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626
2009 C R OGER K WONG 2009

Upload: wang-chi-kwong

Post on 27-Jul-2015

2.20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7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2009

○C R O G E R K W O N G 2 0 0 9

Page 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

高級補充程度會考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公開試

預覽

2009

Page 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

自修生須繳交兩份報告予考評局批改

Page 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Page 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Page 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Page 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Page 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合格率 86.0% 85.0% 82.8% 85.0% 86.2% 85.4% 85.2% 86.9%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合格率 88.3% 90.0% 91.8% 91.9% 92.7% 94.0% 94.1%

76.00%

78.00%

80.00%

82.00%

84.00%

86.00%

88.00%

90.00%

92.00%

94.00%

96.00%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合格率

Page 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90分鐘)(20%)

甲、計劃階段 (5分鐘)

1. 審題要快速

2. 體裁要適當

3. 藍圖要清晰

乙、寫作階段 (75分鐘)

1. 入題要快速 (內容 40%)

2. 遣詞要精確 (修辭 30%)

3. 連結要緊密 (結構 20%)

4. 字體、標點 (字體標點 10%)

Page 1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1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1. 實用文有別於一般文章,它有很強的「針對性」。寫作目的是要處理一個特

定的問題,所以必須先處理好「掌握事理」、「分析事態」的思維。

2. 一篇井井有條的文章,背後隱藏著一個井井有條的思維,要寫一篇「恰當的」

實用文必須先要「想得周到」。一個連普通常識都沒有的人,即使語文修養

不錯,亦不可能寫出一篇「妥當」的實用文。

3. 文章是寫給人看的,所以必須注意讀者的因素:從讀者的角度設想,揣摸讀

者 / 受文者的要求。措辭要考慮語境,勿自說自話。

4. 重視語境:弄清身份、處境、場合、寫作目的

5. 語言適切:用切合身分、處境、場合的語言

6. 切合實情:設想 / 投入情境

7. 內容必須合情合理 (人情 / 常理)

8. 長文別少於 800-1000字;短文勿多於上限字數 (2001)

總合來說: 1. 要計畫要執行 2. 一面寫、一面修訂

丙、修訂階段 (10分鐘)

1. 宏觀要先 2. 道理要通 3. 事實要真 4. 文句要順

1. 文章是要自己「改」的,不是閱卷員批改的。

2. 交卷前必須做好品質檢定:包括內容是否切題、是否言之有物、語言是否適合切合

寫作者與受文者的關係 / 場合 / 處境、語言是否準確…。

Page 1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1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60 分鐘)(15%)

甲、閱讀理解訣竅:

1. 速讀致勝之道:快 而準。原稿字數約 7000-10000字。

2. 倘遇分組題目,留意對比照應。(2004,2007 及 2008 年)

3. 先閱讀問題。好處:省時快捷;知道文章的大概內容。

4. 重點在理解,理解文中的關鍵論點 (冗長的例子並非重點)。

5. 閱讀理解並非捉迷藏,擬卷者大致會按一定的次序/文理設題。

6. 絕大部份的答案都會在文章中,只是等待你去尋找。

7. 答題時可錄取關鍵字眼,答案 有時須經自己消化。

8. 面對冗長的答案,可以撮寫關鍵字眼,組織後再作答。

9. 不扣分的選擇題,縱然不懂,也必填答案。(2007, 2008)

10. 掌握時間:遇有不明,跳讀;無關宏旨,略讀。

11. 別放棄回答最後一頁問題, 最淺的題目可能就放最後一頁。

乙、提高閱讀速度

1. 集中注意力 。

2. 只能用視讀,且要擴大視讀廣度。

3. 多用掃視,減少回視。(忌用手指!!!)

4. 掌握主題。

Page 1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1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90分鐘)(佔 25%喎!)

甲、瀏覽所有題目/提示 ( 5 分鐘 )

這點非常重要,題目或許有新提示或新的作答方式。(1999→2000)

乙、計劃階段 ( 5分鐘 )

構思內容的方法:

1. 先找出關鍵詞,勾出題目重點 (題目有提示分析重點及方向,別放過)

2. 再參考六篇文化篇章的重點 (靈活運用篇章重點,使內容充實,修辭準確)

3. 後再加入平素思考而符合中化科的論點 (角度要廣,層面要闊)

選擇答題,勾出重點,草擬答題大綱,結構如下:

Page 1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1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答題技巧:

1. 運用改寫法,改寫題目的重點 (省時省腦力,又必無錯)

2. 別死記硬套六篇文化篇章重點,要靈活運用

3. 解說要充實圓融,別以為閱卷員會為你補充缺漏的解釋

4. 要運用多角度聯想,以充實內容

丙、寫作階段 (70分鐘)(以回答兩題計算,每題 35分鐘)

1. 手要快、字要大、字數不能太少(800-1000)

2. 必須分兩本簿作答

3. 一面寫作,一面修訂明顯的錯處

丁、修訂階段 (3分鐘)

1. 宏觀修訂論點 (盡最後努力吧)

2. 微觀細看關鍵字眼勿寫錯 (如把「道德」寫成「道得」,實不堪入目)

Page 1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1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設題方法:

精神(認識)

傳統並非板一塊, (分析)

但有連貫體系

傳統 (認識) 現代

(反思) (反思) 現代與西方

的分合關係

(分析)

現象(認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ge 1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1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45-60分鐘)(15%)

甲、臨場重要提示

1. 事前必須重溫自 2004 至今的卷目(近年已趨不著一字形式而變成「奪命四式」和

M.C.)

2. 帶耳筒收音機,要有足夠電池(請你別忘記,否則扣分!!!)

3. 不淮帶螢光筆,記住帶鉛筆,帶橡皮擦

4. 手提電話必須完全關上

5. 臨場請仔細閱讀試卷上的指示,可能會有新的考核方式

6. 必須集中精神,專心致志,中途也勿放棄

7. 心理質素要好,別緊張

9. 選擇題:留意細緻地方,別大意

10. 扣分題:肯定對的才答,寧缺無濫

11. 文字題:近年已無/少此類題型;有的話,記錄資料要快/記性要好

乙、聆聽技巧要點

1. 不宜一邊聽一邊批評、反駁、懷疑或陶醉。

2. 要掌握說話的主題,了解講者的立場、觀點、論調(找到關鍵詞、關鍵句子)。

3. 辨清講者的論點、論據,以及其他作旁証的有關資料。

Page 1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1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4. 明白講者某些運用特別技巧說話,如雙關語、雙重否定句、運用修辭技巧如比

喻、誇飾、排偶等。(Skills 0-7)

5. 藉上文下理推斷某些用語的涵義,找出講者的言外之意。

6. 要適應講者的聲調、語氣、節奏以至說話的風格等。

7. 縱有一時不能明白的詞語或有一時聽不清的語句,也要領略整段說話的大意。

8. 根據講者的言論作合理而有效的推斷。

9. 絕不能忽略理解內容、掌握答題時間和留意每題所佔分數。

Page 1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1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改編自《我和我的唐山》)?!

無疑,高考是屬於我的

如果說,開學前,那個腳蹬學生皮鞋,肩揹單肩式大書包,

身穿新學校的白色校服,整日奔波在那堆苦了學生的書本中的十七歲年輕人,

還沒有意識到,命運已經把一個可悲可憐的考試交給了他,那麼,

今天,當我真的面對高考,並第一次挑戰它的時候,我才意識到,

我和我的高考已經無法逃避了。

不久之前,我和朋友們在某家大學看見了一本《高考學生們的備忘》。

出於甚麼呢?我立刻把它取下書架,幾乎是下意識地,隨手翻到了那一頁。

是的,那是一個注定要用黑色筆填寫的日子.......

二零零四年三月二十八日

高級程度會考第一份卷開考

我又看到了我的高考。我的災難深重的高考。我的傷痕纍纍的高考。

我的那大毀滅的九死無生的高考。高考,它理所當然要和世界歷史,

人類發展史上一切重大事件一同被人類所銘記。

高考生永遠也不會忘記這個忌日。這些日子,

每當想到三月二十八日到來的時候,

考生的房就有一些書本在晃動著....悄寂無聲中,

亮起的是一小簇一小簇暗紅的火苗。火光映出的是一雙雙愴然的眼圈.....

文科生的,理科生的;也映出了他們手中一張張死背著的 notes.....

晨曦中,一整夜的水氣化作的煙,由絮絮縷縷漸漸融合成一片,是白色的霧,

浮動在新建的高層試場間。煙霧在空氣中飄浮著,

它們是孩子眼中一片片神奇的下降白雲,降得很低,又不能觸摸。

飄到路旁的草叢中,飄到飲過雞精的考生的密麻 notes 上。他們沒有理會它,

他們的眼晴在癡癡地望著 notes,不,是在背 notes 中的那個世界,

考生的嘴唇顫動著,在喃喃的訴說著甚麼。

我曾不止一次走過那些死背的考生的房間。我理解,在高考,

「三〃二八」考試的死難者們是沒有墳場的;那些有低分的各張 Paper,

那些有 U 的試卷,那些在覆檢後重新評 F 的考卷,

甚至即將派發的成績表.....A 都是他們無碑的墓地。

Page 1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1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考試前,他們就是為這些考卷,被睡魔折磨,被灌下奶茶,

被書堆和 Notes 活活窒息的。考試後,notes 已不復存在。然而我認為出一切。

我走著,從路邊丟著像書般厚的物理 notes,

走向雜亂堆起的生物的書本。

是一個無月的夜晚,我獨自乾啃著一堆高考時要用上的 notes,忽然發現,

咖啡旁那一本本高大的物理書,通本英文,閃著奇異的光。這些在高考中,

要像櫃中漫畫一樣.....密密翻動的厚書,

這些曾目睹過高考一幕幕慘狀的書本,

它們考完還在默默地、忠實地守護著甚麼呢?那一頁頁形狀彎曲的英文,

使人想到它清楚的記載。兩年來,

書本的字體一點一點地記在高考生死背著腦袋的深處,

是在為 A grade 和 E grade,大學和失業選擇著甚麼前程呢﹗

高考,是迄今為止四百多年世界考試史上最悲慘的一頁。

香港考試局出版的年報一堆,向全人類公佈了這一慘絕人寰的事實︰

U 二千七百六十九份

F 四千八百五十一份

每當我看到這些數字的時候,我的心便會一陣陣發緊。

上一年中六畢業試的試題是極為可怖的,

貼錯題引起的次生災害,幾乎覆沒了全份試卷,U 左計二千七百份。

今年二月中七畢業預試,引起了橫掃全中七的錯答,題目直殺考生,

將大交叉畫上考生的試卷。這次考試的 U 卷,總數近七百份。

還有今年三月小測,冷題,僻題,難題,怪題,總共使一百七十八份卷 U。

這些數字意味著甚麼?它們意味著︰高考的 U 卷數,

是舉班震驚的中六畢業試的二點四倍,中七預試的三十五倍,

三月小測的一千三百多倍﹗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數字背後人的悲慘命運。政府盡可以用數十億美元,

數百億美元來救濟失業的考生,可是又能怎樣計算升學機會的損失呢?

失去的機會是無價的。

太難了,要想忘掉那一切是太難了。

不久前我訪問過一位考生,在她家,她給我端出咖啡和糖,出於禮貌,

我請她也喝。她卻連連搖手︰「不,不﹗」她說:

Page 1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1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高考之後,我就沒喝過一點咖啡?」,她告訴我,

她是在書堆中溫了整整一月之後才考過來的,考試時喝的唯一飲料,

是滿滿一壺咖啡。從此,一切咖啡有關的東西都會使她產生強烈的厭惡感。

咖啡糖、咖啡巧克力、甚至鴛鴦.....

這一切都會使她喚起高考時在書堆讀得幾乎要發瘋的感覺。

「我不能喝咖啡,我受不了」,

高考後,苦澀的滋味一直沒有離開過她,一直沒有...

「經過高考的人,都像害過了一場病。」另一位考生對我說。

「我一到書架,一到自修室,人就說不出的難受。腦子堵得慌,讀不進書來,

只想睡,只想伏在桌上...」她不止一次這樣睡在自修室內,

哪怕管理員吵醒了她,趕她離開,任他們怎樣鬧也鬧不醒她。她會睡﹗

她是壓在書堆中睡了三天後才溫書的,

她至今仍牢牢地記著那催眠了她三天的悶蛋的書堆是甚麼樣子。

平時只要字體變細,當時那昏昏欲睡的感覺又會回來,令她睏睡。

考完了,是甚麼無形的東西還在殘忍地催眠著這無奈的考生呢?

你,一位中年考生,語調十分平靜,平靜之中又透著說不盡的酸楚,

「那些傷心的事多少年不去想它了,忘了,都忘了。」真的忘了嗎?

當年,為了救起你的物理,你曾在 notes 堆中払了整整一周,

是一張 F 紙最終將你的希望斷送。你告訴我,英文是單單肥了在那張讀本中的,

你當場哭了出來。怎能夠忘記啊﹗那是一張可怕的卷。採訪中,

曾有人揚著沙紙,指著表上的 F 對我說,偏偏肥了中文的口試,

這是考官的偏見烙下的....

還有你,老考生羊祜,我在你冷清清的家坐著,

看著你竭力作出輕鬆的笑,我真想哭。

「考試前的那天晚上,我溫過了 Wave。夜晚十點鐘還跟同學通了電話,

是女朋友聽的,她問︰

『喂喂,我要溫 G Field 你陪我溫沒?』,我說︰『不好啦。』

她又問︰『為甚麼不?』我說︰『今年不出的﹗』

她問我肯定不肯定,還要我一定陪她溫...」

你說不下去,老淚順著滿臉的皺紋往下渦。考完了,

你至今還藏著那份出樣的心情。理學院的理想都拋走了,

獨獨扔下了荒謬的成績。究竟是制度的荒謬,還是真的沒有盡力考好?

考場外是一片草地,那是畢業生離開學校時,用他們的心去打理而成的。

草上有石階,有涼亭,有嬉戲的同學.....那些未經過高考的初中的孩子。

石縫間,偶爾伸出了一張張小小的紙條,那是考試前考生、學生的心聲、感情;

看著他們的字,我彷彿置身於一片死寂的黑色洋面上,

Page 2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2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傾聽著極遠極遠的考生留下的種種悲哀的微弱亯號。常常地,於寂靜之中,

我會突然聽到考生的手又重新翻閱昔日 notes 的聲音,

白板上的四千名慘然的 U,他們的詛咒、叫喊、哀求和拉扯;

他們在入大學希望被撕裂的那一刻,尚未來得及去思、去思、去躲、去避,

就被活活地剝離開了那個學生的時代,成了這社會之中垃圾政府的終生份子。

我又想起了白板那些無辜的天真的考生,也許因為他們的存在,

致使這社會的每一個良心都在齊聲地譴責。

這就是我的高考

開學前,當我從惡毒的會考中一步跨到了堆滿了 notes 的高考上時,

我只是感受了甚麼叫做「壓力」。儘管浸在課程的參考書,聽老師說課程急,

課程難,讀整整兩年才一個 E;儘管看遍了大概數百頁參考資料....

我只是感覺我像在一夜間長大了,卻還沒有理解高考的底蘊。

而這次面對高考,我忽然覺得,自己懂得些甚麼了.....

是的,與那四千名 U 相比,與高考目前居然有 A 的人相比,

我的確是來自另一世界的人。我彷彿第一次從考試的角度觀察我的朋友、

我的同學、我的國家。這是殘酷的,也是嶄新的。如此驚人的高考,

如此慘重的浩劫,如此巨大的壓力和悲傷,

我已經不能用正常的規範來進行思維。那些曲折得令人傷心的題目,

那些熟悉得令人腸斷的答案,那些高深得令人發抖的課程,

那些強橫得令人渴望挺身而出的制度,一切屬於人的品質都俱全了。

這就是我的高考。

二零零三年的春節,我是在高考壓力中度過的。除夕那天一早,

我就聽見嘰嘰呱呱的背書聲,過午,那聲音更響,及至薄暮,

滿室的背書聲已密得分不出點兒來,整個天空都映出一片通紅﹗

我看見桌子上,書堆中,那些高考生正一課接一課地背誦物理和生物︰

G Field、E Field、Ecology、Wave....聽不見輕鬆的笑聲,

只是不停地背、背。我覺得那震耳欲聾的背書聲中,

飽含著一種極為複雜的情緒高考前訪問過的那位在書堆中咪了十三天的學姊,

邀我去她家看 notes。在高考中失去了大學希望的孤獨學姊,

把我當成了唯一的希望,她一口一個「努力」,喊得叫人心痛。

我要走了。拿起提包,忽然感到那麼沉。原來學姊在裡面塞了一套參考書﹗

我提著沉甸甸的包,在考生的居處上走著。滿地是高考的 notes,

空氣中飄著咖啡的甜香。我的心沉甸甸的。

除夕的自修室,光明和黑暗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考生區燈火輝煌,

而那些尚未關門的「小孩區」中,只有暗暗的燈光。

Page 2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2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但那裡有著真正的人的氣息,不如我這沉甸甸的包,裝著學姊的那堆 notes。

在書店門前,我停住了腳步,我又看到考試前看見過的那一本本物理書。

當時,書中是一 part 高考的課程。物理書書頁仍然不動,

彷彿在此起彼落的背書聲中封印起歷史。我的眼睛發睏。

考生對這些物理書的理解....也許遠不如它們對人的理解呵。

四千名 U 無疑是一個悲哀的整體,它們在考試後帶走了入大學的希望,夢想,

使得考生至今在外貌和精神上仍有殘缺感。一切似乎都逝去了,

一切似乎又都遺留下來了。彷彿是不再痛苦的痛苦,彷彿是不再悲哀的悲哀。

正是這一切,促使我用筆寫出我的高考。我要給今天和明天的人類學家、

社會學家、教育學家、考試學家、心理學家....不,不光是他們,

還有同在地球上的人們,留下關於一個大劫難的制度的真實記錄,

留下關於讀書中的人的真實記錄,留下尚未有定評的制度歷史事實,

也留下我的思考和疑問。

Page 2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2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Page 2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2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Page 2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2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關於「文化」的定義,歷來有不少爭論,各門各派都有不同

的定義。殷海光先生在《中國文化的展望》一書中就曾把四十六

種西方學者對「文化」的定義列舉出來。他認為要在眾多的定義

中決定一個真正的定義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任何定義足以一舉

無遺地將文化實有的內容囊括而盡,每個定義都只能說到文化的

某一個或若干個的層面或要點,但若把這些定義綜合起來看便可

知道文化是甚麼。他認為文化的內容是包括所謂「好的」與「不

好的」,而不是選擇性地只選「好的」作為自己的文化。依他這

種對文化的理解,文化其實是指人類一切知識的總集,不管這些

知識是好的或不好的。其實殷先生這種文化觀是取自西方社會學

家的定義方式。現代很多人都認為「文化」是英文「culture」或

「civilization」的翻譯,所以多數人都會採用西方文化觀的定義

來解釋甚麼是文化。

西方著名哲學家泰勒(Tylor)就曾把文化定義為「一種複雜叢

結之全體。這種複雜叢結之全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律、

道德、風俗、以及任何其他的人所獲得的才能和習慣。這裡所說

的人,是指社會的每一個分子而言。」這個定義的意思是指人類

所有的東西,凡想得出的,都網羅在內,正如其他社會學家對文

Page 2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2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化的定義一樣,這種定義都是把文化解釋為人類知識的總集。這

是最常用的定義方式,也是較接近西方文化觀的定義。但這種定

義方式不能清楚見到文化的特性,所以我想在這裡提出另一種對

文化的定義,就是文化在中國式的文化觀底下的定義。其實「文

化」一詞中國古已有之,下面將會作出解釋。簡言之,在中國式

文化觀底下的所謂「文化」有三大特點:1.自覺性 2.精神性 3.價

值性。

自覺性

文化的內容必定是要有人類自覺參與的創造在內,這樣才算

是文化。所以蜜蜂、螞蟻雖然有類似的社群組織及分工活動,但

因為不是自覺的創造,所以也不算得是文化。因此在殷先生對人

生所分的四層架構(物理層、生物層、生物文化層、價值層)中,生

物文化層其實不算是甚麼文化,而人類的文化其實也不是屬於生

物文化,可見他各層次的劃分是不清楚的。勞思光先生在《中國

文化路向問題的新檢討》一書中便將文化解釋為一自覺的創造性

活動,與自然相對。即是說「自然」是一已給與的存在,是不自

覺地被造的,而文化則是人有自覺地創造出來的活動。而這種創

造活動是有目的的,即是說人類自覺地意識到有某些目的需要達

Page 2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2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到,並透過一些實踐行動希望把它們完成的。所以勞先生便以自

覺性作為區別文化與自然的分水嶺,認為只有人才能創造文化。

精神性

殷先生《中國文化的展望》一書所羅列的文化定義,大概言

之,它們所定義之文化都是指文化現象。文化可分為兩個層次討

論,一般常用的是文化的現象義,也是最多人所採用的,即是所

謂人類知識之總和。這種方式所指的文化可包括吃廣東菜、穿波

鞋、乘地鐵等活動,但這些其實只是文化現象。因此有些反傳統

人士因不滿中國一些不文明的舊禮俗如紮腳等,便把中國文化批

評得一無是處;其實他們所批評的只是表面的文化現象而已。甚

至如孫隆基所著的《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雖然書名說是「深

層結構」,但內容所批判的其實也是中國人喜歡吃飯、飲茶、吐

痰等文化現象而已。事實上,文化還有另一含義,就是文化精神。

這個精神意義的「文化」來自中國人本身的觀念:《易經》賁卦

彖傳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

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

文以化成天下。」「天文」、「人文」、「文明」、「文化」四

個詞也出自這裡,都是表示一種道德實踐上的價值活動。「天文」

是自然的文理,沒有人為加工的過程;「人文」是人通過人的實

Page 2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2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踐以價值化此自然之文理,有人為的努力在內。故天文只是自然

的「時變」,而人文則可以「化成天下」,可見這是一種價值活

動。「人文化成」縮稱為「文化」,就是人之道德實踐以化成天

下的意思。這種解釋代表文化不只是現象那麼簡單,而是在這些

現象背後有一精神存在,而由這精神賦與自然現象以價值。

價值性

由此而說到文化之價值性。文化之所以為文化,如果用以上

的意思解釋,則必須帶有價值性。所以本文開始時所說的一般定

義,說文化是現象知識的總和那種說法是沒有意義的。這即是文

化的中性說,只是描述一個時期一個地方的現象,而沒有文化的

價值創造的意義在內。殷海光先生在《中國文化的展望》中說到

文化是中性義時,明顯不過地說,文化不是有選擇性的,好的是

文化,不好的是文化。他說此話的背景是針對當時一些國粹派學

者只說中國文化的優點而逃避了中國文化的缺點,但這樣解釋的

文化很清楚是指文化現象而言,是中性說的解釋。問題是這樣的

一種文化是決不足以化成天下的。價值宇宙在層次上是高於現象

宇宙、知識宇宙、科學宇宙的。因為在這些專門知識、現象知識

中並無足以立人道的價值標準。只有科技知識決不能化成天下,

反而可能毀滅天下。君不見現在人們朝夕生活在擔心被戰爭毀滅

Page 2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2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的恐懼之中嗎?若沒有了人文化成的調節,社會又怎會有所謂文

化呢?所以中國古人所講之「文化」不是與現代社會脫節的東西,

而是正正能醫治現代社會弊病的妙方。

用以上的方式來定義「文化」明顯不是現象義的解釋,但用

這種解釋卻可見到西方以現象義方式來定義「文化」的缺失。由

此對比出中國式的定義是更有價值的,更能清楚見到人在「文化」

中的位置,而且更明白人要做的是甚麼。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 2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2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年份 題號 問題重點

1994 1 家庭倫理和家族本位。

2 愛自然、愛和平。

3 傳統節日的價值。

1995 1 人生層次、富貴取捨我見。

2 孝及父子關係。

3 賢人政治觀。

1996 1 科學落後之原因,中西的光榮和恥辱。

2 忠與義(岳飛與關羽) 。

3 自然生活之價值。

1997 1 孝之本源與作用。

2 音樂與儒家觀點。

3 性的態度與觀點。

1998 1 禮的精神與作用。

2 傳統政治觀與民主。

3 藝術創作與儒家藝術觀。

1999 1 妨礙中國科學發展的原因、科學與道德。

2 印證天人合一的自然觀。

3 粗口歌的藝術性。

Page 3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3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4 父子相隱、對上位者之容忍。

2000 1 評論積極用世和退隱避世的人生態度。

2 類比推理。

3 性善較性惡多人接受。

4 中國的關聯感應與西方的因果蘊含,是否有理?

現代科學出路之反思。

2001 1 體育精神界定為「不斷挑戰自己」正負面影響,據中國文

化重新解說「體育精神」,以補救上述負面影響。

2 據文意「蘿葡鯽魚湯」體現中國飲食傳統文化觀念,中國

其他傳統飲食文化觀念。豆腐、湯圓、盆菜,何者可代表

中國文化特色。

3 孔子鬼神觀和祭禮觀有否矛盾。拜關帝、電影開鏡拜神合

乎儒家宗教精神?

2002 1 親屬稱謂體現中國人社會結構的哪些特質。

2 「愛和平、反暴力」的精神與史傳所記之現象是否予盾?

「以德報怨」的利弊及個人之報怨方式。

3 毛筆書法會否被淘汰?回應畫中內容。

2003 1 香港人的旅遊文化與中國古人「遊」的精神有何相通相

違?

發展經濟的代價是破壞自然美和歷史文化遺產?

2 評論傳統例子之守「信」是否合乎「忠」、「義」。

「忠義不合時宜,不如立法保障。」評論及舉例。

3 儒家以「道德」為求學目的,是否合現今「知識型經濟社

會」對人才的需要?

卷二不設公開試是否更能促學生學習中國文化?

Page 3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3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004 1 中國傳統節慶活動,能否適應當今社會的變化,同時延續

文化精神的傳承?舉例申述之。

2 評論何女士的審美新觀念:美就是美,美不附帶任何條件。

3 評論祖母對生兒育女的一套看法。

2005 1 透過「動物實驗」和「吃食動物」兩事,提出你對「人要

對動物有情」的見解。

2 評論兩種不同的敬師觀念。

3 儒家所倡導的捨生取義是否「陳義過高」?

2006 1 「內外有別,親疏有別」在現今社會未必適宜。是否同意?

2 網上拜祭符合中國傳統的祭祀精神嗎?

3 從商業行為(賺錢仍賣舖)評論對義與利的看法。

2007 1 現代建築物是否符合中國傳統藝術精神?

2 慎言和面試時要突出自己,兩者是否有矛盾?

3 賢人政治補民主政治之不足。

2008 1 現今的人應做快樂的個人,還是做「不憂」的仁者才算是

理想的人生?

2 父子之倫變成朋友之倫好不好?

3 傳統活動變得更壯觀、更華麗、更有「睇頭」,會否令中

華文化內涵消失?

2009 1

2

3

Page 3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3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劉桂標(香港中文大學博士,香港人文哲學會會長)

作者案:本文是筆者出席一個座談會時的講稿。該座談會由弘毅

文化教育學會、香港人文哲學會及香港哲學之友合辦,題目為「當代

中國哲學與文化反思」,日期為九九年十月三十一日,地點為華夏書

院。當日由於時間關係,我刪除了部分的講稿的內容,現在將講稿全

文發表,補回了當日未及之義,亦在其他地方作出了整理和修訂。

各位朋友:你們好!今天,我很高興能出席今次的座談會。

今次座談會的講題其實很大,因為在關於中國哲學與文化的反思

上,內容十分廣泛,而時間上又有相當大的限制,因此,我今天只得

將話題收窄,我只打算討論中國當代哲學與文化思潮中三大學派──

當代新儒家、自由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問題上的論

爭的其中一個焦點,就是關於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是否要揚棄傳統中國

文化的問題。

在正式討論此問題之前,我首先概述一下當代中國三大思潮的異

同,讓大家對我要討論的問題有更多背景上的了解。

當代中國三大思潮為當代新儒家、自由主義及馬克思主義(即社

會主義)。當中,個人以為,當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為唐君毅、

牟宗三及徐復觀,自由主義的代表為胡適、殷海光及林毓生,馬克思

主義則可以陳獨秀、張岱年及李澤厚為代表。這三個主流學派對中國

文化現代化的看法互有異同。以下略言其主要處:

首先,是對科學的看法。三大學派都肯定中國需要發展科學,但

在這方面三派亦有細微的分別。自由主義及馬克思主義對科學可能帶

給人類的進步基本上抱著非常樂觀的態度,因此,容易傾向於過度強

調科學在整個文化領域中的重要性的泛科學主義,尤其是早期的全盤

西化派和俄化派。至於新儒家,則自始至終對科學可能帶來的弊端有

Page 3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3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高度的警覺,所以,她分別開科學與泛科學主義思想,對後者提出嚴

厲的批評。

其次,是對民主的看法。三者都肯定中國需要民主政治。不同的

是,新儒家及自由主義主張採取西方式的民主制度,但馬克思主義卻

稱西方的民主為「資產階級民主」,是一種假民主,故另倡新民主,

即其所稱的「人民民主專政」。

最後,是對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關係的看法。自由主義及馬克

思主義以為,中國傳統文化是現代化的主要障礙,因此,中國要現代

化,必須揚棄傳統中國文化,起碼是要揚棄其核心的部分。在這方面

,新儒家別樹一幟,以為中國傳統文化雖未發展出科學與民主,但後

兩者均為中國文化發展的「內在要求」,與中國文化的本質不相抵牾

,故現代化不單不須揚棄傳統中國文化,而且,後者更是現代化的基

礎,也只有如此,中國文化才可以走上真正現代化的道路。

上面筆者交待了三大思潮的主要異同,以下,我只想集中討論三

派在上述第三個問題上的論爭,就是說,對傳統中國文化是否妨礙現

代化及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是否必須揚棄傳統中國文化的核心部分的爭

論。

如前所說,在這問題方面,當代新儒家與自由主義和馬克思主義

是分道揚鑣的。自由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以為,中國傳統文化是現代化

的主要障礙,故主張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必須揚棄傳統中國文化,起

碼是傳統中國文化的核心部分。然而,新儒家卻主張,傳統中國文化

雖然未能開出民主與科學,但她的本質並不妨礙現代化,現代化甚至

是她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因此,我們應該保存中國傳統文化核心的

部分,作為中國現代化的基礎,這也就新儒家的「返本開新」的主張

在這個問題上面,筆者以為新儒家的講法較可取。但在我未講出

我的理據之前,我想先澄清人們對於新儒家常見的兩種誤解。

第一種誤解,是以為當代新儒家是中體西用論的翻版。中體西用

論由洋務派份子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及張之洞等提出。所謂中體

,是指中國的精神文化,西用則指西方的物質文化。說中體西用,就

Page 3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3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是以中國的精神文化來與西方的物質文化相結合。再具體一點來說,

即是將西方文化的器物層面(所謂「船堅炮利」的部分)吸納到中國

文化的制度層面和精神層面上去。顯然,中體西用論的毛病就在於將

精神與物質,或者器物、制度和精神等層面割裂起來,其講中西文化

結合只是拼湊式的,不能達致真正有機的結合。在這點上,洋務派明

顯與新儒家背道而馳,因為後者強調現代化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內在要

求的發展,因此,中西文化的結合是有機的結合,而不是將兩者作隨

意的割裂和拼湊。

第二種誤解,是將新儒家等同起保守派。保守派以梁啟超、辜鴻

銘等為代表,主張發揚傳統中國文化,在這點上與新儒家有相近之處

。然而,保守派只看見中國文化的優點而看不見其缺點,而其抗拒西

方文化的態度更是非理性的。在這點上,新儒家主張中西文化各有優

缺,故應取長捨短,互補不足,這方面的看法顯然超越了保守派。

澄清了上述的誤解後,講者嘗試講出支持當代新儒家對現代化與

傳統中國文化關係的主張的理據。以下,我分別從民主與科學兩方面

來說明傳統中國文化與現代化是可以並行不悖的,並非有著根本的矛

盾。

先從民主政治方面來說。中國傳統文化雖未發展出近、現代西方

的民主政治,然而,並無證據證明她的本質障礙了後者的開出。相反

,我們可以見到她有達致後者的要素,這就是傳統的民本思想或即民

貴思想。「民本」一詞首見於《尚書》「民為邦本」一語,此語表示

人民為國家的根本,有最大的重要性。而「民貴」一詞則見於《孟子

〃盡心章》:「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當中亦表示了人民最

為重要之義,其重要性甚至在國家和國君之上。

這裡,我們可見傳統中國的民本思想與近、現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有很大的親和性。民本思想與民主思想的相近處,要言之,有以下兩

點:

第一,以人民為最高的政治目的。如《禮記〃大學》所說:「民

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就此點來說,有如已故美國總統林肯

所說的民主三要素之一的「民享」(for the people)。

Page 3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3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第二,人民可分享政治的權力。如《呂氐春秋〃貴公》所說:「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就此點說,則近於林肯所說的

「民有」(of the people)。

由以上所說,我們可以見到,傳統的民本思想己具備了林肯所說

的民主思想三要素其中之二,可見兩者有相當大的親和性。

我們說民本思想與民主思想有很大的親和性,並非說它們完全相

同而沒有分歧。事實上,無可諱言,民本與民主兩種思想仍有一些重

要的差異。要言之,有以下的不同:

首先,民本思想只肯定了民為邦本,即主張君主(統治者)要了

解人民的重要性,但政治的權力還是在君主而非人民手中。然而,民

主思想肯定了政治以人民為主宰,即國家由人民所統治,此即林肯所

說的「民治」(by the people)。因此,綜合以上所說,民本思想只

有民享和民有,但仍未走上民治的一步。

其次,中國傳統民本思想並沒有說及人民有約束和改變政府的權

力的合法形式,人民只有靠道德(要求君主修德)和宗教(以讖諱災

異之說警惕君主)來約政府,以及以暴力(起義)的手段來推翻政府

。顯然,道德、宗教、暴力等都不是約束和改變現有政權的合理形式

,因此,我們可見中國歷史上經常出現一治一亂的情況,政局常常陷

於不穩定的狀況。相對來說,西方民主思想講出了人民約束和改變政

權的合法形式,如議會和反對黨等,故政權的改變和轉移能合理地進

行。

再次,民本思想的基礎在道德方面,主要是「內聖直通外王」(

道德直通政治)的模式,所以,它只是一種德治思想或人治思想。然

而,西方的民主思想的基礎卻在政治、法律方面,主要是主權在民、

天賦人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思想,因此,它是一種法治的思想,

能充分體現人民統治的精神。

因此,依牟宗三先生所說,中國傳統的政治模式只有治道而無政

道,只有吏治而無政治,只是治道的民主而非政道的民主。當然,若

以西方的民主政治為標準,則中國的政治嚴格來說還不可以說是民主

的政治。因此,金耀基先生索性稱她為一種開明的專制(enlightened

Page 3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3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despotism)。不過,

無論如何,中國傳統政治思想雖然與民主思想仍有差異,但正如

前所說,兩者亦有很大的親和性,因此,傳統中國政治絕非如法國路

易十四時那樣「朕即國家」式的絕對的專制。所以,我們斷不能說傳

統中國政治與民主政治有著根本的矛盾,故追求民主政治時必須揚棄

傳統中國文化,起碼是核心的理論,如性善論,內聖外王(政治建基

於道德)的理想等等。

相反來說,民主政治其實是中國文化發展的內部要求。從儒家的

思想來說,人的良心的發用(落實成具體的道德行為)許多時候實有

賴於民主制度,將人的種種人生實踐的價值,包括傳統中國所講的道

德價值,以及西方所講的自由、博愛、平等等價值實踐出來。因此,

中國傳統文化要發展出民主政治,只需對傳統政治作出改革,不必將

傳統文化全盤否定,或者揚棄她的核心部分。具體來說,有以下數個

要點:

第一,我們須引入西方的民主思想和制度,補充傳統中國文化只

有「民享」和「民有」,而尚未走上「民治」的道路的不足。

第二,建立人民約束和改變政府權力的合法形式,不再訴諸道德

、宗教,更不再倚賴於暴力的手段。

第三,將傳統中國文化的由內聖直接開出(直通)外王的模式,

改為間接開出(曲通)的模式,即是說,並非像以前那樣,由道德心

靈直接開出德治式的政治,而是使道德精神讓開一步,使獨立的民主

精神彰顯出來,由後者開出民主政治。這樣,民主政治雖然仍以道德

為基礎(必要條件),但其充分開出則有賴於獨立自足的民主思想。

以上講完民主政治方面,以下,我們再從科學方面說明傳統中國

文化與現代化並非根本對立,而是可以相轉相成的。

無可否認,傳統中國文化是有些不利科學發展的因素,正如英國

學者李約瑟(Joseph Needham)先生的研究,中國在近、現之前,其科

學水平是超越其他國家的;只是在近、現代,其科學發展才給西方迎

Page 3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3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頭趕上,自己反而遠遠落後。然而,他明確地指出,中國近、現代科

學的不發達,並非中國人的才質使然,而主要是由於一些地理、氣候

、社會和經濟等因素所致。中國科學史家毛子水先生亦承接著李氐的

說法,補充了其他如政治、制度、教育等因素。然而,他們同樣指出

,中國近、現代科學不發達並非是必然的,如果上述因素改善,中國

一樣可以有像西方那樣高度發達的科學水平。

有人或許以為李氐和毛氐的分析太著意於物質文化(地理、氣候

、社會、經濟、政治、制度、教育等)的因素而忽略精神文化(宗教

、哲學、道德倫理等)的因素,若就後者言,則中國精神文化對中國

近現代科學不發達是需要負上責任的,因為儒道等文化精神有反科學

的成分。早期的全盤西化論便有如此看法。

上述的說法其實理據不足,因為如果我們仔細省察的話,我們頂

多可以說儒道思想是非科學的而非反科學的,即是說,傳統中國思想

雖然沒有促進科學的發展,但是亦沒有妨礙科學的發展。因為傳統中

國的思想亦是理性的而非反理性的,只是這種理性與成就科學精神的

理性不同。她是價值的理性而非知識的理性,依牟宗三先生的用語,

她是智的直覺的形態或即綜和的盡理之精神,而非智的知性形態或即

分解的盡理之精神。牟先生這種對於理性的兩種區分(嚴格來說,是

理性的兩種使用的區分),其實在古今中外的哲學史和思想史上亦有

類似的說法,如中國宋明儒者有德性之知與聞見之知的區分,近代西

方學者康德有實踐理性與思辨理性的區分,現代西方社會學家韋伯亦

有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的區分。這些區分,只表示理性可以有不同的

、獨立的使用,而並不表示兩者是互相排斥的。

因此,中國近、現代科學的不發達,我們不能完全歸咎於傳統文

化。傳統中國文化的問題並不在於她是反理性的,而在於中國人的心

思很早便落於道德價值方面,以致對於科學知識相對地重視得不夠,

使知識理性籠罩在道德理性之下,不能獨立彰顯出來。所以,中國文

化要現代化,並不須將傳統的思想揚棄,只須我們在發展科學時,使

道德理性讓開一步,讓知識理性獨立彰顯出來,成就科學知識,從而

促進科學的發展。

以上講者的說法,如果對當代新儒家理論熟識的話,大家可能已

經知道我是發揮了牟宗三先生的「良知坎陷說」的理論。在前面,我

一直沒有提到牟先生此說的名稱,原因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爭拗和誤

解。因為,牟先生的學說雖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然而,他的學說

Page 3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3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用了很多生僻的專門術語,並且包涵了一些艱深的中西哲學理論,因

此,不少學者對他的說法不能了解,甚至產生誤解,故引起一些不必

要的爭論。所以,講者上面便嘗試運用顯淺的說話、簡單直截的方式

引申了牟先生的觀點,希望能使大家認識到,牟先生的觀點不難了解

,我們其實可以運用顯淺的說話將他的學說講清楚。

除了用深入淺出的方法使用牟先生的學說說明傳統中國文化與現

代化並行不悖外,講者以為,我們還可以用事例來說明當中意思。以

下,講者嘗試分別從宏觀及微觀兩個層面來說明此點。

在宏觀方面,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南韓、台灣、香港和星加坡)

在現代化過程的成功或進展(主要成績在經濟方面,而在民主政治和

科學方面亦有相當不錯的發展),提供了傳統中國文化和現代化可以

並行不悖的最佳例證。一般學者都承認,這些國家和地區都處於所謂

「儒家文化圈」內,後者並非指她們只有傳統中國文化思想,尤其是

儒家的文化思想,然而,起碼在這些國家和地區內,傳統中國文化,

尤其是儒家文化仍然有相當的勢力和影響,由此便足以證明,傳統中

國文化與現代化其實是可以並存的,不必互相排斥。

在微觀方面,我們亦可發現不少人認同傳統中國的學術文化思想

,但仍可以參與現代化的活動,並且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舉例來

說,牟宗三先生以儒家思想為其人生的最高原則,但牟先生仍可在邏

輯和西方知識論上,有許多深入的研究,並且取得了許多人所認同的

成績。又譬如說,台灣的星雲法師,他在佛學上有很高的造詣,尤其

是在禪學方面,但他在政治上(他是著名的政治和尚)和經濟上(他

一手創辦的佛光山企業可是台灣的大企業)亦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由

此可見,即使在個人的層面,我們亦看不到傳統中國文化與現代化必

定互相排斥,不能並存。

由於時間所限,我就暫且講到這裡,多謝各位!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 3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3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唐君毅

Page 4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4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與青年談中國文化

1. 你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何認識?你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長處?有哪些缺點?

答:

(1)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有以下幾方面:

(i) 重視道德多於功利、知識。

(ii)重視倫理,追求合理和諧的人生。

(iii)重視現實人生,遠多於超越人以外的世界如神、宗教。

(2)中國傳統文化的長處有:

(i) 愛好和平,少侵略性;胸襟廣闊,善於融和不同事物而少排斥異己。

(ii) 重視對群體(家庭、國家)之責任多於個人之利益,因而多有堅持正義之氣節。

(iii)重視文化傳承,故產生悠久深遠的歷史文化,且有強大的凝聚力。

(3)中國傳統文化的缺點有:

(i) 愛好和平禮義而不講競爭,易受外族侵略。

(ii)重群體而易埋沒個性,少創造力。

(iii)重道德倫理而輕視功利,使科技經濟難於發展。

2. 中國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主流,儒家文化有哪些重要的特質?

答:

儒家文化最重要的特質是重人的精神,即人文精神。儒家的道德倫理思想,都在揭示人

的尊嚴,維持人的尊嚴,建立體現人的尊嚴與價值的文化生活,即道德倫理的生活。具

體而言,即體現仁義禮智種種人的特質的文化生活,追求合乎道德理性,達己達人,和

諧美善的人生。

3. 香港是一個中西文化交匯的地方。生活在香港的中國人,往往既受中國傳統文化的

薰陶,又接受了近代西方文明的影響。試從日常生活中,如父子兄弟關係、待人處

事的態度、對宗教的態度等等,舉例說明哪些是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哪些是受西方

文化影響?

答:

香港的中國人,可說兼容中西文化,從而構成了香港人獨特的文化。香港社會以家庭為

中心,父慈子孝,仍是應有之義。兄弟關係,則多受西洋影響,較能平等相處,而兄友

弟恭多只重視兄長的責任,少言弟對兄長的尊敬。待人處事方面,雖仍較西人重視人情,

但公私分明已成社會公認的處事原則,這顯然受了西洋文化的影響。宗教方面,香港人

由於受中國文化兼包並蓄、和平圓融的思想影響,社會上各教均能兼容互重,而以基督

教稍佔上風。

Page 4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4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Page 4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4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與青年談中國文化》 (節錄)

唐君毅

(一)中國之人文精神

廣義之文化,包含宗教、哲學、文學、藝術、道德、倫理、科學、政治、經濟,

及技術上之發明之各方面。本文論中國文化,將限于狹義的精神文化方面,亦即關于中

國文化中道德倫理宗教哲學文藝方面,不過這些之範圍,仍甚廣。我們以下所能論及者,

將再局限于中國之道德倫理宗教哲學文藝之精神中,特別值得為一切中國人所應注意之

點。

我們中國的文化精神,在根本上一言以蔽之,即重人的精神。人為古所謂三才天

地人之中。天之原意是指超越的天帝,地即物質的自然世界。重人的精神,不必否定有

天帝之存在,亦不必忽略物質的自然世界。只是要以人之精神上通于天而下達于地,使

人能頂天立地于宇宙間。中國之道德倫理思想與哲學思想的核心,即在指出人的尊嚴,

維持人的尊嚴。人有物質的身體,其運動變化,亦依物理界的定律。人是一動物。他與

動物,同樣的需要物質的營養與求延續其種族的生命。因而人有食色爭鬥之本能。但人

不只有物質的身體,亦不只是一動物。人與一般動物有所不同。一般動物,在中國過去

即稱之為禽獸。人與一般動物之不同,即中國古所謂人禽之辨。中國之道德倫理思想與

哲學思想之最重要處,亦即在于人禽之辨處,首先認清楚。我必須自覺我總有一點異于

他人處,我才真是我;人亦必須自覺人之異于禽獸,異于一般動物處,人才真是人。所

以人禽之辨,是中國先哲數千年來一直念茲在茲之教。究竟人禽之辨在那裡?在西哲多

喜歡說:人是理性的動物,或說人是最像神的,或說人是能造工具的動物,人是有語言

Page 4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4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文字或能以符號表意的動物。說法很多。中國先哲之說法,亦不全一致。但是,大體來

說,中國先哲講人禽之辨,總是合情理以說。人之異于禽獸者,在其性理即在其性情。

孟子說,人之異於禽獸者,在其有仁義禮智。仁義禮智,見于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

此心乃既見至理亦見至情。此外,中國先哲又喜自人倫人道人文等上講人禽之辨,而不

大從人神之相像,亦少專自人之能造工具等上,講人禽之辨。這即表示中西文化精神之

重點,不必全同。

中國先哲之從人之性理、性情,講人禽之辨,其義諦恆極精微。今姑只依上文所

提到之孟子所講之仁義禮智來說,則仁即無私的普遍的惻隱不忍之心。義是本于人格尊

嚴之自覺,故孟子以人之不屑受嗟來之食,與「所欲有甚于生者」見義,而以公平正直

之心,對人接物皆為義。禮見于自己謙讓與對他人之尊重。智見于明辨是與非。

人有仁所以能愛家人,愛國人,愛天下一切人。以至對于禽獸,都欲見其生不忍

見其死,對于草木山川,都可有情,而極至于樂觀彼萬物之生生不已,而有贊天地之化

育之心。人有義,有公平正直之心,而求使人我皆得其所,求人與人之平等,家與家之

平等,國與國之平等。人之正義感,可無所不運,而以實現各種平等之社會理想,以維

持社會之秩序。人亦可以為了正義,而寧死不屈,表現驚天動地泣鬼神之氣節。人有禮,

能自己謙讓以尊敬他人。所以能尊敬父母,尊敬師長,尊敬聖賢豪傑,尊敬一切對人類

文化有貢獻的人;以至尊敬一切我以外之人,我以前之古人,我以後之後生,來者。人

有智能辨是與非,所以能是是非非,善善惡惡,而追求真理,有對自己之過失之反省與

懺悔及改過之努力,對他人之過失之批評與督察;而有對他人之忠告,社會之輿論,法

律之審判。人之仁極于贊天地之化育,故人可補自然天地之所不足,而與自然之天地參。

人之義極于犧牲生命以見氣節,則見人自然之生存之上,有一超自然生存之精神價值精

Page 4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4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神生命。人之禮,極于尊敬一切人倫世界人文世界中之人。尊敬之即推而上之。尊敬人,

亦即尊敬人所形成之人倫世界與人文世界,而若將人倫世界人文世界推舉而上,以卓立

于宇宙。人之智極于使人我皆能不違真理,同得改過遷善,則所以使人類社會日進無疆,

使人倫世界人文世界悠久長存。是人之有仁義禮智之性,亦即人之所以能在自然的天地

萬物之世界之上,建立一人的世界之根據,而為人與禽獸截然不同的所在。此人與禽獸

之不同所在,在其開始點雖可謂幾希,然而此幾希一點,即壁立千仞。人的世界之無盡

的莊嚴,神聖,與偉大,皆自此幾希一點而流出。在中國之思想中,自孟子承孔子指出

仁義禮智為人之特性以後,中國先哲言人禽之辨者,大體皆孟子之意。出入之處,亦無

關大體。而中國文化之重立人道之精神,亦可謂自孟子而確立。所以我以上特提孟子之

意,略加發揮。

(二)倫理道德與尚學術文化之自由及重世界和平之精神

由中國先哲之重人禽之辨,重對于人之異于禽獸之人性之自覺,而依之以建立人

倫人文之世界;所以中國之道德倫理,首重家庭中之倫理。相傳舜使契為司徒,教以人

倫,首即為父子有親,長幼有序。自孔門弟子起,即以孝悌為仁之本。原來人之對人之

情感,正當從最親近之人開始。中國儒家特重孝悌者,則以孝悌尤為人與禽獸之異之所

在。禽獸能愛其子女,然兄弟恆不相親,尤罕有能孝者。人之孝,表示人之生命精神之

能返而顧念其所自生之本。由孝父母,而及于父母之父母,及于祖宗,于是人之生命精

神,可上通于百世,宛若融凝無數之父母祖宗以為一。由弟而敬兄以及于一切同族之長

兄,以融凝一宗族中一切兄弟以為一。孝之擴充,為孝于整個之民族,而忠于民族之歷

史與文化。悌之擴充,為視四海之內之人皆兄弟。故孝慈之道之擴充,即縱面的維繫民

Page 4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4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族生命于永久。友愛之道之擴充,即橫面的啟發民胞物與天下一家之意識。中國先哲所

謂仁之最高表現,從橫面看是極于民胞物與之精神。自縱面看,則是慎終追遠,上承祖

宗之心與往聖之志,而下則求啟迪後人,以萬世之太平為念。而此種仁之最高之表現,

其開始茁芽之處,則在家家戶戶所有之孝悌。故曰孝悌為仁之本。仁至難而孝悌則極易。

人誠能從至易處,先下培養工夫,求難于易,而後難乃不難。此即中國先哲之倫理道德

之所以首重家庭之孝悌。封建宗法之制,雖衰亡于周秦以後,而孝悌之倫常,至今不改。

此皆由于中國先哲之能洞見至仁之大德之本源,乃本此至平凡之孝悌之故也。

中國古所謂五倫,除父子兄弟之倫外,尚有夫婦君臣朋友三倫。夫婦之倫之重要,

在中國先哲,並不專從兒女之情上說,而是因為夫婦可以合二姓之好。通過夫婦一倫,

而我們之情誼,即超越過我所自生之家庭,而貫通于另一家庭。故夫婦一倫,即家與家

之連接以組織社會之一媒介。夫婦重愛尤重敬。敬即承認對方之獨立人格之謂。由夫婦

之有愛且有敬而不相亂,是謂夫婦有別。由是而男女夫婦之關係,乃不至于沾戀狎褻,

而別于禽獸。故中國先哲又謂「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至于

君臣之倫,則是就人在政治中之關係言。在現代之中國,君臣之名已廢,但其義亦末可

全廢。唯說來須有一番曲折。本文不談政治,故暫不多及。但對于朋友之倫,則須略說

幾句。

中國五倫中最後為朋友。朋友一倫,自一方面說亦是最重要的。父子兄弟之倫,

乃生而即有,乃出于天。夫婦之倫一半依自然之男女之情欲,一半依于自覺之愛敬。此

乃一半天一半人。而君臣朋友之倫之成立,則純由人之自覺的選擇。但人不參加政治系

統,人即可與他人無確定的君臣之關係。而朋友之倫,則是人在社會中與人接觸時不可

免的一倫。一切同事、同業、同志、同道,皆是朋友。中國古所謂朋友一倫中,即包括

Page 4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4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師生朋友之關係,重在以道義事業相勉。人對家庭之愛,恆不免夾雜私心。君臣關係恆

夾雜利害。然真正朋友之關係,則可為一純粹之精神上人格上,超乎一切私心與利害之

關係。師生之在朋友一倫中,更使朋友一倫,即為學術文化之傳承延續之所依據之一倫。

中國古人對于朋友之道,重在彼此互信。朋友之間相規以善,故彼此可和而不同。朋友

之道,重在互尊其所以異。故朋友之切磋,即所以培植人之寬容異己之精神。朋友之範

圍,愈大愈好。一鄉之善人,友一鄉之善士,天下之善人,友天下之善士。朋友師生之

倫之擴大,人可尚友千載,神交古人。不僅聖人為百世之師,而人類歷史文化之世界中,

一切我所欣賞、讚美、佩服、崇敬愛戴之人物,皆可在我們發思古之幽情時,成我們之

師友。唯我們之師友之範圍,可以橫面擴至天下之善士,縱面擴至古今之賢哲;然後吾

人之精神乃能日趨于博大與敦厚;然後民族之各地之學術文化,乃更能交流而互貫,以

趨于充實,而過去之學術文化,能不斷獲得新生命之滲入,而日新其光輝。

相連于中國之和而不同之友道者,是中國學術文化中之自由精神,與崇尚人類之

和平之精神。在中國歷史中,大家都知道莫有西方之所謂宗教戰爭。雖然佛教曾經三武

之厄,康熙曾一度禁止基督教。然而這都有其他的原因,而非由于中國文化之缺乏宗教

的寬容。在中國社會中,一直有各種宗教並行不悖的傳教之風。所以和會三教,五教同

源之論特別多。中國學術在春秋戰國時,原是百家爭鳴。只有秦始皇曾焚書坑儒。但漢

繼秦興,漢初仍是儒道法與陰陽家之言競起。漢武帝罷黜百家,只是不與百家立官學,

仍末嘗禁止民間百家學術之流行。魏晉以後,佛學東來,中國人立刻競相講習。唐代與

世界交通更盛,而佛耶回波斯之教齊來。雖然韓愈闢佛,宋明儒亦闢佛而要復興儒學,

然韓愈與宋明諸大師,皆常與佛徒往還,並常出入于儒佛道之教中。至于清代之文字獄,

則是滿人摧殘漢人民族意識之事,又當別論。儒家之成為中國學術文化之主流,乃由于

Page 4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4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儒家教義,本來較他家為周備,而非由于儒者借政治力量,以箝制他家學術之自由發展

之故。而且儒家本來是相信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悖的。孟子反對他家,只反

對其執一而廢百。荀子反對他家,只因他家有所見而又有所蔽。儒家之精神,重會通之

道、全盡之道。故要于殊塗見同歸,于百慮見一致,于睽異而見其相通相類。中國道家

則更重思想之自由,中國之所以莫有宗教戰爭,莫有異端裁判所,中國人之所以最富于

寬容博大之精神,而不箝制學術文化之自由發展,亦正由儒家與道家之此種精神所陶

養。

至于中國人之重和平的精神,亦是世界所周知的。中國人素來莫有狹隘的國家思

想。當先秦時代各國正爭霸之時,儒家則講平天下、治天下、講太平世、講大同、講王

道、反霸道。道家講和天下、均調天下、在宥天下、講帝道、反霸道。墨家講兼愛、講

非攻、講兼利天下、一同天下、講天鬼仁愛之道、反霸道。唯一的例外是法家。他要尚

爭戰,講霸道。然而秦一六國,漢代秦興以後,中國之政治,即以文治為主,仍求以王

道易霸道。中國歷代固均有北方夷狄之患,不能不有拓邊防患之事。然而孔子之教是「夷

狄進于中國,則中國之。」南北朝五胡雲攘,亦皆漸同化于中國之文化,而有隨唐之大

一統。漢唐之盛,重譯來朝。然納貢大皆只以成禮,中國從末有加以征服剿滅之意。而

且在當政府正從事拓邊防患之戰爭時,詩人之稱美和平而反戰之詩,仍到處流行。外來

宗教中,回教比較富于戰爭之精神,但亦為主持正義。佛教則崇尚慈悲,並要人不殺生。

而佛教大盛于中國,更使中國人愛和平。中國人之太愛和平,使其易受外敵侵入。然而

此愛和平之精神,終是一極可貴之文化精神。而且中國人由酷愛和平,因而極能反抗侵

略。故四千年來中國人對于一切侵入之外敵,亦無不能加以同化,或終將其打退。能愛

和平而念念在天下一家四海清平,又能保衛和平以反侵略,這真是中國文化中之最偉大

Page 4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4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的愛和平之精神。

(三)中國文藝精神

我們以上略講中國之倫理道德與一般之文化精神,我們以下再略說中國之文學藝

術與宗教哲學之精神。

中國古代文化原是極富于藝術精神的。不過此藝術精神,即融于一般的社會文化

生活之中。中國最早之雕刻,即鼎彝及其他日用之器上的鏤刻──中國書畫亦由之變來。

中國古代比較少希臘式之獨立的彫像,中國古代亦缺乏希臘式之戲劇。但中國古代之禮

儀中之升降揖讓,即同時表現一動作的美,而涵一戲劇意味。中國莫有希臘式之行吟詩

人,亦缺史詩。中國最早之詩經,大都是人在日常生活與廟堂中的歌詠。中國古代的音

樂跳舞,亦與禮儀分不開。這都是說明中國古人之藝術精神,即融于其一般之社會文化

生活中。然而這亦同時使中國之人生情調,在本質上即更富于藝術意味。藝術上之美大

皆生于調和與節奏對稱等。中國文化中尚中和,和平之精神,由中國古代之禮樂之教來,

所謂禮以教中,樂以教和,亦即可說是由一藝術精神來。中國古代之自然科學,似不如

希臘之發達,我們亦可說是由中國人之藝術性的欣賞體玩同情之趣味,掩蓋了理智上的

分析綜合之趣味之故。然而中國後世之科學在十六七世紀前,仍超過西方。而中國醫學

之卓絕的成就,則正為本于對人之生命之藝術性的同情的直覺的體察。其盡量求不破壞

形體之組織,而將病治好,又依于一道德的感情,亦依于不傷害人之形體之完美之藝術

的感情。

至于從整個中國文化史看中國人在藝術文學上的成就與其中所表現之精神,我們

大家都知道,中國之書法是中國之一最卓越的藝術。中國過去之讀書人,亦無不習書法。

Page 4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4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國之書法之美是純粹線條之形式美。此種形式美,同時啟示各種精神意境,反映作書

者之人格風度。除書法以外,中國之畫──尤其是王維之水墨山水,直至宋元以下之文

人畫,亦是表示一種極高之意境,而為世界之所無的。唐代之壁畫,亦與西方之壁畫,

表現一不同之風格。至于建築方面,則中國之建築中之飛簷、飛角、亭子、牌坊、迴廊,

雖多是受了印度影響,然亦已成中國文化遺產之一部。至于雕刻塑像則除佛像外,好的

比較少。就文學看,西方之文學,最早即有史詩,與悲劇喜劇。而中國最早之文學,只

是詩歌與散文。劇曲是宋元以後才有。小說除紅樓夢水滸等外,好者似不如西方之多。

所以要了解中國之文學,應當多從中國之詩歌散文下手。中國廣義之散文中,可包括經

史子之文。中國之史家與哲學家,大均兼是文學家。此與西方之史家只重紀事,哲學家

即只重說理,而不重能文者不同。由是而使中國之廣義之散文中,包括中國詩歌以外之

一切文章之全體。而使中國之散文內容,極其豐富。

中國藝術文學中所表現之主要精神,我們可以姑借禮記經解所謂「溫柔敦厚詩教

也,廣博易良樂教也」以說。中國之藝術文學,大體上看,都不重表現緊張、激盪‧過

于刺激之情感,亦不重表現強烈鼓動之生命力,或一往向上超越企慕之理想;而比較重

在表現一寬舒廣博之氣度,溫厚和平之性情,飄逸洒落之胸襟,含蓄淡遠之意境等。所

以中國之書畫,均以神品逸品為最高。宋元文人畫,要在虛白中表靈氣之往來。中國建

築中,古代有千門萬戶之闊大的宮殿,而缺西方式之高聳雲霄之教堂。中國祭天之天壇,

亦橫臥地上。建築中之飛簷、飛角、亭子、牌坊、迴廊等,亦皆能表示一飄逸疏朗寬舒

之意味。中國音樂中之七弦琴與洞簫,亦以淡宕幽和之聲見長。在中國從前文學中,則

文貴淵雅,詩貴溫厚,詞貴婉約,即豪放沉雄之詩文,亦要去掉劍拔弩張之概。中國文

學中無論言志載道,都要使之足以陶養人之善良的性情。中國過去文學藝術,現在人雖

Page 5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5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漸不能欣賞,而且有許多都不免太帶山林氣,廟堂氣,亦不全適于今日。然而這終是人

類文化中最寶貴的成就之一。而且世界人類如真要陶養其和平之氣,而銷除暴戾之氣,

亦終將有一日會大大發現中國之藝術文學之一方面的無上價值的。

(四)中國宗教精神與其哲學

至于說到中國的宗教,則人恆以為儒道墨法諸家,都非宗教。中國古代自巫史分

流以後,更無在社會佔重要地位之僧侶階級。所以中國似可說無固有宗教的國家。但是

嚴格說起來,中國古代民族亦是篤于宗教信仰之民族。殷人信上帝,周人信天與上帝。

不過中國古代人以勤勞樸實篤于行踐著稱,故比較缺乏宗教上之神話。周衰而古代宗教

精神式微,然周之墨子仍明白教人信天鬼。孔子固然是重知生過於知死,重事人過於事

鬼。其施教是教人為仁人,其從政是要天下有道。他不是只以知天事天或證涅槃為目的

之耶穌釋迦謨罕默德一類之人物。孔子以後,孟子講知性則知天,存心養性即事天,亦

似有以道德實踐代宗教信仰之意。然而從另一方面說,孔孟以前之中國之禮教與孔孟以

後之儒家,均可說有一宗教精神。周代之祭天之禮雖限於帝王,然既有祭天之禮,即有

一對天之宗教精神。孔孟雖重立仁道人道,並重盡心知性之修養工夫,然而他們亦末明

白否定天或上帝之存在。而孔孟之立身行己與從政施教之事中,亦有一宗教精神。所以

我們亦末嘗不可說儒家是一宗教或包含一宗教。我們可說儒家之教,是一信天人合德之

人道教人格教或人文教。這一種宗教之儀式即表現於各種祭祀之禮中。荀子說禮之三本。

一是天地,一是親,一是君師。而祭祀之禮中,即包含祭天地,祭祖宗,祭聖賢三者。

今民間之神位中,有天地君親師,是即仍包括祭天地祭祖宗與祭聖賢之宗教道德意識。

中國古人之視天地,即一宇宙生命或一宇宙精神。天地之涵義可通於神或上帝。然除天

Page 5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5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地外,祖宗與聖賢,皆屬於人倫世界人格世界。周禮以祖考配天。後人祭孔子,亦以孔

子為德配天地。在民間之祭天地祖宗聖賢之宗教道德意識中,亦包含人德齊天,人可與

天俱尊之思想。此種思想乃一重視人倫人格之精神之極致。此外道家不信天帝而信生天

生地之道,同時又以人得道即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與造物者同游,亦是一尊重得道之「人」

之思想。由儒道之思想之重人德齊天,人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等,故中國以後之道教,即

要人實際的修煉成「與天地比壽,與日月齊光」之神仙。而佛教之所以得盛行於中國,

亦即由於佛教反對婆羅門教之以梵天在人之上之思想。佛教主張人成佛即有無量功德,

梵天之德亦不過如此。故要人崇敬佛,而不崇敬梵天。崇敬佛,亦即是一崇敬一種人格。

故崇敬彿之宗教精神,亦即一尊重最高人格之精神。佛學到了中國,而有倡即心即佛之

禪宗,更表示一尊重人心之意。故我們說中國之天人合德而重人之思想,即佛教之所以

能盛行於中國之理由所在。而且從一方面說基督教之最高義,亦要講到神人合一。神人

合一,與天人合德,亦可相通。此亦即基督教能融攝於中國文化之理由所在。不過在佛

教中莫有上帝或天,而基督教亦不重祭祖宗與聖賢,且認為人不能對祖宗與聖賢與對天

主,有同樣之宗教信仰。然而事親如事天,敬祖如敬天,敬聖賢如敬天,卻已是中國儒

家之宗教精神之最廣大處。

至於說到中國之哲學,則中國之哲學不像西方哲學之重視邏輯知識論自然哲學之

討論。中國之哲學主要內容即中國先哲對於人生意義,人倫道德,人格修養,人文化成

之智慧。而對於天道或宇宙最高原理之認識,亦與此一切關於人之智慧不可分。其表達

此智慧,言簡而義微,恆多用譬喻,而少用繁複之論證。後人常須作親切的意會體證與

實踐之工夫,乃能真得意於言外。這些智慧,我們如持與西洋印度之哲學智慧相比,我

們可以發現其特別以平實而親切,易知易行見長。而且其高明與深遠,亦即融於其平實

Page 5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5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親切之中。先秦諸子,魏晉名理,隋唐佛學,與宋明理學,固皆是中國哲學思想之精華

所在。而經書與史集中亦同樣包含中國哲學之智慧。中國之哲學與其他學術思想,如科

學思想政治思想等,恆難截然分開。同時其哲學之精神,亦即表現於整個文化精神之中,

我們如能對於上文所論之中國文化之重人禽之辨立人道之精神,倫理道德之精神,學術

文化之自由精神,世界和平之自由精神,與文藝宗教之精神,有一大體之了解;則對於

中國哲學之精神,亦可有一大體之了解。故今亦可暫不另詳。

(五)餘論(略)

Page 5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5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與青年談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精神的根本:

人之地位:

論人禽之辨:

※西方所講的人禽之辨:

※中國先哲所講的人禽之辨:

1)

2)

論仁義禮智:

※仁義禮智的呈現:

仁: , 義:

禮: , 智:

※ 仁義禮智的作用

※ 仁義禮智的擴充和擴充的效果:

[附註 : 作者利用類比論證用倫理道德來論證人的價值未必是正確的]

倫理道德: 父子、兄弟、夫婦、君臣、朋友五倫

※闡釋父子之倫:

※闡釋兄弟之倫:

闡釋孝悌為仁之本的意義

※闡釋夫婦之倫:

※君臣之倫: 政治關係(沒有闡釋)

※闡釋朋友之倫:

中國有學術文化自由精神的論證

※對宗教之寬容

※學術上之百家爭鳴

※儒道並有學術文化自由之精神

Page 5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5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國文化有重和平之精神的論證

中國的藝術精神 ( , )

※中國的藝術精神,融於一般社會文化生活之中---禮樂

※中國的藝術精神,重溫柔敦厚,廣博易良

※社會文化生活重藝術,源於禮樂之教

影響: 長於對自然現象欣賞體玩,短於對自然(即科學)作理智上的分析綜合

禮以教中: 樂以教和:

對各藝術門類的闡述: 書法、繪畫、建築、文學

中國藝術文學中所表現的精神

論中國文化中的宗教精神特質: 重視人的精神

儒家學說中的宗教精神

1) 見於立身行已從政施之事中

2) 表現於各種祭祀之禮中

道家:信生天地之道.人得道即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道教:由人修練成與天地比壽的神仙

佛教:人可成佛,即心即佛.

基督教:從一方面說,亦說到神人合一.

宗教=

Page 5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5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國哲學的主要內容: 人生意義,人倫道德,人格修養,人文化成的智慧.

(儒家: 做人, 修德 , 處理人事)

中國哲學的特點:

1)

2)

3)

4)

5)

6)

朋友之道

中國文化特色:

1) 重現世

2) 本忠怒

3) 重人

4) 講親情

5) 中庸之道 樂天知命,酷愛和平

中華民族精神

1)入世精神

儒: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道: 反樸歸真,無為而治

佛: 佛性的覺悟

總結: 不寄望來世的天國世界

2)自強不息,寬容待物

3)酷愛和平,豁達樂觀

儒家思想: 1) 剛建自強的人生態度

2) 「禮為本」,「義為上」

3) 正誼明道,排斥私利

4) 修身為本,為政以德

5) 重視現世,不講來世

6) 天人和諧的統一精神

Page 5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5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Page 5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5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1. 中國文化中認為人的特質是甚麼?人和其他動物不同之處在哪裡?這和西洋人的

看法有甚麼不同?由此可見中西文化精神有哪些基本上的不同?

答:

(1) 中國文化中最重人禽之辨。認為人不僅是動物的一種,人更與一般動物有所不同,

就是人能自覺人異於禽獸,即有價值自覺。

(2) 人和其他動物不同之處,在於人有仁義禮智四善端,有道德理性,有向善的能力。

人在不受外物(環境、利害)影響之下,皆能有惻隱(仁)、羞惡(義)、辭讓(禮)、

是非(智)之心,且從行為上表現出來。如仁即無私普遍的惻隱之心,因而能對他

人以至禽獸的不幸表現出同情仁愛;人有義,義是本於人格尊嚴的自覺,故有所不

為,不屑受嗟來之食,有公平正直之心;禮見於人群間謙讓,尊重他人;智見於明

辨是非,不盲從附會。

(3) 西方人也討論人的特質,多喜歡說人是理性的動物,突出「人有理性」;或說人是

最像神的,強調「人高於其他動物」;或說人是能夠製造工具的動物,更能以語言

文字或圖像符號表達思想感情(其實動物也有此種能力,只是人類對此認識不深),

皆強調人的某種「知性的能力」高於其他動物。中國人討論人的特質時,則強調人

有道德理性和價值自覺,有對是非善惡的分辨、去取的能力。人與動物的不同,在

於「德性」的能力。

(4) 由此可見,中西文化之不同,在於西方文化重「理性」、「知性」,重視對自然的了

解與征服(如製造工具),而中國文化則重「德性」,重視道德之實踐,重視人與人、

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合理、美善的關係。

3. 何謂仁義禮智之性?此四者與建立人文精神的社會有甚麼關係? *****

答:

(1) 仁義禮智之性指人與生俱來的向善能力。

(2) 仁即無私的普遍的惻隱不忍之心。人有仁,故能愛人,愛家人、國人,以至天下人;

甚至對禽獸、山川、草木、萬物皆有不忍愛惜之情,因而樂於見萬物生生不息,和

平共存。人有仁愛之心,因而能建立以人為中心、互相關懷愛惜、尋求人類的共同

幸福的社會,而不是建立競爭、征服、獨利獨存的社會。

(3) 人有義。義是本於人格尊嚴的自覺,也就是用公平正直的心,待人接物。人有公平

正直的心,便會要求使人我皆得其所,求人與人、國與國的平等,並以正義的心,

實現各種平等社會的理想,維持合理的社會秩序。

(4) 禮見於謙讓以及對他人的尊重。人有禮,能自己謙讓以尊敬他人,尊敬一切對人類

文化有貢獻的人,尊敬我一切以外的人、古人以至後人,以成就一個貫串古今人我

的歷史文化。

(5) 智見於能明辨是非善惡,追求真理,反省自己的過失,努力改過。進而對他人之過

失批評督察,而有對他人的忠告、社會的輿論、法律之審判。使人我皆不違正道,

使社會日進於善。

(6) 因此人有仁義禮智之德,可使人能在自然世界之上,建立一個人的世界,一個有文

化、有秩序的世界。

Page 5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5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4. 中國文化何以特重人倫?為甚麼說「孝悌為仁之本」?

答:

(1) 「仁」指人對他人以至萬物的惻隱不忍之情,即對他人關懷愛惜之情。因此中國文

化特重人倫。

(2) 人倫之中,首重孝悌。孝悌即指父子之間(孝)、兄弟之間(悌)的關係。因為人

對人的情感,正當從最親近的人開始。孝悌更是人與禽獸不同之處。禽獸能愛子女,

但兄弟常不相親,無所謂悌,更罕有能孝。人能孝,表示人的生命精神能返本,顧

念自己生命的本源。由孝父母,以至於祖宗百代,再融凝無數代的父母祖宗,進而

孝於民族,與民族的歷史文化。悌之擴充,則視四海之內的人皆為兄弟,互相愛敬,

啟發民胞物與、天下一家的精神。中國文化中的仁,正是這種無私的、普遍的關懷

愛惜之心。「仁」的最高表現,從縱面看,則是慎終追遠,上承祖宗之心與往聖之

志,而下求啟迪後人,以萬世太平為念;從橫面看,則極於民胞物與的精神。此種

仁的最高表現,正從孝悌開始,因此說孝悌為「仁之本」。

5. 儒家文化中,夫婦之倫有何特點?與今日的香港社會對婚姻的看法、夫婦的關係有

何異同?

答:

(1) 儒家文化中,夫婦之倫十分重要。夫婦一倫並不專從兒女之情上說,而是認為夫婦

可以合二姓之好。通過結為夫婦,使兩個家庭,以至兩個家族互相連結貫通起來。

家與家相連結,從而組成大社會。(此種情況,古代各民族文化莫不如此。婚姻不

Page 5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5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僅是兩人之事,更是兩族之事。)中國人的夫婦關係,重愛之外,更重視敬(相敬

如賓之謂也)。敬即承認尊重對方的獨立人格。因此中國人的夫婦之道,絕不止於

兩情相悅,而是重視恩義,以及彼此的承諾與責任。因此陳世美不認妻被認為忘恩

負義,為千夫所指,人所不齒。

(2) 今日香港社會對婚姻的看法,由於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把婚姻視為夫妻兩人間的事

情,與他人無關。他們較重視男女的情欲而少講道義,因此離離合合,多以情欲利

害為依歸,少顧念彼此的恩義。通兩家之好的婚姻,更不為時人所接受。婚姻關係

近乎契約關係,而非道義關係。因此假如雙方恩情已逝,各奔前程是必然的結果。

6. 朋友一倫有甚麼重要性?中國文化中認為朋友的關係應該怎樣?

