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cnpcbpmti.cnpc.com.cn/bpmti/gdlb/201707/e774e7c1e2de4... ·...

3
Journal of BPMTI 2016570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PMTI 2016570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 于沛连,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教学一部教师。 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于沛连 [1] [ ]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几千年来历经发展演变,汉字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符号,更 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和智慧。然而当今社会,国人汉字书写能力严重下降已成事实。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人察觉到对汉字的忽视,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对于汉字的欠缺。了解汉字的起源、 发展及现状,可以加深对汉字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更加深刻地理解汉字传承与中华文化传承之间的 不可分割性。 [ 关键词 ] 汉字 ;汉字文化 ; 传承与发展 一、什么是汉字 汉字,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简直再熟悉不过 了。我们每天说的用的是汉语,看的写的是汉字。 大家都知道汉字是中国古老文明的结晶,知道它有 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大家真正了解汉字吗?真正热 爱汉字吗?恐怕不尽然。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汉字。汉字并非只有汉族人 使用,也并非起源于汉朝。汉字,又称中文字、中 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汉 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 ,也被借用于书写日语、朝 鲜语、韩语等语言 , 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 是世界上唯——种仍被使用的高度发展的语素文字。 从上古时期至今,各文字体系中,只有汉字传承至 今,是世界上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中国历代 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汉字的发展在古代已达 到高度完备的水准,不只是中国使用,在很长时期 内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东亚诸国 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创制汉字。 二、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几千年来,汉字一直是中国的通用文字和唯一 官方文字。那么究竟汉字起源于何时?汉字究竟有 多少年的历史,恐怕不能定论。上古神话就有仓颉 造字的故事,但至今未能证实。一些考古专家相继 发现了一些刻画字符,有的是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文 化遗地中找到的,可以认为是中国的原始文字。但 根据确切的考古证实。大约公元前 14 世纪,出现 在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大多数人所接收,认为是 “汉字”的第一种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经过三千多年的演变和发展,各种字体纷纷诞生。 约公元前 14 世纪的殷商后期,原来的“表意 符号”经过不断演变,形成了一种相对比较定型的 文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甲骨文”。这也被公认为 是“第一种汉字”。这种从殷墟中发现的刻在动物骨 头上或是乌龟的龟板上的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 字”的最早的祖先。 其实金文才是商代书写的正体,而甲骨文是俗 体,金文和甲骨文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正体多繁, 俗体趋简的特点。后来秦时的小篆与秦隶也具有这 一特点。 西周后期,从甲骨文演变为大篆。西周时期的 大篆的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规范化,字形结构比原 来整齐了不少,已经离开了原来画画的形态,奠定 了方块字的基础 ;二是线条化,原来的字体线条粗 细不匀,此时已经变得均匀柔和了。 后来秦朝统一六国,同时也将文字进行了统

Upload: others

Post on 28-Jul-2020

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CNPCbpmti.cnpc.com.cn/bpmti/gdlb/201707/e774e7c1e2de4... · 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大家真正了解汉字吗?真正热 爱汉字吗?恐怕不尽然。

Journal of BPMTI2016年5期70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PMTI2016年5期70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 于沛连,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教学一部教师。

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于沛连[1]

[ 摘 要 ]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几千年来历经发展演变,汉字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符号,更

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和智慧。然而当今社会,国人汉字书写能力严重下降已成事实。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人察觉到对汉字的忽视,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对于汉字的欠缺。了解汉字的起源、

发展及现状,可以加深对汉字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更加深刻地理解汉字传承与中华文化传承之间的

不可分割性。

[ 关键词 ] 汉字;汉字文化; 传承与发展

一、什么是汉字

汉字,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简直再熟悉不过

了。我们每天说的用的是汉语,看的写的是汉字。

大家都知道汉字是中国古老文明的结晶,知道它有

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大家真正了解汉字吗?真正热

爱汉字吗?恐怕不尽然。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汉字。汉字并非只有汉族人

使用,也并非起源于汉朝。汉字,又称中文字、中

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汉

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 ,也被借用于书写日语、朝

鲜语、韩语等语言 , 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

是世界上唯——种仍被使用的高度发展的语素文字。

从上古时期至今,各文字体系中,只有汉字传承至

今,是世界上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中国历代

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汉字的发展在古代已达

到高度完备的水准,不只是中国使用,在很长时期

内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东亚诸国

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创制汉字。

二、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几千年来,汉字一直是中国的通用文字和唯一

官方文字。那么究竟汉字起源于何时?汉字究竟有

多少年的历史,恐怕不能定论。上古神话就有仓颉

造字的故事,但至今未能证实。一些考古专家相继

发现了一些刻画字符,有的是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文

化遗地中找到的,可以认为是中国的原始文字。但

根据确切的考古证实。大约公元前 14 世纪,出现

在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大多数人所接收,认为是

“汉字”的第一种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经过三千多年的演变和发展,各种字体纷纷诞生。

