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句能否带来短诗写作的新气象 -...

1
欢迎读者扫描二维码关注 《文艺报》微信服务号、订阅号 解读文学中国 解读文学中国 博览艺术新知 博览艺术新知 活跃理论争鸣 活跃理论争鸣 传承华夏文脉 传承华夏文脉 责任编辑:李晓晨 新闻版邮箱:wybxinwen@sina. com 新书贴 《在母语的屋檐下》 程著 线装书局 2016 年 5 月出版 该书收录了30余篇散文佳作,包括《在母语的屋檐 下》《招手》《远处的墓碑》《苏东坡的旷达》《且认他乡作 故乡》等篇章,其中《在母语的屋檐下》一文成为 2016 年 天津市高考语文试题。该书由王充闾做序,正如他在 《序言》中所写的那样,彭程的散文具有平中见奇的特 点,这得益于他擅长以有限的个体生命体验,感应、揭示 无限的存在;透过日常生活状态挖掘灵魂深处的奥秘; 在狭小空间里拓展无穷的遐思;将传统心理纳入开放的 视野;在娓娓话桑麻中寄予深沉的蕴涵。其动人之处, 充溢着真情、睿智与诗性、哲思。 82 每周一、三、五出版 (今日八版) 2016年7月25日 WENYI BAO 中国作家网网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主办 1949 年 9 月 25 日创刊(总第 4038 期)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93 代号 1-102 星期一 截句能否带来短诗写作的新气象 本报记者 黄尚恩 “镜子每天都在辨认一张生脸” (桑克), “她把左手的命 运交给右手/右手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住了” (蒋一谈), “进门 和出门/有时是两个动作/有时,是生和死” (霍俊明), “他们 建造的笼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所以,你必须从现在开 始练习/你是你惟一的出口” (臧棣)……一行、两行,或者三 行、四行,没有标题,一段时间以来,一种被称为“截句”的诗 歌写作在网络上引起诗人们的广泛关注。 截句的命名与小说家、诗人蒋一谈有关。在遇到“截句” 这个称谓之前,蒋一谈在7年时间里写了1000多首极短的 诗。这些写作当然是受到日本俳句的启发,但他试图写出 “跟日本俳句不一样的现代诗歌”。2015年春,他于恍惚之 中想到李小龙的截拳道。截拳道“简洁、直接、非传统性”的 功夫美学,正是他在诗歌写作中所坚持和追求的。于是,他 想,这些年写下的那些诗句,可以称为截句。在他看来,截句 强调诗意的瞬间生发,“是不瞻前、不顾后的词语舍身”。它 比日本俳句更有断然和决然的精神和态度,更具有开放姿 态,更有开放空间,与我们现代人的内心距离更近。 2015 年 11 月,蒋一谈出版诗集《截句》引起人们的关 注。近期,黄山书社推出了“截句诗丛”,第一辑共 19 本。这 些截句,有些是诗人从自己的旧作截取几行句子,有些是全 新创作。与此同时,在微信上也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截句运 动”,有些诗人一天能写十来首,股票跌了写一首,买菜归来 写一首,失眠了再来一首……截句的蜂拥而来,让人们看到 了它的可能性,也看到了它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日前于北京大学举行的“从‘截句诗丛’看当代短 诗写作的可能性”研讨会上,十多位诗人、评论家从不同 角度探讨了截句写作的得与失。诗人臧棣谈到,写截句, 强调的是语言的行动、词语的行动。截句能随时灵动地处 理我们的日常感受,以及对人生的深切体察。从根本上 讲,截句写作展现的是一种新的汉语节奏,它强化了汉语 和当代的生存体验之间的紧密联系。截句写作,有时候像 格言警句,但它不像格言警句那样时刻以经验的规训性为 圭臬。评论家\诗人杨庆祥认为,现在的一些诗歌写作过 度浪费修辞,本来用两三句话就可以写完的东西,非得写 得很冗长,诗歌自身的力量都被稀释掉了。截句写作让我 们更加重视诗歌与生命呼吸之间的紧密联系,重新凝聚词 语本身的力量。 “截句入门易,但想把截句写好很难。”这是很多截句写 作者的心声。诗人周瑟瑟认为,短诗精神在于舍弃与凝练之 心,在于提纯与截取之道。人人都写截句,但好的截句依然 是沙中黄金、风中鹰隼。诗人李壮谈到,在四行的规制内,截 句要求写作者从体量巨大的生活经验之中,准确地捕捉到那 些生动而微妙的细节,迅速将语言规整到位,最好还能带上 一点戏剧性。它看似简单轻巧,却要求有四两拨千斤的功 夫,因此并不好写。 一方面,好的截句不好写,但另一方面,截句写作却呈泛 滥之势,这引起一些人的担忧。但在很多截句写作者看来, 这似乎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在研讨会上,蒋一谈、安琪、严彬 等诗人谈到,截句写作的发展,需要更多诗人以及大众的积 极参与。