答:

(1) 朋友純是自覺的選擇。中國古代所謂朋友範圍極廣泛,包括一切同事、同業、同志、

同道。朋友一倫,包括師生朋友的關係。

(2) 中國文化中認為朋友相交,重在以道義事業相勉。朋友關係,應超乎一切私心和利

害關係。中國人交友之道,要求彼此互信,相規以善(互相勸勉為善),故彼此可

以和而不同,互相尊重。

(3) 朋友一倫,在於培養人寬容異己的精神。若將朋友一倫加以擴充,人可以友天下之

善士,神交古人;人類歷史文化中,一切我所欣賞、崇敬的人物,皆可成為師友。

朋友一倫,使人的精神能日趨於博大敦厚,各民族的文化,更能交流互貫,而趨於

充實。故朋友一倫實至為重要。

(4)

7. 中國文化重和平的精神表現在甚麼地方?對中國歷史有何影響?試評述之。

(1) 中國文化重和平之精神表現於中國歷史中,從來沒有狹隘的國家思想。儒家主張平

治天下,講天下大同,行王道,反霸道。道家則主張和天下,均調天下,在宥天下,

講帝道,反霸道。中國歷代政治,以文治為主。對於異族,中國人講融和同化,從

未有加以征服剿滅的意圖;民間更有大量稱美和平、反對戰爭之作品,由此皆可見

中國文化重和平的精神。

(2) 這種重和平的文化精神,使中國易受外敵侵入。因中國人對異族從無敵意,卻不能

使異族對中國沒有侵略的野心,因此出現了蒙古人、滿清人,以至近代的西方列強、

日本人等侵略中國的行為。只是中國文化既酷愛和平,亦使中國人極能抵抗侵略。

如元人、滿人終同化於中國,而西方列強、日本雖憑恃先進科技武力,亦無法使中

國人屈服。中國人能愛和平而講求天下一家的文化,正是中國文化對世界文化最寶

貴的貢獻。試想,如果中國文化不重和平而強調侵略進取,今日的東南亞、蒙古、

東歐,將是誰家天下呢?

8. 中國的文藝精神有甚麼特色?

答:

(1) 中國文藝精神的特色,是融藝術於一般社會文化生活之中。中國的詩歌——《詩經》,

大多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與廟堂中的歌詠;大多數的文學形式皆源自民間;雕刻、書

畫源於鼎彝及其他日用器皿上的鏤刻;中國的音樂舞蹈,亦與禮儀密切相關,這都

可見中國古代的藝術精神,都能與生活融在一起。

Page 6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6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 其次,中國藝術所追求的美,大多是強調調和與節奏對稱的「中和之美」。所謂「禮

以教中,樂以教和」。此外,中國的書畫藝術,皆集中表現各種精神意境,以及反

映作者的人格風度。

(3) 總言之,中國文學藝術中所表現的主要精神,是所謂「溫柔敦厚,詩教也;廣博易

良,樂教也」。中國的文學藝術,比較重在表現出寬舒廣博的氣度,溫厚和平的性

情,飄逸灑落的胸襟,含蓄淡遠的意境等。各體文學藝術,都要求陶養人的善良的

性情。

9. 中國的宗教精神有甚麼特色?

答:

(1) 中國古代民族也是篤於宗教信仰的民族,殷人信上帝,周人信天與上帝。至孔子

之教,則重事人過於事鬼。孟子講知性則知天,存心養性即事天,是以道德實踐

代替宗教。可是孔孟未嘗否定天或上帝,他們在立身行事與從政施教之中,亦有

宗教精神(事天)。因此儒家之教,可說是信天人合德的人道教、人格教。

(2) 中國的宗教精神特色,在於重視人。儒家認為人德齊天,人可與天俱尊;道家認

為人得道,可與天地精神相往來,亦是尊重得道之「人」;道教要人實際修煉成

「神仙」;佛教以為眾生皆可成佛,主張人成佛,則有無量功德,因此崇敬佛,

亦是崇敬一種人格。

(3) 總而言之,中國宗教精神的特色,在於不追求嚮慕一個超越於人以外的天或上帝,

而是崇敬一種崇高的人格精神。中國人相信,人的德行修養,可以得道,與天同

德。

10. 中國的哲學精神有甚麼特點?其內容與表達方式與西方哲學有甚麼不同?

答:

(1) 中國哲學的特色在於與人生融合,平實而親切。可以說,中國哲學是道德倫理的

哲學,是人生的哲學。此外,中國哲學與其他學術思想,如科學、政治、學術思

想等,融合為一體,表現於整個文化精神之中。

(2) 中國哲學的主要內容是先哲對於人生意義、人倫道德、人格修養、人文化成的智

慧。中國人對天道、宇宙之最高原理(形而上學)的認識,亦與此密切相關。中

國哲學的表達方式,多用比喻,少用論證;多訴諸意會、體驗,而少用邏輯推理。

(3) 西方哲學的內容則重視邏輯知識論和自然哲學的討論,表達方式以論證為主,強

調邏輯推理。

11. 中國是否沒有宗教﹖在中國歷史上,為甚麼極少有宗教戰爭﹖

中國是否沒有宗教﹖

1. 認為中國是沒有宗教的說法,只不過是用西方宗教的標準作為衡量中

國宗教的標準:

中國是否沒有宗教﹖這是個曾經引起爭辯的問題。認為中國是沒有宗

教的說法,只不過是用西方宗教的標準作為衡量中國宗教的標準。今

日一講到中國宗教的內容,總是以儒釋道三教為主,其實在這三個教

派未出現之前,中國文化史中早就有了崇拜祖先的宗教儀式,在公元

Page 6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6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前一七00年以前的龍山期就已經存在,一直流傳到現代中國,迄未

消逝。這種對祖先的崇拜,對中國傳統文化、以及人民生活的影響,

實在是遠超過其他宗教的影響力之上。

2. 儒家雖重祭祀,但更重人的價值:

到了孔子,提倡儒家人文主義運動,特別著重對祖先的崇敬和祭祀。

但是儒家既沒有一個對超自然力量的崇拜,也沒有出世想法,沒有原

罪觀念,所講究的是天人合一和契合自然,生命的價值在人的本身,

而不是上帝,也不是物質世界。孔子將「天」視為有理則的、精神的

實體,而不是人格神。到了孟子,更提出「盡心知性以知天,存心養

性以事天」之說,確定人道即天道,人道的充分發展就是天道的體證,

人在人道實踐之中就可得到生命的最後歸宿。人的價值,必須實現在

人間,而真正能實現這一價值的,必須是人類自己。孔、孟可說是這

一合理信念的先驅。

3. 特別著重宗教在政治和倫理上的教化作用:

儒家主張祭祀天地君親師。尊君,是當時各家的共同信念;崇拜天地和祖先,只是

要人圖報天地祖先對我們生育的恩德,有助於人的道德修養;崇拜聖賢,是因為尊

敬他們對社會所盡的教化功勞,尊敬他偉大的人格,也是希望人從本身的修養上下

功夫,學習聖賢的人格。這些表現,完全是把重心放在宗教的社會功能上,特別著

重宗教在政治和倫理上的教化作用。在人的精神生命需求上說,已經得到了相當於

西方的宗教效能。這是中國人文主義的宗教特色。在這一層面上說,我們不能認為

中國沒有宗教。

中國沒有宗教戰爭的原因:

1. 主要是因為朋友一倫所擴充的結果:

中國沒有宗教戰爭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朋友一倫所擴充的結果。唐君毅指出:中國

文化中的朋友一倫,重在彼此互信,朋友之間相規以善,因此彼此可以和而不同。

朋友之道,重在互尊其所以異。故朋友切磋,即所以培植人寬容異己的精神。這幾

句話,正道出了中國學術文化中的自由精神,與崇尚人類之和平的精神。這種和而

不同的友道精神的表現,是學術文化的自由精神,能避免宗教的衝突,使學術文化

能自由和平的發展,各種宗教可以並行不悖。唐君毅的說法,基本上已經道出了中

國沒有宗戰爭的原因。因為專講仁愛與忠恕的中庸哲學,絕難有激進的社會行動,

例如宗教衝突的表現。

2. 傳統思想上具有樂觀的包容性質:

這種仁愛忠恕的中庸哲學,實在具有樂觀的包容性質,這使它能不斷地吸取

包容各家,在現實秩序和心靈生活中構成穩定系統。由於有這種穩定的反饋

系統以適應環境,中國思想傳統一般表現為重「求同」。所謂「通而同之」,

Page 6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6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所謂「求大同而存小異」。它通過求同來保持及壯大自己,具體方式則經常

是以自己的原有一套來解釋、貫通、會合外來的異己的東西,就在這種會通

解釋中吸取了對方、模糊了對方的本來面目而加以同化。秦、漢和唐、宋對

道、法、陰陽和佛教的吸收同化就是最顯明的例子。引《莊》入佛,終於產

生禪宗,更是中國思想史上一大傑作。佛教所以流行於中國,乃是因為佛教

主張人成佛即有無量功德,因此要人崇敬佛。這種崇敬佛的宗教精神,亦即

一尊重人格的最高精神。禪宗倡即心即佛,更表示一尊重人心的意思。

佛教能統攝於儒家的天人合德而重人的思想中,就是佛教能夠盛行於中國的

理由。在中國思想史上常見的「三教合流」、「三教並行不悖」,都表現出

這一點。這種兼收並容的傳統,形成了多種宗教長期並存,互相滲透的局面,

各教派之間從開始起即不斷互相吸收、匯合,從社會功能的互補,進到理論

觀點的貫通。所以中國沒有宗教戰爭之類的巨大鬥爭,相反,存別異乃求同,

由求同而合流。於是,儒學吸取了墨、法、陰陽來擴充它的本來面目,融化

了莊、禪來豐富它的基本內容,所以能在學術界中,始終居於主導的地位。

基督教的最高義,講神人合一。神人合一,與天人合德,亦可相通,所以基督教也

可以融攝於中國文化之中。這種求同存異的包容性,使中國不致發生像西方所有的

宗教戰爭,可以說是有它的歷史淵源的。

3. 儒家思想缺乏組織力量:

另外一點可以注意的,就是中國傳統與西方傳統不同的地方:西方最大的傳統是宗

教,宗教是以組織的力量支持一種信仰,所以有很大的排斥性。中國傳統最主要的

是儒家,儒家沒有組織力量支持,所以沒有排斥性的文化。《中庸》說的:「萬物並

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正是儒家思想的性格。中國社會停滯不前,主要是

來自農業社會和專制政治,而不是來自儒家對外來事物的排斥。

12. 為甚麼唐君毅認為在中國人的五倫中,君臣、父子、兄弟、夫婦之倫,皆不如朋友

一倫重要﹖在香港人身上,又是否能夠見得出朋友一倫的精神﹖

在五倫之中,唐君毅認為其中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之倫皆不如朋友一倫重要,

因為其他四倫,都有先天條件規限,不似朋友之倫,全出於自己內心的選擇,可以絕去

一切私心。

例如父子及兄弟之倫,雖然是出於一己的孝悌之心,但是往往也包含了私心,因為

父子兄弟之情,出於天意,而且因為對方是父親兄長,所以才有孝悌之情;不似朋友一

倫,可以有選擇的權利。可見父子兄弟之倫,不免比朋友之倫略遜一籌了。

至於夫婦一倫,則有一半是出於天然的情慾的需要,另一半才是由一己選擇的愛慕

之情,中間也有私心存在。而且夫婦不是坦然的感情表露,而是包含了人的本能中情慾

的需要,令到夫婦一倫中又缺少朋友一倫所特有的嚴正而無私慾的偉大特點。因此,任

何一倫只要存有私心、情慾或物慾的話,就比不上朋友之倫的無私的表現了。

Page 6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6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君臣一倫,在今日來說,一是由於政治上的關係,二是由於存有榮譽之心,所以更

加比不上朋友之倫。這是由於君臣一倫中,包含了政治成分,政治往往使人為了取得權

力以主宰他人,必致因此而腐化墮落,容易使人失去本心。又或出於富貴榮譽的追求,

當然是先保其位,再希望能夠向上爬,而不是全心從政,以天下為己任。這就存有私心,

而不及朋友一倫了。

所以朋友一倫,是五倫中最無私、最坦蕩的表現;而且正由於這種無私心的表現,

只要將它發揚光大,推廣及世上每一個人,每個人只要心中坦然無私地與人交往,不但

學術文化得以承傳,友愛的精神亦得以宣揚於天下,因此唐君毅認為朋友一倫是最重要

的,就是這個道理。

遺憾的是,這種崇高的精神未能從香港人對待朋友的關係中看得到。由於香港是個

華洋雜處的社會,不斷受到西方文化精神,尤其是個人主義所影響;而香港人卻又未能

真正體會到個人主義的精神,雖不至於自私自利,漠視他人,但亦往往只知以自己為中

心,只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與人交往。所謂互相信任,互相幫忙,完全是表面的功夫,

實際上是盡可能做出損人利己的事。友誼只建立於利害關係之上,於是人人各懷鬼胎,

經常彼此猜度,互不信任,已失卻了傳統朋友一倫的坦然無私的精神了。

由此可知,在中國傳統倫理之中,實際上存有很多做人處世的至理;例如朋友一倫,

的確值得提倡。人生存在世上,固然要滿足自己的需要,力求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是在

追求利益的同時,仍須著重道德理想,以追求更完美的人生,生活才算過得有意義。

13. 二千年來,中國文化能夠同化外族,為甚麼在近三百年來,卻不能同化西方文化,

反而要懾服在西方文化之下﹖對於中國文化以後發展的路向,你以為應該是怎樣的﹖

清代中葉以前輸入中國的文化,都是來自鄰近的民族,都是源自東亞大陸的生態環境中,

與中國原有的文化具有相當高的同質性和互補性,不但不會動搖中國原有文化的根本,

反而可以強化原有文化的經脈,使它更有適調力。

例如佛家的精神與道家的老、莊思想頗為接近,均帶有出世或遁世的味道。儒家的忠恕

與仁愛的中庸哲學,也與佛家思想相似,基本上同具溫和與緩進的性格,強調順應天意

的人生觀,二者可以互相輝映,相得益彰。君子「出則仕」,出仕從儒學;「退則隱」,

退隱依佛老,二者配搭,成為中國知識分子普遍的人生觀。所以在清代中葉以前,中國

對於外來文化,具有強大的同化力量。

但是近三百年來,中國文化卻不能同化浮海而來的西方文化,反而為西方文化所震懾,

可能有下列的因:

1.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基本上是互相排斥的:

例如:

Page 6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6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 1 ) 中國人一向特重差異的人倫觀,強調人際關係的親疏等級關係。而西方人則重平

等的契約觀,人生而平等,具有博愛精神,人際關係建立在權利與義務的責任觀念

上,而不是在血緣與地緣的感情上。

(2)中國人講究的是天人合一和契合自然,生命的價值在人的本身,而不在上

帝或物質世界。人既受命於天,就必須有自己內心發掘的無限泉源,於是

逐漸形成了中國人的內聖哲學,偏重道德的形而上學。西方的生命觀是建

立在基督教的原罪哲學和希臘的人本平權精神。基督教的原罪說,促發了

西方人努力工作以贖罪的精神;希臘的人本平權精神發展出人定勝天與勘

天役物的信心。重法律與外王的學說,於是成為了西方文化的骨幹。

這兩種文化一開始就顯得對立,因此二者一經接觸,在人們的認知世界裏,就可

能產生對立的競爭狀態。

2. 西方文化重創新而中國文化重保守:

西方文化源自希臘文化的人本精神,人定勝天與勘天役物的自信心表現於西方的

民主政治制度和科技工業體系中,比東方人更善於掌握獨立生存與發展的有利條

件。著重創新和肯定變遷的「創新移動」觀,是西方工業富裕經濟的基礎,也是

西方文化具有優勢的基本動力。在這種情形下,產生的性格是「進取」、「尚新」、

「求變」、「控制」。

中國的生產形態長期處於農業的匱乏經濟形態下,以歷久少變的生產技術,直接

用人力於有限的土地上從事生產。在眾多的人口壓力下,少變的生產方式註定是

生產報酬遞減;結果使廣大的中國人口一直處在經濟匱乏的邊緣,就很容易養成

了「安分」、「守己」、「知足」和「順應」的「傳統定位」的性格。傳統於是

成了絕對的權威,社會就在傳統的連續綿延之下,維持這種秩序的穩定。很明顯

地,當西方的「創新移動」觀和中國的「傳統定位」觀一接觸,後者立刻顯出它

缺乏適應與抗衛能力的弱點。前者在文化上是功利的、改進的,對獨立生存的條

件經常是努力去控制和強化;更重要的,是技術的改進為的是更有效的控制以供

更便利的使用。這種文化性格甚合於西方享樂主義者所言及的人性:「人有趨向

享樂,逃避痛苦的本能。」所以當兩種文化一接觸時,長期處於匱乏的一方,凡

能改善它生存條件的,無不爭相採用,而不得不被懾服了。

由以上分析,當中國文化遇上了異質的西方文化時,競爭對立馬上產生。但是,

由於西方近代文化發展乃見長於控制掌握有利的生產條件和創造有利的生存工

具,文化間的優劣於是顯露出來,使中國文化受到嚴重的挫折。

當前中國文化面臨的問題是:中國能不能像當初消化佛教那樣,來消化西方文化

思想和宗教﹖如果能夠,中國文化就有前途,否則將為西方所同化。

問題是:中國是否可以放棄自己的傳統文化,而全盤接受西方文化呢﹖余英時在

《試論中國文化的重建問題》一文中說:「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可以一旦盡棄其文

Page 6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6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化傳統而重新開始。克拉孔曾指出,一個社會要想從它以往的文化中完全解放出

來,是不可想像的事。離開文化傳統的基礎而求變求新,其結果必然招致悲劇,

德國 1919年所頒行的魏瑪憲法便是顯例。」

中國應該如何走上現代化的道路﹖

五四以來所提倡的民主和科學,可以作為中國文化走上現代化的起點。英國的李

約瑟曾一再強調中國自有它科學的傳統,民主作為一種尊重人性的政治理想而言,

也和儒家與道家的一些中心觀念有相通的地方。現代化並不是在價值取向方面必

須完全以西方文化為依歸,現代的科學與技術在文化上顯然具有中立性,經濟發

展也已證明可適應於各種不同的非西方化的文化環境。

中國文化將來的走向是:中國將來必將在思想上自成體系,我們必須要對中國傳

統文化進行真正的自我意識的反思,客觀地分析它在各個主要方面的特徵、優點、

缺點及可能的前途。例如說,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中國文化,構成了一種性格─

─思想模式,使中國民族獲得和承繼一種清醒、冷靜而又溫情脈脈的中庸心理:

不狂暴、不玄想、貴領悟、輕邏輯、重經驗、好歷史,以服務於現實生活,保持

現有的有機系統的和諧穩定為目標,珍視人際,講求關係,反對冒險,輕視創新

等;所有這些特徵,為這個民族的科學、文化、觀念形態、行為模式等,帶來了

許多優點和缺點,使中國文化在適應迅速變動的現代生活和科學的前進道路上,

顯得蹣跚而艱難。今天,在要求保存自己文化優點的同時,如何認真研究和注意

吸取像德國抽象思辨那種驚人的深刻力量、英、美經驗論傳統中的知性清晰和不

惑的精神,使中國的實用理性能夠極大地跨越一步,在更高的層次上重新構結,

而不是盲的地將西方的那一套硬搬過來。

中國傳統的基本價值與中心觀念在現代化的要求下,必須加以調整和轉化,無論

是整理國故或吸收西洋外來的學說,都必須立足於學術思想的深厚基礎之上,建

立在對中西文化的真誠了解的基礎之上。這需要堅韌的精神和長期而艱苦的努力

才可以達致。當然,無可避免的是中國的現代化必會包涵新的內容,西方的價值

與觀念將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事實上,近百餘年來,各種西方的價值與觀念一

直不斷在侵蝕中國,中國文化早已不能保持它的本來面目;現在的問題只是我們

怎樣能通過自覺的努力,以導使文化的變遷,朝著最合理的方向發展,而不是完

全受西方文化所同化而已。

Page 6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6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與青年談中國文化

中國之人文精神

1. 本文論中國文化,將限于狹義的精神文化方面,亦即關于中國文化中道德倫理宗

教哲學文藝方面

2. 中國的文化精神--重人的精神。

o 人為古所謂三才天地人之中

o 要以人之精神上通于天而下達于地,使人能頂天立地于宇宙間

o 中國之道德倫理思想與哲學思想的核心,即在指出人的尊嚴,維持人的尊

人禽之辨

1. 中國之道德倫理思想與哲學思想之最重要處

2. 人亦必須自覺人之異于禽獸,異于一般動物處,人才真是人

3. 中國先哲--合情理以說

4. 人禽之辨

o 人之異于禽獸者,在其性理即在其性情

o 人之異於禽獸者,在其有仁義禮智

o 仁義禮智,見于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

o 中國先哲又喜自人倫人道人文等上講人禽之辨

仁 : 無私的普遍的惻隱不忍之心

人有仁所以能愛家人,愛國人,愛天下一切人。以至對于禽獸,都欲見其生不忍

見其死,對于草木山川,都可有情

而極至于樂觀彼萬物之生生不已,而有贊天地之化育之心

極于贊天地之化育,故人可補自然天地之所不足,而與自然之天地參

義 : 本于人格尊嚴之自覺, 以公平正直之心,對人接物皆為義

有公平正直之心,而求使人我皆得其所,求人與人之平等,家與家之平等,國與

國之平等

人之正義感,可無所不運,而以實現各種平等之社會理想,以維持社會之秩序。

人亦可以為了正義,而寧死不屈,表現驚天動地泣鬼神之氣節

極于犧牲生命以見氣節,則見人自然之生存之上,有一超自然生存之精神價值精

神生命

Page 6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6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禮 : 見于自己謙讓與對他人之尊重

能自己謙讓以尊敬他人。所以能尊敬父母,尊敬師長,尊敬聖賢豪傑,尊敬一切

對人類文化有貢獻的人

以至尊敬一切我以外之人,我以前之古人,我以後之後生,來者

極于尊敬一切人倫世界人文世界中之人。尊敬之即推而上之。尊敬人,亦即尊敬

人所形成之人倫世界與人文世界,而若將人倫世界人文世界推舉而上,以卓立于

宇宙

智 : 見于明辨是與非

能辨是與非,所以能是是非非,善善惡惡,而追求真理,有對自己之過失之反省

與懺悔及改過之努力,對他人之過失之批評與督察

而有對他人之忠告,社會之輿論,法律之審判

極于使人我皆能不違真理,同得改過遷善,則所以使人類社會日進無疆,使人倫

世界人文世界悠久長存

**人之有仁義禮智之性,亦即人之所以能在自然的天地萬物之世界之上, 建立一人的世

界之根據

**開始點雖可謂幾希,然而此幾希一點,即壁立千仞

**中國文化之重立人道之精神,亦可謂自孟子而確立

倫理道德與尚學術文化之自由及重世界和平之精神

1. 中國之道德倫理,首重家庭中之倫理

2. 人倫,首即為父子有親,長幼有序

3. 以孝悌為仁之本: 人之對人之情感,正當從最親近之人開始

4. 中國儒家特重孝悌者,則以孝悌尤為人與禽獸之異之所在

5. 人之孝,表示人之生命精神之能返而顧念其所自生之本

孝:孝父母,而及于父母之父母,及于祖宗,于是人之生命精神,可上通于百世,宛若

融凝無數之父母祖宗以為一

Page 6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6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悌:由弟而敬兄以及于一切同族之長兄,以融凝一宗族中一切兄弟以為一

孝之擴充,為孝于整個之民族,而忠于民族之歷史與文化。

悌之擴充,為視四海之內之人皆兄弟

孝慈之道之擴充,即縱面的維繫民族生命于永久。

友愛之道之擴充,即橫面的啟發民胞物與天下一家之意識

仁之最高表現

從橫面看是極于民胞物與之精神。

自縱面看,則是慎終追遠,上承祖宗之心與往聖之志,而下則求啟迪後人,以萬

世之太平為念。

仁至難而孝悌則極易

從至易處,先下培養工夫,求難于易,而後難乃不難

五倫 : 父子,兄弟,夫婦,君臣,朋友

夫婦 :

夫婦可以合二姓之好。

情誼超越過我所自生之家庭,而貫通于另一家庭

家與家之連接以組織社會之一媒介

重愛尤重敬。敬即承認對方之獨立人格之謂

夫婦有別: 夫婦之有愛且有敬而不相亂

朋友:

君臣朋友之倫之成立,純由人之自覺的選擇

在社會中與人接觸時不可免的一倫

重在以道義事業相勉

真正朋友之關係,則可為一純粹之精神上人格上,超乎一切私心與利害之關係

師生之在朋友一倫中,為學術文化之傳承延續之所依據之一倫

朋友之道重彼此互信,相規以善,重在互尊其所以異

故彼此可和而不同。

朋友之切磋,即所以培植人之寬容異己之精神

朋友師生之倫之擴大,人可尚友千載,神交古人

師友之範圍,可以橫面擴至天下之善士,縱面擴至古今之賢哲

吾人之精神乃能日趨于博大與敦厚;然後民族之各地之學術文化,乃更能交流而

互貫,以趨于充實

Page 6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6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國學術文化中之自由精神,與崇尚人類之和平之精神。

中國莫有西方之所謂宗教戰爭

一直有各種宗教並行不悖的傳教之風

和會三教,五教同源之論特別多

春秋戰國時,原是百家爭鳴。

漢武帝罷黜百家,只是不與百家立官學,仍末嘗禁止民間百家學術之流行

儒家之成為中國學術文化之主流: 教義較他家為周備

儒家本來是相信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悖的

儒家之精神,重會通之道、全盡之道。故要于殊塗見同歸,于百慮見一致,于睽

異而見其相通相類。

道家則更重思想之自由,中國之所以莫有宗教戰爭,莫有異端裁判所

中國人之所以最富于寬容博大之精神,而不箝制學術文化之自由發展,亦正由儒

家與道家之此種精神所陶養。

中國人之重和平的精神,亦是世界所周知的。中國人素來莫有狹隘的國家思想

儒家則講平天下、治天下、講太平世、講大同、講王道、反霸道。

道家講和天下、均調天下、在宥天下、講帝道、反霸道。

墨家講兼愛、講非攻、講兼利天下、一同天下、講天鬼仁愛之道、反霸道。

唯一的例外是法家。他要尚爭戰,講霸道

中國之政治,即以文治為主,仍求以王道易霸道

南北朝五胡雲攘,亦皆漸同化于中國之文化,而有隨唐之一統

然納貢大皆只以成禮,中國從未有加以征服剿滅之意

詩人之稱美和平而反戰之詩,仍到處流行

佛教則崇尚慈悲,並要人不殺生。而佛教大盛于中國,更使中國人愛和平。

酷愛和平,因而極能反抗侵略。故四千年來中國人對于一切侵入之外敵,亦無不

能加以同化,或終將其打退。

能愛和平而念念在天下一家四海清平,又能保衛和平以反侵略,這真是中國文化

中之最偉大的愛和平之精神。

Page 7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7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國文藝精神(與中國藝術的基本精神比較)

1. 中國古代文化極富于藝術精神,融于一般的社會文化生活之中

o 雕刻,即鼎彝及其他日用之器上的鏤刻

o 禮儀中之升降揖讓,即同時表現一動作的美

o 古代的音樂跳舞,亦與禮儀分不開

2. 七弦琴與洞簫,亦以淡宕幽和之聲見長

3. 中國之人生情調,在本質上即更富于藝術意味

4. 中國文化中尚中和,和平之精神,由中國古代之禮樂之教來,所謂禮以教中,樂

以教和,亦即可說是由一藝術精神來

5. 中國古代之自然科學,似不如希臘之發達,我們亦可說是由中國人之藝術性的欣

賞體玩同情之趣味,掩蓋了理智上的分析綜合之趣味之故。

6. 中國醫學:對人之生命之藝術性的同情的直覺的體察。其盡量求不破壞形體之組

織,而將病治好

7. 書法是中國之一最卓越的藝術,書法之美是純粹線條之形式美

o 啟示各種精神意境, 反映作書者之人格風度

o 書畫均以神品逸品為最高

o 中國之畫表示一種極高之意境-王維之水墨山水

8. 壁畫-表現一不同之風格

9. 建築-飛簷、飛角、亭子、牌坊、迴廊、闊大的宮殿、天壇表示一飄逸疏朗寬舒

之意味

10.要了解中國之文學,應當多從中國之詩歌散文下手

o 廣義之散文中,可包括經史子之文。中國之史家與哲學家,大均兼是文學

家。

o 此與西方之史家只重紀事,哲學家即只重說理,而不重能文者不同。

11.中國藝術文學中所表現之主要精神--禮記「溫柔敦厚詩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

o 文貴淵雅,詩貴溫厚,詞貴婉約

o 豪放沉雄之詩文,亦要去掉劍拔弩張之概

o 無論言志載道,都要使之足以陶養人之善良的性情

o 不免太帶山林氣,廟堂氣

12.藝術文學

o 不重表現緊張、激盪‧過于刺激之情感,亦不重表現強烈鼓動之生命力,

或一往向上超越企慕之理想

o 重在表現一寬舒廣博之氣度,溫厚和平之性情,飄逸洒落之胸襟,含蓄淡

遠之意境等。

o 世界人類如真要陶養其和平之氣,而銷除暴戾之氣,亦終將有一日會大大

發現中國之藝術文學之一方面的無上價值的。世界人類如真要陶養其和平

之氣,而銷除暴戾之氣,亦終將有一日會大大發現中國之藝術文學之一方

面的無上價值的。

Page 7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7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國宗教精神與其哲學

宗教

1. 人恆以為儒道墨法諸家,都非宗教

2. 古代自巫史分流以後,無在社會佔重要地位之僧侶階級

3. 中國古代民族亦是篤于宗教信仰之民族

4. 殷人信上帝,周人信天與上帝

5. 墨子仍明白教人信天鬼

6. 孔子固然是重知生過於知死,重事人過於事鬼

7. 孟子講知性則知天,存心養性即事天

8. 孔孟以前之中國之禮教與孔孟以後之儒家,均可說有一宗教精神

9. 孔孟雖重立仁道人道,並重盡心知性之修養工夫,然而他們亦末明白否定天或上

帝之存在

10.孔孟之立身行己與從政施教之事中,亦有一宗教精神。所以我們亦末嘗不可說儒

家是一宗教或包含一宗教。

11.我們可說儒家之教,是一信天人合德之人道教人格教或人文教。這一種宗教之儀

式即表現於各種祭祀之禮中

12.禮之三本:一是天地,一是親,一是君師。

13.今民間之神位中,有天地君親師,是即仍包括祭天地祭祖宗與祭聖賢之宗教道德

意識

14.在民間之祭天地祖宗聖賢之宗教道德意識中,亦包含人德齊天,人可與天俱尊之

思想。此種思想乃一重視人倫人格之精神之極致

15.道家不信天帝而信生天生地之道,同時又以人得道即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與造物

者同游,亦是一尊重得道之「人」之思想。

16.崇敬佛,亦即是一崇敬一種人格。故崇敬彿之宗教精神,亦即一尊重最高人格之

精神

17.中國之天人合德而重人之思想,即佛教之所以能盛行於中國之理由所在

18.神人合一,與天人合德,亦可相通。此亦即基督教能融攝於中國文化之理由所在

19.事親如事天,敬祖如敬天,敬聖賢如敬天,卻已是中國儒家之宗教精神之最廣大

哲學:

1. 不像西方哲學之重視邏輯知識論自然哲學之討論

2. 先哲對於人生意義,人倫道德,人格修養,人文化成之智慧而對於天道或宇宙最

高原理之認識,亦與此一切關於人之智慧不可分

3. 恆多用譬喻,而少用繁複之論證

4. 後人常須作親切的意會體證與實踐

5. 平實而親切,易知易行見長。而且其高明與深遠,亦即融於其平實親切之中。

6. 中國之哲學與其他學術思想,如科學思想政治思想等,恆難截然分開。同時其哲

學之精神,亦即表現於整個文化精神之中

Page 7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7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複製人的倫理思考 劉桂標

最近,蘇格蘭科學家複製綿羊成功的消息,震驚全球。其他哺乳

類動物的成功複製,令複製人類的無性生殖技術可能性大大提高了,

赫胥黎的《奇妙新世界》裡所描劃的未來世界的圖像,已經不再完全

是天方夜談。現在,對複製人問題作出深刻的思考,在當今社會來說

有著巨大的意義。

一提起複製人類的技術,一些人往往大皺眉頭,視之為洪水猛獸

,以為非禁不可。然而,經過認真的倫理思考後,我以為這種態度雖

然也有一定的理由,但卻不是不可異議的。

一般人反對複製人類,大概不出以下幾個可爭議的理由:

首先,有人以為這種人工生殖技術會破壞人類的人格同一性。顯

然而見,這是一種誤解,因為即使一個人與其複製品的基因相同,那

只表示他們的外貌及其他生理特徵很相似,就像一般的孿生兄弟姐妹

那樣,然而,這並不表示他們的思想(人格)相同,因為後者受到許

多後天的因素影響──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學校教育及個人遭遇等

等。因此,兩個人格相同的人是不可能的。試設想,即使有鄧小平的

複製人,但是他如果沒有經過三起三落,他的思想與真正的鄧小平恐

怕仍有距離。

其次,也有人以為這種技術會大大減損人類個性(包括相貌、高

度等)之多樣性,甚或促成獨裁政府的優生政策。我以為,這種觀點

若要成立,必須預設人們廣泛而無限制地應用這種生殖技術。然而,

據目前人類使用其他的人工生殖技術(包括人工授精、體外授孕等)

的情況來看,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不大。在政府的適當監管之下,

複製人類的數目有限,社會上只多了些如孿生兄弟姐妹般相似的人,

在整體來說對社會的負面影響是很有限的。

另外,有些人以為複製人的出現會破壞固有的倫常關係。我以為

這個看法雖有一定的道理,但卻誇大了複製人技術的壞影響。固然,

這種技術會令傳統的親子關係產生變化,促成了更多的單親家庭,甚

至是同性戀家庭,因為這種技術可使人不需經過兩性性交的過程而可

Page 7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7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以孕育下一代。然而,即使在複製人技術還沒有研究成功的今天,固

有的倫常關係已不斷地在改變,單親家庭與同性戀家庭已開始出現,

並且數目日益增加。我們沒有理由說這種改變一定是不好的。譬如說

,我們尚未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單親家庭與同性戀家庭的親子關係會比

普通家庭差。

還有,人們也可預見有了複製人技術後,新類型罪惡亦會隨之出

現。人們可以設想:詭計多端的罪犯犯事後會以複製人頂罪、新納粹

分子欲複製出多個如希特拉般的狂魔以統治世界、商人會將社會精英

的細胞和複製人當商品去售賣、智力正常的人想複製智力較低的人作

為奴隸等。這些設想雖然近乎天方夜談,但我們卻不能完全排除它們

的可能性。可是,想深一層,這些只是濫用了複製人技術的可能壞後

果,我們不能說這種技術本身是壞的。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達,新

的類型的罪惡亦層出不窮,這是科技進步的代價。我們不能說由於有

被濫用的可能性而完全放棄新科技發展。我以為,較明智的做法,是

對新科技的應用作出適當的監管和控制。

以上,我們回應了一些對反對複製人技術的說法;以下,我們可

舉出一些支持發展這種技術的理由:

依筆者之見,這種技術的最大好處是能夠幫助不育或生殖有困難

的人士成功生育。許多數據顯示,現代社會中有生育困難的人士的數

目不斷上升。在這些人士當中,尤其是那些結婚多年,想有子女但卻

無法生育的夫婦,不育對於他們來說是極大的痛苦。所以,無性生殖

將會繼人工授精、體外授孕等技術之後成為解決他們的痛苦的另一選

擇。

除此之外,複製人技術亦可應於醫療用途。當然,我們堅決反對

視複製人為被複製者的器官補給者,在需要時隨意截取前者的器官以

醫治後者。因為,複製人也是人,依道德的考慮,我們決不可把人只

視為工具,人自身必須同時被為視為一目的。因此,我們只允許器官

的複製或者是軀體的複製,又或者是將人類的器官和肢體複製於動物

身上來作醫療用途。當然,在後一種情況下,我們亦應考慮一下動

物應有的權益,避免過於殘酷的情況。

最後,新技術亦可以改善人類的生理質素,這可以通過基因工程

,將人類的殘疾基因排除而獲致。這裡,我們所說的並非積極意義的

Page 7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7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優生學,如果要說是優生學,這也只是消極意義的。積極意義的優生

學無疑是有違道德的,因為我們無權決定未來的人類應具有甚麼質

素和不具有甚麼質素,像納粹分子那樣。然而,希望身體健全,卻是

人類普遍的心願,我們難以設想有甚麼理由可以反對。

當然,筆者主張容許發展複製人的技術,並非是無條件的。正如

前文所說,反對這種技術的人並非無的放矢,他們擔心它被濫用的想

法是合理的。所以,在發展它的同時,政府必須對它進行嚴格的監管

和控制,否則,我們雖然獲得它的好處,但卻無法避免它的壞處。這

樣,我們就往往得不償失。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

寫於 1999年 7月 9日高考放榜日

文化科的位置是龍門﹐做龍門的責任是不要失球﹐同樣﹐文化科最要緊的是力保 E10[即及格]。

假如龍門盡了職責﹐力保不失﹐但前鋒沒有入球﹐或者入球不多以致未能奪標﹐請不要怪龍門﹐

難道你認為龍門要兼任前鋒嗎﹗同樣﹐假如你文化科及格﹐但其他科不夠好﹐以致你未必入到

(其實也未必不能入到)夢寐以求的院系﹐請不要拿文化科以至文化科老師來出氣﹗

今天放榜了﹐我班文化科的成績大致可以﹐僅有一位同學壯烈犧牲﹐其他的都及格﹐其中大部

分更在 E10 以上。一位同學因為另一科成績不夠好而憤憤不平﹐向我吐出「肺腑之言」﹕「文

化科取得 A沒有用﹐大學也不看的。」另一位同學在旁和應。我只好帶著一鼻子灰垂下頭離開

教室。回到教員室﹐跟同事說起另一位同學﹐那同事說﹕「老實說﹐文化科考得 A對他的幫助

不大。」我只好把頭垂得更低些讀我的論語。

我早就對學生說過﹐我要求的是 E10﹐成績好的話是他們自己的光榮﹐是錦上添花, 是我叨了

他們的光. 原意是告訴他們不要因為輕視文化科而覺得不好意思(例如每科都補習而偏偏不補

文化科, 即使我如何大力推介何天王, 陳天王, 吳天王等 )。也許我明年要對學生說﹕「文化

科考 E10就夠了﹐何必考 A﹗考到 A也沒用﹐反正 E10 或 A1大學都視作相同。而且即使考到 A﹐

也不要告訴我﹐更毋須多謝我。文化科只是龍門﹐它的責任不是入球﹐而是不失球。但如果其

他科成績不理想﹐請不要拿文化科教師來出氣﹗」

教育當局﹕你們口口聲聲說學生中文水平不夠﹐把責任推給中學教師﹐對他們口誅筆伐, 要設

語文基準, 要重新考他們牌﹐令人(包括學生)以為中學中文科教師都是廢柴無用混飯吃之輩﹐

卻從不鼓勵學生學好中文﹐起碼大學沒有在入學時要求文化科有好成績。講一套做一套﹐一面

Page 7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7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大搞敬師運動, 一面卻處處否定中文科教師的努力, 與學生一起輕視賤視鄙視蔑視文化科 (包

括教師), 心裡廢之而後快, 口裡卻說學中文很重要, 虛偽無恥, 莫此為甚﹗學生聰明, 早已

看穿一切. 在現行制度下文化科只是一門懲罰性科目﹐不及格要罰不得入大學﹔考得 A卻沒有

獎﹐至少大學很多院系根本「不理會」文化科成績。(雖然文化科的 A很難得﹐1999 年全港考

生僅有 2.2%有此殊榮﹐較 Pure Maths 5.3%﹐Physics 4.4%及 Chemistry4.2%更少, 奈何在學

生心目中文化科 A一文不值 !!)

學校當局﹕雖然中文教師地位不高﹐擔子不輕﹐壓力不小﹐但請注意學生如果不重視中文科﹐

懸的甚低﹐那麼請不要經常提醒我們學校的中文科成績不及英文科好﹐學生只是求仁得仁, 他

們不正正期望中文科考得比英文科差麼?

同學們﹕文化科只是你們一道必要而不充分的入大學的橋梁﹐踐踏完文化科進了大學後﹐請手

下口下留情, 不必過橋抽板﹐痛罵文化科 (包括教師?!) 無用. 給文化科教師留點已經少之又

少的尊嚴吧﹗唐君毅及殷海光不是說過人有尊嚴的嗎﹖噢﹗對不起﹐文化篇章已考完了﹐文化

核心問題大可丟進毛廁坑裡跟中國歷史科長眠。"人有尊嚴" 只是一個值一分的句子, 考完試連

一分都不值了.

方世豪

撰文目的

唐君毅先生此文是要說明中國文化之優點在甚麼地方。為什麼他只說優點而不說缺

點呢?那麼我們便要了解唐先生寫此文之目的。由此文之「餘論」部份可見,唐先生是

因為當時(六十年代)之青年人見到西方近代文化之突飛猛進,而自覺到自己的國運不振,

只見西方文化之長,而全然忘了自己的文化,甚至鄙賤自己的文化,由此而有全盤西化

及徹底推翻中國文化之企圖。所以唐先生寫此文重提中國文化之精神在那裡,使我們能

對中國文化之精神有所認識,以至能重建中國人之自信,使中國人能在世界文化之林中

挺立起來,以創造出中國未來的新文化。

唐先生此文由於想重點說出中國文化之特點是甚麼,但是中國文化所包括者甚繁,

故此文寫來內容也比較博雜,牽涉範圍廣大,要把握其重心未必容易,故在這裡嘗試用

較簡明的方法把此文重點說明出來,希望能由此而更能把握中國文化之特點。

中國文化的特點

首先要說明甚麼是文化。唐先生於文章開首已作說明,這裡不贅。但我們要知道甚

麼是「文化的特點」,「文化的特點」就是在比較世界文化時,其他文化不著重,而此文

化特別著重的地方。唐先生說中國文化的特點在重人,那麼是否其他文化不重視人呢?

不是,而是中國文化特重人的精神在於人禽之辨。那麼是否其他文化不重視人禽之辨呢?

Page 7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7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不是,而是西方文化所重視的人禽之別與中國不同。所以由此而突顯出中國文化之特點

在我們所謂的「人禽之辨」。

那麼人禽之辨是甚麼呢?中國人所謂之「人禽之辨」即是人與動物不同的地方,西

方人也講人與動物不同,但是他們說人是理性的動物、人是能造工具的動物、人是能用

符號表意的動物等,都不能說出人與動物真正不同的是甚麼。中國人說人與動物不同的

地方是在人的道德心。即唐先生所說:「在其性理即在其性情」。即是說人之性不外是人

之理也不外是人之情。人之性是一個天理,也是人情。這個情是道德之情。唐先生引用

孟子的說法,人禽之辨在人有仁義禮智,仁義禮智就是道德心活動時所表現的理,但不

只是理,也是情。當你見到一小孩子將跌落井,你自然便產生一種不忍之情,這種感情

就是一道德之情。由這道德之情,我們可說人有道德之心。有此道德之心才可作道德行

為,所以人與動物不同就在於人有此道德心,人可以作道德行為,人可以建立道德價值。

這個特點就是人與動物最不同的地方,也就西方文化所沒有著重而中國文化特別著重的

地方,所以說人禽之辨就是中國文化的特點。

人文精神

唐先生跟著引用孟子四端之心來說明這人禽之辨,四端之心就是仁義禮智之心,重

點在這個「心」。仁義禮智是由此心所發出四個方向,其實此心不止於四個方向,在此

只是舉例言之,故此不要誤會這是禮教的規條,只是唐先生借用來舉例解釋人心特性之

例子。由這些例子中可見人心之深遠博大,分兩方面言之,縱可見人上通於父母祖先、

聖賢豪傑、及一切對人類文化有貢獻的古人,下至於一切參與文化創造的來者,橫可見

於一切天地萬物之生生不已及人與人、家與家、國與國的平等。所以人有此心,便能成

為人,此心便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地方,有此心人便頂天立地於天地之間,創造出以人為

主的價值文化。這就是唐先生所說的人文精神。

確立了中國文化之人文精神這個重點之後,跟著唐先生便從四方面論述人心之表現,

分為倫理道德、文藝、宗教、哲學四方面之精神所在。

倫理道德

中國文化所說的人文精神不是空口而說,不是一抽象概念,而是一具體的生活體驗。

倫理就是人最容易體會及實踐的範圍,父子、兄弟、夫婦、君臣、朋友五倫是人最容易

體會人禽之辨的地方,人能孝、動物不能,人能悌,動物不能,但人不只能孝悌,還能

夠擴充至一個國家,以至整個民族歷史。倫理精神擴充之,從縱面說,便是慎終追遠(孝)、

萬世太平之意識,從橫面說,便是民胞物與(悌)、天下一家之觀念。

唐先生用了很多篇幅解釋五倫,而說到朋友一倫時,更說可由此而推出朋友一倫的

極至,可以包括到學術自由及世界和平。因為當我們以對待朋友之方式對待古今之聖賢、

天下之善士時,必定會肯定學術自由,尊重每一個人的之精神文化,所以唐先生更舉出

中國歷史上許多容納不同文化的例子,證明中國文化是崇尚學術自由的。另外,又由於

中國文化尊重人,所以必然推出「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的「天下一家」理想,當然重視

世界和平,唐先生又舉了很多例子佐證,這裡不再贅述。

Page 7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7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文藝

至於中國的文藝精神方面,唐先生舉了很多中國藝術作品為證,證明中國藝術的特

點有二:生活化、和諧寬大。明顯地,中國藝術作品與西方不同,西方的文藝表現多重

表現緊張、激盪、強烈的掙扎、一往向上超越的精神,而中國文藝著重在寬舒廣博的氣

度上表現,要平和淡遠、飄逸灑落,沒有了西方高卓性之英雄式偉大,而為平順寬闊之

聖賢式偉大,故偉大而若平凡。這就是中國文化重視人,重視人之生活,故文藝之表現

也是融和於人之一般日常生活之中,由中國之詩歌之生活化可見一斑。又由於中國人心

之與自然並不對立,人是對天地萬物皆有情,見一朵花之摧毀也覺得不忍,這就成為了

人與大自然之和諧相待,故人與自然相對待是和諧而沒有西方人與自然之鬥爭性,所以

唐先生名此寬大之意識為大地意識(見《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以與西方之要求超越

向上之崇高意識不同。由此可見中國文藝精之重人之特點。

宗教

至於中國的宗教,沒有西方的高高在上之上帝。中國之宗教都表現在日常生活中,

在祭祀中、祭禮中,有所謂敬天即敬人、人德齊天、人天合一之說。中國宗教中之天,

許多時是與人合一,是一道德的天,故中國宗教亦與西方式之上帝向上而外是不同的,

是在人與天之關係上有不同的方向。故中國未嘗沒有宗教,只是其宗教不是一西方基督

教式宗教,中國有宗教道德意識,故孔孟儒家之道德意識已包含有宗教精神。所謂宗教,

是依宗起教,以教定宗,其成為宗教特點有二:一是足以為日常生活之軌道,二是由此

而證明有一真善美的神聖之實,使人可以不陷溺的價值之源。由此而言,中國儒家思想

便足有中國式的宗教精神。中西宗教之不同還有很多,此文限於篇幅,故只集中說明人

天之不相隔這一點而言。

哲學

最後是說哲學,明顯地中國哲學是人的哲學、道德的哲學,著重人的實踐,而不似

西方的重視邏輯學、知識論,不是一外在的、抽象的學問,而是與人的實踐、人的生活、

人的道德分不開的。所以可以說中國哲學是人的哲學。就算是天道,也是由人道而認識,

天也不離開人。而在表達方法上,中國言簡而義微,多用譬喻,與西方的論證方式不同。

由於中國哲學是著重在人的實踐,故目的多在於啟發,而不是在於辯論,故以人的實踐

為主,論證也成為次要,與西方哲學的方式不同。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 7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7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唐君毅先生在《人生之體驗續篇》中談到關於死亡,他說:

「但最真實之人生,仍須將其『必有死』之事,時時放在目前。」

(1)何以要將死放在目前才是最真實的人生呢?據唐先生所說,這

是因為「惟人獨有死,且知其將死與必死」(2)「死為人生必遇之

一事,則吾人實不能置死於不顧,以掩蓋真實之人生所必至必遇

之一事。」(3)這是因為人有死,人於日常生活中渾忘了死之一事,

而死則必會臨到,不應因日常生活之分散而忘其有死,如此忘掉,

則人生成為不真實之人生,因真實之人生乃有死者。

這樣說實只是從表面而言,若只因人有死而要把人之死時時

放在目前,似乎不足以推動人面對死亡。人必須吃飯,何以人又

不須時時將吃飯放在目前呢?人必須睡覺,何以人又不須將睡覺

時時放在目前呢?故此,死之所以須時時放在目前,實在因為:

「死為人生之大限,然此人生之大限,實隨時可以來臨。天災、

人禍、憂患、疾病、固無時不可使人死,人亦隨時可無疾而終……

則吾人之生也,實生於隨時可能有之死之旁。」(4)此乃真實原因

也。一般人只求其生而忘其死,而事實死常隨著生,不能自欺欺

人。而人如能常置死於目前,即置死於生中,即唐先生所謂:「超

Page 7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7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死而永生之一道也。」(5)人皆求生,若求生則不能忘死,而須將

死置於生中,放在目前,以超死求生。

唐先生首先說明了人之心靈自身無所謂死,因人之心靈本具

超越性,與人之形軀不同。若以為人之心靈會死,乃因為人把心

靈混同於軀體。但問題是縱使心靈不死,但人之心靈總會關心其

軀體會死之問題。人何以會害怕形軀之死亡?人何以會以形軀之

死亡為可悲可怖?據唐先生之解釋,人之所以怕死的原因:「乃

由人之心靈在其現實的存在上,仍恆是懷抱種種目的、理想、志

願,欲憑藉吾人之身體之動作,加以實現於客觀世界者。吾人之

身體若死,則吾將若無由得其憑藉,以實現吾心靈之目的、理想、

志願於客觀世界,而使此目的等獲得其真實存在意義,因而亦若

即不能使吾懷此目的等之人生與心靈,獲得其真實存在性。此蓋

即身體之死之所以為吾人所關心之故,而死之可悲可怖之故,亦

似即在於此。」(6)由此段說話中,可見唐先生之心懷,他竟想到

人之害怕死亡,乃因不能實現理想、志願,可能是因為唐先生有

極大的理想、志願要待完成,故有此美好之想法。唐先生在另一

段文章對這個意思有更詳細之說明。人何以不願意死,而要求身

體之存在呢?他說:「我們從來不曾為身體存在,而求身體存在。

我們只是憑身體之存在,以成就我們之生活,與我們之精神之活

動。」(7)即是說我們之所以求生存,並不是真的求生存,求生存

Page 8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8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只是手段,成就我們的生活或精神活動才是目的。唐先生如此說

明:「人除在病中,或其生活之行為受了阻礙,如走路跌了交,

人之精神實從未真想著或向著其身體的。而人之所以怕病、怕身

體不健康、怕受傷、怕身體失去自由而坐監獄,只是為成就我們

之生活。在生活中,我們之精神,只向著園中的花、天上的雲彩、

街道的清潔、劇場中的戲、我之事業的成就、我在他人心中之名

位的增高、我家庭中子女之教育、夫婦的和睦、朋友的交遊、與

我國家之富強、人類的和平康樂、歷史文化的發展與悠久、以至

各種真善美的價值、與古往今來的人物、及天上的神靈。」(8)由

此觀之,唐先生明顯是想說:人不是意願著自己之生存為目的,

人其實是有其精神上之要求,這個才是最終目的,即唐先生所說

之理想、志願便是。故人可以為達到某精神上之目的而犧牲個人

之身體,如殺身成仁者、報國捐軀者便是。唐先生如此說明令人

想到人之神聖一面。人有時真的如此偉大,唐先生想必便是這樣

的人,若不是也不會對此種想法有如此深切的了解。但我常常讀

到此處便想,何以人怕死之背後有如此偉大的原因支持?唐先生

所說是否會偏於美好一面?

就我個人之經驗來說,我曾患有致命危險之病患,故對人之

害怕死亡有一經驗。人平常是想不起死亡之事,這是真的,但在

病患危害之情況下,逼著你真正面對此問題,因為此時死亡是可

預見而尚未臨到之事,故有機會讓你仔細考慮。當真正面對死亡

Page 8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8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問題時,那種真實的感覺逼使人把原本外投之精神專注於自己身

體,這樣專注於自己身體便是與唐先生所說的要成就我們生活之

目的有所不同。當精神專注於身體之健康時,已渾忘了一切身體

以外之生活,人此時之害怕於死亡似乎並不是因不能成就生活,

而只是害怕於一不可知的未來,一不可控制之世界之來臨,人的

一種無從抓著任何可靠東西之空虛感壓逼著人,叫人驚惶、叫人

害怕。我所感到死亡之可悲可怖似乎是這種感覺而非怕生活之不

能成就或理想、志願之不能成就。這裡就是唐先生之過人處,但

對於一般平凡人而言,似乎有不相應處。

再想下去,人如何會因一種空虛感而感覺到害怕?我想要解

釋出原因似乎又只有用唐先生之說法。人之所以平常不覺得此空

虛感,因精神不斷在成就,從未覺精神有不實在之處,因為精神

一直可藉著身體而成就生活,故人之未來似乎成為可控制可掌握

之實在事情。但忽然精神感覺不到有實在的地方,未來成為不可

掌握甚至不可能之未來,自然有此空虛之感覺。故人之害怕死亡,

乃是因人之精神不能再在身體成就生活之事上有實在之感覺,故

成為空虛。因此,我想唐先生所說是正確的,但人一般不能如此

直接從理想、志願之不能成就而推出害怕死亡的結果。理想、志

願之不能成就其實就是說一般生活或一般實在的生活不能成就,

人總不甘於沒有了生活,沒有了生活便沒有了目的,則只成了一

Page 8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8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片空虛,精神無所附托,又怎不使人害怕,所以「死亡」成了人

見人怕之名字。

事實上唐先生所說是對的。不過我想因為唐先生之人格本身

有其偉大處,使他所言之害怕死亡之原因變成了一偉大的理想。

而一般人之害怕死亡,因為沒有如此偉大之人格,所以便不是因

為一偉大理想而害怕,而只是因為一般使人精神有所寄托之日常

生活而已。至於問如何化除死亡之可悲可怖及不可免之矛盾?如

何得超死而求生?唐先生於《人生之體驗續編》第五篇及第六篇

有詳細論述,茲不再贅。

<註 釋>

1.《人生之體驗續編》第六篇,頁 114。人生出版社,1961 版。

2.同上,頁 114。

3.同上,頁 115。

4.同上,頁 114-115。

5.同上,頁 115。

6.同上,頁 116。

7.同上,第五篇,頁 91。

8.同上,頁 91。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 8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8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文化問題須知 文化問題答法舉隅

Page 8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8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1. 考生必須仔細理解題目要求,針對題目作答。組織答案時,不應只抄錄題目原文或

有關篇章之內容,既非針對所問,亦不能表現答題應有的技巧與分析能力。

2. 學生可視乎客觀需要而列點作答,惟答案應為完整句子。比較題目亦可列表作答,

惟不宜鼓勵學生隨便採取此種作答形式。

3. 錯別字毋須扣分。若該生錯別字太多,閱卷員可將整題分數略作調整。

4. 舉凡評論,學生不一定要有明確立場,兩可亦可,惟評論內容、舉例應與立場配合,

若前後矛盾則會被扣分。

5. 評論內容應有理據、推論,再加上個人見解。若只能重複題目內容而無任何見解者,

最低可得 0 分。

6. 舉例時數量不限。即使只得一例,若分折深入,言之成理,亦可得分。學生宜視乎

題目要求、分數、時間,決定舉例數目。例子宜以社會現象為例,亦可引述篇章內

之例子作支持。

7. 比較題目,必須能指出相關課題方能給分。以 98 年文化問題(三)(甲)為例,在比較

陳、張二人藝術觀相異之處時,若學生寫出「張君提及修養,陳君沒有。」則得 0

分。學生必須明確指出二人不同之處,例:「陳君提及他律,張君則重視自律」。

8. 若學生作答時,答案組織凌亂,閱卷員可酌情扣分。在比較題,若學生在列舉兩方

相同/相異之處時,論點排列錯位,例:

相同之處

甲 1 2 3

乙 3 1 2

則前半可給分(即「甲」),後半不可給分(即「乙」)。

若對應完全錯誤,例:

相同之處

甲 1 2 3

乙 a b c

則兩邊論點均得 0 分。

9. 題目若問及考生是否同意某一論點,考生應清楚提出立場:「同意」、「不同意」、「兩

可」。如無明確點出立場,閱卷員若能從其舉例、內容看出學生之立場,則最高可

給整題分數之½。

10. 作答時,不宜將所有時間花在題目的某一部分之上。學生應盡量完成題目各部分。

若時間不足,則可先答評論部分,因該部分以學生個人見解為主,較易掌握。

11. 考生評論,舉例時,應以社會大眾應可之觀點作準。評分準則上雖未明言嘩眾取寵

者會被扣分,但離經叛道,標奇立異者,通常難取較高分數。「言之成理」,其中的

「理」,是指「常理」,若違常理,自然不被接受。

Page 8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8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示例一)

「中國古典文化產生於闊的大地上,為一農業文化,對土地有一種虔敬之情,

同時亦把自然看做一有情體,所謂『江山如有待,天地若有情』,諾索普(F.S.C.

Northrop)指出中國人把宇宙看做一『圓合地美藝底生生之流』;實亦是說把天與人

交感為一,中國的畫,中國的詩皆表現出此種精神。范寬,石濤,鄭板橋,乃至今

日的張大千的畫無不含有『人天渾合』的境界,而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

山』,更是把人與自然相忘於無形。中國人無真正的宗教,有之,這種天人合一的

思維與情緒或可說是中國的宗教。中國人對自然始於欣賞,終於相忘。西方人對自

然始於觀,終於征服;走上二條不同的道路,而中國文化此一特性乃塑造了中國人

融洽自然,『當下即是』的人格,此一人格使中國人產生渾厚,圓化,與物無爭的

和平天性,以及欣賞生命,虔敬宇宙,與直觀靜省的內心生活。中國人之人格世界

在這方面確是獨樹一幟,但這種人格世界在工業技術改變後的宇宙的物理結構中,

已經逐漸消逝。」

金耀基《中國的傳統社會》(節錄)

「代表中國人對藝術最高成就的是繪畫,中國畫表現的是與造化遊,與

自然相和融的精神,是沒有主客對待的境界。……

中國文化的特徵之一,為有情的宇宙觀。在有情的宇宙觀中,人與自然的關係,

是和融相調協,是天人不相勝。在這種文化精神影響下的建築,亦處處以符合自然

為原則。杜牧《阿房宮賦》描寫宮中的建築:『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迴,

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釣心鬥角。』『廊腰縵迴』,『各抱地勢』,即所以順乎自然,

極符合中國的建築原理。似若種種釣心鬥角的姿式,實蘊涵以虛接實、以實襯虛的

虛實相涵的精神。中國古典建築的飛簷,其飄逸的美姿,正所以盡自然之妙。尤其

是中國園林的建築,更是極盡模仿自然的能事。中西園林的差異,在西方是採用幾

何式的,故其顯整齊劃一、勻稱對偶之美;中國則採取自然式,故其富怡悅的天趣。

西方建築學者近四十年來,才開始注意人與自然之間如何關聯,避免脫節的問題;

在中國傳統房屋和花園的建築上,早已如此。」

韋政通《中國文化概論.藝術》(節錄)

(甲) 試就上面兩段引文:

(1) 分別闡述金氏與韋氏有關中國人對自然的態度的觀點(6 分,4 分) ;

(2) 綜合說明這些態度對中國文學和藝術的影響(8 分)。

(乙) 中國人的自然觀與中國傳統社會和科學的發展有何關係?試表達你的看法。(7 分)

Page 8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8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文化問題分析(示例一)

(1) 本題要求同學就金耀基<中國傳統的社會>及韋政通<中國文化概論.藝術>中兩

節文字回答若干問題,則同學首先必須清楚認識到除題目所引段落之外,金、韋兩

文其他部分與問題並無直接關係,作答時應盡量掌握引文部分而並非背誦金、韋兩

文。

(2) 問題(甲)(1)首先要求同學闡述引文中金、韋兩氏所表達的有關中國人對自然的態度

的觀點,而兩人合共有五個主要的論點,其中「中國人視宇宙為有情體」二人說法

基本相同,但題目並無指示同學作比較,所以只須分別說明即可,並不需要比較兩

人看法之異同;

但尤須注意者則為切勿將金氏某些個人體會當為他認為中國人如何看待自然的論

點。此處所指最明顯為金氏引文最後部分由「中國人之人格……」至「逐漸消逝」,

此實為他獨特之見解,而絕非他認為中國人如此對待自然,故同學於審題時絕不可

草率大意。

(3) 問題(甲)(2)

則不必「分別」敘述,而應參金、韋兩引文中有關之材料而重新鋪排,主要有四方

面:(一)詩、(二)畫、(三)建築、(四)園林;同學在鋪敘金、韋兩引文中有關

上述四方面之說法時,亦應同時舉引兩引文中相關之例子以助說明,但切勿混淆,

例如「張大千」「鄭板橋」乃畫家,「陶淵明」乃詩人,然在引文中出現在相鄰之處,

同學稍一不慎,即有以「陶淵明」亦為畫家之誤失。另一方面前述有關四方面之例

子,同學亦不應背誦金、韋二氏原文其他部分之例子或說法以佐証,因與問題無關,

(4) 問題(乙)屬發揮性題目,同學可就個人在文化篇章閱讀過程中所得之體會加以闡釋,

例如前述與問題(甲)(1)無關之金氏個人獨特見解,在此處則可加以發揮,當然亦可

就毛子水<中國古代科學思想>及吳森<情與中國文化>甚至唐君毅<與青年談

中國文化>三文有關中國人之自然觀影響到科學發展之論點再加闡述,但須注意比

重,因上述三文多就「傳統科學」方面立論,對「傳統社會」方面論述甚少,同學

作答時容易偏重前者而輕忽後者。事實上問題要求同學就「社會」與「科學」兩方

面皆有所論述,故同學絕不宜顧此失彼,以致詳略失當。

Page 8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8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示例二)

張:最近發生了一則駭人的新聞:美國一名初中學生模倣電影中校園開槍

的橋段,衝入課室,亂槍射殺課室內的同班同學。這次悲劇反映出大

眾傳播媒介對公眾的影響是很深遠的。

李:我同意這說法。因此,我認為傳媒有責任謹慎地處理敏感的題材。

張:不過,正所謂「利字當頭」,傳媒為了好銷路,常常譁眾取寵,對那

些題材不是作露骨的展示,便是血腥的渲染,透過文字、圖片,影像

等視聽渠道,刺激觀眾的感官。我可以說,要傳媒自我約制,是不可

能的。我想,可行的方法是政府對傳媒應加以管制。只有這樣,我們

的下一代才不致在人慾橫流、腥風血雨的環境下成長。讓他們有機會

在思想健康的社會中成長,是傳媒不可推卸的責任。

李:其實傳媒的製作,往往牽涉及藝術創作,假若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對

創作者諸多限制,那麼他們便失去很多創作的空間,這不是良好的現

象;畢竟藝術應有獨立的生命。我覺得藝術創作最主要的目的是講求

美感,抒發情感,不是道德的問題。

張:但一部好的作品不單要追求美,也應提昇觀者的情操,讓人肯定生命

的意義。這樣的作品才是有價值的,才是不朽的。試想想:所謂「非

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市面那些色情作品不但不道德,且

「核突肉酸」,我們怎可讓他們繼續「自由地」生存在這社會上,荼

毒生靈?君不知現今社會世風日下,道德淪亡全拜傳媒的渲染所賜嗎

?提起「自由」,你對「自由」又有何看法?

李:我認為只要不超越以下幾個範疇,人是可以享用自由的。且讓我用例

子來表達,我們不應任意地用刀割手或隨便地結束生命;也不應在觀

眾滿座的文化中心演奏廳內,高聲撒謊喊叫「著火了,著火了」,引

致觀眾爭相逃避,釀成傷亡;當然,我們亦不可在繁忙的彌敦道上當

眾如廁;而在香港的法律約束下,我們也不應私自放鞭炮。

(甲) (1) 張君對藝術的評論反映了中國傳統的哪些藝術觀? (4 分)

(2) 這些觀點和李君的藝術觀有何不同?(6 分)

(乙) 張君說:「所謂『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那些色情作品不但

不道德,且『核突肉酸』,我們怎可讓他們繼續『自由地』生存在這社會

上,荼毒生靈?君不知現今社會世風日下,道德淪亡,全拜傳媒的渲染所

賜嗎?」

張君的說法是否足取?(6 分)

(丙) (1) 李君用了四個例子來說明享用自由的原則,這些例子其實顯示了什

麼原則?(5 分)

(2) 人常說:「藝術創作要有自由」,你認為這自由又應有什麼原則?

試列舉兩項並作解釋。 (4 分)

Page 8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8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文化問題分析(示例二)

甲. (1) 張君對藝術的評論反映了中國傳統的哪些藝術觀?(4 分)

考生答例一:反映中國傳統藝術有教化作用。文中指出美國學生模倣電影中校

園開槍的橋段,在學校亂槍射殺學生。另外,也反映了藝術生活

化,因為藝術透過文字、圖象來表達日常生活的題材。同時亦反

映了中國傳統的藝術觀美即象徵善。對他而言,美與善是互通的,

美的對象即善的對象。他認為那些人慾橫流、腥風血雨是不美,

且在這環境下成長,使社會思想不健康,這就不善。他認為追求

美,提昇觀者的情操,讓人肯定生命的意義,這樣的作品才是有

價值的,才是不朽的。

本題要求: 本題要求考生從張君對藝術的評論帶出相關的中國傳統藝術觀。

因些,考生應先陳述張君對藝術的意見,然後再闡述相關的傳統

藝術觀。考生必須言及兩方觀點,且必須以陳君的意見為出發點。

考生毛病: 1) 考生只言陳君或中國傳統藝術觀的觀點。

2) 考生常犯“死讀書”,“讀死書”的毛病,將韋氏所言的三個

藝術特徵寫出,但未曾細心推敲該特徵是否和張君言論相關。

3) 考生亦對韋文言論不甚了解,故答案令人啼笑皆非。(見答案

第三、四行“藝術生活化”)

4) 考生文意表達力甚弱,以致答案前後矛盾,例如第一、二行,

先說藝術應具備教化作用的答案,令人摸不著頭腦。

5) 考生理解能力不算弱,可觸及答案範圍,失分原因是考生喜歡

照錄原文有關張君對藝術的意見(見最後兩行),未能從張君

言論中指出他是基於何種角度而作出這種評論。

(2) 這些觀點和李君的藝術觀有何不同?

考生答例二:但李君並不認同這些觀點:

李君認為藝術最主要是講求美感,抒發自己的情感,並不是道德

的問題。

他亦認為藝術的創作空間很廣闊,不可有任何束縛,藝術應有獨

立的生命,一部好的藝術作品應在自由的創作空間內完成。

本題要求: 本題要求考生比較中國傳統的藝術觀點與李君對藝術的看法有何

不同。考生須言及雙方觀點並作出比較。

考生毛病: 1) 一般考生誤以為題目要求比較張君和李君的觀點,這是審題不

清所致,應注意“哪些”,“這些”等字眼。

2) 有部份學生尚未掌握答比較題技巧,答比較題時需對照雙方意

見,可惜學生顧些失彼,故答案難得完滿。

3) 學生喜歡照錄原文,沒有把兩者意見分類歸納作出比較。

丙. (1) 李君用了四個例子來說明享用自由的原則,這些例子其實顯示了什麼原則?

考生答例三:珍惜生命的原則,不侵犯他人的原則。

要遵守法律的原則,合禮的原則。

本題要求: 從李君所說的例子推論出他所認為享用自由的原則,並略作闡

釋。

Page 8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8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考生毛病: 考生大致可寫出享用自由的原則,但欠闡釋。

(2) 人常說:「藝術創作要自由」,你認為這自由又應有什麼原則?試列舉兩項並作解釋?

