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eb view2016/08/31  ·...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Upload: others

Post on 11-Jul-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一、公用动态

张高丽部署2016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

时间:2016-07-07 来源:点绿网

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6日主持召开会议,对2016年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进行部署。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第一批8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负责对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等地区进行环境保护督察,将于近日陆续开展督察进驻工作。

张高丽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问题导向,总结试点经验、做好组织动员、加强力量配备、严格程序规范,认认真真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李克强总理也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张高丽强调,要把握环境保护督察基本要求,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督察工作。要明确责任主体,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职尽责,推动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围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突出抓好环境保护督察重点任务;要把握政策尺度,处理好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关系,努力实现二者相互促进、有机统一;要严格程序规范,边督察边整改,健全长效机制,提高督察工作的实效性。

张高丽要求,精心组织,实事求是,稳妥把握,严格要求,确保高质量完成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要重视舆论引导,加强部门协调,认真履行职责,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曾凡棠研究员:“细胞”健康促水环境整体改善

时间:2016-07-04 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

——专访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曾凡棠

编者按环境保护部日前印发《关于强化水体达标方案编制实施工作的通知》,近日还公布了“十三五”期间水质需改善控制单元信息清单。这两个文件明确了未达标水体达标方案的编制主体等具体内容,同时要求全国343个水质需改善国控单元达标方案的编制分步推进实施。

如何通过精准治污促进水体达标,成为各地环保工作的重点。

环境保护部今年6月印发《关于强化水体达标方案编制实施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未达标水体达标方案编制和实施工作做出统一部署,明确了达标方案的编制主体和时限、审批与登记备案程序以及方案实施与监督等具体内容。

事实上,《通知》印发前,自去年4月国务院公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后,环境保护部已分别于去年10月和今年3月先后印发了《水体达标方案编制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试行版和正式版,支持各地未达标水体的达标方案制定工作。《通知》进一步强化了水体达标方案编制和实施,有助于推动未达标水体改善,也是落实国家“十三五”期间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举措。

那么,《通知》和近日刚公布的“十三五”期间水质需改善控制单元信息清单有何关系?编制达标方案有哪些意义?如何编制达标方案?针对以上问题,记者采访了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水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曾凡棠。

记者:编制达标方案的重要性和意义何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曾凡棠:“达标方案”是指各地对未达标水体根据既定水质目标要求,以水质达标为核心倒逼任务措施,实施水环境精细化管理的系统化方案。 “十一五”期间,我国部分水质超标的地区已制定并公布过类似的方案或规划,并有效促进了水质改善。如位于广东省的石马河、淡水河流域通过实施达标方案,近年来水质持续向好,基本已消除了劣Ⅴ类。

就全国而言,各地未达标水体的达标方案编制是否科学、实施效果是否理想,直接关乎着《水十条》目标和各项考核指标能否顺利实现,支撑着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补齐环保短板攻坚战能否打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是个刚性指标,消除清单中每一个未达到水质目标要求的水体至关重要。因此,制定水体达标方案是落实《水十条》、全面促进水体达标的重要基础工作,对于因地制宜解决水污染问题、稳步改善水环境质量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第一,编制达标方案是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新《环境保护法》和《水十条》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具体行动。

第二,是回应群众环境诉求的重要举措。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编制实施水体达标方案,特别是针对重点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近岸海域等水体,对照水质目标要求制定系统化方案,突出抓好未达标水体的环境质量改善工作,着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

第三,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达标方案以环境质量改善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细处做起,解剖麻雀,做好“细胞级别”的施工图,从每个乡镇、每个县市、每个控制单元抓起,以“细胞”健康促进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

第四,制定达标方案是建立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中央和省级项目储备库的重要依据,达标方案可作为争取中央资金支持的重要载体。各类治污项目是达标方案的重点内容,是水体达标对症施治的“良药”,这些项目是各地水污染防治项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财政资金支持项目储备库的重要内容。达标方案的编制,将进一步增强政府投入的针对性,并对社会资本形成很好的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

记者:排放许可制作为目前国家正在推动的重要制度,达标方案对排放许可制度的实施能发挥哪些作用?

曾凡棠:制定达标方案是实施排放许可制确定排污许可的基础性依据。污染物排放许可制是我国今后环境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制度。未达标水体所在地区应率先实施排放许可制,这对推动水质达标尤为重要。核心思路是以达标排放为底线设置各排污单位排污许可限值。

达标方案虽无法做到排放许可证的发放,但可通过突出排污许可证的基础和核心地位,以水质达标约束下的污染物削减要求可作为确定企事业单位许可排放量的基础依据。

记者:《通知》和刚刚发布的“十三五”期间水质需改善控制单元信息清单公告有何关系?

曾凡棠:《通知》是基于国家与各地签订《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后出台的推进“达标管理”的重要文件。控制单元清单列举了哪些水体需要改善,明确了管理对象。《通知》则强调了达标方案编制的有关要求,《指南》从技术层面指导各地怎么编制好未达标水体的达标方案。

根据《通知》和近日公布的全国343个水质需改善国控单元信息,达标方案编制的时限要求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分步推进实施。责任书要求2016年达标的水体,应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方案的编制、审批、备案和公开,据初步统计约有33个。责任书要求2017年~2020年达标的水体,应在2017年6月底前完成方案的编制、审批、备案和公开,共有310个。

《通知》还指出,方案制定和实施情况纳入国家水环境质量管理考核,方案涉及的重点工程优先纳入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项目储备库。对未按时限完成方案备案公开的,在考核中予以扣分;对未按时限达标的区域实施挂牌督办,必要时采取区域限批等措施。

中国环境报:如何才能编好达标方案?

曾凡棠:编制达标方案的技术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有别于以前综合性规划要求,每个达标方案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交叉配合,需切实说清任务措施、重点工程与水质达标的关系。此外,需要收集未达标地区内覆盖众多相关部门的海量数据和资料,借助全面的系统分析和定量化手段才能顺利完成。

制定达标方案过程中,需充分衔接问题诊断与任务分工,因地制宜施策。对于因超污染负荷排放导致不达标的地区,应强化全面控源措施;对于因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引起生态流量缺失而导致水质恶化的地区,需侧重节水及水资源保护调度措施;对于结构性污染突出的地区,要提出结构布局优化方案;当然,也不排除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措施,如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排海工程建设大幅降低排放负荷。此外,细化任务分工,并与今后的目标考核挂钩。

《通知》提出达标方案的内容设置应参照已印发的技术指南。我们近期也会整理全国范围编制较好、较成熟的达标方案以及调研较成熟的技术,供各地在编制达标方案时参考。

除继续加强技术指导外,环境保护部还会推动建立以水质达标管理为重点的数据库管理平台,实现对达标方案编制、评审备案、公开、实施考核等环节的动态调度与管理。

据了解,各地达标方案编制工作正在积极开展,全国各省已全面启动达标方案编制工作,并要求各地市于6~8月提交,目前大多数达标方案仍处于初稿编制阶段,少量已安排技术审查并进入审批流程。这些达标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必将促进精准治污,推动水质达标,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水质改善的获得感。

专家建言海绵城市建设路径 引入弹性城市设计概念

时间:2016-07-12 来源:深圳商报

7月5日下午,海绵城市国际学术报告会在深圳市水务局举行,知名专家围绕如何建设和管理海绵城市等问题建言献策。

城市海绵体既储水又净水

美国Tetra Tech公司专家甄晓玥博士谈道,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国外有一定区别,不仅涉及传统意义上的“低影响开发”,还面临着一种“多目标”的情况:在解决水质问题的同时也面临着解决内涝等问题。她指出,中国建设海绵城市要同时兼具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景观建设等功能。通过一些“低影响开发”设施控制,使得五年一遇短历时暴雨(120分钟)的洪峰流量与一年一遇暴雨相当,可以减少城市内涝的情况。

科罗拉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水文与水力学教研组组长郭纯园教授指出,近年来运用最佳都市排水管理实践(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or BMPs)开发出许多新排水系统设计方法并开始广泛应用,例如使用高透水率的路面都市绿带、干井、渗透式集水池、沟渠、湿地以及滞流池等,这些设施均具有有效的滞流功能。然而,多年来,不当积水、延长排水和下水道堵塞等因素,造成了一些都市排水的失败。事实证明,许多问题的产生常常是因为滞流池设计方法只考虑地表水文学而忽略地下水层的种种因素。结果,当地下水层渗流无法接纳表面渗透时,导至整个滞流系统无法良好运作。他认为,在设计洪水滞流池时,应考虑地表水文及地下水文对系统运作的影响。

