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书画艺术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作品展出...

1
4 4 责任编辑:游淑敏 2019 5 24 星期五 《荐 季 直 表》琐 谈 古镇有溱潼,溱潼有溱湖。 这里的会船 甲 天 下 ,这 里 的“ 八 鲜”美名扬。溱湖水域宽阔, 水质清淳,水草丰茂,其地势 得天独厚,所孕育的水生动植 物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 丰富。应运而生的“溱湖八 鲜”,由溱湖簖蟹、溱湖甲鱼、 溱湖银鱼、溱湖青虾、溱湖水 禽、溱湖螺贝、溱湖四喜、溱湖 水蔬组成。可谓一个“鲜”字 了得。曾入选央视《舌尖上的 中国》栏目,一度播出,让海内 外观众充分领略了中华饮食 之美。 陈进善于中国花鸟画,其题 材大多数为家乡的风土人情内 容,深受大众喜爱。《溱湖八鲜 图》也属此类型。《溱湖八鲜图》 为册页画,生动传神地描绘了 水乡一幅幅美味图画,造型细 腻,设色逼真,富有很强的立体 层次感。是的,如今家乡美了, 家乡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美 味多了,反映了勤劳勇敢的家 乡人民不忘初心、实干创新、拼 搏进取、不断超越的精神面 貌。他们与全国人民一道,在 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改革 开放的浪潮中,必将道路越走 越宽广,日子越过越红火。 (作者:校立新) ·雅集古今 世传钟繇善章程书,被 誉为楷书“鼻祖”。可惜,元 常墨迹罕有传世,刻石拓本 亦不多见,即是有,学术界 也是多有争议。二十年前, 就有高人指点让我临写《荐 季直表》,当初,并不以为 然,只觉笔划粗厚,出入稍 有灵动圆滑之气,二王刻帖 小楷,随便哪种都比之精妙 绝伦。哪知兜兜转转二十 年来,我还是没能将她临写 像样,只能说运笔略有顺 逆,进退稍能裕如。 《荐 季 直 表》目 前 一 种 墨迹本与几种刻本流传,不 过,我将墨迹本与刻本对照 临摹,发现笔法形态差异还 是很明显,当然以墨迹本为 临本最为理想了,不管这个 墨迹图片是不是真迹摹本, 总之比之刻本,算是不可多 得的妙品了。 我 对《荐 季 直 表》的 临 写有一些心得,不妨与读者 交流,不同之处,以期商榷。 首 先 是 定 位《荐 季 直 表》墨迹本流传历史背景并 分析其可以取法的方向;其 次是风格、字法、笔法定位。 一直以来都认为,笔法一定 是千古不易的恒定法则,可 是篆隶古法与一搨直下的新 法认定,现在已经成为学者 书家纠结的问题。 一、流传历史背景 据传,《荐季直表》为唐 摹白麻纸本墨迹,自元初出 世,庋藏有序,卷上有众多 著名藏家印记,明朝最为热 捧推崇。流传至清,八国联 军火烧圆明园流失,后光绪 年间,一度由裴景福收藏, 可惜,家贼难防,家佣盗取 后流失。直到上世纪八十 年代,王壮弘先生获得裴景 福旧藏拓本,内夹照片一 帧,竟是《荐季直表》墨迹 图,至此今人始获见真容, 至于真迹,已不知所向。 二、风格认定 元代赵孟俯兴起复古 潮流,钟繇作为楷书之鼻 祖,当然作为首选取法对 象。元代小楷出现了张雨、 倪瓒、杨维桢、宋克等诸家 高手,钟繇风格明显。倪瓒 的小楷遒劲而清婉,徐渭 称:“瓒书从隶入。辄在钟 繇《荐季直表》中夺舍投胎, 古而媚,密而散。”宋克小楷 取法于钟繇,都穆《寓意编》 说其师法《荐季直表》。明 代更是有一大批小楷高手, 如 文 征 明、祝允明、王宠,后 期的傅山、董其昌等,从元人 小楷的“婉媚”向明中后期以 高古峻拔风格的转变,都能 找到钟繇古法的留存。那么 现存《荐季直表》的风格取向 到底如何呢? 第一,她字法疏朗,体 势横扁、宽博,仪态雍容自 如,此为突出之处。第二, 笔法存隶意,线条浑厚朴 质。存留了古隶中的朴拙、 汉简中的章草急就的“古 质”,还有几分魏碑的朴茂 工整,又有几分隋唐抄经体 娴熟与不经意。第三,又跳 脱有几分行草笔意。看上 去好像有许多不成熟、笔法 的不到位,又吸取了流利纯 熟二王行书之风的“今妍”, 应该是唐宋产物,甚或是元 明复古之风的会归?亦或 是今世之高人临仿?我也 只是呓揣。私下以为,如果 是仿手,也当如米芾那样一 等高手可当,奇思异想,勿 喷,可发一噱! 三、笔法认定 笔法,无非古法与今 法。先弄清什么是篆籒之 法,一句话:中锋用笔。