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cea台灣攝影文化交流協會會訊 第三期

9
Taiwan Photographer Culture Exchange Association 台灣攝影文化交流協會會訊

Upload: tpcea2013

Post on 01-Apr-2016

28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TRANSCRIPT

Page 1: TPCEA台灣攝影文化交流協會會訊 第三期

TaiwanPhotographerCultureExchangeAssociation台灣攝影文化交流協會會訊

Page 2: TPCEA台灣攝影文化交流協會會訊 第三期

會長的話 參與才有真正收獲!付出才能真有所得!

/ p1

本期專題PHOTOGRAM

MAN RAYADAM FUSSSUSAN DURGES/ p2

攝影觀點 協會攝影專題講座《法國當代攝影與攝影

遺產的價值化》之心得與思考 / p5

台灣攝影文化交流協會會訊第三期發行單位:台灣攝影文化交流協會會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二段150號4樓之3發行時間:2014年7月

本期起會刊改採電子報形式發行,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嘗試了和前兩期不同的安排。由於適逢改版初期及編輯組人手缺乏,本期電子版試刊號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望各位會員見諒。未來會刊將在每期制定不同的專題,並針對該期專題配合會員文章與創作的徵稿,以豐富專題之討論與思考,屆時還望各位會員踴躍投稿,增進會刊的可看性與交流價值。 文化出版組編輯室

Page 3: TPCEA台灣攝影文化交流協會會訊 第三期

時間過得真快!自【社團法人台灣攝影文化交流協會】(TPCEA)成立以來,轉眼半年已過。在近三個月的時間內,驚喜不斷!協會的第一個寶寶誕生。協會的會員人數除不斷地增長以外,也逐漸獲得外界的掌聲與關注!

在大家的同心協力的耕耘之下,協會也逐漸發展出大家庭的情感,建立起協會的共識與目標,並且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之下,完成了一個又一個預定的目標。這一切都源自於所有參與這個協會的會員對於TPCEA的情感與認同,相信經由參與、分享、交流,使得生命獲得學習與成長的機會,並透過群體力量,得以共同完成一個又一個充滿實驗與趣味的目標。

我們自今年5月開始,著手策劃一系列跨界的藝文交流活動。首先登場的是今年年中的《MONET手工鏡頭+手工攝影書》展覽,因為該活動主辦得生動有趣,又充滿實驗樂趣,以及不同以往的攝影風格,在業界廣受矚目與好評,參觀展覽的人數屢創新高,展覽最後一天更是門庭若市。

明年1 月3日至2月15 日與《台灣女性藝術協會》(WAA)的跨界合作聯展。這次展覽不僅是TPCEA首度向「國藝會」叩門,提出美術類補助申請,也是第一次向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們提出邀請,獲得女性藝術家們熱烈的支持與迴響!總計34件作品將參與展出,TPCEA獲選參展的件數雖僅有10件,但在作品的品質與內涵上,毫不遜色!值得喝采的是,本次的參展作品中,有高達6成以上的作品,乃針對此次主題《乳房》而特別構思與創作的新品,選用的媒材不僅只攝影,更旁及油畫、壓克力、電影、裝置藝術等跨領域創作,絕對值得期待!除了靜態展覽以外,我們也將同時舉辦4場專題講座,觸及文化、歷史、性別、政治、醫學、藝術等議題,藉以達到更多元與全面的藝術文化交流與社會推廣。

TPCEA除了展覽以外,也針對攝影主題接二連三地舉辦專題講座以及外拍旅遊活動。第二場攝影專題講座《法國當代攝影與攝影遺產的價值化》,我們邀請到學有專精的攝影家余白先生,引領會員們進入法國人的攝影文化觀點以及文化保存這一塊陌生而新奇的領域;而自從高雄舉辦的《曼 雷 光/影/幻/境》高雄奇幻之旅》成功帶給我們大大的鼓舞,我們將再接再力,於今年8月暑假期間,舉辦花東三天兩夜之旅,並於來年策劃更精采有趣的離島與海外攝影藝術參訪團行程,也請各位會員拭目以待。

而眾人期待已久的《藝術電影欣賞暨交流第一場:《機械生活》》,也即將於7月19日登場。我們不僅希望在場地佈置上給予所有參與此活動的會員小小的驚喜,也希望在這次活動裡,不僅讓參與者賓至如歸,也留下一段影壇佳話,建立起一座專屬於我們TPCEA的藝術實驗電影院。

