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 -...

23
- 1 - 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 学位授予单位 名称:东华大学 代码:10255 授权学科 (类别) 名称:物流工程 代码:085240 授权级别 2018 11 20

Upload: others

Post on 30-Jul-2020

2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 1 -

    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

    学位授予单位 名称:东华大学

    代码:10255

    授权学科

    (类别)

    名称:物流工程

    代码:085240

    授权级别 □ 博 士

    █ 硕 士

    2018 年 11 月 20 日

  • - 2 -

    编 写 说 明

    一、本报告是在学位授权点完成自我评估后,根据自我评估结果和专家评议

    意见,对学位授权点的全面总结,分为三个部分: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自我评

    估工作开展情况和持续改进计划。

    二、本报告按学术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授权点分别编写,同时获得博士、

    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只编写一份总结报告。

    三、封面中单位代码按照《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学位与研究生管理信息标准》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2004 年 3 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教育部《高

    等学校代码》(包括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填写;学术学位授权点的学科名称及

    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 2011 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

    录》填写,只有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授权学科名称及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

    员会和原国家教育委员会 1997 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

    科、专业目录》填写;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类别名称及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 2011 年印发的《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填写;同时获得博士、硕

    士学位授权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级别选“博士”;只获得硕士学位授权

    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级别选“硕士”。

    四、本报告采取写实性描述,能用数据定量描述的,不得定性描述。定量数

    据除总量外,尽可能用师均、生均或比例描述。报告中所描述的内容和数据应确

    属本学位点,必须真实、准确,有据可查。

    五、本报告的各项内容须是本学位点近 5 年来的情况,统计时间以本报告撰

    写时间为截止时间,往前推算 5 年为起始时间。

    六、除特别注明的兼职导师外,本报告所涉及的师资均指目前人事关系隶属

    本单位的专职人员(同一人员原则上不得在不同学术学位点或不同专业学位点重

    复填写)。

    七、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科研奖励、教学成果奖励

    等)应是署名本单位,且同一人员的同一成果不得在不同学术学位点或不同专业

    学位点重复填写。引进人员在调入本学位点之前署名其他单位所获得的成果不填

    写、不统计。

    八、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一律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后编写。

    九、本报告文字使用四号宋体,字数不超过 8000 字,纸张限用 A4。

  • - 3 -

    目 录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 4

    1.1 发展概况 ............................................................................................................................ 4

    1.2目标与标准 ......................................................................................................................... 4

    1.2.1 培养目标 ................................................................................................................... 4

    1.2.2学位标准 .................................................................................................................... 4

    1.3 基本条件 ............................................................................................................................ 5

    1.3.1培养方向 .................................................................................................................... 5

    1.3.2 师资队伍 ................................................................................................................... 5

    1.3.3 科学研究 ................................................................................................................... 6

    1.3.4 教学科学支撑 ........................................................................................................... 8

    1.3.5 实习基地建设 ........................................................................................................... 9

    1.3.6奖助体系 .................................................................................................................... 9

    1.4人才培养 ........................................................................................................................... 10

    1.4.1招生选拔 .................................................................................................................. 10

    1.4.2课程教学 .................................................................................................................. 10

    1.4.3导师指导 .................................................................................................................. 10

    1.4.4实习培养 .................................................................................................................. 11

    1.4.5论文质量 .................................................................................................................. 12

    1.4.6学术交流 .................................................................................................................. 12

    1.4.7学风教育 .................................................................................................................. 12

    1.4.8分流与淘汰 .............................................................................................................. 12

    1.4.9管理服务 .................................................................................................................. 13

    1.4.10就业发展 ................................................................................................................ 13

    1.5培养特色与优势 ............................................................................................................... 13

    1.5.1特色 .......................................................................................................................... 13

    1.5.2优势 .......................................................................................................................... 17

    二、自我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 18

    2.1组织机构及评估方式 ....................................................................................................... 18

    2.2工作流程与时间安排 ....................................................................................................... 18

    2.3同行专家评估及改进建议 .............................................................................................. 19

    三、持续改进计划 .................................................................................................................. 21

    3.1存在的问题 ....................................................................................................................... 21

    3.2持续改进计划 ................................................................................................................... 21

  • - 4 -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1 发展概况

    本学科点于 2008 年取得物流工程(全日制)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 2009年 9

