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年度計畫執行成果報告格式edu.tcfst.org.tw/engineering/newimage/950505/05.doc  ·...

Download 「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年度計畫執行成果報告格式edu.tcfst.org.tw/engineering/newimage/950505/05.doc  · Web view由於個人電腦之低價化,文書編譯軟體更提供方便之編輯與輸入方式,大部份教師均自行利用Word

If you can't read please download the document

Upload: others

Post on 21-Jan-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年度計畫執行成果報告格式

第一梯次「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90/09~94/08)

(二)書脊

(一)報告封面

(工程教育互動式網路輔助教學,E011)--九十三年度計畫執行成果報告 國立清華大學

第一梯次「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

九十三年度計畫執行成果報告

(工程教育互動式網路輔助教學)

(Interactive Web-aided Teaching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E011)

全 程 計畫:自民國90年9月 至民國94年8月 止

本年度計畫:自民國93年9月 至民國94年8月 止

國立清華大學

民國94年8月31日

(三)目錄

(四) 計畫基本資料表 …………………………………………………… 1

(五) 整體計畫中文摘要 …………………………………………….…..2

(六) 整體計畫英文摘要 ………………………………………………… 4

(七) 年度計畫執行成果摘要(中文) …………………………………5

(八) 年度計畫執行成果摘要(英文) ………………………………… 9

(九) 年度計畫執行內容及成果說明 ……………………………………14

(十) 經費運用情形一覽表 ………………………………………………26

(十一) 經費使用情形說明 ………………………………………………28

(十二) 年度計畫查核點執行情形 ………………………………………29

(十三) 所面臨問題與因應措施 ……………………………………….. 31

(四)計畫基本資料表

總計畫名稱

工程教育互動式網路輔助教學

總計畫編號

E011

執行單位

國立清華大學工學院

姓名

陳力俊

姓名

彭琇姬

電話

03-5710521

電話

03-5710521

傳真

03-5712670

傳真

03-5712670

E-mail

[email protected]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全程計畫

核定補助經 費

(仟元)

經常門

4,000

本 年 度

核定補助經 費

(仟元)

經常門

1,000

資本門

3,700

資本門

900

合 計

7,700

合 計

1,900

全程計畫學校配合款

(仟元)

8,700

本年度學校配合款

(仟元)

2,101

計畫序號

計畫名稱

主持人

職稱

服務單位

總 計 畫0

工程教育互動式網路輔助教學

陳力俊

院長

工學院

分項計畫1

化學工程分項計畫

陳信文

主任

化工系

分項計畫2

動力機械工程分項計畫

蕭德瑛

主任

動機系

分項計畫3

材料科學工程分項計畫

戴念華

主任

材料系

分項計畫4

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分項計畫

張瑞芬

主任

工工系

分項計畫5

計算機與通訊中心分項計畫

王晉良

主任

計算機中心

· 註:本表資料及相關數據請依據核定後之詳細計畫書填寫。

(五)整體計畫中文摘要

(請於一千字內就本計畫要點作一概述,並依本計畫性質自訂關鍵詞。)

(關鍵詞:工程教育,網路輔助教學)

本計畫擬結合清華大學「工學院」與「計算機與通訊中心」以四年期間建構清華大學工學院「智慧互動式」具指標示範意義之網路輔助教學系統。

教材之編撰為落實科技教學改進之重要工作之一,配合網路科技之發展,教學成果(尤其是多媒體教材)宜整理後透過電腦網路進行推廣與擴散,提供學生及一般民眾終生學習之教學內容與管道。網路輔助教學之主要目的並非完全取代現有之教學方式,乃因學校教育之核心價值在於師生於課堂上或實驗室中的互動與討論,同儕間的合作學習與砥礪以及學習環境與風氣之陶冶,網路多媒體只是扮演另一種輔助學習的工具。由於個人電腦之低價化,文書編譯軟體更提供方便之編輯與輸入方式,工學院內超過50%的教師均自行利用Word 或PowerPoint 編寫課程講義或製作投影片,較之以往的手寫講義或書寫黑板之教學方式,課程內容與進度更容易掌握,學生也較容易掌握學習進度,自學或課前預習之機會易較多。以往校內已藉由補助教材上網之方式選出少數幾門課進行課程講義編寫或投影片製作,然後放置於網站上供學生瀏覽或下載。但亦有許多老師即使未獲補助教材上網,但為收輔助教學之功亦將課程講義或投影片放置於個人網站上供學生瀏覽或下載。基本上,這是網路輔助教學之第一步,即先尋求點(Node)之建立,接下來應進一步將各點間之網路連結、超連結,積極建立各課程之相關知識資料庫,引導學生學習之進程,強化其學習動機,教師亦藉此建立自我診斷與自我評量之機制,然後才能真正達成「網」(Networking)的目標。

本校在教育部補助下推動「多媒體與網路教學計畫」有年,「計算機與通訊中心」具有多年實務經驗,正好可以與本計畫建立工學院「全面性」、「開放式」、「智慧互動式」網路輔助教學系統互相搭配。

有效的施行「互動式網路輔助教學」,建立適當的軟硬體至為關鍵,具有一定程度之專業性,非少數非專業人士或單一系所得以勝任,而以工學院為單位,與本校「計算機與通訊中心」充分合作,結合院內眾多而優良的師資,予以整合「群策群力」甚為必要,同時隨著工程科技的蓬勃發展,各工程領域關連愈趨密切,尤其有多門課程為跨系課程,本計畫雖以各系為單位,執行計畫,但規劃監督則由「院課程委員會」、「系課程委員會」擔任,各課程則成立小組,將以整體宏觀眼光妥為規劃,例如網路輔助教學教材內容、線上作業、考試題庫之建立,線上即時個人與群體討論等。整體架構為:

軟硬體建立、維護、更新:由「院課程委員會」、計畫專任助理會同「計算機與通訊中心」執行。

網路輔助教材編著:各課程小組 →系課程委員會(由系主任主持)

→ 院課程委員會(由院長主持)。

網路輔助教材上網:由課程小組助教會同計畫專任助理執行。

本計畫針對各系大學部專業課程教材與教學環境的改良提出電腦網路化「互動式網路輔助教學」的構想。在計畫執行前,將充分作好軟硬體建議準備工作,如舉辦教師研習營,邀請資訊傳媒、教育、智慧財產等學者專家等講習,培訓教師與助教。每年召開研討會,交換教學心得,檢討成效,謀求改進。

【附註】

因本校計算機與通訊中心使用之系統教學平台合約於92學年度屆期,93學年度起本校使用新系統平台。

計畫網址:

1. 90-92年度 http://elearn.cc.nthu.edu.tw

2.93年度 http://elearn.nthu.edu.tw

計畫備份資料網址:http://www.eng.nthu.edu.tw/Engineer_Web/index.HTM

 

(六)整體計畫英文摘要

(Keywords:Engineering Education, Web-aided teaching)

The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he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Center at Tsing Hua University is proposing to carry out a four-year project for Interactive Web-aided teaching. It is proposed to post sixteen courses, four each from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Powe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each year for four years. It is anticipated that at the end of the project, a total of sixty-four courses will be available on the web for the courses taught at the College of Engineering.

