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命力的书 - cnepaper.com · 本版编辑:李丽萍 8 e-mail:[email protected]...

1
8 本版编辑:李丽萍 E-mail[email protected] 排版:姚志英 2018 2 13 星期二 24062407 期合刊 《茶馆》有声版上线致敬老舍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2月2日,值老舍119周年诞辰纪念日前夕,由中国出版集团主办,中版集团数字 传媒有限公司承办,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老舍研究会、老舍纪念馆协办的“听名篇 · 向老舍致敬—《茶馆》 有声作品赏析会”在中国出版集团举行。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裁潘凯雄,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 限公司科技与数字出版部主任、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赖雪梅,中国老舍研究会会长谢昭新等出 席活动。活动还特别邀请到国内著名演员及演播名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李滨以及参与老舍系列作品录 制的唐烨、曲敬国、詹泽等。 《茶馆》创作于 1956 年, 1957 年 7 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是老舍最重要的话剧代表作 之一。自 1958 年搬上话剧舞台以来,一直是最受观众欢迎的剧目。曹禺曾评价《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 宝”。值《茶馆》初载及上演 60 周年之际,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有声事业部在 2017 年特邀北京人民艺术 剧院导演唐烨,以及国内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曲敬国、郭政建、严燕生等进行了《茶馆》有声版录制,以此纪念。 潘凯雄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出版集团作为中国出版的国家队,担负着传承经典,让经典在新时代发声的使 命。此次《茶馆》有声版的录制是在互联网时代对文化经典的再次传承,也是数字出版在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举 措。活动现场同时召开了纪念老舍论坛,围绕“人民的艺术家老舍” “老舍与北京”等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与 会嘉宾现场评析老舍文学作品及《茶馆》有声作品,畅谈其文化内涵及语言魅力。 (李 允) 回想 2016 年的 12 月,三 联书店在2017年选题会上,提 出了新一年选题出版工作的 总体思路,就是在坚持导向的 前提下出版更多精品;在继承 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寻求创新; 丰富特色产品线,但要更紧密 地贴合国家战略(中国梦、中 国制造、“一带一路”等等),做 好有思想的出版。一年过去, 在全体三联人的努力之下,我 们交出了一张出色的答卷。 2017年,三联书店新书出 版 282 种,总印数 230 万册,平 均印数8500册,这组数据比上 年 分 别 增 长 19% 、29% 、8.5% 。 过去一年,导向管理、编校质 量管理空前严格,加上政治任 务急迫、关联印刷厂整顿等因 素,以学术文化图书为主要出 版内容的三联书店,有此增长 是十分不易的。 过去一年,三联书店精品 出版成绩突出。观察三联书 店2017年的新书目录,可以发 现精品图书有很大增长,如 《1944:龙陵之战》《中国考古 学》《中国近代海军史事编年》 《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 术》《古诗词课》《鉴若长河》 等。三联书店深入发掘、策 划、出版中国题材的图书,努 力做到“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 的现代阐释,中国道路的学术 表达”。 过去一年,三联书店的出 版物在注重学术的同时,思想性的要求更高了, 更致力于将严谨扎实的学术研究转换为能为大 众分享的精神产品,我们希望每一本书都能给 读者带来新的东西。《拉铁摩尔与边疆中国》《家 与孝:从中西间视野看》《在台湾发现历史:岛屿 的另一种凝视》《孔子的学问:日本人如何读〈论 语〉》等都很好地体现了三联编辑的旨趣,可以 说,三联的每一本书,都是“我们”所特有的。 过去一年,三联的文化出版更加丰富多彩, 编辑的选题触角,涉及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满 足了读者的不同领域的需求。其中的《第三极 的馈赠》《歌德与席勒:两位文学大师之间的友 谊》《字里书外》《阅读力》《彀外谭屑:近五十年 闻见摭记》等,从不同的侧面,或思考、或欣赏、 或省察了世界和历史。 过去一年,三联力求提供新的知识,力图 让书更好看、更有趣,在设计和制作上更花功 夫。