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記pdf.wenweipo.com/2013/07/08/b07-0708.pdf2013/07/08  · b 7 文匯副刊...

1
B 7 責任編輯:張旭婕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文匯副刊 11 × 11=121 12 × 12=144 13 × 13=169⋯⋯ 13 × 12 13 2 13 2=15 10 0 3 2 2 × 3=6 13 2 × 10 6=156 便 便 25 × 25=625 印度乘法 余似心 翠袖 乾坤 便 便 使 使 便 便 便 稿 稿 稿 稿 便 使 稿 西 便 便 電腦故障 潘國森 琴台 客聚 便 滿 一張照片憶當年 吳康民 生活 語絲 App App 緣分 蒙妮卡 跳出 框框 廿 便 尿 西 品味人生 思旋 天地 便 調 VIP 使 5.0 whatsapp 便 微信還是危信?(上) 狸美美 網人 網事 生活不自理的年邁老人,是北京生活最艱辛的 群體之一。可是很多八九十歲的老人,想進養老 院難如上青天! 有的養老院壓金要上百萬,月服務費得一兩萬 元,工薪層進不起;有的設施老舊護理水平差, 進門簡直滿目淒涼。收費合理、服務好的公辦養 老機構,動輒有幾千人排隊。更重要的是:幾乎 所有養老機構都不收失能老人,恰恰是這些老人 才最需要社會關愛。 不少失能老人乾脆躺進醫院,每月床位費加護 工費得一兩萬元。因為醫院不讓長住,很多老人 只得長期輾轉於各醫院之間。有醫院靈活些,讓 老人每半個月辦理一次出院再入院的手續。有位 同事說,他父親已在一家醫院躺了三年。公費醫 療老人能報銷部分費用,普通老人卻躺不起。 所幸,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民營資本開始進 入需求巨大的養老行業,有的已經辦出了水平與 特色。 有位年過花甲的朋友護理患老年癡呆、癱瘓在 床的母親十幾年。因母親堅決不用保姆,她忍㠥 疝氣之痛為母親翻身、換尿不濕,忍受㠥母親暴 躁的脾氣,為母親徹夜折騰多年沒睡過整覺。 不久前,她興奮地告訴我,已經把母親送進北 京嘉德養老公寓。一因那兒是北京養老行業的示 範單位,二因那兒有與社會醫保對接的醫務室; 第三是因為那兒的費用工薪層能付得起。 一年前,我曾隨政協一位調研養老院的朋友參 觀過這家民營養老院。當時那兒接收失能老人的 康復特護中心尚在建設中。老闆辛文先生說,建 立康復中心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高齡老人安適、 有尊嚴地度過人生最後時光,讓兒女從沉重的家 庭護理中解放出來。為讓失能老人生活有質量, 康復中心建在養老公寓景致最好的位置,讓老人 從窗戶裡就能看到自然美景。病房緊鄰醫務室、 治療室,資深全科醫生、護士、護工全天候護理 老人。 一年多過去了,這兒的服務水平如何呢?帶㠥 好奇,我隨朋友去了嘉德老年公寓。一路上,朋 友告訴我,她剛把母親送過來那天,老人立即被 安排在一間寬敞明亮的房間,專用護理床已鋪好 了防褥瘡墊。幾位業務熟練的護工輕手輕腳地安 置好老人,醫生馬上為老人做了全面體檢。看到 母親舒適的笑容,她的心立即踏實下來。 剛進院的時候,老人的傷腿腫㠥,不時喊痛, 晚上也像在家裡一樣鬧個不停,有時還賭氣拒絕 吃飯。醫生檢查後,診斷是典型的老年抑鬱症。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老人不但晚上能睡一宿好 覺,白天也能很香地吃飯,性格也開朗起來。這 兒有專業營養師,用有機蔬菜以及肉類為食材, 老人的飯菜豐富而清淡。 走在嘉德康復中心寬敞明亮的走廊中,但見窗 外湖水清澈,野鴨嬉戲,荷葉碧綠,樹木扶疏, 鮮花開放。密密的葡萄籐蓋滿了前廊。老人們安 然坐在輪椅上,邊喝茶吃水果點心,邊靜靜觀賞 窗外美景或者看電視。護工們輕言細語地與老人 交流。