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失独老人一起包“暖心饺子”yfdzb.ycnews.cn/yfdz/20200507/html/f8e678a84b1b0621ddda6e470dab10df.pdf土路上,一路走一路察看树苗长势。...

1
A3 要闻 2020年5月7日 星期四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陈云 邓兆冲 电话:88307776 传真:88303711 记者 陈雪峰 陶秋凤 4 月 28 日 9时许,“江苏 好人”、射阳县 海通镇射北村 村民陈景飞, 来到村里的八 百亩林地。这里生长着直杆榆、三角枫、女贞等二三 十个品种的树苗。和往常一样,陈景飞走在林间的 土路上,一路走一路察看树苗长势。 不远处的林子里,当地村民陈礼芳老人正在割 草。陈景飞快步走上前去,拿起镰刀,帮着陈礼芳割 草: “陈奶奶,累不累啊!” 陈礼芳爽朗地笑着:“不累!把这些杂草除了, 树苗能长得更好些。我家有30只鹅,割下的草带回 家喂鹅。这种大叶子草,鹅很爱吃,好得很!” 陈景飞告诉记者:“这片地原来是滩涂,盐碱大, 种庄稼收成一般,一年一亩地能有五六百元收入就 很好了。现在我们把这片地流转出去,与一家公司 签了协议搞苗木培植。一亩地农民一年有 1000 元土 地流转收入。需要除草、修剪什么的,就请村民来帮 工,一天工钱 100 元,能为村民增收不少呢。” 从林地出来,陈景飞来到射北大沟边,3名工人 正站在岸边,双手拿着长长的竹竿,打捞河里的水草 和杂物。陈景飞观察了一会对工人说:“把杂物和一 些杂草捞出来,留一些水草在河里,对鱼的生长有好 处。” 其实,陈景飞回到农村工作时间不长。1984年 出生的他,2002 年入伍,多次获得嘉奖,被评为优秀 士兵,并荣立三等功。2018年退役后,陈景飞在山东 济宁自主创业,与几名战友投资办厂,年产值2000多 万元,有直营实体店40多家,带动40多名退伍军人 创业。期间,陈景飞和战友们慰问部队,慰问抗战老 兵430余人,还经常去济宁当地的五保老人家里慰 问,为他们送一些生活必需品。 不久前,陈景飞的父亲去世,陈景飞反复考虑后 决定回到家乡,一来照顾年迈的母亲,二来为家乡建 设出把力。海通镇副镇长、射北村党总支书记薛志 松说:“陈景飞一家在村里的口碑非常好,家风淳朴, 是人人羡慕的幸福之家。陈景飞当过兵,综合素质 高,还是本科学历,新农村建设正需要这样的人。回 到村里的这些日子,他要么泡在村部研究材料,或是 帮忙处理事务,要么就是泡在田间河边,熟悉情况。” 近11时,陈景飞带着记者来到射阳县合德镇人 民东路边的一个普通民居,主人戴奶奶乐呵呵地开 门迎接。射阳义工之家负责人黄正宝和几位志愿者 提着几包东西也来了。 戴奶奶是失独老人。多年来,射阳义工之家的志 愿者每个月都要到戴奶奶家,帮助打扫卫生、烧饭,陪 老人聊天。陈景飞说:“戴奶奶最需要的是心灵上的 安慰,所以我们上门看看老人,帮助做点事,一起吃个 饭,老人就会非常高兴。”这天,作为义工之家一员的 陈景飞和几位志愿者约好了一起到戴奶奶家包饺 子。因为疫情,陈景飞和志愿者有一段时间没有到戴 奶奶家了,这次上门包饺子也算是一次大团圆。 一群“儿女”涌进戴奶奶家里,气氛顿时热闹了 起来。戴奶奶乐呵呵地要倒水招呼这些“儿女”,却 被陈景飞拉住:“戴奶奶,你坐啊,和我们说说话就 行。”理发师王晓梅拿出工具:“戴奶奶,你坐下,我帮 你理理发剪剪指甲泡泡脚。”戴奶奶高兴地答道: “好。” 两位志愿者开始打扫卫生,陈景飞和其他几位 志愿者及记者包饺子,半小时后,白胖胖的韭菜肉馅 饺子铺满桌面。 第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了。刚理完发的 戴奶奶很精神。她津津有味地品尝着。陈景飞说: “味道怎么样?” “不咸不淡,味道很好。你也吃啊。”戴奶奶对陈 景飞说,“听说你被评为‘江苏好人’,真好。到武汉 送抗疫物资一路都蛮顺利的吧?说给我听听。”陈景 飞笑笑答道:“你先吃,锅里还下着饺子呢。”然后向 戴奶奶“汇报”武汉之行的经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身为党员的陈景飞萌发 了为国家分忧、为社会奉献的念头,与战友们在微信 群里讨论,大家一致同意捐资购买物资支援抗疫。1 月 29 日上午购得第一批物资: 300 桶 4 升装的医用酒 精、100 个肩式喷雾器、数千只口罩等。当天,向有关 部门报备后,陈景飞与战友开着满载防疫物资的货 车,从山东送到武汉,完成交接,连夜返回。隔离期 间,陈景飞又委托战友采购口罩、酒精等物资,捐赠 给当地部分单位和社区。从出发到武汉,然后返回 射阳,整整 40 个小时,陈景飞他们连续奔波 2000 多 公里。回家的路上,陈景飞打电话给居委会,告知自 己从武汉回来的相关情况。 “回来后隔离了14天,工作人员对我们很关心, 每天测两次体温,还经常送来生活必需品,心里感到 暖暖的。”陈景飞告诉戴奶奶。“那个时候能往第一线 冲,不简单!”戴奶奶连连夸赞。这让陈景飞有点不 好意思了:“其实没什么,只是做了一点自己觉得应 该做的事。” 正说着,在厨房里下着饺子的一位志愿者大声 说道:“戴奶奶,我们义工里有一位河南大姐,下次包 饺子让她和面擀皮,比在街上买的饺皮有筋道,味道 更好。”戴奶奶更开心了:“你们包的饺子味道好,好 得直往心里钻哟!” “江苏好人”退伍军人陈景飞和失独老人一起包“暖心饺子” 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人民政府拟 实施的南洋水厂、青墩水厂两座废弃水 塔拆除工程,投资额约为 22 万元,工期 为40天,投标人应具有建筑工程施工总 承包三级及以上资质,请投标人于2020 年 5 月 12 日 17:00 前凭单位介绍信到招 标代理机构(盐城宝龙城市广场2#公 寓楼 701 室)报名方可参加投标,联系 人:孙建标,联系电话: 13770024877。 