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賭場與賭博合法化帶來的公衛衝擊homepage.ntu.edu.tw/~ycheng/index/pdf/public_paper/public_31.pdf ·...

4
台灣衛誌 2009, Vol.28, No.6 455 觀光賭場與賭博合法化帶來的公衛衝擊 鄭雅文 * 短 評 國立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 通訊作者:鄭雅文 聯絡地址:台北市徐州路17E-mail: [email protected] 投稿日期:98102接受日期:981111前  言 近年來,台灣是否開放觀光賭場 (casino),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政策議題。 今年(2009)一月,在政府行政部門的政策 支持之下,立法院三讀通過了「離島建設條 例」修訂案,其中第102(即所謂的「博 奕條款」) ,明訂離島地區只要獲得當地公 民投票過半數的同意,即可於國際觀光度假 區內設置觀光賭場;特許經營的觀光賭場及 博奕活動,將不適用刑法賭博罪之規定。該 條例成為離島地區賭博合法化的法源依據。 在景氣低迷、失業率節節攀升之時,以 及離島地區長久以來缺乏建設的現實之下, 博奕產業可能帶來的商機與工作機會,成為 推動離島觀光賭場的政策說詞。推動者認 為,離島開設賭場可以促進觀光產業、振興 地方經濟、提供工作機會,因此有利於離島 地區的發展。推動者也大力宣揚博弈產業將 能挹注政府財政,有助於社會福利工作的推 動,並宣稱設置觀光賭場乃是國際潮流。反 對者則認為,開放賭場將帶來重大的負面社 會衝擊,並質疑觀光賭場的經濟發展效益。 九月二十六日,澎湖縣舉行地方性公民 投票,決定是否設置「國際觀光度假區附設 觀光賭場」,在正反兩方的激烈論戰下,最 後由反對陣營勝出,暫時將此政策爭議擱 置。然而,不容漠視的是,賭博業乃是利潤 相當龐大的國際性產業,近年來不少國家在 利益團體的遊說下,陸續開放觀光賭場,隨 著資訊科技的發展,網路簽賭行為也日益盛 [1] 。博奕產業是否開放?賭博行為如何 管理?仍是台灣未來必然需要面對的政策議 題。 設置觀光賭場的社會歷史脈絡 從西方國家的社會歷史脈絡來看,賭場 往往是在景氣低迷的時期設置的。相較於賭 風興盛的華人社會,西方國家對於賭博的 道德規範較強,長久以來,賭博也是被政 府法律明文禁止的行為[2,3]。以美國為例, 一直到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之際,內華達州 (Nevada)才首開先例,於1931年通過賭場合 法化法案,該州的拉斯維加市(Las Vegas)為美國歷史最悠久的賭城,近半個世紀以 來,內華達州也是美國唯一可合法賭博的 州。一直到1970年代,美國再度陷入經濟危 機,紐澤西州的大西洋城(Atlantic City, New Jersey)才在1978年通過法案,成為第二個合 法化賭場的州[4]1980年雷根就任總統,美國正處於經濟 蕭條與高失業率的時期,雷根總統大舉公債 以擴張經濟,同時又大幅減稅來鼓勵投資, 造成政府財政赤字急劇惡化,也造成社區之 間貧富差距的擴大[5] 。在1980年代後期, 許多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日益惡化,在利益 團體的遊說之下,陸續合法化不同形式的賭 場與賭博活動[4,6,7]。加拿大政府亦在1990 年代,為了增加國庫收入並避免增稅,而讓 賭場合法設立[8] 。由此可見,觀光賭場的 設立並非自然而然的社會發展現象,所謂的 「國際潮流」其實是政治經濟因素之下政府 政策改變而造成的後果。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Oct-2019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台灣衛誌 2009, Vol.28, No.6 455

觀光賭場與賭博合法化帶來的公衛衝擊

鄭雅文*

短 評

國立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通訊作者:鄭雅文 聯絡地址:台北市徐州路17號 E-mail: [email protected] 投稿日期:98年10月2日 接受日期:98年11月11日

前  言

近年來,台灣是否開放觀光賭場

(casino),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政策議題。今年(2009年)一月,在政府行政部門的政策支持之下,立法院三讀通過了「離島建設條

