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二) - nou.edu.twhl.nou.edu.tw/on...

36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二) 空中大學花蓮中心 林鳳珠 107.04.14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Dec-2019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二)

    空中大學花蓮中心

    林鳳珠

    107.04.14

  • 課程大綱

    一、概念理論

    二、人類行為

    三、社會環境

    嬰幼兒期、青少年期、成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家庭、學校、社區、職業、政經、文化、生態環境

    基本概念、理論觀點、社工運用

    第五章第四章 第六章

    第七章

  • 第 四章 嬰幼兒期(嬰兒出生至2歲、幼兒2-6歲)成長原則、生理發展里程碑生理層面

    心理層面 一、社會依附:安全、焦慮-躲避、焦慮-反抗二、認知發展:感覺動作、準備運思、具體運思

    三、語言發展:發音、單字、多字、文法、複句、完成

    四、遊戲發展:單獨、平行、聯合、團體遊戲

    五、道德發展:成規前期、成規期

    六、人格發展

    社會層面

    問題教育

    (一)家庭:不良教養型態

    (二)電視:暴力電視對兒童攻擊行為影響過程

    (三)學校同儕:增強作用、模仿認同

    一、異常行為:內化型、外化型

    二、親職教育原則(七項原則)

  • 生理層面

    成長原則 p88

    1.全人整體:生理與環境因素同等重要

    2.從頭到四肢

    3.由遠而近:大而化之→輕巧細緻

    生理發展里程碑 p91

    發展次序不變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保握黃金療育期

  • 心理層面1

    安斯吾爾的社會依附行為 p95

    安全依戀:母親是嬰兒求助或情緒不穩定時最有效

    的安撫者。

    焦慮-躲避依戀:對母親的離去無所謂,母親返回時

    也不予理會。

    焦慮-反抗依戀:對母親返回時產生趨避衝突,一方

    面想求助母親,一方面對母親的離去充滿憤怒。

    後二者又稱不安全依附

  • 心理層面 2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p96

    階 段 年 齡 特 徵

    感覺動作期 0-2歲 透過感覺經驗外界物體存在。

    準備運思期 2-7歲自我中心、運用符號象徵,了解符號代表的意義。

    具體運思期 7-11歲 能具體邏輯操作、有保留概念

    形式運思期 11-16歲可以概念、抽象邏輯的推理演繹思考

  • 心理層面 3

    語言發展 p98 遊戲發展 p100

    發音期

    文法期

    複句期 單字期

    多字期

    完成期

    2

    34

    5

    6

    聯合遊戲

    團體遊戲 單獨遊戲

    平行遊戲

    1

    23

    41

  • 心理層面 4

    層 次 階 段 狀 況

    道德成規前期幼稚園、小學低中年級

    遵守規範,未形成主見

    1.懲罰 vs.服從 避免負面的結果

    2.手段 vs.互惠 想要得到後續回饋

    道德成規期小學中高年級、青年、成年瞭解規範 進而接受實踐規範

    3.和諧 vs.順從 做別人認為對的事

    4.制度 vs.權威 尊重權威,維護秩序

    道德成規後期(道德自律期)

    獨立思考、自律

    5.法治vs.觀念 相信情有可原的情況

    6.普遍vs.原則 超越法律的正義原則

    柯爾保的道德發展理論 p101

  • 年齡 階段 原始慾望的滿足 / 任務

    出生-1歲 口腔期刺激嘴巴的經驗獲得快樂

    - 斷奶

    1歲-3歲 肛門期靠肛門排泄所生的刺激獲得滿足

    - 訓練大小便

    3歲- 6歲 性蕾期快樂來自刺激性器官的經驗

    - 戀母情結

    6歲- 12歲 潛伏期壓抑或否認性方面的需求

    - 社會關係

    青春期的開始 生殖期性成熟有性需求及生殖的能力

    -親密關係

    佛洛依德的性心理發展理論 p102

    心理層面5

  • 階段 年 齡 任 務 與 危 機

    1 0-1(嬰兒期) 信任 vs.不信任(焦慮、疏離)

    2 2-3(幼兒期) 自主 vs. 害羞、懷疑

    3 4-6(學齡前期) 自發 vs. 羞疚

    4 6-11(學齡兒童期) 勤奮 vs. 自卑(喪失信心價值)

    5 12-18(青年期) 認同 vs. 混淆

    6 19-30(成年期) 親密 vs. 孤立

    7 31-50(中年期) 生產 vs. 停滯

    8 50-終點(老年期) 統整 vs. 絕望

    艾力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p103

    心理層面6

  • 社會行為社會環境對嬰幼兒的影響 p105

    (一)家庭

    (二)電視 P106

    看暴力電視提高攻擊行為的過程:

    行為→情緒→價值

    (三)學校及同儕 P107

    1.行為的增強者

    2.模仿認同者

    小系統

    中介系統

    為主

  • 親職教育

    依發展階段協助指導

    以身作則

    不溺愛,堅守原則

    民主的管教方式

    瞭解孩子的行為動機

    社區資源連結與運用

    利用讚美,增強孩子正向行為

    親職教育原則 p109

  • 第 五 章 青少年期

    性成熟的里程碑 p120 、身高增加生理層面

    心理層面 一、情緒發展二、認知發展:形式運思期

    三、自我中心

    四、人格發展:人格特質、自我概念

    五、道德發展:成規後期

    偏差行為

    社會環境

    (一)網路成癮

    (二)藥物濫用

    一、家庭-父母:內化型、外化型

    二、同儕團體

  • 心理層面

    一、情緒發展 p123

    情緒表現兩極化:外顯與內隱

    負面情緒頻繁

    刻意隱藏或壓抑情緒

    情緒調整能力,隨年齡不斷提升

    青少年期情緒發展,主要特徵:

  • 階 段 年 齡 特 徵

    感覺動作期 0-2歲 透過感覺經驗外界物體存在。

    準備運思期 2-7歲 自我中心、運用符號象徵,了解代表的意義

    具體運思期 7-11歲 能具體邏輯操作、有保留概念

    形式運思期 11-16歲可以概念、抽象邏輯的推理演繹思考

    二、認知發展理論 p124

    心理層面

    *具歸納、演繹能力

  • 心理層面

    三、自我中心 p126

    假想觀眾

    個人不朽:與眾不同、不可毀滅

    主要特徵是「強化自我意識」

  • 心理層面

    四、人格發展 p127

    獨立自主需求高

    反抗意識增強

    自我價值體系衝突

    行為表現兩極化

    對異性產生愛慕

  • 階段 年齡 任務 與 危機

    1 0-1(嬰兒期) 信任 vs.不信任

    2 2-3(幼兒期) 自主 vs. 羞怯

    3 4-6(學齡前期) 自發 vs. 愧疚

    4 6-11(學齡兒童期) 勤奮 vs. 自卑

    5 12-18(青年期) 自我認同vs.角色混淆

    6 19-30(成年期) 親密 vs. 孤立

    7 31-50(中年期) 生產 vs. 停滯

    8 50-終點(老年期) 統整 vs. 絕望

    心理社會發展論 p128

    心理層面

  • 心理層面

    層 次 階 段 狀 況

    道德成規前期遵守規範,未形成主見

    1.懲罰vs.服從 避免負面的結果

    2.手段vs.互惠 想要得到後續回饋

    道德成規期瞭解規範 進而接受實踐規範

    3.和諧vs.順從 做別人認為對的事

    4.制度vs.權威 尊重權威、維護社會秩序

    道德成規後期獨立思考、自律

    5.法治觀念取向 相信多數決和合理性

    6.普遍倫理原則 超越法律的正義原則

    五、柯保爾的道德發展理論 p129

    青少年偏差行為-網路成癮 P131

  • 社會環境1

    家庭功能不佳p136

    父母化

    父母將其責任與角色轉移給孩子承擔,被父母化子女成人容易出現強迫性照顧者角色,忽視自我需求。

    有毒父母

    傷害子女的父母

  • 第 六 章 成年期(青春期後至40~45歲)

    女性、男性、成年發展生理層面

    心理層面 一、心理社會發展論二、心理發展理論

    三、生命四季論

    四、成年期的社會問題:吸毒、酗酒、性別認同

    社會層面 一、事業二、婚姻

    三、新三不

    四、家庭暴力

  • 階段 年齡 任務與危機

    1 0-1(嬰兒期) 信任 vs.不信任

    2 2-3(幼兒期) 自主 vs. 羞怯

    3 4-6(學齡前期) 自發 vs. 愧疚

    4 6-11(學齡兒童期) 勤奮 vs. 自卑

    5 12-18(青年期) 認同 vs. 混淆

    619-30(成年期)

    親密 vs. 孤立

    成家立業、結婚生子

    7 31-50(中年期) 生產 vs. 停滯

    8 50-終點(老年期) 統整 vs. 絕望

    心理社會發展論 p152

    心理層面1

  • 階段 年齡 階段

    第一季 0-22歲 成年前期

    第二季 17-45歲 成年早期

    第三季 40-65歲 成年中期

    第四季 60歲以上 老年期

    拉文森的生命四季理論 p153

    心理層面2

    重點在家庭角色和職業,每個階段有自己的生活架構及課題,完成可奠定下階段有力的基礎。

    每時期約20~25年,每時期間有五年過渡期,人們重新評量自己的架構,考慮重新建立生活。

  • 社會層面1 p159

    婚姻與家庭

    「新三不」現象 P160

    家庭暴力 P161

    不婚、不生、不立

    多元家庭型態:空殼家庭、繼親家庭(混合家庭)、單親家庭、

    外配家庭

    家庭暴力意指「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或精神上不法侵害之行為」。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簡稱PTSD)是指人們在遭遇特定的創傷事件後,產生心理或身體的症狀。p163

    1.重大創傷事件 2.情緒經歷持續出現 3.產生身心症狀

  • 第 七章 中年期(40~45到65歲)

    生理層面

    心理層面 一、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生產 vs. 停滯二、自我覺察:中年危機

    三、婚姻危機:多元承諾、離婚

    社會層面 一、職業二、明治世代

    發展主題 中年特徵、中年危機

    生理狀態(男性、女性)

