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90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New Spatial Form of Network Society: Emerging Global Metropolitan Regions in Networked Urbanization) (11/11) 第第

Upload: sun-quan-huang

Post on 16-Apr-2017

271 views

Category:

Education


7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第二講網絡社會的新空間形式──網絡都市化過程中

的全球都會區域浮現 (New Spatial Form of Network Society: Emerging Global Metropolitan Regions in

Networked Urbanization)(11/11)

夏鑄九

Page 2: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前言── • 這是塑造空間的專業者在面對當前全球化下的社會與空間劇變最重要的趨勢,這也就是區域規劃,政策規劃的天下,是專業分工中有最有能力、眼光、以及經驗者始能擔當的大任。• 由於網絡社會浮現所伴隨的資本主義的經濟再結構,地方發展變成最緊要的課題,支持專業的知識基礎主要是區域發展,也就是社會科學的支持,尤其是經濟學,不過,是要能洞悉全球與地方經濟連結的經濟學。

Page 3: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國土與區域規劃的考量必須認識全球連結,不然連現實問題都掌握不了,國民經濟這種思維角度早已經失去了現實條件規劃。• 然而,規劃一旦成為地方發展的制度性工具,引領資本,激勵積累的機制設計時,它同時帶來的治理危機也就迎面而至。• 此外,考量國土規劃與區域發展,不再是藍圖式的整體規劃而是受到軍事運籌影響的策略性規劃,大陸稱為戰略性規劃,這時,專業能力需要一種類似兵法上的空間布局眼光,圖繪大地,激揚文字,為的是能指點江山。

Page 4: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簡言之,• 面對城市競爭: 全球都會區域的浮現, 全球經濟競爭下的城市治理角色, 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主導下的企業主義抬頭。 都市計劃脫離了福利國家模型下的管理主義,脫離了勞動力集體消費的再生產功能,所以,成為引領資本,激勵積累的機制設計。 所以:我們看見…• 建築與規劃: 因為全球流動的力量,使得建築紀念性的象徵力量與節點的門戶效應更要求擴大、國家權力弱化,市民社會失去對應面,或者說市民社會也易於穿透國家機器,於是公共空間市民性格與地方意義的競爭,都顯得格外重

要…

Page 5: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建築批評: 由於 建築商品化與符號化,使得人們要求認識建築:但是,操作性批評僅是文化成見的再生產,仍然要記得義大利史家塔夫利的提醒:沒有建築批評,只有建築史,更需要建立對商品與符號解秘的能力…• 至於學院與專業者: 面對可持續的建築與規劃挑戰,需要對技術與專業本身更多的反思能力…。

Page 6: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一、巨變:全球都會區域的形構• 我們正面臨歷史巨變,這是經濟、政治與文化的巨變,在這個轉化過程中,我們看到了都市化升級。這是全球信息化年代的世界規模巨變的空間結果。首先是都市化升級,是更高的都市化,被稱為是區域的都市化 (regional

urbanization) ,甚至是網絡的都市化(networked urbanization) 。

Page 7: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我們審視今日的城市特徵是沒有城市的都市化 (urbanization

without cities) 現象: • 城市是物質地根植於空間集中的人類聚落,而且是在社會組織與文化表現上的特殊空間形式。• 廿一世紀的城市也被視為是沒有市民的城市

(cities without citizen) ,當然,對華人社會而言,這論點有歐洲中心主義之嫌。

Page 8: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至於區域 (region) ,則指涉經濟活動的功能性連結,尤其是針對勞動市場、消費市場、媒體市場的功能性連結。• 1980年代起,區域在資本主義經濟再結構中有著重要作用 。

Page 9: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本文有意對鉅形城市 (mega-cities) 的分析範疇,採用都會區域 (metropolitan regions) 一詞,而避免鉅形城市 (mega-cities) 、城市區域 (city-regions) 、城市群、或是城市連綿區等等措辭,帶來不必要的,在字面上解釋的困擾。

