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均衡如何深化...2019年5月8 日 区域教育周刊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1
主编:王占伟 电话:010-82296726 编辑:孙和保 010-82296727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区域教育 区域教育 2019年5月8日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15 周刊 资讯 管理先见 4 23 日,江苏省东台市以“悦见 美好未来,风景这边读好”为主题,举 办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由市委宣 传部、教育局和电视台共同举办的“悦 读汇”走进学校,师生畅谈读书感悟、 欣赏经典诵读,现场气氛热烈。 东台市坚持阅读的常态化,自 2016 年起在全市中小学实施“真阅 读”工程,以“真举措”促“真阅读”,以 “真阅读”求“真实效”,引导学生在阅 读中提升核心素养,打好人生底色。 有效引领让阅读回归本真。为保 障学生阅读时间和空间,东台市教育 局积极推进课外阅读进课堂。各学校 每周安排一课时的阅读指导课进入课 程表,用作教师推介好书、组织读书成 果交流,促进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两手 抓、两手硬。东台市第一小学教育集 团校长刘世芹说: “我们变‘注水式’阅 读为‘挖井式’阅读,变‘放羊式’阅读 为‘领头羊式’阅读,更加重视激发兴 趣与方法指导,让学生与好书对话。” “学校以读书笔记为抓手开展阅 读,还专门定制了笔记本。”安丰镇中 学语文教师贾厚明一边说一边展示着 手中的笔记本,笔记本包含“雅词积 累”“阅读感悟”“教师评价”等 7 个板 块,而且会不断进行更新。 张曼齐是江苏省东台中学高三年 级学生,她曾代表江苏省参加第二届 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国学达人”挑战 赛,捧回高中组特等奖的奖杯。“她在 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对国学产生了浓厚 兴趣,老师鼓励她进行深度阅读,还经 常与她共同探讨。”在周围人看来,张 曼齐的阅读史就是她的成长史。 环境营造让校园书香弥漫。 “阅读 不是装点门面,需要实实在在地推 进。”时堰小学校长纪富平说,学校把 教室、宿舍、走廊和校门内外作为重 点,营造书香校园,让图书触手可及、 阅读无处不在。同时,学校还建立和 完善图书阅览室开放借阅体系,确保 学生每周至少有一次借阅机会;开设 “开放阅读区”,向学生彻底开放,随取 随读。 无论是学校的硬件建设还是文化 氛围的营造,作为学校“总设计师”的南 沈灶镇中学校长钱永清,一直不忘将阅 读嵌入教育每一个细节中。南沈灶镇 中学地处城郊接合部,学校留守儿童居 多,住宿生占三分之一。为保证住宿生 的阅读量,学校于两年前在男女生宿舍 区分别开设一间阅览室,定期更新,充 分满足住宿生的阅读需求。 “我觉得每天最美的时光就是晚 修后的阅读时间,阅读室内人手一本 课外书,或入神地翻看,或悄悄地交 流,大家都很享受这段时光。”学生郭 洋说。 拓宽平台让体验更加充分。 “学生 的阅读有时会浮光掠影。为此,学校 开启‘333’阅读工程,明确阅读三级目 标、制订阅读三级计划、落实阅读三级 督查,保证阅读有序且有效。”据东台 市实验小学副校长雷富平介绍,学校 启用网上“阅读考级”系统—阅读存 折,帮助学生“存入”阅读书目和页数, 调动阅读积极性;开展“你看书,我买 单”活动,对阅读优秀者“以书奖书”, 促进阅读良性循环。 全市中小学国学培训体验基地以 晏溪书院为重点,整合地方资源,开展 情境化和体验式教学,示范辐射效应 日益显现。东台市组建教师作家协 会,将推进学生阅读作为重要职能,开 展作家进校园系列活动。丁立梅是深 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也是一名高中教 师,她的足迹遍及全市各学校,“我可 以影响身边的一个人、两个人,而这一 两个人又可以影响他们身边的人,我 就希望能成为那一点光亮”。 自实施“真阅读”工程以来,日记 馆、文学馆、文学社成为学校的特色, 学生独立出书和出版日记册人数明 显上升;经典诵读、师生共读等活动 形成常态。“阅读的力量是无穷的,在 ‘真阅读’工程的推进过程中,阅读的 效果不能完全立竿见影,需要久久为 功。”市教育局局长王劲松表示,东台 市将探索学校、教师、家庭和学生四 个层面有效统筹机制,深入推进阅读 共同体建设。 在现阶段,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和 均衡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一方面, 优质发展不是从人才培养方式进行 变革,而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 准,并试图以这样的发展引领区域教 育均衡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均衡发 展要满足教育公平的追求,但往往是 在现有标准和水平下的教育追赶,没 有新的突破。在我看来,义务教育现 代化应当建立以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为核心的均衡发展和优质发展模式。 对教育均衡需要有新认识。从 办学实践看,教育均衡的判断标准 首先是基础设备设施、投入等条件 的均衡;其次是师资和教育教学标 准水平的均衡;再次是教育质量产 出或结果的均衡。从教学标准水平 看,前两个条件既存在不均衡现象, 也存在改进的可能。问题出在第三 个标准上,教育产出均衡是一个复 杂的系统,因为既定的办学条件、教 学标准与学生发展之间并不存在直 接的联系,前两个条件的均衡无法 表明教育产出一定均衡。