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奋斗者走上国新办记者见面会 - cjn.cncjrb.cjn.cn/images/2020-03/09/3/09r03c.pdf ·...

1
坚决打好湖北武汉保卫战 2020年3月9日 星期一 责编:姚昊 版式:毛欣 责校:刘谏 3 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3 月 8 日下午在湖北武汉举行记者见面会,请在武汉疫情 防控一线的巾帼奋斗者代表讲述她们与时间赛跑、 与病魔较量的抗疫故事。 两位医护人员首先讲述了在疫情防控阻击战 中,一线医护人员团结一心、救死扶伤的感人故事。 作为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的钟小锋介绍说, ICU 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她们是在与死神赛跑。60 多天来,她们没有时间去害怕,只是把工作做得更细 致,让团队防护、运转更合理,用更专业的知识去护 理患者,战胜疾病。 袁雅冬是河北支援湖北首批医疗队队长,她介 绍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广大医务人员夜以 继日地与病毒斗争,有的甚至牺牲了生命,他们用自 己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为全国人民筑起 了一道安全的屏障。 湖北省妇联党组书记李述永介绍说,全国妇联 第一时间发动中国妇疾会和各级妇联组织为湖北募 捐,款物达到2个多亿。在整个防疫的过程中,各行 各业的姐妹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全民抗 疫,巾帼有我”的豪迈篇章。 来自环卫行业的张春香是武汉最早申请进入重 症隔离病房的保洁员之一。她说,大家都来帮武汉, 我是武汉人,又怕什么! 新华社湖北分社记者廖君和 90 后志愿者杨雪 也分别介绍了新闻工作者和志愿者们在抗击疫情阻 击战中坚守使命、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 90后志愿者杨雪在疫情发生后,和小伙伴们 发起成立了“守护天使”志愿者车队,用私家车接送 医护人员、运送救援物资。 杨雪坦言,并不是一开始就勇敢。“那天我在同 济医院的做护士的表妹跟我打电话,问我可不可以 送她去上班,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很害怕,毕竟医 院很危险。”可转念一想,表妹是要去一线救更多的 病人,她都没有退缩,自己应该把她送过去。路上, 表妹一直在教她怎么防护,要注意哪些细节,要怎 么消毒。杨雪说,表妹的坚强和乐观消解了她心底 的顾虑,也给了她做志愿者的勇气。 有一次运送物资,空荡的街头和她并排停着一 辆军车,车里面的兵哥哥看到她车头贴的“洪山青 年突击队”的车标,于是把车窗摇了下来,对着杨雪 敬了一个军礼。“那一刻,我感到很震撼,他们是来 援助武汉,他给武汉人加油,给我鼓劲。这坚定了 我做志愿者的决心,这个瞬间让我觉得身为一个武 汉人必须勇敢地站出来,为了武汉慢慢变好贡献自 己微薄的力量。”杨雪说。 每天,杨雪都被感动着。有一次接到洪山团区 委的物资运输任务,是从东西湖运送一大批抗疫物 资到洪山方舱医院。任务发布出去后,当天来了 10辆车,在现场装货发现车辆不够,于是大家又在 微信群里号召,很快又来了10辆车,大家都抢着把 货往自己车上装。抵达洪山方舱医院后,杨雪看见 浩浩荡荡的车队开着双闪一辆一辆地开过来,让杨 雪很感动。她说: “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 并肩战斗,希望武汉可以快一点好起来。” 