• 簡言之,全球信息化資本主義 (global informational capitalism) 的空間形式就是全球都會區域的浮現。

Page 10: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在亞太,像是溫哥華—西雅圖、北加州灣區—舊金山—矽谷、南加州被稱為是南方 (The South) 的都會區域,包括大洛杉磯、聖地牙哥、甚至跨過墨西哥邊境,東京—大阪、首爾—仁川、從蘇澳市到屏東市的台灣西海岸、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柔佛—新加坡等等。

Page 11: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那麼,什麼是都會區域呢?都會區域做為理論概念的建構,不在於人口集中的規模,也不在於其廣袤的都市地區,而在於其指涉之關鍵特徵。• 這特徵就是:

Page 12: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1. 節點 (node) 與網絡 (network) :城際網絡 (intercity networking)之間的互動與聯繫成為關鍵。網際網路(互聯網, Internet)是重要的技術表現。• (1). 全球經濟的節點:• 都會區域集中了指揮、生產與管理的上層功能、媒體控制、真實的政治權力、創新與散佈訊息的象徵能力。• 甚至,這裡成為發展的引擎,也是政治與文化創新的中心。• 因此,信息化城市的創新氛圍 (milieu of

innovation) 建構是競爭力的要害所在。

Page 13: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簡單地說,創新氛圍不是實質物理的空間,而是一個讓人們進去就會想做研究的地方,譬如說,這就是工業社會在德國斯圖加德奔馳汽車廠的運輸研究中心 (Daimler Konzernzentrale Mercedes-Benz Werk Unterturkheim, Stuttgart) ,

Page 14: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信息社會在加州聖塔克拉拉庫比蒂諾 (Cupertino, Santa Clara) 的蘋果電腦總部 (Apple Campus)所塑造的價值觀與流露的氣質,這也就是創意城市(creative cities) 的重要性。

Page 15: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台灣發展模型的挑戰就是台灣西海岸都會區域如何能由新國際分工中的製造業代工基地轉化成為設計的節點。由 IC 設計、建築設計到創意設計,技術升級與產業轉型是要害所在。 • 而大陸似乎是只爭朝夕,可以說是為形勢倒逼,必須加速技術升級與制度改革,推動經濟新形態,這也是第三講的重點。

Page 16: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2). 全球都會網絡 (global metropolitan networks) :

• 越界聯繫 (cross-border links) 與對腹地的強大磁吸作用,因此,都會區域的連結與脫落的雙重性值得注意。它們在外部連結上全球網絡和本國的某些部份,在內部則脫離了在功能上不必要,而在社會上引起分裂的人口。正是這種在實質空間與社會方面,全球連結和地方脫節的獨特性,使得都會區域算得上是網絡社會 (network society)的新都市形式。

Page 17: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舉而言例:北加州灣區硅谷、台北新竹、珠三角 /長三角的越界連結。

• 可以參考朝新日報所創造的新詞, “ Chaiwan” 企業,是“中灣”嗎?有企圖心的韓國資本、政府、以及媒體擔心這是他們的競爭對手。

Page 18: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3). 同時既集中又分散的空間模式與多中心的結構與功能:• 不同於過去大都會區的單一中心與衛星城市的空間模式,都會區域建立起功能性連結(尤其是針對勞動市場、消費市場、媒體市場),卻在土地使用模式上不見得連續。• 這裡是空間片斷、功能碎片和社會區隔的不連續群簇。

Page 19: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所以,全球都會區域的理論概念特別指涉:“都會區域的特徵同時是空間蔓延和空間集中,混合了各種土地使用模式、高度移動力,以及仰賴通訊和運輸,包括都會內部和節點之間的溝通。”