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人民政府 2020年5月7日 招标公告 2020 年一季度“新时代盐城好少年”“盐城好人”候选人及事迹公示 2020 年一季度“盐城好人”候选人及事迹 (分“助人为乐、敬业奉献”两类,每类按姓氏笔画排序) (上接 A1 版) 脱贫不是终点,小康才是目标。在此 基础上,王志清带头兴办惠农项目,利用 人脉资源广泛争取资金,与他人合作,投 资65万元建设了43亩苗木基地,为村里 带来30万元的纯收益;创办文化用品项 目,吸纳本村村民52人,为群众年增收 100 多万元,村集体年增收 15 万元,村民 日子越过越“牛气”。 在破解发展难题上,响水县黄圩镇黄 北村村民对“第一书记”的作用也深有体 会。临近退休的县检察院干部程国伟担 任该村“第一书记”后,通过积极向上汇报 争取,实施了黄北中心路“亮化工程”,扩 宽村内道路约 2.8 公里,维修农桥 3 座,修 建防渗渠1800米,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和 农业生产。 谨防“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理论 破解善治难题 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 石。射阳县海河镇华北村就是一个乡村 善治的典型。 华北村曾经是软弱涣散村,信访矛盾 多,集体收入少。在“第一书记”戴启荣的 带领下,村“两委”班子成员主动到网格中 走访调研,了解群众意愿,听取百姓呼声, 化解信访矛盾。半个月的时间,他走遍了 全村所有村民小组,白天入户走访,晚上 汇总整理,一本厚厚的民情日记上密密麻 麻地记录着每家每户的情况。 通过听民声、察民情、问民意,认真梳 理群众反映集中的信访问题,一个个现实 难题,一个个心里“疙瘩”,在戴启荣书记 和村干部的努力下得到了化解,全村上下 出现了安定团结、创业发展的新局面。 2019 年,村“两委”班子共为群众做好事、 办实事60余件,听取村民意见建议50余 条,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从曾经的“信访 大村”一路蜕变为县委政法委表彰的“无 访无诉村”。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人 民群众的期望。建湖县冈西镇徐王村“第 一书记”姚万春带领村“两委”成员积极投 身村庄“改头换面”,大力实施硬化、绿化、 亮化、美化、净化“五大工程”。如今,村里 的新型农村社区三面环水、环境宜人,空 间摆布错落有致、路网通达,一个有内涵 又有颜值的新村已然呈现。 一年多来, 45 名“第一书记”累计走访 24700 多 户 ,听 取 村 民 意 见 建 议 近 1300 条,化解信访矛盾 130 多个,为群众做好 事、办实事 1100 多件,实施产业项目 60 多 个,帮助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600余万 元。“第一书记”的选派,为乡村振兴提供 了一份可行答案,让乡村振兴的“盐城版” 焕发出时代的锦绣芳华。 名:许秋雯 事迹标题:坚守边检口岸疫 情防控一线的“国门警花” 别:敬业奉献 许秋雯,女,1988 年 9 月出生,中共党员,盐城机 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 一队检查员。新冠肺炎疫 情发生后,许秋雯主动放弃 春节休假,连续 4 个月坚守口岸一线,查验发热、 咳嗽和有疫区旅行史旅客16人,劝阻出境旅客32 人,第一时间向联控单位推送出入境信息。复工 复产后,她又积极投身物资保障,为 84 架载有 625 吨复工复产和防疫物资的货运包机提供“绿色通 关”,并根据国际疫情变化,跟进抓好“防输入”工 作,严格排查来自涉疫重点国家人员,筑牢了空 港口岸疫情防控安全屏障。她的防疫事迹被多 家媒体报道。2020 年 3 月,她荣登《中国出入境观 察》杂志封面人物。 名:张首富 事迹标题:“舍小家顾大家” 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大 爱医者 别:敬业奉献 张首富,男,1977 年 11 月出生,中共党员,盐城市亭 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支部 副书记、急性传染病预防控 制科科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张首富舍小家 顾大家,冲到防疫最前线。高强度的流调工作让 他每天只能休息3个多小时,并且一干就是49天, 他累计调查密切接触者38人,上级交办高风险人 员913人,核实后落实健康管理146人。复工复产 后,他又加入复工防控指导工作中,帮助企业和学 校制定预案、进行演练。他从事急性传染病流行 病学调查20年,直接参与过“非典”“人感染禽流 感”等一系列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2018 年,他曾荣获市“最美医务工作者”称号。 