(七)年度計畫執行成果中文摘要

(請以一至二頁內就本計畫本年度執行成果摘述)

分項計畫一:化學工程分項計畫

本計畫第四年選定了以下四門科目實施網路教學:

1. 儀器分析與實驗一

2. 儀器分析與實驗二

3. 生物技術概論

4. 光電材料與元件基礎

各科教學摘要如下:

1. 儀器分析與實驗一:

儀器分析及實驗(一)乃一門化工系大三同學的必修課程,教學內容包含課堂上之儀器基本原理介紹以及六個禮拜針對三個儀器的實驗課程,藉以讓修課同學除了能在課堂上學習知識之外,還能有實際操作儀器的機會。藉由如此之課程安排以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並可以讓此門科目成為化工系同學日後不論在工作上或是進修深造時的得力分析工具。

為了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免除因為急於抄筆記而忽略授課教授的講解,故將上課講義以power point檔案放在學校提供的網路教學網站平台上,讓同學在課堂上能專心聽老師的講解,在課堂後也能藉由網路上的上課投影片以自行複習。此外,藉由此舉,授課教授也能大大地增加授課內容,以使同學能獲得更多的知識。

2. 儀器分析與實驗二:

「儀器分析與實驗二」是一門化工系選修課,為三學分的課程,主要的目的在銜接「儀器分析一」的教學內容。課程之網路輔助教學計畫由王詠雲教授負責,另有二位課程助教協助授課內容、考試電子檔之建立,所使用的網路平台係由本校計算機中心提供。之前主要是以投影片進行教學,本計畫推展之後,則將所需之講義重新製作,採用較大的字型且圖表重新製作,並提供PDF檔讓學生下載,上課時則以單槍投射於螢幕上。此計劃協助改善了之前投影片的缺點,讓學生能事先預習,並且減少學生抄寫筆記的時間,如此可加快教學速度,進而擁有更多、更充分之教材內容。再加上活潑的電腦動畫的輔助,幫助學生了解抽象或艱澀的課程內容,提高學生在課堂踴躍參與的意願。配合此計畫之推展,期中、期末考試的內容亦同時上網,使利用線上旁聽的學生也能對自己作一簡單評量。

3. 生物技術概論:

本課程為介紹基礎生物技術包括基本生物學、分子生物、基因工程、細胞培養等技術,

以及這些技術在製藥、醫學、農業、環境等方面之應用在課堂上以口述配合講義方式進行授課。本計畫中將課程所需的繁多圖形與文字全面電子化後,可節省許多課堂上抄寫的時間,使得課程進行更簡潔有效率。講義電子檔並已上網,修課同學可自行於網路下載,在課程前就可先就講義內容作預習,並讓同學節省抄筆記時間,更能專心聽講。

4. 光電材料與元件基礎:

此課程之網路輔助教學計畫是由化工系呂世源教授所負責,另有三位課程助教協助課程簡介、課程資料、及考試內容的架構建立。目前完成之網頁內容包括(i)課程資訊(介紹課程內容、教學進度與參考書籍)、(ii)授課教授介紹(包含電子信箱、聯絡電話以及個人連結,以方便學生諮詢)、(iii)課程資料下載、(iv)電子公佈欄系統的建立。本課程初期網路平台係由本校計算機中心提供,未來也可以統一存放於工學院網路教學平台進行備份。本課程本學期選課人數為69人,其中我們發現選課學生點選電子公佈欄的次數為1374次,課程資訊為314次,課程資料下載為1260次。由此不難發現,藉由網路教學系統確實可以達到增加學生修課興趣的目的。

分項計畫二:動力機械工程分項計畫

網路之風行已蔚為風潮,各式的網路應用亦無遠弗界,尤其是多媒體教材更應於整理後透過電腦網路進行推廣與擴散,提供學生及一般民眾終生學習之教學內容與管道。網路輔助教學之主要目的並非取代現有之教學方式。基本上,網路輔助教學之第一步,先尋求點(Node)之建立才能進一步將各點間之網路連結、超連結,以真正達成「網」(Networking)的目標。為達成上述整合網路教材之目標,在多媒體教材之主題上,以動力機械工程學系的基本專業必修課程分年全面上網為標的;而在一方面則仍繼續以學程規劃為主進行在各學程中,各專業主修課程上尋求「量」上的擴充。網路不但提高學習成效,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往學生習慣照著教科書的編排以及老師的教學進度吸收新知,所以學習方式較為被動。現在則會自動地上網蒐羅和某課程相關的資料。

本(93)年度再增加材料力學、熱傳學、量測系統與實驗、機械工程實驗等四門本系大學部共同必修課程分別以不同章節投影片上網。

並提供學習者能自行檢測學習成效,也可使基本科目之教學經驗與與資料能不斷累積,進而減輕教學負擔但也促進相關科目間資料之可再用性(re-usability)。教材均已分別建置網頁,隨時提供學生查詢與自學之用,未來將進一步以Cross Reference方式將各相關主題植於各相關科目當中,以節省學生複習必要工具之時間,而收加速學習之效。

並繼續於前期之課程中增加

1. 各章節之重點複習

2. 指定作業與解答

3. 線上自我測驗

4. 題庫上網(包括期終考與期末考試題與解答)

5. FAQ問題

6. 討論區

7. 相關網站之連結

8. 關鍵字庫之建立以利後續科目之查詢(Cross reference)

