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特定農業經營區 - nigramotion.idv.t · 1 第一章 特定農業經營區...

24
1 第一章 特定農業經營區 特定農業經營區是指專門用途的農地, 在國土功能分區的供給限制以及農業發展政 策的需要考量下,劃設特定農業經營區並提 供必要的輔助措施,有助農地有效利用與農 業發展。本冊目的在提出特定農業經營區之 分區構想,討論各種生產區之區位評估因 素,並提出區位評估系統之建立方法。 第一節 分區構想 本節計畫首先歸納我國農業發展政策之 方向,繼而據以提出進行分區設計之建議。 1.1.1 發展政策 歸納整理近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所公布 各項政策揭露之重點發展方向如下: 1. 「農業政策白皮書」(民國八十四年) 建立農漁會直銷網絡,強化農漁會區域 性整合配送功能,以縣為單位設置農漁會農 產 品 包 裝 配 送 中 心,以 統 一 進 貨、集 中 處 理 、 配送及聯合促銷作業方式,促使農漁會超市 聯合經營。 2. 「跨世紀農業建設方案」(民國八十七年) 為建立安全與均衡的糧食生產制度,現 行以減少稻米為主要目標的稻田轉作計畫; 其次為建立效率與服務的運銷體系,興建現 代化批發市場,縮短運銷通路、提昇運銷效 率與加強對消費者服務,推動農漁會直銷網 區域整合,輔導設立超市及包裝配送中心。 3. 「加入 WTO 農業因應對策」(民國八十九 年) 針對未來產業調整對策與農地資源調整 對策,提出應選擇種苗、花卉、具有吉園圃 標章蔬菜、新興菇類、熱帶水果、有機米等 項目全力輔導發展,並積極推動發展休閒農 漁業。整合產地包裝處理集運中心,落實農 產品商品條碼化、分級標準化、及包裝規格 化;並規劃批發市場營運轉型,擇優輔導轉 型為物流配送中心,對缺乏生產力之農地, 則配合整體規劃,放寬變更作為非農業用 途。方法如下列兩種:一是推動休閒農業: 包括休閒農業區規劃、休閒農場設置、休閒 養殖漁業規劃等;二是提供農產加工、農產 品物流及農業科技園區等新興農業事業所需 用地。 4. 「邁進二十一世紀農業新方案」(民國九十 年) 針對農糧產業與農產運銷而提出,主要 政策目標為集中在穩定稻米供給、健全農產 品產銷體系、發展食品加工、建立現代化農 產運銷體系。而在研究及建立農地分區管理 及輔導方式上,應建立農地資源數量及品質 資料庫,蒐集國內外農業區劃分資料,研擬 適合國內情況之農業區劃分標準及方式,劃 分為主要農業發展區及可發展區。 5. 「農業施政新課題與工商業發展」(民國九 十一年) 在農作方面,以種苗、花卉、鄉土蔬菜、 新鮮菇類、熱帶水果等為輔導重點,促進農 村食品加工事業發展,輔導食品業開發多樣 化中式食品與方便食品,發布「農村酒莊輔

Upload: others

Post on 23-Jan-2020

1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1

    第一章 特定農業經營區

    特定農業經營區是指專門用途的農地,

    在國土功能分區的供給限制以及農業發展政

    策的需要考量下,劃設特定農業經營區並提

    供必要的輔助措施,有助農地有效利用與農

    業發展。本冊目的在提出特定農業經營區之

    分區構想,討論各種生產區之區位評估因

    素,並提出區位評估系統之建立方法。

    第一節 分區構想

    本節計畫首先歸納我國農業發展政策之

    方向,繼而據以提出進行分區設計之建議。

    1.1.1 發展政策

    歸納整理近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所公布

    各項政策揭露之重點發展方向如下:

    1.「農業政策白皮書」(民國八十四年)

    建立農漁會直銷網絡,強化農漁會區域

    性整合配送功能,以縣為單位設置農漁會農

    產品包裝配送中心,以統一進貨、集中處理、

    配送及聯合促銷作業方式,促使農漁會超市

    聯合經營。

    2.「跨世紀農業建設方案」(民國八十七年)

    為建立安全與均衡的糧食生產制度,現

    行以減少稻米為主要目標的稻田轉作計畫;

    其次為建立效率與服務的運銷體系,興建現

    代化批發市場,縮短運銷通路、提昇運銷效

    率與加強對消費者服務,推動農漁會直銷網

    區域整合,輔導設立超市及包裝配送中心。

    3.「加入 WTO 農業因應對策」(民國八十九

    年)

    針對未來產業調整對策與農地資源調整

    對策,提出應選擇種苗、花卉、具有吉園圃

    標章蔬菜、新興菇類、熱帶水果、有機米等

    項目全力輔導發展,並積極推動發展休閒農

    漁業。整合產地包裝處理集運中心,落實農

    產品商品條碼化、分級標準化、及包裝規格

    化;並規劃批發市場營運轉型,擇優輔導轉

    型為物流配送中心,對缺乏生產力之農地,

    則配合整體規劃,放寬變更作為非農業用

    途。方法如下列兩種:一是推動休閒農業:

    包括休閒農業區規劃、休閒農場設置、休閒

    養殖漁業規劃等;二是提供農產加工、農產

    品物流及農業科技園區等新興農業事業所需

    用地。

    4.「邁進二十一世紀農業新方案」(民國九十

    年)

    針對農糧產業與農產運銷而提出,主要

    政策目標為集中在穩定稻米供給、健全農產

    品產銷體系、發展食品加工、建立現代化農

    產運銷體系。而在研究及建立農地分區管理

    及輔導方式上,應建立農地資源數量及品質

    資料庫,蒐集國內外農業區劃分資料,研擬

    適合國內情況之農業區劃分標準及方式,劃

    分為主要農業發展區及可發展區。

    5.「農業施政新課題與工商業發展」(民國九

    十一年)

    在農作方面,以種苗、花卉、鄉土蔬菜、

    新鮮菇類、熱帶水果等為輔導重點,促進農

    村食品加工事業發展,輔導食品業開發多樣

    化中式食品與方便食品,發布「農村酒莊輔

  • 2

    導作業要點」,將結合產業資源、地方文化與

    休閒活動,協助發展農村釀酒產業。建立台

    灣為熱帶蔬果、花卉、畜產、水果之研發中

    心,並規劃在台灣中南部大宗蔬果產地樞紐

    地區,輔導設立產地標準化處理中心 2 至 3

    處,集中處理各產區之產品,並輔導農民團

    體運用現有農業閒置土地及建物,配合大都

    會區之物流通路發展,結合物流業者共同建

    立各中心之衛星倉儲支援供配體系;另將針

    對北、中、南三大都會區之物流體系與批發

    市場之功能、設備加以整合,發展處理中心

    之集中、均衡、分散等多角化之功能。 (范振

    宗, 2002)

    6.「農業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現況與輔導方向」

    (民國九十一年)

    提出農業生物技術未來重點發展項目包

    括生物技術方法研發、製造之植物種苗、種

    畜禽、水產養殖、生物性農藥、動物用疫苗

    等。

    7.「立法院第五屆第三會期業務報告」(民國

    九十二年)

    提出應確保基本糧食安全,推廣良質米

    生產;發展具本土特色之優質農園藝產品,

    輔導茶葉改善產、製、銷設備,辦理優良茶

    競賽及展售促銷活動,發展經濟價值較高之

    食藥用菇蕈類,另輔導農民種植具有市場競

    爭力的雜糧作物,並開發多樣化雜糧加工產

    品;推動設置農業生物技術園區,建立現代

    化農產品物流體系;推動休閒農漁園區,建

    構農業休閒旅遊網;倡導「新故鄉運動」,整

    合運用地方農產業、文化、生態等資源,建

    立在地性之認同魅力來發展鄉村,以當地農

    漁特產為原料,輔導開發地方特色產業與料

    理,配合休閒農業及鄉土旅遊,將農業由傳

    統的耕作轉向發展精緻化的服務產業。

    8.「『農業新挑戰 創新與機會』 -(第五次全

    國農業會議)主任委員開幕致詞」(民國

    九十二年)