護工說,這兒的多數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 的老年癡呆,需要特別的關愛才能讓他們安心。 來查房的王巖院長說,康復中心的護工,都是從 北京各護理公司挖來的頂級護理人員。她們不僅 專業技能好,而且都心懷愛心。 朋友的母親進院時是120急救車用擔架抬來的, 現在已能被護工抱上輪椅了。老人坐㠥輪椅上, 神態很是安詳,見女兒來了便露出笑容。朋友笑 㠥說,老人在家躺了一年多,現在竟然能坐上輪 椅,真是個奇蹟!老人伸出手來與我們握手,指 㠥給她端來茶水的一位年輕護工說,她們都是好 人! 那位護工身體健美,笑容滿面,身㠥粉紅色護 工服。她說,老人家剛來時,給她翻身換護理 墊,她嚷嚷㠥不讓碰;現在對我們可親了,經常 招手叫我去她的床邊,說喜歡我。有什麼好吃 的,也非得叫我嘗嘗! 說㠥話,就見有護工給每位老人端來一盆盆熱 水泡腳,護工開始一一給老人搓腳。朋友的母親 腳趾甲結了厚厚的一層很難修剪,這兒有修腳行 業的志願者為老人義務修腳。朋友說,老人在家 躺㠥時,因為抱不動已很長時間沒洗澡了,到這 兒後就能經常洗澡。病房邊上就是洗澡間,護工 用專用洗澡床輕輕地為老人洗澡。 雖然康復中心住的都是失能老人,可病房乾淨 清爽,沒有一點兒異味。護工說,嘉德的服務是 有嚴格標準細則的。院長、部門負責人每天都要 一一檢查,服務水平納入考核體系。說㠥話,一 位護工抱來一堆剛洗好晾乾的衣服、被單,一一 疊好放在老人各自的專用大衣櫃裡。我問,多長 時間能洗一次衣服床單?護工說,凡是老人的東 西,都是隨髒隨洗,這兒有專門的洗衣服房,專 人負責洗衣物。人人各司其職。 這時,康復中心的全科大夫郭女士走過來,微 笑地貼近老人耳朵與她交流。郭大夫曾是一家大 醫院有30多年從業經驗和 心血管專家,退休後志在 做全科醫生,她在這裡實 現了這個理想。郭大夫 說,很多老年人動輒絕 食,晚上哭鬧,兒女認為 是老人脾氣壞,其實那是 老年抑鬱症的表現,只要 得到治療後病情都會緩 解,老人生活質量也能大 大提高。不要怕「抑鬱症」 這個詞,這只是老年病的 一種。同時康復中心有了 醫保對接,醫生可以隨時 診斷開藥,老人也能得到 及時治療。 朋友說,母親在家裡骨 病舊傷復發,送哪家醫院 都不收,說是90多歲了沒治療價值。到此之後, 郭大夫立即為老人打點滴消炎,幾天後腿就消腫 了。頭一天老太太兩頓不吃飯,立即就輸上了營 養液,防止出現意外。老人的心血管病,也都是 郭大夫檢查後調整用藥治療。老人便秘之類的小 毛病,都是用一些花費很低的小藥就解決了問 題。 我問,在這兒治療一個月得花多少藥費呢?朋 友說,以前母親每月要花一千多元藥費,現在每 月只花幾百元,單位很痛快地就給報銷了。這樣 省得兒女為老人看病奔波,也給國家省了很多醫 藥費。 我問朋友的母親,老人家,您覺得在這兒好還 是家裡好呢? 老人笑㠥說,當然是住這兒好! 朋友說,這兒除了護理水平高,還有這麼多老 人作伴,她已經把這兒當成家,把護工當成親人 了。老觀念說送老人進養老院就是不孝順,其實 無論在哪兒,只要讓老人過得更舒坦,就是最好 的孝順! 出了病房,看到公寓牆上的紅色大字:「為政 府分憂,為千家萬戶分愁」,我覺得嘉德真正做到 了這點。希望能有更多這樣的養老院,承擔起社 會養老的責任。 養老公寓 親歷記 養老院的老人們。 作者提供圖片 本版逢周一至五刊出 傳真:2873 2453 電郵:[email protected]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Aug-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親歷記pdf.wenweipo.com/2013/07/08/b07-0708.pdf2013/07/08  · B 7 文匯副刊 責任編輯:張旭婕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記 得 我 小 學 時 數 學 老 師 不 單

