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替代 让展品说话 疫 现场体验 名伶上直播...

1
观点 线上看展 不能替代 现场体验 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各文化机构 通过网络直播为隔离在家的观众提供 文化服务另一方面被动地加速了文 化机构的文化+科技探索进程2 15 ,“快手×大英博物馆直 播夜正式拉开了博物馆直播的序 一个半小时内收获200万用户的 50万个赞首战告捷此后抖音马蜂窝等平台吸引多家博物馆入 开启博物馆直播热潮清明小长假期间故宫举行三场 直播由故宫讲解员带领观众分别从 中线西线和东线三条线路一同领略 故宫之美5日上午两小时直播就吸 引超过1500万次观看全网累计观看 量破亿数字背后充分体现出 博物 +直播等新型业态发展的蓬勃态 王芳告诉记者即便在平时网络 直播也能更广泛地传播博物馆的文化 产品。“过去我们所作的馆长导览果特别好但由于场地原因现场可能 只能容纳80而网络直播明显可以 打破这个上限。” 不过博物馆专业人士普遍认 线上直播只是一种传播的手段不能替代观众走进博物馆的体验岚强调:“ 博物馆最重要的就是通过 实物感受历史和文化”。 情防控时期,“云游博物 馆”成为热词。 随着各大博物馆 展览日渐恢复开放,此前启动的 数字博物馆与线上公共教育亦 在进一步推进。 这一周, 广东省博物馆、广 州艺术博物院、广东省文物考古 研究所、 广东粤剧院、 广州美术 学院美术馆等文化机构集中推出 系列网上直播,呈现欧洲绘画展、 齐白石大展、 南粤古驿道等此前 的文化热点内容, 为公众提供实 实在在的数字化产品及服务。 突 发事件的来临检验着公共文化机 构的应急反应能力, 同时也对未 来文化机构在“文化 + 科技”方 向上的发展带来些许思考。 被疫情打断的特展“走”上直播台 如果没有新冠肺炎疫情, 在广东省博物馆 展 出 的“从 伦 勃朗到莫奈: 欧洲绘画 500 年” 应该是今年春节期间艺 术爱好者们的必到打卡点。 该展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 艺术博物馆引进, 精挑细选 60 件作品独具非凡的绘画 技艺和重要的艺术价值,包 括欧洲最著名大师的作品, 如提香、 鲁本斯、 伦勃朗、莫 奈、高更等。 该展开幕前,早鸟票就被 一抢而空。 然而在展览开幕12 天后,疫情突如其来,博物馆 不得不 按 下 暂 停 键 。 “这 么 精 彩展览因为疫情的原因没有 让更多观众看到,非常可惜。 ” 广东省博物馆馆长助理、教育 推广部主任王芳在接受羊城 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她认 为,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 构,有义务有能力向更多看不 到展览的观众,进行展览与作 品的解读。 4 11 日起, 连续三个 周末,来自广东省博物馆的五 位策展人 、 专 家 开 启 云 游“从 伦勃朗到莫奈: 欧洲绘画500 年”大展的系列导览直播。 直 播同时在超星、 网易直播、抖 音等平台播出。 据不完全统 计,首日直播在线流量数十万广东省博物馆的直播 一周 来广东文化机构 系列直播热潮的一部46 日,广艺术博物直播首联手北京美术馆, 带领游艺博开年大展“美—— 齐白石 的艺术 ”。 12日,艺博推出“云”游 系列直播导期, 该馆 副研究 员黎丽明 向观众导 赏另 一个重 展览“ 问学余 兴—— 院藏清代 广东 学海堂 画精品展”。 广 美术 学院 美术馆 46日、12后推出“新美 术馆”系列讲座直播,分别由 馆长陈晓阳胡斌讲授美术 展的新状况与新思考· 焦点 20204 14 / 星期二 /要闻部主编 / 责编 赵鹏 /美编 黄江霆 /校对 林霄 A3 K 广东文化机构掀起直播热 粤剧院“全民K戏”吸引13万观众 4 4 8 8 广 广线 线 线 线驿 驿驿道上 古道 古桥 古驿站 古村落 民俗民 情、 史实传说以 15 个重大 考古发现 ,展 现南 粤古驿道丰富 的文化 遗产 值, 阐释了南粤古驿道 的开 展。 