9. 動機系之無線上網(802.11b)e-learning網路建置。

分項計畫三:材料科學工程分項計畫

物理冶金一: 由於教材之編排為落實科技教學改進之重要工作,因此如何讓教材配合網路科技之發展、而透過電腦網路進行推廣與擴散,以提供修課學生學習之教學內容與管道實在是在這日新月異的時代裡必須積極推廣的工作。在學校老師仔細教導完之後,可以利用網路來成立討論區,以彌補平時上課時來不及發問的問題,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此外,公告的一些訊息更可當成同學的備忘錄,相當方便。

物理冶金二:此課程內容由授課老師先製作講義,由助教打字並掃描圖表,做成power point檔案,經授課老師修正後,由助教負責上網。並利用網路,建立學生與助教的溝通平台,助教再彙整相關資訊給老師,由老師在教室中與學生再度雙向溝通。在本年度內完成(1)課程講義電子化;(2)考試題庫之建立;(3)兩次期中考與期末考參考答案掃描上網。

輸送現象一:此課程於上課期間責成助教打字完成,老師另外製作的課外資料與掃描幾本參考文獻中的重要章節再整理之,提供學生參閱。並利用網路,建立學生與助教的溝通平台,助教再彙整相關資訊給老師,由老師在教室中與學生再度雙向溝通。

量子物理導論:此課程在本年度內完成(1)課程講義電子化;(2)考試題庫之建立;(3)線上學習評量等工作。

分項計畫四: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分項計畫

 

本分項計畫於本年度選定大學部必修之四門課程,實施互動式網路輔助教學,其課程名稱為︰

1. 電子商務 – 侯建良副教授任教

2. 品質工程 – 蘇朝墩教授任教

3. 線性代數 – 王小璠教授任教

4. 工程經濟 - 陳光辰教授任教

綜觀上述四門課程之主要網路教學目標如下:(1)建立課程專屬網站,(2)課程內容及教材電子化與數位化,(3)課程資訊電子化與公開化,其最終目標均希望藉由網路教學,使師生間互動能更為順暢。

在建立課程專屬網站方面,多利用網路輔助教學e-Learning系統平台之作業功能來執行,在網站裡提供課程內容、課程相關教材、課程相關資訊以及活動剪影等。而教學檔案的電子化可方便學員自網站上下載閱讀,提供學員課前預習及課後複習之功能,增加學員學習能力。課程網站的建立,更可提供學員課程相關資訊,使學生隨時能掌握課程教學進度,增加學習時效。同時藉由留言版與討論區的功能,加強彼此間溝通與問題回應。另外,作業及報告的指派與繳交,均可透過網站來處理,以減少紙張處理的浪費。

(八)年度計畫執行成果英文摘要

分項計畫一:化學工程分項計畫

In this year, the following courses have been selected as the new courses:

(i) Instrumental Analysis and Laboratory I

(ii) Instrumental Analysis and Laboratory II

(iii) Introduction to Biotechnology

(iv) Fundamentals of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

Their main works are separately introduced as the following:

1. Instrumental Analysis and Lab. (I)

“Instrumental Analysis and Lab. (I)” is a requirement course with three credits for the Chem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ncludes two parts: one is the introduction of basic concepts about design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for analytic instruments, and the other is experimental courses about three of illustrated instruments for six weeks.

The subjects taught in class are: (1) An Introduction to Spectrometric Methods (2) Components for Optical Instruments (3) An Introduction to Optical Atomic Spectroscopy (4) Atomic Absorption and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5) An Introduction to UV-vis Molecula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6) Application of UV-vis Molecular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7) Molecular Luminescence Spectrometry (8) An Introduction to Infrared Spectroscopy (9) Application of Infrared Spectro- scopy (10) Raman Spectroscopy. And the experimental topics focus on UV-vis, FTIR and AA.

The class content is re-written from the textbook “Principles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5th Ed.” (written by Skoog, Holler and Nieman) and stored into power point files. After class, those files are uploaded into the internet platform “eLearning system” supplied by the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Center at NTHU. With this tool, students will concentrate to listen to what professor teaches in class since they are able to download the class content easily. In addition, professor can prepare more materials for class and explain them more detailed. Students are able to review the class content by either through the eLearning system or the website: http://140. 114.47.1 /course/. The materials are also stored into the platform offered by the College of Engineering to prevent from losing these files.

2. Instrumental Analysis and Lab. (Ⅱ)

“Instrumental Analysis and Lab. (Ⅱ)” is a selective course in CHE department. It is a three credit course, mainly connecting with the content of “PRINCIPLES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and Lab. (I)” in the last semester. Professor Yung-Yun Wang of the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was in charge of the Web-assisting teaching of the course entitled “Instrumental Analysis and Lab. (Ⅱ)” With the assistances of two teaching assistants at the CHE department, the following contents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Web pages dedicated to this course: (i) course materials, and (ii) Examination questions for the past years. The Internet platform of this course was supported by the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Center at NTHU throughout the spring semester of 2005. This course was lectured with an overhead project and slides. When the internet platform was established, we re-made the materials in bigger type words and modify all tables and figures. Furthermore, the materials in class have been made in PDF file for downloading by students. The course is now lecturing by a digital projector, improving the disadvantages of slides used before. Therefore, the Web-assisting teaching of all core courses offered by the departments of the CHE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have higher learning motivation in this course, by shortening the time for taking notes, lecturing the lesson more efficiently, and then having more sufficient teaching materials in clas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graphics shown by computer software, the students can comprehend the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courses. In addition, the students could easily control the learning progress by themselves through doing the homework shown in the web.

3. Introduction to Biotechnology

This course (3 credit hours) offers introduction to important aspects in modern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to chemical eneerging students. The contents include fundamental biology, recombinant DNA techonogy, molecular biology, cell biology,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medical, agricultural and enviromental engineering. The course is taught through oral presentation together with relevant handouts (including literatures、figures, etc.). All relevant materials taught in class are converted into computer files and uploaded to the specific website. The e-handouts enable students to download the lecture notes and preview beforehand. The computerized files also facilitate the progress of the classes in which students only need minimum efforts in taking notes and can concentrate more in listening to the lectures.