从公共安全的角度而言,人们对暴雨处理的传统方式是使雨水尽快从街道排除。根据这个概念,很多市区设置了许多边沟、排水道以及地下雨水排水管。然而,许多都市环境研究显示,传统式处理暴雨的方法易造成洪水集中、土壤冲蚀与泥石流。

郭纯园进一步表示,城市海绵体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海绵城市’是储水,也是净水,这些不起眼的海绵体要’抓住’”80%的地表水,在水流动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被净化。 ”

建设海绵城市有三种途径

此前,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仇保兴在《海绵城市的内涵、途径与展望》一文中提出, 建设海绵城市有三种途径。

首先是区域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这需要识别生态斑块,凡是对地表径流量产生重大影响的自然斑块和自然水系,均可纳入水资源生态斑块,对水文影响最大的斑块需要严加识别和保护。同时,要构建生态廊道,生态廊道起到对各生态斑块进行联系或区别的功能。其三,划定全规划区的蓝线与绿线。以深圳光明新区为例,作为国家级的生态城示范区,光明新区规划区范围之内严格实施蓝线和绿线控制,保护重要的坑塘、湿地、园林等水生态敏感地区,维持其水的涵养性能。其四,水生态环境的修复。第五,建设人工湿地,湿地是城市之肾,保护自然湿地,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对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种途径是城市的分层设计。海绵城市建设必须要借助良好的城市规划作为分层设计来明确要求。第一层次是城市总体规划。要强调自然水文条件的保护、自然斑块的利用、紧凑式的开发等方略。并将有关要求和内容纳入城市水系、排水防涝、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等相关专项或专业规划。第二层次是专项规划。包括城市水系统、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第三层次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分解和细化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及要求,统筹协调、系统设计和建设各类低影响开发设施。

第三种途径是建筑雨水利用与中水回用。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建筑设计与改造的主要途径是推广普及绿色屋顶、透水停车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以及建筑中水的回用(建筑中水回用率一般不低于30%)。首先,将建筑中的灰色水和黑色水分离,将雨水、洗衣洗浴水和生活杂用水等污染程度较轻的“灰水”经简单处理后回用于冲厕,可实现节水30%。其次,通过绿色屋顶、透水地面和雨水储罐收集到的雨水,经过净化既可以作为生活杂用水,也可以作为消防用水和应急用水。

引入弹性城市和垂直园林建筑设计

此外,仇保兴还建议引入弹性城市和垂直园林建筑的精细化设计。建筑是城市最基础的细胞,如果建筑对雨水能呈现海绵特性,那么城市离“海绵”也就不远了。一是引入弹性城市的设计理念。弹性城市(Resilient City)是目前国际上非常流行的概念。所谓弹性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准备、响应特定的多重威胁并从中恢复,并将其对公共安全健康和经济的影响降至最低的能力。联合国建议打造弹性城市应对自然灾害,城市必须在制定低碳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同时,采取措施提高其弹性应对的能力。

弹性城市涉及方方面面,从城市应对气侯变化引起的水资源短缺的弹性来看,一旦把水循环利用起来,每利用一次就等于水资源增加了一倍,利用两次就增加了两倍,以此类推。如果通过反渗透等技术,实现水资源的N次利用,就可以做到城市建设与水资源和谐发展,这就是一种“水资源弹性”。新加坡目前就已经达到了此类“弹性城市”的标准。该国从马来西亚调水基本上作为一种水保障,并把调来的水加工成纯净水反销到马来西亚去。

他建议,在本国内,则通过中水回用、海水淡化、雨水利用,基本能满足民众生活和产业用水问题,这就是N次用水的一种体现。总之,弹性城市在水方面的要求,就是尽管外界的水环境发生了变化,都可以保持城市供水系统的良好运转,这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对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一种创新。

其次是结合园林设计的理念。如果把中水和雨水在建筑中的充分综合利用,就可以把整个园林搬到建筑上去,即垂直园林建筑。这种建筑整体上呈现出海绵状态,能将雨水充分收集利用,实现中水回用,排到自然界中的水体污染物几乎等于零,所有的营养素都能在建筑内循环利用,并且绿色植物还能够固定二氧化碳。如果城市广泛推广垂直园林建筑,不仅可显著减少地表水径流量,而且会营造出一个非常美妙而且可以四季变化的城市景观。

专访水环境专家汪家权:尽早建立水资源税制体系

时间:2016-07-14 来源:南京晨报

——专访水环境专家、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汪家权

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随着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水的需求急剧增长。而水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人们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和保护。河北省开展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将带来哪些变化?记者采访了水环境专家、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汪家权。

记者:水资源费和水资源税的区别是什么?

汪家权:水资源费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取水单位征收的水资源的有偿使用费用。而水资源税则是各级税务机关对取水单位使用水资源收取从价计征的资源使用税。利用税收强制性、规范性的特点,强化政府对水资源使用的调控能力,进而有效配置水资源。

记者:水资源费改为水资源费后,意味着什么?

汪家权:首先,收费主体改变了。原来是水利部门核定取水量“从量计征”水资源费。而费改税后,水资源税则由税务部门“从价计征”。启动水资源费改税,不仅意味着征税范围扩大到生态资源领域,也显示出清费立税的改革思路和特征。

水世界论坛,06年建站,水行业目前最具影响力的论坛,注册会员超过60万,每日活跃用户超过5000,几乎涵盖水行业所有领域,设计、施工、调试、运营;新技术推广、沙龙论坛等,资料丰富,免费下载。

其次,费改税后,执行力度更大,效率也更高。以前,水资源费由水利部门收缴、财政部

门管理、价格部门监督。因此,收取水资源费涉及很多部门利益和关系,往往不好协调,难免各自从部门利益出发。改为水资源税后,总额上交国库,只有一个征收与使用主体,杜绝了寻租空间。

记者:如何用税收这一刚性手段推进节水?

汪家权:在节水效果方面,初期阶段效果不会很明显。因为试点初期规定了“总体上不增加生产、生活合理用水的负担”。原来收取多少金额的费,现在虽然改为税,但征收总量差距不大,因此效果不一定明显。

但是,随着费改税的逐步推动,为后面推进节水奠定了良好基础。因为水资源税从价计征构建了税收自动调节机制,既有利于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又能自动反映水资源市场需求与价格的变化。通过征收水资源税,把社会利益与人们自身利益联系在一起,将会对人们的节水意识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自觉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记者:怎样用税收杠杆遏止超采?

汪家权:由于不同地区水资源禀赋不同,税率也不尽相同。按照税费平移的基本原则,由国务院确定税率幅度,各省在幅度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用税率。这就好比房产资源,越稀缺的地方价格越贵。各地根据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合理的税率。对于不同行业和领域,水资源税缴纳数额不同。把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市场与税收联系起来,利用税收杠杆来有效遏止水资源超采。

记者:为何选择河北作为费改税的全国试点?

汪家权:河北省水资源种类除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外,还有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等类型,加之河北省水资源短缺、前期节水计量、水资源管理等工作基础好,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因此选择河北省作为水资源费改税的全国唯一试点。

行业快讯:环保垂直管理改革有了纲领性文件

时间:2016-07-27 来源:中国环境报

7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六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开展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目的是建立健全条块结合、各司其职、权责明确、保障有力、权威高效的地方环保管理体制,确保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独立性、权威性、有效性。要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注意协调处理好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和属地主体责任、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关系,规范和加强地方环保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高效协调的运行机制。

7月22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标志着各方期待已久的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顶层设计获得重大进展,为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虽然《意见》全文尚未公布,但从会议新闻通稿来看,《意见》将在改革地方环保机构管理体制、加强地方环保机构队伍建设、明确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责任等方面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实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是党和国家在生态环保领域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环境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是改革完善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实现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大举措。其目的就是要增强环境监管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为实现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坚强的体制保障。

这一发力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以块为主的环保管理体制,由此产生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政府重发展轻环保,发展硬、环保软;有些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干预环保监测监察执法;环保责任不落实,往往地方政府的责任成为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的责任。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环境监管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阻碍了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按照制度设计的初衷,环保垂直管理改革,将有利于强化落实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环保责任,有利于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干预,有利于统筹跨区域、跨流域环境管理的问题,有利于规范和加强地方环保机构队伍的建设。

