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法規題庫 - police.digitaler.netpolice.digitaler.net/pdf/regulation/reg002.pdf ·...

160
1 警察法規題庫 朱源葆 警察大學法學碩士、奧克 拉荷馬大學刑事司法管理 碩士、警察大學法學博士 警察職權行使法⋯⋯⋯⋯⋯⋯⋯⋯⋯⋯⋯⋯⋯⋯⋯P2 行政執行法⋯⋯⋯⋯⋯⋯⋯⋯⋯⋯⋯⋯⋯⋯⋯⋯⋯P25 社會秩序維護法⋯⋯⋯⋯⋯⋯⋯⋯⋯⋯⋯⋯⋯⋯⋯P52 集會遊行法⋯⋯⋯⋯⋯⋯⋯⋯⋯⋯⋯⋯⋯⋯⋯⋯⋯P88 檢肅流氓條例⋯⋯⋯⋯⋯⋯⋯⋯⋯⋯⋯⋯⋯⋯⋯⋯P100 警械使用條例⋯⋯⋯⋯⋯⋯⋯⋯⋯⋯⋯⋯⋯⋯⋯⋯P113 警察法⋯⋯⋯⋯⋯⋯⋯⋯⋯⋯⋯⋯⋯⋯⋯⋯⋯⋯⋯P141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Oct-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1

    警察法規題庫 朱源葆

    警察大學法學碩士、奧克

    拉荷馬大學刑事司法管理

    碩士、警察大學法學博士

    警察職權行使法⋯⋯⋯⋯⋯⋯⋯⋯⋯⋯⋯⋯⋯⋯⋯P2

    行政執行法⋯⋯⋯⋯⋯⋯⋯⋯⋯⋯⋯⋯⋯⋯⋯⋯⋯P25

    社會秩序維護法⋯⋯⋯⋯⋯⋯⋯⋯⋯⋯⋯⋯⋯⋯⋯P52

    集會遊行法⋯⋯⋯⋯⋯⋯⋯⋯⋯⋯⋯⋯⋯⋯⋯⋯⋯P88

    檢肅流氓條例⋯⋯⋯⋯⋯⋯⋯⋯⋯⋯⋯⋯⋯⋯⋯⋯P100

    警械使用條例⋯⋯⋯⋯⋯⋯⋯⋯⋯⋯⋯⋯⋯⋯⋯⋯P113

    警察法⋯⋯⋯⋯⋯⋯⋯⋯⋯⋯⋯⋯⋯⋯⋯⋯⋯⋯⋯P141

  • 2

    警察職權行使法

    (A)1. 有關警察職權行使法之異議制度,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利害關係人亦得提出

    (B)其標的以警察行使職權之方法有瑕疵者為限

    (C)須以書面陳述理由,表示異議

    (D)由上級機關作成異議決定

    (B)2. 警察職權行使法於何時開始施行?

    (A)九十一年十二月一日

    (B)九十二年十二月一日

    (C)九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D)九十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D)3. 警察職權行使法於何時制定?

    (A)九十一年十二月一日

    (B)九十二年十二月一日

    (C)九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D)九十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D)4. 警察職權行使法制定的目的何者為非?

    (A)為規範警察依法行使職權

    (B)以保障人民權益

    (C)維持公共秩序

    (D)防止一切危害

    (B)5. 警察職權行使法所稱警察機關主管長官,係指下列何者或其相當

    職務以上長官?

    (A)地區警察局長

    (B)地區警察分局長

    (C)業管單位組長

    (D)派出所主管

    (C)6. 警察職權行使法所稱警察,係下列何者之總稱?

    (A)警察機關

    (B)警察人員

    (C)警察機關與警察人員

    (D)調查員、警察人員及憲兵

    (A)7. 警察職權行使法所稱警察職權,係指警察為達成其法定任務,於

    執行職務時,依法採取何種作為?

    (A)查證身分、鑑識身分

    (B)逮捕

    (C)沒入

    (D)沒收

    (C)8.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四條,警察行使職權時,應如何?下列何者為

    非?

    (A)著制服

    (B)出示證件表明身分

    (C)不需告知事由

  • 3

    (D)需告知事由

    (D)9. 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三條,警察行使職權已達成其目的,或依當

    時情形,認為目的無法達成時,應依何人之申請終止執行?

    (A)警察局長

    (B)縣(市)長

    (C)民意代表

    (D)利害關係人

    (C)10.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三條,警察行使職權,不得以何方法為之?

    (A)蒐集資料

    (B)直接強制

    (C)引誘、教唆人民犯罪

    (D)限制使用

    (A)11.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六條,警察於公共場所或合法進入之場所,

    不得對於下列各款之人查證其身分?

    (A)行經公共場所者

    (B)合理懷疑其有犯罪之嫌疑或有犯罪之虞者

    (C)有事實足認其對已發生之犯罪或即將發生之犯罪知情者

    (D)滯留於應有停 (居) 留許可之處所,而無停 (居) 留許可者

    (A)12.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六條,警察進入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應於何

    時為之?

    (A)營業時間

    (B)日出後日落前

    (C)日落後日出前

    (D)上午八時至下午六時

    (B)13.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七條,警察得將該人民帶往勤務處所查證;

    且其時間自攔停起,不得逾多少小時?

    (A)2

    (B)3

    (C)4

    (D)6

    (D)14.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六條,警察於公共場所或合法進入之場所,

    得對於下列何人查證其身分?

    (A)合理懷疑其有犯罪之嫌疑或有犯罪之虞者

    (B)有事實足認其對已發生之犯罪或即將發生之犯罪知情者

    (C)滯留於應有停 (居) 留許可之處所,而無停 (居) 留許可者

    (D)以上皆是

    (D)15.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七條,警察依前條規定,為查證人民身分,

    得採取下列之何種必要措施?

    (A)攔停人、車、船及其他交通工具

    (B)詢問姓名、出生年月日、出生地、國籍、住居所及身分證統一

    編號等

    (C)令出示身分證明文件

    (D)以上皆是

    (C)16.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八條,警察因交通工具之駕駛人或乘客有異

    常舉動而合理懷疑其將有危害行為時,得如何?

  • 4

    (A)任其離去

    (B)開單告發

    (C)強制其離車

    (D)往勤務處所查證

    (D)17.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八條,警察對於已發生危害或依客觀合理判

    斷易生危害之交通工具,得予以攔停並採行下列何種措施?

    (A)要求駕駛人或乘客出示相關證件或查證其身分

    (B)檢查引擎、車身號碼或其他足資識別之特徵

    (C)要求駕駛人接受酒精濃度測試之檢定

    (D)以上皆是

    (B)18.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九條,警察依事實足認集會遊行或其他公共

    活動參與者之行為,對公共安全或秩序有危害之虞時,於該活動

    期間,得予攝影、錄音或以其他科技工具,蒐集參與者現場活動

    資料。資料蒐集無法避免涉及第三人者,該如何處理?

    (A)不得及於第三人

    (B)得及於第三人

    (C)得及於第三人惟須經第三人同意

    (D)得及於第三人惟須將第三人部分刪除

    (C)19.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九條,蒐集之資料,於集會遊行或其他公共

    活動結束後,如非調查犯罪或其他違法行為,應如何處理資料?

    (A)保存三年

    (B)保存一年

    (C)銷毀

    (D)沒有規定

    (B)20.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十條,警察對於經常發生或經合理判斷可能

    發生犯罪案件之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為維護治安之必

    要時,得協調相關機關 (構) 裝設監視器,或以現有之攝影或其

    他科技工具蒐集資料。

    依前項規定蒐集之資料,除因調查犯罪嫌疑或其他違法行為,有

    保存之必要者外,至遲應於資料製作完成時起多久內銷毀之?

    (A)六個月

    (B)一年

    (C)二年

    (D)三年

    (C)21.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十一條,有事實足認其有觸犯最輕本刑幾年

    以上有期徒刑之罪之虞者,得經由警察局長書面同意後,於一定

    期間內,對其無隱私或秘密合理期待之行為或生活情形,以目視

    或科技工具,進行觀察及動態掌握等資料蒐集活動

    (A)3

    (B)4

    (C)5

    (D)6

    (C)22.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十一條,警察為防止犯罪,認有必要,得經

    由警察局長書面同意後,於一定期間內,對其無隱私或秘密合理

    期待之行為或生活情形,以目視或科技工具,進行觀察及動態掌

  • 5

    握等資料蒐集活動,每次不得逾多久?如有必要得延長之,並以

    一次為限。已無蒐集必要者,應即停止之。

    (A)3 個月

    (B)6 個月

    (C)1年

    (D)2年

    (B)23.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十一條,警察對於下列何種情形者,為防止

    犯罪,認有必要,得經由警察局長書面同意後,於一定期間內,

    對其無隱私或秘密合理期待之行為或生活情形,以目視或科技工

    具,進行觀察及動態掌握等資料蒐集活動?

    (A)有事實足認其有觸犯最輕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之虞者

    (B)有事實足認其有觸犯最輕本刑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之虞者

    (C)有事實足認其有觸犯最輕本刑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之虞者

    (D)無事實足認其有參與職業性、習慣性、集團性或組織性犯罪之

    虞者

    (D)24.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十一條,警察對於下列何種情形者,為防止

    犯罪,認有必要,得經由警察局長書面同意後,於一定期間內,

    對其無隱私或秘密合理期待之行為或生活情形,以目視或科技工

    具,進行觀察及動態掌握等資料蒐集活動?

    (A)有事實足認其有觸犯最輕本刑二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之虞者

    (B)有事實足認其有觸犯最輕本刑四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之虞者

    (C)有事實足認其有觸犯最輕本刑六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之虞者

    (D)有事實足認其有參與職業性、習慣性、集團性或組織性犯罪之

    虞者

    (C)25.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十二條,警察為防止危害或犯罪,認對公共

    安全、公共秩序或個人生命、身體、自由、名譽或財產,將有危

    害行為,或有觸犯刑事法律之虞者,得遴選第三人秘密蒐集其相

    關資料。第三人之遴選、聯繫運用、訓練考核、資料評鑑及其他

    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何者定之?