例」修訂案,其中第10之2條(即所謂的「博奕條款」),明訂離島地區只要獲得當地公民投票過半數的同意,即可於國際觀光度假

區內設置觀光賭場;特許經營的觀光賭場及

博奕活動,將不適用刑法賭博罪之規定。該

條例成為離島地區賭博合法化的法源依據。

在景氣低迷、失業率節節攀升之時,以

及離島地區長久以來缺乏建設的現實之下,

博奕產業可能帶來的商機與工作機會,成為

推動離島觀光賭場的政策說詞。推動者認

為,離島開設賭場可以促進觀光產業、振興

地方經濟、提供工作機會,因此有利於離島

地區的發展。推動者也大力宣揚博弈產業將

能挹注政府財政,有助於社會福利工作的推

動,並宣稱設置觀光賭場乃是國際潮流。反

對者則認為,開放賭場將帶來重大的負面社

會衝擊,並質疑觀光賭場的經濟發展效益。

九月二十六日,澎湖縣舉行地方性公民

投票,決定是否設置「國際觀光度假區附設

觀光賭場」,在正反兩方的激烈論戰下,最

後由反對陣營勝出,暫時將此政策爭議擱

置。然而,不容漠視的是,賭博業乃是利潤

相當龐大的國際性產業,近年來不少國家在

利益團體的遊說下,陸續開放觀光賭場,隨

著資訊科技的發展,網路簽賭行為也日益盛

行[1]。博奕產業是否開放?賭博行為如何管理?仍是台灣未來必然需要面對的政策議

題。

設置觀光賭場的社會歷史脈絡

從西方國家的社會歷史脈絡來看,賭場

往往是在景氣低迷的時期設置的。相較於賭

風興盛的華人社會,西方國家對於賭博的

道德規範較強,長久以來,賭博也是被政

府法律明文禁止的行為[2,3]。以美國為例,一直到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之際,內華達州(Nevada)才首開先例,於1931年通過賭場合法化法案,該州的拉斯維加市(Las Vegas)成為美國歷史最悠久的賭城,近半個世紀以

來,內華達州也是美國唯一可合法賭博的

州。一直到1970年代,美國再度陷入經濟危機,紐澤西州的大西洋城(Atlantic City, New Jersey)才在1978年通過法案,成為第二個合法化賭場的州[4]。

1980年雷根就任總統,美國正處於經濟蕭條與高失業率的時期,雷根總統大舉公債

以擴張經濟,同時又大幅減稅來鼓勵投資,

造成政府財政赤字急劇惡化,也造成社區之

間貧富差距的擴大[5]。在1980年代後期,許多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日益惡化,在利益

團體的遊說之下,陸續合法化不同形式的賭

場與賭博活動[4,6,7]。加拿大政府亦在1990年代,為了增加國庫收入並避免增稅,而讓

賭場合法設立[8]。由此可見,觀光賭場的設立並非自然而然的社會發展現象,所謂的

「國際潮流」其實是政治經濟因素之下政府

政策改變而造成的後果。

台灣衛誌 2009, Vol.28, No.6456

鄭雅文

觀光賭場與賭博合法化帶來的公衛衝擊

1990年代乃是美加地區賭博產業擴張速度最快的時期,至1990年代後期,全美除了猶他州(U t a h)與夏威夷之外,所有州皆設有合法賭場 [7]。然而,賭場的普及化帶來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很快地引發

社會強烈的關注。美國國會因而在1996年通過法案,設立「國家賭博衝擊研究委員

會」(The National Gambling Impact Study Commission),以評估賭博合法化後帶來的社會衝擊。該委員會在為期兩年的研究後,

於1999年提出報告書,其內容完整,相當具有參考價值[7]。該報告書指出,美國人在1975年至1998年之間,曾於過去一年中進入大型賭場賭博的比例,從10%上升至29%;且賭場設施越多、越具可近性的地區,民眾

的賭博行為也越普遍。在社會衝擊方面,

「病態賭博行為」(pathological gambling behaviors)乃是最受到關注的議題[7]。近年來,美加地區有關「病態賭博行

為」的精神醫學與流行病學研究論文,數

量快速增加[2,7,9-14];精神醫學的臨床診斷標準(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簡稱DSM)自1980年以來也數度修訂,目前使用的診斷依據為1994年修訂的DSM-IV,「病態賭博行為」被列為「強迫性病症」