正因如此,对于此次中央深改组会议通过的《意见》,相关各方均寄予厚望,希望能够从顶层设计层面为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铺平道路。

事实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到此次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意见》,均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垂直管理改革答记者问时表示,截至3月,已经有17个省(区、市)提出全面试点或部分试点的意向,环境保护部也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举行了多次座谈会,到各地和其他部门进行了多次调研,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在国家相关部门指导和推动下,各地积极探索环保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初步成效。例如河北省出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分步研究垂直管理改革中机构职能定位、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问题;云南省上半年成立环保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先期对部分省直部门单位和州市(县、区)进行调研。

这些基层实践,既为垂直管理改革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注入了活力,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相关顶层设计创造了条件。

随着《意见》全文的即将公布,环保垂直管理改革也将进入实质落地阶段,各地应严格按照中央有关要求,推动改革扎实前行。在此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协调处理好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和属地主体责任、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关系,继续规范和加强地方环保机构和队伍建设,着力建立健全高效协调的运行机制,确保干部职工思想稳定、环保工作力度不减、机构人员和经费保障平稳过渡,让环保垂直管理改革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财政部:拟出手约束地方政府PPP履约行为

时间:2016-07-27 来源:中国环境报

PPP模式推进以来,地方政府信用问题一直是业界特别是社会资本所关心和担忧的问题。据悉,财政部《PPP项目财政管理办法》(以下称《办法》)于今年7月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政府不履约将被扣款。

近日,《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高规格发布,明确要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充分激发社会投资的动力和活力。这两份文件对化解PPP模式现存问题将产生多大作用?

地方政府信用成为政策关注重点

政策明确将PPP支出纳入预算管理,如地方政府不履约,上级财政直接从相关资金中代扣并支付

围绕PPP项目,相关政策陆续推出,使地方政府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价和项目识别评估得到完善。而随着PPP项目支出被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地方政府的履约行为也逐渐受到约束。

最受关注的政策文件仍然是2015年4月财政部印发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其最大的亮点在于将PPP资金纳入预算管理,规范不顾实际财力、盲目上PPP 项目的地方政府。

按照《指引》要求,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省级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具体比例,并报财政部备案,同时对外公布。

有业内人士分析,PPP项目占公共预算比例不超过10%,是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比之前《指引(征求意见稿)》规定的5%比例有所提高,给了各地政府一定的裁量权。

目前,PPP相关操作指导性文件基本系统化,PPP运作的基本规范性文件逐渐成型。财政部正在其PPP示范项目中,实践这些政策规定,并通过建立基金库等方式,推动更多项目落地。

有媒体报道,《PPP项目财政管理办法》本月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其主要内容是地方政府不履约时的扣款机制和将PPP支出纳入预算管理,以保障PPP项目合同中的地方政府履约能力,解决地方政府信用问题,让社会资本减少对政府信用心存芥蒂。

据了解,《办法》要求每年7月底之前,行业主管部门应按照当年PPP项目合同约定,结合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支出绩效评价结构等,预算下一年度应纳入预算的PPP项目收支数额。

同时,上级财政部门应当督促下级财政部门严格履行PPP合同。没有及时足额向社会资本支付政府付费或者提供补贴的,按照合同约定依法办理。经法院判决后仍不执行的,由上级财政直接从相关资金中代扣,并支付至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

“《办法》对地方政府PPP项目支付的约束,利好契约精神建设,直击目前痛点。“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这一认为。但他强调,不要将对支付约束变成PPP的刚性兑付,项目前期是否跟上、后面绩效考核是否到位,都应务实地与支付约束相结合,否则可能加剧地方债务的扩大。

引导社会资本良性发展

PPP模式各项制度逐步完善,可以期待程序公平;政策对企业投资趋宽,而对政府投资趋严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不久前发布《关于促进环保行业民间投资的建议》,指出我国目前民间投资下滑严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以来,占投资额六成以上的民间投资突然失速,从同比增长10%,一路下滑到2.8%。

而在PPP项目中,不少业内人士反映,“国进民退“现象有趋于严重的态势。据广发证券分析,国企正成为PPP项目的主要推动者,国企在订单获取、项目融资、项目落地等多角度竞争优势显著,尤其在大型项目上更是如此。

“有的项目民间资本想进却进不去,有的项目缺乏有效的机制保障民营企业投资收益,民间资本因此持币观望。“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执行秘书长马辉此前分析认为,支付机制不健全、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是导致民间投资在环保行业下滑的重要因素。

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办法》中得到体现,其采购条件中规定要依法择优选择合作伙伴,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对合作方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要积极鼓励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参与,依法允许外资企业参与。同时,《办法》对低价竞争和信息公开也高度关注。

此前,决策层的不少文件和动作已经说明其关注到了投资“国进民退”、市场公平竞争等问题。比如,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其中,重点督查是否存在市场反映的民间资本准入门槛高、困难多、阻力大等问题;以及是否存在民间投资不能享受与其他企业同等的财政补助、土地供应、贷款贴息、用水用电用气用热价格等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

“在PPP等模式各项制度逐步完善的进程中,可以期待程序公平,但更重要的是依靠企业自身实力。” 薛涛介绍说。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下,民营企业可以占有PPP项目的一席之地。国企可与民企形成生态合作关系,国企找到有效率的民企参与项目,提升整体的服务,将项目机会和合作共赢最大化,有实力的民企依然会获得PPP项目应得的部分。

近日公布的《意见》中,社会资本包括央企、异地国企和民企在内。有分析认为,《意见》以最高规格出台表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靠“间接融资”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也走到了尽头。一方面,国企债务率已经很高;另一方面,银行坏账大幅上升。在这种背景下,大量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

因此,《意见》提出,金融机构以适当方式依法持有企业股权的试点,有助于小微企业、创业企业等轻资产企业从银行拓展融资渠道。

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世坚认为,《意见》在特许经营和PPP领域释放的重大政策信号。首先,对企业投资趋宽,而对政府投资趋严。对于经营性的特许经营或PPP项目而言,政府方出资可能会趋紧。

其次,特许经营和PPP项目比较头疼的融资问题将有望缓解,而信息公开、项目监管等环节则会逐步走上轨道。

第三,特许经营模式不会退出历史舞台,最大的可能是与政府购买服务并列成为PPP(广义)的两类主要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性质的项目。

工信部:中国将在2020年初步建立绿色制造体系

时间:2016-07-25 来源:新华社

工信部18日印发《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其中,指明到2020年,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绿色制造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国际竞争新优势。

当前,中国工业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制造体系。

工信部提出,到2020年,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工业全领域全过程的普遍要求,工业绿色发展推进机制基本形成,工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在绿色制造产业方面,将大力开发绿色产品。电动汽车及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技术装备制造水平显著提升,节能环保装备、产品与服务等绿色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方面,将建立百家绿色示范园区和千家绿色示范工厂,主要产业初步形成绿色供应链。

二、公用研究

水处理新型填料可同步脱氮除磷去硫,提升效率

时间:2016-07-19 来源:中国环境报

随着我国水处理设施的新建或改造,寻求成本低、占地少、能耗省、效能高的水处理技术迫在眉睫。然而,以活性污泥法为代表的传统水处理工艺普遍存在占地面积大、投资及运行成本高、工艺流程长等问题。

对此,业内已经开始从不同角度进行技术、工艺上的提升。其中,从水处理工艺填料入手成为一种选择。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江苏艾特克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吴智仁提出基于改性玄武岩纤维新型填料(MBF)构建“生物巢”的新概念,可以提高处理能力,节约土地,减少污泥产量。本报记者日前对吴智仁进行了专访。

记者:传统的水处理工艺中填料在生产、效用、成本等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吴智仁:传统的填料主要存在以下缺陷:生产过程污染物排放多,使用年限少,回收困难,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同时,传统的填料仅能形成很薄(2mm以下)的生物膜,很难形成三维多层的微环境(好氧层、缺氧层、厌氧层)系统,因此无法实现曝气池中的同步高效脱氮除磷去硫。

记者:“生物巢”的含义和原理是什么?在污/废水处理过程中,处理能力、能耗、污泥减量等方面有什么优势?

