代的秋天举行省一

级 ,称中举为“ 折桂的科举考试( 乡试) 。樨香:指乡试合格,中了”

举人。

籍。这两句说:他日科场得意,就买些稀有异籍:珍异的书 的

好书来酬谢书神。

浅析:

据有关回忆录记载,鲁迅先生早年很爱读书,对书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5

保护得很仔细,总是注意不使书弄脏或蛀坏,所以有这

样的游戏之作。

诗里把大祭财神,酒醉喧呼的富豪称为“ 钱奴”,表

现了作者对他们的轻藐;但同时,他对古书的爱好和

“ 芹茂樨香”的想法,也反映了鲁迅早年思想上的局限

性。后来,他坚决反对提倡青年读古书,钻故纸堆,坚

决反对厚古薄今,主张“ 少读或者简直不读”中国的古

书。他说,这“ 乃是用许多痛苦换来的真话,决不是聊

且快意,或开什么玩笑,愤激之辞(”。《 写在<坟>的后

面 他还要求青“年 必须和实社会接触“》) ”,用自己的眼

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而已 ·读书杂谈》)集

释义:

除夕的晚上,香烟缭绕、红烛流光。

钱神酩酊大醉,守财奴来回奔忙。

筵席摆开,美酒喷香;

更鼓点点,不觉夜长。

大声喧嚣,醉入梦乡,

谁为你呵把酒献上?

与金钱绝交,与书本为友,

我举酒高呼:请你光临我的客堂!

浅黄色的绸旗,芸草编成的车,

你来了啊,驾着蠹鱼,带着脉望。

我献上淡酒菊菜,朗诵《 离骚》为你助兴高唱。

快一点来呀,带着你侣伴漆妃和管城侯,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6

让我一起在文稿里游玩,笔海里倘佯。

那些俗子鄙夫为你我所痛恨,

我不准他们踏进门坎,有损你的荣光!

要是他们胆敢不听,我就用刀驱逐他们,

叫他们念古书,喉如哽刺,不能把话讲,

拔出笔来逼他们写,叫他们大出洋相。

啊,我宁愿请书癖诗囚作伴,

你为我守着书籍真是无比欢畅。

有朝一日我的理想得到实现,

定要买些珍贵的书来把你颂扬!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7

①惜花四律

步湘州藏春园主人元韵

鸟啼铃语梦常萦,

闲立花阴盼嫩晴。

怵目飞红随蝶舞,

关心茸碧绕阶生。

天于绝代偏多妒,

时至将离倍有情。

最是令人愁不解,

四檐疏雨送秋声。

其 二

剧怜常逐柳绵飘,

金屋何时贮阿娇?

微雨欲来勤插棘,

熏风有意不鸣条。

莫教夕照催长笛,

且踏春阳过板桥。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8

祗恐新秋归塞雁,

兰艭载酒浆轻摇。

其 三

细雨轻寒二月时,

不缘红豆始相思。

堕裀印屐增惆怅,

插竹编篱好护持。

慰我素心香袭袖,

撩人蓝尾酒盈巵。

奈何无赖春风至,

深院荼 已满枝。

其 四

繁英绕甸竞呈妍,

叶底闲看蛱蝶眠。

室外独留滋卉地,

年来幸得养花天。

文禽共惜春将去,

秀野欣逢红欲然。

戏仿唐宫护佳种,

金铃轻绾赤阑边。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9

注 释:

①这四首诗作于一九○一年三月。

湘州:湖南长沙及其附近地区。藏春园主人名林步青,晚清

曾人,他 在《 海上文社日报》上发表了惜花四律,鲁迅就依着他写的

韵脚和了四首。步韵:依着别人用的韵做诗。

③铃语:唐代宫中的花枝上系上铃,并用红丝做的绳子拴着,如

鸟到花丛里来,就拉 y铃把鸟吓走。萦:音 ìng缠绕。这一句是说梦里

已经常想到要爱护花。

④盼:等待,嫩晴:初晴。

怵目:触目惊心,怵: chù。音 

看飘飞红: 落 到的花瓣。 落花 着跟 蝶飘舞就这一 感到蝴 触句是说

目惊心。

茸: n音 gr 碧ó 像茸毛一样: 软的初细, 生的细 嫩草毛。茸 。

得 所阶 以:台 太阶 多。草 会 作者关长 心它的情妨碍花的生长 , 况。

绝代:绝代佳人,这里比花。这句是说天对美丽的花偏多嫉妒

( 要用风雨来摧残她)。

将离:芍药 “ 姜尾春”,芍药花开,春天快的别名,芍药又叫

春末过去了。这句说在 的时候对花 感最有 情。

剧怜 惜 着。柳绵:柳絮:极度怜 。。逐:

《 汉武故事》中说:汉武 想把自己的女儿阿帝幼时,他的姑母

娇 ,嫁给他,问他:“ 儿欲得妇,阿娇好不?”武帝回答“:若得阿娇

当以金屋贮之”。贮,藏住。这里用阿娇比花,问什么时候能用金屋

把花保护起来呢?

指棘:用棘树做篱笆。糠是野生的酸枣树。

熏风:东南 条:风力微弱,不能吹动枝叶发出响声。风。不

楼夕照:夕阳。李白诗《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 上吹笛》中有“ 黄

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满梅花”两句,其中的“ 梅花”本指一种叫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0

“ 梅花落”的曲调,后人因此而把吹笛和落花联系起来。这里写因为

怕落花,所以莫教吹笛。

春阳:春天的阳光。板桥:木桥。

塞雁:初秋塞北( 长城以北)飞来的雁。

艭 h nsuāg:音 ,船。兰艭:本指用木兰树做的小船,这里泛指

船。这两句是说:只怕寒雁南归,秋天要来了,还是坐着小船出去看

花吧!

红豆:长于岭南的一种树木 ,结的子叫“ 相思子”。唐王维诗: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句是说,

本来就爱花,不是因为红豆的缘故才对它有相思之情。

yn,ī 锦 褥 。屐 :音裀:音 jī , 木 头 鞋 。 惆 怅 : 音cóhu

chng,失意的样子。这句是说:落花有的飘落在锦褥上,有的à 被人

踩在脚下,使人看了难过。

护持:保护维持。

素心:兰花的一种,白花,白蕊心无杂色,故名素心。

撩:挑逗。 喝 最酒, 后一个喝的叫“ 婪兰尾酒即婪尾酒,轮流

尾酒” 器皿。巵音zhī,古代 ,盛酒的 这里指酒杯。这句是说花香袭

想喝人,引得人很 酒,把酒杯斟 满满的。得

t   úmī荼 : ,一种落叶灌木,初音 夏开花。 春的一 花都开过

了,荼 才 春开花,所以有 事“ 开到荼藤花 了”的说法。这两句感叹

天 荼藤易去 就春 盛开了风: 刚来 , 。

英:花。繁英:就 iàn是开得很繁密的花。甸:音d ,郊外的地

方。妍:美好,俏丽。

花草。卉:音huì 滋卉地:滋养、培育花卉的地方。

文禽:羽毛美丽的鸟。

秀野:秀丽的田野。欣逢,高兴地遇见。红欲然:花红得

像要燃烧 “ 山花红欲然。起来一样。然:同燃。杜甫诗:

赤阑:红阑干。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1

浅析:

据鲁迅先生的《 朝花夕拾》和有关回忆录,我们知

道鲁迅先生少年时期是喜欢栽花的,并且喜欢看《 花

镜》《、 南方草木状》《、 释草小记》《、 广群芳谱》之类的

书,对植物学也很感兴趣。这里的四首诗,也是一个证

明。

这四首诗写爱花的心情,可算是细致入微。全诗紧

紧扣住一个“ 惜”字,充分表达了诗人爱花、护花、惜

花的真挚感情。

释义:

在梦中,我也牵挂着花的命运,

仿佛听到鸟儿啼唤,铃儿摇晃的声音。

闲立在花阴深处,我盼望着雨后天晴。

那随蝶飞舞的落花啊,叫我触目心惊,

那绕阶而生的嫩草啊,我更时时关心。

老天啊,你为什么偏偏嫉妒那娇艳的好花?

人们啊,为什么对她也怀着备加珍惜的感情?

最使我觉得愁苦的,那是细雨打着屋檐,

送来了一阵阵秋天萧杀的声音。

其 二

痛惜落花常常追逐柳絮飘零,

什么时候,才能筑起金屋请你们安身?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2

小雨快来了,快把护花的枝条插好,

多情的东南风啊,也只轻轻地吹拂,不发声音,

凄凉呜咽的长笛呵,请不要把黄昏催来,

趁着明媚的阳光,我要走过板桥,欣赏春景。

怕只怕雁阵从塞上飞回,秋天来临,

快快携酒乘船,轻摇双桨去把春寻。

其 三

二月细雨轻寒的天气啊,

不因红豆也引起了相思。

飞红败叶惨遭践踏,

令我心头怅然若失。

插上竹杖哟编成篱笆,

且把花儿好生护持。

花香满袖,令我慰安,

我举杯痛饮,如醉如痴。

奈何那春风频频催春归,

你看满院迟开的荼 呀,也已花满枝!

其 四

繁花环绕田原,争妍斗丽,

我静立花下看蝴蝶小眠。

室外独留栽培花卉的好园地,

喜庆今年又得养花的好天气。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3

羽毛美丽的鸟都珍惜春天的时机,

秀丽的原野上红花如火燃遍。

我也仿效唐宫护持好花的故事,

把金铃轻轻地系在红栏杆旁边。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4

①别诸弟三首

辛丑二月  并跋

梦魂常向故乡驰,

始信人间苦别离。

夜半倚床忆诸弟,

残灯如豆月明时。

其 二

日暮舟停老圃家,

棘篱绕屋树交加。

怅然回忆家乡乐,

抱甕何时共养花。

其 三

春风容易送韶年,

一棹烟波夜驶船。

何事脊令偏傲我,

时 随 帆 顶 过 长 天 !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5

成旬,即邮寄之。嗟呼 !登楼陨涕 ,英雄未必忘家;执

手消魂 ,兄弟竟居异地!深秋明月,照游子而更明;寒夜

怨笳,遇羁人而增怨 。此情此景,盖未有不悄然以悲者

矣。

辛丑仲春戛剑生拟删草

注释:

①这三首诗是作者于一九○一年( 辛丑年)回家度过年假后回到

南京作的。

②苦别离:因别离而感到痛苦。

圃:③老 经验丰富的菜农、花农。

④交加:树很多,枝丫交 在一叠 起。

音同瓮⑤ wng,è 器。抱甕 瓮: 指, 水盛 灌的 溉。陶

韶 春时期。年:青

棹: zhào,音 船桨。烟波:水面上雾气迷漫的样子。

,《 ·何 常事 棣:为什么。青令:一种水禽 》“:脊令在原,诗经

喻兄弟兄弟急难。”后人因此而用青令来比 友爱、急难相助。

偏要来时:不时,时常。这两句是说:为什么青令偏 奚落我这

个不和兄弟同居的人,不 着船飞呢?时地跟

仲弟:二弟。次:步韵。去 春天。三章:三首。作者春:去年

先在一九○○年二月已作《 别诸弟三首》。

索 原和:索取和诗。和诗:即以 来用的韵作诗。

辄:就,常是。默然:无神打采,伤心的样子。

。仲弟次予去春留别元韵三章 ,即以送别,并索和

予每把笔,辄黯然而止 。越十余日 ,客窗偶暇 ,潦 草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6

越:过了。

客窗:指在南京的住处,作者在南京读书,也就算在外作客。

偶暇:偶然有空。

嗟呼:叹息的 j 。iē声音。嗟,音

yū陨涕:落泪。陨:音 n。

着手,执手:拉 指离 景别时的情 。消魂:离别时的悲哀。江淹

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 别赋》“: 矣。”

笳:一种木 ,制的管乐器。怨笳 凄怨的笳声。羁人:在外作客

ī。的人。羁:音j

悄然 ,悲伤的样子。:忧愁

浅析:

这三首诗和庚子( 一九○○年)所作的《 别诸弟三

首》性质差不多,表现的是离愁别恨,带有作者早年诗

的特色。三首诗以低徊凄婉的调子,抒发了作者对家乡

的热恋和兄弟之间的友爱,依依不舍之情,读来感人肺

腑。同时也间接地反映了作者家庭从小康坠入困顿的一

些情况。

释义:

梦魂呵,常常向着故乡飞奔,

我才信人间的离别真是痛苦万分!

深夜倚床想念着弟弟,

月儿那样明亮,面对一盏如豆的残灯。

其 二

夕阳西下,客船到了种花老人的家,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7

荆棘的篱笆环绕庭园,繁密的树木枝叶交加。

回忆乡居欢乐,令我怅惆,

何时重返故园,去提着水罐浇花?

其 三

春风轻易地送走了我美好的华年,

如今我坐着孤舟行驶在这烟波浩茫的黑夜。

为什么脊令鸟偏偏在我面前炫耀,

时时掠过帆顶,飞向那长天!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8

②灵台无计逃神矢,

③风雨 故园。如磐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注 释:

①一九○三年作者在日本东京留学时,送给他的朋友许寿裳一帖

照片,并题了这首诗。

灵台:心。《 庄子·庚桑楚》:不可内( 纳)于灵台。神矢:罗

马神话中爱神丘比特是个长有双翅手持弓箭的美少年,据说他用箭射

中了谁的心,谁就会产生强烈的爱情。这里作者用爱神的箭来比喻爱

国思想的刺激,说自己的心无法躲避爱神射来的神矢,也就是说自己

热爱祖国的感情是无法抑制的。

磐 ,:音pá 大石头。③ n ,同暗。故园,指祖国。风雨是比喻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反动统治。这一句是说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

暴残 统治像大石头一样压在祖国人民的身上,天地一 黑暗片 。

④寄意寒星:宋玉在他的《 九辩》中用流星来比贤人,说自己要

“ 寄言”给“ 流星”,暗指托贤人转达自己的心事,这里作者活用了这

“ 寒星”。荃不察个典故,把 流星”转化“ 为 “ 荃不:屈原《 离骚》:

一 九 ○ 三 年

①自题小像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9

察余之衷情兮”。荃,音quán,一种香草,屈原用来比喻国君,鲁 迅

用来借指祖国人民。这一句是说:我要把自己对祖国强烈的爱托寒星

转达给祖国人民,可是在封建专制统治下的祖国人民一时还不能理解

我的一片忠诚。

荐:献。轩辕:音 xuā yn uán,即传说中汉族最早的领袖黄帝,

这里是用轩辕来指代祖国,表示自己不惜献出生命来从事推翻清王朝

的革命运动。

浅析:

《 自题小像》是鲁迅留学日本时的作品。这首诗无论

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风格,和作者以前的作品都有很大

的不同。以前的作品,如《 别诸弟》《 惜花四律》等,虽

然也时时显示出作者进步思想的萌芽,但视野较狭,艺

术上以清丽凄婉的风格为主;而这首诗视野开阔,风格

刚健,尤其在思想内容上显著地反映了作者投身于民族

民主革命运动以后的进步。

鲁迅是一九○二年四月到东京留学的,当时中国正

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东京是

中国的革命党人在国外的一个活动中心。章炳麟( 即章

太炎)、蔡元培等在日本创立了“ 光复会”,积极宣传和

进行革命。鲁迅到日本后阅读了许多宣传爱国主义的书

籍,结识了许多著名的革命党人,一有工夫,“ 就赴会

馆,跑书店,住集会,听讲演”(《 且介亭杂文末编。因

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形

成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一九○三年他毅然剪去象

征清王朝统治的辫子后,照了一帖小照送给朋友许寿裳,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30

并写了这首诗,满怀着热爱祖国的激情,遥对着处于帝

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黑暗统治下的祖国,感慨祖国同胞还

没有觉悟,立下了献身于民族革命的誓言。

·藤野先生》一文中,回忆鲁迅后来在《 朝花夕拾 起

在东京的这段生活,对当时不少中国留学生麻木不仁、

怡然自得的情况表示愤慨:他们有的头顶上盘着“ 油光

可鉴”的辫子,不以为丑,成群结队地游山玩水;有的

讲时髦、学跳舞,把中国留学生会馆的地板震得咚咚咚

地震天响。祖国的命运,人民的苦难,都不放在他们的

心上。鲁迅比起这些人来,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读着这

首《 自题小像》,真是使人感到热血沸腾,激情洋溢;一

个血气方刚,激昂慷慨的革命青年的形象如在目前。更

为可贵的是,鲁迅以他坚强的意志和踏实的作风实践了

自己的诺言。写了这首诗后,他就到日本仙台去学医,

准备将来回国,救治病人的疾苦,作为促进民族民主革

命的一种手段。而后来,当他认识到“ 凡是愚弱的国民,

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

众的材料和看客”,便放弃了医学,立志提倡革命文艺运

动,以“ 改变他们的精神”。

释义:

我的心呵,就像被爱神的利箭射中,

祖国啊,我对你的爱是这样深沉!

风雨如磐,笼罩着祖国大好河山,

漫漫长夜,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31

寒星啊,请你把我的一片心意捎回祖国,

可惜同胞们仍然不能体察我的衷情

为了拯救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啊,

我甘愿献出自己的全部热血和生命!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32

哀范君三章

风雨飘摇日,

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

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茶苦,

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

!竟尔失畸躬

其 二

海草国门碧,

多年老异乡。

狐狸方去穴,

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恶,

炎天凛夜长。

独沈清洌水,

一九一二年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33

能否滌愁肠?

其 三

把酒论当世,

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茗艼,

徽醉自沉沦。

此别成终古,

从兹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

我亦等轻尘!

注释:

①这三首诗发表于一九一二年八月二十一日的绍兴《 民兴日报》

鲁迅 鲁的好朋友。范名斯年上。范君:范爱农, ,是 迅的同乡,后来

,革 鲁迅做绍兴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又一 的起留学日本。辛亥 命后

督 鲁临( 校 他长),请 监( 教务长)做 。 迅因学 对当时的“ 督军”王金

发和黑暗的 不满愤而辞职。范也 之社会现象 子穷 中。一次,他跟

看 回来,在大 他戏 风雨中落水朋友去 ,,坐 淹死。 水 很船 性 好 鲁迅疑

鲁迅 ,和 参看 ·心他是投水自杀的。 《 朝花 》。夕拾 范爱农他的交往 请

,鲁他死后 迅很悲痛,写了这三首诗悼念他。

和动荡。辛亥革 年,风雨飘摇:指政治形势的险恶 命后的第二

侵 稳入 国新疆、西藏 定内政局英俄帝国 很等 不主义相缝 地 。,

华颠:头发花 萎 : 枯 萎 。 寥白。华指颜色花白。颠:头顶。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34

落:稀疏,指头发秃落。

白眼《: 晋书·阮籍传》说阮籍“ ,“ 以白眼对之”,见礼俗之士”

表示藐视。鸡虫:杜甫《 缚鸡行》:“ 鸡虫得失了无时。”这里用来比

喻那些争权夺利的政客。当时自由党的主持人何几仲排挤范爱农,范

很鄙视他。在绍兴 “话里“ 几仲”和 ,鸡虫”的读音相似 所以这又是

谐音双关。

⑤荼:苦菜。这一句说世态炎凉,使人觉得有秋荼似的苦味。

直道:正直的道路。穷:困苦。

音j竟尔:竟然。 ·大畸: ī,不正,奇异。畸躬即畸人。《 庄子

宗师》:“ 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即与世人不合而合乎正道。范

爱农为人正直而到处受排挤,所以作者也称他为畸人。

海草国门碧,李白 春《 早 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 海草三

,不 门绿 归国 。”说草绿了三次( 过了三年),还没有归家。这里是说

范留学日本多年。

老异乡:指久住日本。

,就是说清朝狐狸:指清朝皇帝和官僚。方去穴:刚离开巢穴

的统治刚被推翻。

命后上台,这里指辛亥革挑偶:用桃木做 。这一的木偶 的官僚

句是说在袁 儡一样登场了。世凯操纵下新官僚像傀

故里:故乡, 喻局势很坏指绍兴。寒 。云恶:比

炎天:夏天。凛:寒冷。这句写范爱农凄苦的心情:即使炎夏

之夜也像凛冽的长夜一样难熬。

”有主动投水的意思沈:同沉“。独沈 。作者猜测范爱农是自

杀的,所以这样说。

。清洌:清澈而 音:寒冷。洌, ilè

滌:音dǐ, 洗。这两句是说,你投河死了,不知清澈寒冷的河

水能不能洗一洗你的愁肠?

