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切实举措推动诗歌繁荣发展 -...

1
欢迎读者扫描二维码,关注《文艺报》微信 服务号、订阅号 责任编辑:王 新闻版邮箱:wybxinwen@sina. com 本报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 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 精神,进一步发挥中国作协专业委员会的团结与引领作用, 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与广东省作协联 合主办,广东南海文联承办的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年会暨 诗歌现状与问题研讨会近日在佛山市南海区举行。 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在讲话中对诗歌委员会一年 来所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并对委员会今年的工作尤其是 与“中国梦”、“一带一路”相关的重大诗歌活动提出了具体 的要求。他说,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诗歌 委员会要进一步认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 思想的重要性,委员们要处理好写作、研究与现实生活、人 民大众之间的关系。诗歌委员会要进一步明晰职能,增强 学术性、权威性和引导性,拓宽思路、整合资源、扩大工作服 务面,团结全国更广大的诗人、评论家、翻译家以及诗歌刊 物、研究机构,促进诗歌创作的繁荣,改进诗歌批评的风气,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就诗歌委员会一年来 所开展的工作进行总结。他说,一年来,诗歌委员会所主办 的多个活动已经在业内产生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尤其是诗 歌委员会与江苏省作协联合主办、《扬子江》诗刊社承办的 “百年新诗论坛”系列主题研讨活动,至今已举行19场研 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项活动的成功举办为今后开展 长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借鉴和方向。另外,要继续严格 诗歌委员会的工作纪律,参与举办任何诗歌活动都要报备, 不参与主办任何评奖,不挂名任何创作基地和文艺中心。 李文朝、梁平、杨克等与会委员结合目前诗歌的现状和 问题,就委员会今后的工作计划提出一系列建设性意见。 大家谈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让诗歌委员会起到引领诗 坛、树立正气、激浊扬清的作用,首先要加强委员自身的专 业水准和道德修养,珍惜诗人和批评家的荣誉。当前诗歌 创作繁荣向好,但是也存在着诸多乱象,诗歌委员会要始终 关注诗歌界的变化,聚焦热点问题和诗学难题,及时引导、 适时推进。委员们就今后工作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共 识:在公共空间结合多种艺术手段进一步将诗歌推向人民 大众,深入基层展开喜闻乐见的诗歌活动;加大对传统诗词 创作的研究力度,弘扬传统诗词文化,探索现代诗教与新媒 体传播的形式;建立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长效合作机制,研 讨重要的诗歌现象、思潮以及流派;通过举办国际诗歌活动 和长效译介项目增强诗歌对外交流;增强委员在创作和研 究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配合中国作协的工作整合各种资 源建立合力机制。 在交流中,大家谈到,对于诗人个体来说,创作是自己 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对于委员会这个组 织而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举措发挥组织、团结、引领的作 用,为诗歌繁荣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更多更好诗歌佳 作的产生和广泛传播,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欣 闻) 以切实举措推动诗歌繁荣发展 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年会暨诗歌现状与问题研讨会在广东举行 68 每周一、三、五出版 (今日八版) 2017年6月26日 WENYI BAO 中国作家网网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主办 1949 年 9 月 25 日创刊(总第 4174 期)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93 代号 1-102 星期一 作家走进古田交流学习 本报讯 6月16日,由荷兰驻华 大 使 馆、中 国 国 家 博 物 馆、美 国莱顿 收藏共同主办的“伦勃朗和他的时 代:美国莱顿收藏馆藏品展”在国博 开幕。