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7 古代开学典礼 满满的仪式感 - epaper.xmnn.cnepaper.xmnn.cn/xmwb/20180905/23.pdf ·...

1
学生整理衣冠。 步入学堂拜先生。 赠予六礼束脩。 学生洗手。 ①正衣冠 “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据《礼记》记载:“礼义之始, 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因 此,古代开学仪式的第一课即是 “正衣冠”。古人认为:“先正衣冠, 后明事理。”让学生注重自己的仪 容整洁,是首先要上的第一课。入 学时,新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 次帮学生整理好衣冠。然后,“衣 冠整齐”地排着队到学堂前集合。 恭立片刻后,才能在先生的带领 下进入学堂。 ②行拜师礼 磕头拜师之外,还要送六礼束脩 步入学堂后,先要举行拜师 礼。学生先要叩拜至圣先师孔子 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然后是 拜先生,三叩首。拜完先生,学生 向先生赠送六礼束脩。 所谓六礼束脩,亦即古代行 拜师礼时弟子赠予师父的六种礼 物,分别是,芹菜:寓意为勤奋好 学,业精于勤;莲子:莲子心苦,寓 意苦心教育;红豆:寓意红运高 照;红枣:寓意早早高中;桂圆:寓 意功德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 子心意。 “束脩”二字,有人解释为十条 干肉。据《礼记 · 少仪》记载:“其以 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郑玄注: “束脩,十脡脯也。”束脩在春秋以 前就存在了,《论语 · 述而》中已有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③净手净心 好好洗手,寓意专心学习 行过拜师礼后,学生要按先 生的要求,将手放到水盆中“净 手”。“净手”的洗法是正反各洗一 次,然后擦干。洗手的寓意,在于 净手净心,去芜存精,希望能在日 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责编/郑两兴 美编/李甦歆 2018年9月5日 星期三 L7 ④开笔礼 朱砂开智、击鼓鸣志、描红开笔 开笔礼是开学仪式中最后一道 程序,包括朱砂开智、击鼓鸣志、描红 开笔等。 “朱砂开智”的具体做法是先生手 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点 上一个像“痣”一样的红点。因为“痣” 与“智”谐音,朱砂点痣,取的其实是 “智”的意思,意为开启智慧,目明心 亮,希望学生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 “击鼓鸣志”来源于《学记》:“入 学鼓箧,孙其业也”,意在通过击鼓声 警示,引起学生对读书的重视。 “描红开笔”就是学生在先生的指 导下,学写人生的第一个字,这个字往 往笔画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古代开学典礼 满满的仪式感 又到开学季,在中国古代,“开学典礼”是什么样呢?古代 新生入学不仅有隆重的“开学仪式”,而且备受重视, “入学礼” 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之一,与成人礼、婚礼、葬礼相提并论。 古代的儿童一般四至七岁入私塾读书,称之为“开书”、 “破学”或“破蒙” ,根据《礼记》和《弟子规》而流传下来的“开 学仪式”则历经千年未改。通常的“开学仪式”包括正衣冠、行 拜师礼、净手净心、朱砂开智等内容,满满的仪式感。 入学 礼”完成后,小小读书郎就踏上了求学之路。 据新华网 开学仪式四部曲 每部都隆重 开学准备三大项学费、校服和书包 明代儒生服 “襕衫” (扬州考 古出土实物)。 清代楠木书盒 古代学子开学前要做哪些准备? 从古籍记载来看,必不可少的有三 样:一份“束脩”,亦即学费;一件“青 衿”,类似于现在的学生服;一套“笈 囊”,放置书本、衣服等学习、生活物 品的收纳用具。 有肉送肉没肉送菜当学费 古时只要是“官学”,都不收学 费。但是一些民办校,即“私学”,如书 院、私塾等都要收取学费。由于私塾 大多招收贫困学生,学费自然低廉, 实在交不起学费的学生毕业后,他们 大多会为学校打一年工,帮先生料理 学校事务,甚至做家务,干劈 柴、挑水、做饭之类的活儿,算 是归还“贷学金”。但是,能交起 学费的人家,自然不用勤工俭学。学 费一开始用干肉,后来变成银两钱 币,叫“脩金”。如果学生家里实在困 难,也可以送粮食或者蔬菜。除了束 脩,如果孩子去外地读书,家长还得 给准备一笔路费。 校服是青衿和襕衫,很传统 古代的校服叫“青衿”。“青衿”是 古代最传统的“学生服”,明清时的秀 才便全着青衿。除了青衿,“襕衫”也 是古代的学生校服,《新唐书 · 车服 制》记述:“是时士人以唐苎襕衫为上 服……”襕衫始现于唐,宋明时代的 学生穿得多。尤其明代小说中对襕衫 的描写不少,一般是秀才等人的装 束,另外各地乡学祭孔时也有人穿。 “书包”是笈嚢,放置学习生活物品 开学孩子们必然有书包,在中国 古代,叫作“褡裢”、“包袱”等。褡裢是 一种长方形布口袋,中间开口,两端 装物,在古装戏中常能看到。由于书 本和衣物如果放在褡琏或包袱内很 容易起褶、变形,所以,古代学子多用 “笈囊”或“箧笥”、“箱笼”等东西来放 置学习、生活物品。 描红开笔 “朱砂开智”(相关图片均为现实生活中场景还原)。 资料图