翻翻《碳时代:文明与毁灭》《脂肪:文化与 物质性》《心灵牧歌:四福音书鉴赏大全》《圆明 魏紫:中国明清紫檀家具》《以赛亚之歌》《〈三 体〉的 X 种读法》《沪乡记事》等书,就会眼前一 亮,时不时地被书中的知识点和精美的制作所 惊艳。 过去一年,三联的系列书和丛书的阵容更 加壮大,“新锐一流”的集群效应更加凸显。既 有系列书如“新知文库”“三联哈佛燕京学术文 库”“文化生活译丛”“开放的艺术史丛书”迭有 新作加入,新开发的系列图书,如“当代学术” “三联精选”“观念读本”“影集沪上(1843~ 1949)”“彩图新知”等,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 为三联新的业务增长点。 过去一年,三联的出版不仅立足国内图书 市场,也更好地兼顾了两个市场(国内国外)、两 种介质(纸介质和电子介质)。2017 年,新书 《于丹〈论语〉心得》销售 30 万册,《黄沙百战穿 金甲》《御窑千年》销售量达 10 万,有多本图书 销售超过 2 万。在第 24 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上,实现《丝绸之路研究》《御窑千年》英文版、 《于丹〈论语〉心得》俄文版签约。更有《中华文 明的核心价值》《生死关头》《何以中国》等图书 获得国家的各种“走出去”资助。2017 年 11 月, 三联书店第一部有声读物、杨绛著《我们仨》有 声书在喜马拉雅 FM 正式上线。 2017 年最响亮的一句口号,是“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三联出版人的“初心”,就是“人文 精神,出版智慧”这一坚守 85 年的出版理念,就 是坚持“新锐”“一流”标准,为读者提供思想精 深、内容精湛、制作精良的图书产品。这将会激 励我们不断地审视、梳理我们的出版思路,进而 出版更多的“有生命力的书”!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李丽萍 以图书内容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研发 将以课程为中心的图书出版、课程研发、师资培训、 教师认证、学生测评、数字开发、运营推广进行有机联系 和资源整合是人音教育的整体思路。人民音乐出版社 副总编辑杜永寿坦言,现阶段人音课程研发及赛事活动 的盈利并不算太多,但是发展空间很大,这些拓展已经带 动了图书销量明显的提升,拉近了出版商与用户的距离, 在读者群中塑造了人音社的专业品牌形象。 作为音乐出版的“龙头”老大,人民音乐出版社近 年来的拓展是显而易见的,这从“人音教育”品牌的打 造可见一斑。杜永寿认为,现在看来,传统艺术类图书 的出版链条过于单一,内容转化能力不足,用户服务的 意识也不强,丰富的内容资源无法实现二次转化,以图 书形式为主的呈现方式务必要进行延伸,编辑同时也 应该是艺术教育课程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杜永寿这种 想法的产生与当下艺术教育图书出版竞争压力加大, 好书销量难以提升,出版纷纷谋求营销甚至是转型新 路径有关,也受教育部近期不断强化学科核心素养的 导向所启发。 据杜永寿介绍,目前,人音社正在完善两个体系的 课程开发:一是搭建中小学课程体系,在校内课程开发方 面紧密配合国家、地方以及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展开,主要 以提供优质资源融合与配套服务为主。同时,与教材推 广相配套的教师培训市场仍存在。二是搭建校外音乐 教育体系,主要是向音乐培训机构和教师提供各类课程 内容,包括专业课程、辅助课程和管理课程等不同类别, 以及向学生提供的与音乐学习、音乐考级、音乐表演、音 乐素养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的研发以出版社多年积 累的图书为基础,对其进行课程化改造,也可以根据市场 需求及时引进国外相关图书及教程。人音社教材中心 是校内课程策划的主力军,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我国中 小学音乐课程教材的编写与出版。为拓展校外社会音 乐教育工作, 2016年人音社专门成立了发展事业部,在 探索中不断推进新的课程研发与推广。 仅 2017 年,人音社依托《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 《新路径钢琴基础教程》《音乐基础知识 乐理 · 视唱练 耳分册》等图书,策划和组织了几十场培训会,其中菲 伯尔钢琴培训16场、音乐素养培训10场,受到了普遍 欢迎。在推进课程落地时,人音社会寻求与当地学校、 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加大对区域性重点教育机构的教 学、营销的支撑。人音社还积极寻求与钢琴厂家、科技 公司等专业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例如与郎朗代言 的the one 签订了战略合作意向书,在课程研发、图书 采购、师资培训等多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并积极推进。 此外,依托人音图书和期刊的影响力,人音社的品 牌活动和赛事逐渐增多,如2017年人音教育举办了10 场人音教育大讲堂活动;人音社旗下《中国音乐教育》 杂志社为组织方先后策划组织了“香港世界青少年合 唱节”“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培训”等具有全国影响力 的活动;《钢琴艺术》杂志在厦门举办了近千名高校教 师参加的“第 2 届全国钢琴教学研讨会”等,有效提升 了自身的专业地位与市场影响。 