论当世:评论当代的时事人物。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35

小:看轻。酒人:嗜酒的人。范爱农是个有志于改革社会的

人,所以他在“ 把酒论当世”的时候,仍然看不起那些整天喝得醉醺

醺的糊涂虫。

圜:同圆。大圆: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称天为大圜。茗

艼:即酩酊,大醉的样子。这一句是说:天都像喝醉了一样,暗指社

会的昏乱。

范爱农水性很好,在微醉时落水,本不会死,“ 自沉沦”,含蓄

地写出他是因不满社会而自杀。沉沦:沉没。

终古:永久。这一句是说这一别成了永别。

从兹:从此。绪言:开头的有启发性的话,这一句说,从此再

也听不见范爱农的议论了。

故人:老朋友。云散:像云一样被吹散。轻尘:喻微不足道。

这是作者悲愤之语。

浅析:

这三首诗是辛亥革命后的第 ——一九一二年写二年

的。辛亥革命是一次极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

命。它并没有触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 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

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辛亥革命后,从清朝皇

帝手里夺过来的政权,落到了封建军阀袁世凯手中,而

对帝国主义的统治则根本没有触动。中国社会仍处在黑

暗之中。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时正是由资产阶级旧民主

主义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旧

交替的时期,辛亥革命说明了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但

是新兴的无产阶级还没有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鲁迅在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36

这一时期以他深刻的眼光,看到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开始了他对中国革命前途的探索和深思,同时也因为看

不到前途而苦闷。

范爱农在一九一二年阴历三月二十七日给鲁迅的信

中写道:“ 听说南京一切措施与杭绍鲁卫(“ 鲁卫”即差

不多——注者),如此世界,实何生为?盖吾辈生成傲

骨,未能随波逐流,惟死而已,端无生理。”这就是说,

范爱农看到辛亥革命后所谓民国的“ 措施”即政策,与

革命前并没有什么区别,中国仍然是黑暗社会,自己又

不愿同流合污,因而痛不欲生。写这封信后四个月,范

爱农就落水而死了。这封信真实地反映了范爱农临死时

的心情和致死的思想原因。他对社会的看法与鲁迅有相

同之处,他当时的凄凉心情也深深引起鲁迅的共鸣。

鲁迅以十分沉痛的心情一气写下三章哀诗。第一首

是写:在风雨飘摇的政治局势下,作者缅怀死去的好友

范爱农。两鬓苍白的范爱农敢于藐视恶势力,因而横遭

迫害,吃尽苦头。辛亥革命失败了,正直的人还没有出

路,不料分手三个月后,范爱农竟沉水而死了。第二首,

作者回顾了和范爱农一道留学日本,海草三绿,久居异

国,那时他们曾激昂慷慨地参加了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但是辛亥革命却只赶走了清朝皇帝这个“ 狐狸”,紧跟而

来的又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军阀袁世凯之流,中国仍

然是寒云密布的黑暗社会,使范爱农在炎夏短夜中也感

到有如在漫长的寒夜里。这环境固然令人“ 痛不欲生”,

但像范爱农这样沉水而死,是否能洗净这深沉的忧愁呢?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37

这一方面写出范爱农和作者对当时政治的深刻忧愁是无

法解脱的,同时也包含着作者对范爱农消沉而死的委婉

痛惜的批判。第三首是作者回忆起曾经与范爱农一道饮

酒,纵谈时事:作者熟知范并非嗜酒之徒,但社会黑暗,

众人皆醉,范爱农终于含着悲愤在微醉中沉水而死,从

此再听不到他那富于启发性的谈话了。作者的挚友被迫

自杀,作者因而发出了“ 我亦等轻尘”的感慨。

三首诗反复咏叹,层层深入,极尽哀思。处处勾画

出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形势的本质特征,处处突出范爱

农与黑暗社会的对立,从而深深地挖掘了范爱农致死的

社会原因。作者对中国革命的深刻见解和对前途渺茫的

深沉痛苦交织在一起。这三首诗从范爱农的悲惨命运反

映出那个时代的一个侧面。

释义:

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

我怀念着好友范爱农。

早生的白发,只剩下稀稀落落的几根,

翻起眼白,蔑视那些争权夺利的害人虫。

世道人情如秋荼般的苦啊,

正直的人处处碰壁,无地容身。

为什么才离别了三个月,

就失去了这样一位刚毅不屈的友人?

其 二

祖国海滨的春草绿了又绿,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38

你却长年流落飘泊在异邦。

狡猾的狐狸清王朝皇帝刚刚下台,

骗人的桃偶军阀又上了场。

在那寒云翻滚,气候险恶的故乡,

就连热天也得打冷颤,夏夜也难挨到天亮。

你终于独自投入了冷冽的江水,

请问能否洗尽你深沉的忧愁和悲伤?

其 三

拿起酒杯把人世来评论,

你鄙视那帮隐身避世的酒徒。

醉生梦死的世界啊,

微醉犹醒的你,断送了生命。

从此以后我们永远分手了,

再也听不到你那激昂慷慨的议论。

啊,老朋友们一个个云消雾散而尽,

我也把自己的生命看做了轻微的灰尘!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39

一九二五年

①替豆萁伸冤

煮豆燃豆萁,

萁在釜下泣一

我烬你熟了,

正好办教席!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一九二五年元月五日。从《 华盖集

( 三 原诗无》中录 借原文) 出, 题,现 中话为

,一文 寻找借口帝曹丕为迫害自己的弟弟曹植 次责令

,赋不出就赋诗一首 杀头 植应。曹

燃据说是这样的“:煮豆 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

鲁 迅这首诗就是仿所谓急?” 《 七步诗》而来的。

fǔ,锅②釜:音 。

jnì 用。③烬:音 指燃成灰,火灰。这里作动调 烬。

教席:宴请教员的酒席。

浅析:

一九二四年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展开了反对

反动校长杨荫榆的斗争,当时称“为 女师大学潮”。这场

咬文· 嚼字

。题 :曹操据说 的儿子魏

曹植在七步之间

命作了一首 七步诗》《。 七步诗》《

根生,相煎何太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40

斗争的矛头实际上指向了北洋军阀政府。女师大进步学

生不为势力所屈,反对广有羽翼的校长,他们“ 干练坚

决,百折不回的气概”,使鲁迅屡次为之感叹。在这场斗

争中,鲁迅一直旗帜鲜明地站在广大学生一边,对杨荫

榆和她的后台军阀政府的教育总长章士钊及其走卒陈西

滢等人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一九二五年,

杨荫榆等人变本加厉,进一步迫害学生,开除了学生自

治会的六名代表,又召集她在女师大教员中的党羽于太

平湖饭店宴会,密谋镇压学生运动。鲁迅曾在《 集·华盖

“ 碰壁”之后》中对此加以揭露:“ 我吸了两支烟,眼前

也光明起来,幻出饭店里电灯的光彩,看见教育家在杯

酒间谋害学生。”可是一个名叫汪懋祖的女人却写了《 致

全国教育界的意见书》,为杨荫榆帮腔,说什么“ 今反杨

者,相煎益急”,把学生比做萁,把杨比做豆,把对学生

的迫害说成是学生逼杨,真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鲁

迅巧妙地把被颠倒的事实重新颠倒过来。他把《 七步诗》

中“ 豆在釜中泣”改为“ 萁在釜下泣”,说萁烧成了灰,

豆却熟了,正可用来办酒席,以此来揭露杨办了酒席请

许多人去策划迫害学生的卑劣行径。

释义:

煮豆子时用豆梗作燃料,

豆梗在锅底下哭泣号叫:

我化为灰烬你成了美味,

人肉筵宴又添好菜一道!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41

一九二八年

①吊卢骚

脱帽怀铅出,

先生盖代穷。

头颅行万里。

失计造儿童。

注释:

①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四 ·头》中录出,月十日,自《 三闲集

现 原文中话为题。借 鲁迅在《 头》中引用了清人王士祯的《 咏史小乐

雄, 。头颅行府》“;长辑 万里,失计杀田丰”。将军横刀出 盖 这代 首

服 一要度汉帝,诗是 方讲:董卓专权, 袁绍不 ,横刀通出,割据 ,是

个盖世英雄。但后来不听谋士田丰的忠告,杀了田丰,结果被曹操所

败。他的儿子袁尚、袁熙去投奔辽东军阔公孙康。袁尚要求在坐榻上

席子,公孙康叱道铺 “:汝二人之头将行万里,何席之有 ”便? 砍下两

是仿王 :十八世纪士祯的诗写的。人的头 迅这首诗送给曹操。鲁 卢骚

末法国资产阶级 , 物,今多作卢是当时启 运动中的家 重要人思 蒙想

梭。

脱帽:清朝末年流行卢骚帽,作者因之联

的笔,是古代人用来涂改误字的。怀铅:就是

穷困的人。这是写卢骚流落外国时的穷国情状。

想脱帽。铅:铅粉做

带笔。盖代穷:当代最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42

③头颅行万里:是指当时文人梁实秋对卢骚的攻击,鲁迅把这种

攻击叫做“ 借头示众”。造儿童:卢骚曾写过《 爱弥儿》一书,宣传

资产阶级儿童教育观点。这句是说,卢骚写《 爱弥儿》是失计了,因

而被梁实秋等人从万里外的法国拉来“ 借头示众”。

浅析:

十 上 ,五日的在一九二八年三月二 《 申报》 梁 实 秋

发表了一篇题为《 关于卢骚》的文章,说:“ 卢骚个人不

道德的行为,已然成为一般浪漫文人行为之标类的代表,

对于卢骚的道德的攻击,可以说即是给一般浪漫的人的

行为的攻击。”卢骚是法国十八世纪资产阶级思想家,他

的政治哲学和文化思想曾经起了反对封建主义,为资产

阶级革命制造舆论的作用。梁实秋把卢骚当作“ 一般浪

漫文人行为之标类的代表”,借攻击卢骚来攻击所谓“ 一

般浪漫的人的行为”,实际上是用造谣污蔑的手法,对当

时的革命作家进行攻击,企图以此抵制革命文化运动。

鲁迅因此在四月十日写了《 头》这篇杂文,揭穿梁实秋

“ 借头示众”的实质。鲁迅还由梁实秋行为联想到国民党

政权屠杀共产党人,“ 砍头示众”,实行白色恐怖的现实。

他在《 头》这篇杂文中说:“ 我看了今天《 申报》上载湖

南共产党郭亮‘伏诛’后,将他的头挂来挂去,遍历长

岳,可惜湖南当局,竟没有写了列宁( 或者溯而上之,

到马克思;或者更溯而上之,到黑格尔等等)的道德上

的罪状,一同张贴,二人正其影响之罪也。”也就是说,

按照梁实秋“ 借头示众”的说法,不仅应该把被杀害的

共产党员郭亮的头挂出来示众,而且应该把已经逝世的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43

马克思与列宁也拿出来示众,甚至还要株连到与共产党

毫无关系的黑格尔。这实际上是梁实秋等人的历来做法。

正如鲁迅后 ·序言》里写的:“ 说是我们的来在《 二心集

言动,都由于墨斯科的命令。这又正是祖传的老谱⋯⋯

所以含血喷人,已成了中国士君子的常径,实在不单是

他们的识见,只能够见到世上一切都靠金钱的势力。”这

就深刻地说明了梁实秋等人“ 含血喷人”,“ 借头示众”

的手法,是反映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和马列主义的不满

和恐惧,也反映了他们的无知。鲁迅《 吊卢骚》一诗,

正是揭露和讽刺国民党及帮办文人的这种伎俩。过去讲

鲁迅这首诗的人都离开了当时的阶级斗争的具体情况,

也没有注意《 头》这篇杂文的全篇内容,仅仅把这首诗

看做鲁迅对梁实秋攻击卢骚的一种讽刺,大大贬低了这

首诗战斗的意义。

释义:

丢盔弃甲只带着笔出奔,

卢骚先生如此潦倒穷困!

万里外的教授借头示众,

你又何必提倡培养儿童?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44

一九三一年

①赠 其 山邬

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一 鲁年初春。邬其山, 迅的日本朋友内山完

w造。内山  两 q  y字日语读作 āū í  mā qw 写。鲁迅戏 ū以“ 内”字的读 í音

“作 邬其”,而保“留 山”字的汉文,给内山完造起了个中式的名字。

②内山完造长 看期住在上海,每天都 到中国的现实。

③这两句是写中国官场的怪事:当时的一些官僚军阀如果在争权

夺利的斗争中失势了,往往以 养病”、““ 读书”为名假惺惺地退出官

场,以伺机再起。

④这两句是说国民党掌权得势以后,就暴露出他们假革命嘴脸,

屠杀革命人大肆 民。

⑤忽而:忽然。下野:下台。

,是佛教徒经南无阿弥陀:佛号 常念诵的。当时下台的军阀政

,这两句就是指这种情况客有的还假称吃斋学佛 。又,在江浙人的口

头 的意思。作者这里语带双禅中“ 南无阿弥陀佛”又有“ 谢天谢地”

关,表现了对当时国民政府的蔑视和冷嘲。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45

浅析:

一九二七年,正当北伐战争向前发展的紧要关头,

代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民族统

一战线及一切革命政策,被国民党当局的“ 清党”政策

和屠杀政策破坏了。此后,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

了民主,黑暗的中国代替了光明的中国。从那时候起,

到鲁迅写《 赠邬其山》这首诗的一九三一年,中国共产

党和中国人民已经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指引

下,在和“ 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中,把革命推

向一个新的阶段;与此同时,国民党反动派也在全国人

民面前彻底暴露了他们的反革命嘴脸。

“ 廿年 ”从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字面上看,是说邬其

山居上海二十年了,每天起来都可以看到中国的政治现

实。其实,这两句诗也说明:鲁迅全诗是对他多年观察

到的形形色色的反动军阀和政客的概括和揭露。诗的锋

芒,直指国民党政权的代表人物蒋介石。

以下六句,一方面揭露这些人对革命人民的血腥屠

杀,另一方面揭露他们在内部斗争中的政客手腕。

毛泽东说“: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蒋介

石,大家知道,是一个极端残忍和极端阴险的家伙。”又

蒋介石是怎样上台的?是靠北说:“ 伐战争,靠第一次国

共合作,靠那时候人民还没有摸清他的底细,还拥护他。

他上了台,非但不感谢人民,还把人民一个巴掌打了下

去,把人民推入了十年内战的血海。”毛泽东对蒋介石政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46

权的精辟分析,使我们十分清楚地看透了“ 一阔脸就变,

所砍头渐多”的国民党军政头目的本质。他们是中国大

买办大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代表。这两句诗寥寥十字,

深刻地揭露了蒋介石和国民党当局的腐败和残暴。由于

帝国主义和整个中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者相互间的矛

盾,在日愈加剧致使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也

在一天天扩大,发生激烈的混战。同时,政治舞台上勾

心斗角的争权夺利,也愈演愈烈。在这种争权夺利的斗

争中,他们或者因失势了,或者因分赃不均,有的推说

有病,有的假意要“ 闭门读书”,忽而出现在幕前,忽而

又说要下野,退居幕后,蒋介石就不止一次的耍过这种

手腕。“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忽而又下野”等

句,形象地描绘了他们的这种政治把戏。“ 论时事不留面

子,砭锢弊 ·前记》),鲁迅的诗也常取类型(”《 伪自由书

和他的杂文一样,是很概括,很典型的。

释义:

你在上海居住了二十年,

看透了中国社会的奇观。

政客们失势装病不求药,

无聊时闭门读书遮场面;

他们一旦阔气就露原形,

杀人如麻依然凶狠阴险;

忽然再度失势通电下野,

阿弥陀佛大家谢天谢地!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47

①惯于长夜过春时

惯于长夜过春时,

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

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

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

月光如水 衣。照缁

注释:

这首诗 作于一九三一年原 二月,从《 南腔北调

纪念》一文中录出。原诗无

j ng②妇:妻子。将,音 iā 带,

·为了集 忘却的

,现用诗的首 题。题 句为

c ,h领 ú。雏 是音 幼: 鸟、小鸟

的意思,这里是指孩子。鬓有丝:两鬓有了白发。

③依稀:模模糊糊。慈母 时泪:当 作者的母亲在北京听说作者已

经被捕的 传谣 ,忧虑因 焦急而掉泪。

④变幻:变化,变换。大王:指当时的国民党新 阀和军 地方实力

派 头子。“ 城头变幻大王旗”是指的 国民党南京政府和地方实力派之

间的军 ,阀 忍的 作家李伟森、岂 者文。朋辈, 青年混战。忍:不忍 指

柔石、胡也频、冯铿、般夫等五人。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48

⑤成新鬼: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李伟森,柔石等五烈士被国民党

当局杀害于上海龙华。

刀丛:指当时的白色恐怖。原作“ 刀边”,后改。

无写处:没有地方可把所吟的诗写下来,指在白色恐怖下没有

言论自由。

缁衣:音zī,黑色的衣服。

浅析:

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柔石、殷夫等五位左翼作

家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二月七日深夜,在上海龙华警备

司令部里被秘密枪杀。国民党反动派在“ 文化围剿”失

败之后,以流氓、侦探、刽子手来对付左翼作家。这种

径“, 一面固然在证明他们是在灭亡中的黑暗行 的动物,

一面也在证实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阵营的力量(”。《 二

心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柔石等被捕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准备逮捕鲁迅,鲁

迅于一月二十日迁居于花园庄公寓。五个青年左翼作家

被害的消息传来后,鲁迅写了这首诗。他在《 南腔北调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说到写这首诗时的心境集· :

“ 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的破

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沉重

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

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

凑成了这样的几句:惯于长夜⋯⋯”。

这首诗,正是在这种悲愤的心境下,抒发了作者对

革命青年牺牲的沉痛感情和在漫漫长夜里多年生活积累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49

起来的深沉感慨,表达了他对国民党腐朽政权的仇恨和

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 惯于长夜过春时”,在国民党统

治的白色恐怖下,长夜难明,这种黑暗生活,他已经过

惯了:一面是母亲的忧虑焦急,妇雏的流离颠沛,朋辈

的牺牲,自己鬓上的白发;一面是反动军阀更相替代的

,“ 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统治 ”的文网。“ 惯于”二字,

说明长夜漫漫,黑暗统治的长久,也是鲁迅对黑暗的旧

社会憎恶到极点的话;而就在这种过惯了的黑暗生活中,

又有新的革命青年牺牲了。“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

觅小诗。”鲁迅化悲痛为力量,以顽强勇敢的战斗来回击

敌人,追悼战友。

全诗,可以用鲁迅同期写的《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

学和前 》)中的一段话来概括“:我们驱的血(》《 二心集

现在以十分的哀悼和铭记,纪念我们的战死者,也就是

要牢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是同志

的鲜血所记录,永远在显示敌人的卑劣的凶暴和启示我

们的不断斗争。”这首诗鲜明地表现了他的大无畏的战斗

风格。

释义:

白色恐怖就像是长夜漫漫,

久而久之我早已过得习惯,

年过半百双鬓上丝发斑白,

还带着爱人孩子外出避难。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50

年老的母亲为我担忧受惊,

我在梦中似见她泪痕斑斑。

新旧军阀到处在你征我伐,

城头上强盗旗号时时变换。

年轻的战友惨遭敌人杀害,

痛定思痛我肝肠寸寸辟断;

写首小诗表示血泪的控诉,

满腔怒火怕什么火海刀山!

低头寻思这诗文无处可登,

堂堂中国密封得像只铁罐;

面对夜空只感到四周悲凉,

黑衣照映着月光一片清寒!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51

①送O·E·君携兰归国

椒焚桂折佳人老,

独托幽岩展素心。

岂惜芳馨遗远者,

故乡如醉有荆榛。

注释:

①O·E君: 原即日本友人小 荣次郎。一九三一年二月十八日小原

从中 买了兰草国日本,作者写了这首诗送给他国 。

音 j oi椒桂:椒 ā: 。椒, ,桂 都是看木名。这里用

喻比 局革命青年遭受国民党 的摧残。佳人:美人。这里用“当 佳人

老 喻一些假革命者在白 国民党反动派色恐怖的压迫下”来比 向

降,丧失了革命气节。

托:依托 幽 展素岩:深谷。 心:这里是双关语,白花白蕊心。

无杂色的兰花开 ,放 称为索心,“ 展素心”就

,,素 就是心 表白面 自己的有“ 本心 “的 晨 本意” 心素思 心“ 。

xnī)惜:吝惜。芳馨( :芳香,这里是指兰花。

是指祖国。故乡:这里 故乡如醉是说处于

浑浊混乱,一 n片黑暗 ēh 木。荆 )恶榛 、z( 草 。

椒焚桂折来

屈膝投

是说兰花开放;另一方

民党统治下的中国国

浅析:

这首诗写于一九三一年二月十二日,正是殷夫等五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52

个青年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后的第五天。写这首诗

的时候,鲁迅的感情是十分悲愤的。

“ 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展素心”,写当时革命

青年受到的摧残和“ 左联”文艺队伍的分化,表现作者

不管环境如何险恶,仍然坚持战斗的坚贞的革命品格。

“ 椒焚桂折”是说革命青年作家受到反动派的诬蔑、压

迫、囚禁和杀戮。在此同时,“ 因为有了这样的压迫和摧

残,就使那时以为左翼文学将大出风头,作家就要吃劳

动者供献上来的黄油面包了的所谓革命文学家立刻现出

原形,有的写悔过书,有的是反转来攻击左联⋯⋯”一

些“ 翻着筋斗的小资产阶级”,他们“ 激烈得快“”,也平

和得快,甚至于也颓废 ·上海文艺之一得快(”。《 二心集

》)。这就是诗中所瞥 说的“ 佳人老”。尽管如此,颓废者

的落荒和叛徒的投敌,动摇不了革命者的决心,反动派

杀戮也阻挡不住无产阶级战士的前进,鲁迅坚贞不屈,

勇敢战斗,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仍在滋长”,有如“ 独托

幽岩展素心”的兰花。鲁迅的这种优秀品质,正如毛泽

东称赞的那样:“ 在他的晚年,表现了更年青的力量。他

一贯的不屈不挠地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作坚决斗争。

在敌人压迫他,摧残他的恶劣环境中,他挣扎着、反抗

着、充满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 岂惜芳馨遗远者,故乡如醉有荆榛。”这两句是说:

我并不吝惜将芳香的兰花赠送给远方来的客人,只是这

里浑浊如醉,荆榛遍野,像这样的兰花太少了。“ 有荆

榛”三字,写出国民党当局政治上的法西斯统治和文艺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53

上的空虚,鲁迅在《 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中说:

“ 现在,在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文艺运动,其实就是惟

一的文艺运动。因为这乃是荒野中的萌芽,除此以外,

中国已经丝毫无其他文艺。属于统治阶级的所谓‘文艺

家’,早已腐烂到连所谓‘为艺术的艺术’以至颓废的作

品也不能生产,现在来抵制左翼文艺的,只有诬蔑、压

迫、囚禁和杀戮,来和左翼作家对立的,也只有流氓、

侦探、走狗、刽子手了。”这篇文章与本诗写作时间前后

相去仅两三个月,这段话就是“ 故乡如醉有荆榛”的最

好的说明。

作者在一普通的酬答之作中巧妙地写出了非常深刻

而丰富的内容,这固然因为鲁迅非常善于运用中国古典

诗歌传统的比兴手法,但更主要的乃是因为鲁迅是一个

伟大的革命家。

释义:

芳香的花木遭到砍折焚烧,

苦难的浩劫同样波及兰草。

兰草独特地傍着幽岩开花,

表露着她坚韧高洁的情操。

我把珍贵的兰草赠给远客,

正出自对兰草的无比爱好。

故乡似强秦苛政胜过猛虎,

到处是荆榛遍地豺狼当道。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54

无 题

大野多钩棘,

长天列战云。

几家春袅袅?