4 10 日 ,“春风 入 戏· 线 戏曲 节” 广东 粤剧院 在“全 K 直播。 10 名家新 秀依次登场 ,为“云 戏迷和网民送去别于线下出的独特体验。超13 人在线观看直播。 直播 过程中 粤剧 名家 小敏 彭庆华 以及粤 秀康健 翠屏 轮番登 镜头 分别演唱了《女 剑歌 》《黛玉葬 花》粤剧曲目 在线与 戏迷互 穿插 为观众 介绍粤剧头饰 用途 服装特色 等。 地呈现粤剧 特色 直播选 在广东 粤剧院粤剧 文化 体验 馆进行, 用体验 馆“ 皇宫 战场 ”“化 间”“ 服装 间”“ 具间” 10 粤剧特色 场景 作为直播 场地 体现 粤剧 特色 直播带来工作方式与思路的转变 直播相对于传统的现场 观展 有自优势前博物馆 的展陈方式不可能把所有文物的 知识故事全部展示出来, 直播弥补这一点。 此外,网直播的一大点是可以实现 互动”。 记者发现,就已经行的展览导直播而,与观众动依然是短板互动对博物馆非常重要。 ”过上海历博物馆馆长的表示,观众喜欢听专家,最重要的不是们“ 怎么 ”, 而是们在观众提 “这是教学相 长的过程观众、 网, 博物馆应该看到社会点, 发现知识的点。 ” 或许 是因为专 业课程 ,在曹劲的直播间提出文物考古研究所介入南粤古 驿道等, 使人不得不之外内容对于文化作者, 探索直播同时方式思路转变。 王芳表示, 下文化机构的 公共教育越强调和观众的平 。“如何降低身段何准备, 让更多人与进 来, 来博物馆要探索。” 粤剧演员认为台表 镜头 大, 会通身段来表人物内心把动大来是在镜头前, 自然,是眼神部表 情来所以讲究。” 此外, 直播博物馆等 文化机构的 方式开启 来文 的新。好的 直播本 就是 的“ ”,在广 东省博物馆的导览直 播进行时,有反复 手中 哪里得到曹劲的直播间,有没想到广东有这么漂亮地方隔离期间让人想念户。” 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黄宙辉 1 1 2 2 3 3 观众通过手机观看 粤剧 K 直播 广东粤剧院供图广东博物馆直播截图 云游博物馆 名伶上直播 / 华人医生直击美国疫情: 非常愿意学习中国治疗经验 20204 14 / 星期二 /评论深度部主编 / 责编 张齐 苏碧青 /美编 黄文倩 /校对 温瀚 A3 深度 + / 羊城晚报记者 李国辉 实习生 吴晓莹 海外疫情仍在持续全面暴发,美国纽约已成为 世界疫情的“震中”,确诊与死亡人数仍在不断上 升,来自纽约州的华人医生杜云怡 应受访 者要 使 用化 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美国疫情的严重源 于早期从官方到民间的“不以为然”。她认为,病毒 不是属于某一个国家的,每个国家都需要有自己的 承担,中美之间以及与其他国家之间,需要更多的 合作与信息共享,共同解决问题。 羊城晚报: 认为 什么 的疫情 出现 此大 范围 杜云怡: 的时,美 这个 病毒会 么严重的后甚至 认为这是感或类似 的一 种病毒。 大家有点不为然,不 单单政府面没 有一 些强 力的措施医疗机构和医护普遍是这观点。 所以美国在一些防护 准备做 此外,美国其早就对中 了旅禁令洲疫情的进行有。欧 洲疫情后,有一时间美国 的机爆满的,大的人从欧 到美国来, 且都没防护措 我觉得这部欧洲人可能美国疫情的 影响羊城晚报: 中美的 与民 间此 病毒源头论 些碰撞 您身边 的美 人是 如何 这个 问题 杜云怡: 医疗系统从来到有人 质疑 这个 病毒是从 国来的, 病毒 是一 个全球性 ,而 在美 国的病毒 国的不一 人, 本就 这个 病毒 是不是 武汉 我想 这在大部 本不是一个可 们更 来自 据和 研究 底病毒源 哪里。 包括有这个东 西 宿 主是 穿 过穿山甲染给,这 是不是羊城晚报: 认为中和美更多的其他国家之间在疫情的处置 救治有哪些经验可以互相借鉴杜云怡: 病毒不是一个国 家的, 个国家都需要有自与其国家要共 享信息,共同解个国家经验是值得的, 哪怕不一另外一个国家早就武汉进行城, 阻止了传染源向其国家的播, 大医护个省支援武汉, 义务支持、义 无反顾, 不计生死不计报一个病毒, 这个在美国人 看来是非常英雄主义的。 