姓名:张亚 梅德春 事迹标题:奔袭 两千里向武汉运 送医用物品的驿 路行者 类别:敬业奉献 张亚,男, 1979 年 1 月出 生;梅德春,男,1978 年3 月出生,两人均为东台 市邮政分公司驾驶员。2020年2月2日,东台市 邮政公司接到东台义工联求助电话,需紧急向武 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捐赠 一批医用PVC检查手套。驾龄超20年、车技出 色的张亚和梅德春“抢”到了运输任务,将 800 箱 合计80万副,重约8吨物资火速送达指定地点。 疫情期间,公司收寄量猛增,人手和用车十分紧 张,除隔离期外,两人坚守一线,最长连续工作 20 天,往返城乡 370 多趟,累计服务群众 400 万人 次。2020年3月,两人当选“东台好人”。 名:陈震 事迹标题:奋战在疫情防控 一线的村书记 别:敬业奉献 陈震,男,1979年1月 出生,中共党员,阜宁县羊 寨镇政府工作人员,兼任羊 寨镇大西村党总支书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在部署好村防控阻击 工作后,立即投身到镇抗疫一线。白天,他积极 参与留观点选址建设、后勤物资准备、防控知识 宣传、集聚人群劝导等工作;夜晚,又主动承担 起武汉等外省市回乡人员信息的排查和核对,3 天完成150余名人员的建档工作,数据无一差 错。核查结束后,他又到羊寨留观点工作,帮助 留观人员解决生活困难、排除恐慌情绪,每天只 休息四个多小时,一干就是16天。2020年3月, 他当选“阜宁好人”。 名:周永香 事迹标题:不辞辛劳坚守一 线的好医生 别:敬业奉献 周永香,女,1966 年 1 月出生,建湖县人民医院感 染科负责人。新冠肺炎疫 情发生后,她作为疫情防控 一线科室的负责人,勇担重挑,及时跟进学习疫 情防控工作指南,熟练掌握新冠肺炎诊治方案 及防护用品的穿脱规范,为医院及全县医务工 作者举办20多场专题培训,并牵头组织应急演 练。她连续两个月奔波忙碌在发热门诊、观察 隔离病房、专家会诊室,每天超负荷工作到深夜 甚至凌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医者仁心,让疑似 患者和家属打消顾虑、放下思想包袱,为打赢防 疫阻击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2020年2月,她 当选“建湖好人”。 名:郑春香 事迹标题:主动请缨进驻发 热门诊工作的好护士 别:敬业奉献 郑春香,女,1974 年 5 月出生,中共党员,阜宁县 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新 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郑春香 主动请缨到防疫一线,进入“留观隔离区”发热 门诊工作,从 2020 年 1 月 24 日收治第一名疑似 病人起,郑春香不放松对任何一位隔离病人的 护理和治疗。她精心护理每一位留观病人,主 动、耐心、细致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消除他们的 孤独感和恐惧感,尽一切可能满足病人所需。 就这样,郑春香连续收治了8名发热患者,整整 两个月没有休息过一天。2020年3月,她当选 “阜宁好人”。 名:姚俊 事迹标题:带领“突击队”始终冲 锋在抗疫一线的主治医师 别:敬业奉献 姚俊,男, 1981 年 4 月出生,东 台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 师。2018 年 10 月,他到陕西省铜 川市耀州区人民医院对口支援,一 年支援期间,他定期给医护人员传 授新知识、新技能,帮助铜川市填补无痛支气管镜的技 术空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带队组成东台市抗疫 “突击队”,负责负压病房疑似患者和发热门诊外来或有 疫区接触史发热病人的诊治。他主动挑起全部的咽拭 子采样工作,全天候坚守岗位26天,平均每天休息不到 4小时,先后会诊发热疑似患者近260例,收治确诊患者 3 名。2 月 20 日至 3 月 20 日,他又驰援武汉中心医院,每 天在医院长达 8 小时,累计收治 45 人,出院 29 人,无一例 死亡。2020年3月,他当选“东台好人”。 名:姜仁杰 事迹标题: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 的疾控专家 别:敬业奉献 姜仁杰,男,1963 年 5 月出 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盐城市 疾控中心首席专家。他从事预 防医学37年,先后成功调查处置 了伤寒、病毒性脑膜炎、腮病毒等10多起在全省乃至 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忠实守护着 人民健康。在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他积极发挥 市专家组主要成员作用。全市首例病人出现后当夜 赶赴现场调查;面对复杂聚集疫情认真排查分析传 播链,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深入企业、学校、集中隔 离点指导防控工作;定期分析研判疫情趋势,利用丰 富的工作经验及专业知识,每周向市防控指挥部编 发1至2期高质量疫情风险评估报告,提出建设性意 见,为全市疫情防控赢得先机。 