    (A)警察局

    (B)警政署

    (C)內政部

    (D)行政院

    (C)26.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十三條,警察依前條規定遴選第三人秘密蒐

    集特定人相關資料,應敘明原因事實,經何者核准後實施?

    (A)警政署長

    (B)檢察官

    (C)警察局長

    (D)派出所主管

    (C)27.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十四條,警察對於下列何人,得以口頭或書

    面敘明事由,通知其到場?

    (A)有事實足認其能提供警察完成防止具體危害任務之必要資料者

    (B)有事實足認為防止具體危害,而有對其執行非侵入性鑑識措施

    之必要者

    (C)以上皆是

  • 6

    (D)以上皆非

    (C)28.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十五條,治安顧慮人口查訪項目、方式及其

    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何者定之?

    (A)行政院

    (B)立法院

    (C)內政部

    (D)警政署

    (C)29.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十五條,警察為維護社會治安,並防制治安

    顧慮人口再犯,得定期實施查訪,查訪期間,以刑執行完畢、感

    訓處分執行完畢、流氓輔導期滿或假釋出獄後幾年內為限?

    (A)1

    (B)2

    (C)3

    (D)5

    (C)30.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十五條,警察為維護社會治安,並防制下列

    何種治安顧慮人口再犯,得定期實施查訪?

    (A)曾犯詐欺罪

    (B)曾犯侵占罪

    (C)曾犯性侵害罪

    (D)曾犯傷害罪

    (A)31.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十六條,警察於其行使職權之目的範圍內,

    必要時,得依其他機關之請求,傳遞與個人有關之資料。其他機

    關亦得依警察之請求,傳遞其保存與個人有關之資料。前項機關

    對其傳遞個人資料之正確性,是否應負責任?

    (A)是

    (B)否

    (C)不一定

    (D)視狀況而定

    (D)32.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十八條,警察依法取得之資料對警察之完成

    任務不再有幫助者,應予以註銷或銷毀。除法律另有特別規定者

    外,所蒐集之資料,至遲應於資料製作完成時起幾年內註銷或銷

    毀之?

    (A)2

    (B)3

    (C)4

    (D)5

    (D)33.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十九條,警察對於有下列何種情形,得為管

    束?

    (A)瘋狂或酒醉,非管束不能救護其生命、身體之危險,或預防他

    人生命、身體之危險

    (B)意圖自殺,非管束不能救護其生命

    (C)暴行或鬥毆,非管束不能預防其傷害

    (D)以上皆是

    (C)34.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十九條,管束時間最長不得逾多少小時?

    (A)6

  • 7

    (B)12

    (C)24

    (D)48

    (B)35.警察職權行使法中,敘述管束的法條為第幾條?

    (A)7

    (B)19

    (C)24

    (D)32

    (D)36.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廿條,察依法留置、管束人民,有何種情形

    之一者,於必要時,得對其使用警銬或其他經核定之戒具?

    (A)抗拒留置、管束措施時

    (B)攻擊警察或他人,毀損執行人員或他人物品,或有攻擊、毀損

    行為之虞時

    (C)自殺、自傷或有自殺、自傷之虞時

    (D)以上皆是

    (C)37.警察職權行使法使用警銬的規定於下列第幾條可見?

    (A)15

    (B)18

    (C)20

    (D)32

    (C)38.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廿一條,警察對軍器、凶器或其他危險物品,

    為預防危害之必要,得如何?

    (A)沒收

    (B)沒入

    (C)扣留

    (D)無規定

    (C)39.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廿二條,扣留之物,除依法應沒收、沒入、

    毀棄或應變價發還者外,期間不得逾多少日?

    (A)7 日

    (B)14 日

    (C)30 日

    (D)3 個月

    (B)40.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廿二條,扣留之物,除依法應沒收、沒入、

    毀棄或應變價發還者外,期間不得逾卅日。扣留原因未消失時,

    得延長之,其延長期間不得逾多久?

    (A)1 個月

    (B)2 個月

    (C)3 個月

    (D)6 個月

    (D)41.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廿三條,有何種情形之,扣留之物得予變賣?

    (A)有腐壞或價值重大減損之虞

    (B)保管、照料或持有所費過鉅或有其困難

    (C)扣留期間逾六個月,無法返還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且不

    再合於扣留之要件

    (D)以上皆是

  • 8

    (C)42.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廿三條,扣留之物經通知多久內領取,且註

    明未於期限內領取,將予變賣,而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未於

    期限內領取則扣留之物得予變賣?

    (A)1 個月

    (B)2 個月

    (C)3 個月

    (D)6 個月

    (C)43.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廿四條,扣留及保管費用,由何人負擔?

    (A)扣留單位

    (B)法院

    (C)物之所有人

    (D)縣(市)政府

    (C)44.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廿九條,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因警察行使職

    權有違法或不當情事,致損害其權益者,得依法提起下列何者?

    (A)申訴

    (B)聲明異議

    (C)行政訴訟

    (D)抗告

    (B)45.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卅一條,對於警察機關所為損失補償之決定

    不服者,得依法提起下列何者?

    (A)申訴

    (B)訴願

    (C)聲明異議

    (D)以上皆非

    (C)46.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廿九條,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因警察行使職

    權有違法或不當情事,致損害其權益者,得依法提起下列何者?

    (A)訴願

    (B)行政訴訟

    (C)以上皆是

    (D)以上皆非

    (B)47.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卅一條,損失補償,應於知有損失後,多久

    內向警察機關請求之?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C)48.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卅一條,損失補償,應於知有損失後,二年

    內向警察機關請求之。但自損失發生後,經過多久,不得為之?

    (A)2年

    (B)3年

    (C)5年

    (D)10年

    (C) 49.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卅一條,對於警察機關所為損失補償之決定

    不服者,得依法提起下列何者?

    (A)訴願

  • 9

    (B)行政訴訟

    (C)以上皆是

    (D)以上皆非

    (A) 50.警察職權行使法共有幾條?

    (A)32

    (B)33

    (C)34

    (D)35

    (C) 51.警察對於特定對象行使「進行觀察及動態掌握等資料蒐集活動」職權之期間規定,下

    列敘述何者為非?

    (A)每次不得逾一年

    (B)如有必要得延長之

    (C)延長次數不限

    (D)已無蒐集必要者,應即停止之。

    (A) 52.警察對於特定對象行使「進行觀察及動態掌握等資料蒐集活動」職權,關於所謂特定

    對象,下列何者非屬之?

    (A)有事實足認其有觸犯最輕本刑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之虞者

    (B)有事實足認其有參與職業性犯罪之虞者

    (C)有事實足認其有參與組織性犯之虞者

    (D)有事實足認其有參與習慣性犯罪之虞者。

    (D) 53.警察為為止犯罪,認有必要,需以目視或運用科技工具蒐集個人資料,其實施要件,

    須經由何者書面同意:

    (A)機關主官長官

    (B)該管檢察官

    (C)該管法院

    (D)警察局長。

    (B) 54.警察為為止犯罪,認有必要,需以目視或運用科技工具蒐集個人資料,所蒐集個人資

    料,每次不得逾多少時限?

    (A)半年

    (B)一年

    (C)二年

    (D)三年。

    (C) 55.警察預防犯罪或防制危害工作,得運用第三人(俗稱「線民」)蒐集資料,係依據:

    (A)警察偵查犯罪規範

    (B)刑事訴訟法

    (C)警察職權行使法

    (D)無法令依據。

    (B) 56.警察運用第三人(俗稱「線民」警勤稱「諮詢對象」)蒐集資料,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所稱第三人,係指非警察人員而經警察遴選,志願與警察合作之人

    (B)經遴選為第三人者,得支給實際需要工作費用,並予任何名義及證明文件

    (C)警察運用第三人並不具警察職權行使法或其他法規賦予警察之職權

    (D)第三人從事秘密蒐集資料,不得有違反法規之行為。

    (A) 57.警察運用第三人蒐集資料,遴選、聯繫運用、訓練考核、資料評鑑及其他應遵行事項

    之辦法,由何者定之?

    (A)內政部

  • 10

    (B)內政部警政署

    (C)法務部

    (D)司法院。

    (C) 58.警察遴選第三人秘密蒐集特定人相關資料,應敘明原因事實,經該管何人核准後實施?

    (A)警察局長

    (B)警察局長或警察分局長

    (C)刑警隊長

    (D)以上皆可。

    (C) 59.關於警察遴選第三人(線民、諮詢對象)秘密蒐集相關資料,下列敘述何者有誤:(A)

    所秘密蒐集之資料,應以特定人為對象,並以個案為原則

    (B)該第三人為證人者,適用關於證人保護法令之規定

    (C)情資蒐集工作結束後,警察應與第三人繼續保持合作關係

    (D)遴選第三人所蒐集關於涉案對象及待查事實

    (E)該第三人為證人者,適用關於證人保護法之規定。

    (B) 60.依警察職權行使法之規定,下列有關警察遴選第三人秘密蒐集資料之規定,何者有誤?

    (A)遴選第三人秘密蒐集特定人之資料,應經警察分局長或局長核准後實施\

    (B)第三人即係臥底偵查者

    (C)經遴選為第三人者,警察機關得支給其實際需要工作費用

    (D)第三人為證人者,適用關於證人保護法之規定。

    (C) 61.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

    (A)警察為防止危害或犯罪,應遴選第三人秘密蒐集特定人相關資料

    (B)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十二條中所稱第三人,係指警察人員而經遴選,從事秘密蒐集資

    料之人

    (C)關於(A)選項資料之蒐集,必要時得及於與蒐集對象接觸及隨行之人

    (D)經遴選為第三人者,得給予名義及證明文件。

    (D) 62.警察為防止危害或犯罪,得遴選第三人秘密蒐集特定人相關資料,下列敘述何

    者正確?