    提出未來農業發展方向在於促使傳統農

    業轉型升級為精緻化之一級產業、高附加價

    值之食品產業及具特色之休閒觀光農業,使

    台灣農業成為全方位之一、二、三級產業;

    並持續研發創新,善用科技提高農產品附加

    價值,加強行銷管理,樹立高品質形象,以

    優良品牌,發展「小而美」的內需型產業,

    並透過農業策略聯盟整合小農力量,發揮團

    隊合作效益,發展「大又強」的外銷型產業,

    進軍國際市場。認為台灣農業的競爭優勢在

    於具有技術優勢、本土特殊風味,及具非貿

    易性之休閒農漁業,結合農業生產科技、農

    村生活體驗與生態景觀。 (李金龍, 2002)

    1.1.2 分區設計

    歸納以上發展政策,提出傳統農業與未

    來農業的差異概念,如圖 1-1 所示;傳統的

    農業發展注重在一級產業的生產過程,雖有

    論及銷售之議題,但由於過去政府的保護與

    管制,並沒有很明顯的特色;而未來的農業

    發展,包含生產、製造研發以及銷售服務三

    個過程,將是涵蓋一、二、三級產業的全新

    農業。上述三個部分將對應到如圖 1-2 所示

    的特定農產專業區、農業科技園區、農產品

    物流專區以及休閒農業區等四種分區。根據

    這樣的概念,有關於特定農業經營區之區位

    評估,本研究界定在如圖 1-3 的分區架構,

    說明如下:

  • 3

    1.特定農產專業區

    依據農業發展條例第 25 條:「主管機關

    應會同有關機關,就農業資源分布、生產環

    境及發展需要,規劃農業生產區域,並視市

    場需要,輔導設立適當規模之農產專業區,

    實施計畫產、製、儲、銷。農產專業區內,

    政府指定興建之公共設施,得酌予補助或協

    助貸款。」本計畫依據農產品分類以及國內

    發展潛力與政策方向,建議區分為「稻米」、

    「雜糧」、「蔬果」、「花卉」四種作物之專業

    生產區,未來並可依需要增列或改變農產品

    種類區分。

    圖 1-1 傳統與未來農業概念圖

    資料來源:本計畫繪製。

    未來 過去

    傳統農業

    生產 銷售

    未來農業

    生產 製造研發 銷售服務

    一級產業 ?? 一級產業 二級產業 三級產業

    圖 1-3 建議分區架構圖 資料來源:本計畫繪製。

    休閒農業區

    銷售

    服務

    生產

    製造

    研發

    農業科技園區

    特定農產專業區

    農產品物流專區

    圖 1-2 建議分區概念圖 資料來源:本計畫繪製。

  • 4

    2.農業科技園區

    依據農業發展條例第 25-1 條:「主管機

    關為發展農業科技,得輔導設置農業科技園

    區;其設置、管理及輔導,另以法律定之。」

    設立有關於發展農業科技之園區。另外,在

    「『農業生物技術園區』規劃構想」中,也陸

    續成立了相關之農業科技園區,本計畫統稱

    為農業科技園區,其分類構想如下:

    ( 1)綜合性農業科技園區

    為發展各類農業科技之園區,涵蓋研

    發、育成及生產、行銷等機能,其主要的條

    件包括:吸引高資本及高技術的企業進駐基

    地、充沛的研究人力及資金資源,足夠的研

    發能量等。

    ( 2)特定作物農業科技園區

    鎖定特殊、具有高度經濟價值及競爭力

    的產品,例如花卉、蘭花等;強調與特定農

    產專業區生產特性的整合,功能也涵蓋生

    產、加工、研發、行銷,但是與綜合性農業

    科技園區相比,本類園區較偏重於形成特定

    作物產業聚落,集約產銷動能,強化國際行

    銷通路。

    3.農產品物流專區

    針對農產品展示、銷售及儲運等活動所

    設立之物流中心用地。農委會於 91 年 5 月

    31 日農輔字第 0910050480 號令公布「行政

    院農業委員會輔導農產物流中心設立評審規

    定」,此項規定並自 91 年 6 月 1 日起開始實

    施,其中針對農產品物流中心設立之評估準

    則已有相當程度之規定,但是針對原料產地

    的統一處理中心與市場區位的批發處理中

    心,則僅有政策規劃,並未提出詳細的評估

    準則。

    在分區設立之考量下,本計畫將農產品

    物流中心定義為農產品物流專區,分類界定

    如下:

    ( 1)產地物流專區

    於原料產地負責加工、處理各類農產品

    的物流專區,並可於專區內設置展示銷售中

    心,將物流與行銷整合為一體。其主要的條

    件有:足夠的基地、良好的交通條件、產地

    規模等。

    ( 2)消費地物流專區

    於接近消費市場的區域,負責處理、包

    裝、配送各類農產品,其主要的區位條件為:

    足夠的基地、良好的交通條件、市場規模等。

    4.休閒農業區

    依據農業發展條例第 63 條:「直轄市、

    縣 (市 ) 主管機關應依據各地區農業特色、

    景觀資源、生態及文化。休閒農場之設置,

    應報經直轄市或縣 (市 ) 主管機關核轉中央

    主管機關許可。第一項休閒農業區之劃定條

    件、程序與其他應遵行事項,及前項休閒農

    場設置之輔導、最小面積、申請許可條件、

    程序、許可證之核發、廢止、土地之使用與

    營建行為之管理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

    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農委會並於中華民

    國 91 年 9 月 13 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輔字

    第 0910050480 號函公告之「休閒農業區劃定

    審查作業要點」,針對休閒農業區區位,做了

    原則性的規範,以利審查。考慮休閒農業區

    的經濟規模與聚集效應,以及未來農村規劃

    需要,因此市民農場、觀光農園等類似類型,

    本計畫將其納入休閒農業區之定義中,休閒

  • 5

    農業區可發展的休閒農業類型如下:

    ( 1)自然休閒農業區:以自然資源為特色的

    休閒農業區,例如:蓮花田、菱角田、

    竹林等。

    ( 2)人文休閒農業區:以具農業人文、社會、

    歷史為特色的休閒農業區,例如:舊糖

    廠遺跡與傳統農村民俗手工藝。

    ( 3)主題休閒農業區:以開發行為為特色的

    特殊主題休閒農業區。例如觀光果園、

    市民農場、農村生活體驗等。

    第二節 區位評估因素

    本節就現行法規規定、傳統農地劃分方

    法與相關研究文獻三個部分,對各種分區在

    區位評估上應考量之因素進行整理與評析,

    作為後續建立評估指標之基礎。

    1.2.1 現行法規

    1 .特定農產專業區

    毛育剛 (1998)整理農地政策法規演進過

    程,發現台灣長久以來的農地使用規範,是

    依循日據時期之地目等則作為判斷標準。光

    復以後,政府依據土地法第 81 條的規定:「縣

    (市)政府應將 12 等則以上之田地目土地,

    編定為農業用地,並通知土地所有權人。」

    依地目等則明確劃定農業用地,後來再針對

    農地等級之標準,進行 更為明確的標準訂

    定,其內容為: 1 至 8 等則田地目土地為上

    等農地, 9 至 12 等則田地目土地為中等農

    地,13 等則以下田地目土地為低等農地,並

    在欲變更使用之限制上,規定實施都市計畫

    以外地區,上等農地一律不准變更為非農業

    使用,中等農地欲變更作為非農業使用,須

    經省地政主管機關等核准,低等農地欲變更

    作為非農業使用,須經縣市主管機關等核

    准,希望以嚴格的限制,達到保護優良農地

    之目標。 (王杏泉, 1989)