B 7 ■責任編輯:張旭婕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文匯副刊

記得我小學時數學老師不單

要我們背乘數表,還要我們背

倍數表:11

×11=121

,12

×

12=144

,13

×13=169⋯

一直

背下去,雖然我現在仍能隨口

背誦,但當時就覺得極為討厭。心

想:﹁數學不是訓練我們邏輯思維

嗎?怎麼要我死背書?﹂當時的數

學老師還洋洋得意地說:﹁熟背

了,將來你們一定會感激我。﹂事

實上我並沒有。

近幾年坊間出版了許多中文版的

印度式計算法包括乘法的書,很受

內地和香港家長歡迎,我也買來多

本教孩子。

在香港的學校仍幾十年不變地強

迫孩子背數乘數表時,印度很早已

教孩子以邏輯去進行心算,印度教

孩子心算13

×12

時,計算方式是先

把︵13

︶跟乘數的個位數︵2

︶加起

來,13

+2=15

,然後把答案乘以10

︵也就是

說後面加個0

︶再把被乘數的個位數︵3

︶乘

以乘數的個位數︵2

︶,2

×3=6

。︵13

+2

︶×

10

+6=156

。就這樣,用心算就可以很快地算

出不同的乘數算式,毋須死記。當然分析給

學生知道如何演算至為重要。

日本的數學訓練方式,

重多做便熟,每

天計算幾十條數便一定有好成績。其實這只

是重複地接觸,如果你每天都要計算25

×

25=625

的答案自然印在腦中,但學生不是真

正明白為何是這個答案,而是另一種方式的

死記。

簡單的數學訓練方式足以代表該地區下一

代的思維發展,連數學也是死記硬啃,學生

的腦筋又怎會靈活?