蔡 邕说:藏头护尾,力在字 中。王羲之讲:存筋藏锋, 灭迹隐端。褚遂良说的“印 印泥”“锥画沙”。米芾说: 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无一 不是说中锋,具体怎样写, 又常让人犯迷糊,有言不达 意,意在笔外的玄妙。 钟繇楷书,处于各体雏 形初具时期,得天真率意, 以拙趣为美。梁代书论家 庾肩吾曾比较钟繇和张芝、 王羲之的特点说:“张功夫 第一,天然次之”“钟天然 第一,工夫次之”“王工夫 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 及钟,工夫过之。“抓住天 然率意这一点,就不必在意 笔笔中锋一说。譬如写篆 书,先不看古迹,看邓石如 等清人写篆,可见行草笔法 的 转 换 用 笔 ,铺 毫绞转,侧 锋屡见。蔡邕说:惟笔软而 奇怪生焉,这种奇怪恰恰是 因为中侧锋并用、提按转用 自如。碑派书家杨守敬说: “大抵六朝书法,皆以侧锋 取势……惟侧锋而后有开 阖,有阴阳,有向背,有转 折,有轻重,有起伏,有停 顿,古人所贵能用笔者以 此。”那么楷书,有行草意, 更为自如脱趣,再保留隶 书、章草的燕尾上挑出锋的 字形,大概能表达出钟繇楷 书的基本状态。《荐季直 表》中“直”“王”末一横,先 中锋,收笔前侧锋铺毫荡 开,即是阳阳向背轻重昭 然,有“时来不可挡,势去不 可遏”之效。 我想真正动笔起来,还 需要注意挥运之道。比如, 不能犯一般人写唐楷那样 的错误:起止如“蒸饼”,中 段如“枯骨”。 孟 会 祥 先 生 说:“六朝人能写好点画, 但心中不是念念只有点画, 行所无事,妙契自然。唐以 后人,渐渐讲究起来,念兹 在兹,如混沌凿七窍,失去 了朴茂之感。宋之后,甚至 把眼光盯在了点画起收两 端,越发小气,鹤膝、蜂腰、 柴担之类的病笔,也逐渐触 目皆是。”清徐谦《笔法探 微》说:“盖水之流也,不盈 科不行,漏滴之水盈中而下 注,如笔之藏头徐笔而徐 进。如是成画,自成漏痕, 其中段处处皆如藏头之头, 无处不活,无处不动,此法 无以名之,名曰‘盈中’”。 他这里既解释了“屋漏痕” 之意,又特别定义“盈中” 这样的观念。 那么,怎样才能盈中 呢?还是篆籒笔法。有人 说,“春蚕食叶法”,是为篆 法金针。我认为其实是运 笔的问题。 篆书专以曲线为形,而且 基本呈“S”状态,想要转曲自 如,则要“暗中取势,换转笔 心”。处处换转笔心,处处皆 要沉浑,这就是所谓“中实”。 这种运笔方式就是篆籒之古 法,用于行书、楷书,就不会出 现柴担之类的病笔。如果“一 搨直下”的笔法用多了,古 意 就荡然无存了。 行笔上,我还要特别强 调一下颜真卿一路的“裹锋 笔法”,在《荐季直表》中有 明显运用。杨仁恺先生在 认定《古诗四帖》是张旭的 真迹的文章中说:“盛唐以 后书法之风为之一变,草书 始于张旭,正楷定于颜真 卿,不仅是风貌有别,而且 运笔方法都具有划时代的 标志。从盛唐上溯到东晋, 运笔有一个普遍的法则,无 论是真、行、草、隶的横笔 竖画,基本上是方头侧入, 自然形成横笔笔锋在上,竖 画笔锋在左的状态,以此去 考察这一时期的字迹,不致 有多大的差误。到了盛唐 以后,运笔改用圆头逆入, 笔锋居于横竖画的正中,近 于篆书笔法。《古诗四帖》 是这样,《苦笋帖》《自叙 帖》《祭侄稿》也莫不是如 此。”我其实也是赞同杨仁 恺先生的意见的。他所说 的“圆头逆入”,是颜真卿 运笔的基本特征,所谓“裹 锋”笔法,不就是篆籒圆笔 暗过的运笔法吗!这种笔 法在钟繇时应该存在,只是 二王新法以后渐渐式微。 而张旭、颜真卿、怀素无疑 是唐中期重启篆籒古法的 旗帜性人物。再说了,我国 的 大 部 头《书 论》之 类 文 论,也大都是唐中后期的产 物。最早的如卫夫人《笔阵 图》之类,孙过庭《书论》中 就质疑过“图貌乖舛,点画 湮讹”。《荐季直表》运笔, 带有颜真卿典型“圆笔”特 征,而且笔法成熟老道,有 别于钟繇过渡时期汉简、楼 兰残纸,反映在字形上,也 较成熟。反而《贺捷帖》字 形到最贴合钟体的特征。 这也是真迹与否的鉴别上, 值得考虑的。 我临《荐季直表》,会从 米芾《蜀素帖》、颜真卿《祭 侄稿》、《张玄墓志》里寻找 源头,还可以参考一些唐人 写经、敦煌残纸、汉简。多 用颜真卿篆籒裹锋笔法,至 于具体字例的参详临写分 析,我准备在后期的文章中 慢慢叙述。 总之,言者琢琢,写之 惑惑,话说再多,实际操作 起来也不是那个味。要写 出“如老松独倚岩壑,错落 盘屈,时飘飘风韵”的韵味 来,更如在天外。多动手才 是正道。 (作者:杨雪芹) 临池摭录

