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姜糖 - fydaily.fynews.com.cnfydaily.fynews.com.cn/resfile/2017-12-13/11/fyrb2017121311.pdf ·...

1
FUYANG DAILY 达夫弄·听说 11 2017 12 13 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 | 蒋立波 邮箱地址 | [email protected] 版式设计 | 施锡梅 做姜糖 唐华军/口述 陈志荣/整理 姜糖用生姜和红糖等制成,由于姜有发表、散寒的作用,特别适合南方潮湿气候下及 北方多雨季节食用。 唐华军,男,41 岁,春建乡上唐村人。外公也是同村的,两家都姓唐,他父亲是入赘女 婿。他从小看外公做姜糖,前些年,夫妻俩去龙门游玩,看到那些古老的手艺店,萌发了来 这里创业的设想。2014年初夏始,在龙门老街开店,半年后专卖姜糖姜茶,深受游客欢迎, 也引来了北京、杭州等地的新闻媒体。 外公家祖上一直做姜糖,怕失传 就把配方书写在家产册纸上 我外公叫唐言星,去世已13年了,走的那年他 76岁。外公的祖上,应该是清朝的时候,是富裕人 家,他们吃穿都是非常讲究的,为祛湿,每年都要做 一些姜糖,用纸包好,放在石灰坛里,供一年的享 用。这也成了他们的习惯,一代代地传下来。但并 不以此谋生,而是自做自吃。 那时,有钱人流行吃乌烟(鸦片),我外公的祖 上也染上,离不开乌烟了。再大的家财也经不起这 支乌烟枪烧啊,家境开始败落。但逢年过节,生姜 糖还是要做的,因为这是祖辈传下来的,家里人也 吃习惯了,没有姜糖,好像缺少了什么。 吃乌烟的祖上去世,后来也开始禁烟了,家财 才没有被败光。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到民 国初,家底也还殷实。1917年冬那份署有“灵源十 庄(清至民国初现春建乡为西北区灵源十庄一部分 和灵峰十四庄)大路唐孝樽”分晰户管的家产册上, 还有不少田地。 外公家做姜糖的手艺,不知传了多少代,外太 太公看到,子孙后代可能会无法守住家业,如果学 一门做姜糖的手艺,也可维持生计,就把配方写在 那册分晰户管的家产册最后一页。家产本是一户 人家的命根子,说什么也不会轻易毁掉的,外太太 公怕写在单张纸上容易遗失吧。前几句是:“祖上 有一方,以口相传,吾时已笔记,可作传世。”然后 是配方,除了糖和生姜,还有油、盐、醋等少量的配 料。文字简练,但对熬之颜色,闻之气味,看之形 状,都有记载。后面日期是“民国十年冬”。 我们住在外婆家,我从小就看外公 做姜糖,至今难忘那甜甜的辣味 做姜糖的手艺传到了我外公的手里,他每年都 要做一些,不但自家吃,还送给亲戚朋友。 我母亲叫唐仙兰,和父亲是同一个村的,父亲 入赘进了外公家。两家同姓,因此,外公外婆也是 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每次做姜糖,都要把我的父 母亲叫到身边,手把手地教他们。外公为的是这手 艺不失传,子子孙孙接下去。父亲在外面干活的时 候多,母亲才真正把这技艺学到了手。 我们是和外公外婆他们一起生活的,进入腊 月,我特别高兴,外公要做姜糖了。他们做,我就在 一边看。熬糖由外公上灶,外婆在下面烧镬洞。我 六七岁有点懂事了,看外公熬好糖,把糖倒在一块 青石板上。这青石板可能是祖上传下来专门做姜 糖用的,虽然不是很规则,但还是有点像长方形,长 90公分左右,宽约60公分。面上大概是凿平后磨过 的,平整光滑。 外公把青石板擦洗干净,然后将熬好的糖整锅 倒在青石板上,等它慢慢地凉起来,成半固体可用 手拿得起来了,挂在搁晾竿的晾丫叉上,用手往下 拉,有时外婆也替代着拉,将近要拉一个小时,再一 块块剪下来,这就是生姜糖,甜甜的,也有一丝丝辣 味。 后来,条件越来越好,各种各样的东西吃不完, 逢年过节,外公也懒得做生姜糖了。随着外公和外 婆的先后去世,那块青石板也因搁之无用不知到哪 里去了。 龙门街上游玩得到启发,索性去那 里开了间制作姜糖的店铺 我跨出校门,走上了生活之路,19 岁那年,见饮 食业是热门行当,就去学了厨师。学成后,在富阳 街上的饭店酒楼工作,这一做将近20年。 2013年的一天,我和妻子陆爱飞一起去龙门古 镇游玩,想不到这一游,就让我在龙门创业了。 我看龙门老街上,街面店铺房子不少,但利用 率并不高,有不少房子空着。再看到油面筋、麦糊 馃、甜酒酿、馒头、炖牛肉等老底子的吃食深受游客 青睐。我想,这些东西品种较少,何况不容易携带, 出门旅游,谁不想带点当地的特产回家,何不到这 里来开一家做姜糖的店。夫妻俩一合计,把这事给 定下了。我们找到龙门旅游公司,把自己的想法和 盘托出。他们一听觉得这个设想切实可行,也增加 老街商店的花色品种,欢迎我们来龙门创业。 