百家廊

晨 風

印度乘法余似心

翠袖乾坤

日常伴隨左右的電腦發生故障,

有點狼狽。雖然重要的資料數據都

有備份,輕便的硬盤有一份,電腦

裡面亦有一份;但是外面容易找到

的免費電腦一般都不允許你連接輕

便硬盤,以免電腦病毒交叉感染。所以

硬盤內的資料還是用不上,只能到網上

查看電郵信箱。我平時慣用中文電腦,

而且是正體字的編碼,遇上一般簡體字

電腦就變成不甚會寫字,即使同樣是正

體字電腦,也因內置的中文輸入法用不

慣而不能正常工作。沒有電腦可用的幾

天,反而被迫看了點書。

無法使用存放在電腦的資料已經很

煩,若是全部丟失了更﹁要命﹂。曾聽一

位年輕朋友說,如果手提電腦丟失了,

便會想死!那是複製大量電腦數據很不

方便的時代了,現在一般電腦用家都學

會定期將重要資料﹁備份﹂,又或者用所

謂﹁雲端﹂技術,比喻等於將數據存放

在天空上的雲端,其實只是可以很簡便的借用人

家的電腦硬件,放在﹁雲端﹂也有風險,就是重

要資料可能被人偷取。

近二十多年出版了超過二十單行本,除了第一

部是手寫的稿之外,其餘都是在電腦鍵盤上敲打

出來的,連同在報章雜誌發表過的文章和未完成

的書稿,過百萬字全數都存在這個小盒子裡,如

果一次過都失去了,肯定是場大災難。讀前輩文

士的筆記,經常有提及因為戰亂而令文稿和藏書

都盡失的慘事,那是積數十年的心血都毀於一

旦。我

也曾經一次過在電腦丟失了數萬字的書稿,

結果要從頭再寫,慶幸那是僅有的一次,希望以

後也不會發生。那個年代,因為電腦中文打字日

趨普及,許多作家都說寫作方便了,即使慣常丟

失文稿仍是﹁值得﹂云云。現在要我執起紙筆來

寫文章也會感到頭痛,於電腦這東西,實是﹁不

可一日無此君﹂。

常用的電腦壞了,趕忙去借一部來應急,但是

卻感到非常不便。因為人家電腦沒有我用慣的軟

件,這也不能用,那也未有安裝,仍是未夠﹁十

成功力﹂。

終於,電腦修理妥當,可以重新操作,但是許

多軟件在維修過程中又給刪掉,簡直要﹁重新做

人﹂!我其實算是半個電腦盲,日常用電腦主要

是打字和上網找資料,要重新安裝軟件,又要浪

費不少精神時間。

近日,朋友都勸我更換一個多功能的流動電

話,可以上網和更方便的發短訊,我都婉拒了。

其實,我現在每天上網的時間已經嫌多,如果有

了智能手機,豈不是任何時候都要上網?況且,

近日已經有許多新知舊雨在互聯網上邀請我去玩

各種各樣的電子遊戲,其中一種就是現時香港市

面上差不多人人都拿

智能手機來玩的一款﹁糖

果遊戲﹂,真是﹁香江英雌豪傑盡低頭﹂。

自問對電子遊戲的抵抗力不強,唯有學我們廣

府話俗語所講:﹁斬腳趾避沙蟲。﹂受電腦約束

已經夠了,犯不

再加一部多功能流動電話。

電腦故障潘國森

琴台客聚

偶然找出一張發黃了的黑白老照

片,寄自加拿大。時間是一九五九

年八月,距今已有五十四年。

照片拍的是兩個男孩子騎兒童自

行車在嬉戲。背面寫

﹁康民叔叔

惠存﹂,﹁益民、兆民敬贈﹂。

寄照片的是我在中山大學化工系就讀

的一位老同學的妹妹。她後來嫁去加拿

大多倫多,這兩個孩子就是她的兒子。

這位化工系的老同學叫林健漢,是我

十分要好的朋友。他的妹妹叫林美葉,

是一位漂亮的女孩子。上世紀四十年

代,我們在廣州石牌中山大學化工系就

學。這位小妹妹在東山培桂中學讀書。

每有假日,她都到石牌來探望哥哥,所

以我們稔熟。

我畢業後到香港教書,後來把林健漢

也拉到學校就教。但他教了一年多便生

病,而且是癌症,不久就去世了。我們

老同學都十分悲痛,從住院到喪禮,我都有參

與。因為林家是加拿大老華僑,後來美葉就嫁到

加拿大去了。她到加拿大以後,經常與我通訊。

既介紹她的家庭,也介紹她的孩子。看來她是很

疼愛兒子的,相信她的家庭生活也很美滿。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初遊加拿大,去了多倫

多,給她打電話,卻無人接聽,而且我事前已經

告訴她將到加旅遊的事,但都沒有回音。後來託

加拿大多倫多化工系的老校友查詢,也沒有結

果,從此斷了音訊。

今天重看老照片,不禁感慨繫之。照片中的益

民、兆民兩位小朋友,今天應該年近花甲,也許

他們已經有兒孫了。如果他們有了孫,那這位小

妹妹應該榮升曾祖母級。

人老了容易憶舊,但往事並不如煙。中大化工

系同學的友情,至今刻骨難忘,特別是在抗戰時

期生活艱難的坪石,戰役初期社會動盪的石牌。

現在眼見有些老同學陸續逝去,最近的有黎蘭馨

和李瑞驥,更是感慨萬千。但願健在的長命百

歲,年年在廣州白雲賓館相聚。

林美葉小妹妹,你能看到我的這篇小文嗎?