截句概念的提出,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平台, 写什么、如何写,在初期不必提出太多的限定。截句写作的 泛滥不必担忧,好的东西都是在狂欢之后剩下来的。在这个 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编选“截句选本”,把好的截句进一步 推出来, “好的截句作品就是截句写作的标准”。 在诗人内部,也开始出现一些质疑截句的声音。诗人谭 克修说:“关于现代诗,我赞同柯尔律治的‘有机形式’之说。 真正的诗,其有机形式是由内在冲动塑形的,不会受某种外 在的强制性规则或标准限定。截句这种专横的形式本身(限 定四行之内),骨子里就是非现代性的。”他不大看好截句写 作的第二个理由是,截句写作,灵光一闪就是诗句。但是当 代诗的发生装置,已经不只是安在古老的“灵感”按钮上了。 当代诗提供给读者的快感,是一种感性和智性交织的复杂感 受。因此,这种灵光一闪的诗作,一些诗人可以偶尔为之,但 不必过度拔高。诗人世宾则认为:“截句写作,气息不够绵 长,思路无法深入,会把诗歌的格局往小里带。” 截句写作风头正盛,“截句诗丛”第二辑正在编辑之中, 而关于截句的讨论也将不断延续。无论是支持的观点,还是 反对的观点,只要是关于诗学内部的真诚声音,都将会有利 于促进截句、甚至整个短诗写作的发展。 本报讯(记者 徐健) 电视剧《海棠依旧》讲述了周恩来 总理自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逝世这样一历史阶段,为党、为 国家、为人民殚精竭虑,无私奉献的人生。该剧自7月4日在 央视一套黄金时间开播以来,收视率不断攀升,得到了社会各 界广泛好评,收获了一片赞誉和满满的感动。为及时总结该 剧创作经验,把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规律,中宣 部文艺局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 7 月 22 日在京 主办了电视剧《海棠依旧》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该剧真实 塑造了周恩来伟大公仆的光辉形象,深刻展示了中国共产党 人的精神境界,彰显了崇高之美、信仰之美、人格之美;其创作 和播出的成功,是献给建党95周年的一份厚礼,也是重大革 命历史题材创作一次重要的、新的收获和拓展。中宣部副部 长景俊海出席研讨会并讲话。研讨会由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汤 恒主持。 景俊海指出,电视剧《海棠依旧》把握住了周恩来内在的 人格特质和精神气质、把握住了独特历史环境中具有生活质 感的细节、把握到了时代精神和人文企盼,以生动感人的情 节、真实可信的故事,着力开掘周恩来身上凝结的中国精神, 充分体现了周恩来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一心为 民、鞠躬尽瘁的公仆精神,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优良作风,艰 苦朴素、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为我们学习弘扬周恩来精神提 供了鲜活的教材。景俊海说,该剧的创作实践为重大革命历 史题材创作提供了三条经验:一是尊重历史事实是重大革命 历史题材的创作前提基础;二是遵循历史规律是重大革命历 史题材创作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三是加强创作规划是重大 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繁荣发展的有力保证。 《海棠依旧》是近年来少见的以周恩来为主角的电视剧。 而对于如何塑造好这一形象,该剧导演陈力表示,这曾是整个 创作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为此他们从历史真实出发,通过 各种渠道去取得第一手历史资料,力争真实再现、艺术化呈 现,从周恩来无与伦比的政治智慧、超强的人格魅力以及作 为普通人乃至所有人的“伟大的朋友”的方方面面进行审美 表现。