吴智仁:通过对玄武岩纤维进行针对性的表面改性,提高其吸附性、生物亲和性;同时,使纤维形成大尺寸、高密度的微生物聚集体,我们称之为“生物巢”。“生物巢”有利于包括好氧、兼氧、厌氧等微生物的共同繁殖,可以实现污/废水中碳、氮、磷、硫的高效同步去除。

其在污水处理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处理能力高。通常活性污泥法的BOD容积负荷为1kg/m3/d左右,“生物巢”技术的BOD容积负荷可实现5~20 kg/m3/d的高负荷废水处理。同时,MBF填料可在低溶氧下运行。此外,MBF填料还有微生物群落能够稳定附着、污泥减量明显、曝气池内同步脱氮除磷及硫去除等优势。

比如,“生物巢”可在同一曝气池中完成脱氮除磷去硫,省去传统工艺中的包括厌氧池、好氧池、缺氧池等的建设,占地面积减少1/4,基建成本的投入大幅降低。“生物巢”所产生的剩余污泥将减少2/3,所以同等处理效能下,其污泥处理费用将大大降低。

记者:这一系统能否和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对接?产业化以及应用前景如何?

水世界论坛,06年建站,水行业目前最具影响力的论坛,注册会员超过60万,每日活跃用户超过5000,几乎涵盖水行业所有领域,设计、施工、调试、运营;新技术推广、沙龙论坛等,资料丰富,免费下载。

吴智仁:“生物巢”技术可直接形成一体化的整套装备,用来替代传统的生化段工艺,也可以和传统的工艺进行联用。同时,也可以在传统的曝气池中加装填料设施,只要对曝气系统进行改造即可。在新建厂区,可以直接将“生物巢”替代传统生化处理工艺段;提标改造则可以在原有曝气池中加装填料设施,并对曝气系统进行改造。

目前,“生物巢”技术已完成实验室的小试和中试。现阶段,相关技术已输出日本,并有两个成功案例;在国内,正在进行产业化探索。

污水处理知识:研究人员揭示活性污泥细菌菌胶团形成的机制

近三十年来,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污染性缺水加剧。目前,应用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进行生化处理是城市污水处理的主流技术,由此产生的每年高达3000多万吨的巨量污泥大多未能得到妥善处置和有效利用,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活性污泥工艺运行过程中经常发生污泥膨胀(Sludge bulking)问题,严重影响处理效率。活性污泥研究与开发迫在眉睫。

活性污泥菌胶团形成(Floc formation)是二次沉淀池中泥水重力分离和污泥回用(维持曝气池中微生物浓度)的前提,是活性污泥法成功的关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邱东茹学科组对活性污泥微生物菌胶团形成的机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他们与合作者分别从武汉和香港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分离得到喜树脂动胶菌(Zoogloea resiniphila),开展了系列研究,取得如下结果:

1)对两株动胶菌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和注释,揭示了这一活性污泥优势细菌属的碳、氮和磷代谢的一些特点;

2)通过转座子插入突变、基因定点敲除与遗传互补试验等分子遗传学分析,鉴定了MMB菌株中与菌胶团形成相关的一个大型基因簇;

3)发现其中两个编码天冬酰胺合成酶的旁系同源基因在菌胶团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这两个基因突变或敲除后能够阻断或推迟菌胶团的形成;

4)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类似的基因簇也存在于其他重要的活性污泥细菌基因组或宏基因组(特别是聚磷菌,该类细菌在强化生物除磷工艺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还未能分离培养)中,说明这些细菌也可以形成菌胶团,从而可通过特定工艺在活性污泥中加以富集而发挥作用;

5)对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发现该基因簇中糖基转移酶基因组成上存在种间和种内差异。

这些发现为揭示活性污泥微生物菌胶团形成机理和脱氮除磷工艺作用原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活性污泥膨胀的控制、剩余污泥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等新技术开发具有参考意义。相关论文 Comparative genomics analyses on EPS biosynthesis genes required for floc formation of Zoogloea resiniphila and other activated sludge bacteria 日前已在线发表于Water Research(DOI: 10.1016/j.watres.2016.06.058)。

该研究是在邱东茹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安卫星等完成,合作者包括香港大学副教授张彤和博士郭峰(完成从香港污水处理厂分离的喜树脂动胶菌TS9株的测序和分析)以及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陈浩峰等。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百人计划”科研经费、中科院水生所领域前沿项目和中科院科普项目等经费的支持。

污水处理技术篇:浅析高盐废水的处理方法

时间:2016-07-15 13:44 来源:水博网微信

高盐废水是指总含盐质量分数至少1%的废水,其主要来自化工厂及石油和天然气的采集加工等,这种废水含有多种物质(包括盐、油、有机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含盐废水的产生途径广泛,水量也逐年增加。去除含盐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至关重要。

高盐废水如何处理,首先我们对其不同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1、在盐度小于2g/L条件下,可能通过驯化处理含盐污水。但是驯化盐度浓度必须逐渐提高,分阶段的将系统驯化到要求盐度水平。突然高盐环境会造成驯化的失败和启动的延迟。

2、稀释进水盐度。既然高盐成为微生物的抑制和毒害剂,那么将进水进行稀释,使盐度低于毒域值,生物处理就不会收到抑制。这种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和管理;其缺点就是增加处理规模,增加基建投资,增加运行费用,浪费水资源。

3、在盐度大于2g/L时,蒸发浓缩除盐是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可行办法。其它的方法如培养含盐菌等的方法都存在工业实践难以运行的问题。

高盐废水如何处理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需要对其处理的生物流程有一个详细的认识和理解:

(1)调节池。含盐废水调节池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废水盐浓度的变化,除生产波动周期、冲击因素外,应重点考虑水中盐浓度的变化和如何进行调整,如低含盐水量的减少或过高含盐来水的冲击。

(2)曝气池。根据废水中含盐类型不同,曝气池选择也应有所不同。生物处理含CaCL2较高的废水,应采用传统曝气方式。钙离子能增加活性污泥的絮体强度,高CaCL2可使污泥中灰分达到40%~50%,污泥密度增加,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可在5000mg/L以上。因此,应采用提升力较大的传统曝气、深井曝气、流化床曝气等曝气方法。曝气也应选用气泡较大、提升力较强的散流曝气器等曝气方式。不可采用气泡较小的微孔曝气器和可变孔曝气器,防止曝气孔被无机盐堵塞,不利于曝气池的搅动。在水量小于1000m3条件下也可以采用射流曝气,射流曝气氧的传递效率高,而且不易堵塞曝气设备。曝气强度也应大于普通生物处理,在10m3/(m2?h)左右,或用中心管来增加提升和搅拌能力。高含盐情况下氧的传递速度增加对高污泥浓度有利,只要菌胶团不解体,既使产生丝状菌,污泥也不会上浮流失。含磷营养盐应注意投加位置,以免产生的磷酸钙盐沉淀不仅影响使用效果,而且产生结垢易堵塞管线。

在用SBR工艺处理高盐废水时,由于SBR是瀑气,沉淀一体,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沉淀时间,尤其是在处理含高浓度的钠盐的废水,含钠盐的废水沉淀效果差,故沉淀时间应该相应延长,再就是在为了减少滗水器对沉淀的污泥的干扰,滗水的深度也应该相应减小。在处理盐度波动较大的废水的时候,仍然需要设置调节池。有高浓度含盐废水需要处理的单位,也可以到污水宝项目服务平台咨询具备类似污水处理经验的企业。

生物膜工艺是处理高盐度废水的理想工艺,如瀑气生物滤池工艺,接触氧化工艺曝气等,在处理钙盐含量高的废水时,要注意填料或者滤料的选择,在瀑气生物滤池中要设计较大的反冲洗强度和时间。接触氧化池的填料也宜采用空隙率较高的类型,填料的安装要考虑到易于拆卸和冲洗,防止废水处理过程中形成的碳酸钙堵塞填料。含NaCl较高的废水生物处理时,污泥灰分含量低于含CaCL2废水,而含盐废水密度大,在污泥膨胀或曝气池受到冲击污泥解体时,菌胶团比含CaCL2废水容易上浮流失,因此含NaCl较高的废水生物处理最好采用生物膜法。

