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 - chinateacher.com.cn€¦ · 从事教师教育工作15年,深知教...

1
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前不久,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 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等五部委又联合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明确提出 “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行动”,培育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教育发展最紧迫的任务。 就区域教育而言,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新理念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究竟如何升级教师培训的理念与方式?究竟 如何消除职业倦怠?究竟如何提升师德水平?这些区域给出了不同的答卷…… 教师教育改革走向何方主编:王占伟 电话:010-82296726 编辑:孙和保 010-82296727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周刊 区域教育 区域课改媒体智库 14 2018年5月23日 让成长打通课堂内外 肖俊泉 要“为师范而学术” 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是教师队伍 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研究教师成 长、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科学性、精准 性的学术支撑。师范院校必须走出 弱化、边缘化教师教育学科的误区, 把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作为师范院校 的学术根基,强化发展、优先发展。 师范院校不能脱离教师教育所谓的 “纯学术”,要围绕教师教育发展学 术,要“为师范而学术”,而不是“为学 术而学术”。华南师范大学率先成立 全国第一个“教师教育学部”,将把优 先重点发展教师教育作为落实文件 精神的“奋进之笔” “得意之作”。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 王红) 给教师减负 尊师,不妨从“平视”开始。 不要再把教师当成“财政负担”, 教师是储量巨大的“精神富矿”。 不以偏概全,“妖魔化”教师。教 师“德”“业”的“绝对值”仍然领先于 其他行业,这是不争的事实。 要依法行政,惠及教师的法律法 规政策要落地,各级党委、政府要扪心 自问,是不是“紧扣广大教师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问题”, “把教师 工作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 要给教师“减负”,防止形式主义 的考核检查干扰正常教学。要向“假 培训”“假教研”“假材料”及过度的 “痕迹”管理告别。要给各类赛事瘦 身,促进教师回归“主业”。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专职督学吕建) 走出两难境地 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为农村义 务教育学校注入了新的血液和力量, 大部分教师专业素质、工作激情较 高,许多教师已成为学校骨干或走上 了学校领导岗位,农村基础教育因此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一些地区还存在“招进来、留不 住”的两难境地。要想留住教师,一定 要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要给荣誉、提 待遇,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还要科学 管理、配置师资,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教 师“县管校聘”政策,实行学区内走教 制度,让教师队伍发挥最大力量。 (湖北省南漳县板桥镇板桥初级 中学 刘通) 尊师贵在行动 教师是发展教育的第一资源,是 提供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 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作 为农村学校,我们大力支持落实乡村 教师支持计划,支持“一专多能”的本 土化乡村教师计划;支持扩大“特岗计 划”招聘规模,提高补助标准;继续深 化“县管校聘”改革,着力实施乡村教 师生活补助政策。让教师真正担负起 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神圣职 责,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要 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山东省荣成市第38中学 鞠谋海) 教育的生命在于教师成长。作 为教育行政部门,不但要将教师专业 成长作为第一要务牢牢抓在手上,而 且要顺应教育发展大势,卓有成效地 深度推进,让教师专业成长在课内也 在课外。 有组织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比较才能鉴别,同课异构中的“直播” 素材,容易引发教师思辨比较,并在 比较中取舍,在比较中扬弃。为此, 我们在市区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各选 定一所学校,搭建了“山庄大讲堂”, 由市级教研部门设计组织,在不同县 区、不同学校选定不同年龄和不同风 格的4位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每周一 科,作为制度固定下来。 在同课异构过程中重点厘清三 个问题:一是同在哪里,异在何方。 