Page 20: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舉例:高鐵通車之後終於現形的台灣西海岸都會區域、 1980年代浮現的珠三角都會區域、 1990年代浮現的長三角都會區域、以及 2000年以後的京津冀都會區域的浮現。• 補充一句,為了區分都會區域的理論概念,以至形構全球都會區域的全球都會網絡,此處必須暫時排除空間規劃師所常見的作法,也就是脫離的現實的經濟、政治、技術的連結,主觀地將都會區域視為一種國土領域的意識形態建構 (a

territorial-ideological construct) ,因此,除了珠三角、長三角、與浮現中的京津冀三處之外,我們似乎還需再觀察往後這幾年的都市現實變動。

Page 21: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然而,就在 2009年美國的金融海嘯引爆之後,中國大陸的國家經濟政策向擴大基礎建設投資與向都市化之後的內需市場轉移,這也就是由各都會區域承擔內需,並同時要改善城鄉移民的農民工生活所必須的集體消費。

Page 22: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這時,網絡經濟快速地崛起,如馬雲阿里巴巴集團、淘寶網、百度、以及微信等。• 以及,成渝、海西獲得了新的制度性動力,還有,正在力爭上游的西安、中原的鄭州洛陽、長江中

游…,值得再觀察這幾年的都市現實變動,尤其是高鐵網絡所帶來的等時圈同城效應,與各都會區域之間的城際連結。• 這種因經濟危機逼迫所造成政策轉向要獲得真正的政策效果,才能扭轉後文所述未來中國都市形構的歷史過程與都市經驗。

Page 23: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除了前述的關鍵特徵之外,全球都會區域的形構還伴隨著下述陰暗面:• 2. 社會接納與排除

(social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的邏輯並存與兩極化的城市:

• 工具性交換的全球網絡,與策略性決策的無情流動,選擇性地接通與切斷 (switch on and off)越來越變得是城市興衰的關鍵所在。造就的是不連續的區段(segments)與片斷化(fragmented) 的城市。

Page 24: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舉例:台灣的都會區域中對所謂外籍移工甚至是外籍配偶的歧視,對都市原住民部落、所謂“非列管眷村”的忽視。• 而城中村,可以說是中國大陸都會區域的都市非正式部門

(urban informal sector) 的表現形式。

Page 25: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3. 生態危機的城市:• 短時間集中大量人口與活動的結局。生態危機與永續城市的建構,在全球暖化與氣候異常壓力下成為急迫的議題。這不是危言聳聽,或是災難預言,天地不仁,多是人禍。

Page 26: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舉例:台灣的都會區域必須面對流域治水、地層下陷、強降雨…,不下雨就鬧旱災,一下雨又鬧水災等等問題。北台面對的首要任務就是如何面對基隆河?治理淡水河?坪林在保育與發展的矛盾下營造低碳與零碳社區。南台,尤其是高雄縣市的飲用水矛盾?至於地層下陷,更是過去西海岸養殖業的併發症,在全球氣候變遷與海平面上升的環境壓力下,必須及早面對的課題。

Page 27: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中國大陸的都會區域則必須面對環境降級(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的生態危機,這是做為全球經濟中的世界工廠代價之一,也是亟需面對的環境政策議題。

• 香港,就是“洋垃圾”的中轉站,珠三角貴嶼鎮就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子垃圾基地,而中國,就被稱為是世界的垃圾桶。

Page 28: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再加上,地球暖化與海平面升高問題,它威脅的就是沿海的都會區域的城市。• 就在巴黎氣候大會召開之前,美國氣候總站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 在氣候失常的影響下,就算人們成功地將全球生溫幅度控制在 2 攝氏度,長期來看,像上海、杭州、孟買、香港、台北、高雄這樣的三角洲的都會區域的中心城市,部分土地將註定淹沒在海平面之下。• 被殃及人口方面,中國大陸將首當其衝: 氣溫升高 4 攝氏度就會有 1.45 億人生活的地 區遭殃。升溫 2 攝氏度,數字減半。