万籁静情情。

下土惟秦醉,

中流辍越吟。

风波一浩荡,

花树已萧森。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一年三月五日。

②大野:辽 原阔的 野。钩棘:带刺的荆棘。

③袅(ni 袅:微风吹动ǎo) 的样子。这里是指春风袅袅,春光明

媚。

,:音 情情à 从li 孔窍里发④籁 出的声响。万籁指一切声音。 :音

ynī, 静无声。寂

秦醉:据张衡《 西京赋》说:⑤ 秦穆公做梦到了天上,天帝喝醉

了 国的, 给了他。就 这里实际土 上指地把 赐 国民党窃取了中国秦 的统

治权。

chuò辍:音 ,停止。越吟:唱越国的歌。据说战国时越人庄易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55

xì 楚)( 在 国做官,生病时还唱越国的歌,以示不忘故乡。“ 中流辍越

吟”是说船到了河中就停止了越吟,指蒋介石在北伐的中途就公开背

叛了革命。

浩荡:这里用作动词,是振荡的意思。

萧森:萧条零落。

浅析: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创立

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多次打败了国民党军队的进

攻,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引起了国民党政权的恐慌。

从一九三○年底开始,蒋介石动员了十万军队,向我井

冈山革命根据地大举“ 围剿”。这次“ 围剿”被粉碎以

后,又疯狂准备第二次更大规模“的 围剿”。鲁迅的这首

诗即写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第一、第二次“ 围剿”之

间。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大规模军事

“ 围剿”,把全国人民推入内战血海的情景:长空笼罩着

战云,四野布满荆棘,还有几家有袅袅的春光呢?到处

都像死一样的沉静了。

接下来的四句,是作者因此而引起的感慨和回忆。

作者感叹天地像喝醉了那样,怎么把政权交给像秦王那

样残暴的统治者呢?由“ 下土惟秦醉”一句联想到了国

民党蒋介石叛变革命,窃取政权的往事:蒋介石伪装革

命,在北伐战争进行的中途,撕下了假面具,露出了反

革命的真面目,投入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怀抱,而

“ 中流辍越吟”了。由于蒋 ·介石叛变革命,发动了“ 四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56

一二”反革命政变,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进行大规

模的血腥镇压,加上中国共产党内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

的叛卖,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了。这就

像风波激荡之下,花树很快凋零一般。作者在一九二七

年三月二十四日夜写的《 黄花节的杂感》中曾说:“ 中国

经了许多战士的精神和血肉的培养,却的确长出了一点

先前所没有的幸福的花果来,也还有逐渐生长的希望。

倘若不像有,那是因为继续培养的人们少,而赏玩,攀

折这花,摘食这果实的人们倒是太多的缘故。”这里对革

命的进展感到欣慰,同时已经深刻地指出了混入革命队

伍的投机者是革命的死敌。半个多月后,国民党反动派

就发动了“ 四·一二”政变,大规模地摧残了许多革命战

士“ 用 ”。“ 风波一浩荡,花精神和血肉培养出来的花树

树已萧森”,写出了作者对国民党政权的强烈不满和革命

者应该永远牢记的历史教训。

这首诗用“ 倒叙”手法,即由时事而联想到历史,

由对反动派当前的罪行的愤怒抨击,进而指出了从他们

背叛革命窃取政权的历史中吸取的惨痛教训。特别是考

虑到革命的领导权和政权问题,这是鲁迅成为马克思主

义者之后深刻思想的一个表现。

释义:

大地上闪烁着刀光剑影,

天空里弥漫着烽火烟尘。

只有豪门望族寻欢作乐,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57

大好河山全部饮泣吞声!

反动统治更多暴秦凶残,

还有谁敢去写爱国作品?

狂风恶浪到处横冲直撞,

芳香花木都已枯萎凋零。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58

①赠日本歌人

春江好景依然在,

远园征人此际行。

莫向遥天望歌舞,

西游演了是封神。

注释:

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一年三月五日。日本

开屋治三郎。

征人:远行的人。此际行:这时候动身。

③《 西游记》《 封神 》都是我国明代的神魔小说,榜 这里指当时

上海剧坛上演的一些荒诞迷信的戏剧。

浅析:

春江三月,

美丽的自然景物依然存在,

远来的日本客人要在这个时候回去了。

客人是个戏剧评论家,

在上海看了一些戏,

这些戏充满了荒诞不经,

腐朽没落的内容,

人指日本戏歌 剧评论家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59

听,作者劝他回日本后不要再回头远望上海的剧坛

了,

因为演来演去,

还不就是这些东西。

“ 西游”演了是“ 封神”,国民党的政治舞台上也同

样在演着群魔乱舞的丑剧,这首诗看来不仅是揭露国统

区腐朽没落的文艺界而已,画龙点睛,意在言外,这样

的结尾是很高明的。

释义:

烟花三月依然有柳绿桃红,

远方的客人此时登上归程。

请莫回想这里的歌舞演出,

演来演去尽是些牛鬼蛇神。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60

①湘灵歌

昔闻湘水碧如染,

今闻湘水胭脂痕。

湘灵妆成照湘水,

皎如皓月窥彤云。

高丘寂寞竦中夜,

芳荃零落无余春。

鼓完瑶瑟人不闻,

太平成象盈秋门。

注 释:

①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一年三月五日。湘灵:湘水的女神。

②碧如染:湘水碧 像用颜料染出来似的得 。

③脂胭痕: 胭脂一样显出红色。像抹过

皎ji (ho àǎ( o): )都是洁 :白的意) 思。窥 看(k, u皓 。彤ì

(tóng:)红色。

⑤高丘:战国时楚国的山名。屈原在《 离骚》里用离丘指代楚

国。这里用来指祖国。竦中夜:在夜半感到冷气 sngò ,逼人。竦:音

成语有“ 毛骨竦然”。

这一句是说春天已经过去,芳荃零落无余。

恶是一种乐器。这一句是取唐朝钱起《 湘瑶瑟:精美的瑟, 灵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61

鼓瑟》:“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诗意。

太平成象《: ·通鉴 唐纪六十》:唐文宗问宰相牛僧儒: 天下“ 何

时当太平?”牛答:“ 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

亦谓小康。”意思是说所谓太平,并没有具体的现象,现在这种情况

也算可以了。这里反用这个典故来讽刺国民党政府粉饰太平。盈:充

满了。秋门:古都洛阳的西门。这里是用来指国民党的老巢南京。

浅析:

红军第一次反“ 围剿”胜利之后,鲁迅写了一首五

(律《 · 来揭露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同大野多钩棘》)无题

时又写了这首《 湘灵歌》来歌颂党领导下的红色革命根

据地。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

湘江两岸曾经掀起了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的农民运

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又领导了著名的

——秋收起义;接着就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的中段 井冈

山创立了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上,湘江两岸,是中

国革命的摇篮。鲁迅在他的诗歌中曾不止一次借湘水来

歌颂毛泽东领导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表现了鲁迅深厚的

无产阶级感情。

“ 今闻湘水胭脂痕”,湘水有胭脂痕,是指红色根据

好的故事》中曾经描绘一地的美好。鲁迅在《 野草· 个

“ 美丽、幽雅、有趣”的境界“:水中的青天底子,一切

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文红,该是村女种

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62

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

水胭脂痕。”湘江流域,罗霄山脉一带,从前就是绿水青

青,山河壮丽,今天“ 红旗卷起农奴戟”,建立了红色革

命根据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湘水如胭脂一样红艳美

丽,那不就是山上山下的红旗,红缨枪映在水里的倒影

吗?在美好的红色根据地里,连昔日凄苦的湘灵也变得

心情愉快起来,梳妆打扮,把湘水当作镜子照。她映在

水中的美丽的倒影,好像从红云中窥望人间的明媚皎洁

的月亮。作者用了这么美的诗句,这么美的形象来描绘

和歌颂党和毛泽东领导下的红军革命根据地,表现了作

者对革命根据地的无限向往。

与这种生动、美好的境界形成强烈对照的,是国民

党统治区的黑暗、萧条、冷落、腐败。在国民党的黑暗

统治下,长夜漫漫,万籁俱寂,革命战士遭到杀害,有

如芳草零落,没有一点春天的气息。反动政府对人民封

锁了他们“ 围剿”失败和革命根据地反“ 围剿”胜利的

消息,拼命粉饰太平。

全诗爱憎分明,对比强烈。激荡的湘水与寂寞的高

丘,鲜艳的红云与漆黑的寒夜,皎美的湘灵与零落的芳

荃,互相反衬,层层加深。这首诗的格调,尤其是前四

句描绘和歌颂红色革命根据地的那种明快和优美的境界,

在鲁迅诗作中是比较特殊的。

释义:

从前听人赞美湘江的流水,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63

明净秀丽有如碧绿的绸缎;

现在欣闻湘江边红旗如林,

映照得湘水宛如胭脂红遍;

湘灵听到红军胜利的喜讯,

拭净泪水忙上楼梳妆打扮;

满面春风尽情地唱呀跳呀,

朝着东方的红霞引颈探看。

国统区里死一样冷静沉寂,

白色恐怖就像是黑夜漫漫;

革命志士如花木横遭摧折,

早就没有了春意只有严寒。

祝大捷红色区城锣鼓喧天,

反动派故作不闻只顾酒酣;

南京小朝廷一片自吹自擂,

正把自欺欺人的老调重弹。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64

①无题二首

大江日夜向东流,

聚义群雄又远游。

六代绮罗成旧梦,

石头城上月如钩。

其 二

雨花台边埋断戟,

莫愁湖里余微波。

所思美人不可见,

归忆江天发浩歌。

注 释:

①这两首诗作于一九三一年六月十四日。

②聚义群雄:指当时 会在国民党旗帜下的军阀政客。这一聚 句是

说国民党中反蒋的各派系的头子纷纷离开南京。

③六代:指历史上在南京建都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

朝代。绮罗:丝绸之类的东西,这里是指繁华 象。景

④石头城:在南京西面的石头山后。这里就是指南京。

⑤雨花台:本是南京城南的名胜 后被, 蒋介石用作杀害革命者的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65

刑场。戟:音jǐ,古代的一种兵器。断戟:被折断的戟,这里用来比

喻被害的革命烈士。

莫愁湖:南京城西的名胜,相传六朝时美女莫愁曾住在这里。

微波:比喻革命烈士的流风余泽。

所思美人:从字面上看是指莫愁,实际上是指被国民党当面杀

害的烈士。

浩歌:雄壮的歌声。

浅析:

第一首诗写国民党政权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一九

三一年春,蒋介石同伪立法院院长胡汉民发生冲突,把

胡拘留在南京的汤山,因此同蒋介石有矛盾的国民党政

客孙科、王宠惠离开南京,胡派的古应芬联络桂系军阀

反蒋,孙科、汪精卫等表示支持,于五月七日在广州另

组国民政府,与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唱对台戏“。聚义群雄

又远游”就是作者对国民党政权内部的这次内讧的讽刺。

“ 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这两句是说在分

崩离析的南京反动政府统治下,南京城一片冷落,蒋介

石想维持暂时的表面的统一和繁华的企图也成了梦幻,

剩下的只有一弯冷月空照在石头城上。

第二首诗写作者对被国民党当局杀害的革命烈士的

深切悼念。鲁迅曾经说过,他自己的杂文“ 就如悲喜时

节的歌哭一般”,用以“ 释愤抒情”。这首诗也正是抒发

了他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革命者的愤怒和对革命烈士的

怀念之情,雨花台这样的名胜变成了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革命人民的刑场,多少英勇不屈的革命烈土牺牲在雨花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66

台边。革命者的英勇斗争和革命思想的影响还留在人间,

革命烈士却再也见不着了。而作者思念的美人—— 面对

着东去的大江和浩瀚的长空,追念着被害的战友,作者

唱出了悲愤的浩歌。

释义:

大江东去啊日夜不停地流。

强盗争斗后又出国去远游;

六代的繁华早已成为旧梦,

石头城上只剩有残月如钩。

雨花台边埋葬着烈士忠骨,

莫愁湖水为英魂起舞泛波。

思念战友竟不能一睹容颜,

面对江天我不由慷慨悲歌!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67

①送增田涉君归国

扶桑正是秋光好,

枫叶如丹照嫩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

心随东棹忆华年。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二日。增田涉:日本作家,一九

翻译鲁迅所著的《 中国小说史三一 略》年曾为 一书而来中国访问鲁

迅。

扶桑: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海上神树,长在东方日出之处,

后来在 籍我国古 上就称日本“为 扶桑”。

③ 微寒。 阳这一句是照 ::映。嫩寒 说:经霜变红的枫叶映着

光,使人感到 微的寒意。微

④东棹:东去的船。华年:青年时代。

解析:

作者在送客东归时,回忆了早年在日本渡过的一段生

青年活“。我以我血荐轩辕”—— 时代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爱

国主义激情依然在作者心头回荡;三十年来,作者的革命思

想和革命实践使他早已发展成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不限于

当时的爱国主义思想了。但是,中国革命的道路依然曲折而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68

漫长,作者老当益壮,激情不减当年,顽强而坚韧地战斗

着,革命意志更加坚强,更加显出青春的活力。

释义:

岛国日本正是明媚艳丽的霜天,

秋光微寒,漫山枫叶如火红遍。

折一枝杨柳送给回国去的朋友,

心潮逐浪深深忆念着青春华年。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69

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

回眸时看小于菟?

注释:

① 鲁迅很爱他的孩子,有人就这一点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一年冬。

同他开玩笑,他作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qiào,讥讽。。请:音

。《 战 策 )假意要求赵太后给怜: · : z触 h詟赵策》记载 ( é爱 国

他的小儿子一个王 “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宫卫士的职务。赵太后问:

乎?”这里反用这个典故,说爱儿子的怎么算不得丈夫呢?丈夫:男

子。

③兴风狂啸者:指老虎。啸:虎叫。

óu④ 眸 :m( 眼) 珠。时:不 :时地。小于莬 小老虎。于莬:音

 wūtù虎的别称。,

浅析:

这首诗,不仅是鲁迅回答别人对他爱孩子的讥讽,

表现他对孩子深厚的感情,而且应该看做鲁迅对革命后

代的殷切期望。“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于菟”。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70

正是希望革命后代也能如自己那样勇猛,那样“ 兴风狂

啸”,像一只小老虎。鲁迅的一生,是与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和官僚买办阶级进行殊死斗争的一生。早年,他喊

出“ 救救孩子”的口号,坚决反对“ 一代不如一代”的

谬论。他在一九一九年所作《 随感录 六十· 三(》《 热风》)

中引了一篇小说里的话,希望后代“ 刚强勇猛”:“ 走罢!

勇猛着!幼者啊!”这固然是受了进化论的影响,但他那

种对旧世界的强烈憎恨和把未来的希望寄于青年一代的

热情,至今还给我们以鼓舞。一九二五年他在《 华盖集

题记》中又写道:“ 我早就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

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在《 灯

下漫笔》中说:“ 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

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

败,他看到青年中有的被杀戮,有的却为虎作伥,“ 或则

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鉴于这样的事实,又学习了

马列主义的理论,作者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用

阶级论代替了进化论。从此,他以阶级的分析方法看待

青年,用了很大的精力去培养革命的青年。一九三○年

他又满腔热情地大声疾呼:“ 我们应当造出大群的新的战

士。”《 答客诮》这首诗直抒胸臆,即表达了鲁迅与反动

派浴血奋战,“ 兴风狂啸”式的气势和豪情,又以“ 回眸

时看”四字表达了他对革命后代、革命青少年的热情关

注和殷切希望,希望他们赶快成长起来,投入战斗,也

能“ 兴风狂啸”,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因此“ 知否兴

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于菟”这两句诗,与“ 横眉冷对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71

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精神上是一致的。

释义:

冷酷无情未必就是真正的好汉,

疼爱孩子的为什么不是大丈夫!

你可知道山中的猛虎兴风狂啸,

尚且频频回顾它心爱的小老虎?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72

一九三二年

无 题

血沃中原肥劲草,

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

泪洒崇陵噪暮鸦。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三日。

国。劲草:《②沃:灌溉。中原:这里泛指中 后汉书·王霸传》:

“ 疾风知劲草”。这里指在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地坚持斗争的革命力

量。

春③凝:凝固,冻结。华:同花, 华 花。就是春

④“ 英雄”:这里是反话,指国民党新军阀。多故:多事。谋夫:

指国民党政客。

⑤崇:高。崇陵即高大的陵墓,这 ,里指南京中山陵。噪:音zoà

吵嚷。 鸦暗指国民常噪暮 政权内部争吵。

浅析:

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蒋介石在

南京建立了独裁政权,革命力量遭到严重的摧残。在这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73

中国革命的紧急关头,党和毛泽东亲自领导了秋收起义,

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武装

斗争的烈火熊熊燃烧起来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

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

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

了,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在中

国的广大区域内,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

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

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到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土

地革命已取得辉煌的胜利,根据地军民已先后三次粉碎

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 围剿”。同时,以鲁迅为代表的

革命作家,也拿起笔,作刀枪,英勇不屈地反击国民党

当局的“ 文化围剿“”。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

华”。这两句诗用极大的艺术力量概括了当时的革命形

势。在烈士的鲜血灌溉下,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像

疾风中的劲草一样经受了考验,英勇地战斗。在国民党

反动派制造的白色恐怖之中,革命文化仍然显出了旺盛

的生机,像春花萌发一般,冲破了雪压冰封的寒冬,报

告着春天的消息。这两句诗,既是对流血牺牲的革命烈

士的追悼纪念,又是对继承烈士遗志,勇往直前的革命

战友的赞扬鼓舞。

和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形成强烈的对照的,是反动

阵营的矛盾重重。“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两句,就是讽刺,嘲笑国民党政权内部的各种勾心斗角

的丑剧。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74

释义:

尽管反动派的炮火连天燃烧,

烈士的鲜血滋润着原野劲草;

大地冰封白雪纷飞朔风怒号,

严寒深处却焕发着灼灼红桃。

南京小朝廷狗咬狗正在争吵,

托故出走装病避开多少花招;

中山陵有人把伤心泪珠弹抛,

正是群鸦喧嚣衬着一抹残照。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75

偶 成

文章如土欲何之?

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

春兰秋菊不同时。

注 释:

①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二年三月三十一日。偶成:是偶然写成的意

思:和诗的内容无关。

,暗指国民党统治之下,革命作家备受③文章如土:文章不值钱

欲何之:想到哪儿迫害。 去?