    月开始第一届的招生。我们在师资上依托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的电子商务与物流系

    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的校内师资,结合上海市物流行业协会、电子商务行业

    协会提供的校外师资,课程上融合全国物流工程教指委的教学设计要求和英国皇

    家物流学会(ILT)证书申请的课程设置要求,管理上整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型

    学位点的科研能力培养和物流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培

    养高级物流工程与管理人才。

    近年随着学科实力的增强,研究生质量显著提高,培养了大批适合社会经济

    发展需要的高级物流工程与管理人才。迄今为止,已培养物流工程研究生 200 余

    人,其中最近三年每年的录取人数均为 35人,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毕业的研究

    生在教学、科研、企事业单位发挥着骨干作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1.2 目标与标准

    1.2.1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内外物流工程技术高速发展和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高级物流

    工程与管理人才,为企业和规划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的物流技

    术和物流管理高级人才。学位获得者具有物流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

    专业知识,具备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物流技术、物流系统规划

    设计与评价以及物流管理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并具有独立担负物流技术和运作管

    理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会话和

    写作能力。通过对文献的检索和阅读,能够较熟练地获取专业信息。

    1.2.2学位标准

    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生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企业实践、学位论文开题、中

    期检查、答辩等环节。学位授予严格按规定程度执行。物流工程硕士生学习实行

    学分制。课程安排在一个学年二个学期内完成,课程设置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

    修课与专业选修课构成,课程总学分不少于 29 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 13 学分,

    专业必修课不少于 10 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 6学分。企业实践为必修环节,采

    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交符合要求的实习登记表和实习考核表

  • - 5 -

    后即可获得企业实践学分。

    物流工程硕士生修满学分,完成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后,学院接受学位申请

    者的申请,审核和决定向其授予学位以及颁发学位证书。学位授予采用的是由国

    家统一规定要求和授权。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有一人以上

    来自产学研联合基地或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专家。答辩委员会

    由 3至 5位专家组成。

    1.3 基本条件

    1.3.1培养方向

    物流工程硕士自主设置为现在的三个研究方向,分别如下:

    (1)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该方向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技术,

    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技术方法与信息化工具从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

    流系统设计与咨询,第三方物流系统的运作管理。

    (2)供应链管理。该方向培养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技术,能够熟练运

    用供应链管理技术方法与信息化工具从事供应链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基于供

    应链的企业物流运作管理。

    (3)电子商务物流。该方向培养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理论与技术,

    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方法与工具从事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电子商

    务物流系统的运作管理。

    1.3.2 师资队伍

    (1)校内师资

    本学位点近年来重视校内师资队伍成员学历结构的调整和提高,注重管理、

    计算机、经济等学科的融合,形成了一支以学术骨干为核心的,年龄结构合理、

    学历层次较高、科研能力强、学术方向明确的学术队伍。目前本学位点有教授 3

    名,博士生导师 4 名,副教授 9 名,本学位点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且学缘结构

    合理,有 70%以上的博士学位是在外单位获得;专任教师中,45 岁以下中青年教

    师比例为 50%,副高职称以上的骨干教师 12 人;平均每年有 1-2 名中青年教师获

    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出国访学,教师队伍中近 80%有半年到一年的出国访学或在国

    外受教育经历。本学位点教师积极践行以实践指导教学的路线,有一半以上教师

    具有到物流企业实践或行业内相关工作经验。

  • - 6 -

    (2) 校外师资

    根据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全日制)的培养要求,除了提升校内导师的师资建

    设以外,我们还大力发展校外师资,校外师资以聘用人的实践能力为主要审核指

    标,必须拥有物流管理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经验,且拥有副高以上职称或硕士以

    上学位。目前校外导师 12人全部来自物流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拥有硕士或博士

    学位,并且三分之二的导师为 45岁以下的中青年导师,均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

    表格 1 本学位点校外导师一览表

    序号 姓名 职称 单位 职务

    1 盛 燕 高级经济师 上海市物流协会培训部 部长

    2 胡卓山 硕士 上海久英人力资源有限

    公司 总经理

    3 余 锋 高级经济师 英格索兰(中国)投资

    有限公司 副总裁

    4 刘 芳 博士 英格索兰(中国)投资

    有限公司 经理

    5 张逢春 高级工程师 东方久信集团 董事长

    6 隋明刚 博士 上海易钧信息技术有限

    公司 副总经理

    7 李虎 博士 上海凌鼎管理软件有限

    公司 副总经理

    8 李昌浩 硕士 泛联供应链 高级咨询师

    9 刘明 高工 无锡美捷现代物流科技

    有限公司 董事长

    10 吴会俊 硕士 上海中纺物产发展有限

    公司 总经理

    11 张大瑞 高级经济师 上海联康创业投资管理

    有限公司 总经理

    12 刘峰 高级工程师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运输部铁路

    站站长

    1.3.3 科学研究

    本学位点研究工作基础较强。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省部级和企业委托项目近

    200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近 20 项,科技部、教育部课

    题、上海市以及横向课题近百项,年师均科研经费近 5 万元,近 5 年师均科研项

    目 2 项,每位骨干教师均主持过省部级及以上的纵向项目;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