考生答例四:要注意公平,因每人都有同等權利,正如在學校每人都應排隊買

食物。

在公眾地方如廁是不合禮的行為。

本題要求: 本題要求學生集中討論「藝術創作要自由」的原則,承接上一分

題,是指這自由應受到何種限制,考生列舉原則後應再作解釋。

考生毛病: 未能清楚解釋。

考生審題不清,誤以為題目是指「自由的限制」,但題目是指

「藝術創作自由」的限制。

作答舉偶(示例二)

甲.(1) 張君對藝術的評論反映了中國傳統的哪些藝術觀?(4 分)

答: 張君認為大眾傳媒對公眾的影響很深遠,假若我們不想下一代的思想受

到荼毒,那必須對傳媒的創作有所監管。另一方面,傳媒本身亦應自律,

應創作思想健康的作品,藉此提昇觀者的道德情操。可見,張君認為傳

媒應當兼負教育大眾的責任,使人從藝術的表達中看見人生的意義,從

而正視生命,培養人格,這是藝術創作的首要條件。

張君的言論其實亦反映了中國傳統中「美即象徵善」的藝術觀。傳統儒

家思想著重人格培養,這種「重德」的文化精神反映在藝術裡便是透過

以美的對象提昇人的道德情操,也即「美善相通」的特點了。換句話說,

藝術須具有教化作用,好的藝術作品(美)必然也是有教育意義的,能

起安定社會,移風易俗之效(善)。

(1) 答案第一至第四行總結了張君對藝術的看法。

(2) 答案第五至第七行指出該看法是基於什麼角度。

(3) 答案第二段先說明張君言論反映了中國傳統藝術觀中的什麼問題,然

後就該項詳細說明。

評卷意見(示例二)

1) 約三分一考生選答本題,表現則令人失望。

2) 本題主要測試考生的思考能力,惜考生仍不離背寫漏習,加上不懂審題,以致失分

極多。

3) 以甲部為例,第一分題要求考生從張君的評論言及相關的中國藝術特徵,惜考生或

只言張君評論,或只言中國藝術特徵,兩者皆未中的。

4) 第一分題乙部要求考生比較中國傳統藝術觀與李君對藝術的看法,但除一位考生,

其他都言及張君與李君的藝術觀比較。根據公開考試的評分準則,這樣的答法只可

取得零分。

5) 請各位老師特別提醒同學:抄錄原文不能為考生贏取分數:如考生在論及張君對藝

術的看法時,只會把張君所言的抄錄一次,然未指出張君是從哪一種角度而有此言

論。在公開考試中,觀點及闡述各佔一定分數,但是考生在闡釋方面能力較弱。

6) 考生普遍有審題不清的情況出現。例如甲部第二分題是問「中國傳統藝術觀」與李

Page 9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9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君意見有何不同,但考生會以為是張君與李君的比較;又如丙部第二分題是問藝術

創作自由的原則,但考生只言自由的原則。

Page 9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9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實用文寫作(1)

評論

2009

Page 9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9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文 體 9 4 9 5 9 6 9 7 9 8 9 9 0 0 0 1 0 2 0 3 0 4 0 5 0 6 0 7 0 8

稿

稿

調

調

Page 9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9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Page 9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9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評 論

一、定義

評 論 屬 論 說 文( Argumen tation)範 疇 。論 說 就 是 運 用 邏 輯( Logic)法 則 ,

透 過 一 些 共 識 的 証 據 — — 即 前 提 , 推 論 ( In ferenc e) 出 論 証 前 未 有 共 識 的

主 張 — — 即 結 論:這 一 過 程 就 是 一 訴 諸 理 性( R e a s o n)的 過 程。藉 此 針 對 客

觀 的 思 想 或 事 物,提 出 問 題、進 而 分 析 問 題、以 解 決 問 題。評 論 要 求 客 觀 ,

但 客 觀 只 是 指 按 理 性 一 一 事 理 之 必 然 法 則 一 一 進 行 討 論,因 此 一 篇 評 論 可 以

﹑甚 至 應 該 能 清 楚 表 現 作 者 的 身 份 , 以 及 該 作 者 針 對 問 題 的 立 場 和 態 度 。

二、性質

1 .論 說 文 類 , 合 乎 理 性

評 論 既 屬 論 說 文 範 疇,因 此 評 論 過 程 中 即 使 有 描 寫、記 敘、和 抒 情 的 成 份 ,

也 不 能 和 抒 情 文 、 描 寫 文 和 記 敘 文 章 相 混 淆 。 其 中 的 關 鍵 在 於 評 論 要 以 理

服 人 , 而 不 像 抒 情 文 般 只 以 情 感 人 , 或 描 寫 ﹑記 敘 文 般 借 事 喻 意 而 已 。 不

主 觀 臆 斷 、 不 強 詞 奪 理 , 要 做 到 以 理 服 人 , 便 得 講 究 邏 輯 , 材 料 與 觀 點 、

局 部 與 整 體 的 關 係 , 都 合 乎 邏 輯 的 要 求 , 全 文 的 觀 點 前 後 一 致 , 便 達 到 論

說 文 的 要 求 。

2 .對 象 清 晰 , 環 繞 問 題 :

評 論 必 須 有 明 確 的 對 象 ﹑論 題 。 所 論 的 究 竟 是 思 想 、 時 事 、 人 物 、 抑 或 某

一 作 品 , 均 要 清 楚 表 明 ; 而 且 , 同 一 對 象 , 對 不 同 的 作 者 也 可 能 有 不 同 的

意 義 ; 也 就 是 說 , 不 同 的 作 者 針 對 同 一 對 象 可 以 有 不 同 的 理 解 , 因 而 便 會

發 掘 出 不 同 的 論 題 。 因 此 , 作 者 對 評 論 的 對 象 和 問 題 究 竟 有 何 意 見 ? 是 贊

成 抑 或 反 對 , 是 表 彰 還 是 批 評 ? 評 論 的 都 要 有 清 楚 明 晰 的 觀 點 。 例 如 不 同

社 評 針 對 同 一 宗 學 童 自 殺 事 件 , 便 可 以 有 不 同 的 處 理 : 著 重 分 析 學 童 自 殺

的 成 因 、 責 成 有 關 當 局 沒 有 解 決 方 案 、 提 出 有 效 遏 止 學 童 自 殺 的 辦 法 等 。

總 而 言 之 , 一 篇 評 論 均 要 能 提 出 問 題 所 在 , 並 應 是 環 繞 著 一 個 問 題 而 開 展

的 。

三、分類

評 論 是 某 作 者 對 現 實 世 界 的 個 人 態 度 立 場,任 何 人 對 任 何 事 皆 有 其 不 同 的 評

論,故 評 論 幾 無 分 類 可 言,但 為 方 便 處 理,通 常 把 評 論 按 內 容 簡 化 地 分 為 :

思 想 、 時 事 、 人 物 、 文 藝 評 論 等 四 類 ; 而 按 篇 幅 , 則 簡 化 地 分 為 : 長 論 、 短

評 兩 種 。

Page 9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9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四、評論的組織

評 論 的 形 式 分 內 在 結 構 與 外 在 組 織 兩 方 面 。 內 在 結 構 即 論 題 的 論 證 過

程 , 其 過 程 有 必 然 的 結 構 方 式 ( 見 下 節 ); 至 於 外 在 組 織 , 則 指 評 論 內

容 的 先 後 布 置 , 其 中 或 有 某 種 大 致 的 組 織 方 式 , 但 卻 並 非 必 然 如 此 。

結 構 ( 論 證 過 程 ) 是 評 論 的 本 質 所 在 , 而 組 織 ( 內 容 安 排 ) 則 與 一 般

文 章 無 異 。

一 ﹑引 文 ﹑主 體 ﹑結 語

一 如 其 他 實 用 文 , 評 論 的 組 織 : 一 ﹑分 為 引 文 ﹑主 體 ﹑結 語 三 部 份 ;

二 ﹑主 體 部 份 是 特 色 所 在 ; 三 ﹑結 語 部 份 是 選 擇 性 的 , 有 無 均 可 , 並

非 必 備 :

1 .引 文

a .情 境 : 這 是 評 論 的 本 事 。 評 論 常 以 敘 事 開 始 , 先 敘 述 所 要 評 論 的 究

為 何 事 , 以 作 為 下 文 的 鋪 墊 , 把 讀 者 的 注 意 力 引 向 論 題 。

b .預 視 : 先 簡 述 全 文 主 要 觀 點 一 次 , 讓 讀 者 對 全 文 論 題 及 立 場 有 一 輪

廓 , 方 便 讀 者 了 解 。 這 部 份 可 以 提 問 句 方 式 表 達 , 且 多 為 過

渡 段 。

2 .主 體

a .問 題 : 論 題 之 分 析 。 同 一 事 件 可 從 不 同 角 度 加 以 分 析 , 因 而 同 一 事

件 可 以 有 不 同 的 問 題 。 這 部 份 就 是 要 突 出 評 論 對 象 的 特 點 ,

限 制 評 論 的 論 域 , 然 後 針 對 既 定 問 題 提 出 自 己 的 觀 點 。 很 多

時 候 , 論 者 要 先 對 評 論 事 件 作 一 番 說 明 , 然 後 才 提 鍊 出 問 題

所 在 , 這 類 說 明 可 分 為 兩 部 份 :

i )解 說 : 對 評 論 本 事 的 解 釋 與 說 明 , 例 如 指 出 該 事 件 有 何 意

義 ﹑一 般 人 如 何 理 解 ﹑該 事 本 質 為 何 ﹑最 後 導 致

甚 麼 後 果 … … 等 , 總 之 , 目 的 在 突 出 論 者 對 事 件

屬 性 的 獨 特 理 解 。

ii )成 因:指 出 問 題 成 因 ﹑解 釋 何 以 有 此 事 件 出 現 ﹑始 源 為 何

… … 等 。

b .解 決 : 論 題 的 論 述 , 也 是 評 論 的 最 重 要 部 份 。 問 題 部 份 指 出 了 評 論

事 件 有 何 有 待 解 決 之 問 題 , 到 了 這 一 部 分 便 對 此 作 出 解 答 ,

提 出 論 者 個 人 的 見 解 。 這 部 份 又 細 分 為 兩 部 份 :

i )解 答 : 論 者 對 所 論 事 件 有 關 問 題 的 看 法 ﹑觀 點 ﹑立 場 , 即

是 文 章 旨 趣 所 在 。

ii )評 價:對 上 述 解 答 的 評 價,例 如 指 此 方 法 如 何 可 行 ﹑如 何

合 理 ﹑設 想 此 一 解 答 帶 來 的 好 影 響 等 , 總 之 是 對

解 答 的 肯 定 。

Page 9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9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3 .結 語

a .重 申 : 在 文 末 把 文 章 觀 點 ﹑立 場 重 申 一 次 , 以 為 總 結 , 收 束 全 文 。

b .呼 籲 : 根 據 上 文 的 論 述 , 把 觀 點 化 為 行 動 , 並 要 求 讀 者 支 持 。

上 述 三 部 份 , 情 境 ﹑問 題 ﹑解 答 三 者 為 最 重 要 , 是 評 論 的 基 本 組 織 方

式 , 稱 為 「 問 題 — 解 決 」 模 式 ( p r o b l e m - so lution pa ttern), 以 下 面

一 篇 短 評 為 例 :

啞 人 賣 刀 的 啟 示

( 情 境 ) 昆 明 市 北 門 街 口 有 個 啞 人 賣 菜 刀 。 只 見 他 將 晒 衣 服 的 鐵

絲 墊 在 鋼 板 上 , 象 切 韭 菜 一 樣 用 刀 把 鐵 絲 嚓 嚓 切 斷 , 揚 起 刀 口 讓 顧 客

看 , 完 好 無 缺 。 在 驚 嘆 聲 中 , 啞 人 又 拿 起 其 餘 的 菜 刀 , 輪 番 表 演 。 圍

觀 者 你 買 一 把 , 我 買 一 把 , 不 一 會 兒 , 刀 賣 光 了 。

( 問 題 ) 這 個 啞 人 賣 刀 為 何 如 此 成 功 呢 ? 他 有 其 麼 訣 竅 呢 ? ( 解

答 之 問 題 ) 其 實 , 說 穿 了 , 也 很 簡 單 , 他 的 訣 竅 就 在 於 用 事 實 說 話 。(

解 答 之 評 價 ) 如 果 賣 刀 的 不 是 啞 人 , 不 作 刀 斬 鐵 絲 的 表 演 , 而 是 一 個

伶 牙 俐 齒 的 推 銷 員 , 只 在 那 裡 口 若 懸 河 地 大 講 他 的 菜 刀 如 何 削 鐵 如 泥

, 怕 未 必 收 到 啞 人 賣 刀 的 效 果 。 1982 年 1 0 月 6 日 《 人 民 日 報 》

段 一 指 出 要 評 論 事 件 ; 段 二 首 句 點 明 此 事 件 有 何 關 鍵 值 得 討 論 ; 次 句

出 問 題 的 解 答 ; 其 後 是 對 此 一 解 答 的 肯 定 。

試 以 此 模 式 分 析 下 面 一 篇 短 評 :

泡 電 視

電 視 有 其 特 殊 的 魅 力 , 足 不 出 戶 就 能 知 曉 天 下 大 事 , 它 會 給 你 許

多 知 識 和 歡 樂 。 於 是 不 少 人 看 電 視 上 了 癮 , 一 有 空 就 坐 在 電 視 前 , 晚

上 不 看 到 「 晚 安 」 不 罷 休 , 這 就 是 所 謂 「 泡 電 視 」。 但 任 何 事 情 都 有 一

個 限 度 , 過 了 這 個 限 度 就 會 有 副 作 用 。 就 如 「 泡 電 視 」, 會 使 你 視 力 減

退 , 身 體 質 素 下 降 ; 會 使 你 不 能 坐 不 來 看 書 學 習 , 還 會 使 你 不 能 處 理

家 務 , 不 能 教 育 好 孩 子 ; 如 果 往 嚴 重 裡 說 , 還 會 影 響 你 在 事 業 上 的 進

取 心 。 所 以 , 那 些 「 泡 電 視 」 的 人 , 大 概 應 該 節 制 一 不 自 己 看 電 視 的

欲 望 , 減 少 看 電 視 的 時 間 , 騰 出 時 間 來 認 真 幹 點 別 的 。 這 樣 , 才 是 看

電 視 的 正 確 態 度 啊 !

《 中 國 電 視 報 》 第 十 四 期

Page 9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9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五、主張

1 .主 張 ( C l a i m) 的 特 點 :

評 論 是 針 對 某 些 處 境 的 見 解 ﹐這 些 見 解 可 稱 之 為 「 主 張 」。 主 張 界 乎 事 實

( F a c t) 與 意 見 ( Opin ion); 事 實 是 純 粹 客 觀 的 資 料 , 可 以 証 實 而 不 必

質 疑 ﹐意 見 則 純 粹 是 主 觀 的 傾 向 , 可 以 不 同 意 ﹑不 贊 成 ﹐但 無 法 証 實 或

否 証 。 主 張 ﹐它 一 方 面 並 不 如 事 實 般 直 觀 地 真 , 但 另 方 面 卻 又 不 像 意 見

般 不 可 証 明 為 真 。 一 言 以 蔽 之 ﹐主 張 是 有 待 事 實 等 証 據 証 明 的 意 見 。 例

如 :

意 見 ( 只 能 抒 發 , 無 法 推 論 証 明 ): 菜 湯 美 味 ﹑香 港 是 我 家

主 張 ( 可 以 而 且 必 須 經 推 論 証 明 ): 菜 湯 有 益 健 康 ﹑九 七 年 後 香 港 將 成

亞 洲 最 重 要 轉 口 港

事 實 ( 只 能 說 明 , 不 必 推 論 証 明 ): 我 今 天 燒 了 一 盅 菜 湯 ﹑香 港 在 一 九

九 九 年 回 歸 中 國

評 論 寫 作 ﹐首 先 得 找 尋 主 張 ─ ─針 對 某 一 處 境 ﹐發 而 為 個 人 見 解 ; 然 後

﹐向 別 人 証 明 為 何 這 一 見 解 可 以 接 受 。

2 .主 張 的 結 構 : 主 題 ﹑論 點 ﹑理 由 :

評 論 , 就 是 要 提 出 一 個 而 且 只 有 一 個 主 張 , 這 主 張 就 是 全 篇 最 終 要

論 証 的 「 主 題 」; 評 論 的 目 的 , 則 是 透 過 推 論 , 向 讀 者 証 明 這 一 個 主 張 是

有 效 的 ﹑合 理 的 。 因 此 , 寫 一 篇 評 論 , 首 先 是 要 找 出 究 竟 評 論 的 最 終 主

張 是 甚 麼 ; 一 篇 評 論 如 果 有 一 個 以 上 最 終 主 張 , 必 然 會 變 得 淩 亂 而 不 統

一 。

但 是 一 個 總 主 張 可 分 成 幾 個 不 同 的 次 主 張 , 這 些 次 主 張 , 一 般 稱 為

「 論 點 」, 論 點 必 須 與 主 題 掛 鉤 ﹑相 干 , 不 相 干 的 論 點 即 是 無 助 說 明 主 題

的 無 關 部 份 。

主 題 與 論 點 都 得 經 「 理 由 」( 又 稱 論 據 ) 論 証 才 能 成 立 , 為 讀 者 所 信

服 ﹑接 受 , 由 理 由 論 証 論 點 的 過 程 稱 為 推 論 。 要 注 意 的 是 , 在 推 論 的 過

程 中 , 理 由 常 需 要 「 說 明 」 和 「 定 義 」 的 輔 助 , 說 明 是 對 某 一 事 件 或 現

象 的 起 源 ﹑成 因 ﹑意 義 等 的 資 料 , 定 義 則 是 對 某 一 現 象 的 界 定 。 因 此 ,

理 由 的 作 用 是 令 讀 者 接 受 ; 說 明 的 作 用 是 令 讀 者 明 白 ; 界 定 的 作 用 用 另

一 說 法 取 代 , 方 便 論 述 。

因 此 , 評 論 的 結 構 可 圖 示 為 :

論 點 … …

理 由 ( s u p ), 或

主 題 論 點 說 明 ( e x p ), 或

定 義 ( d e f )

論 點 … …

Page 9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9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六﹑文例

組織 文本

情境

問題 /

意義

過渡

解答

結語

選美,沒有侮辱女性 黃遠

○1 立法局議員林貝聿嘉是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

會主席,文世昌是港同盟婦女事務的副發言人,而港

同盟則以維護婦女權益為黨綱之一,因此有婦女團體

指他們不宜擔任選英會評判,理由是選美活動侮辱女

性尊嚴和形象,並將女性商品化。

○2 一些婦女不滿選美活動,是因為選美會重視女性

的肉體魅力和精神透過肉體散發的魅力,前者包括身

段、相貌、走動時的體態,後者包括眼神、笑容、不

經意的小動作,愈具美感的得分愈高。而所謂「美感」

,其實就是「性感迷人 」,但「美感」一辭含有藝術意

味,「性感迷人」則具有性慾意味。香港雖 然比較開放

,但保守意識仍然很深,說選美 活動是要滿足大眾廣

義的性慾,會受社會批評,因此使用「美感」一字

○3 女性在舞台上展示美感是否侮辱女性?如果大家

同意男性無法擁有這份美感,它是女性的專利天賦,

那麼,選美是突出和頌揚女性獨有的美感,在本質上

它不該具有侮辱的含義,正如健美先生選舉所展示的

男性肌肉而不含侮辱成份。

○4 在消費社會,萬事萬物都可代價而沽,女性被商

品化,男性何嘗不被商品化?事實上,大家均期望自

己被商品化,成為高價商品,獵頭公司狩獵的高層管

理人員和專業人士是人的商品,歌影視偶像也是人的

商品,當自己的身價愈高,往往象徵愈有地位,事業

愈成功,愈有前途。選美會將參選的女性商品化其實

並非壞事,參選者願意為名利投資,我們根本不必說

三道四,功利主義作為社會思潮的主流,不是人人都

正為名利投資嗎?我們正面評價的教育不也是求取名

利的最重要手段嗎

○5 也許選美活動中最應詬病的是個別觀眾的心態,

一方面對 台上的女性評頭品足,冷嘲熱諷,諸多譏笑;

另一方面,心底卻隱藏透過選美的視聽享受滿足廣義

性慾的渴望,這種心口不一的虛偽才是選美活動中唯

一該受指摘的柬西,這與選美活動本身無關,維護婦

女權益的議員擔任其評判也沒有甚麼不宜。

Page 9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9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以 上 一 文 可 析 為 下 列 各 有 關 命 題 , 其 中 單 線 為 分 論 點 ( p o i n t s ), 雙 線 為 主 論 點

(m ain po ints):

第 二 ﹑三 段 的 :

1 .選 美 會 重 視 女 性 的 肉 體 魅 力 和 精 神 透 過 肉 體 散 發 的 魅 力,愈 具 美 感 得 分 愈

2 .「 美 感 」 就 是 「 性 感 迷 人 」,「 美 感 」 有 藝 術 意 味 ,「 性 感 迷 人 」 有 性 慾 意

3 .香 港 保 守 意 識 仍 深 , 說 選 美 活 動 滿 足 大 眾 性 慾 會 受 社 會 批 評

4 .男 性 無 法 擁 有 這 份 美 感 , 它 是 女 性 的 專 利 天 賦

5 .選 美 是 突 出 和 頌 揚 女 性 獨 有 的 美 感

6 .本 質 上 ( 選 美 ) 不 該 具 有 侮 辱 的 含 義

7 .健 美 先 生 選 舉 所 展 示 的 男 性 肌 肉 而 不 含 侮 辱 成 份

第 四 段 的 :

8 .在 消 費 社 會 , 萬 事 萬 物 都 可 代 價 而 沽

9 .女 性 被 商 品 化 , 男 性 何 嘗 不 被 商 品 化 ?

10 .大 家 均 期 望 自 己 被 商 品 化 , 成 為 高 價 商 品

11 .獵 頭 公 司 狩 獵 的 高 層 管 理 人 員 和 專 業 人 士 是 人 的 商 品 , 歌 影 視 偶 像 也 是

人 的 商 品

12 .自 己 的 身 價 愈 高 , 象 徵 愈 有 地 位 ﹑事 業 愈 成 功 ﹑愈 有 前 途

13 .選 美 會 將 參 選 的 女 性 商 品 化 並 非 壞 事

14 .參 選 者 願 意 為 名 利 投 資 , 我 們 不 必 說 三 道 四

15 .功 利 主 義 作 為 社 會 思 潮 的 主 流 , 人 人 都 正 為 名 利 投 資

16 .我 們 正 面 評 價 的 教 育 也 是 求 取 名 利 的 最 重 要 手 段

第 五 段 的 :

18 .選 美 活 動 中 最 應 詬 病 的 , 是 個 別 觀 眾 一 方 面 對 台 上 女 性 評 頭 品 足 ﹑冷 嘲

熱 諷 ﹑諸 多 譏 笑 , 另 一 方 面 卻 隱 藏 透 過 選 美 的 視 聽 享 受 滿 足 性 慾 渴 望

19 .( 選 美 活 動 中 最 應 詬 病 的 ) 與 選 美 活 動 本 身 無 關

20 .維 護 婦 女 權 益 的 議 員 擔 任 評 判 沒 有 不 宜

Page 10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10

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以 上 二 十 命 題 , 構 成 之 結 構 如 下 圖 所 示 :

主 題 論 點 理 由 / 說 明 / 定 義

7

1 2 3

6 5 +

4

9 8

20 13 10 12 11

14 15 16

19 18

習作

今年八月放榜,一名 中五學生墮樓死亡。警方在學童住所發

現學童遺下遺書,聲稱 考試成績不好 ,不敢面對家長,故跳

樓自殺。試以過來人的身份 就此事說出你的意見,寫成一篇

不少於六百字的評論。

Tips:

Page 10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10

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誤墮升降機槽男童傷重不治》

編輯先生:

深水 力基大廈日前發生升降機意外,小童誤墮升降機槽,重傷不治,其實肇事大

廈業主立案法團早於去年底,曾發信要求全大廈一百二十戶各出資四千元,即合共四十

八萬元,更換用了二十八年的升降機。然而,收回的問卷中只有二十一份表示同意,有

三十七份則反對,再綜合其他業主的口頭回覆,結果顯示過半業主不肯付錢,最後法團

只能要求維修公司加強維修保養。兩年前,各住戶雖已出資一千多元,更換了升降機內

籠,卻沒有更換外門。

明顯地,小童之死,不肯付錢的業主必須負上全責,他們吝嗇腰間錢,不願付錢為

升降機進行全面維修,而政府監管不足,也須負上責任。

業主的自私自利,導致年僅五歲的小童死亡,事後縱然更換升降機,也不能起死回

生。為避免同類事件發生,全港的大廈業主立案法團應強迫所有業主繳費維修有問題的

升降機,政府也應加強檢控沒有維修升降機的業主,免意外再發生。其實各業主應好好

愛惜自己的物業,加強維修。

總括而言,這次事件,業主及政府皆須負責,兩者要合作,才能避免意外的發生。

無論如何,這一次畢竟是一場意外,實在不是人所能預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ge 10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10

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誤墮升降機槽男童傷重不治》

前日於深水 力基大廈誤墮升降機槽重傷危殆的五歲男童,在伊利沙伯醫院深切治

療部經通宵搶救後,延至昨晨終告不治。

疑「閘鎖鉤」老化肇禍

昨午,警方昨日聯同機電工程署及負責升降機保養維修的大利工程有限公司人員返

回事發現場,對肇事升降機外門進行反覆測試,同時亦全面檢查大廈內三部同款升降機,

認為其餘兩部符合安全標準,可繼續使用,而肇事升降機則無限期停用,直至調查完畢。

該署已要求升降機公司在三日內提交初步調查報告。

到場調查的機電署張姓工程師表示,意外起因有待確實,但經檢驗後,初步認為與

升降機外門的「閘鎖鉤」老化未能將外門扣緊有關。

去年曾擬大修遭擱置

肇事大廈業主立案法團主席表示:「其實大廈三部『老爺』升降機已用了二 十八

年,這幾年來故障頻頻,故於去年底曾發信建議全大廈一百二十戶各出資 四千元,即

合共四十八萬元,把它們更換。然而,收回的問卷中只有二十一份表示同意,有三十七

份則反對,再綜合其他業主的口頭回覆,結果顯示過半業主不肯付錢。最後法團只能要

求維修公司加強維修保養。」

此外,有住客亦表示,在八年前大廈曾經進行整體翻新工程,可是當時籌得的金額

只能應付大廈其他維修項目,並沒有對升降機進行大修。至兩年前,各住戶再出資一千

多元修整升降機,但卻只能更換升降機的「內籠」,外門只是重新上油,並沒有更換。

不少街坊不滿地表示,歷年來為升降機的問題已花費不少,去年底再提「大修」建議時,

適逢經濟不景,因而遭不少住戶拒絕。前日意外後,業主立案法團已決定開會重提合資

維修升降機的建議,希望以更強硬的方式令住戶付錢,盡快將問題解決。

輕視維修 易生意外

升降機意外肇事現場附近有很多樓齡超過二十五年的住宅樓宇,不少住戶都察覺已

屆高齡的升降機經常出現「毛病」,例如升降機門不能緊合、升降機突然停頓等。

前日發生意外的力基大廈毗鄰的安居大廈業主立案法團主席謝太指出,去年該大廈

亦曾經發生過類似事件。有幾個小孩在走廊玩耍時推開了升降機門,幸而被及早發現,

未有釀成意外。法團立即要求集資更換所有升降機外門當時,每戶只需繳費五百元,但

部分住戶也表現得不太願意,經過多番游說才可落實更換。 另一座同區的舊

樓亦遇到升降機問題。業主立案法團主席胡先生說:「該大廈升降機日久失修,經常出

現問題,去年中曾發問卷諮詢住戶換升降機的意見,問價後每戶需繳付約二萬元,結果

約一半住戶贊成,其餘則反對,最後更換工程亦因有反對聲音而不了了之。其實本大廈

的業主不少為已退休人士,要一下子掏這麼多錢亦真有點困難。希望政府能多加關注,

如提供免息貸款,實行資助,或介紹一些收費較低的工程公司。

Page 10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10

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評論

格式:

教育學院應與中文大學合併嗎?

……………………………………………………………………………………………

…………………………………………………………………………………………………

…………………………………………………………………………………………………

…………………………………………………………………………………………………

…………………………………………………………………………………………………

………………………………………………………………………………………………

…………………………………………………………………………………………………

…………………………………………………………………………………………………

………………………………………………………………………………………………

…………………………………………………………………………………………………

………………………………………………………………………………………………

…………………………………………………………………………………………………

要點:

(一)無上款、下款、日期;

(二)有標題,必須置中;

(三)凡用「 貴」尊稱對方的公司或機構,於「貴」前必須空一格。如「 貴中心」。

標題必須置中。

無上款

評論講求分析問題,可多用正反立論、對比、

反問、舉例論証等議論方法書寫,不可平舖

直敘,將既得資料重寫一次。

此外,除評論事件外,亦要寫上自己建議,怎樣

解決這件事。

無下款

無日期

Page 10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10

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剖析中六「中國語文及文化科」測試與教學的關係

馮祿德 引言

在香港中六教育史上,「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無疑佔有重要的地位,因為幾乎所有中六學生都要修讀

該科,參加高級程度會考及格後,才有升讀大學的機會。

在香港中文教育史上,「中國語文及文化科」也確實創造了幾項新紀錄,包括:

(一 ) 它是第一個大部分中六學生都要修讀的中文科;在它出現之前,選修中文的中六

學生只屬少數(在高等程度會考停辦之前,所有中文中學的中六學生雖然都必須

修讀中文,但人數不算太多,最高峰的一年,也不過一萬六千人左右);

(二 ) 它是第一個編有教學課程的中六科目,而在構思該科課程時,更首次採用教學、

考試同時設計的方式;在它出現之前,中六科目只有考試範圍,沒有教學課程;

(三 ) 它是第一個中文科打破慣例不指定精讀教材,更建議以引導學生討論取代只由老

師串講的傳統方式,讓學生更主動、更全面地投入教學活動;

(四 ) 它指定實用文寫作與說聽訓練為主要的教學項目,大大提升了它們的地位,尤其

是後者,在母語教學較為罕見;

(五 ) 它加強閱讀的訓練,並並予以系統化,包括加入速讀訓練、指定課外書目、要求

學生繳交不同形式的閱讀作業等,更引入教師評審制以處理課外閱讀,是為中文

科實施校內評核制度之始。

至於「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考試,配合教學課程的創新設計,也相應開設了幾張

從未在中文科設考的試卷,包括「實用文類寫作」、「聆聽理解」、「說話能力測試」、「文

化問題」與「課外閱讀成績考查」,連同近年語文測試例不缺少的「閱讀理解」,分別考

查學生的讀、寫、聽、說、思考等語文能力。

該科教學與測試的血緣關係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教學課程與考試課程,一同誕生於一九九一年五月,在血

緣上是對孿生子。在整個課程的設計過程中,教與考的構思是一個整體。負責設計課程

的聯合工作小組(由教考兩機構各派六位委員組成),針對科目設立的意義與目標,首

先擬訂不同的教學項目,決定每個項目的目標,也初步構思每個項目的內容;然後選出

最具代表性、對學生最有價值的重點,分配為不同試卷的考試範圍,在決定各張試卷的

考查目標之後,初步構思各張試卷的考查形式。在大致確定該科應有的教學項目與試卷

後,再分別考慮各個教學項目的施行技巧與每張試卷的實施細節。如是者,雙方兼顧,

反覆考慮,設計成互相緊密配合的教學課程與考試課程,下面的簡表可見其梗 :(該

科課程自一九九二年施教以來曾有若干增刪及修訂,故下表內容悉以現行課程為依據。)

Page 10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0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課程的特色教考的共識

聯合工作小組採納教育統籌委員會及其轄下的中六教育工作小組以下一些建議,作為課程設計的

基礎:

(一 ) 「培養發展均衡、知識豐富的學生」、「提高所有學生以中、英文溝通的能力」、「為學生即將接

受專上教育及踏入成年階段作好準備」;(教育統籌委員會, 1986)

(二 ) 盡量 重其實用性;(中六教育工作小組, 1989)

(三 ) 應是中四、中五「中國語文科」的「自然延續」,「加強學生在語文方面的講和寫的技巧,以及

使他們對語文的句法、結構及修辭等方面具有基本的認識」,並「加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了解」。

(中六教育工作小組, 1989)

根據上述的基礎,「聯合工作小組」確立課程的設計原則如下:

(一 ) 廣泛照顧大多數中六學生的能力與興趣;

(二 ) 盡量與中四、五的教學互相銜接,以鞏固與深化學生已有的訓練與修養;

(三 ) 重於提高學生的語文溝通能力、加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加深學生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提

高學生學習本科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繼續進修的自學能力,因此,「語文」及「文化」應結合為

一體,不應發展為純技能的訓練與考核;

(四 ) 應具實用性,幫助學生應付未來升學或就業所需;

(五 ) 盡量加強學生上課的參與程度,鼓勵在學習上採取主動,以提高學習興趣;

(六 ) 預留適當的空間,讓教師可以因應學生的興趣與能力,靈活實施其教學計劃;

(七 ) 在顧全科目的本質與精神的前提下,參考其他科目的成功經驗,以達致理想的教學效果;

(八 ) 切實考慮教學節數與教師負荷,以保證課程得以有效施行。

依循上述原則設計而成的課程,顯示出以下的特色:

(一 ) 重視「實用性」

整個課程既以培訓能力為主,其重視「實用性」自是理所當然。所謂「實用性」,並非單指寫作實

用文能使用準確的格式,也不是單指滔滔不絕,有若懸河的口才。正如教育統籌委員會的報告書

所說,中六教育既要為學生即將接受專上教育而做好準備,亦要對這批行將踏入成年階段的青年

善加引導。「中國語文及文化科」既是中六教育的核心課程之一,當有責任對學生全面加強一些利

於求學或謀生的能力訓練,例如閱讀的速度與能力、實用文字的寫作能力、層次較高的聆聽能力、

Page 10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0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重內容組織的說話能力,以及與人交談討論的技巧與步驟等。但語文能力不可能脫離思考而養

成,而面對漫長的人生,青年更須抱有堅定不移的正確目標與道德修養,因此該科課程也當重視

培育指導學生的思想、感情與良知,遂藉 對文化問題的討論、課外書籍的閱讀與分析,引導他

們認識、探究祖國文化的精神與成就,加強分析、歸納、推理、判斷等訓練,鼓勵他們學習獨立

思考,肯定個人的存在價值。

(二 ) 強調「生活化」

不能應用於生活,就稱不上實用,可見「生活化」與「實用性」是兩位一體。譬如主要教

學項目之一的實用文,首重寫作的目的,有目的就有立場,有對象,有關連雙方的事務,

因而需要有適當的措辭和鋪陳。一篇及格的實用文,至少要能達成事務的目的,又能維持

雙方良好的關係。這就需要在語文基本功之上,加上一些來自生活的人情世故。因此,課

程鼓勵學生多參與課外活動,多觀察周遭事物,從中領悟一些處世之道,明白一點人情世

故。又譬如另一個主要教學項目,文化精神探究,課程再三強調研習的素材應取自生活,

課程所指定的專題篇章,只是討論基礎,並非精讀教材,無需記誦,只須理解作者觀點,

結合生活事例,或互相印證,以求有深刻體會,或互相比較,學習理性批判。在「生活化」

的前提下,學生不論何時何地都在學習之中,身邊任何事物都可視作研習的材料,既讓生

活進入學習中,亦讓學習融入生活裏。其他的教學項目如聆聽理解、短講討論,亦一再強

調不結合生活無以為功。

(三 ) 務求「趣味性」

能達致「實用性」、「生活化」,自會產生學習動機與親切感受,趣味就油然而生。若要達

致學習興趣盎然,則必須做到教材輕鬆活潑,教法露活多變,因此課程強調老師在選取教

材時,務必考慮學生的需要與興趣。

(四 ) 鼓勵「主動性」

課程一方面要求老師以學生為中心,針對其需要,從生活中取材施教,又要求鼓勵學生自

動自發,對學習全情投入,主動搜集資料,主動參與活動,另一方面,由於 重能力的培

訓,老師亦須採取主動,對學生作長期的指引和輔導,師生常在互動之中,整個課程充滿

活力。

(五 ) 提倡「靈活性」

課程既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又強調須照顧學生的趣味,因此在不同的教學項目都留有適當的空

間,讓老師可以靈活施教;譬如實用文類寫作,課程不會提供定於一尊的標準格式,只強調應

指導學生理解人際關係背後的意義,學會因時因地因事而制宜;其他項目如課外閱讀指導、說

話能力訓練等,在施教過程中存在許多變數,皆須因應個別情況作權宜處理。

以上所述,其實是語文科應有的本質,在中、小學中文科的課程綱要一直都有提及,只因一般教師過於側重傳統式

的範文教學,而有關方面亦未有嚴加督促,以致未獲重視,未能善為發揮;當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公開考試沒有予以配

合。

Page 10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0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得力於並駕齊驅的設計模式,課程擁有對等的教學項目與試卷,遂可借助

考試的影響力,使以往不受重視的教學項目得到推動;而課程所展示的明確方向與所顯露的鮮明特色,

也就成為教考雙方的共識,令彼此維繫 密切的關係。

堅持信念,分道揚鑣

在「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課程綱要,有「教學建議」一章,開宗明義,向老師揭示以下兩項教

學原則,反映出課程特色所在:

(一 ) 適當地結合語文及文化兩部分教學;

(二 ) 以學生為中心,以靈活方式施教。

在課程施教前後數年,教育署亦曾多次與其他機構合辦研討會與培訓班,務求有關教師理解課程精神,掌握施教原

則,直至近年,仍間有舉行工作坊,讓教師可以交流教學的經驗與心得。

至於考試局,六年來在擬訂「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各卷試題與評分辦法方面,亦竭力堅持以下幾

項原則:

(一 ) 設問務必以考查能力為主要目標

此項原則固然貫徹於語文能力的試卷,即使是探討或評論文化問題的試卷,亦從不要求考生默

寫現成的材料,反而要求臨場審題,即席思考。歷屆考試,除閱讀理解外,各卷考材幾乎全屬

創作。由於試題所設之情境試前不易猜測,亦無從猜測,考生必須憑其實力作答。

(二 ) 試卷題材廣泛,反映生活

試題盡量取材於現實生活,尤其 重與考生生活相同或相近的經驗,而試題中為引導考生評論

而虛擬的觀點,亦盡量靠近一般考生的角度或程度,有時甚至取材自考生以往曾經研習的課文,

這可分別求證於歷屆的實用文類寫作與文化問題兩卷的試題。

(三 ) 評分 重考生能否獨立思考

對於要求發表個人意見的試題,例如文化問題、實用文寫作中的評論一類,評分時從不設既定

立場,考生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論而有據,即獲接納,至於得分的高低,當取決於理解題意是

否準確,表達意見是否清晰。

(四 ) 評卷傾向彈性處理的方式

此項原則在中國文學科早已實施,而在「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則尤其適用於文化問題與課外閱

讀作業的評分,目的在鼓勵考生嘗試多方面的思考,於發表個人意見。

結語

自課程推行以來,教師的施教,考試局的設考,各以其課程為依據。幸而彼此的課程精神

相通,加以協助擬題、評分工作的主力亦來自教師,雙方關係未見疏離,尤其因有採用校內評估

的「課外閱讀成績考查」一卷,更使雙方必須繼續保持緊密合作。事實上,經歷多年教考兩方面

的驗證,當年的構思與理想得到更加肯定。該科考試將繼續擔當反饋的角色,肩負評核學習成果

的責任,為服務教學、推動教學而努力。

Page 10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0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預覧

Page 10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0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閱讀理解,基本上考核兩方面:

1. 文字理解

2. 閱讀速度(After 2000, Ended 2004)

平素訓練:

1. 多看書籍

2. 多閱報章(尤其是報章社評)

3. 多養成速讀的習慣(最好一目數行而且能從中撮取重點)

4. 多做以往的試題,並要深入分析及研究自己取分/失分的地方

考試技巧:

1. 速度要快(瀏覽快、思想快、寫字快)

2. 經常計算著時間來做,且要全情投入、全神貫注地做

3. 先看問題,才看文章原文

4. 先完成所有懂得的題目,之後再做較深的題目

5. 別想得太過複雜,以平常心及常理來看文章便可

6. 答案多會在文章中,不肯定則可將原文句子略作改動,然後用自己句子再加解釋便可

7. 必須鍥而不捨地盡力完成所有題目,因為你寫了答案,考官才能給分

8. 心理質素要佳,答錯或漏答部分題目,其實並不十分重要,別影響自己的應考心情

Page 11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1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閱讀理解作為語文測試手段的檢討

香港中文大學 張雙慶

(一)前言

本文所談的語文測試,主要是指在香港中學畢業(即「會考」)及大學入學試(即「高級程度」

及「高級補充程度會考」)中所包含的中國語文考試。至於其他的考試,如大學的語文選修課程,或

公務員入職考試的中文科考卷,也常用「閱讀理解」作為測試手法,但因為考試性質和學生程度略有

不同,所以較難作比較,後者的資料,只作為各項討論時的參考。

如何測試學生的語文水平,哪一種測試方式最為有效,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例如有人以為作

文最能反映學生的語文能力,只考「作文」一項足以斷定其語文水平。這種說法不無道理,但接下來

就會引發出不少問題。例如評卷,批改作文最容易主觀,同一篇文章落在不同評卷員的手中,分數可

以相差三幾十分;而公開考試應考人數多,如何協調閱卷員的評分,難度很大,這或者是從來沒有一

個地方的畢業統一考試單考作文的原因吧。七十年代之前的會考,除了一篇作文,還有國學常識和課

文問答題(包括詞語解釋),這是傳統的考法。大概是七十年代之後,再加「閱讀理解」這個項目。

到了九十年代,如高級補充程度的「中國語文及文化」科,除了上述的作文(稱為「實用文類寫作」)、

問答(稱為「文化問題」)和「閱讀理解」三項外,還有「聆聽理解」、「說話能力」和「課外閱讀」

等方面,考試的方式更是多樣化,相比之下,「閱讀理解」已屬於較為傳統的方式了。

如果判斷沒有錯,香港中國語文科考閱讀理解,應是模仿英語考試的「comprehension」,近三十

年來,這種考試方式被固定下來,成為公開考試中必備的一環,但成敗得失,較少看到有人作專門研

究或檢討。就以中英兩種語文的閱讀理解考試作比較,二者顯然有很多不同。

英語作為香港學生的第二語言,採用「閱讀理解」是很好的考試方式。因為學生對英語這種第二

語言有語言障礙,懂就是懂,不懂就不懂,比較難去「撞」答案,所以即使是問最表層的東西,諸如

文章的內容、事實,也足以考驗出學生的英語程度有多高。所以從常理推測,考英語閱讀理解的考材

一定較易找,題目也較易出,即使是採用多項選擇題的方式命題,只要有倒扣杜絕考生亂選碰運氣,

學生真正的英語能力是可以考出來的。

中文則不同,它是考生的母語,除非是考文言文有較多的僻字僻義,這一點下面再談。一般的白

話文,所用的文字,以及句法結構,都是考生認識的,所以以白話文來說,對學生並沒有文字障礙,

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多少也可以猜個八不離十。所以選取什麼文章作為考材,如何設計題目是一門大學

問,例如問比較深層的內容,怕太深,學生不理解;又怕在理解上有歧義,得不到一致的評卷標準等

等。所以,即使是用了二三十年的考試方式,適當的時候加以檢討,也是有必要的。

(二)篇章的數量及全卷所佔的比例

「閱讀理解」在一般的公開考試從沒有作為一張獨立的試卷出現,它往往和作文連在一起,和有

課文可準備的讀本一卷並列。作文的重要性大家都同意,所以閱讀理解和它擺在一起,地位自不能相

提並論,一般能佔到百分三十這樣的比例,已很正常。因為佔的分少,要考生在這方面花太多時間也

Page 11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1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不合理,一般的公開考試在閱讀理解這一部分是選用兩至三篇文章作考材,超過三篇的較少。

閱讀理解考材篇數受限制,除了是上述和其他考試方式並列為一卷外,尚有一個原因是無法有效

公平的控制學生答卷的時間。在同一個考卷中,學生同時接到兩種試題,雖然主考者可以說明時間的

分配,但也只是一種建議。一投入考試答題,學生的心情太緊張,往往顧此失彼,難以合理的安排時

間,輕重不分的情形是存在的。所以設計試題的人一定要考慮這個因素,題目的數量控制得宜,才免

於誤導考生一面倒的只回答某一部分的問題。除非是規定時間將各部考卷分別收回,否則出大量的篇

章以考驗學生的閱讀能力,一時還是做不到的。同一張考卷分別規定應考時間,然後分別收卷,會給

監考人員增添不少困難,這些問題也需要一併解決,才能談到閱讀理解考試方式的改革。

考材篇章太少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分數不能鋪開,往往只是簡單的答案,一個詞語的解釋,

便要佔高分數,評分太寬鬆因而變得更不準確。也就是說,面對一個簡單的答案,如果不能判斷出給

予 5分或 6分有多大的分別時,這樣的評分就沒有多大意義。當篇章多了,各題所佔分數合理了,這

時閱卷員的彈性少了,評分更能一致而準確。所以增加考材篇章的數量,是有實際的需要的。近兩年

的高級補充程度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閱讀理解部分都用三篇文章,並沒有跡象顯示考生不夠時間作答,

看來考生是能夠靈活掌握他們應考的時間的。

當考材篇章增加到相當的數量時,便會出現了另一種考核的效果,就是可以考驗考生閱讀的速度。

看書看得快,並不等於理解得好,二者沒有關係,一個看書看得快的人,並不等於把書看得透徹。但

看得快的人則顯示他的語文能力較強,知識面廣闊,不會被一些難字難句阻擋了閱讀的進度,所以還

是可以考核出學生語文能力的高低,但當然這就不能算是「理解」測試了。

記憶中,英語的閱讀理解測試往往不只兩三篇,是而十篇八篇的一大疊,看完之後就要回答問題,

給人的印象考速讀多於考理解。中文在這方面,我們還看不到太多的嘗試。除非有很多研究實驗顯示

閱讀理解考核學生的語文能力最準確可靠,有數據証明它是最有效的考核手段,足以支持它成為獨立

的一張試卷,否則目前只能根據兩三篇文章設題的局面一時未能改變。據知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考試

規則中是列明可以考速讀的,我們期望有一天可以通過這種方法來驗証它的測試效果。

(三)文言和白話

選用文言文還是白話文來做考材,和考生的程度有關,和考試的對象有關。例如高級程度的「中國語

言文學」科,考生多是中文成績比較好的,他們將來在大學的主修科目,也會以文史、翻譯等為主,

所以這一科的閱讀理解部分考材多是文言文及詩詞曲等,也就不足為奇。以全體考生為對象的中學會

考中國語文科及預科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在閱讀理解部分應不應該選用文言文,或文言文要佔多少,

都是擬題者需要考慮的。

綜觀本港近十年來的公開中文科考試,包括自 94年以來開始的中國語文及文化科考試,文言文

差不多是必出的考材。以內地高考語文科的試卷看,文言文的也是必出的。很多負責考試的同行私下

表示,要考量學生的語文能力,文言文還是很好的考材,這種偏愛,可能是命題人出身中文系,有多

少的好古癖,但也不能排除文言文作考材的某些優點,下面略作分析。

Page 11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1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文言文作為閱讀理解的考材,在篇章少的情況下,往往是二篇中的一篇,其百分比不可謂不高。

但考生之中,有很大部分是理科生,他們會不會比文科生吃虧呢?這是擬題人需要考慮的。再者,在

高度現代化的香港社會,考生對文言文中所 述的事實及道理,是否仍然可以理解及接受呢?他們是

否有抗拒文言文的心態呢?這又是需要擬題人考慮的。九十年代中學會考中國語文科試卷二,有百分

之三十屬閱讀理解,以二至三篇文章為考材,其中必有一篇文言文,手中的資料,自 1990年至 1999

年,試卷主席的評語有下列幾段:

甲組 1990年: 文言文之理解能力仍未如人意。(《年報》頁 31)

1997年: 惟考生對文言文常見字詞的認識及篇章意旨的理解,依然

未見改進,遠離水準。(《年報》頁 57)

1999年: 惜部分考生似對文言篇章望而生畏,故敷衍作答,成績亦

屬中下。(《年報》頁 56)

乙組 1991年: 本年之文言篇章問題應較淺易,惜部分考生早存放棄之

念,故理想答卷並不多睹。(《年報》頁 34)

1996年: 惜部分考生似對文言篇章望而生畏,故棄不答者頗多,即

使敷衍作答,成績亦屬中下。(《年報》頁 55)

1998年: 惜大部分考生似對文言篇章望而生畏,故棄不答者頗多,

即使敷衍作答,成績亦屬中下。(《年報》頁 59)

這些報告,可分為兩點作考察。甲組顯示 90年學生文言文理解的表現「仍未如人意」,則之前也

是不好的,而這一現象一直延續到 99年。然則絕大部分考生的表現難令人滿意,而且持續超過十年,

是否仍值得作為考材,理應盡早檢討。否則大多考生都不能從中得分,從中分出語文能力的高低,這

種考材是不值得保留的。

乙組顯示很多考生望文言文而生畏,放棄作答,這其中是否說出事實,仍待斟酌。因為考生沒有

選答,原因可能是不懂,也可能是時間不夠,來不及答文言文部分。而且同上面的情形一樣,太多人

不選答,不應該保留作考材。

中學會考的情形或者是香港學生中文水平表現的一個方面,至於高級補充程度的中國語文及文化

科,考生放棄作答的情形便不太嚴重。後者同樣面對大量理科生的問題。香港學生文理分科的關鍵,

未必是興趣以至事業上的選擇,很多是能力上的分野,即有能力的讀理科,能力不足者唸文科。讀理

科的人常常是能力高的人,語文程度也相當好,所以在這一階段選考文言文還是合適的。

其實,文言文成分在現代漢語是普遍存在的。1994 年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一篇白話文考材中就

Page 11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1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引用一段文言文的笑話。而日常生活中,引用成語、熟語、典故等,也都有文言成分,平常的應酬文

字也多採用文言,要完全擺脫文言是不可能的。再者,詞語的多義性,往往是含有一些古漢語的用法。

例如 98 年的高考文化科的文言文談及家中養貓捕鼠事,其中有「余家」一語,很多考生誤為「姓余

的一家」,而不知是「我家」,「余」字在古漢語有「我」的用法。所以,即使白話文已全面普及應用,

但文言文在日常生活中仍到處可見,適當的文言知識是青年學生必須的,這使他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

民族文化,有更廣博的語文知識,將來在事業方面也會更加成功。

(四)考材的文學性與實用性

作為閱讀理解的考材,選用什麼文體最為合適呢?簡單來說,可把文章分為文學性和實用性兩大

類,當然以文學類較易命題。過去的高等程度會考中文科,不只一次以舊詩作為考材,而高級程度的

中國文學,也多次以詩、詞、曲為考材,這是有一定的意義的。因為詩是各種文學形式中意義最濃縮

的一種,具有多義性,而且表現含蓄,宜於考量學生的思考能力。當然,出這種題目,要考慮的因素

會很多,如學生的反應,及上面所提的,是否對文科生特別有利等的問題。用詩作考材,還是屬偏鋒,

不宜多用。

其次是雜文,這是最好命題的文體。雜文的特色一是帶有評論性,容易找到論點。二是採用的手

法是諷刺,嬉笑怒罵,或說反話,所以要透過表面的文字,理解到作者真正要說的話。以前的魯迅、

周作人、唐弢的文章等都是最容易用作考材的。但是雜文也有缺點,就是時間性很強,所諷刺抨擊的

對象一旦失去時效,讀者看來便會隔了一層,嚴重的甚至會莫名其妙,不知道作者的用意何在。其次,

雜文的文學成分也頗高,一些譬喻,一些文學修飾,也會使思想太直接的人一下子接受不來的。

抒情性的散文本來也比較好命題,因為它多用比喻,多用象徵,講究言不盡而意無窮,留下的

空間比較多,可以用來出題目。記憶中近年作考材文學性最強的一篇,是 1997年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以陳之藩的《失根的蘭花》作為考材,這篇文章的比喻極多,意象非常豐富,本來以為有較好的考核

效果,不過事後的反映則平平。推測原因,可能與文章失去時效有關,因為把去國看作是離鄉別井,

愁雲慘霧的事,畢竟是幾十年前的事。在移民風氣日盛的背景下,在強調地球村的今天,離開家鄉和

祖國去外國讀書工作並沒有什麼特別,因此文章中的感情恐未能引起青年學生的共鳴,也就影響了對

這篇文章的理解。

作為考材,最沒有爭論的應該是說明文和議論文這類較實用的文體,但二者都必須條理明晰,立

論準確,結構嚴密,象這種一覽無餘的文章,最難命題。為了照顧學生多方面的興趣,選擇考材必須

兼顧經濟、社會、科技等各方面的題材的文章,命題的難度更高。為了方便測試,有兩方面的工作是

可以嘗試去做的:一是刪改原文,以便出題。把一些論點蘊藏起來,或把一些推理的過程刪去,都可

以增加考生答題的困難,從而考量考生語文能力、領悟能力的高低。當然,這樣做或會破壞原作的完

整,對原作者只能說一聲抱歉了。二是放棄範文的觀念,作為考材的文章不一定要好文章,寫得不好,

有漏洞正好用來出題目。這方面,有人做了開頭,但沒有什麼發展。1990年內地的高考語文科現代

文部分,就採用了甲、乙、丙三人的發言記錄,這三個人的說理不夠清楚,表達不太準確,正反映了

日常生活中不是所有的談話者都是合乎語法合乎邏輯的,既是語言的真實反映,也給考生帶來難題。

這種打破範文框框的命題方式,值得探索它的發展前景。

Page 11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1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五)命題與答案

閱讀理解是語文能力的綜合測試。在考核的過程中,先作閱讀,理解後,按所提問題作答,答案

如果只在一定的範圍中作選擇,有人把它稱為客觀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多項選擇題,這當然就沒有

表達的問題。但如果要學生用自己的文字把答案敘述出來,或者是簡短答案的填充,有人把它稱之為

主觀題,這其中就有語言運用的問題,表達的問題,這個由腦到手的過程,可以從中看出學生語文能

力的高低。

早期的閱讀理解,多的是客觀題。這種題型可以控制評分誤差,甚至可以用機器閱卷,還有可以

提問更多問題,知識覆蓋面大,都是它的優點。但也有很多人反對用多項選擇題考語文,因為這樣只

能考理解,考思維,但不能考表達,而書面表達,是漢語非常重要的一環。有方言背景的人在這一方

面尤其重要,所以香港幾個公開考試中國語文科的閱讀理解,已很少用多項選擇題作答。近年另一個

命題的變化是綜合複疊式題型,即將可能的答案列出 a、b、c、d……,再在正式的答案中選擇 a、b

或 a、c,或 a、b、c或 b、c、d 等,這種考法,已超出理解的範圍,純是考頭腦的靈活,從語文學

習的角度看,是沒有什麼意義的。總之,客觀題型的局限是只反映了思維的結果而不能反映思維的過

程,無法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要用主觀題型加以補充糾正。

主觀題型的一個問題是考生容易照錄原文作答,因而不能考查出學生是否真正的理解文意。這既

有上面所說,中文作為考生第一語言的因素,也與命題的技巧有關。如果設題只問文章表面的內容,

或者答案集中在某一段落,則很難避免考生照抄原文作答。如果能問得曲折一點,或者所問的內容涵

蓋全文,變成學生抄無可抄,就可以把學生語文水平的高低優劣區別出來。

此外,對於採用原文作答,也不能看得太死,有時候,是不容易找到完全相等的詞語去自行組織

答案的。適當的採用原文,很有信心的列出原文最關鍵的字句去回答問題,正反映考生有較高的語文

水平,這不等於是照抄原文。下列會考中國語文科試卷主席的評論才是值得引起警惕的:

1996: 故作答時,必須切中肯綮,言簡意賅,方獲佳績;倘胡謅瞎扯,未得端

倪,文多義少,則徒費心力而已。(《年報》頁 55)

1999: 反之胡謅瞎扯,生硬拼湊,甚或答非所問,空言滿紙,則徒費心力而已。

(《年報》頁 56)

總之,「文多義少」、「空言滿紙」,即使用自己的話寫出,因為不是針對問題作有意識的回答,當然是

浪費心力,難取高分。相反的,只要針對性的用原文字句回答問題,則此人的語文表達能力,應被視

為高於其他考生的。

(六)餘 論

參加各項考試的工作多年,對於閱讀理解部分,有下面幾點想法,提出來以就教於高明。

一是由上面提到的用自己文字作答聯想而來。香港學生應付考試,一直以來接受的訓練是記憶,

然後搬字過紙,很少根據所問自己組織答案內容,作針對性的回答。另外可能誤會答案內包含的論點

Page 11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1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越多,閱卷員照點數給分,可以得高分。於是不管有用沒用的資料,都一併抄上去,由閱卷員替自己

找出合適的答案,於是造成了上文所說的「文多義少」、「空言滿紙」的情形。個人認為,解決之道,

在於改革改卷的制度,設立倒扣方式,即沒有因應題目的要求,把無關的資料都抄上去,完全沒有分

辨能力,沒有分析能力,不懂取捨,應酌予扣分,這才是真正的「閱讀理解」,而並非把「理解」交

回給閱卷人。

二是對學生作「閱讀理解」訓練時,所用的材料在版權方面能否酌予放寬。多年前我審閱幾個在

出版社工作的畢業生編寫的閱讀理解補充教材,我驚訝他們怎可以選出這麼陳腐的文章,他們的解釋

是可以省去徵求版權這一煩瑣的程序,同時也可能是為了節約成本。此外我所知的很多同類練習也都

是為了版權問題而選用過時的文章。但青年學生的閱讀材料如果都是這些五十多年前,甚至七八十年

前的舊東西,他們的閱讀興趣怎可以培養出來呢?沒有了共鳴,他們只能視閱讀為畏途,語文能力也

會隨之而下降,這是很可惜的。在考試命題上,為了保密,往往是先採用了某篇文章,考後再徵求版

權。作為青年學生的學習材料,如果有辦法令他們看到最新最貼近他們生活的文章,對他們的語文學

習一定有幫助,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教育當局應該想想辦法。

三是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詞語教學。在閱讀理解的題目中,有不少是字詞解釋;此外,回答問題時

要求用自己的文字作答,這就要求學生掌握更多的同義詞、反義詞,對某些詞義相近的詞能知道它們

間微小的差別,這樣才能更好的作答。但香港的中學與大專生這方面的表現是令人失望的,一要他們

採用另一種說法,或找出同義詞語,他們馬上手足無措。最能顯示他們詞語貧乏的,就是找不到合適

的規範化詞語時,便用方言詞。例如 99年高考要解釋「薪水」一詞時,有人解作「人工」,有人解作

「家用」,其實都不是「為爺薪水需」的正確答案。所以語文訓練時一定要加強學生對語詞的掌握,

而要一個人有豐富的語彙,吐辭雅馴,出口成章,則大量的閱讀課外讀物,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法。

Page 11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1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009

正確、錯誤、

部分正確、無從判斷

Page 11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1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有同學詢問在聆聽測試中,怎樣分辨以下四個概念:

正確、錯誤、部分正確、無從判斷

同學有這樣的疑惑,可能是因為想得太複雜了,

重點是:能否聽得到哪部份對、哪部份錯,這便成了。簡言之,如下:

正確:意思與聆聽內容相同的句子。

錯誤:意思與聆聽內容不同的句子。

部分正確:在句子裏,只有前半或後半部分的字句正確,另一半並不正確。

無從判斷:在聆聽內容裏面,並無提及句子所述的意思,故不能判斷對錯。

記住這個解釋,就是這麼簡單,別再想得太過複雜。

Page 11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1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Example: (2004考評局指引)

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原產地四川,屬哺乳類動物,其主要食物是竹筍和竹葉。這種動物的毛色

黑白相雜,尾巴短小、扁平,皮毛厚密堅硬而油潤,能在寒冷、潮濕的地方起保暖作用。

正確 錯誤 部分正確 無從判斷

1 熊貓的食糧以植物為主。

這句句子與 (其主要食物是竹筍和竹葉)意思 ,

故屬

2 熊貓的尾巴長而鬈曲。

這句句子與 (尾巴短小、扁平)意思不同,故屬

_________

(這裏兩個概念:長、鬈曲都錯了,故屬 ,

不能視為 )

3 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原產地廣州。

這句句子前一部分(熊貓是中國的國寶)

這句句子後一部分(原產地廣州) ,故屬

(這裏兩個概念:前一部分對,後一部分錯,

便屬 )

4 熊貓的成長速度很快。

這句句子的意思在全段錄音裏 ,故屬

Page 11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1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再舉另一個 04公開試內文的例子,聆聽片段大概的意思為:

西方傳媒,有自己的傳媒操守,並非以金錢掛帥;但卻喜歡選擇報道悲慘的事件,不會選擇報道

令人感到喜悅的個案,目的只為吸引讀者。

正確 錯誤 部分正確 無從判斷

13

(3)

唯利是視,報憂不報喜,是西方傳媒的傳統。

這句句子前一部分(唯利是視)是 的

這句句子後一部分(報憂不報喜)是 的,

故屬

更詳盡的描述,請留意附加筆記

(於稍後堂數派發,敬請留意!)

Page 12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2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香港的教育制度下,想向上爬,就必定要經過高考(A-Level)的門檻。這種排斥他人來爭取上游的心態,正符合一些

主導香港的商家所需要見到的。

在考評局的主導下,教育由樹人的心靈工作,變成為商家服務的淘汰工具。於是,教育着重應試,應試着重技巧。

然而,這畢竟與教育、求學的本義背道而馳,荒謬的事就無法避免。

講求思維的科目,當然首當其衝。人們學習文化,思考不同文化的意義、價值,從而擴展視野和思維的深度、廣度。

然而,在考評局的佈局中,文化科着重的亦不是內涵,而是一種在短時間內自圓其說的技巧。

即使像《情與中國文化》,把西方文化完全視為 wonder,東(中)方就論述作 concern 的二元劃分,你答題時亦不

要大幅度的推翻原文。身為整個社會、文化中一個主要部分的政治,被完全抽出來,文化思考變成「假、大、空」的虛

談。

文化科的試題,反而斟酌於把「攪一杯往事,切一塊鄉愁,搾幾滴希望」這句主要為營造閒逸 mood的句子中,那三

個動詞「攪」、「切」、「搾」的定義,吹毛求疵。類似的例子還有許多,例如要求考生在只有理科才會讀的「苯圈」

(Benzine ring)中,解析其中國文化特性;又如要求同學解析數種食品與中國文化的相關處。連問題也令人摸不着頭

腦,同學難以捕捉改卷員的偏向,只好把文化科視為吹水科,不必溫習,由它戰死沙場。

着重標準答案的理科和地理、會計等文、商科目,在考試這量化制度下,更演變成對人生很可能沒有用的可怖操練。

可是,即使這些操練對人的將來沒有用,為了跨過高考門檻,以最順利的、最不受社會歧視的途徑進入大學,還是要死

操死做。

若果你跨不過高考,你就會變成失敗者。本來各人有其不同方面的潛能,但你若擁有高考不認同的潛能,遷就不到

高考,你走別的門路,如副學士、毅進、展翅,或其他門徑,社會就歧視你,政府在資助、政策上亦歧視你。主流傳媒

常說「條條大路通羅馬」,真正從高考以外的門路而通到羅馬的,有幾多個?或者,人們會不會視之為「羅馬」?在香

港,有教不是無類,順從不到高考,就被視為再沒資格接受教育,如何努力的學習亦總被看低一籌。

香港的大商家,不少有「數字迷信」,因為他們可以只看最終的數字結果,不問過程。教育,偏偏就是一樣講求過

程重於結果的東西。聽過電台節目的中訪問和 phone-in,大家必會感受到香港這種「教育為考試服務」所引起的荒謬。

Page 12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2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回應

人人都係讀那個 syllabus

我覺得 A-level好公平喎. 考唔到證明你冇 potential 讀大學 , 冇人歧視冇讀大學的人, 大把混得順風順水的人不是大學生

那個 syllabus 就係公平?

類似的話我聽過好多次。可是,是不是「人人都係讀那個 syllabus」就是公平?但是每個人天生的潛能、能力是相同的嗎?不同!每

個人後天環境受到的培訓又是相同的嗎?不同!那麼,即使對着同一個 syllabus,你怎能說是「公平」?

「考唔到證明你冇 potential 讀大學」,我告訴你,我就是考不到 A-Level 的一個例子。幸好在副學士讀得好,現在才能跟聰頭老師

等,學到許多東西,在大學裏表現仍不差。考不到 A-Level代表「冇 potential 讀大學」?若你這樣認為,起碼得殺掉我──即使你

殺掉我,還有許多個和我類同的例子。

「冇人歧視冇讀大學的人」,請你做個街頭調查吧!!!!!

考試乎?教育乎?

我們知道,「天生我才必有用」,而每人的能力都有不同取向,這是基因使然的。當代教育,講「德、智、體、群、美」等各方面。

然而像 A-Level般量化的考試,只是着重於「智」項裏的其中一些小項(如背誦能力),單是「智」育裏就有許多項目被 A-Level忽視、

無視,莫說其他四育了。用這樣的「尺」去劃一衡量人,不荒謬嗎?

如果社會上真的「冇人歧視冇讀大學的人」,那麼以一個考試作為個人是否適合進大學的參考,不適合的話向其他方面發展或進修不

會被歧視,那麼這樣的試對【教育】這樹人工程來說還可接受。但一個製造失敗者的試,與【教育】的樹人精神是違背的。

有其他可行的辦法嗎?

Churchhill 說:民主是糟糕的,但卻是最好的政制。

如民主一樣,考試是糟榚的,但卻是最公平的評核方法。為了給出較客觀的評審標準,統一而死板的課程綱要是個無可奈何的辦法。

結果變成死記及操練主導教育。

你過不了 A-level?對不起,這遊戲或這考試不適合你。覺得不忿及不公?應該的,但沒有辦法!

要改變遊戲規則?可以的,但小心(其實是必然)制造新的不公平。

想要一個沒有競爭,愉快學習的教育天堂?除非有無限金錢,還有能容忍學術水平滑落的結果。

小弟是考試制度中的勝利者...

可是午夜夢迴,常會夢見自己再考 A-level,可是卻只能望著試卷發呆,甚麼也答不了。

曾經忽發奇想,考慮再多考一次 A-level,將這幾年的所學所聞加以發揮。不過,我想不及格的機會將十分之高。

Page 12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2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其實,考 A-level考得好,與讀大學的能力沒有太大的關係。除非你讀的是像醫科那樣只能死讀的科目。大學與中學是兩個不同的世

界,過左海就係神仙。

repeat

我都 repeat 過 A-level, 唔係考得好 , 過到骨咁啫, 玩什麼遊戲都有人有先天優勢, 高人玩籃球, 大隻踢欖球, 你咪掉轉,你話唔

公平,咪係上帝囉, 我夠想好似徐醫生一 tick 過考得好, 冇咁掂, 咪勤力 , 考多次怨得邊個, 小狼小朋友, 家下有副學士過你讀咪

好囉, 舊時那有多一條路. 冇讀大學骨到水先叻仔, 讀完揾到係應份, 讀完好似我咁揾唔多, 都無謂怨, 心理不平衡仲老襯.

大學學位為馬迷所奪

我肯定是 A-Level的倖存者,但香港 A-Level 的勝利者,往往是馬迷心態的人。

我中學時,書就唔聽,與老師抬槓倒有。熱中去那些 XX教育的雞精班,盡取貼士,以便節省時間做更有意義的事。大學學位,很多時

就落在像筆者般的馬迷。

不要怪大學學風低落,筆者入馬場(真的馬場)賭馬,是以一副治學態度去賭,但香港的賭風,卻充斥著刀仔鋸大樹,不求甚解的賭

法。由 A-Level、金融市場到馬場都是。

唉......

活得好就係爭氣

萬 寧 總 裁 中 學 畢 業 曾 受 歧 視 日期 : 2005年 07月 25日

「 英 雄 莫 問 出 處 」 , 唔 少 商 場 叱 風 雲 商 界 精 英 , 年 輕 時 都 曾 經 遇 過 挫 折 , 好 似 萬 寧 大 中 華

區 行 政 總 裁 麥 瑞 瓊 , 今 時 今 日 統 率 二 千 四 百 個 員 工 , 但 當 年 中 學 畢 業 出 打 工 , 都 受 過 不 公

平 對 待 。 佢 上 星 期 六 出 席 香 港 女 工 商 及 專 業 人 員 聯 會 搞 講 座 , 講 到 當 年 奮 鬥 史 時 話 , 畢 業

後 某 酒 店 做 秘 書 兼 行 政 助 理 , 部 門 主 管 唔 撈 , 老 闆 叫 佢 頂 住 主 管 個 位 , 但 有 實 無 名 , 住 助

理 個 名 但 就 要 做 主 管 工 作 。 做 整 整 一 年 , 老 闆 都 唔 肯 畀 佢 升 正 , 麥 瑞 瓊 於 是 拍 門 入 房 問 老

闆 , 點 知 佢 老 闆 都 好 坦 白 , 話 嫌 麥 瑞 瓊 係 秘 書 出 身 , 又 唔 係 大 學 畢 業 , 所 以 唔 肯 升 佢 , 就 係

因 為 呢 番 話 點 正 麥 瑞 瓊 「 死 穴 」 , 佢 決 定 另 謀 高 就 。 麥 瑞 瓊 話 , 當 年 為 啖 氣 , 搵 工 第 一 大

條 件 係 個 職 位 要 有 「 經 理 」 兩 個 字 , 結 果 入 摩 托 羅 拉 做 助 理 經 理 , 家 講 番 起 都 覺 得 好 笑 。

反對文化科

我非常以為中六七的中國語言及文化科極之吹水。根本不是考核學生的中文能力,以致有一些大學生連基本通順的中文句子都寫不出

來。如果說中國語言及文化科是訓練思維的話,這種把中西文化簡單二分,以粗糙的總結去看中國文化的課程內容,實在看不出有任

何價值。

伸延閱讀

陳雲以往在《信報》文化版狠批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一系列文章,輯成了《天書 Impossible》(香港:青文書屋),那是批判中國語文

及文化科反智課程的重要武器。

Page 12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2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話雖我考那天發燒,大打醉拳都可以拿得好成績,黐線。

「小朋友」的見解

很高興被叫為小朋友。但對於有人一味強調「呢個就係遊戲規則,你注定要接受」,唔去正視、思考呢個遊戲係咪冇問題、係咪唔改善

得,亦都以嘲笑的角度去面對其他說出這些問題的人,我感到反感。

我係讀副學士,不過我冇怨過我讀副學士。(但我堅持教資會林李翹如應該收番佢同李沙皇發表「高等校育什麼報告」時,對傳媒

講嗰句:「唔好要政府孭埋晒啲唔需要嘅嘢(副學士)。」)對於我唔肯跟中學嗰個教法極度補習社的「Chem神」嘅『教育』同『學習』

模式(佢要人背公式,話背到呢頁嗰十幾條就有幾多分,背到邊頁的十幾條咁考試又會有幾多分。但係背的方法?我在佢的突擊評核

中背唔到,之後佢要我罰抄。結果愈抄愈背愈易忘),暑假走去玩(至今仍覺得畢身有用的)進念.二十面體的青少年劇場,最後理科

(AL)科目攞槍,我完全知道因果,亦都預咗,甘心接受,收到成績,然後好心安理得咁去調選科次序,報副學士和 high dip。

不過我當年中化係攞 A的,係五個分卷都攞 A(當時我笑住同人講:我有五條 A呀!不過揸兩支槍呀!)。我亦都冇背範文和精讀,

靠看平時老師派的和上堂抄的筆記,而老師派的筆記中,有好多是新聞剪報、《明報》副刊或《明報月刊》文章、不同文化書籍的節錄

等。但係我答卷的時候,很就住就住,深知如果把我真正的整個批判思考寫進去,像徐前輩所說,「我想不及格的機會將十分之高」。

的確,「玩什麼遊戲都有人有先天優勢」,但係如果個遊戲根本本末倒置,根本極度不合理,為何不/不肯/不能/不應去正視呢

個問題,只要去/要認為其他人也應該去屈服於不合理的遊戲,連說出問題的聲音也以嘲笑對之?

小狼小朋友,的確很愚蠢,不知天高地厚。我只知道,教育並不是遊戲,並不是沙皇打機,教育是一個樹人的工作(唔理個老師

心態係咪咁,呢個係教育的實際情況),係一個講求良心的,讓種子發芽生長的工作。如果教育只係一個遊戲,或者佢嘅目的係為咗去

玩一個/些遊戲,又或者被一個/些遊戲而埋沒咗教育用來讓人一世裏面成長的本義,咁呢個遊戲,點解唔批評得?

露了底

小狼你又話 A-level不公, 就唔好五條煙咁高興, 有矛盾喎, 考得好果科就對你好公平, 考唔好就唔公平嗎? 另外, 你又搞文化又讀

理科, 即係想點, 大早過檔雙文雙史咪搞掂, 你自己讀錯科關 A-level mut 事, mut level 都過唔到啦. 即係想考科舉唔做八股文讀

道德經一樣, 八股文係冇用, 但程序上大致係公平, 要改的是考試內容, 唔係考試制度, 我以前都係讀理科, 也是冇興趣, 而家的科

學常識可能連小學生都不如, 但好似黃世澤一樣, 讀下雞精班雞精書捱入去旺角理工. 讀書係為應世, 憤世嫉俗(唔係話你)好難撈.

對錢恨少的曲解感到遺憾

我在說 A-Level和這種考試制度的問題,錢恨少先生矮化做「怨」,我講我唔係怨忿,繼續指出呢個考試制度 o既問題,錢恨少卻一概

無視,曲解我的意思,還說我「好高興」,指我輸打贏要。不論「怨」、「好高興」還是「輸打贏要」,全不是我的意思。我批評個人考

得好的中化,比批評考得不好的化學厲害,因為我看到這文化科目有更多問題。我去談論 A-Level或這樣的考試制度有問題,與個人

情緒無關。

可是,錢恨少卻不斷在這些自己以為的、自己加諸我身上的地方,去套用主流對「爭氣」、「成功」或「應世」的主導觀點,對我

個人加以教訓。

Page 12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2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如果錢恨少認為教育、學習就是一場「應世」遊戲,認為這個「遊戲制度」沒有問題,就請你舉出你的論點,大家來個對事的,

講理據的論點交流。而不是在這裏曲解我的文意,作出對我個人而不是對事的發言,去嘲諷或教訓別人指出這問題。錢恨少不同意的

東西,別人就不能指出?別人嘗試去指出,你有權去曲解或矮化嗎?

一併回覆韋言,誠然改變任何現有的制度,都會做成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失勢,亦會令一些既失勢者有着數。但這就代表制度不應

被審視問題、不應被改變嗎?就算沒辦法做到完美,人類起碼可以去盡力趨求做得更好,教育這個影響人一生的工作,更當然要抱這

態度。

我並不認為要有無限金錢才可以「沒有競爭」,只要當權者盡量不製造競爭的機制,同時社會的主導權力不把「適合如果學習的參

考測試」定位作競爭。考試不一定要廢除,但為何它成為一把(明顯極不公平但)絕對的尺?不能讓一個人作為自己在某範疇學到什

麼、適合在什麼範疇作哪種方法學習的參考,讓人能選擇更合自己的學習?為何要反客為主,讓過某個試成為教育/學習的目的?

繼續覆錢恨少,教育/學習的本義並不是「應世」,不是去不求甚解賭贏一場馬,不是為了把自己乖乖的作自甘鎖在籠裏去滿足當

權者的奴隸。教育/學習是一個成長的過程,一個掌握、發揮、運用自己潛能,成就人生的身體創建和精神思考的過程。也許有人不

同意──有些人早已被消磨,正如虎倀會說虎是好的,被虎吃是光榮的。

我覺得...

我覺得... 與其說 A-Level製造失敗者, 不如說社會將 A-Level考得不好的人當成失敗者.

我以為, A-Level作為入大學門檻, 雖不全面, 卻也未為不恰當. 當年入讀計算機工程, 要求純數和物理有一定成績, 我覺得很合理.

而那兩科考試也算能夠評核學生在該科的水平. 既然競爭者眾, 一個作篩選考試似乎有其必要, 總不成隨機亂數來個大抽獎吧~ 至於

中化這科, 比起中五那科中文真是一大進步, 至少不用背誦那一堆文章的精讀問題, 感覺輕鬆得多!

誠然, 有些人在考 A-Level時未必能完全發揮, 現時至少也有 HD和 AD作為另一條路, 比起以前, 已幸福一點了吧!

只能怪社會(或者其實是商界)歧視那些潛能不在學業的人, 少給他們機會. 以學歷高低來論斷一個人的能力這種社會風氣, 是因為人

們的眼光太狹窄? 或是商界壟斷了對人作評價的特權?

