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改变 科特迪瓦“靠天吃饭”局面 ·...

1
澳科学家培育出 “超级香蕉” 作为一种能果腹的水果,香蕉味道香甜、食用方便。 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培育出β-胡萝卜 素(维生素A的前体物质)含量比普通香蕉高30倍的“超级 香蕉”,有望帮助大量发展中国家儿童摆脱因维生素A缺 乏导致的失明和死亡。 过去12年来,昆士兰理工大学詹姆斯·戴尔教授一直 致力于提高香蕉中维生素A前体物质的含量。他发现,产 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种香蕉富含β-胡萝卜素, 于是提取它的基因,与主要香蕉品种华蕉杂交, 最终培育出这种“超级香蕉”。不同于普通香蕉 的奶油色果肉,它的果肉呈橘黄色。 缺乏维生素A可能导致失明、免疫力下 降,增加人感染疾病的风险。澳大利亚《布 里斯班时报》援引戴尔的话报道,“每年全 球有约 70 万 5 岁以下儿童死于维生素 A 缺乏”。香蕉是东非居民的重要食物来 源。研究人员希望到 2021 年时能在乌 干达成功大面积种植“超级香蕉”并面 市,帮助那里的居民通过食补解 决维生素 A 缺乏的问题。 国际 责编 任薛鲆 美编 周 2017 8 2 日 星期三 农村版 CHONGQING DAI CHONGQING DAILY LY 08 08 中国技术改变 中国技术改变 科特迪瓦 科特迪瓦 靠天吃饭 靠天吃饭局面 局面 “日暖林梢鹎鵊鸣,稻陂无处不青青。”7 月,科特迪瓦正逢雨季,在距科经济首都阿比 让 160 公里的“格格杜垦区”,稻田里绿浪翻 滚,水稻茁壮生长。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一堂关于水稻机械化 技术实践的实地教学课程正在垦区田间进 行。从中国远道而来的水稻专家们为来自科 全国水稻种植行业的 40 余名代表提供为期一 个月的水稻育种和栽培、田间管理、收割和加 工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让中国技术“落地开花” 来自科西部塞盖拉省的福法纳·瓦苏莱马 纳是水稻培训班的班长。 2012年,他买下了2公顷土地开始种植 水稻。和绝大多数科特迪瓦稻农一样,福法纳 不了解科学的种植技术,家里的庄稼水田不成 形,灌溉靠雨水,属于典型的“靠天吃饭”。 谈起这次水稻技术培训班,他兴奋地对记 者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中国专家向我们 传授了先进的种植技术,介绍了多种机械设 备,并且我们有机会亲自操作,这有利于改变 传统的耕作方式。” 福法纳说:“我知道中国掌握先进的水稻 种植技术,这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如今,我 们在这里学习中国水稻技术,未来还将把这些 知识传播给更多的科特迪瓦稻农。” 因地制宜授人以渔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王学华向记者介绍,今 年6月以来,科特迪瓦雨季的雨量过大,造成 南部众多庄稼地受洪涝灾害影响严重。 “今年的培训内容中增加了‘水稻旱育秧技 术’,经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这种新的育秧方 法可有效规避洪涝灾害,提升秧苗质量,实现粮 食增产的目标,而且在科特迪瓦推广的可行性 很大。”他说。 农机技术操作也是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 湖南湘亚非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尧 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 统耕作方式,就翻地这一环节而言,平均每公 顷土地需32人同时劳作一天时间完成,而同 样的工作量由一人操作机械4小时便可完工。 作为中科两国农业合作的示范基地,“格 格杜垦区”是科特迪瓦全国闻名的水稻种植 基地。经过20余年的农业技术合作,垦 区内每公顷土地水稻产量大幅提高,稻农的 直接收入增加 10%以上。未来将有更多的水 稻种植者从中非农业合作中获益。 六旬庄稼汉的丰收梦 年已花甲的桑巴·凯塔是科北方泰希尼市的 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已经种了40多年的水 稻。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坐在田埂上休息。金灿 灿的阳光下,他眯缝着双眼,望着稻浪涌动。 他告诉记者,去年便得知中国政府在这里搞 起了水稻技术培训,他找到泰希尼的农业官员, 希望到垦区来学习中国专家是如何种庄稼的。 “我家有3公顷多稻田,每年只收一季水 稻,收获的稻米还不足家里十几口人糊口,”桑 巴说,“正是因为家里没有机械,没有好稻种, 所以收成不好。” “虽然年岁大了,我也要学习新技术。我 的梦想是让家人都能吃饱饭,让泰希尼也能成 为粮仓。”桑巴充满期待地说。 正如中国驻科特迪瓦大使唐卫斌7月3 日在水稻技术培训开班仪式上所言,“中科两 国农业领域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在中 国专家的指导下,科特迪瓦正朝着“实现粮食 自给自足的目标”逐步迈进,相信未来这片田 野将更加美丽富饶。 蓝色花卉给人高贵、冷艳的感觉,但人 们常见的观赏花卉却少见蓝色。日本科学 家日前报告说,他们利用转基因技术第一次 在世界上培育出一种“真正蓝色”的菊花。 菊花、玫瑰、康乃馨和百合等花卉是全球 花卉市场上的主要观赏植物。日本农业和食 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野田尚信等人在新 一期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介绍说,虽 然这些花卉已经有了白色、黄色、橙色、红色、 洋红色和绿色的品 种,但一直没有培 育出蓝色品 种。因此,培育出蓝色品种引起了“花卉行业 以及园艺与植物科学界的特别兴趣”。 自然界中的天然蓝色花卉通常产生称为 花翠素的蓝色色素。但此前研究发现,利用 人工方法让常见观赏花卉含有花翠素,培育 出的不是蓝色花,而是紫色或紫罗兰色花。 野田尚信等人此次的新方法涉及两种 基因。首先,他们把蓝色风铃草的一种基因 “插”入菊花,修改花翠素让花朵呈紫色;然 后,他们“插”入来自蝶豆花的第二种基因, 这种基因给花翠素增加了一种糖分子,结果 菊花就变成了“真正的蓝色”。 “这是此前从未报告过的发现,”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这种简单方 法是培育各种观赏植物开 蓝色花的一种很有前 景的途径。” 本版文/图均据新华社、新华网 科学家首次培育出 蓝菊花

