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 - chinateacher.com.cn€¦ · 有生机与活力的教育管理体系提出了...

1
主编:王占伟 电话:010-82296726 编辑:孙和保 010-82296727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周刊 区域教育 区域教育 区域课改媒体智库 14 2018年10月24日 在推进教育 在推进教育 放管服 放管服改革过程中 改革过程中无论是政府 无论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 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都要明确自己的权属 都要明确自己的权属划分权利边界 划分权利边界明晰自己为什么改 明晰自己为什么改如何改 如何改才能找到 才能找到 放管服 放管服改革的成功路径 改革的成功路径探寻教育 探寻教育 放管服 放管服 改革新路径 改革新路径 构建县域教育治理体系 黄文和 全国教育大会吹响了推进教育体 制机制改革的新号角,尤其是深化教 育“放管服”改革,给推进教育治理现 代化带来了新的机遇。教育“放管服” 改革的内核是促进教育领域从管理走 向治理,实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 化服务”,但由于人们在思维上习惯于 被管理,被动多于主动,对教育“放管 服”改革的认识与行为均有欠缺,不利 于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深化教育 “放管服”改革,既是激发教育改革动 力、教育创新活力的一种机制,更是促 进教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定位:把握“放管服”实 质内涵 推进教育“放管服”改革,其实质 是要从思想观念、办学体制、组织架构 到管理方式等体制机制上进行深刻变 革,从而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的新型 关系,释放基层及学校改革与办学活 力,形成新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如何把握教育“放管服”改革的实 质内涵?一是进一步释放学校的办学 活力。学校是实施教育活动的基础, 也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但 从现实来看,学校大量精力被牵制于 各类检查、评估、评价及参与非教育活 动上,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办 学,教育“放管服”改革就是要解除阻 碍学校自主办学的束缚,释放其办学 的活力与创造力。二是进一步减少教 育行政的成本。目前来看,政府及教 育行政部门越权、集权管理比比皆是, 教育行政权力配置的不科学,在一定 程度上增加了教育治理的行政成本, 教育“放管服”改革就是要厘清政府、 社会、学校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与 任务,降低其运行成本。三是进一步 提高教育治理的效率。管理层级过多 导致人浮于事,影响教育治理的效 率。教育“放管服”改革,目的是适应 教育改革新形势,加快实现由微观管 理到宏观管理、由教育管理到教育治 理的转型升级,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教育治理效率。 关注:明确政府、学校、 社会三者的作为 教育“放管服”改革是一项系统工 程,需要解决政府、学校、社会的不作 为或乱作为,它以教育综合改革为依 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教育中的事 权、人权、财权改革为契机,积极破解 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最终实 现教育治理的现代化。现阶段教育 “放管服”改革关注的重点是定位政 府、学校、社会的各自任务。 厘清政府、学校、社会的权责边 界。把由政府绝对控制、学校与社会被 动接受的局面变成“政府管学、学校办 学、社会助学”的新型关系,确保政府、 学校、社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 衡、协调一致;明确政府、学校、社会在 推进教育改革中各自的作为。政府要 立足减政放权,克服治理过程中的“缺 位”与“越位”,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 校,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努力营造 学校潜心治校的良好环境;学校要强化 自主办学,充分运用政府与社会赋予的 教育权,坚持依法依章自主办学,确保 人事管理制度、财务及分配制度、内部 机构设置、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 独立决策权,凸显学校办学特色、课程 设置、学生教育等方面的自主性;社会 要加强监督评价,提高社会各相关主体 的参与度,赋予社会参与监督、评价教 育的权利,培育并组织社会机构参与教 育评价,提升其服务学校和承接政府职 能转移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一定权威 的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激发社会参与 教育的积极性。 行动:学习先进地区经验 教育“放管服”改革不是一个概 念,也不是一个理念,而是新时期教育 改革的新命题。我们要积极行动、顺 时应势、找准方位、突出重点,探索推 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改革路线图,增 强各方推进教育“放管服”改革的主动 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但教育“放管 服”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浙 江省杭州市是全国现代教育治理指数 测评名列前茅的城市之一,其在落实 教育“放管服”改革、推进现代教育治 理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第一,在提高政府宏观管理能力 上下功夫。