(3)二沉池。二沉池表面负荷应有一定的余量,主要是考虑废水密度增加,不利于污泥沉淀,尤其是含NaCl废水。处理水量较大时,特别是含CaCL2废水,最好采用周边传动式刮泥机,以适应污泥浓度高、密度大的特点。在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高CaCL2废水时,应适当加大污泥回流量,以减少废水波动造成的冲击,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4)污泥脱水。由于含CaCL2废水生物处理的剩余污泥含钙盐多,有利于脱水,可不用加絮凝剂。经浓缩后的污泥浓度可大于50g/L。剩余污泥量与普通废水处理的剩余污泥类似,设计参数可参考普通污泥脱水。

在处理钙离子浓度高的废水时,由于活性污泥中的无机成分高,有机物去除能力较低,较低的负荷情况下运行,污染物的去除率要高于高负荷条件下,但是延时曝气又不太适合处理高盐废水,因为污泥龄长,水力停留时间长,活性污泥容易老化,絮凝性能变差,最终影响出水效果。

针对高盐废水如何处理的问题,我们详细介绍一种处理方法:

蒸馏脱盐

蒸馏法是一种最古老、最常用的脱盐方法。目前工业废水的蒸馏法脱盐技术基本上均是从海水脱盐淡化技术基础上 发展而成。蒸馏法就是把含盐水加热使之沸腾蒸发,再把蒸 汽冷凝成淡水的过程。蒸馏法是最早采用的淡化法,其优点 是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所得淡水水质好等。蒸馏法有很多 种,如多效蒸发、多级闪蒸、压气蒸馏、膜蒸馏等。

(1)多效蒸发(MED)

多效蒸发是让加热后的盐水在多个串联的蒸发器中蒸 发,前一个蒸发器蒸发出来的蒸汽作为下一蒸发器的热源, 并冷凝成为淡水。其中低温多效蒸馏是蒸馏法中最节能的方 法之一。低温多效蒸馏技术由于节能的因素,近年发展迅 速,装置的规模日益扩大,成本日益降低,主要发展趋势为 提高装置单机造水能力,采用廉价材料降低工程造价,提高 操作温度,提高传热效率等。

(2)多级闪蒸(MSF)

以海水淡化为例,将原料海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引入 闪蒸室,由于该闪蒸室中的压力控制在低于热盐水温度所对 应的饱和蒸汽压的条件下,故热盐水进入闪蒸室后即成为过 热水而急速地部分气化,从而使热盐水自身的温度降低,所 产生的蒸汽冷凝后即为所需的淡水。多级闪蒸就是以此原理 为基础,使热盐水依次流经若干个压力逐渐降低的闪蒸室, 逐级蒸发降温,同时盐水也逐级增浓,直到其温度接近(但 高于)天然海水温度。

多级闪蒸是海水淡化工业中较成熟的技术之一,是 针对多效蒸发结垢较严重的缺点而发展起来的。MSF一 经问世就得到应用和发展,具有设备简单可靠、运行安全 性高、防垢性能好、操作弹性大以及可利用低位热能和废 热等优点,适合于大型和超大型淡化装置,并主要在海湾 国家使用。

(3)蒸汽压缩冷凝(VC)

蒸汽压缩冷凝脱盐技术是将盐水预热后,进入蒸发器 并在蒸发器内部分蒸发。所产生的二次蒸汽经压缩机压缩提高压力后引入到蒸发器的加热侧。蒸汽冷凝后作为产品水引 出,如此实现热能的循环利用。当其作为循环冷却水脱盐回 收工艺时,可使冷却水中的有害成份得到浓缩排放,并使 95%以上的排污水以冷凝液的形式得到回收,作为循环水和 锅炉补充水返回系统。这种工艺对设备材质的要求极高,运 行中需消耗大量的热量,存在一次性投入和运行费用极高的 缺点,只可能在特别缺水的地区发电厂中采用。

污水处理技术篇: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比较

时间:2016-07-08 来源:水博网微信

以前采用的自然降解净化法因对环境污染严重,已不允许再使用。目前主要采用人工降解净化法,它利用渗滤液的可生化性,通过人工设置的设施、设备,让渗滤液通过厌氧、好氧以及静置、沉淀等方法得到净化,达到有效地消除渗滤液污染环境的目的。国内外的主要处理方案分为:场外处理和场内处理。

场外处理主要指垃圾渗滤液与城市生活污水合并处理,利用生活污水对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进行稀释,然后进行处理,这种方法可以节省单独设立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的费用,而且可以降低渗滤液处理成本。缺点是垃圾渗滤液的输送造成比较大的经济负担,而且渗滤液所特有的水质特征会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运行造成冲击,甚至破坏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场内处理主要指渗滤液向库区喷洒,或者在附近建立一座污水处理厂,从经济上考虑不大适合。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是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必不可少的部分,目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主要是生物处理、物化处理和土地处理。

土地处理

土地处理主要通过土壤颗粒的过滤,离子交换吸附和沉淀等作用去除渗滤液中悬浮颗粒和溶解成分。通过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用,使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发生转化,通过蒸发作用减少渗滤液量。目前用于渗滤液处理的土地法主要是回灌和人工湿地。

渗滤液回灌作为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法之一,目前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据估计,英国50%的填埋场进行了渗滤液回灌。对回灌法的研究国内也有较多,对其去除机理,国内有人作过实验研究,详细研究了渗滤液回灌的影响因素,发现在实验所用的亚粘土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细砂,改善了覆盖土层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当进水负荷为6.6~115g/(m2•d)时,运行两个月,COD去除率可到98%左右。

回灌法在国内一些渗滤液处理中开始生产性应用。人工湿地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处理工艺。对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国外应用较多。TjasaBulc建造一个450m2的人工湿地对渗滤液处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COD去除率为68%、BOD5去除率为46%、NH3-N去除率为81%、Fe去除率为80%。CraigD.Martin建造一种长度与宽度比为10∶1,深度为0.5m,种植了各种水草的人工湿地,并进行了处理营养物质的研究。

美国纽约州Ithaca填埋场在1989年开始采用潜流式湿地处理垃圾渗滤液。北欧芬兰Escambia的Perdido填埋场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运行人工湿地系统至今已经有13年的历史,仍然可以正常的发挥功用。挪威、加拿大、英国、斯罗文尼亚和波兰等许多国家都成功地应用了人工还比较少。

土地处理系统多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中的应用比较少,施浇垃圾渗滤液后土壤的养分含量提高,通气空隙增多,土壤的肥力明显提高,但是对于垃圾渗滤液中的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则无法处理。

渗滤液的物化处理

物化处理方法主要是利用物理和化学手段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其主要运用于渗滤液处理中的方法有:活性炭吸附、化学沉淀、密度分离、化学氧化、化学还原、膜渗析、汽提、湿式氧化等多种方法。和生物法相比,物化法受水质、水量变化影响小,出水水质稳定,尤其对BOD/COD较低而难以生物处理的垃圾渗滤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由于物化法处理费用较高,一般用于渗滤液预处理或深度处理。

活性炭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状况

利用吸附作用进行物质分离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沸石、粉煤灰及城市垃圾焚烧炉底渣等。在渗滤液处理中,吸附剂主要用于脱除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金属离子和色度等。用铝土矿吸附渗滤液,有48.93%的有机物被去除。若用生物活性颗粒炭,即在活性炭上驯化培养生物膜降解渗滤液中有机物。实验表明。用生物活性炭吸附处理渗滤液或者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具有很大的潜力。

混凝法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状况

用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复合混凝剂(90%PAC+10%PAM)及试剂A(一种壳聚糖)等4种混凝剂在不同的pH及不同的投加量的情况下,对垃圾渗滤液COD的去除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垃圾渗滤液原液CODCr浓度为3927mg/L。实验结果为,在pH值5.5至8时,复合混凝剂投加量为400mg/L时,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38.63%和37.84%;试剂A在pH为8,投加量为100mg/L时,对COD的去除率达到39.85%。

物化法和生物处理相比,物化法受水质水量的影响程度较小,出水水质比较稳定,尤其对BOD5/COD比值较低,对难以生物处理的垃圾渗滤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理论上讲物化处理可以去除废水中的所有污染物,所以物化处理一般作为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前期的物化预处理可以去除大部分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毒金属离子和SS。物化处理还能去处一些很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腐植酸、富烯酸和卤代烃类化合物),所以物化处理方法又常放在垃圾渗滤液的深度处理中。