    後來台灣經濟轉型,增加工業用地需

    求,使得農地管理政策也隨之做了改變,民

    國 62 年因應整體發展情勢改變所訂定之農

    業發展條例,在其條文第 13 條內即明文規

    定,耕地及其他依法供農業用地使用之土

    地,於劃定或變更為非農業使用時,應先徵

    得農業主管機關同意,限制較為放寬。在規

    範非都市土地之區域計畫法於民國 63 年公

    布後,依據區域計畫法第 15 條規定,於民國

    65 年所訂定之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更

    定義特定農業區與一般農業區等不同之使用

    分區,並訂定各分區變更使用規範,使各類

    土地使用在變更時,有了明確的法律規定。

    近年來,因為整體產業型態的轉變與即將加

    入 WTO 組織之衝擊,農業發展與農地管理

    逐漸演變為較為寬鬆,民國 86 年通過之「農

    地釋出方案」,是以總量監控管理的概念,強

    調農地變更使用,將由市場來決定。

    今年年初修訂公布之「農業發展條例」,

    則是將總量管制的精神,落實到法律之中,

    例如條例中第 9 條:「中央主管機關為維護農

    業發展需要,應配合國土計畫之總體發展原

    則,擬定農業用地需求總量及可變更農地數

    量,並定期檢討。」第 10 條:「農業用地於

    劃定或變更為非農業使用時,應以不影響農

    業生產環境之完整,並先徵得主管機關之同

    意;其變更之條件、程序,另以法律定之。

    在前項法律未制定前,關於農業用地劃定或

    變更為非農業使用,依現行相關法令之規定

  • 6

    辦理。」強調了其彈性與配合國土整體發展

    之特色,並將相關農業用地用語定義如下:

    「農業用地:指非都市土地或都市土地農業

    區、保護區範圍內,依法供下列使用之土地:

    (一)供農作、森林、養殖、畜牧及保育使

    用者。(二)供與農業經營不可分離之農舍、

    畜禽舍、倉儲設備、曬場、集貨場、農路、

    灌溉、排水及其他農用之土地。(三)農民團

    體與合作農場所有直接供農業使用之倉庫、

    冷凍(藏)庫、農機中心、蠶種製造(繁殖)

    場、集貨場、檢驗場等用地。」耕地定義如

    下:「耕地:指依區域計畫法劃定為特定農業

    區、一般農業區、山坡地保育區及森林區之

    農牧用地。」農業使用定義如下:「農業使用:

    指農業用地依法實際供農作、森林、養殖、

    畜牧、保育及設置相關之農業設施或農舍等

    使用者。但依規定辦理休耕、休養、停養或

    有不可抗力等事由,而未實際供農作、森林、

    養殖、畜牧等使用者,視為作農業使用。」

    以便主管機關管理。

    2.農業科技園區

    依據農業發展條例第 25-1 條:「主管機

    關為發展農業科技,得輔導設置農業科技園

    區;其設置、管理及輔導,另以法律定之。」

    設立有關於發展農業科技之園區,惟目前上

    述規範尚未訂定公布。

    3.農產品物流專區

    農產品物流中心之推動計畫,係依農委

    會 91 年 5 月 31 日農輔字第 0910050480 號令

    訂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輔導農產物流中心

    設立評審規定」辦理,此項規定並自 91 年 6

    月 1 日起開始實施。

    有關前述規定的評審指標與分數權重,

    依據夏聰仁 (2002)之整理,可區分為以下五

    個方面:

    ( 1)經營組織(含經營理念、專業人力等項)

    方面

    在評估項目「經營者理念」上,其評分

    權重佔 5%;評估內容包括:規劃書的總體經

    營願景、與政策之配合度、經營組織的策略

    規劃與定位、經營者的國際觀與創新性等

    項。而在評估項目「專業人力」上,其評分

    權重佔 10%;評估內容則包括評審申請案的

    規劃書所列之資訊人員、企劃人員、行銷客

    服人員、管理人員及品管人員之來源與培訓

    計畫等項。

    ( 2)立地條件(含交通網路、土地取得與投

    資方式以及土地面積等項)方面

    在評估項目「交通網絡」上,評分權重

    佔 10%;評估內容係就申請設立農產物流中

    心的地點是否在距高速交通要道 5 公里內?

    或距省道 2公里內?或鄰 12公尺寬的道路?

    或其設置地點附近已有倉儲設施?或其設置

    地點靠近產地批發市場等項,加以評分。另

    外,在評估項目「土地的取得與投資(含審

    查 相 關 法 令 適 合 性 )」 上 , 其 評 分 權 重 佔

    10%;評估內容係就申請設立農產物流中心

    所使用的土地是否係自有土地抑或租用公有

    地,而予以評審,而且無論自有或租用土地

    均需審查該物流中心用地之地目變更情形。

    至於評估項目「土地面積」方面,其評分權

    重佔 5%;評估內容係就農產物流中心所使用

    土地面積是 5 公頃以上,或是 5 公頃以下,

    加以評分。

    ( 3)相關軟硬體配置與投資情形

  • 7

    本項指標先以「物流資源與配置投資」

    作為評估項目,評分權重佔 15%;評估內容

    係就申請設立之農產物流中心是否已有軟硬

    體設施或是重新興建等兩種情況加以評審,

    若該申請案為已具備軟硬體設施者,將進一

    步就其具備的軟硬體設施中,其電子化程

    度、車輛配置情形、條碼硬體的有無、搬運

    設備(是否亦具備電動設備)、倉儲設備(是

    否亦具備碼頭)、儲存設備、加工設備、建築

    主體設施(是否亦具備溫濕度控制設施)的

    設置情況,加以更週延地評審。至於評審設

    置農產物流中心之投資情形,則以「資金來

    源」作為評估項目,該項評分所佔權重為

    10%;評估內容為分別就申請設立之農產物

    流中心的資金來源是否係地方自籌 60%以上

    或為地方自籌 60%以下,加以評估。若係地

    方自籌在 60%以下者,將進一步就其「所需

    經費額度」及「經費分配之合理性」等項,

    予以評比。

    ( 4)經營計畫(含經營之業務項目及各品項

    集中、均衡、分散之作業流程與效率評

    估以及 3 年營運之成本效益分析與競爭

    優勢比較等項)方面

    首先「經營之業務項目及作業流程與效

    率評估」評估項目,所佔評分權重為 19%;

    評估內容為就「生產及貨源特質」、「銷售通

    路規劃」及「營運項目內容」等三類加以評

    審,在「生產及貨源特質」的評審上,又包

    括評審該申請案之「 5 年供給量計畫」、「供

    應來源(包括農會、產銷班等)狀況」、「分

    級化及條碼化程度」等項。至於評審「銷售

    通路規劃」部分,則將就該農產物流中心營

    運後之「通路長度」、「通路廣度」以及「通

    路多樣性」等因素加以評分。另一評估項目

    為「 3 年營運之成本效益分析及競爭優勢比

    較」,該項評分權重為 10%;評估內容主要係

    評估申請之農產物流中心,其「營運成本的

    分析情形」以及該中心「是否 2 年內營運可

    達損益平衡」等項。

    ( 5)市場同異業競爭情形

    亦即以「對手競爭」作為評估項目,評

    估權重為 6%;評估內容則係針對有無明顯之

    同業或異業競爭對手加以評估。

    以上之評審指標及評估項目均列在評審

    表內,評審小組評審每一農產物流中心之設

    立申請案時,將依評審表所列評估項目予以

    評分。當完成以上評估項目的分數評審工作

    後,每位評審委員尚需針對每一份規劃書填

    寫一份文字的評審意見表,以示周延。若申

    請案之評分平均值未達 70 分者,則不予列入

    排序中。

    4.休閒農業區

    中華民國 91 年 9 月 13 日行政院農業委

    員會農輔字第 0910050855 號函公告之「休閒

    農業區劃定審查作業要點」第 2 條針對休閒

    農業區區位規範以下限制條件:休閒農業區

    不得位於森林區、重要水庫集水區、自然保

    留區、特定水土保持區、沿海自然保護區、

    國家公園等區域;另外,第 7 條規範審查配

    分標準如下:

    ( 1)農業生產資源配分 15 分,包括區域內

    農業生產資源之特性及豐富程度(區內

    地質結構、水質水量分佈、農家專、兼

    業比例、區內農場主年齡結構等)最高

    給 5分,區域內農業特色及發展潛力(區

    內農產品種類及其生產面積,區內農產

    品之特有品牌,區內可配合休閒農業而

  • 8

    開發之農特產品及設施)最高給 5 分,

    以及休閒農業區面積適中且地形完整

    者最高給 5 分。

    ( 2)田園自然景觀資源、農村文化及地方特

    色配分 15 分,包括區域內自然景觀資

    源豐富程度(地形、地質結構、特殊景

    觀、田園景觀、動植物群種類)最高給

    5 分,農村文化資源(具歷史性之寺廟

    及古蹟、民俗活動、民俗風情、產業文

    化,區內地方活動天數等)最高給 5 分,

    以及地方特色(區內產業結構、特殊歷

    史經驗、重大農業推廣成果等)最高給

    5 分。

    ( 3)農民及地方政府配合意願、農民及社團

    組織配分 20 分,包括農民或地方政府

    配合款最高給 6 分,當地農民提供公共

    建設土地之意願及配合度(依區內農民

    提供公共建設土地之面積,求償金額及

    條件評分)最高給 6 分,地方政府對休

    閒農業區之支持程度(依執行部門之會

    議紀錄或民意機關之會議紀錄)最高給

    3 分,以及農民及社團組織(依社團組

    織架構、組織章程、運作機能及發展歷

    史評分)最高給 5 分。

    ( 4)交通及區位條件配分 15 分,包括聯外

    交通便 利程度或與都會區之遠近程度

    (臨省、縣、鄉鎮道路或 8 公尺以上道

    路)最高給 5 分,區內交通便利程度最

    高給 5 分,以及距現有風景據點遠近程

    度最高給 5 分。

    ( 5)整體發展構想配分 15 分,包括休閒農

    業整體行銷推廣可行性及確實性(區內

    休閒農場、觀光農園、市民農園相互支

    援配合之輔導計畫及為全區所設計之

    行銷品牌或形象)最高給 5 分,區內公

    共建設需求計畫可行性及確實性(說明

    財務計畫、經費比例)最高給 5 分,以

    及整體發展構想具前瞻及發展可行性

    (說明可整合之現存休閒農場、觀光農

    園、產銷班、家政班、農村住宿之可行

    性)最高給 5 分。

    ( 6)是否已利用既有設施改建為休閒設施,

    若為歷 年 來已投資建設之公共設施經

    地方維護程度最高給 5 分。

    ( 7)該區域是否辦理類似之規劃或建設(包

    括農村綜合發展規劃建設,休閒農業區

    之規劃),相關機關曾協助辦理規劃並

    建設者給 5 分,曾協助辦理規劃但未建

    設者給 3 分,以及未協助辦理規劃者不

    給分。

    ( 8)預期效益配分 10 分,包括可提供就業

    機會最高給 2 分,對社區整體發展之影

    響最高給 2 分,預估遊客人數最高給 2

    分,環境保育效果(水土保持、景觀維

    護、文化維護等)最高給 2 分,農業教

    育與農村文化之宣導最高給 2 分。

    第 8 條則規定其審查合格標準:「依第 7

    點審查結果滿 70 分者,得劃定為休閒農業

    區。」

    1.2.2 傳統劃分方法

    1 .康乃爾土地經濟分類法

    殷章甫 (1975)歸納康乃爾大學有關於土

    地經濟分類的研究,相關的影響因素有土地

    利用集約度、單位農場所得、土壤性質、作

    物產量、複種指數、耕作方式、經營規模等。

  • 9

    並以優秀、良好、普通、不好四等分作為評

    斷分數,再以加權分數,區分為等級一至等

    級四之土地分類,以作為分析之標準。

    余玉賢 (1961)曾進行台中縣土地利用之

    經濟研究,將其區域分成兩類,第一類為一

    般區域,其量測標準為三類:土地利用集約

    度、作物產量、每農戶平均所得。但因每農

    戶平均所得難以求得,故以前兩項作為其評

    判標準,第二類為水田區域,量測標準為傳

    統土地地目準則。

    本方法之量測準則可以針對土地的經濟

    利用程度進行土地等級的分類,例如綜合土

    地經濟等級為 1 的,代表其土地生產力最

    高,綜合土地經濟等級為 4 的,代表其土地

    生產力最低,但是土地等級間的差距,則無

    法清楚說明。

    2.土地潛力分析方法

    本方法調查土地之土壤、地表覆蓋、坡

    度、坡向、海拔高度等屬性資料,其目的為

    在不超出承載量的原則下,了解土地之潛力

    與限制,以便進行土地規劃管理。一般的土

    地規劃管理,多稱此方法為土地潛力分析或

    土地適宜性分析,在區分上,土地潛力分析

    係針對人為使用上所受限制,而將土地做不

    同等級分類;而土地適宜性分析則著重機會

    面之考量,例如陳朝龍 (2001)以地理資訊系

    統為基礎,結合模糊隸屬度與層級分析法

    (AHP),對不同的土地利用型態作土地適宜

    性評估。操作步驟首先為評估各種不同土地

    利用間的需求,考量生態保育與地質災害的

    防治,訂定其適宜性準則;接下來結合模糊

    隸屬函數,求得各種土地利用型態適宜性等

    級;最後則運用層級分析法給予準則適當權

    重,以決定其區域內最適宜的土地利用型態。

    3.綜合評價法

    本方法主要是利用指標進行分級衡量之

    方法,指標種類分別為評價因子、評價項目

    及評價軸,在農地利用上,主要是考慮自然

    條件與經濟條件兩類,分別予以評分,再逐

    次綜合成自然條件及經濟條件之綜合評價,

    作為農地利用分級的依據。

    楊垣進 (1985)利用綜合評價法評估臺灣

    農地利用分級之研究,在區位條件評選上,

    經過綜合評價法分析後,農地可以依據其本

    身自然條件與經濟條件,經過調查與分析

    後,調整適合的權重,以瞭解自己的特色與

    條件,但是自然條件與經濟條件的整合方

    法,則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4. LESA

    美國土地保育署於 1960 年代發展土地

    潛力分析系統後,其間不斷應用於實例並改

    良,於 1981 年提出 LESA(Land Evaluation

    and Si te Assessment)之土地評估系統,此方

    法亦為土地潛力分析方法的一類,但是其評

    估面向區分為兩方面,第一面向為土地評估

    (Land Evaluat ion),屬於自然環境資源面之評

    估,第二面向為區位評量 (Si te Assessment),

    評估其區位與其他土地利用之各種關連因

    素。其評估準則與衡量方式可參閱胡毓忠

    (2002)。LESA 之應用環境有:第一是做為門

    檻值指標,評估適合作為使用的門檻;第二

    是比較多個候選場地時,可以利用 LESA 作

    為評斷的基準。 LESA 為強調適合於各州彈

    性之運用,不強制規定評分標準與等第,其

    優點為有彈性,缺點為容易失去其客觀性。

  • 10

    林國慶 (1994)進行農業區劃分與農地變

    更使用指標之研究,加入影響非農業生產力

    之社經因素,並建議不同的地區應有不同的

    加權權重。影響因素為:農業自然生產力、

    水田二期生產力、水利灌區、非都市使用分

    區、農業重劃區、離重要農業設施距離、主

    要道路週邊距離、都市計畫區、鄉村區及工

    業區週邊距離、離市中心距離。林森田 (1994)

    進行都會區農地變更使用指標之研究,兼顧

    農地自然條件與社經條件,並以樹林鎮與三

    芝鄉為對象,劃出其農地等級。影響因素為:

    都市化程度、編定農業區面積、耕地面積、

    一級產業人口、到台北市中心距離、重大建

    設、平均農業生產量。林正鈁 (1994)進行農

    業區劃分調整研究,其選取因素主要以農地

    自然生產力、水田二期生產力、非都市使用

    分區、水利灌區、農業重劃區、離重要農業

    區距離、主要道路週邊距離、都市計畫區、

    鄉村區及工業區週邊距離、離市中心距離。

    胡毓忠 (2002)進行農地資源轉用配置決策支

    援系統之建立與應用,將其因素區分為生

    產、生活、生態等三類,包括生產:自然生

    產力、農地重劃區、與計畫農業相關性、農

    地面積、相鄰狀況、農地利用現況,生活:

    地表狀況、與市中心距離、與交流道距離、

    與都市計畫區距離、與主要道路距離。生態:

    國防安全用地、自然維護區、資源保護區、

    災害防護區。

    1.2.3 相關文獻

    1 .特定農產專業區

    特定農產專業區定義為生產農作物的區

    域,再依生產作物之種類,過去文獻曾針對

    幾種類型作研究:稻米生產區、蔬菜生產區、

    花卉生產區等,依序介紹如下。

    ( 1)稻米生產區

    稻米屬於基礎作物,做為主食使用,其

    耕地區位選擇的因素可以區分為兩類,第一

    類是自然環境因素,例如適合種植水稻之土

    壤條件;第二類為人文經濟因素,例如政策

    面的影響會決定農地的配置。楊士興 (1992)

    以土地適宜性模式與土壤等級作為稻米生產

    區位選擇因素。其影響因素包括日照、氣溫

    及土壤性質。

    ( 2)蔬菜生產區

    林美月 (2001)以質性分析方法,歸納設

    立有機蔬菜農場的地點,必須位於不受污染

    的環境,靠近農業生產區域,避免靠近工業

    區有工廠排煙、重金屬及化學廢棄物污染的

    區域,以減少空氣、水及土壤的污染,並遠

    離以慣性作法的農田,減少農藥的分散,在

    運銷方面,只考慮是否容易銷售出去即可。

    以上的研究發現可以在考慮自然條件因素

    外,再加入避免污染性的相關因素考量。

    ( 3)花卉生產區

    錢銘貴 (2000)以 AHP 方法討論台灣地區

    花卉產業生產區位選擇,其影響花卉產業生

    產區位之因素依據花卉種類而有所不同,以

    菊花為例,評估項目包括氣候、土壤、原料、

    水資源、排水、資本、勞力、技術、交通、

    市場、法令、公用設施以及港灣或機場等。

    2.科技園區與工業區

    傳統工業區開發之區位選擇,主要分成

    產業政策下產生的工業區,以及都市計畫下

    所制定的工業區,這些工業區大多位於原料

    產區,或是勞力密集地區,近年來則因為產

  • 11

    業特性的轉變,工業區的設置也變的多樣與

    彈性化。

    林建元 (1996)歸納影響工業區區位的基

    本因素有土地、資金、原料、勞力、市場、

    交通以及政府政策等七項,近年來並加入了

    產業特性與對環境的污染程度等兩個因素,

    以反映環保意識的提昇。為使區位規劃模式

    更能適切於實際的演變,並加入了政治與社

    會因素,作為以後設置工業區的參考。

    周士雄 (1995)歸納產業發展功能用地的

    區位影響因素,可以大略區分為交通、研發

    環境、人力資源、產業基礎等項目,並建議

    以操作型指標做為評選準則,評估項目包括

    交通、研發環境、人力資源、產業基礎等。

    胡太山 (1991)歸納了科技園區區位評估

    準則,其評估項目包括產業環境、研發環境、

    人力資源、都市化環境以及資訊環境等。

    3.物流中心

    賴廷彰 (2002)針對物流中心區位選擇影

    響因素,以 AHP 方法進行因素之評定與分

    析,其影響物流中心區位之評估準則包括成

    本因素、交通因素、內部因素、環境因素、

    法令因素以及需求因素等。

    4.休閒農業

    關於休閒農業與區位選擇之研究,目前

    在國內多屬於經營策略等相關之探討,羅碧

    慧 (2001)指出休閒農業區位決定的區位因素

    有自然資源、生產資源、景觀資源、文化資

    源、人的資源等。

    1.2.4 綜合評述

    根據以上回顧,可知法規與研究文獻對

    於四種評估對象之評估考量因素,綜整歸納

    如下:

    1.特定農產專業區

    相關評估項目包括:氣候(日照、氣溫、

    降雨量、風)、土壤(土型、坡度)、水資源、

    排水、資本、勞力、技術、交通、市場、法

    令、環境、生產力、所得等。

    2.農產科技園區

    相關評估項目包括:交通、研發環境、

    產業環境、人力資源、都市化環境、資訊環

    境等。

    3.農產品物流中心

    相關評估項目包括:經營者、人力資源、

    交通、土地、設備、產銷通路、成本、對手、

    法令、需求等。

    4.休閒農業區

    相關評估項目包括:自然資源、生產資

    源、景觀資源、文化資源、人的資源等。

    以上各項評估項目之評估準則整理如表

    1-1 所示。

    第三節 評估系統建立方法

    依據前述分區構想,本計畫將建立如圖

    1-4 所示三種決策問題之評估方法:

    1.區域發展策略評估

    區域發展策略評估之主要目的,為評估

    台灣地區北、中、南、東四個區域中,各區

    域在各特定農業經營區之發展優勢順序,以

    及某特定農業經營區在區域中各縣市的發展

    優勢順序,以作為中央主管機關未來研擬發

  • 12

    表 1-1 文獻對農業空間區位評估準則綜整 農業分區 評估項目 評估準則

    特定農產

    專業區

    氣候 日照累積時數、氣溫、降雨量 土壤 土型資料、土系坡度 水資源 與水資源之距離 原料 與原料產地之距離 資本 一級產業資本數量 勞力 勞動工作人口數 技術 專業技術人員數量、研究機構數量 交通 道路面積量、與機場、港口之距離 市場 人口數量 法令 法令獎勵或限制 環境 公用設施數量 生產力 複種指數 所得 農民平均所得

    農業科技

    園區

    交通 道路面積量、與機場、港口之距離 研發環境 專業技術人員數量、研究機構數量、大學數量 產業環境 土地面積、公用設施數量、金融機構數量 人力資源 勞動人口總數 都市化環境 與都市市中心的距離、平均行車速度、高中學校數目 資訊環境 每百人電話數

    農產品

    物流專區

    經營者 營運計畫 人力資源 勞動人口總數 交通 道路面積量、與機場、港口之距離 土地 可提供土地面積 設備 物流設備數量

    產銷通路 是否配合產銷通路計畫 成本 土地成本、建廠設備成本、工資水準、運費率 法令 法令獎勵或限制 市場 人口數量

    休閒農業區

    自然資源 是否有特殊自然資源 生產資源 是否有特殊生產資源 景觀資源 是否有特殊景觀資源 文化資源 是否有特殊文化資源 人的資源 是否有特殊人的資源

    資料來源:本計畫整理。

    區域發展策略評估 開發個案評估縣市發展區位評估

    各個區域適合發展什麼?在那裡?

    某種生產區適合在那個鄉鎮市發展呢

    此開發個案合適嗎?