最後,要附帶一提的是,TPCEA的臉書每周都有新內容與新活動的分享,我們竭誠邀請您,百忙中仍要抽空,多多關注與參與我們精心規劃的每一檔活動與每一次行程,並且不吝惜給予我們的工作人員一句讚美的話,一個關懷的問候,甚至於一個小小的「讚」的鼓勵,這也是協會成立至今一直不變的精神:「參與才有真正收獲!付出才能真有所得!」

我們期待在本次的主題徵件中看到您駐足的足跡,更期待在每季發行的會訊或者我們的FB官網上閱讀到您的文圖分享,因為,唯有如此,您才能真正感受到協會的存在不再是一間間讓人噤若寒蟬的冰冷機構,而是讓所有人共同發光發熱的社會團體組織。

會長的話

參與才有真正收獲!付出才能真有所得!文/彭怡平

1

Page 4: TPCEA台灣攝影文化交流協會會訊 第三期

PHOTOGRAMMAN RAY 1890-1976

Man Ray原名Emmanuel Radnitzky。生於俄國猶太移民的裁縫師家庭。青年時期致力成為專業畫家,經常前往Alfred Stieglitz經營的291畫廊和當地的美術館,之後受到1913年的國際現代美術展、歐洲當代藝術展等影響,逐漸發展出個人藝術風格,並成為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先驅者之一,創作涵蓋多種不同形式與媒材,包含繪畫、攝影、雕塑、電影等。

Man Ray於1921年移往法國巴黎蒙帕納斯,結識了Kiki,之後Man Ray以她為為模特兒拍攝出許多著名的攝影作品。1929年Man Ray結識了藝術家Lee Miller,成為他的情人和重要藝術夥伴,共同發明了Solarisation技法。

Man Ray的Photogram實驗始於1922年。Photogram可稱作實物投影,是一種無攝影機的攝影,將物體直接放置在塗有感光乳劑的相紙上進行曝光完成。其實無攝影機的攝影和Photogram技法在曼雷之前即有。攝影技法發明的先驅者塔爾伯特就曾將物件置於感光紙上,直接放在室外陽光下進行曝光,他稱之為Photogenic Drawings。1843年Anna Atkins製作了第一本實物投影攝影集< Cyanotype Impressions in installments > ,收錄以氰版製作的植物投影。Man Ray並不是Photogram的發明者,但他獨特的風格與實驗性使將這個技法的運用推升到另一個創作高度,使Photogram更廣為人知。曼雷認為Photogram是純粹的達達主義, 並取自己名字為技法命名為Rayograph。

Man Ray

左排 Kiss, 1922

下排左 Untitled Rayograph, 1923

下排中 Untitled Rayograph, 1922

下排右 Untitled Rayograph, 1933

2

文/編輯室

Page 5: TPCEA台灣攝影文化交流協會會訊 第三期

Adam Fuss 1961

Adam Fuss認為攝影太受到預先設計好的相機構造限制,因此嘗試尋找其他的方式,致力去除攝影中的相機技術成分。Fuss經常選擇充滿象徵意涵的生物,置於水箱中、或直接置於相紙上投影。由於立體的生物身體各處離相紙距離不同,造成深淺不一的投影效果,加上水流動的波紋與色彩,顯影成一張張詩意又迷幻的獨特影像。Fuss喜歡探討顛覆與重構圖像的象徵意涵,在他的作品裡蛇不再是罪惡的象徵,而充滿更多的詮釋可能。Fuss也曾使用食用兔的屍體與內臟、蝴蝶、蛹等進行創作,生命的狀態與流動凝結成在影像,彷彿濃縮了生、死與這兩者之間的狀態,充滿詩意、神祕感與精神性。在這些如夢似幻的畫面中,Fuss幾乎沒有納入現實世界的線索,他認為這種方式反而能使影像和觀者產生更強烈連結,以自己的經驗與想像詮釋影像。

Adam Fuss

右 Invocation, 1992

下排左 Untitled, From theseries <The Snake Projext>, 1997

下排中 Untitled, From the series <My Ghost>, 2001

下排右 Love, 1993

Page 6: TPCEA台灣攝影文化交流協會會訊 第三期

Susan Derges <River Taws> series, 1997

Susan Derges 1955- UK

Susan Derges生於倫敦,於切爾西藝術與設計學院和Slade School of Fine Art接受教育。在接受繪畫訓練期間即對抽象表現形式產生興趣,認為抽象手法提供表達無形事物的可能,而不只是視覺上的記錄。Derges在旅居日本期間初次展開無攝影機攝影的實驗,她認為攝影機阻隔了主體與觀看者,因而投入實物投影的創作,創作主題多為自然景物。在<River Taw>系列中,Derges直接將大幅的感光相紙置入夜晚的河流中,以月光記錄下流水的粼粼波紋與漂流其上的落葉、樹影、浮雲,因河水的溫度與光線情況不同,相片呈現或藍或紅或綠的顏色,夢幻而神祕。