教育是全個社會的

先覆錢恨少,我說了這麼多點,你都忽略,卻執住一個我反駁你指我埋怨的「笑住同人講」解做輸打贏要或沾沾自喜,那實在只是在

玩弄文字的曲解。我以我作一個例,並不是要說「我衰所以我怨」或者「我掂所以我取」,而是作為一種有實際例子的說明而已。我舉

出我的中化應試情況,就是說出這文化科目「反批判思考」。在一開始已說明像我的例子有很多,我只是冰山的一角。我不是馬後炮,

請看回我之前的發言。

你認為刀仔賭馬式的為考試去學習,認為背文(而不是對文化作深入的批判思考)才是「將勤補拙」,你絕對有你的權。但不代表

你可以挾着這種主導權力的看法,去強行歪曲別人。我拜託你清晰閱讀人家的每一點,不要再玩忽視和曲解。忽視和曲解正是你在這

個討論中一直的重點問題。

Page 12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2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對於晴明所說的,我也挺同意。有些科目需要一定的基礎,特別是技術科目所需要的那些可以量度的硬知識,(例如讀醫生的,要

知道人體構造和藥物的化學反應)。這方面有一個量化的評核並不為過。如果聆聽節目裏不同人士的發言,也發現大家對中化、通識這

類科目的批評和擔憂,遠多於對像生物科、物理科等理科。但我們也不宜因為部份地方較合理,就把它不合理之處也忽視。

社會(或商界)歧視那些潛能不在學業(或不在背誦與機械性操練)的人,其實正是維持了這個違反教育本義的「教學為考試服務」

制度之死結。當然,這些「大忙人」一向有數字迷信,只懂把活生生的人非生命化、量化,成績等級就是這種量化的表表者(還有把

工作人的量化為可隨意用金錢買賣、增減的所謂「人力資源」,詳見布爾迪爾的論述)。維持這種考試論成敗的制度之霸權,不時踩吓

考生技不如昔來壓價,這群商界就是這制度的最大既得利益者。

於是,教育的本義,人類的各種潛能,就在被這群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埋沒。

又係 D " 反擊式" 回應

//先覆錢恨少,我說了這麼多點,你都忽略,卻執住一個我反駁你指我埋怨的「笑住同人講」解做輸打贏要或沾沾自喜,那實在只是

在玩弄文字的曲解。….我不是馬後炮,請看回我之前的發言。

你認為刀仔賭馬式的為考試去學習,認為背文(而不是對文化作深入的批判思考)才是「將勤補拙」,你絕對有你的權。但不代表你

可以挾着這種主導權力的看法,去強行歪曲別人。我拜託你清晰閱讀人家的每一點,不要再玩忽視和曲解。忽視和曲解正是你在這個

討論中一直的重點問題。//

失曬分!D 語氣唔好,幾大道理都無用。

商界的目光

晴明所言甚是。但商界何以有此狹隘的目光?原因只有一個:學歷是最簡單選拔「適當人才」的方法之一。(另一個方法是人際關係。)

始終生活是大多數人的基本,學位成為了大多數人所追求的目標。

與其說社會歧視沒有學歷的人,不如說社會歧視窮人!

另外,中國文化及通識等接受了較多的批評,是因為多數人對此有一定認識,明白這些文科課程的利弊;理科課程的不濟,同樣在教

育界引起很大議論,但外界不知罷了!

Page 12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2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R O G E R’ S C H I N E S E T E A M

2009

《情與中國文化》

吳森

Page 12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2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情與中國文化

情(關懷、顧念)

世界人類精神病的良藥

人情

情與哲學

仁:合乎禮儀,發而中節的感情

孝:子女對父母應有之情

悌:兄弟儕輩應有之情

忠:對長上君國應有之情

禮:表達感情應有之方式

義:情感表達恰到好處的規準

情與文學

人對人之情

親情

友情

離情

人生際遇的感慨

對貧苦大眾的同情

後死者對已死者的頌揚和懷念│祭文、悼亡詩

今人對古人、歷史的懷古之情│懷古詩、詠史詩

物情

感謝與崇敬天地

視自然為有生命的機體,加以欣

感通

人與人之間的感通

後死者與已死者的感通

今人與古人的感通

人與自然物的感通

Page 12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2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情與中國文化》

(前略)

我們研究情的哲學,最好從中國文化找材枓。中國哲學史和文學史大概是我們最好的出發點。論

語一書,雖然沒有明顯地提出『情』的觀念,但『仁』字卻出現了一百零五次之多。孟子說:『仁,

人心也。』其實仁就是一種合乎禮義,發而中節的情感。這種情感與生俱來,但如何表達便有賴於後

天的教育。『孝』是子女對父母應有之情。『悌』是對兄弟儕輩應有之情。『忠』是對長上君國應有之

情。『禮』便是表達情感應有的方式。『義』是適宜的意思,也就是情感的表達恰到好處的規準。『君

子』是理想的人格,也就是發乎情止乎禮,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的人格。孔子對人情非常重視,這一

點可以從論語的記載看得出來。宰予曾批評三年之喪太久,認為一年便夠。孔子問他:『當你父母死

了不久,你能吃好的穿好的很安適地過日子嗎?』宰予答說:『當然可以。』孔子說:『要是你心裡過

得去的話,你便這樣幹吧!當一個孝子居喪的時候,他吃好東西不覺得有味,聽音樂不起勁,甚至住

華麗的房子也覺得不舒服。所以他禁絕了一切享受。要是你處之泰然無動於衷的話,就隨便你怎樣吧!』

宰予一走出去,孔子便對其他的說:『予太不仁了。當一個孩子生下來,三年內都在父母的懷抱裡。

所以普天下的人都定為居喪三年。宰予有沒有報答父母三年懷抱的恩德呢?』孔子罵宰予不仁,就是

譴責他對父母無情,對父母的死無動於衷。儒家維護孝的禮節,目的在提倡情感教育,然後透過情感

教育來維持一般人的道德水準。曾子的話『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是畫龍點睛的解釋。和儒家差不多

同時的墨家,主張廢除喪葬儀式。那時,維護喪葬儀式最強力的人是孟子。他根據惻隱之心的原理來

解釋葬禮的必需。他說:『上古的時候,一個人的父母死了,隨便的丟到溝裡去。但隔了一段時期,

Page 12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2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偶然再經過棄屍的地點,看見野狐狸來吃死人肉,許多蟲聚在一起來吸吮腐化的屍體,心中非常難過,

滿頭大汗,不敢正視。於是回家拿鋤頭鏟子再到棄屍的地點把屍體用泥土掩蓋起來,由此可見孝子仁

人的葬父母是本看對父母的親情,是有個中的道理存在的。』此外,孟子解釋用棺槨的原因,不是為

了外表的漂亮,而是不忍使死者的肌膚直接和泥土接觸,這樣才盡人子的一點情分。這就是說葬禮和

棺槨的起源在人心的深處--對死者的深情厚意,對死者的惻隱之心,對死者雖死猶生的態度。可是不

及情的墨子和他的信徒,始終不能欣賞情感的價值和意義。論捂中父親偷羊兒子作證的故事,大概大

家都熟悉。孔子的『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一句話,遭受不少批評。關於這一小節,本人已作

英文討論。其中牽涉到語意學的問題,在此不能一一提及。但論語這一章最主要的是孔子不同意葉公

的說法,稱頂證父親偷羊的那位坦白的兒子為正直的人。反之,從孔子的立場,這一位坦白的兒子,

簡直不近人情。不近人情的人,是儒家倫理的大敵,還可以叫做正直的人嗎?

諸位,到現在為止,大概你們當中一定有人以為儒家所重視的人情只限於子女對父母的孝道。其

實絕不止此。孔子早就提出以情治國。當他回答魯哀公執政者是不是應該把壞人殺掉的時候,他說:

『你要政治搞得好,為甚麼要以殺戳來做手段呢!只要你一心向善的時候,人民自然會做好。在上位

者的德行好比風,一般人民的德行好像草,風來的時候,草一定順風勢偃仆的。』從現代的眼光來看,

孔子是主張廢止死刑的人。嚴刑峻法絕對不是治國的辦法,所以他主張德治。德治就是用『情』來感

化。這一個主張,到了孟子,發展成為一套王道的政治思想。『王道』和『霸道』的分別,(以德行仁

者『王』,以力假人者『霸』。)相信大家都得熟悉,大概用不看我解說了。

Page 13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3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秦漢以後,孔孟這一套人情至上的思想在學術史上不幸地失了傳。『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

溺』的韓愈,自命為儒家道統的嫡傳人。其實他所得的只是儒家的皮相,對人情尊重和珍惜的那種精

神,他沒有超凡的才情去把握。宋明理學因為受了道家和佛家的糅雜,對人情的體會比孔孟遜色。從

『情的哲學』的立場來說,宋明理學不算得是先秦儒家的嫡裔。能把握人情的極的極致而把仁心發揚

光大而無理障的卻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給予杜甫『詩聖』頭銜的人未必能領咯這一點。但『詩聖』這

一名稱對杜甫來說真是恰到好處,因為他繼承孔孟兩聖把人情發揚光大。他的詩歌感人肺腑的力量,

比論語孟子還大好幾倍。他描寫人情的深度,沉鬱頓挫,迴腸百轉。廣度方面,簡直包羅萬象。他的

描寫和他的妻子兩地相思的『月夜』,固然是家傳戶誦之作。『羌村』和『贈衛八處士』之作,寫和妻

子及朋友久別重逢的情景。友情,離情,對時光無情慨歎之情,對世事難料而感到茫茫然之情,寥寥

數語,描寫得淋漓盡致。可是杜甫對情的抒發,絕不限於家人和朋友。看看他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的最後幾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

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種辭句,不是仁者之心,絕對不能寫出來。他但願天下的窮人都有好

房子住,自已凍死也甘心情願。這種情,已經脫離了個人環境的圈子,而是對一般貧苦大眾的同情心。

他那被人稱為最夠寫實的『三吏』和『三別』,簡直就是惻隱之情最質樸最自然的流露。其中『垂老

別』一首,寫老翁被迫當兵和他老妻別離的情況,其中有幾句,真是纏綿哀怨:『老妻臥路啼,歲暮

衣裳單。孰知是死別,且復傷其寒。此去不必歸,還聞勸加餐!』我每逢讀到這幾句,心頭中產生無

限悲憫之情,好幾次都幾乎掉下眼淚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稱頌李後主的詞有『釋迦基督擔荷

人類罪惡之意』。其實這句話拿來頌揚杜甫是最適合不過的了。他描述人的苦痛,是真純的惻隱之心

的流露,儼然有大乘佛教中菩薩的心腸。不過他的思想是儒家的,上承先聖孔孟的仁道立場,來把人

Page 13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3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情在文學上發揮到極致。可惜講中國思想史的人,往往把他忽略。

中國人對情的重視,不只是對父母兄弟子女夫婦朋友之倩,也不只是對一般貧苦大眾之情,而且

對死人有情,進而對古人有情。子女守孝三年,春秋二祭,是對已死父母及先祖的情分。中國文學中

特別有祭文一種體裁,表達後死者對已死者的頌揚和懷念。這種體裁的起源當然和祭禮不無關係。但

在中國文學中還有一種特別的詩歌,叫悼亡詩,是純粹對已死配偶的懷念和追思。這種詩歌的代表作

很多。潘岳是唐以前最有名的一個。他的亡妻葬殮之後,行將離家上京赴任,睹物思人,情不自禁,

因而作了下面幾個動人的句子:『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幃屏無彷彿,翰墨有餘蹟。流芳未及歇,

遺挂猶在壁。』唐代元稹的『遣悲懷』,更加哀怨纏綿:『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同

穴渺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何期?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末展眉。』在今日的美國杜會,太太死

了,恨不得馬上續娶一個更年青更貌美的,那裡還有『終夜長開眼』和『營奠復營齋』的情分呢?潘

岳和元稹作悼亡詩的時候,大概他們的妻子死了不久,骨肉末寒,所以情感特別真摯。但宋代大詩人

蘇東坡在他妻子死了十年的時候,猶念念不忘。他的『臨江仙』詞云:『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

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

還有愛國詩人陸游,對他已死的前妻唐琬深情款款,死後四十年仍舊念念不忘:『玉骨久成泉下土,

墨痕猶鎖壁間塵。』『夢斷香銷四十年,沈園柳老不飛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弔遺蹤一惘然。』

可能有人這樣想:我上面所舉的例,完全取自歷史上大詩人的作品,詩人的情感一定豐富,那可

以代表一般性的中國人?那可以作為中國文化精神的代表呢?這是很合理的一個疑問。但是,我要告

Page 13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3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訴諸位,第一,在中國杜會裡,通俗和典雅並沒有明顯的界限,杜甫的詩歌雅俗共賞,白居易的詩老

嫗可解。第二,中國人人情的豐富和受教育並沒有必然的關係。相反地,許多中國人在美國讀到碩士

博士,受教育愈多,愈失去本來純真的情感。現在讓我告訴諸位一個二十多年前的故事:

遠在一九四八年,在天津城外一條河邊,一天發現了一束蘆葦草包著一副死人的骸骨。這是一個

女人的屍骨。她的丈夫姓張,是一個煤礦工人。為了找尋生計的緣故,十年前兩夫妻離鄉鄉別井到東

北去。八年後,那做妻子的病逝。張某人把他的妻子埋葬在臨時墓地。過了兩年,因為煤礦被政府封

閉,張某人沒有工做,迫得還鄉去。他不忍把妻子的骸骨留在異鄉,於是把屍骨掘出來,用茅草包好,

帶看三個孩子,星夜趕程步行回鄉。走到半路,一天晚上,在天津火車站附近的牆邊歇宿。有一個小

偷,以為茅草包看的是甚麼珍貴的財寶,把它偷了。後來發現是屍骨的時候把它棄在江邊。張某人一

發現他妻子屍骨失蹤,立即報告警局。其後找著了。當地政府為了衛生的關係,要他把屍骨就地埋葬。

他不肯,說道:『我每天晚上拿它當枕頭來睡,我也沒有生病。』當局見他情摯之深,讓他拿屍骨還

鄉去。這一小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單純的煤礦工人,並沒有讀過潘岳、元稹、杜甫、蘇軾、和陸游的

詩歌。但他對他已故的妻子,卻是情深義重。這小故事除了展示對死者情感之外,還揭露中國人對鄉

土之情。因為今天時間不夠,所以對鄉土之情暫不論。

中國人情感豐富,不但及於已死去的親屬,而且及於和自己完全無親屬關係的已死的古人和他們的事

蹟。在中國文學裡那些懷古和詠史的詩歌便屬於這一類。左思是以詠史出名的:但是他借詠史來抒發

自己的懷抱成分多,還不算是對古人的一種純情的表現。陶淵明的比較純些。他的詠荊軻是純粹詠史

Page 13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3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之作。『其人雖已歿,千載有餘倩』兩句,寫盡中國人對聖賢豪傑的深厚情感的獨特的氣質。但從我

本人看來,詠史詩和懷古詩寫得最好的,還是我們偉大的詩聖杜甫。他詠諸葛武侯的其中一首曰:『丞

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

臣心。出師末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位大概會這樣想:諸葛武侯才氣縱橫,人品清高,加

上鞠躬盡瘁的精神,當然使後人崇敬。然而杜子美的豐富情感是多方面的。他對任何動人的故事,都

寄以無限的情懷。諸位大概都聽過昭君出塞的故事吧。這故事沒有聖賢可崇拜,也沒有忠臣烈士可敬

仰。但王昭君不幸的遭遇已足夠使我們情感豐富的詩人寫成千秋絕唱:『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

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

分明怨恨曲中論。』我一直到現在為止,還未給『情』字下一個哲學性的界說,只是從文字學分析,

以及從哲學文學來解說情在我國文化的地位。究竟我現在所談的情和一般人所說的『愛情有甚麼分別?

俗語說:『情人眼裡出西施。』『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兩句話的『情』字,可以用『愛』字替

代而意思完全一樣。那麼,我在這裡所說的『情』,究竟是不是『情人眼襄出西施』的『情』?是不

是『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情』?假如我在這裡談的只是『情人眼裡出西施』的『情』,那麼中

華文化並沒有甚麼了不起之處。諸位也許會批評我太迂腐,太保守,有意抹殺男女間愛情的價值。不!

我絕不輕視男女間的愛倩,而且我從男女間的愛情的體會來解釋中西文化一個很大的差異。最近我在

美國加州教書,除了東方哲學外,以西方哲學中的倫理學為主。其中一門課叫『當代道德問題』,包

羅萬象,其中男女之間的問題是主要題材之一。我對這一門課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相互間討論為主。

當學生們討論到難解難分或離開本題的時候,我便排難解紛,把他們改正過來,有時用暗示方式來領

導他們自已獲得答案。我記得有一次,一個女學生提出一個切身的問題時:『假如我和我的男友熱戀,

Page 13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3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我非常愛他,他非常愛我。當他要求和我發生性關係時,我應該拒絕還是答應?』班上的學生都很踴

躍地插口討論,有的說要答應,有的主張拒絕。就中還是說要答應的佔大多數。最後,他們硬要我表

示我的意見。我那時的處境,真有點進退兩難。美國近年來性行為的放任,光怪陸離,甚麼同性戀啦,

配偶交換啦,在加州大城市都流行起來,婚前性行為簡直不算甚麼一回事。假如我反對婚前性行為,

一定招致不必要的論辯。也許以後沒人來選我的課。要是我贊成婚前性行為,那只過是隨波逐流,人

云亦云,卑無高論。在課堂上這一剎那間,我隨口回答說:『事倩沒有這麼簡單,要看你們兩人愛的

性質來決定。大體而言,愛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愛是以『關心』或『顧念』(英文可用concern一

辭表達)為主的。另一種的愛是『探究』和『好新』的成份居多(英文可用wonder一辭表達)。假如你

們兩人互相關注、互相珍重的話,已經是做夫妻的準備了。但假若你們的愛有一方是以wonder為主

的話,恐怕你們的愛是不能維持太久的。』全班學生都對我這個折衷的答案表示佩服。其實這點見解

沒有甚麼了不起。wonder和concern正是西方和中國文化之差異的根源。西方人對自然wonder,產

生了科學來征服自然。中國人重concern,成為世界上最講究社會道德的民族。我今天所談的『情』,

不是好新好奇或貪戀的情,而是關懷和顧念的情。唐君毅先生一九五八年的『死生之說與幽明之際』

有下列的一段:『故一家之慈父慈母,其情或只限于一家。一鄉之善士,其情或只限于一鄉。而文天

祥史可法,即其情長在中華。孔子、釋迦、耶穌,則情在天下萬世。』(人生之體驗續篇第九十七頁。)

唐先生所用的『情』字,正是我今天在這裡談的情。這一種

情的本質是『關心』『顧念』和『珍惜』。

以上所談的,是人對人的情,後死者對已死者的情,和我們對古人和歷史的懷古之情。最後,我

Page 13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3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還要特別提出的是我們中國人對物也同樣有情。西方人對自然物一開始就以wonder為主,再進一步

便是征服自然。中國人自始即感謝天覆地載之恩而對天地有無限感謝和崇敬之情。這是一種道德和宗

教的意識,另一方面,中國人對自然物採取欣賞的態度,這是藝術的意識。這和西方人用科學的態度

征服自然很不一樣。在十九世紀以前,西方人視自然為一堆死的物體,並沒有生命在其中。中國人一

向視自然為有生命的機體。易紮辭說:『天地之大德曰『生』。』又說:『生生之謂易。』中國人視自

然有生命而對自然有情,驟聽起來似乎接近迷信。但二十世紀西方的大哲懷海德氏高呼自然有生命,

主張情為宇宙的本體。懷氏精通數理,熟曉西方科學和哲學,竟然有中國式的主張 無怪李約瑟氏在

中國科學與文明一書中懷疑他受中國哲學的影響了。

我以上所談的,似乎談了不少,但談來談去只及於一些文化現象的描述。『情』的形上學和『情』

的認識論都末有談及。要談情的形上學要牽涉到宇宙實體的問題,西哲懷海德歷程與實在(Process

and Reality)是一本極可借鏡的參考書。至於情的認識論,我國古代的易經已開其端,論題當在『感

通』一觀念上。懷海德的『攝受』(prehension),在我看來,遠不及我們『感通』一詞。『身無彩鳳

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兩句,給這個觀念畫龍點睛的詮釋。這個觀念,包括人與人間的感通,後

死者與已死者的感通,今人與古人的感通,人與自然物的感通。這一來,我們的世界事事圓融無礙,

而這個圓融無礙的統一體為我們人類崇高的『情』。

今日的杜會,尤其是美國的杜會,個人主義流行。正是在『家家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簡直沒有情的感通。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之間,不重視所謂天倫之樂。朋友之閒,

Page 13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3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談不上同舟共濟、患難相扶,主要是互相利用來增進一己的利益。在大學裡,師生之間的關係更為表

面化及商業化,那裡有『春風桃李』『舞雩沂水』之情?這一來,西方文化的大問題,是人與人間的

孤立。一九六九年東西哲學會議,以alienation(疏離)為主題,許多東方學者都莫名其妙,因為東方

的文化裡還未有這個問題。唐先生在十八年前在『死生之說與幽明之際』一文中,曾慨歎禮樂不興而

恐怕『死生之路斷』,『幽明之路隔』。今天我的感想是,在今日西方社會,不只死生之路斷,幽冥之

路隔,生人與生人間的道路也幾乎隔絕呢!他們的社會學者和心理學者都知道有這問題,但沒有一個

思想家能提出切實的答案。他們的超越性的宗教已經無補於事,物質的追求徒然增加這問題的嚴重性。

看來他們最可靠的解決方案,是向我們中國文化學習,重視倫理的關係和珍惜人情的價值。近百年來,

我國國勢衰落,許多人都以為我國傳統文化一無可取,紛紛向西方學習。我到美國留學,主要學的是

西方哲學和文化。然而愈研究西方文化,愈發現中國文化的偉大處和可愛處。我今天所談的『人情』

一觀念,便是我近來站在一距離以外來反省中國文化的一點心得。但這不應只是我個人的發現。因為

我們中國人是情感的民族,我們之間必定有所共鳴,有所感通。凡對中國文化有體會而對酉方杜會有

觀察的,相信也會有同樣的感想。我今日敢大膽的下個結論:中國文化的『情』,是世界人類精神病

的良藥。因為生在無情的杜會,雖生猶死。中國雖然物質文明末趕上西方,但人類的幸福不能以物質

衡量的。希望大家記看:『人情』是我國文化的最寶貴的遺產。不論是對父母之情,子女之情,兄弟

姊妹之情,朋友之情,鄉土之情,家國之情,先祖之情,歷史文化之情,甚至於對自然物之情,我們

都要加以愛護,加以珍惜,加以發揚光大。我們可以離去錦繡河山,但我們數千年傳下來的、人情、

傳統,是我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絕不能讓它失去!

Page 13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3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情與中國文化

禮是_____________,節儀為文,使人異於禽獸,懂得_____________,欲知人,欲防敗,必由禮

情是

把「情」表現得恰宜的人格便是 :

“ ”

吳森的仁:

從論子女對父母的「情」至情為道德統治的根源:

從文學來解說情在中國文化的地位:

「情」與「愛情」的分別; 愛(情)分兩大類:

1)

2)

中西方文化差異:

西方以「 」(Wonder)為主(即科學),中國則以「 」(concern) 為主(即社會道德)

對物的「情」:

「情」的認識論:

在於「 」「心有靈犀一點通」”比較天人合一”

Page 13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3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論西方社會中的個人主義流行,形成人際的疏離.

吳森無提及中國人與疏離關係的人冷酷無情,只有真正掌握到中國文化精粹者才能擴大親屬和擬親屬

圈,將人情味擴散至其他人

仁: 存在內心的愛心(關懷,顧念)

義: 把存在內心的愛心用實際行動表現出來(合乎正道的行為才算義)

禮: 把合乎正道的行為,列成一套指引,讓人們遵循.

Page 13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3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討論問題

1. 中國文化中,「情」與「義」有甚麼關係?孔子為甚麼重視人情?你對孔子斥宰予、重禮之說有

甚麼意見?

答:

(1) 中國文化中,「情」與「義」是密切相關的。孟子說:「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其實仁就

是一種合乎禮義,發而中節的情感。人的情感是與生俱來的,但如何表達便有賴後天的教育。

中國文化認為,禮是表達情感(也是行為)應有的方式,而「義」是適宜之意,也就是情感表

達恰到好處的規準。「發乎情,止乎禮義」是中國文化中理想的人格。

(2) 孔子重視人情,是因為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孔子斥責宰予不仁,就是因為宰予對父母之

死無動於衷,對父母養育之恩,不懷感激之情。孔子重人情,是發揚人本有的仁德,透過情的

教育來維持道德倫理,使社會成為一個合乎禮義、民德敦厚的社會。

(3) 孔子斥宰予不仁,不顧念父母之恩,可說是對的。對父母之死,哀傷何止三年。然而表達對父

母感恩的方式不一定是守喪三年。古人可以如此,而今人則絕不可能三年不為禮,不為樂,不

作正經事。守喪三年也不一定不忘父母,故孝道喪禮不應只重儀節而流於形式化。孔子所斥宰

予的是「於女安乎!」重點正在是否「心安」,而不在禮儀。

2. 作者認為杜甫的作品最能表現出中國文化中人情的極致。你同意嗎?試以課文所舉作品為例(或

以所學杜詩為例)分析杜詩之情的具體內涵,並說明杜詩之情與儒家「仁心」之關係。

答:

(1)課文中舉出杜甫作品共十四首,分寫各種人情:

《月夜》寫作者和妻子兩地相思之情。

《羌村》三首寫亂世流離中,作者與家人及鄉里久別重逢的喜悅和感慨。反映了亂世中人民生

活困苦及詩人對百姓的同情與自己的身世之感。

《贈衛八處士》寫作者與朋友久別重逢的驚喜和感慨。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寫作者之茅屋為秋風所破又逢夜雨,感慨萬千,推己及人,想到天下貧

士生活之困苦,因而渴望能有廣廈千萬間,以改善貧士生活,流露出作者對他人普遍的同情。

《三吏》《三別》共六首,寫安史亂中,官吏橫暴,強徵民夫服役,民不堪命的苦況,表現出

作者對廣大百姓的同情與悲憫。

《蜀相》詠諸葛亮平生志事,流露出對古人的敬慕之情。

《詠懷古跡》之三詠昭君出塞,不忘故土的忠愛之情。借昭君以抒自己有志報國而不遇明君之

感慨。

十四首詩寫盡人生百感。親情、友情、夫妻恩義、同胞之愛、忠國之情,皆出自至誠,無所矯

飾。故作者謂杜甫作品,最能表現出中國文化中人情之極致,可謂恰當。

(2)杜甫之情,可說是儒家之「仁心」的具體表現。他所關心顧念的,不僅在個人身世遭逢,不僅

是對自己家人的愛顧珍重,而是對一切人以至對國家、歷史文化的深厚的惻隱仁愛之情。

Page 14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4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3. 中國人對妻子(配偶)以至古人、鄉土、山川皆有深情。你對這種情有何體會?

答:

中國人較念舊,對妻子之情除了兩性之愛外,尚有共患難、同甘苦的恩義。這種感情使人感到愛與被

愛的幸福,體會到人性之善良美好的一面,因而體會到人情之可貴。中國人對古人、鄉土、山川皆有

深情,使個人與歷史、文化連成一體,感受到人類萬古長存與永恆的一面。

4. 中國人對兩性之間之情的看法和西方人(以美國人為例)的看法有甚麼不同?你認為今日的香港

人對情的態度和哪一種看法相近?你自己對情的看法如何?

答:

(1) 中國人對兩性之間的情是以關心、顧念(concern)為主的。除了情欲外,尚包含了對對方的

珍惜、恩義。因而兩人之情義可以超越生死,貫通陰陽幽冥,如陸游、蘇軾、元稹等人作品中

所顯示的情況。西方人(以美國人為例)則較重情欲佔有,以探究、好新(wonder)為主,因

此愛情和婚姻可以是兩回事,其間並不一定有道義責任。

(2) 今日的香港人對情的看法大概是介乎兩者之間,一方面已受西方影響,強調自由和權利而少言

責任道義,因而已較多以情欲為主之兩性關係。另一方面,大部分人仍然肯定中國文化的價值

觀——強調對婚姻、家庭的責任感,因此仍多追求天長地久、生死不渝的愛情。

5. 作者認為今日的美國社會,不重情義,產生了甚麼問題?這些問題應如何解決?你同意作者的看

法嗎?試抒己見。

答:

(1) 作者認為今日的美國社會,不重情義,產生了文化的問題。人與人之間沒有情感的感通,人與

人之間是孤立的,疏離的,冷漠的,產生了種種社會問題。

(2) 作者認為最可靠的解決方案,是向中國文化學習,重視倫理的關係,珍惜人情的價值,才可以

解決西方文化的人與人疏離之病。

6. 中國人對「物」之情和西方人對「物」的態度有甚麼不同?你的看法如何?

答:

(1) 中國人對「物」也有深情。中國人自始即感謝天覆地載之恩而對天地有無限感激崇敬之情。中

國人視大自然萬物為有生命的機體,採取欣賞、融和的態度,對萬物皆有情,甚至視萬物為友,

主張萬物並育而不相害,認為和諧共處、天人合一才是理想的宇宙。

(2) 西方人對自然一開始就以好奇(wonder)探究為主,再進一步便是征服自然,視自然為敵,視

自然為無生命的物體,因而對自然萬物無任何感情。

(3) 西方人以為人是宇宙的中心,視萬物為敵,因此富進取精神,但亦可見西方人的自傲自滿,以

人類有限之知,破壞了大自然無限的美善,導致生態失衡,遺禍子孫。中國人對萬物有情,雖

欠進取,然能虛己接物,正足補西方文化之病。

Page 14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4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7. 西方人和先秦儒家認為應怎樣處理感情的宣泄?你同意嗎?試抒己見。

答:

(1) 古代西方以柏拉圖為代表,主張富於情感的人,應受富於理性的人如哲學家的治理,由理性管

轄情感。十八世紀哲學家康德甚至認為人的情緒或情感的表現是心靈活動的疾病,主張以理性

控制的心才是健全的心。十九世紀以來則主張情感的直接宣泄是當然的,而且對人類的心理、

生理的健康都有益處。

(2) 先秦儒家對情感的宣泄,多採消極的態度,主張不應放任情感,而要有所節制。《中庸》有云: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主張人宣泄情感,要平淡中和,合乎禮節,

要求做到發乎情,止乎禮義。

(3) 人有情感,是與生俱來的本能,故不能完全遏止抑制。但人是群居的動物,個人的行為,包括

情感的宣泄,無可避免地會影響他人,因此在個人充分的自由和尊重他人群體兩者之間須取得

平衡。儒家主張發而中節正是此意。至於何謂中節,如何才算是合乎禮義,則須視當時的社會

所認同接受的準則,可隨時代、處境、文化的差異而有不同。今人比古人較為積極主動宣泄情

感,從男女之情以至師生之情、上下級之關係皆然。這是因為思想上、價值觀上的改變,只要

合乎身分、處境、禮貌,仍可算是發而中節。反過來說,如只顧個人感情之宣泄,而不考慮對

他人的影響,放縱情欲,是不負責任、心理不成熟的做法,實不足取。

8. 中國文化中,道家和佛教對「情」的看法怎樣?它們對中國人的情感的表現有甚麼影響?

答:

(1) 中國文化中,道家對情的態度更為消極悲觀。認為情是變幻無常的,莊子教人要忘情去欲,方

能不為情欲牽繫,才能得到逍遙自由。最好能做到「哀樂不能入」,這使人多遏止感情,或採

取超越觀賞的態度。

(2) 佛家教人滅人倫,絕六親,斷絕七情六欲。使一切人間的親情,友情,愛情乃至喜怒哀樂之情,

都不許存於心間,要使人心如明鏡,不染凡塵俗慮。佛家認為情欲是迷執妄念,不棄絕情欲,

就不能登極樂世界。認為情欲是眾苦之源。這種態度,使人視情感之宣泄帶有一種罪惡或污穢

感,從而壓抑了感情的合理的宣泄。

(3) 佛道兩家都視感情是一種物累、迷執,使中國人對情感的宣泄更為抑壓,顯得畏縮、謹慎。

Page 14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4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9. 本篇所論之「情」與中國文化之重人文精神、倫理道德有甚麼關係?試結合唐君毅《與青年談

中國文化》一篇加以評論。

答:

本篇所論之「情」正是中國文化重人文精神,重倫理道德的具體表現。本篇之「情」,即儒家文化中

所強調的「仁」。惻隱之心的擴展,表現於人生日用之中的實況。如作者以「仁」為一種合乎禮義,

發而中節的情感。以忠、孝、悌去說明人對君上、父母、兄長應有之情,對夫婦重恩義,這正是儒家

人倫之教,正是中國文化中最重視的「仁德」、「禮義」。而人對萬物有情,正是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

重和平而不尚爭競的精神。可以說,兩篇文章實互為表裡。吳氏之文,正為唐文所論之中國文化精神

提供論據,以見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色正在於重人文的精神。

10.試回答下列問題:

(1) 一般人說:「治亂世,用重典」,又說、「嚴刑峻法」,孔子對這種說法,有甚麼意見?

(2) 作者說孔子大概是主張廢除死刑的。你對死刑有甚麼看法? *****

答:(1) 一般人說:「治亂世,用重典」,又說:「嚴刑峻法」,孔子對這種說法,顯然是不贊成的。

孔子主張以情治國。在《論語,顏淵》篇中記有一件事:季康子與孔子討論政事,問道:「如果我殺

了那些壞人,來親近那些好人,你認為怎樣呢?孔子說:「你要政治搞得好,為甚麼要以殺戳來做手

段呢!只要你一心向善的時候,人民自然會做好。在上位的德行好比風,一般人民的德行好像草。風

來的時候,草一定順風勢偃仆的。」從這個記載看來,孔子是主張德治,用情來感化。孔子的政治思

想,發展成王道的政治思想,所以不會主張用重典或嚴刑峻法。

(2) 現在的文明國家,大都廢除了死刑,香港也跟隨英國的法律,沒有執行死刑。但每到社會治安

不寧的時候,便有人提出「治亂世,用重典」的說法,主張恢復執行死刑。

對死刑的意見,可從刑罰的作用、人道的原則兩方面來討論。刑罰大慨可分阻嚇的作用、賠償的作用、

處分的作用、保護良民的作用等幾方面。一般來說,犯極嚴重的罪行,才會判處死刑,比如說謀殺罪、

叛國罪等。對一般罪犯來說,死刑的確有一定的阻嚇作用。但冷血殺人犯殺人時已把後果計算在內,

而且處心積慮,企圖逃脫殺人的處分;對他們來說,死刑已經失去阻嚇作用。至於叛國罪一類,往往

牽涉廣泛的問題,個人生死,也許已置諸度外,死刑的阻嚇效果也不明顯了。何況因叛國而被判死刑

的人,往往事後反被稱為革命者。

「殺人填命」,大慨就是賠償的意思。如果我被騙一百萬元,法庭判處騙徒賠償我一百萬元,我會失

而復得。但一個人被殺,判殺人者死刑,已死者仍然無法復生,所以死刑完全不能起賠償的作用。對

罪犯加以處分是必須的,因為罪犯也要忖出代價,所謂罪有應得」,就是這個意思。如果判極長期的

徒刑,或是無期徒刑,可使罪犯承受一定的痛苦,起了處分的作用。如果用死刑,反而使罪犯免除了

長期的痛苦,處分的作用反而喪失了。

一些刑罰,如監禁,目的是把罪犯與良民隔離,起到保護良民的作用。死刑也可起這作用。但如果是

冤假錯案,判了死刑,這錯誤是無法彌補的。如果監禁也達到同樣的目的,便不宜採用死刑了。

Page 14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4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從人道力面看,人的生命,是天」所賦予。沒有人,包括生命擁有者本人,有權力把生命奪去。因此,

死刑是違反人道原則的。

理論上,沒有甚麼罪是「罪無可恕」的。法律上,被判刑的人,往往有大赦、特赦、假釋等等寬減刑

罰的措施。如果一個人被判死刑,而且執行了,他便永無重見天日的機會,這是不公平的。

最重要的是:採用死刑,如果判刑錯誤,便是一個永遠無法彌補的過失,對受刑者是極不公平的,而

且與法律中「寧縱毋枉」的原則相違背。從以上的討論可見,我是不贊成用死刑的。

11.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

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你有甚麼意見﹖試說明。

答:葉公的觀點──從法理關係來看問題

父親偷了羊,兒子便去告發他,葉公說這是正直的行為,因為偷羊的確是犯法的事。作為社會的一分

子,應該要維護社會公義,有人犯法的話,應該不別親疏,加以指正,以維護法紀。

孔子的觀點──從人倫關係來看問題。

但是孔子不同意葉公的說法,稱頂證父親偷羊的那位坦白的兒子為正直的人。反之,從孔子的立場,

這位坦白的兒子,簡直是不近人情的人;不近人情,是儒家倫理的大敵,所以孔子為怎可稱他做正直

的人呢﹖

評論

西方人也不讚同父子之互相指證

(1) 明顯地,孔子讚同「父為子隱,子為父隱」,所著重是在親情的可貴、人間的溫暖,而不在於是

否維護法紀這個問題。英國、歐美的法律,規定幾等親之間不能夠相互為證。並不是怕他們串供,而

是不希望父子的親情受到了摧殘。如果這種父子兄弟間倫常的親情崩潰了,有一天,父不能為中 l

隱,子不能為父隱,人間溫暖狙囓。法制就算是極之嚴明,又有何用﹖

(2)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是儒家以「禮」來調節「法」的方式──以激發人知恥之心再者,從中國

儒家的立場來說,一方面既強調個人的價值自覺,另一方面又強調人倫秩序;而人倫秩序並不是從外

面強加於個人的,乃是從個人這一中心自然推擴出來的。和這一個推擴程序相應的原則便是禮。這個

原則一方面要照顧到每個個人的特殊處境和關係,另一方面又以建立和維持人倫秩序為目的;這和法

的整齊劃一是大有出入的。「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便是孔子以禮來調節法的一個實例,

是為了引發竊盜者的「恥」心,強調個人的價值自覺。儒家極重個人的內省功夫,所謂「內省不疚,

夫何憂何懼﹖」竊盜者恥心被引發後,以後便不致再有相類似的行為。法只能夠在事情發生後來執行,

以懲處犯罪者;而禮則可以在事情未發生前,使有意犯罪的人產生羞恥之心,而不敢觸犯法紀。

Page 14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4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3) 法律需要個人的價值自覺去維持

社會不能沒有法律,但法律不能真正解決犯罪問題。要人不致觸犯法紀,全憑那企圖犯法的人個人的

價值自覺。如果每個人都有價值自覺,社會便可以建立更合理的秩序了。所以孔子以為「直在其中」

──父子之間,互相替對方隱瞞,方才合於道義,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取材自余英時《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

(4) 過往中國人為了保忠孝,維護法紀,但同時堅守親情,往往採用死諫,以死喚起親人之道德自

覺,悔改遷善。

12. 吳森《情與中國文化》一文,包括了兩大項論點,一是剖釋中國人的「情」,一是批判西方的個

人主義。你以為,在今日的香港社會,是比較著重中國人的「情」,還是比較著重「個人主義」呢﹖

答:(1)香港社會仍然是個重人情的社會

香港是個華洋雜處的社會,百多年來一直受到中西文化的薰陶,反映在市民生活上的,一方面仍然保

留中國文化的特徵,但是中國文化的影響力正在迅速減退中;一方面又受著西方文化的感染,但又未

有完全受西方所同化。如果從比較廣泛的角度來香港人的生活特點,而不是執著一兩個特例來立說的

話,可以發覺香港人既能保留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見到中國人的情,也有西方個人主義的影子。但

是如果比較兩者的輕重來說,仍然是重於中國人的情,多於西方的個人主義。因為香港始終是個中國

人的社會。

(一)家庭倫理仍然普遍受到重視

先從倫理方面來說,香港人仍然保留濃厚的「孝」、「悌」、「忠」、「禮」、「義」的觀念,誠如

吳森所說,「孝」是子女對父母應有之情,「悌」是對兄弟儕輩應有之情;「忠」是對長上君國應有

之情;「禮」是表達情感應有的方式;「義」是情感的表達恰到好處的規準。對「君子」的定義也和

吳森所說的相似,是一個受人敬重的、發乎情止乎禮的理想人格。

這不能不歸功於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念,子女自少便受到薰陶;而香港的教育,也著重這方面知識的灌

輸,所以仍然能保持中國文化中重情的特點。至於父母之喪,要守孝三年,在今日的社會,是不可能

做到的事,這是因為生活

節奏的急促,並不是對父母無情。

(二)傳統的影響力逐漸減弱

以小家庭為運作單位,祖先與傳統對自己的影響力已大為減弱,對現在的生活及未來的前途更為重視,

可以從事不斷的追求與改進,既強調現在的自求多福,亦懷著展望未來美麗遠景的未來取向,厚今薄

古,喜新厭舊。

(2)個人主義己逐漸抬碩

(一) 進取、創新代替慎謹、保守

至於在個人主義方面的表現,主要是因為香港社會轉型的影響,這是香港走上現代化的結果。在這個

Page 14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4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現代化的社會中,所需要的是技術和知識,運作的單位是個人;個人的知識、技能及性格,例如合作

性、創造力及領導能力等,決定個人所受的待遇與將來的前途,形成以個人為重的個人主義。為了不

斷的提高工作效率,必須經常注意技術的改進,以求帶來更大的利益。於是進取、創新代替了謹慎、

保守的價值觀念。所以香港人對新知識的追求,十分熱切。

(二)養成新的價值觀

香港人已接受了民主、自由、平等、現代化等一類的社會價值觀念。社會給予人民就業、發財的機會

多了,滿足成就的機會可能性也越來越多。但香港人並不一定是唯利是圖,一切向錢看,也自有其崇

高的信念,注重公平法制、社會公德,支持嚴肅的學術文藝,使社會得以平衡。多數響應家計會的口

號,「兩個夠晒數」,多子多孫,無後為大等傳統觀念,已經沒有市場,父母必須強調子女的成就訓

練,以使其養成凡事追求優越的心理需要,及做事獲得成功的技巧能力。

(三)注重個人成就

社會鼓勵大家以合法的方式互相競爭,人際關係中的上下關係於是減少,每個人都會將別人視為競爭

的對象,各人都在努力表現自己,競爭成為生活的常態。整個社會中並無嚴格的社會階層,各人可以

在自己的本行中精益求精,以實際業績的多少與專業知識的高低來作為成就的標準。努力追求的,是

個人的成就和自我的表現。

(四)社會角色的數目大量增加

香港已經由農業社會過渡至工商業社會,各行各業都有專門人才,社會角色的數目大量增加,而且角

色間的關係比較鬆活易變。這主要是因為角色期望與角色行為常是建議性的,其內容只是定出一個大

概範圍,角色扮演者可以斟酌情形而有所調節。鬆活的社會角色關係不但有助於工商業社會中個人尊

嚴的維護與行為意願的激發,而且有助於社會變遷與角色變遷的適應。

(3)小結

當然,其中不是完全沒有弊病的,例如一些所謂現代化的家庭,教導子女在做時要「醒目」,要斤斤

計較於個人利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日漸疏離等,普遍存在。這是社會在蛻變中的必然現象。

根據以上的觀察,香港今日的社會,仍然著重中國人的情,而西方的個人主義,已經不斷的在萌生、

發展。希望將來香港的社會,既要走上現代化,保持競爭能力,亦要重人情。尤其是吳森所說的情,

在教育上應該是要多加強調的。

Page 14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4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13. 吳森《情與中國文化》一文中所說的「情」,是指甚麼而言﹖他認為中國文化中的「情」是醫治

人類精神病的良藥,這個論點,你是否同意﹖ *****

參考答案:

吳森《情與中國文化》一文中所說的「情」,包涵甚廣。作者認為:儒家所說的「仁」其實就是一種

合乎禮義,發而中節的情感。這種情感與生俱來,但是如何表達,則有賴於後天的教育。在倫理方面

來說:「孝」是子女對父母應有之情,「悌」是對兄弟儕輩應有之情,「忠」是對長上君國應有之情,「禮」

便是表達情感應有的方式,「義」是情感表達恰到好處的規準;而「君子」是發乎情止乎禮的理想人

格。論三年之喪,孔子責宰予不仁,就是譴責他對父母的無情。儒家維護孝的禮節,目的在提倡情感

教育,來維持一般人的道德水準。孟子根據惻隱之心來解釋葬禮和棺槨的必須,就是因為人子對死去

父母的深厚情意起源在人心的深處。「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孔子稱兒子頂證父親偷羊,簡直

是不近人情。

在政治方面,孔子回答魯哀公之問時,提出以情治國的主張,孟子提倡王道政治。都是出於對人民的

關懷愛惜之情。

在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中,能把握人情的極致,把仁心發揚光大而無理障的,則是唐代大詩人杜甫。

他描寫人情的深度,沉鬱頓挫,迴腸百轉;廣度方面,則包羅萬象。他不但表達出友情、離情,對時

光無情的慨嘆之情,對世事難料而感到茫然之情,對一般貧苦大眾之同情;而他的《三吏》、《三別》,

簡直就是惻隱之情的最質樸、最自然的流露。

中國人對情的重視,不只是對父母、兄弟、子女、夫婦、朋友之情,也不止是對一般大眾之情,而且

是對死人有情,進而對古人有情。祭文是表達後死者對已死者的頌揚和懷念,悼亡詩是純粹對已死配

偶的懷念和追思;例如潘岳的《悼亡詩》和元稹的《遣悲懷》,蘇軾的《江城子》等作品。

而中國人人情豐富和所受教育並沒有必然關係,例如一九四八年,煤礦工人張某用茅草裹著妻子的

屍骨,由東北徒步趕回家去,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中國人的情,也可以及於和自己全無親屬關係的人、已死的古人和他們的事蹟。如陶淵明的《詠荊軻》,

寫盡中國人對聖賢豪傑的深厚感情的獨特氣質,杜甫詠諸葛武侯和王昭君的詩歌,更是千古絕唱。

作者進一步指出,他所說的「情」和一般人所說的「愛情」大有分別。因為「愛情」可用「愛」字

來代替,而「情」則不能。「愛」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愛」是以「關懷」及「顧念」為主(英文

可用 concern 一辭來表達),另一種「愛」是「探究」和「好新」的成份居多(英文可用 wonder 一

辭來表達), concern 和 wonder 正是中西文化差異的根源。西方人對自然 wonder,產生了科學來

征服自然。中國人重 concern ,成為世界上最講究社會道德的民族。作者所說的「情」,就是指「關

懷」和「顧念」之情。

中國人對物也同樣有情,因為感謝天覆地載之恩,所以對天地有無限的感謝和崇敬之情,這是一種道

德和宗教的意識。對自然物採取欣賞態度,這是藝術意識,視自然為有生命的機體。最後,作者遠溯

Page 14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4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歷史,認為情的認識論在《周易》已開其端,論題當在「感通」這一觀念上,其中包括:人與人之間

的感通,後死者與已死者的感通,今人與古人的感通,人與自然物的感通,由此而完成的自然無礙的

統一體,就是人類崇高的情。

再與西方社會,例如美國,作一比較,作者指出今日的美國社會,個人主義流行,人與人之間沒有情

的感通,主要是互相利用,大學裏師生的關係更為表面化及商業化,對於生人與生人之間的道路幾乎

斷絕的問題,沒有一個西方思想家能提出切實的答案,連超越性的宗教也無補於事,物質的追求只會

令問題更嚴重。作者認為,最可靠的解決方法,是向中國文化學習,重視倫理的關係和珍惜人情的價

值。中國文化的情,是世界人類精神病的良藥,人類的幸福不能以物質來衡量。情是中國文化中最寶

貴的遺產,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絕不可以失去。*這題其實是考問內容,應該是不符合設問原則

的題目;在這裏擬出來,只是以防「萬一」而已。

吳森所說的情,是包括了對父母、兄弟、子女、夫婦、朋友、死者、古人、鄉土、歷史文化以及大自

然的萬物的思慕愛惜,更包含著對這些人與物的關懷、顧念和珍重之意,是惻隱的仁心的自然流露。

作者以為這是中國文化中的寶貴遺產,也是中華民族所不能失去的精神命脈,更可能是今日世界人類

精神病的良藥。

從這篇文字來看,作者的看法不能說沒有根據,也不是不符合事實;問題在於,以上所說的中國人的

情感的表現,是否完全出自真情的流露,可以自由宣洩,抑或有所壓制﹖這是一個頗值得探討的問題。

單就儒家的人情觀來說,中國自先秦以來,已經不主張放任情感,以為應該有所抑制;例如孔子論《詩》,

以為是「發乎情、止乎禮」的最佳典範;《中庸》所說的喜、怒、哀、樂、之發,必須達到中和,才

可以使天地得以正位而萬物得以化育;宋、明理學家,教人要節情復性,去人欲以存天理。可知傳統

中國人的情感的表現,見於中國詩文藝術之中的,儘管是滲透著深厚的情意,不管是喜、怒、哀、樂,

還是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情,往往因為禮教、名節、是非、利害、得失等的影響,而受到不必

要的壓抑,不可以自然而坦率地流露出來。

在中國所有民族之中,只有漢族最不能善舞能歌──在最喜悅的時刻,卻不敢放歌,不敢起舞,最能

自我抑制,不使激動之情流露出來;否則便被認為是放縱、失禮。正如費孝通所說:「在這種社會裏,

我們逐漸變得莊重了……莊重的結果,除了眼淚,我們的感情確實麻木的厲害。我們不易激動,相罵

和咒詛代替了打架;我們不會歡呼,拍手時都不自然,冷譏和熱諷代替了雀躍。我們是這樣實際,利

害、權衡、過慮、斤斤計較,使我們失去了感情暢泄旳滿足和爽快。因之,我們對於感情成了外行。」

由此可見,中國人的感情的活動是謹慎、畏縮,委曲、婉轉,可說情感已經枯萎了。

再看吳森舉的例子,如孔子責宰我的不仁,潘岳、元慎的悼亡,煤礦工人懷抱妻子的骸骨歸故里等,

與其說是「情」的表現,不如說是「道義」的承擔。在吳森所說的許多例子中,中國人所嘉許的,是

惻隱、憐惜之情;其餘的喜、怒、哀、樂,愛、憎、好、惡,都是受到壓抑而不得自然的。反而不如

外國人,尤其美國人,所表現得如此率真而熱烈了。我以為,情感的表現應該出於自然,不必抑制,

也不可太過,才算適中。

Page 14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4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這是批評吳森所論的中國文化中的「情」的不足之處。至於吳森所說中國文化的「情」,是世界人類

精神的良藥,這句話雖然不是沒有道理,在今日的工商業的社會中,人人都在為利益而爭奪時,如果

能提倡一下道義,的確可說是一劑醫治人類精神病的良藥。但是西方的個人主義,自然有它存在的文

化背景。在西方社會,個人自少便接受強調獨立自主的訓練,培養創造力與獨特性,維持人際間和諧

關係居於次要,更重要的是維護個人特點的表現與個人利益;所以父母會教導子女如何去表達自己的

意見與思想,如何去表現自己的情緒與行為。個人的表現與利益既居首要,人們不免互相競爭與衝突,

以期獲得最多的表現與最大的利益。因此,西方人自少便學習以他人為競爭的對象,而非謙讓的對象。

角色期望與角色行為不是強制性的,而是建議性的。人們所努力追求的,是個人的成就和自我的表現。

父母必須強調子女的成就訓練,使他們養成凡事追求優越的心理需要,及做事獲得成功的技巧能力。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西方人其實一樣重情,西方人普遍信奉宗教,在同一宗教團體之內,往往能

表現出互助互愛的精神,而且沒有中國的倫理階級等差的分別。如果要以中國文化的情來醫治西方的

精神病,即是要西方社會同化於中國傳統社會之中,這似乎不是三言兩語即可以湊效的事,我們不如

說,在中國走上現代化的同時,除了要學習西方的民主與科學之外,還應該要保持中國人重情的特點,

這才比較有實質的意義。吳森精通中、西哲學,卻有如此偏狹的抑人崇己之論,不免失於過份主觀。

Page 14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4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情與中國文化

中國之人文精神

研究情的哲學,最好從中國文化找材枓

1. 論語:『仁』字卻出現了一百零五次之多

2. 仁就是一種合乎禮義,發而中節的情感

3. 『孝』是子女對父母應有之情;『悌』是對兄弟儕輩應有之情

4. 『忠』是對長上君國應有之情﹔『禮』便是表達情感應有的方式

5. 『義』是適宜的意思,也就是情感的表達恰到好處的規準

6. 『君子』是理想的人格,也就是發乎情止乎禮,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的人格。

三年之喪

孔子對人情非常重視: 宰予曾批評三年之喪太久,認為一年便夠

當一個孝子居喪的時候,他吃好東西不覺得有味,聽音樂不起勁,甚至住華麗的房子也覺得不

舒服。所以他禁絕了一切享受。

予太不仁了。當一個孩子生下來,三年內都在父母的懷抱裡。所以普天下的人都定為居喪三年。

宰予有沒有報答父母三年懷抱的恩德

喪葬

儒家維護孝的禮節,目的在提倡情感教育,然後透過情感教育來維持一般人的道德水準

曾子『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墨家,主張廢除喪葬儀式。

孟子維護喪葬儀式最強力﹕孝子仁人的葬父母是本自對父母的親情,是有個中的道理存在的。

用棺槨的原因,不是為了外表的漂亮,而是不忍使死者的肌膚直接和泥土接觸,這樣才盡人子

的一點情分

葬禮和棺槨的起源在人心的深處--對死者的深情厚意,對死者的惻隱之心,對死者雖死猶生的

態度

Page 15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5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

孔子的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一句話,遭受不少批評

孔子不同意葉公的說法,稱頂證父親偷羊的那位坦白的兒子為正直的人

從孔子的立場,這一位坦白的兒子,簡直不近人情。不近人情的人,是儒家倫理的大敵

以情治國

儒家所重視的人情不只限於的孝道。孔子早就提出以情治國

嚴刑峻法絕對不是治國的辦法,所以他主張德治。德治就是用『情』來感化。這一個主張,到

了孟子,發展成為一套王道的政治思想

詩人之情

1. 韓愈所得的只是儒家的皮相,對人情尊重和珍惜的那種精神,他沒有超凡的才情去把握

2. 把握人情的極致而把仁心發揚光大而無理障的是唐代大詩人杜甫

o 他的詩歌感人肺腑的力量,比論語孟子還大好幾倍

o 他的描寫和他的妻子兩地相思的『月夜』

o 『羌村』和『贈衛八處士』,寫和妻子及朋友久別重逢的情景

o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但願天下的窮人都有好房子住,自已凍死也甘心情願。這種情,

已經脫離了個人環境的圈子,而是對一般貧苦大眾的同情心

o 三吏和三別,簡直就是惻隱之情最質樸最自然的流露

o 垂老別:『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孰知是死別,且復傷其寒。此去不必歸,還聞勸

加餐!』

o 他描述人的苦痛,是真純的惻隱之心的流露,儼然有大乘佛教中菩薩的心腸。不過他的

思想是儒家的,上承先聖孔孟的仁道立場,來把人情在文學上發揮到極致

3. 中國人對情的重視,不只是對父母兄弟子女夫婦朋友之倩,也不只是對一般貧苦大眾之情,而

且對死人有情,進而對古人有情。

4. 守孝三年,春秋二祭,是對已死父母及先祖的情分

5. 祭文表達後死者對已死者的頌揚和懷念

6. 悼亡詩,是純粹對已死配偶的懷念和追思

7. 潘岳的悼亡詩: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幃屏無彷彿,翰墨有餘蹟。流芳未及歇,遺挂猶在

8. 元稹的遣悲懷﹕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同穴渺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何期?惟將

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末展眉

9. 蘇東坡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

Page 15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5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不識,塵滿面,鬢如霜。……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

10.陸游﹕『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夢斷香銷四十年,沈園柳老不飛綿。此身行

作稽山土,猶弔遺蹤一惘然。』

普通人之情與懷念去世親人、古人、聖人

1. 在中國社會裡,通俗和典雅並沒有明顯的界限

2. 中國人人情的豐富和受教育並沒有必然的關係

3. 許多中國人在美國受教育愈多,愈失去本來純真的情感

o 一個姓張的煤礦工人與妻離鄉別井到東北去找尋生計,妻子病逝後,他把他的妻子埋葬

在臨時墓地。他沒有工做,迫得還鄉去時不忍把妻子的骸骨留在異鄉,於是把屍骨掘出

來帶回鄉

o 他沒有讀過潘岳、元稹、杜甫、蘇軾、和陸游的詩歌。但他對已故的妻子,卻是情深義

重,還有中國人對鄉土之情

4. 中國人情感豐富,不但及於已死去的親屬,而且及於和自己完全無親屬關係的已死的古人和他

們的事蹟。在中國文學裡那些懷古和詠史的詩歌便屬於這一類

o 陶淵明的詠荊軻:其人雖已歿,千載有餘情

o 詠史詩和懷古詩寫得最好的還是我們偉大的詩聖杜甫

o 詠諸葛武侯: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末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o (昭君出塞):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5. 中華文化的情不局限於男女間的愛情

情之本質

1. 愛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愛是以『關心』或『顧念』(英文可用 concern一辭表達)為主的。另

一種的愛是『探究』和『好新』的成份居多(英文可用 wonder一辭表達)

2. wonder 和 concern 正是西方和中國文化之差異的根源。西方人對自然 wonder,產生了科學來

征服自然。中國人重 concern,成為世界上最講究社會道德的民族。我今天所談的『情』,不

是好新好奇或貪戀的情,而是關懷和顧念的情

3. 中國的情的本質是『關心』『顧念』和『珍惜』

4. 唐君毅『死生之說與幽明之際』:一家之慈父慈母,其情或只限于一家。一鄉之善士,其情或

只限于一鄉。而文天祥史可法,即其情長在中華。孔子、釋迦、耶穌,則情在天下萬世

Page 15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5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萬物有情

1. 中國人對物也同樣有情。

2. 西方人對物一開始就以 wonder 為主,再進一步便是征服自然

3. 中國人自始即感謝天覆地載之恩,對天地有無限感謝和崇敬之情,這是一種道德和宗教的意識

4. 中國人對自然物採取欣賞的態度,這是藝術的意識

5. 西方人視自然為一堆死的物體,中國人視自然為有生命的機體

情的認識論

至於情的認識論,易經已開其端,論題當在『感通』一觀念上

懷海德的『攝受』,在我看來,遠不及我們『感通』

『感通』畫龍點睛的詮釋: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這個觀念,包括人與人間的感通,後死者與已死者的感通,今人與古人的感通,人與自然物的

感通。這一來,我們的世界事事圓融無礙,而這個圓融無礙的統一體為我們人類崇高的『情』。

情是世界之良藥

1. 今日的社會,尤其是美國的社會,個人主義流行

2. 西方文化的大問題,是人與人間的孤立

o 人與人之間簡直沒有情的感通

o 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之間,不重視所謂天倫之樂

o 朋友之閒,談不上同舟共濟、患難相扶,主要是互相利用來增進一己的利益

o 在大學裡,師生之間的關係更為表面化及商業化

3. 在今日西方社會,不只死生之路斷,幽冥之路隔,生人與生人間的道路也幾乎隔絕

4. 他們的超越性的宗教已經無補於事,物質的追求徒然增加這問題的嚴重性。看來他們最可靠的

解決方案,是向我們中國文化學習,重視倫理的關係和珍惜人情的價值

5. 中國人是情感的民族,我們之間必定有所共鳴,有所感通。凡對中國文化有體會而對酉方社會

有觀察的,相信也會有同樣的感想

6. 中國文化的『情』,是世界人類精神病的良藥。因為生在無情的社會,雖生猶死。中國雖然物

質文明末趕上西方,但人類的幸福不能以物質衡量的

7. 人情是我國文化的最寶貴的遺產。不論是對父母之情,子女之情,兄弟姊妹之情,朋友之情,

鄉土之情,家國之情,先祖之情,歷史文化之情,甚至於對自然物之情,我們都要加以愛護,

加以珍惜,加以發揚光大。我們可以離去錦繡河山,但我們數千年傳下來的、人情、傳統,是

我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絕不能讓它失去。

Page 15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5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張秉權博士

引言︰〈情與中國文化〉的獨特之處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午安﹗在這個天寒地凍的日子,大家遠道而來參加這個演講,十分難得。我亦希望這個演講「有情」,

能夠帶給大家一些溫暖,別要白花了這個下午。

當我最初接到這個任務,要處理吳森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是有點壓力的,因為這篇文章被選入課程是

一個有意的安排。大家也許知道,中國語文及文化科不設定一些「必讀」的「課文」,有的只是「文

化專題篇章」。多年前我曾經參與設計中國語文及文化科課程的工作,因此在編選這六篇文章的時候,

我也曾提出意見。我們深知編選文化篇章的不容易,而每一篇文章都有其重點、優點、甚或缺點。然

而我們重視的是整個文化專題篇章的架構。因此,大家可以看到課程的第一篇是唐君毅先生的〈與青

年談中國文化〉,這是一篇從宏觀角度談中國文化的文章,探討了許多根本的問題。然後我們又有談

中國科學的文章〔毛子水〈中國科學思想〉,現改為劉君燦〈傳統科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談中

國藝術的文章〔韋政通〈中國文化概論‧藝術〉,現改為趙永新〈中國藝術的基本精神〉〕,還有從社

會學角度談中國文化的文章〔金耀基〈中國的傳統社會〉〕,以及談人生的意義的文章〔殷海光〈人生

的意義〉〕。最後,我們希望找到一篇很淺近的、親切的、比較閒話家常的文章來談談中國文化。為此,

專責的委員會看過超過一百篇的文章,最後才選出了吳森先生的〈情與中國文化〉,而這篇文章的特

色是以比較淺近、親切的「情」來概括中國文化中的一些面向。

〈情與中國文化〉中的愛情

關於「情」,我想沒有人對它感到陌生,因為凡人皆有情。不是嗎?即使像大家十七八歲的年紀,也

起碼感受過父母的親情、兄弟姊妹之間的手足之情、此外還有朋友間的友情。至於愛情,我想更是大

家這個年紀十分嚮往的。當然,〈情與中國文化〉一文絕對不止於談愛情,然而我也得承認,在挑選

這篇文章的時候,至少我自己對當中「愛情」的主題是「情有獨鍾」的。而今天的講題「愛的教育、

性的教育」也是環繞「愛情」這個主題。我相信大家讀這篇文章的時候,也對文中有關婚前性行為的

「wonder」和「concern」的問題最感興趣。記得前年的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亦出現過有關於婚

前性行為的題目。當然,吳森先生這個說法很有爭議性,也並不周全;然而或者正因為這個說法能刺

激思考,這篇文章才終得入選也說不定。無論如何,「情」為中國文化這個課題帶來一個別致的切入

點。這正是令我感到這次講座有壓力的原因,因為大家都很關心這篇文章的「愛情」主題,讀這篇文

章的時候自然亦會產生很多問題、很多聯想,甚至與生活上的經驗連繫在一起。所以在稍後的答問環

節裏,我並不一定可以招架同學們的提問,只希望可以引發大家來互相討論。

Page 15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5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國古籍文獻中的「情」與「愛」

在中國人的社會裏,又或是中國歷史古籍中,比較深刻地談論到「愛」的本質,尤其是「男女之愛」

的文字資料似乎並不多。因此在大家手上的補充資料裏〔參見「演講資料」〕,有關「愛」的部份幾乎

全都引自西方的材料。為什麼會這樣的呢?很多人都曾思考過這個問題。我認為大概是因為整個西方

文化,對個人成長與獨立人格的發展是特別重視的。於是對男女之愛,對兩個陌生人之間的關係,西

方也自然比較正視,亦因而有更豐富的文化產物,例如小說、戲劇、文獻等,去探討這個問題。在中

國文化中,的確不會強調要獨立地處理「人」的問題,反而傾向把「人」放在家庭、社會、文化、國

家等或大或小的文化圈中去處理。是故處理兩個人之間的戀愛,就沒有那麼集中,或相對地沒有西方

的深刻了。

中國古籍文獻中的「性」

反觀古代中國人對「性」的態度和觀念,卻是十分坦然和開放,認為是一件相當自然的事。先引一段

《周禮》的文字︰

媒氏掌萬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書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書之。中春之月,

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周官.地官媒氏》)

原來「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在當時是一個合理的制度,而且還有一個專司嫁娶的「媒官」為這些男女在仲春(中

春)之月安排一個見面的機會,甚至「奔者不禁」,可謂十分自由開放,一點也不古板。一般而言,當時男子的適婚年齡

是二十至三十,女的是十五至二十。若男子三十未娶,女子二十未嫁,就要勞煩媒官了。再引《孟子》裏的一段︰

孟子曰︰『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於君則熱中。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

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孟子.萬章》)

所謂「食色性也」——許多人以為這是孔子或孟子的話,其實是告子說的——,這點孟子亦不反對,

他亦認為人成長以後「知好色則慕少艾」,是十分自然的「本能」,是人性的一部份。繼而「有妻子則

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於君則熱中」,不得愛慕就會心裏不舒服,即所謂「熱中」。「知好色則慕少

艾」是以本能的角度來談性的,對異性的好奇和好感,是十分自然的事。然而人對於精神境界畢竟有

所要求,有所提高,所以有謂「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即「大孝」之人

能夠終身慕父母,不限於年少時候。小時候「慕父母」一點也不奇怪,嬰孩固然整天依戀父母,我們

在街上也常看到兒童嚷著要爸媽買東西,不斷纏著父母。但長大以後呢?我偶然也問我的學生,最近

有跟父母談天嗎?這個星期跟父母說過多少句話呢?媽媽最近關心的問題是什麼?爸爸最近工作可

順意?許多時候,待我們長大了就沒有機會再與父母交談了。能夠五十而慕父母,終身都慕父母,舜

做就做得到了,因此舜成為孟子心目中「大孝」的典型。但一般人「好色則慕少艾」,男女互相傾慕,

卻是中國文化中肯定的本能,從來不曾否定的。因此所謂「五倫」中亦包括「夫婦」一倫,甚至有人

以為是「五倫」中排名最先的關係。

Page 15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5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詩經》的第一篇是〈關雎〉,這是大家都熟悉的。有人以道學的角度探討〈關睢〉,謂歌頌「后妃之

德」。而近代卻有更多人以比較活潑的角度,以愛情為〈關睢〉之主題,探討其中對男女相戀過程的

細膩描寫。

由此我們可以很概括地看到中國傳統文化對「性」坦然接受的、自然的態度。當然,中國傳統文化後

來也有很漫長的轉變過程,尤其是在宋明理學「存天理、去人欲」的教條之下,這種坦然的態度也有

所變化,這是後來的事了。

剛才我說中國人對「愛」的探討似乎沒有西方的深刻,這個個人的看法可以有爭論餘地。但是中國人

卻以另一個字去表達「愛」,那就是「情」。

「情」為何物?「情」為「真實」

吳森的文章題目是〈情與中國文化〉,當中亦有對「情」字下一定義。我特地翻翻《論語》,在整部《論

語》二十篇中,原來也有兩個提到「情」的地方,分別在《子路》和《子張》篇中,都印在你們的補

充資料內了。

孔子曰︰「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論語.子路》)

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論語.子張》)

請留意這兩段《論語》所提及的「情」,都不是我們今天狹義理解的「愛情」。這兩個「情」字,都有

「實」、「實在」的意思。「上好信」即在上者有信用的話,「則民莫敢不用情」即人民不敢不對你「真

實」;會實幹,不敢偷呃拐騙。

曾子的那一段則以為:作為治獄之官 (就像今天的法官) ,若在審案時得知真相(「得其情」),則千

萬不要沾沾自喜,為捉到犯人的罪狀而高興;反而應該「哀矜而勿喜」,應懷有同情之心去憐憫這些

罪犯。

從以上例子可見在《論語》裏出現的「情」字,都有「實在」「真相」的含義。為什麼我要在這裏引

用《論語》這個「情」字呢?我希望強調的是︰「情」是一個含義非常豐富的字眼,有多層不同的含

義。而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含義、甚至是很「原始」的含義就是——「真實」。情必應真,所謂「真情」

--- 真實的感情。

中西愛情比較︰個人與群體

由此亦帶出我們中國文化中的「情」,與西方的「情」,其中一個很大的分別,就是我們的情是比較「踏

實」的,比較「實在」的。修讀「中國文學」科的同學應該讀過《孟子.告子》,其中一句是這樣的︰

孟子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乃所謂善也。」(《孟子.告子》)

Page 15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5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當中提及的「情」與「性」相通,都是指真實的性情。全句意思是順著個人的性情,真實不妄地發展,

就可以為善,這也證實人是性善的。另一段《荀子.正名》所提及的情,也有類近的意思。

荀子曰︰「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性之好惡喜怒哀樂謂之情。」(《荀子.正名》)

由此可見「情」與「性」關係密切,而中國人談論「情」,也是從很實在的角度來探討的。剛才我提

到西方人討論「愛」的時候比較集中、比較豐富,大概是因為他們比較重視「個人」的獨立性、「個

人」的成長。而中國人則把人放在一個或大或小的環境裏面,具體的環境當然比抽象的理念世界更「實

在」、更「真實」,因為我們不是獨立存在的。固然,中國人亦肯定人有獨立的一面、頂天立地的一面;

但是我們同樣很真實地存在於群體之中、在家庭之中、在社會之中。不論從橫向的空間或縱向的時間

而言,我們都是與其他人有關係的。因此中國人談論「愛」的時候,很快就會落入「責任」、「影響」

的討論裏去。很難說這種角度是好還是不好,但這確是中國文化的實情,我們的確習慣於以比較踏實

的態度談論愛情。

「權宜」的愛情

雖然吳森的文章亦提到有許多不同的「情」,如父母親情、兄弟之情、甚至對古人、對天地萬物皆有

情,但我今天希望集中於討論「愛情」。從我整理的參考資料裏,大家可以看到《孟子》的《離婁》、

《萬章》及《盡心》篇的數段。請先看首兩段: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孟子.離婁》。趙

曰︰「舜懼無後,故不告而娶,君子知舜告焉不得而娶。娶而告父母,禮也;舜不以告,權也。故曰,

猶告,與告同也。」)

萬章問曰︰「詩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曰︰

「告則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也。如告,則廢人之大倫,以懟父母,是以不告也。」(《孟子.

萬章》)

以上片段帶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當「愛情」遇上矛盾的時候應該如何處理呢?「舜不告而娶」是一

個頗為人熟悉的故事。剛才已說過舜是中國歷史上孝子的典型,他非常孝順父母,即使父親偏愛舜的

弟弟,舜仍然十分孝順。然而舜卻在娶妻時沒有稟告父親。於是萬章就問孟子,舜這樣做對不對。孟

子則回答他︰因為舜心知父親不喜歡他,一定不容他娶妻;而男女婚姻是「人之大倫」,不娶妻則對

父母更不孝,於是兩害相權之下,只好「不告而娶」,他的「不告」甚至就如已經稟告父母一樣恰當

(「猶告也」)。後世注解認為「娶而告父母,禮也;舜不以告,權也。」「權」是「權宜」、「權衡輕重」

的意思,可見傳統中國對這些問題處理得非常彈性,很懂得從權。「禮」固然十分重要,愛情也有愛

情的「禮」,因為中國的愛情不是兩個人之間的問題,而是兩個家庭,甚至兩個家族的問題,因此要

有禮的規範;但原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禮」卻並非最高的、必然要遵守的戒條。孟子這個例子甚

至告訴我們,即使像舜這樣的賢人,也可以有不守禮的時候,即表明重點在於「權」,即權衡不同環

Page 15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5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境情況,作出不同的決定。

同樣出自《孟子》的「男女授受不親」的討論也很有趣。「男女授受不親」本來是應遵守的行為規範,

但是眼看嫂嫂掉進河裏快要溺斃,孟子就認為當然不用遵守這項「禮」,不必害怕肌膚相親,要趕快

扶起她。生命是重要的﹗因此,「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孟子.離婁》)。

由此可見,善於權衡在儒家思想裏十分要緊,而中國人就是在這種文化背景下,把「愛情」踏實地放

在各種不同環境、實情上,去討論各種道德和人倫關係的問題。

承認人有「好色」的本性

此外還有另一段關於齊宣王的故事,大家不妨一看:

(齊宣)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貨。」對曰︰「……王如好貨,於百姓同之,於王何有?」王曰︰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對曰︰「昔者大王好色,愛厥妃。詩云?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

至於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當是時也,內無怨女,外無曠夫。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於王何

有?」(《孟子.萬章》)

孟子勸齊宣王推行仁政,齊宣王雖知行仁政是好的,然而他亦非常坦白,坦言自己也的缺點是好財貨

又好美色。孟子當然循循善誘,並謂人皆有好色與好財貨之心,重點是能否「推而廣之」。若齊宣王

能夠「與眾同樂」,體察百姓同樣對愛情有所期望,並使適齡男女皆覓得合適的對象(「使內無怨女,

外無曠夫」),大家安居樂業,那麼為王者好色亦不是什麼罪過。大家留意,孟子並非口是心非地說這

番話的,他是真心真意地認為好色好貨乃人之常情,甚至肯定這是人性的一部份。這就是孔子、孟子

對人性的平實態度。如果孟子一下子抹殺了人的好色之心,就不乎合人之常情了。

「愛」的不同等級

回應剛才我所說,中國談「愛」的文獻比西方少,亦沒有西方的深刻,但仍然有提到「愛」的片段。

例如《孟子.盡心》的其中一節︰

孟子曰︰「君子之於物也,愛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

盡心》)

從這一節裏,我們可以看出「愛」、「仁」、「親」是有分別的。對於一切的物,我們會愛惜,例如飼養

牲畜、種植花草,總之對於我們喜愛的物件,我們不會隨意毀壞,這就是孟子所謂的「愛」。但這種

「愛」不是「仁」(「愛之而弗仁」),你不會對物件動惻隱不殺之心,但你應對人民有惻隱之心,以仁

心對待。而這種「仁」又不及「親」,「親」是對自己親人血脈相連的感情,是親人之間獨有的。由此

可見,第一,儒家所講的愛是有等差的,由親及疏,推己及人;第二,「愛」在中國儒家文化中是被

正視的,但明顯地位不是最高的,而且與「情」亦有所差別。

Page 15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5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愛」情與「恩」情

另外,我希望大家留意一點,就是中國人談「愛情」的時候很重視「恩」這個字。我先以元曲《琵琶

記》為例。《琵琶記》的故事講述一個名叫蔡伯喈的男子,離開家裏的妻子與父母,上京赴考。他高

中以後卻被丞相留住,更娶了丞相的千金。可憐家裏的髮妻與父母日日夜夜地盼他回家,直等到父母

也去世了。蔡伯喈的前妻趙五娘於是上京尋夫,途中歷盡艱辛。在趙五娘將要尋到夫婿的時候,《琵

琶記》有以下一段曲文︰

旦(趙五娘)︰「暗中思忖,此去好無準。只怕他身榮貴,把咱不認。若是他不瞧,可不空教我受艱

辛?沒,他未必忘恩。我這裏自閑評論,他須記一夜夫妻百夜恩,怎做得區區陌路上人?」(〔元〕高

明《琵琶記.第三十一齣》)

這段曲文說趙五娘怕蔡伯喈顯貴以後不認他,其後又轉念一想,「他未必忘恩」,並「須記一夜夫妻百

夜恩」。可見中國人的夫妻之間是講「恩情」、「恩愛」的。為什麼是「恩」呢?大家不妨想像一下。

一個人,與另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在某場合裏認識,然後結為伴侶,建立家庭。維持一個家庭,

要經過許多辛勞,傳統的分工是男的外出工作,女的侍奉翁姑、操持家務。成立一個家庭,令大家的

生活有安全感、溫暖感,當中是有恩情的。儘管從前的人未必經過「眾裏尋他千百度」的求偶過程,

可能都是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婚的,但當中的「恩情」都是一樣的。我們應正視其間的勞

苦辛酸,對伴侶的付出要有一個感恩的心。因此,夫妻之情不是基於「責任」或「血緣」,而是兩個

本來沒有關係的人之間的恩情。而拋棄「糟糠之妻」,就是「忘恩」,於是蔡伯喈後來有以下一段曲文︰

生(蔡伯喈)︰「比似我做了虧心台館客,到不如守義終身田舍郎。《白頭吟》記得不曾忘,綠鬢婦

何故在他方?書,我只為你其中有女顏如玉,卻教我撇卻糟糠妻下堂。還思想,休休,畢竟是文章誤

我,我誤妻房。」(《琵琶記.第三十六齣》)

蔡伯喈自己亦慚愧不已,可見中國傳統對夫妻恩情的重視。事實上,在中國古典文學裏,不論是小說、

戲曲、詩詞,都十分瞧不起「始亂終棄」、「拋棄糟糠」的人,因為他「忘恩」,忘記了夫妻之間的「百

夜之恩」。這裏亦進一步印證中國文化踏踏實實地顧及全體人倫關係的特色,因為即使夫妻之情,亦

免不了考慮到父母、子女、家庭等問題。

西方愛情中的 “Concern”?

