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兩岸三地佛學研究與教育事業之我見2005...2001/07/09  ·...

4
131振興兩岸三地佛學研究與教育事業之我見 釋正慈 湖北省黃石市東方山弘化禪寺 佛教是至上圓滿、浩瀚如虛空、清淨與平等的大佛法、大教育。處在轉 型、革新、復興大潮中的中國佛教,應該說是欣逢盛世,環境殊勝的發展機 遇。因此,見仁見智,兩岸三地佛教界的有識之士理應把握這個千載難逢的機 緣,共同研討同宗同根、一脈相承的佛學及佛學教育的發展大計,乃時勢之必 然。 我是大陸改革開放以後首批畢業的中國佛學院的碩士研究生。現擔任湖北 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和武昌佛學院副院長。今天,有幸參加兩岸佛教學術研 究現狀與教育發展研討會,擬就佛學研究與教育實務略抒孔見,以期引起各位 大德、學者及同仁們的共鳴。 一、佛學研究與佛學教育必須應對時代的挑戰 佛教傳入中國並完成「中國化」的歷程已逾兩千五百年了。佛學研究與教 育在古代曾有過無比輝煌、燦爛的一頁。鳩摩羅什與玄奘主持的譯場,雖然我 們沒有福報親睹盛況及高僧聖容、但規模之宏大、意義之深遠,在譯經中學經 典、悟禪機、出人才卻是無爭的史實,折射出智慧的光輝。在近代,隨著祖師 們創建的佛教事業日益發揚光大,佛教在繼承傳統、重振宗風中,佛學研究及 教育得以長足發展,應答了時勢的諸多挑戰。以太虛、楊仁山、印順法師等為 代表的佛學研究與教育頂尖精英,運用西方宗教、哲學乃至科學知識詮釋古老 的佛法,他們高揚「人間佛教」的理性大旗,用佛學的觀點,對西方宗教、諸 家哲學、心理學等現代思潮進行了批判,開創了佛學研究與教育的先河。特別 是繼太虛法師之後的印順法師,堪稱佛學泰斗,他運用近代人文科學的方法研 究佛學,從護持佛教的立場出發,調適了佛教信仰與佛教學術研究和教育的關 係,對來自近現代人文科學的挑戰作出了獨特的回應。使「人間佛教」思想成

Upload: others

Post on 21-Aug-2020

1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振興兩岸三地佛學研究與教育事業之我見2005...2001/07/09  · 振興兩岸三地佛學研究與教育事業之我見 .133. 次上論證佛法與現代生活的契合點。著重解決好出世間的理想與快速發展的世

.131.

振興兩岸三地佛學研究與教育事業之我見

釋正慈 湖北省黃石市東方山弘化禪寺

佛教是至上圓滿、浩瀚如虛空、清淨與平等的大佛法、大教育。處在轉型、革新、復興大潮中的中國佛教,應該說是欣逢盛世,環境殊勝的發展機遇。因此,見仁見智,兩岸三地佛教界的有識之士理應把握這個千載難逢的機緣,共同研討同宗同根、一脈相承的佛學及佛學教育的發展大計,乃時勢之必然。 我是大陸改革開放以後首批畢業的中國佛學院的碩士研究生。現擔任湖北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和武昌佛學院副院長。今天,有幸參加兩岸佛教學術研究現狀與教育發展研討會,擬就佛學研究與教育實務略抒孔見,以期引起各位大德、學者及同仁們的共鳴。