与会专家表示,该剧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刻画了周恩 来的伟大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周恩来作为开国总理的光辉业 绩和他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人格精神 与人生境界,突出地表现了周恩来作为人民总理对人民的无 限热爱,真实地表现了周恩来同普通人一样又不一样的亲情 和情感世界,特别是在揭示周恩来伟大而又独特的文化人格 魅力上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彰显了周恩来精神世界中深厚 的人民情怀。同时,该剧还深刻且充分地表现了周恩来身上 所集中反映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格和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 与会者认为,对于当下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来说,剧中 的周恩来不是一个远离生活的政治人物,而是一位生活在人 民群众当中,理解他人、照顾他人,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 知心人,同时又是肩负着国家重任,运筹帷幄、殚精竭虑、果断 决策化险为夷的好总理,这些都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本报讯(记者 黄尚恩) 7 月 17 日,由青橙 文化和当当网联合主办的“文学的另一种可能: 新古典写作”研讨会暨孙一圣、双雪涛、于一爽、 赵志明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 李敬泽,以及邱华栋、徐则臣、张悦然、杨庆祥等 作家评论家,《人民文学》杂志英文版编辑 Dave Haysom 和四本新书的作者与会研讨。 李敬泽说,现在的小说写作面临着极大的压 力,因为关于这个世界、关于现在的生活,我们的 读者并不比小说家懂得的少,甚至懂得更多。面 对这些耳聪目明的读者,小说家惟一的办法就是 尽量彰显虚构的力量。因此,提出“新古典写作” 的命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中国古代强大的虚构 传统、奇瑰的想象力的重新强调。这四位青年作 家在不同的方向上让我们看到,即使在这个时 代,虚构依然有力量、有意思。人类虚构的能力、 讲故事的能力,在任何时代都是要珍视的。 围绕孙一圣的《你家有龙多少回》、双雪涛的 《平原上的摩西》、于一爽的《火不是我点的》、赵 志明的《无影人》4 本短篇小说集,大家谈到,这几 位年轻写作者的作品各具特色。孙一圣的作品以严密的逻辑 将现实与虚构缝合起来,形成魔幻而迷乱的艺术世界。双雪 涛的小说大多有着套盒般的结构,大故事里有小故事,实现了 雅俗的融合。于一爽的作品关注庸常的日常生活,但常以独 特的视角、俏皮的语言带给读者以意外。赵志明对平常生活 进行嬉笑怒骂式的书写。因此,以“新古典写作”来命名这四 位作家的作品,不一定都是恰当的。但这个命名让我们的作 家注意将视野打开,综合运用古今中外的写作资源,重新激发 小说写作的活力。 本报讯 “创意写作”(CreativeWriting)诞生于 20世纪初期的美国,被视为创意产业的学术根基与人才 摇篮。为了进一步推动“创意写作”在国内的发展,更好 地分享国际先进的创意写作理念和经验,帮助广大写作 爱好者学习写作技巧、提高创作水平,中国人民大学于7 月13日至17日举办第三届“创意写作国际论坛”。论坛 邀请芭芭拉·伦德尔、孙郁、邱华栋、徐则臣、许道军等作 家学者,共同探讨国内外创意写作实践的新趋势、新成 果。在为期五天的活动中,作家们分别从“创意”、“观 念”、“故事”、“叙事”和“作家生涯”等角度展开,与大家分 享自己的写作教学与创作实践经验。 在13日的启动仪式上,刁克利谈到,创意写作教学 的目标是培养三种人才:首先是培养作家,他们有系统的 文学知识、感悟了人类优秀的文学资料和思想的自由,通 达了人性的深度,掌握了高度的写作技巧。第二是培养 具有作家思维的人才。他们具备作家的思维,能够细心 地聆听这个世界,他们对生活认真、专注,能够通过写作 提升自身的幸福指数。第三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创意人 才,他们对文字高度敏感,能够把汉字发挥到极致,是文 化创意产业亟需的创意人才。 据悉,人民大学“创意写作国际论坛”及“创意写作研 修班”已经举办三届,来参加研修班的有高校创意写作专 业的老师,也有文学写作的爱好者。与此同时,人民大学 出版社五年来围绕创意写作已经出版《开始写吧》《写作 是什么》《写小说的艺术》《故事工坊》等近 40 种图书, 2016 年又出版了《小说创作技能拓展》《故事力学》《从创 意书到畅销书》三种,后续还有十几本即将出版。 (行 超) 本报讯 7 月 21 日,“韩美林全球巡展”新闻发布 会在京举行。