(impulsive disorder),其症狀包括:思緒無法離開賭博、無法克制賭博慾望、賭注越下越

大以滿足刺激感、不停地想把輸掉的賭金贏

回來、以賭博逃避現實問題、因賭博而向親

友借貸、停止賭博時會出現戒斷症狀等。研

究也指出,「病態賭博行為」源自於連續性

的進化過程,從「偶發性賭博」(occasional gambling)變成每週1∼2次的「常態性賭博」(regular gambling),再轉變成「問題賭博行為」(problem gambling behaviors),最後形成嚴重的「病態賭博行為」[1,2,7]。可推論的是,隨著賭博人口的增加,問

題行為的盛行率將隨之升高。然而,由於診

斷工具、調查族群與研究設計的差異,不

同的流行病學調查呈現不同的數據,並不

容易比較。根據1977年的調查,推估當時

美國成人人口中約有0.77%罹患「病態賭博行為」[7],而目前美國成年人口中,推估大約有2%罹患DSM-IV所定義的「病態賭博行為」,另約有4%患有臨床前期的「問題賭博行為」[7,10,14]。在加拿大,根據政府2006年的統計資料,推估全國約3,200萬人口中,約有120萬人(約3.8%)罹患有上述精神病症[13]。若依年齡層作分析,雖然不同的調查研