约公元前 14 世纪的殷商后期,原来的“表意

符号”经过不断演变,形成了一种相对比较定型的

文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甲骨文”。这也被公认为

是“第一种汉字”。这种从殷墟中发现的刻在动物骨

头上或是乌龟的龟板上的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

字”的最早的祖先。

其实金文才是商代书写的正体,而甲骨文是俗

体,金文和甲骨文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正体多繁,

俗体趋简的特点。后来秦时的小篆与秦隶也具有这

一特点。

西周后期,从甲骨文演变为大篆。西周时期的

大篆的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规范化,字形结构比原

来整齐了不少,已经离开了原来画画的形态,奠定

了方块字的基础;二是线条化,原来的字体线条粗

细不匀,此时已经变得均匀柔和了。

后来秦朝统一六国,同时也将文字进行了统

Page 2: 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CNPCbpmti.cnpc.com.cn/bpmti/gdlb/201707/e774e7c1e2de4... · 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大家真正了解汉字吗?真正热 爱汉字吗?恐怕不尽然。

Journal of BPMTI2016年5期 71

2016年度学院暑期论坛

Journal of BPMTI2016年5期 71

一。当时的丞相李斯对文字进行了收集整理,并将

原来的文字进行删繁就简美化,形成了统一的文字,

这种文字被称为 “小篆”,也称“秦篆”。小篆与大

篆的区别,除了形体简化,同时还对文字的线条画

和规范化进行了完善,此时的文字几乎已经完全没

有了象形文字的痕迹,变得整齐美观,十分和谐,

已经成为了长方形,也就是方块字体出现了。

但是秦朝时期的“小篆”也有一些问题,由于

过于规范,在书写时难度大,速度慢,所以在小篆

形成的同时,民间为了书写方便,就出现了一些渐

变简便字体。这种字体变圆为方,变曲为直,简化

了小篆的一些规范,字体是向两边撑开的扁方形,

这种字被叫做“秦隶”,秦隶时已经分出了一些偏旁

部首。

但“秦隶”依然保留有“小篆”的结构特点,

整体字形还是方形。到了汉代,隶书发展了一段时

间后,慢慢走向成熟,达到了比较完善的阶段,字

的书写速度大大提高,更易读易写,此时的隶书称

为 “汉隶。

到西汉时期,隶书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

到后来唐朝时期的狂草。狂草可以说是寄情于笔端,

抒发书者胸臆的字体,唐朝人又将隶书和草书揉和

为一体,形成楷书,在唐朝开始盛行。

在汉朝时期“汉隶”依然是主要字体,“楷书”

仍处於萌芽阶段,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吸收

了隶书的圆转,同时又保留了隶书的方正,真正创

造了楷书,到魏晋南北朝时才开始盛行。楷书开始

被称为 “真书”,后来人们经常以此作为书法的楷

模,所以称之为——“楷书”。

总体而言,汉字从最早的殷墟时代的甲骨文开

始,经历了金文,小篆,隶书,行书,楷书,草书

这样几个阶段,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文

字。

三、汉字的现状

通过汉字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经过了

千百年的传承,汉字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着,它让人

们更方便书写,它记载着中国历史的每一个阶段,

传承中华文明的每一次变革。然而时至今日,汉字

究竟受到了怎样的待遇呢?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字被大家误读或者误解。

有人总结出 125 个容易读错的字,咬文嚼字杂志也

曾公布过 100 个易错字。这些字如果真的让大家读

或者写,“中招”的人恐怕会超过半数。而路边的

招牌、街头的广告语、电视里的台词,甚至有些公

众人物的表述,随处可见各种错字、别字。我们平

时沟通过程中的,恐怕大家也很少会注意是否有错

别字,通常认为只要对方能明白我的意思就可以了。

有时候我们看到的一些错误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

当然,有些错误并非因为不知道,而是因为不注意。

因为我们现在汉字的出现方式已经随着我们的生活

方式一起,有了极大的转变,那就是信息化。

我们生活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 21 世纪。手写

文字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已

经离不开电脑、手机等这些高科技产品,汉字都是

录入而不是写出,如今的你还记得怎么写信吗?恐

怕会有很多人说,什么年代了还写信,现在的网络,

短信,微信,沟通方便快捷无障碍,然而,这些方

式的方便快捷都是因为一个共同点,就是汉字都是

通过电子智能手段输入而非手写,当我们真正拿起

笔,要写字的时候才突然发现,很多字已经不会写,

经常提笔忘字,尴尬得泪流满面。有人提出了这样

的疑问,“键人”,你还会写字吗?

