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雲觀 台北指南宮 香港蓬瀛仙館 同源結盟每年交流 慈善捐獻 … ·...

24
北京白雲觀 台北指南宮 香港蓬瀛仙館 同源結盟每年交流 慈善捐獻在台舉行 張日新理事: 龍王三太子改變我的一生 2016年 第3期 人物專訪

Upload: others

Post on 06-Sep-2019

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北京白雲觀 台北指南宮 香港蓬瀛仙館

同源結盟每年交流慈善捐獻在台舉行

張日新理事:龍王三太子改變我的一生

2016年 第3期

訊館

人物專訪

自然之道  任法融

前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道長送

贈予先館長黎顯華的墨寶,以「自

然之道,御彼之法,修身之術,處

世之方,殊途同歸」,述說大道的

精粹。

顧問: 盧維幹 李宏之 洪少陵主編: 梁德華副主編: 歐振成委員: 黃錦昌 楊淑貞 麥兆基資訊統籌: 范淑娟編撰: 陳敬陽 李志誠 劉子媚攝影: 吳育航 地址: 香港新界粉嶺百和路66號電話: (852)2676 8636傳真: (852)2682 1759電郵: [email protected]網址: http://www.fysk.org.hk   http://wiki.daoinfo.org http://www.facebook.com/fysk1929

為環保出一分力,可選擇以電郵收取蓬瀛館訊,歡迎致電或經電郵提供電郵地址,並請提供館訊封套上郵寄標籤內的資料。如不希望收取館訊,亦可經上述途徑通知。

目錄

蓬瀛館訊編輯委員會

人物專訪04 張日新理事:龍王三太子改變我的一生 濟世利物06 華南師範大學受助學生到訪07 蓬瀛仙館與中國香港單車聯會合辦全港公路單車錦標賽 交流互訪08 蓬瀛仙館養生團 廣州道教仙跡兩日遊09 北京白雲觀 台北指南宮 香港蓬瀛仙館 同源結盟每年交流 慈善捐獻在台舉行1 0 上海道教學院成立30周年慶典暨新校區奠基儀式 洪少陵理事長到場祝賀 1 1 本館理事拜訪陝西天竺山 弘道闡教 北海斗母宮舉辦第二屆學習營 梁德華副理事長應邀擔任講師1 2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及道教經籍展覽1 3 頒贈百齡九秩榮壽金牌1 4 李錦榮師傅示範傳統七星螳螂拳及羅漢氣功 丁常雲道長主講「道教自身建設與未來發展」1 5 黃健基先生主講:香學初探與紓壓 蓬瀛仙館圖書館開放預告1 6 中元法會預告1 7 蓬瀛仙館增飾十二生肖銅首像及二十四孝瓷畫1 8 新書推介《道像莊嚴:壁畫水陸畫版畫的神仙世界》2 1 道通天地迷你劇《重生》2 3 道通天地精彩節目2 4 道通天地電視台節目表 前傳後教19 給我一個家的感覺 ─ 一個道門家族的感言(下)

4 蓬瀛 館訊

張日新理事:龍王三太子改變我的一生

提起蓬瀛仙館86歲的理事張日新道長,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當年以武當逍遙步戰勝癌魔的故事,但原來在故事

之前,還有一個更吸引人的故事,是有關龍王三太子的……

話說在1980年初,當年張日新是一位在大陸樟木頭開廠的廠商,對宗教沒有特別的認識,而自己充滿自信,只相信

科學論據,不信鬼神。直至有一天……

那天,有幾位大陸官方領導來訪,作為廠商老闆的張日新,為了一盡地主之誼,當然需要準備豐富的菜餚。當年內

地剛開放,酒樓餐廳沒有現在那麼多及方便,張日新決定親自到廣州買海鮮回廠,並安排自家的廚師烹調。

到了廣州後,他在魚市場買了一條十多斤、很生猛漂亮的長鬚紅鯉魚。當年由樟木頭到廣州,不像現在那麼方便,

張日新記得很清楚,來回都須要乘坐渡輪經過兩道橋。

那天回程過橋時,身旁突然出現一位老人家,語重心長的對他說:「你這條鯉魚咁大條咁生猛,不如放了牠吧!」張

日新心裏想:「叫我放了牠,是不是我一放了,你就有機會再捉回來?我當然不會這麼傻!」張日新沒理會那位老人家。

人 物 專 訪

張日新理事(左)與李光富道長(現任中國道教協會會長)合照。

張日新理事及夫人與吳誠真道長(中)合照。

張日新理事(中)與北京白雲觀二十三代方丈謝宗信道長(左)合照。

張日新理事經常放生大魚,希望減輕自己的過失。

5蓬瀛 館訊

後來,再過第二道橋,很奇怪剛才那位老人家又在身

旁,繼續對他勸說:「放了這條鯉魚吧!」張日新還是沒

有理會他。過了橋後,老人家也就消失了!