Upload: others

Post on 27-Oct-2019

3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电子版 :http://epaper.routeryun.com/jyrb 电话 :13815935806 总编辑:陈 进

姜堰区书画艺术研究会 主办5 月 24 日 星期五 己亥年四月二十

2019 年 第 2 期 总第 55期

《姜 堰 书 画》为 月 刊 ,每 期 4版,随《姜堰日报》发行,可同步浏览电子版。现长期面向社会征稿,作品一经采用,稿酬从优。

1.书画作品: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钢笔画、剪纸、雕塑等均可,内容须积极健康向上,形式、规格、尺寸等不作统一要求。

2.理论文章:以书画艺术为题材,如佳作欣赏、新作点评、品鉴、心得、随笔、观点感悟、收藏故事等;也可提供线索,由姜堰日报社安排记者采写。

3.书画动态:国内外或姜堰的艺术赛事、获奖、展览等活动的新闻信息。

4.投稿要求:请以原稿或电子版本(拍摄的作品需平整清晰,像素大小不少于 2M)报送,限于人力,恕不退稿。来稿请注明:姓名、作品名称、类别、身份证号、常用通信住址、联系电话等。

5.投稿地址:泰州市姜堰区长江西路 199 号姜堰中专(收件人:陈进,电话 13815935806)。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姜堰书画》征稿启事

王鹏钢笔画入全国新钢笔画学术展本报讯(通讯员 静雨)

日前,第三届全国新钢笔画学术展巡展在沈阳举行,我区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王鹏的 钢 笔 画《家 乡 的“ 会 船节”》,从全国1150幅作品中

脱引而出,入展第三届全国新钢笔画学术展,成为最终参展的100幅作品之一。

据悉,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委会主办。《家乡的“会船节”》

是王鹏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无论从写实的深度还是表现的强度,展现我区传统民俗活动“溱潼会船节”精彩场面,讴歌了姜堰儿女的幸福生活。