巾帼奋斗者走上国新办记者见面会 妇女节 6 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 不分男女,只有我们进,疫情才能退 战 ICU 运物资 她们冲在抗疫一线 长江日报记者马振华 陈晓彤 郭丽霞 华智超 陈小敏 3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国务院新闻办 记者见面会。在三八妇女节这天,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 士长钟小锋,河北省援鄂抗疫第一、第二批医疗队队长袁雅冬,湖 北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述永,新华社湖北分社记者廖君,武汉 经济开发区环卫工人张春香,志愿者杨雪6名疫情防控一线的巾 帼奋斗者与记者见面交流。 张春香是武汉经济开发区的一名环卫工人。1 月28日,她接到公司通知,需要一批人到协和医院 西区做保洁,她第一时间报名。她说:“当时我想, 遇到这个事情,总得要有人去做,我做环卫工作十 几年,有经验,我家的孩子都成人了,没有什么负 担,我要站出来。” 作为武汉经济开发区派出的第一批环卫工人, 张春香和14名同事来到协和医院西区做保洁,她 主要在 8 楼病区做保洁,每天负责消毒、拖地、垃圾 打包等工作。上岗前,护士培训她如何防护;在进 病区之前,也有专业的医生反复检查她所穿的防护 服,戴的眼罩、口罩、手套、脚套是否到位。她说: “去之前有过思想准备,但进入病区之后,说实话, 心里还是挺害怕、恐惧。” 在医院里,张春香看到来自北京、黑龙江等全 国各地的专家为病人治病。这让她渐渐打消恐 惧,坚定了信心,“别人是外地的都来帮我们,我 是武汉人怕什么?我们的武汉一定会好起来 的!” 医院保洁工作结束后,张春香和同事们住到酒 店接受 14 天隔离。退房前,他们把房间打扫得一尘 不染,干净得完全不像曾经有人住过的样子。收房 时,酒店经理推开门,被眼前干干净净的房间感动落 泪,拍下视频发到网上,视频引起网友广泛关注。面 对网友们的点赞,张春香说: “在这个时期,我们就是 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大家多为别人去想一点,多为别 人去做一点,多坚持一下,我们的武汉肯定会好起来 的!” 袁雅冬是河北省援鄂抗疫第一、第二批医疗队队 长。1月26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吹响了集结号,作为呼吸 科医生,虽已年近花甲,袁雅冬主动请战,出征武汉。 疫情严重,袁雅冬与她的团队150人乘坐了一夜绿 皮火车,于27日凌晨4点半抵达武昌火车站之后,迅速与 武汉市第七医院进行对接,争分夺秒开展救治工作,负责 这家医院4个病区的医疗护理工作,同时承担工作强度 比较大、感染风险比较高的重症监护室和检验科的主要 工作。 当时,日均管理患者在190人左右,并且一半以上都 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经过43天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有 250 多个患者治愈好转出院。 “面对疫情,产生恐惧心理,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新 冠肺炎是新发的传染病,大家对它不了解,认知不充分。 但是我们作为医务人员,有勇气面对它。首先,新冠肺 炎和SARS一样,都是冠状病毒感染,都是呼吸系统传染 病,40岁以上的呼吸科医生大多参加过SARS的救治。 从疾病的传播、防护到救治,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 识。我们相信,只要有效防护,就能保护好自己,只要科 学救治,就能挽救生命。”