    圖 1-4 區位評估決策問題示意

    資料來源:本計畫繪製。

  • 13

    展策略之參考基礎。評估問題可定義為:各

    種特定農業經營區在其區域及各縣市之發展

    優劣順序之決策。

    2.縣市發展區位評估

    縣市發展區位評估指標之主要目的,是

    以縣市為範圍,針對其縣市內的

    鄉鎮市,就其區位優勢,評估其未來發展特

    定農業經營區之參考。評估問題可定義為:

    各個鄉鎮市在某種特定農業經營區上的發展

    優劣順序之決策。

    3.開發個案評估

    開發個案評估指標目的在評估某特定基地之

    開發計畫是否適合,此種問題可掌握基地區

    位、範圍及其它詳細特性,進行更明確且深

    入的評估。評估問題可定義為:某特定開發

    計畫是否通過之決策。為完成上述之內容,

    區位評估系統之建立方法設計如圖 1-5 所

    示,其中三種層次決策問題之方法構建過程

    相類似,故合併表達與說明,各項步驟之內

    容與作法簡述如下:

    步驟 1. 產生初始指標

    經由發展政策之探討歸納設計合適的特

    定農業經營區類型,再針對各個農業生產

    區,蒐集相關研究文獻評述,整理歸納其區

    位選擇之因素,俾憑產生初始指標。

    步驟 2. 指標篩選與權重

    利用兩次專家問卷調查進行指標的篩選

    與權重的決定工作,第一次的專家問卷係針

    對初始指標進行篩選,以確認關鍵指標;第

    二次專家問卷再針對篩選過的關鍵指標進行

    產生初始指標

    指標篩選與權重

    指標整合方法

    發展政策文獻評析

    關鍵指標決定

    第一次專家問卷

    第二次專家問卷

    指標權重決定

    發展策略建議 個案通過與否鄉鎮優劣排序

    圖 1-5 評估系統建立流程

    資料來源:本計畫繪製。

  • 14

    指標間的相對重要性評估工作,目的在決定指

    標間的相對權重。

    步驟 3.指標整合方法

    本計畫將針對決策問題之需要與指標之

    性質設計指標整合方法,以提供明確實用的綜

    合判斷結果。三種評估問題之決策需求如下:

    ( 1)區域發展策略評估須歸納出各種生產區

    之優劣順序,以及各縣市在某種生產區

    之優劣順序;

    ( 2)縣市發展區位評估須提出各鄉鎮之優劣

    排序;

    ( 3)開發個案評估須決定個案通過或執行與

    否。

  • 15

    第二章 區位評估系統

    本章說明特定農業經營區區位評估系統

    之構建過程與結果,首先說明初始指標及其

    篩選結果,繼而說明經過 AHP 調查與分析所

    決定之指標權重,最後為設計指標整合方法。

    第一節 評估指標

    依據上一章第二節文獻評述之歸納結

    果,四類特定農業經營區之初始評估指標研

    擬如附錄一至附錄四,本計畫經由第一次專

    家學者問卷調查進行指標篩選,對象係依特

    定農業經營區之四種分區(特定農產專業

    區、農業科技園區、農產品物流專區、休閒

    農業區)在學者、管理者、經營者、與消費

    者四個層次而決定,列如表 2-1 所示。第一

    次專家問卷內容請參閱附錄五。

    本次調查時間在民國 92 年 6 月至 7 月,

    以電話聯繫併同郵寄方式進行,由調查結果

    檢討關鍵指標之原則如下:

    1 .多數受訪者認為不合適而應該刪除之指

    標,將不列在關鍵指標中;

    2 .各個受訪者對各指標之修改意見,會逐項

    檢討調整;

    3 .新增指標意見,亦予以逐項檢討;

    4 .功能重複或相關性強烈的指標群,將自其

    中選出所有受訪者均無意見且資料取得容

    易者作為關鍵指標;

    5 .基於簡約考量,每種專業區之關鍵指標數

    以 10 個為原則。

    經由上述原則之檢討篩選,篩選結果之

    關鍵指標及其代號列如附錄六至附錄十七。

    第二節 指標權重

    為進行指標整合,本計畫進行第二次專

    家學者問卷調查,目的為利用 AHP 方法決定

    各關鍵指標之相對權重,第二次專家學者問

    卷調查對象係以四種主分區(特定農產專業

    區、農業科技園區、農產品物流專區、休閒

    表 2-1 問卷調查對象分類表

    層次 學者 管理者 經營者 消費者

    定義 相 關 科 系之學者

    公 部 門 之 權 責 機

    關,可以區分為中央

    與地方兩個層級

    指農業空間之實

    際經營者 到農業空間接受服務或消

    費的民眾

    特定農產專業區

    1 .台 灣 大學 農 業

    經濟系 2 .中 興 大學 行 銷

    學系

    1 .行政院農委會 農糧處農政科 農糧處農產科 輔導處運銷科 輔導處推廣科

    2 .台 北 縣 政 府 農 業局農業輔導課

    宜蘭縣員山鄉農

    產區經營者 - -

    農業科技園區 永豐餘生技宜蘭農場 - -

    農產品物流專區 台北農產運銷股

    份有限公司果菜

    供應中心

    台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

    司營業部

    休閒農業區 庄角所在休閒閒農業經營者 在休閒農業區消費的民眾

    資料來源:本計畫整理。

  • 16

    農業區)之十一項次分區之實務專家為主,

    列如表 2-2 所示。第二次專家問卷內容請參

    閱附錄十八。

    本次調查時間在民國 92 年 9 月至 10

    月,以訪談填寫方式進行。調查資料使用

    AHP 專業軟體 Exper t Choice 2000 2nd 版計

    算指標權重,根據 .I.C (Consis tency Index)值進 行 問 卷 填 答 內 容 之 一 致 性 檢 定 , 若

    10..I.C 表示受訪者之問卷具一致性,若10.I.C 表示受訪者之問卷不具一致性,必

    須與受訪者再一次確認其權重關係,或是重

    新調查。

    計算結果如表 2-3 所示,指標代號請對

    照附錄六至附錄十七中所列,發現所有受訪

    者之 ..IC 值皆小於 0.1,為可接受之調查結果。未來此套指標權重可持續進行 更新調

    查,以適應社會經濟環境的變遷。

    第三節 指標整合

    本節針對三種不同層級的評估問題,分

    別設計不同的方法進行評估,說明如下:

    2.3.1 區域發展策略評估

    區域發展策略評估的第一個決策問題,

    為評估本計畫界定之四類共十一項農業生產

    區在某一區域的發展優勢順序,其問題結構

    示意如圖 2-1 所示。由於區域策略評估指標

    之範圍以區域為主,多為總體性之量化指

    標,較為單純且較少重複性存在,各方案的

    差異多為權重所決定,因此本計畫採用 SAW

    (Simple Addit ive Weight ing)法來評估其優勢

    順序,其流程如圖 2-2 所示,說明如下:

    假 設 有 n 種 特 定 農 業 經 營 區},...,,{ niRR i 21 , 在 m 個 評 估 指 標},...,,{ mjcc j 21 下 進 行 評 估 的 決 策 問

    題,利用 AHP 方法決定各個評估指標的權重

    },...,,{ mjww j 21 ,其中權重必須滿足下面的條件:

    11

    m

    jjw 以及 10 jw (1)

    每一種生產區 iR 在評估指標 jc 的評估值 ijX ,可以完全利用量化方式加以衡量,並

    且直接利用量化數值評估。

    1.評估值正規化

    將評估對象的各項指標表現值正規化,

    正規化之意義乃為將不同尺度的資料,統一

    成介於 0 至 1 間的評估值,以簡化評估複雜

    度,處理不同尺度或單位之資料整合問題。

    表 2-2 第二階段問卷調查對象表 主分區 次分區 問卷調查對象

    特定農產專業區

    稻米專業區 桃園縣新屋鄉稻米產銷班班長 雜糧專業區 苗栗縣後龍鎮雜糧產銷班班長 蔬菜專業區 新竹縣峨眉鄉蔬菜產銷班班長 花卉專業區 彰化縣田尾鄉花卉產銷班班長

    農業科技園區 綜合性農業科技園區 百泰生物科技公司副總經理 特定作物農業科技園區 國立中興大學生物機械系教授

    農產品物流專區 產地物流專區 彰化花卉批發市場課長 市場物流專區 台北農產品運銷公司果菜市場主任

    休閒農業區 自然休閒農業區 宜蘭縣員山鄉枕頭山休閒農業園區業者 人文休閒農業區 台北縣三峽鎮三角湧文史工作室業者 主題休閒農業區 新竹湖光休閒農業園區業者

    資料來源:本計畫整理。

  • 17

    表 2-3 指標權重表

    區域發展策略評估

    特定

    農產

    專業

    稻米 雜糧 蔬果 花卉

    農業

    科技

    園區

    綜合特定

    作物

    農產

    品物

    流專

    產地 市場

    休閒

    農業

    自然 人文 主題

    C.I. 0.03 001 0.08 0.02 -- 0.05 0.08 -- 0.06 0.07 -- 0.01 0.01 0.07 A11 0.061 0.045 0.011 0.018 B11 0.015 0.112 C11 0.053 0.487 D11 0.053 0.208 0.017A12 0.182 0.045 0.055 0.125 B12 0.045 0.037 C12 0.204 0.127 D12 0.18 0.042 0.006A13 0.186 0.022 0.018 0.026 B13 0.465 0.194 C13 0.023 0.041 D13 0.06 0.042 0.023A14 0.186 0.002 0.015 0.028 B14 0.135 0.432 C14 0.541 0.036 D14 0.207 0.208 0.079A15 0.1 0.022 0.007 0.003 B15 0.054 0.102 C15 0.108 0.254 D15 0.5 0.5 0.875A16 0.049 0.022 0.072 0.071 B16 0.054 0.058 C16 0.072 0.055 -- A17 0.148 0.022 0.037 0.014 B17 0.231 0.066 -- A18 0.088 0.818 0.785 0.714 --