通过对目标、流程、方法的观察,既找 到相同的“镜头”,又找准相异的“画 面”。这样的要求,体现的是具体化 过程。二是同与异的术是什么,道是 什么。课堂上教师是怎样做的,支撑 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学生参与面、 参与度与参与效果怎么样。三是求 什么同,存什么异。求同就是找到共 性,找到必然,找到规律;存异就是鼓 励教师追求不同的教学风格。 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具有“短 平快”效果,每一次同课异构已成为 教师“值得期待”的日子。 全面开展课题研究与实验。题研究,一端连着教师的业务学习, 一端连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是专业成 长的核心环节。在实践中,我们坚持 三个原则:问题就是课题。课题研究 不是为了完成指标,而是解决改革进 程中实际遇到的困惑;解决问题的过 程就是研究。这个过程可能很曲折, 会碰壁,但在曲折、碰壁中进行反思 和调整,这样的过程就是在成长,参 与本身就是成果。参与就是行动,这 样的行动研究,无须结题,无须认定。 自2010年起,我们在全市开展生 本理念下有效课堂的研究,目的是变 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课堂为以探究式 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让教师认识到,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教师的教必须 为学生的学服务,课堂流程主要不是 教师教的过程而是学生学的过程。 隆化县在县域内开展新教育实 验,通过“缔造完美教室”,实现教师 与学生共同成长;平泉市中小学全面 开展精准教研活动,做到“一校一题、 一题一案”;承德市高中语文教师集 体编制了《语文专题性整体阅读》,实 现了课程与教学的重构。 专业推动教师阅读。教师必须读 书,要读专业书,会专业读书。几年 来,我们在广大教师中开展共研一本 著作、共读一份报刊和共学一篇论文 活动,并把活动定义为“把握教育真 谛,倾听思想声音”。主要有四步: 首先是读。许多东西只有通过 原汁原味地读,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认 知。教师读,校长读,读中思,读中 悟。然后是写。写的过程是感性上 升到理性的过程,也是不断醒悟、不 断提高的过程,通过写带动思考与实 践。接着是讲。讲是由独享实现共 享,从年级到校级再到县级,层层展 开。最后是做。读书的目的不仅是 学会什么,重要的是改变什么。做就 是实践上的改变,改变教师的思考方 式,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组建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教研 与培训犹如教师专业发展的两翼,协 调配合,缺一不可。但事实上,县级 教研机构设在教育行政部门,而教师 培训的责任又由教师进修学校承担, 使得教研与培训成为两张皮。为解 决体制的壁垒,在全市各县整合教 研、仪器、电教和教师进修学校的资 源,合而为一,组建教师发展中心,承 担教师发展的重任,从根本上实现研 训一体、研训结合。 率先组建的滦平县教师发展中 心在高效课堂建设的研究中,协力开 展如何先学、如何后教与如何点拨等 “点对点”的培训,研中训,训中研,如 鱼得水,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承德市教育局) 从事教师教育工作15年,深知教 师教育改革工作的艰辛和困难,就县 域而言,最突出的问题表现为:教师因 “杂事”缠身难以破解工学矛盾;从中 央到地方都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重 要性,但面对庞大的教师群体,具体负 责实施的教师培训机构除经费制约 外,缺乏一支“能写稿、能上课、能研 发、能讲座”的教师培训团队。 因此,就区域教育而言,究竟应 该用什么样的新理念推进教师教育 改革?要有“课怎么上,师就怎么 训”“课怎么上,师范生就怎么育”的 理念,从部级层面推进培训机构体制 机制改革和职能转变,整合教研、科 研、电教、教师进修学校等职能部门, 使之成为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相 适应的教师发展中心。 要从省级层面合并各部门编制, 理顺省、市、县各级教师发展中心职 责和隶属关系,出台人员准入标准, 设立职评专门体系,建立常态化督导 机制和人员动态绩效考评机制,让教 师教育这个工作“母机”强大起来,支 撑起区域教师成长的重任。 因师范院校师资队伍缺乏中小学 从教经历,所培养的师范生上不好课 带不好班是常态。而职后能弥补这一 不足的区域教师培训机构因功能弱 化,使渴望快速成长的新教师错失最 佳成长期。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当务之 急是升级教师培训的理念与方式,用 “借势借力”的理念、“整合融合”的思 维、 “项目引领”的设计、 “任务驱动”的 办法、 “机制撬动”的杠杆、 “培训流程” 的运作方式突破当前的困境。 卢氏县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进修 学校、师训、电大一体化的扁平化管理 架构,实行“行政+学术”的工作推进 机制,确定“一德(师德)二修(校本研 修和学历进修)四训(省外高端培训、 县内精彩培训、混合式网络培训、接地 气校本培训)一评估(师训工作)”培训 总构架,探索出“文件启动—活动承 —简报总结—数据评估—外 宣跟进—新工具上传信息—档案 自动生成”的师训工作流程。紧贴课 堂做研修,以“一课三备”“一课三磨” (研磨、观摩、建模)为抓手,将教师的 常态学习和常态教学活动无痕串连, 通过学习感悟“晒”出来,教学教研 “融”起来,借助网络“联”起来,减轻教 师负担,让教师体验到成长的乐趣,创 生出教师“网络研修+校本研修”混合 式研修新模式,为区域教师全员培训 探索一条新路径。 教师的工作辛苦,待遇和地位不 高,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这 只是教师职业倦怠的表层现象。