袁雅冬说,“另一方面,医者是 需要有探索精神的,我们只有对未知领域不断探索,才 能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我们只有亲临现场,深入病 房,掌握第一手临床资料,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经验, 才能成为当之无愧的专家。” 钟小锋是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她在 ICU工作了16年。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市肺科医院是第 一批定点医院,全员参与奋战,她是其中普通一员。 60多天来,钟小锋和同事们一直奋战在一线,大家 没有丝毫怨言,“因为我们穿上这身白大褂,这就是我们 的责任和使命。” 新冠肺炎对大众来说是新病毒,对钟小锋来说也 是。以前进病房只需要戴N95口罩和一层外科手套,现 在不但增加了一层手套,还戴上了防护面屏、护目镜,穿 上了防护服和隔离衣。钟小锋说:“我没有时间去害怕, 只是工作中做得更细致。” 钟小锋说, ICU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ICU 收治 的病人开始时病情重,没有办法交流,“经过一点一点 的努力,有时候患者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与我们进行 互动,我们就特别开心,特别有成就感”。 有次,一位年轻的护士从病房出来就蹲在地上哭, 钟小锋走上去安慰她,结果那名护士告诉钟小锋:“护士 长,没事,我刚刚护理了一个多月的患者,他有意识了, 我跟他说话,他竟然流泪了,我觉得我所有的辛苦、所有 的付出都值得了。” 不久前,钟小锋随手拍了一张医生抢救的照片,经媒 体报道后被一位歌手看见,他产生了创作灵感,创作了一 首战“疫”歌曲《和你在一起》。这些来自社会的关心让她 和同事们倍感振奋。 作为新华社记者,廖君从去年12月30日以来 一直战斗在抗疫报道一线,因工作强度大、工作时 间长,同事们都叫她“铁人”。 在疫情采访中,廖君去过收治病人的火神山医 院,也去过方舱医院,还进过社区,在采访的几位相 关人士里,事后有几位被确诊为感染者。“现在想起 来还觉得有点后怕。我人生中第一次产生了随时 都有可能牺牲的思想准备。”廖君说,她和同行们没 有退缩,一次次冲向火线,进入“红”区。 “战斗不分男女,只有我们进,疫情才能退。” 廖君说,“要用手中的笔和镜头为武器,向世界大 声讲述战‘疫’的中国故事、中国精神和中国力 量。” 奋斗在一线的两个月,是让廖君感动次数最多 的两个月。她格外印象深刻的是一对普通的小两 口。妻子汪晓婷是武汉一家定点收治医院的医生, 从1月23日到一线以后就没有回家了,因为她害怕 感染家人,就住在医院附近的一所宾馆。她上班的 时间常常是凌晨,丈夫很担心路太黑,不安全,坚持 要送她,她又怕自己坐家里的车会留下病毒,最后 两个人妥协的结果是:只要她上班,丈夫就开车跟 在后面,用车灯照亮妻子前行的路,无论刮风下雨, 不管夜有多深,他们一直坚持着。 “这种坚守也是武汉人精神的一个代表。我把 这些都写进了我的新闻报道里,它也会一直深藏在 我的心中。” 年近花甲连夜坐绿皮火车来汉 带领医疗队治愈 250 多患者 援鄂医生 袁雅冬 ICU 护士 钟小锋 60 多天奋战在生命最后防线 没有时间害怕 环卫工人 张春香 第一时间报名去医院保洁 隔离退房前把房间打扫干净 记者 廖君 第一次产生随时牺牲准备 但又一次次冲向采访一线 志愿者 杨雪 90 后发起志愿者车队 大家抢着运输抗疫物资 袁雅冬 张春香 钟小锋 国新办就 疫情防控一线 巾帼奋斗者的 工作等情况举 行记者见面会 现场 李述永 本版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Upload: others