本报讯(记者 潘俊通讯员 张雨松)日前,由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区书画艺术研究会承办的

“春韵三水”——区书画艺术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作品展拉开帷幕。开幕仪式由区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沈平安主

持,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谢志宏参加并致辞。

在展厅,近 70幅装裱精致的书法、绘画作品整齐有序的排列,令人耳目一新。

本次展览的书画艺术作品形式多样,各具特色,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让人

体会到意境的深邃,感受到精神的高远,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作者的思想境界,展现出高超的艺术功底,体现了书画家们对姜堰人民群众的至诚深情,为我区的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借力造势,为姜堰“全面实现小康,加速崛起苏中”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石。

据悉,区书画艺术研究会是以承办公益性书画事业 活 动 为 宗 旨 的 艺 术 团体,常年举办各种展览、笔会、讲座等艺术活动。该研究会是展示姜堰书画的平台,将继续发扬“画为心声”

“书以载道”的优良传统,以传世之心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文兼备的优秀作品。

区书画艺术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作品展出

日前,区文化馆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宋保旺雕版印刷展演走进区罗塘高级中学。

活动展出了宋保旺近年雕版作品唐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宋版《棠湖诗稿》、明代陈老莲《张深之正北西厢秘本插图》等 16 件套。在现场,宋保旺演示了雕版技艺,记者也近距离观赏到了雕版刻字的过程,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宋保旺今年 57 岁,家住华港镇,19岁高中毕业后,在亲戚的介绍下前往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学艺。谁知,这门手艺竟陪伴了他一辈子。

宋保旺主学的是雕版木刻,从艺的 30 多年里,仅为金陵刻经处就刻成了《华严经》《大智度论》等数十种经书。此外还为国家图书馆、国内某博物馆等单位修复、复制过大量重要文物。

宋保旺介绍说,雕版木刻讲究横平竖直,点似桃、撇如刀、钩似皂刺、捺如锹。发刀、挑刀、凿空的基本刀法要娴熟,刀工要到位。具体分为

“写样、上版、拉线、刻版、打空、修版、成型”7 个复杂环

节,各环节又有若干程序。“雕版印刷里,对刻工的要求非常高,没有数年的功力,雕出的版片都不能用来印刷。”

2015 年,宋保旺的雕版木刻作为泰州唯一受邀项目,参加了第 21 届法国巴黎世界非物质文化博览会,他带去了《柳如是集》《陈老莲水 浒 叶 子》《乐 山 堂 诗 笺》

《唐女郎鱼玄机诗》等木刻书集,以及《四美图》《金陵十二钗图咏》等木刻画。

“参加法国的展览让我很意外也很自豪,可以让更多的人亲眼看到我们中国这个雕版木刻,展现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说起这次展览,宋保旺的眼神里闪烁着光芒。

这些年来,宋保旺雕刻了包括《华严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等一批佛教典籍百余本,为北京国家图书馆、南京金陵刻经处、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福建涌泉寺、云南十方园寺等地刻写过近百种经书,修复、复制过大量重要文物。他的作品先后荣获香港举办的第十四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国际金奖、2017 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第三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去年,宋保旺被评为“泰州工匠”,授予“泰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和“泰州首届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宋保旺告诉记者,他会一直雕版下去,目前也有徒弟跟着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项技艺能传承下去。

他用雕版点亮人生——记姜堰宋保旺雕版工作室创办人宋保旺

本报记者 孙柳 通讯员 徐骅

本报讯(通讯员 雨松)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讴歌时代精神,日前,区公共文化服务百家行第219场暨第十

五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诗书家乡 画印姜堰》在西街社区举行。

参加活动的有区诗书画

界的朋友、离退休的老干部以及社区的居民。在场诗友认真聆听着一首首抑扬顿挫的诗歌朗诵,享受韵律之美。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展示我省群文系统广大艺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基层采风创作的丰硕成果,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于 2019年 国 庆 期 间 在 南 京 举 办

“家国情怀——庆祝建国七十周年全省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展”。为配合此次省展,现就我区参展工作通知如下:

一、征稿主题以歌颂祖国、歌颂改革

开放、歌颂建国七十周年的光辉成就为主题,要求内容积极向上,体现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