Page 7: TPCEA台灣攝影文化交流協會會訊 第三期

「與其說攝影是記錄,毋寧說攝影是記憶,一連串記憶積累的歷史過程。」這段話雖是引自森山大道,余白(Hubert Kilian)在台灣攝影文化交流協會的講座《法國當代攝影與攝影遺產的價值化》,透過探討攝影和歷史的關係卻把這段話作了另種更為廣闊的詮釋-集體記憶的攝影實踐如何成為可能。

倘若說攝影存有某種本質性,它終究是離不開片段時間和空間。余白在講座中,一開始便點出攝影和人類的歷史遺產(heritage)有著密切的關係,而這種互動開始是源自於攝影作為一種「紀錄」的現代工具使然。法國銀行家Albert Khan做為在二十世紀初使用攝影來紀錄全世界環境變化的第一人,在他世界超過五十個國家的攝影計畫裡,呈現著奧匈帝國和鄂圖曼帝國的崩潰,冰島瀕臨絕跡的少數民族村莊,到一次大戰的士兵。而當攝影開始從紀錄漸漸發展成為一種展現「藝術性」的視覺媒介時,如何透過攝影以甚麼樣的美學角度來呈現所處的歷史環境,又什麼樣的照片值得保存,則成了攝影師和歷史遺產專家努力對話的重點。Eugene Atget 兼具藝術性和歷史感的攝影作品就是一個例子,他花了三十年的時間,拍攝著那些即將被現代化淹沒的老巴黎,包括建築、街景、以及在街上保留著傳統生活方式的人們,他的作品呈現了十九和二十世紀之交巴黎大街小巷的城市片段,喚起的是那段一去不覆返的老巴黎記憶。

攝影觀點 - 協會攝影專題講座《法國當代攝影與攝影遺產的價值化》之心得與思考

攝影與文化遺產文/鄭怡雯

上 Albert Khan的攝影計畫中 下 Eugène Atget拍攝的巴黎

5

Page 8: TPCEA台灣攝影文化交流協會會訊 第三期

Henri Salesse的攝影

也介紹了法國文化部在2012年在網路上發布的一個大規模攝影資產的保存計畫 PortailArago,該計畫在法國政府決定將過去兩百年來的照片保留進行數位化後啟動。保存計畫的照片從哪來呢?上述的法國戰後三十年的攝影紀錄就是其主要的來源之一,而也正是這種能反應真實存在狀態的影像,才能真正喚起法國人在某個時代的集體記憶,從而具有歷史價值,使攝影成為一種有深度、有重量的國家文化遺產。

透過法國攝影遺產的發展經驗,對照當下的台灣有著相當的啟發和挑戰:試想,如果今天我們有了一座國家攝影博物館,什麼樣的照片應該在其中被展出?當攝影不光只是紀錄事件時,我們如何去思考攝影作品的歷史和美學的價值?在台灣的脈絡下,攝影又如何能夠作為一種文化遺產?在這個影像既氾濫又匱乏的年代裡,其實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啟發來刺激對於攝影的歷史思考和想像。

這種融合歷史紀錄和藝術性的攝影,也可見於余白介紹的另位攝影師Henri Salesse 的作品中。有意思的是,Henri Salesse其實原來並不是名攝影師,而是法國政府在二次戰後為了進行重建,將公務員派到法國各地去用攝影紀錄各地狀況的其中一名成員。當時這些公務員更像是個社會問題調查員,他們到戰後亟待重建的法國各地去了解當地的各種問題,並透過相機記錄下來,而這些影像的呈現目的在於反應真實,讓法國政府能夠充分了解問題。因此這樣的影像,必然不會是一種隱惡揚善的宣傳照,而這項歷史紀錄計畫,從戰後開始持續進行了三十年,最後驚人地累積了共五萬多張照片的三十二本攝影集。

在肯定攝影具有紀錄歷史並能夠呈現藝術性的前提下,法國政府近年來更著手進行了「攝影遺產」 (photographic heritage)的保存和發展工作。換言之,攝影不只是呈現人類歷史遺產的媒介,它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應予以保留的文化遺產主體。在這樣的脈絡,余白

6

Page 9: TPCEA台灣攝影文化交流協會會訊 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