然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措施是非常 值得借鉴的。 而在美国,早期控制不力, 多的成果出来, 已经试剂盒5 检测新冠病毒,这让较震撼。在纽约检测社区建立 drive through流动车辆检测 点。 轻病病在家里待着所以们在门诊医疗系统。 一些治疗新冠的临床试,开展得如羊城晚报:内的疫情发之后4 万多医护人员自愿请战去支援湖北武汉纽约市的疫情发之后我们也了 到有很医生自发去纽约支援身边的同事怎么这一现杜云怡: 疫情的时医生都会, 是不是国地方医生护支持武汉都觉得这是非常大的一件情。 在美国支援纽约的人多,能不会达数字,大部个人的名义。 美国有、非性医、教会医等不同雇佣 国不一医生发去纽约 市支援, 可能就必须辞掉位, 支援后不知道原来的能不能续,可能要重新作。 尽管是有医生纽约支 我觉们同大的。 羊城晚报: 治疗经 验上 中美之 间是可以相互借鉴治疗经可以为美 医生 提供可供 参考 的方杜云怡: 认为美国人其是非常 意学国的经验的, 染科医生ICU 医生们早期都会 国在治疗经验、有好的主否跟一下。 我确 实也多, 包括国我觉在的一个 是, 间在 流上 多不 国一线的治疗经验都没办法地传播到美国。 或许多人在但中多的障碍有一个是, 一医生 于经验可能还未进行据的研究。 而在美国讲究数据, 有多用了 俯卧后是有的等等。 所以我觉 得, 如够给更多于数 据的诊疗界控 疫情有更大的贡献来自国的经验让更多美国人 来自 纽约 的一个大 型社区医 内科 医生 国的三 甲医 和新 加坡 医疗 机构 ,她 告诉 羊城晚报记 者,自疫情后,她就 取消 原本好的休假入了 诊工如今, 纽约市 的疫情让 纽约 方并 非同 水深 表示, 部, 确诊 100 人, 其 在的 院目 6 名新冠肺炎 ,其 4 人在 ICU 接受治疗。为 支援纽约市 已经 挤兑 医疗 系统, 院已经 至少 8 医生 医护 团队 纽约 老会 一个 。与同时, 院已经10 以上 ICU 位, 更多来自 纽约市 的重 者。 , 在美国疫情 后,来自 社区 的人 捐赠 防护 ,其 组织 起来 捐钱捐 物, 了上万 口罩 。为 了保 应, 不 少当 社区 志愿 组织 起来, 在 场上 缝纫 机, 给医 用于 人的 口罩特别 告诉 羊城晚报记 者, 前“ 病毒源沸扬扬在的和她 医疗界者, 态度待病 播, 知道中国和美国的 病毒型都不一为,美国的一些政“作”, 和有学识 的人不判断力, 更多的人 权威 机构 同时, 1 始武 疫情后,国纷派医疗支援4 多名 医护 不计 、不计报 报名前 她认 多美国 医生都 震撼这是一种英雄 的行为。 4 13 日, 美国的 确诊55 , 美国 甚至 宣布 50 灾难”。 认为,这 在美国是“ ”的。 如 今,美国的已经高的宣布 灾难 ”应是美国和应策。 认为,美国疫情所以重,在早期过于 “不为然”,从医疗构到 普通 众, 都轻 视了 病毒 染性 破坏 其值得的是,美国最早 对中了旅禁令欧洲疫情的 进行有 认为, 病毒 不是 一个国家的, 个国 都需 要有自 国家 要共享信息 ,共同解 美国 医疗 专家非常 意学 国的 经验 但由于中 美的 障碍 及诊疗 多来自 国一 线的 治疗 经验 地传 播到美国。 便 翻译 成英 文的一 些诊疗 也由于 在名 流程 全不一 ,导 致参 考过程中 力。 ,她希望国能 在疫情 防控 治疗 更多具有经验疫情的 控制 更多的 。“ 国在感染源面给 本, 够给更多于数据的治疗对世贡献更大。 ” 中美之间需要信息共享共同解决问题 纽约州疫情也不均针对“病毒源头论” 身边美国人更相信科学 针对全球疫情 中美应作共同解决问题 411日,美国纽约布朗克斯区医护人员将患送入医新华社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Aug-2020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不能替代 让展品说话 疫 现场体验 名伶上直播 Kep.ycwb.com/epaper/ycwb/resfile/2020-04-14/A03G/ycwb20200414A… · 的文化热点内容, 为公众提供实 实在在的数字化产品及服务。