以美术馆为依托的艺术教育业务延展 在传统观念里,美术馆更多的是举办各种艺术展 览、活动,是专业人士的“私享圈”。而当下,一些由出 版商创立的、有个性的美术馆正在以新的姿态和业务 为艺术教育增添活力,进行大众艺术普及。 中信美术馆可以算是第一家没有实体的美术馆, 与其说这是一个美术馆,毋宁说这是中信出版集团艺 术教育布局的一个项目品牌,这家美术馆之所以能存 在并迅速实现业务拓展与中信出版集团的多业态经营 息息相关。中信美术馆执行馆长曾孜荣更愿意将中信 美术馆与中信书店看作是一体两面,二者既可以在图 书、文创产品的销售进行整合,还可以联合开展展览、 艺术教育培训等服务。 中信美术馆在 2016 年 4 月启动之后就迅速锚定主 体业务。首先是艺术出版业务,包括“写字课”系列、 “艺 术公开课”系列、《中国美术史 · 大师原典》等产品线,打 造中信出版常态化的艺术出版板块。二是在部分中信 书店推出“迷你展览”,包括“何处无花鸟” “怀旧与童年” 等主题的版画展。三是搭乘知识付费的快车,试水在 线课程。2017 年中信美术馆先后与豆瓣网合作推出了 《回到原典:细节里的中国美术史》80 集音频课程、与博 雅云课堂合作推出了《给孩子的中国美术简史》54 集动 画课程,还有与中信书院联合出品了《宋画十讲》的视频 课程等。 “这些选题与平台都策划得不错,目前课程的反 响也相当好,订户不断增加。” 中信美术馆面向大众的、更接地气的跨界尝试,获 得了数量庞大的读者、听众的良好反馈,可以说,美术 馆与书店形态的无缝结合正符合书店多元化经营的大 潮流,曾孜荣也一直思索在中信书店未来的大型地标 店中如何成功融入美术馆。 无独有偶,2016年初明天出版社投资开设了明天 儿童美术馆,主要定位于儿童艺术教育培训—以美术 培训为主,同时举办优秀儿童美术作品展览、儿童美术大 赛以及组织优秀儿童美术作品编辑出版。 在艺术教育盛行的当下,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投入 更是大手笔,据悉,在“十三五”期间,人美社将投入 2000万元,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全国 实验区内有特色和基础的中小学校建设100所“人美美 育学堂”。据介绍,“人美美育学堂”是教育部基础教育 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与人美社合作建设,通过开展“大家 讲坛”“美育论坛”“师生书画作品展”等活动,发现和培 育基层美育典型,打造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美育学堂, 推动全国中小学生美育普及和师生美术文化素养的全 面提升。2017 年,山东省临沂实验区“人美美育学堂”、 江苏省徐州实验区“人美美育学堂”相继落地。对人美 社来说,“人美美育学堂”既是美术教育的实验课堂、美 术教师的培训基地、人美版美术教材的教学示范基地, 也可以作为美术教学科研基地、作为美术网络平台的 信息终端和数据采集中心。 无论是依托现有出版资源,还是另辟蹊径开设美 术馆,可以看出,出版商在切入艺术教育时已经能够全 局谋划,挖掘各环节的潜在空间,形成各自的竞争优 势,这也是出版进化的必然方向。 · · 在 2017 年的最后 10 天,生活 · 读书 · 知三联书店有条不紊地开始了 2017 年的年 终盘点。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三联图书 有 64 种(次)入选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好书 榜单,6种入选中国出版集团2017年年度好 书榜单,可以说是精品迭出。 明天儿童美术馆开展圣诞节活动课程 中信美术馆举办“何处无花鸟”迷你展览 ● 时讯播报 专家座谈为“牵手未来”少儿阅读好书榜建言献策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2 月 6 日,由中国出版协 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 心、中国青少年宫协会联合举办的“牵手未来”少儿 阅读好书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一起探讨 如何充分发挥中心和青少年宫系统优势,凝聚出版 社优质产品资源,向社会征集优秀的、适合少年儿童 阅读的高品质好书,共同打造儿童好书共享平台。 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及 部分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中国出 版协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吴宝安主持 会议。 中国出版协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 任、秘书长张敬德指出,“牵手未来”少儿阅读好书榜 评选,要坚持图书品质第一的基本要求,以符合新时 代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为目标,以教育专家、儿童阅 读推广人、出版人、少先队辅导员和少先队员等评委 资源为基础,突出中国出版协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 会、少先队以及适合儿童高品质阅读等鲜明特色,以 更为公开、公正的方式,真正选出适合青少年阅读的 图书,服务于青少年的阅读。