Post on 20-Oct-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坚决打好湖北武汉保卫战2020年3月9日 星期一 责编:姚昊 版式:毛欣 责校:刘谏

    3

    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8日下午在湖北武汉举行记者见面会,请在武汉疫情防控一线的巾帼奋斗者代表讲述她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抗疫故事。

    两位医护人员首先讲述了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线医护人员团结一心、救死扶伤的感人故事。

    作为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的钟小锋介绍说,ICU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她们是在与死神赛跑。60多天来,她们没有时间去害怕,只是把工作做得更细致,让团队防护、运转更合理,用更专业的知识去护理患者,战胜疾病。

    袁雅冬是河北支援湖北首批医疗队队长,她介绍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广大医务人员夜以继日地与病毒斗争,有的甚至牺牲了生命,他们用自己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为全国人民筑起了一道安全的屏障。

    湖北省妇联党组书记李述永介绍说,全国妇联第一时间发动中国妇疾会和各级妇联组织为湖北募捐,款物达到2个多亿。在整个防疫的过程中,各行各业的姐妹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全民抗疫,巾帼有我”的豪迈篇章。

    来自环卫行业的张春香是武汉最早申请进入重症隔离病房的保洁员之一。她说,大家都来帮武汉,我是武汉人,又怕什么!

    新华社湖北分社记者廖君和90后志愿者杨雪也分别介绍了新闻工作者和志愿者们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坚守使命、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

    90后志愿者杨雪在疫情发生后,和小伙伴们发起成立了“守护天使”志愿者车队,用私家车接送医护人员、运送救援物资。

    杨雪坦言,并不是一开始就勇敢。“那天我在同济医院的做护士的表妹跟我打电话,问我可不可以送她去上班,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很害怕,毕竟医院很危险。”可转念一想,表妹是要去一线救更多的病人,她都没有退缩,自己应该把她送过去。路上,表妹一直在教她怎么防护,要注意哪些细节,要怎么消毒。杨雪说,表妹的坚强和乐观消解了她心底的顾虑,也给了她做志愿者的勇气。

    有一次运送物资,空荡的街头和她并排停着一辆军车,车里面的兵哥哥看到她车头贴的“洪山青年突击队”的车标,于是把车窗摇了下来,对着杨雪

    敬了一个军礼。“那一刻,我感到很震撼,他们是来援助武汉,他给武汉人加油,给我鼓劲。这坚定了我做志愿者的决心,这个瞬间让我觉得身为一个武汉人必须勇敢地站出来,为了武汉慢慢变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杨雪说。

    每天,杨雪都被感动着。有一次接到洪山团区委的物资运输任务,是从东西湖运送一大批抗疫物资到洪山方舱医院。任务发布出去后,当天来了10辆车,在现场装货发现车辆不够,于是大家又在微信群里号召,很快又来了10辆车,大家都抢着把货往自己车上装。抵达洪山方舱医院后,杨雪看见浩浩荡荡的车队开着双闪一辆一辆地开过来,让杨雪很感动。她说:“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并肩战斗,希望武汉可以快一点好起来。”

    巾帼奋斗者走上国新办记者见面会妇女节6名一线工作者讲述抗疫故事

    不分男女,只有我们进,疫情才能退

    战ICU运物资 她们冲在抗疫一线长江日报记者马振华 陈晓彤 郭丽霞 华智超 陈小敏

    3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国务院新闻办记者见面会。在三八妇女节这天,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钟小锋,河北省援鄂抗疫第一、第二批医疗队队长袁雅冬,湖北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述永,新华社湖北分社记者廖君,武汉经济开发区环卫工人张春香,志愿者杨雪6名疫情防控一线的巾帼奋斗者与记者见面交流。

    张春香是武汉经济开发区的一名环卫工人。1月28日,她接到公司通知,需要一批人到协和医院西区做保洁,她第一时间报名。她说:“当时我想,遇到这个事情,总得要有人去做,我做环卫工作十几年,有经验,我家的孩子都成人了,没有什么负担,我要站出来。”

    作为武汉经济开发区派出的第一批环卫工人,张春香和14名同事来到协和医院西区做保洁,她主要在8楼病区做保洁,每天负责消毒、拖地、垃圾打包等工作。上岗前,护士培训她如何防护;在进病区之前,也有专业的医生反复检查她所穿的防护服,戴的眼罩、口罩、手套、脚套是否到位。她说:

    “去之前有过思想准备,但进入病区之后,说实话,心里还是挺害怕、恐惧。”

    在医院里,张春香看到来自北京、黑龙江等全国各地的专家为病人治病。这让她渐渐打消恐惧,坚定了信心,“别人是外地的都来帮我们,我是武汉人怕什么?我们的武汉一定会好起来的!”

    医院保洁工作结束后,张春香和同事们住到酒店接受14天隔离。退房前,他们把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干净得完全不像曾经有人住过的样子。收房时,酒店经理推开门,被眼前干干净净的房间感动落泪,拍下视频发到网上,视频引起网友广泛关注。面对网友们的点赞,张春香说:“在这个时期,我们就是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大家多为别人去想一点,多为别人去做一点,多坚持一下,我们的武汉肯定会好起来的!”

    袁雅冬是河北省援鄂抗疫第一、第二批医疗队队长。1月26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吹响了集结号,作为呼吸科医生,虽已年近花甲,袁雅冬主动请战,出征武汉。

    疫情严重,袁雅冬与她的团队150人乘坐了一夜绿皮火车,于27日凌晨4点半抵达武昌火车站之后,迅速与武汉市第七医院进行对接,争分夺秒开展救治工作,负责这家医院4个病区的医疗护理工作,同时承担工作强度比较大、感染风险比较高的重症监护室和检验科的主要工作。

    当时,日均管理患者在190人左右,并且一半以上都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经过43天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有250多个患者治愈好转出院。