这是荷兰黄金时代画作有史 以来在中国最大规模的展示,也是莱 顿收藏的首次全球巡展,其中包括 荷兰享誉世界的艺术家 —伦勃 朗·凡·莱因的 11 幅画作。 17世纪的荷兰美术创作繁荣, 涌现出一批重量级艺术家,造就了荷 兰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莱顿收藏 由美国收藏家托马斯·卡普兰博士与 妻 子 达 芙 妮·莉 卡 纳 第·卡 普 兰 于 2003 年创建,拥有 250 幅艺术珍品, 是目前全球拥有17世纪荷兰艺术画 作数量最多、最重要的私人收藏之 一。此次展览展出了荷兰黄金时代 绘画大师的70余件艺术佳作,涵盖 肖像画、历史画及风俗画等主题作 品,重现了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 艺术盛景。 在此次参展的伦勃朗作品中,不 论是其标志性杰作《书房中的女神密 涅瓦》和富有故事性的《身披金丝斗篷 的女孩》,还是 近 期 刚 刚 浮 现 并 轰 动 一时的最早期签名作《昏迷中的病 人》(又名《嗅觉的寓言》),都颇具代 表性。此次展览的另一大亮点是艺 术大师约翰内斯·维米尔首幅在北京 展示的作品《坐在维金纳琴旁的少 女》,这幅与《织花边的女工》创作于 同一匹帆布上的画作是该艺术家成 熟风格作品中目前仅存的私人收 藏。此外,展览着重展示了“精细绘 画”的创作,包括伦勃朗的首位学生 格里特·德奥及他的两位弟子弗兰 斯·范·米里斯和戈特弗里德·沙尔肯 等人的多幅艺术佳作。观众还能欣 赏到卡尔·法布里蒂乌斯、科瓦特·富 林克、斐迪南特·波尔等伦勃朗流派 其他知名艺术家的作品。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3日,之后 将前往上海龙美术馆、阿布扎比卢浮 宫博物馆继续全球巡展之旅。 (王 觅) “伦勃朗和他的时代”展览亮相国博 书房中的女神密涅瓦(布面油画) 伦勃朗 作 本报讯(记者 王觅) 6 月 17 日,由中国当代文 学研究会和作家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杨志鹏长篇小说 《百年密意》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 加,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吴义勤,中国 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及白描、叶梅、王山、李朝全、 纪华传、李继武、刘宁、顾建平、刘大先、丛治辰、王军、兴 安等专家学者与会研讨。研讨会由作家出版社总编辑 黄宾堂主持。 《百年密意》由《中国作家》杂志首发,之后《长篇小 说选刊》进行了选载,今年初由作家出版社推出。作品 讲述了出身贫困的农家子弟王洞明大学毕业后的一系 列奋斗经历和人生遭遇,他历经三世轮回,最终在智者 引领下找到生命的秘密和心灵的归宿。 吉狄马加认为,作者在书中将自己对生活的精深 体验加以提炼,对社会细致观察、深刻思考,没有回避 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呈现了社会变革中人们的 心理状态。吴义勤谈到,作品从独特角度切入当下,刻 画了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双线索叙事连接起历史 和现实,将时代的各个维度很好地编织在一起,故事流 畅,可读性强。与会者表示,《百年密意》以中国百年故 事诠释东方智慧,直面现实,浓缩历史,是一部了解中 国社会世道人心的独特文本。作者多年来始终关注现 实,并以小说的方式真实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他 将复杂多变的社会书写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自己的艺 术追求。 谈及创作体会,杨志鹏表示,这个时代丰富的细节 往往比作家的虚构和想象更为精彩。自己的写作得益 于对这个复杂时代生活的直接介入,是现实生活与中 国经典智慧给予自己创作的动力。 本报讯 七一前夕,《小说选刊》杂志社在红色革命 圣地福建古田举办“让小说走进人民”系列活动。张抗抗、 南帆、滕贞甫、张未民、陈毅达、李洁非、赵剑平、东西、储 福金、杨少衡、宋小词、孙频等数十位作家前往古田会议 会址参观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并与当地作家、文学 爱好者进行了交流。龙岩市副市长孙秋霞及来自福建各 地的作家代表、文学爱好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期间,《小说选刊》2016 年度小说大奖同时颁发。 本届共有 8 篇小说获奖,王蒙的《女神》获荣誉奖,张抗抗的 《把灯光调亮》、宋小词的《直立行走》、孙频的《东山宴》获 中篇小说奖,杨少衡的《亲自遗忘》、储福金的《棋语·弃 子》、东西的《私了》获短篇小说奖,刘建超的《老街剃家》 获微小说奖。 “让小说走进人民”系列活动由《小说选刊》杂志社于 今年发起,旨在选取“树正气、接地气、有人气”的优秀作 家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探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 向。