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122 班 班级简报第 4 期

6
推推推推

Upload: gannon-porter

Post on 01-Jan-2016

5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小学数学 122 班 班级简报第 4 期. 推荐作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发布者: 燕芳玲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 第一,存在厌学、依赖、困惑等学习心理障碍。表现为上课精力分散,害怕作业多,做作业依赖家长,考试时顾虑重重,致使大脑呈抑制状态。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小学数学 122 班 班级简报第 4 期

推荐作品

Page 2: 小学数学 122 班 班级简报第 4 期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发布者: 燕芳玲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 , 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 , 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 , 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 , 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 , 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 ,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 第一 , 存在厌学、依赖、困惑等学习心理障碍。表现为上课精力分散,害怕作业多,做作业依赖家长,考试时顾虑重重,致使大脑呈抑制状态。 第二,对人多疑、恐惧。极度胆小怕事,整天忧心忡忡,情绪不安。遇事很少相信别人,总怕对自己不利,喜欢独处。向往幻想世界,异想天开。 第三,对他人冷漠敌视。表现为常把内心的烦恼、愤恨向他人发泄。殴打、谩骂同学,损坏公物,甚至轻生。

Page 3: 小学数学 122 班 班级简报第 4 期

第四,逆反心理严重。表现为不听家长和教师的劝导,故意对

着干;当得不到教师和集体的重视时,用恶作剧来显示自己,常常表现出自己年龄、身份能力极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对别人的议论十分敏感,少言寡语,不愿与同学交往。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 小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纷繁复杂,其成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是根据小学的年龄特点,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以下几点: 1. 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站,父母是少年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对他们心理健康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最初是家庭。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而且还体现在对学校教育的效果起促进、干扰或消极的作用。在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小学生中,家长采取态度不一致,以压力为主、歧视,经常打骂等不良教养方式的百分数显著高于正常小学生。  

Page 4: 小学数学 122 班 班级简报第 4 期

2. 学校因素 学校的教育指导思想、教师素质、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等,对小学生的心理心理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我们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子仍然出现在大多数学校。面对同学的竞争,他们埋头苦学,没有一点快乐而言。有的刚刚入学的同学每天机械性的重复写作业,他们在长期枯燥的学习中,逐渐变成了只会学习的机器。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会受严重影响。好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刻影响,好的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角度体验和思考,善于因势利导,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水平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心理的积极因素;好的教师能够接纳学生的行为,尊重学生的人格,乐于帮助学生;好的教师还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分享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做到这一切,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3. 社会因素一定的社会文化,决定了人们相应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就从外部影响了人们心理行为。在现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种媒体信息进入了孩子

Page 5: 小学数学 122 班 班级简报第 4 期

们的眼中。社会风气可以通过家庭、同伴、传媒、流行等途径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要确保小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家庭、社会要共同

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净化环境,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常用方法 1.讲授法,即通过课堂教学、辅导答疑和学科渗透等形式,以小学生喜闻乐见、便于接受的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认识指导法,旨在提高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和水平,如指导阅读、举办故事会、参观访问、课堂讨论、自我表述和自我评价等。   3.活动体验法,即通过亲身参与,加深体验,以丰富和发展小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如做游戏、示范表演、实地观察、写作文、谈感想、绘画、演讲等。 4. 行为改变法,即在引导小学生在认识上分清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基础上,鼓励良好行为,改变不良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行

Page 6: 小学数学 122 班 班级简报第 4 期

为训练、行为塑造、榜样示范和游戏性的奖励和惩罚,以达到良好行为养成和强化之目的。 5. 自我调控法,即通过引导小学生自我教育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利于增进心理健康,如鼓励和要求小学生写日记、周记和小结,适当组织展览,谈收获、体会、感受等。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今天,当人的生命活动中细腻的神经系统作用一代比一代增强的时候,心理素质的培养就成为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引起我们的普遍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