观点

线上看展不能替代现场体验

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各文化机构通过网络直播为隔离在家的观众提供文化服务,另一方面“被动”地加速了文化机构的“文化+科技”探索进程。

2月15日,“快手×大英博物馆直播夜” 正式拉开了博物馆直播的序幕, 一个半小时内收获200万用户的50万个赞,首战告捷。 此后,抖音、淘宝、马蜂窝等平台吸引多家博物馆入驻,开启博物馆直播热潮。

清明小长假期间,故宫举行三场直播, 由故宫讲解员带领观众分别从中线、 西线和东线三条线路一同领略故宫之美,仅5日上午两小时直播就吸引超过1500万次观看, 全网累计观看量破亿。 数字背后充分体现出 “博物馆+直播” 等新型业态发展的蓬勃态势。 王芳告诉记者,即便在平时,网络直播也能更广泛地传播博物馆的文化产品。 “过去我们所作的馆长导览,效果特别好,但由于场地原因,现场可能只能容纳80人, 而网络直播明显可以打破这个上限。 ”

不过, 博物馆专业人士普遍认为, 线上直播只是一种传播的手段,不能替代观众走进博物馆的体验。 张岚强调:“博物馆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实物感受历史和文化”。

疫情防控时期,“云游博物馆”成为热词。 随着各大博物馆展览日渐恢复开放,此前启动的数字博物馆与线上公共教育亦在进一步推进。

这一周,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广东粤剧院、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文化机构集中推出系列网上直播,呈现欧洲绘画展、齐白石大展、 南粤古驿道等此前的文化热点内容, 为公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数字化产品及服务。 突发事件的来临检验着公共文化机构的应急反应能力, 同时也对未来文化机构在“文化 + 科技”方向上的发展带来些许思考。

被疫情打断的特展“走”上直播台如果没有新冠肺炎疫情,

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的“从伦勃朗到莫奈: 欧洲绘画 500年” 应该是今年春节期间艺术爱好者们的必到打卡点。该展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引进, 精挑细选的60件作品独具非凡的绘画技艺和重要的艺术价值,包括欧洲最著名大师的作品,如提香、 鲁本斯、 伦勃朗、莫奈、高更等。

该展开幕前,早鸟票就被一抢而空。 然而在展览开幕12天后,疫情突如其来,博物馆不得不按下暂停键。“这么精彩展览因为疫情的原因没有让更多观众看到,非常可惜。 ”广东省博物馆馆长助理、教育推广部主任王芳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她认为,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有义务有能力向更多看不到展览的观众,进行展览与作品的解读。

自4月11日起, 连续三个

周末,来自广东省博物馆的五位策展人、专家开启云游“从伦勃朗到莫奈: 欧洲绘画500年”大展的系列导览直播。 直播同时在超星、 网易直播、抖音等平台播出。 据不完全统计,首日直播在线流量数据已经超过三十万。

广东省博物馆的直播只是近一周以来广东文化机构系列直播热潮的一部分。 4月6日,广州艺术博物院直播首秀联手北京画院美术馆,带领观众畅游艺博院开年大展“美意延 年———齐 白 石 的 艺 术 世界”。 12日,艺博院推出“云”游系列直播导赏第二期,由该馆副研究馆员黎丽明向观众导赏另一个重磅展览“问学余兴———院藏清代广东学海堂学人书画精品展”。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亦在4月6日、12日先后推出“新美术馆学”系列讲座直播,分别由副馆长陈晓阳、 胡斌讲授美术馆发展的新状况与新思考。