在推进教育“放管服”改 革的过程中,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除 做好引入大数据信息共享、推行清单 式管理,完善各项党建清单、权力清 单、责任清单制度,在教育行政管理 中制定并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 制度外,要重点抓住两大改革:一是 增加教育公共事务的透明度,推出公 办中小学“零择校”、民办初中“零门 槛”网上报名、各类高中招生网上报 名、网上阅卷、网上直播录取等涉及 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项,均纳入公开 系列,实现教育事权的阳光透明;二 是探索指数化管理新模式,借助教育 评价指数督促区域与学校改进教育 服务,提升区域与学校现代教育治理 水平。 第二,在提高学校自主办学上下功 夫。改进内部治理环境,除了强化校内 民主决策、做好校务公开等常规工作 外,杭州市重点抓两大改革:全面建立 中小学(幼儿园)章程,建立健全学校章 程执行机制,形成校内规章制度定期清 理、校长定期向教代会报告章程执行情 况的新常态;建立学校法律顾问制度, 为提高学校治理法治化水平,有效防范 办学风险,切实保障中小学及师生的合 法权益,推行“律师进校园”,全面建立 中小学法律顾问制度,探索并形成现代 学校治理的新平台。 第三,在提高第三方评价质量上 下功夫。杭州市积极探索社会各界参 与教育改革的新路子,在培育第三方 评价机构的基础上,探索教育评价第 三方化的运行机制,力图打破原有政 府垄断式评价,达到改变评价主体单 一、形成多维多元评价新局面。杭州 市以初中学业负担、家长满意度调查 为依据,委托第三方进行调查与分析, 并向社会发出专业的声音,启发社会 以更多的角度审视教育,引导大家把 更多的视角放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上,进而形成全社 会思考、关心教育改革的氛围,建立新 的教育治理结构。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教育科学 研究所所长) 教育“放管服”改革的三个关键词 俞晓东 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指南教育“放管服”改革,目的是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势,加快实现由微观管理 到宏观管理、由教育管理到教育治理的转型升级,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提高教育治理效率。 依托教育信息化开发集教育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公众服务、数据中心于 一体的“放管服”管理平台,实现教育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公开化、快捷化。 德化县地处福建省中部,是我国 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 近年来,德化县随着“大城关”战略的 衍 化 推 进 ,全 县 94.1% 的 学 生 聚 集 在 城区就读,形成了城区高度集聚的“集 约型”发展格局。这种独特的教育格 局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好优质教育,但 对如何发挥县域优势和特点,打造富 有生机与活力的教育管理体系提出了 新课题。 近年来,德化县对县域教育如何 实施“放管服”改革进行了大胆尝试与 探索,依托教育信息化建设了县级教 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了集教育 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公众服务、 数据中心于一体的“放管服”管理平 台,实现教育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 公开化、快捷化,构建高效的县域教育 治理体系。 简政放权,发挥学校办学自主权。 学校自主确立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以 此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举措和 管理机制,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体系;自 主建立管理章程,规范学校管理行为, 实施有效管理;自主开发课程资源,根 据教学资源和办学优势,确定特色教育 发展项目,开发校本课程,发展办学特 色;自主合理流动教师,实施片区化管 理,由片区龙头校根据教育教学需求, 优化组合片区内教师,盘活教师资源; 自主实施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学习评价、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 探索和改革,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自主探索实施绿色评价,建立学生品德 修养、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审美情趣、 个性特长等五位一体的绿色评价指标 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转变职能,发挥教育监管职责。 监管师资保障。建立教师队伍“县管 校用”机制,根据学校办学规模和教师 学科岗位需求,逐年招聘补充新教师, 促进紧缺学科教师得到弥补,年龄结 构不合理得到改善;以推行合同制管 理为杠杆,建立完善教师职务评聘、聘 后管理、教师流动、评比表彰等管理办 法,促进师资均衡配置。 监管校园平安。提升学校安全发 展的人防、技防水平,协调配合相关部 门常规化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实 现齐抓共管、集中整治,确保良好的内 外部办学环境;加强监察监管和效能 督查,严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打造清 廉校园。 