尤其是以 升学率作为教育发展好与坏的评判 标准,在升学存在竞争的条件下,教 育就会出现不均衡问题。 如果说教育产出或结果的均衡 存在可能的话,那么必须重新建立新 的质量评估标准。要建立以学生全 面发展为根本的标准,而不是以升学 率或考试成绩作为标准。而且,新的 质量评估标准也不能是统一的学生 发展标准,而是适应不同学生成长需 要的教育标准。 但条件的均衡与区域教育均衡 密切相关。区域整体发展水平高,教 育均衡水平也会相应提高。比如深 圳市各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教育发 展水平也相应存在差异;随着特区一 体化进程加快,区域教育均衡水平越 来越高。尽管如此,办学设备设施、 投入等基本条件、师资水平及其相应 的教学标准水平在区域发展不均衡 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有所改进。 同时,办学条件、教学标准水平 在公办、民办学校间也存在巨大差 异。这在以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上学需求而大量举办民办教育的地 区尤为明显。但因为公办、民办学校 的办学体制不同,必须通过实施民办 学校分类管理及其相应的扶持政策, 包括加大投入改进办学设备设施、师 资条件,才能从根本上逐渐提升民办 学校办学水平,逐步缩小公办、民办 学校之间的差距。 基于义务教育均衡的内涵分析 和发展定位,区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主要包括四 个方面。 一是改善区域学校办学条件。 主要包括采取专项的财政扶持政策, 实施区域薄弱学校质量提升工程和 民办学校质量提升工程,以及建立区 域统一实施公办、民办学校运行经费 生均拨款标准,统一设备设施配置标 准等。 二是改善师资条件。一方面是 加大人才引进、教师培训力度。在区 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局部差异 的情况下,制定专门的教育人才引进 政策,或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或制定 相关的教师流动机制,以改进教育薄 弱地方的师资水平。另一方面是实 施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的集团化办 学,通过集团化办学改变和提升薄弱 学校的领导力、课程开发能力、项目 实施能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学校 办学水平。 三是加大课程改革力度。课程 是学校的重要载体,抓住了课程就抓 住了办学质量。围绕国家课程的创 造性实施,开发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 是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路径。推进 教育均衡,必须实施必要的课程建设 项目,整体带动区域学校课程体系建 设,以课程引领学校整体发展。 四是建立配套的招生支持和新 的质量评估标准,即采取优质高中 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办法。 比如,深圳从2011年起开展优质普 通高中部分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初 中学校,并逐年提高分配比例。同 时,构建义务教育学校新的办学质 量评估标准,改变以考试成绩作为 唯一评估标准而导致的教育不均衡 现象,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估标 准体系。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科学 研究院副院长) 区域教育均衡如何深化 潘希武 区域观察 以项目制助推区域课改 万家琴 一抓就死,一放就散,区域在 推进课改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 难。正因为这样,区域整体推进课 改需要抓手和载体。重庆市璧山 区以项目制为抓手,破解了区域整 体推进的重重障碍。 璧山区2017年申报的三个重 庆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项目均 已结项。《实施德育体系化落实立德 树人改革试点项目》已有17所学校 参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综合 评价改革试点从璧山区实验小学一 校研究增加到 10校。在项目制体 系下,璧山区聚焦课改,实现学生、 教师、学校蝶变的同时,明确了区域 教育改革的方向,形成了璧山区课 改的实施路径和运行模式。 顶层设计是项目制的基础 项目启动规范化。2016年10 月,璧山区教育委员会以文件的 形式下发《璧山区课程改革项目 制管理办法》,从组织管理、项目 设置、申报审核、实施验收、经费 管理、督导评价等方面对项目制 进行了系统梳理,为璧山区课改 治理打好基础。 管理统筹一体化。项目制采 用“一办统筹,多室合作”,即由璧 山区深化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课改 办 ”)组织实施 ,由教科所、教育 科、监审科、财务科、督导室等多 个部门分工合作,对项目申报、评 审、立项、实施、验收等环节实行 全流程管理。 需求对接是实施项目制的保障 目标清晰“接天气”。