国外对于物化处理的方法研究的也比较多,并且多为膜处理、光催化氧化等,比较先进的化学技术的研究。G.Baccmgarten和C.F.Serfriend以纤维过滤膜取代反渗透膜,对渗滤液后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前者更经济。Soo-M.Kim等则以经典的Fe2++H2O2反应与紫外光结合,进行渗滤液处理的研究,其COD去除率不低于70%,当光辐射为80kW/m3时可以提高氧化率6倍,当光辐射提高到160kW/m3时,降解速率会提高1倍。

生物处理

垃圾渗滤液的生物处理主要是指依靠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以及微生物絮体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来去除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废水处理方法,可分为厌氧和好氧处理两种。国内外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厌氧处理系统、好氧处理系统等处理方法。

最普遍的渗滤液处理方法包括延时曝气、生物转盘以及曝气稳定塘,这些方法对降低垃圾渗滤液中的BOD5、COD和氨氮都取得一定的效果,还可以去处另一些污染物如铁、锰等金属离子。

目前,国内外处理垃圾渗滤液主要为生物处理方法,生物方法对于易生物降解的废水可以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而且工艺比较成熟、运行费用较为低廉。但是对于浓度很高、可生化性较差的有机废水来讲,采用常规的生物处技术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垃圾渗滤液中COD、氨氮、金属离子浓度都很高,这些特点均限制了常规的生物处理方法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运用。

如果在处理系统中提高污泥浓度,延长污泥停留时间,可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提高污泥浓度可以使系统中污泥负荷降低,提高系统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延长污泥停留时间会使系统中的微生物种群发生变化,有利于硝化菌的生长和驯化具有去除难降解有机物能力的新型菌种。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膜生物反应器(TMBR)。

TMBR是膜分离技术和活性污泥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利用膜的截留作用使微生物完全被截留在生物反应器中,实现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的完全分离,从而保证了系统中维持高浓度的污泥龄很长的活性污泥。由此可见,TMBR对于处理难降解的有机废水和高浓度氨氮废水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膜法

膜法包括:超滤膜(UF)、纳滤膜(NF)和反渗透(RO)等,主要优点是:一是过滤精度比较高,膜的孔径比较小,特别是反渗透膜孔径一般在0.1μm~1μm,能去除细菌、微生物、溶解盐等。目前在海水淡化,纯净水、高纯水、物料分离、浓缩中广为应用。二是运行不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对反渗透影响比较大环境因素主要是压力,温度、进水水质。这些量可以测量,并且可以控制。

但膜技术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有:第一,当进水污染物浓度较高时,进水的渗透压就特别高,就需要进水有较高的压力克服渗透压,才能实现物料分离。因此,其在处理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废水时其运行压力高,能耗大。特别是对于反渗透,它的运行压力比较高,能耗较大。纳滤系统则相对反渗透系统运行压力低,能耗较小。

第二,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膜法是一种纯粹的物理分离,因此膜法本身不能消解污染物,它只能把水和污染物分离,而不能降解污染物,更不能实现污染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其分离处理出来的污染物浓度是进水浓度的3~5倍,这种浓溶液比原液更难处理,更容易造成环境的破坏。正是因为膜法这种特点,使其较多的应用于物料的浓缩,回收,而很少单独应用于高浓度有机物废水的处理,其只能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中起辅助作用。且反渗透积累盐分,增大电导率。

厌氧+好氧法+膜法

厌氧处理法以厌氧反应器的应用最为广泛,目前实际用于生产的主要有普通厌氧反应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厌氧流化床反应器、厌氧固定床反应器(厌氧滤池AF)、厌氧旋转接触反应器以及上述反应器的组合型如厌氧复合反应器(UBF)等;

好氧处理法主要有A/O-TMBR生化反应池法、A/O法,TMBR法、生物膜法等,对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目前常用的好氧法主要为具有延时曝气功能的A/O-TMBR生化反应池与TMBR法。

膜法,特别是纳滤(NF),过滤孔径在1μm,可以去除水中粒径较小的杂质,且运行压力较低。因此,将把它作为终端工艺应用在渗滤液处理工程中,和反渗透膜(RO)结合使用,可以确保渗滤液处理系统最终出水指标达到循环水系统补充水使用要求。

该工艺在充分利用生化处理能够比较彻底的降解有机物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的降解污染物,使其减量化,特别是厌氧反应产生的生物气体是一种比较环保的能源,这样就是污染物资源化。同时,利用膜法这种处理精度高的物化处理方法,可以有效的保证出水的水质,特别是对于垃圾渗滤液这种污染物含量较高的废水。

因此,采用该工艺组合处理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是目前确保出水稳定达标的最可行技术路线,CODcr、BOD5、氨氮和色度的去除率均很高,完全可以达到国家有关的排放标准。该工艺是目前不管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应用最多的,工程经验比较丰富的渗滤液处理方法。

A/O+膜法

A/O法采用较高的污泥浓度,去除90%左右的COD与NH3-N,这种方法在日前的工程实例中可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与更长更稳定的运行效果。

基于以上的评述,本项目拟采用厌氧处理法的工艺。

总体来讲,充分认识渗滤液的特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尽可能采用先进、稳定、高效的工艺技术至关重要。

我国未来污水处理厂自控系统的发展方向及技术革新

时间:2016-07-07 来源:闽西新闻网

“未来的污水处理厂自控系统到底应该有一个怎样的革新……我们应该鼓励多样化的发展、多样化的实施模式,融入地域特色元素、考虑历史文化背景、与人居及自然环境协调,做到能源化、资源化、生态化、景观化、智能化和个性化,并成为科学研究与人文环境教育的基地或地标设施。

1 未来污水处理工艺的发展方向

未来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将继续是已有技术的延伸扩展与新型改进技术的不断融入。从过去的发展来看,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是不断改进和升级的,去除对象从有机物发展到氨氮,再从氨氮发展到总氮,以及生物除磷的兴起,都体现了不同时期已有技术与新技术的不断融合与集成应用。

因此,可以认为,今后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发展仍然离不开历史的积淀和工程经验,任何新技术都需要逐步融入到已有的系统之中,然后实现进一步的能力提升以及完全的更替。

例如,从普通曝气发展出生物硝化,由生物硝化提升到A/O脱氮,然后再扩展到 A2/O 除磷脱氮;微孔曝气的出现,使鼓风曝气系统生物池污泥浓度完全可以达到氧化沟系统的水平。

从当前的国际趋势和国内需求来看,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稳定达标前提下的能源化、资源化和低能耗低物耗的精细化管理控制。例如,通过水质的部分或完全恢复,包括反渗透与正渗透技术的应用,达到特定用水功能要求,实现水的回收,供区域水系统循环使用或下游界外用户取用;通过污水与污泥有机物的沼气化和污水源热能利用,回收热能、电能;从污水或污泥中回收有价值的有机物转化为产品,以及回收磷、氮、硫等有使用价值的矿物组分。通过已有技术的回归与不断完善,新技术和新设备在工程应用层面的重大突破,以及运行管理能力的提升,人员素质及技能水平的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将持续发展与不断升级,呈现多样化、集成化、智能化、精细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在源头控制与管网功能改进、碳氮分离与污泥高浓度厌氧消化、高品质再生水生产与磷酸盐回收、侧流与主流工艺厌氧氨氧化等方面取得进一步发展与技术突破,并成为未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2 未来污水处理厂自控系统的革新

现状是时间与人类智慧的积累,未来是现在的不断发展与修正,回顾历史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知未来。活性污泥法诞生百年之际,有人说到了该终止的时候了,有人说还会延续100年、500年,甚至更长久的时间。曾经在丹麦的一个污水处理厂,看到最古老的滴滤池在运行,最新的厌氧氨氧化在建设,老旧泵房运转中,新扩泵站将建成。20世纪70~80年代在德国和奥地利盛行的AB工艺,90年代之后基本没有新增,但随着污水能源化利用和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发展,其A段作为碳氮分离的有效方法,现在又出现了回归的发展趋势。

1997年,我陪Poul Harremoes教授参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时,他很奇怪地问,你们污水处理厂怎么会种这么多高大的落叶树木,不怕秋冬季落叶飘落在池子里面吗?我说,我们有景观绿化的指标要求,落叶可以人工清理。后来注意到,北欧的污水处理厂特别注意节省人力,倾向于无人值守的发展方向,而在德国看到的是员工人数不低于国内的污水处理厂人数,并且有不少博士和高级技师,此外,大学教授会与某个或若干个污水处理厂建立密切的联系和长期合作关系。