监管服务保障。抓好提升培训, 利用本县教师培训基地、委托省内外 培训机构举办高级研修班,对教师、校 长和机关管理干部进行周期培训,有 效提升校长办学水平、教师教育教学 能力、管理者指导教育工作的能力;抓 好党建支撑,做到党建工作不务虚,与 学校教育工作紧密结合,打造党建工 作新亮点,提升党建工作实效性;发挥 工会职能,抓好教工之家和教师社团 建设,扎实开展岗位练兵和文体活动, 培育团队精神。 多方全面评估,促进教育质量提 升。完善考评要素。对学校和校长分 别进行考评,学校目标管理考评包括 德育工作、安全保障、质量管理和师能 建设等;校长个人能力考评分为引领 创新、立德树人、质量为重、育师为本、 优化管理和统筹协调等,充分发挥学 校和校长的管理智慧,调动工作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建立评估机制。评估主要采取内 外结合的方式:一是内部评,由县教育 督导室协调县教育局相关股室,通过学 期初、学期末工作检查和学校工作亮点 展示等,对学校目标管理进行综合督导 评估,并通过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 “智慧迎检” “预警督办”,使评估工作更 加透明高效;二是外部评,邀请家长委 员会代表、教育促进会代表、家长代表、 学生代表、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等 参与座谈、问卷、检测等活动,建立对学 校办学成效评价的共同体。 建立激励机制。学校目标管理考 评按照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分别评选 先进单位,位列前三名的学校在职称 评聘时分别奖励学校名额 3 个、2 个、1 个;通过实行校长个人能力考评(占 40%)和学校目标管理考评(占 60%)综 合考评校长工作绩效,设立校长专项 奖励基金,按 10%、20%的比例分别奖 励管理成效明显的校长;设立中高考、 名师、名班主任和教育科研、教学成果 等奖励基金,分别奖励教学成绩突出 的教师。 (作者系福建省德化县教育局局长) 第三方评价即教育体系之外的 专业机构对教育的评价,既是教育 部门主动了解民意、听取民意的重 要体现,也是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的贯彻落实。 当前,国家支持政府通过购买 服务的方式确定高资质、高信誉的 教育服务机构对中小学办学水平、 教育质量等进行监测和评价。但 是,自管、自办、自评仍是当前教育 管理的普遍现象,教育行政部门的 “管”、第三方的“评”和中小学的 “办”的界限依然不清晰。因此,深 入推进第三方参与的教育公共治理 体系,客观地反映教育公平和教育 均衡,成为“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 进过程中的“重要他人”。 第三方评价已成为一种趋势, 除学业质量监测外,教育的社会满 意度已成为第三方评价的主要关注 点。第三方评价反馈的信息为教育 行政部门制定决策提供依据与支 撑,成为教育行政部门推进“放管 服”改革的有力抓手。同时,第三方 评价为教育行政部门如何做好服务 提供了参考指南。 引导各地教育的发展方向。育评价本身具有引导评价对象朝着 理想目标发展的功效与能力,教育 行政部门围绕当前重点工作以及预 期教育发展走势制定相关政策,设 定标准、指标及其权重等审核标准, 然后将具体的工作交由市场上的第 三方专业机构执行,双方各司其 职。一方面,伴随着教育发展不同 时期的不同需求,对于评价内容进 行适时调整,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 工作的方向;另一方面,教育的第三 方评价搭起了省、市两级行政的桥 梁,推进了两级管理体系的深度合 作,提高了年度教育工作完成的质 量和效率。 诊断各地的教育发展问题。 第三方评价具有对各地教育工作 的成效、矛盾和问题作出判断的 功效和能力。从各地开展第三方 评价的经验来看,每一次评价后 都要求第三方给所托教育行政部 门及下一层级组织出具一份详细 评价报告,有的省在形成省总报 告的同时,子报告分析到市、县。 每一份评价报告都能直观体现一 个地区教育总体发展水平的关键 因素,就如同每年的健康体检一 样,让各市县明晰自己的优势与 不足、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效、当 前问题的聚焦,并为下一步决策 提供意见和建议。 激发各市县的内在发展动 力。 评价结果既是对各地区过去 成绩的肯定与表扬,同时分等鉴定 又是对各地区教育发展的有力鞭 策。在当前开展的第三方评价中, 从评价内容来看,三个维度的评价 更为客观、科学。一是全域性评 价,如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总体排 名,考量各市县在全省教育发展中 所处的位次;二是区域性评价,主 要是从城市、郊区、农村所处的地 域来划分,这类评价一般应用于市 县内部的横向比较,但若放到全 省,则能更好地反映出不同类别地 区教育发展状况,特别是对城镇化 推进情况会有一个良好的数据支 撑;三是增值性评价,在理性看待 各地区教育发展落差的基础上与 自身相比,将进步及努力的程度作 为评价的结果。总而言之,通过评 价分等鉴定对排位靠前的区县起 强化作用,使其更加努力、更加主 动,以保持或取得更大的成绩;对 排位靠后的区县则是一种警示,如 果仍不努力就会被落得更远。 调节教育发展的目标设定。三方评价的目的是了解教育发展的 长短、功过,明确努力方向及改进措 施。立足终点看过程,不同区域的 教育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教育特 色都需要对既定目标进行必要的调 整。对教育比较发达并能达到更高 目标的地区,适当调高目标,调快进 程;对教育相对落后地区,适当将目 标调低,进程相对放慢,使之符合地 区的实际。让所有地区在不同水平 上朝目标发展,避免发生达到目标 者停滞不前、达不到目标者沮丧气 馁的情况。 (作者系辽宁省沈阳市教育研 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放管服”改革中的“重要他人” 赵海千 原有教育激励和评价机制很难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全方位的“放管 服”改革,应加强对办学方向、标准、质量的规范引导,为学校创设良好的环境。