Upload: others

Post on 17-Aug-2020

3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中国技术改变 科特迪瓦“靠天吃饭”局面 · 来自科西部塞盖拉省的福法纳·瓦苏莱马 纳是水稻培训班的班长。 2012年,他买下了2公顷土地开始种植

澳科学家培育出“超级香蕉”作为一种能果腹的水果,香蕉味道香甜、食用方便。

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培育出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前体物质)含量比普通香蕉高30倍的“超级香蕉”,有望帮助大量发展中国家儿童摆脱因维生素A缺乏导致的失明和死亡。

过去12年来,昆士兰理工大学詹姆斯·戴尔教授一直致力于提高香蕉中维生素A前体物质的含量。他发现,产

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种香蕉富含β-胡萝卜素,于是提取它的基因,与主要香蕉品种华蕉杂交,最终培育出这种“超级香蕉”。不同于普通香蕉的奶油色果肉,它的果肉呈橘黄色。

缺乏维生素A可能导致失明、免疫力下降,增加人感染疾病的风险。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时报》援引戴尔的话报道,“每年全球有约7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维生素A缺乏”。香蕉是东非居民的重要食物来源。研究人员希望到2021年时能在乌干达成功大面积种植“超级香蕉”并面市,帮助那里的居民通过食补解决维生素A缺乏的问题。

国际责编 任薛鲆美编 周 宇2017年 8月 2日 星期三 农村版CHONGQING DAICHONGQING DAILYLY0808

热热

点点聚聚焦焦

中国技术改变中国技术改变科特迪瓦科特迪瓦““靠天吃饭靠天吃饭””局面局面

“日暖林梢鹎鵊鸣,稻陂无处不青青。”7月,科特迪瓦正逢雨季,在距科经济首都阿比让160公里的“格格杜垦区”,稻田里绿浪翻滚,水稻茁壮生长。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一堂关于水稻机械化技术实践的实地教学课程正在垦区田间进行。从中国远道而来的水稻专家们为来自科全国水稻种植行业的40余名代表提供为期一个月的水稻育种和栽培、田间管理、收割和加工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让中国技术“落地开花”