据介绍,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 员会、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韩美林全 球巡展”将于 2016 年 10 月 27 日至 2017 年 3 月 27 日相 继在威尼斯、巴黎、北京举行。 主办方介绍, “韩美林全球巡展”的第一站将在威尼 斯大学举办,展览以平面作品、手稿、雕塑等作品为主, 同时以铁艺、陶瓷、紫砂、木雕等形式展现结构清晰的展 品布局。韩美林还针对展览时空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如 在威尼斯大学广场上矗立起8米高的大型装置作品,结 合了“岩画”和“天书”的创作元素。除了既定的三个展 览地,主办方还计划在印度、韩国等地进行展出。韩美 林说,面对全球化的文化环境和多元化的当代艺术格 局,他希望通过“全球巡展”的方式,去展现自己的艺术 创作,向世界表达中国,同时通过这样的机会,与国外艺 术家进行深入交流,汲取创作的灵感,用艺术的方式来 推动国际人文交流。 (黄 珂) 本报讯 巴金的名著《家》曾被改编成多种艺术样 式。7月27日至28日,由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出品、演出的大型原创舞剧《家》将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与观众见面。该作品以男性为主角统领全剧,在100分 钟时间内以舞剧形式还原和诠释了原著精髓。 舞剧《家》以高家大少爷觉新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 成都一个封建家庭的故事。全剧分为四幕,由大少爷觉 新的包办婚礼、丫鬟鸣凤的被逼出嫁和大家长高老爷的 葬礼、少奶奶瑞珏的死亡组成。这两个婚礼与两个葬礼 展现了高家最为鲜活的四个横截面,逐步强化了美丽生 命被封建制度摧残的主题,也将三少爷觉慧推上了逃离 封建桎梏、追寻自由的道路。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扣人 心弦的情节设置,精湛丰富的舞蹈语言,凄美大气的舞 台布景,无不给人以穿越历史烟云的心灵触动和震撼。 导演何川表示,通过这样的情节设置,生与死的意义被 重新定义,婚礼代表了对旧社会的无奈顺从和反抗,死 亡则代表着旧思想的死去, “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重生”。 作为首届四川艺术节的经典展演剧目之一,舞剧 《家》是 2015 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也是 2016 年 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项目。该剧由杨 泽平任出品人,柒雅编剧,梁仲祺作曲,索晶星、巩固、林 晨、余尔格、万盛等主演。 (王 觅) 韩美林全球巡展将举办 原创舞剧《家》再现巴金名著魅力 新华社上海7月21日电 记者 21 日从上海新闻出版局获悉, 2016年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将于8月17日至23日举办。 伦敦书展所属“伦敦图书银幕周”将与上海书展所属上海国际文学 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双方每年将邀请本国作家、学者分别参加于4 月和 8 月举行的伦敦书展和上海书展以及其他文学交流活动。 据介绍,本届上海书展将坚守“我爱读书,我爱生活”的主题, 主会场设在上海展览中心,逾5000种主题图书将在书展上亮相。 作为上海书展重要板块之一,今年上海国际文学周的嘉宾人 数和活动数量与往年相比都有大幅增加。截至目前,共邀请到海内 外嘉宾40余位,包括美国当代作家、普利策奖得主朱诺·迪亚斯, 英国诗人、前进诗歌奖和T.S.艾略特诗歌奖得主肖恩·奥布莱恩 等以及周功鑫、詹宏志、严歌苓、赵丽宏、吴亮等国内知名学者、作 家、评论家。 此外,以“莎士比亚的遗产”为主题的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 由“诗歌之夜”拓展而来的“上海国际诗歌节”,将为读者带来新的阅 读体验。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作家、记者斯维特兰 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将携作品与中国读者见面。 (孙丽萍 涂一帆) 上海书展与伦敦书展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刘海栋 刘海栋 电视剧《海棠依旧》: 艺术地彰显深厚的人民情怀