    縣市發展區位評估

    C.I. 0.02 003 0.08 0.03 -- 0.08 0.08 -- 0.07 0.09 -- 0.02 0.01 0.02 A21 0.083 0.005 0.011 0.014 B21 0.012 0.145 C21 0.181 0.373 D21 0.036 0.158 0.071A22 0.25 0.047 0.077 0.129 B22 0.06 0.145 C22 0.094 0.205 D22 0.05 0.032 0.345A23 0.103 0.047 0.009 0.024 B23 0.252 0.034 C23 0.401 0.027 D23 0.157 0.03 0.035A24 0.068 0.043 0.011 0.024 B24 0.183 0.055 C24 0.054 0.05 D24 0.211 0.113 0.327A25 0.042 0.081 0.006 0.003 B25 0.018 0.027 C25 0.104 0.087 D25 0.01 0.028 0.011A26 0.017 0.081 0.031 0.058 B26 0.018 0.021 C26 0.047 0.17 D26 0.05 0.028 0.011A27 0.059 0.142 0.018 0.008 B27 0.036 0.262 C27 0.014 0.012 D27 0.033 0.139 0.062A28 0.017 0.04 0.063 0.013 B28 0.083 0.128 C28 0.024 0.021 D28 0.043 0.139 0.028A29 0.028 0.04 0.105 0.013 B29 0.06 0.128 C29 0.081 0.055 D29 0.455 0.333 0.111A210 0.333 0.474 0.669 0.714 B210 0.279 0.055 --

    開發個案評估

    C.I. 0.01 006 0.03 0.06 -- 0.07 0.08 -- 0.07 0.09 -- 0.04 0.04 0.09 A31 0.031 0.112 0.144 0.016 B31 0.028 0.092 C31 0.179 0.168 D31 0.305 0.057 0.014A32 0.219 0.112 0.021 0.113 B32 0.084 0.092 C32 0.042 0.328 D32 0.102 0.514 0.096A33 0.054 0.034 0.007 0.01 B33 0.219 0.042 C33 0.36 0.023 D33 0.009 0.029 0.011A34 0.043 0.024 0.006 0.01 B34 0.158 0.044 C34 0.081 0.04 D34 0.005 0.013 0.011A35 0.038 0.077 0.004 0.003 B35 0.017 0.026 C35 0.009 0.013 D35 0.003 0.019 0.164A36 0.014 0.08 0.021 0.038 B36 0.016 0.024 C36 0.029 0.042 D36 0.025 0.09 0.011A37 0.043 0.038 0.013 0.01 B37 0.032 0.256 C37 0.095 0.136 D37 0.032 0.09 0.059A38 0.014 0.024 0.044 0.028 B38 0.115 0.153 C38 0.052 0.073 D38 0.021 0.022 0.043A39 0.043 0.017 0.078 0.028 B39 0.079 0.159 C39 0.073 0.027 D39 0.017 0.022 0.008A310 0.05 0.005 0.003 0.015 B310 0.004 0.009 C310 0.008 0.007 D310 0.074 0.022 0.011A311 0.05 0.005 0.009 0.015 B311 0.008 0.009 C311 0.019 0.003 D311 0.407 0.124 0.571A312 0.15 0.043 0.026 0.015 B312 0.043 0.027 C312 0.053 0.14 --- A313 0.25 0.429 0.622 0.697 B313 0.196 0.066 --

    資料來源:本計畫整理。

    本計畫使用的正規化方式如下:

    jXX

    Rgj

    ijij ,)( (2)

    )( ij Rg 為準則 j 中各種生產區 iR 之正規化評估值,

    jXX ijij ,}{max (3)

    其中,必須滿足下列條件:

    jRg iji ,)(max 1 (4)

    2.指標權重乘評估值

    將 各 項 指 標 權 重 乘 上 正 規 化 後 的 評 估

    值,即為綜合評估值,公式如下:

    )R(gwG ijjij

    i

    m

    jij GG

    1

    總和評估值 (5)

  • 18

    圖 2-1 區域發展策略評估第一個決策問題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計畫整理。

    m

    jijG

    1

    iR

    iG

    1iG

    8iX

    7iX

    6iX

    4iX

    3iX

    2iX

    1iX

    5iX

    8w7w6w

    5w

    4w

    3w

    2w

    1w

    8c7c6c

    4c

    5c

    3c

    2c

    1c

    2iG

    3iG

    4iG

    5iG

    6iG

    7iG

    8iG

    圖 2-2 SAW 評估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計畫整理。

    中, iG 為生產區 iR 之綜合評估值, jw 為指標權重。

    3.依總和評估值評估區位特色

    加總各指標綜合評估值為總和評估值,

    依據此評估值之高低分別評估區域中之各類

    農業生產區,有發展特色的項目之農業生產

    區,例如在特定農產專業區中,稻米、雜糧、

    蔬果與花卉那一個較具有發展優勢。依據

    )n,...,,i(Gi 21 之大小,決定各種生產區之

  • 19

    發展優勢順序。

    另外,區域發展策略評估之第二個問

    題,其目的在進行區域內各縣市之排序,因

    問題結構與評估方法和縣市發展區位評估決

    策問題相同,故併於下節中說明。

    2.3.2 縣市發展區位評估

    縣市發展區位評估的目的,為評估一個

    縣市所轄各鄉鎮市對於某一類農業生產區的

    發展優勢順序,其問題結構如圖 2-3 所示。

    由於縣市區位評估指標之特性是評估各

    鄉鎮市發展某生產區的優劣順序,指標以鄉

    鎮市之量化指標為主,質化指標為輔,本計

    畫 建 議 以 屬 於 量 化 多 準 則 評 估 方 法 之

    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 i ty to Ideal Solut ion)來評估其順序,

    其流程如圖 2-4 所示,說明如下:

    假設有 n個鄉鎮市 }n,...,,iR{R i 21 ,在m 個 評 估 指 標 }m,...,,jc{c j 21 下 進 行

    評估的決策問題,利用 AHP 方法求取評估指

    標中的權重 }m,...,,jw{w j 21 ,其中權重必須滿足下面的條件:

    11

    m

    jjw 以及 10 jw (6)

    每一個鄉鎮市 iR 在評估指標 jc 的評估

    值 ijX ,可以利用量化方式加以衡量,並且利

    用評估值衡量。

    1.建立評估矩陣,並將評估值正規化

    將評估對象的各項指標表現值正規化,

    正規化之意義乃為將不同尺度的資料,統一

    成介於 0 至 1 間的評估值,以簡化評估複雜

    度,處理不同尺度或單位之資料整合問題。

    本計畫採用區間尺度法,方式如下:

    j,XXXX

    )R(gjj

    jijij

    (7)