二、征稿对象全区群文系统专业人

员及社会各界群众。三、征稿要求(一)作品范围1.为庆祝建国七十周

年新创作的作品;2. 历 届 省“ 五 星 工 程

奖”或其它省、市级展览及比赛中获奖和入选的作品。

(二)美术作品为中国画 、油 画 、版 画 、水 粉 、水彩 、漆 画 等 ;书 法 作 品 为正、草、隶、篆(包括篆刻)。

(三)美术作品长宽不超过 2米;书法作品一律竖式,4尺以上,6尺以内。

(四)报送数量:每人不超过 1件。

(五)报送方法:请将推荐报送的美术书法作品照片数码文件(数码文件命名为作品名称+作者地区+作者姓名+联系电话)和汇

总登记表,统一报送区文化馆指定邮箱。

(六)油画作品自行装裱,油画外美术作品、书法作 品 由 区 文 体 广 电 和 旅游 局 统 一 装 裱 。 所 有 参展 作 品 背 后 须 贴 标 签 标明作品题目、作者姓名、通信地址、邮编、手机号码等资料。

四、时间安排1.2019 年 6 月 25 日 前

各人(单位)推荐报送参展作品照片;

2.2019 年 7 月 1 前 择优推荐参加江苏省“家国情 怀 —— 庆 祝 建 国 七 十周年全省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展”;

3.参展作品原件待省展结束后和其他作品一起退还作者,各人(单位)自行到文化馆领取。

五、其他事项原件寄送地址为:姜堰

区文化馆(姜堰区三水大道 88号)三楼美术部;收件人:杨雪芹电话:13775795159邮编:225500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参加省“家国情怀——庆祝建国七十周年全省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展”的通知

《诗书家乡 画印姜堰》活动在西街社区举办

44 责任编辑:游淑敏2019年5月24日 星期五

《荐季直表》琐谈

溱湖八鲜图

古镇有溱潼,溱潼有溱湖。这里的会船甲天下,这里的“八鲜”美名扬。溱湖水域宽阔,水质清淳,水草丰茂,其地势得天独厚,所孕育的水生动植物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 富 。 应 运 而 生 的“ 溱 湖 八鲜”,由溱湖簖蟹、溱湖甲鱼、溱湖银鱼、溱湖青虾、溱湖水禽、溱湖螺贝、溱湖四喜、溱湖水蔬组成。可谓一个“鲜”字了得。曾入选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栏目,一度播出,让海内

外 观 众 充 分 领 略 了 中 华 饮 食之美。

陈进善于中国花鸟画,其题材大多数为家乡的风土人情内容,深受大众喜爱。《溱湖八鲜图》也属此类型。《溱湖八鲜图》为册页画,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水乡一幅幅美味图画,造型细腻,设色逼真,富有很强的立体层次感。是的,如今家乡美了,家乡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美味多了,反映了勤劳勇敢的家乡人民不忘初心、实干创新、拼

搏 进 取 、不 断 超 越 的 精 神 面貌。他们与全国人民一道,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改革

开放的浪潮中,必将道路越走越 宽 广 ,日 子 越 过 越 红 火 。

(作者:校立新)

·雅集古今

世传钟繇善章程书,被誉为楷书“鼻祖”。可惜,元常墨迹罕有传世,刻石拓本亦不多见,即是有,学术界也是多有争议。二十年前,就有高人指点让我临写《荐季 直 表》,当 初 ,并 不 以 为然,只觉笔划粗厚,出入稍有灵动圆滑之气,二王刻帖小楷,随便哪种都比之精妙绝伦。哪知兜兜转转二十年来,我还是没能将她临写像 样 ,只 能 说 运 笔 略 有 顺逆,进退稍能裕如。

《荐季直表》目前一种墨迹本与几种刻本流传,不过,我将墨迹本与刻本对照临摹,发现笔法形态差异还是很明显,当然以墨迹本为临本最为理想了,不管这个墨迹图片是不是真迹摹本,总之比之刻本,算是不可多得的妙品了。