随 着教师待遇的提高、育人环境的优 化、负担的减轻等目标的实现和新期 待的不断产生和无法满足,教师深层 次的职业倦怠还会出现,依靠师德培 训不能解决问题,依靠强制性的约束 治标不治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 论给我们指明方向,要建立多元化教 师评价机制,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师展 示舞台,要让教师在团队中感觉“我 重要”,并持续强化“我要长期重要” “我要越来越重要”的精神层次的需 求。当一个超越自我的“我”形成之 时,就是教师消除职业倦怠之日,这 也验证了“奖金有吸引力,权力有威 慑力,唯有自我现实才是永恒的原动 力”隐含的人性需求本质。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关键在校 长,重点在执行,根本在落实。要建 立一个常态化全面持久抓师德的机 制,形成春季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 动、夏季进行师德鉴定评优、秋季法 律法规培训和问题查摆、冬季实行师 德问题整改和评估的全年活动架构, 通过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 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 和失信惩戒机制,把师德建设与“从 严治党”“以案促改”“两学一做”等活 动有机融合,层层传导压力,人人加 强自律,增强教师的规矩意识和刚性 约束,营造教育系统“爱岗敬业、静心 修业、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树立新 时代教师新形象。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卢氏县教体局) 一线声音 用新理念改进教师教育 李文锋 为迎接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 “春天”,山东省莱西市直面教师专业 发展的“痛点”,努力培养造就堪当民 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助力破解城 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 题,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城乡教 育一体化作出贡献。 重强化,以师资培养提 升教育“软实力” 我们通过开展名师开放课活动、 城乡交流活动、教学研讨活动、送教下 乡活动等,加强教师业务学习,依托市 镇校三级教育平台抓好教师培训,定 期组织业务考试,形成培训—考试 —提升的良性循环。另外,有重点 地开展教研督导,促进薄弱校和新教 师快速成长。 通过课题研究、听评课、案例分 析、教学设计探讨、提供学习和展示机 会等方式,把农村青年教师推到教学 研究的最前沿,促使他们快速成长。 成立“教坛新人”研修班。教研员任班 主任,根据研修计划,通过班主任讲 座、聘请当地优秀教师做课或讲座、教 学理论书籍研读、专业素养自我培训 等方式,使每一位青年教师能够透彻 理解课程标准,掌握每种课型的基本 流程并能适当创新,使紧缺学科教师 快速成长。启动职业学校“教师全员 提升工程”和“名师培养工程”,建立专 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 师梯次培养机制。 精施策,打造教育发展 新优势 抓住产业转型升级机遇,转变发 展方式,激发内在发展活力。优质教 育资源是聚集人才成长的“摇篮”,要 落实《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引进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努力引进 高职院校或高校研究院,扩大莱西高 校“朋友圈”。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推 动山东文化产业学院、南开大学教育 基地开工建设。出台《莱西市加快民 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努力引进一批 高层次的优秀校长、教师和管理团队, 为莱西教育植入“优质基因”。推行 “政府主导、行业参与、校企合作、混合 所有、共营共育、合作共赢”的“一体 化”办学模式,根据莱西经济社会发展 的需要和学校专业设置,以“定制招 标”方式加强与大中型企业的合作,通 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 合作培养师资、共同开发课程体系等 方式,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正本源,抓党建强师德 正师风 从莱西实际出发,围绕“强师兴 教”战略,突出“三个重点”,抓好政策 落实落地。一是党员干部建设,实施 中小学校长、后备干部治校育人全员 提升工程,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对新 任命的领导干部不再赋予行政级别, 从“行政人”变成“教育人”,让校长从 复杂烦琐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一 门心思抓管理、管教学。二是教师梯 队建设,突出抓好师德师风教育,讲好 教育故事,健全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 严格治理教师有偿补课,弘扬优秀师 德精神。建立教师分类培训、层级发 展机制,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 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 师。三是优化新教师补充配置,与人 社部门联合发布《莱西市公开招聘聘 用制教师简章》,按照“专任教师退补 相当”的原则,每年按照退休数 90%的 比例补充新教师,努力改善教师队伍 结构,且重点向乡村学校倾斜。引导 优秀教师、校长到农村学校轮岗支教, 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实施农村学 校特级教师岗位聘用制,聘期 3 年,将 农村特级教师纳入省级教师培训计 划,并享受农村特级教师补贴待遇。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莱西市教体局) 直面教师发展的“痛点” 张峰林 田浩江 教师教育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Sep-2019