那條生猛的長鬚紅鯉魚,後來就成為張日新宴客的

桌上鮮,賓主盡歡。事情過了一周後,張日新發覺他的頸

上長了一粒小小的瘤,他想一定是自己吃了太多熱氣的食

物,應該喝一兩碗涼茶便沒事。誰知道涼茶喝了,腫瘤卻

沒有消失,反而變大了!這令他不得不到醫院作進一步身

體檢查。

檢查結果出來,醫生立刻打電話給他:「張生,你中

馬標了!」醫生宣佈他有鼻咽癌,且已是第三期,需要盡

快作電療治療!

一向身體健康的張日新,心生不忿為何會「中馬標」!

為了這件不幸的事,他身在比利時和深圳的兩位姊姊,選擇

當年流行的「問米」方式問事。最讓人驚奇的,是兩人問回

來的答案居然都是一樣:「他殺了龍王三太子!」

從此,不相信因果的張日新,開始對因果一事耿耿

於懷,除了不再吃鯉魚,也禁絕所有和水有關的活動,游

泳、坐船等一律禁止,也開始放生大魚,希望可以減輕自

己的過失。

電療過後,命保住了,人卻已五勞七傷!張日新說,

沒有意志力,就很難熬過那痛苦的六星期療程!之後,他

開始對道教的養生氣功產生了興趣,希望可以調整自己虛

弱的身體,也因這個機緣讓他成為一位道教徒。在九零年

代左右,他先後在湖北武當山和香港蓬瀛仙館入道,歸依

道門。

他憶述:「當年和朋友一起入武當山,在山上也沒有

認識任何人。抵達山腳下正徬徨之際,有一位道長出現並

帶我們往金殿朝拜。」那位道長不是別人,正是現任中國

道教協會會長李光富道長,也從此讓他們成為好朋友!

張日新和李會長相識數十年,看回當年的舊相片,李

會長還是黑髮黑鬚的道長。張理事回憶,當年李道長帶他

和朋友上金頂朝拜真武大帝,朝拜完後,他看出張理事的

身體不好,特別要求他留下,並帶他到殿堂後面,要他抱

著真武大帝的腿懺悔求助。張理事說,印象中他覺得當時

很冰很冷,但也緊緊的抱著祖師爺的腳,希望得到祖師庇

佑和幫助。

談到他學習多年,也最為道門弟子樂頌的武當逍遙

功,張理事說他是師從武當山的一位老道長,堅決勤奮練

習多年,氣功的幫助令他的鼻咽癌至今沒有復發過。回望

人生,他很多身壯體健的老友都先他而去,他則走到今

日。

問張理事有什麼竅門可以學好武當逍遙功?他的回覆

是:最主要是有信仰!要相信逍遙功可以幫到你,用心練

習,在練習中,祖師爺在冥冥中會教導你有關的功法!

信仰,就是一股神奇的力量!

張日新理事及夫人與吳誠真道長(中)合照。

張日新理事(中)與北京白雲觀二十三代方丈謝宗信道長(左)合照。

張日新理事經常放生大魚,希望減輕自己的過失。

2000年,張日新道長獲聘為武當道教文化研究會中國武當功夫總會永遠高級顧問。

6 蓬瀛 館訊

濟 世 利 物

「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蓬瀛仙館助學金」成立於2012年,每年均資助該院10名經濟困難的學生繳交學費。今年,首

批受助學生完成學業,投身社會。臨別在即,本館特此邀請該院師生於5月27至28日組團來港,參觀及了解蓬瀛仙館。

5月27日上午,華師大文學院黨委副書記黃楚文、2012年級輔導員張琦、2013年級輔導員董光柱帶領2012級9名學生

來到本館,與本館洪少陵理事長及周流卿理事展開座談。下午在本館職員帶領

下到館內各殿堂及景點參觀,加深對本館的認識。隨後參訪祥華長者鄰舍中

心、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及香港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了解本

館在長者服務、教育、學術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晚上,交流團前往灣仔生生社

企餐廳用膳。席間生生慈善基金代表向交流團介紹「社會企業」,藉以讓他們

了解香港公益事業的現況。

除了一連串參訪活動外,本館亦安排交流團遊覽香港著名景點,包括到灣

仔金紫荊廣場欣賞維多利亞港夜景,遊覽赤柱及太平山頂等,讓交流團留下難

忘印象。

華師大師生參訪祥華長者鄰舍中心。 劉志遠校長與華師大師生交流教學心得。 華師大師生走進大學圖書館參觀展覽。

華師大師生遊覽灣仔金紫荊廣場。

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師生在本館大殿前留影。

華南師範大學受助學生到訪

7蓬瀛 館訊

香港單車代表隊多次揚威海外,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同,單車亦是時下青年人熱愛的運動項目。承蒙中國香港單車聯