Upload: others

Post on 05-Jul-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截句能否带来短诗写作的新气象 - Peopledownload.people.com.cn/zuojia/wyb1B160725_Print.pdf · 格言警句,但它不像格言警句那样时刻以经验的规训性为

欢迎读者扫描二维码关注《文艺报》微信服务号、订阅号

解读文学中国解读文学中国博览艺术新知博览艺术新知活跃理论争鸣活跃理论争鸣传承华夏文脉传承华夏文脉

责任编辑:李晓晨 新闻版邮箱:wybxinwen@sina.com

新书贴

《在母语的屋檐下》彭 程 著

线装书局 2016年5月出版

该书收录了30余篇散文佳作,包括《在母语的屋檐下》《招手》《远处的墓碑》《苏东坡的旷达》《且认他乡作故乡》等篇章,其中《在母语的屋檐下》一文成为2016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题。该书由王充闾做序,正如他在《序言》中所写的那样,彭程的散文具有平中见奇的特点,这得益于他擅长以有限的个体生命体验,感应、揭示无限的存在;透过日常生活状态挖掘灵魂深处的奥秘;在狭小空间里拓展无穷的遐思;将传统心理纳入开放的视野;在娓娓话桑麻中寄予深沉的蕴涵。其动人之处,充溢着真情、睿智与诗性、哲思。

82每周一、三、五出版

(今日八版)2016年7月25日

WENYI BAO 中国作家网网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主办

1949年9月25日创刊(总第4038期)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93 代号1-102

星期一

截句能否带来短诗写作的新气象□本报记者 黄尚恩

“镜子每天都在辨认一张生脸”(桑克),“她把左手的命

运交给右手/右手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住了”(蒋一谈),“进门

和出门/有时是两个动作/有时,是生和死”(霍俊明),“他们

建造的笼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所以,你必须从现在开

始练习/你是你惟一的出口”(臧棣)……一行、两行,或者三

行、四行,没有标题,一段时间以来,一种被称为“截句”的诗

歌写作在网络上引起诗人们的广泛关注。

截句的命名与小说家、诗人蒋一谈有关。在遇到“截句”

这个称谓之前,蒋一谈在7年时间里写了1000多首极短的

诗。这些写作当然是受到日本俳句的启发,但他试图写出

“跟日本俳句不一样的现代诗歌”。2015年春,他于恍惚之

中想到李小龙的截拳道。截拳道“简洁、直接、非传统性”的

功夫美学,正是他在诗歌写作中所坚持和追求的。于是,他

想,这些年写下的那些诗句,可以称为截句。在他看来,截句

强调诗意的瞬间生发,“是不瞻前、不顾后的词语舍身”。它

比日本俳句更有断然和决然的精神和态度,更具有开放姿

态,更有开放空间,与我们现代人的内心距离更近。

2015年 11月,蒋一谈出版诗集《截句》引起人们的关

注。近期,黄山书社推出了“截句诗丛”,第一辑共19本。这

些截句,有些是诗人从自己的旧作截取几行句子,有些是全

新创作。与此同时,在微信上也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截句运

动”,有些诗人一天能写十来首,股票跌了写一首,买菜归来

写一首,失眠了再来一首……截句的蜂拥而来,让人们看到

了它的可能性,也看到了它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日前于北京大学举行的“从‘截句诗丛’看当代短