  • - 7 -

    获奖 4项。发表科研论文 330余篇,其中近三年被 SCI、EI和 CSSCI/CSCI 等检索

    收录 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 10余部;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 4门;获各级各类

    教学研究成果奖 6 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近五年承担的国家级项目见表格 2。

    表格 2 近五年本学位点获得国家级项目一览表

    号 项目名称 编号 项目类型 负责人

    起 始 年

    经 费

    (万)

    1 网络环境下短生命周期产品

    混合双渠道供应链协作策略

    71172

    174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 徐琪 201201 42

    2 制造业供应链中的供应生产

    与配送协同调度研究

    71172

    189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 郑斐峰 201201 40

    3

    周期性时尚服装供应链非对

    称信息下的定价及激励机制

    研究

    71202

    066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 周建亨 201301 22

    4

    供应链环境下第三方物流提

    供商与企业客户间商业信用

    协调策略研究

    71202

    067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 王志宏 201301 20.5

    5 突发需求下服务系统应急研

    71202

    065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 戴韬 201301 18.5

    6 多智能体量子进化模型研究 70971

    020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 郑建国 201001 25

    7 具有社团结构的复杂网络系

    统波动行为研究

    70971

    021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 范宏 201001 24

    8 复杂银行网络系统动态演化

    模型及其风险累积研究

    71371

    046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 范宏 201401 56

    9

    面向我国高档豪华客车的客

    户可配置系统的建模与产品

    配置器研究

    70971

    084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 杨东 201001 20

    http://nsfc.pubmed.cn/2be97d818http://nsfc.pubmed.cn/2be97d818

  • - 8 -

    号 项目名称 编号 项目类型 负责人

    起 始 年

    经 费

    (万)

    10

    订单装配型供应链环境下的

    个性化产品配置及优化建模

    研究

    71371

    045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 杨东 201401 52

    11 商业网络视角下焦点企业战

    略分层机制的研究

    71302

    007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 陈磊 201312 22

    12 数据仓库中行列混合存储引

    擎的优化模型

    61070

    031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 乐嘉锦 201101 33

    13 药品药材电子商务服务技术

    研发与应用示范

    2012B

    AH19F

    00

    国家科技支

    撑计划子项

    汤兵勇 201201 50

    14 中国特色的网络消费调查研

    10BGL

    027

    国家社科基

    金项目 陈梅梅 201009 15

    15 考虑炫耀性消费行为的时装

    供应链管理

    71401

    029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 沈滨 201501 20

    16 全渠道模式下快时尚供应链

    020整合与协同优化研究

    71572

    033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面上

    项目

    徐琪 201601 48

    17 面向策略消费者的时尚产品

    定制服务运营管理研究

    71501

    037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 李庆颖 201601 17.4

    18

    个性化定制下考虑多任务并

    行加工速率的双层平行机系

    统调度优化研究

    71771

    048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 郑斐峰 201801 49.0

    19 网络展示广告中的广告投放

    计划和客户行为预测

    71371

    114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 沈月林 201401 56.0

    1.3.4教学科学支撑

    本学科拥有国家级虚拟实验仿真中心、“上海高校电子商务类职业资格授权鉴定

    http://nsfc.pubmed.cn/448278b981http://nsfc.pubmed.cn/448278b981http://nsfc.pubmed.cn/448278b981http://nsfc.pubmed.cn/108bc59d29http://nsfc.pubmed.cn/108bc59d29

  • - 9 -

    所”(上海唯一),“东华大学—IBM电子商务学科发展中心”、“电子商务与物

    流研究中心”、“智能决策研究所”、“时尚创意研究中心”、“纺织经济研究

    中心”以及“上海市经济管理实验示范中心”、“研究生专业开放实验室”、“物

    流综合实验室”、“创新研究实验室”等。

    1.3.5 实习基地建设

    除了校内的各类研究所与实验中心外,本学科点还建立了 3个校级的实习基地。

    表格 3 本学位点学生实践基地一览表

    序号 实践基地名称 合作企业名称 批准年月

    1 大宗商品采购与信息发布实

    习基地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

    公司 201612

    2 零售与电商物流实习基地 香港旭日集团 201510

    3 保税区物流实习基地 上海东方久信集团有限公司 201010

    实习基地在本学科的人才培养中起着如下 3方面的作用:

    (1) 实习基地中的行业导师作为课程师资资源,为本学科的学生开设讲座。

    (2) 实习基地作为参观单位,接受学校组织的集体参观。

    (3) 实习基地根据其发展需要,每年接受若干名学生进行为期 3-6 个月的实习。

    1.3.6奖助体系

    学校制定有《东华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成果的奖励办法(修订)》

    (东华研〔2012〕11 号),申请对象为在学或毕业一年之内、以东华大学名义于

    2014年 9月 1日以后公开发表学术成果的研究生。

    学校对研究生的奖助学金制定有一系列规则和办法,包括:

    《东华大学优秀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和荣誉称号授予办法》

    《东华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办法》

    《东华大学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

    《东华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

    《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比例方案》

    http://gs.dhu.edu.cn/4c/0d/c2355a19469/page.htmhttp://gs.dhu.edu.cn/4c/08/c2355a19464/page.htmhttp://gs.dhu.edu.cn/4c/06/c2355a19462/page.htmhttp://gs.dhu.edu.cn/4c/04/c2355a19460/page.htmhttp://gs.dhu.edu.cn/4b/fb/c2355a19451/page.htm

  • - 10 -

    1.4 人才培养

    1.4.1招生选拔

    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本学位点的硕士招生选拔包括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入学

    和公开招考两种方式。其中,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入学的本专业硕士生的招考需

    要根据《东华大学年度研究生招生目录》的招生要求,按照《东华大学优秀应届

    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复试及录取工作细则》、《东华大学管理学

    院年度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方案》等组织推荐工作。在公开招考工,每

    个阶段均严格执行学校招生政策和规定,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维护考生权益

    和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公信力。招生过程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复试是在

    通过初试的学生中,按照 1 比 1.2 的比例进行。所有进入复试的考生,全部按照

    程序进行,着重考核学生的整体素质、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以及潜在的学术研

    究能力。

    1.4.2课程教学

    (1)定期召开学位点建设研讨会,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考核办法等进行

    研讨,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发挥全体导师的作用。

    (2)获得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ILT)专业资质认证合作学校资格后,本

    学位点通过课程改革与建设,对接 ILT 认证体系的课程体系,以新的课程体系进

    行授课。

    (3)结合最新的物流发展技术,教学内容改革持续进行。

    (4)加大了实践方面的课程,组织研究生去企业或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实验

    条件进行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对工程领域涉及面的了解,

    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专业素养,有效缩短今后实际就业的适应期,定期组织研究

    生进行集体交流学习。

    (5)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课程设置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与专

    业选修课构成,课程总学分不少于 26学分。课程安排在一个学年二个学期内完成。

    课程设置如表 8。

    1.4.3导师指导

    物流工程硕士实行双导师制,一名为校内导师,一名为校外导师。为适应物

  • - 11 -

    流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结构调整和提升指导力,推进研究生导师队伍制度化建

    设,导师选聘、考核、培训制度严格按照《东华大学关于遴选审定硕士研究生指

    导教师的实施细则》要求执行。

    校内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要求:

    (1)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热心研

    究生教育和培养工作,能认真履行教师职责,身体健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工

    作经验。

    (2)1960年 1月 1日以后出生者必须具有硕士学位,一般应具有副高级职称

    或博士学位。

    (3)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或丰富实践经验,有较强的指导科研工作的能力,有

    充足的科研经费,具备硕士生开展学位论文研究所需的实验或实践条件。近三年

    内获得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含具有应用价值的相关成果)两项以上,如公开出

    版的著作、教材,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为

    第一作者),公开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等。

    校外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要求:

    (1) 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

    (2) 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亲自指导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在企业的实

    践活动。

    1.4.4 实习培养

    本学科严格执行全过程的实习管理,并将实习过程与论文写作进行了有机结

    合:

    (1)本学位点规定第一学年末开始不少于 6个月的社会实习,第二学期末召

    开校内导师与学生共同参加的实习动员大会,明确告知相关的管理条例、实习单

    位(项目)校外导师审核与认定条件、论文选题要求(ILT证书申请报告要求)、

    关键时间节点等信息,充分做了实习的准备工作。

    (2)实习期间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习纪律,遵守国家法纪和实习单位的有关

    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交通秩序和安全操作规程。严格考勤制度,学生请假

    三天以上的,需要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签字,并报学院备案。

    (3)学生实习合格后,才能进行论文开题,保证在选题阶段,学生能选择“有

  • - 12 -

    背景、有理论、有应用、有效果”的实践性课题。

    1.4.5论文质量

    (1)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企业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

    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物流工程项目策划、物流工程项目设计或物流技术项目;