该活动目前已在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广西环江 毛南族自治县等地举办多场,受到欢迎和好评。 (欣 闻) 本报讯(记者 李晓晨) 作家鬼金在谈到自己时常说 “我就是那个写作的吊车司机”,常年身在轧钢厂高处的狭 小空间,他的书写因此有些与众不同。而与他同为鲁院学 员的李燕蓉则既是作家又是画家,多重的敏感和素养让她 对世界产生了更丰富的看法。6月19日,鲁迅文学院举行 “别样的目光:鬼金、李燕蓉近作研讨会”。在鲁迅文学院常 务副院长邱华栋看来,特殊的职业和生活经历赋予鬼金、李 燕蓉独特的观察和书写方式,他们以另一种眼光打量这个 世界,发现了许多别人没有发现的、微妙的东西,也正是这 些构成了他们作品的特质。 研讨会上,白烨、张柠、韩敬群、刘琼、刘颋、郭艳、张丽 军、李浩、岳雯、石一枫、饶翔、杨庆祥、徐刚、傅强等围绕两 位作家新近出版的作品展开深入探讨,并由此论及当下小 说创作的丰富性。大家谈到,鬼金的小说集《用眼泪,作成 狮子的纵发》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背景讲述发生在轧钢厂 小人物身上的故事,《灵魂拍手作歌》《二春》等作品给读 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作家写出了现代人的孤独、隔阂、死 亡,由此探讨的是面对物质匮乏和精神匮乏时直抵灵魂 深处的困境,小说的色彩尽管有失落,却仍对人性怀有希 望。大家认为,鬼金的小说故事框架和人物是现实主义 的,但内里的质地却带有古典色彩,写作颇具先锋意识。 作家在写作时无限敞开了自己的内心和经验,随着时间 的流逝,这种以个人经验支撑起来的写作必然会遇到问 题、遭遇瓶颈。如何以个人经验去撬动一个更广阔、深刻 的社会,是今后作家应该思考的。 《月光花下的出离》是李燕蓉新近出版的一部长篇小 说。与会者认为,李燕蓉的小说具有鲜明的都市色彩,以 心理咨询师作为主人公便于讲述各种人的故事和情感历 程。小说中的每个人都在匆忙、疲惫地寻觅生活和情感 的出口,大家互为参照,在彼此的故事中寻找自己的重 心,而每个人的故事又和整个社会勾连在一起,呈现了当 代中国社会的复杂现状。她的作品有画面感和色彩感, 叙事节奏快且信息量大,每个人都具有夺目的色彩。还 有人谈到,这种写作是“近地面的飞行”,没有简单直接地 描摹现实,而是以女性理性、深刻的视角打量生活和人 性,揭示了人类巨大、隐秘而丰富的情感世界。同时,大 家也希望作家能处理好叙事结构中的一些问题,使作品更 加完善。 本报讯 经过百余年探求,中国新 诗已由“小小的灌木林”成长为“葱郁参 天的森林”。6 月 17 日至 18 日,由中国 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所主办的“新诗的道路—中国新诗百 年”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 院长连辑出席研讨会并致辞。刘润为、 郑伯农、石祥、朱先树、曾镇南、艾斐、张 器友、张慧瑜、卢燕娟等来自全国各地的 老中青三代学者、诗人,以及新工人诗人 代表徐良园、胡小海等与会研讨。由周 良沛编选、崇文书局出版的“中国百年新 诗选”同时在会上亮相。 与会者认为,中国新诗和新文学都 将立足点着眼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变 革,使得创作视野同时代的整体情绪、时 代的精神自觉结合起来。中国新诗在发 展过程中不断经历着自身的尝试与探 索,回望是对民族命运与历史的尊重,更 是为了保持并继承中国新诗的优良传 统。有学者指出,上世纪 80 年代,一些 论者倡导所谓的“新观念”,相当程度上 切断了新诗与时代的关联,诗歌出现了 情感枯竭、意象空洞等现象,新诗正在失 去它曾经拥有的与社会进步、变革、更新血肉相连的内 涵。因此,要发挥诗歌批评的作用,使其摆脱一味小众的 情感宣泄主义、个人欲望主义,驱诗歌浊音,扬诗歌正义。 新工人诗人代表在会上交流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感 悟。他们带着生活质感的发言和作品,引起了与会者的 共鸣。大家表示,新工人诗歌有可能成为诗歌与时代精 神再次契合的一个突破口。 (周 茉) 本报讯(记者 刘秀娟) 6月18日,东西作品国际研讨会 在广西南宁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学问》杂志、 《作家》杂志、《南方文坛》杂志、《世界文学》杂志、广西民族大学 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国内外的20余位作家、学者与会研讨。 作家东西从上世纪 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并迅速成长为引 人注目的小说家。他的作品既有先锋小说强烈的叙事探索性,又 深深扎根中国当下生活,关注普通小人物的生活和精神困境,以 其敏锐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表达的犀利直抵现实生活的深处, 直击人生命运的痛点,形成了自己新颖而鲜明的风格,成为“新生 代作家”的代表人物。其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曾获鲁迅文 学奖,长篇小说《耳光响亮》《后悔录》《篡改的命》被称为当代人的 “命运三部曲”。 研讨会上,东西作品的“思想性与批判性”、“寓言性与现实 性”、“反讽与荒诞”、“绝望与希望”、“想象力与创造性”、“悲剧性 与黑色幽默”成为研讨的重点。