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都市計畫工業區發展檢討之研究planning.chcg.gov.tw/files/13_1010926_彰化縣...(一)配合重大產業建設及產業創新條例,提昇既有工業區朝園區化發展...

32
-1- 彰化縣都市計畫工業區發展檢討之研究 壹、摘要 都市計畫工業區的劃設係提供工業發展有關設施使用為主,其土地使用 管制依循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 18 條規定,但隨著都市的發展與產 業環境的轉型,多數工業區面臨基盤設施、區位條件欠佳,已無法滿足產業 的需要,或市區內因都市擴張致原工業使用與周邊地區衍生土地使用相容性 之議題,且因變更分區困難或地價過高轉手不易,往往形成荒廢與閒置。這 些閒置的工業區土地大多位於都市中心地區,對土地資源的利用與都市的健 全發展均產生負面的影響,因此如何促進工業區土地的活化利用,一直是政 府關心的議題,也希望能儘早提出解決方案。 都市計畫工業區發展為因應國內產業結構之轉變,近年來都市計畫工業 區變更需求逐漸增強,依據都市計畫法第 24~27 條規定實施通盤檢討或個 案變更,並循都市計畫工業區檢討變更審議規範之規定辦理,進行變更為其 他較適宜之使用分區。 因此,在整體產業發展趨勢朝向園區化、大型化轉變的同時,都市計畫 區內之工業區所衍生的土地閒置或不當使用課題更為突顯,其未來走向或以 變更使用、容許使用、開發使用為辦理導向,殊值得透過全縣整體產業發展 結構及土地適宜性分析的探討,研擬本縣都市計畫工業區發展策略,俾利建 立有序性之工業區土地使用,並可提高土地價值,促進土地利用,健全都市 發展。 本研究重要辦理結論及建議包括下列各項: 一、都市計畫工業區整體發展部分 (一)建置各都市計畫工業區基礎調查資料,做為縣政推動及相關計畫研 究時之基礎資料庫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Jan-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1-

    彰化縣都市計畫工業區發展檢討之研究

    壹、摘要

    都市計畫工業區的劃設係提供工業發展有關設施使用為主,其土地使用

    管制依循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 18 條規定,但隨著都市的發展與產

    業環境的轉型,多數工業區面臨基盤設施、區位條件欠佳,已無法滿足產業

    的需要,或市區內因都市擴張致原工業使用與周邊地區衍生土地使用相容性

    之議題,且因變更分區困難或地價過高轉手不易,往往形成荒廢與閒置。這

    些閒置的工業區土地大多位於都市中心地區,對土地資源的利用與都市的健

    全發展均產生負面的影響,因此如何促進工業區土地的活化利用,一直是政

    府關心的議題,也希望能儘早提出解決方案。

    都市計畫工業區發展為因應國內產業結構之轉變,近年來都市計畫工業

    區變更需求逐漸增強,依據都市計畫法第 24~27 條規定實施通盤檢討或個

    案變更,並循都市計畫工業區檢討變更審議規範之規定辦理,進行變更為其

    他較適宜之使用分區。

    因此,在整體產業發展趨勢朝向園區化、大型化轉變的同時,都市計畫

    區內之工業區所衍生的土地閒置或不當使用課題更為突顯,其未來走向或以

    變更使用、容許使用、開發使用為辦理導向,殊值得透過全縣整體產業發展

    結構及土地適宜性分析的探討,研擬本縣都市計畫工業區發展策略,俾利建

    立有序性之工業區土地使用,並可提高土地價值,促進土地利用,健全都市

    發展。

    本研究重要辦理結論及建議包括下列各項:

    一、都市計畫工業區整體發展部分

    (一)建置各都市計畫工業區基礎調查資料,做為縣政推動及相關計畫研

    究時之基礎資料庫

  • -2-

    (二)依各都市計畫工業區使用適宜性等,界定工業區建議檢討方向,以

    做為各工業區檢討之參據

    (三)工業區使用現況為都市計畫工業區適宜性分析評估因子之一,得因

    應未來使用現況調整其適宜性分析結果

    二、適宜續做工業區使用部分

    (一)配合重大產業建設及產業創新條例,提昇既有工業區朝園區化發展

    (二)積極改善工業區投資生產環境,引導廠商進駐

    三、工業區申請設置容許使用部分

    (一)研訂「彰化縣都市計畫甲、乙種工業區申請設置公共服務與公用事

    業暨部分一般商業設施使用案件處理原則」,以維土地所有權人權

    (二)執行機制建議透過都市計畫程序納入細部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系

    統管理

    四、工業區調整變更使用部分

    (一)建立都市計畫工業區檢討變更執行機制,以為行政作業流程標準化

    依據

    (二)工業區轉型利用之建議

  • -3-

    貳、主旨及背景說明

    都市計畫工業區的劃設係提供工業發展有關設施使用為主,其土地使用

    管制依循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 18 條規定,但隨著都市的發展與產

    業環境的轉型,多數工業區面臨基盤設施、區位條件欠佳,已無法滿足產業

    的需要,或市區內因都市擴張致原工業使用與周邊地區衍生土地使用相容性

    之議題,且因變更分區困難或地價過高轉手不易,往往形成荒廢與閒置。這

    些閒置的工業區土地大多位於都市中心地區,對土地資源的利用與都市的健

    全發展均產生負面的影響,因此如何促進工業區土地的活化利用,一直是政

    府關心的議題,也希望能儘早提出解決方案。隨後「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

    細則」第 18 條於民國 91 年間修正,增加一般商業設施的容許使用,但為顧

    及地方發展特性與公平性原則,有關使用細目、使用面積使用條件及管理維

    護事項,授權由縣市政府審查時另訂之。因此彰化縣政府依此規定於民國

    94 年 10 月公告實施『彰化縣都市計畫甲、乙種工業區申請設置公共服務與

    公用事業暨一般商業設施總量管制作業要點』,以做為全縣甲、乙種工業區

    申請設置容許使用之執行依據。

    彰化自古為臺灣穀倉,近年來本府因應國內產業結構迅速轉變,致力於

    營造境內產業生產環境轉型,如今已成為農業生產大縣兼工商發展重鎮,透

    過工業園區開發引導傳統產業轉型為高科技產業並創造群聚效應,由中科二

    林基地、二林精密機械園區、自由貿易港區,連結臺中市精密機械園區、臺

    中工業區等,儼然已形成中部地區之西部科技走廊。因此,本縣未來產業發

    展應立足於現有傳統產業根基上,整合既有環境資源,透過創新加值及科技

    化發展,促動既有傳統產業朝向高值化發展,同時扶植新興產業及鼓勵潛力

    產業,展現各級產業既有特色與生產力。

    長期以來,公部門主動透過整體規劃開發或徵收、提供必要性公共設

    施、建立溝通平臺、租稅優惠、招商引資等一系列從規劃、整合開發、工程

    到招商引資之手段,完成各個整體開發之工業區(如:編定工業區、科學園

    區、加工出口區等),以強化工業競爭優勢;而都市計畫之工業區雖為帶動

    地方經濟發展為目的而劃設之,然公部門僅於都市計畫階段有所介入,後續

  • -4-

    土地徵收或整體開發、工程到招商引資則皆無介入,再加上部分土地已供非

    工業使用(如住宅、商業等),或受限街廓劃設規模不當缺乏必要性之公共

    設施(如道路、消防等),致都市計畫工業區無法達成當初之劃設目的。

    以縣府現有產業政策與佈局而言,縣府雖積極辦理招商引資,然其整體

    開發之工業區(包括中科四期二林基地、二林精機園區、大城工業區、彰化

    科技園區等)亦將陸續開發,再加上既有之彰濱工業區,可預期除中科四期

    二林基地與大城工業區外,將釋出大量產業用地,其將與現有都市計畫工業

    區產生競合,而在現有都市計畫工業區處於相對劣勢情形下,不利都市計畫

    工業區之存續。

    因此,在整體產業發展趨勢朝向園區化、大型化轉變的同時,都市計畫

    區內之工業區所衍生的土地閒置或不當使用課題更為突顯,其未來走向或以

    變更使用、容許使用、開發使用為辦理導向,殊值得透過全縣整體產業發展

    結構及土地適宜性分析的探討,研擬都市計畫工業區發展策略,俾利建立有

    序性之工業區土地使用,並可提高土地價值,促進土地利用,健全都市發展。

  • -5-

    參、相關研究、文獻之檢討

    一、相關研究、文獻回顧

    本計畫為深入探討工業區之發展,針對工業區之編定與劃設、發展

    歷程等相關文獻作一回顧及探討,以為後續研究之參考依據。

    (一)工業區的編定與劃設

    1950 年前台灣在「反攻大陸」的名義下,國家 79%以上的經費預

    算為國防的支出,用於經建計畫的經費有限 (張景森,1993),而處

    於低度開發的經濟發展階段。1953 年 6 月台美雙方簽訂「美國國民在

    台投資保證協定」,美國要求臺灣當局建立充分的民間資本和自由企

    業與市場由競爭,12 月公佈「實施耕者有其田公營事業轉營民營辦

    法」,開啟了民間資本累積的過程。同年在美國的協助下,行政院成

    立「經濟安定委員會」,制定第一期「台灣經濟建設四年計畫」,政府

    的施政重點也改為全力發展經濟建立台灣。1960 年在前美援會下成立

    「工業發展投資研究小組」,制定「獎勵投資條例」,規定由政府編定

    工業用地提供工業發展使用,及允許農地變更為工業使用、工業用地

    之妥善規劃等優惠措施。因此,自 60 年代開始,臺灣的經濟發展由

    光復初期的進口替代工業化轉為出口替代工業化,開始步向出口擴張

    的時期,政府大量開發工業區,至 2007 年底由政府部門開發完成的

    編定工業區達 61 處,面積 10,891 公頃,其中多數是在 1960~1980 年

    間開闢完成 (行政院經建會,2009) 。

    1963 年臺灣省政府擬定了 5 年計畫,預計完成 233 個鄉鎮市公所

    所在地的都市計畫。為利都市計畫規劃的進行,1972 年省府公共工程

    局規劃總隊編定了都市計畫規劃作業須知,規範工業區區位、街廓長

    寬深度、區內服務設施等規劃原則。自此原有的都市計畫及後來新

    訂、擴大都計畫幾乎都劃設有工業區,2007 年都市計畫工業區面積已

    達 22,274 公頃 (行政院經建會,2009) 。

  • -6-

    由於政府編定工業區的開發及都市計畫工業區的劃設,臺灣成為

    以發展掛帥和成長的國家,都市發展政策亦由農業生產朝向以工商為

    主的經濟發展。靠著國家資本主義,將臺灣從光復後的農業社會轉向

    工業化發展,邁向經濟現代化之路,至 2008 年底貿易總額達 5,000

    億美元,躍升為世界第 16 大貿易國,都市的空間發展也在國家政經

    政策改變下而轉化。

    (二)工業區發展分析

    1.都市計畫工業區位

    由工業區理論和省府的都市計畫工業區規劃須知,工業區位的決

    定與交通運輸、運費、勞動成本、服務市場區域等有關。公共工程局

    規劃總隊及至後來改制為臺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在 1990 年前

    主導臺灣都市計畫之擬定與通盤檢討,對工業區的規劃乃至都市空間

    結構影響甚遠,囿於規劃人力不足與時間壓迫,規劃時工業區理論及

    都市計畫規劃作業須知僅為參考性質,實際上多依現況聚集而劃設工

    業區,在出口工業掛帥的經濟發展導向下,工業區多劃設為超大街

    廓,很多在火車站附近、重要道路旁,甚至混雜在住宅、商業區間,

    工業區與其他土地使用分區間以道路、綠地隔離,區內幾未劃設

    公共服設施。前住都局規劃隊長表示:「在擬定計畫時,會參考

    當地產業發展、就業率及土地使用現況、地形等,並以能劃設

    最大街廓為原則,工業區能劃設多大就儘量多大,並不會考慮

    到地籍」。另一位前住都局規劃人員也指出:「早期擬定都市計

    畫時,主要參考風向、交通條件、地方的建議、及各區域計畫

    之工業密度等來劃設工業區,基本上住都局所訂的規劃須知僅

    做參考,都市計畫書也會用模式來推導,不過這些是來合理化

    工業區的區位、面積而已,很多工業區是依工廠使用現況劃設,

    因為範圍劃設很大,所以連工業區所在附近的街廓一併劃設下

    去,有些當時並無工廠」。因此造成許多都市計畫的工業區至今

    未做工業使用的現象。也因為當初部分劃設的工業區位於都市

  • -7-

    中心區週圍,在都市發展快速建地供給不足、地租高漲時,這

    些閒置且區位較佳的工業區變成為高價值的土地,成為利益團

    體窺覬的目標。

    表 1 2008 年縣市工業區面積統計 單位:公頃

    編定工業區 加工出口區 科學園區 環保及生物科技

    園區 都市計畫工業區 丁種建築用地

    縣市別

    面積 百分比 面積 百分比 面積 百分比 面積 百分比 面積 百分比 面積 百分比

    臺北市 8.00 0.02%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452.40 2.03% 0.00 0.00%

    高雄市 1556.00 4.14% 249.90 43.30% 0.00 0.00% 0.00 0.00% 906.70 4.07% 0.00 0.00%

    臺北縣 483.71 1.29% 0.00 0.00% 0.00 0.00% 0.00 0% 2696.13 12.10% 619.56 2.85%

    宜蘭縣 713.97 1.9% 0.00 0.00% 102.00 2.73% 220.00 20.82% 610.72 2.74% 874.50 4.03%

    桃園縣 4204.60 11.18% 0.00 0.00% 106.94 2.86% 32.26 3.05% 3131.38 14.06% 3516.07 16.20%

    新竹縣 634.00 1.69% 0.00 0.00% 691.10 18.5% 0.00 0.00% 791.32 3.55% 1019.33 4.70%

    苗栗縣 1286.15 3.42% 0.00 0.00% 473.00 12.66% 0.00 0.00% 675.35 3.03% 1097.18 5.06%

    臺中縣 609.66 1.62% 203.20 35.2% 659.00 17.64% 0.00 0.00% 1916.67 8.60% 798.71 3.68%

    彰化縣 4343.47 11.55% 0.00 0.00% 0.00 0.00% 82.00 7.76% 676.33 3.04% 4438.45 20.45%

    南投縣 445.00 1.18%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314.97 1.41% 309.48 1.43%

    嘉義縣 1476.00 3.92% 0.00 0.00% 0.00 0.00% 86.00 8.14% 560.82 2.52% 462.11 2.13%

    臺南縣 4135.60 10.99% 0.00 0.00% 1038.00 27.78% 241.46 22.85% 2551.01 11.45% 1048.78 4.83%

    高雄縣 1616.59 4.30% 0.00 0.00% 569.99 15.26% 40.11 3.79% 2411.88 10.83% 1031.69 4.75%

    屏東縣 770.00 2.05% 124.10 21.50% 0.00 0.00% 333.00 31.51% 652.46 2.93% 1055.93 4.87%

    臺東縣 19.00 0.05%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46.17 0.66% 27.21 0.13%