Upload: others

Post on 18-Oct-2019

2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主编:王占伟 电话:010-82296726 编辑:孙和保 010-82296727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周刊区域教育区域教育区 域 课 改 媒 体 智 库

14版2018年10月24日

在推进教育在推进教育““放管服放管服””改革过程中改革过程中,,无论是政府无论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都要明确自己的权属都要明确自己的权属、、划分权利边界划分权利边界,,明晰自己为什么改明晰自己为什么改,,如何改如何改,,才能找到才能找到““放管服放管服””改革的成功路径改革的成功路径。。

探寻教育探寻教育““放管服放管服””改革新路径改革新路径

构建县域教育治理体系□ 黄文和

全国教育大会吹响了推进教育体

制机制改革的新号角,尤其是深化教

育“放管服”改革,给推进教育治理现

代化带来了新的机遇。教育“放管服”

改革的内核是促进教育领域从管理走

向治理,实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

化服务”,但由于人们在思维上习惯于

被管理,被动多于主动,对教育“放管

服”改革的认识与行为均有欠缺,不利

于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深化教育

“放管服”改革,既是激发教育改革动

力、教育创新活力的一种机制,更是促

进教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定位:把握“放管服”实质内涵

推进教育“放管服”改革,其实质

是要从思想观念、办学体制、组织架构

到管理方式等体制机制上进行深刻变

革,从而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的新型

关系,释放基层及学校改革与办学活

力,形成新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如何把握教育“放管服”改革的实

质内涵?一是进一步释放学校的办学

活力。学校是实施教育活动的基础,

也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但

从现实来看,学校大量精力被牵制于

各类检查、评估、评价及参与非教育活

动上,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办

学,教育“放管服”改革就是要解除阻

碍学校自主办学的束缚,释放其办学

的活力与创造力。二是进一步减少教

育行政的成本。目前来看,政府及教

育行政部门越权、集权管理比比皆是,

教育行政权力配置的不科学,在一定

程度上增加了教育治理的行政成本,

教育“放管服”改革就是要厘清政府、

社会、学校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与

任务,降低其运行成本。三是进一步

提高教育治理的效率。管理层级过多

导致人浮于事,影响教育治理的效

率。教育“放管服”改革,目的是适应

教育改革新形势,加快实现由微观管

理到宏观管理、由教育管理到教育治

理的转型升级,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教育治理效率。

关注:明确政府、学校、社会三者的作为

教育“放管服”改革是一项系统工

程,需要解决政府、学校、社会的不作

为或乱作为,它以教育综合改革为依

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教育中的事

权、人权、财权改革为契机,积极破解

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最终实

现教育治理的现代化。现阶段教育

“放管服”改革关注的重点是定位政

府、学校、社会的各自任务。

厘清政府、学校、社会的权责边

界。把由政府绝对控制、学校与社会被

动接受的局面变成“政府管学、学校办

学、社会助学”的新型关系,确保政府、

学校、社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

衡、协调一致;明确政府、学校、社会在

推进教育改革中各自的作为。政府要

立足减政放权,克服治理过程中的“缺

位”与“越位”,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