与会者认为,东西是一位通晓“现 代”叙事艺术的作家,他的作品打破陈旧的小说叙事,既讲究叙 事的难度又不牺牲故事的可读性,注重思想性却不概念化。同 时,东西又是一位持续书写当下、关注当下生活的作家,他的作 品表现的是中国人面对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从中我们能够把 握当下生活的关键词和最重要、最普遍的心理情绪,体现了“现 代主义情怀”与“现代主义叙事”的双重努力。 美国杜克大学教授罗鹏、捷克汉学家李素、韩国外国语大学 教授李永求从比较的视野阐述了对东西作品的认识。李素认为, 东西以及更多中国作家与当下欧洲作家不同,他们坚持有力量 的大叙述,大胆不讳地表现人的自然情感,以朴素的方法讲述朴 素的故事。随着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 读者认识和喜爱中国当代作家。 容本镇、石才夫、宗仁发、高兴、张燕玲、谢有顺、黄晓娟、李 森、王侃、张柱林、符二、凡一平、黄佩华、田湘、胡红一、朱山坡、 李约热、田耳等参加研讨交流。 东西作品 国际研讨会举行 文学应对生活进行深刻的打量和书写 鲁院举行“别样的目光:鬼金、李燕蓉近作研讨会” 本报讯(记者黄尚恩) 北京市的援疆工作已走过了 20 个 年头,一批批援疆人来到新疆,与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协力,促进 边疆的繁荣发展。2015年年底至2016年5月,北京市作协分两 次派12位作家深入新疆和田,采访第八批北京优秀援疆干部、 教师和医生,完成报告文学作品 132 篇。这些作品结集为《昆仑 作证》《北京大夫》两本书,近期由北京日报出版社推出。 6 月 22 日,由北京市文联、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北京市作 协联合主办的“《昆仑作证》《北京大夫》创作出版研讨会”在京举 行。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沈强、党组副书记程惠民,北京援疆和 田指挥部副指挥汪兆龙,北京市作协驻会副主席王升山,以及第 八批援疆干部代表、参与采访的作家代表等与会。大家谈到,《昆 仑作证》《北京大夫》是首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实践成 果。这些作品紧扣时代主题、讴歌先进人物、传播真善美、弘扬主 旋律。作家们用一个个生动的事迹讲述援疆干部在援疆一线工 作生活的心路历程,展现了援疆干部关心国家命运、勇挑社会责 任、敢于牺牲奉献的精神风貌。作家们采取平视而不是仰视的视 角来进行书写,以真实、生动的细节来构建篇章,具有较强的艺 术感染力。 报告文学集《昆仑作证》《北京大夫》 生动展现援疆干部 的精神风貌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6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 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中华文化走 出去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 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坚定 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着力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现当代中国发 展成就、体现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更好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 魅力。 刘奇葆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进一步创新理 念方法、加大推进力度,取得了新的明显进展,呈现蓬勃向 上的良好态势。要加强文化交流,积极参与世界文明对话, 扩大文化交流规模,拓展文化交流领域,把中华文化包容多 元、海纳百川的优秀品质展现出来,切实发挥文化在促进民 心相通、保障合作共赢、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要加强文化传播,优化传播布局,拓宽传播渠道,注重传播 效果,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凸显中国精神、蕴含 中国智慧的中华文化。要加强文化贸易,优化出口文化产 品结构,做大做强外向型文化企业,强化文化品牌运营维 护,推动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国际市场。 刘奇葆在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会议上强调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May-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以切实举措推动诗歌繁荣发展 - Peopledownload.people.com.cn/zuojia/wyb1B170626_Print.pdf · 南帆、滕贞甫、张未民、陈毅达、李洁非、赵剑平、东西、储