名:钱怡 事迹标题:身先士卒投身疫情防 控“转运战”的急救科科长 别:敬业奉献 钱怡,男,1971 年 11 月出生, 中共党员,盐城市急救医疗中心 急救科科长。从事院前急救工作 近三十年来,他始终冲锋在突发 事件医学救援的第一线。新冠肺 炎疫情发生后,他身先士卒投身疫情防控“转运战”,连 续 30 多天坚守一线。前期,他牵头成立转运小组、起草 转运方案、规范消杀流程、组织培训演练,每天加班到 深夜甚至凌晨,为团队圆满完成转运任务打下基础。 他主动加入转运组第一梯队,个人承担起全市三分之 一确诊患者的转运任务,并成功转运第1例确诊病人。 后期,疫情形势好转,他安排部分转运组成员轮岗换 岗,自己仍然坚守在疫情“防输入”最前线。他以高度 的政治责任感和共产党员的职责担当,为我市打赢疫 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特殊贡献。 名:董红娣 事迹标题:建功武汉 大花山方舱医院的 “硬核”队长 别:敬业奉献 董红娣,女, 1972 年 2 月出生,盐 城市中医院呼吸科 护士长、主任护师。2020 年 2 月 10 日,她 作为市中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奔 赴武汉,并担任大花山方舱医院苏六病 区护士长。刚到驻地,她就忙着和各省、 各组护理组长商讨管理方案,制定防控 流程,安排培训计划。进入方舱医院后, 她时刻做好表率,每天都第一个到医院, 细心检查各项护理工作,及时沟通协调 各种问题,保证医疗护理工作正常运 转。遇到咽拭子采样时,她总是不惧风 险冲在最前面。她积极发挥中医特色护 理优势,指导护士为病人开展穴位按压 贴敷、耳穴埋籽等护理,带领患者练习八 段锦等养生功法。在武汉的36天里,她 每天都要工作18个小时,是当之无愧的 “硬核”队长和“拼命三娘”。2020 年 3 月,她被省人社厅和省卫健委记功奖励, 并被评为盐城市三八红旗手。 名:颜春燕 事迹标题:逆行援鄂 七十余天的巾帼“急 先锋” 别:敬业奉献 颜春燕,女, 1983 年 2 月 出 生 ,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 院门诊部副主任,江苏省危重症专科护 士。2020年2月2日,她作为盐城市首 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带领14名队 员义无反顾地投身支援武汉抗击新冠 肺炎防疫阻击战。最早出征,最晚回 归,历时 71 天,工作 68 天,进舱 268 小 时,转战两所医院的隔离危重症病区。 期间随医疗队在同济中法新城院区成 功救治了77名危重症患者、60名患者 治愈出院;转战肺科医院期间1例患者 康复出院、2例患者成功实现ECMO脱 机治疗,3例气管切开,圆满完成收治 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 支援救治任务。在抗疫一线,她争分夺 秒,身先士卒。她无怨无悔,一直战斗 在抗疫的最前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 的初心。 名:李灿 事迹标题:坚守抗疫岗位并 捐赠万斤苹果助力抗疫的 组织干事 别:敬业奉献 李灿,女,1993年9月 出生,亭湖区毓龙街道党 群科组织干事、海龙路社 区党委副书记。在抗击新 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她不惧风险,提前返岗, 带头承担重点地区返盐人员的信息核查工作, 提供及时、准确、翔实的第一手数据;她深入防 疫一线,担负起2个隔离户日常用品采购、生活 垃圾清运等工作。她还慷慨解囊,拿出4万多 元,从徐州购置1万余斤苹果,无偿捐赠给奋战 在抗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和居家隔离的居 民。后期,她又加入复工复产指导组,助力辖 区60余家企业复工复产。2020年4月,她当选 “亭湖好人”。 名:李俊 事迹标题:带病上岗战斗在 抗疫一线的老交警 别:敬业奉献 李俊,1967 年 10 月出 生,中共党员,滨海县公安 局交通警察大队五汛中队 三级警长。作为一名有着 32 年工龄、 26 年党龄的老交 警,在重大任务面前他总是冲在一线,他曾参与 1991 年华东洪水灾害救援、 1997 年滨海县海堤防 险、 2003 年抗击“非典”等行动。新冠肺炎疫情发 生后,曾做过两次心脏手术的李俊主动申请加入 抗击疫情“先锋队”,从 1 月 26 日开始,连续工作 30 多天,先后检查过往车辆 8000 余辆,检查过往 人员5万余人。执勤结束后,他又回到了农村交 通指挥的岗位上。人民网、交汇点、江苏卫视等 媒体先后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名:张士中 事迹标题:坚守战“疫”最前 线的“多功能战士” 别:敬业奉献 张士中,男,1989 年 4 月出生,滨海县妇幼保健和 计划生育指导所检验科科 长。2020 年 1 月 27 日,张士 中放弃陪伴刚满月的孩子 和身体虚弱的妻子,主动向单位申请带队前往 县汉庭留观点工作。从1月28日至2月26日, 他共驻守留观点30天,接收医学隔离观察人员 112人次。他每天都要穿着厚重的防护装备,给 留观点清洁消毒,为留观人员配送一日三餐、测 量体温,还要及时做好留观人员临床情况的统 计上报。从留观点回来以后,顾不上休息,他又 投入到单位紧张的检验工作中。扬子晚报“紫 牛新闻”报道了他的战“疫”故事。 (上接 A2 版)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Oct-2020