一張照片憶當年吳康民

生活語絲

港男推出﹁求偶大作戰﹂手機

App

,教港女找﹁筍盤﹂男友。根據

男方的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和居住

地點,程式會自動推算他的評分;得

到六十五分至七十九分者,女方﹁可

以認真考慮﹂。

兒子年過三十,仍然單身。他貪玩,輸

進有關資料後,得七十二分,沾沾自喜。

但在母親的心目中,他理應值一百分,於

是向他潑冷水。﹁如此低分,若女方也喜

歡你,她﹃好極有限﹄。﹂

所謂﹁筍盤﹂,要有三高;薪高、教育程

度高和居住地區高尚。至於性格喜好,免

問。再向兒子潑冷水;﹁若果女方因﹃三

高﹄而看中你,她肯定是拜金主義者。你

不如繼續單身下去。﹂

他當然明白母親的意思。朋友曾經介紹靚女給

他,她超過三高;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

環境污染︵薪高︶,還有;身材高挑和性格高傲。可

惜,她的教育程度與正確人生思想不成正比,談話

內容枯燥無味,話題離不開飲飲食食,追求名牌衣

物。兒子認為﹁養不起她﹂,分手了。

做媒的朋友認為此女屬﹁筍盤﹂,棄之可惜。兒子

如今得分七十二,也屬﹁筍盤﹂,經手機A

pp

程式推

算起來,他們簡直門當戶對,偏偏是貼錯門神。

兩情相悅,最重要是緣分。提醒兒子,眼前就有

一對模範夫妻榜樣;阿姨生得貌美如花,拜倒裙下

者眾,包括英俊的三高富家子。她千挑萬選,偏偏

嫁給又黑又瘦的泥頭車司機。阿姨婚後過

平淡的

主婦生活,生兒育女居住公屋,晚晚煲好靚湯慰勞

丈夫,﹁地盤沙塵滾滾,一定要飲清熱湯水。﹂她

說。姨丈雖疲累,飯後一定幫手洗碗。然後兩人坐

在沙發對

電視機追劇,阿姨將兩隻肥大腿一放,

就放在姨丈的膝蓋上,半睡狀態。姨丈動也不敢

動,膝蓋累得直打抖。如此這般,相處近四十年

了。 緣 分

蒙妮卡

跳出框框

人生如五味架,甜、酸、

苦、辣樣樣都試過。風高浪急

的國際形勢,令人如坐過山

車,高高低低,好不是滋味!

談到飲食文化,中華人民以

食為先,飲食講求質和文化,重視

推廣與傳承。君不見近年來,不論

文字媒體抑或是電子媒介,都見有

名家專欄在推介,擁躉可不少哩。

事關可觀性又有娛樂性,每當看到

娛樂界男星或女星在屏幕上雞手鴨

腳在玩弄廚藝,有時更為他或她安

危而擔心。

當下受歡迎者不僅是

重品嚐美

味佳餚,更注重的是保健食療之同

時,所謂﹁心靈雞湯﹂靜心養志之

效。醒神!