4. Fundamentals of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

Professor Shih-Yuan Lu of the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was in charge of the Web-assisting teaching of the course entitled “Fundamentals of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 With the assistances of three teaching assistants at the CHE department, the following contents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Web pages dedicated to this course: (i) course syllabus (including the course content, time table, and reference textbooks), (ii) introduction of course instructors, (iii) course materials, and (iv) establishment of the Bulletin Board System. The Internet platform of this course was supported by the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Center at NTHU throughout the spring semester of 2005. The Web pages can also be stored into the Web-space offered by the College of Engineering, which will be specifically dedicated to the Web-assisting teaching of all core courses offered by the departments of the COE. In the spring semester of 2005, sixty-nine students took this course officially, and we found that we could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have higher learning motivation in this course with the interaction through the Bulletin Board System. In addition, the students could easily control the learning progress by themselves.

分項計畫二:動力機械工程分項計畫

The Web has been proven to be a very popular and powerful tool in multi-media world. Its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using multi-media has also been thought to be promising. In the past few years, many PME faculty have set up their own website for the purpose of course teaching. The main objectives are providing course bulletin board, course requirement, homework(s) and solutions, midterm(s) final exam. and their solutions. It seldom serves as an aid or self-contained for the course.

In this project, we planned to select several fundamental courses in PME to put their class notes in pdf format on web, the materials have been carefully edited in separate chapters/or topics. Continuing from our first three-year’s plan, the selected subjects in our fourth year’s plan includes Material Mechanics, Heat transfer, Measurement Systems and Lab.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Lab.

The main tasks in this stage would be: 1. A review section of the chapter/topic. 2. Homework Assignment and solutions. 3. On-line test. 4. The database of past exam. ( including the midterm(s), final(s) and their solutions. 5. FAQ section. 6. The feedback and discussion. 7. The hyperlink(s) to other websites. 8. Keywords and cross references. 9. Set up a wireless LAN network (802.11b) for PME e-learning environment.

分項計畫三:材料科學工程分項計畫

· In the course of “Physical Metallurgy I”, we have built a discussion area in website; thus the teaching assistant can collect problems from students after the course. It strengthen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rofessor and students. Besides, some of the announcements were made in the web as the memorandum of the course. It is very convenient for students to gain the update information of the course.

· In the course of “Physical Metallurgy II”, the teaching assistant was asked to type the materials prepared by the teacher and post in the website.

This website became a platform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ing assistants. The questions in the website were transferred to the teacher and they were discussed in the classroom.

The major accomplishments include: (1) electronic course materials; (2) examination questionnaire preparation; (3) reference answers of examinations.

· In the course of "Transport Phenomena", the teaching assistants were asked to type the materials prepared by the teacher and posted in the website. In addition, several chapters and sections in the references were scanned and posted in the website.

This website became a platform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ing assistants.

More questions in the website were transferred to the teacher and they were discussed in the classroom.

· The major accomplishments of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Quantum Mechanics” include: (1) electronic course materials; (2) examination questionnaire preparation; (3) on-line self-evaluation tests

分項計畫四: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分項計畫

In the sub-project 4 of this program,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EEM) implemented four new required courses for the “Interactive Web-Aided Teaching Program”. These courses are︰

1. Electronic Commerce

2. Quality Engineering

3. Linear Algebra

4. Engineering Economics

These four courses have the same online education and e-learning goals: (1) establishment of exclusive course websites, (2) digitization of courses contents and materials, (3) digitization and publication of course information. And we want to mak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more unhindered through on-line education.

Most of theses courses utilize the “NTHU elearning System” to help them establishing their own course websites. They can provide course contents, course materials, related course information and event clippings on their course website. The digitization of courses materials can help the students more convenient to do the preparation for lessons before class and review after class. The course websites can support students to handle the learning schedule, and even strengthen intercommunication and question response. Online operations and assignments which enable students to download homework anytime-anywhere, can minimize paper waste.

(九)年度計畫執行內容及成果說明:

電子化教材上網:所有的電子教材皆已放置於網路上,方便修課同學上網下載,在課堂前就預先得到教材,

在課程資料下載方面,網路助教會在各章節授課前,上傳該章節授課講義,以供選課同學預習之用並希望學生能在上課時專心聽講,避免學生因為抄筆記而遺漏了更重要的授課資訊。除此之外,期中考試題與期末考試題,亦在考試結束後,連同解答整理放置於網頁上以供學生參考。而教材上網之方式亦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學習進度。

本課程除了由授課教師們傳授專業知識外,也聘請了三位產業界具有高度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專家來進行演講。為了能讓學生能回想課堂中習得的知識,網路助教亦將此三位專家的個人資料以及演講題目公佈於網頁上。冀望同學除了在學習專業知識方面,也能學習到實用的一面並了解現今光電產業的趨勢。

從學生點選本網頁內容的次數來看,本課程之上網教學計畫確實有達到提升學生修課興趣以及讓學生自己掌握學習進度的目的。其中,公佈欄的點選次數最多,由此可以看出本課程利用網路輔助教學達到與修課學生達到良好的互動關係。