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和失独老人一起包“暖心饺子”yfdzb.ycnews.cn/yfdz/20200507/html/f8e678a84b1b0621ddda6e470dab10df.pdf土路上,一路走一路察看树苗长势。 不远处的林子里,当地村民陈礼芳老人正在割

A3要闻2020年5月7日 星期四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陈云 邓兆冲电话:88307776 传真:88303711

□记者 陈雪峰 陶秋凤

4 月 28 日9 时许,“江苏好人”、射阳县海通镇射北村村民陈景飞,来到村里的八

百亩林地。这里生长着直杆榆、三角枫、女贞等二三十个品种的树苗。和往常一样,陈景飞走在林间的土路上,一路走一路察看树苗长势。

不远处的林子里,当地村民陈礼芳老人正在割草。陈景飞快步走上前去,拿起镰刀,帮着陈礼芳割草:“陈奶奶,累不累啊!”

陈礼芳爽朗地笑着:“不累!把这些杂草除了,树苗能长得更好些。我家有30只鹅,割下的草带回家喂鹅。这种大叶子草,鹅很爱吃,好得很!”

陈景飞告诉记者:“这片地原来是滩涂,盐碱大,种庄稼收成一般,一年一亩地能有五六百元收入就很好了。现在我们把这片地流转出去,与一家公司签了协议搞苗木培植。一亩地农民一年有1000元土地流转收入。需要除草、修剪什么的,就请村民来帮工,一天工钱100元,能为村民增收不少呢。”

从林地出来,陈景飞来到射北大沟边,3名工人正站在岸边,双手拿着长长的竹竿,打捞河里的水草和杂物。陈景飞观察了一会对工人说:“把杂物和一些杂草捞出来,留一些水草在河里,对鱼的生长有好处。”

其实,陈景飞回到农村工作时间不长。1984年出生的他,2002年入伍,多次获得嘉奖,被评为优秀士兵,并荣立三等功。2018年退役后,陈景飞在山东济宁自主创业,与几名战友投资办厂,年产值2000多

万元,有直营实体店40多家,带动40多名退伍军人创业。期间,陈景飞和战友们慰问部队,慰问抗战老兵 430 余人,还经常去济宁当地的五保老人家里慰问,为他们送一些生活必需品。

不久前,陈景飞的父亲去世,陈景飞反复考虑后决定回到家乡,一来照顾年迈的母亲,二来为家乡建设出把力。海通镇副镇长、射北村党总支书记薛志松说:“陈景飞一家在村里的口碑非常好,家风淳朴,是人人羡慕的幸福之家。陈景飞当过兵,综合素质高,还是本科学历,新农村建设正需要这样的人。回到村里的这些日子,他要么泡在村部研究材料,或是帮忙处理事务,要么就是泡在田间河边,熟悉情况。”

近11时,陈景飞带着记者来到射阳县合德镇人民东路边的一个普通民居,主人戴奶奶乐呵呵地开门迎接。射阳义工之家负责人黄正宝和几位志愿者提着几包东西也来了。

戴奶奶是失独老人。多年来,射阳义工之家的志愿者每个月都要到戴奶奶家,帮助打扫卫生、烧饭,陪老人聊天。陈景飞说:“戴奶奶最需要的是心灵上的安慰,所以我们上门看看老人,帮助做点事,一起吃个饭,老人就会非常高兴。”这天,作为义工之家一员的陈景飞和几位志愿者约好了一起到戴奶奶家包饺子。因为疫情,陈景飞和志愿者有一段时间没有到戴奶奶家了,这次上门包饺子也算是一次大团圆。

一群“儿女”涌进戴奶奶家里,气氛顿时热闹了起来。戴奶奶乐呵呵地要倒水招呼这些“儿女”,却被陈景飞拉住:“戴奶奶,你坐啊,和我们说说话就行。”理发师王晓梅拿出工具:“戴奶奶,你坐下,我帮你理理发剪剪指甲泡泡脚。”戴奶奶高兴地答道:

“好。”两位志愿者开始打扫卫生,陈景飞和其他几位

志愿者及记者包饺子,半小时后,白胖胖的韭菜肉馅

饺子铺满桌面。第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了。刚理完发的

戴奶奶很精神。她津津有味地品尝着。陈景飞说:“味道怎么样?”

