샏룧솩 늻놻듏쏷컳epaper.yzwb.net/images/2018-05/07/b02/20180507b02_pdf.pdf ·...

1
થг ཿ[南京]明前茶 ҂ФՒ༂ 这些比喻好不好?的确好, 就像口含甘草橄榄,让人回味半 天。可你且想一想,一张嘴含入 七八颗橄榄,是什么样子。 [上海]梅莉 我曾好奇,两个男人之间写 信会说些什么呢?直到我整理 老爸的遗物,打开大舅写的信, 才明白他们之间堪称知己。 2018 5 7 ರ ௹၂ 编辑:华明玥申沁宇 版面:盛慧梅校对:张英 E-mail:[email protected] 扫描二维码,敬请关注本报专副刊 公众微信号“B 座西窗”,也可在微信“添 加朋友”中“查找公众号”,搜索“B 座西 窗”或微信号“bzuoxichuang”。 我爸脾气火爆,属鞭炮的,这辈子没 服过什么人。有次,因分房子打分不公, 他拍过厂长的桌子。但他服我大舅。 大舅天生好脾气,年轻时长着一张不 成熟的娃娃脸,是政府机关干部,相当于现 在的公务员。我妈说,外婆家家境殷实。 大舅人缘好,喜欢他的姑娘多了去了,却 偏偏钟情有公主脾气的舅妈。舅妈生得 美呀。于是,一辈子被舅妈吃得死死的。 我爸妈婚后因个性差异,磕磕碰碰, 纷争不断,两个人动不动就嚷嚷着要离 婚。我当时已记事。他们吵着要离,还问 我到底愿跟谁。我想爸妈一个也不能少 啊,又惊又怕,只好搬外援找大舅来摆平。 大舅一来,我爸的态度就软和下来 了,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我妈做了一桌 子菜,让我打来白酒。哥俩边喝酒边聊 天,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就是只字不 提离婚事件。我急得在他俩身边窜来窜 去。大舅,你咋不帮我呢,等你一走,他们 又要闹离婚怎么办?一顿饭从中午吃到 晚上,吃到嗨时,我爸拉起了二胡,大舅吹 了一段口琴。最后,大舅满面春风地走 了,没给任何劝告。 奇怪的是,爸妈从此绝口不再提离婚的 事,他们好像统统把这事给忘记了。只有我 一个人记在心里,好像揣着一颗定时炸弹。 我爸和大舅,居住两城,他们之间的 联络是靠鸿雁传书。我爸说,他这辈子写 过很多信,写给我妈的最多,其次是大 舅。我曾好奇,两个男人之间写信会说些 什么呢?直到我爸去世后,整理他的遗 物,打开大舅写的一封封信,才明白他们 钟阿城先生在一次访谈中,教读者怎样 判定一部作品是否伟大:这小说看上去是否 像几个聪明脑壳在打架。若像,写得再俏 皮,也只能入畅销书排行榜,而不能列入影 响数代人的经典之列。 换句话说,如果一部作品,让人拍案叫 绝的比喻蜂拥而至,就像鸡尾酒里的冰块 在咯啦咯啦碰撞,谁都想吸睛,谁都想争 锋头,这可不见得是一流作品。一流的写 作往往没有这么聪明外露,总要隔了很长 时间,埋头写作的人才想起来他是个作 家,要在比喻上精确地露一手绝活,让读 者击节赞赏一下。在此之前的漫长旅程, 作家只像一位农民一样耕耘,沉浸在人物 叵测的命运中,沉浸在故事出人意料的走 向中,他脸上露出暧昧的惆怅,或一条条 深思熟虑的抬头纹,决不可能有心思每分钟 都在讲俏皮话。 听了阿城先生的点拨,终于明白我最喜 爱的《围城》,为何一度在文学价值上,被争 论得很厉害。 这部小说的开头,是太像“几个聪明脑 壳在打架”了。