诗写作的可能性”研讨会上,十多位诗人、评论家从不同

角度探讨了截句写作的得与失。诗人臧棣谈到,写截句,

强调的是语言的行动、词语的行动。截句能随时灵动地处

理我们的日常感受,以及对人生的深切体察。从根本上

讲,截句写作展现的是一种新的汉语节奏,它强化了汉语

和当代的生存体验之间的紧密联系。截句写作,有时候像

格言警句,但它不像格言警句那样时刻以经验的规训性为

圭臬。评论家\诗人杨庆祥认为,现在的一些诗歌写作过

度浪费修辞,本来用两三句话就可以写完的东西,非得写

得很冗长,诗歌自身的力量都被稀释掉了。截句写作让我

们更加重视诗歌与生命呼吸之间的紧密联系,重新凝聚词

语本身的力量。

“截句入门易,但想把截句写好很难。”这是很多截句写

作者的心声。诗人周瑟瑟认为,短诗精神在于舍弃与凝练之

心,在于提纯与截取之道。人人都写截句,但好的截句依然

是沙中黄金、风中鹰隼。诗人李壮谈到,在四行的规制内,截

句要求写作者从体量巨大的生活经验之中,准确地捕捉到那

些生动而微妙的细节,迅速将语言规整到位,最好还能带上

一点戏剧性。它看似简单轻巧,却要求有四两拨千斤的功

夫,因此并不好写。

一方面,好的截句不好写,但另一方面,截句写作却呈泛

滥之势,这引起一些人的担忧。但在很多截句写作者看来,

这似乎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在研讨会上,蒋一谈、安琪、严彬

等诗人谈到,截句写作的发展,需要更多诗人以及大众的积

极参与。截句概念的提出,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平台,

写什么、如何写,在初期不必提出太多的限定。截句写作的

泛滥不必担忧,好的东西都是在狂欢之后剩下来的。在这个

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编选“截句选本”,把好的截句进一步

推出来,“好的截句作品就是截句写作的标准”。

在诗人内部,也开始出现一些质疑截句的声音。诗人谭

克修说:“关于现代诗,我赞同柯尔律治的‘有机形式’之说。

真正的诗,其有机形式是由内在冲动塑形的,不会受某种外

在的强制性规则或标准限定。截句这种专横的形式本身(限

定四行之内),骨子里就是非现代性的。”他不大看好截句写

作的第二个理由是,截句写作,灵光一闪就是诗句。但是当

代诗的发生装置,已经不只是安在古老的“灵感”按钮上了。

当代诗提供给读者的快感,是一种感性和智性交织的复杂感

受。因此,这种灵光一闪的诗作,一些诗人可以偶尔为之,但

不必过度拔高。诗人世宾则认为:“截句写作,气息不够绵

长,思路无法深入,会把诗歌的格局往小里带。”

截句写作风头正盛,“截句诗丛”第二辑正在编辑之中,

而关于截句的讨论也将不断延续。无论是支持的观点,还是

反对的观点,只要是关于诗学内部的真诚声音,都将会有利

于促进截句、甚至整个短诗写作的发展。

本报讯(记者 徐健) 电视剧《海棠依旧》讲述了周恩来

总理自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逝世这样一历史阶段,为党、为

国家、为人民殚精竭虑,无私奉献的人生。该剧自7月4日在

央视一套黄金时间开播以来,收视率不断攀升,得到了社会各

界广泛好评,收获了一片赞誉和满满的感动。为及时总结该

剧创作经验,把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规律,中宣

部文艺局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7月22日在京

主办了电视剧《海棠依旧》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该剧真实

塑造了周恩来伟大公仆的光辉形象,深刻展示了中国共产党

人的精神境界,彰显了崇高之美、信仰之美、人格之美;其创作

和播出的成功,是献给建党95周年的一份厚礼,也是重大革

命历史题材创作一次重要的、新的收获和拓展。中宣部副部

长景俊海出席研讨会并讲话。研讨会由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汤

恒主持。

景俊海指出,电视剧《海棠依旧》把握住了周恩来内在的

人格特质和精神气质、把握住了独特历史环境中具有生活质

感的细节、把握到了时代精神和人文企盼,以生动感人的情

节、真实可信的故事,着力开掘周恩来身上凝结的中国精神,

充分体现了周恩来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一心为

民、鞠躬尽瘁的公仆精神,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优良作风,艰

苦朴素、廉洁奉公的高尚品格,为我们学习弘扬周恩来精神提

供了鲜活的教材。景俊海说,该剧的创作实践为重大革命历

史题材创作提供了三条经验:一是尊重历史事实是重大革命

历史题材的创作前提基础;二是遵循历史规律是重大革命历

史题材创作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三是加强创作规划是重大

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繁荣发展的有力保证。

《海棠依旧》是近年来少见的以周恩来为主角的电视剧。

而对于如何塑造好这一形象,该剧导演陈力表示,这曾是整个

创作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为此他们从历史真实出发,通过

各种渠道去取得第一手历史资料,力争真实再现、艺术化呈

现,从周恩来无与伦比的政治智慧、超强的人格魅力以及作

为普通人乃至所有人的“伟大的朋友”的方方面面进行审美

表现。与会专家表示,该剧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刻画了周恩

来的伟大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周恩来作为开国总理的光辉业

绩和他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人格精神

与人生境界,突出地表现了周恩来作为人民总理对人民的无

限热爱,真实地表现了周恩来同普通人一样又不一样的亲情

和情感世界,特别是在揭示周恩来伟大而又独特的文化人格

魅力上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彰显了周恩来精神世界中深厚

的人民情怀。同时,该剧还深刻且充分地表现了周恩来身上

所集中反映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格和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