“不咸不淡,味道很好。你也吃啊。”戴奶奶对陈景飞说,“听说你被评为‘江苏好人’,真好。到武汉送抗疫物资一路都蛮顺利的吧?说给我听听。”陈景飞笑笑答道:“你先吃,锅里还下着饺子呢。”然后向戴奶奶“汇报”武汉之行的经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身为党员的陈景飞萌发了为国家分忧、为社会奉献的念头,与战友们在微信群里讨论,大家一致同意捐资购买物资支援抗疫。1月29日上午购得第一批物资:300桶4升装的医用酒精、100个肩式喷雾器、数千只口罩等。当天,向有关部门报备后,陈景飞与战友开着满载防疫物资的货车,从山东送到武汉,完成交接,连夜返回。隔离期间,陈景飞又委托战友采购口罩、酒精等物资,捐赠给当地部分单位和社区。从出发到武汉,然后返回射阳,整整40个小时,陈景飞他们连续奔波2000多公里。回家的路上,陈景飞打电话给居委会,告知自己从武汉回来的相关情况。

“回来后隔离了14天,工作人员对我们很关心,每天测两次体温,还经常送来生活必需品,心里感到暖暖的。”陈景飞告诉戴奶奶。“那个时候能往第一线冲,不简单!”戴奶奶连连夸赞。这让陈景飞有点不好意思了:“其实没什么,只是做了一点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

正说着,在厨房里下着饺子的一位志愿者大声说道:“戴奶奶,我们义工里有一位河南大姐,下次包饺子让她和面擀皮,比在街上买的饺皮有筋道,味道更好。”戴奶奶更开心了:“你们包的饺子味道好,好得直往心里钻哟!”

“江苏好人”退伍军人陈景飞——

和失独老人一起包“暖心饺子”

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人民政府拟实施的南洋水厂、青墩水厂两座废弃水塔拆除工程,投资额约为22万元,工期为40天,投标人应具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及以上资质,请投标人于2020年5月12日17:00前凭单位介绍信到招

标代理机构(盐城宝龙城市广场 2#公寓楼 701 室)报名方可参加投标,联系人:孙建标,联系电话:13770024877。

盐城市亭湖区南洋镇人民政府2020年5月7日

招标公告

2020年一季度“新时代盐城好少年”“盐城好人”候选人及事迹公示2020年一季度“盐城好人”候选人及事迹

(分“助人为乐、敬业奉献”两类,每类按姓氏笔画排序)

(上接A1版)脱贫不是终点,小康才是目标。在此

基础上,王志清带头兴办惠农项目,利用人脉资源广泛争取资金,与他人合作,投资65万元建设了43亩苗木基地,为村里带来 30 万元的纯收益;创办文化用品项目,吸纳本村村民 52 人,为群众年增收100 多万元,村集体年增收 15 万元,村民日子越过越“牛气”。

在破解发展难题上,响水县黄圩镇黄北村村民对“第一书记”的作用也深有体会。临近退休的县检察院干部程国伟担任该村“第一书记”后,通过积极向上汇报争取,实施了黄北中心路“亮化工程”,扩宽村内道路约2.8公里,维修农桥3座,修建防渗渠1800米,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和农业生产。

谨防“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理论 破解善治难题

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射阳县海河镇华北村就是一个乡村善治的典型。

华北村曾经是软弱涣散村,信访矛盾多,集体收入少。在“第一书记”戴启荣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成员主动到网格中走访调研,了解群众意愿,听取百姓呼声,化解信访矛盾。半个月的时间,他走遍了

全村所有村民小组,白天入户走访,晚上汇总整理,一本厚厚的民情日记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家每户的情况。

通过听民声、察民情、问民意,认真梳理群众反映集中的信访问题,一个个现实难题,一个个心里“疙瘩”,在戴启荣书记和村干部的努力下得到了化解,全村上下出现了安定团结、创业发展的新局面。2019年,村“两委”班子共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60余件,听取村民意见建议50余条,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从曾经的“信访大村”一路蜕变为县委政法委表彰的“无访无诉村”。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人民群众的期望。建湖县冈西镇徐王村“第一书记”姚万春带领村“两委”成员积极投身村庄“改头换面”,大力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五大工程”。如今,村里的新型农村社区三面环水、环境宜人,空间摆布错落有致、路网通达,一个有内涵又有颜值的新村已然呈现。

一年多来,45名“第一书记”累计走访24700 多户,听取村民意见建议近 1300条,化解信访矛盾 130 多个,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1100多件,实施产业项目60多个,帮助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600余万元。“第一书记”的选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份可行答案,让乡村振兴的“盐城版”焕发出时代的锦绣芳华。

姓 名:许秋雯事迹标题:坚守边检口岸疫情防控一线的“国门警花”类 别:敬业奉献

许秋雯,女,1988 年 9月出生,中共党员,盐城机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检查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许秋雯主动放弃

春节休假,连续4个月坚守口岸一线,查验发热、咳嗽和有疫区旅行史旅客16人,劝阻出境旅客32人,第一时间向联控单位推送出入境信息。复工复产后,她又积极投身物资保障,为84架载有625吨复工复产和防疫物资的货运包机提供“绿色通关”,并根据国际疫情变化,跟进抓好“防输入”工作,严格排查来自涉疫重点国家人员,筑牢了空港口岸疫情防控安全屏障。她的防疫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2020年3月,她荣登《中国出入境观察》杂志封面人物。