来自科西部塞盖拉省的福法纳·瓦苏莱马纳是水稻培训班的班长。

2012年,他买下了2公顷土地开始种植水稻。和绝大多数科特迪瓦稻农一样,福法纳不了解科学的种植技术,家里的庄稼水田不成形,灌溉靠雨水,属于典型的“靠天吃饭”。

谈起这次水稻技术培训班,他兴奋地对记者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中国专家向我们传授了先进的种植技术,介绍了多种机械设

备,并且我们有机会亲自操作,这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

福法纳说:“我知道中国掌握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这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如今,我们在这里学习中国水稻技术,未来还将把这些知识传播给更多的科特迪瓦稻农。”

因地制宜授人以渔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王学华向记者介绍,今年6月以来,科特迪瓦雨季的雨量过大,造成南部众多庄稼地受洪涝灾害影响严重。

“今年的培训内容中增加了‘水稻旱育秧技术’,经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这种新的育秧方法可有效规避洪涝灾害,提升秧苗质量,实现粮食增产的目标,而且在科特迪瓦推广的可行性很大。”他说。

农机技术操作也是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湖南湘亚非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尧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方式,就翻地这一环节而言,平均每公顷土地需32人同时劳作一天时间完成,而同样的工作量由一人操作机械4小时便可完工。

作为中科两国农业合作的示范基地,“格格杜垦区”是科特迪瓦全国闻名的水稻种植

基地。经过20余年的农业技术合作,垦

区内每公顷土地水稻产量大幅提高,稻农的直接收入增加10%以上。未来将有更多的水稻种植者从中非农业合作中获益。

六旬庄稼汉的丰收梦

年已花甲的桑巴·凯塔是科北方泰希尼市的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已经种了40多年的水稻。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坐在田埂上休息。金灿灿的阳光下,他眯缝着双眼,望着稻浪涌动。

他告诉记者,去年便得知中国政府在这里搞起了水稻技术培训,他找到泰希尼的农业官员,希望到垦区来学习中国专家是如何种庄稼的。

“我家有3公顷多稻田,每年只收一季水稻,收获的稻米还不足家里十几口人糊口,”桑巴说,“正是因为家里没有机械,没有好稻种,所以收成不好。”

“虽然年岁大了,我也要学习新技术。我的梦想是让家人都能吃饱饭,让泰希尼也能成为粮仓。”桑巴充满期待地说。

正如中国驻科特迪瓦大使唐卫斌7月3日在水稻技术培训开班仪式上所言,“中科两国农业领域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在中国专家的指导下,科特迪瓦正朝着“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目标”逐步迈进,相信未来这片田野将更加美丽富饶。

蓝色花卉给人高贵、冷艳的感觉,但人们常见的观赏花卉却少见蓝色。日本科学家日前报告说,他们利用转基因技术第一次在世界上培育出一种“真正蓝色”的菊花。

菊花、玫瑰、康乃馨和百合等花卉是全球花卉市场上的主要观赏植物。日本农业和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野田尚信等人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介绍说,虽然这些花卉已经有了白色、黄色、橙色、红色、

洋红色和绿色的品种,但一直没有培

育 出 蓝 色 品

种。因此,培育出蓝色品种引起了“花卉行业以及园艺与植物科学界的特别兴趣”。

自然界中的天然蓝色花卉通常产生称为花翠素的蓝色色素。但此前研究发现,利用人工方法让常见观赏花卉含有花翠素,培育出的不是蓝色花,而是紫色或紫罗兰色花。

野田尚信等人此次的新方法涉及两种基因。首先,他们把蓝色风铃草的一种基因

“插”入菊花,修改花翠素让花朵呈紫色;然后,他们“插”入来自蝶豆花的第二种基因,这种基因给花翠素增加了一种糖分子,结果菊花就变成了“真正的蓝色”。

“这是此前从未报告过的发现,”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这种简单方

法是培育各种观赏植物开蓝色花的一种很有前景的途径。”

本版文/图均据新华社、新华网

科学家首次培育出

蓝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