与会者认为,对于当下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来说,剧中

的周恩来不是一个远离生活的政治人物,而是一位生活在人

民群众当中,理解他人、照顾他人,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

知心人,同时又是肩负着国家重任,运筹帷幄、殚精竭虑、果断

决策化险为夷的好总理,这些都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本报讯(记者 黄尚恩) 7月 17日,由青橙

文化和当当网联合主办的“文学的另一种可能:

新古典写作”研讨会暨孙一圣、双雪涛、于一爽、

赵志明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

李敬泽,以及邱华栋、徐则臣、张悦然、杨庆祥等

作家评论家,《人民文学》杂志英文版编辑Dave

Haysom和四本新书的作者与会研讨。

李敬泽说,现在的小说写作面临着极大的压

力,因为关于这个世界、关于现在的生活,我们的

读者并不比小说家懂得的少,甚至懂得更多。面

对这些耳聪目明的读者,小说家惟一的办法就是

尽量彰显虚构的力量。因此,提出“新古典写作”

的命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中国古代强大的虚构

传统、奇瑰的想象力的重新强调。这四位青年作

家在不同的方向上让我们看到,即使在这个时

代,虚构依然有力量、有意思。人类虚构的能力、

讲故事的能力,在任何时代都是要珍视的。

围绕孙一圣的《你家有龙多少回》、双雪涛的

《平原上的摩西》、于一爽的《火不是我点的》、赵

志明的《无影人》4本短篇小说集,大家谈到,这几

位年轻写作者的作品各具特色。孙一圣的作品以严密的逻辑

将现实与虚构缝合起来,形成魔幻而迷乱的艺术世界。双雪

涛的小说大多有着套盒般的结构,大故事里有小故事,实现了

雅俗的融合。于一爽的作品关注庸常的日常生活,但常以独

特的视角、俏皮的语言带给读者以意外。赵志明对平常生活

进行嬉笑怒骂式的书写。因此,以“新古典写作”来命名这四

位作家的作品,不一定都是恰当的。但这个命名让我们的作

家注意将视野打开,综合运用古今中外的写作资源,重新激发

小说写作的活力。

以﹃新古典写作﹄之名

本报讯 “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诞生于

20世纪初期的美国,被视为创意产业的学术根基与人才

摇篮。为了进一步推动“创意写作”在国内的发展,更好

地分享国际先进的创意写作理念和经验,帮助广大写作

爱好者学习写作技巧、提高创作水平,中国人民大学于7

月13日至17日举办第三届“创意写作国际论坛”。论坛

邀请芭芭拉·伦德尔、孙郁、邱华栋、徐则臣、许道军等作

家学者,共同探讨国内外创意写作实践的新趋势、新成

果。在为期五天的活动中,作家们分别从“创意”、“观

念”、“故事”、“叙事”和“作家生涯”等角度展开,与大家分

享自己的写作教学与创作实践经验。

在13日的启动仪式上,刁克利谈到,创意写作教学

的目标是培养三种人才:首先是培养作家,他们有系统的

文学知识、感悟了人类优秀的文学资料和思想的自由,通

达了人性的深度,掌握了高度的写作技巧。第二是培养

具有作家思维的人才。他们具备作家的思维,能够细心

地聆听这个世界,他们对生活认真、专注,能够通过写作

提升自身的幸福指数。第三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创意人

才,他们对文字高度敏感,能够把汉字发挥到极致,是文

化创意产业亟需的创意人才。

据悉,人民大学“创意写作国际论坛”及“创意写作研

修班”已经举办三届,来参加研修班的有高校创意写作专

业的老师,也有文学写作的爱好者。与此同时,人民大学

出版社五年来围绕创意写作已经出版《开始写吧》《写作

是什么》《写小说的艺术》《故事工坊》等近40种图书,

2016年又出版了《小说创作技能拓展》《故事力学》《从创

意书到畅销书》三种,后续还有十几本即将出版。

(行 超)