校,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努力营造

学校潜心治校的良好环境;学校要强化

自主办学,充分运用政府与社会赋予的

教育权,坚持依法依章自主办学,确保

人事管理制度、财务及分配制度、内部

机构设置、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

独立决策权,凸显学校办学特色、课程

设置、学生教育等方面的自主性;社会

要加强监督评价,提高社会各相关主体

的参与度,赋予社会参与监督、评价教

育的权利,培育并组织社会机构参与教

育评价,提升其服务学校和承接政府职

能转移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一定权威

的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激发社会参与

教育的积极性。

行动:学习先进地区经验

教育“放管服”改革不是一个概

念,也不是一个理念,而是新时期教育

改革的新命题。我们要积极行动、顺

时应势、找准方位、突出重点,探索推

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改革路线图,增

强各方推进教育“放管服”改革的主动

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但教育“放管

服”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浙

江省杭州市是全国现代教育治理指数

测评名列前茅的城市之一,其在落实

教育“放管服”改革、推进现代教育治

理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第一,在提高政府宏观管理能力

上下功夫。在推进教育“放管服”改

革的过程中,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除

做好引入大数据信息共享、推行清单

式管理,完善各项党建清单、权力清

单、责任清单制度,在教育行政管理

中制定并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

制度外,要重点抓住两大改革:一是

增加教育公共事务的透明度,推出公

办中小学“零择校”、民办初中“零门

槛”网上报名、各类高中招生网上报

名、网上阅卷、网上直播录取等涉及

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项,均纳入公开

系列,实现教育事权的阳光透明;二

是探索指数化管理新模式,借助教育

评价指数督促区域与学校改进教育

服务,提升区域与学校现代教育治理

水平。

第二,在提高学校自主办学上下功

夫。改进内部治理环境,除了强化校内

民主决策、做好校务公开等常规工作

外,杭州市重点抓两大改革:全面建立

中小学(幼儿园)章程,建立健全学校章

程执行机制,形成校内规章制度定期清

理、校长定期向教代会报告章程执行情

况的新常态;建立学校法律顾问制度,

为提高学校治理法治化水平,有效防范

办学风险,切实保障中小学及师生的合

法权益,推行“律师进校园”,全面建立

中小学法律顾问制度,探索并形成现代

学校治理的新平台。

第三,在提高第三方评价质量上

下功夫。杭州市积极探索社会各界参

与教育改革的新路子,在培育第三方

评价机构的基础上,探索教育评价第

三方化的运行机制,力图打破原有政

府垄断式评价,达到改变评价主体单

一、形成多维多元评价新局面。杭州

市以初中学业负担、家长满意度调查

为依据,委托第三方进行调查与分析,

并向社会发出专业的声音,启发社会

以更多的角度审视教育,引导大家把

更多的视角放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上,进而形成全社

会思考、关心教育改革的氛围,建立新

的教育治理结构。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教育科学

研究所所长)

教育“放管服”改革的三个关键词□ 俞晓东

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指南③

教育“放管服”改革,目的是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势,加快实现由微观管理

到宏观管理、由教育管理到教育治理的转型升级,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提高教育治理效率。