2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前不久,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等五部委又联合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明确提出

“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行动”,培育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教育发展最紧迫的任务。就区域教育而言,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新理念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究竟如何升级教师培训的理念与方式?究竟

如何消除职业倦怠?究竟如何提升师德水平?这些区域给出了不同的答卷……

教师教育改革走向何方①

主编:王占伟 电话:010-82296726 编辑:孙和保 010-82296727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周刊区域教育区 域 课 改 媒 体 智 库

14版2018年5月23日

让成长打通课堂内外□ 肖俊泉 要“为师范而学术”

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是教师队伍

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研究教师成

长、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科学性、精准

性的学术支撑。师范院校必须走出

弱化、边缘化教师教育学科的误区,

把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作为师范院校

的学术根基,强化发展、优先发展。

师范院校不能脱离教师教育所谓的

“纯学术”,要围绕教师教育发展学

术,要“为师范而学术”,而不是“为学

术而学术”。华南师范大学率先成立

全国第一个“教师教育学部”,将把优

先重点发展教师教育作为落实文件

精神的“奋进之笔”“得意之作”。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 王红)

给教师减负

尊师,不妨从“平视”开始。

不要再把教师当成“财政负担”,

教师是储量巨大的“精神富矿”。

不以偏概全,“妖魔化”教师。教

师“德”“业”的“绝对值”仍然领先于

其他行业,这是不争的事实。

要依法行政,惠及教师的法律法

规政策要落地,各级党委、政府要扪心

自问,是不是“紧扣广大教师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问题”,“把教师

工作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

要给教师“减负”,防止形式主义

的考核检查干扰正常教学。要向“假

培训”“假教研”“假材料”及过度的

“痕迹”管理告别。要给各类赛事瘦

身,促进教师回归“主业”。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专职督学 吕建)

走出两难境地

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为农村义

务教育学校注入了新的血液和力量,

大部分教师专业素质、工作激情较

高,许多教师已成为学校骨干或走上

了学校领导岗位,农村基础教育因此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一些地区还存在“招进来、留不

住”的两难境地。要想留住教师,一定

要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要给荣誉、提

待遇,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还要科学

管理、配置师资,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教

师“县管校聘”政策,实行学区内走教

制度,让教师队伍发挥最大力量。

(湖北省南漳县板桥镇板桥初级

中学 刘通)

尊师贵在行动

教师是发展教育的第一资源,是

提供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

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作

为农村学校,我们大力支持落实乡村

教师支持计划,支持“一专多能”的本

土化乡村教师计划;支持扩大“特岗计

划”招聘规模,提高补助标准;继续深

化“县管校聘”改革,着力实施乡村教

师生活补助政策。让教师真正担负起

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神圣职

责,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要

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山东省荣成市第38中学 鞠谋海)

教育的生命在于教师成长。作

为教育行政部门,不但要将教师专业

成长作为第一要务牢牢抓在手上,而

且要顺应教育发展大势,卓有成效地

深度推进,让教师专业成长在课内也

在课外。

有组织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有

比较才能鉴别,同课异构中的“直播”

素材,容易引发教师思辨比较,并在

比较中取舍,在比较中扬弃。为此,

我们在市区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各选

定一所学校,搭建了“山庄大讲堂”,

由市级教研部门设计组织,在不同县

区、不同学校选定不同年龄和不同风

格的 4位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每周一

科,作为制度固定下来。

在同课异构过程中重点厘清三

个问题:一是同在哪里,异在何方。

通过对目标、流程、方法的观察,既找

到相同的“镜头”,又找准相异的“画

面”。这样的要求,体现的是具体化

过程。二是同与异的术是什么,道是

什么。课堂上教师是怎样做的,支撑

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学生参与面、

参与度与参与效果怎么样。三是求

什么同,存什么异。求同就是找到共

性,找到必然,找到规律;存异就是鼓

励教师追求不同的教学风格。

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具有“短

平快”效果,每一次同课异构已成为

教师“值得期待”的日子。

全面开展课题研究与实验。课

题研究,一端连着教师的业务学习,

一端连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是专业成

长的核心环节。在实践中,我们坚持

三个原则:问题就是课题。课题研究

不是为了完成指标,而是解决改革进

程中实际遇到的困惑;解决问题的过

程就是研究。这个过程可能很曲折,

会碰壁,但在曲折、碰壁中进行反思

和调整,这样的过程就是在成长,参

与本身就是成果。参与就是行动,这

样的行动研究,无须结题,无须认定。

自2010年起,我们在全市开展生

本理念下有效课堂的研究,目的是变

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课堂为以探究式

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让教师认识到,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教师的教必须