姓 名:张首富事迹标题:“舍小家顾大家”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大爱医者类 别:敬业奉献

张首富,男,1977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盐城市亭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支部副书记、急性传染病预防控

制科科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张首富舍小家顾大家,冲到防疫最前线。高强度的流调工作让他每天只能休息3个多小时,并且一干就是49天,他累计调查密切接触者38人,上级交办高风险人员913人,核实后落实健康管理146人。复工复产后,他又加入复工防控指导工作中,帮助企业和学校制定预案、进行演练。他从事急性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20年,直接参与过“非典”“人感染禽流感”等一系列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2018年,他曾荣获市“最美医务工作者”称号。

姓 名:张亚梅德春

事迹标题:奔袭两千里向武汉运送医用物品的驿路行者类 别:敬业奉献

张 亚 ,男 ,1979 年 1 月 出

生;梅德春,男,1978年3月出生,两人均为东台市邮政分公司驾驶员。2020年2月2日,东台市邮政公司接到东台义工联求助电话,需紧急向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捐赠一批医用PVC检查手套。驾龄超20年、车技出色的张亚和梅德春“抢”到了运输任务,将800箱合计80万副,重约8吨物资火速送达指定地点。疫情期间,公司收寄量猛增,人手和用车十分紧张,除隔离期外,两人坚守一线,最长连续工作20天,往返城乡370多趟,累计服务群众400万人次。2020年3月,两人当选“东台好人”。

姓 名:陈 震事迹标题: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村书记类 别:敬业奉献

陈震,男,1979 年 1 月出生,中共党员,阜宁县羊寨镇政府工作人员,兼任羊寨镇大西村党总支书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在部署好村防控阻击工作后,立即投身到镇抗疫一线。白天,他积极参与留观点选址建设、后勤物资准备、防控知识宣传、集聚人群劝导等工作;夜晚,又主动承担起武汉等外省市回乡人员信息的排查和核对,3天完成 150 余名人员的建档工作,数据无一差错。核查结束后,他又到羊寨留观点工作,帮助留观人员解决生活困难、排除恐慌情绪,每天只休息四个多小时,一干就是16天。2020年3月,他当选“阜宁好人”。

姓 名:周永香事迹标题:不辞辛劳坚守一线的好医生类 别:敬业奉献

周永香,女,1966 年 1月出生,建湖县人民医院感染科负责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作为疫情防控

一线科室的负责人,勇担重挑,及时跟进学习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熟练掌握新冠肺炎诊治方案及防护用品的穿脱规范,为医院及全县医务工作者举办20多场专题培训,并牵头组织应急演练。她连续两个月奔波忙碌在发热门诊、观察隔离病房、专家会诊室,每天超负荷工作到深夜甚至凌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医者仁心,让疑似患者和家属打消顾虑、放下思想包袱,为打赢防疫阻击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2020 年 2 月,她当选“建湖好人”。

姓 名:郑春香事迹标题:主动请缨进驻发热门诊工作的好护士类 别:敬业奉献

郑春香,女,1974 年 5月出生,中共党员,阜宁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郑春香

主动请缨到防疫一线,进入“留观隔离区”发热门诊工作,从2020年1月24日收治第一名疑似病人起,郑春香不放松对任何一位隔离病人的护理和治疗。她精心护理每一位留观病人,主动、耐心、细致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恐惧感,尽一切可能满足病人所需。就这样,郑春香连续收治了8名发热患者,整整两个月没有休息过一天。2020 年 3 月,她当选

“阜宁好人”。

姓 名:姚 俊事迹标题:带领“突击队”始终冲锋在抗疫一线的主治医师类 别:敬业奉献

姚俊,男,1981年4月出生,东台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2018年10月,他到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民医院对口支援,一年支援期间,他定期给医护人员传

授新知识、新技能,帮助铜川市填补无痛支气管镜的技术空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带队组成东台市抗疫

“突击队”,负责负压病房疑似患者和发热门诊外来或有疫区接触史发热病人的诊治。他主动挑起全部的咽拭子采样工作,全天候坚守岗位26天,平均每天休息不到4小时,先后会诊发热疑似患者近260例,收治确诊患者3名。2月20日至3月20日,他又驰援武汉中心医院,每天在医院长达8小时,累计收治45人,出院29人,无一例死亡。2020年3月,他当选“东台好人”。

姓 名:姜仁杰事迹标题: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疾控专家类 别:敬业奉献

姜仁杰,男,1963 年 5 月出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盐城市疾控中心首席专家。他从事预防医学37年,先后成功调查处置

了伤寒、病毒性脑膜炎、腮病毒等10多起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忠实守护着人民健康。在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他积极发挥市专家组主要成员作用。全市首例病人出现后当夜赶赴现场调查;面对复杂聚集疫情认真排查分析传播链,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深入企业、学校、集中隔离点指导防控工作;定期分析研判疫情趋势,利用丰富的工作经验及专业知识,每周向市防控指挥部编发1至2期高质量疫情风险评估报告,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全市疫情防控赢得先机。