一、佛學研究與佛學教育必須應對時代的挑戰 佛教傳入中國並完成「中國化」的歷程已逾兩千五百年了。佛學研究與教育在古代曾有過無比輝煌、燦爛的一頁。鳩摩羅什與玄奘主持的譯場,雖然我們沒有福報親睹盛況及高僧聖容、但規模之宏大、意義之深遠,在譯經中學經典、悟禪機、出人才卻是無爭的史實,折射出智慧的光輝。在近代,隨著祖師們創建的佛教事業日益發揚光大,佛教在繼承傳統、重振宗風中,佛學研究及教育得以長足發展,應答了時勢的諸多挑戰。以太虛、楊仁山、印順法師等為代表的佛學研究與教育頂尖精英,運用西方宗教、哲學乃至科學知識詮釋古老的佛法,他們高揚「人間佛教」的理性大旗,用佛學的觀點,對西方宗教、諸家哲學、心理學等現代思潮進行了批判,開創了佛學研究與教育的先河。特別是繼太虛法師之後的印順法師,堪稱佛學泰斗,他運用近代人文科學的方法研究佛學,從護持佛教的立場出發,調適了佛教信仰與佛教學術研究和教育的關係,對來自近現代人文科學的挑戰作出了獨特的回應。使「人間佛教」思想成

Page 2: 振興兩岸三地佛學研究與教育事業之我見2005...2001/07/09  · 振興兩岸三地佛學研究與教育事業之我見 .133. 次上論證佛法與現代生活的契合點。著重解決好出世間的理想與快速發展的世

.132. 兩岸佛教學術研究現況與教育發展研討會論文

為當時臺灣佛教的主流和旗幟,印順法師人間佛教理念也在大陸、香港等地越來越備受重視和高度評價,並已為大多佛教徒所履踐。 縱觀兩岸三地佛學研究和教育,近二十多年來隨著思想界、知識界學術研究之風再度勃興。在相當長時間內曾成為中國文史哲研究部門的熱門課題,並由此湧現了大批佛學研究與教育人才,推動了中國佛教事業迅猛發展。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在高度發達的科學文化和全新的生活方式面前,一切傳統文化甚至包括在上世紀尚為時新的學說,將會隨之歷史前進的腳步而日顯陳舊,佛學更不例外。儘管古老的佛學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自身,其中不乏蘊含著許多前科學、潛科學的成份,而且在眾多宗教中,獨具最容易與現代自然科學相契合的特點與優勢。但是,它畢竟作為一種信仰體系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中長期流傳;因而還未從根本上實現理性化的嬗變。因此,使得它在理論上,面臨的是 20 世紀以來深入發展的人體科學,心理學等科學的挑戰;在競爭對手方面更是如此,歷史上同佛教競爭莫過於儒、道兩家,而佛教則以它獨有的魅力和優勢曆古常新,並達到了「儒釋道合一」的境地。到了今天,佔據華夏大地「半壁江山」的佛教又多了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及其它新興的宗教競爭對手,再加之方興未艾的氣功、瑜伽等,這無疑又是對佛教構成了嚴峻的挑戰,因此佛教要作出的回答將會更多。另外,我們還必須看到這樣的一個事實:具有全新生活方式的 21 世紀的新人類,即便有比上世紀人類更大的宗教需求,但其內涵絕不會與以往任何時代人們的宗教需求相同,這又使得佛教在教理教義及社會功能和現行模式方面不足以適應新世紀人類精神的需求。

中國佛教處在這樣一個歷史關口,迫切需要突破傳統的陳舊框架,探本溯源於原始佛教大乘思想,以巨大的理論創新勇氣,印證和發展自身的理論體系,適應未來社會,徹底實現現代轉型。

二、佛學研究與佛學教育必須整合運用兩岸三地資源,促進相互之間協調發展。

具有諸多傳統優勢、家底殷實的中國佛教,必須對人類文明史和當代社會以及 21 世紀下半葉後人類宗教需求,進行全面的審視,提出應時契機、革故鼎新,且具前瞻性和預見性的思考。這就需要兩岸三地佛學界、佛教界的同仁們同心同德、勇猛精進、共同挑起這副歷史的重擔。

(1)以巨大的理論創新勇氣,研究和解佛教決充分人間化、現代化的問題。按照「生死涅槃不二」。「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中道義。從深層

Page 3: 振興兩岸三地佛學研究與教育事業之我見2005...2001/07/09  · 振興兩岸三地佛學研究與教育事業之我見 .133. 次上論證佛法與現代生活的契合點。著重解決好出世間的理想與快速發展的世

振興兩岸三地佛學研究與教育事業之我見 .133.