欢迎读者扫描二维码,关注《文艺报》微信服务号、订阅号

责任编辑:王 觅 新闻版邮箱:wybxinwen@sina.com

本报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

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

精神,进一步发挥中国作协专业委员会的团结与引领作用,

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与广东省作协联

合主办,广东南海文联承办的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年会暨

诗歌现状与问题研讨会近日在佛山市南海区举行。

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在讲话中对诗歌委员会一年

来所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并对委员会今年的工作尤其是

与“中国梦”、“一带一路”相关的重大诗歌活动提出了具体

的要求。他说,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诗歌

委员会要进一步认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

思想的重要性,委员们要处理好写作、研究与现实生活、人

民大众之间的关系。诗歌委员会要进一步明晰职能,增强

学术性、权威性和引导性,拓宽思路、整合资源、扩大工作服

务面,团结全国更广大的诗人、评论家、翻译家以及诗歌刊

物、研究机构,促进诗歌创作的繁荣,改进诗歌批评的风气,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就诗歌委员会一年来

所开展的工作进行总结。他说,一年来,诗歌委员会所主办

的多个活动已经在业内产生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尤其是诗

歌委员会与江苏省作协联合主办、《扬子江》诗刊社承办的

“百年新诗论坛”系列主题研讨活动,至今已举行19场研

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项活动的成功举办为今后开展

长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借鉴和方向。另外,要继续严格

诗歌委员会的工作纪律,参与举办任何诗歌活动都要报备,

不参与主办任何评奖,不挂名任何创作基地和文艺中心。

李文朝、梁平、杨克等与会委员结合目前诗歌的现状和

问题,就委员会今后的工作计划提出一系列建设性意见。

大家谈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让诗歌委员会起到引领诗

坛、树立正气、激浊扬清的作用,首先要加强委员自身的专

业水准和道德修养,珍惜诗人和批评家的荣誉。当前诗歌

创作繁荣向好,但是也存在着诸多乱象,诗歌委员会要始终

关注诗歌界的变化,聚焦热点问题和诗学难题,及时引导、

适时推进。委员们就今后工作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共

识:在公共空间结合多种艺术手段进一步将诗歌推向人民

大众,深入基层展开喜闻乐见的诗歌活动;加大对传统诗词

创作的研究力度,弘扬传统诗词文化,探索现代诗教与新媒

体传播的形式;建立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长效合作机制,研

讨重要的诗歌现象、思潮以及流派;通过举办国际诗歌活动

和长效译介项目增强诗歌对外交流;增强委员在创作和研

究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配合中国作协的工作整合各种资

源建立合力机制。

在交流中,大家谈到,对于诗人个体来说,创作是自己

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对于委员会这个组

织而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举措发挥组织、团结、引领的作

用,为诗歌繁荣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更多更好诗歌佳

作的产生和广泛传播,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欣 闻)

以切实举措推动诗歌繁荣发展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年会暨诗歌现状与问题研讨会在广东举行

68每周一、三、五出版

(今日八版)2017年6月26日

WENYI BAO 中国作家网网址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主办

1949年9月25日创刊(总第4174期)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93 代号1-102