    花蓮縣 729.29 1.94% 0.00 0.00% 0.00 0.00% 22.01 2.08% 520.61 2.34% 368.57 1.70%

    澎湖縣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42.13 0.19% 6.07 0.03%

    基隆市 64.00 0.17%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558.54 2.51% 15.39 0.07%

    新竹市 12.00 0.03%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403.02 1.81% 76.57 0.35%

    臺中市 773.92 2.06%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657.50 2.95% 0.00 0.00%

    嘉義市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223.09 1.00% 0.00 0.00%

    臺南市 1103.00 2.93%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908.13 4.08% 0.00 0.00%

    總計 37612.96 100% 577.20 100% 3736.03 100.00% 1056.84 100% 22274.27 100% 21701.42 100%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2008

  • -8-

    2.都市計畫 (工業區) 法規修訂

    (1)都市計畫法工業區劃設規定之演變

    我國都市計畫法係於 1939 年在大陸發布實施,當時已在條文第

    12 條訂定「都市計畫應劃定住宅、商業、工業等限制使用區」之規定,

    是為都市計畫應劃設工業區最早的法令。臺灣直至日據後,始引進這

    種源自於歐美以社會改良為目的的實質空間規劃。日本政府於 1936

    年 8 月 27 日公布「臺灣都市計畫令」、12 月 30 日公布「臺灣都市計

    畫令施行規則」,這些都市計畫法令賦予殖民政府執行都市建設之廣

    大權力。在臺灣都市計畫令第 18 條規定,臺灣總都督府得在都市計

    畫區域內,作為都市計畫之設施,設定住宅、商業或工業地域。

    1949 年政府撤退來台後援用日本臺灣總督府所訂的都市計畫令

    和施行規則。1962 年為配合國家經濟發展政策,全力發展工業,內政

    部成立「都市計畫法令修訂小組」全面修訂都市計畫法,1964 年 8 月

    21 日發布實施。在該法第 9 條中訂定「為發展工業或為保持優美風景

    或因其他目的而劃定之特定地區,應擬定特定區計畫」,另在細則第

    30 條規定「工業區與住宅區之相關位置應配合當地常年風向。工業區

    與住宅區之間,應以綠帶或主要道路隔離之」,第 34 條之「工業區內

    土地及建築物以供工業使用為主;但具有危險性之工廠應就工業區內

    特別指定地點建築之」。

    據此,為配合新竹科學園區的推動,1976 年 9 月 2 日蔣經國前總

    統進行政策指示:「積極規劃該園區並儘速取得土地,希望透過此一

    園區的成就,來全面帶動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的工業之進步和發

    展」,因此擬定了臺灣第一個以工業發展為主的「新竹科學園區特定

    區計畫」 (新竹市政府,1980) ,並於 1981 年 5 月公告實施,日後

    我國成為資訊產業大國且新竹市的繁榮發展該計畫區實功不可沒。

    1973 年為配合經濟逐漸成長,再次修定都市計畫法,其中第 32 條除

    規定都市計畫應劃定住宅、商業、工業等土地使用分區外,另增訂第

    二項「各使用區,得視實際需要,再予劃分,分別予以不同程度之使

    用管制」,之後在 1976 年頒布的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 15 條,

  • -9-

    將工業區分類為甲種、乙種、特種、零星工業區,其中乙種工業區因

    經濟發展與產業變遷,在利益團體的關切下日後修法放寬使用而成為

    後工業區住宅的濫殤。此後都市計畫法中有關工業區的相關規定幾無

    變動。

    (2)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

    A.都市計畫工業區的轉型

    1988 年荷商 SHV 集團與國內豐群集團、臺灣卜蜂集團共同

    投資引進「萬客隆」量販店,1989 年在桃園縣八德市開設第一

    家店,成為國內量販店的始祖。然而萬客隆因土地取得較易與

    成本考量等因素,以申請廠房的名義,設置在工業區內,卻違

    反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的規定,自 1994 年開始其位於台

    北縣的五股店、高雄民族店遭到停業處分、處以罰鍰,並依規

    定予以斷水、斷電,臺灣省政府建設廳並全面清查工業區內違

    規作量販店使用的情形,使得萬客隆集團向當時行政院長連

    戰、臺灣省長宋楚瑜提出陳情,隨後內政部配合訂定法令,在 9

    月 22 日發布實施「都市計畫工業區變更審議規範」,萬客隆桃

    園八德店、台南仁德店得以都市計畫個案方式變更為「倉儲批

    發專用區」,另由經濟部修訂「倉儲及批發業及事業財務計畫審

    核要點」,將物流中心、倉儲批發業納入,於 7 月 21 日發布實

    施。之後臺灣省政府、內政部、經濟部與各縣市政府研議獲得

    將物流中心、批發倉儲及軟體工業等設立在工業區的共識 (謝

    靜琪,2007),以容許使用方式向縣市政府申請即可,不需辦理

    都市計畫變更,並修訂細則第 18 條,乙種工業區增加展示中心、

    商務中心、物流中心、批發倉儲、軟體工業等使用項目 2,於

    1996 年 9 月 13 日發布實施。此後包括家樂福在內的許多量販店

    得以在工業區內申請批發倉儲使用不須辦理都市計畫變更,都

    市計畫工業區也朝向園區化概念發展。2000 年 12 月 29 日都市

    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由內政部重新訂定並發布,其中第 16 條

    更規定大型商場 (樓地板面積超過 500 平方公尺之大型商場

  • -10-

    (店) 只要符合相關規定 3 則可以設於住宅區,此後量販店大量

    出現,萬客隆卻在 2003 年 2 月 12 日無預警宣布停業,並轉向

    大陸投資。

    由以上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18條修法的過程可以

    發現,企業在都市計畫區就可以尋求到合法使用的土地或透過

    都市計畫變更方式取得,修法不過是加速土地取得速度及降低

    成本,而加速企業資本的累積,中央政府也在經濟發展優先的

    導向之下,以修法的手段來滿足企業所需。

    B.經發會對工業區使用的影響

    導致工業區住宅形成最大的肇因,在中央政府於 2001 年 7

    月 22 日~8 月 26 日召開之「經濟發展咨詢會議」 (簡稱經發會)

    的共識。1987 年之後由於台幣大幅升值、美國自 1989 年起取消

    亞洲四小龍輸美產品關稅優惠,以及 1980 年後政府成立「環境

    保護署」、制定「環境影響評估法」及其施行細則,因而增加企

    業開發風險與成本、耗費建廠時間,使得無法面對全球化下的

    產業競爭,加速傳統工業外移至大陸及東南亞地區,特別是在

    1996 年 9 月 14 日李登輝前總統提出對大陸之「戒急、用忍」大

    原則後,政府對兩岸經貿發展即採取「戒急用忍、行穩至遠」

    之「既不全然禁止但並不鼓勵」消極發展政策 (群策會,

    2006) ,卻造成兩岸關係持續緊繃,影響台灣產業全球佈局,

    尤其是對中國大陸的投資。

    2000 年全球經濟泡沫化及美國經濟不景氣,打擊臺灣高科

    技產業出口,而自 2000 年起實施每兩週 84 小時工時新制,已

    使企業每年增加加班費新台幣 1,760 億元,企業經營困難,失

    業率持續攀高。為改善投資環境,政府在 2001 年 7 月召開經發

    會,陳水扁前總統提出以「積極開發,有效管理」取代戒急用

    忍的大陸政策,放寬對大陸的經貿投資標準。另外經發會也達

    成包括都市計畫之工業區土地使用類別應予檢討、放寬一般商

    業用途限制等共識。內政部隨即修訂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

  • -11-

    則第 18 條,乙種工業區增列一般商業設施使用,於 2002 年 2

    月 6 日發布實施,同年 6 月 14 日再發布實施修訂第 18 條乙種

    工業區的規定,規範一般商業設施之各申請類項面積比限制 5,

    2004 年 3 月 6 日發布實施乙種工業區增列一般商業設施得做旅

    館使用及其土地總面積不得超過該工業區總面積百分之十,並

    以使用整棟建築物為限。

    透過經發會後續之都市計畫相關法令的修正,打造出有利

    工業區住宅大量出現的環境。雖然 2010、2011 年都市計畫法臺

    灣省施行細則二次修法,內政部皆有意調降第 18 條乙種工業區

    做一般商業設施使用面積的比例,最後皆因利益團體的壓力而

    無變動。

    表 2 臺灣歷年營運中工廠家數 單位:家

    年 別 86 87 88 89 91 92 93 94 96(p)