表一、九十三學年度第二學期『光電材料與元件基礎』課程

網頁內容點選次數一覽表

網頁內容

次數

百分比

[1]公佈欄

1374

35.74%

[2]課程資訊

314

8.16%

[3]職員資訊

316

8.22%

[4]課程文件

1260

32.77%

[5]作業

368

9.57%

[6]書籍

150

3.90%

[7]外部連結

62

1.61%

總數

3844

100%

分項計畫二:動力機械工程分項計畫

本計畫之目的在於教學上和學生的網路互動,尤其以教材上網最為重要,教材均已分別建置網頁,隨時提供學生查詢與自學之用,未來將進一步以Cross Reference方式將各相關主題植於各相關科目當中,以節省學生複習必要工具之時間,而收加速學習之效。教材之編撰為落實大學部科技教學改進之重要工作之一,配合網路科技之發展,教學成果(尤其是多媒體教材)宜整理後透過電腦網路進行推廣與擴散,提供學生及一般民眾終生學習之教學內容與管道。網路輔助教學之主要目的並非取代現有之教學方式,乃因學校教育之核心價值在於師生於課堂上或實驗室中的互動與討論,同儕間的合作學習與砥礪以及學習環境與風氣之陶冶,網路多媒體只是扮演另一種輔助學習的工具。由於個人電腦之低價化,文書編譯軟體更提供方便之編輯與輸入方式,大部份教師均自行利用Word 或Power Point 編寫課程講義或製作投影片,較之以往的手寫講義或書寫黑板之教學方式,課程內容與進度更容易掌握,學生也較容易掌握學習進度,自學或課前預習之機會易較多。以往已藉由補助教材上網之方式選出少數幾門課進行課程講義編寫或投影片製作,然後放置於網站上供學生瀏覽或下載。亦有許多老師即使未獲補助教材上網,但為輔助教學亦將課程講義或投影片放置於個人網站上供學生瀏覽或下載。基本上,網路輔助教學之第一步,先尋求點(Node)之建立才能進一步將各點間之網路連結、超連結,以真正達成「網」(Networking)的目標。為達成上述整合網路教材之目標,在多媒體教材之主題上,以動力機械工程學系的基本專業必修課程分年全面上網為標的;而在一方面則仍繼續以學程規劃為主進行在各學程中,各專業主修課程上尋求「量」上的擴充。網路不但提高學習成效,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往學生習慣照著教科書的編排以及老師的教學進度吸收新知,所以學習方式較為被動。現在則會自動地上網蒐羅和某課程相關的資料,換句話說,老師把一部分傳道、授業、解惑的工作轉交給網路,轉型為從旁指點迷津的導航員,不像以前必須是個無所不知的全能者。並提供學習者能自行檢測學習成效,也可使基本科目之教學經驗與與資料能不斷累積,進而減輕教學負擔但也促進相關科目間資料之可再用性(re-usability)。教材均已建置網頁並隨時提供學生查詢與自學之用,未來將進一步以Cross Reference方式將各相關主題植於各相關科目中,以節省學生複習必要工具之時間,而收加速學習之效。

並繼續於增加

1. 各章節之重點複習

2. 指定作業與解答

3. 線上自我測驗

4. 題庫上網(包括期終考與期末考試題與解答

5. FAQ問題

6. 討論區

7. 相關網站之連結

8. 關鍵字庫之建立以利後續科目之查詢(Cross reference)

各科教學成果摘要如下:

1、 材料力學:負責教授:葉孟考

A.課程摘要

材料力學係應用靜力學於分析剛體(Rigid Body)時之理論與方法,進一步延伸至可變形體(Deformable body)之探討。材料力學為固體力學之基礎課程,也是修習機械設計與製造、微機電系統等課程必須先有之訓練,要成為好的工程師不可或缺。內容包含 (1)拉力壓力與剪力 (2)扭轉 (3)樑之剪力彎矩及應力 (4)平面及合成應力 (5)應力與應變之分析 (6)樑之橈度 (7)靜不定樑 (8)柱等項目。

B.教學資料放置之網址與主要之內容

http://140.114.56.241/Engineer_Web/class%20data/92/Mechanics%20of%20Materials/index.htm 清大工學院網站

http://elearn.cc.nthu.edu.tw/ 清大舊學習網站

http://elearn.nthu.edu.tw/bin/index.pl 清大新學習網站

教學內容大綱

(1)Tension, Compression and Shear(2) Axially Loaded Members(3) Torsion(4) Shear Forces and Bending Moments(5) Stresses in Beams(6) Analysis of Stress and Strain(7) Applications of Plane Stress(8) Deflections of Beams(9)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Beams(10) Columns

C.執行情形 (如學生反應、上網人數等)

除提供教學內容講義外,在清華大學數位學習系統中小考,隨機出題並立即評分 ,學生反應良好。

乙、熱傳學: 負責教授:洪哲文

A.課程摘要

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bas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of heat transfer and mass transfer from macro- and micro-scale viewpoints.

Conten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2 One-Dimensional, Steady-State Conduction

Chapter 3 Multi-Dimensional, Steady-State Conduction

Chapter 4 Unsteady Conduction (Midterm Exam I)

Chapter 5 Introduction to Convection

Chapter 6 Forced Convection

Chapter 7 Free Convection (Midterm Exam II)

Chapter 8 Radiation

Chapter 9 Mass Transfer

Chapter10 Microscal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Chapter11 Applications (Final Exam)

References:

J. P. Holman, Heat Transfer, 9th SI Edition, 2002

F. M. Whit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1988.

Y. A. Cengel, Heat Transfer-A Practical Approach, 2003.

Grades:

Exercises 10%

Midterm Exam (I) 20%

Midterm Exam (II) 30%

Final Exam 40%

B.教學資料放置之網址與主要之內容

網址: http://elearn.nthu.edu.tw/bin/common/course.pl?course_id=_9549_1&frame=top

主要公布內容: A. 課程訊息 B. 上課講義 C. 作業內容 D. 成績查詢。

C.執行情形(如學生反應、上網人數等)

某些學生於開學時並未上網填寫自己的資料,因此無法傳送e-mail給這些學生。大部分的學生皆有利用網路教學系統查詢上課公告事項,並透過e-mail與助教聯絡公告事項。

D.建議

此網路教學系統使用手續仍過份複雜,功能雖多,但有用部份仍只有公告事項,其他功能皆可以現有E-mail系統取代,作業檢討及上課內容討論仍以助教與學生直接溝通較為適宜,網路教學促使部份同學翹課,但要求所有上課內容公佈於網上,失去大學教育中人際溝通與教學相長之精神‧

丙、 量測系統與實驗: 負責教授:葉廷仁

A. 課程摘要

本課程主要針對各類機電量測方式與訊號處理方法作介紹。內容上涵蓋了應力應變量測、壓力量測、流量量測、溫度量測、運動量測、力量量測等。除了教授各種感測器原理與其相關的訊號處理電路外,我們也將討論實驗數據的統計處理。

B. 教學資料放置位址

清大e-learning 教學網路(去年), http://ldsc.pme.nthu.edu.tw(今年)

分類”CLASS” 內的量測系統與實驗網頁提供課程資訊

分類”檔案下載與作業繳交”內為由共享軟體QuiXplore 所架設之網路硬碟,使學生能由網頁介面下載各實驗之手冊與紀錄文件,助教亦能在此發表作業解答或期中考解答等檔案,該系統並能提供學生上傳作業檔案的環境,使學生能更有效率的與教授與助教互動。

Server建置環境:

System OS: Linux Fedora core 3

Web Publisher:Apache 2 with PHP and MySQL supported

C. 執行情形

在課程進行的月份中,平均每天有30多人次瀏覽,平均一個月有近千人次,從網頁架設至今總共有4千餘人次使用網路教學系統

4、 機械工程實驗: 負責教授:蔣小偉

A.課程摘要:

科號:93上PME 4011

組別:02

學分:2

人數限制:35 中文名稱:機械工程實驗一 英文名稱:Mechanical Engineering Lab.