,指日本朋友③翘首:抬着头。东云:东方的云 。陶渊明有《 停

云诗》自序:“ 停云,思亲友也”。惹:牵惹,引起了。

,中④芳林:美丽的花国 国古代有“ 芳林苑”。这里是指中国的

文化事 落。业。寥 零落:稀疏,

⑤唐人李商 魏 》:“ 来时西馆阻佳期,去后漳河隔梦隐《 代 宫私赠

思,知有宓妃无限意, 兰秋菊可同时。”这一句反其意而用之。李春

说两美可以并存,作者感慨青年革命作家多遭残害,与自己不能同时

存在,所以有芳林寥落之恨。

浅析:

在国民党统治之下,“ ⋯⋯百物腾贵,弄笔者或杀或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76

囚,书店( 北新在内)多被封闭,文界孑遗( 侥幸留下

的人——注者),有稿亦无卖处,于生活遂大生影响耳。”

( 鲁迅《 书信·致李秉中》)因此作者在诗的开头就针对国

民党当局对进步作家的压迫和对革命文化的摧残,发出

了“ 文章如土”的感慨。一九三一年二月十八日作者曾

说,“ 生丁此时此地,真如处荆棘中,国人竟有贩人命以

自肥者( 指特务和叛徒),尤可愤叹。时亦有意,去此危

邦( 指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中国),而眷念旧乡( 指祖

国),仍不能绝据经去( 指能下决心离开),野人( 指小

老百姓,农夫)怀土,小草恋山,亦可哀也。日本为旧

游之地,水木 rěn明瑟,诚足怡心,然知之已稔( 音 熟

悉),遂不甚向往(。”《 书信 致李秉中》九· )这首诗的第

一句,“ 翘首东云惹梦思”,就是抒写鲁迅对国民党黑暗

统治的愤慨,想要“ 去此危邦”,而又不能“ 绝裾经去”

的心情 因为他“ 眷念旧乡”,要留在祖国继续战斗。——

正因为生活在国民党特务统治下“ 如处荆棘”中,

许多革命作家惨遭杀害,同时革命队伍又时时发生分化,

“ 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背叛”,文坛是

凋敝的,因有芳林寥落之感。作者最感沉痛的是自己培

养起来的一批青年革命作家,在一年之前被杀害了,正

如他在后来写的《 为了忘却的纪念》中所说的那样,当

时是年老的作者替青年写祭文,这是多么反常的现象啊!

屈原在《 离骚》里说他曾经“ 滋兰九畹”,鲁迅也把他所

培养的青年比为“ 春兰”,在阵阵秋风当中,兰花被摧残

了。“ 春兰秋菊不同时”一句,实际上包含着作者对国民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77

党反动统治极为深刻的仇恨。鲁迅从来不在敌人面前表

现丝毫的怯懦,他像一株傲然挺立的“ 秋菊”,历经风

霜,老当益壮,坚持着斗争。这首诗前二句写自己对国

民党统治区的极端憎恶,貌似消极退让,实质沉痛悲愤。

下二句正面抒写,又是比兴出之,显得特别含蓄。这是

鲁迅在极端险恶的政治环境之下,为了战斗的需要而采

用的手法。

释义:

文章贱如粪上,何处才是乐乡?

抬头遥望日本,复又令我神往。

可恨那里进步文化也横遭摧残,

就好像春兰秋菊不能同时开放。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78

赠  蓬 子

蓦地飞仙降碧空,

云车双辆挈灵童。

可怜蓬子非天子,

逃去逃来吸北风。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二年三月三十一日,是鲁迅应姚蓬子请求写

”战后,穆木天的妻子携带字时即兴记 ·二八事之作。写的是“ 一 儿

蓬子子乘人力车到 家姚 寻找丈夫的 。事

②蓦( mò)地:突 穆然。飞仙:指 木天的妻子。

③云车:仙人的车子。灵童:仙童。这里指穆木天的孩子。天

穆天子,周穆正。这里指子: 穆木天。

④穆木天的妻子找不到丈夫,只好逃来逃去吸西北风。

浅析:

这首诗从侧面反映了日寇侵略战争给上海居民带来

的危害。

释义:

天仙般的贵妇蓦地从天空降临,

驾着两辆云车还带着她的仙童。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79

可怜蓬子不是当今的“ 天子”,

只能逃去逃来吸着寒冷的北风。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80

①二八“ 一· ”战后作

战云暂敛残春在,

重炮清歌两寂然。

我亦无诗送归棹,

但从心底祝平安。

注 释:

①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二年七月十一日,是为送日本友人山本初枝

回国而作。

②敛:收“。战云暂敛”:战争暂时停止了 春。残 : 将尽时春 。

③寂然: ,无声 一片清 。静

④棹: 人归去的船。但:只。船桨,这里指船“。归棹”:载

浅析:

日本帝国主义于一九三一年制 ·一八”事造了“ 九

变,强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于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

八日夜,又在上海发动侵略战争。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锐

的形势下,十九路军受全国人民抗日热潮的激励,在上

海抵抗日军侵略,后因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出卖而失败。

到了五月,国民党政府就同日本帝国主义订立了屈辱的

和约。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81

“ 战云暂敛”,包含着对国民党政府屈辱求和的谴责。

“ 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潮,一浪高过

一浪,抗日的呼声响彻全国,但都受到国民党政府的压

制,这次“ 二八”上海抗战的炮火又被一· 蒋介石扑灭,

以致战云刚起,就收敛了。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

心不会因国民党的退让而满足,中国人民也将会以革命

的反侵略战争来对付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所以作

者用了“ 暂敛”两字,暗示战争并没有就此结束。“ 残春

在”是说“ 二八”战后,上海的闸北虹一· 口战区遭到日

寇的严重破坏,只有战火毁不了的春天还在,有杜甫诗

“ 国破山河在”的意思。重炮固然听不见了,但也没有人

有心思唱什么清歌妙曲了。“ 我亦无诗送归棹”是作者当

时的心情,在国家、民族遭受危难的时候,实在没有心

情推敲好诗送客了。“ 但从心底祝平安”感情真挚,表明

作者对日本帝国主义和日本人民是分别得很清楚的。

释义:

暂停的战火,留下了残剩的春景,

清丽的歌声也随着炮声同归于尽。

在这沉闷中我写不出送别的诗句,

只能在内心深处祝愿你一路顺风!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82

自 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释:

:是开玩笑的①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 意思。嘲

据 星华盖:星名。根 迷 照在俗人头上,这人就信的说法,华盖

鲁要倒 迅在《 华盖霉 集 记》里说。 · “ ,不: 过题 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

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

华盖,自然是成 作祖 罩之兆,但俗 住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佛

了 只好碰钉, 子。”欲何求:还想 呢求什么 ?

③颜:脸。

④中流:河流中间。

⑤千夫指:指当时各种反动势力对 围攻,鲁迅的 谩骂。

俯 齐孺子牛:《 左传》里记载 公经常自己装作牛首:低头。 景 ,

口里衔着绳子,让儿子骑着玩。孺子原指小孩子,但作者在这里把孺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83

子比作人民,给 “了 孺子牛”这个典故以新的生命。

成一统:有了一个统一的小天下。

这两句话是说不管外面是什么气候,即不管环境变的如何险

恶,作者始终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以文艺作武器,坚持战斗。

浅析:

这首诗集中反映了作者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战斗毅

力以及爱憎分明的无产阶级感情,是作者最著名的诗篇。

毛泽东曾在《 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鲁迅是中国

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

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

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

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

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

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出作

者对这样的评价是当之无愧的。

在国民党黑暗统治下,作者没有言论自由,所以用

冷嘲热讽的杂文形式作战。他的杂文如匕首,如投枪,

对这样一个英勇的战士,国民党当局想尽种种方法进行

迫害“。运交华盖欲何求,末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

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四句,选择几个典型的生活片

断,形象而概括地描绘了作者的处境;国民党政权统治

下白色恐怖的险恶,围攻鲁迅的各种势力的猖狂,闹市

的污浊讨厌,生活的动荡不安,简直无法摆脱,就像交

了华盖运一样。这四句表达了鲁迅对黑暗社会和反动势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84

力的憎恶、轻蔑的心情和不妥协的态度。

无论处境多么险恶,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也好,来自

其他方面的谩骂也好,都不能使作者后退一步。他“ 横

眉冷对千夫指”,同形形色色的敌人作了针锋相对的斗

争,毫无畏惧,英勇不屈,一往无前,表现出无产阶级

战士的革命战斗风格。在表示了对敌人的强烈憎恨的同

时,他又满怀热情地表示自己甘心情愿做无产阶级和劳

动人民的“ 牛”,作者对人民大众感情是何等的真诚啊!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 鲁迅

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

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敌人,对于无论

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

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

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

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释义:

既然交上了恶运,还能有什么要求?

未敢翻身动一动,却已经碰到了头。

我只好把破帽压得低低的穿过闹市,

就像漏船行驶急流中,还装载着酒。

我对敌人始终怒目而视,毫不宽宥,

而对人民我却甘愿做一头勤劳的牛。

还是躲进小楼吧,那里有个小一统,

管他外面寒来暑往是什么样的气候!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85

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

何妨赌肥头,抵当辩证法。

其 二

可怜织 化为马郎妇。女星,

鸟鹊疑不来,迢迢牛奶路。

其 三

世 少女多丰臀。界有文学,

北鸡汤代猪肉, 新遂掩门。

教授杂咏四首

其 四

名人选小说,入线云有限。

虽有望远镜,无奈近视眼。

:注释

①这一组诗前两首作于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后两首作于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86

一九三三年。

这首诗是讽刺钱玄同的。钱玄同:语言学家,曾任北大教授。

“ 五四”时期有一定的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是新文化运动的参加者,

但却是当时运动中的右翼,“ 五四”以后,就逐渐后退了,越来越保

守顽固,所以鲁迅作了这首诗来讽刺他。“ 作法”两句:成语有“ 作

法自毙”,意思是自己立法,自己受害。钱玄同平时曾开玩笑说:“ 四

十岁以上的人都应该枪毙。”鲁迅写这首诗的时候,钱本人已很舒服

地活过了四十 迅说他“ 作法不自毙。”悠然:自高,舒服岁,所以鲁

的样子。“ 何妨”两句:钱玄同曾在北京大学说过“ 头可断,辩证法

不可开课”的反马克思主义的话。

③这首诗是讽刺赵景深的。赵景深:当时任上海某大学教授。

“ 可怜”两句:织女在传说中是牛郎的妻子,而赵景深曾把古罗

马神话中的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马的怪物误解译为“ 半人半牛怪”,

连牛马也分 鲁迅在这里开了个玩笑说可怜织女也要化为马不清,所以

郎的老婆了。“ 鸟鹊”两句:相传在夏历七月初七,鸟鹊在银河上架

,牛郎织女渡桥相会 景深又曾误译英文的银河为牛奶桥 路。照这。赵

样的译法,恐怕鸟鹊都要认不得银河而不再飞来架桥了。

景深则认为“ 与其信而不鲁迅主张译文应该绝对忠实原文,而赵

顺,不如顺而不信”,所以鲁迅就摘出他译文中的笑话来讽刺他。

④这首诗是讽刺章衣萍的。章衣萍:当时任上海某大学教授。

“ 世界”两句:章衣萍曾替上海北新书局主编世界文学译丛。他

春天啊!我写过不少色情文学,在《 枕上随笔》中说: 懒“ 人的 连女

得去 ”的屁股都懒 摸了!

“ 鸡汤”两句:章衣萍等人绵行世界文学译本,并出版一套儿童

读物,销路很广:赚了不少钱,编辑们就大喝鸡汤。后来因一本儿童

读物的问题同伊斯兰教团体发生诉讼,北新书局一度被封闭。

⑤这首诗影射谢六逸。谢六逸:当时任上海某大学教授。谢六逸

曾编选过一本《 模范小 鲁迅、茅盾、叶绍钧、冰心、郁说选》,选录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87

达夫五人的作品。他在序言中说:“ 翻开坊间出版的中国作家辞典一

看,我国的作家快要凄足五百罗汉之数了。但我在这本书里只选了五

个作家的作品,我早已硬起头皮 准备别的作家来打骂我。而, 且骂我

第一句话,我也猜着了。这句骂我的话不是别的,就是‘你是近视眼

啊’,其实我的眼睛何尝近视,我也曾用过千里镜( 望远镜)在沙漠

地带,向各方面眺望了一下。国内的作家无论如何不只这五个,这是

确的事实。不过在千真万 我所做的是‘匠人’的工作,匠人选择材料

时,必要 到能不能上 自己的得 ‘ 线’,所以我要‘唐突’他们的

作品一下了。”

浅析:

这是一组讽刺诗,所以说是三十年代的新《 儒林外

史》,画出了各种知识分子的形态。作 关者在《 二心集·

于翻译的通信》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就拿赵景深教授

老爷来做例子罢,他一面专门攻击科学的文艺论译本之

不通,指明被压迫的作家匿名之可笑,一面却又大发慈

悲,说是这样的译本,恐怕大众不懂得。好像他倒天天

在替大众计划方法,别的译者来搅乱了他的阵势似的

⋯⋯对着这样哭丧脸,你同他说什么呢?假如觉得讨厌,

我想,只要拿指头轻轻的在那纸糊架子上挖一个窟窿就

可以了。《” 教授杂咏》这一组诗,虽然所讽刺的对象形

形色色,各有特点,而在他们的“ 纸糊架子上挖一个窟

窿”的办法则相同,不仅适用于赵景深一人。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88

所 闻

华灯照宴敞豪门,

娇女严妆侍玉樽。

忽忆情亲焦土下,

佯看罗袜掩啼痕。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华灯:华丽 豪的灯。豪门:有权势的 富之家。

③娇女:美女。严 盛妆: 奉妆。侍:侍候、侍 樽 玉:酒杯。 , 樽

华的指豪 宴席。

情亲:亲人。焦土:被火烧焦的土地,指战后的废墟。

⑤佯 ,装作。罗袜:丝袜。yng, á

浅析:

作者用诗的形式记录了他听到的一件事,所以这首

诗题为“ 所闻”。在华灯的照耀下,权贵豪富们敞门夜

宴,一些为生活所逼迫的女郎打扮得整整齐齐的侍奉他

们饮酒,豪门权贵花天酒地,一味的寻欢作乐,而那些

侍宴的女子却是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她们之中有人忽

然想起死于日寇炮火下的双亲,不由伤心流泪,但又怕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89

给人发觉,就低下头装着整理自己的袜子以掩饰泪痕。

这首诗一方面写侍宴女子的痛苦,对她们寄予同情,

另一方面写豪门权贵的无耻。对这些人在民族危亡的关

头仍然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表示极大的愤慨。

释义:

深宅大院的豪门权贵,

华灯照耀下酒宴大开。

侍女也只得装束端整,

替阔佬们去递菜传杯。

他想起焦土下的亲人,

柔肠寸断啊多少苦悲。

低下头佯装整理罗袜,

赶忙擦拭去颗颗泪珠。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90

无题二首

故乡黯黯锁玄云,

遥夜迢迢隔上春。

岁暮何堪再惆怅,

且持卮酒食河豚。

其 二

皓齿吴娃唱柳枝,

酒阑人静暮春时。

无端旧梦驱残醉,

独对灯阴忆子规。

注释:

①这两首诗作于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黯黯:一片故乡:指祖国。 黑暗。玄:黑色,玄云就是黑云。

锁玄云:被黑云所笼罩。

③遥夜:长夜。迢迢: 长 春遥 久。上 :正月新远, 春。

④ 哪岁暮:年 里经 。底。何堪: 得起

⑤河豚( tún):一种鱼。

皓:白。古人经常用明眸( 眼睛)皓齿来形容美女。娃:美丽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91

的少女。柳枝:古代有名叫《 杨柳枝》的民间歌曲,这里是指当时的

流行歌曲。

酒阑:酒尽,喝酒喝够了。

无端:没来由。

子规:杜鹃鸟的别名。古代传说蜀帝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啼时

泣血。文天祥有“ 化作啼鹃带血归”的诗句。这里作者所说的子规可

以理解为革命烈士的忠魂。

浅析:

“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

圆。”在“ 三座大山”压迫下的中国是多么灾难深重啊!

第一首诗中,黑云沉沉,长夜迢迢,正象征着国民党的

黑暗统治。作者向往着光明,向往着暂时被长夜所隔开

的春天,在年底的时候,他勉励自己不要有什么惆怅之

感,准备在新的一年里进行更顽强的战斗。

第二首诗写在一次宴会上,手酒阑人静之时,作者

想起了被国民党当局杀害的革命烈士,好像旧梦涌上脑

海,驱走了醉意,于是也无心听歌,背着灯光沉痛地追

念着壮烈牺牲的革命好友。

释义:

滚滚翻腾的乌云,笼罩着故乡。

漫漫的长夜,远隔明媚的春光。

残冬岁末,哪能再度感怀忧伤,

拿起酒杯且把河豚细细地品尝。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92

其 二

南方的姑娘正把杨柳枝歌儿唱,

人声尽酒将散正是晚春的时光。

无故的旧梦重现,驱散了醉意,

独对孤灯怀念欲归不得的故乡。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93

无 题

洞庭木落楚天高,

眉黛猩红涴战袍。

泽畔有人吟不得,

秋波渺渺失离骚。

注 释:

①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②洞庭:洞庭湖。木落:叶落。《 楚辞 湘夫·九歌· 人》“:嫋嫋兮

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指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料,古代③眉黛:一种 妇 画女用来 眉。猩青黑色的颜 红:指鲜红

的血。涴(wò)污,弄脏。:

· 原渔父》“:屈 既放( 潭( 江④《 楚辞 被放逐),游走 边),行江

吟泽畔。”渺渺:水色邈远的样子。

浅析:

国民党政权对革命根据地的三次“ 围剿”都被根据

地军民彻底粉碎了以后,蒋介石仍不甘心,亲自出马,

自“任 总司令”,于一九三二年元月指挥五十二万军队向

湘鄂赣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四次“ 围剿”,实行杀

光、烧光、抢光的政策,妄图用血腥的屠杀吓倒革命人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94

民。“ 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两句就是对

国民党反动派这一滔天罪行的控诉。在落叶缤纷,秋高

气爽的时节,血腥气却布满了洞庭楚天,那些国民党军

官们一面寻欢作乐,一面屠杀人民,他们的战袍上沾满

了革命根据地军民的鲜血,又染上了女人的眉黛,作者

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国民党腐败和没落。

这首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又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国

民党统治区,进一步揭露蒋介石的黑暗统治。在那里国

民党当局实行白色恐怖,大搞文化“ 围剿”,许多文艺工

作者感到有被窒息的危险。古时候,屈原虽被流放,还

能行吟泽畔,创作他的《 离骚》,而在国民党黑暗统治下

的文艺工作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要想如屈原那样也

做不到啊!

释义:

秋风阵阵湖水浩荡树叶纷飘,

极目远望大地荒凉苍天杳杳。

反动军队劫掠成性杀人如草,

妇女的鲜血染红了屠夫战袍。

屈原曾在洞庭湖边哀呼长号,

今天更有何人再把屈子凭吊!