    (A)須經刑事組長以上之人核准後實施

    (B)經遴選之第三人,具警察職權

    (C)經遴選為第三人者,得支給實際需要工作費用及給予證明文件

    (D)該第三人為證人者,適用關於證人保護法之規定。

    (C) 63.警察之即時強制處分之管束時間,最長不得逾:

    (A)八小時 (B)十六時 (C)二十四小時 (D)四十八小時

    (A) 64.警察依規定為管束時,對下列何項管束,得檢查受管束人之身體及所攜帶之物(A)瘋狂

    或酒醉,非管束不能救護其生命、身體之危險,或預防他人生命、身體

    之危險。

    (B)意圖自殺,非管束不能救護其生命

    (C)暴行或鬥毆,非管束不能預防其傷害

    (D)其他認為必須救護或危害公共安全之虞,非管束不能救護或不能預防危害。

    (B) 65.警察為防止危害,對特定人有管束其自由之必要,得為管束。下列何者未明定?(A)

    瘋狂或酒醉者 (B)現行暴力犯罪者

    (C)意圖自殺者 (D)暴行或鬥歐者。

    (D) 66.警察依留置,管束人民之措置,下列何者有誤?

    (A)於必要時得對其使用警銬或其他經核定之戒具

    (B)警察為即時強制管束處分,應於危險或危害結束時終止管束

  • 11

    (C)管束之人有自殺、自傷或自殺傷之虞時,得對其使用警銬

    (D)警察對人民實施查證身分或其他詢問,得依管束之規定,令其供述。

    (B) 67.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二十條之規定,警察對於依法留置之人得使用警銬之要件,下列

    敘述何者正確?(A)有犯罪嫌疑時(B)對警察人員有攻擊行為之虞時(C)將人民帶往勤

    務處所查證身分時(D)對於警察予以依法留置,當場表示異議時。

    (C) 68.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二十三條之規定,警察對於依法扣留之物,於何種情形下,得予

    變賣?

    (A)無繼續扣留之必要時

    (B)為預防危害有必要時

    (C)保管所費過鉅或有困難時

    (D)扣留期滿時。

    (A) 69.下列何者非警察即時強制扣留之標的:

    (A)贓物 (B)軍器 (C)凶器 (D)其他危險物品。

    (B) 70.警察依法扣留之物扣留期間,不得逾:

    (A)二十日 (B)三十日 (C)六十日 (D)九十日。

    (D) 71.警察對依法扣留之物保管之程序,未涵下列何者?

    (A)依法扣留之物,應簽發扣留物清單交付該物之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

    (B)扣留物清單,載明扣留物之名目及其他必要之事實

    (C)依法扣留之物,應加封緘或其他標示妥善保管

    (D)報告該管檢察官

    (E)扣留之物得予變賣。

    (B) 72.警察依法扣留之物扣留期間逾多少期間無法返還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且不再合

    於扣留之要件,予變賣?

    (A)三個月 (B)六個月 (C)八個月 (D)一年。

    (D) 73.警察依法扣留之物,得予變賣,其程序何者有誤?

    (A)扣留之物變賣前,應將變賣之程序、時間及地點通知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但

    情況急迫者,不在此限

    (B)物之變賣,採公開方式行之

    (C)因物之性質認難以賣出,或估計變賣之費用超出變賣所得,得不經公開方式逕行處

    置之

    (D)保管、照料或持有所費過鉅或有其困難之扣留物,於六個月內未賣出者,歸屬各該

    級政府所有,並得將該物提供公益目的使用。

    (B) 74.警察依法扣留之物無繼續扣留之必要者,其處理何者有誤?

    (A)應將該物返還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

    (B)扣留及保管費用,由各級政府負擔

    (C)物經變賣後,於扣除扣留費、保管費、變賣費及其他必要費用後,應返還其價金與

    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

    (D)物經變賣而返還對象不明時,經公告一年期滿無人申請發還者,繳交各該級政府

    之公庫。

    (E) 75.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二十五條明定,警察遇有危害情形,非使用或處置人民之土地、

    住宅、建築物、物品或限制其使用,不能達防護之目的時,得使用、處置或限制其使

    用,未含下列何種危害情形?

    (A)天災

    (B)事變

    (C)交通上

  • 12

    (D)公共安全上有危害情形

    (E)衛生上。

    (B) 76.警察對於因天災、事變或交通上或公共安全上之危害情形而威脅人民生命、身體、財

    產安全時,得採取必要即時強制之措施,未含下列何者?

    (A)使用 (B)處分 (C)處置 (D)限制使用

    (C) 77.警察得進入住宅、建築物或其他處所救護人民,係因人民有法益遭受迫切之危害,依

    行政執行法第四十條及警察職權行使法之規定,未涵下列何者?

    (A)生命 (B)身體 (C)自由 (D)財產。

    (B) 78.警察之即時強制處分,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警察遇有公共安全上有危害情形,非使用人民之土地、住宅不能達防護之目的時,

    得使用

    (B)警察行使職權時,為排除交通障礙,得將妨礙之車輛暫時驅離或留

    (C)警察因人民之財產有迫切之危害,非進入不能救護時,得進入住宅

    (D)警察為制止或排除現行危害公安、公序,而其他機關就該危害無法或不能即時制止

    或排除時,依法請求警察適時補充介入協助。

    (D) 79.警察行使扣留職權之規定,下列何敘述何者有誤?

    (A)應簽發扣留物清單交付該物之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

    (B)無法交付清單時,應製作紀錄,並敘明理由附卷

    (C)依法扣留之物,應加封緘或其他標示妥善保管

    (D)不得以處分之相對人為保管人。

    (D) 80.關於扣留物處置之規定,下列何者有誤?(A)保管、照料或持有所費過鉅或有其困難

    時,得予變賣(B)經通知三個月內領取,且註明未於期限內領取,將於變賣,而所有人、

    持有人或保管人未於期限內領取(C)物之變賣,採公開方式行之(D)扣留之物返還時,

    不得收取扣留及保管費用。

    (A) 81.警察為制止或排除現行危害,得行使之職權或採取其他必要之措施,但必須受何限制?

    (A)以其他機關就該危害無法或不能即時制止或排除者為限

    (B)須警察優先處理

    (C)須經他機關依行政程序法請求行政協助

    (D)無任何限制。

    (B) 82.下列有關警察職權行使法之管束、留置與社會秩序維護法留置、拘留規定之敘述,何

    者有誤?

    (A)抗拒留置、管束措施,於必要時,得對之使用警銬

    (B)管束、留置與拘留均由法院裁定之

    (C)拘留係對違反法定義務之處罰;留置為繼續查明案情需要;管束係避免受管束人目

    前之急迫危害

    (D)留置與管束之時間最長均不得逾二十四小時。

    (C) 83.依警察職權行使法之規定,下列有關扣留之敘述,何者有誤?

    (A)警察執勤時,對於危險物品,為預防危害之必要,得扣留之

    (B)警察依法扣留之物,應簽發扣留物清單

    (C)扣留物不能變賣者,又無人領取者,銷毀之

    (D)扣留物之變賣,採公開方式;除情況急迫外,應將變賣之程序、時間及地點通知所

    有人、持有人、保管人。

    (A) 84.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對警察行使職權之方法,應遵守之程序或其他侵害利益之情事,

    得於警察行使職權時,當場陳述理由,其行政救濟之規定:

  • 13

    (A)表示異議

    (B)抗告

    (C)申訴

    (D)申復。

    (B) 85.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對警察行使職權之方法,應遵守之程序或其他侵害利益之情事,

    得於警察行使職權時,當場陳述理由,警察對於異議認為無理時,明定得繼續執行不

    保障人民之權益,明確責任歸屬,經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請求,應有何作為?

    (A)告知可提行政訴訟

    (B)應將異議之理由作成紀錄交付之

    (C)書面告知提起行政訴訟之規定

    (D)應將異議之理由製作紀錄報告上級。

    (D) 86.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對警察行使職權之方法,應遵守之程序或其他侵害利益之情事,

    得於警察行使職權時,當場陳述理由,警察對於該異議之處理方式,何者有誤?

    (A)警察認為有理由者,應立即停止

    (B)警察認為有理由者,更正執行行為

    (C)警察認為無理由者,得繼續執行

    (D)警察認為無理由者,得更正執行行為。

    (C) 87.警察依法行使職權,因人民特別犧牲,致其生命、身體或財產遭受損失時,人民得請

    求:

    (A)賠償 (B)行政救濟 (C)補償 (D)補助。

    (A) 88.警察依法行使職權,因人民特別犧牲,致其生命、身體或財產遭受損失時,人民得請

    求補償,損失補償,應於知有損失後,幾年內向警察機關請求之?

    (A)二年 (B)三年 (C)五年 (D)六年。

    (C) 89.人民對於警察機關所為損失補償之決定不服者,得依法:

    (A)拒領 (B)提起民事訴訟

    (C)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 (D)提起刑事訴訟。

    (B) 90.依警察職權行使法規定,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於警察行使職權之當場,得以何種方式

    救濟其權利?

    (A)拒絕執行 (B)陳述理由,表示異議

    (C)申請協商 (D)無救濟規定。

    (C) 91.下列警察行使職權之程序,何者係經義務人或關係人之請求,始須為之

    (A)表明身分

    (B)告知事由

    (C)將異議之理由製作記錄交付之

    (D)若因而有致人受傷者,應予必要之救助或送醫救護。

    (D) 92.依警察職權行使法規定,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對於警察行使職權之行為,得以何種方

    式救濟其權利?

    (A)因警察行使職權有違法或不當情事,致損害其權益者,得依法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

    (B)有國家賠償法所定國家賠償責任之情事者,得依法請求損害賠償

    (C)因人民特別犧牲,致其生命、身體或財產遭受損失時,人民得請求補償

    (D)以上皆是。

    (A) 93.關於警察職權行使法所規定之損失補償程序,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損失補償,應以回復原狀為原則

    (B)人民有可歸責之事由時,法院得減免其金額

  • 14

    (C)對於警察機關所為損失補償之決定不服者,得依法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

    (D)損失補償,應於知有損失後,二年內向警察機關請求之。但自損失發生後,經過五

    年者,不得為之。

    (D) 94.下列警察職權行使之敘述,何者有誤?