Page 29: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以及,因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減,就必須面對輸出產品的國際懲罰!• 今天已經知道,全世界面積最大排放最集中的區域就是中國大陸的華東,其中最集中表現的區域就是京津冀,這也是第三講的重點。

Page 30: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嘉義沿海水環境管理課題

Page 31: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海平面上昇• 2090~2100年可能海平面上昇

– ~1.2 m (by Science 2006)

• 激化效應—南極西側與格陵島的冰帽融化– 4~6 m(p>50%) (by IPCC WGII

4th Assessment Report, April 2007)

– 嚴重情況導致海平面可能上昇 12 m

Page 32: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沿海地形高程• 計畫區範圍 25000ha• 無法重力排水範圍

– 2250ha 面積低於平均潮位– 台 17線以西 (7350ha)全部低於平均高潮位

• 計畫範圍 97%低於6m

Page 33: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2032 目標年推估• 模擬情境—累積地層下陷量 81cm 、海平面上昇

40cm• 低於平均高潮位範圍

– 面積 16600ha( 分佈於台 17線東側 4 km 以西 )

Page 34: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台灣的都會區域必須面對流域治水、地層下陷…,不下雨就鬧旱災,一下雨又鬧水災等等問題。

Page 35: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4. 於是,在制度治理層次上,這些新都市問題十分棘手:• 都會區域,經常無以名之,邊界模糊,加上前述的越界生產網絡所造就的新空間模式,在在缺乏對應的制度治理。

Page 36: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舉例而言:對中國大陸的都會區域言,都市服務缺失與不平等,如房改、教改、醫改等,都會傷害社會和諧,催動都市動員。• 農民工進城,尤需都市服務。• 新都市問題浮現,催動不同形式的都市動員。

•我用一個實際的設計得獎案例,幫助說明:

Page 37: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用一個實際的設計得獎案例,幫助說明。在某個程度上,農民工是快速工業化、都市化、以及財富的生產者,他們也營造了城市,但是,他們卻不是“市民”,不能享用他們的勞動所生產的都市空間。

Page 38: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就這個意義上,以走向公民建築為指向的 2010年第二屆中國建築傳媒獎,居住建築特別獎並列首獎之一的“天津中新生态城建设者公寓”,提供的正是一個鏡中之像,一個異質地方。• 這個遲來的地方,讓我們看到,以千萬計的農民工的真實生活空間長期受到忽視,他們存身的生產空間未能提供勞動者的基本生活空間,擠身全球都會區域的制度與社會,欠缺給予這些空間生產者所應有的基本公道。

Page 39: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5. 都市運動:• 也因此,都市社會運動持續不斷地以不同形式發生。被排除的弱勢者需要被看到!孤立無援的弱勢個體,甚至以連續跳樓的形式表現出對生命的無奈。 • 舉例:於無聲處聽驚雷,在維權運動下市民城市的浮現,是中國城市最值得關注的趨勢。以及,城鄉移民的農民工如何能轉換為市民,取得都市服務,可以說是廿一世紀中國大陸的都會治理的歷史挑戰。

Page 40: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首先,全球商品鍊中的低階代工者是網絡社會連結裡的無印勞工,他們可以被取代,他們被管理者認為需要泰勒式管理,因為生產過程的機械化是人的蒸發,這不是什麼二代農民工的抗壓性問題。• “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在勞動者的意象中存在著,即已經觀念地存在著。他不僅使自然物發生形式變化,同時他還在自然物中實現自己的目的,這個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做為規律決定著他的活動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須使他的意志服從這個目的。但是這種服從不是孤立的行為。除了從事勞動的那些器官緊張之外,在整個勞動時間要有作為注意力表現出來的有目的的意志,而且,勞動的內容及其方式月是不能吸引勞動者,勞動者越是不能把勞動當作他自己體力和智力的活動來享受,就越需要這種意志。”• 管理者的意志,最後,就是軍事意志。工廠,就變成了軍營?而他們生活的地方也不是城市。