我对《荐季直表》的临写有一些心得,不妨与读者交流,不同之处,以期商榷。

首 先 是 定 位《荐 季 直表》墨迹本流传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可以取法的方向;其次是风格、字法、笔法定位。一直以来都认为,笔法一定是千古不易的恒定法则,可是篆隶古法与一搨直下的新法认定,现在已经成为学者书家纠结的问题。

一、流传历史背景据传,《荐季直表》为唐

摹白麻纸本墨迹,自元初出世,庋藏有序,卷上有众多著名藏家印记,明朝最为热捧推崇。流传至清,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流失,后光绪年间,一度由裴景福收藏,可惜,家贼难防,家佣盗取后流失。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王壮弘先生获得裴景福 旧 藏 拓 本 ,内 夹 照 片 一帧 ,竟 是《荐 季 直 表》墨 迹图,至此今人始获见真容,至于真迹,已不知所向。

二、风格认定元 代 赵 孟 俯 兴 起 复 古

潮 流 ,钟 繇 作 为 楷 书 之 鼻祖 ,当 然 作 为 首 选 取 法 对象。元代小楷出现了张雨、倪瓒、杨维桢、宋克等诸家高手,钟繇风格明显。倪瓒

的 小 楷 遒 劲 而 清 婉 ,徐 渭称:“瓒书从隶入。辄在钟繇《荐季直表》中夺舍投胎,古而媚,密而散。”宋克小楷取法于钟繇,都穆《寓意编》说其师法《荐季直表》。明代更是有一大批小楷高手,如文征明、祝允明、王宠,后期的傅山、董其昌等,从元人小楷的“婉媚”向明中后期以高古峻拔风格的转变,都能找到钟繇古法的留存。那么现存《荐季直表》的风格取向到底如何呢?

第一,她字法疏朗,体势横扁、宽博,仪态雍容自如,此为突出之处。第二,笔 法 存 隶 意 ,线 条 浑 厚 朴质。存留了古隶中的朴拙、汉 简 中 的 章 草 急 就 的“ 古质”,还有几分魏碑的朴茂工整,又有几分隋唐抄经体娴熟与不经意。第三,又跳脱有几分行草笔意。看上去好像有许多不成熟、笔法的不到位,又吸取了流利纯熟二王行书之风的“今妍”,应该是唐宋产物,甚或是元明复古之风的会归?亦或是今世之高人临仿?我也只是呓揣。私下以为,如果是仿手,也当如米芾那样一等高手可当,奇思异想,勿喷,可发一噱!

三、笔法认定笔 法 ,无 非 古 法 与 今

法。先弄清什么是篆籒之法,一句话:中锋用笔。蔡邕 说 :藏 头 护 尾 ,力 在 字中。王羲之讲:存筋藏锋,灭迹隐端。褚遂良说的“印印泥”“锥画沙”。米芾说: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无一不是说中锋,具体怎样写,又常让人犯迷糊,有言不达意,意在笔外的玄妙。

钟繇楷书,处于各体雏形初具时期,得天真率意,以拙趣为美。梁代书论家庾肩吾曾比较钟繇和张芝、王羲之的特点说:“张功夫第 一 ,天 然 次 之 ”“ 钟 天 然第 一 ,工 夫 次 之 ”“ 王 工 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 钟 ,工 夫 过 之 。“ 抓 住 天然率意这一点,就不必在意笔笔中锋一说。譬如写篆

书,先不看古迹,看邓石如等清人写篆,可见行草笔法的转换用笔,铺毫绞转,侧锋屡见。蔡邕说:惟笔软而奇怪生焉,这种奇怪恰恰是因为中侧锋并用、提按转用自如。碑派书家杨守敬说:

“大抵六朝书法,皆以侧锋取势……惟侧锋而后有开阖 ,有 阴 阳 ,有 向 背 ,有 转折 ,有 轻 重 ,有 起 伏 ,有 停顿 ,古 人 所 贵 能 用 笔 者 以此。”那么楷书,有行草意,更 为 自 如 脱 趣 ,再 保 留 隶书、章草的燕尾上挑出锋的字形,大概能表达出钟繇楷书 的 基 本 状 态 。《荐 季 直表》中“直”“王”末一横,先中 锋 ,收 笔 前 侧 锋 铺 毫 荡开 ,即 是 阳 阳 向 背 轻 重 昭然,有“时来不可挡,势去不可遏”之效。