2009年,参观美国华盛顿特区Blue Plain污水处理厂时,曾经对他们的工艺流程感到不可思议,首先是20世纪50年代的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去除全部有机物,然后是60年代的氨氮硝化,接着全部依靠外加甲醇的深度反硝化,后续出水过滤系统,其控制系统也较原始,当时正在进行自控系统更新换代,目前这些工艺系统仍然照旧运行。 发生的重大变化是,2015年该厂启动了全球规模最大的Cambi污泥热水解和污泥高浓度厌氧消化系统,采用侧流厌氧氨氧化技术,并汇聚欧洲和北美的科技力量,开展了主流工艺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工程应用研究。

因此,未来的污水处理厂自控系统到底应该有一个怎样的革新,是不太可能有确定性答案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地域会有不同的实践,可以跨越历史,但不可能切断联系,我们应该鼓励多样化的发展、多样化的实施模式,融入地域特色元素、考虑历史文化背景、与人居及自然环境协调,做到能源化、资源化、生态化、景观化、智能化和个性化,并成为科学研究与人文环境教育的基地。同样,未来的污水处理厂人才需求将是复合型的管理人与经理人,全能型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团队,技能型的精细化运营团队,以及公众认知水平的显著提高与广泛参与。

国内外市政污泥处理处置都需污泥深度脱水

时间:2016-07-07 来源:吴江新闻网

市政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质,既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有机质及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有超标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等。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泥是我国污泥的主要来源,并且污泥有机质含量高,较工业污泥来说较难脱水处理。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面临污泥处理问题面临较早,市政污泥的无害化处理经验也比较丰富。国内市政污泥问题产生主要由于污水处理力度和污泥处理力度的不同步。如下,环保企业郑州鼎盛谈下国内外市政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国外市政污泥处理

目前国外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置途径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方法:土地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处理等方法,这些方法都能够容纳大量的城市污水污泥。据调查资料显示,国外污水处理厂污泥或用于农林绿化,或焚烧处置,或投海疏散,另有很少部分以其它方式处置或利用。

由此可见土地利用和陆地填埋是大多数国家污泥处置的两种最主要方法。这对污泥脱水要求较高,需要采用污泥深度脱水设备实现污泥脱水,产生低含水率、无污染的污泥饼才能以此种方式处理。另外,农用和陆地填埋方案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政府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污染源控制状况,同时也与国家的大小和农业发展情况有关。近年来,随着污泥农用标准(如有机物和重金属含量)日益严格的趋势,许多国家,如德国、意大利、丹麦等,污泥农用的比例不断降低,而污泥填埋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但也有一些国家,如美国、英国和日本等污泥农用的比例呈增加趋势,污泥填埋的比例呈减少趋势。

国内市政污泥处理

在我国市政污泥处理和处置技术刚刚起步,全国现有污水处理行业中有污泥稳定处理设施的还不到 1/4,处理工艺和配套设备较为完善的还不到 1/10, 能够正常运行的为数不多;我国传统的污泥处理处置存在基建投资大、负荷低、运行管理难度大、运行经验缺乏等问题,所以造成设备闲置,浪费极大。我国现有的污水处理厂,其污泥绝大部分未能得到妥善处置,这多与我国污泥处理设备落后、污泥处理设备使用率低有关。因此,目前郑州鼎盛超高压污泥压滤机、污泥压干机等新型污泥处理设备需求量非常大,亟需采用这类污泥处理设备解决传统污泥处理设备在污泥处理中的不足。

国内市政污泥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污泥脱水不彻底,污泥处理设备难以达到环保要求。但现阶段,如郑州鼎盛超高压污泥压滤机、污泥压干机,以及部分厂家生产的隔膜压滤机等污泥深度脱水设备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使污泥脱水到含水率60%以下,形成无污染、可资源化利用的污泥饼,为市政污泥处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环保企业郑州鼎盛表示,我国市政污泥处理起步较晚,污泥处理技术与污泥处理设备可借鉴国外市政污泥处理发达的地区,但也应结合自身条件,根据污泥泥质进行处理,使污泥切实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为我国城市环保建设创造条件。

农村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评析与研究

时间:2016-07-18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现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具有投资低、能耗少、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等一系列优势,适合在农村地区推广。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特征,介绍了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在农村地区推广的优越性,并分析对比了国内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常采用的主体工艺,为农村地区采用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提供了技术经济参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推进,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改善。农村供水事业不断发展,由于淋浴、洗衣机、冲厕等卫生设施的普及,农村生活排水不断增加。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近7亿农村人口,污水排放量巨大。2005年10月,建设部组织对9省43县74村庄调查显示,96%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至就近水体,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已经成为新的区域性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鉴于我国污水处理事业存在着较大的资金缺口,水处理行业对水设备投资的资金压力,与大型传统的污水处理系统相比,具有投资低、能耗少、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等一系列优势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与发展形势。在这样的契机与形势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已经并将继续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1农村生活污水特征

1.1水质特征

农村生活污水水质与农村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根据已有的调查数据分析,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污水的水质也比较稳定,相对于城市污水,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含量较高,一般不含有毒物质,污水中还含有合成洗涤剂以及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不同时段的水质也不同。

1.2水量特征

农村的生活污水水量一般都比较小,排放比较分散,变化幅度大,一天之中,上午、中午、下午都有个高峰时段,夜间基本不外排水。高峰时段的出现与季节、当地农村的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2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发展优势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资金投入低、空间利用少、处理效率高、管理方便等诸多优点,使其与大型传统的污水处理系统相比,在农村地区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2.1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减少资金投入

建设大型传统的污水处理系统往往需要较多的资金。当前,我国污水处理事业存在着较大的资金缺口,但又存在着大量小额社会闲散资金难以利用的情况。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资金投入小,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社会闲散资金,使农村污水处理事业更加顺利地开展进行。

2.2有效节约建筑空间,降低土地利用成本

建筑大型的污水处理厂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建筑面积,占用大量的土地,破坏生态环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进程,尤其在东部发达地区,土地利用成本越来越高。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则不需要利用太多的土地,且可以采用地埋处理,节约了空间,进一步地减少了投资代价,同时也不会对生活区或景区造成景观破坏。

2.3缓解市政管道建设压力,降低污水管网规模

对于农村地区以及一些边远地区,管网覆盖率通常较低,建设大型的污水处理厂,通常需要配套建设大规模的市政管道,这样既耗费大量资金,又不便于管理。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可以缓解市政管道的建设压力。另外,对于分流制排水系统,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过的污水可以直接排入雨水管道或就近排入水体,既不污染环境,也不增加污水管道的压力。

2.4节约水资源,有效实现中水回用

随着农村地区对水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大,水资源的匮乏将是未来限制农村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过的污水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中水回用标准,可以重新利用,节约水资源,较大型传统的污水处理系统体现出更大的优势。

2.5高度集成水处理技术,推动水处理行业的革新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实现了污水处理的集成化,使原本单一的技术集成到一个设备中。一体化设备技术自80年代初引入到我国以来,随着国家对污水处理要求的逐渐提高,一体化的集成化程度将不断提高,这将大大地推动水处理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

3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常用主体工艺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采用的主体工艺以A/O(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工艺为主。随着污水处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与多元化需求,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也作为主体工艺运用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由于采用其他工艺作为主体工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效率较低或应用不广等原因,故笔者不予以分析比较。

3.1A/O主体工艺

3.1.1工艺原理

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Anoxic/Oxic,简称A/O)是由厌氧和好氧两部分反应组成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污水进入厌氧池后,与回流污泥混合。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吸收污水中的BOD,并将污泥中的磷以正磷酸盐的形式释放到混合液中。混合液进入好氧池后,有机物被氧化分解,同时聚磷菌大量吸收混合液中的正磷酸盐到污泥中。由于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吸收的磷多于厌氧条件下释放的磷,因此,污水经过“厌氧-好氧”的交替作用和二沉池的污泥分离作用,最终达到除磷的目的。

3.1.2工艺特点

采用A/O工艺作为主体工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具备降低有机污染物和除磷脱氮的功能,也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较简便。由于填料的比表面积大,池内的充氧条件良好,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高,再加上污泥回流,反应池内活性污泥浓度较高,因此兼有活性污泥法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由于生物固体量多,当有机容积负荷较高时,其F/M比可以保持在一定水平,因此,污泥产量可相当于或低于活性污泥法。该工艺操作简单,运转费用低,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是目前较为成熟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能有效地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3.1.3工艺流程说明