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 务中心主任、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会长李文革参加了 此次会议。他表示,“牵手未来”少儿阅读好书榜一 定要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正确 把握当代孩子的阅读需求,提升活动的群众性,加大 主题活动的开展和力度,在少年儿童阅读领域发挥 探索性、示范性和引领性作用。 (晓 理) “萌系”画风被追捧《你好啊,故宫》热销 34 万册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近日,记者从东方出版社 获悉,由该社出版、布克布克团队打造的《你好啊,故 · 人物篇》(全 8 册)系列绘本自 2017 年 10 月上市以 来,3个月销售了34万册,反映了家长在孩子教育问 题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对优质原创绘本 的急切需求。此次人物篇绘本分为8册,分别讲述了 皇帝、皇后、皇子、公主、宫女、太监、御医、御厨的人 物故事,讲述皇族人物本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以及他们高度自律的习惯。系列绘本通过“萌系”画 风场景引入,回答了98个接地气的问题,逗趣与知识 并存。 该系列图书的策划人黄娟在采访中提到,“我们 并没有简单地把这个项目看做一套图书,而是作为 一个超级 IP 来运营。”通过与多家媒体电商合作,该 系列图书很快就在线上线下产生扩散效应,东方社 还请来了钱儿爸韩涛倾情演绎《你好啊,故宫》。在 营销过程中时刻注意数据变化,力求把好的内容通 过合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允) 2018年初,一直以先锋姿态拓展出版领域的中 信出版集团再次高调地喊出了“进化”的口号,这激 起了很多出版商的共鸣。在知识服务意识增强的当 下,出版界进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从内容提供商 向教育服务提供商的延展。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提 高和消费的升级,艺术教育市场可谓是步步高升。 相对此前单一的专一技能培训,出版商搭建的艺术 教育生态近年来显然发生了整体性改变。这种改变 来自于传统的专业艺术类出版社,也包括明天出版 社等少儿出版机构、中信出版集团等社科大众类出 版机构,单纯的艺术教育类图书出版逐渐拓展成更 加立体、全方位的艺术教育服务。 2016年初明天出版社投资开设了明天儿童美术 馆,若是与市场上的培训机构相比,明天儿童美术馆的 规模和业务量并不大,但是作为出版商投资建立的儿童 艺术服务机构,明天儿童美术馆的尝试却是值得一提 的。这是童书出版的黄金期,也是儿童艺术教育需求的 “井喷期”,作为专业少儿出版机构,明天社的艺术教育 拓展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对学艺术出身的资深出版人、明天儿童美术馆馆长 李雅萌来说,经营美术馆相当于是二次创业。在李雅萌 看来,引进版课程虽然可以达到“速成”的效果,但是可 适性不强,真正能调动孩子积极性和激发乐趣的课程应 该是量身定制的。在到北京、广州等地的美术培训机构 进行充分调研后,李雅萌最终决定采取高端小众的读者 服务模式,力邀高等美术学院教授、权威幼教专家、儿童 心理学专家、幼儿美术教育专家着力开发美术教育特色 课程,将课程设置为绘画、装饰与美化、手工三个类别, 开设了经典课程、工作室课程、假期特别课程。通过绘 画的手段训练孩子对生活、情感、文化与科学的认知,注 重孩子能力的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美术教育提供 严格规范的示范课范本。延续性、关注核心素养是课程 的重要特点。美术馆同时在尝试与教育系统合作制定 素质教育艺术课程的标准,并开发相应的教材教具。 依托出版机构确实为美术馆的运营提供了很大的 便利,包括场地、师资以及获得教研机构的支持,当然还 有出版社的公信力和号召力。在明天社的支持下,美术 馆顺利成为山东美术家协会指定的青少年艺术委员会 活动实践基地、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术水平考级中心, 并联合多家单位发起成立了“‘未来之星’儿童美术展览 联盟”。与此同时,李雅萌也清楚地知道,美术馆的运营 与图书出版大相径庭,事实上,出版机构的大部分资源 很难在美术馆得到二次利用,如作家并不必然会成为授 课者,而利润指标的考核也让美术馆必须要“步步为 营”,这倒逼着美术馆必须想方设法贴近服务对象,获得 市场认可。据透露,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美术馆正 在寻求扩张,采用“以点带面”的品牌推广策略,总结本 部的成功经验,渗透式地进入社区,坚持小而精的教学 理念,打造出200~300平方米的小规模培训场所。 明天儿童美术馆馆长李雅萌的“二次创业” 链接