會的邀請,本館第三年支持香港公路單車錦標賽這項盛事,為單車運動的發展盡一分綿力。

為加強大眾有關道路安全的知識,本館及中國香港單車聯會率先於6月5日舉辦「蓬瀛北區單車交通安全日」,請來

「鐵血女車神」黃蘊瑤擔任主講嘉賓,教授基本技術和安全知識。

6月25日及26日,香港公路單車錦標賽正式舉行,吸引大批單車好手參加。26日同場並舉行「蓬瀛慈善杯賽」,得到

各界友好團體鼎力支持,同心協力推廣單車運動。賽後本館邀請各優勝者出席頒獎典禮,北區區議會主席蘇西智議員、北

區民政事務助理專員蘇俊傑先生,以及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暨大埔醫院行政總監文志賢醫生擔任主禮嘉賓,向優勝者

頒發獎金及獎座,以示嘉許。

優勝運動員可獲得由本館送出的獎金及獎座。

「鐵血女車神」黃蘊瑤示範單車技術。「蓬瀛北區單車交通安全日」講解道路安全知識。

蓬瀛仙館與中國香港單車聯會合辦

全港公路單車錦標賽

8 蓬瀛 館訊

蓬瀛仙館養生團

廣州道教仙跡兩日遊為使道場活動部學員加深認識道教及養生文化,蓬瀛

仙館養生團於5月中旬舉辦「廣州道教仙跡兩日遊」,由名

譽團長洪少陵理事長、團長葉滿棠財務主任及5位理事帶領

班組學員參觀三元宮、純陽觀及白雲仙館,並進行太極氣

功及文化交流。

5月14日,蓬瀛仙館養生團一行八十多人出發前往廣

州。第一站是嶺南印象園,該園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

區,團友在園內見識到大量的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及獨有

的嶺南文化。隨後拜訪白雲仙館,得到車高飛道長的熱情

接待。團員在車道長帶領下遊覽館內各殿宇,並詳細了解

宮觀歷史及建築特色,及後更與當地道長交流太極氣功心

得,獲益良多。

5月15日,團員前往純陽觀作武當太虛拳太極氣功及文

化交流。當日共有20個功法交流表演節目,兩地學員都使

出渾身解數,盡力展現學習成果。團員隨後拜訪蓬瀛仙館

祖庭三元宮,有幸得到三元宮吳信達住持接待,並由宮內

梁道長帶領,遊覽正殿三元殿、呂祖殿、鮑姑殿、天后殿

等地方。梁道長又介紹了宮內不少珍貴文物如三清圖、修

真圖及虬龍古井。是次參觀讓團員對蓬瀛仙館的道脈淵源

有更深入的了解。最後,團員參觀有「花城名珠」美譽的

雲台花園,結束兩日一夜的廣州之旅,大家都樂而忘返。

交 流 互 訪

梁道長帶領團員遊覽三元宮。

團員在純陽觀前展示學習成果。

蓬瀛仙館養生團團員在白雲仙館前合照留影。

9蓬瀛 館訊

北京白雲觀 台北指南宮 香港蓬瀛仙館

同源結盟每年交流慈善捐獻在台舉行

北京白雲觀、台北指南宮和本館自2008年起,每年都會舉辦一場盛大的交流會,除了聯繫情誼、研討弘道事務外,

亦會推行年度慈善公益,實現弘道濟世之精神。今年活動由台北指南宮輪席主辦,適逢呂純陽祖師成道1136周年紀念,

祈福大典一併舉行。兩岸三地同道齊集台灣,共同祈願世界和平、華夏繁榮昌盛。

6月22日上午首先由香港蓬瀛仙館經懺團開啟「兩岸三地聯合祈福拜表」,透過清淨莊嚴的儀式表達道教界對道門鼎

盛、人民安樂的美好祈願。接著是「恭祝呂祖成道1136周年三獻大典祈福活動」,典禮上高功法師誦經上祝聖壽,指南

宮主任委員高超文、北京白雲觀監院李信軍和本館理事長洪少陵代表向呂祖師獻貢。台灣立法院院長蘇嘉全、前總統馬

英九、前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等分別致辭祝賀,兩岸三地百多宮觀參與盛會,場面莊嚴隆重。