我相信有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

此,从 2013 年起,央视推出了一档节目,迅速受

到了人们的热捧,那就是汉字听写大会。虽然参赛

的都是孩子,但其实更多的是唤醒了我们成人对于

汉字的记忆。很多人刚开始看到这个节目,觉得写

字这么简单的事情又有何难,但是经过几期之后发

现其实并非如此。很多字听起来简单,也经常会用

到,常常会说,但是这些熟悉的字词真正要写却无

从下手。其实这就是这个节目的寓意所在,希望用

这种方式,唤醒国人注重汉字基本功的掌握,重新

认识和学习汉字文化。

中央电视台在推出《中国听写大会》这档节目

时,给出了这样的宣传口号:“书写的文明传递,民

Page 3: 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CNPCbpmti.cnpc.com.cn/bpmti/gdlb/201707/e774e7c1e2de4... · 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大家真正了解汉字吗?真正热 爱汉字吗?恐怕不尽然。

Journal of BPMTI2016年5期72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PMTI2016年5期72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族的未雨绸缪”,然而在银川街头随机采访听写“未

雨绸缪”一词,能正确写出的人却寥寥无几。事实

上,类似汉字听写大会这样的节目还有一些,都得

到了较高的收视率,然而这些高收视率的背后,展

现了一个严峻的现实,那就是国人汉字手写的能力

已经严重下降,并且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曾有一项关于手写汉字的调查,其结果显示:

在所有接受调查的人中,提笔忘字,甚至一些不难

的字也不会写的人占 37%;写字基本依靠电脑而非

笔的人占 22%;写字难看,觉得除了名字以外的字

都写的很难看的人占 16%;还有 13%的人甚至害

怕记笔记。

科技在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不断强大,很多

时候键盘输入可以完全代替手写,我们的生活中也

越来越多的习惯使用网络用语,这已渐渐成为一种

风尚。但是在告别传统的书写方式的同时,我们也

越来越少的与汉字亲密接触,许多人变成了键盘手,

“汉字危机”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这样的现象令人

堪忧。

四、汉字文化的反思与传承

面对汉字这样的现状,我们或许应该认真的反

思一下,为什么经过了几千年发展传承的汉字文化,

如今变成了这样。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语言和文字,

为什么被我们忽略至此。电子产品的出现,信息化

的广泛普及,就让汉字进入了危机吗?计算机输入

技术的出现,的确让人们写字的机会变少了,但真

正造成人们忽略汉字的原因是国人缺少对汉字应有

的敬畏之心。

有人说文字只是一种工具,但它不仅仅是一种

工具。文字对于任何一种文明和文化来讲,都有着

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汉字与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

字并称世界三大古文字,另外两种都已经消失,只

有汉字仍生生不息。伴随着文字的消失,古巴比伦

文明,古埃及文化也都消失或中断过。中国与古印

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并称四大文明古国,但只有

中国的前面没有一个“古”字。这也是因为,汉字

从未消失,中国文明也从未中断。如今几大古国的

现代人都已经没有人可以认识祖先的文字,只有中

国人,依然可以读出甲骨上的古老文字。这就是汉

字传承的力量。

汉字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是联结古代中国与

现代中国的纽带,是所有中华儿女最古老的凝聚力,

是华夏文明优秀文化的结晶与传承。我们在走进科

技新时代的同时,不应该忘掉最古老的文化传承,

书写文字也不能完全被输入文字取代。

希望,当某一天我们的子孙向我们提出关于汉

字的疑问时,我们可以提笔写下一个个有温度的方

块字,我们可以简单的告诉孩子中国字的解构和来

历,而不是拿出手机,找到电脑,敲击出一串冰冷

的符号。

就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评委,中国社会科

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副主任孟蓬生呼吁

的那样:“莫让手写汉字成为他国的‘非遗’”。

五、结语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因。每一个汉字都是劳动

的产物,是古代中国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描摹。一

部汉语词典,就是一个海量信息光盘,贮存着中华

文明丰富而神秘的密码,遗传着文化精神坚固而完

整的信息。

是汉字把所有中华儿女凝聚在一起,同样是汉

字把我国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的各民族人民团结在一

起。有汉字在,我们的心就在一起,小小的方块字,

是中华儿女心中的根,小小的方块字,承载着中华

文明不曾断裂的重要内因,这就是汉字的力量。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应伴随着古老文明的衰

落。信息化的高度普及不应阻挡人们对中国古老文

明的传承和发展。电脑输入的出现也不能导致手写

汉字的退化和消失。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我

们要善于借助信息化的“羽翼”之力,将汉字发扬

光大、继承创新。

[ 收稿日期 ]2016-09-05

[ 责任编辑 ] 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