Upload: others

Post on 06-Sep-2019

3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有生命力的书 - cnepaper.com · 本版编辑:李丽萍 8 E-mail:353723610@qq.com 2018年2月13日 星期二 第2406、2407期合刊 排版:姚志英 《茶馆》有声版上线致敬老舍

8本版编辑:李丽萍E-mail:[email protected]

排版:姚志英2018年2月13日 星期二 第2406、2407期合刊

《茶馆》有声版上线致敬老舍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2月2日,值老舍119周年诞辰纪念日前夕,由中国出版集团主办,中版集团数字

传媒有限公司承办,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老舍研究会、老舍纪念馆协办的“听名篇·向老舍致敬——《茶馆》

有声作品赏析会”在中国出版集团举行。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裁潘凯雄,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

限公司科技与数字出版部主任、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赖雪梅,中国老舍研究会会长谢昭新等出

席活动。活动还特别邀请到国内著名演员及演播名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李滨以及参与老舍系列作品录

制的唐烨、曲敬国、詹泽等。

《茶馆》创作于1956年,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是老舍最重要的话剧代表作

之一。自1958年搬上话剧舞台以来,一直是最受观众欢迎的剧目。曹禺曾评价《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

宝”。值《茶馆》初载及上演60周年之际,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有声事业部在2017年特邀北京人民艺术

剧院导演唐烨,以及国内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曲敬国、郭政建、严燕生等进行了《茶馆》有声版录制,以此纪念。

潘凯雄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出版集团作为中国出版的国家队,担负着传承经典,让经典在新时代发声的使

命。此次《茶馆》有声版的录制是在互联网时代对文化经典的再次传承,也是数字出版在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举

措。活动现场同时召开了纪念老舍论坛,围绕“人民的艺术家老舍”“老舍与北京”等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与

会嘉宾现场评析老舍文学作品及《茶馆》有声作品,畅谈其文化内涵及语言魅力。 (李允)

回想 2016 年的 12 月,三

联书店在2017年选题会上,提

出了新一年选题出版工作的

总体思路,就是在坚持导向的

前提下出版更多精品;在继承

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寻求创新;

丰富特色产品线,但要更紧密

地贴合国家战略(中国梦、中

国制造、“一带一路”等等),做

好有思想的出版。一年过去,

在全体三联人的努力之下,我

们交出了一张出色的答卷。

2017年,三联书店新书出

版282种,总印数230万册,平

均印数8500册,这组数据比上

年分别增长 19%、29%、8.5%。

过去一年,导向管理、编校质

量管理空前严格,加上政治任

务急迫、关联印刷厂整顿等因

素,以学术文化图书为主要出

版内容的三联书店,有此增长

是十分不易的。

过去一年,三联书店精品

出版成绩突出。观察三联书

店2017年的新书目录,可以发

现精品图书有很大增长,如

《1944:龙陵之战》《中国考古

学》《中国近代海军史事编年》

《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

术》《古诗词课》《鉴若长河》

等。三联书店深入发掘、策

划、出版中国题材的图书,努

力做到“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

的现代阐释,中国道路的学术

表达”。

过去一年,三联书店的出

版物在注重学术的同时,思想性的要求更高了,

更致力于将严谨扎实的学术研究转换为能为大

众分享的精神产品,我们希望每一本书都能给

读者带来新的东西。《拉铁摩尔与边疆中国》《家

与孝:从中西间视野看》《在台湾发现历史:岛屿

的另一种凝视》《孔子的学问:日本人如何读〈论

语〉》等都很好地体现了三联编辑的旨趣,可以

说,三联的每一本书,都是“我们”所特有的。

过去一年,三联的文化出版更加丰富多彩,

编辑的选题触角,涉及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满

足了读者的不同领域的需求。其中的《第三极

的馈赠》《歌德与席勒:两位文学大师之间的友

谊》《字里书外》《阅读力》《彀外谭屑:近五十年

闻见摭记》等,从不同的侧面,或思考、或欣赏、

或省察了世界和历史。

过去一年,三联力求提供新的知识,力图

让书更好看、更有趣,在设计和制作上更花功

夫。翻翻《碳时代:文明与毁灭》《脂肪:文化与

物质性》《心灵牧歌:四福音书鉴赏大全》《圆明

魏紫:中国明清紫檀家具》《以赛亚之歌》《〈三

体〉的X种读法》《沪乡记事》等书,就会眼前一

亮,时不时地被书中的知识点和精美的制作所

惊艳。

过去一年,三联的系列书和丛书的阵容更

加壮大,“新锐一流”的集群效应更加凸显。既

有系列书如“新知文库”“三联哈佛燕京学术文

库”“文化生活译丛”“开放的艺术史丛书”迭有

新作加入,新开发的系列图书,如“当代学术”