    (A)警察不得對原無犯意之人為陷害教唆

    (B)警察違法行使職權,人民得依國家賠償法請求損害賠償

    (C)警察行使職權,應合乎比例原則

    (D)警察依法行做職權,而致人民特別犧牲,財產遭受損失時,人民亦得請求國家賠償。

    95.警察為防止犯罪,得在其主管長官指定之路檢點,對於合理懷疑有犯罪之虞者,實施身分

    查證,試問上述「主管長官」之職務可能為下列何者?

    (A)帶班巡邏之巡官

    (D)分駐(派)所所長

    (C)地區警察分局刑事組組長

    (D)地區警察分局分局長。

    (D) 96.依據「警察職權行使法」之規定,警察對於依法扣留之物,除依法應沒收,沒入,毀

    棄或應變價發還者外,原則上扣留期間不得逾越多久?

    (A)十日 (B)十五日 (C)二十日 (D)三十日

    (C) 97.依據「警察職權行使法」之規定,當警察依其規定對人執行即時強制之管束時,最長

    不得逾幾小時?

    (A)八 (B)十六 (C)二十四 (D)三十六

    (B) 98.依據「警察職權行使法」之規定,當依規定執勤而無法查證該人之身分時,得將其帶

    往勤務處所查證,其期間自攔停起不得逾幾小時

    (A)二小時 (B)三小時 (C)四小時 (D)六小時。

    (B) 99.依據法令規範之期間先後或法律之邏輯,下列四種規定之先後順序應為如何?甲、大

    法官釋字第五三五號解釋;乙、警察法;丙、警察勤務條例;丁、警察職權行使法。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甲乙丁 (D)乙丙丁甲。

    (B)100.警銬為警械之一種,下列有關警銬使用之敘述,何者正確?

    (A)警銬僅屬應勤器械,並無使用要件之限制

    (B)警銬使用要件主要規定於警察職權行使法

    (C)依警察職權行使法之規定,警察逮捕人犯時,依法即得對其使用警銬,以防止其脫

    (D)警察執行盤查勤務攔阻人民時,即得對其使用警銬,以防止其脫逃。

    (A)101.警察依警察職權行使法臨檢交通工具時,得採取之措施,不包括下列何者?

    (A)強制開啟行李箱

    (B)檢查引擎

    (C)要求乘客出示證件

    (D)要求駕駛人接受呼氣檢定。

    (C)102.治安顧慮人口查訪辦法係依據何法訂定?

    (A)警察法 (B)行政執行法 (C)警察職權行使法 (D)行政程序法。

    (B)103.關於警察職務行為,選出錯誤的敘述:

    (A)警察偵查刑案,性質上屬於司法行為

    (B)警察即時強制屬司法行為,應根據刑事訴訟法作為

    (C)警察實施行政調查,可以根據社會秩序維護法作為

    (D)警察臨檢,可以根據警察職權行使法為之。

  • 15

    (A)104.義務人對於警察根據警察職權行使法行使職權之方法,有所不服,其救濟方式為下列

    何者?

    (A)異議 (B)上訴 (C)抗告 (D)申訴。

    (C)105.依大法官釋字第五三五號有關警察臨檢問題之解釋意旨,應通盤檢討訂定警察執行職

    務法規,下列何者屬之?

    (A)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 (B)行政執行法

    (C)警察職權行使法 (D)警察勤務條例。

    (A)106.警察為逮捕槍擊要犯,採取攻堅手段,使用震撼彈或槍戰引發火警,因而造成不知情

    屋主嚴重之損失,稱為

    (A)特別損失 (B)一般損失 (C)行政損失 (D)補償損失。

    (A)107.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得於警察行使職權時,不得表示異議

    (B)警察行使職權有違法或不當情事,致損害其權益者,得依法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

    (C)人民因警察依法行使職權(含即時強制),致其生命、身體或財產遭受特別損失或特

    別犧牲時,得請求公平合理之補償

    (D)警察人員行使職權時,係以公務員身分行使國家公權力,如發生損害賠償情事時,

    受損害人自得依國家賠償法請求損害賠償。

    (D)108.民眾如果喝醉或意圖自殺,甚至出現暴力行為,或是逃學蹺家學童被警方尋獲後,其

    警察職權之行使何者有誤:

    (A)可對上述民眾進行管束

    (B)可對上述民眾進行留置

    (C)如有警察職權行使法第二十條第一項規定情形,可施以警銬或戒具

    (D)如只是查證身分,可對民眾上警銬。

    (D)109.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除法律另有特別規定者外,所蒐集之資料,至

    遲應於資料製作完成時起五年內註銷或銷毀之」,其中「法律」「不」包括下列何者?

    (A)警察職權行使法第九條至第十一條

    (B)檔案法,少年事件處理法

    (C)家庭暴力防治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D)社會秩序維護法。

    (A)110.下列何「非」屬資料之銷毀行為?

    (A)將警察蒐集之個人隕料自登記(列管)簿冊或電腦檔案中註記移除

    (B)將警察蒐集之個人資料化為碎紙漿

    (C)將警察蒐集之個人資料擊碎至檔案內容無法辨識

    (D)將警察蒐集之個人資料消磁或消除電子檔或重新格式化。

    (B)111.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十四條規定之「通知到場」,是否具有強制力?

    (A)得使用強制力 (B)不得使用強制力

    (C)應使用強制力 (D)視情況而定。

    (C)112.警察運用第三人(線民)蒐集資料,如侵害他人權益時,則:

    (A)第三人(線民)無罪,警察亦「無須」負責

    (B)第三人(線民)有罪,警察亦應負連帶責任

    (C)第三人(線民)應自負其責,警察無連帶責任

    (D)第三人(線民)無罪,警察應負責。

    (D)113.目前警察機關對於第三人(線民)的運用之規範,何者尚未通過?

    (A)警察偵查犯罪規範

    (B)警察機關獎勵民眾提供犯罪線索協助破案實施要點

  • 16

    (C)警察職權行使法

    (D)臥底偵查法。

    (D)114.某犯罪組織三人以上,有內部管理結構,以犯罪為宗旨或以其成員從事犯罪活動,具

    有集團性、常習性及脅迫性或暴力性之組織,屬於:

    (A)職業性犯罪 (B)習慣性犯罪

    (C)集團性犯 (D)組織性犯罪。

    (C)115.以集體行動或分工方式,從事不法行為之犯罪態樣,其具有以眾暴寡之特性,必須要

    有三人以上共同從事犯罪之事實,排除個別不法行為與偶發共犯。例如目前的信用卡

    盜刷案件,屬於:

    (A)職業性犯罪 (B)習慣性犯

    (C)集團性犯罪 (D)組織性犯罪。

    (B)116.下列何項情形,警察可以到其住所實施查訪?

    (A)犯竊盜罪,刑執行完畢後三年內

    (B)流氓輔導期滿三年內

    (C)犯毒品、槍砲罪,感訓處分執行完後四年內

    (D)犯殺人、強盜罪,假釋出獄二年內。

    (B)117.反覆實行同種行為之犯罪,其具有機會就犯之企圖、意圖或不務正業等習性,以排除

    偶發、突然、一時間之犯罪態樣。例如一般所稱的「竊盜慣犯」、「煙毒慣犯」,屬於:

    (A)職業性犯罪 (B)習慣性犯罪 (C)集團性犯罪 (D)組織性犯罪

    (A)118.常業犯屬於:

    (A)職業性犯罪 (B)習慣性犯罪 (C)集團性犯罪 (D)組織性犯罪

    (C)119.下列何者「非」屬警察職權行使法第七條第一項第四款所定檢查的界限?

    (A)由當事人身體外部及所屬帶物品外部觀察,並對其內容進行盤問

    (B)未得當事人同意,即以手觸摸其身體衣服及所攜帶物品外部

    (C)行政搜索及司法搜索

    (D)要求當事人任意提示,並對其提示物品的內容進行盤問。

    (D)120.當前有哪些警察職權之行使,須由地區警察分局長以上長官核准後,方可實施?下列

    何者為「非」?

    (A)集會遊行之申請 (B)刑事案件之移送

    (C)臨檢處所、路段之指定 (D)現行犯之逮捕。

    (D)121.下列何者「非」屬警察職權之範圍?

    (A)查證身分、鑑識身分 (B)蒐集資料、通知、管束

    (C)驅離、直接強制、物之扣留 (D)以上均屬警察職權範圍。

    (A)122.警察職權行使法,自何日開始施行?(A)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一日(B)中華民國九

    十二年十月一日(C)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一月一日(D)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九月一日。

    (D)123.警察對於依法扣留之物變賣之敘述,何者有誤?

    (A)變賣前,應將變賣之程序、時間及地點通知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但情況急迫

    者,不在此限

    (B)物之變賣,採公開方式行之

    (C)因物之性質認難以賣出,或估計變賣之費用超出變賣所得時,得不經公開方式逕行

    處置之

    (D)扣留之物因腐壞、腐敗等理由不能變賣者,不得予銷毀之。

  • 17

    (C)124.警察對於依法扣留之物,何者「不」得予變賣?

    (A)有腐壞或價值重大減損之虞

    (B)保管、照料或持有所費過鉅或有其困難

    (C)扣留期間逾一個月,無法返還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且不再合於扣留之要件

    (D)經通知三個月內取,且註明未於期限內領取,將予變賣,而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

    人未於期限內領取。

    (B)125.警察對於依法扣留之物除依法應沒收、沒入、毀棄或應變價發還者外,期間不得逾三

    十日;扣留原因未消失時,得延長之,其延長期間不得逾

    (A)一個月

    (B)二個月

    (C)三個月

    (D)六個月。

    (D)126.依據「警察職權行使法」之規定,警察對於依法扣留之物,除依法應沒收、沒入、毀

    棄或應變賣發還者外,原則上扣留期間不得逾多久?

    (A)十日

    (B)十五日

    (C)二十日

    (D)三十日。

    (A)127.警察對於依法扣留之物之敘述,何者有誤?