我在外公那里只是看,并没有亲自正式做过, 好在母亲已学会了这手技艺,便把想法和母亲说 了。能把外公的技艺传下去,母亲当然高兴的。她 在教我做姜糖的同时,把珍藏的那本写有做姜糖配 方的书也拿给了我。我一边跟着母亲学,一边对着 配方琢磨,学了一段时间,也初步掌握了这门手艺。 在龙门镇政府、龙门旅游公司的大力支持下, 我在龙门老街转租了间大约70平方米的街面房,这 店面原来是开小吃的,大概生意不是很好而转让。 2014年5月1日,我们的姜糖店在龙门老街正式开 业了。万事起头难,因是创业,要尽量节约开支,一 开始不叫帮手,一切都由我们夫妻俩自己做。因为 做姜糖这个行当,在富阳极少,能否生存下去也没 有把握,为保险一点,我根据自己曾做过厨师的特 长,附加了小吃,既做姜糖,也卖小吃。到龙门后, 妻子也开始学习做姜糖了。 狭狭的鹅卵石老街,游客就从我们店铺前走 过,看到那口炖姜糖的铁锅里,姜与糖融为一体成 黏稠状在翻滚,浓香袅袅,便会好奇地停下来。我 们的姜糖不掺糯米粉,咬起来松脆,不会沾牙。亲 眼看着我们做,不加添加剂,他们放心了,便买了作 纪念品带回去。 因为主要是供应游客的,早上9时后开门,傍晚 4时就可打烊了,我们是早出晚归,住在富阳城里。 半年后,看姜糖站稳了脚,就一门心思做姜糖,小吃 这一块停下了。还起名为“唐生记老姜糖”。除了 这爿实体店,还在淘宝网上卖呢。 做姜糖是个技术活,近两年我干脆 到老家自种了两分地的生姜 这门技艺,看看简单,做起来难度较大,特别是 配料,得掌握火候,如果出一点差错,就会前功尽 弃,连那些食材也浪费掉了,要真正学会,起码也得 一年以上。 做姜糖是有季节性的,最好是天气冷的时候, 七八月份不能做,热天熬的糖不会成形,没法拉,适 宜的气温是摄氏18度。还有天气要晴朗,雨天或潮 湿天做,姜糖会发粘。现在,我们做好后装进瓶子, 密封保存不会转潮。以前,夏天是不做的,现在有空 调了,可以控制温度,一年四季好做了,但最好还是 冬天。 生姜要挑选小黄姜,用水洗净泥垢,不去皮,因 为皮是阴,肉是阳,去皮后吃了会上火的。用刀把生 姜切细,像高粱粒那样大小,再和糖一起下锅熬。糖 有义乌红糖、白糖、饴糖。如果是柴火灶,一个人就 得管住火,熬好了必须立即熄火,不能相差几秒钟, 熬过头会焦的。熬糖一般半个小时左右,边熬边用 棍棒搅拌,旋的时候要朝一个方向,不能朝左几下, 再朝右几下,这样会拉不出丝,拉时要断裂。凭感觉 掌握它的香味、颜色,再起锅冷却,到软绵绵成团,抓 起糖团,挂在铁钩子上,用力从上往下拉,不能停顿, 到发硬就拉不动了,拉成一条条,大约要拉十多分 钟。姜糖条完全硬了,把一条条剪成蚕豆大小就成 了。现在,我妻子已掌握了整个制作技艺,我如果外 出,她也能独当一面了。龙门镇妇联,还给她评了创 业能手呢。 “男人不离姜,女人不离糖”,我们还把红糖、老 姜混合起来,配上桂花、玫瑰花、茉莉花、大麦等,用 传统的工艺制成姜母茶,方方的一小块,开水泡后饮 用,男女老幼都适宜。凡游客经过店铺,我们都会请 他们免费品尝,冬天还可暖暖身子。 我们春建山里土质好,适合种生姜,2016 年开 始,我去种了两分地的小黄姜,四五月份下种,11 月 收获,也收了300来斤。当然,光靠这点生姜是不够 的,还要到临安等地去采购。 节假日,来龙门游玩的游客特别多,夫妻俩顾了 这头顾不了那头,哪里来得及。就请了丈母娘和妹 妹来帮忙,丈母娘洗切生姜,这也是个麻烦活,得把 缝隙里的泥沙全部洗除,妹妹管理店面,招揽游客。 龙门开店接触面广,连央视“乡愁” 节目组、北京的记者也来采访 这些年,龙门的名气越来越大,记者也经常来采 访。我们店铺面临老街,排门卸下,呈半开放式的, 里面摆有小方桌、木凳子。记者路过,会顺便歇歇 脚,喝杯姜茶。对我们的纯手工制作技艺,他们都感 兴趣,有的还临时性地安排采访我们。电视台摄制 组是有目的性来的,他们回去后便介绍给相关的栏 目组。 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来采访过两次,第一次 2015 年 12 月初,播出后反响较好,2016 年冬,他们又 来采访了,并于12月5日在同一个栏目中播放。杭 州电视台开心茶馆里的老开心周志华,也来小店作 客。浙江影视频道著名节目主持人晓扬还在店里体 验互动。2016 年 11 月,央视 4 套《乡愁》节目主持人 李七月,还和我们一起制作姜糖呢。 2016 年春,《北京晚报》“人文·五色土”副刊来 龙门采写《来龙门古镇,读懂中国》一稿,也被我们 这古老的工艺所吸引,3月24日,文章配发的照片 中,就有我们整个店铺的画面。《钱江晚报》、《杭州 日报》、江苏无锡《江南晚报》等报纸,都报道过我们 的姜糖。 今年春节,我想正月初一总不会有生意的,初 二去的。一到,旁边店铺老板都来说了,初一这天 来了好多游客,不然,新年第一天你们就是开门 红。明年,我打算正月初一就去开门了。 唐华军、陆爱飞夫妻熬姜糖 记有配方的 民国六年地契册 民国十年配方 唐华军拉姜糖 生姜 姜末 姜糖浆 姜糖 姜母茶