究呈現的數據不一,但一致的發現是,青少

年與年輕族群的「病態賭博問題」遠高於其

他中高齡族群嚴重;在年輕族群中,「病

態賭博行為」的盛行率大約在3∼8%之間,「問題賭博行為」的盛行率大約在8∼21%之間,且比例持續攀升,成為日益嚴重的公

衛問題[10,12]。研究也顯示,弱勢族群包括貧窮者、低

教育程度者、非洲裔、拉丁裔與原住民,較

易發生「病態賭博行為」;受雇於賭場的員

工由於長期耳濡目染,亦是罹患「病態賭博

行為」的高危險族群[2,8]。此外,美加與紐澳地區的華人社群與東南亞國家移民,「病

態賭博行為」的盛行率也遠高於當地白人

[15]。雖然賭博產業所支助的研究報告總是不

斷強調,在所有賭客中僅有少部份人會引發

問題行為,且這些少數的易感受族群,原本

就有心理與人格問題。但從社會流行病學觀

點來看,個人行為是社會的產物;越不健康

的社會環境,整體族群也越不健康[16,17]。以社區屬性作為分析單位的流行病學研究也

已證實,社經狀況越低落、賭博產業越合

法化、社會整體風氣越將賭博行為視為正

常活動,以及賭場設施越具地理便利性的社

區,居民出現病態賭博行為的比例也越高

[18,19]。賭場合法化政策,不僅直接帶來不利於身心健康的環境暴露,更對社會價值觀

帶來衝擊,尤其對處於人格型塑時期的兒童

與青少年帶來相當負面的影響,本身即是重

要的社會致病成因。

「病態賭博行為」對個人、家庭與社區

帶來許多問題,包括憂鬱、焦慮、酒癮、失

業、破產、家庭破裂、貧窮、犯罪等;近年

台灣衛誌 2009, Vol.28, No.6 457

觀光賭場的公衛衝擊

的研究也發現,「病態賭博行為」患者也好

發其他身體疾病,包括心率不整、心絞痛、

肝硬化等[14]。以賭博產業最蓬勃的美國內華達州為例,在自殺率、嬰幼兒死亡率、整

體死亡率、離婚率、兒童虐待、學生輟學

率、犯罪率等社會健康指標上,皆呈現出該

州乃是全美數一數二的落後地區[1,4,7,13]。

觀光賭場的利益分析

設立賭場的經濟效益,是否大過負面的

社會衝擊?國際型觀光賭場,如何促進地方

發展?支持觀光賭場的人士宣稱,地理區隔

將能有效地降低其社會衝擊;國際性大型觀

光酒店也應能排除上述容易出現病態賭博行

為的族群。然而,從美加的經驗來看,賭場

設立地區的居民由於可近性高,因而衝擊

最大,將是最大的受害者。此外,為了擴大

客源,觀光賭場必然也將對其他社區進行行

銷,將賭博包裝成結合觀光與休閒的時尚活

動。以美加地區為例,觀光賭場往往為賭客

提供優惠便利的交通服務與套裝行程,來克

服地理區隔[4]。根據美國經驗,大型綜合性觀光賭場的

設立,讓消費者在賭場園區內滿足大多數消

費,反而排擠掉地方產業。賭場內部提供的

工作機會,又多屬低階而取代性高的服務

性工作,缺乏發展前景[4]。若開放觀光賭場,勢必讓賭博行為正當化,也將讓病態賭

博問題成為全民必須共同承擔的社會問題,

尤其將對青少年與年輕族群的心理健康,帶

來重大衝擊。

開設觀光賭場的獲利者,可能不是在地

的產業或在地的居民,反倒是大型觀光酒店

集團、電腦資訊設備業者、電玩遊戲業者、

已開設博奕課程的學校、已投入資金的土地

投資客,以及與上述利益團體有密切關連的

政治人物。然而,開設觀光賭場帶來的巨大

心理健康衝擊,卻將由全民共同來承擔。

結  語

在歐美國家,賭博合法化風潮所衍生的

社會爭議與公衛衝擊,已有為數相當龐大的

文獻資料;反觀國內,對此議題的學術性文

獻卻仍少見,尤其在健康衝擊方面的研究更

是缺乏。此文旨在拋磚引玉,期待學者專家

繼續關心此政策議題,並期待後續有更多的

研究與討論。

致  謝

本研究接受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提升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能量計畫」之補

助,謹此致謝。

參考文獻

1. Gr i ff i th s M. Be t t ing your l i f e on i t. Br Med J 2004;329:1055-6.

2. Shaffer HJ, Korn DA. Gambling and related mental disorders: a public health analysis. Ann Rev Public Health 2002;23:171-212.

3. Papineau E. Pathological gambling in Montreal’s Chinese community: a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J Gambling Studies 2005;21:157-78.

4. 葉智魁:他山之石的啟示─賭博合法化的美國經驗之研究。台灣人文生態研究 2003;5:99-124.

5. Coburn D. Beyond the income inequality hypothesis: class, neo-liberalism, and health inequalities. Soc Sci Med 2004;58:41-56.

6. Volberg RA. The prevalence and demographics of pathological gamblers: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health. Am J Public Health 1994;84:237-41.

7. James K. National gambling impact study commission final report. Available at: http://govinfo.library.unt.edu/ngisc/reports/fullrpt.html. Accessed September 30, 2009.

8. Korn DA. Expans ion o f gambl ing in Canada: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and social policy. Can Med Assoc J 2000;163:61-4.

9. Shaffer HJ, Hall MN, Vanderbilt J. Estimating the prevalence of disordered gambling behavior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a research synthesis. Am J Public Health 1999;89:369-76.

10. S h a f f e r H J, H a l l M N. U p d a t i n g a n d r e f i n i n g prevalence estimates of disordered gambling behavior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Can J Public Health 2001;92:168-72.

11. Welte JW, Barnes GM. Gambling participation in the US - results from a national survey. J Gambling

台灣衛誌 2009, Vol.28, No.6458

鄭雅文

Studies 2002;18:313-37.12. Messer l ian CJ, Derevensky J, Gupta R. Youth

gambling problems: a public health perspective. Health Promot Int 2005;20:69-79.

13. Zangeneh M, Hason T. Suicide and gambling. Int J Mental Health Addiction 2006;4:191-3.

14. Morasco BJ, Pietrzak RH, Blanco C, Grant BF, Hasin D, Petry NM. Health problems and medical utilization associated with gambling disorders: 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Epidemiologic Survey on Alcohol and Related Conditions. Psychosom Med 2006;68:976-84.

15. Petry NM, Armentano C, Kuoch T, Norinth T, Smith L. Gambling participation and problems among south

east Asian refugees to the United States. Psychiatr Serv 2003;54:1142-8.

16. Rose G. The Strategy of Preventive Medicin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17. Marmot M, Wilkinson RG.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18. Welte JW, Wieczorek WF, Barnes GM, Tidwell MCO. Multiple risk factors for frequent and problem gambling: individual, social, and ecological. J Applied Social Psychol 2006;36:1548-68.

19. Welte JW, Wieczorek WF, Barnes GM, Tidwell MC, Hoffman JH. The relationship of ecological and geographic factors to gambling behavior and pathology. J Gambling Studies 2004;20: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