下午舉行聯誼座談會,各宮觀就近年道務發展交流切磋,加深彼此認識。此次活動又延續歷年聯誼的宗旨,由北京

白雲觀、台北指南宮及蓬瀛仙館三所宮觀,共同集資整修江西省武寧縣兩所希望小學,嘉惠學童。

1

2

3

4

1 本館成員參與座談會並留影。

2 蓬瀛仙館經懺團開啟「兩岸三地聯合祈福拜表」。

3 兩岸三地宮觀代表參與祈福儀式,為世人祈求福庇。

4 座談會上舉行交接儀式,來年活動由北京白雲觀輪席主辦。

10 蓬瀛 館訊

交 流 互 訪

上海道教學院成立30周年慶典暨新校區奠基儀式

洪少陵理事長到場祝賀6月24日,上海道教學院成立30周年慶典大會暨新校

區、鶴坡觀奠基儀式隆重舉行。各位領導、中國道教協

會、上海市道教協會和海內外高道大德、專家學者、信眾

代表共800多人參加慶典活動。本館洪少陵理事長亦應邀

出席。

慶典大會上,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上海市道教協會

會長、上海道教學院院長吉宏忠道長回顧了學院成立30年

的歷程,並表達對秉承玄風、復興道教的美好展望。各主

禮嘉賓亦致辭祝賀。隨後,主禮嘉賓在眾人見證下為上海

道教學院新校區、鶴坡觀進行了培土奠基儀式。

上海道教學院新校區按照「前觀後學」的格局規劃設

計,占地寬廣,各類教學功能設施完備,能同時容納240

名學生就讀,滿足道教院校「學修一體」的教學要求,兼

具教學、修持和弘道的功能,為道教的復興、文化的傳承

培育更多優秀的人才。

此外,大會安排了豐富的慶典活動,24至26日期間舉

辦了「道教教育的歷史與現狀」座談會、上海廣富林關帝

廟及城隍廟落成開光慶典,嘉賓亦在主辦方帶領下參觀上

海道教學院,加深對學院的認識。

出席道教教育的歷史與現狀座談會。

上海道教學院新校區及鶴坡觀奠基儀式。

嘉賓參觀上海道教學院。

本館理事拜訪陝西天竺山

北海斗母宮舉辦第二屆學習營 梁德華副理事長應邀擔任講師

4月24至27日,本館歐振成司理及黃俊文理事作代

表,應邀前往陜西山陽縣探訪天竺山道觀,並與湘子廟

等友好宮觀聯絡道誼。

天竺山又名天柱山,以優美的生態環境和歷史悠久

的道教文化聞名於世。魏晉時期的葛洪祖師、唐代的呂

洞賓祖師都曾傳道於此。山上有四家道觀,分別是雙峰

觀、雲蓋觀、鐵瓦殿及朝陽洞,全屬全真龍門派。在一

連四日的拜訪中,成員先後與山陽縣道教協會瞿宗琼會

長、余誠智道長,八仙宮辦公室主任秦誠水道長及天竺

山道觀管理委員會主任余宗來道長進行會談,又實地考

為傳承中華文化及發揚孝道,北海斗母宮文教組於5月

28日及29日舉辦第二屆「善苗.萌芽」學習營。本館副理

事長梁德華道長擔任學習營講師,主講兩課,題目是《中華

傳統文化》及《百善孝為先》。

第一課講解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數千年來一直為

人們重視的美好品德 ─ 四維。四維即禮、義、廉、恥,是

指導我們如何待人處事的重要標準。梁館長又舉出遵行四維

的例子,鼓勵營員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實踐,培養成良好的習

慣。

第二課讓營員認識孝順的重要,梁館長引用中國古時二

十四孝的故事、道教神仙呂祖師賣桃警世的事跡,以及現代

孩子吃麵反思等故事,鼓勵及時行孝,且不只孝順自己的長

輩,也可推而廣之,對整個社會的長者表達關懷和敬意。

除了講座外,一連兩天的活動十分豐富,包括遊戲及排

演話劇等,讓營員多了解父母的辛勞,灌輸實踐孝德和善行

的重要。

察雙峰觀及雲蓋觀,了解兩所宮觀的重修情況及面臨的困難。考察過後,成員出發前往西安,參與由西安市宗教局

李社民局長及陜西省道教協會會長、萬壽八仙宮胡誠林住持舉辦的晚宴。成員更在胡誠林會長安排下前往湘子廟拜

訪聯誼,受到熱情接待。

11蓬瀛 館訊

本館理事與天竺山道長在碑石前合照留影。

梁德華副理事長(右三)與主辦單位合照。

營員仔細聆聽梁館長的分享。

12 蓬瀛 館訊

弘 道 闡 教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及道教經籍展覽為了加強館員對本館傳承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全真道堂科儀音樂」及香港道堂科儀文本的認識,本館於5月22

日組團參觀荃灣三棟屋博物館「口傳心授: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及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道外.道內:清代道教

經典及科儀經籍展覽」。

「口傳心授: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由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籌劃,展出香港十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包

括粵劇、涼茶、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龍舟遊涌、香港潮人盂蘭勝會、大坑舞火龍、古琴藝術(斲琴技藝)、全真道

堂科儀音樂、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和黃大仙信俗,館內以多媒體展示、實物陳列及圖文展板等形式介紹各項文化遺產,

館員大開眼界。

「道外.道內:清代道教經典及科儀經籍展覽」由香港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舉辦,展出大學圖書館所藏的珍