“三联精选”“观念读本”“影集沪上(1843~

1949)”“彩图新知”等,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

为三联新的业务增长点。

过去一年,三联的出版不仅立足国内图书

市场,也更好地兼顾了两个市场(国内国外)、两

种介质(纸介质和电子介质)。2017 年,新书

《于丹〈论语〉心得》销售30万册,《黄沙百战穿

金甲》《御窑千年》销售量达10万,有多本图书

销售超过2万。在第24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上,实现《丝绸之路研究》《御窑千年》英文版、

《于丹〈论语〉心得》俄文版签约。更有《中华文

明的核心价值》《生死关头》《何以中国》等图书

获得国家的各种“走出去”资助。2017年11月,

三联书店第一部有声读物、杨绛著《我们仨》有

声书在喜马拉雅FM正式上线。

2017年最响亮的一句口号,是“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三联出版人的“初心”,就是“人文

精神,出版智慧”这一坚守85年的出版理念,就

是坚持“新锐”“一流”标准,为读者提供思想精

深、内容精湛、制作精良的图书产品。这将会激

励我们不断地审视、梳理我们的出版思路,进而

出版更多的“有生命力的书”!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李丽萍

以图书内容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研发

将以课程为中心的图书出版、课程研发、师资培训、

教师认证、学生测评、数字开发、运营推广进行有机联系

和资源整合是人音教育的整体思路。人民音乐出版社

副总编辑杜永寿坦言,现阶段人音课程研发及赛事活动

的盈利并不算太多,但是发展空间很大,这些拓展已经带

动了图书销量明显的提升,拉近了出版商与用户的距离,

在读者群中塑造了人音社的专业品牌形象。

作为音乐出版的“龙头”老大,人民音乐出版社近

年来的拓展是显而易见的,这从“人音教育”品牌的打

造可见一斑。杜永寿认为,现在看来,传统艺术类图书

的出版链条过于单一,内容转化能力不足,用户服务的

意识也不强,丰富的内容资源无法实现二次转化,以图

书形式为主的呈现方式务必要进行延伸,编辑同时也

应该是艺术教育课程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杜永寿这种

想法的产生与当下艺术教育图书出版竞争压力加大,

好书销量难以提升,出版纷纷谋求营销甚至是转型新

路径有关,也受教育部近期不断强化学科核心素养的

导向所启发。

据杜永寿介绍,目前,人音社正在完善两个体系的

课程开发:一是搭建中小学课程体系,在校内课程开发方

面紧密配合国家、地方以及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展开,主要

以提供优质资源融合与配套服务为主。同时,与教材推

广相配套的教师培训市场仍存在。二是搭建校外音乐

教育体系,主要是向音乐培训机构和教师提供各类课程

内容,包括专业课程、辅助课程和管理课程等不同类别,

以及向学生提供的与音乐学习、音乐考级、音乐表演、音

乐素养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的研发以出版社多年积

累的图书为基础,对其进行课程化改造,也可以根据市场

需求及时引进国外相关图书及教程。人音社教材中心

是校内课程策划的主力军,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我国中

小学音乐课程教材的编写与出版。为拓展校外社会音

乐教育工作,2016年人音社专门成立了发展事业部,在

探索中不断推进新的课程研发与推广。

仅 2017 年,人音社依托《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

《新路径钢琴基础教程》《音乐基础知识 乐理·视唱练

耳分册》等图书,策划和组织了几十场培训会,其中菲

伯尔钢琴培训16场、音乐素养培训10场,受到了普遍

欢迎。在推进课程落地时,人音社会寻求与当地学校、

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加大对区域性重点教育机构的教

学、营销的支撑。人音社还积极寻求与钢琴厂家、科技

公司等专业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例如与郎朗代言

的the one 签订了战略合作意向书,在课程研发、图书

采购、师资培训等多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并积极推进。

此外,依托人音图书和期刊的影响力,人音社的品

牌活动和赛事逐渐增多,如2017年人音教育举办了10

场人音教育大讲堂活动;人音社旗下《中国音乐教育》

杂志社为组织方先后策划组织了“香港世界青少年合

唱节”“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培训”等具有全国影响力

的活动;《钢琴艺术》杂志在厦门举办了近千名高校教

师参加的“第2届全国钢琴教学研讨会”等,有效提升

了自身的专业地位与市场影响。

以美术馆为依托的艺术教育业务延展

在传统观念里,美术馆更多的是举办各种艺术展

览、活动,是专业人士的“私享圈”。而当下,一些由出

版商创立的、有个性的美术馆正在以新的姿态和业务

为艺术教育增添活力,进行大众艺术普及。

中信美术馆可以算是第一家没有实体的美术馆,

与其说这是一个美术馆,毋宁说这是中信出版集团艺

术教育布局的一个项目品牌,这家美术馆之所以能存

在并迅速实现业务拓展与中信出版集团的多业态经营

息息相关。中信美术馆执行馆长曾孜荣更愿意将中信