    (A)警察對於依法扣留之物,應簽發保管物清單

    (B)警察對於依法扣留之物應載明扣留之時間、處所、扣留物之名目及其他必要之事項

    (C)警察對於依法扣留之物,依情況無法交付清單時,應製作紀錄,並敘明理由附卷

    (D)依法扣留之物,應加封緘或其他標示妥善保管。

    (B)128.警察對人民實施查證身分或其他詢問,

    (A)得 (B)不得 (C)應 (D)不應 依管束之規

    定,令其供述。

    (B)129.警銬為警械之一種,下列有關警銬使用之敘述,何者正確?

    (A)警銬僅屬應勤器械,並無使用要件之限制

    (B)警銬使用要件主要規定於警察職權行使法

    (C)依警察職權行使法之規定,警察逮捕人犯時,依法即得對其使用警銬,以防止其脫

    (D)警察執行盤查勤務攔阻人民時,即得對其使用警銬,以防止其脫逃。

    (D)130.警察依法留置、管束人民,有下列何情形之一者,於必要時,得對其使用警銬或其他

    經核定之戒具?

    (A)抗拒留置、管束措施時

    (B)攻擊警察或他人,毀損執行人員或他人物品,或有攻擊、毀損行為之虞時

    (C)自殺、自傷或有自殺、自傷之虞時

    (D)以上均可。

    (D)131.處罰法定原則之主要內涵,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明確原則 (B)禁止類推適用

    (C)禁止溯及既往 (D)處罰相當原則。

    (D)132.警察為防止危害,對特定有管束其自由之必要。請問下列何法規未有相關規定?(A)

    行政執行法 (B)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

    (C)警察職權行使法 (D)刑法。

    (C)133.依據「警察職權行使法之規定,當警察依其規定對人執行即時強制之管束時,最長不

  • 18

    得逾幾小時?

    (A)八小時 (B)十六時 (C)二十四小時 (D)三十六小時。

    (D) 134.警察對於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為管束?

    (A)瘋狂或酒醉,非管束不能救護其生命、身體之危險,或預防他人生命、身體之危險

    (B)意圖自殺、非管束不能救護其生命

    (C)暴行或鬥毆,非管束不能預防其傷害

    (D)以上均可。

    (C)135.關於警察依法取得之資料,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對警察之完成任務不再有幫助者,應予以註銷或銷毀

    (B)應註銷或銷毀之資料,不得傳遞,亦不得為不利於被蒐集對象之利用

    (C)除法律另有特別規定者外,所蒐集之資料,至遲應於資料製作完成時起一年內註銷

    或銷毀

    (D)註銷或銷毀將危及被蒐集對象值得保護之利益者,可以不予註銷或銷毀。

    (A)136.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十七條但書所指「法律有特別規定」者係指:

    (A)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第八條但書規定

    (B)證人保護法第八條但書規定

    (C)行政執行法第八條但書規定

    (D)行政程序法第八條但書規定。

    (D)137.下列有關警察職權行使法之相關規定敘述,何者錯誤?

    (A)警察於其行使職權之目的範圍內必要時,得依其他機關之請求,傳遞與個人有關之

    資料

    (B)其他機關亦得依警察之請求,傳遞其保存與個人有關之資料

    (C)機關對其傳遞個人資料之正確性,應負責任

    (D)警察對於依本法規定所蒐集資料之利用,為無特別限制規定。

    (C)138.警察為維護社會治安,並防制下列治安顧慮人口再犯,得定期實施查訪。查訪期間,

    以刑執行完畢、感訓處分執行完畢、流氓輔導期滿或假釋出獄後幾年內為限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A)139.警察職權行為,依其作用之形式區分,有具體之警察行為與抽象之警察行為,下列何

    者係屬抽象之警察行為:

    (A)發布警察命令 (B)行政執行

    (C)使用警械 (D)違警處分。

    (B)140.人民因警察依法行使職權(通常為實施即時強制),致其生命、身體或財產遭受特別損

    失時,警察機關可參照行政執行法施行細則第幾條之規定,為補償或不予補償之決定?

    (A)四十條 (B)四十一條 (C)四十二條 (D)四十三條

    (A)141.運用第三人蒐集特定人相關資料,既屬干預人民權益之措施,是以其執行程序,不宜

    由警察任意為之,而應有所制約,故於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十三條第一項明定何人始有

    核准權?(A)警察局長或警察分局長(B)分駐(派出)所長(C)縣(市)長(D)巡佐。

    (A)142.第三人(俗稱「線民」)之遴選、聯繫運用、訓練考核、資料評鑑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

    辦法,由何單位定之?

    (A)內政部 (B)法務部 (C)調查局 (D)監察院。

    (B)143.警察機關知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行為之嫌疑者,其調查程序之開啟,係採行何種原

    則之立法?

    (A)裁量原則 (B)法定原則 (C)比例原則 (D)便宜原則

    (D)144.警察對於已發生危害或依客觀合理判斷易生危害之交通工具,得予以攔停並採行下列

    何措施

  • 19

    (A)要求駕駛人或乘客出示相關證件或查證其身分

    (B)檢查引擎、車身號碼或其他足資識別之特徵

    (C)要求駕駛人接受酒精濃度測試之檢定

    (D)以上均可。

    (B)145.警察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七條第二款、第三款之方法顯然無法查證身分時,警察得將

    該人民帶往勤務處所查證;帶往時「非」遇抗拒不得使用強制力,且其時間自攔停起,

    不得逾:

    (A)二小時 (B)三小時 (C)十二小時 (D)二十四小時

    (D)146.警察機關行使裁量權,應符合法規授權之目的。此即:

    (A)裁量限縮至零 (B)裁量禁止逾越

    (C)裁量合乎比例 (D)裁量合目的性。

    (D)147.下列有關警察行使職權之敘述,何者為「非」?

    (A)警察行使職權應符合比例原則

    (B)警察行使職權應為目的性考量

    (C)警察行使職權若已達成執行目的,應即停止其職權之行使

    (D)警察行使職權時,即使目的無法達成,仍應繼續行使。

    (C)148.警察職權行使俞受法律及一般法律原則之拘束。此為:

    (A)公共原則 (B)比例原則

    (C)依法行政原則 (D)誠信原則。

    (D)149.警察職權行使法所稱警察,係指:

    (A)警察機關 (B)警察人員

    (C)警正、警佐、警員 (D)警察機關與警察人員。

    (D)150.警察臨檢係屬對人或物之查驗、干預、故其執行應有下列何者之依據?

    (A)正當性原則 (B)平衡原則

    (C)中立原則 (D)比例原則。

    (D)151.民國九十年十二月十四日大法官第五三五號解釋,其主旨:

    (A)檢肅流氓條例有關留置之規定

    (B)集會遊行法第十一條第一、二、三款與憲法保障集會自由意旨不符

    (C)檢肅流氓條列第六、七、十二、二十一各條內容均欠缺實質正當性

    (D)警察實施臨檢之要件、程序及違法行為之救濟,均應有法律之明確規範。

    (D)152.臨檢實施之手段,屬對人物之查驗,干預、影響人民行動自由、財產及

    穩私權等甚鉅,應恪遵法治國家警察何原則?

    (A)公益原則 (B)平等原則 (C)信賴保護原則 (D)執勤之原則

    (B)153.警察臨檢係屬對人或物之查驗、干預,故其執行應有下列何者之依據?

    (A)組織法 (B)作用法 (C)救濟法 (D)爭訟法。

    (D)154.依大法官釋字五三五號意旨,警察勤務條例之法律性質為:

    (A)單純之組織法

    (B)單純之行為法

    (C)單純之爭訟法

    (D)組織法兼有行為法

    (E)行為法兼有爭訟法。

    (A)155.臨檢實施之手段,影響人民行動自由、財產權及穩私權甚鉅,其要件、程序及對違法

    臨檢行為之救濟,除要符合法律保留原則外,尚要以何法律規範:

    (A)法律明確性原則 (B)目的性原則

    (C)法律基礎原則 (D)法律妥當性原則。

  • 20

    (C)156.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五三五號解釋意旨,警察實施臨檢時,下列何者得不須以法律

    明確規範?

    (A)臨檢之要件 (B)臨檢之程序

    (C)臨檢勤務之分配 (D)違法臨檢行為之救濟。

    (D)157.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五三五號解釋理由書指出,不服警察臨檢者,受臨檢人得在

    臨檢程序終結前,向執行人員提出

    (A)申訴 (B)抗訴 (C)申復 (D)異議。

    (D)158.警察職權行使法於九十二年之何時經總統令制定公布:

    (A)六月五日 (B)六月十五日 (C)六月二十日 (D)六月二十五日

    (C)159.警察職權行使法於九十二年何時起實行:

    (A)六月二十五日 (B)六月三十日起 (C)十二月一日 (D)十二月二十五日

    (A)160.警察職權行使法之法律性質,係

    (A)單純之作用法 (B)單純之組織法

    (C)組織法兼有行為法 (D)行為法兼有爭訟法。

    (B)161.警察法與警察職權行使法所稱「警察」係指:

    (A)警察機關

    (B)警察機關與警察人員

    (C)警察人員

    (D)警察職權

    (E)警察處分。

    (C)162.警察職權行使法第二條未明定下列何者為警察行使職權之概念範圍:

    (A)查證身分 (B)鑑識身分 (C)交通稽查 (D)蒐集資料。

    (D)163.下列何者非警察職權措施之一:

    (A)驅離 (B)管束

    (C)進入住宅 (D)集會遊行前之溝通。

    (D)164.警察職權行使法所稱警察機關主管長官,未含下列何者:

    (A)局長 (B)副局長

    (C)分局長 (D)分駐(派)出所主官。

    (D)165.警察職權行使法所稱警察機關主管長官係指何者:

    (A)專指地區警察局長

    (B)專指地區警察分局長

    (C)指地區警察局長或其相當職務以上長官

    (D)指地區警察分局長或其相當職務以上長官。

    (B)166.警察職權行使法第三條第一項明定,「警察行使職權,不得逾越所欲達成執行目

    的之必要限度,且應以對人民權益侵害最少適當方法為之。為宣示警察行使職

    權應符合:

    (A)目的原則 (B)比例原則 (C)明確性原則 (D)公益原則

    (A)167.第三條第二明示「警察行使職權已達成其目的,或依當時情形,認為目的無法

    達成時,應依職權或因義務人、利害關係人之申請終止執行」。為宣示:

    (A)目的原則 (B)比例原則 (C)誠信原則 (D)平等原則。

    (D)168.依警察職權行使法之規定,警察行使職權,下列何者有誤:

    (A)不得以引誘,教唆人民犯罪或其他違法之手段為之

    (B)未依規定著制服或出示證件表明身分,告知事由,人民得拒絕之

    (C)致人受傷者,應予必要之救助或送醫救護

    (D)已達成目的,應貫徹執行,不得終止。

  • 21

    (D)169.下列有關警察行使職權之敘述,何者為非?