  • 1. 個體差異性大(二)

    2. 新期望或新意義(一)

    3. 瞭解夢想與現實差距(四)

    4. 接受伴侶的行事風格(五)

    5. 掌握內在衝動與外在責任(六)

    6. 三明治世代(三)

    中年期特徵 p173

    --個人經驗影響大,少生理影響

  • 生理層面

    30歲

    夢想

    現實

  • 階段 年齡 任務與危機

    1 0-1(嬰兒期) 信任 vs.不信任

    2 2-3(幼兒期) 自主 vs. 羞怯

    3 4-6(學齡前期) 自發 vs. 愧疚

    4 6-11(學齡兒童期) 勤奮 vs. 自卑

    5 12-18(青年期) 認同 vs. 混淆

    6 19-40(成年期) 親密 vs. 孤立

    7 40-65(中年期) 生產 vs. 停滯

    8 65-終點(老年期) 統整 vs. 絕望

    心理社會發展危機理論 p178

    心理層面1

  • 心理層面2

    年齡 危機與任務

    40-65(中年期) 生產 vs. 停滯

    生產:貢獻知能與分享資源,為下一代建立

    更好的生活環境。

    停滯:無法適應生活及與人和諧相處,少有

    回饋。自顧自己,無暇照顧他人。

    自以為是的成人 憂鬱自卑的成人

  • 心理層面 3 p179

    是自我回顧和反思的時刻 → 中年危機/轉機

    二、中年期是自我覺察期

    三、中年期是婚姻危機

    多元承諾:婚姻考量涉及多元面向。

    離婚

  • 社會層面 1 p185

    就業:事業穩定 / 轉業 / 二度就業 → 職業壓力

    失業

    一、中年就業與失業

    三、三明治世代 p187

    中年人夾在老中青三代之間,要照顧上一代父母及下一代子女。具有多重角色與責任,需具備良好自我調適與壓力管理能力。

    二、職業壓力

  • (一)試說明人類行為的發展原則。(p.8-9)

    (二)優勢觀點的重要概念與基本論述?(p.55 、p.62)

    (三)社工員個案處遇時,應從哪四個層面進行評估?(P68)

    (三) 個案評估工具:家系圖、生態圖及資源盤點清單p.71

    (四)請問7歲的孩子,在佛洛依德、艾力克森、皮亞傑關於人

    類發展的理論觀點中,分別處於什麼時期?有何階段特

    性?(p.96-97、p.102-104)

    (五)何謂有毒的父母?可分為哪些類型?這些父母及其家庭

    可能造成孩子那些影響?(p.137-138)

    (六)請論述心理學家拉文森所提出之生命四季論的重點。

    重點:佛洛依德、艾力克森、皮亞傑

  • 年齡 階段 原始慾望的滿足 / 任務

    出生-1歲 口腔期刺激嘴巴的經驗獲得快樂

    - 斷奶

    1歲-3歲 肛門期靠肛門排泄所生的刺激獲得滿足

    - 訓練大小便

    3歲- 6歲 性蕾期快樂來自刺激性器官的經驗

    - 戀母情結

    6歲- 12歲 潛伏期壓抑或否認性方面的需求

    - 社會關係

    青春期的開始 生殖期性成熟有性需求及生殖的能力

    -親密關係

    佛洛依德的性心理發展理論 p102

  • 階段 年 齡 任 務 與 危 機

    1 0-1(嬰兒期) 信任 vs.不信任(焦慮、疏離)

    2 2-3(幼兒期) 自主 vs. 害羞、懷疑

    3 4-6(學齡前期) 自發 vs. 羞疚

    4 6-11(學齡兒童期) 勤奮 vs. 自卑(喪失信心價值)

    5 12-18(青年期) 認同 vs. 混淆

    6 19-30(成年期) 親密 vs. 孤立

    7 31-50(中年期) 生產 vs. 停滯8 50-終點(老年期) 統整 vs. 絕望

    艾力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p103

  •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p96

    階 段 年 齡 特 徵

    感覺動作期 0-2歲 透過感覺經驗外界物體存在。

    準備運思期 2-7歲自我中心、運用符號象徵,了解符號代表的意義。

    具體運思期 7-11歲 能具體邏輯操作、有保留概念

    形式運思期 11-16歲可以概念、抽象邏輯的推理演繹思考

  • 層 次 階 段 狀 況

    道德成規前期幼稚園、小學低中年級

    遵守規範,未形成主見

    1.懲罰 vs.服從 避免負面的結果

    2.手段 vs.互惠 想要得到後續回饋

    道德成規期小學中高年級、青年、成年瞭解規範 進而接受實踐規範

    3.和諧 vs.順從 做別人認為對的事

    4.制度 vs.權威 尊重權威,維護秩序

    道德成規後期(道德自律期)

    獨立思考、自律

    5.法治vs.觀念 相信情有可原的情況

    6.普遍vs.原則 超越法律的正義原則

    柯爾保的道德發展理論 p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