由图1可知,生活污水经格栅进入调节池后,由污水泵抽送至A级生物处理池(兼氧池),兼氧池内挂有弹性填料,通过吸附在填料上的兼氧细菌的吸附水解作用,使污水中对生物细菌有抑制作用和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水解,大分子的有机物水解为小分子的有机物,并对固体有机物进行降解,减少了污泥量,降低污水中悬浮固体的含量,并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使从后级好氧段回流的硝化液中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在兼氧脱氮菌的作用下形成气态氮从污水中逸出,达到脱氮的目的,从而降解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提高污水的生化可降解性,并去除污水中的氨氮和悬浮物。兼氧池出水进入O级好氧接触氧化池,好氧池内好氧微生物在水体中有充足溶解氧的情况下,利用污水中的可溶性污染物进行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去除污水中可溶解性污染物的目的。好氧池出水自流入二沉池,污水中大部分悬浮物能在此得以有效去除。二沉池出水自流入中间水池贮存,再由中间水泵提升到砂过滤器去除水中胶体、颗粒、悬浮杂质,确保出水达到排放标准后,消毒排放。经格栅处拦截的栅渣定期清理外运,二沉池中的污泥部分回流至A级生物处理池,另一部分污泥至污泥池使污泥进行好氧稳定消化,减少污泥体积和臭气排放,消化池上清液溢流回到调节池进行循环处理。剩余污泥定期抽送出设备罐体外运处置。

3.2MBR主体工艺

3.2.1工艺原理。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Bioreactor,简称MBR)技术是活性污泥生物处理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工艺。它不同于活性污泥法,不使用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而是使用中空纤维膜替代沉淀池,因此具有高效固液分离性能。同时利用膜的特性,使活性污泥不随出水流失,在生化池中形成8000~12000mg/L超高浓度的活性污泥浓度,使污染物分解彻底,因此,出水水质良好、稳定,出水细菌、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

3.2.2工艺特点。

MBR处理工艺对水质的适应性好,耐冲击负荷性能好,出水水质优良、稳定,不会产生污泥膨胀;池中采用新型弹性立体填料,比表面积大,微生物易挂膜,脱膜,在同样有机物负荷条件下,对有机物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气中的氧在水中溶解度;工艺简单,不必单独设立沉淀、过滤等固液分离池,占地面积少,水力停留时间大大缩短;污泥排放量少,只有传统工艺的30%,污泥处理费用低,但一次性投资较高。

3.2.3工艺流程说明。

由图2可知,污水经格栅进人调节池后,经提升泵进入生物反应器,通过PLC控制器开启鼓风机充氧,生物反应器出水经循环泵进入膜分离处理单元,浓水返回调节池。反冲洗泵利用清洗池中处理水对膜处理设备进行反冲洗,反冲污水返回调节池。通过生物反应池内的水位控制提升泵的启闭。膜单元的过滤操作与反冲洗操作可自动或手动控制。当膜单元需要化学清洗操作时,关闭进水阀和污水循环阀,打开药洗阀和药剂循环阀,启动药液循环泵,进行化学清洗操作。MBR工艺是高效膜分离技术与活性污泥法有机结合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它利用膜的高效截留作用,将生化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机物截留住,省掉了初沉池和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有效地达到了泥水分离的目的。活性污泥浓度因此大大提高,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可以分别控制,而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延长其在反应器的停留时间,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分解,大大强化了生物反应器的功能。

3.3SBR主体工艺

3.3.1工艺原理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BatchReactor,简称SBR法)是一种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在运行操作上的最大优点是将曝气、反应、沉淀、排水等单元操作工序按时间顺序在同一个反应池中反复进行。其运行次序一般分为进水期、反应期、沉淀期、排水期和闲置期5个阶段,5个阶段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周期[6]。一个周期内,各个阶段的运行时间、反应池混合液的浓度以及运行状况等都可以根据进水水质与运行功能灵活操作。只要有效地控制与变换各阶段的操作,SBR法就能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而且,在进水与反应阶段,缺氧(或厌氧)与好氧状态交替出现,有效地抑制了专性好氧菌的过量增长繁殖,同时,较短的污泥龄又使丝状菌无法大量繁殖,由此克服了常规活性污泥易使污泥膨胀的弊端。

3.3.2工艺特点

采用SBR法作为主体工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构筑物少的特点。该工艺不需设置污泥回流设施,不设二沉池,曝气池容积也小于传统连续式活性污泥法,易产生污泥膨胀的现象。通过调节运行,不仅去除COD,而且可以有效地脱氮除磷。该工艺对水质水量变化适应性强,出水水质较稳定,适合间歇排放的污水,可由PLC自动控制系统灵活控制运行工序。但SBR法属于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排水时间短,且排水时要求不搅动沉淀污泥层,因而需要专门的排水设备(滗水器),且对滗水器的要求较高。上述原因导致采用该工艺作为主体工艺的一体化设备处理效率不高。运行费用低。

3.3.3工艺流程说明

由图3可知,污水经过格栅去除掉较大的漂浮物,然后流入到调节池进行均质、均量。出水经提升泵提升后,进入主反应SBR设备池,由经曝气、反应、沉淀、排水一系列操作工序后,下部污泥进入污泥储存池,上清液经滗水器滗水后进入中间水池,经过消毒工艺处理后,作为回用中水或达标水体排放。进入污泥储存池的污泥经压滤后抽排外运,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

3.4常用主体工艺技术经济对比

现以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量为120m3/d,对3种常用主体工艺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表1)。由表1可知,A/O主体工艺总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较低,在出水水质不作较高要求时,应优先考虑采用该主体工艺一体化处理设备;MBR主体工艺出水水质可稳定符合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但工艺设备相对复杂,总体投资与运行费用较高,建议土地利用成本较高的东部地区,发展较好的农村地区使用;SBR主体工艺对进水水质有很高的抗冲击能力,该工艺流程简单,设备少,由于该工艺属于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对于进水水质、水量不稳定的地区,可以考虑使用此工艺。

4结论

(1)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具有投资低、能耗少、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等一系列优势,可以有效地缓解管网建设压力,适合农村地区分散式污水处理,在我国农村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在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常用主体工艺中,A/O主体工艺技术成熟,发展稳定,在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上体现出较大的优势;MBR主体工艺在出水水质及出水稳定性上更优,但投资和运营成本较高,管理方面相对复杂,随着膜组件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革新,MBR主体工艺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SBR主体工艺流程简单,设备少,但由于属于间歇性活性污泥法,处理效率不高,且对滗水器的要求较高,常仅在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地区使用。对于具体的农村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主体工艺选择,应结合当地水质、水量的特点,综合上述技术经济因素予以考虑。

三、国企改革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

意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投资项目审批范围大幅度缩减,投资管理工作重心逐步从事前审批转向过程服务和事中事后监管,企业投资自主权进一步落实,调动了社会资本积极性。同时也要看到,与政府职能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投融资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简政放权不协同、不到位,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确立;投资项目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较为突出,融资渠道需要进一步畅通;政府投资管理亟需创新,引导和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权力下放与配套制度建设不同步,事中事后监管和过程服务仍需加强;投资法制建设滞后,投资监管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关键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建立完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渠道畅通,职能转变到位、政府行为规范,宏观调控有效、法治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资体制。

——企业为主,政府引导。科学界定并严格控制政府投资范围,平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放宽放活社会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将投资管理工作的立足点放到为企业投资活动做好服务上,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更加注重事前政策引导、事中事后监管约束和过程服务,创新服务方式,简化服务流程,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创新机制,畅通渠道。打通投融资渠道,拓宽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充分挖掘社会资金潜力,让更多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有效缓解投资项目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统筹兼顾,协同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财税、金融、国有企业等领域改革有机衔接、整体推进,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工作机制,形成改革合力。

二、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充分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

(一)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坚持企业投资核准范围最小化,原则上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投资行为。在一定领域、区域内先行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探索创新以政策性条件引导、企业信用承诺、监管有效约束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对极少数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政府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角度确需依法进行审查把关的,应将相关事项以清单方式列明,最大限度缩减核准事项。

(二)建立投资项目“三个清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