    也可以是物流技术攻关研究专题。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

    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物流工程实际问题的能

    力。论文形式包括设计方案和研究论文。

    (2)通过设置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和答辩各环节,建立全过程的论文质

    量保证机制。

    (3)对论文质量有异议者需经教授委员会的集体讨论和审核。

    1.4.6学术交流

    5年内,本学科共有 4位同学赴法国雷恩高等商学院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学术

    交流。

    1.4.7学风教育

    本学位点对研究生学术不规范、科研态度不端正行为形成刚性约束机制,全

    面从严管理。根据学校的《规范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暂行规定》,采取了对学位论

    文进行重复性检测等方法,杜绝抄袭等现象。对严重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给予

    相应处分。学院也相应制定了研究生导师问责制度,明确导师在加强教风、引导

    学风方面的职责要求,以良好的师风促进学风,以师德师风促进学风。同时,为

    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首要责任人作用,学院推进以导师的人

    格魅力和学术水平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率先垂范的师德师风,引导

    研究生潜心科研、奋发图强,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促进研究生学风建设。

    在培养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增加上课自我汇报学习成果环节;鼓励

    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力求建立学风建设工作体系,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科学研究水平奠定良好的学风基础。凡因学风严重不正和违背学术道德而受到勒

    令退学、开除学籍等处分或受到取消答辩资格。迄今为止,本学位点没有因违反

    相关规定而受处理的学生。

    1.4.8 分流与淘汰

    (1)招生淘汰机制。通过笔试、复试和面试等淘汰不适合硕士培养的学生,

  • - 13 -

    在招生环节突出考察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志向。

    (2)培养过程淘汰机制。施行了开题制度、中期考核和预答辩制度等,在全

    过程中任一环节不合格均需延期,重新通过该环节。

    (3)加强了预盲审制度。在预答辩之前,先将(抽签)论文送校外专家进行

    预盲审,通过者可申请参加答辩。未通过的学生再修改后可申请下一轮答辩。

    1.4.9管理服务

    (1)对学生的管理服务。学院成立专门的研究生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

    人员为学生和导师提供行政服务保证。相关专业系和学位点的负责人

    (2)对导师的管理服务。学院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导师提出了规范要求,

    具体内容涉及到限定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必须严格按照培养方向指导学生;学

    生论文盲审成绩不达标导师停招;抽检不合格重新审核导师资格等相关规定。

    1.4.10 就业发展

    本学位点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 95%以上,就业去向广泛,包括第三方物流公司、

    制造企业的供应链部门,零售企业的供应链部门、银行等。

    1.5 培养特色与优势

    1.5.1特色

    本学科注重将物流工程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相融合,既突

    出物流工程的学科特色,也注重发展本校的差异化特色:

    1.5.1.1实习平台建设有亮点

    在实践环节中充分发挥上海的城市区位优势,构建多种形式的实习平台安排

    学生走向企业一线、深入企业实际,进行长期的、不间断的实习是培养适应行业

    需求的主要环节,因此实习平台建设是我校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点建设的重中之重。

    (1)实习平台建设与城市的区位优势与行业特色相结合

    我校位于长三角经济带的中心城市上海,因此我校物流工程硕士实习平台建

    设紧紧依托上海的经济发展方式与行业需求。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以上海为

    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对国际物流服务人才、城市物流设计规划和服务人才有着广泛

    的需求,因此,在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着重联系具有国际物流背景的实习

    企业或是提供城市物流设计规划和服务的企业。

  • - 14 -

    (2)加强与行业协会(学位)紧密合作,推进实习平台建设

    我们与上海市物流协会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联系,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合作关

    系。物流协会拥有丰富的企业资源,学校有着良好的学生资源以及理论研究基础,

    通过双方的资源整合,可以从较大的空间内选择合适的企业。以行业协会为平台,

    可以实现学生在企业间的轮岗,强化学生对行业内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认识,

    拓宽行业视野。

    (3)找准行业领头羊,建立“学校搭台,企业唱戏”的俱乐部

    在城市物流服务领域,我们认为冷藏供应链将会是下阶段的发展重点和新的

    利润增长点,我们选择了冷链行业内的领头羊,全球 500 强企业——英格索兰投

    资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建立了东华——英格索兰冷链俱乐部。以该俱乐部为载体,

    充分发挥英格索兰公司的行业影响力,吸引领域内的相关企业参与到俱乐部活动

    中,学生在俱乐部内不但可以通过企业讲座、参观等形式获取相关的理论与实践

    知识,而且可以在互动的过程中理清自己的职业方向,选择合适的企业深入实习,

    甚至就业。

    (4)做好实习企业的评价,建立长期性的战略合作关系

    建立学校、导师、学生三个维度的实习企业评价体系,在实习基地的建设过

    程中,引入优胜劣汰的机制,对于评价较高的实习企业,除了继续推荐学生,深

    化实习合作以外,鼓励校内导师参与到与企业的深层次交流中,建立产学研结合

    的长期性战略合作关系。

    1.5.1.2全过程的学生实习管理

    为了充分发挥全职实习对学生的锻炼作用,避免实习阶段过于松散的学生状

    态,做到“有收有放”,我们严格执行全过程的实习管理,并将实习过程与论文

    写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具体经验有:

    (1)实习期间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习纪律,遵守国家法纪和实习单位的有关

    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交通秩序和安全操作规程。严格考勤制度,学生请假

    三天以上的,需要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签字,并报学院备案。

    (2)实习学生每 3个月汇报一次实习小结,并需要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给出

    详细评价。严格实习小结的评审,杜绝小结的“走过场”现象,每 3 个月举办一

    次实习阶段汇报会,每位学生都必须在所有同学面前汇报阶段性的实习经历和体

  • - 15 -

    会。这种汇报会机制既能让学生能总结与思考个人的实习经历,又能在同学中分

    享不同的实习体验,增长实践经验。

    1.5.1.3 ILT国际认证

    东华大学于 2010 年 4月份成为“第三批物流工程硕士与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

    学会(ILT)专业资质认证合作学校”,获得认证合作资格。同年秋季,我校通过课

    程改革与建设,对接 ILT认证体系的课程体系,以新的课程体系进行授课。

    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是世界上最早的物流与运输专业组织,其所设计的

    职业资质证书标准和短期培训课程在很多国家被广泛采用,包括澳大利亚、加拿

    大、新西兰、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特区、南非等。此外,许多非

    英语的欧洲国家也在 ILT的帮助下建立起了自己的资质证书体系。

    在与 ILT 的认证合作过程中,我们认识到 ILT 倡导的“解决实际问题”导向

    与物流工程硕士培养中的“实践性、专业性”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我们

    不仅将认证工作作为保障学生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而是将其上升为专业建设的重

    要环节,以 ILT认证为抓手,走出了一条“以认证促建设”的发展道路。

    表格 4 第三批专业资质认证合作的培养单位名单

    (2010年 4月 10日)

    单位代码 单位名称 获批批次 有效时限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第三批 2010.4-2013.4

    10013 北京邮电大学 第三批 2010.4-2013.4

    10037 北京物资学院 第三批 2010.4-2013.4

    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第三批 2010.4-2013.4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第三批 2010.4-2013.4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第三批 2010.4-2013.4

    10255 东华大学 第三批 2010.4-2013.4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第三批 2010.4-2013.4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第三批 2010.4-2013.4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第三批 2010.4-2013.4

    10558 中山大学 第三批 2010.4-2013.4

    10610 四川大学 第三批 2010.4-2013.4

  • - 16 -

    单位代码 单位名称 获批批次 有效时限

    10611 重庆大学 第三批 2010.4-2013.4

    10614 电子科技大学 第三批 2010.4-2013.4

    10618 重庆交通大学 第三批 2010.4-2013.4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第三批 2010.4-2013.4

    10710 长安大学 第三批 2010.4-2013.4

    注:表格来源于网络

    1.5.1.4立足“学专贯通”,凸显时尚及服装特色

    专业学位的建设离不开学术的滋养,与本专业衔接的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

    点和硕士点,本专业的导师与之基本重合;从大的环境上看,东华大学的特色之

    一又是时尚和服装。

    基于此,本专业紧紧围绕上海和国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及纺织服装产

    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融合了物流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突出纺织服装行业、

    电子商务供应链研究特色,重点在双渠道供应链协调运作、库存控制等方面开展

    了深入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国内率先提出线上线下双渠道供应链协调、占线订

    单优化、云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有标志性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国特色的网

    络消费调查研究”、“网络环境下短生命周期产品混合双渠道供应链协作策略研

    究”、“考虑炫耀性消费行为的时装供应链管理”等 7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 1

    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支持,以及“网络直销与传统零售并存的纺织服装双渠道

    供应链库存协调控制”、“基于策略性客户行为的服装供应链协调”等 15项教育

    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社科基金、

    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基金等省部级研究项目的支持;并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12BAH19F00)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H19F00)

    中“药品药材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分项目的立项;此外,还服务

    于地方政府和纺织服装行业需求,承担了杭州西湖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杭

    州市信息办,2011-2013)、哈尔滨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哈尔滨经济技

    术开发区,2012-2013)、广东省普宁国际服装城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广东省