    總 計 82,206 82,750 82,937 82,356 74,128 76,642 77,522 77,851 77,578

    臺北縣 19,423 19,539 19,585 19,899 18,349 19,006 19,067 19,106 18,603

    宜蘭縣 1,014 1,017 1,003 969 814 825 841 822 833

    桃園縣 8,355 8,636 8,827 9,089 8,482 9,049 9,295 9,372 9,434

    新竹縣 1,448 1,471 1,474 1,487 1,337 1,433 1,446 1,479 1,506

    苗栗縣 2,107 2,048 1,989 1,893 1,646 1,616 1,631 1,630 1,596

    臺中縣 12,738 12,892 12,957 12,725 10,722 11,489 11,680 11,759 11,962

    彰化縣 8,180 8,271 8,358 8,058 7,316 7,382 7,555 7,656 7,689

    南投縣 1,025 1,031 1,021 990 628 716 747 752 789

    雲林縣 1,537 1,532 1,524 1,489 1,291 1,352 1,345 1,354 1,342

    嘉義縣 1,725 1,731 1,693 1,671 1,638 1,638 1,675 1,646 1,631

    臺南縣 6,241 6,217 6,222 6,129 5,599 5,794 5,803 5,835 5,810

    高雄縣 4,088 4,158 4,173 4,140 4,049 4,160 4,267 4,356 4,541

    屏東縣 922 924 891 871 805 797 786 815 822

    臺東縣 263 257 261 250 199 193 193 194 195

    花蓮縣 473 474 462 437 400 377 385 382 365

    澎湖縣 83 90 93 96 94 95 95 96 99

    基隆市 327 312 302 299 247 259 248 244 236

    新竹市 1,666 1,674 1,631 1,635 1,504 1,490 1,481 1,459 1,437

    臺中市 3,464 3,508 3,483 3,315 3,001 3,031 3,049 3,015 2,932

    嘉義市 549 546 560 550 488 480 466 456 447

    臺南市 2,756 2,727 2,662 2,591 2,357 2,308 2,361 2,373 2,412

    台北市 2,072 1,963 1,979 1,990 1,588 1,519 1,459 1,389 1,259

    高雄市 1,729 1,708 1,764 1,757 1,533 1,560 1,563 1,578 1,554

    金門縣 21 24 23 25 39 71 82 81 81

    連江縣 - - - 1 2 2 2 2 3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

  • -12-

    表 3 臺灣歷年失業率 單位:%

    年別 平均 1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1978 年 1.67 2.01 1.84 1.76 1.58 1.70 1.65 1.84 1.88 1.89 1.53 1.12 1.20

    1979 年 1.27 1.29 1.30 1.19 1.09 1.18 1.13 1.54 1.54 1.41 1.17 1.20 1.23

    1980 年 1.23 0.95 1.10 1.06 0.93 1.19 1.30 1.52 1.62 1.36 1.26 1.20 1.25

    1981 年 1.36 0.96 1.43 1.09 0.86 1.01 1.33 1.48 1.79 1.69 1.73 1.55 1.32

    1982 年 2.14 1.36 1.62 1.32 1.49 1.98 1.95 2.21 2.65 2.68 2.77 2.71 2.79

    1983 年 2.71 2.73 3.45 2.91 2.61 2.42 2.51 2.88 2.91 2.70 2.79 2.34 2.27

    1984 年 2.45 2.34 2.75 2.09 2.01 2.11 2.23 2.52 3.02 3.03 2.77 2.25 2.21

    1985 年 2.91 2.03 2.15 2.49 2.28 2.57 2.53 3.44 4.10 3.62 3.45 3.28 2.91

    1986 年 2.66 2.53 3.33 2.79 2.34 2.34 2.72 2.93 3.11 2.96 2.61 2.33 1.98

    1987 年 1.97 1.92 2.37 2.03 1.72 1.94 1.75 2.02 2.08 2.07 2.01 1.86 1.82

    1988 年 1.69 1.77 1.70 1.79 1.59 1.74 1.83 1.94 1.87 1.62 1.54 1.48 1.41

    1989 年 1.57 1.35 1.88 1.46 1.31 1.50 1.68 1.76 1.87 1.72 1.48 1.45 1.36

    1990 年 1.67 1.31 1.60 1.51 1.32 1.48 1.67 1.96 2.10 1.98 1.73 1.80 1.52

    1991 年 1.51 1.37 1.35 1.39 1.40 1.43 1.37 1.82 1.78 1.79 1.56 1.49 1.39

    1992 年 1.51 1.37 1.54 1.38 1.33 1.40 1.54 1.76 1.92 1.72 1.55 1.36 1.27

    1993 年 1.45 1.23 1.32 1.34 1.34 1.29 1.40 1.71 1.90 1.58 1.58 1.39 1.24

    1994 年 1.56 1.20 1.66 1.52 1.38 1.43 1.53 1.85 1.99 1.65 1.62 1.48 1.41

    1995 年 1.79 1.38 1.70 1.53 1.53 1.63 1.77 1.95 2.09 2.03 2.02 1.95 1.90

    1996 年 2.60 2.03 2.10 2.24 2.21 2.35 2.60 2.97 3.19 3.03 3.05 2.86 2.60

    1997 年 2.72 2.68 2.97 2.79 2.59 2.51 2.67 2.85 3.03 2.84 2.63 2.60 2.45

    1998 年 2.69 2.35 2.57 2.34 2.29 2.37 2.70 2.93 3.05 2.98 2.98 2.93 2.80

    1999 年 2.92 2.76 2.73 2.84 2.75 2.84 2.92 3.11 3.22 3.08 3.05 2.94 2.85

    2000 年 2.99 2.74 2.91 2.83 2.73 2.78 2.89 3.06 3.16 3.10 3.19 3.23 3.27

    2001 年 4.57 3.35 3.73 3.89 3.96 4.22 4.51 4.92 5.17 5.26 5.33 5.28 5.22

    2002 年 5.17 5.14 5.12 5.16 4.98 5.02 5.11 5.23 5.35 5.32 5.31 5.22 5.04

    2003 年 4.99 5.03 5.17 5.08 4.92 4.98 5.09 5.16 5.21 5.05 4.92 4.71 4.58

    2004 年 4.44 4.53 4.61 4.45 4.36 4.41 4.54 4.62 4.67 4.50 4.31 4.14 4.09

    2005 年 4.13 4.06 4.28 4.15 4.04 4.10 4.22 4.32 4.36 4.14 4.07 3.94 3.86

    2006 年 3.91 3.80 3.92 3.87 3.78 3.84 3.98 4.05 4.09 3.96 3.90 3.86 3.81

    2007 年 3.91 3.79 3.78 3.94 3.83 3.87 3.96 4.03 4.09 3.99 3.92 3.87 3.83

    2008 年 4.14 3.80 3.94 3.86 3.81 3.84 3.95 4.06 4.14 4.27 4.37 4.64 5.03

    2009 年 5.85 5.31 5.75 5.81 5.76 5.82 5.94 6.07 6.13 6.04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9