    (A)警察行使職權應符合比例原則

    (B)警察行使職權應為目的性考量

    (C)警察行使職權若已達成執行目的,應即停止其職權之行使

    (D)警察行使職權時,即使目的無法達成,仍應繼續行使。

    (A)170.依警察職權行使法規定,下列何者非警察行使職權時必須遵守之原則或程序?(A)須經

    該人民同意

    (B)須告知事由

    (C)不得以引誘,教唆人民犯罪或其他違法之手段為之

    (D)行使職權致人受傷時,應予必要之救助或送醫救護。

    (C)171.依據警察職權行使法之規定,下列名詞敘述,何者有誤:

    (A)警察,係指實定法上之警察意義

    (B)警察職權,係指警察為達成其法定任務,於執行職務時,依法採取之公權力具體措

    (C)警察機關主管長官,僅指警察分局長與警察局長

    (D)警察必要時,得遴選第三人秘密蒐集資料,該「第三人」並非警察人員。

    (A)172.依警察職務行使法之規定,警察於公共場所或合法進入之場所,得查證身分,

    未含下列何時機:

    (A)有相當理由其有違規或違序之虞者

    (B)合理懷疑其有犯罪之嫌疑或犯罪之虞者

    (C)有事實足認其對已發生之犯罪或即將發生之犯罪知情者

    (D)有事實足認為防止其本人或他人生命、身體之具體危害有查證其身分之必要者。

    (C)173.警察於公共場所查證人之身分,下列何者須以防止犯罪,或處理重大公共安全

    或社會秩序事件而有必要者為限?

    (A)合理懷疑其有犯罪之嫌疑或有犯罪之虞者

    (B)有事實足認其對已發生之犯罪或即將發生之犯罪知情者

    (C)行經指定公共場所、路段及管制站

    (D)滯留於應有停(居)留許可之處所,而無停(居)留許可者。

    (D)174.關於警察職權行使法對警察行使查證身分職權應受限制之規定,何者不屬之?(A)指定

    公共場所,以防止犯罪,或處理重大公共安全或社會秩序事件而有必

    要者為限

    (B)指定公共場所之指定行為,應由警察機關主管機關為對之

    (C)警察進入公眾得出入之場所,不得任意妨礙其營業

    (D)警察於指定公共場所行使該職權時,應於營業時間為之。

    (B)175.警察進入公眾得出入之場所:

    (A)應經營業負責人同意 (B)應於營業時間為之

    (C)應於其標示之營業時間為之 (D)無任何時間限制。

    (D)176.警察於公共場所為查證人民身分,得採取之必要措施,下列何者未明定?

    (A)攔停人、車、船及其他交通工具

    (B)詢問姓名、出生年月日、出生地、國籍、住居所及身分證統一編號

    (C)令出示身分證明文件

    (D)拍觸身體檢查其身體。

    (C)177.於警察依法攔停查證身分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無法查證身分時,警察得將該人民帶往勤務處所查證

  • 22

    (B)帶往勤務處所時非遇抗拒不得使用強制力

    (C)有(A)選項之情形,其時間自攔停起,不得逾廿四小時

    (D)有(A)選項之情形,並應即向該管警察勤務中心報告及通知其指定之親友或律師。

    (C)178.警察人員於公共場所中,對於合理懷疑其有犯罪之嫌疑或有犯罪之虞者,執行

    臨檢勤務,在現場因無法查證受臨檢人身分時,警察得將該人民帶往勤務處所

    查證,其時間自攔停起不得逾:

    (A)一小時 (B)二小時 (C)三小時 (D)五小時

    (B)179.警察對於已發生之危害或依客觀合理判斷易生危害之交通工具,得予以攔停並

    採行之措施,未含下列何者?

    (A)要求駕駛人或乘客出示相關證件或查證其身分

    (B)強制駕駛人或乘客離車

    (C)檢查引擎、車身號碼或其他足資識別之特徵

    (D)要求駕駛人接受酒精濃度測試之檢定。

    (A)180.警察得強制交通工具之駕駛人或乘客離車,其發動要件:

    (A)有異常舉動而合理懷疑其將有危害行為時

    (B)為查證其身分時

    (C)其拒絕受檢時

    (D)須檢查其身體及所攜帶之物時。

    (C)181.警察得檢查其交通工具之發動要件:

    (A)依客觀合理判易生危害之交通工具

    (B)有異常舉動而合理懷理其將有危害行為時

    (C)有事實足認其有犯罪之虞者

    (D)合理懷疑其有犯罪之嫌疑。

    (D)182.關於警察攔停交通工具之相關規定,下列何者錯誤?

    (A)須為已發生危害之交通工具

    (B)須為依客觀合理判斷易生危害之交通工具

    (C)得要求駕駛人接受酒精度測試之檢定

    (D)得逕行檢查交通工具。

    (C)183.關於警察攔停交通工具後可採取之強制措施,何者錯誤?

    (A)警察因該交通工具之駕駛人有異常舉動而合理懷疑其將有危害行為時,得強制其離

    (B)警察因該交通工具之乘客有異常舉動而合理懷疑其將有危害行為時,得強制其離車

    (C)有事實足認其有犯罪之虞者,並得搜索該交通工具駕駛人之身體

    (D)有事實足認其有犯罪之虞者,並得檢查交通工具。

    (E)184.下列有關警察職權法制之敘述,何者為非?

    (A)「警察職權行使法」將於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一日施行

    (B)警察依據大法官釋字第五三五號之解釋意旨,不得不顧時間、地點及對象之隨機或

    任意臨檢

    (C)對於警察查證身分之職權措施不服之受檢義務人或其利害關係人,得當場向檢查之

    警察人員表示異議

    (D)警察職權行使時之義務人,因警察行使職權有違法或不當情事,致損害其權益者,

    得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E)警察攔停受檢義務人,即得據以拍搜檢查其身體及所攜帶之物件。

    (B)185.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八條之規定,警察對於符合法定要件之交通工具及其駕駛

    人,得採行不同類型之職權措施,下列何者非在該條規範之列?

  • 23

    (A)查證駕駛人身分

    (B)扣留交通工具

    (C)要求駕駛人接受酒精濃度測試之檢定

    (D)強制駕駛人離車。

    (B)186.警察攔停之職權措施,係採下列何種性質:

    (A)行政指導 (B)行政處分 (C)行政制裁 (D)行政命令

    (D)187.依警察職權行使法之規定,下列何者非該法所規定查證身分措施之一:

    (A)攔停人、車、船 (B)詢問姓名、住居所

    (C)令出示身分證件 (D)抽驗血液。

    (B)188.下列對於警察「檢查」職權行使之敘述,何者錯誤?

    (A)警察依法攔檢,若有明顯事實足認其有攜帶足以自殺之危險物,得檢查其身體及所

    攜帶之物

    (B)警察依法攔停交通工具時,即得檢查駕駛人及乘客之物件

    (C)警察依法實施管束時,得檢查受管束人之身體及所攜帶之物

    (D)為避免依法受查證身分者攜帶足以自殺、自傷之危險物,因而所為之檢查其身體,

    僅係衣服外部之拍搜。

    (C)189.下列有關影響人身自由之警察作為的敘述,何者有誤:

    (A)社會秩序維護法之留置規定,每次不得逾二十四小時

    (B)警察職權行使法之管束規定,每次不得逾二十四小時

    (C)警察職權行使法有關帶往勤務處所之規定,每次不得逾二十四小時

    (D)社會秩序維護法之拘留規定,以一日以上三日以下為原則。

    (D)190.依據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六條規定,下列何者非該條明定警察得實施查證身分措

    施之對象:

    (A)合理懷疑其有犯罪嫌疑者

    (B)有事實足認其對即將發生之犯罪知情者

    (C)行經指定之路段者

    (D)於夜間尚滯留於營業場所者。

    (B)191.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八條規定,警察依法攔停後,並得檢查交通工具之法定要

    件為何?

    (A)合理懷疑駕駛人將有危害行為者

    (B)有事實足認其有犯罪之虞者

    (C)駕駛人不配合酒測檢測者

    (D)合理懷疑其已經違反交通規則者。

    (A)192.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八條之規定,下列有關攔檢交通工具之相關敘述,何者正

    確:

    (A)依法攔停後,即得查證駕駛人之身分

    (B)依法攔停後,即得對駕駛人或乘客酒測檢定

    (C)依法攔停後,即得強制駕駛人離車

    (D)依法攔停後,即得檢查後車廂。

    (B)193.警察於集會遊行或其他公共活動期間,為防止有不法行為嫌疑之參與者造成公

    共或社會秩序危害,得有資料蒐集之行為,下列何者為非?

    (A)於該活動期間得予攝影、錄音或以其他科技工具,蒐集參與者現場活動資料

    (B)蒐集資料之客體,不得及於第三人

    (C)所蒐集之資料,於集會遊行活動結束後,應即銷毀

    (D)為調查犯罪或其他違法行為,而有人要保存所蒐集之資料者,得保存之,唯至遲應

  • 24

    於製作完成時起一年內銷毀之。

    (C)194.警察蒐集集會遊行活動資料,於活動結束後應即銷毀。若有保存必要之資料亦

    應至遲於資料製作完成時多少時間內銷毀之?