    )( ij Rg 為鄉鎮市 iR 在準則 jc 之正規化

    評估值,

    jXX ijij ,}{min (8)

    i

    圖 2-3 縣市發展區位評估決策問題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計畫整理。

  • 20

    mmm}m,...,,jc{C

    }m,...,,jc{C

    jc

    jb

    21

    2

    1

    21

    21

    望小準則

    望大準則

    }m,...,,jv{)}Cjv),((Cjv{(A決定負理想解A

    jcijbij 21

    i,)vv(S

    i,)vv(S

    與S計算分離度S

    m

    jjiji

    m

    j

    *jij

    *i

    *

    2

    1

    2

    1

    4321

    44434241

    34333231

    24232221

    14131211

    4

    3

    2

    1

    ccccXXXXXXXXXXXXXXXX

    RRRR

    D

    4321

    44434241

    34333231

    24232221

    14131211

    4

    3

    2

    1

    cccc)R(g)R(g)R(g)R(g)R(g)R(g)R(g)R(g)R(g)R(g)R(g)R(g)R(g)R(g)R(g)R(g

    RRRR

    G

    jj

    jijij XX

    XX)R(g

    4321

    44434241

    34333231

    24232221

    14131211

    4

    3

    2

    1

    ccccvvvvvvvvvvvvvvvv

    RRRR

    V

    j,i),R(gwv ijjij

    ,優勢程度越高越大代表越接近理想解RC

    i,SS

    SRC

    計算相對接近度RC

    *i

    i*i

    i*i

    *i

    其中}m,...,,jv{)}Cjv),((Cjv{(A

    決定理想解A*jcijbij

    *

    *

    21i

    maxi

    min

    imax

    imin

    圖 2-4 TOPSIS 評估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計畫整理。

    其中,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imax j,)R(g ii 1

    imin j,)R(g ij 0 (9)

    2 .轉變為加權矩陣

    將指標權重 jw 乘上正規化後的評估值

    )( ij Rg ,即為加權矩陣元素 ijv ,公式如下:

    j,i),R(gwv ijjij (10)

    其中, ijv 為鄉鎮市 iR 加權評估值, jw 為

    指標權重。

    3.決定正理想解與負理想解

    決定望大準則與望小準則,如效益要望

    大,而成本項目則要望小。

    }m,...,,jc{C jb 121 , bC 為 1m 個望大準則構成的集合。 (11)

    }m,...,,jc{C jc 221 , cC 為 2m 個望小準則構成的集合。 (12)

    同時, mmm 21 (13)

    定義正理想解*A 為 m 個評估指標的最

    佳評估值所組成,也就是望大指標的最大值

    與望小指標的最小值所組成。公式如下:

    },...,,{

    )}min((),max{(*

    *

    mjv

    CjvCjvA

    j

    cijibiji

    21

    (14)

    定義負理想解A 為 m 個評估指標的最

    差評估值所組成,也就是望大指標的最小值

    與望小指標的最大值所組成。公式如下:

  • 21

    },...,,{

    )}max((),min{(

    mjv

    CjvCjvA

    j

    cijibiji

    21

    (15)

    4.計算分離度 *iS 與iS

    對於分區 n,...,,i 21 ,計算分離度指標*iS 與

    iS 指標,公式如下:

    ivvS

    ivvS

    m

    jjiji

    m

    jjiji

    ,)(

    ,)( **

    2

    1

    2

    1 (16)

    5.利用相對接近度指標 *iRC 評估其優勢程度

    對於分區 n,...,,i 21 ,計算相對接近度指標

    *iRC 評估其優勢程度,公式如下:

    i,SS

    SRCi

    *i

    i*i

    , (17)

    *iRC 越大代表越接近理想解,優勢程度

    越高。

    2.3.3 開發個案評估

    開發個案評估的目的,為評估某一個基

    地申請開發為某一類農業生產區是否適合,

    其問題結構示意如圖 2-5 所示。

    由於開發個案評估指標之特性是評估某

    一開發個案申請某一特定農業經營區是否適

    合,其評估標準多以門檻值為準,即各項指

    標超過其門檻值即適合開發,本計畫以推論

    法 (Inference Method)進行指標整合方法設

    計,先以 SAW 法將多個評估指標整合成少數

    個評估項目的表現,利用門檻值判斷各個評

    估項目表現的適合與否,再利用規則庫與推

    論的方式來判定整體開發個案適合與否,可

    以兼顧客觀資料的取得與決策問題特色。其

    流程如圖 2-6 所示,說明如下:

    圖 2-5 開發個案評估問題決策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計畫整理。

  • 22

    圖 2-6 推論評估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計畫整理。

    假 設 開 發 個 案 在 m 個 評 估 指 標},...,,{ mjcc j 21 下 進 行 評 估 的 決 策 問

    題,利用 AHP 方法求取評估指標中的權重

    },...,,{ mjww j 21 ,其中權重必須滿足下面的條件:

    11

    m

    jjw 以及 10 jw (18)

    開發個案在評估指標 jc 的評估值 jX ,可

    以利用量化或質化方式加以衡量,並且利用

    評估值衡量。

    1.評估值正規化

    將評估對象的各項指標表現值正規化,

    正規化之意義乃為將不同尺度的資料,統一

    成介於 0 至 1 間的評估值,以簡化評估複雜

    度,消除不同尺度或單位之資料整合問題。

    本計畫建議改以專家學者訪談方式,建立指

    標值正規化的轉換函數,以望大型評估為

    例,如圖 2-7 所示, jX 為完全滿意的門檻值,

    jX 為完全不滿意的門檻值,指標 jc 之

    正規化值 jX 如下:

    jj

    jj-j

    jj

    jj

    jj

    j

    XX

    XXX XXXX

    XX

    X

    ,

    ,

    ,

    0

    1

    (19)

    2.評估項目之整合

    將評估項目所包含評估指標之正規化值

    以 SAW 法整合為評估項目之表現值。

    3.評估項目之適合門檻與判斷

    經由專家學者訪談,為每個評估項目決

    定適合門檻值,並由評估項目之表現值與門

  • 23

    檻值比對決定基地在各評估項目之適合性。

    4.建立推論規則庫

    利用專家學者訪談建立推論規則庫,規

    則庫由推論規則所組成,形式舉例如下:

    如果評估項目 1 適合,且評估項目 2 適

    合,且評估項目 3 適合,且評估項目 4 適合,

    則開發個案適合 (20)

    (20)式中的適合分別是定義於如圖 2-7

    評估項目 1、2、3 與 4 上的集合,「如果」到

    「則」之間的敘述稱為規則的前鑑部,就是

    此規則的條件,而「則」之後的「開發個案

    適合」稱為規則的後鑑部,就是此規則的結

    果。以四個評估項目為例,共可整理出 16

    條規則庫,舉例如表 2-5 所示。

    5.進行推論

    根據基地在各個評估項目之適合性判斷

    結果,以及推規則庫之對照,決定開發個案

    評估結果。例如若四個評估項目分別被判斷

    為「評估項目 1」適合且「評估項目 2」適合

    且「評估項目 3」不適合且「評估項目 4」不

    適合,則依表 2-4 第六條規則可決定本開發

    個案評估結果為不適合。

    正規化值

    1

    0 jX jX 指標值

    圖 2-7 開發個案評估指標正規化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計畫整理。

    表 2-4 推論規則庫範例表 規則 評估項目 1 評估項目 2 評估項目 3 評估項目 4 總評估結果

    1 適合 適合 適合 適合 適合 2 適合 適合 適合 不適合 適合 3 適合 適合 不適合 適合 適合 4 適合 不適合 適合 適合 適合 5 不適合 適合 適合 適合 適合 6 適合 適合 不適合 不適合 不適合 7 適合 不適合 適合 不適合 不適合 8 不適合 適合 適合 不適合 不適合 9 不適合 不適合 適合 適合 不適合

    10 不適合 適合 不適合 適合 不適合 11 適合 不適合 不適合 適合 不適合 12 適合 不適合 不適合 不適合 不適合 13 不適合 適合 不適合 不適合 不適合 14 不適合 不適合 適合 不適合 不適合 15 不適合 不適合 不適合 適合 不適合 16 不適合 不適合 不適合 不適合 不適合

    資料來源:本計畫整理。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