Page 41: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加州灣區—舊金山、北台—台北新竹、珠三角之間,蘋果的 iPhone iPad 、 鴻海、富士康 (Foxconn)跳樓 12起之間的連結與越界的生產網絡:這是品牌創新研發、製造代工的全球生產練,是資本、勞動力的生產與勞動力的再生產,也是日常的個體消費與都市生活中的集體消費課題,關係著都市、地方政府提供的都市服務、都市計畫與市民身份。所以說,深圳,難道是沒有市民的城市嗎?

Page 42: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Apple CEO Steve Jobs‘ Stanford Commencement Speech 2005 ,

“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 2 June 2005, Palo Alto, CA.

Page 43: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管理者的意志,最後,就是軍事意志。工廠,就變成了軍營?而他們生活的地方也不是城市。

Page 44: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二、都會治理 (metropolitan governance)的挑戰 • 有些因素會減緩都會區域的成長,端視限制都會區域成長之政策的精確度與效力而定。• 區域發展政策可能可以將工作與人口的集中分散到其他地區。• 而且,很容易引發大規模的傳染病(從禽流感、口蹄疫、狂牛症、到非典

(SARS) 、毒奶、新型流感、食品添加塑化劑 …等)、和社會控制的解組,以及政治上的狂熱,都將使得都會區域的吸引力降低。

Page 45: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Page 46: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然而,總體而言,都會區域的規模與支配力將會成長,因為它們不斷吞噬周圍廣袤的腹地,餵養自己的人口、財富、權力和創新者。再者,都會區域是連結全球網絡的節點。• 因此,根本上來說,每個都會區域所在的國家的未來,正呈現在這些地區的演變與管理上。• 而這個社會與空間的巨變過程實在太快了。

Page 47: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我們知道,身體能吸收營養的食物需要文火慢燉;自然乾燥過程的木材才會保持呼吸的能力,機器快速乾燥處理的木材卻是細胞破壞後的死亡與枯朽;都市化的過程在西歐是五百年,至少是一百年的歷史加速過程,而台灣用了五十年,中國大陸竟然僅用了廿五年。巨變的過程太快了。• 再說一次,都會區域是信息時代之新空間形式∕過程——流動空間——的節點與權力中心。

Page 48: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於是,全球都會區域的形構就是都會治理的挑戰。歐洲的都會區域因為移民問題而變得關係緊張,新的網絡國家的內部關係顯得十分脆弱。

Page 49: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但是,都會治理實在不容易,這是建築的技術分工與建築師專業分化之後,離得最遠的專業任務了,也就是俗稱國土規劃 (territorial planning) 的工作,用更精確的措辭來說,是全球化年代區域發展與區域規劃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planning) 的政策規劃領域。其實,都會治理是廿一世紀國家 (state) 的挑戰。

Page 50: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由於全球信息化資本主義對國家角色所構成的競爭壓力,過去凱恩斯模型福利國家社會技術官僚所主導的大型計劃所造成的大災難, Peter Hall 所總結的歷史教訓,現在已經在新的脈絡下隨風而逝。• 全球都會區域中的巨型計劃是經濟與都會區域競爭壓力下的產物,在新自由主義的價值觀支持下,經常以新的公私合夥形式,房地產開發的方式,利潤導向,實現企業取向的都會治理。

Page 51: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一方面,提升了生活品質,都市形象得以改造,另一方面,卻經常加強了社會排除,空間隔離,以至於門禁社區浮現 (gated communities) ,公共空間的商業化與私營化 (privatization) 成為公然的政策趨勢 。

• 由市中心重建到都市邊緣的新鎮營造、還可以包括大學城等,當然,亞運、奧運、世博會也都是巨型計劃的例子。

Page 52: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要如何看待全球都會網絡裡的台灣西海岸都會區域中的台北,珠三角中的香港、深圳、廣州,長三角中的上海,蘇錫常、南京、杭州、寧波,京津冀中的北京與天津,以至於差距日大的其他區域?• 這些都是網絡中的城市。