貴清代道教經籍,還有香港和澳門道堂正在使用的各種清代版本的科儀文本,以及道教科儀的全景錄像。當日中心主任

黎志添教授更親自到場介紹,使館員對道教儀式與日常生活和習俗的關係,有更深入的了解。

黎志添教授到場作詳細講解,館員獲益良多。

本館館員在荃灣三棟屋博物館前合照。

博物館展品豐富,館員大開眼界。

13蓬瀛 館訊

頒贈百齡九秩榮壽金牌

古云:「洪範五福,壽居厥首。」每逢館員道侶年屆九十周歲及一百周歲,本館都會贈予金牌,以示祝賀。5月15

日,本館舉行「眉壽金牌」頒贈儀式。今年有三位道長領受九秩榮壽金牌,分別是徐娥(景娥)道長、曾傑屏(興就)

道長和井素蘭(興蘭)道長。當日更有不少同門道侶齊集大殿參與儀式,獻上祝福。

除了頒發「九秩榮壽金牌」、「百歲榮壽金牌」的傳統外,在本館明臺

之上更保留有一座「長庚高照碑」,每年題刻高壽館員道侶芳名,以示祝賀。

所謂「長庚高照」,「長」是增、常的意思,「庚」是年歲的別稱,「長庚高

照」就是寓意天增歲月人增壽。世人祈願福壽康寧,道教亦重視修真養生,性

命雙修,而臻於長生久視之境。

這座長庚高照碑意義深遠,由來已久。早在1960年代,本館同人鑒於同門

道侶年屆八九十歲者日多,乃倡議在後山建立「長庚高照」牌坊。1974年,適

值長年住館的容永球道長年屆九十七歲,轉盼期頤,理監事會又在牌坊下增建

「人瑞題名碑記」及「百歲壽碑」,凡館員九十晉一,即列名碑上,既為容公

慶賀之餘,也期盼高壽者接踵而至。

歲月既久,本館同人見原碑漸損,遂於2012年原樣重刻,並移放至明臺兩

側,藉以不忘先賢盛德。

長庚高照碑

本館原樣重刻長庚高照碑,並移放至館內明臺。

館員親自到場領取金牌,接受同門道侶的祝賀。

14 蓬瀛 館訊

4月17日,本館邀請到世界傳統七星螳螂拳總會執行會

長李錦榮師傅舉辦講座,向大眾介紹傳統七星螳螂拳及羅

漢氣功。

李錦榮師傅於1962年跟隨七星螳螂拳第六傳人趙志民

師傅學習拳術,1972年成為七星螳螂拳第八代第七傳人。

屬會遍佈法國、英國、美國、日本、澳洲等多個國家,曾

出版多本七星螳螂拳教學書,並擔任多項武術項目統籌。

講座上,李師傅詳為介紹七星螳螂拳及羅漢氣功的

功法,以及分享練習心得與得著。此外,李師傅更即席示

範,令出席者對功法有進一步的認識。

4月24日,中國道教協會第九屆理事會諮議委員會副

主席、上海太清宮住持丁常雲道長蒞臨仙館舉辦講座,分

享有關道教自身建設與未來發展的見解。

丁常雲道長師從當代正一道大師陳蓮笙道長,博學

多聞,歷年來擔任多個重要職務,有豐富的弘道闡教經

驗。講座上,丁道長條分縷析地講解道教完善發展的方方

面面,包括從團隊組織、人才培訓和宮觀管理入手,加強

自身建設;同時更不可忽視道教信仰、戒律和文化的發

展。丁道長點出多個當代道教發展的關鍵,勉勵大家攜手

合作,讓道教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在當代社會中有所作

為。出席者都獲益良多。

李錦榮師傅示範

傳統七星螳螂拳及羅漢氣功

丁常雲道長主講

「道教自身建設與未來發展」

弘 道 闡 教

1

1

2

2

1 李錦榮師傅講解功法重點。

2 本館理事致送紀念品予李錦榮師傅。

1 本館理事與丁常雲道長(左六)合照。

2 出席者細心聆聽丁道長的分享。

15蓬瀛 館訊

本館於6月19日舉辦道教文化講座,邀請到黃健基先生

擔任主講嘉賓,為大眾講解香學知識。黃健基先生是中國

香學會副會長,2000年代曾跟隨中國香學泰斗傅京亮老師

學習中國傳統香學,學問及經驗十分深厚。

黃健基先生與參加者分享自己的用香歷程,又詳盡

地講解香學知識,包括香文化歷史,介紹中國傳統製香,

說明傳統香與現代香的分別,又介紹各種香品型態,如線

香、盤香、香粉、香丸、香膏等,並一一講解香具及示範

篆香和隔火薰香的方法。隨後,黃健基先生更指導參加者

篆香,讓參加者有更真切的體驗。

丁常雲道長主講

「道教自身建設與未來發展」

蓬瀛仙館圖書館於1990年代末,隨著「道教文化資料

庫」成立,當時是香港僅有兩個專門的道教圖書館之一,

在種類上包括古籍、善書、科儀書、影音、《道德經》版

本等特別主題,藏品豐富。

為善用圖書館珍貴資源,及方便大眾翻查有關道教的