依托教育信息化开发集教育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公众服务、数据中心于

一体的“放管服”管理平台,实现教育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公开化、快捷化。

德化县地处福建省中部,是我国

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

近年来,德化县随着“大城关”战略的

衍化推进,全县 94.1%的学生聚集在

城区就读,形成了城区高度集聚的“集

约型”发展格局。这种独特的教育格

局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好优质教育,但

对如何发挥县域优势和特点,打造富

有生机与活力的教育管理体系提出了

新课题。

近年来,德化县对县域教育如何

实施“放管服”改革进行了大胆尝试与

探索,依托教育信息化建设了县级教

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了集教育

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公众服务、

数据中心于一体的“放管服”管理平

台,实现教育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

公开化、快捷化,构建高效的县域教育

治理体系。

简政放权,发挥学校办学自主权。

学校自主确立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以

此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举措和

管理机制,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体系;自

主建立管理章程,规范学校管理行为,

实施有效管理;自主开发课程资源,根

据教学资源和办学优势,确定特色教育

发展项目,开发校本课程,发展办学特

色;自主合理流动教师,实施片区化管

理,由片区龙头校根据教育教学需求,

优化组合片区内教师,盘活教师资源;

自主实施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学习评价、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

探索和改革,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自主探索实施绿色评价,建立学生品德

修养、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审美情趣、

个性特长等五位一体的绿色评价指标

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转变职能,发挥教育监管职责。

监管师资保障。建立教师队伍“县管

校用”机制,根据学校办学规模和教师

学科岗位需求,逐年招聘补充新教师,

促进紧缺学科教师得到弥补,年龄结

构不合理得到改善;以推行合同制管

理为杠杆,建立完善教师职务评聘、聘

后管理、教师流动、评比表彰等管理办

法,促进师资均衡配置。

监管校园平安。提升学校安全发

展的人防、技防水平,协调配合相关部

门常规化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实

现齐抓共管、集中整治,确保良好的内

外部办学环境;加强监察监管和效能

督查,严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打造清

廉校园。

监管服务保障。抓好提升培训,

利用本县教师培训基地、委托省内外

培训机构举办高级研修班,对教师、校

长和机关管理干部进行周期培训,有

效提升校长办学水平、教师教育教学

能力、管理者指导教育工作的能力;抓

好党建支撑,做到党建工作不务虚,与

学校教育工作紧密结合,打造党建工

作新亮点,提升党建工作实效性;发挥

工会职能,抓好教工之家和教师社团

建设,扎实开展岗位练兵和文体活动,

培育团队精神。

多方全面评估,促进教育质量提

升。完善考评要素。对学校和校长分

别进行考评,学校目标管理考评包括

德育工作、安全保障、质量管理和师能

建设等;校长个人能力考评分为引领

创新、立德树人、质量为重、育师为本、

优化管理和统筹协调等,充分发挥学

校和校长的管理智慧,调动工作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建立评估机制。评估主要采取内

外结合的方式:一是内部评,由县教育

督导室协调县教育局相关股室,通过学

期初、学期末工作检查和学校工作亮点

展示等,对学校目标管理进行综合督导

评估,并通过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

“智慧迎检”“预警督办”,使评估工作更

加透明高效;二是外部评,邀请家长委

员会代表、教育促进会代表、家长代表、

学生代表、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等

参与座谈、问卷、检测等活动,建立对学

校办学成效评价的共同体。

建立激励机制。学校目标管理考

评按照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分别评选

先进单位,位列前三名的学校在职称

评聘时分别奖励学校名额3个、2个、1

个;通过实行校长个人能力考评(占

40%)和学校目标管理考评(占60%)综

合考评校长工作绩效,设立校长专项

奖励基金,按 10%、20%的比例分别奖

励管理成效明显的校长;设立中高考、

名师、名班主任和教育科研、教学成果

等奖励基金,分别奖励教学成绩突出

的教师。

(作者系福建省德化县教育局局长)