教室:工一 319任課教師:蔣小偉 上課時間:T5T6T7T8 先修科目:無

B.教學資料放置之網址與主要之內容:

http://elearn.nthu.edu.tw/bin/common/course.pl?course_id=_6979_1&frame=top

http://elearn.nthu.edu.tw/bin/common/course.pl?course_id=_6981_1&frame=top

內容:1、本課程相關資訊

2、熱流部分實驗講義word檔

3、熱流部分實驗簡報檔

C.執行情形:

全部上課學生人數共57人,多數有上網下載實驗講義與簡報,利用上網繳交期末報告之人數為51人,約佔九成之比例。

學生反映因為此網路輔助教學系統宣傳不夠普及,有部分學生寫信來詢問進入系統之方法,並有已擁有帳號者卻無法登入之情形,所幸後來大多順利解決,但在此網站上討論交流之風氣普遍不盛,可能因為課後當場報告時已進行過討論,或與大家使用網路之習慣有關。

分項計畫三:材料科學工程分項計畫

「物理冶金一」課程:

本課程為大學部必修課之一, 目標希望藉由網路公告以及成立討論區等功能,和課堂教學相輔相成,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成效。由於將教學內容公開化,更可以方便同學預習及複習。此外,亦可建構老師與學生相互溝通的平台,使得學習效果更加提升。至於計畫成效方面:以上目標幾乎達成,但是可能是第一次使用,同學不好意思發表意見,相信下次討論區會更有人氣。在過程中,助教的工作為投影片編排、作業出題、網頁設計、成績公佈。全程經費用途有投影片製作、網頁設計、購買相關書籍。

「物理冶金二」課程:

本課程為本系大學部必修課程之一,課程內容除指定教科書之外,尚有一些補充教材。因此建構網路互動式課程首要為將教學內容資料電子化,在課程助教協助下,將課程講義整理成power point檔案格式,除上載於「計算機與通訊中心」之網路教學平台外,亦放置在工學院的網站,完全開放供學生下載。本課程的教授方式是以課堂授課為主,網路互動式教學為輔。網路教學平台除提供課程公告事項之媒介外,部分課堂臨時補充之資料也可隨時上網供學生下載。並利用網路,建立學生與助教的溝通平台,助教再彙整相關資訊給老師,由老師在教室中與學生再度雙向溝通。兩次期中考與期末考的參考答案,亦由助教掃描後置於網上,提供學生參考。此外亦將搜集到的相關題目上網,提供給學生作為學習評量的題庫。

「輸送現象」課程:

網路輔助教學的實施是一件好事,以”輸送現象”這一門課而論,藉助此計畫,老師與助教提供不少的課外教材post在網路上,著實有達到輔助教學的目的與功效。

不過平心而論,學生使用網路來充實自我的driving force似乎不過strong,而與老師或助教的互動是有,但不是很積極,如何達到真正的”互動”,似有待大家的努力。

「量子物理導論」課程:

本課程為本系大學部必修課程之一,課程內容除指定教科書之外,尚有多項補充教材。因此建構網路互動式課程首要為將教學內容資料電子化,在課程助教協助下將課程講義整理成WORD檔案格式,除上載於「計算機與通訊中心」之網路教學平台外,亦放置在工學院的網站,完全開放供學生下載。本課程的教授方式是以課堂授課為主,網路互動式教學為輔。網路教學平台除提供課程公告事項之媒介外,部分課堂臨時補充之資料也可隨時上網供學生下載。此外演習課講解的習題內容亦由助教整理後置於網上,因此學生於課後可自行複習。最後則著手進行考試題庫之建立,部分章節內容的評量題目已建立,亦開放供學生在線上進行自我學習評量。本年度參與此「量子物理導論」網路互動式教學的學生於有百餘人。

分項計畫四: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分項計畫

以下分別就本學年四門實施互動式網路輔助教學之課程,詳細描述其計畫執行內容及成果如下︰

(1) 電子商務

課程名稱

電子商務

課程教師

侯建良副教授

修課人數

59

上課時間

93/9~94/1

1. 計畫執行內容:

· 課程內容:介紹電子商務的B2C與B2B企業經營模式與其製造商業上之應用,使得修課學生能對電子商務(含企業對顧客(即B2C)及企業間(即B2B))之相關導入、經營策略有全般之認識,並透過實務案例的說明,使同學對管理策略之實務應用,有更深刻之體認。

· 本課程之網路輔助教學作法乃融合(1)學校的公共e-Learning平台、(2)外部之免費網路資源(Yahoo!之社群)、(3)與個人自行建置之教學網站,以充分利用各類資源的優點與彈性。

2. 計劃執行成效:

· 上述所指出的三類技術平台能充分利用各類資源的優點與彈性。(參見圖一)。

· 互動式網路輔助教學網站之內容除了一般支援教學用檔案之外(包括課程綱要、教學講義/投影片、作業資料、考試資料、成績資料),尚有教學影帶及師生互動的討論區(參見圖二)。

圖一、電子商務課程所使用之平台技術

圖二、電子商務課程所提供之互動資源

(2) 品質工程

課程名稱

品質工程

課程教師

蘇朝墩教授

修課人數

30

上課時間

94/2~94/6

1. 計畫執行內容:

· 透過清大網路資源,學生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取得有關田口方法與沙寧法的教學講義內容,並以e-mail與講師互動。

· 本課程之教學以教科書為主,投影片為輔。投影片之內容包括(I)田口方法:直交表、損失函數、SN比、參數設計、允差設計、動態方法、碼是距離之應用等;(II)沙寧法:多變數圖、元件搜尋、配對比較、變數搜尋、改善前後方法之比較(B vs. C test)及散佈圖等;(III) TRIZ。

2. 計畫執行成效:

· 在本計畫中,上列相關的主要內容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利用投影片呈現,學生可以很容易的藉由自習的方式學得本課程之主要內容。