生命誠可貴,健康價更高。時下

各國都特別關注國家安全,而網絡

安全和食物安全尤為重要。坦白

說,內地雖云不斷提及食物安全立

法與監督,保障人民生命至上。可

惜,人的道德教育未配合上,守法

精神欠缺,內地出產的各類食品頻

出問題,打擊消費者信心。

以農立國的我國,廿四節氣各有

特點。時屆七月,炎夏酷熱,每年又見七月

七日小暑至,炎熱天氣需要補充更多水分以

平心靜氣。再過一段時日,大暑至,溫度更

高,再加天氣潮濕,令人煩悶食慾不振。尤

其長在室外工作或運動者,飲食要注意,肥

膩食品不應多吃,要注意健脾化濕,消暑清

熱。華

夏飲食文化,

重﹁不時不食﹂。一年四

季我常在家裡

菲傭煲個湯,煮幾味招待

三、五個親友品嚐家常便飯,談笑風生,誠

品味人生的良方是也。這一陣子,最受歡迎

的二味湯水,其一是連皮冬瓜煲蓮子、淮

山、芡實、薏米、豬腰湯。健脾、利尿、利

濕有食療之效。另一味是煲蓮藕、西施骨和

冬菇湯。特別之處是把蓮藕釀入綠豆,降血

壓加下火消暑。十分好味哩。夏天蔬菜較

少,瓜果多。涼瓜、茄子、少許瘦肉煮桂

魚。注意桂魚要先煎,諸位不妨試試。

品味人生思 旋

思旋天地

前兩天,狸哥在微信上建了個碩大

的﹁微群﹂,加進了狸族一大堆七姑八

姨,看

一群老當益壯的老幹部們熱

火朝天地擺弄

微信的各種功能—

的,在玩微信這一點上,他們雖不精

熟,但比年輕一輩更熱情—

小狸既感慨微

信改變了生活方式,亦同時覺得加強微信

安全培訓已經是迫在眉睫。

就和汽車一樣,現在的微信已經成為一

種生活方式。每天早上,還沒起身,便會

傳來各種親朋好友互道早安的信息,隨意

得就好像他們是住在同一屋簷下;上班路

上,必看經過一夜積累的﹁朋友圈﹂,誰又

發了照片,誰又分享了美文,他離你千山

萬水,但你卻知道他的每一道生活軌跡,

品得出他每一次心情起伏;吃飯,上菜後

習慣先卡嚓一下,然後順手散到﹁群﹂

裡,不消片刻,其他人也擱楞擱楞地傳來

他們的伙食,欣賞一番,調侃兩句,胃口

真好,遠方的朋友,乾杯;任何時候,遇

到問題,微一下或群一下或圈一下,答案

馬上反饋回來,以至於很多次小狸在等待

急事回覆時,驚覺﹁怎麼就知道等微信,

竟然忘了還有電話這個工具﹂;成為某品

牌VIP

,銷售小姐早已不打電話,更不寄宣傳單,而

是直接加你微信,來了什麼新貨,直接微,不僅

微,還能當場在店裡照了實物照片發過來,不是廣

告上的完美攝影,但就勝在真實感性;還有那些嗅

覺敏銳的商家明星,一早搶注公眾賬號,利用推送

使宣傳達到百分之百的送抵率;而據最新報道,微

信5.0

將開通支付功能,試圖打破線上線下的阻礙⋯

最後還不得不提一下微信區別於w

hatsapp

等外國聊

天軟件的一組特色功能:﹁搖一搖﹂和﹁附近的

人﹂,對於相當一部分人尤其是喜歡刺激的小年輕來

說,﹁搖一搖﹂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且是相當重

要的生活方式。打開自動定位,晃一下手機,偵測

一下身邊的帥哥美女,因懷

﹁共同的理想﹂,陌生

人轉眼變炮友,對不起,小狸口誤,應該是朋友。

據稱,微信的內地用戶已逼近四億,而騰訊上周

在北京召開年度合作夥伴大會上稱,微信已成功打

入多個海外市場,其海外用戶兩個月內亦暴增,從

三千萬增至目前的七千萬。

形勢似乎一片大好,但萬事守恆,方便刺激的微

信背面,一定是險象環生的危信。

︵未完,待續︶

微信還是危信?(上)狸美美

網人網事

生活不自理的年邁老人,是北京生活最艱辛的群體之一。可是很多八九十歲的老人,想進養老院難如上青天!有的養老院壓金要上百萬,月服務費得一兩萬

元,工薪層進不起;有的設施老舊護理水平差,進門簡直滿目淒涼。收費合理、服務好的公辦養老機構,動輒有幾千人排隊。更重要的是:幾乎所有養老機構都不收失能老人,恰恰是這些老人才最需要社會關愛。不少失能老人乾脆躺進醫院,每月床位費加護

工費得一兩萬元。因為醫院不讓長住,很多老人只得長期輾轉於各醫院之間。有醫院靈活些,讓老人每半個月辦理一次出院再入院的手續。有位同事說,他父親已在一家醫院躺了三年。公費醫療老人能報銷部分費用,普通老人卻躺不起。 所幸,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民營資本開始進

入需求巨大的養老行業,有的已經辦出了水平與特色。有位年過花甲的朋友護理患老年癡呆、癱瘓在

床的母親十幾年。因母親堅決不用保姆,她忍疝氣之痛為母親翻身、換尿不濕,忍受 母親暴躁的脾氣,為母親徹夜折騰多年沒睡過整覺。不久前,她興奮地告訴我,已經把母親送進北

京嘉德養老公寓。一因那兒是北京養老行業的示範單位,二因那兒有與社會醫保對接的醫務室;第三是因為那兒的費用工薪層能付得起。一年前,我曾隨政協一位調研養老院的朋友參

觀過這家民營養老院。當時那兒接收失能老人的康復特護中心尚在建設中。老闆辛文先生說,建立康復中心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高齡老人安適、有尊嚴地度過人生最後時光,讓兒女從沉重的家庭護理中解放出來。為讓失能老人生活有質量,康復中心建在養老公寓景致最好的位置,讓老人從窗戶裡就能看到自然美景。病房緊鄰醫務室、治療室,資深全科醫生、護士、護工全天候護理老人。

一年多過去了,這兒的服務水平如何呢?帶好奇,我隨朋友去了嘉德老年公寓。一路上,朋友告訴我,她剛把母親送過來那天,老人立即被安排在一間寬敞明亮的房間,專用護理床已鋪好了防褥瘡墊。幾位業務熟練的護工輕手輕腳地安置好老人,醫生馬上為老人做了全面體檢。看到母親舒適的笑容,她的心立即踏實下來。剛進院的時候,老人的傷腿腫 ,不時喊痛,

晚上也像在家裡一樣鬧個不停,有時還賭氣拒絕吃飯。醫生檢查後,診斷是典型的老年抑鬱症。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老人不但晚上能睡一宿好覺,白天也能很香地吃飯,性格也開朗起來。這兒有專業營養師,用有機蔬菜以及肉類為食材,老人的飯菜豐富而清淡。走在嘉德康復中心寬敞明亮的走廊中,但見窗