資料,達到弘道闡教的目標,本館預計於2016年7月逐步開

放圖書館,詳細安排請密切留意本館最新消息。

蓬瀛仙館圖書館開放預告

黃健基先生主講:香學初探與紓壓

黃健基先生逐一介紹香具。

參加者嘗試篆香。

16 蓬瀛 館訊

弘 道 闡 教

中元法會

道教徒按照傳統會在三元日 ─ 農曆正月十五(上元天官日)、七月十五(中元地官日)及十月十五(下元水官日)

啟建法會,修齋設醮,誦經禮懺,藉以向三官大帝禱祝和懺悔,祈求賜福、赦罪和解厄。其中在農曆七月十五前後舉行

的中元法會,乃專門為了祈求中元大帝解脫幽魂的苦難。

蓬瀛仙館的中元法會今年諏吉在農曆七月十一至十五(公曆8月13日至17日)在館內舉行,屆時經師將五晝連宵,依

科奉行蕩穢、迎聖、豎幡、啟壇、開位、開榜、朝參、誦經、禮懺、破獄、攝召、關燈、散花、幽科等各種科儀,規模

盛大。從即日起,信善可以登記金榜題名和附薦牌位,同沾福庇,共結勝緣。

金榜題名中元法會會場內設有一幅長達十公尺的「金

榜」。道教啟建法會時高揚榜文,列明法會舉行目

的、日程和護法贊助人姓名,並會舉行莊嚴的開榜

科儀,藉以把榜文內容呈獻天庭。《開榜科》有

云:「龍虎榜開呈帝闕,名登青簡世昇平。」信善

解囊題名金榜,可使天庭知悉善功,獲得仙真加

庇。

附薦先親故友中元法會的主旨是仰仗仙真慈悲,普度五方

幽魂十類亡靈。信善可以藉機追念先親故友,為他

們登記附薦牌位。先靈應邀來臨法會,通過聞經聽

法,得以解冤拔罪,咸登道岸,藉以達致陰安陽

樂,福蔭後人。

如欲登記及查詢,可致電2676 8601 / 2676 8626。

17蓬瀛 館訊

蓬瀛仙館增飾十二生肖銅首像及二十四孝瓷畫

蓬瀛仙館建築融合道教文化及中國傳統文化,館內四周建置不少饒有特色

的大型建築,如1994年落成的太上道德經璧、十二生肖石,以及1998年落成的

《軒轅問道圖》,都經過精心設計。今年,本館於1樓平台增飾十二生肖銅首及

二十四孝瓷畫,讓善信遊人感受更濃厚的文化氣息。

十二生肖銅首十二生肖是與十二地支相配的十二種動物,組成子鼠、丑牛、寅虎、卯

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民間習俗以十二生

肖紀年,代代相傳,形成獨特的文化。現時本館一樓平台上就增飾了十二生肖

銅首,吸引不少遊人駐足欣賞,拍照留念。

二十四孝瓷畫古語云:百行孝為先。善事父母,是中華傳統的美德。元人郭居敬為宣

揚孝道,將二十四個古人奉養父母的事跡輯錄成書,冠名二十四孝。後人為求

通俗,將每個故事配以圖畫,廣為流傳。本館委託名匠繪製瓷畫,藉此弘揚孝

道,以期敦風勵俗。

想感受十二生肖銅首的風采,及更了解二十四孝故事,歡迎親臨蓬瀛仙館

細賞。

二十四孝故事分享︰《扇枕溫衾》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

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

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太守,魏郡遭

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

本館一樓平台增飾十二生肖銅首。

本館一樓平台的瓷畫上,圖文並茂記載二十四孝故事。

18 蓬瀛 館訊

道教藝術精品,無論書畫雕塑、寶器法物、宮觀建築等,都蘊含著信仰和儀式的意義。常人更可透過欣賞道教

藝術,探究大道的玄奧。本館倡議出版《蓬瀛仙館道教文化叢書藝術精華系列》,就道教藝術各個門類推出圖鑑和

專論,讓道教藝術展現輝煌。

第四冊《道像莊嚴:壁畫水陸畫版畫的神仙世界》已經出版。前三冊《臥遊仙雲》、《玉宇瓊樓》和《陶鑄永

恆》已分別介紹了文人畫與神仙世界、道教建築和道教造像,今冊則主要介紹道教壁畫、水陸畫和木版畫的特點及

藝術成就。

本書由國內著名道教學者王宜峨編撰,本館同人編輯。全書分成三個主題,即道教壁畫、水陸畫和木版畫。這

三種藝術形式,從內容來看是以表現道教神仙為主,而從宗教功能來看都與道教齋醮科儀有關。書中會詳述道教繪

畫藝術發展的歷史,並附以實例作證,分析不同時期的藝術特點。喜歡道教藝術的朋友萬勿錯過!