    “面对疫情,产生恐惧心理,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新冠肺炎是新发的传染病,大家对它不了解,认知不充分。但是我们作为医务人员,有勇气面对它。首先,新冠肺炎和SARS一样,都是冠状病毒感染,都是呼吸系统传染病,40 岁以上的呼吸科医生大多参加过 SARS 的救治。从疾病的传播、防护到救治,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我们相信,只要有效防护,就能保护好自己,只要科学救治,就能挽救生命。”袁雅冬说,“另一方面,医者是需要有探索精神的,我们只有对未知领域不断探索,才能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我们只有亲临现场,深入病房,掌握第一手临床资料,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经验,才能成为当之无愧的专家。”

    钟小锋是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她在ICU工作了16年。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市肺科医院是第一批定点医院,全员参与奋战,她是其中普通一员。

    60多天来,钟小锋和同事们一直奋战在一线,大家没有丝毫怨言,“因为我们穿上这身白大褂,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新冠肺炎对大众来说是新病毒,对钟小锋来说也是。以前进病房只需要戴N95口罩和一层外科手套,现在不但增加了一层手套,还戴上了防护面屏、护目镜,穿上了防护服和隔离衣。钟小锋说:“我没有时间去害怕,只是工作中做得更细致。”

    钟小锋说,ICU 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ICU 收治的病人开始时病情重,没有办法交流,“经过一点一点的努力,有时候患者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与我们进行互动,我们就特别开心,特别有成就感”。

    有次,一位年轻的护士从病房出来就蹲在地上哭,钟小锋走上去安慰她,结果那名护士告诉钟小锋:“护士长,没事,我刚刚护理了一个多月的患者,他有意识了,我跟他说话,他竟然流泪了,我觉得我所有的辛苦、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不久前,钟小锋随手拍了一张医生抢救的照片,经媒体报道后被一位歌手看见,他产生了创作灵感,创作了一首战“疫”歌曲《和你在一起》。这些来自社会的关心让她和同事们倍感振奋。

    作为新华社记者,廖君从去年12月30日以来一直战斗在抗疫报道一线,因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同事们都叫她“铁人”。

    在疫情采访中,廖君去过收治病人的火神山医院,也去过方舱医院,还进过社区,在采访的几位相关人士里,事后有几位被确诊为感染者。“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有点后怕。我人生中第一次产生了随时都有可能牺牲的思想准备。”廖君说,她和同行们没有退缩,一次次冲向火线,进入“红”区。

    “战斗不分男女,只有我们进,疫情才能退。”廖君说,“要用手中的笔和镜头为武器,向世界大声讲述战‘疫’的中国故事、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奋斗在一线的两个月,是让廖君感动次数最多的两个月。她格外印象深刻的是一对普通的小两口。妻子汪晓婷是武汉一家定点收治医院的医生,从1月23日到一线以后就没有回家了,因为她害怕感染家人,就住在医院附近的一所宾馆。她上班的时间常常是凌晨,丈夫很担心路太黑,不安全,坚持要送她,她又怕自己坐家里的车会留下病毒,最后两个人妥协的结果是:只要她上班,丈夫就开车跟在后面,用车灯照亮妻子前行的路,无论刮风下雨,不管夜有多深,他们一直坚持着。

    “这种坚守也是武汉人精神的一个代表。我把这些都写进了我的新闻报道里,它也会一直深藏在我的心中。”

    年近花甲连夜坐绿皮火车来汉带领医疗队治愈250多患者

    援鄂医生 袁雅冬

    ICU护士 钟小锋

    60多天奋战在生命最后防线没有时间害怕

    环卫工人 张春香

    第一时间报名去医院保洁 隔离退房前把房间打扫干净

    记者 廖君

    第一次产生随时牺牲准备 但又一次次冲向采访一线

    志愿者 杨雪

    90后发起志愿者车队 大家抢着运输抗疫物资

    杨 雪

    袁雅冬

    廖 君

    张春香

    钟小锋

    国新办就疫情防控一线巾帼奋斗者的工作等情况举行记者见面会现场

    李述永

    本版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