面对洞庭湖水一片烟波浩淼,

再也写不出千古不朽的离骚!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95

一九三三年

二十二年元旦

云封高岫护将军,

霆击寒村灭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

打牌声里又新春。

注 释:

①此诗作于一 国二十二年,就是一九九三三年一月二十六日。民

三三年。

② 岫 了山就 峰是 ,高山高 躲在山。岫 ù 说( 保, 是x 云i 护封 着) 锁

上的将军们。

):雷。指炸弹。霆击霆 t( ngí :就是投炸弹的意思。当时日本

国主义在 占帝 山海关后进逼了华北,不断派遣飞机轰炸真东各县侵 。

寒村:贫寒的农村。

浅析: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前,国民党采取了先安内

而后攘外的政策,他们所有的人不是躲在高山上享福,

就是跑到租界鬼混,听凭日本飞机狂轰滥炸,虐杀人民。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96

寥寥四句,就生动地勾划出国民党消极抗战的实质。

此诗的初稿是:“ 云封胜境护将军,霆落寒村戮下

民,依旧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几处改动都是

很有意义的:“ 高岫”比“ 胜境”更为明确,国民党军界

的一些要人们躲在安全的深山之中。“ 击”表明炸弹是被

掷下来的,并且对准了下民,“ 落”就没有这么丰富的内

容。“ 戮”是杀害,“ 灭”是消灭,改后更为通俗显豁。

“ 依旧”可以表明国民党政府一向依附帝国主义,而“ 到

底”则写出国民党军界买办官僚们认为藏身深山仍不如

租界中安全。

释义:

云雾弥朦笼罩住高山峻岭,

将军们躲进岩洞发号施令。

敌机轰炸把村落夷为平地,

遭受杀戮的全是无辜百姓。

上海的租界依然歌舞升平,

没有轰炸用不着胆战心惊。

吃饱了牛排鱼翅红茶绿酒,

打牌声里混过了又一新春。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97

②风生白下千林暗,

雾塞苍天百卉殚。

愿乞画家新意匠,

只研朱墨作春山。

注 释:

,①此诗作于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六日 是送给日本画家望月玉成

的。

白下:南京的别名。

:殚( d 风 暗。 都雾 是③ à 尽 指 党的n 和 的 民 统上句 国 反动 治。)

④意匠:匠意、匠心,指艺术巧妙的构

墨:这里是指红色⑤朱 的颜料。

浅析:

当时在国民党统治区笼罩着白色恐怖,南京这个国

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尤为黑暗。蒋政府对革命人民进行

了残酷野蛮的大屠杀。仅南京雨花台一处,就杀害了数

以十万计的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从南京吹起来的腥风

毒雾,充塞大地,笼罩山野,摧残花木。这“ 风生白下

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就是当时南京和整个国民党

①赠画师

想。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98

统治区的写照,是作者对国民党当局血腥屠杀革命人民

的强有力的控诉。

“ 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作者希望画

家能匠心独运,用彤红的颜料去描绘美丽的欣欣向荣的

“ 春山”。这个作者所向往的红色“ 春山”,我们既可理解

为红色根据地,也可理解为革命的美好前景。

这首诗的前后两联,用高度概括的手法创造了两个

对立的意境:一个是风生雾塞,林暗花残;一个是红色

的春山。这种强烈的对照,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在革命战

争的极端艰苦的岁月里,对革命事业美好前景的意愿,

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释义:

南京城吹出阴森森的寒风,

千林万树都显得一派凄清,

毒雾弥漫塞满了整个宇宙,

摧折得百花一齐消残凋零。

我衷心请求画家别出心境,

不要再去画那些断枝落英;

用大红画笔描绘春山图景,

鲜艳的红旗衬着蓝天白云。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99

①剥崔颢《 黄鹤楼》诗

②阔人已骑文化去,

地此 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

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

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

烟花场上没人惊。

注释:

① ·崇实》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三年一月三十一日,从《 伪自由书

原 题,现据原文拟中录出 此。 诗 无 题。崔颢 o)( :唐h 代诗人,他的à

《 黄鹤楼 文原 是:》诗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

不 萋 洲, 萋白 鹦云 鹉千载复返 。空 暮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 日

乡关何处是?烟 ”波江上使人愁。

②阈人:指国民党官僚。日寇在侵占整个东北以后,又进一步侵

,日军攻占山海略华北。一九三三年一月三日 关,北京危急。国民党

反动派根本 抗击 侵略,而只是匆匆忙忙地把北京值钱的日寇的不准备

文物如团城的玉佛之类装车南运。这里所说的“ 阔人已骑文化去”就

是这种情况。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00

③文化城:一九三二年十月间,北京文教界的江瀚等人要求国民

党政府宣布北京为不设防的“ 文化城”。这是和反动政府一鼻孔出气,

讨好日本侵略者的无耻做法,作者在这里加以讽刺。

④当时的北京车站在前门。专车:指专门装运古物的车。

霉的气色。鲁迅在《 伪自由书 崇实》中写道⑤晦气: :倒 · “ 大学

生虽然是‘中坚分子’,然而没有市价,假使欧美的市场上值到五百

美金一名口,也一定会装了箱子,用专车和古物一同运出北平⋯⋯”

当时北京的大学生要求提前放假,国民党的教育部申斥他们说:“ 大

学生乃国民中坚分子,讵容妄自惊忧,败坏校规”,不准大学生逃难。

着古物这两句是说,专车一列一列地装 南下,而大学生们却没有人管

他们 霉的死活,真是倒 透了。

薄:迫近。榆关:山海关。

烟花场:妓院。日寇已经进逼山海关了,可是抗敌的国民党军

那些将军队在哪里?—— 大官们还照常呆在妓院里呢!

浅析:

剥古人诗,往往容易成为文字游戏,失之油滑。这

首诗却是极其沉痛悲愤的:国民党政府只顾运走值钱的

古物,不管人民的死活。在日寇的侵略面前,消极抵抗,

仍在烟花场里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那些“ 阔人”们的

丑恶的灵魂被刻画得人木三分。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01

①学生和玉佛

寂寞空城在,

仓皇古董迁,

头儿夸大口,

面子靠中坚。

惊扰讵云妄?

奔逃只自怜:

所嗟非玉佛,

不值一文钱。

注释:

①此诗作于一九三三年一月三十日,从《 南腔北调集

佛》中摘出, 借文题,现 看原诗无 为题 题 《 剥。 崔请

吊大学生》及其注释。

②仓皇:慌张。

③头 民党头子。儿:指国

。指当时的大学生④中坚:核心力量 。

讵云:讵( jù)怎么;讵云:怎么说?这一句

事实,怎么能说是大学生们妄自惊扰呢?海关是

·学生和玉

颢<黄鹤楼>诗

是说日军进攻山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02

浅析:

在日寇准备大举进攻华北的时候,国民党政府准备

投降,北京成了“ 空城”,不仅古董南迁,而且毫无设

防。正如当时各民众团体向南京国民党政府提出的抗议

中指出的那样,“ 于今古物之迁移是不从事抵抗之表现。”

当时有一些文化人建议把北京定为所谓“ 文化城”,将军

事设施挪往保定。在此同时,国民党头儿们却要所谓

“ 社会中坚”的大学生出来替他们撑面子,以掩饰他们把

祖国大好河山拱手让敌的行为,煞有介事地申斥学生们

在“ 榆关告紧之际“”,妄自惊扰”。大学生们真是走投无

路,只好叹息自己不如玉佛值钱了,语似滑稽,实际上

是很沉痛的。

这首诗中巧妙地引用了国民党反动官僚申斥学生的

话,并加以驳斥,又运用了一些口语,这样讽刺的意味

更加深长了,其手法近于杂文,代表了鲁迅旧体诗的一

种风格,属于这种风格的作品还有《 替豆萁伸冤》、《 赠

邬其山》《、 赠蓬子》《、 报载患脑炎戏作》等。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03

题《 呐喊》

弄文罹文网,

抗世违世情。

积毁可销骨,

空留纸上声。

注释:

是①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三年三月二日, 作 题者 在一本《 呐喊》上

送给日本友人山县初男的《。 呐喊》: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包括作者

从一九一八年到一九二二年写的《 狂人日记》《 Q、 阿 正传》等十五篇

小说。

弄文:从事文艺工作。罹 lí,:音 遭遇。文同:指国民党当局

籍,包括查推行的种种文化政策 禁进步书 ,迫害作家等许多方面。

③这一句是说自己反抗这个黑暗世界,违反了统治阶级的世俗人

情。

④毁:诽诗。这一句是说自己所受的种种诽 骨谤积起来可以销灭

。肉

这 ,说自己是谦虚话 没有别的贡 ,献 只是在纸上留下了《 呐

喊》之声。

浅析:

《 呐喊》问世以后,因为它的内容是彻底反封建的,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04

遗老遗少们群起攻击,被斥之为“ 庸俗”,但作者继续用

他犀利的笔锋毫不留情地向一切旧势力进攻。从《 呐喊》

的出版,到一九三三年写这首诗时,已经十多年过去了,

鲁迅一直在文化战线上向着敌人冲锋陷阵,“ 弄文罹文

网,抗世违世情”,正是反映了这种现实。但是国民党当

局的这种“ 文化围剿”像他们对革命根据地的“ 军事围

剿”一样可耻地失败了,“ 而共产主义者的鲁迅,却正在

这一‘围剿’中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 见《 毛泽

东选集》第二卷六九五页)。

被敌人反对不是坏事,而是好事。作者在来自各方

面的咒骂声中傲然挺立,但是他感到自己的作品还不足

以改革社会,他曾经说过:“ 改革最快的还是火与剑。”

因此说自己早年的作品不过是“ 空留纸上声”而已。在

我们看来,作《 呐喊》时作者虽然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但反封建是十分彻底的,《 呐喊》将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部辉煌的战绩而不朽。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05

题《 彷徨》

寂寞新文苑,

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

荷戟独彷徨。

注释:

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三年三月二日,和《 题<呐喊>》一样,是

作者 赠 鲁迅题 的第给日本友人山县初男的《。 彷徨》:在自己的作品上

二本小说集,收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六年写的《 祝福》等十一篇小

说。

②新文 ”以后的文艺界。苑:指“ 五四

集序》中者 国新③旧战场: 文作 在 学大系>小说二《 <中 说:

“ 北京虽然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但自从支持着《 新青年》和

《 新潮》的人们,风流云散以来,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二年这三年间,

景。”倒 着寂寞荒凉的古战场的情

④两间:指新文苑和旧战场之间。

着⑤ 。荷: 彷肩 ,不负 徨 儿:游移 知不 往定 走好。哪

浅析:

“ 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的队伍分化了,“ 有的高

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新文坛一度显得很寂寞,新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06

旧文化激战过的旧战场似乎又平安无事了。那个时候,

作者一面同章士钊、陈西滢、胡适等进行了尖锐的斗争,

一面还在探索道路,对前途还看得不十分清楚。在《 彷

徨》一书的扉页上,就引用了屈原的诗:“ 路漫漫其修远

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了三十年代,鲁迅已经成为一

个马克思主义者,他回首往事时,严格地剖析自己,表

现出共产主义者坦白的襟怀和可贵的自我革命精神。

作者的好友许寿裳后来对作者说:“ 你的诗‘两间余

一卒,荷戟独彷徨’已经成了‘两间余一卒,挺戟独冲

锋’了。”说完两人相视一笑。( 见许著《 亡友鲁迅印象

记》)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07

悼 杨 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

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

又为斯民哭健儿。

注释:

这首诗作于一九三 佛三年六月 ,二十一日 鲁。 :字杨铨 杏 迅的

”,和鲁 委员迅同“为 。民权 一保障好友 同盟 的 九执行 三三年六月十

八日被国民党蓝衣社特务 杀于上暗 海。

花开花落:指世事的变化。由之:不管它。

何 哪期: 里想到。泪洒江南 痛而:自己因 悼杨铨的遇害而泪下

如雨 ( 作者为杨铨送”的意思,另一方面又有“ 天也因此而伤心落泪

葬的那一天正好下大雨)。

斯民:这样的人民。健儿:壮士,这里是指杨铨。

浅析:

为了配合对湘鄂赣根据地的军事“ 围剿”,国民党当

局在国统区强化了法西斯统治,国民党特务到处杀人捕

人,为所欲为,杨铨就是被蓝衣社特务于六月十八日暗

杀的。杨铨是个民主人士,和鲁迅同为“ 民权保障同盟”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08

的执行委员。他的被害,激起了鲁迅的极大悲愤,六月

二十日“,民权保障同盟”为杨铨举行葬礼,当时正盛传

国民党特务准备暗杀鲁迅,所以有人劝鲁迅不要出门,

但鲁迅还是勇敢地参加了葬礼,表现出一个共产主义战

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首诗就是送葬回来的第二天

作的。

“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两句是愤怒的

反话,我哪里还有像从前那样的豪情呢?现在是任凭花

开花落,世事变化,也不动声色了。这正像“ 惯于长夜

过春时”一样,实际上是对国民党法西斯统治的强烈控

诉。作者对国民党的所作所为已屡见不鲜,对他们的本

质也早已看透,自己的革命豪情虽然在心头激荡,可是

不再像从前那样轻易流露于外表了,只是不断地和国民

党当局作韧性的战斗。可是这次追悼杨铨,又情不自禁,

泪下如雨“。何期泪洒江南雨”,在前两句的衬托下,更

显示出鲁迅因朋友被害而涌起的不可抑制的沉痛,感情

”的一个“真挚而悲壮“。又为斯民哭健儿, 又”字,写出

了在此以前已有许许多多革命战友和进步人士被害,正

因为如此,作者才泪下如雨,为灾难深重而又奋斗不息

的中国人民失去了这么多的“ 健儿”而感到无限悲痛。

这样就把对杨铨的哀悼和对国民党当局屠杀革命人民的

罪行的揭露密切地结合起来了。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09

①题三义塔

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 埋骨之塔也,在

日本,农人共建之。

奔霆飞熛歼人子,

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

终遗高塔念瀛州。

精禽梦觉仍衔石,

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西村博士于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持归 养之。初亦

相安,而终化去 。建塔以藏, 。率成一律且征题咏

聊答遐情云尔 。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一日,是应日本友人西村( 真

琴)的请求写的。

鸠:音jiū,鸽子。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10

③熛:音 ib ,飞起的火焰。奔霆āo 飞熛,是指日本飞机狂轰滥炸

的 象。歼人子:屠杀人景 民。

④败井:被毁坏了的井。垣:音 o,墙。颓垣:倒塌yuá 了的墙。

这一句是说闸北地区被日寇破坏后在一片瓦砾场上只剩下一只饿鸽。

⑤值:碰到。大心:宽厚的心。火宅:被战火焚毁的房屋。这句

是说饿鸽偶然碰到好心的西村而脱离战火。

瀛洲:我国古代神话中的海上神山,这里是指日本。念瀛洲是

说被日本人民所纪 n念 y。 g瀛:音 í 。

情禽:指精卫鸟。《 山海经》中说: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在东海

淹死,后变成精卫鸟,为了复仇,它不停地衔来西山的木石,要把东

海壤平。这句是说死去的鸽如能像梦醒似的复活,它也一定会像精卫

鸟一样,去填平东海( 暗指向日本帝国主义讨还血债)。

斗士:指中日两国的反法西斯战士。诚坚:抗敌的热诚很坚

定。抗流:抗击当时世界上的法西斯逆流。

教用语,这里是指长时期的度尽:历尽。劫波: 意思。佛

恩仇:这里只是指怨仇。泯:音mǐn,消去。

持归:带回日本去。

化去:死去。

征题咏:( 为塔的落成)征求诗文。

率:草率地。

情:深远的情意。云尔:句尾助词,相当于聊:姑且。遐 现代

汉语中的“ 罢了”。

浅析: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是违反日本人

二八”战后民意愿的。日本朋友西村真琴在上海“ 一· ,

把一只无家可归的鸽子带回日本去饲养,并在鸽子死后

和当地农民一起建了一座塔来葬它,正表现了日本人民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11

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罪行的强烈谴责。作为一个马克思主

义者,作者应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把发动侵华战争的日

本帝国主义者同日本人民严格地区别开来,在这首诗里,

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人民把侵略战争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

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日本人民的真诚友好的感情。

诗的前两联通过一个鸽子的遭遇,写出了日本帝国

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又写出了日本人民和中国人

民的友情。第一句写战时弹火纷飞,人民死伤惨重;第

二句写家园战后残破,连鸽子都无家可归;三四两句写

日本友人携鸽归国,鸽死建塔。按着时间顺序,叙事极

为简省,又寄寓深沉的感情。下面四句是作者抒情和议

论“。精禽梦觉仍衔石”这一句“ 金刚怒目”式的诗是说

明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心,表现出“ 中华民

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与此同时,鲁迅又

指出中日两国人民并不都是敌人,在当时“,斗士诚坚共

抗流”;在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以后,两国人民一定会像

兄弟一样团结起来。一九三三年,日本革命作家小林多

喜二逝世了,鲁迅在拍往日本的唁电中说“:日本和中国

的人民本来是兄弟。资产阶级欺骗人民,用人民的鲜血

在我们两国人民中间划了和正在划着界限。但是无产阶

级和它的先驱者们正在用鲜血洗刷这个界限。”诗和这封

电报都说明鲁迅当时对“ 民族斗争,说到底是阶级斗争”

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有很清楚的认识。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12

释义:

日本强盗轰炸上海闸北人民,

饥饿的鸽子在瓦砾堆中幸存。

偶然遇到好心肠的日本友人,

把这只劫后的鸽子带回东瀛。

鸽子死了还建筑起高塔纪念,

日本农民常把它记挂在心田。

如果死去的鸽子从梦中醒回,

将化作精卫鸟衔石填平东海。

消除战争种下的仇恨的种子,

中日两国人民必将同仇敌忾!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13

无 题

禹域多飞将,

蜗庐剩逸民。

夜邀潭底影,

玄酒颂皇仁。

注释:

①一九三三年文人黄萍荪一 迅,一面又托郁达面在小报上攻击鲁

迅写字。六月二十八夫 日请鲁 鲁迅写了这首诗给他,实际上是对他的

一个教育。

禹 分为九州,后来就有人称中国城:相传大禹治水后,把中国

为禹城。飞蒋:这里是指国民党和日寇的空军。

③蜗庐:像蜗牛一样的房屋。指极 陋的住处。逸民:古时的隐简

士, 是指反抗这里 民党统治国 的人民。

影指自己在水中的潭:深水,潭 底 倒 。影

颂皇仁 帝玄酒:上古时 的一种 色黑 的饮料。 仁:歌颂皇 。德

浅析:

一九三二年四月鲁迅在《 ·序言》中揭露当时二心集

国民党当局的文化“ 围剿”,说“:象牙塔里的文艺,将

来决不会出现于中国,因为环境并不相同,这里是连摆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14

这‘象牙之塔’的处所也已经没有了;不久可以出现的,

恐怕至多只有几个‘蜗牛庐’。蜗牛庐者,是三国时所谓

‘隐逸’的焦先曾经居住的那样的草窠,大约和现在江北

穷人手搭的草棚相仿,不过还要小,光光的伏在那里面,

少出,少动,无衣,无食,无言。因为那时是军阀混战,

任意杀掠的时候,心里不以为然的人,只有这样才可以

苟延他的残喘。但蜗牛界里哪里会有文艺呢,所以这样

下去,中国的没有文艺,是一定的。”同一文中还回击了

讥笑鲁迅为“ 贰臣”的别有用心的谰言,明确表示了与

反动统治势不两立的态度“:至于‘贰臣’之说,却是很

有些意思的,我试一反省,觉得对于时事,即使未尝动

笔,有时也不免于腹诽,‘臣罪当诛兮天皇圣明’,腹诽

就决不是忠臣的行径。”

这种久已萦回在脑际的思想,对国民党的憎恶和因

中国黑暗现实引起的悲愤,又受了一九三三年日本侵略

者和国民党当局任意屠杀中国人民的刺激,发而为诗。

便是这篇五绝。

“ 禹域多飞将,蜗庐剩逸民”,是说在日本帝国主义

和国民党当局的空军狂轰滥炸之下,中国人民遭受了空

前惨重的痛苦,或被炸死,或被炸伤,背井离乡,家破

人亡,像自己这样侥幸留在人世,死里逃生的人们,也

只得像古代的“ 隐逸”一样住在蜗牛屋里。作者所说的

“ 不久可以出现的⋯⋯蜗牛庐”终于在民族侵略与阶级压

迫下成为了事实。这既是现实的写照,也包含着对国民

党当局所谓的“ 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卖国政策的辛辣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15

讽刺。一九三三年三月日本侵略军扩大侵略,曾用飞机

狂炸冷口、古北口、喜峰口一带,当地人民死伤惨重;

而蒋介石却以九十个师( 五十万兵力)向江西等地区工

农红军根据地进行第四次“ 围剿”,用飞机滥炸根据地人

民“。边疆上是飞机抛炸弹“”,腹地里也是飞机抛炸弹”,

“ 边疆上是炸,炸,炸;腹地里也是炸,炸,炸”——

“ 飞将”可谓“ 多”矣!“ 虽然一面是敌人炸,一面是自

己( 指国民党空军——注者)炸,炸手不同,而被炸则

一”,都是任意屠杀老百姓。鲁迅在诗里寄寓着对日本帝

国主义者和国民党当局血腥罪行的深刻仇恨和惨遭灾祸

的人民的深切同情。“ 夜邀潭底影,玄酒颂皇仁”,就是

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强烈抗议。自己侥幸留在人世,

在暗夜里出来,孑然一身,形影相望,以潭水为酒,颂

“扬 ——皇仁’, 炸完老百姓,炸毁房屋,惟留蜗庐,潭

水而已;这就是统治者的“ 恩德”!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

的极端憎恶愤恨,以反语出之。“ 颂皇仁”三字包含着丰

富的内容:首先,国民党政府置日本侵略者不顾,反而

屠杀人民,作者对此提出强烈抗议;其次,国民党政府

把“ 捕杀的罗网张遍全中国”,对革命文艺施以逐日加紧

的压迫,简直连“ 腹诽”也禁止了,只准说“ 臣罪当诛

兮天皇圣明”,作者对此表示极大的愤慨;再次,“ 皇仁”

者就是说国民党独裁的黑暗统治,比中国封建社会有过

之而无不及,作者对此给予辛辣的嘲讽。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含蓄的

讽刺,也就是冷嘲,从字面上往往不易看出来,而实则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16

含有对国民党政权的深刻抨击和辛辣讽刺;二是貌似夸

张( 对飞机轰炸情况的形容),实际上是对当时现实的高

度概括,高度集中。

释义:

中国的疆域天高地广。

空中布满了蒋的飞蝗;

千万个村落炸成平地,

劫后的遗民栖身草房。

黑夜里身影投进池塘,

胸中燃烧着怒火万丈;

请为蒋飞蝗的功德干杯,

恶臭的池水就作酒浆!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17

①悼丁君

如磐夜气压重楼,

剪柳春风导九秋。

瑶瑟凝尘清怨绝,

可怜无女耀高丘。

注 释:

①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三年六月 著二十八日,丁君:即我国 名的女

作家丁玲。

②如磬夜气:指当时的白色恐怖。重楼:层楼。

③剪柳 ,春风:唐贺知章《 咏柳》“: 二月春风似不知细叶谁裁出

剪刀。”导:引来了。九秋:秋天,秋季九十天,所以古人有九秋的

说 法 。

④瑶 瑟瑟凝尘:美玉装饰的 积满了灰尘。清 词调怨:清商怨, 名

,音调凄凉哀怨。绝:断称 再绝 也听不见清怨的瑟音了。,

⑤屈原《 离骚》:“ ,高丘:楚国的山名,屈原用哀高丘之无女”