    (A)三個月 (B)六個月 (C)一年 (D)三年。

    (A)195.下列何者不是警察之法定職權?

    (A)核發通訊監察書

    (B)攔停車輛要求駕駛人或乘客出示證件查證身分

    (C)使用警械

    (D)運用線民蒐集資料。

    (B) 196.警察於經常發生或經合理判斷可能發生犯罪案件之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

    所(含路段),裝設監視器,或以現有之攝影或其他科技工具蒐集資料,乃:

    (A)構成刑法妨害秘密罪

    (B)依警察職權行使法行使職權

    (C)協助偵查犯罪之輔助刑事司法行為

    (D)警察行政處分行為

    (E)違反憲法保障人格權。

    (D)197.警察對集會遊行或其他公共活動參與者之行為,於該活動期間,得予攝影、錄

    音或以其他科技工具,蒐集參與者現場活動資料,法定要件?

    (A)須合理懷疑其有犯罪之嫌疑或有犯罪之虞者始得蒐集

    (B)須有事實足認娛對已發生之犯罪或即將發生之犯罪始得蒐集者

    (C)警察本於職責,一律蒐集資料

    (D)集會遊行活動對公共安全或秩序有危害之虞時,得蒐集資料。

    (D)198.關於警察在集會遊行等公共活動中所蒐集資料之處理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有

    誤?

    (A)原則上於活動結束後應即銷毀

    (B)為調查犯罪行為而有保存之必要者得予保存

    (C)為調查違法行為而有保存之必要者得予以保存

    (D)保存期限以一年為限。

    (A)199.警察「裝設監視器,或以現有之攝影或其他科技工具蒐集資料」之職權規定,

    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限於最近一年內曾發生犯罪案件三年以上之公共場所為之

    (B)得協調相關機關(構)裝設監視器

    (C)須為維護治安之必要

    (D)所蒐集之資料,原則上保存最長一年,因調查犯罪嫌疑或其他違法行為,有

    保存之必要者例外。

    (C)200.警察對於特定對象行使「進行觀察及動態掌握等資料蒐集活動」職權之要件規

    定,下列何者有誤?

    (A)須為防止犯罪之必要

    (B)須經由警察局長書面同意後為之

    (C)蒐集資料內容不限

    (D)得使用科技工具。

  • 25

    行政執行法

    (A) 1.行政執行法之性質為

    (A)公法 (B)私法 (C)國際法 (D)民事法

    (B) 2.行政執行法為:

    (A)行政之實體法(B)行政之程序 (C)司法之程序法 (D)行政之救濟法

    (B) 3.一般情形,行政執行由何機關為之?

    (A)原處分機關 (B)該管行政機關

    (C)原處分機關或該管行政機關 (D)行政執行處

    (D) 4.行政執行法所稱行政執行,未包含下列何者?

    (A)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 (B)行為或不行為義務之強制執

    (C)即時強制 (D)事實行為

    (D) 5.下列何者係行政執行法之性質:

    (A)行政作用法 (B)實體法及程序法

    (C)強行法 (D)以上皆是

    (B) 6.行政機關之行政執,依何法之規定行之?

    (A)刑事訴訟法 (B)行政執行法 (C)行政程序法 (D)強制執行法

    (D) 7.行政執行關於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逾期不履行者,由何機關執行之?

    (A)原處分機關 (B)該管行政機關(C)地方法院 (D)行政執行處

    (B) 8.行政執行署及其所屬行政執行處,隸屬於何單位?

    (A)內政部 (B)法務部 (C)司法院 (D)行政院

    (C) 9.時效制度為法律一般原則,為求行政法律關係之安定,行政執行期間為:

    (A)二年 (B)三年 (C)五年 (D)未曾明定

    (A) 10.行政執行法第七條關於執行時效之規定,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者:

    (A)不適用之

    (B)仍適用之

    (C)行政執行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

    (D)得適用之

    (C) 11.執行機關遇有下列何情,得於必要時請求其他機關協助之

    (A)無執行能力者

    (B)無執行經費者

    (C)無適當之執行人員者

    (D)無適當之時間者

    (C) 12.行政執行,自處分.裁定確定之日或其他法令有負有義務經通知限期履行之

    文書所定期間屆滿之日起,多少年內未經執行者,不再執行

    (A)一年 (B)三年 (C)五年 (D)七年

    (A) 13.依行政執行法之規定,人民得請求損失補償者,其請求及補償原則,何 者

    正確?

    (A)應以金錢補償

    (B)應補償一切損失

    (C)知有損失後 經過一年不得請求

    (D)自損失發生後經過三年不得請求。

    (C) 14.依行政執行法之規定,主要係以何種標準決定課處怠金之金額:

    (A)機關等級 (B)違反義務之次數

  • 26

    (C)違反義務之情節輕重 (D)違反義務人之經濟能力。

    (C) 15. 行政執行,由原處分機關或該管行政機關為之,但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逾

    期不履行者,移送何機關執行之?

    (A)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

    (B) 縣(市)政府

    (C)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所屬行政執行處

    (D)地方法院 檢察署檢察官。

    (B) 16. 依行政執行法規定之拘提管收與社會秩序維護法之留置拘留之敘述下列者

    正確?

    (A)拘提、管收、留置、拘留均拘禁於法院看守所

    (B)拘提管收係行政執行之手段

    (C)留置不得折抵拘留時間

    (D)管收 與拘留均由警察機關為之。

    (B) 17. 依行政執行法所為對物之扣留,其目的為:

    (A)沒收該物 (B)預防 危害 (C)處罰持有人 (D)沒入歸公。

    (D) 18. 下列何者為行政執行法所定即時強制之用語?

    (A)留置 (B)管收 (C)拘提 (D)管束。

    (D) 19. 下列對於行政執行法之敘述,何者正確?

    (A)行政執行不得於夜間執行

    (B)行政執行之時效為三年

    (C)行政執行經提起聲明異議,即停止執行

    (D)行政執行有國家賠償法之適用。

    (B) 20. 行政執行法中之管束,其行為性質上是屬於

    (A)行政指導 (B)行政處分

    (C)行政契約 (D)行政制裁。

    (D) 21.行政執行處為辦理執行事件,依行政執行法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禁止重複查封

    (B)拍賣後,行政執行處得依規定參與義務人之財產分配

    (C)義務人死亡而遺有財產者,得逕對其遺產強制執行

    (D)管收期限,最多不得逾一年。

    (A) 22. 行政執行法之即時強制,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以人民之義務不履行為前提

    (B)又被稱為警察即時強制

    (C)警察於必要時將危險物品予以扣留,係屬即時強制

    (D)以避免目前急迫危害為其主要目的。

    (A) 23. 行政機關實施間接強制之代履行,下列有關敘述,何者有誤?

    (A)凡義務人不於期限內履行者,均得由第三人代履行

    (B)所需之費用應由義務人負擔

    (C)所需費用由義務人預繳,多退少補

    (D)代履行得由 執行機關委託第三人代履行之。

    (C) 24. 行政執行法所稱之夜間係指:

    (A)零時至五時 (B)零時至六時

    (C)日出前日沒後 (D)日出後日沒前。

  • 27

    (A) 25. 依行政執行法規定,下列何者非為促使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履行之執行

    方法?

    (A)拘留、罰役 (B)限制住居

    (C)拘提、管收 (D)查封、拍賣。

    (D) 26. 下列有關行政執行之敘述,何者正確?

    (A)日間已開始執行者不得繼續至夜間

    (B)行政執行一律不得於星期日為之

    (C)執行人員於執行 時,並無對義務人出示證件之義務

    (D)執行機關無適當之執行人員時,得請求其他機關協助之。

    (B) 27. 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執行事件,義務人向執行機關提出聲明異議,執行

    機關如認為無理由者,應送直接上級主管機關決定之。此處所稱之「 直接

    上級主管機關」係指:

    (A)內政部警政署 (B)法務部行政執行署

    (C)行政執行處 (D)地方法院普通庭。

    (C)28. 行政執行法所稱之即時強制者,下列何者不屬之?

    (A)「九二一大地 震」後,對某些危樓之禁止進入之管制

    (B)對於暴行、鬥毆者之管束

    (C)對於營業場所之斷水、斷電

    (D)無令狀進入有人呼喊救命者之 家屋。

    (D) 29. 下列何者非屬行政執行法之即時強制措施?

    (A)地震後禁止屋主進入 傾斜之大樓

    (B)逮捕槍擊要犯攻堅時之借用民宅

    (C)滅火之必要而 拆除房舍

    (D)拆除違規廣告招牌。

    (C) 30. 行政行為,採取之方法所造成之損害不得與欲達成目的之利益顯失均衡

    ,此係指比例原則之何項子原則?

    (A)適當性原則 (B)必要性原則

    (C)狹義比例原則 (D)侵害最小原則

    (D) 31.下列何者為即時強制之類型?

    (A)對於暴行或鬥毆者之拘留 (B)對於拒不繳納罰鍰者之管收

    (C)對於營業場所水電之斷絕 (D)對於意 圖自殺者之管束。

    (C) 32.依行政執行法規定,拘提管收由下列那一個機關裁定?

    (A)原處分機關 (B)該管行政機關

    (C)法院 (D)行政執行處。

    (D) 33 .經處以怠金,逾期未繳納者,應如何執行?

    (A)移送法院強制執行 (B)易以拘留

    (C)加收滯納金 (D)移送行政執行處執行。

    (B) 34. 行政執行法規定,停止管收原因發生在管收後者,應由何機關通知管收 所

    停止管收?

    (A)該管警察機關 (B)行政執行處

    (C)行政法院 (D)原裁定法院。

    (C) 35.下列何種情形,符合即時強制規定進入住宅及建築物之目的?