(3) 線性代數

課程名稱

線性代數

課程教師

王小璠教授

修課人數

64

上課時間

94/2~94/6

1. 計畫執行內容:

· 課程資訊:介紹上課老師、課程目的、助教與助教時間。

· 課程文件:將相關教材之電子檔放置於網頁,包括提供上課講義 下載小考解答、期中考與期末考解答與應用軟體講義下載,使得學生能夠了解整體教學進度並且提供學生即時課程文件的取得並利用此方式達到課前預習及課後複習的目標。

· 書籍:簡介上課指定參考書與其他參考資料資訊。

· 佈告欄:提供學生及時的網站更新資訊。

2. 計畫執行成效:

· 本課程修課人數為65人,使用e-Learning平台人數為48人,整體使用率為74%。

· 此課程網頁之教材電子檔共計27項,可使得學生能夠事先得知相關教學內容,及三次大考與八次小考的解答,增加學生的學習效果。

· 相關事務公告共計32項,提供學生相關的資訊如分組上課名單(軟體應用)、及課程內容的異動等等。

· 整個學期中網頁的平均存取次數為131次。

(4) 工程經濟

課程名稱

工程經濟

課程教師

陳光辰教授

修課人數

62

上課時間

94/2~94/6

1. 計畫執行內容:

· 課程資訊:介紹上課老師、課程目的﹑每週學習進度等。

· 課程文件:將相關教材之電子檔放置於網頁,包括提供上課補充講義、工程經濟複利數值表及課後練習題等,使得學生能夠了解整體教學進度並且提供學生即時課程文件的取得並利用此方式達到課前預習及課後複習的目標。

· 書籍:簡介上課指定參考書與其他參考資料資訊。

2. 計畫執行成效:

· 此課程網頁之教材電子檔共計97頁,讓學生能夠事先得知相關教學內容。

此課程網頁亦提供16頁的練習題以及13頁的補充圖表以增加學生的自我學習效果。

(十)經費運用情形一覽表

計畫序號

及名稱

前年度結餘款

【A】

本年度核定經費(單位:元)【B】

合計

C=

【A】

+【B】

實際執行數(單位:元)

執行率(%)

學校

配合款

(仟元)

備 註

經常門

資本門

(軟硬體設施費)

合計

經常門

資本門(軟硬體設施費)

合計

人事費

業務費

其他(請說明)

人事費

業務費

其他(請說明)

經常門

資本門

合計

總 計 畫○

(E011-0)

工程教育互動式網路輔助教學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00

分項計畫一

(E011-1)

化學工程分項計畫

0

0

250,000

0

150,000

400,000

400,000

0

250,000

0

150,000

400,000

100%

100%

100%

501

分項計畫二

(E011-2)

動力機械工程分項計畫

0

0

250,000

0

250,000

500,000

500,000

0

250,000

0

249,700

499,700

100%

99%

100%

395

分項計畫三

(E011-3)

材料科學工程分項計畫

0

0

250,000

0

250,000

500,000

500,000

0

250,000

0

248,800

498,800

100%

99%

100%

342

分項計畫四

(E011-4)

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分項計畫

0

0

250,000

0

250,000

500,000

500,000

0

250,000

0

250,000

500,000

100%

100%

100%

403

分項計畫五

(E011-5)

計算機與通訊中心分項計畫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60

合 計

0

0

1,000,000

0

900,000

1,900,000

1,900,000

0

1,000,000

898,500

1,898,500

100%

99%

100%

2,101

※註:1.本表之經費使用填報請計算至七月三十一日即可;另,請於九月十日前另行提報本年度「經費收支報告表」。

2.「經常門」執行率未達80%以上或「資本門」執行率未達90%以上,應於下一項「經費使用情形說明」中說明具體理由,並附相關證明文件,否則將依規定刪減、停撥下一年度之經費補助或終止補助。

(十一)經費使用情形說明

(依本部今年度補助之經費,請擇要說明截至本年七月三十一日前實際使用情況;另,未達執行率者,請具體描述所遭遇問題或因應措施,並附相關資料或證明文件)

一、經常門

1. 本年度本計畫經常門共核定新台幣1,000,000,截至8月31日止經費已全部使用完畢。

2. 補助經費使用於教材網頁製作用之電腦耗材、文具用品、軟硬體及助教費等。

3. 經常門執行率100%。

二、資本門

1. 本年度本計畫資本門共核定新台幣900,000,截至8月31日止共使用898,500。

2. 補助經費使用於購買液晶投影機、電腦及其週邊設備。

3. 資本門執行率99.92%。

4. 資本門結餘款1,500因未達新台幣壹萬元以上,依財產管理規定無法以設備列帳,擬檢具支票全數繳回。

(十二)年度計畫查核點執行情形:

計畫序號及名稱

年度查核點

執行進度

落後原因說明

超前

符合

落後

總 計 畫○

E011-0

工程教育互動式網路輔助教學

1.建置一完整功能之網路教學系統平台

(

2.建置全方位之互動式教學環境

(

3.舉辦教師、助教研習營

(

4.舉辦期末研討會

(

分項計畫一

E011-1

化學工程分項計畫

1.上一年度之課程教材網頁修正與改進

(

2.本年度之課程教材編寫及網頁製作

(

3.擴充網路教學硬體設備

(

4.教學評量

(

5.計畫執行成效評估

(

分項計畫二

E011-2

動力機械工程分項計畫

1.各學程專業課程教材與資料庫四門課上網

(

2.修正與改進第三期共四門課教材

(

3.

4.

分項計畫三

E011-3

材料科學工程分項計畫

1.共四門課教材上網

(

2.修正與改進第三期共四門課教材

(

3.

4.

分項計畫四

E011-4

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分項計畫

1.共四門課教材上網

(

2.修正與改進第三期共四門課教材

(

3.

4.

分項計畫五

E011-5

計算機與通訊中心分項計畫

1.教材管理系統:全互動式教材設計

(

2.測驗管理系統:試題資源分享、試卷資源分享、試卷匯出匯入功能

(

3.追蹤管理系統:自動提示異常學員學習狀況,提高教師管理效率

(

4.

5.