第三方评价即教育体系之外的

专业机构对教育的评价,既是教育

部门主动了解民意、听取民意的重

要体现,也是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的贯彻落实。

当前,国家支持政府通过购买

服务的方式确定高资质、高信誉的

教育服务机构对中小学办学水平、

教育质量等进行监测和评价。但

是,自管、自办、自评仍是当前教育

管理的普遍现象,教育行政部门的

“管”、第三方的“评”和中小学的

“办”的界限依然不清晰。因此,深

入推进第三方参与的教育公共治理

体系,客观地反映教育公平和教育

均衡,成为“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

进过程中的“重要他人”。

第三方评价已成为一种趋势,

除学业质量监测外,教育的社会满

意度已成为第三方评价的主要关注

点。第三方评价反馈的信息为教育

行政部门制定决策提供依据与支

撑,成为教育行政部门推进“放管

服”改革的有力抓手。同时,第三方

评价为教育行政部门如何做好服务

提供了参考指南。

引导各地教育的发展方向。教

育评价本身具有引导评价对象朝着

理想目标发展的功效与能力,教育

行政部门围绕当前重点工作以及预

期教育发展走势制定相关政策,设

定标准、指标及其权重等审核标准,

然后将具体的工作交由市场上的第

三 方 专 业 机 构 执 行 ,双 方 各 司 其

职。一方面,伴随着教育发展不同

时期的不同需求,对于评价内容进

行适时调整,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

工作的方向;另一方面,教育的第三

方评价搭起了省、市两级行政的桥

梁,推进了两级管理体系的深度合

作,提高了年度教育工作完成的质

量和效率。

诊断各地的教育发展问题。

第三方评价具有对各地教育工作

的 成 效 、矛 盾 和 问 题 作 出 判 断 的

功效和能力。从各地开展第三方

评 价 的 经 验 来 看 ,每 一 次 评 价 后

都要求第三方给所托教育行政部

门及下一层级组织出具一份详细

评 价 报 告 ,有 的 省 在 形 成 省 总 报

告的同时,子报告分析到市、县。

每一份评价报告都能直观体现一

个地区教育总体发展水平的关键

因 素 ,就 如 同 每 年 的 健 康 体 检 一

样 ,让 各 市 县 明 晰 自 己 的 优 势 与

不足、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效、当

前 问 题 的 聚 焦 ,并 为 下 一 步 决 策

提供意见和建议。

激发各市县的内在发展动

力。评价结果既是对各地区过去

成绩的肯定与表扬,同时分等鉴定

又是对各地区教育发展的有力鞭

策。在当前开展的第三方评价中,

从评价内容来看,三个维度的评价

更 为 客 观 、科 学 。 一 是 全 域 性 评

价 ,如 在 全 省 范 围 内 进 行 总 体 排

名,考量各市县在全省教育发展中

所处的位次;二是区域性评价,主

要是从城市、郊区、农村所处的地

域来划分,这类评价一般应用于市

县 内 部 的 横 向 比 较 ,但 若 放 到 全

省,则能更好地反映出不同类别地

区教育发展状况,特别是对城镇化

推进情况会有一个良好的数据支

撑;三是增值性评价,在理性看待

各地区教育发展落差的基础上与

自身相比,将进步及努力的程度作

为评价的结果。总而言之,通过评

价分等鉴定对排位靠前的区县起

强化作用,使其更加努力、更加主

动,以保持或取得更大的成绩;对

排位靠后的区县则是一种警示,如

果仍不努力就会被落得更远。

调节教育发展的目标设定。第

三方评价的目的是了解教育发展的

长短、功过,明确努力方向及改进措

施。立足终点看过程,不同区域的

教育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教育特

色都需要对既定目标进行必要的调

整。对教育比较发达并能达到更高

目标的地区,适当调高目标,调快进

程;对教育相对落后地区,适当将目

标调低,进程相对放慢,使之符合地

区的实际。让所有地区在不同水平

上朝目标发展,避免发生达到目标

者停滞不前、达不到目标者沮丧气

馁的情况。

(作者系辽宁省沈阳市教育研

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放管服”改革中的“重要他人”□ 赵海千

原有教育激励和评价机制很难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全方位的“放管

服”改革,应加强对办学方向、标准、质量的规范引导,为学校创设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