夫妻之間的「恩情」,其實即也近於吳森文章裏所講的“concern”。至於西方的愛情是否真的只有

“wonder”而沒有“concern”呢?我以為不是的。大家不妨看看參考資料中的第一頁,有關「愛」

的那一節。我引錄了一些有關愛的西方文獻,先看《聖經》裏一段很著名的經文︰

「愛是堅忍的,仁慈的;有愛就不嫉妒,不自誇,不驕傲,不做鹵莽的事,不自私,不輕易動怒,不

Page 15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5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記住別人的過錯,不喜歡不義,只喜愛真理。愛能包容一切,對一切有信心,對一切有盼望,能忍受

一切。」

「妻子對自己的身體沒有主權,主權在丈夫;同樣,丈夫對自己的身體也沒有主權,主權在妻子。」

(《聖經.哥林多前書》)

大家看看當中有沒有“concern”呢?一定有,裏面清楚地說明愛包含關顧、忍耐、犧牲。另一

段談論愛情的典範文字來自莎士比亞的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以下是朱生豪譯本的選段︰

羅密歐︰「啊﹗你就這樣離我而去,不給我一點滿足嗎?」

朱麗葉︰「你今夜還要什麼滿足呢?」

羅密歐︰「你還沒有把你的愛情的忠實的盟誓跟我交換。」

朱麗葉︰「在你沒有要求以前,我已經把我的愛給了你了;可是我倒願意重新給你。」

羅密歐︰「你要把它收回去嗎?為什麼呢,愛人?」

朱麗葉︰「為了表示我的慷慨,我要把它重新給你。可是我只願意要我己有的東西︰我的慷慨像

海一樣浩渺,我的愛情也像海一樣深沉;我給你的越多,我自己也越是富有,因為這兩者都是沒

有窮盡的。……」

(《羅密歐與朱麗葉》II,2,朱生豪譯)

我希望大家留意朱麗葉最後的那一段話,她說「我的愛情也像海一樣深沉;我給你的越多,我自己也

越是富有,因為這兩者都是沒有窮盡的。……」,說明愛是越給予別人,自己擁有越多。金錢可不是

這樣了,否則越給予別人自己越富有也不錯。可以斷言,如果沒有經驗過「越給予愛,自己就越富有」

的經驗,那就算不上經歷過真正的愛情﹗

另一段是來自一套美國電影“Marvin’s Room”(中譯︰《一切從心開始》)的對白。故事講述兩姐

妹,姊姊貝茜(戴安姬頓飾)受父親和姑媽寵愛,妹妹阿莉(梅麗史翠普飾)卻與家人關係淡漠,多

年不見。一次兩姊妹相聚談心,姊姊說了一句「我真幸運」(I’m lucky),妹妹立刻接道︰「當然,

父親和姑媽一向偏愛你。」姊姊卻說了以下一番話︰

Bessie︰「我真幸運,我能夠這樣深深地去愛他們(父親和姑媽),我真感到幸運。」(Marvin’s Room,

Scott McPherson, 1991)

我看電影時看到這一段感到很觸動,原來能夠去愛別人,是很幸福的事。這一點與《羅密歐與朱麗葉》

所講的「越給予越富有」亦互相呼應,說明在愛人的過程中能夠獲得滿足感,而越愛人就會越幸福。

《聖經》也有所謂「施比受更為有福」。以上所舉的都是古今西方的例子,當中蘊涵的自然是

“concern”,所以不能說西方愛情沒有“concern”。

《人魚公主》與《風流劍客》裏的Wonder與Concern

為了準備這次演講,我特地問我的太太,哪個愛情故事叫她最印象深刻。她想了想後,說是安徒生童

Page 16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6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話故事裏的〈人魚公主〉。大家或者也看過這故事吧?有的版本譯作〈海的女兒〉。年輕美麗的人魚對

陸地上的世界十分好奇,更愛上地面上的王子,並在一次風暴中救了他。王子不知道救他的是人魚公

主,而她卻以自己的聲音換來人的身體到岸上的世界去,希望獲得王子的愛情。人魚公主明顯地對王

子有“wonder”的一面,但她的愛裏面也有很深的“concern”,還有犧牲。因為即使人魚公主最後

得不到王子的愛,要面對化成泡沫的悲劇,她也不願以王子的性命來換取把自己變回人魚的唯一機會,

於是黯然化成泡沫,終於消失。當中蘊含的,當然不只是“wonder”這麼簡單。

還有法國《風流劍客》(Cyrano de Bergerac) 的故事,曾經被拍成電影 (中譯《大鼻子情聖》)。主

角西哈諾貌醜卻文采風流,他的心上人表妹卻愛上一個英俊而胸無點墨的人。西哈諾一方面關心表妹

的心事,一方面又覺自己配不起她,最後只好作出一個痛苦的決定,把自己的才華獻給那英俊的男子,

代他寫情書,以打動表妹的芳心。當中有許多精彩的場面,這裏不一一細表了。我想說的是這位大鼻

子情聖對心上人的關懷情深意重,終而將個人的愛昇華,以表妹的快樂為目的,壓抑自己的感情,玉

成意中人的好事。這當然是Concern。

愛的元素︰C、R、R、K

一位很有名的二十世紀心理學家佛洛姆(Erich Fromm)寫了一本很著名的書,名叫“The Art of Loving”

(《愛的藝術》)。該書把愛的元素總結為四︰CRRK。“C”就是“CARE”,「關懷」的意思;“R”是

“RESPONSIBILITY”,即「責任」;另一個“R”是“RESPECT”,即「尊重」。這都能夠理解吧,愛要

包括關懷,要負責任,並且要尊重對方。最後的“K”代表“KNOWLEDGE”即「知識」的意思。為什麼

愛情與知識有關呢?因為愛包括了“to know you”,要明白對方,這點很重要。在了解對方的過程

裏,一定有好奇“wonder”,沒有“wonder”的戀愛是不可能的,戀愛而沒有“wonder”就一點也不

“wonderful”了﹗〔眾笑〕所以wonder和concern在戀愛中是應該並存的,問題是如何平衡而已。

踏實的愛與抽象的愛

如何平衡wonder與concern,如何在西方與中國文化的分野中取得調節,實在是十分重要的問題。在

第三頁的參考資料裏,引錄了饒宗頤教授的一篇文章,篇名是〈一眼與雙眼〉。這是一篇比較中國文

化與希臘文化的文章。許多人喜歡把中國和希臘加以比較,原因是希臘和中國一直被認為是東西文化

的源頭和代表。文章裏引用古代東羅馬的一句話︰「除了用雙眼觀察一切的中國人和僅以一隻眼來觀

察的希臘人之外,其他的所有民族都是瞎子。」說明中國人善於觀察全體全象,而西方人則長於概括

抽象。因此「一言以蔽之︰即在雙眼和一眼之分。中國人是十分務實的民族,其傳統的思想方法,所

重在『事』,認為理寓於事,不隨便離事而言理;希臘人則不然,統事於理,喜歡做出抽象理論,企

圖拿來證明一切的事實。」這也是強調中國人務實的特性,因此談論問題 (包括愛情問題) 的時候,

多涉及具體「實情」,多與其他倫理道德問題相涉。

Page 16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6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我還可以舉出另一說明中國人比較踏實的例子,阿富汗詩人魯米(Rumi)有一首名叫“Chinese Art and

Greek Art”的詩。詩中講述有兩位分別來自中國及希臘的藝術家,他們在一位國王面前比賽誰是出

色的藝術家。於是國王命令兩位藝術家粉飾一個房間,一邊是中國人的另一邊是希臘人的,中間以一

塊簾子隔著。中國藝術家向國王要了百多種顏料,每天都勤奮佈置;而希臘人卻什麼也不要,只是不

停地把牆壁洗淨磨光,使牆面光潔純淨。比賽結束了,大家首先都十分驚訝於中國藝術家房子中的五

光十色、鮮艷輝煌。然後希臘藝術家把簾子拉開,中國藝術家房子中的顏色與美麗全都反映在他的房

子裏,而且這些顏色還會隨著光影而變化。這首詩似乎更推許希臘人的聰明。然而,沒有中國人的踏

實用心,沒有他提供的基礎,希臘人的房子會那樣美麗嗎?所以,平心而論,中國和西方的思維模式

可謂各有所長。

總結

總括而言,我今天的演講希望說明:中國語文及文化科這個課程以至吳森這篇文章,都有助我們思考

中國文化的特點。在感情的處理方面,中國人比較重視群體,重視家庭,會以務實的態度,把愛情放

在家庭倫理的問題上去討論,夫妻之情亦講求感恩的心,注重恩情。有關愛情的種種權衡,也是十分

務實的。所以,我認為了解中國人務實的性格對理解中國愛情觀念很有幫助。

至於wonder和concern,我想不可能簡單地視為中西愛情觀的分野。這兒我要補充一點,吳森先生寫

這篇文章的時間是1974年,先前他曾經在美國教學十多年,因此他親身經歷過六十至七十年代西方的

反叛 (以「嬉皮士」為代表) 思潮。那時候的美國青年大都嚷著要反戰、爭取個人的自由、要求性解

放,因此而有“Make love but not war”的口號。在這個背景下,吳森自然會認為西方較自我,不

會concern別人。他這個說法是基於他的印象,而這樣的印象是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的。

最後,我想以饒宗頤教授文章的一段話結束今天的演講,他說︰

「今天我們研究傳統與現代關係這一課題,主要貴在於知彼知己的原則下,做出認真和深入的探索,

然後方有建設性的結論。過去那些過度的、無謂的,自我誇張和任意的自我貶抑的各種言論,實際是

出於不正確的認識與一時愛、憎的情緒,都是不必要的。」

大家研習中西文化的時候,我希望也能抱持這種態度。時間差不多了,我的演講到此為止,希望稍後

聽到大家的提問。謝謝﹗

問︰張博士,請問「愛」與「情」這兩個字在中國與西方的理解有何分別?

張︰「愛」和「情」其實都可以是英文“love”的翻譯,因此所謂「愛」、「情」之分,其實無妨是翻

譯的問題。剛才我也提過,西方談「愛」比中國人深刻和豐富,而中國人則少談「愛」,多談「情」。

中國人的「情」,有真實、事實的意思,這種理解比較闊、比較踏實。而中國人的「愛」,就明顯比不

上對人和對親人的感情,因為我們只會說「愛物」。這都是我剛才說過的。然而,我認為討論「愛」

與「情」的重點決不在定義,而是要著意找出中國人與西方人討論愛情之不同方法,以及中國人本身

Page 16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6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在面對這些觀念時的態度。

問︰吳森先生在文中面對學生的提問,結果以wonder和concern來回答,請問如果張博士遇到這個問

題,你會如何回答呢?

張︰我想這個問題你們都向老師問過吧﹗〔眾笑〕我想關鍵還是在於上面提過的一個「權」字。上次

陳永明教授的演講不是也提到權衡和選擇的重要嗎?道德問題的意義在於你有「選擇」的權利。你們

有自由去選擇,有能力衡量好壞,然後再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這個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大家不

妨參考吳森文章提及有關「三年之喪」的一段,孔子給宰予的答案是「汝安則為之」,就是你覺得心

安,你肯定自己的選擇,就儘管去做 (行為是你的,別人也反對不來)。由於具體情況不同,問題的

答案也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但要記著:你的選擇代表了你自己,代表了你之所以為你 (而不是別人)

的關鍵。我們要對自己的選擇、對自己的行為負上責任,那是自己的生命的一部分。就是如此而已。

問︰時下許多人以互聯網結識朋友,甚至成為人際交往中重要的一部份。你認為這種媒介的發展對人

與人之間的情有什麼影響?

張︰看來我不是很合適回答這個問題的人選。我有用互聯網,但沒有用過ICQ。不過我很相信社會是

不斷轉變的,在不同的環境裏,人總有不同的方法與別人交往。最近在新聞中聽見ICQ中經常有人以

假身份、假名、假性別去與人相交,因此社會人士擔心大家以後會生活在一個很不真實的世界裏。但

我以為有一件事是不變的,就是我們始終要向自己負責。能夠向自己負責,就能夠學會如何在一個虛

擬的世界裏自處。

問︰剛才張博士在演講裏提到中國古代的性觀念也有開放的一面,到底性是何時開始變成禁忌的呢?

而你對這種轉變又有什麼看法呢?

張︰中國人曾經視性為人生中很自然的一部份,與天地陰陽男女日月盈虧一樣自然。歷代有很多變化,

或大或小。最明顯的轉變發生於宋明理學提倡的時期。那時正統的道學家認為人的欲望是污穢的,是

要禁制以至滅絕的。以這樣的眼光來看性,就自然是不大開放,不大健康的,我個人意見亦認為這樣

不好。但當然不得不提,宋明理學本身亦有很大的成績,對個人心性與性理的探討十分深刻。

主持︰時間關係,今天演講到此為止,謝謝大家﹗

整理︰黃念欣、黃慧敏

Page 16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6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演講附錄資料︰

愛的教育、性的教育

——談吳森《情與中國文化》

張秉權

2000年 2月 29日

一、愛

「愛是堅忍的,仁慈的;有愛就不嫉妒,不自誇,不驕傲,不做鹵莽的事,不自私,不輕易動怒,

不記住別人的過錯,不喜歡不義,只喜愛真理。愛能包容一切,對一切有信心,對一切有盼望,能忍

受一切。」

「妻子對自己的身體沒有主權,主權在丈夫;同樣,丈夫對自己的身體也沒有主權,主權在妻子。」

(《聖經.哥林多前書》)

羅密歐︰「啊﹗你就這樣離我而去,不給我一點滿足嗎?」

朱麗葉︰「你今夜還要什麼滿足呢?」

羅密歐︰「你還沒有把你的愛情的忠實的盟誓跟我交換。」

朱麗葉︰「在你沒有要求以前,我已經把我的愛給了你了;可是我倒願意重新給你。」

羅密歐︰「你要把它收回去嗎?為什麼呢,愛人?」

朱麗葉︰「為了表示我的慷慨,我要把它重新給你。可是我只願意要我已有的東西︰我的慷慨

像海一樣浩渺,我的愛情也像海一樣深沉;我給你的越多,我自己也越是富有,因為這兩者都是沒有

窮盡的。……」

〔《羅密歐與朱麗葉》II,2,朱生豪譯〕

Bessie︰「我真幸運,我能夠這樣深深地去愛他們(父親和姑媽),我真感到幸運。」(Marvin’

s Room, Scott McPherson, 1991)

《美狄亞》Medea, Euripides,431BC

《海的女兒》(《人魚公主》),安徒生(H.C.Andersen,1805-1875)

《風流劍客》Cyrano de Bergerac, Edmond Rostand,1897

The Art of loving, Erich Fromn,1956

二、性

「媒氏掌萬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書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

子者皆書之。中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周官.

地官媒氏》)

孟子曰︰「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於君則熱中。大

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孟子.萬章》)

Page 16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6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詩

經.關助》)

三、情

孔子曰︰「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論語.子路》)

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論語.子張》)

孟子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乃所謂善也。」(《孟子.告子》)

荀子曰︰「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性之好惡喜怨哀樂謂之情。」(《荀子.正名》)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孟子.離婁》。

趙曰︰「舜懼無後,故不告而娶,君子知舜告焉不得而娶。娶而告父母,禮也;舜不以告,權也。故

曰,猶告,與告同也。」)

萬章問曰︰「詩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

孟子曰︰「告則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也。如告,則廢人之大倫,以懟父母,是以不告也。」

(《孟子.萬章》)

(齊宣)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貨。」對曰︰「……王如好貨,於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對曰︰「昔者大王好色,愛厥妃。詩云?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

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當是時也,內無怨女,外無曠夫。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

於王何有?」(《孟子.萬章》)

孟子曰︰「君子之於物也,愛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

子.盡心》)

旦(趙五娘)︰「暗中思忖,此去好無準。只怕他身榮貴,把咱不認。若是他不瞧,可不空教

我受艱辛?沒,他未必忘恩。我這裏自閑評論,他須記一夜夫妻百夜恩,怎做得區區陌路上人?」(〔元〕

高明《琵琶記.第三十一齣》)

生(蔡伯喈)︰「比似我做了虧心台館客,到不如守義終身田舍郎。《白頭吟》記得不曾忘,綠

鬢婦何故在他方?書,我只為你其中有女顏如玉,卻教我撇卻糟糠妻下堂。還思想,休休,畢竟是文

章誤我,我誤妻房。」(《琵琶記.第三十六齣》)

Page 16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6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一眼與雙眼》

古代東羅馬的薩珊王朝,有人說過:「除了用雙眼觀察一切的中國人和僅以一隻眼來觀察的希臘

人之外,其他的所有民族都是瞎子。」(見法儒阿里.瑪札海里所著的《絲綢之路》,耿升譯本頁三二

九,據稱這一說法源自摩尼教徒。)薩珊唐代稱為拂菻,與華交往歷史悠久,一直到明太祖登基後的

第四年,還有《諭拂菻王》一檄文,交由該國捏古倫親自帶往,諭知中國已經改易朝代,改元曰洪武

(《明實錄》卷六七,見《全明文》卷二十)。當時東羅馬似乎特別稱讚中國的物質文明,能夠觀象制

器,不像希臘人只有理論而已。中國的造紙術、火藥、瓷器等等向西方的傳播,正可說明這一事實。

使用雙眼可以觀其全體,使用一隻眼則長於概括,簡單地說是全象與抽象的區別。前者照顧到全

面的事實,後者注意事實的某些特徵,加以概括性的說明。這是中國人使用的思想方法,與西方人的

差別,一言以蔽之:即在雙眼和一眼之分。中國人是十分務實的民族,其傳統的思想方法,所重在「事」,

認為理寓於事,不隨便離事而言理;希臘人則不然,統事於理,喜歡做出抽象理論,企圖拿來證明一

切的事實。畢竟人還是兩隻眼睛的動物,上帝是給人們的雙眼,而不是給一隻眼的!我參加過不少外

國漢學家的小型討論會,發現他們討論漢學上的歷史問題,每每方纔認識幾樁事實,即喜歡企圖建立

一套理論拿來作全面的解釋,有時不免「屈事以就理」。而中國人對自己的歷史認識,似太過於注意

一些零碎的事實,不敢輕易去作概括性的系統理論,好像膽識有點不夠。

中國歷史上的學人不太熱心追求純粹理性的抽象理論。他們不太喜歡去造論,並不是沒有這種能

力,而是慣用雙眼,來照顧事實。而不敢使用一眼,以免抹殺事實,用佛家的語言來說是要做到「事

理無礙」、「事事無礙」,能否真正做到還值得研究。

東羅馬人對古代中國的評價,是出於有深度的由衷而恰當的了解,不是歪曲和阿諛。今天我們研

究傳統與現代關係這一課題,主要貴在於知己知彼的原則下,做出認真和深入的探索,然後方有建設

性的結論。過去那些過度的、無謂的、自我誇張和任意的自我貶抑的各種言論,實際是出於不正確的

認識與一時愛、憎的情緒,都是不必要的。

用一眼與隻眼,作為希臘和中國的區分,事實亦是東西文化的主要分歧點。季羨林先生對波斯人

這幾句話,近日嘗有過簡單的介紹。本人特別作上列一點補充。二者之間,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希望大家注意,再作進一步的討論。

饒宗頤《文化之旅.一眼與雙眼》

牛津大學出版社 香港 1997 頁 145-146頁。

Page 16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6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卷二文化篇章評論技巧

Page 16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6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卷二文化篇章評論技巧

結構示例:《建迪士尼園利大於弊》(明報社評)

甚麼叫評論得體,如何正反立論,請看下文分析:

甲、首先表明立場

原文內容 結構分析

1 港府與迪士尼公司終於達成協議,香港迪士尼樂園可望於 2005

年開幕。雖然大部分投資將來自港府的注資和貸款,而且回報期極長,

但建園有助香港經濟復蘇,而港府又取得變賣股份的自主權,以及近

100公頃位於主題公園周邊的土地發展權,整體而言,協議對香港是

利大於弊,值得支持。

乙、反面論述

2 單從香港迪士尼園的財務收益估算來看,港府與迪士尼公司簽署

的協議,並不吸引。根據這份協議,港府須承擔 32.5 億元股本投資和

61億元的股東貸款,還要動用 136億元,作開發土地和提供基礎建設

之用﹔迪士尼園落成後,首 12年估計都不會派息,港府雖佔 57%的股

權,但實質回報有限,而且是很多年後的事。

3 相比之下,迪士尼公司的收益保障便大得多。第一重收益是特許

專營費,香港迪士尼園每賣出一項產品或服務,都要繳付售價的 5%至

10%,給美國迪士尼總公司。第二重是給香港迪士尼公司的基本管理

費,佔香港迪士尼園總收入的 2%,不論賺蝕都要支付。第三重是獎勵

性管理費,按盈利高低支付稅前盈利的 2% 至 8%。最後才是股東分紅,

由香港迪士尼公司與港府按股權比例分享。顯而易見,迪士尼公司投

入的資金少,但收入的保障大。

Page 16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6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丙、正面論述及再重申立場

4 不過,港府在談判中有好些收穫,對我們衡量整項計劃頗有影

響。其一是股份出售權,港府從簽約日起已可減持股份,引進商業投

資者。換言之,港府可在市場氣氛良好時變賣部分投資。反觀迪士尼

公司則受協議規限,24.5 億元股本投資中,有 19 億元永遠不可出售,

以保證它會盡力辦好香港迪士尼園,這是對香港比較有利的安排。

5 另一要點是土地發展權,竹篙灣新闢土地 280 公頃,迪士尼園一

期和二期合共需要 180公頃,尚餘 100公頃。假如迪士尼園受歡迎,

這大片土地將變得極具商業價值,港府日後將有很可觀的賣地收入;

影響所及,大嶼山附近一帶的土地,都會水漲船高。

6 此外,香港受金融風暴打擊,出現 3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港人和海外投資者,投資並不積極,國際知名的迪士尼公司捨上海、

珠海等城市而選香港建主題公園,並作出 19 億元的永久投資,等於對

香港投下信心一票。而且,迪士尼園可吸引更多旅客來香港,鞏固香

港的國際旅遊中心地位,刺激與旅遊有關的各行各業,港人也因此得

到一定的無形好處。故此,我們支持港府與迪士尼公司的協議。

Page 16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6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引言+立場

論證1

論證2

論證3

小總結

反方論點

反駁

總結+立場

Page 17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7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Page 17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7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評論某人

的看法 引言

• 讀題

立場

• 中國文化

• 現代社會

小引言

• 題目資料

• 立場

• 分析

• 小總結

總結

• 重申立場

Page 17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7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立場

正面

例子 反面

例子

正面 例子

總結

Page 17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7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A 符合 B?

Page 17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7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009

|

實用文 報告

Page 17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7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報告

一、定義

政 府 機 關 、 社 團 、 機 構 等 之 內 、 下 級 對 上 級 、 受 委 托 者 對 委 托 者 、 或 管 理 當 局 對 團 體 成

員( 對 象 )﹐就 某 段 期 間 的 工 作 情 況、某 項 專 題 研 究、調 查 的 有 關 情 況、或 讀 過 一 本 書( 活 動 )﹐

針 對 其 中 的 某 些 層 面 ( 目 的 )﹐所 作 的 交 代 性 文 件 ( 陳 述 )﹐就 是 報 告 。 因 此 ﹐報 告 此 一 實 用

文 體 的 元 素 可 圖 解 如 下 :

陳 述

活 動 報 告 對 象

目 的

根 據 此 一 定 義 ﹐報 告 的 寫 作 要 則 便 涉 及 以 下 四 項 : 活 動 、 對 象 、 目 的 、 陳 述 。

二、報告的寫作要則:分類

報 告 的 種 類 很 多 ﹐一 般 而 言 ﹐可 從 以 活 動 、 對 象 、 目 的 等 三 方 面 作 為 報 告 的 分 類 原 則 :

1 .活 動 : 不 同 的 活 動 ﹐決 定 了 報 告 的 不 同 類 別 ; 例 如 ﹐實 驗 之 後 的 報 告 是 實 驗 報 告 、 參 觀 之

後 的 報 告 是 參 觀 報 告 、 交 流 以 後 的 報 告 是 交 流 報 告 … … 等 。 因 此 ﹐從 活 動 的 角 度 看 ﹐報 告

的 種 類 是 千 差 萬 別 ﹐不 一 而 足 的 。 在 學 生 階 段 ﹐最 常 見 的 有 工 作 報 告 和 調 查 報 告 ; 另 外 ﹐

讀 書 報 告 也 是 學 生 經 常 碰 到 的 。 當 然 ﹐不 同 活 動 的 報 告 有 不 同 的 寫 法 ( 見 下 節 )。

2 .對 象 : 實 用 文 與 一 般 文 章 最 大 的 不 同 ﹐在 於 實 用 文 一 般 有 較 為 明 確 的 讀 者 為 對 象 ﹐如 何 能

針 對 既 定 的 讀 者 ﹐調 整 實 用 文 寫 作 的 策 略 ﹐乃 實 用 文 寫 作 有 效 與 否 的 關 鍵;今 天 有 所 謂「 對

象 分 析 」 (audie nce ana ly s i s )者 ﹐分 析 文 章 的 各 種 可 能 讀 者 ﹐使 寫 作 符 合 讀 者 的 需 要 、 興

趣 、 背 景 等 特 點 ﹐其 原 因 在 此 。 對 學 生 來 說 ﹐報 告 的 讀 者 可 簡 要 地 分 為 上 行 與 平 行 兩 類 ;

上 行 如 學 生 會 向 學 校 呈 交 的 工 作 報 告 ﹐平 行 如 學 生 會 向 同 學 公 布 的 工 作 報 告 等 。 如 何 能 令

報 告 顧 及 讀 者 的 背 景 ﹐一 個 最 簡 單 的 方 法 是 ﹐從 讀 者 的 立 場 來 撰 寫 報 告 ﹐先 想 清 楚 對 象 最

希 望 得 知 的 是 甚 麼 資 料 。 如 果 報 告 有 提 出 建 議 ﹐更 必 須 顧 及 對 象 的 觀 點 ﹐避 免 濫 唱 高 調 ﹐

不 切 實 際 ﹐徒 惹 反 感 。

3 .目 的 : 不 同 的 報 告 有 不 同 的 目 的 ﹐例 如 近 年 流 行 的 可 行 性 報 告 (feasi bility repor t)﹐其

目 的 便 與 其 他 報 告 不 同 。 即 使 同 一 種 活 動 的 報 告 ﹐也 可 以 有 不 同 的 主 題 作 為 目 的 ; 所 謂 主

題 ﹐是 指 對 某 一 問 題 的 觀 點 ﹐根 據 這 一 觀 點 ﹐指 示 了 日 後 工 作 的 具 體 方 向 、 應 走 的 路 向 。

因 此 ﹐從 文 章 的 基 本 觀 點 ﹐到 結 尾 的 積 極 建 議 ﹐均 以 一 貫 的 主 題 貫 串 著 。

Page 17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7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三、報告的寫作要則:語言

報 告 一 般 分 章 分 節 ﹐列 出 標 題 ﹐並 冠 以 數 字 ﹐以 求 條 理 分 明 。 此 外 ﹐要 條 理 分 明 ﹐還 須

注 意 :

1 .段 落 :

a )主 題 : 段 落 一 般 有 主 題 句 (topic sentenc e) ﹐主 題 句 即 該 段 落 的 重 心 ﹐是 整 個 段 落 所 要

發 展 的 內 容 。 主 題 句 常 安 排 在 段 落 的 第 一 句 ﹐例 如 :「 香 港 教 師 中 心 在 九 五 至 九 六 年 度 最 重

要 的 成 就 ﹐相 信 是 香 港 教 師 中 心 長 沙 灣 會 所 的 成 立 。 香 港 教 師 中 心 長 沙 灣 會 所 位 於 長 沙 灣

中 學 四 樓 ﹐由 三 個 講 堂 及 一 個 辦 公 室 組 成 ﹐規 模 雖 較 北 角 總 會 小 ﹐但 卻 標 誌 著 香 港 教 師 中

心 地 區 性 發 展 的 第 一 步 。 香 港 教 師 中 心 亦 因 此 增 添 三 個 職 位 ﹐以 配 合 新 的 工 作 。 」

b )組 織:段 落 內 容 須 有 恰 當 的 安 排。例 如 按 時 序、按 空 間 ﹐或 從 一 般 到 具 體、概 念 到 應 用 、

重 要 到 次 要 、 問 題 到 解 答 、 簡 單 到 複 雜 、 材 料 到 總 結 等 邏 輯 次 序 。 總 之 務 求 安 排 有 序 ﹐讀

來 容 易 掌 握 。

2 .用 詞 :

a )具 體 : 報 告 要 求 概 括 ﹐但 也 須 準 確 和 具 體 ﹐切 忌 詞 不 達 意 或 含 糊 不 清 ﹐使 人 看 後 摸 不 著

頭 腦 。 例 如 「 本 會 有 四 名 會 員 參 加 書 法 比 賽 ﹐成 績 十 分 滿 意 。 」 便 不 及 「 本 會 有 四 名 會 參

加 全 港 書 法 比 賽 ﹐成 績 令 人 滿 意 ﹐一 人 榮 獲 季 軍 ﹐兩 人 獲 得 優 異 獎 。 」 具 體 清 晰 。 清 楚 交

代 人 物 ( W h o )、 時 間 ( Whe n)、 地 點 ( Wher e)、 經 過 ( W h a t)、 原 因 ( W h y )、 方 式 ( Ho w)﹐

是 使 語 意 具 體 明 確 的 有 效 方 法 。

b )嚴 肅 : 實 用 文 不 可 虛 飾 誇 大 ﹐必 須 真 實 可 信 ﹐固 毋 用 多 言 ; 同 時 ﹐報 告 是 比 較 嚴 肅 的 實

用 文 體 ﹐不 必 賣 弄 花 巧 、 詞 藻 或 修 辭 ﹐而 貴 簡 明 準 確 ﹐態 度 也 要 客 觀 、 冷 靜 ﹐不 可 煽 情 ﹐

避 免 用 感 情 色 彩 字 眼 。

Page 17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7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讀書報告

Page 17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7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讀書報告

一、定義

閱 讀 一 本 書 後 ﹐把 消 化 了 的 內 容 和 所 得 感 受 整 理 出 來 ﹐便 是 讀 書 報 告 。

二、特點

讀 書 報 告 不 是 文 學 評 論 。

文 學 評 論 要 求 評 論 家 對 所 評 論 作 品 一 個 全 面 完 整 、 客 觀 有 據 的 描 述 、 分 析 以 及 評 價 ; 它

要 充 份 說 明 一 部 作 品 究 竟 如 何 構 成 ﹐是 好 是 壞 ﹐好 的 原 因 何 在 ? 壞 的 原 因 何 在 ? 因 此 ﹐文 學

評 論 要 求 評 論 者 有 一 定 的 文 學 水 平 ; 但 是 ﹐文 學 常 識 雖 然 對 讀 書 報 告 寫 作 未 嘗 沒 有 幫 助 ﹐但

卻 並 非 必 須 。

讀 書 報 告 要 求 的 ﹐只 是 讀 者 對 作 品 的 個 人 感 受 ﹐因 此 報 告 只 需 說 明 作 品 哪 些 部 份 感 動 了

讀 者 、 讀 者 有 甚 麼 感 受 ﹐而 不 必 涵 蓋 報 告 作 品 的 全 局 ; 讀 者 並 無 多 大 感 受 的 部 份 ﹐可 以 略 去

不 予 詳 談 。 這 些 感 受 固 然 可 以 ( 甚 至 應 該 ) 人 人 不 同 ﹐更 可 以 是 作 品 並 無 道 及 ﹐只 是 讀 者 個

人 的 聯 想 。 作 為 一 篇 實 用 文 字 ﹐報 告 只 要 清 楚 交 代 讀 者 對 作 品 哪 些 地 方 最 有 感 受 ? 有 甚 麼 感

受 ? 為 何 有 此 感 受 ? 諸 如 此 類 即 可 。

文 學 評 論 與 讀 書 報 告 之 不 同 ﹐可 表 列 如 下 :

評 論 報 告

對 象 全 面 分 析 :

作 品 如 何 構 成 ? 各 部 份

關 係 如 何 ?

局 部 說 明 :

作 品 哪 些 方 面 最 感

動 「 我 」 ?

角 度 客 觀 評 價 :

作 品 有 價 值 , 因 為 它 符

合 文 學 的 某 些 準 則 。

主 觀 感 受 :

作 品 有 價 值 , 因 為 它

對 「 我 」 有 某 些 啟

發 。

Page 17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7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三、讀後感的寫法

根 據 以 上 所 述 ﹐讀 後 感 才 是 讀 書 報 告 的 重 心 。 至 於 讀 後 感 的 寫 法 ﹐有 以 下 的 要 求 :

1 .讀 後 感 是 讀 者 從 原 文 內 容 所 得 出 的 感 受 ﹐因 此 當 然 不 能 完 全 離 開 原 文 。 但 讀 後 感 與 原 文 的

關 係 ﹐不 是 表 現 在 個 別 詞 句 的 轉 錄 上 ﹐而 是 表 現 在 思 想 意 義 的 銜 接 上 。 讀 後 感 在 與 原 文 聯

繫 時 ﹐雖 然 可 以 引 用 原 文 ﹐但 卻 要 防 止 過 多 地 覆 述 原 文 ﹐把 讀 後 感 變 成 讀 後 抄 。

2 .讀 後 感 要 聯 繫 原 文 ﹐但 卻 又 不 是 原 文 思 想 的 簡 單 照 搬 ; 讀 後 感 應 確 立 讀 者 自 己 的 觀 點 。 讀

後 感 可 以 是 原 文 思 想 的 明 確 化 或 深 化 ﹐更 可 以 是 從 原 文 引 伸 出 來 而 與 原 文 不 同 的 觀 點 。 總

之 ﹐讀 後 感 要 能 不 囿 於 原 文 ﹐有 所 發 揮 。

3 .讀 後 感 是 讀 者 閱 讀 原 文 後 的 感 受 ﹐這 種 感 受 是 由 原 文 所 觸 發 ﹐進 而 引 起 讀 者 思 考 自 己 生 活 、

現 實 問 題 而 獲 得 的 。 因 此 ﹐讀 後 感 要 能 聯 繫 社 會 或 自 己 的 實 際 ﹐所 以 一 般 的 讀 後 感 總 會 具

體 解 決 一 、 兩 個 生 活 的 實 際 問 題 。

以 上 三 者 ﹐是 讀 書 報 告 結 構 的 構 成 原 則 。 總 結 上 述 ﹐一 篇 讀 書 報 告 ﹐要 能 做 到 下 表 所 列

各 項 :

寫 法 結 構 注 意 要 求

讀 後 感 要 與 原 文 聯

繫 。

概 括 抓 點 : 抓 一 、 兩 點

來 寫 ﹐切 忌 貪 多 。

準 確 而 不 偏 頗 。

讀 後 感 不 能 囿 於 原

文 。

感 受 展 開 : 圍 繞 中 心 ﹐

展 開 聯 想 。

新 鮮 而 不 陳 濫 。

讀 後 感 要 與 生 活 結

合 。

總 結 聯 繫 實 際 : 從 個 人

和 社 會 來 應 合 。

深 入 而 不 浮 淺 。

Page 18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8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四、結構

讀 書 報 告 的 結 構 或 格 式 可 分 為 六 部 份 (m oves):

零 、 書 目

這 部 份 是 說 明 部 分 ﹐說 明 所 報 告 書 籍 的 有 關 資 料 ﹐例 如 : 書 名 、 作 者 、 出 版 日 期 和 出 版

地 點 等 。 這 部 份 可 以 用 段 落 形 式 表 達 ﹐但 以 分 項 式 表 達 更 清 楚 。

一 、 引 子 : 閱 讀 行 為

這 部 份 是 讀 書 報 告 的 引 子 。 讀 書 報 告 是 讀 者 閱 讀 後 的 報 告 ﹐因 此 讀 書 報 告 的 第 一 個 部 分

便 是 有 關 閱 讀 行 為 的 說 明 ﹐說 明 作 者 曾 看 過 那 一 本 書 。 這 一 部 分 的 寫 法 可 以 包 括 下 列 幾 種 方

式 (forms )﹕

1 .回 答 「 我 為 甚 麼 讀 這 本 書 ? 」 或 「 這 部 書 為 何 吸 引 我 ? 」 等 問 題 ﹕

「 選 這 部 書 來 看 ﹐主 要 是 聽 聞 作 者 的 作 品 ﹐用 字 冷 酷 ﹐不 會 濫 用 浪 漫 感 情 ﹐傷 感 的 文

字 ﹐… … 」

「《 路 上 談 》是 一 本 精 巧 的 散 文 集 ﹐閱 讀 過 後 ﹐不 論 你 是 學 生 或 老 師 ﹐都 會 體 會 到 良 師 的

美 好 形 象 ﹐有 歷 歷 在 目 之 感 。 」

2 .書 名 或 內 容 予 人 的 聯 想 ﹐例 如 ﹕

「『 南 慕 容 ﹑北 喬 峰 』﹐一 提 起 這 六 個 字 便 會 使 人 聯 想 到 《 天 龍 八 部 》 — — 一 部 令 人 愛 不

釋 手 的 武 俠 小 說 。 … … 」

3 .對 所 閱 書 籍 的 辨 正 ﹐如 說 一 般 人 認 為 該 書 如 何 如 何 ﹐而 實 際 上 卻 又 應 是 怎 樣 怎 樣 ﹐例

如 ﹕

「《 西 遊 記 》﹐有 人 說 它 是 一 部 誌 怪 小 說 ﹐也 有 人 說 它 寓 有 深 厚 佛 教 禪 宗 思 想 ﹐有 些 讀 者

認 為 它 是 荒 謬 得 離 譜 。 依 我 它 的 看 法 ﹐它 倒 是 一 部 幽 默 得 近 於 諷 刺 的 作 品 ﹐… … 」

另 外 一 種 相 似 的 寫 法 ﹐則 是 ﹕大 部 份 該 類 書 籍 是 如 何 如 何 的 , 而 該 書 卻 與 別 不 同 , 乃 是

怎 樣 怎 樣 等 ﹐例 如 ﹕

「 坊 間 有 很 多 愛 情 小 說 供 租 售 , 而 這 些 『 扣 人 心 弦 』 的 愛 情 小 說 , 大 部 分 都 是 內 容 虛 無

飄 緲 的 童 話 故 事 吧 了 ; … … 不 過 , 真 正 會 寫 愛 情 故 事 的 人 亦 大 有 人 在 , 像 內 十 七 個 道 盡

情 路 上 悲 歡 離 合 的 愛 情 故 事 的 作 者 羅 依 、 梧 桐 子 等 十 位 便 是 好 例 子 。 」

4 .至 於 最 常 見 的 寫 法 ﹐則 是 ﹕閱 讀 前 的 見 解 或 錯 覺 ( 如 先 認 為 這 本 書 必 沉 悶 乏 味 ) 與 閱

讀 後 的 所 得 ( 如 發 現 讀 來 趣 味 盎 然 ) 的 比 較 。 上 頁 的 例 子 便 採 這 一 種 寫 法 。

「 報 告 文 學 對 我 來 說 是 陌 生 的 。 一 想 起 報 告 和 文 學 相 配 合 就 不 其 然 有 著 一 種 說 不 出 的 抗

拒 ﹐在 我 的 心 目 中 ﹐它 不 但 沉 悶 ﹐而 且 枯 燥 。 但 自 從 看 過 了 徐 剛 先 生 的 《 沉 淪 的 國 土 》

後 ﹐我 才 覺 悟 到 過 去 的 我 只 是 井 底 之 蛙 。 」

這 一 部 分 是 可 以 省 略 的 ﹐有 些 讀 書 報 告 會 跳 過 這 部 份 ﹐直 接 進 入 下 一 部 分 。

Page 18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8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二 、 概 括 : 全 書 重 點

上 文 提 及 ﹐閱 讀 報 告 不 必 追 步 全 書 ﹐但 卻 不 是 說 不 需 要 一 個 統 觀 全 書 的 觀 點 。 因 此 ﹐閱

讀 報 告 還 是 需 要 提 供 一 個 作 者 對 全 書 的 印 象 ﹐以 自 己 語 言 概 述 全 書 要 點 。 這 一 部 分 可 次 分 為

三 個 步 驟 (steps )﹕

1 .概 括 全 書 組 織 ﹕

作 品 大 致 的 組 織 方 式 ﹐如 小 說 集 中 收 入 的 各 小 說 ﹐或 一 長 篇 故 事 的 分 節 ﹐例 如 ﹕

「《 醫 生 札 記 》裡 收 錄 了 十 三 篇 作 品 ﹐其 中 有 六 篇 描 寫 年 青 病 人 ﹐四 篇 寫 父 母 對 子 女 的 情 ﹐

此 外 ﹐作 者 的 朋 友 的 患 病 情 況 、 癮 君 子 及 一 位 患 絕 症 的 小 朋 友 各 佔 一 篇 。 」

2 .概 括 全 書 內 容 ﹕

散 文 內 容 一 般 較 零 碎 ﹐少 成 體 系 ﹐因 此 散 文 的 讀 書 報 告 不 太 著 重 這 部 份 ; 但 小 說 或 報 告

文 學 的 內 容 較 一 致 、 連 貫 ﹐多 能 成 體 系 ﹐因 此 讀 書 報 告 也 應 能 提 供 一 個 全 書 的 通 盤 印 象 。 寫

法 很 多 ﹐包 括 ﹕

a .作 者 的 寫 作 背 景 ;

b .作 者 寫 作 的 動 機 、 目 的 ;

c .作 品 題 材 、 內 容 的 初 步 概 括 ﹐一 般 的 「 內 容 提 要 」 即 屬 此 類 。

例 如 ﹕

「《 飄 》一 書 以 十 九 世 紀 美 國 南 北 戰 爭 為 背 景 ﹐敘 述 一 個 暴 發 戶 的 女 兒 郝 思 嘉 與 幾 個 男 人

糾 葛 的 故 事 。 」

3 .概 括 全 書 精 神 ﹕

也 就 是 全 書 的 主 題。但 與 文 學 評 論 不 同 ﹐讀 書 報 告 對 閱 讀 對 象 的 主 題 詮 釋 可 以 是 主 觀 的 ﹐

即 其 他 讀 者 未 必 認 為 該 主 題 是 合 乎 原 著 精 神 的 詮 釋 ﹐但 這 在 讀 書 報 告 中 是 許 可 的 。 因 此 這 一

步 驟 可 說 是 讀 書 報 告 承 上 啟 下 的 部 份 ﹐是 作 者 對 全 書 的 基 本 見 解 ﹐為 下 面 的 第 三 個 部 分 作 初

步 的 說 明 。 因 此 也 可 以 說 ﹐這 部 分 其 實 是 整 篇 讀 書 報 告 的 主 旨 所 在 。 例 如 ﹕

「 此 外 ﹐書 中 有 很 一 個 很 重 要 的 特 點 - - 它 的 的 確 確 探 討 了 戰 爭 與 和 平 的 價 值 和 代 價 ﹐

但 卻 不 是 為 這 些 問 題 提 出 解 答 ﹐而 是 提 出 更 多 問 題 ﹐說 出 更 多 的 矛 盾 ﹐讓 讀 者 看 到 事 物

的 全 面 ﹐待 我 們 獨 自 去 思 考 。

一 般 小 說 中 的 人 物 ﹐多 數 是 忠 奸 分 明 的 ﹐但 這 本 書 卻 不 然 。 」

… … 仇 恨 與 愛 仿 佛 是 雙 頭 連 體 怪 嬰 ﹐彼 此 分 割 不 了 。 」

書 中 人 物 楊 山 也 曾 說 ﹕『 忠 於 國 家 ﹐國 家 遺 棄 我 們 ! 忠 於 愛 情 ﹐愛 情 毀 滅 我 們 ! 忠 於 真

理 ﹐真 理 也 欺 騙 我 們 ! 』」

Page 18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8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三 、 感 受 : 個 人 抒 發

讀 後 感 是 讀 書 報 告 的 核 心 ﹐是 讀 書 報 告 不 可 省 略 的 部 分 ﹐而 且 所 佔 篇 幅 應 不 少 於 全 文 的

一 半 。 這 部 分 主 要 是 指 出 作 者 所 感 興 趣 的 是 哪 一 部 份 ﹐讀 者 有 甚 麼 感 受 等 。 這 一 部 分 可 再 次

分 為 三 個 步 驟 ﹕

1 .片 段 引 述 ﹕

指 出 讀 者 閱 讀 時 ﹐感 受 最 深 刻 的 片 段 或 部 份 。 這 裡 的 片 段 或 部 份 ﹐只 要 是 具 代 表 性 便 可

以 了 ﹐不 必 涉 及 全 篇 作 品 。 需 要 時 ﹐多 會 引 錄 原 文 文 句 ﹐以 方 便 說 明 。 這 些 片 段 可 以 是 下 列

一 項 或 多 項 的 混 合 ﹕

a .事 件 式 ﹕選 擇 故 事 中 個 別 事 件 作 深 究 ﹐這 方 面 散 文 與 敘 事 文 讀 書 報 告 的 寫 作 十 分 相

似 ;

b .人 物 式 ﹕選 擇 故 事 中 個 別 人 物 ﹐對 其 遭 遇 、 性 格 作 發 揮 ﹐例 如 ﹕

「 例 如 冷 峻 陰 險 的 鈴 木 上 尉 ﹐… … 相 反 地 ﹐抗 日 英 雄 胡 三 竟 然 ﹐… … 顧 名 思 義 ﹐櫻 子 是

全 書 的 重 心 人 物 ﹐也 是 作 者 寄 託 自 己 信 念 和 理 想 的 所 在 。 櫻 子 是 … … 。 和 櫻 子 思 想 有 最

強 烈 對 比 的 ﹐莫 過 於 吳 漢 聲 ﹐所 以 他 們 的 相 戀 簡 直 是 奇 蹟 - - 一 個 矛 盾 和 痛 苦 的 奇 蹟 。

他 認 為 … … 。 和 櫻 子 及 吳 漢 聲 抱 有 不 同 的 人 生 觀 的 有 聖 女 穆 莉 和 狂 詩 人 田 牧 青 。 … … 」

c .分 節 式 ﹕把 整 個 故 事 系 統 地 分 為 幾 個 部 分 ﹐然 後 逐 個 逐 個 地 對 其 中 情 節 作 發 揮、說 明 ;

或 者 ﹐把 小 說 集 中 的 各 個 小 說 的 逐 一 說 明 ﹐也 屬 此 類 ;

d .主 題 式 ﹕這 方 式 最 有 深 度 ﹐但 也 最 不 易 寫;作 者 通 讀 全 書 ﹐發 掘 出 書 中 所 探 究 的 問 題 ﹐

對 各 問 題 作 深 究 、 發 揮 ﹐例 如 ﹕

「 全 書 主 旨 或 寫 作 動 機 便 是 深 入 剖 析 社 會 現 象 ﹕第 一 、 紙 婚 及 非 法 移 民 的 普 遍 ; 第 二 、

同 性 戀 者 遭 受 歧 視 ; 第 三 、 愛 滋 病 引 致 的 反 應 ; 以 及 第 四 、 病 者 生 存 的 權 利 。 … … 」

「 從 二 人 的 經 歷 ﹐我 看 到 了 中 國 近 六 十 年 來 的 歷 史 。 … … 其 次 ﹐我 窺 見 了 社 會 黑 暗 醜 惡

的 一 面 。 … … 」

2 .讀 者 的 再 體 驗 ﹕

所 謂「 再 體 驗 」﹐首 先 是 讀 者 與 作 者 的 感 通;讀 者 透 過 閱 讀 作 品 的 文 字 ﹐超 越 時 空 地 感 受

到 作 者 的 感 受 ﹐如 體 會 到 作 者 的 快 樂 或 痛 苦 等 。 另 外 ﹐對 敘 事 文 來 說 ﹐也 可 以 是 讀 者 對 故 事

人 物 的 感 通 ﹐讀 者 仿 彿 感 受 到 人 物 在 故 事 世 界 中 的 感 受 ; 最 後 的 一 種 比 較 抽 象 ﹐就 是 對 事 件

情 節 的 感 通 ﹐即 對 事 件 所 表 現 的 思 想 的 感 通 ﹐例 如 ﹕

「 … … 段 小 樓 與 程 蝶 衣 的 故 事 ﹐正 好 是 這 幾 十 年 來 ﹐中 國 人 民 的 典 型 。 他 們 的 生 命 ﹐在

亂 世 中 ﹐只 不 過 是 芸 芸 眾 生 ﹐不 得 得 一 顧 。 他 們 的 命 運 ﹐並 不 掌 握 在 自 己 手 裡 ﹐只 是 與

世 浮 沉 ﹐儘 管 大 家 都 含 地 不 如 意 ﹐但 糊 塗 一 點 ﹐也 就 過 去 了 。 … … 」

3 .個 人 、 社 會 或 普 遍 意 義 的 昇 華 ﹕

從 對 作 者 經 驗 、 人 物 性 格 、 事 件 情 節 的 再 體 驗 ﹐讀 者 進 而 聯 繫 個 人 或 社 會 的 實 際 生 活 ﹐

領 會 到 一 些 人 生 的 意 義 ﹐這 些 意 義 可 以 只 是 針 對 讀 者 個 人 的 ﹐也 可 以 是 對 所 有 人 都 有 價 值 的

體 會 ﹐例 如 ﹕

Page 18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8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 戰 爭 ﹐可 惡 的 戰 爭 ﹐它 不 是 小 說 中 的 橋 段 ﹐而 是 活 生 生 的 歷 史 ﹐血 淋 淋 的 現 實 。 … …

單 是 近 日 伊 拉 克 攻 佔 科 威 特 的 野 蠻 行 為 ﹐已 令 人 髮 指 了 ; … … 我 不 知 道 戰 勝 的 光 榮 ﹐我

只 知 道 ﹕如 果 愚 昧 的 軍 國 主 義 者 能 把 軍 費 花 在 食 物 上 ﹐世 界 上 已 沒 有 要 挨 飢 抵 餓 的 人 ! 」

這 一 部 分 有 一 個 特 點 ﹐可 稱 為「 循 環 性 」 (cy clicit y)。循 環 性 是 指 這 部 分 在 文 本 中 不 一

定 只 出 現 一 次 ﹐而 是 可 以 重 覆 出 現 的 ﹐但 重 覆 出 現 的 位 置 ﹐一 定 緊 接 在 同 一 個 部 分 之 後 。 一

篇 讀 書 報 告 一 般 不 會 只 出 現 一 次 抒 發 感 受 部 分 ﹐否 則 內 容 會 顯 得 十 分 單 薄。下 面 是 一 個 例 子 ﹕

〈癱〉中的少女因為一次交通意外﹐失去了活動能力﹐但她積極接受物理治療﹐又能

在平凡無聊的日子妻尋找樂趣﹔在〈生的啟示〉中的留學生﹐患病後仍堅毅完成大學課程﹐隨

後又戒掉了吃止痛藥的習慣﹐更積極的工作﹐不浪費半點光陰﹐他這份對生命的熱誠﹐連作者

也為其震攝。

抒發感受

片段引述

情感體驗

眼看書中這班年青人熱愛生命﹐與死神、病魔周旋到底﹐我不禁想起近期的年青人自毅個

案不斷增加。他們為了好奇、成績不理想、外表不及人或所謂堅貞的愛情﹐白白斷送生命﹐多

麼愚蠢!多麼可惜!古語有云:「知足者、貧亦樂。」我們斷不能為了這些輕微的挫折而放棄生

命﹐那太不像話了!書中有一句語﹐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人並不能都擁有世界所有東西。有

財富的不一定健康﹐健康的不一定有學問﹐有學問的不一定快樂。我們都分到了不同的一份。

只要充份享用自己所擁有的﹐生命便滿足和快樂。

意義昇華

書中〈不幸的……〉這篇作品﹐給我印象最為深刻。這篇文章分開兩篇﹐一是〈生〉﹐另一

是〈死〉。一對年青父母接受不了剛生下的畸嬰﹐決意放棄﹐更要求醫生不要治療他﹐但這嬰兒

卻反而康復﹐更一天一天強壯起來-這是不幸的生﹔另一對年老父母誕下一個健康出現問題的

男嬰﹐他們請醫生救活他﹐但幾經努力﹐男嬰最後還是死了一這是不孝的逝。看罷這篇作品﹐

我有一種難以用筆墨形容的感覺﹐覺得好像是天意弄人﹐或者是人必須在命運前低頭!明明希

望救活的﹐卻死掉了﹔明明是放棄了的﹐卻生存著……真的!上天真的像在開玩笑!又難道是

一個人在極度困難和壓迫之下﹐才能堅強起來?然而﹐生命中的一切是冥冥中注定的。如果有

人渾渾噩噩地過了一百歲生命﹐那根本沒意思﹐故此﹐生命應重「質」而不重「量」﹐縱然不能

控制生命的長短﹐但更重要的是怎樣去過一生﹐怎樣去過得更有意義、更為充實。

抒發感受

片段引述

情感體驗

意義昇華

Page 18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8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四 、 作 法 : 技 巧 評 論

上 文 提 過 ﹐讀 書 報 告 不 同 於 文 學 評 論 ﹐但 讀 書 報 告 可 以 包 含 評 論 的 部 分 。 這 一 部 分 ﹐主

要 就 作 品 的 表 現 手 法 提 出 見 解 。 這 一 部 分 的 寫 法 很 多 ﹐只 要 有 關 形 式 方 面 的 探 討 即 可 ﹐最 常

見 的 包 括 ﹕

1 .跨 類 型 的 比 較 ﹕有 些 作 品 會 被 改 編 為 電 影 或 電 視 ﹐比 較 不 同 媒 體 的 不 同 效 果 ﹐是 說 明

一 作 品 表 現 手 法 的 方 法 ;

2 .文 體 類 型 的 說 明 ﹕例 如 報 告 文 學 的 作 品 ﹐如 何 體 現 這 一 文 類 的 特 色 ;

3 .文 字 風 格 的 說 明 ﹕如 說 作 者 文 字 老 練 等 即 是 。 其 中 以 說 明 作 者 文 字 幽 默 比 較 容 易 ﹐因

為 標 準 清 楚 ﹐亦 不 必 要 求 太 深 入 的 文 學 常 識 ; 例 如 :

「 另 一 方 面 ﹐作 者 在 書 中 亦 以 妙 趣 、 詼 諧 的 手 法 寫 出 他 對 現 代 愛 情 的 觀 感 。 在 〈 傘 和 筆

的 愛 情 〉中 ﹐他 就 以 傘 和 筆 來 比 喻 男 女 之 情:『 男 人 如 筆 ﹐酬 酢 見 人 的 機 會 多 ﹐盜 和 被 盜

的 可 能 性 亦 大 ﹔女 人 如 傘 ﹐隨 時 可 能 被 拿 走 ﹐只 是 要 等 待 下 雨 天 的 機 會 ﹐晴 朗 天 氣 ﹐誰

會 拿 雨 傘 ? 』 讀 完 令 人 忍 俊 不 禁 。 」

4 .小 說 人 物 的 塑 造 ﹕這 方 面 屬 文 學 方 面 的 分 析 ﹐與 文 學 評 論 接 近 。

5 .文 學 技 巧 的 運 用 ﹕例 如 敘 述 觀 點 、 手 法 的 運 用 、 襯 托 對 比 、 象 徵 喻 意 、 對 話 與 描 寫 的

安 排 穿 插 ﹐乃 至 修 辭 等 ; 總 之 這 部 分 也 是 文 學 方 面 的 分 析 ﹐與 文 學 評 論 較 接 近 。

五 、 總 結 : 收 束 全 篇

這 一 部 分 是 讀 書 報 告 的 總 結 部 分 ﹐其 中 可 再 次 分 為 三 個 步 驟 ﹕

1 .說 明 閱 讀 該 作 品 之 後 受 到 的 影 響 和 改 變 ﹐例 如 ﹕

「 劉 墉 透 過 不 同 的 富 啟 發 性 的 文 章 ﹐引 起 讀 者 不 同 的 感 觸 。 雖 然 劉 墉 寫 這 書 的 目 的 是 要

提 醒 兒 子 做 好 自 己 的 本 份 ﹐但 我 認 為 這 本 書 是 為 不 同 年 齡 的 人 而 寫 的 。 」

2 .人 生 信 念 的 申 明 ﹕

經 過 第 五 部 份 感 受 的 抒 發 、 說 明 ﹐讀 者 應 得 到 一 些 人 生 意 義 的 啟 發 ﹐這 部 份 便 重 申 讀 者

所 體 會 到 的 人 生 信 念 ; 可 視 為 是 上 文 的 總 結 。 讀 者 通 常 會 引 用 一 些 作 品 外 的 格 言 、 警 語 ﹐或

再 摘 錄 原 文 ﹐以 與 原 文 互 相 發 明 ﹐証 明 讀 者 對 原 文 的 匯 通 。

「 徐 剛 所 寫 的 一 段 文 字 是 值 得 牢 記 的 ﹐他 說 ﹕『 人 類 最 漠 視 的 ﹐往 往 是 最 珍 貴 的 ; 人 類

拼 命 為 之 奮 鬥 的 ﹐往 往 是 最 沒 有 價 值 的;人 類 以 為 天 經 地 義 屬 我 所 有 的 ﹐失 去 得 也 快。』

這 可 沒 有 半 句 假 話 ﹐也 值 得 我 們 反 省 再 反 省 。 」

3 .積 極 行 動 的 勉 勵 或 呼 籲 ﹕

以 積 極 、 鼓 勵 的 說 話 勉 勵 自 己 ﹐並 呼 籲 讀 者 坐 言 起 行 ﹐一 起 實 踐 信 念 的 說 話 結 束 全 篇 。

Page 18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8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例 如 ﹕

「 此 時 此 地 ﹐我 只 希 望 ﹐歷 史 千 萬 不 要 重 演 ﹐我 要 一 個 有 血 有 肉 的 人 ﹐而 不 是 一 隻 墊 著

床 腳 的 烏 龜 啊 ! 」

「 經 一 事 ﹐長 一 智。希 望 有 更 多 先 知 先 覺 的 人 出 現 ﹐更 盼 有 更 多 機 會 給 予 他 們 發 揮 潛 能 !

只 有 自 救 ﹐才 不 會 為 任 何 威 脅 滅 。 」

「 然 而 ﹐願 我 們 能 像 櫻 子 一 樣 ﹐相 信 愛 可 以 化 解 仇 恨 ﹐以 無 私 的 愛 心 ﹐永 遠 滿 懷 希 望 ﹐

好 好 利 用 已 擁 有 的 自 由 去 迎 接 矛 盾 和 挑 戰 。 … … 」

以 下 是 一 個 這 一 部 分 的 例 子 ﹕

看過《疏狂集》﹐「疏」「狂」一直在腦海裡徘徊﹐就像禪院的鐘聲﹐清脆回蕩﹐令思緒

起了絲絲的蕩漾。看著、想著﹐究竟它們是何方神聖呢?我壓根兒不知從何入手﹐亦不敢妄

加判斷﹐待我﹐慢慢地尋找線索吧!

說明所受影響

《疏狂集》就是潘教授的「驀然回首」﹐它給予我人生經饒﹐亦抒發了他藏在心底多年

的喜怒哀樂及情懷。它是一本哲學書﹐亦是一本抒情小品﹐但它更是一本值得推薦的讀本。

青年們!拾起過往遺下在路旁的經驗﹐作為自己在未來佈滿荊蕀的路途上的武器吧!

申述信念

呼籲行動

從 上 可 見 ﹐讀 書 報 告 結 構 有 以 下 特 點 :

1 .六 部 份 中 以 概 括 、 感 受 、 總 結 三 者 最 重 要 ; 此 三 者 必 須 連 貫 ﹐而 不 是 三 個 各 自 獨 立 的

部 份 。 如 果 能 做 到 概 括 部 份 能 突 出 作 品 的 重 心 ; 感 受 部 份 提 及 的 片 段 有 代 表 性 ﹐與 作 品 的 重

心 掛 鉤 ; 總 結 部 份 能 深 化 概 括 部 份 提 出 的 初 步 理 解 ﹐和 感 受 部 份 提 及 的 觀 點 ﹐則 是 一 篇 優 秀

的 讀 書 報 告 了 。

2 .以 上 六 部 份 及 其 內 部 的 次 序 ﹐並 不 是 必 然 的 ﹐隨 行 文 的 變 化 ﹐是 可 以 有 所 調 動 ﹐不 必

固 守 不 變 。 當 然 ﹐引 子 和 概 括 不 能 後 於 感 受 ﹐總 結 也 不 可 能 放 在 其 他 部 分 之 前 ; 另 外 ﹐各 必

需 部 份 ﹐卻 不 能 有 所 遺 漏 、 欠 缺 。

3 .讀 書 報 告 各 部 分 與 段 落 並 不 一 定 對 應 ﹐兩 個 甚 至 更 多 部 分 寫 在 同 一 段 落 內 的 例 子 十 分

常 見 ﹔有 些 時 候 ﹐某 一 部 分 又 可 分 成 多 個 段 落 書 寫 。

Page 18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8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例子

書名:浮過生命海

作者:葉特生

最初我還以為這本書會不如我所喜歡的科幻小說般精彩、有趣﹔也沒有武

打小說那般緊張、刺激。但是當我開始閱讀下去時﹐竟然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

了。書中的主人翁--葉特生先生﹐一個有著大好前途、美滿家庭的人﹐在偶

然的機會下發現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而竟然可以坦然面對。我不禁懷疑:世

上竟然有一個如此堅強的人。假使換了是我﹐我不嚇得神經錯亂才怪。

陳述閱讀行為

在書中﹐作者詳細地把自己如何和癌病搏鬥的過程描述出來﹐使我強烈地

感受到一種在頑疾纏身、死神時刻伴隨下的絕望感覺。這一份要長年累月受盡

折磨、獨自和病魔對抗的毅力需要多麼大的決心去支持啊!盡管癌魔毀滅了他

如日中天的事業﹐把他壯健如牛、筋骨紮實的身體摧殘成「仙風道骨」﹐但是

他並役有因此而垮下來﹐反而勇敢地掙扎下去。

概括全書重點

概括全書精神

在「鬥爭」一節裡﹐他這樣描述自己的惡夢:「隨便一抓﹐頭髮就一把一把的

抓下來了﹐就如被沸水燙過的雞﹐三下兩下所有毛輕易拔光﹐禿頂光身﹐沒有

毛髮的恐怖」。面對如此可怕的事實﹐他這樣回應:「愈是危險愈要面對﹐愈是

痛苦愈要挺起胸膛」﹐於是他馬上去理髮店把頭髮剃光了。

抒發感受一

片段引述

從作者的經驗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擁有健康的軀體已經是一件值得感謝

造物主的事情:我們為甚麼還不知足﹐仍然要去追求金錢、去追求物質的享受?

意義昇華

這本書今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作者對生死的觀感。在與癌病一番生死

決鬥後﹐他反而更勇敢地去面對死神。「戲言」一節裡﹐他舉了一個動人的實

況:「一個患了絕症的青年人在死前強忍痛楚﹐堅持把最後的日子拍成紀錄片﹐

講述他逐漸邁向死亡的感受:這份勇氣和膽色﹐這份豁達從容勘破生死的態度﹐

使人感動」﹐隨著﹐作者帶出了自己的感受:「反正人人都有盡頭﹐與其自怨自

艾﹐倒不如昂然面對﹐笑語前路﹐不枉來這麼一遭。」說得好!死﹐人總是要

面對的﹐既已選擇了「生」﹐就不應去逃避「死」﹐唯一要怕的是到了死時才發

覺自己竟然庸碌一生、一事無成﹐所以在生時就要使自己內在的精神活得充

實、外在的生命活得有意義。

抒發感受二

片段引述

意義昇華

Page 18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8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另一方面﹐作者在書中亦以妙趣、詼諧的手法寫出他對現代愛情的觀感。

在「傘和筆的愛情」中﹐他就以傘和筆來比喻男女之情:「男人如筆﹐酬酢見

人的機會多﹐盜和被盜的可能性亦大﹔女人如傘﹐隨時可能被拿走﹐只是要等

待下雨天的機會﹐晴朗天氣﹐誰會拿雨傘?」讀完令人忍俊不禁。

作法評論

幽默

總括來說﹐《浮過生命海》的內容真實而感人﹐文字直率而不矯飾。閱讀

完後﹐我就好像給作者引領著﹐一起浮過生命中的海洋般﹐領略了前所未有的

感覺﹐雖然沒有當事人感受得那般深刻﹐卻使我上了一堂寶貴的人生哲學﹐開

啟了我的人生之門!

總結全篇

說明所受影響

申述人生信念

書名:醫生札記

作者:翔

《醫生札記》裡收錄了十三篇作品﹐其中有六篇描寫年青病人﹐四篇寫

父母對子女的情﹐此外﹐作者的朋友的患病情況、癮君子及一位患絕症的小

朋友各佔一篇。

概括全書重點

概括組織方法

顯然而見﹐年青病人的記錄佔這書較多的篇幅。是的﹐一個正處黃金時

期﹐精力旺盛的青年患上不治之症﹐令他們終日臥在床上﹐這打擊比小孩或

老人患病更為難受。然而﹐年青人對病魔的抵抗﹐不向困難低頭的倔強性格﹐

會比任何人更為強烈﹐書中的年青病人就正是這種人。

〈癱〉中的少女因為一次交通意外﹐失去了活動能力﹐但她積極接受物理

治療﹐又能在平凡無聊的日子妻尋找樂趣﹔在〈生的啟示〉中的留學生﹐患

病後仍堅毅完成大學課程﹐隨後又戒掉了吃止痛藥的習慣﹐更積極的工作﹐

不浪費半點光陰﹐他這份對生命的熱誠﹐連作者也為其震攝。

概括全書精神

抒發感受一

片段引述

情感體驗

眼看書中這班年青人熱愛生命﹐與死神、病魔周旋到底﹐我不禁想起近

期的年青人自毅個案不斷增加。他們為了好奇、成績不理想、外表不及人或

所謂堅貞的愛情﹐白白斷送生命﹐多麼愚蠢!多麼可惜!古語有云:「知足

者、貧亦樂。」我們斷不能為了這些輕微的挫折而放棄生命﹐那太不像話了!

書中有一句語﹐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人並不能都擁有世界所有東西。有

財富的不一定健康﹐健康的不一定有學問﹐有學問的不一定快樂。我們都分

到了不同的一份。只要充份享用自己所擁有的﹐生命便滿足和快樂。

意義昇華

書中〈不幸的……〉這篇作品﹐給我印象最為深刻。這篇文章分開兩篇﹐

一是〈生〉﹐另一是〈死〉。一對年青父母接受不了剛生下的畸嬰﹐決意放棄﹐抒發感受二

Page 18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8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更要求醫生不要治療他﹐但這嬰兒卻反而康復﹐更一天一天強壯起來-這是

不幸的生﹔另一對年老父母誕下一個健康出現問題的男嬰﹐他們請醫生救活

他﹐但幾經努力﹐男嬰最後還是死了一這是不孝的逝。看罷這篇作品﹐我有

一種難以用筆墨形容的感覺﹐覺得好像是天意弄人﹐或者是人必須在命運前

低頭!明明希望救活的﹐卻死掉了﹔明明是放棄了的﹐卻生存著……真的!

上天真的像在開玩笑!又難道是一個人在極度困難和壓迫之下﹐才能堅強起

來?然而﹐生命中的一切是冥冥中注定的。如果有人渾渾噩噩地過了一百歲

生命﹐那根本沒意思﹐故此﹐生命應重「質」而不重「量」﹐縱然不能控制

生命的長短﹐但更重要的是怎樣去過一生﹐怎樣去過得更有意義、更為充實。

片段引述

情感體驗

意義昇華

《醫生札記》所記過人生種種歷程﹐令我接觸到死亡。雖然對我這個十

來歲的丫頭來說﹐死亡畢竟是遙遠不可及的事情﹐而我對書中所謂接觸到死

亡的感受亦十分膚淺﹐但只要我們知道死亡的存在﹐知道時間的短促﹐而去

珍惜光陰﹐那便足夠了!

總結全篇

說明所受影響

孟達尼說過一個故事:「一個老水手在狂風巨浪的海洋中對海神這樣

說:「啊﹐上帝!假使你願意﹐妳可以救我:假使你願意﹐你可以毀我﹔但

無論你救我或毀我﹐我都要握緊我的舵。」是的﹐無論面臨多大的困難﹐能

解決與否﹐我們應本著自己的原則﹐勇敢去面對﹔至於人生﹐我們應充份利

用本身的條件力加以發揮﹐亦要充份享用自己所擁有的﹐讓生命充實和過得

更有意義!如果你是這樣過一生的話﹐縱然死神就於此刻降臨﹐相信你不會

感到遺憾﹐甚至能說:「今生無悔!」人生不過是這樣吧!那麼﹐死亡只不

過是一個驛站﹐讓我們去開始另一新生罷了。

申述人生信念

(引用格言)

呼籲積極行動

書名:疏狂集

作者:潘偉強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疏狂集》

作者以「疏」「狂」起﹐但一字一文卻絕不疏狂。

本書是作者自我記敘由中學時期至成為大學教授的心路歷程與悲歡離含﹐

透過不同的環節﹐用他那靈活的筆觸表現出來。

全書共分三個主題思想﹐分別是去國前、去國後與及回歸香港的經歷。

概括全書重點

概括全書內容

概括全書組織

「雷雨」及「生命的姿采」是他去國前的兩篇小說。「雷雨」是傾訴自小

受鼻竇炎折磨的心聲﹐與它帶來的種種困擾。適逢作者當時是應屆會考生﹐外

在和內在的壓力對他步步緊迫﹐並沒有任何體恤。幸而他並役有放棄﹐反而孕

育了一套自我激勵的思想﹐認為是上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

其體膚﹐苦其心志……!。在這篇章裡充份感受到作者那滿懷信心的信念。而

抒發感受一

片段引述

情感體驗

Page 18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8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在「生命的姿采」裡﹐作者談的並不是甚麼人生偉論﹐而是他少年時對幻想中

的終生伴侶的遐想與一份渴望。畢竟少年時候的作者覺得「她」帶著一份神秘

感。心目中的「她」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有著神仙懿範的。字裡行間飄逸著作

者那股傻氣﹐不禁令人發笑。

抒發感受二

片段引述

情感體驗

「去國」﹐是描寫他出國後種種對往事的思念及情懷。出國後﹐他感受到

父親沉默寡言﹐神情嚴肅﹐望而生畏的背後﹐藏著對子女關懷之情﹐就在機場

臨別的一刻﹐老淚縱橫的真情﹐一一流露出來。錯怪了父親的罪惡感及悔疚﹐

與對父親的尊敬﹐一時間湧上心頭﹐百感交雜﹐又恨不得立即走到父親跟前﹐

向他認錯。我認為:「讀『去國』而不心酸者﹐其人必不孝。」

抒發感受三

片段引述

情感體驗

「十里洋場」是作者返港後嘗試重新適應生活的心聲。人事變遷的厲害﹐

令他與杜會格格不人。黃堅庭先生:「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他那種滄老

的心態﹐使自己與以往的舊知己有了隔膜。再者﹐習慣了外國安寧悠閑的生活﹐

對繁忙喧鬧﹐夜夜笙歌的香港生活有點無所適從。家人移民了﹐愛人分手了﹐

朋友陌生了。對他來說﹐香港已變成了一塊陌生地﹐自己亦變成了徹頭徹尾由

外國來的中國人。讀後﹐深深的感受到作者那感慨萬分與無奈的心情。

抒發感受四

片段引述

情感體驗

《疏狂集》令我思考﹐亦今我開始為自己的未來打算。不瞞你說﹐當讀到

作者的歷程與思想時﹐確實有黠兒徬徨與不知所措。但它亦使我體驗到一份人

生處世的哲理。因為作者在文中提到因性格而闖的禍﹐引發起我的思考﹐亦得

了結論:每一個禍都是實貴的經驗﹐而經驗能使自己在以後的日子更完善地控

制性格。所以﹐不要怕禍﹐因禍並不由你控制﹐但從禍去跟進自己是自己的責

任!