Upload: others

Post on 27-Jun-2020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做姜糖 - fydaily.fynews.com.cnfydaily.fynews.com.cn/resfile/2017-12-13/11/fyrb2017121311.pdf · 糖用的,虽然不是很规则,但还是有点像长方形,长 90公分左右,宽约60公分。面上大概是凿平后磨过

FUYANG DAILY

达夫弄·听说 11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 | 蒋立波 邮箱地址 | [email protected] 版式设计 | 施锡梅

做姜糖

唐华军/口述 陈志荣/整理

姜糖用生姜和红糖等制成,由于姜有发表、散寒的作用,特别适合南方潮湿气候下及

北方多雨季节食用。

唐华军,男,41岁,春建乡上唐村人。外公也是同村的,两家都姓唐,他父亲是入赘女

婿。他从小看外公做姜糖,前些年,夫妻俩去龙门游玩,看到那些古老的手艺店,萌发了来

这里创业的设想。2014年初夏始,在龙门老街开店,半年后专卖姜糖姜茶,深受游客欢迎,

也引来了北京、杭州等地的新闻媒体。

外公家祖上一直做姜糖,怕失传就把配方书写在家产册纸上

我外公叫唐言星,去世已13年了,走的那年他76岁。外公的祖上,应该是清朝的时候,是富裕人家,他们吃穿都是非常讲究的,为祛湿,每年都要做一些姜糖,用纸包好,放在石灰坛里,供一年的享用。这也成了他们的习惯,一代代地传下来。但并不以此谋生,而是自做自吃。

那时,有钱人流行吃乌烟(鸦片),我外公的祖上也染上,离不开乌烟了。再大的家财也经不起这支乌烟枪烧啊,家境开始败落。但逢年过节,生姜糖还是要做的,因为这是祖辈传下来的,家里人也吃习惯了,没有姜糖,好像缺少了什么。

吃乌烟的祖上去世,后来也开始禁烟了,家财才没有被败光。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到民国初,家底也还殷实。1917年冬那份署有“灵源十庄(清至民国初现春建乡为西北区灵源十庄一部分和灵峰十四庄)大路唐孝樽”分晰户管的家产册上,还有不少田地。