新書推介

《道像莊嚴:壁畫水陸畫版畫的神仙世界》

弘 道 闡 教

父親霍灼華道長。

《道像莊嚴:壁畫水陸畫版畫的神仙世界》書影。

書中會對水陸畫繪製過程配圖闡釋,加強大眾對道教繪畫藝術的了解。

書中收錄一幅《皇儲誕生內殿簪花相》圖,十分珍貴。

19蓬瀛 館訊

給我一個家的感覺 一個道門家族的感言(下)

兩兄弟皈依道教因緣霍濟康道長自小在傳統的「卜卜齋」唸書,年紀稍長轉讀荷里活官立小

學。中學時期比較活躍,喜往基督教浸信會聽福音。出來工作後,他又開始接

觸佛教,覺得很適合自己。直到父親霍灼華道長於1994年羽化,他突然有一

種覺悟的感覺,體會到各宗教的義理都是殊途同歸,為何不去了解道教及皈信

呢?到了1998年,霍濟康道長在李瑞館長的推薦下,終於在蓬瀛仙館皈依。

入道後,霍道長十分渴望學習更多道教知識,碰巧時任梁德華司理開設《呂祖

無極寶懺》課堂,可以有機會學習更多道教文化。現時霍道長亦積極參與館

務,更成為了中藥局委員,希望可以為仙館的中醫服務發展略盡綿力。

霍建康道長自中學畢業後,由於當年父親經常往日本等地經商,於是他

也跟隨父親,於1968年決定往日本學習做生意,並得到代理廠家邀赴日本學

習生產、百貨批發,及物流等工作兩年之久。後來他繼續跟隨父親學習經營出

入口貿易,最後選擇移民外國一段時期。直到他加入中華總商會擔任副主任一

職,巧遇該會委員陳威成先生(仙館理事)。在陳理事鼓勵下,霍建康道長於

2008年在蓬瀛仙館皈依入道。

前 傳 後 教

霍濟康道長(右)與霍建康道長(左)在本館大殿前合照留影。

口述︰霍濟康 、 霍建康

父親霍灼華道長。

20 蓬瀛 館訊

仙館有家的感覺談到第四代,霍濟康道長次子及霍建康道長長子,經

常都會跟父親一起前往仙館參拜,亦有意皈依道教。兩位第

三代的霍道長都異口同聲表示,他們希望傳統道教的信仰能

繼續承傳下去,並為社會大眾效勞。此外,他們有感仙館以

前比較休養生息,現在各方面都積極及主動了很多!蓬瀛仙

館充滿了人情味,每次返仙館猶如歸家一樣,仙館洋溢著家

的感覺。他們希望,仙館這份溫暖的人情味能夠繼續維持下

去,讓仙館館員上下同心,為館務努力貢獻!

前 傳 後 教

四代同堂,左是霍濟康道長,中間是爺爺霍朗生道長,抱小孩的是父親霍灼華道長,小孩是霍濟康道長的大兒子。

霍建康道長入道時與家人合照。 霍濟康道長(右二)與本館理事一同出席九龍東區扶輪社午宴。

霍灼華道長度牒。

21蓬瀛 館訊

你的人生 由你來選擇道通天地早前拍攝了一齣以抗毒為主題的迷你劇《重

生》,目的是告訴年輕人,沉淪毒海不能解決問題,並帶

出任何人都能選擇自己的人生的正面訊息。

故事中的主角阿謙,遇上人生大低潮:被父母拋棄,

最疼惜自己的嫲嫲又突然離開人世。在心理和經濟狀況都

受到打擊的情況下,他選擇用毒品麻醉自己,為了賺錢維

持生活,更與朋友一同販賣毒品。幸得社工陳姑娘不離不

棄,循循善誘,鼓勵阿謙加入樂隊,最終都能擺脫毒品,

走上屬於自己的音樂路途。

在吸毒問題上,關鍵是做好預防工作,正如《道德

經》所云:「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不論是年輕人

或成年人,在人生旅途上難免會犯錯。我們應該給予犯錯

的人機會,在教導和善導下,讓他們認識自己的錯誤,重

回人生的正確軌道。

道通天地希望透過此劇,讓青少年認識毒品的禍害,

亦令社會各界為青少年提供更多幫助。《重生》的拍攝工

作已經完成,大家可在bbtv 718台及nowTV 550台收看。

播映時間 :

逢星期一、三、五(下午3時30分及晚上9時30分)