本报讯 7月 21日,“韩美林全球巡展”新闻发布

会在京举行。据介绍,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

员会、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韩美林全

球巡展”将于2016年10月27日至2017年3月27日相

继在威尼斯、巴黎、北京举行。

主办方介绍,“韩美林全球巡展”的第一站将在威尼

斯大学举办,展览以平面作品、手稿、雕塑等作品为主,

同时以铁艺、陶瓷、紫砂、木雕等形式展现结构清晰的展

品布局。韩美林还针对展览时空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如

在威尼斯大学广场上矗立起8米高的大型装置作品,结

合了“岩画”和“天书”的创作元素。除了既定的三个展

览地,主办方还计划在印度、韩国等地进行展出。韩美

林说,面对全球化的文化环境和多元化的当代艺术格

局,他希望通过“全球巡展”的方式,去展现自己的艺术

创作,向世界表达中国,同时通过这样的机会,与国外艺

术家进行深入交流,汲取创作的灵感,用艺术的方式来

推动国际人文交流。

(黄 珂)

本报讯 巴金的名著《家》曾被改编成多种艺术样

式。7月27日至28日,由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出品、演出的大型原创舞剧《家》将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与观众见面。该作品以男性为主角统领全剧,在100分

钟时间内以舞剧形式还原和诠释了原著精髓。

舞剧《家》以高家大少爷觉新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

成都一个封建家庭的故事。全剧分为四幕,由大少爷觉

新的包办婚礼、丫鬟鸣凤的被逼出嫁和大家长高老爷的

葬礼、少奶奶瑞珏的死亡组成。这两个婚礼与两个葬礼

展现了高家最为鲜活的四个横截面,逐步强化了美丽生

命被封建制度摧残的主题,也将三少爷觉慧推上了逃离

封建桎梏、追寻自由的道路。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扣人

心弦的情节设置,精湛丰富的舞蹈语言,凄美大气的舞

台布景,无不给人以穿越历史烟云的心灵触动和震撼。

导演何川表示,通过这样的情节设置,生与死的意义被

重新定义,婚礼代表了对旧社会的无奈顺从和反抗,死

亡则代表着旧思想的死去,“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重生”。

作为首届四川艺术节的经典展演剧目之一,舞剧

《家》是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也是2016年

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项目。该剧由杨

泽平任出品人,柒雅编剧,梁仲祺作曲,索晶星、巩固、林

晨、余尔格、万盛等主演。 (王 觅)

韩美林全球巡展将举办

第三届﹃创意写作国际论坛﹄举行

原创舞剧《家》再现巴金名著魅力

新华社上海7月21日电 记者21日从上海新闻出版局获悉,

2016年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将于8月17日至23日举办。

伦敦书展所属“伦敦图书银幕周”将与上海书展所属上海国际文学

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双方每年将邀请本国作家、学者分别参加于4

月和8月举行的伦敦书展和上海书展以及其他文学交流活动。

据介绍,本届上海书展将坚守“我爱读书,我爱生活”的主题,

主会场设在上海展览中心,逾5000种主题图书将在书展上亮相。

作为上海书展重要板块之一,今年上海国际文学周的嘉宾人

数和活动数量与往年相比都有大幅增加。截至目前,共邀请到海内

外嘉宾40余位,包括美国当代作家、普利策奖得主朱诺·迪亚斯,

英国诗人、前进诗歌奖和T.S.艾略特诗歌奖得主肖恩·奥布莱恩

等以及周功鑫、詹宏志、严歌苓、赵丽宏、吴亮等国内知名学者、作

家、评论家。

此外,以“莎士比亚的遗产”为主题的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

由“诗歌之夜”拓展而来的“上海国际诗歌节”,将为读者带来新的阅

读体验。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作家、记者斯维特兰

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将携作品与中国读者见面。(孙丽萍 涂一帆)

上海书展与伦敦书展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刘海栋刘海栋 摄摄

电视剧《海棠依旧》:艺术地彰显深厚的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