    表4 臺灣歷年經濟成長率 單位:%

    年度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6.8% 7.8% 9.4% 12.2% 11.2% 8.9% 10.7% 9.3% 9.1% 11.4% 12.8% 13.3% 12.9%

    年度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4% 4.9% 14.0% 10.3% 13.7% 8.4% 7.4% 6.2% 3.5% 8.3% 10.7% 5.0% 11.5%

    年度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2.7% 8.0% 8.5% 5.7% 7.6% 7.8% 6.9% 7.4% 6.5% 6.3% 6.6% 4.5% 5.7%

    年度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5.8% -2.2% 4.6% 3.5% 6.2% 4.2% 4.8% 5.7% 0,1%

    資料來源:經濟部,2009

  • -13-

    3.全球化下台灣工業區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臺灣於 1986 年以後實施經濟自由化,

    放寬外匯、降低進口商品管制等,另因政治、經濟與生產環境的改變,

    也促使產業與資本外移。臺灣對外的投資幾乎集中在製造業,2000 年

    後對外投資已由傳統勞力密集製造業轉向資本密集的電子資訊零組

    件及產品,顯示出我國已調整為以高科技電子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

    主要原因在 1980 年代新竹科學園區成立,採取租金的優惠和稅賦的

    補貼,加上電子資訊發展的快速發展,中央政府陸續設立中部、南部

    科學園區,並擴充新竹科學園區,由於採取至少 100 公頃以上大面積

    的開發方式,都市計畫工業區根本無法滿足其需求,連帶的一些關聯

    性廠商也從都市計畫工業區遷移至科學園區,都市計畫工業區閒置土

    地跟著增加。此外「轉包」(產品外包給當地的廠商) 為經濟全球化

    過程的重要部分,但臺灣的轉包確是在當地設廠生產,形成「臺灣接

    單,海外生產」的模式。臺灣廠商投資中國,很多都是整廠輸出而且

    將上下游的廠商帶過去,串聯成產業鏈。至 2008 年,臺灣對中國的

    投資集中在製造業,所佔比重達 81.95% (經濟部投審會,2009),導

    致都市計畫區內的工廠減少,土地閒置而出售,成為工業區住宅形成

    的一大主因。

  • -14-

    二、相關法令

    為因應國內產業結構變化與發展並有效利用土地,掌管全國土地之

    最高主管機關內政部於民國 83 年 9 月訂頒「都市計畫工業區檢討變更

    審議規範」,以做為都市計畫工業區土地變更為住宅區、商業區或特定

    專用區之指導依據,然該法執行至今,或有存在總量管制及檢討變更優

    先次序之模糊空間、附帶條件及許可條件之嚴苛、申請變更審議程序冗

    長及開發成本過高等因素,致該法自頒布迄今已陸續辦理 10 次修訂,

    以期能符合社會公平原則及健全都市整體發展。

    然如前所論及之關鍵因素,依該審議規範辦理完竣之案件實寥寥可

    數,因此在檢討變更程序、成本相形繁複下,「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

    細則」第 18 條於近年來亦陸續放寬工業區土地之使用規定,將公共服

    務設施及公用事業設施、一般商業設施納入容許申請設置使用,並輔以

    使用類項之總量管制,期能活化都市計畫生產用地。

    茲針對目前有關都市計畫工業區檢討變更與申請工業區容許使用

    相關法令或指導原則之規定彙整說明如下:

    (一)都市計畫工業區檢討變更審議規範(100.12.23)

    「都市計畫工業區檢討變更審議規範」提及工業區變更需具備依

    法檢討結果確已不適合繼續作工業使用者、都市計畫區內極易造成污

    染及危害公共安全之工廠與配合都市發展、經濟發展需要所作之必要

    變更等條件,工業區可配合上位計畫之指導、都市發展結構之改變、

    經檢討結果實際使用狀況已不適於繼續作工業使用且變更用途後對

    鄰近土地使用無妨礙者,可透過「通盤檢討」或「個案變更」之程序

    辦理工業區變更。

    1.生產中之合法工廠申請變更者,其興辦工業人應於都市計畫報請核定

    時,檢具註銷工廠登記之證明文件或經當地直轄市、縣(市)政府工

  • -15-

    業主管機關核定之「遷廠計畫書」。其遷廠計畫書所訂遷廠期程,並

    應納入計畫書規定。

    2.工業區變更依法應辦理環境影響評估者,環境影響評估與都市計畫變

    更應併行審查,並於各該都市計畫變更案報請核定時,檢附環保主管

    機關審查通過之環境影響說明書或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相關書件。

    3.環境現況調查結果,具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或廢棄物污染者,其處

    理方式應納入環境影響評估與都市計畫變更書件規定。

    4.變更為住宅區、商業區應捐贈公共設施用地及可建築土地面積之合計

    佔變更工業區土地總面積之比例,分別不得低於百分之三十七、百分

    之四十點五;變更為其他使用分區者,由都市計畫委員會視實際情形

    審決之。而應捐贈之公共設施用地不得低於變更工業區土地總面積百

    分之三十。

    5.工業區變更之開發方式有捐贈土地及自辦市地重劃二種:

    (1)捐贈土地:以捐贈公共設施用地及可建築土地為原則。但捐贈

    之可建築土地,經都市計畫委員會同意後,得改以捐獻代金方

    式折算繳納。捐獻代金之數額,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

    委託三家以上專業估價者查估後【計算公式:捐獻代金之數額

    =三家以上專業估價者查估變更後全部可建築土地之價格(取

    最高價計算)×變更後應捐贈可建築土地面積/變更後全部可建

    築土地面積】,並得以分期方式繳納;其所需費用,由申請人負

    擔。但其捐獻數額不得低於工業區變更後第一次公告土地現值

    之一點四倍。

    (2)自辦市地重劃:申請人同意依第六點規定辦理者,得採自辦市

    地重劃方式開發,其提供之公共設施用地比例應單獨計列,不

    含開發範圍內以原公有道路、溝渠、河川及未登記地辦理抵充

    之部分。

  • -16-

    (二)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 18 條(99.2.1)