意義昇華

看過《疏狂集》﹐「疏」「狂」一直在腦海裡徘徊﹐就像禪院的鐘聲﹐清脆

回蕩﹐令思緒起了絲絲的蕩漾。看著、想著﹐究竟它們是何方神聖呢?我壓根

兒不知從何入手﹐亦不敢妄加判斷﹐待我﹐慢慢地尋找線索吧!

總結全篇

說明所受影響

《疏狂集》就是潘教授的「驀然回首」﹐它給予我人生經饒﹐亦抒發了他

藏在心底多年的喜怒哀樂及情懷。它是一本哲學書﹐亦是一本抒情小品﹐但它

更是一本值得推薦的讀本。

青年們!拾起過往遺下在路旁的經驗﹐作為自己在未來佈滿荊蕀的路途上

的武器吧!

申述人生信念

呼籲積極行動

--看過《疏狂集》後我的心聲。

Page 19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9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書名: 中國古代文化知識趣談

作者: 馬重奇

出版社:導師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一九九九年第二版

內容介紹:

全書共分十二章。本書介紹的內容包括:古代社會的婚姻習俗的發端和演變情況,對穩

定社會和國家有舉足輕重作用的禮俗與宗法、姓氏與名號,古代的車、馬、飲食、衣飾

和書等日用器物的知識;在寶貴的文化遺產上有天文、曆法、傳統節日等;在科技上的

重要發明及發現、大運河工程、重要科學著作介紹;在藝術上的講述了風格獨特的書法、

繪畫、音樂、建築、雕塑和陶瓷發展的概況;在宗教上古代的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回

教的基本教義、主要宗派以及對中國的影響;在教育上特別介紹中國古代太學與書院的

興起、發展、沒落的歷史及其各自特點;在文學上有藝術形式與別國不同的先秦文學、

兩漢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唐宋文學、元明清文學和新文學,如《詩經》、《史記》、

五言詩、《竇娥冤》、《狂人日記》等等;在學術思想上,有先秦顯學的儒、道、墨、

法四大家、魏晉的清談學、宋明理學和新文化運動的思想概觀和演變。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有著燦爛的文化。她對人類的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其中引以為傲和著名的是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和活字印刷這四大發明。指南針是利用

磁鐵在地球磁場中南北指極性而製成的一種指向儀器,它大大地促進了航海業的發展。

火藥是古代煉丹方士在煉丹時無意中配製出來的,它被應用於軍事上,由南宋傳入阿拉

伯國家和歐洲。中國發明了造紙術,從公元六世紀開始流傳到國外,促進了世界文化的

發展。印刷術起源於隨唐時期,其中畢昇發明的膠泥活字術是重大革新,此技術並傳到

朝鮮、日本和歐洲等國家。東漢的太史令張衡還發明能演示天體運行和表示日期推移兩

部分的渾天儀和能預測地震的候風地動儀。此外,中國古代還發明了農業上的輪作、算

盤、十進制和醫學上的診脈法、針灸術。在中國古代科學著作上,北魏的賈思勰所著的

《齊民要術》、宋代 括所著的《夢溪筆談》、明朝宋應星所寫的《天工開物》和李時

珍編寫的《本草綱目》尤為重要。

Page 19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9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作者給我們介紹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知識,包括古代的婚姻、禮俗、宗法、姓名、器物、

天文、曆法、科技、藝術、宗教、教育、文學以及學術思想,是為了使我們對中國文化

有一個概括的而全面的認識,培養我們對中國古代文化的興趣和感情。雖中國文化的範

疇寬廣遼闊,非這本書所能包羅,然而卻給我們對中國古代文化有了一個概括的認識,

值得我們一看。

本書特色:

全書共分十二章。包括社會、天文曆法、科技、藝術、宗教、教育、文學和學術思想八

方面,基本涵蓋了中國文化的各個主要層面。在詞彙或語句方面,字句通俗易懂,每章

章的末均對一些難懂的詞語加上注釋,在不常見的字記上亦加上注音,對於較繁複的概

念和資料,則以表解形式來說明。書中更有很多彩色圖片,圖文并茂,能加深讀者對中

國文化的認識和提高閱讀的興趣。由於本書主要是資料性介紹,部分讀者在閱讀此書時

可能會感到有點乏味,如能適當地加插些漫畫形式的介紹,相信會更能提高讀者閱讀的

興趣。

讀後感:

為何中國遠落後於西方?

早在一千年前,中國處於盛唐,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水平,都領先歐洲諸國,美國

更尚未成立;直到近二、三百年,中國的科技與生產力發展停滯不前,歐洲則自工革命

後飛躍發展,遠遠拋離中國。

在近幾百年中,西方壓倒東方,決不是因為中國人不比歐洲人聰明。古代中國科技那引

以為傲的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和活字版印刷四大發明不是肯定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嗎?

就連西方學者也公認中國的科技在明代以前一直領先全球。

但是,中國為什麼會在近二、三百年間被西方遠遠拋離呢?人們對此眾說紛紜,有不少

國人把國家的衰落,全歸咎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迂腐與保守,以至出現「五四」時期的「打

倒孔家店」、「全盤西化」等思想。中國被西方趕上,有文化、教育、社會、政治、經

濟等原因。然而,我以為阻礙了科技的發展和財富的創造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我

國當權者長期以來不重視私有產權的經濟制度。

很多歷史學家指出,歐洲的科技知識長期落後於中國,卻早於中國出現工業革命,帶動

經濟飛躍發展,一個主要原因是歐洲自十五世紀後,逐漸發展了一套有利創造財富的價

值觀、政治制度和經濟體制,促成了劃時代的變革,其核心思維,是承認及保障私有產

Page 19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9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權,這個觀念是中國所欠奉的。不難想像,當我們辛勤耕耘的成果得不到應有的保障時,

我們還會一絲不苟、全心全意地去工作嗎?

私有制產權制度的確立,使生產者從切身的利益出發,多勞多得,積極參與改良生產工

具和努力提高生產技術,使發明創造迅速應用到日常生活和經濟活動上,有效的提高了

生產力。生產力的提高又增加了政府的稅收,改變了統治者對知識科技的無知和敵視,

並逐漸重視和發展科學技術、法律制度,科學技術的提高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又能大大促

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反之,中國封建統治者把法律當成是皇家的專利,人民的土地財產沒有足夠的保障。孫

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統治,提出保障私有產權的概念,但隨後軍閥混戰,私有

產權制未能落實。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毛澤東曾信誓要落實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保護私有產權,並一度把土地分給農民,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但很快又再把土地

沒收;繼而按共產主義的一套,極力反對私有制,頓時使私有制在我國沒有立足之地,

那時國家的生產力不是幾乎停滯不前嗎?

中國過去五十年的發展經驗證明了,要調動生產的積極性,要爆發生產者的創造力,要

振興科技,要加快生產力的發展,要國家富強,就要先保障生產者的私有產權。年近千

禧,保護私人財產終於被寫上我國的憲法,這對於保障生產者的私有財產權邁出的一大

步。我不是反對社會主義公有制,但我想,我們現今不必要為公有制還是私有制而爭論,

當今最重要的是加強私有財產權的保護,尤其是知識產權。人民的生產力將會隨著私有

財產權越受重視而大大提高,更為我國在下一世紀的科技及經濟發展奠定更穩固的基礎,

在二十一世紀振興中國則可計日而待也。

改革教育制度

古代的士人為了追求功名利祿,不得不先通過重重的科舉考試,當中不少士人花上半生

的青春,還是名落孫山。在香港,每年也有不少學生為了考進大學,而拼命地在重重的

考試中掙扎,甚至重讀再重讀。當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落第的時候,我們在嘆息自己為何

屢戰屢敗的同時,會疑惑:「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嗎?」

香港現行教育制度的一個最大的弊端,就是過分以考試為主導,其教育目標彷佛只有一

個,就是入大學,校長、教師、家長、學生的眼睛都盯著大學入學試課程。從小一到大

學,設下多個考試關卡,為了考好大學入學試,大家要先應付中學會考篩選,為了應付

會考,大家要爭取入名中學,因此在小學學能測驗爭取好成績。為應付小學學能測驗,

大家又千方百計爭取入名望高的小學,使不計其數的中學生、小學生變成考試的奴隸。

Page 19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9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學生的學習被扭曲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學校教學亦以應付考試為最高原則。小學教育以

至中學預科都十分著重向學生傳授書本上的知識,老師往往要求我們背誦,而作個人分

析的則只佔少數。

學校的應該是培養和訓練我們的分析能力、批判和發問能力的地方,但這樣「一對眾」

的單向灌輸,不但沒有關注我們這方面的能力發展,更加重了我們對教師的倚賴性,試

問這樣的教育怎能培養出具獨立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的年青一代呢?在課堂上傳授知

識的時間佔了我們的大部分時間,學校只懂給我們繁重的功課,忽略了我們對社會大事

的關心和德育的培養。學校為了追趕教學進度,每周只有兩堂的體育課,往往忽略了學

生在體育方面的發展和需要,許多學生不是都為了應付繁重的功課和考試而疏於運動,

變成「文弱書生」了嗎?難道只培養出「文弱書生」的教育制度不算是教育上的一大敗

筆嗎?

香港每年都有不少學生因為受不了學校的功課壓力而自殺輕生,當中有成績不理想的,

也有品學兼優的。我們既對那些輕生的學生感到惋惜,也覺得改革香港以考試為主導的

教育制度已是逼在眉睫的事了。學校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可惜,

如今填滿我校園生活的,卻是那讀不完的書、做不完的功課、考不完的試,難道我們上

學就是為了背書和考試嗎?不!我們渴望的,不僅是課本上的知識,我們更需要輕鬆愉

快的校園生活!我們不要為了考試而讀書的填鴨式教育制度,我們要的是德、智、體、

美、群全面發展的教育! 我們期望香港的教育制度能盡快改善,真正能培養出有獨立思

考和分析能力、有創意和德、智、體、美、群全面發展的人才。

雖然香港的教育有待改進,但我們作為學生,不應只管去哀嘆教育制度的失敗,甚至為

了逃避現實而輕生,而應該要安守本份、刻苦勤奮,不斷求進,精益求精,因為我們的

學習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總結:

《中國古代文化知識趣談》這本書啟發了我對中國為何在近二、三百年間遠落後於西方,

和對香港教育制度等問題的思考。讀了這本書後,不但使我對中國古代文化有了一個更

概括而全面的認識,而且更加深了我對我國古代文化的熱愛之情,令我更肯定我們中華

民族文化的價值和成就。我們年青一代應該要熟悉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並培養出對

我國文化遺產的感情,繼續繼承並發揚我國優良的文化傳統,以接受世界文化的挑戰。

我深信,二十一世紀以後,中國文化必會成為世界文化中的一顆北極星。

~完~

Page 19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9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工作報告

Page 19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9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工作報告

一、定義

a )一 般 團 體 機 關 ﹐進 行 某 項 工 作 ﹐就 整 項 工 作 的 安 排 、 進 度 、 結 果 、 工 作 後 的 檢 討 等 ﹐所 寫

的 書 面 報 告 。

b )工 作 報 告 是 向 上 級 或 大 眾 交 代 的 文 件 ﹐因 此 必 須 詳 列 處 事 的 方 法 、 工 作 的 過 程 、 資 源 的 分

配 等 項 目 ﹐並 表 現 出 對 外 負 責 的 態 度 。

c )工 作 報 告 最 重 要 的 是 總 結 經 驗 ﹐提 出 意 見 ﹐以 作 為 日 後 處 理 同 類 問 題 的 參 考 。

二、格式

1 .格 式 一 ( 章 程 式 ):

{ 標 題 }

致 { 個 人 或 團 體 機 關 的 名 稱 }

一 、 引 言

二 、 正 文

三 、 總 結

四 、 後 文 : 落 款 及 附 件

註 :

a )標 題 要 能 概 括 全 文 大 意 , 清 楚 說 明 是 關 於 甚 麼 事 情 的 報 告 。

b )交 遞 語 可 先 於 標 題 , 列 在 左 上 角 ; 並 可 寫 成 「 敬 呈 :{ 收 件 人 }」。

c )署 名 也 可 以 寫 在 標 題 下 的 右 端 。

Page 19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9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 .格 式 二 ( 表 格 式 ):

標 題

目 的

時 間

地 點

經 過

總 結

負 責 姓名: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三、結構

零 、 受 文 者

一 般 寫 成 :「 致 : 個 人 或 團 體 機 關 的 名 稱 」; 若 為 上 行 報 告 ﹐「 致 」 可 改 為 「 呈 」。

一 、 標 題

要 能 概 括 報 告 的 目 的 或 主 要 內 容 ﹐並 加 上 「 工 作 報 告 」 的 文 類 名 稱 。

二 、 引 言

引 言 是 開 展 正 文 的 準 備 ﹐以 簡 明、概 括 的 文 字 交 代 報 告 事 項 的 背 景、因 由、動 機、目 的 、

基 本 觀 點 等 資 料 。 引 言 的 內 容 寫 法 有 三 種 。 報 告 的 引 言 可 以 選 其 中 一 項 或 三 項 全 選 ﹐隨 需 要

而 定 。

1 .情 況 ( W h a t e x i s t s ? ):

引 言 一 般 以 讀 者 熟 悉 或 已 有 的 情 況 開 始 。 這 部 分 的 作 用 是 交 代 報 告 事 項 的 背 景 、 事 情 、 經

過 。 例 如 ﹐「 我 是 一 個 書 法 受 好 者 ﹐從 小 開 始 學 習 寫 字 ﹐也 在 省 地 縣 的 一 些 比 賽 中 獲 獎 。 」

2 .原 由 ( W h y w r i t e s ? ):

其 次 ﹐引 言 可 交 代 寫 作 的 原 因 ﹐例 如 情 況 的 變 化 、 出 現 的 問 題 、 導 致 寫 作 的 動 機 等 。 例 如 ﹐

「 但 要 說 正 規 地 練 習 ﹐還 是 在 進 供 校 以 後 ﹐在 陳 育 剛 老 師 的 悉 心 指 導 下 ﹐書 法 水 平 有 了 很

大 的 提 高 。 」 便 出 情 況 的 變 化 ﹐寫 作 此 一 報 告 的 原 因 便 在 於 「 如 何 提 高 書 法 水 平 」 了 。

3 .組 織 ( H o w o r g a n i z e d ? )

Page 19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9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再 次 ﹐引 導 讀 者 了 解 報 告 的 基 本 觀 點 或 大 致 安 排 。 例 如 ﹐「 日 久 天 長 ﹐對 書 法 學 習 有 了 幾 點

深 刻 的 體 會 。 」 指 出 報 告 的 重 心 在 於 「 提 高 書 法 水 平 的 個 人 體 會 」﹐並 且 共 有 「 幾 點 」( 後

文 所 見 ﹐一 共 有 四 點 )。

一 個 有 效 的 引 言 常 包 含 以 上 三 項 ﹐但 是 ﹐一、是 否 需 要 三 項 全 部 包 括 ﹐還 得 視 情 況 而 定 ;

二 、 先 情 況 ﹐次 原 由 ﹐後 組 織 是 最 常 見 的 引 言 模 式 ﹐但 此 三 項 的 次 序 並 無 一 定 ﹐以 原 由 先 可

突 出 問 題 所 在 ﹐而 以 組 織 先 可 突 出 主 題 。

三 、 正 文

正 文 的 內 容 有 二 : 一 為 進 行 過 的 活 動 ; 二 為 從 中 所 得 到 的 經 驗 。 活 動 以 說 明 為 主 ﹐經 驗

以 議 論 為 之 ; 經 驗 是 報 告 根 據 活 動 師 納 、 演 繹 出 來 的 ﹐故 此 ﹐「 說 」 與 「 論 」 必 須 緊 密 結 合 ﹐

以 活 動 推 論 出 經 驗 ﹐否 則 說 服 力 便 不 足 了 。 但 是 ﹐一 些 「 簡 報 」 則 以 說 明 為 主 ﹐可 省 去 議 論

的 部 分 。

1 .列 出 不 同 活 動 項 目 分 別 說 明 ﹐每 一 項 目 下 可 包 活 下 列 報 告 內 容 :

a )活 動 目 的 及 意 義 :

指 出 舉 辦 該 項 活 動 的 宗 旨 或 價 值 所 在 。

b )活 動 項 目 的 細 目 :

指 出 該 項 活 動 的 時 ﹑地 ﹑人 ( 主 辦 及 協 辦 ﹑嘉 賓 ﹑參 加 者 )﹑事 。

c )活 動 安 排 和 過 程 :

安 排 主 要 指 資 源 的 分 配 ﹔過 程 主 要 指 事 件 的 按 時 序 的 先 後 敘 述。二 者 中 以 安 排 的 說 明 較 常

見 ﹐一 些 特 殊 的 ﹑應 變 性 的 安 排 尤 應 特 別 說 明 。

d )活 動 結 果 和 反 應

包 括:活 動 的 效 果 如 何 ? 何 以 有 如 此 效 果 ? 由 此 作 為 下 面 總 結 所 帶 出 建 議 之 張 本。這 部 分

一 般 先 報 喜 ﹐後 報 憂 ﹐即 先 提 出 工 作 的 優 點 ﹐然 後 才 出 問 題 所 在 。

2 .經 驗 : 總 結 經 驗 ﹐對 事 件 作 出 分 析 與 檢 討 。 活 動 與 經 驗 二 者 的 安 排 方 法 有 三 :

a )先 活 動 ﹐後 經 驗 ﹐這 種 寫 法 最 簡 單 ﹐可 稱 為 「 縱 式 結 構 」﹐適 用 於 較 小 規 模 的 活 動 ;

b )以 活 動 為 主 ﹐按 活 動 的 項 目 或 過 程 ﹐報 告 工 作 情 況 ﹐而 經 驗 則 穿 插 其 中 ﹐這 稱 為 「 縱 式

結 構 」﹐適 用 於 強 調 階 段 、 突 出 進 度 的 工 作 ;

c )以 經 驗 為 主 ﹐按 分 析 得 出 的 經 驗 ﹐分 成 不 同 條 目 ﹐其 下 以 活 動 經 驗 作 為 佐 證 ﹐這 種 與 調

查 報 告 相 近 的 寫 法 ﹐難 度 最 高 ﹐稱 為 「 橫 式 結 構 」﹐適 用 於 較 大 規 模 的 活 動 。

四 、 結 語

結 語 的 寫 法 有 三 種 ﹐其 中 以 第 二 種 最 為 常 見 ﹐也 最 重 要 ; 至 於 另 外 兩 種 是 否 需 要 ﹐則 視

情 況 而 定 。

1 .概 括 ( summar y):

顧 名 思 義 ﹐概 括 是 報 告 正 文 內 容 重 點 的 重 申 ﹐這 種 寫 法 較 適 合 於 長 篇 幅 的 報 告 ﹐如 篇 幅 較

短 ﹐概 括 便 顯 得 累 贅 。

2 .總 結 ( conclu sion):

Page 19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9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總 結 與 概 括 不 同 之 處 ﹐在 於 總 結 不 是 正 文 的 重 覆 ﹐而 是 正 文 的 邏 輯 發 展 ﹐以 突 出 全 文 觀 點 ﹐

深 化 主 題 。 因 此 ﹐這 部 分 主 要 根 據 現 存 問 題 ﹐提 出 意 見 ﹐如 具 體 建 議 和 對 事 情 發 展 提 出 展

望 。

3 .後 記 ( afterw ards):

後 記 與 總 結 不 同 之 處 ﹐在 於 後 記 與 正 文 的 關 係 更 疏 ﹐後 記 屬 補 充 一 類 ﹐凡 正 文 未 有 提 及 而

需 要 說 明 者 皆 是 。 因 此 ﹐這 部 分 可 包 括 :

a )對 事 情 發 展 提 出 展 望 ;

b )正 文 未 提 及 而 應 附 帶 一 談 的 情 況 和 問 題 ;

c )對 有 關 人 士 作 出 鳴 謝 等 ﹐皆 是 後 記 部 分 。

五 、 後 文

1 .署 名 ( 個 人 或 小 組 ﹐有 需 要 時 應 包 括 職 銜 ) ﹔

2 .日 期 ( 署 名 和 日 期 ﹐也 可 以 寫 在 標 題 之 後 ) ﹔

3 .註 釋 ﹔

4 .附 件 或 附 錄 。

Page 19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19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例 如 :

星 火 日 夜 食 品 商 店 的 晝 夜 服 務

星 火 日 夜 食 品 商 店( 以 下 簡 稱「 星 火 」)位 於 西 藏 路 、 北 京 路 口。 地 理 位 置

既 重 要 又 不 利 。 重 要 ﹐指 它 地 處 交 通 要 道 ﹐六 叉 路 口 ; 不 利 ﹐是 指 它 位 於 西 藏

南 路 前 端 ﹐前 有 淮 海 路 、 南 京 路 等 名 家 好 店 ﹐顧 客 走 到 此 地 ﹐一 般 都 已 完 成 購

買 任 務 。 自 一 九 七 二 年 「 星 火 」 創 辦 以 來 ﹐十 三 年 來 「 星 火 」 的 知 名 度 越 的 知

名 度 越 來 越 大 ﹐「 上 海 有 家 星 火 店 ﹐廿 四 小 時 賣 糕 點 」、「 夜 間 踏 進 星 火 門 ﹐取 暖

買 藥 有 前 門 」;「 星 火 」 的 營 業 額 年 年 上 升 ﹐一 百 平 方 米 的 營 業 場 地 ﹐五 十 六 個

營 業 人 員 ﹐一 九 七 八 年 的 銷 售 額 還 只 有 一 百 四 十 五 萬 元 ﹐上 繳 利 潤 十 點 六 萬 元 ﹐

到 一 九 八 四 年 銷 售 額 達 三 百 零 五 萬 元 ﹐上 繳 利 潤 廿 一 萬 元 ﹐在 整 個 黃 浦 區 食 品

公 司 所 屬 店 中 ﹐僅 次 於 泰 康 、 和 平 食 品 商 店 ﹐而 名 列 第 三 。( 情 況 )「 星 火 」經 營

興 旺 靠 的 是 甚 麼 ? ( 原 由 ) 它 靠 的 是 全 心 全 意 為 人 民 服 務 的 辦 店 宗 旨 。「 日 夜 服

務、方 便 群 眾 」的 經 營 方 針 和 具 體 落 實 抓 住 最 寶 貴 的 時 間 ﹐向 時 間 要 經 濟 效 益 ﹐

向 時 間 要 社 會 效 益 。( 組 織 )

一 、「 講 社 會 效 益 ﹐才 有 經 濟 效 益 」﹐是 「 星 火 」 七 十 年 代 的 辦 店 宗 旨 。

… …

二 、「 抓 經 濟 效 益 ﹐是 為 了 取 得 更 好 的 社 會 效 益 」﹐是 「 星 火 」 八 十 年 代 的

經 營 宗 旨 。

… …

「 星 火 」 走 上 創 業 之 路 ﹐現 在 還 在 探 索 和 開 拓 前 進 的 道 路 。 他 們 有 成 績 、

有 貢 獻 ﹐但 也 有 缺 點 和 不 足 之 處 ﹐那 就 是 商 品 管 理 問 題 仍 未 很 好 解 決 ﹐夜 間 管

理 有 漏 洞 ﹐一 九 八 四 年 的 差 錯 率 仍 為 1% 。 另 外 ﹐由 於「 星 火 」分 三 班 上 班 ﹐職

工 的 工 作 、 生 活 、 休 息 時 間 安 排 比 較 緊 ﹐較 大 地 影 響 職 工 業 餘 學 習 管 理 知 識 ﹐

導 致 職 工 經 營 水 平 偏 低 。 在 提 倡 競 爭 的 今 天 ﹐巿 場 信 息 越 來 越 為 人 所 認 識 ﹐但

是 如 何 搜 集 信 息 ﹐如 何 分 析 處 理 信 息 ﹐那 是 一 門 學 問 。 而 「 星 火 」 現 在 缺 乏 這

種 人 才 。( 橫 式 結 構 正 文 )「 星 火 」 存 在 的 這 些 人 員 質 素 問 題 是 當 前 中 小 型 企 業 普

遍 存 在 的 問 題 ﹐如 何 解 決 ﹐值 得 我 們 進 一 止 研 究 和 思 考 。( 結 語 )

( 引 自 : 上 海 巿 財 貿 企 業 管 理 協 會 《零 售 企 業 營 銷 管 理 案 例 選 》)

Page 20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0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調查報告

Page 20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0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調查報告

一、定義

1 .針 對 某 一 現 象 ( 事 情 、 問 題 或 情 況 等 )﹐透 過 受 控 的 ( c o n t r o l l e d )、 經 驗 的 (empir ical)的

調 查 過 程 ﹐以 供 詳 細 分 析 ﹐然 後 寫 成 有 明 確 觀 點 的 書 面 文 字 ﹐以 布 於 公 眾 ﹐就 是 調 查 報 告 。

2 .目 的( 針 對 現 象 )、 調 查 資 料 、 分 析 、 書 面 文 字 ﹐此 四 者 是 調 查 報 告 最 重 要 的 元 素 。 調 查 報

告 大 多 數 是 特 殊 性 的 ﹐因 此 要 注 意 調 查 報 告 的 目 的 ﹐或 所 謂 主 題 ; 同 時 ﹐調 查 報 告 的 重 點

當 然 是 調 查 所 得 的 資 料 ﹐以 及 隨 之 而 來 ﹐與 目 的 相 呼 應 的 分 析 ; 至 於 行 文 要 合 符 報 告 的 語

調 ﹐當 然 亦 不 可 忽 略 。

二、寫作要則

調 查 報 告 的 寫 作 要 則 如 下 :

1 .目 的

調 查 往 往 是 因 事 而 發 ﹐因 此 調 查 報 告 必 須 以 某 一 目 的 或 主 題 為 全 文 中 心 ; 主 題 須 以 真 實 、

具 體 的 實 際 事 例 和 數 據 作 支 撐 。 缺 乏 主 題 ﹐報 告 會 散 漫 ﹐缺 乏 真 實 性 和 具 體 性 ﹐報 告 便 不

能 令 人 順 服 。

2 .調 查 資 料

調 查 所 得 的 資 料 很 多 ﹐因 此 ﹐報 告 一 定 懂 得 篩 選 、 甄 別 ﹐只 取 有 代 表 性 的 數 據 ﹐作 扼 要 的

敘 述 ﹐與 主 題 呼 應 。

3 .分 析

分 析 是 調 查 報 告 的 靈 魂 ﹐但 歸 納 出 來 的 觀 點 一 定 要 與 資 料 呼 應 ﹐分 析 與 評 價 、 建 議 亦 要 相

關 ﹐保 持 邏 輯 的 一 致 。

4 .文 字

至 於 報 告 的 語 言 ﹐採 第 三 人 稱 敘 述 ﹐語 調 保 持 客 觀 、 中 肯 ﹐即 使 報 告 不 免 有 報 告 者 的 評 價

判 斷 ﹐但 只 可 對 事 ﹐不 可 對 人 ﹐尤 忌 作 人 身 攻 擊 。

三、結構

零 、 受 文 者

一 般 寫 成 :「 致 : 個 人 或 團 體 機 關 的 名 稱 」; 若 為 上 行 報 告 ﹐「 致 」 可 改 為 「 呈 」。

一 、 標 題

要 能 概 括 報 告 的 目 的 或 主 要 內 容 ﹐並 加 上 「 調 查 報 告 」 的 文 類 名 稱 。

二 、 引 言

1 .情 況 ( W h a t e x i s t s ? ):

交 代 報 告 事 項 的 背 景

Page 20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0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 .原 由 ( W h y w r i t e s ? ):

介 紹 撰 寫 報 告 的 動 機 、 因 由 ﹐即 調 查 的 目 的 : 如 調 查 的 目 標 ﹐解 決 的 問 題 ﹐和 研 究 的 意 義

等 。

3 .方 法 ( H o w o r g a n i z e d : s u r v e y ? )

這 部 份 是 調 查 報 告 獨 有 的 ﹐其 中 大 致 要 包 括 :

a )調 查 的 負 責 者 及 對 象 ﹔調 查 對 象 要 有 代 表 性 ﹐數 量 能 反 映 普 遍 情 況 。

b )調 查 的 方 式 : 這 部 分 最 重 要 ﹐得 清 楚 說 明 所 用 方 法 的 細 節 ﹐例 如 調 查 的 理 念 ﹑調 查 的 方

式( 是 問 卷 調 查 抑 或 其 他 )﹑調 查 所 用 方 法( 如 抽 樣 的 方 法 ﹑如 何 制 造 隨 機 樣 本 以 符 合 統

計 原 則 ) 等 。 調 查 的 方 式 大 致 有 以 下 各 項 ﹐其 中 以 問 卷 調 查 最 為 常 見 :

問 卷 調 查 (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

個 別 訪 問 ( i n t e r v i e w )

實 地 調 查 ( e t h n o g r a p h i c s t u d y )

運 用 檔 案 ( d o c u m e n t a r y r e s e a r c h )

c )調 查 的 大 致 過 程 : 即 調 查 的 步 驟 ﹐其 中 尤 其 要 包 括 時 間 及 地 點 二 者 。

d )調 查 的 概 況 或 初 步 結 果 : 所 得 的 基 本 資 料 和 數 據 ﹐例 如 收 回 問 卷 數 量 ﹑有 效 數 量 甚 至 誤

差 率 等 。

4 .組 織 ( H o w o r g a n i z e d : t e x t ? )

a )調 查 報 告 的 組 織 : 例 如 分 為 多 少 部 份 等 。

b )調 查 報 告 所 分 析 得 的 主 要 觀 點 。

三 、 正 文

正 文 的 內 容 有 二 : 一 為 調 查 的 結 果 ﹐即 得 到 的 數 據 資 料 或 具 體 事 例 ; 二 為 根 據 資 料 ﹐對

現 象 作 出 的 分 析 。 資 料 以 說 明 為 主 ﹐分 析 以 議 論 為 之 ; 分 析 是 報 告 根 據 資 料 歸 納 、 演 繹 出 來

的 ﹐故 此 ﹐「 說 」 與 「 論 」 必 須 緊 密 結 合 ﹐以 資 料 推 論 出 分 析 ﹐否 則 說 服 力 便 不 足 了 。 但 是 ﹐

一 些 「 簡 報 」 則 以 說 明 為 主 ﹐可 省 去 議 論 的 部 分 。

1 .調 查 結 果 : 清 晰 而 詳 盡 地 說 明 調 查 所 得 的 資 料 結 果 ; 為 清 晰 起 見 ﹐很 多 時 會 以 圖 表 表 示 。

調 查 結 果 的 表 示 方 法 有 三 :

a )縱 向 : 按 現 象 的 先 後 次 序 組 織 材 料 ﹐便 於 總 結 發 展 過 程 中 每 一 階 段 的 特 點 和 經 驗 ﹔

b )橫 向 : 把 現 象 分 成 不 同 的 各 個 方 面 ﹐歸 納 成 幾 個 不 同 部 份 分 別 說 明 ﹐每 一 部 份 配 以 一 個

具 概 括 力 的 小 標 題 ﹐便 於 從 不 同 角 度 說 明 主 題 ﹔這 種 方 式 最 為 常 見 ﹔

c )交 替 : 既 有 按 照 內 容 劃 分 的 橫 向 展 開 ﹐又 有 按 照 事 情 發 生 先 後 順 序 的 縱 向 發 展 ﹐交 替 敘

述 ﹐這 種 方 式 較 適 合 大 型 的 報 告 。

2 .調 查 分 析 : 指 出 所 得 資 料 的 意 義 ﹐歸 納 觀 點 ﹔並 對 分 析 得 的 資 料 作 價 值 判 斷 ﹐以 為 後 文 建

議 之 基 礎 。 調 查 結 果 與 調 查 分 析 二 者 的 安 排 方 法 有 三 :

a )先 結 果 ﹐後 分 析 ﹐這 種 寫 法 最 簡 單 ;

b )以 調 查 結 果 為 主 ﹐邊 敘 述 資 料 ﹐邊 歸 納 觀 點 ﹐寓 觀 點 於 資 料 ﹐把 分 析 則 穿 插 在 資 料 之 內 ;

c )以 分 析 為 主 ﹐按 分 析 得 出 的 經 驗 ﹐分 成 不 同 條 目 ﹐其 下 以 調 查 結 果 為 佐 證 ﹐這 種 寫 法 難

度 最 高 ﹐但 效 果 最 突 出 。

Page 20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0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四 、 結 語

調 查 報 告 結 語 的 寫 法 與 工 作 報 告 相 似 ﹐也 有 以 下 三 種 寫 法 :

1 .概 括 ( summar y): 概 括 是 報 告 正 文 內 容 重 點 的 重 申 ﹐把 報 告 中 最 重 要 的 分 析 、 建 議 概 括 地

再 重 申 一 次 ﹐但 這 種 做 法 不 多 見 。

2 .總 結( c o n c l u s i o n): 即 正 文 的 邏 輯 發 展 ﹐以 突 出 全 文 觀 點 ﹐深 化 主 題 。 因 此 ﹐這 部 分 主 要

根 據 分 析 所 得 ﹐提 出 具 體 建 議 ﹐並 對 事 情 發 展 提 出 展 望 。 三 種 寫 法 中 ﹐這 一 種 結 語 最 為 常

見 ﹐也 最 重 要 。 與 工 作 報 告 相 同 的 是 ﹐一 般 調 查 報 告 多 有 結 語 ﹐但 結 語 卻 並 不 是 一 定 要 有

的 ; 與 正 文 的 分 析 比 較 ﹐分 析 遠 為 重 要 ﹐可 以 有 欠 缺 建 議 的 調 查 報 告 ﹐而 沒 有 欠 缺 分 析 的

調 查 報 告 。

3 .後 記( afterwa rds):補 充 一 類 ﹐凡 正 文 未 有 提 及 而 需 要 說 明 者 皆 是。因 此 ﹐這 部 分 可 包 括 :

a )對 事 情 發 展 提 出 展 望 ;

b )正 文 未 提 及 而 應 附 帶 一 談 的 情 況 和 問 題 ;

c )對 有 關 人 士 作 出 鳴 謝 等 ﹐皆 是 後 記 部 分 。

五 、 後 文

1 .署 名 ( 個 人 或 小 組 ﹐有 需 要 時 應 包 括 職 銜 ) ﹔

2 .日 期 ( 署 名 和 日 期 ﹐也 可 以 寫 在 標 題 之 後 ) ﹔

3 .註 釋 ﹔

4 .附 件 或 附 錄 。

Page 20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0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四、文例

以 下 文 例 ﹐較 為 典 型 ,是 較 大 型 的 調 查 報 告;同 學 宜 細 閱 此 文 例 ﹐並 試 分 析 各 文 例 之 結 構

安 排( 如:引 言 如 何 組 成 ? 正 文 中 的 資 料 與 分 析 如 何 安 排 ? 用 了 哪 種 結 語 ? )﹐以 熟 習 調 查 報

告 之 作 法 。

致 : 張 祝 珊 英 文 中 學 某 會

張祝珊英文中學

青少年看兩代溝通調查報告

為 了 讓 家 長 與 本 校 的 家 長 教 師 會 了 解 本 校 學 生 如 何 評 價 自 己 與 父 母 的 關 係 、 以 及 兩 代 溝

通 的 狀 況 , 本 小 組 在 「 中 國 語 文 及 文 化 科 」 的 曾 太 及 林 老 師 指 導 下 , 在 一 九 九 六 年 十 一 月 十

三 至 十 五 日 向 本 校 學 生 作 出 問 卷 調 查 , 以 便 將 資 料 編 成 報 告 , 供 各 方 參 考 。

其 調 查 過 程 如 下 :

將 本 校 中 一 至 中 七 各 班 同 學 按 班 號 次 序 平 均 分 為 四 組 , 在 第 一 及 第 三 組 中 選 出 班 號 最 小

的 男 同 學 , 在 其 餘 兩 組 中 選 出 班 號 最 小 的 女 同 學 , 如 此 每 班 抽 樣 選 出 兩 男 兩 女 作 為 問 卷 調 查

對 象 , 以 符 合 統 計 的 隨 機 原 則 。 本 校 廿 九 班 共 一 百 一 十 六 名 同 學 被 選 出 填 寫 問 卷 , 約 佔 本 校

同 學 總 數 10.5 %。 他 們 以 不 記 名 方 式 回 答 問 卷 廿 三 條 問 題 , 其 中 十 五 至 廿 三 題 乃 個 人 資 料 ,

以 便 分 析 及 統 計。收 回 之 有 效 問 卷 為 一 百 一 十 五 份,其 中 中 一、中 二、中 四 及 中 五 各 佔 廿 份 ,

中 三 佔 十 九 份 , 中 六 及 中 七 各 佔 八 份 。 數 據 經 統 計 及 處 理 後 , 編 成 報 告 。 報 告 共 分 五 部 份 :

一 、 引 言 ; 二 、 青 少 年 如 何 看 兩 代 溝 通 情 況 ? 三 、 兩 代 如 何 看 「 管 教 」 與 「 磨 擦 」 ? 四 、 青

少 年 如 何 看 「 孝 」 ? 五 、 總 結 。

學 生 的 普 遍 家 庭 狀 況 : 被 訪 者 的 年 齡 介 乎 十 二 至 十 九 歲 , 超 過 八 成 在 香 港 出 生 , 超 過 九

成 的 父 母 現 正 維 持 有 效 婚 姻 , 約 有 四 分 一 的 同 學 是 獨 子 或 獨 女 , 超 過 六 成 同 學 有 一 或 兩 位 兄

弟 姊 妹 。 這 些 都 反 映 了 極 普 遍 的 家 庭 狀 況 , 極 能 代 表 現 今 年 青 人 的 家 庭 。 此 外 , 被 訪 者 父 親

的 教 育 程 度 普 遍 較 母 親 為 高 , 反 映 了 上 一 代 仍 有 「 男 主 外 , 女 主 內 」 的 現 象 , 但 與 上 兩 、 三

輩 相 比 , 則 沒 那 麼 強 烈 。

當 青 少 年 遇 到 困 難 , 他 們 尋 求 幫 助 的 對 象 主 要 分 為 兩 大 類 朋 輩 ( 包 括 兄 弟 姊 妹 、 朋

友 或 同 學 ) 及 長 輩 ( 包 括 父 母 、 其 他 親 人 、 老 師 和 社 工 )。 在 被 調 查 的 同 學 中 , 佔 13 .3%的 會

向 長 輩 尋 求 幫 助 , 而 向 朋 輩 尋 求 幫 助 的 則 佔 5 3 . 1 %, 朋 友 、 同 學 更 在 朋 輩 的 五 十 多 個 百 分 點

中 佔 去 4 2 . 5 %, 可 見 大 多 數 的 青 少 年 傾 向 於 向 年 紀 相 若 的 同 輩 傾 訴 , 而 只 有 少 數 的 同 學 會 選

擇 向 父 母 或 長 輩 傾 訴 。 (表 1 )

至 於 哪 些 困 難 青 少 年 會 找 父 母 幫 助 解 決 呢 ? 一 般 都 是 金 錢 、 前 途 、 學 業 和 健 康 等 問 題 。

在 被 調 查 的 同 學 中 , 佔 5 0 . 4 %會 因 為 金 錢 不 敷 應 用 而 向 父 母 求 助 , 因 身 體 不 適 的 則 更 佔 7 6 . 5

%。學 業 問 題、前 途 問 題,有 4 4 . 3 %的 同 學 會 向 父 母 尋 求 協 助,至 於 情 緒 低 落、交 友 等 問 題 ,

則 只 有 1 3 . 0 %的 同 學 會 找 父 母 幫 助 。 (表 2)

從 以 上 數 據 可 見 , 青 少 年 尋 求 協 助 的 對 象 , 父 母 往 往 不 會 是 第 一 選 擇 , 只 有 當 其 他 選 擇

Page 20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0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的 能 力 不 足 以 解 決 那 些 待 解 決 的 困 難 ( 例 如 金 錢 、 健 康 、 前 途 、 學 業 ) 時 , 青 少 年 才 會 向 父

母 尋 求 協 助 。 而 情 緒 低 落 、 交 友 等 問 題 , 大 多 數 青 少 年 都 不 選 擇 向 父 母 尋 求 協 助 , 相 信 是 因

為 他 們 認 為 可 以 從 朋 友 、 同 學 得 到 較 大 的 幫 助 , 因 而 放 棄 與 父 母 分 享 困 難 。

此 外 , 從 表 3 可 見 , 有 6 5 . 4 %的 同 學 認 為 父 母 通 常 能 解 決 上 述 談 及 的 困 難 , 而 認 為 父 母

有 時 能 解 決 這 些 困 難 的 , 則 佔 3 3 . 7 %。 可 見 , 幾 乎 所 有 青 少 年 皆 認 同 父 母 是 有 能 力 幫 助 他 們

解 決 困 難 的 , 但 卻 只 有 少 數 青 少 年 會 向 父 母 求 助 , 實 屬 可 惜 。

綜 合 以 上 的 分 析 , 可 見 青 少 年 雖 然 認 識 到 父 母 能 解 決 他 們 的 困 難 , 但 皆 不 會 主 動 向 父 母

尋 求 協 助 。 歸 根 究 底 , 與 中 國 人 的 家 庭 重 視 尊 卑 之 分 、 長 幼 有 序 , 兩 代 之 間 始 終 有 隔 膜 , 因

而 令 家 庭 關 係 不 大 親 密 , 雙 方 不 甚 主 動 向 對 方 表 達 心 聲 , 父 母 與 子 女 之 間 甚 少 有 朋 友 般 的 關

係 有 關 。 此 外 , 傳 統 的 中 國 父 母 對 子 女 要 求 甚 高 , 往 往 認 為 做 得 好 是 應 該 的 , 磨 擦 往 往 由 此

而 生 。 另 一 方 面 , 由 於 兩 代 之 間 始 終 有 年 齡 的 差 距 , 因 此 接 觸 層 面 也 不 同 , 價 值 判 斷 也 不 一

樣 , 雙 方 的 思 想 自 然 有 差 異 , 家 庭 關 係 不 大 親 密 也 便 無 可 避 免 了 。

… …

五 成 被 訪 者 (49.6% )認 為 父 母 對 自 己 的 管 教 嚴 厲 程 度 普 通,認 為 嚴 厲 和 不 太 嚴 厲 的 同 學 各

佔 兩 成 (分 別 為 1 9 . 1 %和 23.5% )。 從 表 1 2 可 見 , 越 高 年 級 的 同 學 越 覺 得 父 母 管 教 不 太 嚴 厲 ,

而 越 低 年 級 的 同 學 則 越 趨 向 於 覺 得 父 母 管 教 嚴 厲 。

在 希 望 得 到 多 些 自 由 度 方 面,三 成 同 學 (31.3% )認 為 父 母 已 給 予 足 夠 自 由,其 中 又 以 中 六、

中 七 同 學 所 佔 的 百 分 比 最 高 ; 希 望 得 到 多 些 外 出 時 間 和 學 業 前 途 方 面 的 自 由 的 同 學 各 佔 兩 成

(1 7.0%);一 成 同 學 (9.8 %)則 希 望 得 到 多 些 消 遣 活 動 方 面 的 自 由,其 中 又 以 中 一、中 二 同 學 最

多 。

低 年 級 同 學 普 遍 認 為 父 母 嚴 厲 管 教 和 自 由 度 比 較 低,高 年 級 同 學 則 認 為 有 足 夠 的 自 由 度,

父 母 管 教 並 不 太 嚴 厲 。 這 可 能 是 因 為 越 高 年 級 的 同 學 , 思 想 便 越 趨 成 熟 。 另 外 , 由 於 父 母 對

子 女 的 教 育 、 學 業 前 途 問 題 較 為 著 緊 , 而 有 些 父 母 對 子 女 的 時 間 編 排 、 外 出 時 間 及 消 遣 活 動

方 面 亦 較 多 限 制 , 以 致 同 學 希 望 在 這 些 方 面 能 得 到 多 些 自 由 。

孝 乃 儒 家 傳 統 一 向 強 調 的 德 目 , 隨 著 時 間 變 遷 , 孝 的 定 義 是 否 有 所 改 變 ?

從 是 次 調 查 得 知 , 35.5 9%同 學 認 為 聽 從 父 母 合 理 要 求 便 是 孝 的 表 現 , 其 次 是 照 顧 父 母 起

居 (21.61 %); 絕 對 服 從 父 母 要 求 只 佔 10.17%。 (表 1 3 )由 此 可 見 , 現 代 的 中 學 生 仍 以 「 聽 話 」

為 主 , 但 已 擺 脫 傳 統 思 想 的 束 縛 , 只 會 接 受 合 理 的 要 求 , 不 會 事 事 順 從 , 有 自 己 獨 立 的 判 斷

力 , 這 與 受 到 西 方 獨 立 人 格 思 想 的 影 響 有 關 。 此 外 , 父 母 與 子 女 的 關 係 趨 於 平 等 , 互 相 尊 重

對 方 的 意 見 , 那 「 長 輩 高 高 在 上 , 晚 輩 卑 躬 屈 膝 」 的 觀 念 開 始 淡 化 。 但 同 學 仍 保 留 供 養 父 母

觀 念 , 因 為 中 國 人 十 分 重 視 人 情 , 不 忍 拋 棄 雙 親 ; 再 者 , 中 國 人 十 分 愛 面 子 , 不 想 落 得 「 不

孝 」 這 罪 名 。 因 此 大 部 份 同 學 認 為 孝 是 供 養 父 母 , 滿 足 其 物 質 生 活 , 以 及 聽 教 聽 話 , 但 卻 不

盲 目 , 而 是 理 智 的 !

但 很 多 時 較 傳 統 、 保 守 的 父 母 會 要 求 子 女 絕 對 的 順 服 , 以 及 不 與 其 發 生 磨 擦 。 兩 代 之 間

對 孝 的 不 同 註 解 , 往 往 成 為 溝 通 的 障 礙 。

根 據 以 上 的 分 析 , 我 們 可 以 發 現 父 母 大 都 會 給 予 子 女 足 夠 的 自 由 , 只 是 較 為 掛 慮 子 女 的

Page 20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0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學 業 問 題 , 而 子 女 通 常 只 向 父 母 談 及 一 些 生 活 問 題 , 絕 少 向 他 們 傾 訴 心 事 , 父 母 有 時 也 礙 於

地 位 而 不 敢 說 出 內 心 感 受 , 以 致 發 生 磨 擦 , 彼 此 間 溝 通 出 現 問 題 。

而 隨 子 女 年 紀 漸 長 , 會 有 更 多 自 己 的 思 想 、 看 法 , 因 此 不 會 對 父 母 的 說 話 全 盤 接 受 , 甚

至 表 現 反 叛 , 若 父 母 未 能 接 受 子 女 的 想 法 , 就 可 能 造 成 嚴 重 的 溝 通 障 礙 。 也 有 父 母 未 意 識 到

子 女 的 長 大 需 要 更 大 的 自 由 度 , 仍 然 像 往 日 一 般 嚴 厲 管 束 他 們 , 會 令 子 女 更 為 反 叛 , 進 而 產

生 磨 擦 ; 雖 然 子 女 也 多 以 積 極 的 方 法 去 處 理 磨 擦 , 避 免 爭 吵 , 可 是 這 亦 非 治 本 之 法 。 由 於 雙

方 都 不 討 論 和 承 認 問 題 的 存 在 , 就 可 能 產 生 更 多 的 磨 擦 機 會 。 又 因 雙 方 溝 通 不 足 , 因 而 未 能

令 雙 方 有 正 確 和 深 入 的 了 解 和 認 識 , 青 少 年 因 而 很 少 主 動 向 父 母 談 及 情 緒 上 的 困 難 , 轉 而 向

朋 友 討 教 , 造 成 父 母 和 子 女 溝 通 上 更 大 的 困 難 。

從 以 上 分 析 可 見 , 青 少 年 與 父 母 溝 通 時 所 面 對 的 困 難 , 最 主 要 是 由 於 父 母 及 子 女 間 沒 有

真 正 深 入 了 解 對 方 所 致 , 故 此 我 們 認 為 若 要 達 致 「 深 入 了 解 」 、 並 能 「 互 相 感 通 」 的 境 界 ,

雙 方 必 須 珍 惜 每 一 個 互 相 了 解 、 互 相 認 識 的 機 會 。 例 如 在 茶 餘 飯 後 時 , 父 母 及 子 女 可 抽 出 一

部 份 看 電 視 或 看 報 紙 的 時 間 聊 天;雙 方 也 可 以 以 日 常 瑣 事 或 一 些 較 輕 鬆 的 話 題 入 手 (例 如 父 母

自 己 以 往 的 趣 聞 ), 拉 近 兩 代 (尤 其 父 子 )間 的 距 離 。兩 代 間 少 了 隔 膜 ,彼 此 的 了 解 加 深 了 ,當

子 女 面 對 一 些 情 緒 、 感 情 或 日 常 生 活 上 的 問 題 時 , 亦 會 主 動 尋 求 父 母 的 協 助 了 。

「 溝 通 」 、 「 了 解 」 不 是 一 朝 一 夕 可 做 到 的 事 情 , 大 家 需 要 有 多 點 耐 性 才 見 效 果 。

再 者 , 現 今 的 香 港 社 會 , 大 多 數 的 家 長 都 要 外 出 工 作 , 只 能 撥 出 少 許 時 間 和 子 女 接 觸 ;

甚 至 很 多 家 長 更 認 為 滿 足 了 子 女 物 質 上 的 要 求 , 便 可 彌 補 子 女 失 去 了 的 關 懷 。 我 們 認 為 父 母

如 能 多 抽 點 時 間 了 解 子 女 , 多 和 他 們 溝 通 , 以 培 養 一 種 融 洽 的 關 係 , 比 物 質 的 補 償 更 可 貴 ,

「 感 通 」 亦 會 由 此 而 生 。

子 女 在 父 母 心 目 中 , 永 遠 都 是 小 孩 。 由 於 這 個 原 因 , 父 母 往 往 會 不 自 覺 地 對 子 女 的 管 教

嚴 厲 了 一 點 。 我 們 認 為 青 少 年 在 不 同 的 年 齡 會 有 不 同 的 心 態 , 父 母 應 不 時 與 他 們 溝 通 , 並 調

整 對 雙 方 的 態 度 ; 而 隨 著 子 女 長 大 , 父 母 可 給 與 子 女 較 大 的 自 由 度 。 這 樣 , 身 為 子 女 的 , 便

不 會 認 為 父 母 食 古 不 化 , 思 想 守 舊 。

某 小 組

成 員 : 某 某 某 、 某 某 某 、

某 某 某 、 某 某 某

一 九 九 六 年 某 月 某 日

五、練習

張 祝 珊 英 文 中 學 家 長 教 師 會 打 算 進 行 一 項 以 「 青 少 年 看 兩 代 溝 通 」 為 題 的 調 查 ﹐調 查 對 象 為

校 內 中 一 至 中 七 的 學 生 ﹐藉 此 了 解 現 今 青 少 年 如 何 評 價 自 己 與 父 母 的 關 係 ﹑以 及 兩 代 的 溝 通

狀 況 。 試 以 自 己 名 義 ﹐撰 寫 該 調 查 報 告 。 全 文 不 得 少 於 6 0 0字 。

Page 20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0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工作報告

(例如:會務報告、活動總結報告等)

格式:

上款:

2006至 2007年度

xx學會工作報告

……………………………………………………………………………………………………

…………………………………………………………………………………………………………

…………………………………………………………………………………………………………

…………………………………………………………………………………………………………

……………………………………………………………………………………………………

…………………………………………………………………………………………………………

…………………………………………………………………………………………………………

…………………………………………………………………………………………………………

……………………………………………………………………………………………………

…………………………………………………………………………………………………………

…………………………………………………………………………………………………………

…………………………………………………………………………………………………………

青少年問題關注小組主席

XXX

2008年 6月 25日

要點:

(一)有標題;

(二)題目要求時就有上款,無要求就不用上款;

(三)有下款,不准寫「謹啟」;

(四)必須有日期,具備年、月、日,即「2008年 6月 25 日」。

有沒有上款需視

乎題目要求,如需

向某人提交這報

告,就有上款,標

題必須在上款之

下。

必須有標題,並置於中間位置。年份一定

要寫「2006 至 07 年度」才完備,不

可寫成「2006 至 07 年」或「06 至

07 年度」。

標題必須包含「工作報告」、「會務報告」

或「活動總結報告」,視乎題目而定。

下款不可用「謹啟」,身分不用分兩行書寫。如分

兩行書寫,不應寫成:

青少年關注

小組主席 XXX

如一行書寫,主席與姓名中間空一格,應寫成:

青少年問題關注小組主席 XXX

Page 20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0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調查報告

格式:

上款:

青少年濫用藥物調查報告

……………………………………………………………………………………………………

…………………………………………………………………………………………………………

…………………………………………………………………………………………………………

…………………………………………………………………………………………………………

……………………………………………………………………………………………………

…………………………………………………………………………………………………………

……………………………………………………………………………………………………

………………

…………………………………………………………………………………………………………

…………………………………………………………………………………………………………

…………………………………………………………………………………………………………

………………………………………………………………………………

青少年問題關注小組主席 XXX

2008年 1月 31日

要點:

(五)有標題;

(六)題目要求時就有上款,無要求就不用上款;

(七)有下款,不准寫「謹啟」;

(八)必須有日期,具備年、月、日,即「2008年 1月 31 日」。

必須有標題,並置於中間位置。

標題必須包含「調查報告」。

有沒有上款需視乎題

目要求,如需向某人提

交這報告,就有上款,

標題必須在上款之下。

調查報告內容必須包括調查原因、概況(形式)、結果,並

加上一些分析及建議,需著重「分析及建議」,這是調查報

告的重點。

下款不可用「謹啟」,身分不用分兩行書

寫。如分兩行書寫,不應寫成:

青少年關注

小組主席 XXX

如一行書寫,主席與姓名中間空一格。

Page 20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0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卷四說話測試(1)

Page 21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1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卷四說話測試 說話評分準則及方法

評分準則

見解:切題;個人意見(深度);多角度描述(廣度)

組織:條理;層次;結構

語言:音量;語音;用語(詞彙、語法、語用);語速;語調

態度: (個人短講) 眼神;態勢語

(小組討論) 眼神;態勢語;參與討論;尊重別人發言;坐姿

應對: (小組討論) 銜接別人發言;回應別人發言;引導別人發言

評分方法

九品評分法,共分九個等級

採用常模參照模式(norm-referencing)

先定品位(上中下三品),再細分等級(每品再分上中下三等)

Page 21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1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個人短講一般須知

• 必須與主考官打招呼(如午安……)

• 保持微笑,舉止自然

• 配合適當手勢和眼神

• 分點說明,並清楚說出第一,第二,……•咬字清楚,語速不宜太抉,停頓恰當

• 總結時宜明確清晰,不要拖遲時間,避免內容重重複複。

舉例:

1、假如本校星期六上午也撥作上課天,你會怎樣安排?

• 要說明安排的理念和原則

• 所謂上課,不一定是正規課程(formal curriculum)

• 安排要合理,亦要有特色,不宜重複

• 宜大膽創新

• 如能配合政府教育政策則更好,如全方位學習,英語教學,體藝教育…...

2、女為悅己者容

• 同學宜有較鮮明的取向,贊成或反對均可

• 對“悅已者” 要有解說

• ”容 ”可以有不同的層次:外在美與內在美或其他

• 可以用“幽默”的方法去說明怎樣“容”

• 宜有實例作為依據

Page 21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1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3、電視機、收音機、微波爐,你會做哪一種?

• 同學必須揀選一種加以說明

• 解釋選擇的原因

• 宜用擬人法分析三者的差異:如將三者比擬為不同的人,不同的處事方式…...

• 同學必須要有創意,在選擇過程中帶出一些哲理: 如擇友之道/人生自處方法……

4、介紹一個消閒好去處

• 內容必須呼應“消閒”的作用

• 所選地方必須是實實在在的地方,不能是幾個地方,甚或虛構的地方

• 必須清楚描述該處的特點,以及如何使人“消閒”

• 可以用對比法入手,先言數個地方作映襯,然後說出最好的地方(先破後立)

5.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

• 同學宜有一己的立場:可以贊成,可以反對,甚至分析兩者(競爭與進步)的關係

• 一般來說,有競爭才有進步,如同學採取這個說法,必須有實例去證明,不能空談

• 同學亦可對“競爭”的性質稍作分析(如良性競爭和惡性競爭

6、試以「老翁」,「黃昏」、「小貓」三個要素,組成一個故事。

• 故事結構必須完整,同時要具備三個要素

• 故事當可加入其他角色,但不可是主角,必須是“綠葉”

• 故事宜有喻意、教訓、諷刺,不能只述說而沒有寄意

• 同學宜用不同聲調以區分不同的角色

• 可以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去處理

Page 21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1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總結

• 忌中英夾雜,口頭禪,小動作

• 注意說話人的身分,講話的情調

• 善用三分鐘(至少 2分30秒) ,在指定時間內將內容交代清楚

• 說話速度因人而異,咬字比速度更重要

• 臨場應變,自然而輕鬆的演繹(自圓其說)

Page 21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1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小 組 討 論 淺 析

一 般 建 議

(以一組五人作準)

輪 流 發 言 部 分

不同位置的同學有不同的入題手法,不過由於第一輪發言只有一分鐘,因此宜用開門見山的手

法,直截了當道出自己的立場和看法。

一號同學宜將題目「定位」(介題),當然以有利於自己立場為依歸。這正是一號同學的「地利」。

但一號同學亦很有機會成為其他四位同學的「攻擊目標」,這卻是他的「先天缺陷」。

二號至四號同學宜先說出【回應句子】:「聽過一號/上述二位/上述三位同學的意見,我同意

/不同意......」。同學亦可立即反駁前面同學的見解,而將自己的觀點留待「自由發

言」部分才闡釋。

一至四號同學發言完畢,可用以下一句作結:「我的意見說完了,不知下一位同學有甚麼意見。」,

千萬不可說:「我說完了」或「我的話係咁多」。

五號同學亦宜先說出【回應句子】。五號同學是最後發言的同學,也許自己的重點已被人說了,

這是五號同學的「先天缺陷」。然而他可歸納並分析前面四位同學的意見,然後再道出自己的

立場和理據;五號同學亦可反駁前面四位同學的見解,而將自己的觀點留待「自由發言」部分

才闡釋。五號同學可算是螳螂(二、三、四號同學)捕蟬(一號同學),黃雀(五號同學)在

後,這亦是五號同學的「地利」。

自 由 發 言 部 分

同學可深化/補充/闡釋自己的觀點,亦可反駁別人的看法和質詢別人的觀點。

同學宜爭取發言的機會,千萬不要誤信「沉默是分」,但也不可雄辯滔滔,要讓其他同學也有

發言的機會,否則何來「討」和「論」?

如有冷場,同學宜引導其他同學就其他層面去討論或就某一、兩個觀點再作深入分析,以打破

悶局。

如同學們取向不同,自然可以「五家爭鳴」,彼此擦出火花。但要緊記,「討論」不等同「辯論」,

並不須要致對方於死地,大家可以求同存異。

如同學立場一致,可就某些觀點作更深入的探討,例如第3題,如果大家都贊成削減「英中」

數目,則可討論削減方案。

同學宜爭取「最後總結」的機會。總結的方法不一,最簡單的方法是先將其他同學的立場/取

向歸納,然後再重申自己的立場;較好的方法是將同學們意見分歧的關鍵處加以分析(如同學

們有不同意見)或是將大家討論的層面加以歸類,例如我們今次討論了甲、乙、丙……方面,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

Page 21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1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其他

不宜用「絕對」的字眼

善用「類比」以解釋自己的觀點

用「這個話題我先前已說得很清楚,不如我們就某某觀點再討論」以避開別人的質詢

用「這個話題說老了,不如我們就某某觀點再討論」以打開話題

Page 21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1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Page 21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1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009

演講辭

實用文寫作

Page 21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1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演講辭

一 、 定 義

集 會 上 或 會 議 中,有 時 需 要 根 據 事 先 擬 好 的 文 稿 發 表 講 話,這 種 文 稿 就 是 演 講 辭 ,

也 叫 演 辭 、 演 說 辭 或 演 講 稿 。 例 如 : 會 議 演 辭 、 開 幕 辭 、 閉 幕 辭 、 揭 幕 辭 、 歡 迎

辭 、 歡 送 辭 、 祝 酒 辭 、 祝 賀 辭 、 祝 捷 辭 … … 都 屬 於 這 類 文 稿 , 使 用 是 很 普 遍 的 。

二 、 性 質

演 講 辭 是 為 演 講 而 寫 的 文 辭 ; 因 此 , 演 辭 雖 是 書 面 的 , 但 也 得 顧 及 演 講 的 口 頭 特

點 。 所 以 , 演 講 辭 的 性 質 便 與 「 向 群 眾 說 話 」 的 交 流 形 式 有 關 , 包 括 :

1 .對 象 明 確 : 演 辭 是 給 給 特 定 的 聽 眾 說 的 , 了 解 聽 眾 的 背 景 、 身 分 , 知 道 他 們 關

心 和 感 興 趣 的 問 題 , 務 求 切 合 他 們 的 需 要 ﹐乃 演 辭 不 可 忽 視 的 。

2 .呼 應 場 合 : 演 講 不 同 一 般 文 章 ﹐另 一 因 素 在 於 演 講 有 一 非 常 特 定 的 場 合 ﹐ 因 此

演 辭 必 須 配 合 集 會 的 性 質 ﹐如 果 與 場 合 無 關 甚 至 相 背 ﹐ 便 咍 笑 大 方 ﹐甚 或 令 人

反 感 了 。

3 .注 意 身 分 : 演 講 要 雅 俗 得 體 , 配 合 講 者 自 己 的 身 分 , 尤 其 不 可 與 講 者 所 代 表 的

職 位 、 機 構 相 衝 突 。

4 .內 容 集 中 : 演 講 不 比 讀 書 , 聽 眾 不 可 以 像 讀 者 般 瞻 前 顧 後 , 因 此 演 辭 的 主 題 必

須 突 出,觀 點 必 須 鮮 明,全 篇 要 有 而 且 只 有 一 個 中 心,務 求 聽 眾 容 易 掌 握 辭 意 。

切 忌 模 稜 兩 可 , 蕪 雜 繁 冗 , 令 人 茫 無 頭 緒 。

5 .波 瀾 起 伏 : 平 舖 直 敘 的 演 講 使 人 聽 得 昏 昏 欲 睡 , 因 此 演 辭 的 結 構 及 語 言 要 避 免

流 於 平 板 , 適 當 地 運 用 欲 揚 先 抑 、 對 比 映 襯 、 設 喻 警 句 、 排 比 提 問 等 手 法 , 以

吸 引 聽 眾 。

6 .語 言 通 俗 : 語 言 方 面 以 白 話 為 主 , 但 必 須 除 去 地 方 性 口 語 ; 句 子 不 能 太 長 , 多

用 短 語 ; 免 贅 句 , 不 宜 運 用 倒 裝 句 、 雙 重 否 定 句 , 少 引 用 , 修 飾 部 分 也 不 要 太

多 ; 尤 忌 雕 章 鑿 句 、 故 作 艱 深 , 總 之 務 求 聽 眾 明 白 易 懂 。

以 上 六 點 ﹐首 四 點 是 內 容 問 題 ﹐後 二 點 是 語 言 問 題 ; 其 中 前 者 的 關 係 可 以 表 列 如

下 :

主 題

身 分 演 辭 對 象

場 合

Page 21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1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試 細 味 下 列 一 則 是 美 國 影 星 史 泰 龍 於 某 某 頒 獎 禮 上 得 獎 的 致 辭 ﹐並 分 析 其 演 辭 之 身 分 、

對 象 、 場 合 、 主 題 等 元 素 如 何 配 合 ? 其 結 構 有 無 波 瀾 ? 語 言 是 否 通 俗 ?

首 先,我 得 多 謝 大 會 頒 這 個 獎 項 給 我;其 次,我 要 向 我 的 母 親 表 示 感 謝,

她 真 是 一 個 了 不 起 的 人 , 因 為 , 她 証 明 了 外 星 人 的 存 在 。

二 十 年 前,我 相 信 每 一 個 人 都 應 要 有 夢 想;二 十 年 後 的 今 天,我 對 夢 想,

更 加 相 信,我 相 信 只 要 你 相 信 夢 想,它 總 有 成 真 的 一 日。我 便 是 一 個 例 子 了。

謝 謝 。

三 、 分 類

演 講 辭 可 以 從 : 1 .講 辭 作 用 ; 2 .講 者 身 分 這 兩 方 面 加 以 分 類 :

1 .作 用 方 面 可 再 分 為 : 簡 短 致 辭 和 專 題 演 講 兩 類 。 簡 短 致 辭 類 篇 幅 較 為 短 小 , 注

重 禮 節 和 稱 謂 , 感 情 色 彩 較 濃 ; 專 題 演 講 類 篇 幅 相 對 較 長 , 注 重 立 意 和 內 容 ,

觀 點 較 鮮 明 。

2 .講 者 身 分 方 面 可 再 分 為 : 代 表 性 質 的 和 應 邀 性 質 的 兩 類 。 代 表 性 質 類 指 講 者 與

演 講 聽 眾 是 同 一 機 構 的 人 , 講 者 的 演 講 具 有 一 定 的 責 任 性 質 , 這 類 講 者 的 身 分

一 般 是 領 導 人 、 負 責 人 、 或 代 表 等 , 演 講 內 容 基 本 由 場 合 限 定 了 ; 應 邀 性 質 類

指 講 者 以 嘉 賓 身 分 蒞 臨 演 講 場 合 對 聽 眾 作 演 講 , 這 時 演 講 內 容 較 自 由 , 語 調 方

面 保 持 基 本 的 禮 貌 即 可 。

身 分 作 用

致 辭 類 專 題 類

代 表 性 質

應 邀 性 質

四 、 格 式

一 篇 結 構 完 整 的 演 講 辭 , 基 本 有 以 下 幾 部 份 :

1 .稱 謂 ;

2 .開 場 白

3 .正 文

4 .結 束 語

演 講 辭 的 開 場 白 和 結 束 語 大 多 只 有 一 段 ; 至 於 正 文 部 分 , 則 篇 幅 較 長 , 應 該 分 段

書 寫 , 使 眉 目 更 清 , 層 次 更 分 明 。

Page 22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2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五 、 結 構

1 .稱 謂

演 講 開 始 前 , 先 要 向 聽 眾 打 招 呼 。 稱 謂 有 兩 類 , 可 視 乎 場 合 和 對 象 , 予 以 選 用 :

a )籠 統 稱 謂

如 :「 各 位 」、「 各 位 來 賓 」 等 即 是 。

b )特 定 稱 謂

特 定 稱 謂 包 括 職 銜 , 有 時 也 加 上 姓 名 , 如 :「 張 校 監 」、「 李 校 長 」;「 張 大 文 校 監 」、

「 李 小 明 校 長 」 等 是 。

特 定 稱 謂 的 稱 呼 次 第 , 有 下 列 原 則 :

先 特 後 泛

先 尊 後 卑

先 客 後 主

如 :「 △ △ △ 司 憲 ( 主 禮 )、 校 監 、 校 長 、 各 位 嘉 賓 、 各 位 老 師 、 各 位 同 學 : 」

2 .開 場 白

開 場 白 是 進 入 演 講 正 題 前 所 說 的 話 , 開 場 白 的 擬 定 可 以 說 一 些 禮 貌 、 自 謙 之 詞 , 可

適 當 地 表 達 應 邀 講 話 時 的 愉 快 心 情 , 但 要 避 免 下 列 各 項 :

a )不 要 太 長 , 因 為 它 不 是 演 講 的 主 題 , 而 是 引 出 主 題 的 輔 助 手 段 。

b )不 要 太 假 、 太 矯 揉 造 作 , 如 :「 本 人 才 疏 學 淺 」、「 因 時 間 不 夠 , 本 人 準 備 不 足 , 既

要 我 講 , 只 好 隨 便 談 談 」、「 我 不 勝 榮 幸 , 能 在 這 神 聖 的 講 壇 上 拋 磚 引 玉 」等 即 是 ,

均 予 人 虛 偽 的 感 覺 。

c )不 要 太 隱 晦 , 令 聽 眾 難 以 即 時 知 道 講 者 所 想 表 達 的 意 念 。

d )開 場 白 的 擬 定 , 大 致 有 以 下 的 三 類 九 種 方 式 ﹐一 般 情 況 只 用 一 段 開 場 白 ﹐ 兩 段 已

是 極 限 了 :

第 一 類 : 揭 示 內 容

1 .開 門 見 山 , 即 沒 有 開 場 白 :

沙 田 區 交 通 情 況 研 討 會 ( 區 議 員 )

各 位 嘉 賓 :

我 今 天 和 各 位 討 論 一 下 改 善 沙 田 交 通 擠 塞 情 況 的 幾 種 方 法 。 我 認 為 如 果 要 改 善

沙 田 的 交 通 情 況 , 應 採 用 下 列 幾 種 方 法 :

2 .揭 示 內 容 , 扼 要 介 紹 演 講 內 容 :

地 方 行 政 會 : 在 交 通 及 運 輸 事 務 方 面 之 公 眾 參 與 和 公 眾 協 商 討 ( 副 運 輸 司 )

各 位 嘉 賓 :

Page 22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2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今 天 很 高 興 和 各 位 一 起 出 席 第 一 次 地 方 行 政 會 議 , 就 公 眾 協 商 這 問 題 和 大 家 交

換 意 見 , 特 別 是 有 關 交 通 和 運 輸 事 務 方 面 。 公 眾 參 與 究 竟 參 與 些 甚 麼 呢 ? 而 和 公 眾

協 商 又 協 商 到 甚 麼 程 度 呢 ? 主 辦 人 囑 咐 我 就 這 兩 點 講 一 下 自 己 的 個 人 意 見 。

第 二 類 : 介 紹 情 境

3 .代 表 主 辦 機 關 歡 迎 參 與 者 :

老 人 節 老 人 商 店 品 展 銷 會 開 幕 典 禮 歡 迎 辭

鄧 蓮 如 爵 士 , 各 位 嘉 賓 :

本 人 謹 代 表 香 港 社 會 服 務 聯 會 , 歡 迎 各 位 蒞 臨 參 加 老 人 節 老 人 商 店 品 展 銷 會 開

幕 典 禮 。 荷 蒙 行 政 局 首 席 員 兼 本 年 度 老 人 節 贊 助 人 鄧 蓮 如 爵 士 出 席 並 主 持 典 禮 , 令

到 今 天 這 個 節 目 更 添 光 采 。

4 .交 代 演 講 背 景 、 原 因 、 介 紹 主 辦 機 構 :

a )簡 式 :

中 學 開 幕 典 禮 ( 教 育 署 長 )

陳 校 監 、 各 位 校 董 、 黃 校 長 、 各 位 嘉 賓 、 各 位 老 師 、 各 位 同 學 :

今 天 是 張 祝 珊 英 文 中 學 的 開 幕 典 禮 , 我 很 高 興 被 邀 請 參 加 這 個 盛 會 , 並 主 持 揭

幕 典 禮 。

b )詳 式 :

大 學 政 府 職 位 資 料 展 覽 開 幕 典 禮 致 詞 ( 工 商 司 )

馬 校 長 、 白 朗 先 生 、 羅 能 士 先 生 、 各 位 嘉 賓 :

貴 校 本 年 度 的 政 府 職 位 資 料 展 覽 , 又 告 開 幕 , 我 得 到 邀 請 主 持 開 幕 典 禮 , 實 在

覺 得 非 常 榮 幸。這 個 展 覽 會 是 由 貴 屬 下 的 學 生 就 業 輔 導 處,聯 同 政 府 銓 敘 科 合 辦 的 ,

今 年 已 是 第 六 次 了 。 據 知 這 個 展 開 覽 會 現 已 成 為 貴 校 年 曆 上 的 一 個 項 定 期 活 動 , 而

且 認 為 是 極 其 有 益 和 重 要 的 一 項 活 動 , 這 點 我 覺 得 很 高 興 。

5 .介 紹 目 的 、 意 義 、 價 值

江 蘇 省 政 府 代 表 團 歡 迎 酒 會 ( 香 港 商 會 主 席 )

省 長 、 各 位 嘉 賓 :

今 天 晚 上 能 夠 邀 請 到 來 自 遠 方 的 江 蘇 省 政 府 代 表 團 , 還 有 多 位 香 港 的 工 商 界 代

表 出 席 這 個 酒 會 , 共 聚 一 堂 , 在 互 相 交 換 經 驗 和 意 見 之 餘 , 更 可 增 進 友 誼 , 實 在 是

香 港 商 會 的 榮 幸 。 我 謹 代 表 本 會 熱 烈 歡 迎 各 位 。

第 三 類 : 借 題 發 揮 , 引 其 他 話 題 入 正 題

6 .借 日 常 生 活 或 切 身 體 會 入 題 :

「 我 們 應 該 培 養 良 好 的 讀 書 習 慣 」 演 講 比 賽 ( 參 賽 同 學 )

各 位 評 判 、 各 位 嘉 賓 、 各 位 同 學 :

Page 22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2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最 近 新 聞 報 導 某 位 中 學 生 因 為 學 習 成 績 低 落,遭 受 家 人 譴 責( 按:宜 作「 責 備 」),

竟 然 自 尋 短 見 , 實 在 令 人 震 驚 。 成 績 欠 佳 的 原 因 很 多 , 常 見 的 一 種 是 讀 書 不 得 其 法 ,

雖 然 捧 著 書 本 朝 夕 苦 讀 , 也 是 勞 而 少 功 , 甚 至 勞 而 無 功 , 全 因 也 們 沒 有 培 養 好 良 好

的 讀 書 習 慣 。

7 .以 提 問 激 發 聽 眾 思 考 :

沙 田 區 交 通 情 況 研 討 會 ( 區 議 員 )

各 位 嘉 賓 :

不 知 你 們 有 沒 有 嘗 試 過 在 獅 子 山 隧 道 塞 車 時 那 種 既 不 能 進 , 又 不 能 退 的 痛 苦 遭

遇 呢 ? 如 果 有 的 話 , 你 們 又 有 沒 有 想 過 怎 樣 解 決 這 個 困 擾 了 沙 田 和 大 埔 區 數 十 萬 居

民 的 問 題 呢 ? 現 在 讓 我 們 討 論 一 下 改 善 沙 田 交 通 擠 塞 的 幾 種 方 法 吧 !