美术馆与中信书店看作是一体两面,二者既可以在图

书、文创产品的销售进行整合,还可以联合开展展览、

艺术教育培训等服务。

中信美术馆在2016年4月启动之后就迅速锚定主

体业务。首先是艺术出版业务,包括“写字课”系列、“艺

术公开课”系列、《中国美术史·大师原典》等产品线,打

造中信出版常态化的艺术出版板块。二是在部分中信

书店推出“迷你展览”,包括“何处无花鸟”“怀旧与童年”

等主题的版画展。三是搭乘知识付费的快车,试水在

线课程。2017年中信美术馆先后与豆瓣网合作推出了

《回到原典:细节里的中国美术史》80集音频课程、与博

雅云课堂合作推出了《给孩子的中国美术简史》54集动

画课程,还有与中信书院联合出品了《宋画十讲》的视频

课程等。“这些选题与平台都策划得不错,目前课程的反

响也相当好,订户不断增加。”

中信美术馆面向大众的、更接地气的跨界尝试,获

得了数量庞大的读者、听众的良好反馈,可以说,美术

馆与书店形态的无缝结合正符合书店多元化经营的大

潮流,曾孜荣也一直思索在中信书店未来的大型地标

店中如何成功融入美术馆。

无独有偶,2016年初明天出版社投资开设了明天

儿童美术馆,主要定位于儿童艺术教育培训——以美术

培训为主,同时举办优秀儿童美术作品展览、儿童美术大

赛以及组织优秀儿童美术作品编辑出版。

在艺术教育盛行的当下,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投入

更是大手笔,据悉,在“十三五”期间,人美社将投入

2000万元,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全国

实验区内有特色和基础的中小学校建设100所“人美美

育学堂”。据介绍,“人美美育学堂”是教育部基础教育

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与人美社合作建设,通过开展“大家

讲坛”“美育论坛”“师生书画作品展”等活动,发现和培

育基层美育典型,打造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美育学堂,

推动全国中小学生美育普及和师生美术文化素养的全

面提升。2017年,山东省临沂实验区“人美美育学堂”、

江苏省徐州实验区“人美美育学堂”相继落地。对人美

社来说,“人美美育学堂”既是美术教育的实验课堂、美

术教师的培训基地、人美版美术教材的教学示范基地,

也可以作为美术教学科研基地、作为美术网络平台的

信息终端和数据采集中心。

无论是依托现有出版资源,还是另辟蹊径开设美

术馆,可以看出,出版商在切入艺术教育时已经能够全

局谋划,挖掘各环节的潜在空间,形成各自的竞争优

势,这也是出版进化的必然方向。

三联书店:做﹃有生命力的书﹄

翟德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

在2017年的最后10天,生活·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有条不紊地开始了2017年的年

终盘点。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三联图书

有64种(次)入选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好书

榜单,6种入选中国出版集团2017年年度好

书榜单,可以说是精品迭出。

●年度聚焦

◀明天儿童美术馆开展圣诞节活动课程

▲中信美术馆举办“何处无花鸟”迷你展览

● 时讯播报

专家座谈为“牵手未来”少儿阅读好书榜建言献策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2月6日,由中国出版协

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

心、中国青少年宫协会联合举办的“牵手未来”少儿

阅读好书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一起探讨

如何充分发挥中心和青少年宫系统优势,凝聚出版

社优质产品资源,向社会征集优秀的、适合少年儿童

阅读的高品质好书,共同打造儿童好书共享平台。

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及

部分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中国出

版协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吴宝安主持

会议。

中国出版协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

任、秘书长张敬德指出,“牵手未来”少儿阅读好书榜

评选,要坚持图书品质第一的基本要求,以符合新时

代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为目标,以教育专家、儿童阅

读推广人、出版人、少先队辅导员和少先队员等评委

资源为基础,突出中国出版协会科技出版工作委员

会、少先队以及适合儿童高品质阅读等鲜明特色,以

更为公开、公正的方式,真正选出适合青少年阅读的

图书,服务于青少年的阅读。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

务中心主任、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会长李文革参加了

此次会议。他表示,“牵手未来”少儿阅读好书榜一

定要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正确

把握当代孩子的阅读需求,提升活动的群众性,加大

主题活动的开展和力度,在少年儿童阅读领域发挥

探索性、示范性和引领性作用。 (晓 理)