项目的 产生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发挥 学校和教师参与课改的主观能动 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服务于区域教 育发展;项目设置依据《璧山区深 化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三年规 划》和《璧山区深化义务教育阶段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分为博雅课 程、学科基地、宜生德育、特色课程 四大类。如宜生德育以“生命”为 核心,学校可自主申报校本课程, 也可以申报区域层面的“礼仪、公 民、阅读”等系列特色课程。 激发自主“接地气”。为调动 广大教师、学校的主动性,项目申 报既可以集体申报,也可以个人申 报,但必须有三人以上的研究团 队。近 3 年来,既有学校、学科组、 年级组申报,也有教研员、骨干教 师以个人名义申报,还有多所学校 联合申报、跨学校教师联合申报。 这样的设计让每个项目都从学校、 教师手里长出来,把更多的主动权 留给了学校和教师。 经费保障有底气。课改办和 财务科每年根据实际情况编制项 目经费预算。在项目立项通知下 发后分期分批划拨相应的款项,所 有经费全权由项目组使用。同时, 鼓励学校为项目研究匹配经费。 这样充足的资金支持,极大调动了 广大教师开展项目研究的积极性。 过程明确是项目制的关键 评审立项促提升。项目的评 审立项过程是促进教师不断生长、 提升研究能力的过程。从课改办 受理项目申报书,邀请第三方专家 团进行项目评审,至少经过六道流 程:专家团进行项目初审;初审合 格项目组现场答辩;专家团合议提 出立项建议名单;名单提交璧山区 教委党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名单 后要公示3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 异议方可发正式立项通知。如有 异议,还要进行复议。这样的程 序,让项目团队与专家面对面交 流,从而更加明确项目的优势、劣 势、发展方向等。 过程指导讲实效。在项目实 施过程中,璧山区做到了三大结 合,实现教育行政治理向专业引领 的转化。 督查与调研相结合。项目组 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有什么需求?每学期由区教委主 任牵头的督查组会进行阶段性调 查,区教委督导室专设两名督察, 项目实施情况是必查内容。 阶段检查与专家引领相结 合。课改办为有效促进项目落地 会定期梳理核心问题,征求大家意 见,开展项目研究方面的培训。 评审与现场会相结合。在璧 山区课改项目发展过程中,往往是 评审一次,提升一次。评审不仅仅 停留在纸面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 学校。在考核方面,有邀请专家团 评审论文、开发教材、分析案例等, 有项目组现场汇报答辩,更有课程 改革项目现场会,从而实现以会促 研的目的。 考评结合增动力。为促进全 员参与,项目评价采取过程性督 查、阶段性评估、结项评审的方 式。项目过程性督查纳入学校过 程性绩效考核,项目阶段性评估结 果纳入课程改革成果奖。团队或 个人项目评估结果,作为评优评先 的重要依据。从而形成愿干事、能 干事、干成事的激励机制。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璧山区教 育委员会课改办) 领导者不能肤浅浮夸,而要具 备深思熟虑、值得众人信赖的厚重 性格。领导者应当能力、勇气和人 格三者兼具,如果有轻重排序,第一 位是人格,第二位是勇气,第三位才 是能力。 (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创办人 稻 盛和夫) 员工必须获得多少信息,才能承 担起企业要求的绩效?应该什么时 候获得这些信息?如果缺乏信息,员 工就没有足够的诱因和方法提升绩 效。要提供给员工关于企业以及他 对于企业有何贡献的信息。不是因 为员工要求看到这些信息,而是因为 这样做才符合公司最大利益。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 当工作未达到期望或出现问题 时,管理者必须了解事实情况,找到 原因。然而,这里有一个误区:了解 事实情况并找到原因,并不意味着要 找出责任人。即使在必须找出责任 人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采用辅导 的方式提供支持,而不是批评、指责、 抱怨。 (美国知名培训师、咨询师迈克 尔·马奎特) 向别人提问时要保持和善的态 度,不能带着指责的态度向别人了解 情况。具有学习者思维模式的领导 者能够提出真正的问题,即他们不知 道答案的问题。提问的目的在于获 得信息或辅导员工,不是让别人难 堪,那样就违背了提问的初衷。 (美国铝业公司刚性包装业务部 副总裁迈克·科尔曼) 战略是一个计划,计划统合组织 的目标和政策,能使组织上下一致付 出行动。任何一个组织的最高领导 人,排在第一位的是要有战略思维。 当有战略思维的时候,你会选择什么 能让我们实现增长,什么地方可以让 我们聚焦赢的方向。这是领导人最 需要训练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 学教授 陈春花) 提问对领导力非常重要,或者说 是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但传统的 学校教育往往培养的是给出标准答 案的能力。不会提问,导致了缺乏领 导力。当了校长之后,你需要摆脱原 有学校教育经历中的提问误区,需要 学会问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比如经 常问一下“你觉得呢?” (上 海 新 优 质 学 校 研 究 所 副 所 长 沈祖芸) “真阅读” 打好人生底色 通讯员 孙陆培 徐振海 管理慧语 孙和保 辑 管理漫画 有位才有为。王柱华/绘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Feb-2020