8 .引 用 名 言 、 警 句 概 括 或 引 起 內 容 :

地 方 行 政 會 議 : 社 區 的 建 設 及 參 與 ( 某 區 政 專 員 )

各 位 嘉 賓 :

國 人 有 句 說 話 :「 各 家 自 掃 門 前 雪 , 休 管 他 人 瓦 上 霜 」, 這 句 話 , 多 少 反 映 了 傳

統 中 國 人 「 事 不 關 己 , 己 不 勞 心 」 的 心 態 。 可 是 , 在 香 港 這 個 人 稠 密 的 地 方 , 鄰 里

之 間 又 怎 能 說 是 毫 無 關 係 , 互 不 相 干 呢 ? 別 人 的 「 瓦 上 霜 」, 也 可 能 會 跌 自 己 的 頭

上 , 。 正 因 如 此 , 守 望 相 助 , 關 心 社 區 的 精 神 在 香 港 這 地 方 更 值 得 推 展 。

9 .其 他 : 例 如 引 用 典 故 、 故 事 、 比 喻 等 修 辭 手 法 均 是 , 茲 不 贅 。

頒 獎 大 會 : 德 國 生 物 學 家 農 涅 因 其 研 究 人 體 生 理 機 能 所 得 之 成 就 於 九 十 二 歲 獲 榮 譽

勛 章

各 位 嘉 賓 :

今 天 ﹐ 出 席 大 會 的 許 多 人 年 紀 已 經 不 少 了 。 對 他 們 來 說 ﹐節 省 自 己 的 精 力 ﹐以

便 用 在 最 需 要 花 精 力 的 地 方 ﹐是 最 重 要 的 事 情 。 也 許 你 們 不 一 定 知 道 這 個 有 趣 的 數

字 : 一 個 人 皺 一 次 眉 頭 ﹐需 要 牽 動 三 十 塊 肌 肉 ; 可 是 笑 一 次 呢 ? 只 需 要 牽 動 十 三 塊

肌 肉 ! 所 以 ﹐笑 一 次 ﹐所 消 耗 的 能 量 比 皺 一 次 眉 頭 省 得 多 啊 ! 因 此 ﹐親 愛 的 同 行 和

朋 友 ﹐要 盡 量 少 皺 眉 頭 ﹐經 常 笑 吧 !

e )口 頭 練 習 : 試 以 不 同 的 開 場 白 方 法 , 分 別 為 下 列 各 講 題 擬 定 開 場 白 :

1 .開 門 見 山 , 即 沒 有 開 場 白 : 怎 樣 做 個 好 學 生 ?

2 .揭 示 內 容 , 扼 要 介 紹 演 講 內 容 : 青 年 人 的 責 任

3 .代 表 主 辦 機 關 歡 迎 參 與 者 : 清 潔 香 港 運 動

4 .交 代 演 講 背 景 、 原 因 、 介 紹 主 辦 機 構 : 學 校 校 慶 一 百 週 年 紀 念 日 致 辭

5 .介 紹 目 的 、 意 義 、 價 值 : 同 上

6 .借 日 常 生 活 或 切 身 體 會 入 題 : 保 健 問 題

7 .以 提 問 激 發 聽 眾 思 考 : 同 上

8 .引 用 名 言 、 警 句 、 引 用 典 故 、 故 事 、 比 喻 等 修 辭 手 法 概 括 或 引 起 內 容 : 同 上

Page 22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2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3 .正 文

正 文 是 演 講 辭 的 骨 幹 , 內 容 當 然 是 根 據 演 講 的 性 質 和 對 象 而 定 , 緊 接 著 開 場 白 提 出

的 問 題 或 觀 點 , 圍 繞 中 心 思 想 來 加 以 論 。 至 於 正 文 的 申 述 , 則 須 注 意 以 下 兩 項 :

a )確 立 主 題

主 題 與 講 題 不 同 。 講 題 大 多 是 會 方 提 供 了 、 限 定 了 的 , 如 「 學 校 陸 運 會 頒 獎 致 辭 」

便 是 會 方 限 定 了 的 講 題,但 講 者 實 際 上 會 說 些 甚 麼:談 勝 不 驕 敗 不 餒 的 人 生 教 誨 呢 ?

還 是 說 體 育 精 神 的 意 義 和 重 要 呢 ? 卻 是 講 者 自 擬 的 , 這 是 主 題 了 。 演 講 辭 主 題 的 確

定 , 有 以 下 的 原 則 :

1 .每 篇 演 辭 只 宜 有 一 個 主 題 , 切 忌 主 題 零 散 , 論 點 游 移 不 定 , 亦 不 必 面 面 俱 到 ;

2 .最 好 是 公 眾 關 心 的 話 題 ;

3 .配 合 講 者 自 己 的 身 分 、 職 位 ;

4 .配 合 當 時 集 會 的 性 質 、 場 合 、 聽 眾 的 身 分 。

演 辭 主 題 和 演 講 場 合 的 關 係 , 不 外 下 列 三 種 :

a )等 同 關 係 ( i d e n t i t y): A= B

指 演 講 場 合 與 演 講 主 題 吻 合 , 這 是 開 門 見 山 , 直 入 主 題 的 方 式 , 如 :

演 講 場 合 : 某 某 撲 行 委 員 會 主 辦 之 「 歲 晚 滅 罪 同 樂 日 」

講 者 身 份 : 該 區 總 警 司

演 講 場 合 : 呼 籲 市 民 舉 報 罪 案 及 出 庭 作 證

這 方 式 最 常 見 ﹐例 如 運 動 會 ﹐便 勉 勵 聽 眾 要 「 勝 不 驕 ﹐ 敗 不 餒 」 即 是 。

b )暗 喻 關 係 ( m e t a p h o r): A~ B

演 講 場 合 與 演 講 者 所 欲 申 述 的 主 題 無 明 顯 連 繫 , 可 從 「 活 動 的 性 質 」 和 「 團 體

的 特 性 」 雨 方 面 著 手 , 找 出 場 合 與 主 題 共 通 之 處 , 設 法 把 兩 者 串 連 起 來 , 如 :

演 講 場 合 : 公 益 金 籌 款 週 年 綜 合 晚 會

講 者 身 份 : 衛 生 福 利 司

演 講 場 合 : 呼 籲 以 行 動 支 持 「 中 途 宿 舍 」 的 設 立

以 「 助 人 為 快 樂 之 本 」 及 「 推 己 及 人 」 這 兩 種 精 神 串 連 起 「 捐 助 公 益 金 」 及 「 支

持 設 立 中 途 宿 舍 」這 兩 個 行 動 , 令 公 眾 在 認 同「 捐 助 公 益 金 」之 時 , 也 接 受「 中

途 宿 舍 」 的 設 立 。

c )換 喻 關 係 ( m e t o n y m y): A B

演 講 者 所 欲 申 述 的 主 題 與 場 合 、 主 辦 機 構 及 聽 眾 可 能 有 若 干 觀 念 或 利 益 上 的 衝

突 , 講 者 因 此 要 特 別 小 心 處 理 , 盡 量 避 免 引 起 聽 眾 的 對 抗 心 理 。 有 時 為 了 要 達

到 說 服 的 目 的 , 可 先 找 出 一 些 聽 眾 可 以 接 受 的 、 較 次 要 的 觀 念 , 待 獲 得 他 們 的

認 同 後 , 才 再 轉 移 到 自 己 所 想 表 達 的 意 念 上 , 如 :

演 講 場 合 : 黃 大 仙 廟 解 籤 大 樓 揭 幕 典 禮

講 者 身 份 : 政 務 司

Page 22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2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演 講 場 合 : 呼 籲 市 民 面 對 未 來 , 將 來 建 設 香 港

本 來 「 面 對 現 實 」 與 「 求 簽 問 卜 」 是 兩 個 互 衝 突 的 觀 念 , 但 把 此 二 者 同 時 納 入 到

「 中 國 文 化 」 這 個 整 體 的 觀 念 裡 , 便 可 以 暫 時 統 一 起 來 了 。

b )一 般 致 辭 類 講 辭 的 模 式

在 演 講 辭 類 別 一 節 提 及 講 辭 的 兩 大 門 類 : 致 辭 類 及 專 題 類 , 專 題 類 其 實 與 一 般 文 章

無 異 , 它 可 以 是 議 論 ﹑報 告 及 建 議 ﹑ 介 紹 , 因 此 專 題 類 講 辭 的 結 構 模 式 便 與 其 各 自

的 文 章 類 型 性 質 有 關,故 而 也 便 沒 有 一 種 特 定 的 結 構 模 式 可 循。但 是 致 辭 類 卻 不 同 ,

它 純 是 禮 儀 性 的 , 內 容 的 變 化 因 此 不 大 , 結 構 也 就 有 一 個 大 致 的 模 式 :

( 一 ) 恭 維 : 場 合 中 有 甚 麼 人 或 物 需 要 客 氣 一 番 的 , 便 先 緊 接 開 場 白 恭 維 一 下 ﹐如

貢 獻 、 成 就 等 ﹐這 於 介 紹 主 禮 嘉 賓 時 最 常 見 。 換 言 之 ﹐ 這 部 分 是 可 以 省

去 的 ;

( 二 ) 背 景 : 演 講 必 是 就 某 事 件 而 發 ﹐ 若 有 需 要 , 可 提 及 該 事 件 之 背 景 、 原 起 等 ﹐

如 學 校 遷 址 ﹐便 略 述 遷 址 原 因 ; 活 動 之 開 幕 禮 ﹐便 略 述 何 以 有 此 活 動 ;

( 三 ) 事 件 : 此 即 破 題 ﹐明 確 提 出 該 日 所 發 生 之 事 件 ;

( 四 ) 項 目 : 該 事 件 引 發 之 細 項 ﹐或 對 該 事 件 之 仔 細 說 明 ﹐這 部 分 多 用 並 列 、 排 比

的 方 式 說 明 ;

( 五 ) 意 義 : 該 事 件 之 價 值 ﹐在 許 多 情 況 下 ﹐這 即 是 主 題 所 在 。

當 然 ﹐這 不 是 致 辭 類 演 辭 的 唯 一 模 式 ﹐ 但 一 般 情 況 下 ﹐ 按 照 這 模 式 撰 寫 演 辭 是 可 以

的 。

4 .結 束 語

演 講 辭 的 結 尾 和 開 頭 同 樣 重 要 。 結 束 語 的 編 寫 須 注 意 下 列 各 項 問 題 :

a )撰 寫 的 原 則

編 寫 演 講 辭 的 結 束 語,要 和 擬 定 開 場 白 一 樣 慎 重。在 申 述 過 正 文 後,不 宜 隨 便 說 :

「 我 的 演 講 至 此 為 止 , 謝 謝 ! 」

「 完 了 ! 謝 謝 ! 」

出 色 的 結 束 語 , 可 鼓 舞 聽 眾 ; 可 歸 納 論 點 , 令 聽 眾 對 講 題 的 內 容 有 更 深 的 印 象 ;

感 受 到 主 題 對 他 們 的 重 要 。

在 一 般 場 合 , 可 以 用 幾 句 貼 切 而 誠 懇 的 感 謝 語 或 祝 頌 語 作 結 , 如「 謝 謝 大 家 」、「 多

謝 各 位 」、「 祝 各 位 … … 」 等 , 結 束 整 個 演 講 ; 這 類 話 有 人 稱 之 為 「 謝 幕 辭 」。 在 特

定 的 場 合 ﹐如 慶 祝 酒 會 ﹐可 以 在 演 說 完 畢 時 舉 杯 ﹐並 說 「 最 後 ﹐我 想 邀 請 在 座 各

位 舉 杯 ﹐為 … … ( 例 如 : 一 國 兩 制 的 實 現 ) 而 乾 杯 ! 」

Page 22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2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b )編 寫 結 束 語 的 方 法 :

第 一 類 : 揭 示 內 容

1 .歸 納 全 文 要 點 , 喚 起 聽 眾 記 憶 :

某 某 家 長 日 專 題 演 講 — — 問 題 青 少 年 的 成 因 與 解 決 方 法 ( 公 共 關 係 科 督 總 察 )

總 括 以 上 各 點 , 我 們 可 知 道 , 如 果 要 減 少 問 題 青 少 年 , 實 在 需 要 學 校 與 家 長 的

合 作 。 家 長 多 關 注 子 女 的 生 活 和 情 緒 , 了 解 他 們 的 需 要 ; 學 校 多 注 意 學 生 的 品 德 ,

解 決 他 們 學 習 的 困 難 。 這 都 是 足 以 令 青 少 年 對 家 庭 及 學 校 產 生 歸 屬 感 , 減 少 他 們 在

街 頭 流 連 , 遭 壞 人 引 誘 的 機 會 。 最 後 , 讓 我 祝 貴 校 學 生 學 業 進 步 , 生 活 愉 快 。

第 二 類 : 因 應 情 境 , 鼓 舞 人 心

2 .總 結 過 去 , 展 望 未 來 , 以 鼓 勵 群 眾 :

焚 化 毒 品 儀 式 中 的 致 辭 ( 禁 毒 常 務 委 員 會 主 席 )

本 人 謹 此 代 表 禁 毒 常 務 委 員 會 及 全 體 市 民 , 多 謝 警 方 及 海 關 在 緝 毒 工 作 上 的 努

力 。 他 們 全 力 以 赴 , 過 去 五 年 內 , 已 粉 碎 了 所 有 極 具 勢 力 的 販 毒 集 團 。 他 們 已 使 香

港 幾 乎 再 沒 有 毒 品 出 口。他 們 的 工 作 使 販 毒 者 無 喘 息 的 機 餘 地。我 應 向 他 們 說 一 聲 :

「 謝 謝 ! 你 們 做 得 好 ! 續 努 力 吧 ! 」不 過 , 大 家 萬 別 鬆 懈 下 來 , 這 場 鬥 爭 仍 然 未 了 ,

我 們 要 做 的 還 有 很 多 , 請 大 家 努 力 ! 謝 謝 各 位 !

3 .向 聽 眾 作 出 呼 籲 :

防 止 罪 惡 宣 傳 運 動 序 幕 典 禮 致 辭 ( 警 務 處 處 長 )

在 防 止 罪 案 方 面 , 單 靠 警 方 的 力 量 是 不 夠 的 , 失 們 需 要 你 的 協 助 及 支 持 。 本 人

謹 請 各 位 來 賓 , 共 同 將 防 止 罪 安 訊 息 傳 送 至 本 港 一 個 角 落 , 使 「 防 止 罪 案 運 動 」 得

以 成 為 本 港 最 成 功 的 宣 傳 運 動 。

4 .向 聽 眾 或 主 辦 機 構 表 示 謝 意 ﹑作 出 祝 願 :

九 龍 某 某 堂 轄 下 學 校 聯 合 畢 業 典 禮 致 辭 ( 教 育 統 籌 司 )

最 後 , 本 人 藉 此 向 某 某 堂 多 年 來 作 育 英 才 服 務 社 會 的 貢 獻 , 致 以 衷 心 的 感 謝 。

同 時 , 又 向 某 某 堂 教 務 委 員 會 ﹑各 位 校 長 ﹑各 位 老 師 和 各 位 同 學 致 意 , 祝 賀 你 們 取

得 如 此 卓 越 的 佳 績 。 至 於 今 天 畢 業 的 同 學 , 無 論 升 學 或 就 業 , 謹 祝 你 們 事 事 如 意 ,

前 途 似 錦 。

第 三 類 : 借 種 種 修 辭 手 法 昇 華 主 題

5 .以 警 句 名 言 , 或 詰 問 等 開 拓 要 旨 :

濫 用 精 神 葯 物 研 討 會 致 辭 ( 某 區 指 揮 總 警 司 )

最 後 讓 我 強 調 一 句 , 年 青 人 切 勿 濫 用 精 神 科 葯 物 。 吸 食 這 些 東 西 , 結 果 與 吸 毒

無 異 。 吸 毒 不 但 令 父 母 擔 憂 , 更 會 乃 危 害 你 的 一 生 。 請 各 位 緊 記 : 享 受 美 好 人 生 ,

切 勿 吸 毒 。 多 謝 各 位 。

c )口 頭 練 習 : 試 以 不 同 的 結 束 語 方 法 , 分 別 為 下 列 各 講 題 擬 定 結 束 語 :

Page 22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2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1 .歸 納 全 文 要 點 , 喚 起 聽 眾 記 憶 : 怎 樣 做 個 好 學 生 ?

2 .總 結 過 去 , 展 望 未 來 , 以 鼓 勵 群 眾 : 青 年 人 的 責 任

3 .向 聽 眾 作 出 呼 籲 : 清 潔 香 港 運 動

4 .向 聽 眾 或 主 辦 機 構 作 出 祝 願 : 學 校 校 慶 一 百 週 年 紀 念 日 致 辭

5 .以 警 句 名 言 , 或 詰 問 等 開 拓 要 旨 : 保 健 問 題

六 、 文 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歲 晚 滅 罪 同 樂 日 ( 某 某 區 指 揮 官 )

某 某 區 「 歲 晚 滅 罪 同 樂 日 」 工 作 委 員 會 主 席 余 先 生 、

某 某 撲 滅 罪 行 委 員 會 主 席 楊 先 生 、

各 位 來 賓 :

多 謝 大 會 邀 請 我 主 持 今 日 的 開 幕 儀 式 。

正 當 社 會 人 士 十 分 關 注 香 港 罪 案 問 題 的 時 候 , 尤 其 暴 力 罪 案 日 漸 增 加 的 情 況 下 ,

而 在 這 時 間 舉 行 「 歲 晚 滅 罪 同 樂 日 」 是 最 適 合 不 過 的 了 。

在 剛 過 去 的 一 年 , 從 較 樂 觀 的 一 面 看 , 爆 竊 案 件 的 數 目 已 經 下 降 , 而 自 警 方 展 開

犁 庭 掃 穴 行 動 後 , 傷 人 及 嚴 重 歐 打 罪 案 亦 顯 著 減 少 , , 但 仍 有 些 問 題 是 特 別 令 人 關 注

的 。 首 先 , 是 使 用 槍 械 或 類 似 槍 械 犯 罪 的 案 件 有 上 升 的 趨 勢 ; 其 次 , 是 汽 車 失 竊 的 情

況 仍 然 嚴 重 , 而 其 中 百 分 之 二 十 與 名 貴 汽 車 失 竊 有 關 。

我 可 以 向 各 位 保 證 , 警 方 在 打 擊 罪 案 方 面 是 不 遺 餘 力 的 , 但 「 撲 滅 罪 行 , 人 人 有

責 」, 單 倚 靠 警 方 的 力 量 去 執 行 這 項 工 作 , 未 必 一 定 最 有 效 果 , 最 重 要 的 仍 是 市 民 的 合

作 。 你 們 可 以 透 過 舉 報 罪 案 及 挺 身 出 庭 作 証 來 協 助 警 方 。

本 人 希 望 在 警 民 共 同 合 作 下 , 可 以 在 一 九 九 一 年 內 改 善 治 安 , 令 某 某 區 的 居 民 更

能 安 居 樂 業 。

最 後 , 我 十 分 感 謝 余 主 席 , 楊 主 席 及 各 位 工 作 委 員 會 成 員 對 安 排 今 天 的 盛 會 給 予

的 鼎 力 支 持 ; 祝 各 位 新 年 快 樂 及 身 體 健 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公 益 金 週 年 籌 款 綜 合 晚 會 ( 衛 生 福 利 司 )

主 席 、 各 位 來 賓 :

我 很 高 興 能 和 大 家 一 起 出 席 此 次 的 公 益 金 週 年 籌 款 綜 合 晚 會 。 我 知 道 今 晚 的 節 目

非 常 豐 富 , 而 且 由 電 視 台 現 場 轉 播 , 為 家 庭 觀 眾 提 供 一 個 富 娛 樂 性 的 電 視 節 目 。 但

不 知 各 位 有 沒 有 想 過 , 能 飽 暖 地 、 舒 適 地 欣 賞 表 演 節 目 其 實 是 很 幸 運 的 事 呢 ? 生 活 豐

足 、 安 居 樂 業 、 精 神 健 全 , 更 有 心 情 欣 賞 娛 樂 節 目 , 其 實 並 不 是 每 一 個 人 都 有 機 會 享

有 的 。

每 一 個 人 都 希 望 幸 運 之 神 永 遠 眷 顧 自 己 , 但 當 自 己 是 一 個 幸 運 兒 的 時 候 , 亦 須 知

道 這 社 會 仍 有 很 多 人 需 要 我 們 的 幫 助 , 例 如 那 些 天 生 殘 疾 、 老 弱 無 依 或 是 神 有 問 題 的

人 士 。 而 公 益 金 就 是 為 了 幫 助 這 些 人 而 成 立 的 。

近 年 「 公 益 金 」 會 務 日 益 發 展 , 正 足 以 表 現 我 們 香 港 人 那 種 「 為 善 最 樂 」、「 推 己

及 人 」的 精 神。而 我 更 希 望 各 位 能 將 這 種 令 人 欽 佩 的 精 神,推 廣 及 其 他 各 項 社 會 服 務 。

Page 22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2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我 希 望 藉 此 機 會 , 呼 籲 市 民 重 新 考 慮 「 中 途 宿 舍 」 設 立 地 點 的 問 題 。

當 政 府 諮 詢 各 區 議 會 及 地 方 組 織 時 , 他 們 都 表 示 大 力 支 持 政 府 的 建 議 , 認 為 中 途

宿 舍 的 成 立 , 能 大 大 地 幫 助 精 神 病 者 康 復 , 但 每 當 建 議 涉 及 在 他 們 所 屬 的 區 域 設 立 中

途 宿 舍 時 , 反 對 的 聲 音 便 隨 之 而 起 。 試 想 , 如 果 我 們 是 一 群 等 待 入 住 中 途 宿 舍 的 精 神

病 患 者 , 我 們 的 感 受 又 將 是 怎 樣 的 呢 ?

「 助 人 為 快 樂 之 本 」, 我 希 望 各 位 能 在 捐 助 公 益 金 的 同 時 , 亦 本 著 「 推 己 及 人 」 的

精 神 , 以 實 質 的 行 動 去 支 持 中 途 宿 舍 的 設 立 , 使 每 一 個 需 要 獲 得 幫 助 的 人 , 都 有 安 身

立 命 的 機 會 , 進 一 步 發 揮 香 港 人 互 助 互 愛 的 優 點 。

最 後 , 我 謹 祝 今 晚 晚 會 表 演 成 功 , 籌 募 到 的 款 項 達 空 前 的 紀 錄 。

多 謝 各 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黃 大 仙 解 簽 大 樓 開 幕 典 禮 ( 政 務 司 )

主 席 、 各 位 來 賓 :

相 信 各 位 今 天 來 到 黃 大 仙 廟 時 , 都 會 覺 得 四 周 環 境 煥 然 一 新 。 平 日 大 家 來 到 這 裡

參 拜 或 參 觀 時 , 都 會 看 到 入 口 處 的 解 簽 檔 。 但 今 天 , 舊 式 的 簽 檔 不 見 了 , 取 而 代 之 的

是 一 座 簇 新 的 大 樓,以 後 各 位 便 可 以 在 較 舒 適 的 環 境 下 聽 解 簽 先 生 為 你 們「 析 疑 解 惑 」

了 , 而 廟 入 口 處 的 通 道 亦 可 變 得 暢 通 無 阻 了 。

解 簽 樓 的 落 成 , 顯 示 了 善 信 對 宗 教 的 熱 誠 及 對 解 簽 需 求 的 增 加 。 由 此 可 見 , 在 香

港 這 個 華 洋 雜 處 的 國 際 都 會 裡 , 中 國 人 的 傳 統 信 仰 及 習 俗 , 仍 受 到 一 定 的 重 視 , 而 解

簽 需 求 的 增 加 , 在 某 程 度 上 , 也 反 映 了 市 民 希 望 通 過 求 簽 卜 問 自 己 前 途 的 渴 望 。 我 想

在 此 提 出 一 點 , 就 是 努 力 耕 地 , 建 設 自 己 的 家 園 , 亦 是 中 國 人 的 傳 統 美 德 。 在 這 過 渡

期 的 香 港 社 會 , 同 樣 需 要 這 種 積 極 參 與 的 精 神 , 才 可 以 確 保 社 會 的 安 定 繁 榮 。 若 果 每

一 個 香 港 市 民 都 能 重 視 和 秉 承 這 個 優 良 的 傳 統 , 積 極 建 設 香 港 , 那 麼 , 我 相 信 即 使 不

來 求 神 問 卜 , 大 家 亦 可 確 實 掌 握 自 己 和 香 港 前 途 的 命 運 。 所 以 , 很 多 解 簽 先 生 講 述 簽

意 時 , 往 往 同 時 強 調 「 自 求 多 福 」 的 道 理 , 指 出 個 人 努 力 , 亦 可 轉 移 上 天 的 安 排 。 故

此 , 中 國 人 在 傳 統 上 雖 然 相 信 天 命 , 但 也 講 求 積 善 修 德 , 以 人 定 勝 天 , 這 兩 種 觀 念 是

不 矛 盾 的 。

最 後 , 我 要 多 謝 東 華 三 院 、 嗇 色 園 及 華 人 廟 宇 委 員 會 仝 人 的 共 同 努 力 , 使 這 侳 解

大 樓 能 夠 順 成 落 成 。 我 亦 希 望 中 國 的 傳 統 , 無 論 宗 教 的 熱 誠 或 對 社 會 盡 責 的 心 態 , 都

能 夠 發 揚 光 大 。

多 謝 各 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age 22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2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七謝師宴講辭

一九九六年六月一日

各位老師﹑同學:

很高興今晚出席本屆中七同學的謝師晚宴。高興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這樣一個

濟濟一堂的熱鬧場合﹐反映了我們張祝珊英中學融洽的群體關係;另一方面﹐也因為

今晚我們看到又一代年青人的成長﹐看到他們人生新階段的開始。

個人的成長﹑以及人際美善關係的培養﹐其實正是一個完滿人格最重要的兩個方

面。就好像今晚這個場合﹐中文我們稱為「謝師宴」﹐英文我們則稱為 Graduate Dinner﹐

中英兩種語文在稱呼同一事物時﹐不但有不同的說法﹐而且更反映了兩種不同文化對

人的要求。「Graduate Dinner」一詞所側重的﹐是一個學生在個人方面的成長與變化﹐

肯定了一個學生經過多年努力之後﹐終於可以充滿自信地踏進人生另一階段;至於「謝

師宴」一詞﹐則突出了師長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所給予的幫助﹐強調的是學生對師長的

情﹐學生對師長感恩的心。前者是一種對自我﹑對個人的肯定;後者重視人在群體社

會中互相扶持﹐尤其要求對別人的尊重與回饋。個人的自我肯定與群體的相互協調﹐

好像是矛盾的﹐但事實上卻是每一個人都應具備的德性。

令我和各位老師感到十分欣喜的是﹐各位同學在這兩方面﹐至少都有一個良好的

起步。在過去的七年中﹐大部份同學對學業都抱有一種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態度﹐

這種努力上進的表現﹐是我﹑各位老師﹑家長﹑甚至社會人士所有目共睹的。除此之

外﹐兩年前﹐各位同學還是中五畢業生的時候﹐便曾經購買過一些電器用品給學校﹐

表現了同學對學校的感情;我知道今年同學也籌集了一些金錢﹐希望再多購買一些用

品給學校。物質固然有價﹐但是在物質背後﹐同學所表現的誠意﹐更是我和各位老師

所重視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各位同學在成長的起步階段﹐能夠在個人上進與尊

重別人兩方面﹐都已漸見成熟﹐這是值得鼓勵的;但是﹐百尺竿頭須進步﹐如何擴充﹑

發展這一點點完滿人格的始端﹐同學還是要時刻警省的。

最後﹐就讓我代表學校的全體老師﹐祝各位同學日後都能學有所成﹐到踏足社會

的時候﹐都能作出應有的貢獻﹐好使在個人以及社群兩方面都有完滿的表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age 22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2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張祝珊英文中學第廿七屆陸運會頒獎禮

吳彭年主席、各位嘉賓、各界文化先進、各位校董、校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今日本校舉行第二十七屆陸運會,荷蒙東華三院丁丑年吳彭年主席親臨指導,惠賜訓辭,並主持

頒獎;各位嘉賓蒞臨觀禮,使本屆陸運會更添光采,本校同仁深感榮幸。

吳主席早年畢業於上海體育學院,現為科達企業有限公司及科達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此外,又

是多間公司董事、商會團體會員,以及香港蘇浙同鄉會會董。吳主席雖然業務繁忙,但對推動本港慈

善事業不遺餘力,歷任東華三院總理及副主席,本年以眾望所歸,榮膺主席。今蒙吳主席在百忙中撥

冗光臨,實為本校光榮,本人謹代表本校同仁敬表歡迎,並致衷心感謝。

吳主席長袖善舞,又堅負本港慈善事業重任,在個人業務之餘,不忘服務社群,這種拼搏不倦的

精神,我相信,與吳主席曾接受體育訓練是有關係的。所以,本校每年舉行陸運會,目的就是希望通

過競賽,培養同學奮發的鬥志,不但在運動上,在學業、服務社會方面都能效法吳主席,表現出全力

以赴的積極精神。

最後,謹祝在座各位健康愉快。多謝各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學 生 會 成 立 大 會 致 辭 令 ( 學 生 會 會 長 )

校 長 ﹑各 位 老 師 ﹑ 各 位 同 學 :

今 天 , 我 校 的 學 生 會 成 立 了 。

各 位 出 席 這 個 成 立 大 會 , 是 對 我 們 的 最 大 鼓 舞 和 支 持 , 我 謹 代 表 大 會 向 各 位 致 以

熱 烈 歡 迎 和 衷 心 的 謝 意 。

如 果 說 「 九 一 直 選 」 掀 起 了 香 港 民 主 政 制 的 新 一 頁 , 同 樣 , 我 校 學 生 會 的 成 立 ,

正 好 標 誌 著 校 園 的 民 主 路 向 。 我 們 深 信 在 校 方 的 支 持 ﹑ 老 師 的 指 導 ﹑幹 事 的 合 作 和 同

學 的 信 任 下 , 學 生 會 將 會 扮 演 一 個 積 極 的 領 導 角 色 。

我 們 全 體 幹 事 都 會 抱 著 肯 幹 踏 實 的 服 務 精 神,努 力 完 成 師 長 和 同 學 所 交 付 的 責 任 ,

只 是 恐 怕 經 驗 不 足 , 所 以 希 望 各 位 今 後 能 夠 不 斷 地 指 導 ﹑ 幫 助 和 督 促 我 們 , 使 我 們 能

夠 不 負 所 託 。

最 後 , 祝 各 位 身 體 健 康 , 生 活 愉 快 。

七 、 練 習

杏 壇 中 學 學 生 會 即 將 改 選 。 假 設 你 是 該 校 學 生 會 現 任 會 長 ﹐競 選 連 任 ﹐試 撰 演 講 辭

一 篇 ﹐於 禮 堂 集 會 上 向 校 長 、 老 師 和 同 學 介 紹 自 己 的 參 選 原 因 及 抱 負 ﹐並 詳 細 說 明

競 選 政 綱 。 全 文 不 得 多 於 3 0 0字 , 標 點 符 號 計 算 在 內 。( 1 9 9 7)

Page 23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3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演講辭

格式:

校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

………………………………………………………………………………………………………..

………………………………………………………………………………………………………..

…………………………………………………………………………………………………………

…………………………………………………………………………………………………………

…………………………………………………………………………………………………………

…………………………………………………………………………………………………………

……………………………………………………………………………………………………

……………………………………………………………………………………………………。

祝各位身心康泰!多謝!

要點:

(一)必須有稱謂,按重要次序排列:例如「沙田區教育主任、校監、各位校董、各位校長、

(如有其他校長)、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各位同學:」;

(二)無標題,1998 年可以有標題,需寫在上款之前;

(三)開首通常是:「今天,本人很榮幸代表_________在這裏和大家說話……」;

(四)無下款及日期。

不用標題。不過 1998 那年可

以寫標題,因為會將演講辭

內容載於特刊上。如寫標

題,必在稱謂之前。

祝福語及多謝雖不是必

需,但為求完整,亦應

寫上。

必須有稱謂,並需

按身分的重要排

列。

無下款及日期

Page 23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3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國的傳統社會

金耀基

2009

Page 23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3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國的傳統社會

1. 本篇作者從社會學的角度看中國文化,和前數篇的觀點有哪些顯著的不同?

答:

(1) 本篇作者從社會學的角度看中國文化,因而多從社會現象,即現實的角度去分析、思考中國文

化。多討論廣大的中國人民所構成的社會去了解中國文化,因而是以農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

去了解中國文化,指出中國文化精神的現實情況,所論以小傳統為主。

(2) 前數篇,尤其是唐君毅先生的《與青年談中國文化》是從中國人自覺的、理想的一面談中國文

化。這是中國傳統的知識分子(士大夫)的價值觀,它構成了中國文化的大傳統。因此,他們

的看法多見傳統文化優秀理想的一面,而少涉及現實的、不合理想的一面。

(3) 事實上,所謂傳統的中國文化,是兼兩者而有之。

2. 導論所列出的傳統中國社會的特色中,哪些是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哪些是受經濟生活(生活方

式)影響而成的?

答:

中國傳統社會,受自然環境(地理、氣候)影響,是一個農業社會,因而構成了鄉土社會。又由於農

業的經濟方式,形成了以父子為中心的家族組織,也形成個人附從於家族的特色。這起初都是由於自

然環境的影響而造成的。加上政治文化的影響:如歷代皆以務農為百業之本,重農抑商;而文化方面

則強調倫常關係,都加強及鞏固了這樣的社會結構。

3. 導論所列出的中國傳統社會的特色中,你認為哪些是與中國的文化精神密切相關?兩者的因果

關係怎樣?哪個是原因?哪個是結果?為甚麼?

答:

(1) 中國傳統社會的特色,全部均與中國文化精神密切相關。

(2) 兩者的關係可說是互為因果。由於自然環境,構成了傳統中國以農業為主的社會,因而重鄉土,

重家族,重自然。由於中國文化精神主要是人文精神,則加強了、鞏固了這種社會結構,形成

了社會特色。如儒家重人倫之教,重孝悌,加強了家族的組織;重禮治教化,形成了以禮教控

制的社會。儒家的價值觀重德不重利,故重農抑商,減少了社會的流動性,使這種社會組織非

常穩定。

Page 23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3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國的傳統社會(節錄)

金耀基

第一節 政治體系

(一)君主政治為唯一的政體

在中國,政治在文化因素中是最重要的,甚至可說是唯我獨尊的。要了解古典中國,必須從政治入手。

二千年中,中國所行的是君主制,但君主制並不一定就如維特浮哥所言是一「絕對的專制」。不過,

錢賓四先生所說漢以後中國是一種平面的開放的「文治政府」,以及是一種以義務責任為本位的君職

政治,恐怕是過份美化了。我想錢先生是剋就理想的層面來說的。在理想層之下的現實世界中恐怕未

必每個君主都是具有「萬方有罪,罪在朕身」的道德感的。

無論如何,古典中國行的是君主制,並且從無人懷疑過君主政治之外尚有其他更好的政體,並一直認

為「專制為人群唯一無二之治體」(嚴幾道),所以任何政治的變遷都只限於人事的變更,而非政治秩

序的更迭。中國歷史上只有在人民忍無可忍的時候起來反抗暴君,而非反抗政治的原則,梅篤斯(T.

T. Meadows)把反抗暴君的稱之為叛亂(rebellion),反抗政治現行原則的稱之為「革命」(revolution),

他指出中國人類歷史上最少革命而最多叛亂的民族,他認為中國歷史上只發生過一次革命,的確,中

國人對於人君的限制與控制,除了「叛亂」一途外,是沒有他途可循的,勞幹先生說:

「對於人君的限制,不是在法律上,只是在道義上,所望者只是多出聖主賢君,君主能夠自己好。倘

若人君不好,也只能說「革命」(梅篤斯稱為叛亂)一件事是合於道德的,卻不能說革命一件事是合

於法律的,並且革命之後,也只是從一個君主換到另外一個君主,而不是說人民有任何控制之法。迢

迢三千載,政治雖有隆污之分,而其傳統精神所在,仍然是這一點。」

Page 23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3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二)民本思想之精神與所缺

中國自孔孟以迄黃梨洲、譚嗣同,一直有一極強烈的民本思想貫串著。任何一位大儒,都幾乎是民本

思想的鼓吹者,「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肯定了 of the people 的觀念,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肯定了 for the people 的思想,這種思想雖大奸巨猾也不敢公然

反對,故中國歷史上總沒有出現「朕即國家」的狂妄之國君,這種思想也的確使中國的政治具有較濃

厚的民主氣息,但是,中國的民本思想畢竟與民主思想不同,民本思想雖有 of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的觀念,但總未走上 by the people 的一步。如實地說,中國人是不相信政治應由人民自

己來管的,中國人一直認為政治應由賢德的人來做,如有賢德的人在位,則必以民之好為好,民之惡

為惡,如此政治便不啻由民自管自理。誠然,中國傳統社會的「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是

屬於奧門(G. Almond)所說的「臣屬文化」(subject culture)的,即人民沒有一「自我取向」

(self-orientation)或「投入取向」及「參與取向」(participant orientation),亦即人民從末考慮

去過問政治,參與政治,從末有一「政治的主體」之自覺。而只有「產出取向」(output orientation),

即對政府措施之賢否優劣有相當的注意。古典中國,一方面因為缺少 by the people 的觀念,缺少

政治的自覺,另一方面由於在「儒吏階級」(scholar-official class)之外缺少強有力的布爾喬亞集團

以牽制政府。因此,在理論上,天下雖屬人民,但事實上君主才是天下的主人。二千年來,始終是一

家天下的格局,總之,梁漱溟先生所說,中國之不免於專制,並非其本意,而「理想自理想。現實自

現實,終古為一不落實底文化」。梁先生這一看法不失為巨眼。自來中西文化之論戰,都未把握捉住

這一點,歌頌中國文化者總偏向理想說,貶抑中國文化者總偏向現實說,實則,中國文化有其理想面,

亦有其現實面。

Page 23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3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三)家產官僚主義

中國二千年來,既是一君主制,則政治的權原總在君主,政治之主體亦在君主,亦即君主是主權之所

寄。以此,中國的政治的權力是「自上下流地」(downard flow)。古典中國的政治型態,照韋伯來

說是屬於一種「家產官僚主義」(patrimonialism)。亦即政府多少是皇室的擴大,官員不啻是君主

之僕役,而成為君主私人底倚靠者。而持政府為「父權家庭」(patriarchal family)之投射者亦頗不

乏人。無論如何,過去中國靠一龐大的「官僚治體」(bureaucracy)所控制,則不容辯駁,而這個

龐大的「官僚治體」則為一群儒吏所壟斷。至於官僚治體卻並非封閉,而是相當開放的,開放之道則

在考試制度。錢賓四先生以為「政權在中國傳統政治裏早已開放了,任何人只要符合法制上的規定條

件與標準,都可進入政府」。錢先生這一看法就中國文化的理想上說是極正確的,但就中國政治的現

實來說,則大大值得疑問。關於這,維特浮哥曾有一與錢先生完全相反的看法,他認為中國的政治是

絕對地閉鎖的。中國的考試制度非由民主力量而係由專制君主一人而設。當然維特浮哥的看法亦不足

取,因為他也完全忽略了中國文化的理想面,並且他的取樣也不平均。無論如何,中國的政治雖非絕

對專制,但亦未真正開放,同時因考試制度而入仕,也不能就認為是政權的開放,牟宗三先生指出「中

國文化精神在政治方面只有治道,而無政道,君主制,政權在皇帝,治權在士,然而對於君無政治法

律的內在形態之回應,則皇帝既代表政權,亦是治權之核心」,又說「中國以前只有吏治,而無政治」,

這確是很深透的觀察。中國二千年來的政治,實是由以皇帝為中心的官僚系統所獨佔,整個官僚系統

並不是與君主平立或對立的,而根本是臣屬於君主的。老百姓對政治則始終漠不關心,如韋伯所說有

一種「非政治的態度」(apolitical attitude),除非在民不聊生,走頭無路,挺而「叛亂」外,別無

其他制衡以君主為軸心的官僚政治的濫權的途徑。

Page 23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3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第二節人格構造

(一)中國人格的特徵

A 一般性地觀察

辜鴻銘曾指出「深刻、廣闊與單純」是中國人的三大特性。美國人廣闊、單純,但不深刻;英國人深

刻、單純,但不廣闊;德國人深刻、廣闊,但不單純。此一說法很妙,但似乎有點高深莫測。前述英

國傳教士 Arthur H. Smith 卻認為中國人的性格是:過份怕失面子、輕信、不守時刻、不正確、輕視

外人、做寄生蟲、神經滯鈍缺乏、團體意識、缺乏同情心、不誠實,缺乏忘我利他的精神、彼此不信

任、過度的保守性及其他,在這位史密斯君的眼中,我們個個都成為「醜陋的中國人」了,他在中國

浮光掠影地觀察,結論自不免錯的多,對的少,可說是第一個破壞馬可波羅建立的「中國理想形象」

的人,繼他之後的是 S. Wells Williams。我們以為中國人既不是最美麗的也不是最醜陋的,中國人

自有中國人的優點與缺點。我們覺得林語堂先生的看法比較細緻些,他認為中國人的特性是:對人的

理解、簡樸、愛好自然、有耐性、恬靜、喜歡開玩笑、愛好小孩子、勤謹、愛好家庭、安份守己、悠

然自得、具幽默感、保守、愛好享受。不過據我所接觸到的文獻來說,美國漢學家亞瑟萊特(Arthur

Wright)所舉出的中國傳統性格的十三種典範是周延深刻的,他所舉的十三種特徵是:

(一)服從權威──父母或長上。

(二)服從禮法。‧

(三)尊重過去的和歷史。

(四)好學,尤其好學正統的經典。

(五)循例重俗。

Page 23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3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六)君子不器。

(七)主張逐漸的改革。

(八)中庸之道。

(九)與人無爭。

(十)任重致遠。

(十一)自重與自尊。

(十二)當仁不讓,不枉自菲薄。

(十三)待人接物,中規中矩。

萊特所舉中國人的這些性格,細心的讀者,一定會發現它們與我前面所討論到中國的價值系統,社會

結構有著緊密的關連性。下面我們將進一步對某些重要的性格作較為精細地分析。

B 特殊性地分析

(1) 閉固性人格

古典中國是一典型的傳統的農業社會,社會型態代代相傳,歷久不變,這形成中國人順乎自然 行乎

自然的人生觀,他們把自然界與人事界的種種安排都視為天經地義,他們從不曾想到改變世界,借用

冷納(D. Lerner)的術語,中國人具有一種「閉固性的人格」(constricted personality)。他們與現

代工業社會的「流動性人格」(mobile personality)恰恰相反,流動性人格的特徵是具有一種移情

能力(empathetic capacity),亦即對新環境有重調整「自我」(self)的能力,可是,傳統的中國

人的「自我」總是循例重俗,被動閉縮,自制自足,傾向於孤立、默從、與惰性,他們從不有主動地

「參與行為」(particpant behavior)。中國傳統人對政治等公共事務都較少興趣,而不予關心

Page 23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3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indifferent)所謂「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正是此一性格的表現,只有受過「人饑己

饑」、「先憂後樂」等大傳統深刻洗禮的人,才能突破這種性格。此一閉縮性的性格是傳統性民俗(folk)

社會的產物,它與現代的參與社會(particpant society)當然是不能配合的。

(2)權威性人格

研究一般傳統性社會的學者指出,在傳統社會中,由於對自然之不可捉摸,常充滿焦慮(anxiety),

而焦慮之避免與解消則唯有二個途徑,一是倚賴傳統,一是倚賴權威。而傳統社會則是「權威的人格」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與「權威的社會結構」(authoritarian social structure)之相互為用,

這一觀察正非常切合於中國的古典社會。如前所述,中國古典社會是一以倫常關係為基底的社會,每

一個個體不是獨立者,而是在倫常之網中的一個「依存者」(dependent being)。根據中國著名的

人類學者許烺光先生的研究,「中國的社會結構是以家庭為基礎,家庭中的成員關係是以父與子的關

係為「主軸」,其他種種關係也都以這一主軸為中心。父子的關係不但發生作用於家庭之中,而且擴

及宗族,乃至於國家。中國古代的君臣關係,實是父子關係的投射。由於中國社會的背景所孕育,中

國人的性格因素首先是服從權威和長上(父子關係的擴大)」。柯萊曾說家是人格的主要塑模者(chief

molder),由於中國的家是建立在父子的關係上的,因此,中國社會中,人與人的開係,常非平等的

關係,而是從屬的關係。故中國社會具有階層性的結構,人們都有一種「階層性的心態」。

海根說在傳統的階層系統中,每個人均有雙重地位,即他本身是一「在上者」(superior),亦同時是

一「在下者」(inferior),而隨歲月之變,「在下者」總逐漸成為「在上者」;此猶媳婦之可成為婆婆,

子女之可成為父母,下僚之可成為上官。而一個中國人在社會或政府上做事,首先在腦海裏考慮的不

是「什麼是什麼」(what is what)的問題,而是「誰是誰」(who is who)的問題。因為決定對錯

Page 23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3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是非的是階層的身份而不是事情的本身。「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的說法雖可從父母之慈愛心上說明之,

但亦末始不可從權威性上說明之。這種情形可見之於師生、夫婦,亦可見之於君臣、官民,在一般人

的心理上,老師總是對的,君子總是不可挑戰的,官老爺總是沒錯的,在中國先秦儒家的原典中,雖

然有相對主義的精神,但此只限於理論層,而在行為層上則總為絕對的片面精神所籠制。毫無疑間,

這種權威性人格具有安定傳統社會的功能,但權威人格與權威性社會結構交互影響之餘,便使社會的

創造力大大地斲喪了,據著名心理學者麥克蘭德(D. C. McCelland)的研究,凡是在「父權控制」

下長大的人,均普遍地缺少「成就」(achievement)動機,中國人在父權家庭下長大,故在人格心

理上較傾向於權力,而缺少成就取向。

(3) 特殊取向與人情味

凡是在中國耽過一段時間的外國人,大都有如下的看法,即中國人富於人情味,欠缺公德心,這一看

法是不錯的,但很少人能真正指出中國人這種人格形成的原因。不過我們如對以上的種種敘述有所體

認的話我們將會發現中國人這種性格是由文化價值,社會結構等因素輻輳而形成的。這何以說呢?因

為中國是以家族為本位的社會,用社會學的術語說,中國社會是以原級團體(primary Group)為主

的。在原級團體中,人與人的關係是基於身份的,亦即是特殊取向地,這種關係與心態可一層一層的

向外推,但人際之關係總是特殊地,即或無血緣或親屬關連者,亦皆是人際間的關係,而可以親屬身

份類之。如中國人之彼此稱呼,不以名字,亦不曰先生,年長於己者稱「老兄」,年高一輩者稱「伯

父」等,女性則稱「大姊」,「伯母」等。凡中國人活動範圍接觸所及,他都會不知不覺間以「親人」

目之,因此亦以「親人」相待,而顯出慇懃與關懷,乃充滿一片人情味。可是,在一個人親屬或擬親

屬關係圈之外的人即屬「外人」,外人則人際關係終斷,而不免顯出無情。此我們在公共汽車裏看得

Page 24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4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最明顯,凡是親戚朋友,便熟絡地讓位爭先,而對非親戚朋友,則爭座恐後,毫不客氣。反之,在西

方現代社會如美國者,以「會社」為社會之本位,會社則為「次級團體」(secondary group),在次

級團體中,人與人的關係基於契約,亦即是普遍取向地,且是「非人際的」(impersonal)關係,因

此人比較傾向於博愛,而於特殊的人際關係則反顯得比較淡漠而少人情味。相對於儒家思想來說,基

督教有濃厚的普遍取向性,故基督教在基本上是要信徒離開家的。在中國,佛、道思想活動亦不以家

為單元(主張出家),而以寺廟,宗派等「會社」為單位,韋伯認為儒教之不容佛道,而斥之為異端

者,在此而不在彼,因為此一傾向足以破壞中國社會的整個結構。中國社會以原級團體為基底而產生

之人情味,在某一程度上,成為一種壓力,迫使脆弱的「次級團體」底角色的行為,受到歪曲,此所

以中國的官員常枉「法」而徇「情」也。

(4) 形式化與面子問題

中國人在禮教的育化與社化下,不知不覺地受了禮的支配,禮的作用在好的方面說,可以使一個人成

為一道德之人。但在壞的方面,亦可以使一個人的行為變成形式化(formalistic)。禮是中國人所特

別強調的,但是禮的強調並不能保證道德的實現,而常導致形式主義,薄德(Pott)說:

「這是一奇異的矛盾:禮的原則乃是為給予生命以德性,並以防止形式主義,但事實上卻反而造成了

形式主義。」

我們知道,禮是一通向道德的手段,但過份強調的結果卻產生了「儀式主義」(ceremonialism),亦

即手段變成了目的底本身。由於禮是一強有力的規範,無人敢於抗違,因為被人稱為「無禮」是一對

面子極大的懲罰。不得已只好在表面上遵行以保護「面子」。這我們但需看今日紅白喜喪中,有人到

殯儀館談笑風生,如參加交遊會者然。又有人參加婚禮,在交錢如儀後即各就各位,好像他來的目的

Page 24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4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就是吃飯。中國人中固大不乏內外一致,文質彬彬者,但奉行故事,有「禮」無德者亦比比皆是。禮

的儀式化是有必要的,此猶之乎宗教應有儀式者然,但儀式化而過了頭,則只有儀式而無內容。中國

人在嚴格的禮教之下,因格於「非禮勿視」,非禮勿動,非禮勿聽」之訓,往往把自己的情感用強力

壓制下去,據亞白格(Lily Abegg)的觀察,這樣的壓制有時會造成形式主義。這種形式主義的作用

實在保護「面子」,因為沒有禮是沒有面子的,沒有面子將很難保持自己的身份與地位,所以有些表

面上看去雍容謙讓的「有斐君子」,但骨子裏則什麼也不是。

(5) 融洽自然,當下即是

中國古典文化產生於遼闊的大地上,為一農業性文化,對土地有一種虔敬之情,同時亦把自然看做一

有情體,所謂「江山如有待,天地若有情」如前述諾索普指出中國人把宇宙看做一」圓合地美藝底生

生之流」;實亦是說把天與人交感為一,因此中國的畫,中國的詩皆表現出此種精神。范寬,石濤,

鄭板橋,乃至今日的張大千的畫無不含有「人天渾合」的境界,而陶淵明「釆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更是把人與自然相忘於無形。中國人無真正的宗教,有之,這種天人合一的情緒即是中國的宗教。中

國人對自然始於欣賞,終於相忘。西方人對自然始於觀察,終於征服;完全走上二條不同的道路,而

中國文化此一特性乃塑造了中國人融洽自然,「當下即是」的人格,此一人格使中國人產生渾厚,圓

化,與物無爭的和平天性,以及欣賞生命,虔敬宇宙,與直觀靜省的內心生活。中國人之人格世界在

這方面確是獨樹一幟,可惜這種人格世界在工業技術改變後的宇宙的物理結構中,已經逐漸消逝。

Page 24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4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國政府是君主政治

1)

2)

3)

論中國的民本思想

※中國的大傳統有民本思考貫串着(民有: ;民享: )

※民本思想和民主想的不同

a)

b)

※民本思想的缺點

a)

b)

c)

中國不能發展出民主政治的原因

1)

2)

論家產官僚主義的特點

1)

2)

3)

4)

5)

討論傳統中國政權是否開放

1) 錢穆認為通過科舉制度,中國的政權早已開放

2) 維持浮哥的看法: 中國的考試制度是為君主一人而設的

3) 牟宗三的看法: 中國的君主權力,沒有政治制度和法律條文來限制

4) 作者的看法: (有吏治而無政治)

a) 中國的官僚體制與君主並不是平等的或能抗衡的

b) 老百姓對政治是漠不關心的,對君主和官僚,亦無有效的制衡.

Page 24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4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對中國人格的特徵的一般觀察

亞瑟萊特舉出十三點中國人的傳統性格

對中國人格特徵精細的分析

閉縮性人格:

1)

2)

3)

4)

注意!

權威性人格:

※ 形成 :

權威性人格的利弊:

利 :

弊 : 1)

2)

3)

特殊取向與人情味

※現象:

※原因: 「原級團體」(家族)的關係層層推開

※ 特殊取向和有「人情味」的弊病:

1)

2)

形式化人格

※形成:

※好處:

※ 壞處:

1)

(形式主義---有禮無德)

2)

3)

Page 24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4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與自然融洽,接受現實的人格

※原因:

※表現:

「人情」:

1)

2)

3)

Page 24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4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Page 24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4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討論問題

1. 作者認為傳統的中國,在政治體制上有哪些特點?你同意嗎?試抒己見。

答:

( 1 ) 作者認為在傳統的中國,君主政治是唯一的政體,並且從無人懷疑過君主政治之外尚有其他

更好的政體。所以在古典中國,任何政治變遷都只限於人事的變更,而非有新的政治秩序。

( 2 ) 自史實言之,中國自秦以後,的確只有君主政體。而且君權愈來愈大,至明清已成為專制獨

裁之治。先秦則是諸侯分立,諸侯之間以禮法(周禮)維繫,君臣之間,仍有禮義維繫,尚非

後世之君主專制之政。

2. 作者認為中國的民本思想有甚麼優點和缺點?對實際的政治產生了甚麼影響?

答:

( 1 ) 作者認為中國的民本思想有三方面的優點:一是肯定了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二是肯定了國

家是人民所有的(of the people),政府施政,應以人民之好惡為依歸——「民之所好好之,

民之所惡惡之」。三是肯定了國家是為了人民而設的(for the people)的思想。這些思想使中

國政治具有較濃厚的民主氣息。

( 2 ) 缺點方面:民本思想仍未有人民當家作主,人民行使主權的思想,仍未走上民治(by the

people)的一步。中國人不相信政治應由人民來管,只相信政治應由賢德的人來管。

( 3 ) 作者認為中國人沒有參與政治的自覺,沒有「政治的主體」的自覺。因此,如國君不賢,甚

至專制獨裁,人民的權利是沒有保障的。

3. 政權和治權有甚麼不同?對於在中國傳統政治中,政權是否開放這個問題,錢穆、牟宗三和作

者均有不同的看法,試評述之。

答:

( 1 ) 政權指政治的主權、控制權,掌握一國的權力中心。治權指管治權,行使政府賦予的權力去

施政、執法。兩者之不同在於政權有最後的決策的權力,掌握人事任免的最後決定權。而治權

則只有相對的行政權而無此決策權。可以說掌握政權的人是主人,而擁有治權的是為政權服務

的人。

( 2 ) 對於中國傳統政治中,政權是否開放的問題,錢穆先生的看法是:由於人民可以通過科舉考

試而進入政府,因此「政權在中國傳統政治裡早已開放了」。

牟宗三先生則以為:中國的政治行君主制,政權在皇帝,治權在士。但由於對於君無政治法律

的內在形態之回應,則皇帝既代表政權,亦是治權的核心。他認為中國以前只有吏治,而無政

治。即以為皇帝是政治的中心,官吏只是執行君王的命令,臣屬於君而已。作者同意牟先生的

看法。

Page 24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4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4. 作者認為中國人有閉固性人格。這種人格有何特徵?和中國傳統社會有甚麼關係?

答:

( 1 ) 作者認為中國人有閉固性(閉縮性)人格(constricted personality),特徵是:循禮重俗、

被動閉縮、自制自足、傾向孤立、默從與惰性。

( 2 ) 這種人格是受了中國傳統社會的影響。由於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歷久不變,形成了順乎自

然、行乎自然的人生觀。中國人慣於接受自然界與人事的種種安排,不思改變,因而是比較靜

態的,保守的人生觀。

5. 作者認為中國人有權威性人格,是因為中國古典社會是「以倫常關係為基底的社會」,「中國的

社會結構以家庭為基礎」。你同意嗎?這種人格有何優劣點?

答:

( 1 ) 中國傳統社會結構是以家庭為基礎,以倫常關係為基礎,這已是學術界一致的公論,自無疑

義。中國的家庭主要建立在父子關係上,而且這種父子關係,擴及宗族、國家。中國社會中,

人與人的關係,常非平等的關係,而是從屬的關係。因此中國社會具有階層性的結構,人們具

有階層性的心態。在下者往往順從在上者的權威,如子女孝順父母、學生尊敬老師、妻子順從

丈夫等,從而形成中國人權威性人格。

( 2 ) 其實在古代,不論中外(尤其是亞洲各民族)莫不如此(《聖經》所言可證),並非中國人特

有。這種性格的優點是具有安定社會的功能,維繫社會的秩序。缺點是使社會的創造力大大減

弱了,喪失了。具這種人格的人,往往較傾向權力,而缺少成就感。

6. 作者說:「一個中國人在社會或政府上做事,首先在腦海裡考慮的不是『甚麼是甚麼』的問題,

而是『誰是誰』的問題。因為決定對錯是非的是階層的身分,而不是事情的本身。」你對這幾

句話有何意見?試評論之。

答:

我認為作者所說,雖或有之,然卻非普遍性。中國人強調是則是之,非則非之。「君子無適也,無莫

也,義之與比」(《論語》)等正見中國人對是非、對錯並非只問階層身分。「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孝

經》),是不孝之行而非孝行。中國人對君王、父母、師長皆有規諫之義,並非盲從附和,更非以階層

地位來決定是非對錯,否則歷史上何來忠諫死義之事?只有不違大義之事,才會因階層地位以取決。

7. 作者認為形成中國人「富於人情味而欠缺公德心」的性格是甚麼原因?作者認為中國人重人情

有甚麼好處和弊病?你的看法如何?

答:

( 1 ) 作者認為中國人富於人情味而欠缺公德心,是由文化價值、社會結構等因素輻輳(匯聚)而

成的。由於中國社會以家庭為主,人際關係以血緣親屬為中心,故常視生活中所接觸之人為親

人,以親人相待,而顯出關懷之情,故使中國人充滿人情味。對於親屬關係以外之人,則視之

為外人,而顯得無情。對家族以外的團體,如社會等亦然,故顯得欠缺公德心。

作者沒有討論重人情的好處。他認為中國人重人情的壞處是容易成為一種壓力,迫使「次級團

體」(以社會為本位)的角色(作為一個社會的一分子)的行為受到歪曲,而枉法徇情。大

體而言,中國人徇情有之,枉法則非常態。

Page 24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4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8. 作者認為中國人在禮教的育化下,使中國人變得好面子,行為形式化,有禮無德。你認為這是

中國人的普遍性格嗎?試抒己見。

答:

中國人好面子,因而出現了某些行為形式化的人,但這並非中國人認同接受的人格(中國人也認為這

是不好的)。中國人仍崇尚真正的有德有禮,能保全真性情的人。作者所舉的例子,是今日一些受了

現代工商業社會文化影響,重功利,好誇飾的人的行為表現。這是變了質的人格,不是傳統人格。地

道的中國人民,尤其是農民,雖然沒有受高深教育,但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下,為人誠懇謙讓、淳樸、

溫厚,才是典型的中國人的性格。

9. 作者和唐君毅在《與青年談中國文化》及吳森在《情與中國文化》中,都提到中國人對自然有

情,中國的文學、藝術、宗教皆表現出這個特色。但他們對形成這種特性的原因卻有不同的看

法。試評述之。

答:

( 1 ) 作者認為形成這個特性的原因是中國古典文化產生於遼闊的大地上,是農業性的文化,因而

對土地、自然有深厚的感情。作者是從經濟生活、社會結構方面來解釋這種特性的。

( 2 ) 唐君毅則從文化精神(人的自覺活動)和價值取向兩方面去說明問題。他認為中國文化中強

調「天人合一」、重人文、重中和、重包容圓融的精神,塑造了中國人對自然有情的文化特色。

( 3 ) 吳森的說法是以中國文化中重仁愛、關懷萬物、欣賞自然的事實來說明,基本上與唐先生的

看法相近。

( 4 ) 我認為構成一種文化特色的成因是多元的,是互相影響的。即是說,中國人對自然的態度,

既受生活方式(農業社會)的影響,也由於自覺的價值取向而加深了這個發展,並表現在文學、

藝術中,成為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色之一。

10 金耀基以為閉固性、權威性、人情味與重面子四者是中國人的人格特徵,這四種人格特徵,在今

日的香港人身上是否還可以見得到﹖ *****

參考答案:

香港人對於金耀基所說的這四種性格,都保留了一點點。

例如說閉固性人格,香港已經不是傳統的農業社會,而且香港人對新環境有極強的重新調整「自我」

的能力,適應新環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往往超乎外國人的想像之外。但是香港人仍然是循例重俗,

頗為尊重傳統的;此外,香港人又多只知照顧自己的生活,而缺少積極的、主動的「參與行為」,尤

其是參與社會活動的行為。所謂「各家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現象,在香港仍然普遍存在。

只有在大是大非之前,香港人才表現出那種積極參與的勇氣,強烈表達出自己的意見(如六四遊行)。

當然,經過十多年的公民教育,香港人主動參與社會的活動已經越來越普遍,例如參與政治,參與投

票,以行使公民權等,在可見的將來,當新的一代慢慢成長時,這種傳統的閉固性人格,可能在香港

人身上消失。

Page 24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4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至於權威性人格,香港人比較獨立,人與人的關係,比較重視平等的原則,而不是從屬關係,但是仍

然看重倫常,可以服從權威和長上。普遍地人人均樂於努力自強,有爭取成就的動機,有成就取向。

至於安定社會的功能,則來自個人的積極進取和尊重法紀,因而使社會創造力大大提高。這也許是從

農業傳統中經過英國的重法精神的洗禮所孕育的新的人格吧。

至於特重人情味這一點,香港人保留得最多。因為香港仍是一個重視家庭的社會,家庭對人的塑造力

最強。在「原級團體」或「準親屬」的圈子內,香港人也是最富人情味,也和傳統的中國社會一樣,

一出了親屬圈,人情味便變得淡薄了。雖然香港人重家族情誼,但並不是凡事重情不重理,而是人情

味與事理兼顧。重人情味的結果,使人與人之間可以減少幾分暴戾之氣;重事理的結果,社會公理和

公德的觀念也可以維持。至於為官者的枉「法」而徇「情」,這種例子已經少見(如九七年香港中學

會考,有一名高級考試主任洩露試題予應屆考試的兒子,但瞬即被捕……)。明顯地,香港是處於一

個蛻變的階段中,這也許是香港已經不是一個農業社會,而近百年來中西文化交融的結果,已逐漸在

香港人身上體現出來。

至於面子問題,相信不單是中國人的問題,也是全世界的問題。這個世界上的人,似乎沒有那個不愛

面子的,而且是促使人有所行動的重要動機之一。金耀基在本文中指出:傳統的中國人一向重禮,在

禮教的教化下,因而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和行為規範。他以為禮固然是一種通向道德的手段,但如果過

份強調,則容易產生「儀式主義」而終於流於形式化,把手段變成目的,重視表面而忽略內容。由於

禮是強力的道德規範,無人敢於違背,違反了禮是可恥與沒有面子的事;唯一可做到的是在表面上遵

行禮節以保護面子。結果,形式主義的作用好像只在於保護「面子」,而不在於傳達禮的實質內容,

與保證道德的實踐。重面子與重人情是中國人行為特徵,即使在今天的社會裏仍然可以體認到,這現

象與中國人文化的深層結構有關。

對於這個問題,項退結說得比較清楚,他說:「中國人自古以來最尊重『仁義』的道德理想,也就與

中國人對人格的尊重有關,亦即與『臉』有關。一個人無仁無義,就失去了他的人格尊嚴,也就是失

去了『臉』。中國人之怕『丟』臉,實在也就是內在道德意識的表現。」可知「面子」本來就是榮譽

感。中國人就是因為愛好「面子」,容易造作成愛虛榮而不務實際思想的惡現象;只愛面子而不要臉

的人,表面看去是雍容謙讓,是「斐如君子」,骨子裏卻甚麼都不是。這種偽君子的表現,在香港這

個爾虞我詐的商業社會中,就表現得相當明顯了。

重人情和要面子,是中國人性格中最顯著的兩點;重人情其實十分可取的,只要重情而不違法,人情

是極之值得珍惜的。面子問題,是四種典型的中國人性格中最要不得的,因此,香港人在著重面子─

─即榮譽感的同時,也應該同時培養對人格價值的尊重。

Page 25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5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11. 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一文中,作者指出中國人格特徵有四:閉固性、權威性、人情味和形式化,

你認為一般香港人較常有的是那一種﹖何以見得﹖又這對香港社會有甚麼影響﹖ *****

參考答案:

在作者所指出的中國人格特徵的四種:閉固性、權威性、人情味和形式化中,我認為一般香港人較常

有的是人情味這一點。從下列事例中可以得到證明。

1.在商場上說,要選擇生意上的合夥人時,經濟實力固然是最重要的一點,但是如果大家的實力相

等時,多數傾向於選擇自己熟悉的朋友而不選擇外人。理由是:自己熟悉的人比較「信得過」;或者

是,有利益應該由自己人均沾。

2.所謂「朝中有人好做官」的傳統,在香港社會中屢見不鮮。例如說競爭某項商業專利或某項工程

時,好朋友或親屬如果是決策者,在最後審定時,如果自己人的實力與其他人相等,則決策者選中的

大多數是自己人。這種選擇當然是合法的,而且不能說不公平,但其中的確包含有利益衝突在內;一

旦牽涉到利益,自己人便可能會「優先」了。機構中的人事升遷,這種現象更是常見。

3.在選擇職員時,如果申請人的資歷相等,則決策者所選取的多數是自己人或自己熟悉的人所介紹

的人。理由是,這個人我認識,可以信任。又或者:他是某某推薦的,應該不會差到那裏。或者是,

看在某某的情面,不能不用。

4.自己人如果有錯失,只要不太過份,不致於影響大局的話,常會顧念情誼,而不予處分或從輕發

落等。與外國人的機構,一有過失,便立即免職者不同。

5.在某些機構或部門裏,老臣子或自己人往往有點特權,其他人會有點顧忌,往往礙於情面,對他

們會給面子,未必一定依足規矩去處事。所以老臣子或自己人向上級請託,比較易「酌情」辦理。又

或者,明知這些人的工作能力不足,或者是冗員,只是因為他們是老臣子,或是某某的人,便不能不

給予特殊對待,這就是重人情。

6.等而下之的,有時為了保護自己人而排斥他人,而不問是非黑白,枉法而徇情的事,常有發生。

認為法律、規章及辦法的執行可以因人而異,常依人情或特權而予以特殊的通融與待遇。於是,某些

有權勢的人的一句話,可以影響執法;或者,他是某某人的人,惟有網開一面,不好意思去動他。

7.在日常生活方面,對自己人固然常加照顧,但是對外人也未必無情,只要能力所及的,往往加以

援手。一九九三年四月,香港發生了一件頗具爭議的事:一名婦人在街頭昏迷,熱心人士駕車送她到

就近醫院,這家醫院的服務以療養為主,未能直接提供急救。結果婦人被送到另一家醫院後,終於不

治。這位婦人的死亡是否因為這間醫院不肯提供急救服務而引致,是爭議的焦點。但是無論如何,這

位慷慨伸出援手的熱心人士,的確是重人情的人。這種事情,在香港常有發生。

Page 25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5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8.在處理公事或私事時,第一個考慮的,未必是事情本身的性質,而是某些人的情面。為了不使某

些有地位的人丟臉或難做而採取比較迂迴曲折的方式,甚至索性避重就輕;有時不免費時失事,或者

不能貫徹終始。所以原本可能很簡單的事,處理起來是卻會阻滯重重,有時甚至可能因為要兼顧雙方

的情面而犧牲部分原則,或其他局外人應有的利益。

9.互相「俾面」,在中國人的社會中相當普遍,為了日後做事時會更順利,「得饒人處且饒人」,

「予人方便,等於自己方便」,就算是依足規矩去做,有時未必會堅持到底,賣個人情,將來可能對

自己有利,常常因而互相得益。這是中國人做人的原則之一。在好的方面來說是敦厚,在壞的方面來

說,卻是徇情了。

10.遇有糾紛,有時未必會一定用武力或法律來解決,而是邀請第三者作評理、仲裁。對仲裁的結

果,雙方通常會接受,不會再有異議。這就是看在仲裁人的「情面」。因為事情本身的對錯,常常未

必會是絕對的;如果仲裁人的面子的確足夠,於是各讓一步,糾紛便會容易解決。

以上十種事例,都是香港人常見的以「人情」為重的事例,其中的確保留了很多傳統中國人性格的影

子。

這種重人情的性格,對香港社會的發展,會有甚麼影響呢﹖可以這樣說,重人情的優點是:

一.可以互相關懷照顧:由於大家都是「自己人」,所以能夠互相關懷照顧,例如上述例證中的第5

點,明知是冗員,也明知他工作能力不足,仍然予以容忍,這是出於一點關懷照顧的人情。

二.可以維護團體利益:例如上述事例的第1、2、和3,先照顧團體內的人的利益,以免給外人以

可乘之機。

三.可以推廣人際關係:例如上述事例中的第1、3和9,今日你介紹某人給我,我予以任用,他日

我介紹某人給你時,你便不好意思回絕了。這種關係網層層推廣,人際關係便可以愈推愈密,於是便

愈無往不利了。

四.可以安定社會:例如上述事例的1和7。互相援手,是基於人情,可以助人處即須助人。尤其是

一九七三年世界經濟大衰退時,這種現象在香港特別顯著。工廠老闆所接的訂單不夠,明知不可以正

常維持,在可能的情況下,也不願意開除工人或關廠,維持部分開工,以使員工的生活不致陷入困境。

工人也願意與老闆同甘共苦,盡可能努力做得最好。大家同舟共濟,結果渡過難關。而西方的工業界,

則不斷傳出關廠除人的消息;與香港的境況,成了強烈對比。當時的論者以為:這就是中國人重人情

的原因所致。

重人情、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先顧情誼,再及法理,其中當然存有大量缺點,亟需要改善。例如:

Page 25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5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一.違反公平原則:例如上述事例中的1、2和3,當雙方實力相等時,往往先照顧自己人,,而不

給其他人機會,對他們來說,其實有欠公允。至於4、5、6、8及9,則更只因為給對方人情,不

免破壞規矩,在管理的層面來說,這是最要不得的行為。

二.養成追求權威性的性格,或養成只知服從的性格:例如上述事例中的8、9和10,誰人可以作

出決定﹖當然就是當權的人。於是怎樣成為當權者,便成為每個有野心的人夢寐以求的事。沒有野心

的人,則只知服從,也不問是否合理。兩者都不可取。

三.容易徇私枉法:在自己的小圈子裏的人,往往有自己的一套規矩,這一套規矩,是否合理,可以

不問。如果規矩與法律抵觸時,如何處理﹖香港政府要求新界的祖堂依法註冊,就是希望要求合法及

公平。至於因為受到某人的壓力而不得不枉法,這就更涉及利益的衝突和個人威望的影響力,更加遠

離合法和公平的原則,是現代法治社會所不能容許的。

四.一切由居於上位者支配,壓抑個人能力發展:能夠表現出自己的權威,令人敬服,令人感激自己

的恩惠,當然最好。但是能夠居於這個地位的人究竟極少。於是有支配權者極少,而要求服從的人則

極多,使得有才能的人,未必可以伸展。這是重人情的不良後果。

筆者曾經見過這樣的記載:在英國人的公司做事,講究的是循序漸進,最要緊的是準時上班,準時下

班,對上級要尊敬;如果有甚麼事情做得不妥當,或不能依期完成,都不是你的責任。在美國人的公

司做事,講究的是個人才能的發揮,可以不必準時上班,準時下班,對上級可以直接叫他的名字,除

了開會外,可以隨時失蹤;只要交付給你的事情做得妥當,能依期完成,一切都很自由。但是一有不

妥,就算你以前有過甚麼汗馬功勞,也絕對沒有人情可言。而在中國人的公司做事,則首先要認清楚

某某人是某某人的人,了解其中的人際關係,才不致處處碰壁。這些說法雖然未必可以完全相信,但

卻也部分說明中國人重人情而少講法理的事實。

特重人情這一點,香港人保留得最多。以今日來說,種種重人情的事例正在不斷上演。但在這些演變

的事例中,可以發現到其中值得欣喜的現象,就是:香港人雖然重人情,但並不是凡事重情不重理,

而是人情味與事理兼顧。重人情味的結果,使人與人之間可以減少幾分暴戾之氣;重事理的結果,社

會公理和公德的觀念也可以維持。至於為官者的枉「法」而徇「情」,這種例子已經開始逐漸減少。

明顯地,香港是處於一個蛻變的階段中,這也許是香港已經不是一個農業社會,而近百年來中西文化

交融的結果,已逐漸在香港人身上體現出來。

重人情其實十分可取,只要重情而不違法,人情是極之值得珍惜的。

Page 25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5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12. 細閱以下引文,然後回答下列兩題:

……中國社會中家族團體是各制度配搭的中心,無論經濟、宗教、政治、教育等制度,均以家

族團體為主,而結合在一起 。假如可以加重形容這事實的 ,我願意說,這種大家族生活的場所,不

只是家庭,而是工場、教堂、政府、學校之所在。中國人從生前到死後各方面的生活,均可以,或只

能在這種大家族團體內順利進行,求得滿足。除非他被充軍抽去當兵,照例是「朝於斯,夕於斯,生

於斯,死於斯」的。家,是每個中國人的一切,除了少數流氓或「江湖好漢」。……

從這種家族的性質說,它是事業團體。所謂「興家立業」,正是反映了傳統社會這一實質。「興

家」是甚麼意思?就是立業;反之,「立業」也就是「興家」。二者只是一件事。……一般人民也視家

族為唯一事業團體。其事業的 成敗關係全家人的富貴貧賤,生死榮辱。祖與父的成就,可以蔭庇子

孫;子孫的成就,也可以「揚名聲,顯父母」,否則便要「替父母招罵名」。一個人做了大官,被封贈

三代,犯了國法被誅滅九族,原是歷史上常見的事實。家族,一串生物的血統關係,真把全家人連鎖

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事業團體。為了事業,甚至「父為子隱,子為父隱」。一個人既生在某家,就必

須抱定生死與共,風雨同舟的精神,為這家族團體的事業而努力。家族的事業就是他自己的根本事

業。……

由於家族團體的上述特質,每個人眼底必然只看見他的家,其一切行為都是為了他的家。

(全慰天:《論「家天下」》)

在今天的香港社會中,家族的影響力還有多大?為甚麼?(6分)又,你認為這種現象是好是壞?何以

見得?