姓 名:钱 怡事迹标题:身先士卒投身疫情防控“转运战”的急救科科长类 别:敬业奉献

钱怡,男,197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盐城市急救医疗中心急救科科长。从事院前急救工作近三十年来,他始终冲锋在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的第一线。新冠肺

炎疫情发生后,他身先士卒投身疫情防控“转运战”,连续30多天坚守一线。前期,他牵头成立转运小组、起草转运方案、规范消杀流程、组织培训演练,每天加班到深夜甚至凌晨,为团队圆满完成转运任务打下基础。他主动加入转运组第一梯队,个人承担起全市三分之一确诊患者的转运任务,并成功转运第1例确诊病人。后期,疫情形势好转,他安排部分转运组成员轮岗换岗,自己仍然坚守在疫情“防输入”最前线。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共产党员的职责担当,为我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特殊贡献。

姓 名:董红娣事迹标题:建功武汉大花山方舱医院的“硬核”队长类 别:敬业奉献

董 红 娣 ,女 ,1972 年 2 月出生,盐城市中医院呼吸科

护士长、主任护师。2020年2月10日,她作为市中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奔赴武汉,并担任大花山方舱医院苏六病区护士长。刚到驻地,她就忙着和各省、各组护理组长商讨管理方案,制定防控流程,安排培训计划。进入方舱医院后,她时刻做好表率,每天都第一个到医院,细心检查各项护理工作,及时沟通协调各种问题,保证医疗护理工作正常运转。遇到咽拭子采样时,她总是不惧风险冲在最前面。她积极发挥中医特色护理优势,指导护士为病人开展穴位按压贴敷、耳穴埋籽等护理,带领患者练习八段锦等养生功法。在武汉的36天里,她每天都要工作18个小时,是当之无愧的

“硬核”队长和“拼命三娘”。2020 年 3月,她被省人社厅和省卫健委记功奖励,并被评为盐城市三八红旗手。

姓 名:颜春燕事迹标题:逆行援鄂七十余天的巾帼“急先锋”类 别:敬业奉献

颜 春 燕 ,女 ,1983 年 2 月 出 生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

院门诊部副主任,江苏省危重症专科护士。2020 年 2 月 2 日,她作为盐城市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带领 14 名队员义无反顾地投身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防疫阻击战。最早出征,最晚回归,历时 71 天,工作 68 天,进舱 268 小时,转战两所医院的隔离危重症病区。期间随医疗队在同济中法新城院区成功救治了 77 名危重症患者、60 名患者治愈出院;转战肺科医院期间 1 例患者康复出院、2 例患者成功实现 ECMO 脱机治疗,3 例气管切开,圆满完成收治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支援救治任务。在抗疫一线,她争分夺秒,身先士卒。她无怨无悔,一直战斗在抗疫的最前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的初心。

姓 名:李 灿事迹标题:坚守抗疫岗位并捐赠万斤苹果助力抗疫的组织干事类 别:敬业奉献

李灿,女,1993 年 9 月出生,亭湖区毓龙街道党群科组织干事、海龙路社区党委副书记。在抗击新

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她不惧风险,提前返岗,带头承担重点地区返盐人员的信息核查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翔实的第一手数据;她深入防疫一线,担负起2个隔离户日常用品采购、生活垃圾清运等工作。她还慷慨解囊,拿出 4 万多元,从徐州购置1万余斤苹果,无偿捐赠给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和居家隔离的居民。后期,她又加入复工复产指导组,助力辖区60余家企业复工复产。2020年4月,她当选

“亭湖好人”。

姓 名:李 俊事迹标题:带病上岗战斗在抗疫一线的老交警类 别:敬业奉献

李俊,1967 年 10 月出生,中共党员,滨海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五汛中队三级警长。作为一名有着32年工龄、26年党龄的老交

警,在重大任务面前他总是冲在一线,他曾参与1991年华东洪水灾害救援、1997年滨海县海堤防险、2003年抗击“非典”等行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曾做过两次心脏手术的李俊主动申请加入抗击疫情“先锋队”,从1月26日开始,连续工作30多天,先后检查过往车辆8000余辆,检查过往人员5万余人。执勤结束后,他又回到了农村交通指挥的岗位上。人民网、交汇点、江苏卫视等媒体先后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姓 名:张士中事迹标题:坚守战“疫”最前线的“多功能战士”类 别:敬业奉献

张士中,男,1989 年 4月出生,滨海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指导所检验科科长。2020年1月27日,张士中放弃陪伴刚满月的孩子

和身体虚弱的妻子,主动向单位申请带队前往县汉庭留观点工作。从1月28日至2月26日,他共驻守留观点30天,接收医学隔离观察人员112人次。他每天都要穿着厚重的防护装备,给留观点清洁消毒,为留观人员配送一日三餐、测量体温,还要及时做好留观人员临床情况的统计上报。从留观点回来以后,顾不上休息,他又投入到单位紧张的检验工作中。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报道了他的战“疫”故事。

(上接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