2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主编:王占伟 电话:010-82296726 编辑:孙和保 010-82296727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区域教育区域教育2019年5月8日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15版周刊

资讯管理先见

4月 23日,江苏省东台市以“悦见

美好未来,风景这边读好”为主题,举

办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由市委宣

传部、教育局和电视台共同举办的“悦

读汇”走进学校,师生畅谈读书感悟、

欣赏经典诵读,现场气氛热烈。

东台市坚持阅读的常态化,自

2016 年起在全市中小学实施“真阅

读”工程,以“真举措”促“真阅读”,以

“真阅读”求“真实效”,引导学生在阅

读中提升核心素养,打好人生底色。

有效引领让阅读回归本真。为保

障学生阅读时间和空间,东台市教育

局积极推进课外阅读进课堂。各学校

每周安排一课时的阅读指导课进入课

程表,用作教师推介好书、组织读书成

果交流,促进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两手

抓、两手硬。东台市第一小学教育集

团校长刘世芹说:“我们变‘注水式’阅

读为‘挖井式’阅读,变‘放羊式’阅读

为‘领头羊式’阅读,更加重视激发兴

趣与方法指导,让学生与好书对话。”

“学校以读书笔记为抓手开展阅

读,还专门定制了笔记本。”安丰镇中

学语文教师贾厚明一边说一边展示着

手中的笔记本,笔记本包含“雅词积

累”“阅读感悟”“教师评价”等 7个板

块,而且会不断进行更新。

张曼齐是江苏省东台中学高三年

级学生,她曾代表江苏省参加第二届

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国学达人”挑战

赛,捧回高中组特等奖的奖杯。“她在

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对国学产生了浓厚

兴趣,老师鼓励她进行深度阅读,还经

常与她共同探讨。”在周围人看来,张

曼齐的阅读史就是她的成长史。

环境营造让校园书香弥漫。“阅读

不是装点门面,需要实实在在地推

进。”时堰小学校长纪富平说,学校把

教室、宿舍、走廊和校门内外作为重

点,营造书香校园,让图书触手可及、

阅读无处不在。同时,学校还建立和

完善图书阅览室开放借阅体系,确保

学生每周至少有一次借阅机会;开设

“开放阅读区”,向学生彻底开放,随取

随读。

无论是学校的硬件建设还是文化

氛围的营造,作为学校“总设计师”的南

沈灶镇中学校长钱永清,一直不忘将阅

读嵌入教育每一个细节中。南沈灶镇

中学地处城郊接合部,学校留守儿童居

多,住宿生占三分之一。为保证住宿生

的阅读量,学校于两年前在男女生宿舍

区分别开设一间阅览室,定期更新,充

分满足住宿生的阅读需求。

“我觉得每天最美的时光就是晚

修后的阅读时间,阅读室内人手一本

课外书,或入神地翻看,或悄悄地交

流,大家都很享受这段时光。”学生郭

洋说。

拓宽平台让体验更加充分。“学生

的阅读有时会浮光掠影。为此,学校

开启‘333’阅读工程,明确阅读三级目

标、制订阅读三级计划、落实阅读三级

督查,保证阅读有序且有效。”据东台

市实验小学副校长雷富平介绍,学校

启用网上“阅读考级”系统——阅读存

折,帮助学生“存入”阅读书目和页数,

调动阅读积极性;开展“你看书,我买

单”活动,对阅读优秀者“以书奖书”,

促进阅读良性循环。

全市中小学国学培训体验基地以

晏溪书院为重点,整合地方资源,开展

情境化和体验式教学,示范辐射效应

日益显现。东台市组建教师作家协

会,将推进学生阅读作为重要职能,开

展作家进校园系列活动。丁立梅是深

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也是一名高中教

师,她的足迹遍及全市各学校,“我可

以影响身边的一个人、两个人,而这一

两个人又可以影响他们身边的人,我

就希望能成为那一点光亮”。

自实施“真阅读”工程以来,日记

馆、文学馆、文学社成为学校的特色,

学生独立出书和出版日记册人数明

显上升;经典诵读、师生共读等活动

形成常态。“阅读的力量是无穷的,在

‘真阅读’工程的推进过程中,阅读的

效果不能完全立竿见影,需要久久为

功。”市教育局局长王劲松表示,东台

市将探索学校、教师、家庭和学生四

个层面有效统筹机制,深入推进阅读

共同体建设。

在现阶段,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和

均衡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一方面,

优质发展不是从人才培养方式进行

变革,而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