我想真正动笔起来,还需要注意挥运之道。比如,不能犯一般人写唐楷那样的错误:起止如“蒸饼”,中段如“枯骨”。孟会祥先生说 :“ 六 朝 人 能 写 好 点 画 ,但心中不是念念只有点画,行所无事,妙契自然。唐以后人,渐渐讲究起来,念兹在兹,如混沌凿七窍,失去了朴茂之感。宋之后,甚至把眼光盯在了点画起收两端,越发小气,鹤膝、蜂腰、柴担之类的病笔,也逐渐触目 皆 是 。”清 徐 谦《笔 法 探微》说:“盖水之流也,不盈科不行,漏滴之水盈中而下注 ,如 笔 之 藏 头 徐 笔 而 徐进。如是成画,自成漏痕,其中段处处皆如藏头之头,

无处不活,无处不动,此法无以名之,名曰‘盈中’”。他这里既解释了“屋漏痕”之 意 ,又 特 别 定 义“ 盈 中 ”这样的观念。

那 么 ,怎 样 才 能 盈 中呢?还是篆籒笔法。有人说,“春蚕食叶法”,是为篆法金针。我认为其实是运笔的问题。

篆书专以曲线为形,而且基本呈“S”状态,想要转曲自如,则要“暗中取势,换转笔心”。处处换转笔心,处处皆要沉浑,这就是所谓“中实”。这种运笔方式就是篆籒之古法,用于行书、楷书,就不会出现柴担之类的病笔。如果“一搨直下”的笔法用多了,古意就荡然无存了。

行笔上,我还要特别强调一下颜真卿一路的“裹锋笔法”,在《荐季直表》中有明显运用。杨仁恺先生在认定《古诗四帖》是张旭的真迹的文章中说:“盛唐以后书法之风为之一变,草书始 于 张 旭 ,正 楷 定 于 颜 真卿,不仅是风貌有别,而且运笔方法都具有划时代的标志。从盛唐上溯到东晋,运笔有一个普遍的法则,无论 是 真 、行 、草 、隶 的 横 笔竖画,基本上是方头侧入,自然形成横笔笔锋在上,竖画笔锋在左的状态,以此去考察这一时期的字迹,不致有多大的差误。到了盛唐以后,运笔改用圆头逆入,笔锋居于横竖画的正中,近于 篆 书 笔 法 。《古 诗 四 帖》是 这 样 ,《苦 笋 帖》《自 叙

帖》《祭 侄 稿》也 莫 不 是 如此。”我其实也是赞同杨仁恺先生的意见的。他所说的“ 圆 头 逆 入 ”,是 颜 真 卿运笔的基本特征,所谓“裹锋”笔法,不就是篆籒圆笔暗过的运笔法吗!这种笔法在钟繇时应该存在,只是二 王 新 法 以 后 渐 渐 式 微 。而张旭、颜真卿、怀素无疑是唐中期重启篆籒古法的旗帜性人物。再说了,我国的 大 部 头《书 论》之 类 文论,也大都是唐中后期的产物。最早的如卫夫人《笔阵图》之类,孙过庭《书论》中就质疑过“图貌乖舛,点画湮讹”。《荐季直表》运笔,带有颜真卿典型“圆笔”特征,而且笔法成熟老道,有别于钟繇过渡时期汉简、楼兰残纸,反映在字形上,也较成熟。反而《贺捷帖》字形 到 最 贴 合 钟 体 的 特 征 。这也是真迹与否的鉴别上,值得考虑的。

我临《荐季直表》,会从米芾《蜀素帖》、颜真卿《祭侄稿》、《张玄墓志》里寻找源头,还可以参考一些唐人写经、敦煌残纸、汉简。多用颜真卿篆籒裹锋笔法,至于具体字例的参详临写分析,我准备在后期的文章中慢慢叙述。

总之,言者琢琢,写之惑惑,话说再多,实际操作起来也不是那个味。要写出“如老松独倚岩壑,错落盘屈,时飘飘风韵”的韵味来,更如在天外。多动手才是正道。 (作者:杨雪芹)

艺苑掇英

临池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