次上論證佛法與現代生活的契合點。著重解決好出世間的理想與快速發展的世俗生活的矛盾;解決好清淨不染之菩提與日益泛濫的人欲之矛盾,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心靈環保」,創造人心正思的理性信仰的「人間淨土」;緊扣現代人的心理問題和社會問題,用現代思維方式去闡釋古老的佛學。用通俗曉暢的現代語言講經說法,使佛教在協調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上發揮應有的作用。

(2)兩岸三地的佛學研究機構應成立專門班子,保持親密接觸和互動。實施「課題攻關」。例如對佛教遺產進行整理,借鑒和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觀測實驗和統計;突破經院式佛學煩瑣玄奧經論的禁錮,提取三藏教典之精華。通過定期組織兩岸三地佛學研究學術交流,歸納演釋成思路清晰,簡明易懂的理論和修證體系並推而廣之;通過與世界各國宗教界的交流與聯誼,並借鑒當今科學技術研究的新成果為我所用,進一步深化豐富佛學新的理論體系。

(3)積極探索研教合流的新途徑,從楊仁山辦學育僧、太虛擬定整理僧伽制度方案,到趙樸初再三強調培養僧才為佛教之頭等大事,都是抓住了攸關佛教命運的關鍵而著力加以解決的問題,時下大陸各級佛教協會主辦的佛學院不下 30 所,但是,普遍存在著院校領導體制不順、師資嚴重匱乏、經費不足、課程設置不理想、教學體制不完善、學員程度參差不齊、招生與畢業工作漫無頭緒等問題。成為制約佛學教育的障礙。由於佛學教育缺少集原始大乘佛教之大成和面向 21 世紀培養僧才的辦學理念的指導和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的統合以及東西文化的融會貫通,當今海峽兩岸為數眾多的佛學院儘管正在培養著成千上萬的僧尼,但按現行佛學院體制及運作模式,難以培養出具戒定慧和現代意識合格的優秀僧尼,尤其是能否培養出堪作人天師表和人格楷模的高僧,實在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大問題,中國佛教興旺有賴於弘揚實踐佛法的主體,這個主體無疑是未來荷擔如來家業的出家僧團,佛學院是培養僧才的搖籃,而現在的佛學院培養高質量僧才的並不多,因此,除了需要教界、政府、民眾的共同認定和組織保證外,其中發揮佛學研究機構和佛學院的作用尤為重要。實現佛學研究與佛學教育的合流,不失為一條提高佛學教育質量有效途徑。佛學研究的成果不僅應用於刻經及傳媒手段之運用,還要應用於佛學院教育之中,如指導協助佛學院確立全新的辦學理念、制定教學大綱,實現學術研究成果與佛學教育實務的整合和資源配置等;更要應用於佛學院學僧畢業學成之後的僧團建設之中,從而,保證有一批高素質的聖賢僧眾擔當起新世紀住持佛法的重任,因為,未來社會的寺廟僧眾,應該是具備各類專業知識優秀的弘法人才,而不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在一些寺廟裏不合格的名義僧、啞羊僧。

Page 4: 振興兩岸三地佛學研究與教育事業之我見2005...2001/07/09  · 振興兩岸三地佛學研究與教育事業之我見 .133. 次上論證佛法與現代生活的契合點。著重解決好出世間的理想與快速發展的世

.134. 兩岸佛教學術研究現況與教育發展研討會論文

(4)佛教界應樹立憂患意識,把投資的重心從目前的建寺造像轉向培養人才,為合格佛教的人才成長設計方案、創造條件、提供支援。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人才是關係佛教興衰存在的頭等大事,如果沒有人才,廟宇修得多麼富麗堂皇,雄偉壯觀,也只不過是佛教歷史的遺迹和僅供香客信眾頂禮膜拜諸佛菩薩的道場。正因如此,佛學研究與佛學教育責任重大而且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