准,并试图以这样的发展引领区域教

育均衡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均衡发

展要满足教育公平的追求,但往往是

在现有标准和水平下的教育追赶,没

有新的突破。在我看来,义务教育现

代化应当建立以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为核心的均衡发展和优质发展模式。

对教育均衡需要有新认识。从

办学实践看,教育均衡的判断标准

首先是基础设备设施、投入等条件

的均衡;其次是师资和教育教学标

准水平的均衡;再次是教育质量产

出或结果的均衡。从教学标准水平

看,前两个条件既存在不均衡现象,

也存在改进的可能。问题出在第三

个标准上,教育产出均衡是一个复

杂的系统,因为既定的办学条件、教

学标准与学生发展之间并不存在直

接的联系,前两个条件的均衡无法

表明教育产出一定均衡。尤其是以

升学率作为教育发展好与坏的评判

标准,在升学存在竞争的条件下,教

育就会出现不均衡问题。

如果说教育产出或结果的均衡

存在可能的话,那么必须重新建立新

的质量评估标准。要建立以学生全

面发展为根本的标准,而不是以升学

率或考试成绩作为标准。而且,新的

质量评估标准也不能是统一的学生

发展标准,而是适应不同学生成长需

要的教育标准。

但条件的均衡与区域教育均衡

密切相关。区域整体发展水平高,教

育均衡水平也会相应提高。比如深

圳市各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教育发

展水平也相应存在差异;随着特区一

体化进程加快,区域教育均衡水平越

来越高。尽管如此,办学设备设施、

投入等基本条件、师资水平及其相应

的教学标准水平在区域发展不均衡

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有所改进。

同时,办学条件、教学标准水平

在公办、民办学校间也存在巨大差

异。这在以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上学需求而大量举办民办教育的地

区尤为明显。但因为公办、民办学校

的办学体制不同,必须通过实施民办

学校分类管理及其相应的扶持政策,

包括加大投入改进办学设备设施、师

资条件,才能从根本上逐渐提升民办

学校办学水平,逐步缩小公办、民办

学校之间的差距。

基于义务教育均衡的内涵分析

和发展定位,区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主要包括四

个方面。

一是改善区域学校办学条件。

主要包括采取专项的财政扶持政策,

实施区域薄弱学校质量提升工程和

民办学校质量提升工程,以及建立区

域统一实施公办、民办学校运行经费

生均拨款标准,统一设备设施配置标

准等。

二是改善师资条件。一方面是

加大人才引进、教师培训力度。在区

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局部差异

的情况下,制定专门的教育人才引进

政策,或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或制定

相关的教师流动机制,以改进教育薄

弱地方的师资水平。另一方面是实

施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的集团化办

学,通过集团化办学改变和提升薄弱

学校的领导力、课程开发能力、项目

实施能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学校

办学水平。

三是加大课程改革力度。课程

是学校的重要载体,抓住了课程就抓

住了办学质量。围绕国家课程的创

造性实施,开发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

是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路径。推进

教育均衡,必须实施必要的课程建设

项目,整体带动区域学校课程体系建

设,以课程引领学校整体发展。

四是建立配套的招生支持和新

的质量评估标准,即采取优质高中

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办法。

比如,深圳从 2011 年起开展优质普

通高中部分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到初

中学校,并逐年提高分配比例。同

时,构建义务教育学校新的办学质

量评估标准,改变以考试成绩作为

唯一评估标准而导致的教育不均衡

现象,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估标

准体系。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科学

研究院副院长)