    「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 18 條係為乙種工業區容許使

    用之規定,於民國 91 年以前,僅規定以供公害輕微之工廠使用為主,

    且在有條件的限制之下規定得申請設置工廠必要附屬設施、與工業發

    展有關之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及公用事業設施等使用。其後於民國 91

    年 2 月 6 日臺內營字第 091008715614 號修訂,增訂第四款工業區得

    申請設置「一般商業設施」,為乙種工業區放寬其容許使用之重大變

    革;爾後針對該條文歷經 4 次修訂,其中涉及第三款「公共服務設施

    及公用事業設施」及第四款「一般商業設施」相關內容修訂,茲將其

    彙整臚列如表 5 所示。另表 6 為都市計畫工業區設置公共服務設施及

    公用事業設施及一般商業設施表。

    由歷次修法重點觀之,期以短、長期之漸進方式逐漸引導工業區

    轉型。短期,由地方政府可依據實際情況於「細部計畫書」或「地方

    自治法」規定商業設施之申請之條件,約束申請者履行適當開發義務

    方式予以解決問題;長期為配合都市發展結構之改變,可透過都市計

    畫審議機制檢討工業區是否予以轉型。

  • -17-

    表 5 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 18 條涉及第三、四款內容歷次修訂重

    點摘要表

    修訂日期文號 重點摘要說明

    91.2.6 臺內營字第

    091008715

    5 號令

    1.增訂第四款「一般商業設施」之使用項目。

    2.申請公共服務設施及公用事業設施、一般商業設施之使用土

    地總面積,不得超過該工業區總面積百分之五十。

    3.針對第三及第四款設施之申請,增訂縣(市)政府於辦理審查

    時,得依據地方實際情況,對於各目之使用細目、使用面積、

    使用條件及有關管理維護事項作要之規定。

    91.6.14 臺內營字第

    091000813

    111 號令

    1.針對一般零售業、一般服務業、餐飲業、一般事務所及自由

    職業事務所、運動休閒設施、銀行、信用合作社、農、漁會

    信用部及保險公司等分支機構,增訂其使用土地總面積不得

    超過該工業區總面積百分之十。

    2.針對大型展示中心或商務中心刪除其樓地板面積超過該工

    業區申請總樓地板面積百分之十五之面積使用規定

    93.3.22 臺內營字第

    093008287

    6 號令

    1.針對第三款「公共服務設施及公用事業設施」增列包括幼稚

    園及汽車駕駛訓練場等設施。

    2.針對第四款「一般商業設施」增列旅館設施。

    95.7.21 臺內中營字

    095080420

    4 號令

    針對第三款「公共服務設施及公用事業設施」增列宗教設施。

    99.2.1 臺內中營字第

    099080042

    6 號令

    1.針對第三款「公共服務設施及公用事業設施」放寬修正宗教

    設施:其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五百平方公尺。

    2.針對第三款「公共服務設施及公用事業設施」增列「電業相

    關之維修及服務處所」、「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及其輸變電相關

    設施(不含沼氣發電)」。

    3.增訂乙種工業區供設置非工業使用設施時,地方政府依據實

    際情況訂訂相關使用條件等審查規定時,應包括「開發義務」

    之條件,以因應解決近年發展現況呈現商業發展強度過高,

    主從使用區別逐漸模糊,進而衝擊都市計畫本質之問題,期

    以約束申請者履行適當開發方式,俾達到整體規劃及管理。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18-

    表 6 都市計畫工業區設置公共服務設施及公用事業設施及一般商業設施

    項目表

    項目 分項 細項 限制條件 備註

    (一)警察及消防機構

    (二)變電所、輸電線路鐵塔(連接

    站)及其管路

    (三)自來水或下水道抽水站

    (四)自來水處理場(廠)或配水設

    (五)煤氣、天然氣加(整)壓站

    (六)加油站、液化石油氣汽車加氣

    (七)電信機房

    (八)廢棄物及廢(污)水處理設施

    或焚化爐

    (九)土石方資源堆置處理

    1.醫療機構 (十)醫療保健設施

    2.護理機構

    其使用土地總面積

    不得超過該工業區

    總面積 5%者

    1.兒童及少年福利

    機構(托育機構、

    早期療育機構)

    2.老人長期照顧機

    構(長期照護型、養

    護型及失智照顧

    型)

    (十一)社會福利設施

    3.身心障礙福利機

    (十二)幼稚園

    (十三)郵局

    (十四)汽車駕駛訓練場

    (十五)客貨運站及其附屬設施

    (十六)宗教設施 其建築物總樓地板

    面積不得超過500平

    方公尺

    (十七)電業相關之維修及其服務

    處所

    公共服務設施及

    公 用 事

    業設施

    (十八)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及其輸

  • -19-

    項目 分項 細項 限制條件 備註

    變電相關設施(不含沼氣發

    電)

    (十九)其他經縣(市)政府審查核

    准之必要公共服務設施及

    公用事業

    (一)一般零售業、一般服務業及餐

    飲業

    其使用土地總面積

    不得超過該工業區

    總面積 10%

    (二)一般事務所及自由職業事務

    其使用土地總面積

    不得超過該工業區

    總面積 10%

    (三)運動設施 其使用土地總面積

    不得超過該工業區

    總面積 10%

    (四)銀行、信用合作社、農、漁會

    信用部及保險公司等分支機構

    其使用土地總面積

    不得超過該工業區

    總面積 10%

    (五)大型展示中心或商務中心 使用土地面積超過 1

    公頃以上,且其區

    位、面積、設置內容

    及公共設施,經縣

    (市)政府審查通過

    (六)倉儲批發業 使用土地面積在1公

    頃以上 5公頃以下、

    並面臨 12 公尺以上

    道路,且其申請開發

    事業計畫、財務計

    畫、經營管理計畫,

    經縣(市)政府審查

    通過者

    一般商業設施

    (七)旅館 其使用土地總面積

    不得超過該工業區

    總面積 10%,並以使

    用整棟建築物為限

    其他

    一、工廠必要附屬設施工業發展有關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及公用事業設施一般商業設施,應經縣(市)政府審查核准後,始得建築;增建及變更使用時,亦同。

    二、公共服務設施及公用事業設施一般商業設施之申請,縣(市)政府於辦理審查時,得依據地方實際情況,對於各目之使用細目、使用面積、使用條件及有關管理維護事項及開發

    義務作必要之規定。

    三、公共服務設施及公用事業設施一般商業設施之使用土地總面積,不得超過該工業區總面積 50%。

    資料來源:彙整自「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第 18條(99.2.1 臺內中營字第

    0990800426 號修正)。

  • -20-

    三、國內都市計畫工業區發展政策相關案例

    表 7 國內都市計畫工業區發展政策相關案例彙整表

    案例地點 背景說明 工業區轉型與發展策略

    策略一:工業區土地存留抉擇

    針對區內工業區現況分布及使用情形,檢視工業區

    在環境所扮演角色,藉由土地使用整合手段,整體規劃

    減少零星工業區散落現象,並釋出工業區土地做為都市

    發展用地。

    策略二:產業聚落延續與發展

    經過評估考量下所保留之傳統產業工業區,必須藉

    由政策指導及公部門獎勵優惠等措施擬定在地產業振興

    計畫,給予明確的發展定位,以維持產業聚落的永續性。

    策略三:工業區再生與轉型方向

    桃園縣

    桃園縣工業近 20年來,

    產業逐漸由勞力密集的

    傳統產業,轉型為以高

    科技為主力的知識經濟

    發展產業型態。在產業

    轉型的過程中,受到產

    業政策與交通建設的影

    響,工業區面臨存在合

    理性的挑戰及空間重組

    的變化。

    除了維持傳統製造業等產業聚落外,具有產業升級

    潛力之工業區,可朝向智慧型園區趨勢邁進,此外,無

    法繼續做為工業使用之土地,則考量文化創意產業之再

    生計畫,賦予土地新生命力。

    策略一:適宜地區申請個案之處理(短期)

    為聯繫申請個案與都市發展政策,研擬「都市計畫

    變更審議原則」,使個案依一致原則妥善處理,並要求辦

    理個案擴大規劃範圍,以「整體規劃、分別開發」方式

    辦理。

    策略二:專案性檢討之推動(中期)

    針對特定地區辦理專案檢討,如「捷運場站及沿線

    週邊地區專案通盤檢討」及「工業區專案通盤檢討」。

    策略三:各計畫區通盤檢討之進行(長期)

    於各都市計畫區通盤檢討時,就都市整體進行都市

    發展機能、空間發展架構及各實質發展計畫一併調整。

    策略四:都市更新基金的成立及運用(推動機制)