※註:『年度查核點』之填寫應與核定後之詳細計畫申請書所列內容一致。

(十三)所面臨問題與因應措施:

(若涉及次學年度主持人、補助項目變更請一併說明,並附相關表格及證明文件)

分項計畫二:動力機械工程分項計畫

1. 教學教材之規格化電子教材所能提供之便利及快速性,是一般紙本及板書教學所達不到的,輔以不同聲光效果之互動開發,將更能讓教學的方法與經驗得以有效地擴散。經由本計劃,一套有計劃且規劃良好之教學教材非常重要,經由建立一網路輔助教學之原型(prototype) ,未來隨著多媒體發展技術之進步,將有利於後續教學教材進行修正及補強,亦可更有效地達到線上學習之目的,而統籌性規劃之網路教學教材之規格化,將更能讓學習者有可循之方式獲取知識,亦能讓後續教學者具可再利用性。

2. 教學網站的功能性網路教學是應因科技發展所帶動之新興的教育方式,而這樣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網站所能提供之互動功能性相當攸關。本校在近年網路輔助教學計劃中引入一套線上學習系統,其功能性在師生反應中都相當完整,未來若能進行影音及更多相關網路串流開發之利用,會讓網路輔助教學之體系便為完善。而由於屬於簽約性質之合作,如何與廠商進行長期的資料保存,這是除了新功能性的開發外,仍需要注意的地方。目前麻省理工學院便在線上進行一「開放式課程網頁」平台之建立,其相關之模式建立與合作方式,應有助於未來深入開發與研究。

3. 學生與老師間互動之建立網路輔助教學好處是可讓學生之學習方式較不受時間之限制,但是亦讓傳統教學方式受到極大的挑戰,學生對於平日課堂出席之重視,與實作上之研究是否會受到這樣教學影響,是要有進一步的調查探討才能發現。在本計劃中,我們已經初步建立網路教學平台之原型,工學院中亦保有一對映之資料,未來在強調師生間互動之相關教學法引入後,對於整個計劃之教學種子人才的培育,才能讓此網路輔助教學的成果繼續延續。

4. 學生在討論區主動表示意見的次數很少,個人有問題會直接e-mail給老師,後來與助教討論方知道,學生習慣將意見表達在BBS上,BBS可以對任何事件發表意見,自由度較低;數位學習台太過正式(有記錄)及單調(每科有自己的討論區)。另外由於無發在數位學習平台上直接寫方程式,因此學生的作業多用上傳檔案的方式進行,為避免抄襲,不能讓他們上傳電腦檔如WORD 檔,因此都要求學生上傳手寫之PDF檔,失去WEB-based Instruction之意義,所以後來都僅用線上測驗作為學生複習觀念及自我評量之用。線上考試亦是問題,因為考試時必須驗明正身,助教監考,同時祗能用選擇是非題測試觀念;目前的辦法是設立考試室,學生與助教約好時間來考,並以隨機選題的方式來出題,這樣的方式對成績差的同學有幫助,因為他們可以拜託成績好的同學先考,略為了解題型,所以我們祗在期未實施一次時,目的是提供成績差的同學複習此一科目主要觀念的誘因。

分項計畫三:材料科學工程分項計畫

「物理冶金一」課程:

上課同學對於E-learning系統感覺相當陌生,因此在學期初時,助教發現此問題時 就和班代表一起討論出解決方法,並請班代傳達給班上同學,以至於之後使用情形有漸入佳境。若有學校方面加強宣傳,使用效率會更提升。

「物理冶金二」課程:

因為物理冶金屬於材料系的基礎課程,老師都會希望同學多做題目來刺激思考,不但可以腦力激盪,亦可從中得到材料的知識.因此,希望能加入繳交作業系統,使得同學可以在學習平台上順利放上自己的作業.否則,同學有可能會把助教的信箱給塞爆。

面臨問題: 教授花許多時間整理資料作成簡報power point檔案放在網上,而學生則花太少時間在準備功課,且亦有許多學生沒有來上課。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增加學習驅動力是一重要課題。

因應措施: 因為是第一次上網,著重在靜態的power point檔案整理。往後若有機會,將以互動式模式作為主軸,重新整理資料,以增加學習趣味,提升學生上網的意願;另外,將以網路作為平常考的平台,彌補上課時間的不足,並增加學生的學習驅動力。

「輸送現象」課程:

學生對網上之資料,尤其是針對text之外的一些reference的補充資料及老師所額外製作的課外資料的閱讀情形還算可以。在網路上之test僅可以選擇或是非題行之,而無法以問答題方式,有待改進。

「量子物理導論」課程:

參與課程的學生對於網路教學平台的操作不熟悉,影響到使用此一系統的意願。

因應措施:課程助教利用演習課教授同學相關操作程序。建議由計算中心於每學期期初統一舉辦教授網路教學平台操作程序的相關課程。

分項計畫四: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分項計畫

(1). 網路平台上面臨的問題

1. 留言板較不易針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做完整的說明,無法將學生在課程上的疑問講解明白且清楚。

2. 「線性代數」課程學期初提供課程資訊的平台是以研究室為主,後來才改以e-learning平台,故學生多習慣至老師網站平台下載課程資訊且認為在互動上老師的平台較方便。

3. 學生在取得e-learning平台的使用帳號密碼上,常常會發生問題。

4. 由於e-learning平台對使用者有所限制,僅有修課同學才可以使用此系統,使得旁聽生無法取得課程資訊內容。

5. 學生往往不會選擇在互動式環境中發表意見或提問,往往基於隱私因素而私下以Email與老師互動,造成多人互動的理念無法成形。

6. 清大目前所使用的e-Learning平台仍有部分功能的限制,所以必須再借助外部平台加以補強。

(2). 網路平台使用之建議

1. 助教仍須多利用上課時間或課後時間對學生的做較清楚的解釋。

2. 「電子商務」課程使用外部之免費網路資源Yahoo!社群與個人自行建置之教學網站,再配合網路環境方便的超連結,讓不同平台能相互整合串連,使互動式網路輔助教學網之建置兼具方便性及彈性。

3. 教學者可以將學生與課程相關的Email加以轉化為FAQ,並公布於互動環境中,以促進互動學習的意願。

4. 課程教師與助教應該在課堂開始前,建立學生對於e-learning學習平台的認識,減少學生在使用教學平台上所遇到的問題。

課程教材資訊應盡量放置在e-learning平台上,並減少課程教材在他處取得的管道,以增加學生使用此平台的頻率。

PAGE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