光是第一章涌现出来的、可 以列入俏皮段子的比喻,就包括:“苏小姐身 段瘦削,轮廓线条太硬,就像方头钢笔画成 的”,“鲍小姐被叫做局部的真理,因为真理 总是赤裸裸的,而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鱼片里未剔尽的 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上来的 汤是凉的,冰激凌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 战队已经登陆了好几天……”每一页、每 一节、每一个人物出场,钱钟书先生都奉 献了让人永生难忘的毒辣刻画。然而,读 者的注意力,很可能被这些聪明绝顶的比 喻分去大半,以至于读到第三章,方鸿渐、 苏小姐、唐小姐的形象还是有一点虚浮, 一想到他们之间各种扎心的缘起,还得翻 到前面去重读。 杨绛先生曾回忆说,1944 年,钱钟书 开始写作《围城》时,家境非常困顿。杨先 生去一家小学谋求教职贴补家用。为了 让钟书先生安心写作,少受时局和开销的 影响,杨先生辞去仆役,自做“灶下婢”。 因此,钟书先生“每写几页都要给灶下婢 看的”。可能正是基于这种苦中求乐的心 态,《围城》一开始就陷入了俏皮讽喻的汪 洋中,无论是人物的肖像,还是微妙的心 理,无论是天气的描摹,还是表情的变幻, 无有一处不是穷尽聪明人的想象。这些 比喻好不好?的确是好的,就像口含甘草 橄榄,让人回味半天。可你且想一想,一 张嘴含入七八颗橄榄,是什么样子。 然而,这部小说还是摆脱了“聪明过 度”的可能性,基调逐渐变得深沉朴素。 这要归功于方鸿渐一行到达三闾大学后, 与孙柔嘉的婚姻。为了结婚,孙小姐使出 了秘而不宣的手腕,而方鸿渐也顺水推舟 入了围城,又一路跟随孙小姐回到上海。 而此时各种婚后的龌龊就像皮袍底下的 小咬一样出现了……写到这里,钟书先生 已经很少说俏皮话,很少说比喻句,也不 再每写几页都要兴冲冲拿给杨先生看 了。连在现实生活中、在饭桌上,他也不 再妙语连珠。那是一段沉静的时光。钟 书先生完全沉浸到方鸿渐的命运里,连他 紧紧贴着眉毛的黑框眼镜,也显出了那种 似笑非笑的无奈。 始于聪慧,终于敦厚,小说以一个洗 尽铅华的收尾,挤进了经典作品的行列。 之间堪称知己。除了谈国事家事,还谈做 生意。大舅在信里如此说婚姻:感谢兄弟 对小妹的包容,她可能不懂你的所思所 想,就像李子(舅妈)于我。但是《浮生六 记》里沈三白与芸娘伉俪情深吧,却遭天 妒,情深不寿。所以,如我们这种争争吵 吵的婚姻反而长久。 至于做生意,我记得上世纪90年代 夏天,大舅开了一大卡车西瓜来我家,他 听我爸说来卖西瓜能赚钱。但那次西瓜 生意以失败而告终。因天气炎热,卖到第 二天就变质了,扔掉一大半。虽亏本上千 元(那时不是小数目),但大舅生性乐观豁 达。他在信里对我爸的致歉如此作答: “你不必愧疚,这次生意本是我的主张,不 试不知道,还真不是块做生意的料”。 2008 年国庆,我爸突然想见大舅,打 电话给大舅让他到芜湖大女儿(我表姐) 家住几天,让我开车送他去芜湖与大舅会 合,说老哥俩要好好促膝长谈。他们在一 起谈了三天三夜,老哥俩喝酒猜拳说“哥 俩好”,笑声朗朗,隔几百里地的我仿佛都 听见。 也许,世间所有的突然想念,原来都 是上苍的暗示与怜悯。那年年后不久一 天,大舅吃过早餐,猛然跌倒在便利店 的货架旁再也没有醒来。76岁的大舅 走得毫无痛苦,却把痛留给了毫无准备 的亲人。我爸接到噩耗后立即打电话给 我,号啕大哭。我何尝不知,他在哭大舅 也在哭自己,因为彼时,他刚查出有预后 不好的病。 三个月后,他追随大舅而去。 又是人间四月天,老哥俩想必在天堂里 喝酒猜拳其乐融融吧。 B2 繁星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Jan-2020