·焦点闻 2020年 4 月 14 日 / 星期二 /�要闻部主编 / 责编 赵鹏 /�美编 黄江霆 /�校对 林霄要 A3

K广东文化机构掀起直播热

粤剧院“全民K戏”吸引13万观众�� 直直播播热热不不并并局局限限于于文文博博机机构构。。 44月月88日日,,由由广广东东省省文文物物考考古古研研究究所所所所长长曹曹劲劲主主讲讲的的““文文化化线线路路遗遗产产的的保保护护与与活活化化利利用用””在在““文文化化遗遗产产与与旅旅游游融融合合”” 培培训训课课程程上上线线,,向向全全国国各各地地文文博博单单位位、、文文旅旅行行业业相相关关单单位位人人员员娓娓娓娓道道来来南南粤粤古古驿驿道道的的保保护护利利用用实实践践。。

直直播播中中,,曹曹劲劲从从文文化化遗遗产产保保护护的的视视野野出出发发,,详详细细介介绍绍南南粤粤古古

驿道上的古道 、古桥 、古驿站 、古村落、民俗民情、史实传说以及15个重大考古发现, 展现南粤古驿道丰富的文化遗 产 价值, 阐释了南粤古驿道的开发和拓展。

4月10日,“春风入戏·线上戏曲音乐节” 广东粤剧院专场在“全民K歌”上直播。 10位粤剧名家新秀依次登场, 为“云

端”另一端的戏迷和网民送去有别于线下演出的独特体验。超过13万人在线观看直播。

直播过程中 , 粤剧名家曾小敏 、蒋文端 、彭庆华 ,以及粤剧新秀康健 、 莫翠屏等轮番登场 , 在镜头前分别演唱了 《女儿香之“剑歌 ”》《黛玉葬花》等粤 剧 曲 目 , 并 在 线 与 戏 迷 互动 , 穿插为观众介绍粤剧头饰

的用途 、 服装特色等。 为了更好地呈现粤剧的特色 , 直播选择在广东粤剧院粤剧文化体验馆进行, 选用体验馆“皇宫 ”“战场 ”“化妆间 ”“服装间”“道具间” 等 10个富有 粤 剧 特 色 的 场 景作为直播场地 ,体现出 粤 剧 的 特 色 和 氛围 。

直播带来工作方式与思路的转变直播相对于传统的现场观展

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目前博物馆的展陈方式不可能把所有文物的知识、 故事全部用文字展示出来,直播却能弥补这一点。 此外,网络直播的一大特点是可以实现“即时互动”。 但记者发现,就目前已经进行的展览导赏直播而言,与观众互动依然是短板。

“互动对博物馆非常重要。 ”曾担任过上海历史博物馆馆长的张岚说。 他表示,观众喜欢听讲解员、专家讲,最重要的不是他们“怎么讲”, 而是他们在讲解中如何解答

观 众 提 问 。“这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通过观众、 网友的问题, 博物馆方面应该看到社会的关切点, 发现自身现有知识不足的点。 ”

或许是因为专业课程的缘故,在曹劲的直播间里,弹幕留言提出了不少高质量的问题, 诸如文物考古研究所如何介入南粤古驿道项目等, 使主讲人不得不补充主题之外的内容。

对于文化工作者, 探索网上直播同时带来工作方式与思路的

转变。 王芳表示,当下文化机构的公共教育越来越强调和观众的平等对话。“如何降低自己的身段,如何准备主题, 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都是未来博物馆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

粤剧演员蒋文端则认为:“舞台表演和镜头表演区别很大,舞台上会通过身段来表现人物内心,把动作放大来演, 但是在镜头前,要比较自然,是通过眼神、面部表情来传达情感,所以更讲究细腻的表演。 ”

此外, 直播拓展了博物馆等

文化机构的创收方式,也开启了未来文旅结合的新模式。好的直播本身就是无形的“带货”,在广东省博物馆的导览直播进行时,有留言反复问:“讲解老师手中的画册在哪里可以买得到? ”在曹劲的直播间里,有留言说:“没想到广东还有这么漂亮有趣的地方, 居家隔离期间让人愈发想念户外。 ”

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黄宙辉

11 22

33

观众通过手机观看粤剧 K歌直播(广东粤剧院供图)

广东省博物馆直播截图

云游博物馆让让展展品品说说话话

名伶上直播全全民民来来 戏戏

制图/

黄江霆

华人医生直击美国疫情:

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暴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发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或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源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于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早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期“““““““““““““““““““““““““““““““““““““““““““““““““““““““““““““““““““““““““““““““““““““““““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以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然”””””””””””””””””””””””””””””””””””””””””””””””””””””””””””””””””””””””””””””””””””””””””非常愿意学习中国治疗经验