外公家做姜糖的手艺,不知传了多少代,外太太公看到,子孙后代可能会无法守住家业,如果学一门做姜糖的手艺,也可维持生计,就把配方写在那册分晰户管的家产册最后一页。家产本是一户人家的命根子,说什么也不会轻易毁掉的,外太太公怕写在单张纸上容易遗失吧。前几句是:“祖上有一方,以口相传,吾时已笔记,可作传世。”然后是配方,除了糖和生姜,还有油、盐、醋等少量的配料。文字简练,但对熬之颜色,闻之气味,看之形状,都有记载。后面日期是“民国十年冬”。

我们住在外婆家,我从小就看外公做姜糖,至今难忘那甜甜的辣味

做姜糖的手艺传到了我外公的手里,他每年都要做一些,不但自家吃,还送给亲戚朋友。

我母亲叫唐仙兰,和父亲是同一个村的,父亲入赘进了外公家。两家同姓,因此,外公外婆也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每次做姜糖,都要把我的父母亲叫到身边,手把手地教他们。外公为的是这手艺不失传,子子孙孙接下去。父亲在外面干活的时候多,母亲才真正把这技艺学到了手。

我们是和外公外婆他们一起生活的,进入腊月,我特别高兴,外公要做姜糖了。他们做,我就在一边看。熬糖由外公上灶,外婆在下面烧镬洞。我六七岁有点懂事了,看外公熬好糖,把糖倒在一块青石板上。这青石板可能是祖上传下来专门做姜糖用的,虽然不是很规则,但还是有点像长方形,长90公分左右,宽约60公分。面上大概是凿平后磨过的,平整光滑。

外公把青石板擦洗干净,然后将熬好的糖整锅倒在青石板上,等它慢慢地凉起来,成半固体可用手拿得起来了,挂在搁晾竿的晾丫叉上,用手往下拉,有时外婆也替代着拉,将近要拉一个小时,再一块块剪下来,这就是生姜糖,甜甜的,也有一丝丝辣味。

后来,条件越来越好,各种各样的东西吃不完,逢年过节,外公也懒得做生姜糖了。随着外公和外

婆的先后去世,那块青石板也因搁之无用不知到哪里去了。

龙门街上游玩得到启发,索性去那里开了间制作姜糖的店铺

我跨出校门,走上了生活之路,19岁那年,见饮食业是热门行当,就去学了厨师。学成后,在富阳街上的饭店酒楼工作,这一做将近20年。

2013年的一天,我和妻子陆爱飞一起去龙门古镇游玩,想不到这一游,就让我在龙门创业了。

我看龙门老街上,街面店铺房子不少,但利用率并不高,有不少房子空着。再看到油面筋、麦糊馃、甜酒酿、馒头、炖牛肉等老底子的吃食深受游客青睐。我想,这些东西品种较少,何况不容易携带,出门旅游,谁不想带点当地的特产回家,何不到这里来开一家做姜糖的店。夫妻俩一合计,把这事给定下了。我们找到龙门旅游公司,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他们一听觉得这个设想切实可行,也增加老街商店的花色品种,欢迎我们来龙门创业。

我在外公那里只是看,并没有亲自正式做过,好在母亲已学会了这手技艺,便把想法和母亲说了。能把外公的技艺传下去,母亲当然高兴的。她在教我做姜糖的同时,把珍藏的那本写有做姜糖配方的书也拿给了我。我一边跟着母亲学,一边对着配方琢磨,学了一段时间,也初步掌握了这门手艺。

在龙门镇政府、龙门旅游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在龙门老街转租了间大约70平方米的街面房,这店面原来是开小吃的,大概生意不是很好而转让。2014 年 5 月 1 日,我们的姜糖店在龙门老街正式开业了。万事起头难,因是创业,要尽量节约开支,一开始不叫帮手,一切都由我们夫妻俩自己做。因为做姜糖这个行当,在富阳极少,能否生存下去也没有把握,为保险一点,我根据自己曾做过厨师的特长,附加了小吃,既做姜糖,也卖小吃。到龙门后,妻子也开始学习做姜糖了。

狭狭的鹅卵石老街,游客就从我们店铺前走过,看到那口炖姜糖的铁锅里,姜与糖融为一体成黏稠状在翻滚,浓香袅袅,便会好奇地停下来。我们的姜糖不掺糯米粉,咬起来松脆,不会沾牙。亲眼看着我们做,不加添加剂,他们放心了,便买了作纪念品带回去。