2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漫笔

写真

[南京]明前茶

不被聪明误

这些比喻好不好?的确好,就像口含甘草橄榄,让人回味半天。可你且想一想,一张嘴含入七八颗橄榄,是什么样子。

[上海]梅莉

老哥俩

我曾好奇,两个男人之间写信会说些什么呢?直到我整理老爸的遗物,打开大舅写的信,才明白他们之间堪称知己。

2018年5月7日 星期一编辑:华明玥 申沁宇 版面:盛慧梅 校对:张英 E-mail:[email protected]

扫描二维码,敬请关注本报专副刊公众微信号“B座西窗”,也可在微信“添加朋友”中“查找公众号”,搜索“B座西窗”或微信号“bzuoxichuang”。

我爸脾气火爆,属鞭炮的,这辈子没服过什么人。有次,因分房子打分不公,他拍过厂长的桌子。但他服我大舅。

大舅天生好脾气,年轻时长着一张不成熟的娃娃脸,是政府机关干部,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我妈说,外婆家家境殷实。大舅人缘好,喜欢他的姑娘多了去了,却偏偏钟情有公主脾气的舅妈。舅妈生得美呀。于是,一辈子被舅妈吃得死死的。

我爸妈婚后因个性差异,磕磕碰碰,纷争不断,两个人动不动就嚷嚷着要离婚。我当时已记事。他们吵着要离,还问我到底愿跟谁。我想爸妈一个也不能少啊,又惊又怕,只好搬外援找大舅来摆平。

大舅一来,我爸的态度就软和下来了,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我妈做了一桌子菜,让我打来白酒。哥俩边喝酒边聊天,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就是只字不提离婚事件。我急得在他俩身边窜来窜去。大舅,你咋不帮我呢,等你一走,他们又要闹离婚怎么办?一顿饭从中午吃到晚上,吃到嗨时,我爸拉起了二胡,大舅吹了一段口琴。最后,大舅满面春风地走了,没给任何劝告。

奇怪的是,爸妈从此绝口不再提离婚的事,他们好像统统把这事给忘记了。只有我一个人记在心里,好像揣着一颗定时炸弹。

我爸和大舅,居住两城,他们之间的联络是靠鸿雁传书。我爸说,他这辈子写过很多信,写给我妈的最多,其次是大舅。我曾好奇,两个男人之间写信会说些什么呢?直到我爸去世后,整理他的遗物,打开大舅写的一封封信,才明白他们

钟阿城先生在一次访谈中,教读者怎样判定一部作品是否伟大:这小说看上去是否像几个聪明脑壳在打架。若像,写得再俏皮,也只能入畅销书排行榜,而不能列入影响数代人的经典之列。

换句话说,如果一部作品,让人拍案叫绝的比喻蜂拥而至,就像鸡尾酒里的冰块在咯啦咯啦碰撞,谁都想吸睛,谁都想争锋头,这可不见得是一流作品。一流的写作往往没有这么聪明外露,总要隔了很长时间,埋头写作的人才想起来他是个作家,要在比喻上精确地露一手绝活,让读者击节赞赏一下。在此之前的漫长旅程,作家只像一位农民一样耕耘,沉浸在人物叵测的命运中,沉浸在故事出人意料的走向中,他脸上露出暧昧的惆怅,或一条条深思熟虑的抬头纹,决不可能有心思每分钟都在讲俏皮话。