2020年 4 月 14 日 / 星期二 /�评论深度部主编 / 责编 张齐 苏碧青 /�美编 黄文倩 /�校对 温瀚

A3深度读+

文 / 羊城晚报记者 李国辉 实习生 吴晓莹

海外疫情仍在持续全面暴发,美国纽约已成为世界疫情的“震中”, 确诊与死亡人数仍在不断上升,来自纽约州的华人医生杜云怡 (应受访者要求使用化名)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美国疫情的严重源于早期从官方到民间的“不以为然”。 她认为,病毒不是属于某一个国家的,每个国家都需要有自己的承担,中美之间以及与其他国家之间,需要更多的合作与信息共享,共同解决问题。

羊城晚报:您认为 ,为什么美国的疫情会出现如此大范围的暴发?

杜云怡: 刚开始的时侯,美国确实没人想到过这个病毒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他们甚至认为这是流感或类似流感的一种病毒。 大家有点不以为然,不单单是政府方面没有一些强有力的措施,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也普遍是这样一种观点。 所以,美国在一些防护上的准备做晚了。 此外,美国其实很早就对中国实行了旅行禁令,却没有对欧洲疫情的暴发进行有效应对。欧洲疫情暴发后,有一段时间美国的机场是爆满的,大量的人从欧洲飞到美国来,且都没有防护措施。我觉得这部分欧洲人可能对后面美国疫情的暴发起了很大

的影响。羊城晚报:中美的官方与民

间此前在 “病毒源头论 ”上有一些碰撞,您身边的美国人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杜云怡: 我在医疗系统里,从来没有听到有人质疑说这个病毒是从中国来的, 病毒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而且现在美国的病毒分型也与中国的不一样。 我接触过很多病人,他们也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病毒的源头是不是武汉, 我想这在大部分人心中根本不是一个可以质疑的问题, 他们更相信来自科学的数据和研究到底病毒源头是哪里。 包括有病人问我,听说这个东西的中间宿主是穿山甲,通过穿山甲传染给人类,这是不是真的?

羊城晚报:您认为中国和美国以及与更多的其他国家之间,在疫情的处置和救治上有哪些经验可以互相借鉴?

杜云怡: 病毒不是属于某一个国家的,每个国家都需要有自己的承担,中美之间以及与其他国家之间需要共享信息,共同解决问题。 每个国家都有很多经验是值得学习的, 哪怕不一定能够在另外一个国家实施。

比如中国很早就对武汉进行了封城, 阻止了传染源向其他各省市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传播, 大量医护人员从各个省市去支援武汉, 义务支持、义无反顾, 不计生死不计报酬, 去面对一个未知的病毒, 这个举动在美国人看来是非常英雄主义的。 然后还有针对疫情防控的一系列措施, 都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而在美国,早期虽然控制不力,但是现在也有了很多的成果出来, 比如现在已经有试剂盒能够在 5 分钟之内检测新冠病毒,这让我比较震撼。 在整个纽约州,还把检测下沉到社区,建立了 drive� through, 即流动车辆检测点。 很多轻病病人都要求在家里待着,所以我们在医院门诊现在都是用远程医疗系统。 一些治疗新冠的药物也在临床试验,开展得如火如荼。

羊城晚报:国内的疫情暴发之后,有4 万多医护人员自愿请战去支援湖北和武汉。纽约市的疫情暴发之后,我们也了解到有很多医生自发去纽约支援。 您和身边的同事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杜云怡:国内疫情暴发的时候,很多医生都会来问我, 是不是国内其他地方的医生护士都自愿去支持武汉,他们都觉得这是非常伟大的一件事情。

在美国虽然支援纽约的人也很多,但可能不会达到中国那个数字,大部分都是以个人的名义。 美国有私人医院、非营利性医院、教会医院等不同体制,雇佣体系跟中国不一样, 医生自发去纽约市支援, 可能就必须辞掉当前医院的职位, 或者去支援后不知道原来的工作还能不能继续,可能要重新找工作。尽管如此, 还是有很多医生去纽约支援,我觉得他们同样是很伟大的。

羊城晚报:在治疗经验上 ,中美之间是否可以相互借鉴? 中国的治疗经验是否可以为美国的医生提供可供参考的方案?