“萌系”画风被追捧《你好啊,故宫》热销34万册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近日,记者从东方出版社

获悉,由该社出版、布克布克团队打造的《你好啊,故

宫·人物篇》(全8册)系列绘本自2017年10月上市以

来,3个月销售了34万册,反映了家长在孩子教育问

题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对优质原创绘本

的急切需求。此次人物篇绘本分为8册,分别讲述了

皇帝、皇后、皇子、公主、宫女、太监、御医、御厨的人

物故事,讲述皇族人物本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以及他们高度自律的习惯。系列绘本通过“萌系”画

风场景引入,回答了98个接地气的问题,逗趣与知识

并存。

该系列图书的策划人黄娟在采访中提到,“我们

并没有简单地把这个项目看做一套图书,而是作为

一个超级IP来运营。”通过与多家媒体电商合作,该

系列图书很快就在线上线下产生扩散效应,东方社

还请来了钱儿爸韩涛倾情演绎《你好啊,故宫》。在

营销过程中时刻注意数据变化,力求把好的内容通

过合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允)

2018年初,一直以先锋姿态拓展出版领域的中

信出版集团再次高调地喊出了“进化”的口号,这激

起了很多出版商的共鸣。在知识服务意识增强的当

下,出版界进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从内容提供商

向教育服务提供商的延展。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提

高和消费的升级,艺术教育市场可谓是步步高升。

相对此前单一的专一技能培训,出版商搭建的艺术

教育生态近年来显然发生了整体性改变。这种改变

来自于传统的专业艺术类出版社,也包括明天出版

社等少儿出版机构、中信出版集团等社科大众类出

版机构,单纯的艺术教育类图书出版逐渐拓展成更

加立体、全方位的艺术教育服务。

2016年初明天出版社投资开设了明天儿童美术

馆,若是与市场上的培训机构相比,明天儿童美术馆的

规模和业务量并不大,但是作为出版商投资建立的儿童

艺术服务机构,明天儿童美术馆的尝试却是值得一提

的。这是童书出版的黄金期,也是儿童艺术教育需求的

“井喷期”,作为专业少儿出版机构,明天社的艺术教育

拓展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对学艺术出身的资深出版人、明天儿童美术馆馆长

李雅萌来说,经营美术馆相当于是二次创业。在李雅萌

看来,引进版课程虽然可以达到“速成”的效果,但是可

适性不强,真正能调动孩子积极性和激发乐趣的课程应

该是量身定制的。在到北京、广州等地的美术培训机构

进行充分调研后,李雅萌最终决定采取高端小众的读者

服务模式,力邀高等美术学院教授、权威幼教专家、儿童

心理学专家、幼儿美术教育专家着力开发美术教育特色

课程,将课程设置为绘画、装饰与美化、手工三个类别,

开设了经典课程、工作室课程、假期特别课程。通过绘

画的手段训练孩子对生活、情感、文化与科学的认知,注

重孩子能力的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美术教育提供

严格规范的示范课范本。延续性、关注核心素养是课程

的重要特点。美术馆同时在尝试与教育系统合作制定

素质教育艺术课程的标准,并开发相应的教材教具。

依托出版机构确实为美术馆的运营提供了很大的

便利,包括场地、师资以及获得教研机构的支持,当然还

有出版社的公信力和号召力。在明天社的支持下,美术

馆顺利成为山东美术家协会指定的青少年艺术委员会

活动实践基地、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术水平考级中心,

并联合多家单位发起成立了“‘未来之星’儿童美术展览

联盟”。与此同时,李雅萌也清楚地知道,美术馆的运营

与图书出版大相径庭,事实上,出版机构的大部分资源

很难在美术馆得到二次利用,如作家并不必然会成为授

课者,而利润指标的考核也让美术馆必须要“步步为

营”,这倒逼着美术馆必须想方设法贴近服务对象,获得

市场认可。据透露,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美术馆正

在寻求扩张,采用“以点带面”的品牌推广策略,总结本

部的成功经验,渗透式地进入社区,坚持小而精的教学

理念,打造出200~300平方米的小规模培训场所。

明天儿童美术馆馆长李雅萌的“二次创业”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