Page 53: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這是網絡社會的新空間形式。用米歇‧傅科 (Michel Foucault) 的措辭說,這是關係的空間 vs.地方空間、延伸的空間。越界成為常態,都會區域就是一個無邊際的網狀空間。開放網絡裡的創新氛圍是競爭力的要害,不然,內向封閉就是邊緣化。

• 這不是歷史的詛咒,都會治理是國家的考驗,不然,將不斷出現將帥無能,累死三軍的不同形式災難。

Page 54: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小結:• 1. 在全球都會區域的浮現的脈絡上,全球經濟競爭下的都會治理角色成為挑戰,然而,還得加上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主導下的企業主義抬頭。 (一直到 2008年的金融海嘯襲擊,才終於宣布了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死刑。)

Page 55: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它造成了都市計劃歷史地脫離了戰後福利國家模型所伴隨的管理主義,成為擺脫勞動力集體消費的再生產功能的“公共”包袱,所以,規劃,成為地方發展的制度性工具,引領資本,激勵積累的機制設計。• (一直到富士康 12 連跳巨大事件之後,都市治理也說明必須轉向。)

Page 56: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Makkasan Redevelopment, Bangkok• 譬如說,過去,所謂新鎮 (new town) ,由國家驅動,社會整合,建構公共空間,是社會史與規劃史上重要的社會改良主義的都市改革 (urban reform)元素,歐洲是構想之源與福利國家政策表現;

• 而當前,新城鎮卻成為政府政策強力主導下的市場導向,房地產開發,由私人利潤驅動,強化菁英階級,助長空間隔離的巨型計劃 (megaprojects) ,亞洲的都會區域,由雅加達、曼谷、馬尼拉、河內、韓國、日本、以至於長三角上海(如一城九鎮計劃) …,是主要的展現地方。• 由都市史的角度言,城市,也由公共城市 (public city) 成就為所謂的私營城市 (privatopolis)了,這也就是全球資訊化資本主義的新自由主義的都市規劃

(neoliberal urbanism) 。

Page 57: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上海洋山港新城、安亭新城、浦江新城、松江新城…

Page 58: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2. 都會區域的都市服務缺失與不平等,這是都會治理與都市治理的議題,也是對地方政府的政治與社會壓力。• 而都市動員,其實是都市改革,建構和諧社會的契機。

Page 59: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1). 城中村是都市功能上的都市非正式部門與社會排除空間表現形式

Page 60: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2). 住宅商品化與住宅問題 • 市民們的順口溜表達得十分明白: “教改把你父母逼瘋,房改把你腰包掏空,醫改為你提前送終。”

Page 61: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3). 都市再結構與都市再中心化過程• 土地與房地產是地方政府主要的財政來源,這是都市改革的瓶頸。

Page 62: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4). 都市保存與晉紳化的矛盾十分棘手

Page 63: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在這個意義上,前面已經提過的,以走向公民建築為指向的 2010年第二屆中國建築傳媒獎,居住建築特別獎並列首獎之一的喀什老城區阿霍街坊保護改造,對前述的都會區域裡中心城市的老城區而言,就是異質地方(heterotopias) ,它提供的鏡像關係,在我們不在的地方看到了我們自身。

Page 64: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由於地震威脅的自然條件,與維吾兒民族的政治條件,使得國家改變了與地方社會的關係,這裡是新疆的深圳,是政策支持的特區,不只是經費支援( 70億人民幣預算,每平米 400元人民幣),也提供了居民參與設計的管道。