星期一

作家走进古田交流学习

本报讯 6月16日,由荷兰驻华

大使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美国莱顿

收藏共同主办的“伦勃朗和他的时

代:美国莱顿收藏馆藏品展”在国博

开幕。这是荷兰黄金时代画作有史

以来在中国最大规模的展示,也是莱

顿收藏的首次全球巡展,其中包括

荷兰享誉世界的艺术家——伦勃

朗·凡·莱因的11幅画作。

17 世纪的荷兰美术创作繁荣,

涌现出一批重量级艺术家,造就了荷

兰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莱顿收藏

由美国收藏家托马斯·卡普兰博士与

妻子达芙妮·莉卡纳第·卡普兰于

2003年创建,拥有250幅艺术珍品,

是目前全球拥有17世纪荷兰艺术画

作数量最多、最重要的私人收藏之

一。此次展览展出了荷兰黄金时代

绘画大师的 70余件艺术佳作,涵盖

肖像画、历史画及风俗画等主题作

品,重现了 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

艺术盛景。

在此次参展的伦勃朗作品中,不

论是其标志性杰作《书房中的女神密

涅瓦》和富有故事性的《身披金丝斗篷

的女孩》,还是近期刚刚浮现并轰动

一时的最早期签名作《昏迷中的病

人》(又名《嗅觉的寓言》),都颇具代

表性。此次展览的另一大亮点是艺

术大师约翰内斯·维米尔首幅在北京

展示的作品《坐在维金纳琴旁的少

女》,这幅与《织花边的女工》创作于

同一匹帆布上的画作是该艺术家成

熟风格作品中目前仅存的私人收

藏。此外,展览着重展示了“精细绘

画”的创作,包括伦勃朗的首位学生

格里特·德奥及他的两位弟子弗兰

斯·范·米里斯和戈特弗里德·沙尔肯

等人的多幅艺术佳作。观众还能欣

赏到卡尔·法布里蒂乌斯、科瓦特·富

林克、斐迪南特·波尔等伦勃朗流派

其他知名艺术家的作品。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3日,之后

将前往上海龙美术馆、阿布扎比卢浮

宫博物馆继续全球巡展之旅。

(王 觅)

“伦勃朗和他的时代”展览亮相国博

书房中的女神密涅瓦(布面油画) 伦勃朗 作

本报讯(记者 王觅) 6月 17日,由中国当代文

学研究会和作家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杨志鹏长篇小说

《百年密意》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

加,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吴义勤,中国

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及白描、叶梅、王山、李朝全、

纪华传、李继武、刘宁、顾建平、刘大先、丛治辰、王军、兴

安等专家学者与会研讨。研讨会由作家出版社总编辑

黄宾堂主持。

《百年密意》由《中国作家》杂志首发,之后《长篇小

说选刊》进行了选载,今年初由作家出版社推出。作品

讲述了出身贫困的农家子弟王洞明大学毕业后的一系

列奋斗经历和人生遭遇,他历经三世轮回,最终在智者

引领下找到生命的秘密和心灵的归宿。

吉狄马加认为,作者在书中将自己对生活的精深

体验加以提炼,对社会细致观察、深刻思考,没有回避

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呈现了社会变革中人们的

心理状态。吴义勤谈到,作品从独特角度切入当下,刻

画了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双线索叙事连接起历史

和现实,将时代的各个维度很好地编织在一起,故事流

畅,可读性强。与会者表示,《百年密意》以中国百年故

事诠释东方智慧,直面现实,浓缩历史,是一部了解中

国社会世道人心的独特文本。作者多年来始终关注现

实,并以小说的方式真实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他

将复杂多变的社会书写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自己的艺

术追求。

谈及创作体会,杨志鹏表示,这个时代丰富的细节

往往比作家的虚构和想象更为精彩。自己的写作得益

于对这个复杂时代生活的直接介入,是现实生活与中

国经典智慧给予自己创作的动力。

专家研讨长篇小说《百年密意》

本报讯 七一前夕,《小说选刊》杂志社在红色革命

圣地福建古田举办“让小说走进人民”系列活动。张抗抗、

南帆、滕贞甫、张未民、陈毅达、李洁非、赵剑平、东西、储

福金、杨少衡、宋小词、孙频等数十位作家前往古田会议

会址参观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并与当地作家、文学

爱好者进行了交流。龙岩市副市长孙秋霞及来自福建各

地的作家代表、文学爱好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期间,《小说选刊》2016年度小说大奖同时颁发。

本届共有8篇小说获奖,王蒙的《女神》获荣誉奖,张抗抗的

《把灯光调亮》、宋小词的《直立行走》、孙频的《东山宴》获

中篇小说奖,杨少衡的《亲自遗忘》、储福金的《棋语·弃

子》、东西的《私了》获短篇小说奖,刘建超的《老街剃家》

获微小说奖。

“让小说走进人民”系列活动由《小说选刊》杂志社于

今年发起,旨在选取“树正气、接地气、有人气”的优秀作

家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探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

向。该活动目前已在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广西环江

毛南族自治县等地举办多场,受到欢迎和好评。(欣 闻)