    (A)解除占有 (B)戶口查察

  • 28

    (C)避免人民財產迫切之危害 (D)斷絕水電

    (B) 36.下列何者,不適用於義務人顯有逃匿之虞者之行政執行方式?

    (A)得命其提供相當擔保,限期履行

    (B)得易以拘留

    (C)逾限期仍不履行,亦不提供擔保者,得聲請法院裁定拘提管收

    (D)得限制其住居。

    (C) 37.利害關係人依行政執行法對於執行命令、執行方法,應遵守之程序或

    其他侵害利益之情事,於執行程序終結前,得提起何種救濟?

    (A)申訴 (B)申復 (C)聲明異議 (D)抗告。

    (B) 38.依行政執行法規定,對執行機關所為損失補償之決定不服者,如何救濟?

    (A)提起複審 (B)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

    (C)提起民事訴訟 (D)逕提國賠訴訟

    (D) 39.下列有關直接強制之敘述何者正確?

    (A)直接強制實施前無須告戒程序

    (B)直接強制之對象本無義務存在

    (C)經直接強制不能達成執行 目的時,方得轉換為間接強制

    (D)進入住宅、建築物或其他處所亦屬 直接強制方法之一。

    (A) 40.關於怠金制度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怠金得連續科處

    (B)怠金限於可替代之作為義務不履行時為之

    (C)怠金處罰之額度無一定之 限制

    (D)處怠金前無須告戒程序。

    (B) 41.依行政執行法規定,行政執行不包括下列何種方法?

    (A)扣留 (B)拘留 (C)管束 (D)管收。

    (C) 42.怠金之法定最低額為新臺幣幾元?

    (A)三百元 (B)三千元 (C)五千元 (D)六千元。

    (D) 43.行政執行應作成執行筆錄,但下列何種行政執行如因情況急迫,不能作執

    行筆錄者,得以報告書代之?

    (A)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執行 (B)代履行

    (C)怠金 (D)直接強制。

    (B) 44.法律有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移送法院強制執行之規定者,自民國九十年一月

    一日起應如何處理?

    (A)仍應移送該管法院強制執行

    (B)應改移送行政執行處強制執行

    (C)應改移送高等行政法院強制執行

    (D)應改移送原處分機關強制執行

    (A) 45.下列何者為行政執行法所定之即時強制行為?

    (A)對物之扣留 (B)對物之扣押

    (C)查禁物之沒入 (D)違禁物之沒收

    (C) 46.行政執行法之施行細則由下列何機關定之?

    (A)行政院會同司法院 (B)內政部會同法務部

    (C)行政院 (D)法務部。

    (D) 47.行政機關對於酗酒泥醉者實施管束,應於何處所為之?

    (A)拘留所 (B)管收所 (C)留置室 (D)保護室。

  • 29

    (B) 48.依行政執行法規定,對於危險物之扣留,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扣留之目的在於沒入危險物

    (B)如屬違禁物,應依法沒收

    (C)扣留期

    (C) 1..行政執行法之事項,行政執行法與其他法律均有規定時,應如何適用?

    (A)一律適用行政執行法

    (B)一律適用其他法律之相關規定

    (C)應先適用行政執行法,行政執行法未規定者始適用其他法律有關規定

    (D)優先適用其他法律相關規定,其他法律未規定者,適用行政執行法。

    (A) 2..依行政執行法第二條規定,行政執行可分為那三種?

    (A).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強制執行、行為或不行為義務之強制執行、即時強

    制。

    (B).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強制執行、行為義務之強制執行、不行為義務之強

    制執行 。

    (C)行為義務之強制執行、不行為義務之強制執行、即時強制

    (D).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強制執行、公法上物之交付義務之強制執行、行為或不行為

    義務之強制執行。

    (A) 3..行政執行在此強化行政權力功能,其執行結果直接影響人民之財產、自由及名譽、因

    此,行政執行因本於何種執則?

    (A)比例原則 (B)從新原則 (C)不溯及往原則 (D)不可繼受原則

    (D) 4..關於行政執行之執行機關,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A)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強制執行由行政執行處為之

    (B)即時強制執行由該管機關為之

    (C)行為義務之強制執行由原處分機關或該管機關為之

    (D)不行為義務之強制執行由行政執行處為之。

    (A) 5..關於行政執行之執行機關,下列隱述何者為非?

    (A).所謂原處分或該管行政機關以行政院所屬之行政機關為限

    (B).行政執行署及其所屬行政執行處之組織另以法律定之

    (C).行政執行如義務人直接依據法令之規定負有行為、不行為義務,所稱執行機關係指

    主管各該法令之行政機關而言。

    (D) 6..關於行政執行之時間,下列何者為非?

    (A)行政執行不得於夜間、星期日或其他休息日為之

    (B)執行機關認為情況急迫者,得於夜間為之

    (C)執行機關徵得義務人同意者,得於夜間為之

    (D)必要時得命利害關係人提出國民身份證或其他文件。

    (B) 7..關於執行人員於執行時應出示證件之規定,何者為非?

    (A).應對義務人出示足以證明身分之文件

    (B).所稱執行人員係指行政執行處之人員,不包括原處分或該管行政機關之執行人員

    (C).必要時得命義務人提出國民身分證或其他文件

    (D).必要時得命利害關係人提出國民身分證或其他文件。

    (C) 8..下列何者非執行機關請求其他機關協助之事由?

    (A)須在管轄區域外執行 (B)無適當之執行人員者

  • 30

    (C)執行時有遭遇拒絕之虞者 (D)執行目的有難於實現之虞者。

    (D) 9..關於請求執行協助之程序,下列何者為非?

    (A)被請求機關非有正當理由不得拒絕

    (B)其不能協助者,應附理由即時通知請求機關

    (C)被請求機關因協助執行所支出之費用,由請求機關負擔之

    (D)被請求機關因協助執行所支出之費用,由義務人負擔。

    (D) 10.關於行政執行之時效,何者為非?

    (A).對於因行政處分、法院裁定負有義務之人所為之執行,自處分、裁定確定之日起,

    五年內未經執行,不得再執行。

    (B).對於直接依法令負有義務之人所為之執行,自主管機關另以書面通知限期履行之文

    書所定期間屆滿之日起,五年內未再執行,不得再執行

    (C).如於上述五年期間已開始執行之行政事件,自上述五年期間屆滿之日起又經過五年

    仍未終結者,即不得再予執行

    (D).已開始執行之行政事件,自處分、裁定確定之日或其他依法令負有義務經通知限期

    履行之文書所定期間屆滿之日起經過五年,不得再繼續執行。

    (B) 11.下列何者非行政執行終止執行之事由?

    (A)義務已全部履行或執行完畢者

    (B)義務人懷胎五月以上或生產後二月未滿者

    (C)行政處分經撤銷者

    (D)義務之履行經證明為不可能者。

    (D) 12.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執行事件,由何種人員執行?

    (A)民事執行處之執行官、書記官、執行員

    (B)民事執行處之法官、書記官、執達員

    (C)行政執行處之法官、書記官、執達員

    (D)行政執行處之行政執行官、執行書記官、執行員。

    (D) 13.行政主管機關移送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案件時所附之移送書,何者非其必要內容?

    (A)義務人基本資料 (B)執行時效屆滿日期

    (C)義務發生及日期 (D)應納金額

    (D) 14.下列何者非行政執行處辦理執行事件時所有之職權?

    (A)通知義務人到場清繳、報告、陳述

    (B)命義務人提供擔保、限期履行

    (C)命義務人限期居住

    (D)裁定拘提、管收義務人

    (D) 15..關於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強制執行時,關於查封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採不再查封主義,而不採優先清償主義

    (B)查封程序準用強制執行法之規定

    (C)行政執行處查封後,發現義務人財產業經其他機關查封者,不得再行查封 (D)採公

    法上義務優先清償主義。

    (D) 16.關於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人死亡後應如何執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遺有財產者,逕對其財產強制執行

    (B)免予執行

    (C)向遺囑執行人執行之

    (D)以上皆非

    (C) 17.關於拘提、管收之聲請與裁定,下列何者有誤?

    (A).義務人逾限期仍不履行,亦不提供擔保者,行政執行處得聲請拘提、管收之敬啟

  • 31

    (B).行政執行處向該管法院聲請

    (C).法院對行政執行處之聲請,應於十日內裁定

    (D).義務人不服法院裁定者,得於十日內提起抗告

    (A) 18.關於法院裁定拘提管收聲請案件之抗告,下列何者有誤?

    (A)義務人提起抗告,拘提管收之執行應即停止

    (B)抗告程序準用民事訴訟有關抗告程序之規定

    (C)准拘提管收之原裁定經抗告法院裁定廢棄者,其執行應即停止

    (D)義務人不服法院准拘提管收之裁定,得於十日內提起抗告

    (A) 19.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強制,擔保人於擔保書狀載明義務人逃亡或不履行義

    .務時由其負清償責任者,於義務人逾期不履行時,行政執行處:

    (A)得逕就擔保人財產執行之

    (B)得聲請該管法院裁定拘提管收之

    (C)應先命保人限期清償

    (D)應限制擔保人居住

    (B) 20.行政執行法有關拘提管收之規定,下列何者有誤?

    (A).除行政執行法另有規定外,準用強制執行法、管收條例及刑事訴訟法有

    關拘提、羈押之規定

    (B)由行政執行處派執達員執行拘提管收

    (C)管收期限不得逾三個月

    (D)有管收新原因發生時,對於義務人仍得聲請該管法院再行管收

    (A) 21.行政執行法有關拘提管收之規定,下列何者有誤?

    (A)拘提後,應納金額經清繳者,行政執行處應即聲請法院裁定釋放義務人

    (B)義務人所負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不因管收而免除

    (C)管收,應將被管收人送交管收所執行

    (D)拘提,應憑法院簽發之拘票執行之。

    (C) 22.關於行政執行處提詢被管收人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應隨時提詢被管收人,每月不得少於三次

    (B)提詢被管收人之規定,應以書面通知管收所

    (C)提詢被管收人時,應將提詢結果報告裁定法院

    (D)提詢被管收人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