区域教育均衡如何深化□潘希武

区域观察

以项目制助推区域课改□万家琴

一抓就死,一放就散,区域在

推进课改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

难。正因为这样,区域整体推进课

改需要抓手和载体。重庆市璧山

区以项目制为抓手,破解了区域整

体推进的重重障碍。

璧山区 2017 年申报的三个重

庆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项目均

已结项。《实施德育体系化落实立德

树人改革试点项目》已有17所学校

参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综合

评价改革试点从璧山区实验小学一

校研究增加到 10 校。在项目制体

系下,璧山区聚焦课改,实现学生、

教师、学校蝶变的同时,明确了区域

教育改革的方向,形成了璧山区课

改的实施路径和运行模式。

顶层设计是项目制的基础

项目启动规范化。2016 年 10

月,璧山区教育委员会以文件的

形式下发《璧山区课程改革项目

制管理办法》,从组织管理、项目

设置、申报审核、实施验收、经费

管理、督导评价等方面对项目制

进行了系统梳理,为璧山区课改

治理打好基础。

管理统筹一体化。项目制采

用“一办统筹,多室合作”,即由璧

山区深化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课改

办”)组织实施,由教科所、教育

科、监审科、财务科、督导室等多

个部门分工合作,对项目申报、评

审、立项、实施、验收等环节实行

全流程管理。

需求对接是实施项目制的保障

目标清晰“接天气”。项目的

产生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发挥

学校和教师参与课改的主观能动

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服务于区域教

育发展;项目设置依据《璧山区深

化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三年规

划》和《璧山区深化义务教育阶段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分为博雅课

程、学科基地、宜生德育、特色课程

四大类。如宜生德育以“生命”为

核心,学校可自主申报校本课程,

也可以申报区域层面的“礼仪、公

民、阅读”等系列特色课程。

激发自主“接地气”。为调动

广大教师、学校的主动性,项目申

报既可以集体申报,也可以个人申

报,但必须有三人以上的研究团

队。近 3年来,既有学校、学科组、

年级组申报,也有教研员、骨干教

师以个人名义申报,还有多所学校

联合申报、跨学校教师联合申报。

这样的设计让每个项目都从学校、

教师手里长出来,把更多的主动权

留给了学校和教师。

经费保障有底气。课改办和

财务科每年根据实际情况编制项

目经费预算。在项目立项通知下

发后分期分批划拨相应的款项,所

有经费全权由项目组使用。同时,

鼓励学校为项目研究匹配经费。

这样充足的资金支持,极大调动了

广大教师开展项目研究的积极性。

过程明确是项目制的关键

评审立项促提升。项目的评

审立项过程是促进教师不断生长、

提升研究能力的过程。从课改办

受理项目申报书,邀请第三方专家

团进行项目评审,至少经过六道流

程:专家团进行项目初审;初审合

格项目组现场答辩;专家团合议提

出立项建议名单;名单提交璧山区

教委党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名单

后要公示 3 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

异议方可发正式立项通知。如有

异议,还要进行复议。这样的程

序,让项目团队与专家面对面交

流,从而更加明确项目的优势、劣

势、发展方向等。

过程指导讲实效。在项目实