本报讯(记者 李晓晨) 作家鬼金在谈到自己时常说

“我就是那个写作的吊车司机”,常年身在轧钢厂高处的狭

小空间,他的书写因此有些与众不同。而与他同为鲁院学

员的李燕蓉则既是作家又是画家,多重的敏感和素养让她

对世界产生了更丰富的看法。6月19日,鲁迅文学院举行

“别样的目光:鬼金、李燕蓉近作研讨会”。在鲁迅文学院常

务副院长邱华栋看来,特殊的职业和生活经历赋予鬼金、李

燕蓉独特的观察和书写方式,他们以另一种眼光打量这个

世界,发现了许多别人没有发现的、微妙的东西,也正是这

些构成了他们作品的特质。

研讨会上,白烨、张柠、韩敬群、刘琼、刘颋、郭艳、张丽

军、李浩、岳雯、石一枫、饶翔、杨庆祥、徐刚、傅强等围绕两

位作家新近出版的作品展开深入探讨,并由此论及当下小

说创作的丰富性。大家谈到,鬼金的小说集《用眼泪,作成

狮子的纵发》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背景讲述发生在轧钢厂

小人物身上的故事,《灵魂拍手作歌》《二春》等作品给读

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作家写出了现代人的孤独、隔阂、死

亡,由此探讨的是面对物质匮乏和精神匮乏时直抵灵魂

深处的困境,小说的色彩尽管有失落,却仍对人性怀有希

望。大家认为,鬼金的小说故事框架和人物是现实主义

的,但内里的质地却带有古典色彩,写作颇具先锋意识。

作家在写作时无限敞开了自己的内心和经验,随着时间

的流逝,这种以个人经验支撑起来的写作必然会遇到问

题、遭遇瓶颈。如何以个人经验去撬动一个更广阔、深刻

的社会,是今后作家应该思考的。

《月光花下的出离》是李燕蓉新近出版的一部长篇小

说。与会者认为,李燕蓉的小说具有鲜明的都市色彩,以

心理咨询师作为主人公便于讲述各种人的故事和情感历

程。小说中的每个人都在匆忙、疲惫地寻觅生活和情感

的出口,大家互为参照,在彼此的故事中寻找自己的重

心,而每个人的故事又和整个社会勾连在一起,呈现了当

代中国社会的复杂现状。她的作品有画面感和色彩感,

叙事节奏快且信息量大,每个人都具有夺目的色彩。还

有人谈到,这种写作是“近地面的飞行”,没有简单直接地

描摹现实,而是以女性理性、深刻的视角打量生活和人

性,揭示了人类巨大、隐秘而丰富的情感世界。同时,大

家也希望作家能处理好叙事结构中的一些问题,使作品更

加完善。

本报讯 经过百余年探求,中国新

诗已由“小小的灌木林”成长为“葱郁参

天的森林”。6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

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所主办的“新诗的道路——中国新诗百

年”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

院长连辑出席研讨会并致辞。刘润为、

郑伯农、石祥、朱先树、曾镇南、艾斐、张

器友、张慧瑜、卢燕娟等来自全国各地的

老中青三代学者、诗人,以及新工人诗人

代表徐良园、胡小海等与会研讨。由周

良沛编选、崇文书局出版的“中国百年新

诗选”同时在会上亮相。

与会者认为,中国新诗和新文学都

将立足点着眼于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变

革,使得创作视野同时代的整体情绪、时

代的精神自觉结合起来。中国新诗在发

展过程中不断经历着自身的尝试与探

索,回望是对民族命运与历史的尊重,更

是为了保持并继承中国新诗的优良传

统。有学者指出,上世纪80年代,一些

论者倡导所谓的“新观念”,相当程度上

切断了新诗与时代的关联,诗歌出现了

情感枯竭、意象空洞等现象,新诗正在失

去它曾经拥有的与社会进步、变革、更新血肉相连的内

涵。因此,要发挥诗歌批评的作用,使其摆脱一味小众的

情感宣泄主义、个人欲望主义,驱诗歌浊音,扬诗歌正义。

新工人诗人代表在会上交流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感

悟。他们带着生活质感的发言和作品,引起了与会者的

共鸣。大家表示,新工人诗歌有可能成为诗歌与时代精

神再次契合的一个突破口。 (周 茉)