Page 65: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專業者提供了一個開放的營造方式,鄰里交通、管網氣電、衛生設施等公共服務配合著磚混結構系統,使地方居民的主意得以受到尊重,少數民族文化的智慧得以在門窗裝修等處彰顯。• 相較於這些對維吾兒地方居民有使用價值的都市空間,就在這個獎項所營造的異質地方,另外一種真實空間之中,讓我們看到全球都會區域裡的老城區的土地與建築物,則直接成為實現交換價值的商品。這是地方政府利益之所繫,所以,房地產開發商成為破壞都市生活的殺手,建築師則是鏡中自我現形的妖魔。

Page 66: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5). 城際運輸與都市交通問題• 首都,成就為首堵,一點也不意外。

Page 67: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6). 全球化年代的新都市問題與對策擬議 這就關係著都市與區域規劃師的新角色了: 專業者若是自限於技術的封地,自溺於形式的弄而不思突破,就是自外於歷史變動的中心。

Page 68: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Page 69: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四、專業者的新角色• (一) 前面已經提到,都會治理,其實是廿一世紀國家橫渡全球化惡水的挑戰。

Page 70: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首先,都會治理所需的越界整合與跨界協調問題,表現出國家的正當性危機與國家的再尺度化 (state re-scaling,規模調整 )的挑戰。這是國家在全球經濟競爭與民主參與之間制度上的矛盾,具體表現為行政區重劃的行動。

Page 71: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舉例:珠三角都會區域。這裡需要一個有效的行政協調機制,而不是等待中央或是僅僅廣東省的努力而已。過去這些年,區域政府與地方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推動發展的意志與應變能力,在全球經濟所驅動的社會空間轉化的新過程中,可以說是充分發揮了在納入全球市場中引領地方發展的作用,值得進一步的分析地方的發展性國家 (local developmental state) 的特性。

Page 72: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現在,他們面對的主要挑戰,在於既有的城鄉二元化制度已經不能面對龐大的城鄉移民所提供的生產所必須的勞動力,與其相應的勞動力再生產(reproduction of labor power) 所關係的都市服務提供之間,巨大歷史矛盾。

Page 73: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Page 74: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這正關係著城市的歷史意義與新的都市問題 (new urban questions) 的形成(譬如說,這個歷史性的都市與區域過程,是沒有城市的都市化(urbanization without cities)?或是,城市是沒有市民的城市 (cities without citizens)嗎?),在全然不同於十九世紀的烏托邦主義的歷史上,甩掉過去這些年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引導下都市計畫成為企業主義招商引資,激勵積累工具的角色,重建都市規劃的功能,

Page 75: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譬如說,住宅的服務(住宅商品化造成大部分的人口無法進入房地產市場)、交通運輸的服務(公共交通的壓力、機車的非正式交通工具角色)、都市與公共空間品質的期待(城中村與城鄉接合部的問題),還有,教育與醫療要求,回應市民城市的深層需要,以及,因此重新營造地方政府的角色。

Page 76: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Page 77: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再舉例:• 台灣西海岸都會區域,一個多中心的都會區域已經浮現。• 精省,台灣已經錯失了制度改革的機會,第二級的區域與都會區政府的重要性被忽視了。• 北臺、中臺、南台的都會治理是有急迫性的國土規劃挑戰與都會治理課題。• 最大的困難在於國家的轉化過程中曾經切斷了全球都會網絡的節點聯繫特性。• 選舉內爆,國家幾無暇建立可執行的都會治理制度

Page 78: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在 2007年五都政策下,台中縣市、高雄縣市、台南縣市都已經分別合併,• 然而,北台都會治理(竹南以北)、南台、中台的都會治理都有其急迫性,• 台北縣卻已經升格為新北市,至於與台北市之間的關係難道是制度設計的地雷?新舊台北市隔河對峙。• 還得加上桃園縣, 2014年成為第六都。接下來的問題是要合併桃、竹、苗,還是併入北台?• 中央政府囑意前者,然而桃園地方政府與社會卻是意在後者。

Page 79: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在南台,高雄與台南兩個直轄城市能夠合作無間,增強能量,爭取一體化,強化全球競爭力嗎?