来代指他 国。女:屈原用来比拟贤臣,这里是指丁玲。的祖

浅析:

首句写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像巨大的石头沉重地压在

高楼上那样,使人感到窒息。在春风剪柳的时刻,国民

党反动派杀害了李伟森等五位青年革命作家。当时虽是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18

春天,但由于白色恐怖,却给人们带来了萧瑟冷落的

“ 九秋”之感。传说中有“ 湘灵鼓瑟”的神话,湘灵是女

神,这里暗指丁玲。这些都是从谣传丁玲遇难而来的。

鲁迅《 书信 娄如暎( 一)· 》里说:“ 丁玲被捕,生死尚未

可知,为社会计,牺牲生命当然并非终极目的,凡牺牲

者,皆系为人所杀。或万一幸存,于社会或有恶影响,

故宁愿弃去生命耳。”鲁迅以哀悼李伟森等五位革命青年

作家的心情写这首诗的。

释义:

白色恐怖像一块块巨大石头,

重重叠叠地压抑着层层高楼。

时令尽管是柳丝轻拂的盛夏,

却叫人感到好像萧杀的寒秋。

华美的乐器已经积满了尘土,

再也听不到清怨的琴声悠悠。

革命志士遭到了血腥的屠杀,

叹一声啊,荒凉的赤县神州!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19

①赠人二首

明眸越女罢晨妆,

荇水荷风是旧乡。

唱尽新词欢不见,

旱云如火扑晴江。

其 二

秦女端容理玉筝,

梁尘踊跃夜风轻。

须臾响急冰弦绝,

但见奔星劲有声。

注释:

这两首诗作于一九三三年七 ,是月二十一日 作者写了送给日本

友人森本清八的。

②越女:越地( 浙江)的女子。县晨妆:晨起梳妆已毕。

旧乡:故乡。这一句 说她的故是 是长有荷花水草的美丽的水乡

乡。

她家乡联系上句,这里还有 妆后 的荇水荷,晨 的越女,像 风一样

可爱的意思。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20

④新词:指当时流行的歌曲。欢:南朝民歌中女子对自己爱人的

称呼。

秦女:秦地( 陕西)的女子。端容:脸色很端庄的样子。理:

弹弄。玉筝:精美的筝。筝是一种乐器。

梁尘踊跃;《 太平御览》引刘向《 别录》:“ 汉兴以来,善歌者

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这里是说筝声动听,梁上的积尘都

为之跳跃。

须臾:音yú 一会儿。冰弦:洁白的弦, 。绝:断了。

奔星: ,流星奔驰 这是筝声引起的现象。

浅析:

这两首诗写听歌女歌唱,但另有寄托。

第一首写背井离乡,卖唱为生的女孩子的痛苦心情。

当她唱着新词,强颜欢笑之时,内心却想念着荇水荷花

的旧乡,想念着留在旧乡的爱人;看着如火的旱云而为

乡下亲人的生计担忧。这首诗实际上表达了对处于天灾

人祸之下的农民的关切和同情。

第二首写歌女正弹着动人的曲子,忽然弦断星奔。

古人以星奔比喻重要人物的死亡。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

正是国民党政权白色恐怖弥漫,特务横行之时,作者正

是以激越凄厉的琴声来表示自己激愤的心情,以“ 奔星

劲有声”比喻当时许多革命者和进步人士的被害在人们

心中引起的强烈震动。

这两首诗以其清新明快的风格在鲁迅诗中别具一格。

作者将要表达的社会内容寄寓在艺术形象的刻划之中,

因而形成了含蓄的特色。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21

无 题

一枝清采妥湘灵,

九畹贞风慰独醒。

无奈终输萧艾密,

却成迁客播芳馨。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清采:清雅美丽的花。妥:使⋯⋯安宁。这里的“ 妥湘灵”是

使湘灵 到安慰的意思。得

屈原《 ”离 n骚》:“ 余③九畹 既: 遂兰之九畹兮 ,。畹: wǎ音 古

代的一种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 ,一说是二十亩,一说是三十亩。贞

风:坚贞高洁的品格,古人认为兰花是具备这种品格的,这里的“ 九

畹贞 逢父》“:众人风”就是指兰花 ”而言。独醒 ·《, 楚辞 皆醉我独醒 ,

这里是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作者用来自比。

萧艾:都是恶 草草 兮,今直为《。 离骚》“:何昔日之芳 此萧艾

靠国也。”用萧艾来比小人,这里指国民党特务和投 民党的买办文人。

迁容:被放逐的人。 曾作者为当时的 社会所不容,又 因战黑暗

屡次迁争及 居,所以在国民党的迫害 这里自称 迁容”“ 。播芳馨 :传

播芳 ,这里是指作革命宣传。香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22

浅析:

这是一首作者抒发自己怀抱的诗。“ 一枝清采妥湘

灵,九畹贞风慰独醒”,苏区的美好纯洁使湘江女神感到

欣慰,同时,红军的战斗风姿也使在一片污浊沉醉的世

界中独自清醒着的作者得到了安慰。但是当时鲁迅所处

的上海,是国民党统治的堡垒之一,是一个“ 萧艾”丛

生的世界。鲁迅写这首诗的时候,蒋介石为了强化其法

西斯统治,组织了蓝衣社特务网,对革命者进行迫害。

上海许多大学的不少“ 教授“”、文化人”参加了特务组

织。革命队伍内部也出现了一些叛徒和反革命两面派,

因此,如作者在一九三一年就指出的,革命者不但要留

心迎面的敌人,还必须防备自己一面的三翻四复的暗探

(《 二心集 上海 》)。这正是“ 萧艾密”的险恶文艺之一瞥·

环境。但是,处在动乱不安生活中的作者无所畏惧,仍

以传播革命文艺的芳香来配合革命根据地红军的斗争。

“ 却成迁客播芳馨”一句就写出了作者传播革命文艺的自

豪感。

释义:

一枝鲜花多么艳丽明净,

像安然稳坐着的湘水女神。

满园兰草送来香的气,

鼓舞我斗志更加坚定。

反动派拼凑乌合之众,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23

对红色区域大肆围攻。

流动作战的红军健儿,

到处散播着革命良种。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24

无 题

烟水寻常事,

荒村一钓徒。

深宵沉醉起,

无处觅菰蒲。

注 释:

①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②荒村:荒凉的村庄。钓徒:这里是指渔夫。这两句是说:出没

于烟水之间 。是荒村钓徒习以为常的事

③深宵:深夜。沉醉起:沉醉后醒来。

④菰蒲: gū菰。音 ,禾本科植物,生在浅水中。蒲,一种水草。

菰蒲:此处指水乡可安身处。

浅析:

鲁迅在上海的白色恐怖下,长期过着动乱不安的生

活,有如渔夫在烟水中漂泊,已经习以为常了。但特务

的恐怖统治和反动走卒的造谣诬蔑,使鲁迅不能不发出

“ 无 菰蒲”的感慨。一九三一年,鲁迅在一封信中就处觅

愤激地写到:“ 生于此时,真如处荆棘中,国人竟有贩人

命以自肥者,尤可愤叹⋯⋯”“ 这种无处觅菰蒲”的心情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25

只是鲁迅一时的悲愤。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横眉冷

对法西斯特务的枪口,从未在自己的阵地上后退一步。

一九三三年写此诗时,国民党当局文化“ 围剿”更加猖

獗,鲁迅随时有被捕的危险,处境十分险恶。七月三日,

有个署名“ 道”的人在《 社会新闻》上捏造《 左联作家

纷纷离沪》的消息,造谣说:“ 据确讯,鲁迅赴青岛”。

鲁迅当即回击他说:“ 杨杏佛一死,别人也不会突然怕起

来的。听说青岛也是好地方,但这是梁实秋教授传道的

圣境,我连遥望一下的眼福都没有过。‘道’先生有道,

代我设想的恐怖,其实是不确的。否则,一群流氓,几

支 后记》)鲁迅手枪,真可治国平天下了(。”《 伪自由书·

在这里表现了他对国民党法西斯统治的轻蔑和大无畏的

革命精神。

释义:

飘流生涯中的烟雾水浓,

看多了就觉得习以为常,

——这好比

烟波钓徒驾着小舟飘荡。

深夜从沉醉中一觉惊醒,

只见荒村萧索江水茫茫,

——找不到

栖身的蓆草充饥的米粮!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26

①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钱王登假仍如在,

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

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

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似举家游旷远,

风波浩荡足行吟。

注 释:

①这首诗作于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三十日。郁达夫:小说家。他因

发起组织“ 中国自由大同盟”,参加“ 左联” 主编左 刊物而, 为国翼 民

局 民党特务在上海到党当 处所 杀人、捕人、迫害忌恨。当时国 进步人

士,郁达夫感到难以安身,想搬到杭州去住。其实杭州也一样处于国

民党的统治之下,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的头子许绍棣就是一个极其反动

鲁迅等人。对,曾的党棍 民党中呈 此请南京国 央政府通缉 看,鲁迅是

,所以得很清楚的 劝郁达夫不要去杭州。

(钱王:五代 lú时 i割 )他浙江的吴越 治 极统,据 国 的王钱, 为

残酷。登假:就是登退,古时称帝王死亡为登退。

春秋末吴国的相伍子胥。他后来被吴王夫伍相: 差所杀,尸体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27

被装进皮袋,投入江中。又:传说伍子胥死后当了潮神,钱塘江来湖

时,可以 见他“ 素车白 ”。马在潮头

④楚:灌木丛。平楚:平林。登高望远,见树木连成一片,就像

平地一样。日和:阳光和煦。翮:音hé,鸟羽的茎。健翮指猛禽,如

鹰隼之类,这里用来比喻国民党反动派。

⑤高岑 ccné( ):高山,这里用来形容浙江国民党党部的高压统

治。蔽:蔽于,被遮掩。

坟坛:指西湖边岳飞的坟墓。

处士 (:隐士。处士林:指北宋的隐士林 )逋 。林逋隐居bū 在

西湖孤山,性喜种梅养鹤。这两句是倒装句,就是“ 岳将军坟坛冷

落,林处士梅鹤凄凉”的意思。

何似:哪里比得上。举家:全家。游旷远:指投入轰轰烈烈的

革命运动。

“足:尽可。行吟《 楚辞 渔父》: 屈原既· 放,游于江潭,行吟

泽畔” 创。这里是指 作活动。

浅析:

共产主义者的鲁迅对一切阶级敌人的反动本质是看

得一清二楚的,他对国民党政权不抱任何幻想,始终不

懈的与之作针锋相对的斗争。当时国民党特务在上海横

行霸道,郁达夫想离开当时文化战线上“ 围剿”和“ 反

围剿”斗争的中心上海,移家到杭州去。鲁迅写了这首

诗来劝阻他,一方面向他指出不应幻想国民党在浙江的

统治会比上海好些;另一方面则希望郁达夫在白色恐怖

面前不要退缩,而能勇敢地投身到风波浩荡的革命斗争

的洪流中去。

这首诗前三联是说明杭州为什么不可居:钱镠虽然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28

早已死去,但像他一样残暴的统治者仍然统治着杭州。

伍子胥被吴王杀了,投尸江中,不留踪影。平楚日和的

杭州固然是个好地方,但那里有像鹰隼一样凶恶的国民

党党棍特务。小山香满的西湖也处于国民党的高压统治

下,岳坟也好,孤山也好,这些古迹现在都是一片凄凉

冷落,没有什么值得依恋的。鲁迅在这里借着劝阻郁达

夫移家杭州的目的,巧妙地用了杭州的史实典故,深刻

地揭露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最后一联是正面的劝告,

作者希望郁达夫能到风波浩荡的旷远之处去,也就是希

望他能够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这是对郁达夫的

关怀。

郁达夫后来在《 回忆鲁迅》中说:“ 这诗的意思,他

( 鲁迅)曾同我说过,指的是杭州党政诸人的无理的高压

⋯⋯我因不听他的忠告,终于搬到杭州去了,结果不出

他之所料,被一位党部的先生弄得家破人亡。”

释义:

暴君钱王早已埋入荒郊,

残虐的鬼魂却仍然未消。

忠诚的伍子胥惨遭杀害,

尸骨随波飘流总难寻找。

杭州平林漠漠日丽风飘,

那雄鹰却不能翱翔云霄。

梅花散发着幽香的小山,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29

都被高山大岭层层遮掉。

岳坟显得多么冷落萧条,

林逋的孤山也凄凉寂寥。

还不如快投入社会激流,

大风大浪中为革命吟啸!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30

一九三四年

①报载患脑炎戏作

横眉岂夺蛾眉冶,

不料仍违众女心。

诅咒而今翻异样,

无如臣脑故如冰。

注 释:

①这首诗作于一九三四年三月十六日。

蛾眉:蛾的触角细而弯,所以古人用“ 蛾眉”来形容美女的

眉。冶:艳丽。

原《 离骚》:“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 善淫”。这里③屈 诼谓余以

的“ 众女”是指当时的一些无耻小人。

④无如:无奈 鲁 迅。臣脑:我的脑子。古人谦称自己为“ 臣”。

手书这 ,首诗时把“ 臣”字写得比较小 也是仿旧官僚的办法,而寓意

深刻讽刺。故:本来。得了脑炎是要发烧的,这里说“ 臣脑如冰”,

就是指痛辟“ 报载息脑炎”的无耻谣言。

浅析:

作者以他的彻底革命精神和坚韧的战斗意志,运用

犀利的马列主义思想武器同国统区的形形色色的反动势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31

力做斗争,国民党当局及其御用文人根本没有力量来与

鲁迅进行严肃的论战,只能采取各种鬼蜮伎俩,对鲁迅

进行造谣中伤和人身攻击。当时天津的《 大公报》就曾

无耻的刊登谣言,说鲁迅害了脑膜炎。这正如作者所指

出的那样“:假使真患此症,则非死即残废,岂辍笔十年

所能了事哉。此谣盖文氓所为,由此亦可见此辈之无聊

之至( ·致姚(克七)》)。”《 书信

屈原《 离骚》中有句道“: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

谓余以善淫。”这是说“ 众女”怕蛾眉得宠,因嫉妒而造

谣中伤。鲁迅是个没有丝毫奴颜媚骨的硬骨头,他对一

切反动势力都横眉冷对,这总不会引起那些向国民党献

媚争宠的无耻文人的嫉妒了吧。然而不然,他们本着对

鲁迅的刻骨仇恨,竟别出心裁地诅咒鲁迅得了脑膜炎。

鲁迅对这些文氓的鬼域伎俩嗤之以鼻。“ 无如臣脑故如

冰”这一句就是说:我的脑还是同以前一样的健康冷静,

我还是能像以前一样进行斗争,你们这些小人的诅咒又

有什么用呢?一个“ 故”字把鲁迅一向的坚定立场表达

得斩钉截铁。

作者曾在一封信中说:“ 此辈心凶笔弱,不能文战,

便大施诬陷与中伤,又无效,于是就诅咒,真如三姑六

婆,可鄙亦可恶也(。”《 书信·姚克》八)。他的这首诗就

是对这种可鄙、可恶的反动文人的有力的反击。

鲁迅说过“:战斗的作者应该注重于‘论争’;倘在

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

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喜笑怒骂,皆成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32

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文章’, 自己并无卑劣的行

为, 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观者也不以为污秽,

(《 南腔北调集·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这首诗就是

显示了“ 战斗的作者的本领”“ 喜笑怒骂,皆成文章”,

的范例。

释义:

我对黑暗势力是横眉冷对,

哪会夺走妖艳女人的宠爱?

想不到仍然不合他们心意,

无中生有地对我诽谤诋毁。

如今诅骂的花样越翻越新,

小报传谣我得了不治之症。

不过我的头脑却明澈如水:

!仍然是冷静!冷静 冷静!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33

无 题

万家墨面没蒿菜,

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

于无声处听惊雷。

注释:

①这 ”九周年纪首诗作于一九三四年五月三十日,即“ 五卅惨案

念日。

墨② 面 民指 党墨 的暴在面 墨: , 虐国 统治下,广大劳动人民黑 。

形容枯 ,又黑又瘦。蒿莱:野草。蒿:音槁 hoā。

③数:岂敢的省 诗 :隐《 瑶池》 “ 黄竹歌文。动地哀:语出李商

” 据 感。声动 说地 雪中 见冻饿的王 人哀 周 ,穆 在 有大 而风 作“ 黄竹看

歌”。

④浩然:广远迷茫的样子。广宇: 。广阔的原 野

浅析:

在党内窃踞统治地位的“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 左”

倾机会主义路线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使根据地军

民的第五次反“ 围剿”斗争失利。同时国民党在国统区

加强了法西斯统治,日本帝国主义也在这个时候进逼华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34

北,中华民族面临着深重的灾难。

“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两句写出了

作者的悲愤:千百万人民在反动统治的压迫下,颜色憔

悴,辗转于山野草泽之间,面对这样的现实,我哪里还

敢用悲壮的歌声去震动疮痍满目的祖国大地?

鲁迅和中国革命是休戚相关的。“ 心事浩茫连广宇”,

他的心事就是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关心无限忠诚,在这黎

明前最黑暗的年代里,他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后期的

鲁迅,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掌握了政治上的“ 望远镜”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写出和“ 显微镜”——

了这样充满革命辩证法的鼓舞人心的诗来。

一九六一年十月七日,毛泽东亲手写了这首诗送给

日本访华的朋友们,并说:“ 这首诗,是鲁迅在中国黎明

前最黑暗的年代里写的。”给正在同帝国主义和国内垄断

资本统治集团作斗争的日本人民和全世界被压迫民族以

极大的鼓舞。

释义:

苦难的人民啊万门千户有哭声,

蓬头垢面,在草丛荒野间潜行;

在白色恐怖下面谁敢抒发心意,

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悲愤的歌吟?

我内心深处啊思潮像波涛汹涌,

连结着寥廓的天宇,向前飞奔;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35

在一片沉默寂静里我终于听到:

一阵阵人民大众的反抗的雷鸣!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36

①秋夜有感

绮罗幕后送飞光,

柏栗丛边作道场。

望帝终教芳草变,

迷阳聊饰大田荒。

何来酪果供千佛,

难得莲花似六郎。

中夜鸡鸣风雨集,

起然烟卷觉新凉。

注 释:

①这首诗作于一九三四年九月二十九日。

②飞光:飞逝的时光。

栗丛:据说夏、商、周三代分别用松、柏、栗三种树③柏 木来作

社神( 土地神),社是古代祭土地神的地方,又是杀人行刑的场所。

这里的柏栗丛就是指刑场。作道 佛事,作功场:作 德。

帝杜宇。相传杜宇死④望帝:指 后化为杜鹃古 ,春来啼血,百

化而为茅”花凋零。芳草变:《 离骚》:“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 。又:

“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这里是指一些假革” 命者经不起

白色 ,投降变节了。恐怖的考验

⑤迷阳:一种带刺的草。饰:掩饰,粉饰。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37

酪 o果là :这里指各种供佛的祭品。

难得莲花似六郎《: 唐书· 人言杨再思传》:“ 六郎似莲花,非

也;正谓莲花似六郎耳。”六郎是武则天的幸臣张昌宗。

中夜鸡鸣《: 普书·祖逖传》“:逖与司 ,中夜间空刘琨共被同寝

荒鸡鸣,蹴( 音c ,踢)琨觉曰:“ 此非恶声( 不祥的声音)也,因cù

”中夜即半夜。又起 《舞。 诗 ·经 雨风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然:同燃。这两句是说作者在夜中为鸡鸣声、风雨声所惊觉,

就起来准备战斗。

浅析:

鲁迅在编定一九三四年的《 且介亭杂文》一书后写

的《 序言》里说“:⋯⋯现在是多么迫切的时候,作者的

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予反响或抗争,是

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这一时期,他的杂文战斗

性更强了;他的诗也是如此。这首诗就是针对当时国民

党统治的时事而作的。

“ 绮罗幕后送飞光”,是说国民党统治者们过着荒淫

无耻的生活。他们在绮罗幕后,花天酒地之中送走了飞

逝的时光“。柏栗丛边作道场”,指当时的一些反动头子

一面大肆屠杀革命人民一方面又做道场,作佛事,虚伪

地装出一副慈善面孔。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笼罩下,文艺

界中一些软骨头经不起考验,当了革命队伍的逃兵,甚

至叛变投敌,成为反动派的乏走狗。在这种形势下,中

国的文艺界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呈现出一片荒凉。反动

统治者为了装点门面,便收罗了大批法西斯特务来冒充

文人“。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就是对这样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38

一种状况的概括。“ 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

这是针对第二句“ 做道场”而说的,当时的一些反动分

子在杭州办什么“ 时轮金刚法会”,用剥削来的劳动人民

的血汗供佛求福,还请了一些名演员在那里装潢门面,

以招徕顾客 ·,诱使居民上当。作者在《 花边文学 法会和

歌剧》一文中说:“ 盖闻昔者我佛说法,曾有天女散花,

现在杭州启会,我佛大概未必亲临,则恭请梅郎权扮天

女,自然尚无不可。”诗中的“ 六郎”就是指当时的演

员。这六句诗显示出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各种矛盾现象

的深刻观察与认知,形象地写出了国民党统治阶级的荒

淫无耻,凶残虚伪,滑稽可笑,也写出了文化战线的形

势和革命队伍的分化。

“ 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两句表现出作

者的可贵战斗精神。祖逖闻鸡起舞,志在恢复中原。作

者是无产阶级作家,在风雨交加、凉气袭人的秋夜闻鸡

起舞,点起烟卷,则是准备用他那犀利的笔进行战斗。

释义:

成天沉缅欢娱的人间渣滓,

醉生梦死地不知时光飞逝。

多少志士被杀在榛莽丛间,

刽子手却在树下大作佛事。

杜鹃声里,群芳终于凋残,

只有野草点缀着辽阔荒原。

我们饥寒交迫的劳苦大众,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39

怎能供得起老爷们的饱餐?