专家学者研讨中国新诗百年发展之路

回望中致敬

反思中前行

本报讯(记者 刘秀娟) 6月18日,东西作品国际研讨会

在广西南宁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学问》杂志、

《作家》杂志、《南方文坛》杂志、《世界文学》杂志、广西民族大学

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国内外的20余位作家、学者与会研讨。

作家东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并迅速成长为引

人注目的小说家。他的作品既有先锋小说强烈的叙事探索性,又

深深扎根中国当下生活,关注普通小人物的生活和精神困境,以

其敏锐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表达的犀利直抵现实生活的深处,

直击人生命运的痛点,形成了自己新颖而鲜明的风格,成为“新生

代作家”的代表人物。其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曾获鲁迅文

学奖,长篇小说《耳光响亮》《后悔录》《篡改的命》被称为当代人的

“命运三部曲”。

研讨会上,东西作品的“思想性与批判性”、“寓言性与现实

性”、“反讽与荒诞”、“绝望与希望”、“想象力与创造性”、“悲剧性

与黑色幽默”成为研讨的重点。与会者认为,东西是一位通晓“现

代”叙事艺术的作家,他的作品打破陈旧的小说叙事,既讲究叙

事的难度又不牺牲故事的可读性,注重思想性却不概念化。同

时,东西又是一位持续书写当下、关注当下生活的作家,他的作

品表现的是中国人面对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从中我们能够把

握当下生活的关键词和最重要、最普遍的心理情绪,体现了“现

代主义情怀”与“现代主义叙事”的双重努力。

美国杜克大学教授罗鹏、捷克汉学家李素、韩国外国语大学

教授李永求从比较的视野阐述了对东西作品的认识。李素认为,

东西以及更多中国作家与当下欧洲作家不同,他们坚持有力量

的大叙述,大胆不讳地表现人的自然情感,以朴素的方法讲述朴

素的故事。随着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

读者认识和喜爱中国当代作家。

容本镇、石才夫、宗仁发、高兴、张燕玲、谢有顺、黄晓娟、李

森、王侃、张柱林、符二、凡一平、黄佩华、田湘、胡红一、朱山坡、

李约热、田耳等参加研讨交流。

东西作品国际研讨会举行

文学应对生活进行深刻的打量和书写鲁院举行“别样的目光:鬼金、李燕蓉近作研讨会”

本报讯(记者 黄尚恩) 北京市的援疆工作已走过了20个

年头,一批批援疆人来到新疆,与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协力,促进

边疆的繁荣发展。2015年年底至2016年5月,北京市作协分两

次派12位作家深入新疆和田,采访第八批北京优秀援疆干部、

教师和医生,完成报告文学作品132篇。这些作品结集为《昆仑

作证》《北京大夫》两本书,近期由北京日报出版社推出。

6月22日,由北京市文联、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北京市作

协联合主办的“《昆仑作证》《北京大夫》创作出版研讨会”在京举

行。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沈强、党组副书记程惠民,北京援疆和

田指挥部副指挥汪兆龙,北京市作协驻会副主席王升山,以及第

八批援疆干部代表、参与采访的作家代表等与会。大家谈到,《昆

仑作证》《北京大夫》是首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实践成

果。这些作品紧扣时代主题、讴歌先进人物、传播真善美、弘扬主

旋律。作家们用一个个生动的事迹讲述援疆干部在援疆一线工

作生活的心路历程,展现了援疆干部关心国家命运、勇挑社会责

任、敢于牺牲奉献的精神风貌。作家们采取平视而不是仰视的视

角来进行书写,以真实、生动的细节来构建篇章,具有较强的艺

术感染力。

报告文学集《昆仑作证》《北京大夫》

生动展现援疆干部的精神风貌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6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

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中华文化走

出去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

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坚定

文化自信,统筹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着力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现当代中国发

展成就、体现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更好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

魅力。

刘奇葆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进一步创新理

念方法、加大推进力度,取得了新的明显进展,呈现蓬勃向

上的良好态势。要加强文化交流,积极参与世界文明对话,

扩大文化交流规模,拓展文化交流领域,把中华文化包容多

元、海纳百川的优秀品质展现出来,切实发挥文化在促进民

心相通、保障合作共赢、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要加强文化传播,优化传播布局,拓宽传播渠道,注重传播

效果,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凸显中国精神、蕴含

中国智慧的中华文化。要加强文化贸易,优化出口文化产

品结构,做大做强外向型文化企业,强化文化品牌运营维

护,推动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国际市场。

刘奇葆在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会议上强调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