杜云怡: 我认为美国人其实是非常愿意学习中国的经验的, 我们医院的传染科医生、 ICU 的医生, 他们早期都会问我说,中国在治疗上有什么经验、有什么好的主意能否跟他们分享一下。 我确实也跟他们分享了挺多, 包括国内的诊疗指南和方案。

但我觉得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中美两国之间在语言交流上有很多不畅, 很多中国一线的治疗经验都没有办法很好地传播到美国。 或许中美科学家之间很多人在沟通, 但中间还是存在比较多的障碍。

还有一个问题是, 一些中国医生比较偏向于经验, 但可能还未进行数据的研究。 而在美国会比较讲究数据上的证据, 比如说有多少例病人用了俯卧位以后是有效的等等。 所以我觉得, 如果能够给世界提供更多基于数据的诊疗方案的话, 中国对全世界控制疫情将会有更大的贡献, 我也很希望来自中国的经验能够让更多美国人信服。

来自纽约州汤普金斯郡的一个大型社区医院内科住院医生杜云怡曾在中国的三甲医院和新加坡的医疗机构工作过, 她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自疫情暴发后,她就取消了原本定好的休假,并投入了医院的急诊工作中。

如今, 纽约市的疫情让人揪心, 但纽约州的各个地方并非同样水深火热。 杜云怡表示, 汤普金斯郡位于美国中部, 总确诊人数 100 多人, 其所在的医院目前只有6 名新冠肺炎病人住院 ,其中 4 人在 ICU 接受治疗。 为了支援纽约市已经出现严重挤兑的医疗系统, 医院已经派出了至少有 8 名医生在内

的医护团队前往纽约长老会医院, 或将接管其中一个病区。 与此同时,医院已经腾出了 10 张以上 ICU 床位,或将接收更多来自纽约市的重症患者。

杜云怡说, 在美国疫情持续暴发后,来自当地大学、社区的人都向医院捐赠了大量的防护物资, 其中本地社区的华人团体不仅自发组织起来捐钱捐物, 还向医院捐赠了上万个口罩。 为了保证对医院的持续供应, 不少当地社区的志愿者还自发组织起来, 在体育场上摆开缝纫机, 给医院制作用于病人的口罩。

她特别告诉羊城晚报记

者,此前“病毒源头论”闹得沸沸扬扬,但她所在的医院和她认识的医疗界人士、 居民、患者,都是以科学的态度看待病毒的传播,知道中国和美国的病毒分型都不一样。 杜云怡认为,美国的一些政客和媒体喜欢“作秀”,但科学界和有学识的人不会因此而失去判断力,更多的人相信权威科研机构的分析。

与此同时,1 月底开始武汉疫情暴发后,国内各省市纷纷派出医疗队前往支援,4 万多 名 中 国 医 护 人 员 不 计 生死、不计报酬自愿报名前往,她认识的许多美国医生都为此感到震撼,称这是一种英雄的行为。

截至 4 月 13 日, 美国的确诊人数突破了 55 万, 美国总统甚至宣布 50 个州进入“灾难状态”。 杜云怡认为,这在美国是“史无前例”的。 如今,美国的失业率已经到达了很高的状态,宣布进入“灾难状态”应是针对美国经济的保护和应对的政策。

杜云怡认为,美国疫情之所以如此严重,在于早期过于“不以为然”,从官方到医疗机构到普通民众, 都轻视了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和破坏性 。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最早对中国发布了旅行禁令,却没有对欧洲疫情的暴发进行有效应对。

杜云怡认为, 病毒不是属于某一个国家的, 每个国家都需要有自己的承担 ,中美之间以及其他国家之间需要共享信息,共同解决问题。美国医疗专家非常愿意学习中国的经验, 但由于中美的语言交流障碍以及诊疗程序上的差别, 许多来自中国一线的治疗经验无法很好地传

播到美国。 即便是翻译成英文的一些诊疗方案, 也由于在名称、 用药流程等方面完全不一样, 导致参考过程中比较费力。

杜云怡说,她希望中国能在疫情防控与治疗上总结出更多具有数据支撑的经验,给全球疫情的控制提供更多的参考。“中国在切断感染源和传播途径等方面给世界提供了样本,但如果能够给世界提供更多基于数据的治疗方案,对世界的贡献会更大。 ”

中美之间需要信息共享共同解决问题

纽约州疫情也有“冷热不均”

对话针对“病毒源头论”

身边美国人更相信科学

针对全球疫情中美应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月11日,美国纽约布朗克斯区,医护人员将患者送入医院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