    科技厅产学研项目,2012-2013)、纺织工业电子商务中的云计算服务应用(IBM

  • - 17 -

    共享大学研究项目,2009-2011)“基于云计算的纺织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应用”等

    30余项横向课题。在《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Decision support system》、《系统工

    程理论与实践》、《管理科学学报》、《系统管理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

    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130 余篇;为解决电子商务下供应、生产与配送等相关领域和

    行业运营中的典型问题提供了大量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1.5.2优势

    东华大学物流工程专业是依托东华大学原有工科学校特点而发展起来的,其

    学科体系和学科层次完整,研究方向特色鲜明,紧贴上海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重

    大需求。与国内同类学科相比,起步较早,具备了完善和健全的学科和实践体系,

    同时,学校有物流管理本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博一级学位点,建立了完整的

    教学和科研体制,各研究方向特色鲜明、相互依托、互相支撑、协同发展,学科

    的整合性和协调性达到了促进学科稳步发展的要求。

  • - 18 -

    二、自我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的通

    知(学位[2014]4号)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

    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14]16 号)文件精神,按照《东华大学学位授权点自我

    评估工作方案》(东华研[2015]13 号)要求,结合学位点实际情况,物流工程硕

    士学位授权点于 2014-2018年开展了自我评估工作。

    2.1 组织机构及评估方式

    (1)组织机构及成员信息。

    为了开展物流工程硕士学位点的自我评估,本学院成立了物流工程硕士学位

    点自我评估工作小组,成员包括学院负责人、研究生分管院长、学位点负责人和

    部分骨干教师。自我评估领导小组由徐琪、刘峰涛组成,具体负责自评估工作的

    任务安排,资源调配;撰写小组成员主要有刘峰涛、戴韬、王扶东,主要负责自

    评估报告的撰写和信息表的填写,其中戴韬负责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信息表的

    填写,王扶东负责自评报告的撰写工作。

    (2)评估方式

    经学院教授委员会讨论, 采取国内同行评估的方式。首先由本学位点负责人

    对学位点情况进行汇报,汇报的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学位标准、培养方向、师

    资队伍、科学研究、教学科研支撑、奖助体系、招生选拔、课程教学、导师指导、

    实践教学、论文质量、学风教育、管理服务、就业发展等指标。

    评估专家包括全国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和行业专家。评估专家听取汇报内容

    并对自评报告及相关支撑数据、资料进行审核。

    2.2 工作流程与时间安排

    (1) 工作方案制定阶段 2014年 12月-2015年 3月

    学校制订自我评估工作方案上报,物流工程学位点根据学院自我评估工作方

    案,建立工作组织机构,制定工作计划。

    (2)预评估工作阶段 2015年 4月-2015 年 12月

    按照学校自我评估工作方案,物流工程学位点于 2015 年 12 月邀请专家进

    校开展预评估,通过预评估查找问题,获取诊断性建议。

  • - 19 -

    (3)改进建设阶段 2016年 1月-2017 年 12月

    物流工程学位授权点参考预评估专家的评议意见,提出改进措施、评建方案,

    按计划进行学位点建设。定期开展专项指标的检查,加强针对性的建设工作。同

    时,按照评估工作要求,每年整理并及时填报学位授权点各项检查数据。

    (4)正式评估与材料上报阶段 2018年 1月-2018年 10月

    物流工程授权点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学位办 2018[25]号文的要求,填

    报《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收集并整理相关支撑材料。

    2.3 同行专家评估及改进建议

    物流工程学位授权点于 7 月 3 日邀请外单位专家进校开展学位点的正式自我

    评估。

    (1)专家名单

    序号 姓名 单位 备注

    1 霍佳震 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组长

    2 黄丽华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专家

    3 栾伟玲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 专家

    4 董明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专家

    5 范体军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 专家

    6 田澎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专家

    7 梁哲 同济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专家

    8 隋明刚 上海贝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专家

    (2)专家建议

    2018 年 7 月 3 日物流工程硕士学位点开展了同行评议,评审会由全国教学指

    导委员会委员霍佳震主持,专家进校评审会工作流程如下:学位点负责人刘峰涛

    现场 PPT 汇报,汇报结束后专家现场提问,学位授权点相关人员回答。评审专家

    组在材料评阅、听取汇报的基础上,对物流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点整体情况进行会

    审,形成具体的评审意见。专家评审会主席霍佳震宣布决议。

    评估专家在听取汇报、审核自评估报告、支撑材料和相应数据后对本学位点提出

    以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进一步加强面向物流工程领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导师的实践能力和指