    臺北縣

    由於工業區轉型及中心

    都市擴張下,居住機能

    提升,因此工業區反被

    包夾其中。過去臺北縣

    政府提出許多都市計畫

    工業區之變更案,雖可

    依循部頒「都市計畫工

    業區檢討變更審議規

    範」規定辦理,惟多為

    處理閒置工業區土地之

    個案變更,缺乏都市整

    體發展考量,為因應國

    內產業結構變化與發

    展,並有效利用土地,

    臺北縣近年乃配合都市

    更新之觀念,研提其縣

    內都市計畫工業區之整

    理轉型策略及推動機

    制。 利用財務計畫之執行配合工業區變更之回饋代金轉

    入都市更新基金,以透過私部門工業區再發展的觸媒效

    益與公部門更新基金投入的助燃效益,帶動地區整體發

    展。

  • -21-

    案例地點 背景說明 工業區轉型與發展策略

    策略一:訂定輔導管理辦法

    臺北市政府為因應各項因產業所衍生之問題,訂定

    「臺北市內湖輕工業區輔導管理辦法」、於區內設立「管

    理中心」、與教育局及文化局共同開發興建管理辦公大

    樓,為園區廠商提供便利服務之機會。

    該辦法係針對土地之整體利用、產業引進種類、改

    善區位環境等議題所擬定詳細法條,更明訂臺北市政府

    建設局為主管機關。

    策略二:成立發展協會

    園區內各廠商於民國 95年自行成立「臺北內湖科技

    園區發展協會」,提供廠商與政府、廠商與廠商的溝通機

    會,並爭取員工福利,更重視園區內外的環境品質。

    策略三:公私部門合作

    臺北市內

    湖科技園

    內湖科技園區原為坐落

    於松山機廠北側發展輕

    工業之區域,自 76年施

    行土地重劃闢設、84 年

    正式開放廠商進駐以

    來,因交通便利、地位

    適中,近年以「高科技

    園區」為定位,先後有

    2000 餘家以「科技總

    部」、「生技中心」等非

    傳統廠辦公司行號進

    駐,更創造超過 70,000

    人的工作機會。

    透過政府先期的定位與明確的法令規範,以及後期

    廠商與政府建立良性的永續發展環境,使得位於松山機

    場附近的「臺北內湖科技園區」成為臺北市發展高科技

    產業之基地,轉型後的工業區成功與都市發展脈動連結。

    策略一:研擬工業區容許使用違法使用之管制機制

    1.界定罰則以嚇阻投機者並教育大眾

    2.訂定容許使用之使用條件,杜絕不當使用

    3.容許使用後之銷售監督與管理

    策略二:研擬工業區容許使用的總量管制方式

    為鼓勵大規模商業開發並避免零星商業發展,活化

    生產用地,以較為集中發展方式,增加相關服務機能,

    工業區之容許使用總量管制應維持既有之基地所在工業

    區土地總面積百分比基準,然工業區申請容許使用一定

    規模以上仍需依循相關規定辦理。

    策略三:建立因地制宜的容許使用機制

    「臺南縣

    各都市計

    畫區甲、

    乙種工業

    區管制事

    項都市計

    畫 變 更

    案」研究

    計畫

    臺南縣政府擬針對縣轄

    各都市計畫甲、乙種工

    業區,依各都市計畫區

    之都市位階、發展需

    求、未來發展潛力、社

    會成本內部化、執行追

    蹤稽核等因素,全面重

    新考量各都市計畫工業

    區申請許可設施管制事

    項,並納入都市計畫書

    內載明,以為後續受理

    民眾或團體申請工業區

    容許使用時,實施審查

    程序及執行計畫稽考之

    準據。

    為兼顧合理的都市結構發展,及有效活化工業區土

    地使用,應考量臺南縣各都市計畫區之地區發展特性,

    並予以詳細規範公共服務設施及公用事業設施、一般商

    業設施之使用規定。

    資料來源:1.臺中市都市計畫工業區發展檢討規劃案,臺中市政府,民國 98年。

    2.「臺南縣各都市計畫區甲、乙種工業區管制事項都市計畫變更案」研究計

    畫,臺南縣政府,民國 97年。

  • -22-

    四、國內工業區轉型案例-竹山工業區

    該工業區之開發,係為配合加強農村經濟建設之需要,改善農民生

    活,使農民於農閒期間參加工廠生產行列,以緩和農村人口湧向都市,

    而穩定農村勞力,達到「以工業支援農業」、「以農業發展工業」及「農

    村都市化」之目標。政府於民國 62 年進行開發,開發總面積為 23.0895

    公頃,早期所引進之工業以竹木加工與農產品加工為主,堪稱典型之農

    村工業區,對繁榮地方扮演極為重要角色,惟近幾年來竹木業有漸趨沒

    落之勢,該工業區已轉變成一般性之綜合工業區。

    由於該工業區年代久遠,面臨設施老舊、生活機能不足及產業待轉

    型等問題,為促進老舊工業區更新改造與開發,南投縣政府積極向中央

    爭取補助經費,獲得經濟部工業局「竹山工業區活化再造整合計畫」補

    助 8 千萬元,針對該工業區軟硬體設施進行改善及轉型再造,期盼竹山

    工業區能成為全國第一個工業區活化更新成功案例,成為全國典範。

    於園區內多家廠商的合作戮力推動轉型下,目前有 47 家廠商進駐,

    已有包括有德豐、茆林、吉常、光遠、嘉振、臺灣巧維等 6 家成功轉型

    為觀光示範工廠,以木業、無患子、燈籠、茶文化等為產業發展特色,

    引領其他業者仿效轉型熱潮,將竹山工業區部分工廠經營型態逐步融入

    文化、觀光,成為具地方文化創意的新產業,除可提供民眾參觀外,也

    可讓遊客進行手工 DIY 等體驗活動。

    南投縣府亦將工業區再造計畫,納入竹山、鹿谷地區環狀風景區的

    一環,希望有助於帶動觀光產業發展,期盼工業局能繼續給予支持和全

    力的協助,讓竹山工業區能夠順利的逐步轉型,成為新興的觀光產業文

    化園區。此外,為使竹山工業區順利轉型再生,目前還有 20 多家廠商

    正在籌組竹山產業文化園區管理自治協會,期望能持續推動轉型計畫的

    進行。

  • -23-

    肆、研究方法

    一、研究範圍與規劃範圍

    (一)研究範圍

    本案以彰化縣全縣轄區為主要研究範圍(如圖 1),而探討面向將

    廣及中部區域之中臺區塊,藉以了解本縣於中臺區塊空間結構中所應

    扮演的產業發展機能及發展定位,做為探索產業用地轉型使用或續為

    擘劃優勢使用之藍圖。

    圖 1 研究範圍示意圖

  • -24-

    (二)規劃範圍

    本案規劃範圍以彰化縣轄區內各都市計畫區內劃設有工業區土

    地之都市土地為主,總計彰化縣 31 處都市計畫中,除伸港(全興地

    區)都市計畫、埤頭都市計畫、田尾園藝特定區計畫及高速鐵路彰化

    車站特定區計畫等 4 處未劃設工業區外,其餘 27 處都市計畫劃設有

    工業區(如圖 2),該 27 處都市計畫區分佈於 25 個鄉鎮市內,合計都

    市計畫甲、乙種工業區劃設總面積約為 668.30 公頃。

    圖 2 規劃範圍示意圖

  • -25-

    二、研究內容

    本案研究內容包括工業區土地使用現況調查、相關計畫、法令與政

    策研析、工業區適宜性分析、工業區發展策略、工業區變更可行性分析、

    工業區變更機制建立、工業區容許使用之評估等七大部分,分述如下:

    (一)工業區土地使用現況調查

    針對本縣 27 個都市計畫地區進行全面性工業區土地使用調查,

    包含都市計畫工業區區位、各工業區土地使用現況(含已申請容許使

    用數量、面積與分布情形)、土地權屬分布情形等,以明瞭現況工業

    區土地使用發展情形。並對申請容許使用及既有非工業使用較多之都

    市計畫工業區進行問卷調查,以初探其土地使用需求。

    (二)相關計畫、法令與政策及案例研析

    相關計畫部分以彙整包括上位計畫、相關發展(含重大建設)計

    畫與現行都市計畫等計畫為主;相關法令與政策主要針對都市計畫法

    及其相關子法與施行細則、都市計畫工業區檢討變更審議規範與相關

    回饋規定及國內都市計畫工業區相關發展政策與案例等三部分進行

    說明分析。

    (三)工業區適宜性分析

    經由工業區土地使用調查資料之彙整,以都市整體發展為前提,

    依據發展現況、鄰近土地使用及地方特性進行土地適宜性分析,檢討

    都市計畫工業區合適繼續作工業區使用或已較適宜作為其他使用分

    區。

    (四)工業區發展策略研擬

    透過工業區土地使用現況調查與適宜性分析,就工業區土地使用

    提出發展課題與對策,並就各工業區所在之都市發展定位、都市特性

    及工業區之發展潛力與限制,提出工業區未來整體發展策略。

  • -26-

    (五)工業區變更可行性分析

    工業區變更應考量未來整體發展策略,不再適宜作為工業發展之

    土地依「都市計畫法」、「都市計畫工業區檢討變更審議規範」相關規

    定,進行變更可行性分析;或在符合都市更新條例之情形下,得優先

    劃定為都市更新地區的工業區土地,配合當地都市發展情形,鼓勵透

    過更新手段進行高效益的使用。同時並建立工業區變更優先順序之原

    則,以利後續變更機制之執行。

    (六)工業區變更機制建立

    就工業區變更可行性分析結果,針對不適宜再作為工業使用之工

    業區,建立工業區變更之機制,包含制定本縣工業區變更評估原則、

    建立多元變更管道、設立單一窗口簡化變更流程等,以因應都市發展

    型態及產業結構之變遷,積極強化工業區土地利用效益與產值。

    (七)工業區容許使用之評估

    針對本縣各都市計畫工業區得開放作為一般商業設施使用之條

    件建立評估原則,並研擬都市計畫法臺灣省施行細則容許一般商業設

    施使用之門檻與回饋機制、容許使用違規情形之管理措施等相關配套

    措施。

  • -27-

    伍、實證研究

    本研究案了解工業區發展現況後,就各都市計畫工業區之空間區位、使

    用現況、產業聚集、重大建設及公害防治等五項指標進行土地適宜性分析,

    並依其評估指標量化後界定各都市計畫工業區為適宜做工業區使用、可容許

    相容使用及適宜調整變更使用等三大群組類型,並續就各計畫區之都市發展

    群落、適宜性分析及總量管制等三個面向評估工業區變更可行性分析,其辦

    理架構如圖 3 所示。

    圖 3 彰化縣都市計畫工業區變更評估檢討方向示意圖

  • -28-

    一、彰化工業區發展現況分析

    (一)產業發展

    1.產業家數與人口變遷

    依據工商及服務業普查統計結果,彰化縣工業部門以製造業為

    主,民國 95 年彰化縣製造業廠家數計有 17,132 家,員工數有 184,255

    人,分別占工業部門之 83.41%及 92.84%(詳見表 8)。商業及服務業

    部門則以批發及零售業為主,民國 95 年彰化縣批發及零售業廠家數

    計有 24,502 家,員工數有 63,899 人,分別占商業及服務業之 61.89%

    及 54.41%。

    表 8 彰化縣各級產業人口成長情形一覽表

    85 年 90 年 95 年

    產業別 廠家數 員工數 廠家數 員工數 廠家數

    佔部門總

    廠家數(%) 員工數

    佔部門總

    員工數(%)

    小計 19,357 205,248 19,208 186,195 20,540 100.00 198,468 100.00

    礦業及土石採

    取業 57 592 39 441 10 0.05 48 0.02

    製造業 17,117 185,818 16,509 172,313 17,132 83.41 184,255 92.84

    營造業 2,173 17,425 2,518 12,461 3,177 15.47 12,896 6.50

    工業

    部門

    其他 10 1,413 142 980 221 1.07 1,269 0.64

    小計 28,005 95,337 34,556 102,857 39,591 100.00 117,441 100.00

    批發及零售業 18,283 49,634 22,639 62,589 24,502 61.89 63,899 54.41

    運輸及倉儲業 1,139 9,408 1,065 5,623 1,134 2.86 5,095 4.34

    住宿及餐飲業 1,511 5,898 2,420 6,227 3,556 8.98 6,974 5.94

    金融及保險業 167 3,213 184 2,980 247 0.62 2,220 1.89

    商業

    及服

    務業

    其他 6,905 27,184 8,248 25,438 10,152 25.64 39,253 33.42

    農林漁牧業 792,793 - 91,412 503,802 90,775 -0.70 444,746 -11.72

    合 計 840,155 - 145,176 792,854 150,906 3.95 760,655 -4.06

    資料來源:工商及服務業普查統計結果、農林漁牧業普查統計結果。

  • -29-

    2.工廠登記家數

    ■依「彰化縣統計要覽」之工廠登記家數

    依據民國 97 年彰化縣統計要覽,工廠登記家數共計 8,277 家,

    以金屬製品業最多,共 2,621 家(占 31.67%);其次為紡織業,共

    931 家(占 11.25%),機械設備第三,共 877 家,占 10.60%。以各

    市鄉鎮分布情形而言,工廠登記家數以彰化市 1,489 家(17.99%)

    最多,其次為和美鎮 1,087 家(13.13%)、鹿港鎮 894 家(10.80%)、

    員林鎮 447 家(5.40%)、福興鄉 444 家(5.36%)、花壇鄉 429 家(5.18

    %)、秀水鄉 417 家(5.04%)等鄉鎮市。

    有關二級產業各業別主要分布之鄉鎮市如表 9、圖 4、圖 5、圖 6

    與圖 7,各鄉鎮市工廠登記家數詳如附錄三。

    表 9 彰化縣製造業集中鄉鎮市分布綜理表

    製造業種類 集中鄉鎮 製造業種類 集中鄉鎮

    金屬製品製造業 彰化市、和美鎮、鹿港鎮 塑膠製品製造業 彰化市、和美鎮、鹿港鎮

    紡織業 和美鎮、社頭鄉、伸港鄉 食品製造業 員林鎮、彰化市

    機械設備製造業 彰化市、和美鎮、員林鎮 運輸工具製造業 彰化市、溪湖鎮、秀水鄉、和美鎮

    資料來源:彰化縣統計要覽(民國 97年)。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鹿

    西

    彰化縣各鄉鎮

    工廠登記家數

    工廠家數

    資料來源:彰化縣統計要覽(民國 97年)

    圖 4 彰化縣各鄉鎮市工廠家數比較圖(民國 97 年)

  • -30-

    圖 5 彰化縣各鄉鎮市工廠登記家數比例最高示意圖(民國 97 年)

    圖 6 彰化縣各鄉鎮市工廠登記家數比例次高示意圖(民國 97 年)

  • -31-

    圖 7 彰化縣各鄉鎮主次要行業別分布示意圖(民國 97 年)

    機械設備製造業

  • -32-

    ■依「彰化縣工廠管理地理資訊系統」之工廠登記家數

    另依據彰化縣政府於 97 年完成之「彰化縣工廠管理地理資訊系

    統(GIS)及資料庫提昇計畫案」,彰化縣登記工廠家數共計 8,323 家

    (分布情形詳參圖 8),茲就其土地使用區位分布、廠地面積規模、鄉

    鎮市分布情形及主要產業分布等類項說明如下:

    圖 8 彰化縣登記工廠分布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