施过程中,璧山区做到了三大结

合,实现教育行政治理向专业引领

的转化。

督查与调研相结合。项目组

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有什么需求?每学期由区教委主

任牵头的督查组会进行阶段性调

查,区教委督导室专设两名督察,

项目实施情况是必查内容。

阶 段 检 查 与 专 家 引 领 相 结

合。课改办为有效促进项目落地

会定期梳理核心问题,征求大家意

见,开展项目研究方面的培训。

评审与现场会相结合。在璧

山区课改项目发展过程中,往往是

评审一次,提升一次。评审不仅仅

停留在纸面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

学校。在考核方面,有邀请专家团

评审论文、开发教材、分析案例等,

有项目组现场汇报答辩,更有课程

改革项目现场会,从而实现以会促

研的目的。

考评结合增动力。为促进全

员参与,项目评价采取过程性督

查、阶段性评估、结项评审的方

式。项目过程性督查纳入学校过

程性绩效考核,项目阶段性评估结

果纳入课程改革成果奖。团队或

个人项目评估结果,作为评优评先

的重要依据。从而形成愿干事、能

干事、干成事的激励机制。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璧山区教

育委员会课改办)

领导者不能肤浅浮夸,而要具

备深思熟虑、值得众人信赖的厚重

性格。领导者应当能力、勇气和人

格三者兼具,如果有轻重排序,第一

位是人格,第二位是勇气,第三位才

是能力。

(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创办人 稻

盛和夫)

员工必须获得多少信息,才能承

担起企业要求的绩效?应该什么时

候获得这些信息?如果缺乏信息,员

工就没有足够的诱因和方法提升绩

效。要提供给员工关于企业以及他

对于企业有何贡献的信息。不是因

为员工要求看到这些信息,而是因为

这样做才符合公司最大利益。

(现代管理学之父 彼得·德鲁克)

当工作未达到期望或出现问题

时,管理者必须了解事实情况,找到

原因。然而,这里有一个误区:了解

事实情况并找到原因,并不意味着要

找出责任人。即使在必须找出责任

人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采用辅导

的方式提供支持,而不是批评、指责、

抱怨。

(美国知名培训师、咨询师 迈克

尔·马奎特)

向别人提问时要保持和善的态

度,不能带着指责的态度向别人了解

情况。具有学习者思维模式的领导

者能够提出真正的问题,即他们不知

道答案的问题。提问的目的在于获

得信息或辅导员工,不是让别人难

堪,那样就违背了提问的初衷。

(美国铝业公司刚性包装业务部

副总裁 迈克·科尔曼)

战略是一个计划,计划统合组织

的目标和政策,能使组织上下一致付

出行动。任何一个组织的最高领导

人,排在第一位的是要有战略思维。

当有战略思维的时候,你会选择什么

能让我们实现增长,什么地方可以让

我们聚焦赢的方向。这是领导人最

需要训练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

学教授 陈春花)

提问对领导力非常重要,或者说

是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但传统的

学校教育往往培养的是给出标准答

案的能力。不会提问,导致了缺乏领

导力。当了校长之后,你需要摆脱原

有学校教育经历中的提问误区,需要

学会问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比如经

常问一下“你觉得呢?”

(上海新优质学校研究所副所

长 沈祖芸)

“真阅读”

打好人生底色□通讯员孙陆培 徐振海

●管理慧语 孙和保 辑

管理漫画 有位才有为。王柱华/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