那些敷粉衣锦的角色登台,

打情骂俏,尽在装神弄鬼。

深夜里,风雨交加鸡乱啼,

点燃烟卷但感到新秋凉快!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40

①题《 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

《 芥子园画谱》三集

此上海有书局翻造本。其广告谓研究木刻十余年始雕是

书,实则兼用木版、石版、波黎版及人工著色,乃日本成

法,非尽木刻也。广告夸耳!然原刻难得,翻本亦无胜于此

者,因致一部以赠广平。有诗为证:

十年携手共艰危,

以沫相濡亦可哀。

聊借画图怡倦眼,

此中甘苦两心知。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夏历甲戌年冬十二月九日( 公元一九三五年一月十

图画谱》 ,二三日)《。 芥子 集不分初 卷,清集五 编 (人 通行本王 卷

分为二、三两集)。旧时为学画入门书。

②十年携手:从一九二五年三月许广平在北京女师大读书开始跟

迅先生写这首诗的鲁迅先生通信时算起,到一九三五年鲁 时候,刚好

一九三五年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41

将近十年的时间。

③以沫相濡:用了《 庄子》中的一个故事:“ 泉涸。鱼相与处于

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意思是说,泉水干了,

鱼儿困在陆地上,喘着气互相湿润,吐着涎沫互相湿润,倒不如在江

湖里互相忘记。在这里:“ 以沫相濡”,是说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

怖下,在艰危的日子里,鲁迅同许广平为了革命事业,互相支持,互

相鼓舞,互相抚慰的意思。

④聊借画图怡倦眼:在艰苦而紧张的战斗之余,鲁迅同许广平一

起 打开新购得的, 《 芥子图画谱》,共同欣赏,用以消除战斗后的疲

劳。

浅析:

这首诗,是鲁迅先生在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三日题在《 芥

子园画谱》一书的扉页上,送给许广平的。三十多年来,一

直没有发表,直到一九六四年,许广平才从家里的藏书中,

偶然找到了这首诗。当时许广平曾为这首诗写了一个说明。

一九六八年三月三日许广平逝世了,她的家属才把这首诗和

她的说明找出来,在北大《 文化批判》一九六八年第二期上

发表。

鲁迅先生的这首诗,是革命的诗篇,战斗的诗篇。

从一九二五年到一九三五年,鲁迅先生从北京到厦门、

广州,最后定居上海。这正是动荡的十年,也是鲁迅先生后

半期工作最多的十年。在这十年里,就鲁迅先生亲身经历和

目睹的,就有北师大学潮“,三一八”惨案“,四一二”反革

命大屠杀,以及国民党历时十年之久的军事和文化的“ 围

剿”。在这些事件中,特别是在空前残酷的反革命文化“ 围

剿”中,共产主义者的鲁迅,始终站在革命阶级的一边,不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42

计生死,坚持战斗,终于“ 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而

在这十年斗争生活中,许广平始终跟鲁迅站在一起,不管鲁

迅处在如何艰难的境地,她总是不畏艰险,跟鲁迅并肩战

斗,甘苦与共。第一句诗说的“ 十年携手共艰危”,正是鲁

迅先生对这种战斗生活经历最好的概括。第二句,是借《 庄

子》里的一个故事,写鲁迅和许广平之间的深厚战斗情谊。

在当时白色恐怖下,在十年艰危的日子里,他同许广平为了

革命事业总是互相支持,互相鼓舞,互相抚慰的。这种抚慰

不是“ 抚慰和麻痹”,而是“ 劳动和战斗之前的准备”。因为

当时在国民党反革命“ 围剿”的环境下,他们往往是“ 世事

抑郁,时萦心怀,偶听佳音,辄加振奋”。加上许广平为了

让鲁迅更好的战斗,不为世事的烦扰“ 影响前进”,或“ 略

尽其分忧,慰借之忱“”,或共话喜悦,相与一笑”,用来互

相鼓舞。他们借看画来分享革命的优乐和甘苦,以便更好地

战斗,这是他们心里都明白的。所以说:“ 此中甘苦两心

知。”

这首诗,只有短短四句,却不仅表现了鲁迅与许广平艰

难与共,苦乐相知的深厚战斗友情,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鲁

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43

①亥年残秋偶作

曾惊秋肃临天下,

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茫沈百感,

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

梦坠空云 。齿发

竦听荒鸡偏阒寂,

起看星斗正阑干。

注释:

①亥年:乙亥年,即一九三五年。

秋肃:秋天的肃杀之气。临:降 。临

春天的温遣:使 春温。 : 。与上句中的秋肃一暖 样

治气候。

④尘海:人间 无边无, 际的样子。沈百世界。苍茫:旷远迷茫

:各种各样的感 都慨 沉没于尘海,无从说起。沈,感 同沉。

金风:秋风。走千官:指一九三五年秋日寇遂遥华北时

官员仓皇南逃。

题 水寿常事)大 》(泽:大湖。菰蒲:见前《 无 烟 注

尽,指找不到归宿之处。

,都是指政

,大 批

,菰蒲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44

这一句是说从云层中跌落下来,吃了一惊,连牙齿头发都发冷

了 。

竦听:惊觉地倾听。荒鸡:夜啼的鸡,这里用祖逖闻鸡起舞的

典故,见前注。阒:音 qù,寂静无声。

星斗:北斗星。阑干:横斜。北斗横斜天快亮了。

浅析:

这首诗写于一九三五年底。它深刻地概括了三十年

代前半叶的政治形势,表现了鲁迅对中国革命的深切关

注。

毛泽东在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底写的《 论反对日本帝

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指出当时政治形势的特点是“:革

命的阵势,是由局部性转变到全国性,由不平衡状态,

逐渐地转到某种平衡状态。目前是大变动的前夜。”以蒋

介石为总代表的国民党统治者,一面对长征中的中国工

农红军围追堵截,继续着他们对红色根据地的“ 围剿”

政策;一面把华北主权拱手让给日本帝国主义,大批国

民党官吏在日寇进逼下如潮水一般仓皇南逃。中国的民

族危机空前严重。但是,与此同时“,在日本帝国主义打

进中国本部来了这一个基本的变化上面,变化了中国各

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扩大了民族革命营垒的势力,减

弱了民族反革命营垒的势力”。工人和农民的斗争以及学

生运动都已经有极大的发展。在中国工农红军史无前例

的 长征途中,一九三五年一月召开了具战略大转移——

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以毛泽东为

代表的正确路线,战胜了以王明为代表的“ 左”倾机会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45

主义路线,结束了“ 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

治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

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毛泽东在革命的紧急关

头,又一次挽救了党和红军,从此,中国革命就沿着毛

泽东所开辟的航道胜利前进。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胜

利到达陕北“。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

选集》第一卷一四五页)十一月十三日中共中央发表

《 为日本帝国主义吞并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的

宣言》,高举革命大旗,高举民族解放大旗,给全国人民

以极大的鼓舞,鲁迅也受到极大鼓舞,在他和茅盾联名

给毛泽东的贺电中说“:中国和人类的未来,都寄托在你

》)们的身上(。”见许广平著《 鲁迅回忆录

这首诗前六句所写的是二十年代前半叶中国革命出

现的挫折和民族危机的形势。第一句以“ 曾惊”两字开

端,即写出了鲁迅在这种形势下的焦急而悲愤的心情,

又暗示由于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那

种危机形势已经过去,中国的革命事业和民族解放有了

新的希望了“。秋肃临天下”的形势,正是日本帝国主义

的加紧侵略,国民党对红军的“ 围剿”政策和王明、博

古推行的“ 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所造成的。作者在上海

所见所闻的多是国民党统治的残暴腐败,千官逃窜,他

面对着祖国危急的形势,苍茫尘海,百感交集。北方日

寇长驱直入,南方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失利,他感到

自己老不知归宿,梦中也浑身发冷。这种感情是多么沉

痛呵!现在,由于红军长征的胜利,中国的革命事业和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46

民族解放又有新的转机。从北方传来的消息有如春天的

温暖冲破了肃杀的秋寒,使作者内心里感到温暖和欣慰,

痛定思痛,悲喜交集。“ 敢遣春温上笔端”一句,正是表

现了这种复杂的心情,一个“ 敢”宇表明了鲁迅对“ 秋

肃临天下”的深恶痛绝和对“ 春温”的珍惜,他终于还

是让这种春温从笔下流露出来了,因为他要让更多的群

众感到这种春温,并从中得到鼓舞。

这种“ 春温”来自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诗

的末两句“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是说:

作者在夜里醒来,仰看着满天星斗,谛听希望出现的令

人奋起的鸡鸣。

释义:

敌人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平原,

血雨腥风在祖国大地上飘旋;

肃杀的秋天,景象令人心惊,

谁敢再去抒写春日里的温暖?

风涛险恶的茫茫人世的大海,

千百种愤慨只能在心底沉埋!

萧瑟的秋风掠过北方的原野,

且看王爷们纷纷南逃的丑态!

池沼里的菰蒲早已采摘尽净,

——都是山穷归向何处 水尽;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47

噩梦中我仿佛坠入空中云际,

我战栗着,感到了浑身寒冷!

我多么渴望听到晨鸡的啼叫,

但是,周遭却仍然一片寂寥!

推窗远看,星斗正落向天边,

啊啊!晨光熹微,东方欲晓!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49

第二辑  新诗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50

一九一八年

①梦

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

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

后梦又赶走了前梦。

去的前梦黑如墨,

在的后梦墨一般黑;

去的在的仿佛都说,

“ 看我真好颜色”,

颜色许好,暗里不知。

而且不知道说的是谁?

暗里不知,身热头痛。

你来你来!明白的梦。

注释:

最初发表于一九一八年五月①这首诗 《 新青年》第四

署名唐俟。

②挤却:挤掉、挤走。

③许:也许,或许。

卷第五号,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51

浅析:

鲁迅在《 呐喊》自序中曾写道“:至于自己,却也并

不愿意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时

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梦》这首诗,正是反映了

鲁迅在“ 五四”运动前夕对民主革命的理想追求。他从

《 自题小像》一诗中立下了献身祖国的志愿起,就一直在

追求着革命的变革,探索着救国的道路“。很多的梦,趁

黄昏起哄”,比喻在中国封建社会腐朽崩溃,日薄西山之

时,各种各样救国图强的美梦接踵而来。但是“,去的前

梦黑如墨,在的后梦墨一般黑”,一个一个朦胧模糊的理

想追求都失败了。而这些梦曾经使人们得到暂时的安慰,

它们仿佛都说“:看我真好颜色。”究竟颜色好不好,能

不能救中国呢“?暗里不知”,模模糊糊。最后,这些梦

还是令人失望了。这种情形,记录着五四运动之前带着

启蒙色彩的时代特点,反映了鲁迅和同时有志于变革的

青年们在封建黑暗的社会里思想上的苦闷“。身热头痛”,

正是这种苦闷和痛苦的象征。可是,这种追求并没有停

止,而是更加执着强烈,要求冲破封建社会牢笼的桎梏!

大声疾呼“:你来你来,明白的梦。”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52

①爱之神

一个小娃子,展开翅子在空中,

一手搭箭,一手张弓,

不知怎么一下,一箭射着前胸。

“ 小娃子先生,谢你胡乱栽培。

但得告诉我:我应该爱谁?”

娃子着慌,摇头说:“ 唉!你是还有心胸的人,

竟也说这种话。

你应该爱谁,我怎么知道。

总之我的箭是放过了!

你要是爱谁,便没命的去爱他;

你要是谁也不爱,也可以没命的去自己死掉。”

注释:

初①这首诗 发 第五号,最 表于一九一八年五月《 新青年》第四卷

名署 唐俟。

②栽培:培植,这里指培植爱情。

③有心胸:有见解,有主意。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53

浅析:

诗中“ 一个小娃子”,指罗马神话中的爱之神丘比

特。人问他“ 我应该爱谁”时,他的回答,一面是“ 哀

其不幸“”:你是还有心胸的人,竟也说出这种话”;一面

以“ 你要是爱谁,便没命的去爱他”,促其反抗。这是正

在觉醒的新青年对封建礼教,封建制度的悲愤的控诉,

是他们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爱情的叛逆的呼声。这

首诗写于一九一九年“ 五四”运动的前一年,鲁迅的

《 热 ·风 随感录四十》可资参考。这篇《 随感录》说:被

封建礼教重重束缚,没有爱情的生活,“ 从前没有听到苦

闷的叫声。即使苦闷,一叫便错;少的老的,一齐摇头,

一齐痛骂”。“ 可是魔鬼手上,终有漏光的处所,掩不住

光明:人之子醒了;他知道了人类间应有爱情;知道了

以前一班少的老的所犯的罪恶;于是起了苦闷,张口发

出这叫声。”“ ⋯⋯叫出没有爱的悲哀,叫出无所可爱的

悲哀。⋯⋯我们要叫到旧账勾销的时候。”“ 旧账如何勾

销?我说,‘完全解放了我们的孩子!’”这旧账,也正是

鲁迅与这首诗同时发表于《 新青年》的小说《 狂人日记》

中所揭露的,“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

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爱之神》中喊

出了叛逆的呼声,要喊到“ 旧账勾销”,“ 完全解放了我

们的孩子!”这和《 狂人日记》“ 救救孩子”的呼声相同,

是具有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封建主义精神的。随着革命的

深入和向前发展,鲁迅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而发展成为共

产主义者,他的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例如在一九二七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54

年秋他就在《 而已 ·答有恒先生》一文中写道:“ 现在集

倘再发那些四平八稳的‘救救孩子’似的议论,连我自

己听去,也觉得空空洞洞了。”因为时代前进了,鲁迅也

找到了真正可以改造旧中国、旧世界 ——马的思想武器

克思列宁主义。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55

桃 花

春雨过了,太阳又很好,随便走到园中。

桃花开在园西,李花开在园东。

我说,“ 好极了!桃花

红,李花白。”

( 没说,桃花不及李花白。)

桃花可是生了气,满面涨作

“ 杨妃红”

好小子!真了得!竟能

气红了面孔

我的话可没有得罪你

你怎的便涨红了面孔!

唉!花有花道理,我不懂。

注释:

①这首诗最初发表于一九一八年五月《 新青年》第四

署名唐俟。

浅析:

作者在一九一九年写的 ·随感录四十一》中《 热风

第 ,卷 五号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56

说“:凡中国人说一句话,做一件事,倘与传来的积习有

若干抵触,须一个斤斗便告成功,才有立足的处所;而

且被恭维得烙铁一般热,否则免不了标新立异的罪名,

不许说话;或者竟成了大逆不道,为天地所不容。”后

来,他又曾批判“了 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 坟·

论睁了眼看》)的旧传统,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们

思想的罪恶——只许人们做些“ 和当时毫无关系的文

章“” ·,有些新意,它还是不行的(”《 三闲集 无声的中

》国 )。根据鲁迅曾多次表述的这些思想,我们体会鲁迅

这首诗的用意,就是揭露封建统治下形成的这种旧传统,

旧习惯。他说出了一句很平稳,很普通的话,只因为说

出了现实情况,并且是古人未曾说过的,似乎便成了

“ 标新立异”,就会使桃花涨红了面孔“。不许说话”,这

是什么“ 道理”啊!作者以“ 我不懂”作结,正是表示

了自己的不满和愤叹。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57

①他们的花园

小娃子,卷螺发,

银黄面庞上还有微红,——

看他意思是正要活;

走出破大门,望见邻家:

他们大花园里,有许多好花。

用尽小心机,得了一朵百合,

又白又光明,像才下的雪。

好生拏了回家,映着面庞,

分外添出血色。

苍蝇绕花飞鸣,乱在一屋子里,

“ 偏爱这不干净花,是糊涂孩子!”

快看百合花,却已有几点蝇矢。

看不得;舍不得。

瞪眼望天空,他更无话可说,

说不出话,想起邻家:

他们大花园里,有许多好花。

注释:

最初发①这首诗 表于一九一八年七月《 新

署名唐俟。

年》 ,青 第五卷第一号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58

面庞:面孔、脸。

浅析:

鲁迅在《 热风·随感录四十三》中说:“ 可怜外国事

物,一到中国,便如落在黑色染缸里似的。无不失了颜

色。”这段话正好是这首诗的主题的最好说明。

毛泽东在《 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 自从一

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

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鲁迅当时作为民主

主义者,在这首诗里,从“ 小娃子”从邻家花园里得到

“ 又白又光明”的百合拿回家,映着面庞“ 分外添出血

色”,象征当时中国先进的人们向西方寻找真理的现实及

“ 救国维新”的希望,可是希望终于落空,“ 百合花”上

落了蝇矢。令人“ 说不出话”。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

政》中又说:“ 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

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

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鲁

迅在诗中反映的失望情绪说明他很早就敏锐地觉察到这

种情形,但他只是向旧中国的封建遗老遗少 那些—— 苍

蝇提出了抗议, —— 所还没有认识到“ 邻家”的“ 花”

谓“ 西方的真理”即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救不了中国,

当时他也还不可能“ 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

命运的工具”。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59

①人与时

一人说,将来胜过现在。

一人说,现在远不及从前。

一人说,什么?

时道,你们都侮辱我的现在,

从前好的,自己回去。

将来好的,跟我前去。

这说什么的,

我不知你说什么。

注释:

初发表于一九一八年 号,①这首诗最 七月《 新青年》第五卷第一

名唐俟署 。

浅析:

鲁迅在五四运动时期曾经说过:“ 做了人类想成仙;

生在地上要上天;明明是现代人,吸着现在的空气,却

偏要勒派朽腐的名教,僵死的语言,侮蔑尽现在,这都

是‘现在的屠杀者’。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

随感录来’。 ·现在的——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热风·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60

屠杀者》),后来,他曾多次强调过这一思想,例如:在

一九二五年又说;“ 仰慕往古的,回往古去罢!想出世

的,快出世罢!想上天的,快上天罢!灵魂要离开肉体

的,赶快离开罢!现在的地上,应该是执着现在,执着

地上的人们居住 ·的(。”《 华盖集 杂感》)这种在革命理想

鼓舞下,脚踏实地坚持斗争,既反对复古主义,又反对

空想空谈,是鲁迅一生始终坚持的战斗作风。在这首诗

中,他对宣扬“ 现在远不及从前”的复古主义者,以

“ 自己回去”的冷言加以讽刺斥责;对以当时黑暗现状为

满足的人,加以蔑视;而对抱着“ 将来胜过现在”的信

心的人则批评他忘了改革现在,鼓励他参加现实斗争,

随着时代不断前进。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61

①他

“ 知了”不要叫了,

他在房中睡着;

“ 知了”叫了,刻刻心头记着。

太阳去了,“ 知了”住了,

——还没有见他,

待打门叫他——锈铁链子系着。

秋风起了,

快吹开那家窗幕。

,开了窗幕,会望见他的双唇

窗幕开了 ——, 一望全是粉墙,

白吹下许多枯叶。

一九一九年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62

大雪下了。扫出路寻他:

这路连到山上,山上都是松柏,

他是花一般,这里如何住得!