Page 80: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更重要的是:剩下來的縣市,如屏東縣、嘉義縣市、雲林縣、苗栗縣、南投縣、基隆市等,又何以自處呢?被邊緣化的排除命運,像屏、嘉、雲、南如何解決呢?這是內政部必須持續推動,重新納入偏遠地區與邊緣,尤其是花東、澎湖、金門、馬祖、原住民自治區的重大任務。• 若不如此,現行的行政區調整就會變成行政區邊緣化與區域發展兩極化的制度催化劑。

Page 81: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行政區調整遲緩與都會治理僵化,一再暴露出全球化下國家規模再調整的迫切性,而國土空間領域的制度改革嚴重落後於選舉政治與全球經濟競爭的現實。• 全球都會區域與都會治理在全經濟競爭中的重要性,由於近年台灣政治上的內耗,竟是國家的技術官僚受限於民粹政治造成的封閉內向精神狀態到現在還無所知的新生事務。

Page 82: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長期未經調整的台灣既有行政區劃中的縣與市,要求它們參與全球經濟競爭,規模太小,譬如說,台北新竹科技走廊是 1980年台灣產業所支持的學習性區域,非北台都會不足以治理;• 然而,要求既有縣市面對台灣市民社會浮現對草根民主的期望,則其規模又太大。• 由於 2007年重劃的行政區已經經過了選舉,再改革的困難更甚於前,現在一切似乎都已經太晚了。山河破碎,選舉內爆,認同割裂,社會分裂,不能治理的都會區域,似乎已然浮現了。

Page 83: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二) 區域發展的重要性——對全球經濟競爭中的地方與區域政府的期待。• 地方的可持續發展之道在於:• 地方定位、都會區域、都市創新、以及區域發展

Page 84: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三)政策規劃,策略性規劃——都市與區域規劃師的新角色• 在都會區域浮現的現實壓力下,傳統的都市計劃的因應趨勢是通盤性、長程理性的整體規劃已經因其只有形式化的意義而被徹底放棄,相反地,策略性規劃、彈性、以及開放市民參與成為趨勢。市民城市也因此必要!

Page 85: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然而,在前面的講題中,我們已經看到偶像建築師本身就成為符號,與從事政策規劃的區域規劃師成為專業上的兩極,終於,建築師與規劃師之間,變成是彼此沒有關係,甚至也沒有共同溝通語言的不同專業者了。

Page 86: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前者,成為象徵的操弄者,因為建築成為商品符號,給予消費者一種奇觀景象( spectacle),像幻象般一再地打斷我們的生活,不斷提醒我們系統的權力,它總是找得到使我們驚奇,以及說服我們的辦法…。

• 建築即媒體,編織都市榮耀。詳見第四講。

Page 87: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現實裡的建築師在這個社會關係中,身外的財富無能甩脫,貪婪造成自大與麻木:“專家沒有靈魂,縱欲者沒有心肝;空洞無效,卻幻想著自己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文明境界。”

Page 88: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杜拜,做為極致代表,由能源中取得財富,六年的石油所得竟然全數投擲在十年的營造費用上,通貨膨脹可以預期,終於在2008金融風暴中受創,在房地產市場泡沫化中滅頂,宣布延後償債,震動全球股市…。

Page 89: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讓我們有心理準備,面對永恆不安的世界:• 這是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與金融的無常性帶來不安,而意識形態的統一性要求已經無能為力了,文化的神聖性也早已不在了。

Page 90: INS inter-lecture #1 網絡社會與訊息化城市第二講 -網絡社會的空間新形式

• 永遠的不安與變動,這不就是全球化時代最不同於過去一切時代的地方嗎?這其實是:“一切的等級的和固定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 我們終於不得不用冷靜的眼光來看待我們的空間,其實,看待我們的社會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