为学生的学服务,课堂流程主要不是

教师教的过程而是学生学的过程。

隆化县在县域内开展新教育实

验,通过“缔造完美教室”,实现教师

与学生共同成长;平泉市中小学全面

开展精准教研活动,做到“一校一题、

一题一案”;承德市高中语文教师集

体编制了《语文专题性整体阅读》,实

现了课程与教学的重构。

专业推动教师阅读。教师必须读

书,要读专业书,会专业读书。几年

来,我们在广大教师中开展共研一本

著作、共读一份报刊和共学一篇论文

活动,并把活动定义为“把握教育真

谛,倾听思想声音”。主要有四步:

首先是读。许多东西只有通过

原汁原味地读,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认

知。教师读,校长读,读中思,读中

悟。然后是写。写的过程是感性上

升到理性的过程,也是不断醒悟、不

断提高的过程,通过写带动思考与实

践。接着是讲。讲是由独享实现共

享,从年级到校级再到县级,层层展

开。最后是做。读书的目的不仅是

学会什么,重要的是改变什么。做就

是实践上的改变,改变教师的思考方

式,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组建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教研

与培训犹如教师专业发展的两翼,协

调配合,缺一不可。但事实上,县级

教研机构设在教育行政部门,而教师

培训的责任又由教师进修学校承担,

使得教研与培训成为两张皮。为解

决体制的壁垒,在全市各县整合教

研、仪器、电教和教师进修学校的资

源,合而为一,组建教师发展中心,承

担教师发展的重任,从根本上实现研

训一体、研训结合。

率先组建的滦平县教师发展中

心在高效课堂建设的研究中,协力开

展如何先学、如何后教与如何点拨等

“点对点”的培训,研中训,训中研,如

鱼得水,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承德市教育局)

从事教师教育工作15年,深知教

师教育改革工作的艰辛和困难,就县

域而言,最突出的问题表现为:教师因

“杂事”缠身难以破解工学矛盾;从中

央到地方都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重

要性,但面对庞大的教师群体,具体负

责实施的教师培训机构除经费制约

外,缺乏一支“能写稿、能上课、能研

发、能讲座”的教师培训团队。

因此,就区域教育而言,究竟应

该用什么样的新理念推进教师教育

改革?要有“课怎么上,师就怎么

训”“课怎么上,师范生就怎么育”的

理念,从部级层面推进培训机构体制

机制改革和职能转变,整合教研、科

研、电教、教师进修学校等职能部门,

使之成为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相

适应的教师发展中心。

要从省级层面合并各部门编制,

理顺省、市、县各级教师发展中心职

责和隶属关系,出台人员准入标准,

设立职评专门体系,建立常态化督导

机制和人员动态绩效考评机制,让教

师教育这个工作“母机”强大起来,支

撑起区域教师成长的重任。

因师范院校师资队伍缺乏中小学

从教经历,所培养的师范生上不好课

带不好班是常态。而职后能弥补这一

不足的区域教师培训机构因功能弱

化,使渴望快速成长的新教师错失最

佳成长期。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当务之

急是升级教师培训的理念与方式,用

“借势借力”的理念、“整合融合”的思

维、“项目引领”的设计、“任务驱动”的

办法、“机制撬动”的杠杆、“培训流程”

的运作方式突破当前的困境。

卢氏县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进修

学校、师训、电大一体化的扁平化管理

架构,实行“行政+学术”的工作推进

机制,确定“一德(师德)二修(校本研

修和学历进修)四训(省外高端培训、

县内精彩培训、混合式网络培训、接地

气校本培训)一评估(师训工作)”培训

总构架,探索出“文件启动——活动承

载——简报总结——数据评估——外

宣跟进——新工具上传信息——档案

自动生成”的师训工作流程。紧贴课

堂做研修,以“一课三备”“一课三磨”

(研磨、观摩、建模)为抓手,将教师的

常态学习和常态教学活动无痕串连,

通过学习感悟“晒”出来,教学教研

“融”起来,借助网络“联”起来,减轻教

师负担,让教师体验到成长的乐趣,创

生出教师“网络研修+校本研修”混合

式研修新模式,为区域教师全员培训

探索一条新路径。

教师的工作辛苦,待遇和地位不

高,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这

只是教师职业倦怠的表层现象。随

着教师待遇的提高、育人环境的优

化、负担的减轻等目标的实现和新期

待的不断产生和无法满足,教师深层

次的职业倦怠还会出现,依靠师德培

训不能解决问题,依靠强制性的约束

治标不治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

论给我们指明方向,要建立多元化教

师评价机制,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师展

示舞台,要让教师在团队中感觉“我

重要”,并持续强化“我要长期重要”