  • - 20 -

    导水平,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以市场需求和学校资源为引导,进一步深化现有优势

    与特色,围绕物流行业发展前沿,完善培养方案,以满足物流工程学科和行业发展的

    需要。

  • - 21 -

    三、持续改进计划

    3.1 存在的问题

    物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过近 10 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培养体系,在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中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为学校的科研、教学水平的提高注入了活力,整体培养质量在逐步提高。但随着

    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源结构的变化,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导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本学位点导师队伍学术能力较强,但实践意识和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校

    内导师中,具备企业工作经验或在企业经过一年以上挂职锻炼的导师总体数量不

    足,使得在毕业论文指导中,更加偏重学术尺度,而实践性偏弱。

    (2)毕业论文与实践问题结合性进一步加强

    因学校绩效考核的导向和导师个人能力等原因,近年来物流工程硕士的毕业

    论文与实践问题结合性不够深入,与专业学位论文的实践性要求有所偏离。毕业

    论文应该解决企业更具体的问题,如何协调学术和实践带来的张力,是摆在学位

    点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3)硕士生教育制度创新需要进一步加强

    虽然本学科已有 9 年的培养经历,在招生录取、导师指导、培养方式、质量

    保障等制度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人才

    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大背景下,对导师资格、导师指导方式、资助方式、淘汰制

    等方面的制度改革还需进一步加强。

    3.2 持续改进计划

    (1)完善专业学位硕士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在宏观发展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方面一直发挥着主

    导作用,同时创造条件在导师遴选、招生方式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自主探索,

    完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在硕士生导师的审批、学位授权审核制

    度、研究生培养机制、学位论文答辩、抽查等方面健全制度。

    (2)加强导师的指导作用,提高培养质量

  • - 22 -

    研究生导师的职责,是以一种规范的方式指导在学硕士研究生完成所有必要

    的取得学位的环节,主要作用在于对研究生的科研和实践工作给予指导性的建议,

    并对给予监督。

    研究生导师是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要

    强化导师从招生、培养、实习、选题、论文写作与答辩、直至学位授予的硕士生

    全过程指导和全面负责,严格把关。

    专业硕士的培养对研究生导师的要求更高,一方面,教师的相关能力需提升,

    另一方面,学校和学院需要从工作量等角度对教师加以激励。

    (3)实现培养计划的动态更新

    全日制专业学位是一种全新的培养模式,从课程体系、实验体系到论文体系

    都需要全新设计,并且要接受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检验。因此课程体系、实验平台、

    论文要求等都要随着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企业及社会的反馈信息不断进行调整、更

    新以使该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企业需要,更加具有竞争力,该过程需要

    的投入更多。

    (4)以市场需求和学校资源为引导,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

    在物流工程专业建设定位中,在注重“厚基础、宽口径”基础上,通过课程

    体系的不断优化来形成我们自己更加鲜明突出的专业特色,准确把握物流行业发

    展方向,课程体系设置加注重未来发展的需要。

    (5)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

    课程学习、上机实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我们也借鉴

    美国相关领域大学教育的作法,除常规教学外,提供丰富的讲座、研讨会及更多

    的实践机会,今后还可以尝试在线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自主地

    进行学习,以适合物流工程专业信息量大、信息多变、快变等特点。同时,指导

    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应用型竞赛,也是接触社会、实战锻炼的好机会。

    (6)进一步加强标志性实习基地建设,注重建设的质量

    目前,我们虽然已与不少企业建立了协作关系,但还需继续开拓新的实习基

    地,并拓宽与深化合作内容,打消企业合作顾虑,为学生参观、实习、调研等实

    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也促进教师与协作企业的产学研互动关系,在项

  • - 23 -

    目合作等方面实现双赢。尤其在最新技术垄断在一些知名企业手头的情况下,进

    一步的校企合作,扩大合作范围是当务之急。

    (7)注重学生就业引导

    通过与辅导员办公室的合作,从学生入学开始进行健康、合理的就业思路培

    养。敦促学生提前制定就业规划,树立就业目标,了解就业途径和就业岗位,有

    针对性地展开各种活动。组建学生促进就业协会,举办多种模拟活动项目,增强

    学生自我推介的能力。

    总体来看,物流工程学位点师资力量较强,导师专业素养和能力较强;在招

    生考试中着重考核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专业技能和学术潜力;课程设置比较全面。

    教学条件较好,有诸多软硬件教学资源可利用整合,藏书丰富,网络设施先进,

    基本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导师选拔严格把关;研究生奖助体系设置公平。

    但目前还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师实践能力不高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

    建设过程中,积极促进人才的交流与建设,更多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快标志性实

    习基地建设,实现培养计划的动态更新,提高培养质量,为培育行业需要的高层

    次人才,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