外湖水清澈,野鴨嬉戲,荷葉碧綠,樹木扶疏,鮮花開放。密密的葡萄籐蓋滿了前廊。老人們安然坐在輪椅上,邊喝茶吃水果點心,邊靜靜觀賞窗外美景或者看電視。護工們輕言細語地與老人交流。護工說,這兒的多數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老年癡呆,需要特別的關愛才能讓他們安心。來查房的王巖院長說,康復中心的護工,都是從北京各護理公司挖來的頂級護理人員。她們不僅專業技能好,而且都心懷愛心。朋友的母親進院時是120急救車用擔架抬來的,

現在已能被護工抱上輪椅了。老人坐 輪椅上,神態很是安詳,見女兒來了便露出笑容。朋友笑說,老人在家躺了一年多,現在竟然能坐上輪

椅,真是個奇蹟!老人伸出手來與我們握手,指給她端來茶水的一位年輕護工說,她們都是好

人!  那位護工身體健美,笑容滿面,身 粉紅色護

工服。她說,老人家剛來時,給她翻身換護理墊,她嚷嚷 不讓碰;現在對我們可親了,經常招手叫我去她的床邊,說喜歡我。有什麼好吃的,也非得叫我嘗嘗!

說 話,就見有護工給每位老人端來一盆盆熱水泡腳,護工開始一一給老人搓腳。朋友的母親腳趾甲結了厚厚的一層很難修剪,這兒有修腳行業的志願者為老人義務修腳。朋友說,老人在家躺 時,因為抱不動已很長時間沒洗澡了,到這兒後就能經常洗澡。病房邊上就是洗澡間,護工用專用洗澡床輕輕地為老人洗澡。雖然康復中心住的都是失能老人,可病房乾淨

清爽,沒有一點兒異味。護工說,嘉德的服務是有嚴格標準細則的。院長、部門負責人每天都要一一檢查,服務水平納入考核體系。說 話,一位護工抱來一堆剛洗好晾乾的衣服、被單,一一疊好放在老人各自的專用大衣櫃裡。我問,多長時間能洗一次衣服床單?護工說,凡是老人的東西,都是隨髒隨洗,這兒有專門的洗衣服房,專人負責洗衣物。人人各司其職。這時,康復中心的全科大夫郭女士走過來,微

笑地貼近老人耳朵與她交流。郭大夫曾是一家大醫院有30多年從業經驗和心血管專家,退休後志在做全科醫生,她在這裡實現了這個理想。郭大夫說,很多老年人動輒絕食,晚上哭鬧,兒女認為是老人脾氣壞,其實那是老年抑鬱症的表現,只要得到治療後病情都會緩解,老人生活質量也能大大提高。不要怕「抑鬱症」這個詞,這只是老年病的一種。同時康復中心有了醫保對接,醫生可以隨時診斷開藥,老人也能得到及時治療。朋友說,母親在家裡骨

病舊傷復發,送哪家醫院

都不收,說是90多歲了沒治療價值。到此之後,郭大夫立即為老人打點滴消炎,幾天後腿就消腫了。頭一天老太太兩頓不吃飯,立即就輸上了營養液,防止出現意外。老人的心血管病,也都是郭大夫檢查後調整用藥治療。老人便秘之類的小毛病,都是用一些花費很低的小藥就解決了問題。我問,在這兒治療一個月得花多少藥費呢?朋

友說,以前母親每月要花一千多元藥費,現在每月只花幾百元,單位很痛快地就給報銷了。這樣省得兒女為老人看病奔波,也給國家省了很多醫藥費。我問朋友的母親,老人家,您覺得在這兒好還

是家裡好呢?老人笑 說,當然是住這兒好!朋友說,這兒除了護理水平高,還有這麼多老

人作伴,她已經把這兒當成家,把護工當成親人了。老觀念說送老人進養老院就是不孝順,其實無論在哪兒,只要讓老人過得更舒坦,就是最好的孝順!出了病房,看到公寓牆上的紅色大字:「為政

府分憂,為千家萬戶分愁」,我覺得嘉德真正做到了這點。希望能有更多這樣的養老院,承擔起社會養老的責任。

養老公寓親歷記

■養老院的老人們。 作者提供圖片

本版逢周一至五刊出傳真:2873 2453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