“我要越来越重要”的精神层次的需

求。当一个超越自我的“我”形成之

时,就是教师消除职业倦怠之日,这

也验证了“奖金有吸引力,权力有威

慑力,唯有自我现实才是永恒的原动

力”隐含的人性需求本质。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关键在校

长,重点在执行,根本在落实。要建

立一个常态化全面持久抓师德的机

制,形成春季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

动、夏季进行师德鉴定评优、秋季法

律法规培训和问题查摆、冬季实行师

德问题整改和评估的全年活动架构,

通过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

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

和失信惩戒机制,把师德建设与“从

严治党”“以案促改”“两学一做”等活

动有机融合,层层传导压力,人人加

强自律,增强教师的规矩意识和刚性

约束,营造教育系统“爱岗敬业、静心

修业、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树立新

时代教师新形象。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卢氏县教体局)

一线声音

用新理念改进教师教育□ 李文锋

为迎接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

“春天”,山东省莱西市直面教师专业

发展的“痛点”,努力培养造就堪当民

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助力破解城

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

题,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城乡教

育一体化作出贡献。

重强化,以师资培养提升教育“软实力”

我们通过开展名师开放课活动、

城乡交流活动、教学研讨活动、送教下

乡活动等,加强教师业务学习,依托市

镇校三级教育平台抓好教师培训,定

期组织业务考试,形成培训——考试

——提升的良性循环。另外,有重点

地开展教研督导,促进薄弱校和新教

师快速成长。

通过课题研究、听评课、案例分

析、教学设计探讨、提供学习和展示机

会等方式,把农村青年教师推到教学

研究的最前沿,促使他们快速成长。

成立“教坛新人”研修班。教研员任班

主任,根据研修计划,通过班主任讲

座、聘请当地优秀教师做课或讲座、教

学理论书籍研读、专业素养自我培训

等方式,使每一位青年教师能够透彻

理解课程标准,掌握每种课型的基本

流程并能适当创新,使紧缺学科教师

快速成长。启动职业学校“教师全员

提升工程”和“名师培养工程”,建立专

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

师梯次培养机制。

精施策,打造教育发展新优势

抓住产业转型升级机遇,转变发

展方式,激发内在发展活力。优质教

育资源是聚集人才成长的“摇篮”,要

落实《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引进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努力引进

高职院校或高校研究院,扩大莱西高

校“朋友圈”。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推

动山东文化产业学院、南开大学教育

基地开工建设。出台《莱西市加快民

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努力引进一批

高层次的优秀校长、教师和管理团队,

为莱西教育植入“优质基因”。推行

“政府主导、行业参与、校企合作、混合

所有、共营共育、合作共赢”的“一体

化”办学模式,根据莱西经济社会发展

的需要和学校专业设置,以“定制招

标”方式加强与大中型企业的合作,通

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

合作培养师资、共同开发课程体系等

方式,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正本源,抓党建强师德正师风

从莱西实际出发,围绕“强师兴

教”战略,突出“三个重点”,抓好政策

落实落地。一是党员干部建设,实施

中小学校长、后备干部治校育人全员

提升工程,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对新

任命的领导干部不再赋予行政级别,

从“行政人”变成“教育人”,让校长从

复杂烦琐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一

门心思抓管理、管教学。二是教师梯

队建设,突出抓好师德师风教育,讲好

教育故事,健全激励机制和惩戒机制,

严格治理教师有偿补课,弘扬优秀师

德精神。建立教师分类培训、层级发

展机制,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

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

师。三是优化新教师补充配置,与人

社部门联合发布《莱西市公开招聘聘

用制教师简章》,按照“专任教师退补

相当”的原则,每年按照退休数90%的

比例补充新教师,努力改善教师队伍

结构,且重点向乡村学校倾斜。引导

优秀教师、校长到农村学校轮岗支教,

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实施农村学

校特级教师岗位聘用制,聘期3年,将

农村特级教师纳入省级教师培训计

划,并享受农村特级教师补贴待遇。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莱西市教体局)

直面教师发展的“痛点”□ 张峰林 田浩江

教师教育新新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