Upload: others

Post on 06-Sep-2019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L7 古代开学典礼 满满的仪式感 - epaper.xmnn.cnepaper.xmnn.cn/xmwb/20180905/23.pdf · 学生整理衣冠。 步入学堂拜先生。 赠予六礼束脩。 学生洗手。

■学生整理衣冠。

■步入学堂拜先生。

■赠予六礼束脩。

■学生洗手。

①正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据《礼记》记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因此,古代开学仪式的第一课即是

“正衣冠”。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让学生注重自己的仪容整洁,是首先要上的第一课。入学时,新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帮学生整理好衣冠。然后,“衣冠整齐”地排着队到学堂前集合。恭立片刻后,才能在先生的带领下进入学堂。

②行拜师礼磕头拜师之外,还要送六礼束脩

步入学堂后,先要举行拜师礼。学生先要叩拜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然后是拜先生,三叩首。拜完先生,学生向先生赠送六礼束脩。

所谓六礼束脩,亦即古代行拜师礼时弟子赠予师父的六种礼物,分别是,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红豆:寓意红运高照;红枣:寓意早早高中;桂圆:寓意功德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束脩”二字,有人解释为十条干肉。据《礼记·少仪》记载:“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郑玄注:

“束脩,十脡脯也。”束脩在春秋以前就存在了,《论语·述而》中已有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③净手净心好好洗手,寓意专心学习

行过拜师礼后,学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净手”的洗法是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洗手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芜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责编/郑两兴 美编/李甦歆2018年9月5日 星期三时 空 L7

④开笔礼朱砂开智、击鼓鸣志、描红开笔

开笔礼是开学仪式中最后一道程序,包括朱砂开智、击鼓鸣志、描红开笔等。

“朱砂开智”的具体做法是先生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点上一个像“痣”一样的红点。因为“痣”与“智”谐音,朱砂点痣,取的其实是

“智”的意思,意为开启智慧,目明心亮,希望学生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

“击鼓鸣志”来源于《学记》:“入学鼓箧,孙其业也”,意在通过击鼓声

警示,引起学生对读书的重视。“描红开笔”就是学生在先生的指

导下,学写人生的第一个字,这个字往往笔画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古代开学典礼 满满的仪式感又到开学季,在中国古代,“开学典礼”是什么样呢?古代

新生入学不仅有隆重的“开学仪式”,而且备受重视,“入学礼”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之一,与成人礼、婚礼、葬礼相提并论。

古代的儿童一般四至七岁入私塾读书,称之为“开书”、

“破学”或“破蒙”,根据《礼记》和《弟子规》而流传下来的“开学仪式”则历经千年未改。通常的“开学仪式”包括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朱砂开智等内容,满满的仪式感。“入学礼”完成后,小小读书郎就踏上了求学之路。 据新华网

开学仪式四部曲 每部都隆重

开学准备三大项 学费、校服和书包

▶明代儒生服“襕衫”(扬州考古出土实物)。

▶清代楠木书盒

古代学子开学前要做哪些准备?从古籍记载来看,必不可少的有三样:一份“束脩”,亦即学费;一件“青衿”,类似于现在的学生服;一套“笈囊”,放置书本、衣服等学习、生活物品的收纳用具。

有肉送肉没肉送菜当学费

古时只要是“官学”,都不收学费。但是一些民办校,即“私学”,如书院、私塾等都要收取学费。由于私塾大多招收贫困学生,学费自然低廉,实在交不起学费的学生毕业后,他们大多会为学校打一年工,帮先生料理

学校事务,甚至做家务,干劈柴、挑水、做饭之类的活儿,算是归还“贷学金”。但是,能交起

学费的人家,自然不用勤工俭学。学费一开始用干肉,后来变成银两钱币,叫“脩金”。如果学生家里实在困难,也可以送粮食或者蔬菜。除了束脩,如果孩子去外地读书,家长还得给准备一笔路费。

校服是青衿和襕衫,很传统

古代的校服叫“青衿”。“青衿”是古代最传统的“学生服”,明清时的秀才便全着青衿。除了青衿,“襕衫”也是古代的学生校服,《新唐书·车服制》记述:“是时士人以唐苎襕衫为上服……”襕衫始现于唐,宋明时代的学生穿得多。尤其明代小说中对襕衫的描写不少,一般是秀才等人的装束,另外各地乡学祭孔时也有人穿。

“书包”是笈嚢,放置学习生活物品

开学孩子们必然有书包,在中国古代,叫作“褡裢”、“包袱”等。褡裢是一种长方形布口袋,中间开口,两端装物,在古装戏中常能看到。由于书本和衣物如果放在褡琏或包袱内很容易起褶、变形,所以,古代学子多用

“笈囊”或“箧笥”、“箱笼”等东西来放置学习、生活物品。

■描红开笔

■“朱砂开智”(相关图片均为现实生活中场景还原)。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