听了阿城先生的点拨,终于明白我最喜爱的《围城》,为何一度在文学价值上,被争论得很厉害。

这部小说的开头,是太像“几个聪明脑壳在打架”了。光是第一章涌现出来的、可以列入俏皮段子的比喻,就包括:“苏小姐身段瘦削,轮廓线条太硬,就像方头钢笔画成的”,“鲍小姐被叫做局部的真理,因为真理总是赤裸裸的,而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鱼片里未剔尽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激凌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经登陆了好几天……”每一页、每一节、每一个人物出场,钱钟书先生都奉献了让人永生难忘的毒辣刻画。然而,读者的注意力,很可能被这些聪明绝顶的比喻分去大半,以至于读到第三章,方鸿渐、苏小姐、唐小姐的形象还是有一点虚浮,一想到他们之间各种扎心的缘起,还得翻到前面去重读。

杨绛先生曾回忆说,1944年,钱钟书开始写作《围城》时,家境非常困顿。杨先生去一家小学谋求教职贴补家用。为了让钟书先生安心写作,少受时局和开销的影响,杨先生辞去仆役,自做“灶下婢”。因此,钟书先生“每写几页都要给灶下婢看的”。可能正是基于这种苦中求乐的心态,《围城》一开始就陷入了俏皮讽喻的汪洋中,无论是人物的肖像,还是微妙的心理,无论是天气的描摹,还是表情的变幻,无有一处不是穷尽聪明人的想象。这些比喻好不好?的确是好的,就像口含甘草橄榄,让人回味半天。可你且想一想,一张嘴含入七八颗橄榄,是什么样子。

然而,这部小说还是摆脱了“聪明过度”的可能性,基调逐渐变得深沉朴素。这要归功于方鸿渐一行到达三闾大学后,与孙柔嘉的婚姻。为了结婚,孙小姐使出了秘而不宣的手腕,而方鸿渐也顺水推舟入了围城,又一路跟随孙小姐回到上海。而此时各种婚后的龌龊就像皮袍底下的小咬一样出现了……写到这里,钟书先生已经很少说俏皮话,很少说比喻句,也不再每写几页都要兴冲冲拿给杨先生看了。连在现实生活中、在饭桌上,他也不再妙语连珠。那是一段沉静的时光。钟书先生完全沉浸到方鸿渐的命运里,连他紧紧贴着眉毛的黑框眼镜,也显出了那种似笑非笑的无奈。

始于聪慧,终于敦厚,小说以一个洗尽铅华的收尾,挤进了经典作品的行列。

之间堪称知己。除了谈国事家事,还谈做生意。大舅在信里如此说婚姻:感谢兄弟对小妹的包容,她可能不懂你的所思所想,就像李子(舅妈)于我。但是《浮生六记》里沈三白与芸娘伉俪情深吧,却遭天妒,情深不寿。所以,如我们这种争争吵吵的婚姻反而长久。

至于做生意,我记得上世纪90年代夏天,大舅开了一大卡车西瓜来我家,他听我爸说来卖西瓜能赚钱。但那次西瓜生意以失败而告终。因天气炎热,卖到第二天就变质了,扔掉一大半。虽亏本上千元(那时不是小数目),但大舅生性乐观豁达。他在信里对我爸的致歉如此作答:

“你不必愧疚,这次生意本是我的主张,不试不知道,还真不是块做生意的料”。

2008年国庆,我爸突然想见大舅,打电话给大舅让他到芜湖大女儿(我表姐)家住几天,让我开车送他去芜湖与大舅会合,说老哥俩要好好促膝长谈。他们在一起谈了三天三夜,老哥俩喝酒猜拳说“哥俩好”,笑声朗朗,隔几百里地的我仿佛都听见。

也许,世间所有的突然想念,原来都是上苍的暗示与怜悯。那年年后不久一天,大舅吃过早餐,猛然跌倒在便利店的货架旁再也没有醒来。76岁的大舅走得毫无痛苦,却把痛留给了毫无准备的亲人。我爸接到噩耗后立即打电话给我,号啕大哭。我何尝不知,他在哭大舅也在哭自己,因为彼时,他刚查出有预后

不好的病。三个月后,他追随大舅而去。又是人间四月天,老哥俩想必在天堂里

喝酒猜拳其乐融融吧。

B2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