不如回去寻 啊!他

回来还是我家。

注释:

①这首诗最初发表于一九一九年四月《 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

署名唐俟。

:拴着②系着 、缚绑着。

,脸蛋儿⑧靥:面颊 。

浅析:

鲁迅在 ·生命的路》一文中说“:生命·随感录《 热风

的路是进步的⋯⋯什么都阻止他不得“”。无论什么黑暗

来防范思潮,什么悲惨来袭击社会,什么罪恶来亵渎人

道,人类的渴仰完全的潜力,总是踏着这些铁蒺藜向前

进。”他又说“: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

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这首诗,我们的理

解,是表现生命和社会进步这样一个事实的。诗中的

“ 他”,指的是生命和社会。由于中国封建制度的桎梏,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63

他一时停止了前进。封建社会的锈链子系着他,紧闭的

门拦着他,窗幕挡住光明,防范着他,妄想使他永远沉

睡,停滞不前,以至灭亡。诗人十分关心他的命运,“ 刻

心头记着”,盼望着秋风吹开窗幕“,望见他的双靥”,好

知道他的情况。“ 窗幕开了,一望全是粉墙”,他已经挣

脱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束缚,冲破层层障碍,向着新的道

路前进了。生命的路是进步的,⋯⋯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只有锈铁链子会腐蚀消灭,枯叶会腐烂成泥,他却“ 跨

过了灭亡的人们向前进。”在雪山上,只有耐寒的松柏生

长,生命和社会像花一般,在这里如何住得?可是回到

原地寻他,却依然旧貌,他不见了。结论终于还是:他

从只有荆棘的地方践踏出道路来,向前进了。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显然也是受了进化论的影响。进

化论在批判封建社会,争取社会改革和进步上,有相当

重要的意义;同时,它又有很大的局限性。后来,鲁迅

在同形形色色的反动派斗争中,在血的事实面前,终于

认识到了进化论的根本局限,彻底抛弃了进化论,代之

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64

我的失恋

( 拟古的新打油诗)

我的所爱在山腰;

想去寻她山太高,

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

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我的所爱在闹市;

想去寻她人拥挤,

仰头无法泪沾耳。

爱人赠我双燕图;

回她什么:冰糖壶卢。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

一九二四年

我的所爱在河滨;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65

想去寻她河水深,

歪头无法泪沾襟。

爱人赠我金表索;

回她什么:发汗药。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我的所爱在豪家;

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

摇头无法泪如麻。

爱人赠我玫瑰花;

回她什么:赤练蛇。

从此翻脸不理我,

由—— 她去罢。

这首诗作于一九二四年十月三日,是模

蝶作图案的一种手巾。

楂壶卢:用 果等穿成一串竹签把山楂果或海棠

细 胡精而制成,样子橡 芦。

不知何故兮

注释:

拟东汉张衡的《 四愁

诗》的格式,所以称为“ 拟古打油诗”。

百蝶巾:以蝴

上溶儿③冷 ,藤 化

的冰糖、白糖或麦芽

④表索: 表链。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66

浅析:

·我和语丝的始终》鲁迅在《 三闲集 一文中,曾经说

明写这首诗的用意是反对思想感情不健康的失恋诗:

“ ⋯⋯《 我的失恋》,是看见当时‘阿呀阿唷,我要死了’

之类的失恋诗盛行,故意做一首用‘由她去罢’收场的

东西,开开玩笑的。”鲁迅用开“ 玩笑”的办法对当时资

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创作潮流施予尖锐的嘲讽。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67

一九二六年

《 而已集》题辞

这丰年我又看见了许多血和许多泪,

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泪揩了,血消了;

屠伯们逍遥复逍遥,

用钢刀的,用软刀的,

然而我只有“ 杂感”而已。

连“ 杂感”也被“ 放进了应该去的地方”

时,

我于是只有“ 而已”而已。

注释:

这首诗是在 鲁迅编完那年那时为一九二六年十月十四日夜里,

止的 写在末尾的,一九二八年十月十四日取来作为一九二杂感集后,

七年杂感集的题辞。

》的通信中攻击②资产阶级文人陈西莲在《 致志摩 鲁迅,说:

陷入家的罪状⋯“ 鲁 ⋯可是他迅先生一下笔就构 的文章,我看过就放

得他们就不应该进了应该去的地方一一说句体己话,我觉 从那里出来

手边却没有。”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68

浅析:

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六年。这年三月十八日,北京各

界人民在天安门集会,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

并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加以武装镇压,死

四十八人,伤 八”一百五十多人。这就是有名的“ 三·一

惨案。惨案发生后鲁迅曾怒斥“ 用钢刀的”屠伯段祺瑞

说:“ 如此残虐险狠的行为,不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便

是在人类中也极少有的,除却俄皇尼古拉二世使哥萨克

兵击杀民众的事,仅有一点相像。”(《 华盖集续编·无花

的蔷薇之二》)而帝国主义和军阀的走卒陈西滢在《 现代

评论》六十八期上发表《 闲话》,诬蔑当日参加请愿的爱

国群众“ 莫名其妙”,“ 没有审判力”,因而被“ 民众领

袖”“ 盲目地引入死地”。像陈西滢这种“ 拿软刀的”屠

伯,是“ 比刀枪更可以撩心动魄”的( 见《 华盖集续编·

。鲁迅曾在《 坟·题记》中说:“ 我就“ 死地”》) 要专指斥

那些自称‘无枪阶级’而其实是拿着软刀子的妖魔。”这

首诗是一九二六年冬季写的,这时距三·一八惨案已经半

年了。半年来,人们悲愤的眼泪已经揩干,请愿群众的

血迹已经消失,可是凶手仍然没有得到惩罚,那些用

“ 钢刀的,用软刀的”屠伯们逍遥法外,这怎么能不使鲁

迅愤慨呢?于是,“ 墨写的谎话,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

息!”作者以愤慨的心情暴露和声讨了那些“ 用钢刀的,

用软刀的”屠伯,让人民群众牢牢地记住了这一笔血债;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69

同时,又深沉地感慨自己只能写“ 杂感”,而且连写“ 杂

感”也受到了袁世凯反动当局的压迫和反动文人的攻击,

这就进一步揭露了反动派的卑鄙和残暴。

一九二八年,鲁迅把这首诗作为《 而已集》的题辞,

揭露了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血

腥罪行,表示了鲁迅对反动派的强烈抗议。在当时严重

的白色恐怖下,鲁迅勇敢地进行战斗,表现了大无畏的

革命气概。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70

①好东西歌

南边整天开大会,

北边忽地起烽烟,

北人逃难南人嚷,

请愿打电闹连天。

还有你骂我来我骂你,

说得自己蜜样甜。

文的笑道岳飞假,

武的却云秦桧奸。

相骂声中失土地,

柑骂声中捐铜钱,

失了土地捐过钱,

喊声骂声也寂然。

文的牙齿痛,武的上温泉,

后来知道谁也不是岳飞或秦桧

声明误解释前嫌,

大家都是好东西,

终于聚首一堂来吸雪茄烟。

一九三一年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71

注 释:

①这首诗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一日《 十字街头》半月

刊第一期,署名阿二。

②指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四日在南京开场的国民党第四次代表大

会。

③指十一月二十三日日本侵略军进攻锦州的战事。

④以下写国民党反动派内部派系斗争,下文“ 武的”指蒋介石,

“ 文的”指反蒋派胡汉民等。

⑤捐铜钱:指国民党反动派借机骗取“ 救国捐”,大发国难财的

丑恶行为。

寂然:寂然无声。

前嫌:从前所结的怨仇。

浅析:

这首诗以辛辣的讽刺笔调,通过对国民党内部矛盾

的描写,揭露其消极抗战,甚至借机向人民骗取救国捐,

大发国难财的真相。

·一八”事变之后,国一九三一年“ 九 民党政权一方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 绝对抱不抵抗主义”,致使大好河

山沦于日寇铁骑下;另一方面因为争权夺利,分赃不均,

内部争吵不休。十一月十四日在南京开场的国民党四大,

就如一幕丑剧一 文般,蒋介石和胡汉民等人互相攻击,“

的笑道岳飞假,武的却云秦桧奸”,都把自己说成“ 蜜样

”;事实上,他甜 们都是一丘之貉,对外媚日卖国,对内

压榨百姓;在他们的相骂声中,国土沦亡了,百姓捐钱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72

了;而他们也声明误会,聚首一堂,以掩饰自己的卖国

行径。“ 后来知道谁也不是岳飞或秦桧”,他们心照不宣,

知道谁也不是收复国土的岳飞,又要在人民群众面前互

相粉饰,宣布:谁也不是卖国的秦桧,这句话巧妙地揭

露了他们的肮脏心理和卑劣手法。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73

①公民科歌

何键将军捏刀管教育,

说道学校里边应该添什么。

首先叫做“ 公民科”,

不知这科教的是什么。

但愿诸公勿性急,

让我来编教科书,

做个公民实在弗容易,

大家切莫耶耶乎。

第一着,要能受,

蛮如猪,力如牛,

杀了能吃活就做,

瘟死还好熬熬油。

第二着,先要磕头,

先拜何大人,

后拜孔阿丘。

拜得不好就砍头,

砍头之际莫讨命,

要命便是反革命,

大人有刀你有头,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74

这点天职应该尽。

第三着,莫讲爱,

自由结婚放洋屁,

最好是做第十第廿姨太太,

如果爹娘要钱花,

几百几千可以卖,

正了风化又赚钱,

这样好事还有吗?

第四着,要听话,

大人怎说你怎做。

公民义务多得很,

只有大人自己心里懂,

但愿诸公切勿死守我的教科书,

免得人人一不高兴便说阿拉是反动。

注 释:

①这首诗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一日《 十字街头》半月

刊第一期,署名阿二。

国民党反动何键: 军阀,当时做湖南省政府主席。

③弗:不。

④耶耶乎:上海方言,马 漠不关心的意思。马虎虎,

⑤孔子名丘。

阿拉:上海方言,即我。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75

浅析:

毛泽东在《 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坚决扫除

“ 一切奴化的,封建主义的和法西斯主义的文化和教育”,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任务。鲁迅在这首诗里所

揭露的,可以说正是奴化的,封建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

教育的典型。当时,国民党军阀何键,在做湖南省政府

主席,大肆推行奴化教育,主张在学校里设立“ 公民

科”,蒋介石也正在竭力提倡所谓“ 新生活运动”,即封

建道德“ 礼义廉耻”。这首诗针对时事,淋漓尽致地揭露

了国民党统治者推行奴化教育的反动目的:企图把人训

练成任人宰割,任人奴役的牛马,以维持他们剥削压迫

人民的反动统治。同时,也勾画出国民党官僚军阀把人

民作牛马,专横跋扈,男盗女娼的丑恶嘴脸,使我们进

一步看到了他们的凶恶残暴和腐败。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76

①南京民谣

大家去谒灵, 强盗装正经。

,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

注 释 :

①这首诗发表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十字街头》半月刊

第二期。

②谒灵:参谒灵墓。这里指国民党反动政客装模作样去谒中山陵

一事。

③拳经:打拳的方法。

浅 析:

从一九三一年夏天开始,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的派

系斗争愈演愈烈,到了十月份蒋介石迫于西南实力派的

压力,不得不谋求妥协,统治集团表面上又“ 统一”了。

于是他们一起去谒中山陵,假装正经,而心中各怀鬼胎,

准备着一场更激烈的大狗小狗饱狗饿狗之间的斗争。这

首诗揭露这种“ 强盗装正经”,“ 各自想拳经”的把戏,

可以和《 好东西歌》及下一首《“ 言词争执”歌》联系起

来 读。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77

①“ 言辞争执”歌

一中全会好忙碌,

忽而讨论谁卖国,

粤方委员叽哩咕,

要将责任归当局。

吴老头子老益壮,

放屁放屁来相嚷,

说道卖的另有人,

不近不远在场上。

有的叫道对对对,

有的吹了嗤嗤嗤,

嗤嗤一通不打紧,

对对恼了皇太子,

一声不响出“ 新京”,

会场旗色昏如死。

许多要人夹屁追,

恭迎圣驾请重回,

大家快要一“同 赴国难”,

又拆台基何苦来?

一九三二年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78

香槟走气大菜冷,

莫使同志久相等,

老头自动不出席,

再没狐狸来作梗。

况且名利不双全,

那能推苦只尝甜?

卖就大家都卖不都不,

否则一方面子太难堪。

现在我们再去痛快淋漓唱几巡,

酒酣耳热都开心,

什么事情就好说,

这才能慰在天灵。

理论和实际,全都括括叫,

点点小龙头,又上火车道。

只差大柱石,

似乎还在想火拼,

展堂同志血压高,

精卫先生糖尿病,

国难一时赴不成,

虽然老吴已经受告警。

这样下去怎么好,

中华民国老是没头脑,

想受党治也不能,

小民恐怕要苦了。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79

但愿治病统一都容易,

只要将“那 言辞争执”扔在茅厕里

放屁放屁放狗屁,

真真岂有之此理。

注释:

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二年一月五日《 十字街头》周刊第三①这首诗

著名阿二。期,

一中全会:指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开场的国民党一中全会。

③粤方委员:指国民党内部属于广东方面的胡汉民( 即展堂)和

汪精卫等派系中的人。

国民党④当局:指 当局蒋介石。

晖。吴老头子:吴稚

这句写发 ”声表示反对。出“ 嘘

皇太子:指孙科。

国民党把南京定为“ 新京“⑧ 新京” ”。

⑨譬如死:死一般昏暗。

稚晖等狐狸:指吴 人。作楩:作怪,从中捣乱。

指孙中山先生在天之灵。

指孙科:全句说孙科点 又乘车返回。点头,

浅析:

这首诗极其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国民党统治阶级内部

的丑态,当时在南京的蒋介石和孙科,在广东的胡汉民

和汪精卫等集团之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他们在国民

党一中全会上公开互相漫骂,当时的报纸上称为“ 言辞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80

争执”。这种“ 争执”,当着要攻击对方的时候,就说对

方“ 卖国”,仿佛这么一来,自己就成了爱国的了;事实

上,“ 卖就大家都卖”,他们的争吵只是为了统一卖国的

步调而已。国民党反动派尽管内部矛盾重重,分崩离析,

但他们在剥削压迫人民和实行卖国主义方面,却是一致

的。他们冠冕堂皇地说什么“ 赴国难”,而实际上是一同

“ 赴宴会”,鱼肉百姓,商讨卖国之策;他们恬不知耻地

说什么安慰孙中山在天之灵,而实际上早已背叛了孙中

山的新三民主义。他们这种“ 言词争执”,只配扔在茅厕

里。诗里用了吴稚晖常说的两句话,“ 放屁放屁放狗屁,

真真岂有之此理”作结,巧妙而痛心地指斥了国民党,

充分显现了鲁迅“ 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和一九三一年写的《 好东西歌》中所反映的

国民党内部矛盾,毛泽东在《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

略》中有着极为精辟的分析:“ 这不过是大狗小狗饱狗饿

狗之间的一点特别有趣的争斗,一个不大不小的缺口,

一种又痒又痛的矛盾。”“ 这是半殖民地的环境,即许多

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环境所造成的。”鲁迅正是十分注重

把反动营垒间的一切矛盾,缺口统统集中起来,利用这

些矛盾给反动派以致命抨击。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81

鲁迅笔名简介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一

生以笔为武器,著述颇丰,为我们留下了近七百余万字

的小说、杂文、诗歌、散文作品及翻译著作。由于鲁迅

的作品大多是直面社会和人生的战斗檄文,因此经常遭

受到旧中国当权者们和御用文人们的围攻和谩骂。在反

动派疯狂地反革命文化“ 围剿”和白色恐怖面前,鲁迅

并没有被吓倒而退却,而是不断变换着同敌人展开斗争

的方式。我们在这里向大家介绍的鲁迅笔名,也是鲁迅

先生这方面战斗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鲁迅是迄今为止

中外文学作家中笔名最多的一个。这些笔名生动地反映

了鲁迅在旧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写作和战斗的艰辛,

其中有不少的笔名具有很强的战斗性和思想性,它从一

个侧面体现了鲁迅高尚的人格、文化修养和不屈不挠的

韧性战斗精神。

鲁迅诞生时取名樟寿、字豫山,后又曾取幼名长庚。

鲁迅晚年在《 我的第一个师父》一文中回忆道“:我生在

,父亲怕我有周氏是长男,‘物以稀为贵’ 出息,因此养

不大,不到一岁,便领到长庆寺里去,拜一个和尚为师

了。⋯⋯由此得到一个法名叫‘长庚’,后来我也偶尔用

作笔名(。”且介亭杂文未篇》附集)。后又因原名豫山与

“ 雨伞”谐音,遂改为豫亭,再改 5月,年为豫才。1898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82

鲁迅寄居叔祖椒生家中,准备投考江南水师学堂,因叔

祖周椒生认为本族后辈进学堂当兵是不体面的,不宜拿

出家谱上的名字,所以就把鲁迅的本名“ 樟寿”改为

“ 树人(”周遐寿《: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由此看鲁迅幼

名、学名、别号的变换与其家族长辈们落后的认识观念

有关。

鲁迅笔名的战斗性和思想性则表现在他最早自署的

别号上。1898年5月鲁迅以戛剑生为名作《 戛剑生杂

记,当时,“ 他刻下两个图章,一个叫‘文章误我’,一

个叫‘戛剑生’⋯⋯”( 周建人《 回忆鲁迅》)戛,是古

代的一种兵器。1907年、1908年间鲁迅在发表《 人间的

历史》、《 文化偏至论》时又分别署名令飞、迅行。这都

是取了前进之意,说明了鲁迅立志报国积极进取的志向

和精神。

“ 鲁迅”是鲁迅先生著作一生,战斗一生用得最多,

年4月鲁迅作小说《 狂也是最卓具影响的笔名。1918 人

日记》,通过塑造一个反抗迫害者“ 狂人”的形象,有力

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封建统治和礼教迫害的觉醒,强

烈地反映了中国人民挣脱精神枷锁,冲破黑暗牢笼的愿

望。这是鲁迅第一篇用白话文写的小说,也是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第一篇彻底反封建的小说创作。发表时第一次

署名鲁迅。关于这个笔名,据鲁迅说,是因为“ 从前用

过迅行的别号”,同时由于“( 一)母亲姓鲁(,二)周鲁

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许寿裳《: 亡

》)友鲁迅印象记 ,鲁迅笔名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彻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83

底反封建的小说《 狂人日记》一起诞生,它一直伴随着

革命文学家鲁迅战斗了一生,而彪炳史册。

鲁迅先生为了更好地同旧中国当权者们展开有理、

有力、有节的斗争,不断变换笔名,这些笔名同时也是

同论敌作斗争的武器。如某生者、隋洛文、何家干都是

寓意深刻,直指论敌的。以某生者为例:就是对当时自

称为国学家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家的一种讽刺,这些人喜

欢用××生一类的笔名自命高雅,鲁迅则反其意而嘲之。

当然,鲁迅由于受到当时反革命文化“ 围剿”和白

色恐怖的迫害而不得不随时变换笔名,以利于同反动派

不停歇 9月1927年地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鲁迅曾在

《 通信》中这样描述自己在广州的境遇“:来时是大开其

欢迎会”,接着“,访问的,研究的,谈文学的,侦探思

想的,要做序,题签的,请演说的,闹得不亦乐乎。”后

来则是“ 静悄悄”“,战斗”和“ 革命”的头衔“ 似乎已

经革去“”,要我做序的书,已经托故取回。期刊上的我

的题签,已经撤换“”。报上说我已经逃走,或者说我到

汉口去了。”甚至“ 有一种报上,竭力不使它有‘鲁迅’

两字出现“”,和我认识的就要被叫为鲁迅派的。”这些文

字生动地反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广州的环境和气

氛,以及鲁迅与鲁迅有关的人所受的迫害。这种境遇在

鲁迅的整个战斗生涯中是并不鲜见的。但就是在这种令

人窒息的白色恐怖气氛下,鲁迅却从未放下过手中战斗

的笔,他仍然以各种不同的笔名,发表了许多笔锋犀利、

战斗性很强的文章,震撼着整个旧营垒。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84

总之,我们在完成了《 鲁迅诗释读》的编著工作后,

顺便把我们收集到的鲁迅笔名简介给读者,目的是使广

大读者能够更多的,更深刻地了解鲁迅、熟悉鲁迅,从

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85

鲁迅笔名

幼名、学名及别号

鲁迅名周树人,号豫才,别号俟堂、戎马书生、周

裕斋;幼名长庚、周樟寿。

通信时所署名

树人、鲁迅、树、迅、豫、旅隼、隼、家干、干、

何干、幹、L、L·S· 、周豫材、令斐、飞。

译暮中所用笔名

一八九八年  戛剑生

一九○二年  树人

一九○三年  自树、索子、索士

一九○五年  庚辰

一九○七年  令飞、迅行、周逴

一九一二年  黄棘

一九一三年  周树

一九一八年  鲁迅、唐俟、俟、迅、神飞、雪之

一九二一年  风声、尊古、巴人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186

一九二二年  某生者

一九二四年  敖者、宴之敖

一九二五年 L·S·、冥、昭、杜斐

一九二七年  褚冠、华约瑟、中拉

一九二八年    旅沪 记者、旅沪记者、葛何德、

记者、封余、许霞

一九二九年  许遐

一九三○年 L·、隋洛文、洛文、乐雯

一九三一年  唐丰瑜、冬华、长庚、晏敖、它音、

乐贲、丰瑜、阿二、佩韦、明瑟、不堂

一九三二年  白舌、遐观

一九三三年  何家干、罗怃、动轩、干、何干、幹、

孺牛、丁萌、家干、游光、丰之余、苇索、旅隼、越客、

桃椎、虞明、荀继、史癖、尤刚、符灵、余铭、元艮、

子明、白在宣、敬一尊、石介、周动轩

一九三四年  张承禄、赵令仪、倪朔尔、栾廷石、

张禄如、邓当世、宓子章、翁隼、孟弧、韦士繇、黄凯

音、崇巽、常庚、燕客、白道、曼雪、梦文、公汗、董

季何、霍冲、杜德机、莫朕、中头、史贲、康伯度、朔

莼、尔、焉于、如 越侨、华圉、张沛、仲度、直、苗挺、

及锋、隼、直入、阿法、且介

一九三五年庚、敖、越山、康郁、洛、越丁、姜

珂、旁

一九三六年  齐物论、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