因为主要是供应游客的,早上9时后开门,傍晚4 时就可打烊了,我们是早出晚归,住在富阳城里。半年后,看姜糖站稳了脚,就一门心思做姜糖,小吃这一块停下了。还起名为“唐生记老姜糖”。除了这爿实体店,还在淘宝网上卖呢。

做姜糖是个技术活,近两年我干脆到老家自种了两分地的生姜

这门技艺,看看简单,做起来难度较大,特别是配料,得掌握火候,如果出一点差错,就会前功尽弃,连那些食材也浪费掉了,要真正学会,起码也得一年以上。

做姜糖是有季节性的,最好是天气冷的时候,七八月份不能做,热天熬的糖不会成形,没法拉,适

宜的气温是摄氏18度。还有天气要晴朗,雨天或潮湿天做,姜糖会发粘。现在,我们做好后装进瓶子,密封保存不会转潮。以前,夏天是不做的,现在有空调了,可以控制温度,一年四季好做了,但最好还是冬天。

生姜要挑选小黄姜,用水洗净泥垢,不去皮,因为皮是阴,肉是阳,去皮后吃了会上火的。用刀把生姜切细,像高粱粒那样大小,再和糖一起下锅熬。糖有义乌红糖、白糖、饴糖。如果是柴火灶,一个人就得管住火,熬好了必须立即熄火,不能相差几秒钟,熬过头会焦的。熬糖一般半个小时左右,边熬边用棍棒搅拌,旋的时候要朝一个方向,不能朝左几下,再朝右几下,这样会拉不出丝,拉时要断裂。凭感觉掌握它的香味、颜色,再起锅冷却,到软绵绵成团,抓起糖团,挂在铁钩子上,用力从上往下拉,不能停顿,到发硬就拉不动了,拉成一条条,大约要拉十多分钟。姜糖条完全硬了,把一条条剪成蚕豆大小就成了。现在,我妻子已掌握了整个制作技艺,我如果外出,她也能独当一面了。龙门镇妇联,还给她评了创业能手呢。

“男人不离姜,女人不离糖”,我们还把红糖、老姜混合起来,配上桂花、玫瑰花、茉莉花、大麦等,用传统的工艺制成姜母茶,方方的一小块,开水泡后饮用,男女老幼都适宜。凡游客经过店铺,我们都会请他们免费品尝,冬天还可暖暖身子。

我们春建山里土质好,适合种生姜,2016 年开始,我去种了两分地的小黄姜,四五月份下种,11月收获,也收了300来斤。当然,光靠这点生姜是不够的,还要到临安等地去采购。

节假日,来龙门游玩的游客特别多,夫妻俩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哪里来得及。就请了丈母娘和妹妹来帮忙,丈母娘洗切生姜,这也是个麻烦活,得把缝隙里的泥沙全部洗除,妹妹管理店面,招揽游客。

龙门开店接触面广,连央视“乡愁”节目组、北京的记者也来采访

这些年,龙门的名气越来越大,记者也经常来采访。我们店铺面临老街,排门卸下,呈半开放式的,里面摆有小方桌、木凳子。记者路过,会顺便歇歇脚,喝杯姜茶。对我们的纯手工制作技艺,他们都感兴趣,有的还临时性地安排采访我们。电视台摄制组是有目的性来的,他们回去后便介绍给相关的栏目组。

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来采访过两次,第一次2015年12月初,播出后反响较好,2016年冬,他们又来采访了,并于12月5日在同一个栏目中播放。杭州电视台开心茶馆里的老开心周志华,也来小店作客。浙江影视频道著名节目主持人晓扬还在店里体验互动。2016年11月,央视4套《乡愁》节目主持人李七月,还和我们一起制作姜糖呢。

2016 年春,《北京晚报》“人文·五色土”副刊来龙门采写《来龙门古镇,读懂中国》一稿,也被我们这古老的工艺所吸引,3 月 24 日,文章配发的照片中,就有我们整个店铺的画面。《钱江晚报》、《杭州日报》、江苏无锡《江南晚报》等报纸,都报道过我们的姜糖。

今年春节,我想正月初一总不会有生意的,初二去的。一到,旁边店铺老板都来说了,初一这天来了好多游客,不然,新年第一天你们就是开门红。明年,我打算正月初一就去开门了。

唐华军、陆爱飞夫妻熬姜糖

记有配方的民国六年地契册

民国十年配方

唐华军拉姜糖

生姜

姜末

姜糖浆

姜糖

姜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