如未能收看以上頻道,大家亦可以在道通天地網站

www.taoist.tv及YouTube頻道上重溫。

弘 道 闡 教

道通天地迷你劇《重生》

以禁毒為主題的短劇《重生》,藉年輕人阿謙以音樂成功戒毒的故事,傳達遠離毒品的訊息。

22 蓬瀛 館訊

弘 道 闡 教

同心協力 發放正能量禁毒計劃一直是蓬瀛仙館的重點工作,在這幾年間,先

後與政府合作進行「青少年反吸毒社區計劃」,以及大規模社

會工作計劃「同心‧同力‧同行」。之後更出版《邊緣心聲》一

書,把濫藥的過來人和同行者的心聲與大眾分享。其後,蓬瀛

仙館理事會決定製作一齣迷你劇,將抗毒的訊息廣泛帶到社會

每個角落。《重生》便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

由醞釀製作意念,到資料搜集、撰寫劇本和拍攝影片,中

間經歷了一段很長的時間,起始更可追溯至2010年。事實上,

製作團隊曾與蓬瀛仙館的理事,以及合作機構的社工,一同落

區觀察和探訪,並與不同年輕人聊天,了解他們的想法。因

此,《重生》能成功面世,實是眾多機構、不同崗位的人士共

同努力的成果。

《重生》的拍攝得以順利完成,除了一眾演員的專業演出

及幕後團隊的付出之外,亦有賴政府部門及不同團體配合,借

出場地作拍攝之用。建設美好香港有賴大家積極參與,在不同

崗位發揮所長。道通天地希望能繼續與社會各界合作,在未來

製作更多正信、正念的節目,秉承社會責任,發揚道教精神。

拍攝現場,眾人皆聚精會神,一絲不苟。

導演正在指導小演員。

蓬瀛仙館大埔長者鄰舍中心借出場地進行拍攝。

23蓬瀛 館訊

道通天地精彩節目《道在人間》

播映時間:逢星期二、四

下午2時15分及晚上8時15分

一直以來,社會上不同崗位的人士,都努力參與建設更美

好的香港。他們的故事很值得分享,本節目便以訪談形

式,訪問不同階層的人,了解他們如何在不同範疇上表達

對社會的關懷。這是一個持續拍攝的系列節目,在開首幾

集,製作團隊便邀請到幾位蓬瀛仙館的理事,與大家分享

全真道堂科儀音樂的保育工作以及迷你劇《重生》的製作

意念。

《北斗經》

播映時間:逢星期二、四

下午4時正及晚上10時正

《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簡稱《北斗經》,是道

教一本重要的經典。本節目一連四集,深入淺出介紹經文

的核心內容,並說明當中北斗信仰與道教的關係,亦請來

經師示範唱誦《北斗經》的經文,讓大家可以參考持誦,

祈求星君保佑。

黃錦昌道長分享文化保育工作的經驗。

《北斗經》第一集內容主要介紹北斗崇拜與道教信仰的關係。

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黃愛球女士(右)及義工李太(左)分享參與長者抗抑鬱工作的經驗。

蓬瀛仙館經師示範唱誦經文。

蓬瀛仙館歐振成司理(右)及黃俊文理事(左)分享《重生》的創作理念。

《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是道教一部非常重要的經典。

道通天地電視台節目表(2016年7-8月)

星期一 6:00 八字天輪6:30 重生 7:15 呂祖靈籤全解構8:00 生活甜絲絲8:15 家多一點快樂8:45 談天說道

星期二 6:00 解讀易經 II 6:30 不時不食 7:00 北斗經7:15 玄來係呢度7:30 從心出發8:00 動畫:太上感應篇8:15 道在人間8:30 向都市病說再見 星期三 6:00 風生水起輪樓轉6:30 重生7:00 仙蹤道跡7:15 夏季養生7:45 健康好煮意8:00 洞天福地夢工場8:15 漫畫老子8:45 冼國林.詠春

星期四 6:00 解讀易經 II 6:30 不時不食7:00 北斗經 7:15 漫畫莊子 7:30 從心出發8:00 中國武術之詠春 8:15 道在人間8:30 和諧之道

星期五 6:00 八字天輪6:30 重生 7:15 呂祖靈籤全解構8:00 輕談國學歌風雅8:15 家多一點快樂8:45 健康好煮意

星期六 12:00 重生12:45 輕談國學歌風雅 13:00 不時不食13:30 家多一點快樂14:00 天師道授籙科儀14:30 龍虎山上行

星期日12:00 洞天福地夢工場12:30 觀音朝賀禮讚 12:45 輕談國學歌風雅13:00 生活甜絲絲13:15 從心出發13:45 冼國林.詠春14:00 自在SUN活14:30 家多一點快樂

觀眾可在NOW TV 550台及香港寬頻電視(BBTV) 718台收看

道通天地節目每日24小時不停播放,節目內容每3小時重覆。觀眾可登入www.taoist.tv及視頻網站YouTube重溫。

節目如有更改,以頻道最後公佈為準。

24 蓬瀛 館訊

弘 道 闡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