「家族」在今天香港社會的影響力及其原因: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但必須舉實例支持己見。(12 分)

以上現象是好是壞:

作答時須有清晰的立場及論據,言之成理即可得分。(12分)

Page 25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5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96-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卷二第三題

閱讀下列作品,並回答所附問題:

少無適俗韻〔1〕,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2〕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3〕戀舊林,池魚〔4〕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5〕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6〕遠人村,依依〔7〕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注釋:

〔1〕 適俗韻:適應世俗的氣質 〔2〕 塵網:世俗的纏繞 〔3〕 羈鳥:被人拘繫束縛的鳥

〔4〕 池魚:被人蓄養在水池的魚 〔5〕 守拙:安守拙樸的生活〔6〕 曖曖:昏暗朦朧的

樣子

〔7〕 依依:輕柔的樣子

(甲) 上述作品反映出中國文化傳統中的可貴特質,試舉三點加以闡析(9分)。

(乙) 這些特質在現今社會中可以產生甚麼正面作用(6分)?

(丙) 有人認為上述作品所表現的是一種不積極投入社會的生活態度,不利於社會進步。你同

意嗎?請提出你的見解,並結合生活見聞加以說明(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ge 25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5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ge 25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5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000-AS-CLC-P2-0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ge 25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5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談談《中國的傳統社會》

金耀基教授

〔國語〕張教授,各位同學。〔粵語〕大家不用害怕,我會以廣東話演講,因為惹笑的效果非常

好。大家都受苦很久了,讀我的文章大概是苦事。看過我相片的同學又大概會失望吧。但你們不要忘

記,頭髮少了、白了,頭內的智慧定會增多。

今天大家來都因為我的文章是文化科課程參考課文之一,我希望大家稍後多提些問題。老實說,

當教署人員發信通知收入我的文章之時,我第一個反應是︰教署的人還真有眼光呢﹗但收入文章後我

的心裏又有點不安,因為那是我書中四篇文章之一,又是第四篇中第五與第七章裏的部份。那既不是

我最滿意的章節,又不是專為「中國傳統社會」所作的專題文章,所以很不安。這本書出版已三十三

年了。三十三年前,台灣的大學生都自發地閱讀這本書。他們對書中的中國社會、中國文化、以至中

國現代化等問題,都很關注,並且很喜歡討論。這篇文章成為課文以後,出版社的編者也相當負責。

我記得港大的陳耀南教授寫信來提出一些問題,浸大的黃嫣梨教授還親自來當面與我討論書中的一系

列問題。這裏我要對他們表示感謝和敬意。當然,對教授這篇課文的老師,我也要感謝。你們未必對

我所寫的感到同意,但教的時候定費上不少心力。

從傳統「到」現代

我這本書叫《從傳統到現代》。在這個書名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個「到」字,其次是「傳統」

和「現代」。三十年前的我認為中國前途首要的任務是現代化。1964 年,我第一次到美國,感到中

國 (台灣) 真是落後於世界太遠了。從美國回到台灣後,不斷有大學邀請我作演講,講的都是這個題

目〔現代化〕。但我同時明白,中國的現代化不是憑空而來的,不是一張白紙上起高樓,一定要從傳

統裏來。今天各位的衣飾、髮型都可能十分西化,但腦子裏的想法、價值觀、行為,都有許多傳統因

素在內,不然怎說是中國人呢?因此現代化的過程一定包含認識傳統,一定要從傳統走向現代化。所

以我覺得傳統與現代不是對立的,反而必須互相支持。有些傳統失落以後,也要靠現代化把傳統發掘

出來。最重要的是怎從傳統轉出現代化?這就必要靠了解傳統。了解傳統,我認為一定要了解中國的

傳統社會是什麼。我在書裏對中國的傳統社會有一比較全面的論述,然而你們現在於課本上看到的只

是這篇文章的部份。因此我覺得你們應該找我這本書來看看。有錢多的話,也值得買呀 (一笑) !

Page 25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5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勉勵同學建立自己的圖書館

同學們不妨養成買「好書」的習慣,慢慢建造自己小小的圖書館。即使你們將來不是做專家或學

者,但這也是一種值得培養的習慣。香港的書頗貴,但你們知不知道什麼書最貴?告訴你︰買後不看

的書最貴﹗看過的書,學到東西,再貴也不會太貴,這點希望大家記著。一本書誕生的命運往往是獨

立於作者的,會有不同版本,更可能有盜版。我的書也有盜版,當中有的無緣無故被刪節,作為作者,

看後心裏不免難過。

中國大陸的現代化

說回現代化,看看現今的中國社會,台灣可算是上了現代化的路了,香港自然也很現代化,但我

以為並不是 completed〔完成〕的現代化。回想我三十年前所談的現代化,在當時而言是頗「不合時

宜」的。因為那時的政局只講中國傳統文化復興,重整中國文化等,很討厭聽到「現代化」這個詞。

我雖不反傳統,但我認為中國一定要現代化。到底今天的中國還是否要講現代化呢?中國大陸在 1978

年也開始講開放和現代化了,而今天的大陸與三十年前是兩個天地,變化極大,受現代化的衝擊很大。

你們在香港感受的現代化轉化過程也許衝擊不大,那基本上是一個比較自然的過程,不知不覺過渡到

一個現代社會。但是台灣和大陸卻在現代化過程中經歷了很大的衝擊。所以今天講從「傳統到現代」,

對大陸仍有逼切感。

我可以告訴大家,踏入二十世紀以後,中國的文化傳統已經開始破產。中國過去二千年來發展

出一套文明和制度,在世界是一個有相當獨立面貌的古老文明 (civilization) 。在這個古老的文明

之下,我們知道社會應該怎樣,人與人之間應該怎樣相處,一切都有安排,成為一種秩序。當中也有

一些複雜性或缺點,但無可否應是一個世界上獨特的「文明體」。可是這個文明體在二十世紀後開始

破裂,我們不再生存在一個古老的中國傳統文明體之內。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我們已脫離了傳統。

所以有不少當代學者對中國古代文明的飄零、隨風而逝的情況感到十分哀傷。作為中國人,偶然讀一

首唐詩,一首宋詞,多多少少也會緬懷傳統的人文情景。就算是電視劇,偶然也會希望從劇本中找回

一些「鄉思」。但現實世界的中國傳統的文明體已經破碎。而中國現代化的努力,就是要重新建立一

個文明的秩序︰政治、經濟、教育、宗教等各方面應該有怎樣的制度,應該有怎樣的行為準則。這些

制度秩序加起來成為一個新的中國文明秩序。

〈中國的傳統社會〉的寫作背景

要現代化,就要了解中國傳統社會既有的狀況。我書中所提的只是一個簡單的素描,而大家所讀

的課文就是一個簡單的素描中一個更簡單的版本。所以希望大家有機會在課餘閱讀我的整部書。當中

的一套看法當然不是我自己發明的,那是三十三年前看過一些中西方有份量的學者的觀點,根據他們

Page 25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5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的觀點綜合成一個仍是不完全,較簡單化的觀點。其次我寫的亦不可能全是對的,更非真理,對傳統

的解釋和詮釋是無所謂真理的。對中國傳統的了解,我們一直進行著一種重建或重構

(reconstruction) 的工作,無可能將整個中國傳統完完整整地放在你的面前,只可將重構後的面貌

展現出來,因此當中一定有個人的見解和詮釋的問題在內。你假如問我三十三年後重寫此書會否一樣,

我可以肯定說,有些觀點一定會改變。梁啟超常說︰今日之我要與昨日之我交戰。他喜歡不斷地自我

翻新,他的老師康有為就不同。康有為在三十歲時,個人整套思想已經定下來了。梁啟超卻是不斷與

昨日之我鬥爭。我想……我比較像梁啟超多一點點。我希望同學明白我的意思,就是有時候對自己的

觀點要不斷反思、重思。

勉勵同學把握青春時光

今天給我一個與同學和老師對話的機會。為著這次演講,我再翻一下我寫的文章,有些地方我

越讀越得意,覺得寫得還不錯;然而有些地方讀下去臉就紅了,不大安樂。當然我不會告訴大家哪些

地方是讓我臉紅或寫得不好的。不過回想起來,三十三年的路也沒有白走。有所謂︰瀟洒走一回。我

覺得自己三十三年走得不甚瀟洒,然而一步一腳印走來,仍是有點意思。希望各位同學在這個青春的

時候,要好好擁抱你的青春。同時你們身處一個大時代當中,活在一個最好的時候,你毋需羨慕唐代

人或明代人。作為一個現代中國的讀書人,你想想中國以後會發展得怎樣?往前看,就會感到中國充

滿了新的機會,新的希望。所以你們一定要把握這個時光,一個非常好的時光。

政治在文化因素中的重要性

好了,今天你們來到這裏,我知道主要是因為我寫了〈中國的傳統社會〉這篇「文章」,或者你

們想知道為什麼作者要寫這樣一篇給你們「麻煩」的文章,或者你們想認真討論一下中國現代化的問

題。我想多留一些時間讓你們發問。在我演講之前,收到不少好問題,其中一題是這樣的︰

金教授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一文中,開宗明義云:「在中國,政治在文化

因素中是最重要的,甚至可以說是唯我獨尊的。要了解古典中國,必須從政治入手。」

——請您談談「政治」如何影響「中國文化」。

——請您談談「政治」如何在文化因素中「唯我獨尊」。

這個問題問得好,但很難一下子回答得清楚。在中國,至少在秦漢以後,國家 (State) 是相當龐大

的。相對於「社會」而言,在很多時間裏,國家的力量是非常膨脹的。大家有沒有想過,在中文裏是

沒有「社會」這個觀念的。中文的「社會」與今天所理解的 Society 不同,「社會」一詞是由日文

翻譯過來的。在中國傳統的政治世界中,最重要的是王權,權力是絕對的,國家以外的組織體,尤其

是對政府有對抗性、或不相容性的,根本不容存在。中國過去的王權觀念 (Universal Kingship) 與

西方的王權觀念不同。中國的王權,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是說王權

Page 26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6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所管轄的是包括天下間一切事物的。所以皇帝是天子。「天之子」。這在今日聽到可能覺得好笑,但

在中國傳統帝國時代,人民、讀書人都認為皇帝就是天之子,不存在可信不可信的問題。

傳統的「政治」的包含性是非常大的,不像我們今天所講的「政黨政治」、「民主政治」一樣

狹窄。中國的「政」、「教」是合一的。要留意,西方也有「政教合一」,但那是指政治與「宗教」

合一,中國的政教合一卻是政治與「教育」、「教化」合一,兩者不可混淆。因此中國文化中的政治

有極大的涵蓋性。從理論上而言,儒家所講的政治是「道德」政治。當然,實際的政治是否真能符合

很高的道德標準,那是另一回事。但講政治總是與道德不能分開的。所謂︰「政者,正也。」政就是

正正當當的。這與我們今天的觀念不同的,現代人都不再把政治與道德掛在一起的,但從前的讀書人

不是這麼想的。

女子上學讀書在傳統中國是不可能的,女子入大學是由蔡元培的北京大學開始的。所以你說中國

的觀念有沒有變呢?當然有,起碼男女地位的觀念已改變了,而中國過去的政治問題絕不可從狹窄的

觀念來看。以前的讀書人最重要是考試,考試為了做官。你們可能覺得中國人真功利,希望做官。從

文化理念上講,從前的人做官不止是為了光宗耀祖,而是希望從做官而做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願望,

不做官的話,空有願望是不能做到的。在傳統中國,做官幾乎是唯一能為更多人做事為更多人服務的

機會。所以做官不是壞事。與今天組織政黨,當選,再為人民服務,並無二樣。所以政治與做官也是

分不開的,政治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關鍵。在場的同學有其他問題嗎?

問︰金教授,在你的文章內,你引述馮友蘭先生的話,說中國的家族制度,就是社會制度。這是不是

你三十三年前的見解呢?對比今天的情況,你認為現時仍然一樣嗎?

答︰馮友蘭先生是現代中國相當重要的哲學家,對中國社會與文化問題思考得相當多。他認為中國的

家庭制度 (family system) 就是中國的社會制度 (social system) ,由此強調中國家庭在中國社會

中重要的位置,這一點我是同意的。試想想,在傳統中國,人出生後的整個生存空間都在家庭制度之

中。中國家庭的重要性在世界上是比較特殊的,在中國文化之中,家庭制度更是最重要的。家庭包含

許多基本的社會功能,教育、經濟、宗教等。從前父母在家中負起教育子女的責任,即使請人到家中

教書,也是在家中學習和受教育;又例如經濟功能,家庭中也有紡紗之類的經濟活動。現代的家庭就

沒有這個功能,因為分工已變得很細緻了。今天你們讀書,絕不會留在家裏,只會到學校去;現代人

工作,也到外面的工廠或公司去,所有功能都與家庭分開了。所以你剛才提到今天的家庭與傳統中國

家庭比較,我以為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此外,現代的家庭大都是「核心家庭」 (nuclear family) ,即是兩夫婦加上一兩個子女而已,與從

前不可相比。傳統的大家庭 (extended family) 已不可能在香港出現 (甚至可以說香港樓價高企,

只能住小小的地方,就是拆散中國大家庭的因素﹗……說笑而已) 。在工商業社會裏,傳統家庭的觀

念不再可能實踐,已不切實際了。譬如︰有父母在,不遠行。有誰可以這樣呢?又如︰身體髮膚,受

諸父母,不可毀傷。但有誰又會這樣想呢?家庭對你影響已完全改變了。明白了嗎?

Page 26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6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問︰但我仍不了解傳統中國人是否真的只知有家而不知有社會呢?現代的中國人又如何?

答︰問得好。你可有留意,中文裏一向連用「家」與「國」這兩個字。例如「家國之恨」、「家國之

仇」、「家國之變」。到了二十世紀,就不再說「家國」,只說「黨國」,國民黨與共產黨都如是。

「黨」是二十世紀新生的事物。「家國」、「黨國」,就是沒有「社會」。孟子謂︰「民為貴、社稷

次之、君為輕。」社是土神、稷是穀神,那亦是國家的意思,不是今天的社會的意思。中國知識份子

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的觀念,但「天下」也者,主要

是指政治宇宙,並不是今天的「社會」的概念。

傳統中國人重家,這我上面講過了。今天,香港的家庭雖然相對於傳統家庭的結構已改變了,但仍跟

西方的還是有所不同。舉例來說,相當多的香港女孩子在畢業後做事仍會給錢父母,供養家庭。這不

能說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啊,在西方就不然,這是與中國傳統家庭中孝的觀念有關的。近年香港政府通

過稅制鼓勵子女供養父母,我十分贊成。

中國人的家庭結構很複雜,古代文獻中的《爾雅》內有關家族成員名稱的記載多不勝數,這正表示中

國的家族制度之複雜。今天中國大陸的家庭變化之大,你們能否想像?「一子政策」導致大量獨子/

女家庭 (one-child family) 的出現,以後就連「兄弟」「姊妹」的稱呼也用下上了。變化之大,可

想而知。大多數家庭的親族稱謂都將會失去。但大家不要誤會我鼓勵大量生育,我不是這個意思,因

為人口問題在中國必須解決,人口和環保都是 21世紀中國首要的問題。

問︰你認為香港教育制度是否完全現代化?需要什麼改變才能從傳統走到現代?

答︰香港教育有許多問題,有好有不好。如何定義「現代化的教育」呢?這要認真想想。現時中國,

包括香港的整套正規教育 (formal education) 基本上可以說是現代的制度,是從西方移植過來的。

現代的教育,特別是專上教育;從內容而言,是重視知性的 (cognitive) 教育,而不是重視價值的

(value) 的教育;基本上都問 what is it (是什麼) 而不是 what ought to be (應該怎樣) 。這與

傳統教育重「做人」的教育,很不同。當然,任何現代教育,在中小學都應該有「公民教育」,香港

今天正進入一個反思教育的時候,我相信香港教育制度有不少要改善的地方。

問︰你說中國要現代化,但現代中國卻偏向洋化。你所指的是哪一方面的現代化?哪一種類?

答︰你的問題既簡單又複雜。簡言之,現代化基本上是整個文化的精神變得越來越理性化。比諸過去

西方中古時代的宗教神學觀點,十八世紀西方啟蒙運動真正啟動了現代化的觀點,其主要的精神繫於

理性化。理性化觀點最有代表性的是科學和數學,那是一種科學理性最徹底的表現。從文化心理層次

來說,現代化的基本結果或現象就是個人、個體的出現,這是「個人的主體性」的展現。基於這一點,

現代化的政治很難不走上民主政治的路向,因為個人主體性之醒覺就不能不有民主制度的回應。就經

濟而言,經濟現代化常是與市場經濟一起發展的,經濟行為根據市場理性來運作。市場理性是否一定

正確呢,這當然不能一概而論。我希望大家留意,「現代化」是可以從許多不同的制度領域去看的,

Page 26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6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經濟、文化、教育、政治、軍事,都有不同的現代化進程。中國的四個現代化,是指國防、農業、工

業與科學技術,是比較限定的現代化,不是全面的現代化。總之現代化是相當複雜的問題,簡單而言

就是一個「理性化」「合理化」的過程。我指的現代化是指全面的現代化。

問︰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會否與中國一黨獨大的事實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呢?中國共產黨是否一定要結

束一黨獨大才能走向現代化?

答︰你問了一個勇敢的問題,我也打算給你一個勇敢的答案 (笑) ︰一個黨國的政治,一個以黨治國

的政制,不能真正符合現代的政治。台灣過去也一樣,是黨國政治,應指出,以黨統治國家的黨都是

革命政黨,不是現代的民主政黨。革命政黨一般都有很高貴的目標。孫中山要推翻滿清專制,創造共

和 (republic) ,所以他領導的是一個為全中國請命的革命政黨。中國共產黨同樣是一個以社會主義

為目標與理想的革命政黨,在理念上,是希望國家社會中每人都幸福和受到尊重。但事實上,革命政

黨革命成功后,不會讓其他黨存在,因為他們認為革命政黨已代表全民,還有需要其他黨來代表民意

嗎?普通民主政黨可能代表一部份人或大多數人,但革命政黨一開始就自認代表「全民」,那其他政

黨還可以代表什麼呢?因此一個革命政黨取得政權變成一個執政黨之後,在民主政制的發展上就有很

大問題了。

怎樣才可以做到一個真正開放、「有問責性」的、尊重和反映人民意見的政黨呢?我認為孫中山在這

方面是了不得的。孫中山期望從軍政走到訓政,從訓政走到憲政。即是在打天下成功以後要普及教育,

發展經濟,一步步走向民主,最後還政於民,成立憲政。實行憲政以後,國家「權源」在憲法,即是

說一個政黨從憲法中得到管理國家的權力 (譬如經過公正的選舉) ,但它只是一個 agent 〔代理者〕。

如做得不符民意,它可以在下一次選舉中被其他政黨取代。然而革命政黨得到政權以後,「權源」仍

是屬於自己的,它不是一個「代理者」的角色。這個話題對某些同學而言可能較深,但是無論如何,

我希望指出,孫中山先生主張革命以後,逐步走上憲政,的確有「還政於民」的心。在中國這樣的社

會條件下,「以黨治國」的階段也許是難以避免的,但必須一步步改換革命政黨的身份。中國共產黨

對於民主政治有一套相當複雜的理論,講求「民主集中」,批判西方的「民主自由」,認為那是 bourgeois

(小資產階級) 的民主自由,但「社會主義的民主」並不能走上真正民主之路。我相信,中國要政治

現代化,不能不走向一條「黨政分家」的路,一條真正民主的路。

問︰您在文章裏說,政治改變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叛亂,一種是革命。您說中國歷史上只有一次革命,

即是辛亥革命。那我想問您是否認為中國共產黨在一九四九年解放中國不算是一場革命呢?

此外,您剛才說中國共產黨必須進行政治開放,才能進入現代化,但中國已經進行經濟開放,經濟改

革,而共產黨的領導人給我們看到他們的態度已經開放了許多,那請問中國還需要多久才能進行完全

的政治開放呢?

答:你的問題不但敏感,而且好複雜。你說我曾說中國過去很多 rebellion (叛亂) ,真正革命很少。

這當然是革命的「定義」的問題。我書上說的「革命」是指政體的改變,並且它是以「人民主權」為

Page 26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6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目標的。過去中國一治一亂,政治上有許多「叛亂」。革命一般是指政體的變更,叛亂則如梁山泊、

宋江等的造反的事。如果造反成功的話,結果基本上是人事的變化,而不是政治體制的改變。所以我

說孫中山的革命才是革命。我是否曾說只有孫中山的革命才是革命?我的書中是這樣說嗎?〔答︰是〕

倘若我真的這樣說,那我可以「勇敢地」說一句 (笑) ,共產黨從他們的觀點而言,一九四九年的推

倒國民黨政權當然是一種革命。我個人覺得這是近代中國政治上的第二次革命。至於說革命多不多,

我認為共產黨當權以後,「革命」多到不得了。大陸四九年后的土地改革其實是土地革命,大陸土地

改革是人頭落地的事,不像日本和台灣的土地改革那樣和平的。有一點應說明,凡是傳統農業國家,

土地的問題沒有得到基本解決的話,就沒法談現代化。

文化大革命更是不用說是「革命」了,那實在是「革」了「文化」的「命」﹗老實說,這都不是我們

應推崇的革命。我認為只有孫中山是真正改革了中國的政體,這是了不起的。因為中國古往今來這麼

多思想家,這麼多的偉人,但從來不曾問過一個問題︰我們需要怎樣的政體呢?在傳統中國,有沒有

人問過要不要君主政治、要不要民主政治這樣問題呢?沒人問過。傳統時代的學者只問國家治理得好

不好,但不會問治理的形式應該如何才合理。所以過去的人只重視「行政」做得好不好,很少想到政

治方面基本結構應該怎樣。

至於你問什麼時候才能做到全面開放,這個問題你倒不如問問江澤民先生了〔眾笑〕,但我也可以回

答一下。中國自一九七八年至今的變化,真是很大。毛澤東說過「敢將日月換新天」的豪語。文革時

候卻是什麼天也沒有,無法無天,更不用說新天。可以說,真正的新天,是近二十年才出現的。二十

年來,中國變化真大,變化最劇烈的是經濟。經濟是非常重要的,在經濟的發展中可以感受到其他方

面的不足,如法規的不足等等。當經濟發展到不能再「計劃」時,只好交一半給市場決定。漸漸地,

市場有市場的理性 (market rationality) 。有一定的運作過程,市場運作中會出現「消費主權」的

觀念,這也是「個人主體性」的表現,它會影響到社會其他層面,事實上,過去二十年是經濟帶動其

他方面的改革,最後也會影響到中國的政治。台灣的經濟發展也差不多,七十年代以前是政府推動的,

後來經濟反過來影響到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我不是說大陸的政治一定會改變,但已經有影響。政治

到底是關於人的,人是會變的,人在經濟活動中就會變的,許多東西都是不知不覺地變。若問要待何

時才有民主?很難答,要看大陸發展的走向。政治上要有「問責性」的出現,才會開始有民主。現在

「人民大會」的功能也有不同了,從前是舉手機器,現在已有「問責性」的勢頭了。鄉村已開始有選

舉,這是好的現象。民主是要慢慢習慣和了解的。推動民主最重要是不要害怕,民主不是「亂」,是

一種「政治秩序」,基本上是用「和平」方法建立「政治秩序」。簡言之,民主就是︰「點人頭」 (造

票) 代替「打破人頭」 (用武力奪政權) 。

〔主持人 (張雙慶教授) ︰時間關係,希望以下的答問都可以精簡一點。〕

問︰我回應剛才同學所說的,其實您沒有在文章裏說過「中國歷史只有一次革命」,只引梅篤斯 (T.

T. Meadows) 所言,他指「中國是人類歷史上最少革命而最多叛亂的民族」,並且認為在「中國歷史

上只發生過一次革命」。我的問題是,梅氏所指的是那次革命?

Page 26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6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答︰那是先秦時期的一次「共和革命」。

問︰您在文章中提到「臣屬文化」、「權威性人格」、「當下即是的人格」等、有些近道家,有些近

儒家。其實您認為中國文化近儒家還是道家?

答︰有人說「得意的時候是儒家,失意的時候是道家」 (笑) 。當然在中國世界裏面,儒家比較積極,

道家比較飄逸,我想是儒家多一點吧。

問︰中國重家庭,西方又如何呢?

答︰傳統社會中,家的功能多、家的位置的確較重要。現代社會極度分化,分化的結構很厲害。家的

功能少了,重要性也相對減輕了。在傳統中國,從中國的文字、政治、文化,我們都可發現家庭式的

觀點。做官也有「移孝作忠」,「求忠臣於孝子之門」的說法,什麼也離不開「家」︰路上二人口角,

勸架的人有時會說「大家是一家人」,其實哪裏是一家人?現在家的觀點是慢慢淡下去了,今天中國

的家庭觀念跟西方的一樣,在社會體系中的位置中慢慢減輕。西方在「前現代」社會,家的觀念也是

相當重要的,工業化之後才變成今天的樣子

問︰您說二十世紀文化開始破產,又說要把握現在。到底現代化將會是文化的破壞還是文化的完善呢?

您又如何看完善和破壞呢?

答︰我是說在二十世紀,中國長遠以來形成的,有獨立面貌與精神的「文明體」破碎了。一九零五年

是中國的大日子,那是科舉制度廢除的一年。科舉制度一旦廢除,天下的讀書人所走的路都不一樣了,

所謂學問、政治的面貌也都變了。一九一一年,孫中山推翻滿清後,原有的政治秩序也崩解了,要建

立新的秩序。新的秩序是什麼呢?從前是以君主為主的,由「君權」移到「民權」,權力要來自老百

姓,就是要建立以民為主的民主政治的秩序。中國現代化其實就是要不斷建立新的文化,但也要從傳

統裏借取資源重新發展。五四運動是一個要建立中國新文化的運動,新文化運動批判中國的傳統,批

判得最厲害的是與家有關的文化。「非孝」、「非家」,他們以為在過去的中國「家」是萬惡之首。

當然我覺得這是太偏激,並非冷靜的分析,但是新文化運動之所以發生,就是覺得中國過去之所以這

樣不濟事,都是因為自己的文化傳統不好,所以要重新思考,提出許多新觀念,還以科學 (science)

和民主 (democracy) 作為「目標價值」。中國在十九世紀末葉開始,追求新文化,許多新文化是西

方借取來的,但也有是從傳統轉化發展出來的。今日我們要建立新文明,必須從外面,從傳統找資源,

再創造。今天,中國有許多文化是從西方來的,這是中國新文化發展中很自然的現象。印度的佛教到

了中國,最后「中國化」了,變成了中國的傳統。西方借來的「制度」,文化在中國也不斷被轉化,

正經歷著一個「中國化」的過程。「西化」與「中國化」同時進行,這也可說是中國「現代化」的過

程。一百年來,西方有許多東西已成為中國的一部份。文化是不斷地變的,我們對中國傳統好的東西

也要有「重新發現」 (re-discover) 的過程,使它變成一個中國新的文化體系裏的主要成份。

〔主持人︰時間關係,今天的演講要在這裏結束。多謝大家﹗〕

Page 26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6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005/4/13 下午 09:11:06)

歷史

「攪切榨」事件,又名「四八事變」,源於 2005 年 4月 8 日的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簡稱:高考)中國

語文及文化科(簡稱:中化)試卷一(乙)閱讀理解試卷中。

於當日中化考試後「攪切榨」事件迅即成為香港預科學生及預料教師熱門討論之話題,在網上更廣泛

流傳。經過網上演變後,「攪切榨」一詞迅即變為香港學生的潮流用語。

「攪切榨」事件標記著香港公開考試正式走向啟發化及推敲化,不再要學生死記硬背。為著未來香港

「334學制」打響頭炮!334學制以啟發學生潛能為本位。

可是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負責公開考試的機構)在無聲無色下改變該卷的考試模式,讓該屆考生招架

不住。由六篇組成的速度閱讀,突然改成三篇組成精讀。原是考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頓時改變為精

讀考學生的推敲能力。學生過往平日的訓練均以速度閱讀為本,使該屆考生在沒有準備下應考。讓人

有將該屆考生當作「白老鼠實驗」感覺。在香港報章亦有廣泛報導!(詳見附加資料)

在香港學生中亦廣泛流傳一首改篇的廣東流行曲「攪切榨」(詳見附加資料),諷刺該局當該屆考生如

白老鼠。同時網絡上亦流傳多首以攪切榨考試局為題的改篇流行曲。(詳見附加資料)

--------------------------------------------------------------------------------

用語解釋

2005年潮流用語, 為語氣助詞、形容詞、代名詞、動詞。含有極度咒罵,人身攻擊的成分。

Strictly speaking , this is a combination of vast range of feelings including the

awful,depressed,angry,rotten and ugly as well as cunning ,all of which are especially useful

for descrbling someone 's impression to the worst thing in the world.The best example is

the HKEAA.

試卷中的意思要等待評分準則公佈才知。

Page 26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6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用語出處

原載於高考中化試卷一(乙)第一篇的試題中: 「攪一杯往事,切一塊鄉愁,榨幾滴希望」一句中,

「攪」、「切」、「榨」三字的意思是甚麼?

原句出自董橋所寫的散文〈中年是下午茶〉。

其後不斷在網上流傳土註解釋,先將考評局,先攪,後切,再榨。 意解考評局將2005年高考考

生當成白老鼠試驗新款出題形式,引起不少考生抗議,考生恨不得將考評局「攪切榨」。

用語例子

1. 攪切榨!份卷咁難 o既? (表達忿怒的意思)

2. 到底應該怎樣做這個攪切榨? (表達一件困難,而看似毫無準則的工作)

3. 攪切榨!考評局專攪屎棍,切家長期望,榨學生信心,今獲真係攪切榨啦! (前者表達忿怒的意

思、後者表達困惑無助之感)

4. 邊個攪切榨出卷 o既?俾我找到佢呢個攪切榨,我一定攪切榨佢!(前中者表達對人忿怒的意思、

後者表達以憤怒的手段報復)

5. 攪切榨,將考試制度攪到亂Q曬,「切」題「切」到冇曬譜,今鋪D考生個個「榨」曬流灘! (表

達忿怒的意思)

6. 閱讀理老解咩…攪切榨!(表達忿怒的意思)

7. 信唔信我攪切榨你 ar o拿!(作動詞用,表示傷害對方的意思)

8. 考試局,好鬼奸;攪切榨,玩學生;俾人"班",唔扺爭;做大學生,可以慳返!(表達忿怒的打油

詩)

--------------------------------------------------------------------------------

附加資料

攪切榨 (原作:吳浩康 - 洗剪吹)

歌手:全港高考生 | 作曲:考評局

填詞:全港高考生 | 編曲:考評局

長 task 或短 task 或者不可給你選

誰若試過高考 都必溫到癲

中化或英文 其中一個 section

狂操過去方法 卻是被人玩

如果不可改變現實 就換個新方法

臨場那新方法 叫做附碌

Page 26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6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化後 攪一攪 你就大 q鑊

重有速讀與作文 俾考局一攪

英文後 切一切 那科 section E

無謂再諗住佢 要諗下科

如失分 未可免 無謂做最難那 part

越去做越凌亂 將你那張 cert一 meet

(手羅)U 未可改變

誰也有種責任 好好榨爆考局

誰說你可逃過 逃過 被玩

中化後 榨一榨 高考由它去

留下試卷獻給誰 誰要這試卷

高考後 攪切榨 我們成長裡

隊 matching 做 proofread 各有程序

如被玩 未可免 無謂看最壞那邊

獲益都算不淺 剪個頭髮從出江湖 repeat不用怨

期盼理想沙紙 派發在前面

未到放榜之前 期望期望有被炸的考局

UE不如中化(原曲: 楊千嬅 - 長信不如短訊)

歌手:考生們 作曲:J.Chien

填詞:流星月 編曲:T.Lo

監製:考試局@玩到你死

求 A者溫到屁股生痣瘡

盼你別要出卷太瘋狂

何以想 ue攞 e u內閵

要借助 section e造低我

*切榨攪 攪榨切 繼續迫害我

然後我 發現 proofreading 都不妥

musical production 成 group 淒涼囉

總有 ue慘淡過 再別 play me 能夠麼*

Page 26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6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我未信 section e給我的死訊

要是我 compo”簡”3我便有種

我恨我 “簡”two 拎 section b 死訊

listening 都唔知 up乜春(我恨我 以退為進)#

誰令我差得不得不認輸

考局 大概豬狗亦不如

而 proofread勾引我加字”攝”字

我憤怒到轉眼就痴線

Repeat *#

我未信那中化精讀的死訊

要是你 你願玩速讀咁先有種

我恨我 都不知咩係裙帶風

我恨我 聆聽部 radio

文化 ue 怕真的唔好

我已被你打了入天牢

誰料到今天當沙紙是草

我隻字亦要撕去做得到

--------------------------------------------------------------------------------

以下轉載了香港蘋果日報 2005年 4月 10日的新聞一則:

【本報訊】高級程度會考首個主科出爐即有考生投訴,指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聆聽理解的內容有「洗

腦」之嫌,向學生灌輸何謂煽惑者、誰是民主派的觀念。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楊森表示,公開

試不宜考政治敏感題目,因政治立場不同便會有不同的看法和答案,也令人質疑當局的評分標準。中

國語文及文化科的聆聽理解試在上周六進行。本報昨日接獲投訴,指聆聽卷由問答題或填表改為「剔

格仔」,要求考生判斷聆聽的內容是否正確。有考生批評該卷的內容主觀,存有灰色地帶,企圖向考

生灌輸政治意識。

提出有一種人叫「煽惑者」本報昨日翻聽聲帶,其中一段主持人提出有一種人叫「煽惑者」,指的是

「有人在公共事務上,先盡量討好民眾,利用佢情緒煽風點火、蒙蔽歪曲,攻擊同自己唔同意見,以

達到個人目標」,又強調民主要包含冷靜、理性的討論,如像某些煽惑者,只順群眾情緒推波助瀾,

美其名尊重民意,但實際上助長偏見、走向極端,會出現偏差。此外,亦有考生投訴同科的閱讀理解

Page 26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6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一卷,由速讀轉為精讀,由過往六篇文章改為三篇,例如其中一條題目「攪一杯往事,切一塊鄉愁,

榨幾滴希望」,要求學生寫出「攪」、「切」、「榨」三字的意思,令人摸不頭腦。考評局發言人昨回應

指,聆聽理解試改變形式,是為免學生進行機械式操練,該局昨日未能就該卷的內容作出回應。至於

閱讀理解的篇章數目及發問形式一直未有規定,所以不能指為突然更改。

以下轉載了香港東方日報 2005年 4月 12日的新聞一則:

高考生投訴改評核方式

【本報訊】有高級程度會考考生投訴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卷一乙部閱讀理解試卷臨時改變考核方式,由

過往考填充題改為考問答題,閱讀理解篇章由六篇減為三篇,影響考生表現。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發言

人否認今年有更改高考文化科應考模式,局方從未硬性定明該卷應考篇章數目,亦未有規定不能以問

答題方式評核。

有考生向本報投訴指,考評局在上周五開考的高考中國語文及文化科閱讀理解試卷突更改考問形式,

由以往多為填充題,改為今年以問答題為主,閱讀理解篇章由六篇縮減為三篇,又不能如以往可從四

條問題選答一題。考生質疑臨場改變應考模式,令考生措手不及。

另外,對於有考生向傳媒投訴指在該科上周六的聆聽理解試中,要求考生判斷聆聽內容是否正確,當

中涉及政治意識題目,被指是向考生洗腦,考評局昨回應說,只要求考生判斷聆聽內容中有否談及某

些題目,並非要求考生就題目作價值判斷,故沒有洗腦的問題。

以下轉載了香港太陽報 2005年 4 月 12日的新聞一則:

高考中文科被投訴不公

【本報訊】繼日前有高級程度會考生投訴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聆聽理解卷一內含有政治敏感的內容後,

昨再有考生投訴該科卷一乙部閱讀理解試卷臨時改變考核方式,由過往考填充題改為考問答題,閱讀

理解篇章亦由六篇減為三篇,影響考生表現。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發言人否認今年有更改高考中文科的

應考模式,局方從未硬性定明該卷的應考篇章數目,故並不存在任何不公平。

措手不及影響表現

部分高考生向本報投訴,指考評局在未有知會考生的情況下,在上周五開考的高考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閱讀理解試卷,更改一貫的考問形式,由以往多項填充題,改為今年以問答題為主,閱讀理解篇章亦

由以往六篇縮減為三篇,此外又不能如以往可四條問題選答一題。考生質疑臨場改變應考模式,令考

生措手不及,影響表現。

Page 27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7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考評局學科部副總監黃兆生解釋,令學生誤解為涉及政治敏感內容乃出於聆聽理解卷一內醫生們的對

話,透過他們對歷史人物、情景的討論,如王莽、希特拉等,利用多項選擇題的形式,以評估學生的

聆聽理解能力。至於閱讀理解卷一由過往六至八篇改為三篇,黃指其篇章數目及問題形式一向未有規

定,最重要是文章能否達到課程評核目標。

以下轉載了香港蘋果日報 2005年 4月 12日的新聞一則:

考評局否認「政治洗腦」

【本報訊】本報早前接獲應屆高考生投訴,指上周進行的中國語文及文化科閱讀及聆聽理解兩卷的形

式「三百六十度大變身」,令學生無法適應,而聆聽測試的內容更有「政治洗腦」之嫌。考試及評核

局昨回應,強調兩卷的形式沒有規限,而聆聽理解只是測試學生的理解能力,不是灌輸政治觀念。教

協前會長司徒華狠批評考評局將政治帶入考試「非常非常之嚴重」,要求局方盡快公開該卷的內容。

在高考生的討論網頁,大批網友指考評局「玩 」兼「兒戲」,閱讀理解中所謂「速讀」實際上是「速

毒」,要求學生在「攪一杯往事,切一塊鄉愁,榨幾滴希望」一句中,寫出「攪」、「切」、「榨」三字

的意思,令人不明所以,三字現時已成學生間揶揄的口頭禪。

對於聆聽理解聲帶提及「煽惑者」的看法,司徒華指考評局已有預設立場,「好多 都同生活有關 ,

點解一定要講政治呢?如果講釋法咪好大件事!」

以下轉載了香港經濟日報 2005年 4月 12日的新聞一則:

高考試題 被抨「政治洗腦」

【本報訊】高級程度考試開始,高級補充程度會考中國語文及文化科遭考生投訴,試題是「政治

洗腦」,不過,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表示,試題不是要求考生的觀念,而是考核學生的理解能力。

考評局:考學生理解能力

考評局又指出,試題由大專院校及中學有關學科的教師擬寫及審題,確保試題適合中七學生回答,

「考核學生能否閱讀文字背後的意思。」

昨日一份報章報道,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聆聽題目,其中一段是主持人提出有一種人叫「煽惑者」,

指的是「有人在公共事務上,先盡量討好民眾,利用佢情緒煽風點火、蒙蔽歪曲,攻擊同自己唔同意

見,以達到個人目標。」

文化科聆聽題 提「煽惑者」

Page 27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7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考評局學術部學科部副總監王兆生稱,有關聆聽題是有數個人表達不同觀點,其中一人是黃先生,

他說到王莽、希特拉和周公,指首兩個人是煽惑者,其後有三條問題問黃先生的意思:(一)政治人

物容易引起非議,做政治人物要準備受批評;(二)要正確評價政治人物不容易,一時之間是非難定;

(三)政治人物常有共通處,古今中外皆然。考生則從四個答案中選擇一個:正確、錯誤、部分正確

和部分錯誤。

王兆生表示,試題已清楚說出是要求考生評論黃先生說話的意思,不是表達個人意見或觀念;又

指去年起該科已採用選擇題。

Page 27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7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病句!

Page 27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7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病句分析

用詞不當

1、【病 句】:我們踏進租屋,收拾 好行李,便出外吃飯。

【錯誤修正】:「收拾」意指收集整理,非本句原意,應改為「安放」或「安頓」。

2、【病 句】:測驗完畢,我走出試場,心裏感到十分舒服 。

【錯誤修正】:「舒服」指的是身體狀況,此處指的是心情,故用「輕鬆」較為恰當。

成分殘缺

1、【病 句】:旱季一旦來臨,水塘便不足以應付市民的需要 。

【錯誤修正】:市民需要的是「食水」而不是「水塘」,故「水塘」後須加上「存水量」。

2、【病 句】:離開圖書館後,我們便一起到麥當勞 吃午餐。

【錯誤修正】:此句中「麥當勞」是食店名稱,宜在其後加上「快餐店」。

成分重複

1、【病 句】:金魚們互相追逐,一見食物,便擠作一團,真是有趣極了 。

【錯誤修正】:「極了」一詞可刪去,因跟「真是」重複了。

2、【病 句】:我一進大門,就有一隻又黑又大的大黑 狗出來,嚇得我轉身就跑。

【錯誤修正】:又黑又大」可刪去,因跟「大黑」重複了。

成分多餘

1、【病 句】:每逢年初二晚上,有關方面都會舉行一年一度的 煙花匯演。

【錯誤修正】:「每逢」已有定期如是之意,故宜刪去「一年一度的」。

語序不合

1、【病 句】:進入試場後,我的心更加跳得厲害 。

【錯誤修正】:後句應改為「我的心跳得更加厲害」。

Page 27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7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關聯錯亂

1、【病 句】:她不但成績優異,也 常常幫助同學。

【錯誤修正】:跟「不但」配合使用的,一般是「而且」,不是「也」。

2、【病 句】:她住在我樓下,所以我們常常一起到公園玩耍。

【錯誤修正】:前後句並無因果關係,宜刪去「所以」。

指代不明

1、【病 句】:上星期二,爸爸帶我回鄉探親。昨天晚上 ,我懷看興奮的心情,在床上輾轉反側,

不能入睡。

【錯誤修正】:「昨天晚上」指的是那一晚?令人混淆,若改為「出發前一晚」,便更加清楚。

邏輯謬誤

1、【病 句】:現時食水充足,可供我們任意取用,但倘若我們毫無節制,浪費食水,便總會有枯

乾的一日。

【錯誤修正】:「食水」並非能源,本身仍循環不息,故句中「枯乾」這結果,須有條件配合,建議

句末改為「一旦遇著天旱,水塘便會有枯乾的一日。」

口語夾雜

1、【病 句】:清明節那天,我跟隨父母回鄉拜山

【錯誤修正】:應改為「掃墓」

2、【病 句】:那天是表姊出嫁的大日子,當晚還在尖沙咀某間酒樓擺酒 慶祝。

【錯誤修正】:「擺酒」應改「設宴」。

Page 27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7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008 年 4 月 14 日 (一)

港生辨別中文語病肥佬

錯用英式中文 情 比新加坡嚴重

【明報專訊】「很大雨」或「雨很大」哪一句語法正確?逾八成本港大學生均答錯,

誤以為平日的口語「很大雨」是正確。中文大學一項調查比較本港與新加坡大學生

的中文語病,結果發現兩地大學生中文閱讀量均不足,本地生分辨中文一般語病的

能力只有 40 分,並不及格;而本港學生身處脫節的語言環境,港式或英式中文的語

病比新加坡學生嚴重。

中大中國語文及文學系教授張雙慶與助理教授萬波剛發表「香港與新加坡大學生語

病辨別能力調查研究」,研究由兩地逾百名大學生參與中文語文測試,找出句子的

語病(詳見表),以測試學生分辨句子「一般語病」及「方言及英語語法類語病」的能

力。結果發現,本港學生辨別一般語病的能力「肥佬」,僅得 40.3 分,稍高於新加

坡大學約 3 個百分點。不過,本港學生的「方言及英語語法類語病」的辨識能力只

得 47.9 分,被新加坡學生的 65.6 分遠遠拋離。

反映閱讀量不足

調查報告的總結指出,兩地大學生辨別一般中文語病的能力偏弱,顯示學生於書面

語表達的「語言感覺」能力薄弱,反映中文閱讀量不足。報告亦指出,新加坡中小

學教育中,中文僅屬其中一科語文科目,主要教學語言是英文,當地學生接觸中文

的機會比本港學生少,本港學生一般語病分辨能力理應高於新加坡學生,但本港學

生未見顯著優勝;而港學生受方言及英語的影響較新加坡學生嚴重,書寫時經常用

「港式中文」也不自覺。

萬波舉例指,廣東話一般說「塗多一點潤手霜」,但正確書面語應寫為「多塗一點」;

又或者廣東話說「姐姐大過我很多」,正確應是「姐姐比我大很多」。他指本港學

Page 27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7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生多數會犯類似錯誤,但向學生講解正確語法後,即時大有改善,故他建議基礎中

文教育可多教授正確中文語法。

受廣東話英文影響大

張雙慶分析,香港學生身處脫節語言環境,說話用廣東話,書寫卻要用書面語,再

加上受英文語法影響,以及閱讀量不足,故經常難辨句法的對錯。他說﹕「香港學

生從來都比其他地方辛苦,需學習多文多語,不過懂得多種語文也是香港人的優勢。」

他又指出,本港、內地、台灣及新加坡等商貿、旅遊交往密切,正確的書面中文溝

通更見重要。他舉例說,曾有內地人閱讀本港報紙,大嘆不明所以或誤以為「排錯

版」,他說﹕「雖然未至於無法溝通,但總會造成一定障礙。」

Page 27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7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Page 27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7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1、簡縮法:

拿到一個句子,覺得它有問題,一時又難以找到毛病,最好是用“簡縮法”去檢查。辦法是去其

枝葉(附加成分),留其主幹(基本成分)然後看這主幹是否有毛病。有的句子主幹只有兩段:主語

--謂語;有的句子主幹有三段:主語--謂語--賓語。經過簡縮後的句子,主幹如果有殘缺不全

或者相互搭配不攏等毛病,就能一目瞭然。例如:

1. 從歷史的陳跡中,給予人們有益的經驗救訓。

2. 南華紡織廠的工友,在廠方同悉增加工資之後,今年首季牛仔布的產量超過了原定的計劃。

例 1, 經過簡縮便成了“從……中,給予人們……經驗教訓”,是“誰”或者“甚麼”給予人們經

驗教訓的呢?看來是“歷史的陳跡”,可是它被包含在“從……中”裏邊,不能充當主語。如果把“從”

和“中”刪去,有了“陳跡”作主語,句子便合語法了。

例 2 ,可以簡縮為“……工友,在……之後,……牛仔布產量超過了原定計劃”。由此可見主語“工

友”在“之後”沒有了下文,必須加上“幹得起勁”之類才行。

2、類比法:

要是我們特別對句子某一部分的結構有懷疑,最好是用“類比法”去檢查。辦法就是按照原句的

格式仿造若干句,然後跟我們認為是正確的句子格式放在一起比較。如果仿造出來的句子都能成立,

那就證明語言中有這種格式,因而原句是正確的;反之,原句不能成立。例如:

哼,要去大家去,要不去大家不去,非得把點顏色你們看看不可,也讓你們曉得我如海不是泥捏的。

上例中“把點顏色你們看看”這種結構能否成立,值得懷疑。於是我們就進行仿造和比較。

A 仿造 B比較(“把”改為“給”)

把點東西你們吃吃。 給點東西你們吃吃。

把點事情他們做做。 給點事情他們做做。

把點時間我考慮考慮。 給點時間我考慮考慮。

從以上 A、B兩式的類比中,我們看到 B 式是符合語言習慣的,A 式則不能成立,因此原句有毛病,

應將“……把點顏色你們看看……”改為“……給點顏色你們看看……”。運用類比法要注意以下兩

點:

1. 仿造的句子在格式上應與原句相同,即:A.詞類相當;B.詞序不變;C.結構相同;D.虛詞不變。

2. 仿造的句子最好是日常生活中常說的話,以便一比較就能鑒別出正誤。

Page 27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7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書信]

Page 28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8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書 信 的 類別

書 信 , 是 個 人 與 個 人 之 間 、 個 人 與 組 織 之 間 、 組 織 與 組 織 之 間 , 借 助 文 字 交

流 感 情 或 互 通 情 報 的 實 用 文 體 。

實 用 文 字 的 內 容 , 總 不 離 人 、 事 二 端 , 書 信 體 亦 如 是 。 以 「 人 」 為 基 礎 , 書

信 有 上 行 、 平 行 、 下 行 的 分 別 ; 以 「 事 」 為 基 礎 , 書 信 有 私 人 書 信 、 專 用 書 信 、

業 務 書 信 、 以 及 政 府 公 文 的 分 別 。 此 外 , 尚 可 以 「 文 」 為 基 礎 , 把 書 信 分 為 文 言

的 和 語 體 的 。

一 、 以 「 人 」 分 類

以 「 人 」 為 基 礎 , 即 是 以 發 信 者 與 收 信 者 的 關 係 來 分 類 。

發 信 者 與 收 信 者 的 關 係 , 不 外 是 對 上 的 、 平 起 平 坐 的 、 以 及 向 下 的 三 種 , 於

是 有 上 行 、 平 行 、 以 及 下 三 種 書 信 : 上 行 是 對 尊 長 或 上 級 機 關 的 書 信 , 平 行 是 與

平 輩 或 彼 此 互 不 隸 屬 的 機 關 的 , 下 行 則 是 向 晚 輩 或 直 豁 的 下 級 機 關 之 書 信 。 並 分

類 如 下 :

上 行 書 信

收 信 者 地 位 比 發 信 者 高 , 因 此 , 特 別

強 調 莊 重 、 恭 敬 , 有 時 , 甚 至 不 能 直

接 敘 述 事 情 , 而 要 出 之 婉 轉 。

平 行 書 信

平 行 關 係 亦 有 親 疏 之 分,疏 者 近 於 上

行 關 係 , 較 重 禮 貌 , 親 者 則 近 於 下 行

關 係 , 較 重 親 切 。

下 行 書 信

特 點 在 於 所 述 事 情 , 均 用 直 敘 方 法 ,

不 帶 磋 商 或 請 求 語 氣,甚 至 常 有 訓 示

或 命 令 的 性 質 。

二 、 以 「 事 」 分 類

以 「 事 」 分 類 , 指 以 書 信 所 涉 事 件 的 性 質 ﹑ 或 書 信 的 作 用 來 分 類 。

事 的 性 質 , 簡 言 之 不 外 私 務 與 公 事 二 類 , 因 此 , 以 私 務 為 主 的 是「 私 函 」, 以

公 事 為 主 的 是 「 公 函 」。 私 函 是 以 個 人 名 義 發 出 的 書 信 ; 公 函 則 是 以 團 體 、 機 關

的 名 義 , 或 代 表 團 體 、 機 關 發 出 的 書 信 , 公 函 下 款 所 署 的 名 字 , 並 不 代 表 個 人 ,

而 是 該 人 在 該 機 關 中 所 擔 當 的 角 色 而 已。換 言 之 ﹐私 函 的 發 信 人 代 表 的 是「 個 體 」

( i n d i v i d u a l )﹐ 公 函 的 是 角 色 ( r o l e )。

Page 28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8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私 函 亦 有 私 人 交 誼 為 主 與 私 人 事 務 為 主 之 別 , 因 有 「 私 人 書 信 」 與 「 專 用 書

信 」之 別;公 函 亦 有 一 般 機 關、團 體 的 事 務,與 政 府 公 家 事 務 之 別,於 是 也 有「 業

務 書 信 」 與 「 政 府 公 文 」 之 別 了 。

此 外 ﹐不 同 的 私 函 或 公 函 ﹐各 有 不 同 的 情 境 ﹐因 而 亦 各 有 不 同 的 作 用 ; 其 中 ﹐

至 少 可 分 出 三 種 不 同 的 作 用 : 應 酬 敘 候 ( c o u r t e s y )﹑ 論 辨 說 難 ( e x p o s i t o r y /

a r g u m e n t a t i v e )﹑ 實 務 行 事 ( p e r f o r m a t i v e ); 其 中 ﹐ 以 實 務 行 事 為 最 常 見 ﹐ 也 最

重 要 。 所 謂 實 務 行 事 ﹐ 是 指 書 信 的 目 的 是 為 了 表 達 某 一 種 行 為 ﹐ 如 表 揚 ﹑ 感 謝 ﹑

投 訴 ﹑ 應 徵 ﹑ 申 請 ﹑ 詢 問 ﹑ 要 求 等 ; 實 務 行 事 類 的 書 信 ﹐ 與 另 外 兩 類 書 信 有 不 同

的 結 構 ﹐ 可 稱 之 為 「 行 事 結 構 」 ( i l l o c u t i o n a r y s t r u c t u r e )。 行 事 結 構 的 討 論

見 第 五 ﹑ 六 章 。

以 上 所 述 ﹐ 可 表 列 如 下 :

性 質 作 用

私 人 書 信

( 私 務 )

應 酬 ﹑ 論 說 家 書

社 交

私 函

( 私 務 )

應 酬

實 務

表 揚 、 感 謝

專 用 書 信

( 公 事 )

投 訴 、 質 詢

求 職 、 應 徵

申 請 、 詢 問

業 務 書 信

( 私 務 )

應 酬 要 求

公 函

( 公 事 )

實 務

政 府 公 文

( 公 事 )

不 同 的 人 際 關 係 配 合 不 同 的 事 務 性 質 , 得 以 不 同 的 書 信 體 裁 ( 格 式 ) 書 寫 ;

換 言 之 , 不 同 的 體 裁 有 不 同 的 意 義 , 不 可 混 淆 。 例 如 , 家 書 不 能 寫 成 公 文 形 式 ,

反 之 亦 然 ( 想 想 為 甚 麼 ? 如 果 果 然 如 此 , 又 有 甚 麼 問 題 ? )。

有 時 , 發 信 者 為 了 突 出 某 種 意 義 , 可 能 會 刻 意 選 用 與 人 際 關 係 和 事 務 性 質 不

配 合 的 體 裁 , 例 如 代 表 機 構 發 信 邀 請 講 者 蒞 臨 演 講 , 一 般 不 用 公 函 而 用 私 函 , 這

並 非 違 反 了 上 述 的 原 則 , 反 而 是 恰 當 而 巧 妙 地 運 用 以 上 原 則 , 以 表 示 親 切 。

Page 28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8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三 、 以 「 文 」 分 類

以 「 文 」 為 基 礎 , 指 以 「 語 言 」 來 分 類 。

對 書 信 來 說 ﹐ 一 種 最 重 要 ﹑ 也 最 基 本 的 語 言 分 類 ﹐ 是 文 言 和 白 話 。 傳 統 的 書

信 都 是 用 文 言 寫 的 , 而 且 十 分 重 視 發 信 人 與 受 信 人 的 尊 卑 分 別 。 但 今 天 一 則 語 文

情 況 與 古 代 不 同,二 則 現 代 社 會 崇 尚 親 切、平 等,因 此 純 粹 的 文 言 書 信 已 不 流 行 ,

而 代 之 以 格 式 簡 單 、 用 語 平 等 、 文 辭 淺 白 的 白 話 語 體 書 信 。 然 而 , 為 表 示 發 信 人

莊 重 有 禮 , 今 天 的 書 信 固 然 仍 大 量 運 用 書 面 語 ( 如 : 本 、 貴 、 台 端 ); 而 且 ﹐ 為

了 文 字 讀 起 來 更 簡 潔 得 體 ﹐ 因 而 還 保 留 一 些 淺 易 文 言 用 語 ( 如 : 大 函 敬 悉 、 殊 感

歉 咎 、 尚 祈 見 諒 )。 而 且 ﹐「 書 面 語 」 本 就 不 等 於 「 白 話 口 語 」﹐ 完 全 白 話 的 書 信 ﹐

風 格 是 很 不 自 然 的 ﹐ 例 如 :

書 面 :「 有 意 請 致 電 2 1 2 3 - 4 5 6 7查 詢 。 」

口 語 :「 有 興 趣 請 打 電 話 2 1 2 3 - 4 5 6 7問 一 下 。 」

顯 然 ﹐ 如 果 全 篇 書 信 皆 以 口 語 體 入 文 ﹐ 效 果 是 很 滑 稽 的 。 因 此 , 今 天 雖 然 文

言 書 信 較 少 , 語 體 書 信 較 多 , 但 從 純 文 言 到 純 語 體 之 間 , 其 實 仍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文

體 風 格 可 供 選 擇 。

大 體 而 言 , 從 人 的 關 係 看 , 受 信 人 的 地 位 愈 比 發 信 人 的 高 , 文 體 便 愈 趨 向 文

言 ; 從 事 的 性 質 看 , 事 情 的 公 事 性 質 愈 重 , 文 體 也 愈 趨 向 文 言 。 至 於 常 見 的 文 言

套 語 ﹐ 參 見 第 三 章 。

當 然,文 與 人、事 之 間 也 不 一 定 有 必 然 關 係 的,用 文 言 可,用 語 體 亦 無 不 可 ,

只 要 文 體 統 一 便 是 了 。

純 文 言 公 事 上 行

: : :

書 淺 白 文 言 : :

: : :

: 私 務:專 用 書 信 :

信 書 面 語 : :

: : :

純 白 話 私 務:私 人 書 信 下 行

Page 28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8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書 信 規 格

一 ﹑ 體 式

1 .格 式

幾 乎 所 有 實 用 文 字 的 格 式 都 離 不 開 前 文 、 正 文 、 後 文 三 部 份 , 至 於 書 信 , 則

有 時 視 乎 需 要 加 上 附 文 。 書 信 的 基 本 格 式 如 下 :

格 式 必 省 略 備 註

1 .稱 謂 姓 名 二 者 只

可 省

身 份 其 一

2 .知 照 敬 辭( 提 稱 語 、 知 照 語 、 提 稱

知 照 語 )

3 .啟 事 敬 辭 ( 啟 首 語 ) 文 言 亦

可 省

4 .開 首 應 酬 語

5 .主 體

6 .結 束 應 酬 語

7 .結 尾 敬

收 束 語

請 候 語

安 好 語 (信 末 祝 頌 語 )

8 .下 款 自 稱 二 者 只

可 省

署 名 其 一

9 .啟 告 語 ( 具 名 語 、 啟 稟 語 )

1 0 .日 期

1 1 .補 述 、 附 候 、 列 明 附 件 等 需 要 才

附 上

Page 28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8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1 )稱 謂 / 自 稱 與 署 名 :

稱 謂 是 對 受 信 人 的 稱 呼 , 自 稱 及 署 名 是 發 信 人 對 自 己 的 稱 呼 ; 注 意 自 稱 須 小 字

偏 寫 , 以 表 謙 遜 ( 見 謙 稱 行 款 )。

2 )知 照 敬 辭 / 啟 告 語 :

知 照 敬 辭 表 示 請 求 受 信 人 閱 察 , 啟 告 語 則 表 示 發 信 者 發 信 的 誠 意 , 以 向 受 信 人

表 示 敬 意 。

3 )啟 事 敬 辭 / 結 尾 敬 辭 :

陳 述 事 情 的 發 語 辭 , 分 為 去 信 與 覆 信 兩 種(「 敬 啟 者 」及「 敬 覆 者 」)。 結 尾 敬 辭

則 是 發 信 者 向 受 信 人 致 意 、 祝 願 的 句 子 ; 通 常 請 候 語 另 起 新 行 低 兩 格 書 寫 , 安

好 語 另 起 新 行 頂 格 書 寫 ( 見 抬 頭 行 款 )。

4 )開 首 應 酬 語 / 結 束 應 酬 語 :

開 首 應 酬 語 如 問 候 、 懷 念 、 思 慕 、 頌 揚 之 類 , 多 有 道 明 發 信 事 由 之 功 ; 結 束 應

酬 語 如 盼 禱 、 致 歉 、 候 覆 之 類 , 以 禮 貌 結 束 全 文 。

5 )主 體 :

當 然 是 書 信 所 要 表 達 的 內 容 了 , 不 同 的 去 信 目 的 有 不 同 的 結 構 安 排 。

6 )日 期 :

日 期 是 信 寫 好 的 日 子 , 供 受 信 人 參 照 之 用 ; 私 人 書 信 可 寫 於 署 名 下 , 年 份 亦 可

省 去;公 務 性 書 信 則 應 另 行 頂 格 書 寫,年 月 日 三 者 須 齊 全,年 份 亦 得 為 全 寫( 如

「 一 九 九 八 」, 而 非 「 九 八 」)。

7 )附 文 :

補 述 是 信 寫 完 後 , 感 到 尚 有 東 西 未 寫 , 遂 再 加 補 述 ; 附 候 是 附 帶 向 受 信 人 同 處

的 其 他 親 友 問 候 ; 附 件 則 列 明 隨 信 所 附 物 件 , 請 受 信 人 留 意 察 收 。

以 上 是 書 信 的 基 本 格 式 , 但 此 格 式 的 十 一 項 細 目 中 , 有 的 是 可 以 省 略 的 ( 可

省 者 何 ? 不 可 省 者 何 ? 此 幾 者 為 何 不 可 省 ? )。 可 以 省 略 的 原 因 是 : 一 、 全 用 上

以 上 十 一 細 目 , 顯 得 太 客 氣 了 , 因 此 大 抵 只 有 非 常 莊 重 的 上 行 書 信 才 如 此 ; 二 、

至 於 平 行 書 信,固 然 部 份 細 目 可 省,而 且,關 係 愈 親 者,可 省 者 也 自 然 愈 多;三 、

下 行 書 信 不 用 客 氣 , 則 可 省 去 更 多 細 目 , 自 理 所 當 然 了 。

Page 28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8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下 面 一 封 書 信 ﹐ 試 指 出 其 中 的 格 式 :

王某某博士賜鑒﹐

敬啟者:

七月八日拙文

《某某行為研究》經某某大學研

究院轉呈先生,伏候審定。惟該本脫誤衍倒之處頗

多,故晚

於改錯補闕,正定是非之後,校出修訂本

子;並遵黃某某老師之命,即奉呈先生,以訂正舊

本。

因晚

校勘功疏之過,致一文二本,又先後二致,

勞瀆先生清神,尚祈恕宥。修訂本子,文脈較暢,

於某某行為之輪廓,或得其一鱗半爪,如蒙撥冗賜

覽,惠示明教,不勝感禱之至。謹函布達,敢請朗

察,敬頌

教祺

某某某謹

一九九八年某月某日

Page 28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8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 .行 款

中 文 書 信 , 傳 統 是 直 寫 的 , 現 代 則 以 橫 寫 較 常 見 。 大 體 而 言 , 文 言 書 信 多 直

寫 , 語 體 書 信 則 多 橫 寫 。 另 外 , 若 書 信 主 體 部 份 有 不 少 西 文 或 阿 拉 伯 數 字 等 , 則

亦 應 當 橫 寫 , 以 方 便 閱 讀 。 直 寫 書 信 應 由 右 至 左 , 橫 寫 書 信 則 應 由 左 至 右 。

至 於 日 期 的 寫 法 ﹐ 私 人 書 信 一 般 只 寫 月 日 , 不 必 書 寫 年 份 , 若 書 年 份 , 也 不

必 全 寫 , 並 署 在 署 名 下 方 偏 右 。 稍 為 重 要 的 書 信 , 如 業 務 書 信 或 政 府 公 函 等 , 才

會 全 寫 年 月 日 , 並 另 行 由 頂 格 書 寫 。

另 外 ﹐ 附 文 寫 在 日 期 之 後 , 另 起 一 行 書 寫 ; 但 亦 有 寫 在 具 名 與 日 期 之 間 的 。

補 述 是 信 寫 完 後 , 感 到 尚 有 東 西 未 寫 , 遂 再 加 補 述 ; 通 常 是 在 信 箋 空 白 處 補

寫 , 結 尾 處 寫 「 再 啟 」 或 「 又 及 」 完 結 全 信 ; 但 對 長 輩 不 宜 用 此 。 附 候 是 附 帶 向

受 信 人 同 處 的 其 他 親 友 問 候 , 如 「 某 某 兄 在 此 道 候 」, 寫 在 結 尾 敬 辭 後 , 另 行 書

寫 , 是 否 頂 格 , 則 視 乎 是 否 需 要 平 抬 。 附 件 則 列 明 項 目 , 冠 以 數 字 , 一 一 分 行 具

列 。

3 .抬 頭

稱 呼 對 方 或 提 到 與 對 方 有 關 的 人 或 事,如「 台 端 」、「 閣 下 」、「 貴 校 」、「 令 尊 」、

「 大 作 」、「 台 安 」 等 , 為 了 表 示 尊 重 和 禮 貌 , 傳 統 有 所 謂 「 抬 頭 」 的 做 法 。 過 去

抬 頭 的 形 式 很 多 , 有 「 三 抬 」、「 雙 抬 」( 比 尋 常 各 行 高 出 三 格 或 兩 格 另 行 書 寫 ,

於 提 及 父 母 或 祖 父 母 時 用 )、「 單 抬 」( 高 於 尋 常 各 行 一 格 另 行 書 寫 )、「 平 抬 」( 與

尋 常 各 行 平 列 另 行 書 寫 )、「 挪 抬 」( 仍 在 原 行 , 空 一 格 書 寫 )。 文 言 書 信 十 分 重 視

抬 頭 形 式 , 但 今 天 語 體 書 信 分 段 書 寫 , 抬 頭 形 式 會 把 書 信 的 段 落 布 白 攪 得 非 得 常

混 亂 , 因 此 語 體 書 信 己 漸 漸 少 用 了 ; 但 仍 保 留 了 平 抬 ( 稱 謂 及 結 尾 敬 辭 ) 和 挪 抬

( 書 面 語 的 稱 謂 如 「 台 端 」、「 貴 公 司 」 等 )。 例 如 第 四 章 第 十 六 頁 第 一 個 文 例 所

見 ﹐ 即 用 了 抬 頭 ﹐ 然 而 ﹐ 那 是 哪 種 抬 頭 方 式 ? :

信 中 的 抬 頭 形 式 必 須 統 一 , 不 可 時 而 平 抬 , 時 而 挪 抬 ; 而 且 要 小 心 運 用 , 如

「 吾 兄 」, 抬 頭 的 是 「 兄 」, 而 不 是 「 吾 兄 」 一 併 抬 頭 。 由 於 有 抬 頭 的 傳 統 舊 例 ,

因 此 自 稱 和 自 己 晚 輩 的 稱 謂 , 一 般 不 置 於 行 頂 。

4 .謙 稱

當 自 稱 或 提 到 與 自 己 有 關 的 人 和 事 , 如「 弟 」、「 舍 下 」、「 小 兒 」、「 敝 校 」、「 拙

作 」等 時,為 表 謙 遜,直 寫 的 書 信 會 以 小 字 偏 於 右 側 書 寫,但 也 可 只 把「 敝 」、「 拙 」

等 字 以 小 字 側 寫 , 橫 寫 的 書 信 則 用 小 字 偏 於 下 方 側 寫 ; 例 如 :「 愚 以 為 … … 」。 當

然 , 對 晚 輩 的 下 行 書 信 不 必 謙 稱 ; 信 中 提 及 的 長 輩 , 如 「 家 父 」、「 家 母 」 等 , 不

必 謙 稱 ; 信 中 自 道 職 份 , 如 「 主 席 」、「 秘 書 」 等 , 亦 不 必 謙 稱 。 至 於 現 代 的 語 體

書 信 , 如 用 上 「 本 人 」、「 本 校 」 等 , 則 一 般 已 不 用 側 寫 了 , 謙 稱 今 天 一 般 只 保 留

在 自 稱 的 寫 法 中 。

Page 28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8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二 ﹑ 用 語

1 .稱 謂 及 自 稱 署 名

1 )稱 人 及 自 稱 語,應 盡 量 減 少;人 稱 代 詞 尤 應 避 免。這 可 透 過 書 面 語 來 做 到,如 :

「 大 函 」、「 大 作 」、「 拙 作 」、「 愚 見 」、「 賜 電 」 等 均 能 表 示 人 我 關 係 而 不 必 用 人

稱 。

2 )稱 謂 及 自 稱 署 名 的 原 則 是 :

1 .名 字 不 能 任 意 呼 叫 , 只 有 長 輩 能 直 呼 晚 輩 名 字 , 晚 輩 不 能 直 呼 長 輩 名 字 ; 因

此 , 長 輩 對 晚 輩 一 般 也 不 會 自 呼 名 字 。 至 於 平 輩 , 關 係 較 親 、 交 情 較 深 的 ,

可 稱 對 方 名 字 , 也 可 自 署 名 字 。

2 .稱 呼 姓 氏 是 很 客 氣 ( 因 而 不 親 切 ) 的 做 法 , 只 有 關 係 較 疏 、 交 情 較 淺 才 會 全

具 姓 、 名 。

3 .自 稱 之 有 無 , 視 乎 是 否 需 特 別 強 調 發 信 人 與 受 信 人 之 間 的 關 係 , 例 如 兒 子 、

學 生 便 有 此 需 要 了 。

3 )傳 統 一 些 專 用 於 稱 呼 對 方 、 提 及 自 己 或 對 方 的 家 人 親 友 的 特 別 前 綴 , 一 般 用 法

大 致 如 下 :

賢 : 於 稱 呼 自 己 非 直 系 親 屬 的 晚 輩 、 時 用 , 如 「 賢 婿 」、「 賢 姪 」、「 賢 妻 」。 另

外 , 當 同 時 稱 呼 二 人 時 , 亦 用 此 字 , 如 稱 他 人 夫 婦 為 「 賢 伉 儷 」, 他 人 父

子 為 「 賢 喬 梓 」, 他 人 叔 侄 為 「 賢 叔 侄 」, 他 人 兄 弟 為 「 賢 昆 仲 」。

令:於 提 及 對 方 的 家 人、親 戚、老 師、朋 友 時 用,如「 令 祖 」、「 令 尊 」、「 令 姪 」、

「 令 親 」、「 令 師 」、「 令 友 」。

貴 : 於 提 及 對 方 的 同 學 、 職 位 、 身 份 、 團 體 、 處 所 時 用 , 如 「 貴 同 學 」、「 貴 院

長 」、「 貴 家 長 」、「 貴 校 」、「 貴 地 」。

家 : 提 及 自 己 家 人 、 親 屬 的 長 輩 及 兄 姊 時 用 , 如「 家 父 」、「 家 姑 母 」、「 家 姊 」。

舍 : 提 及 自 己 家 人 、 親 屬 的 晚 輩 及 弟 妹 時 用 , 如 「 舍 弟 」、「 舍 侄 」、「 舍 親 」。

敝:提 及 自 己 的 堂、表 兄 弟 姊 妹;同 學、朋 友;老 師、學 生;世 交 時 用,如「 敝

表 妹 」、「 敝 師 」、「 敝 世 侄 」。

小 : 提 及 自 己 的 家 族 的 晚 輩 時 用 , 如 「 小 兒 」、「 小 婿 」、「 小 孫 」。

愚:與「 賢 」相 反,對 自 己 非 直 系 親 屬 的 晚 輩 自 稱 時 用,如 對「 賢 婿 」、「 賢 姪 」、

「 賢 弟 」 自 稱 用 。 另 外 , 當 同 時 自 稱 二 人 時 , 亦 用 此 字 , 如 稱 自 己 夫 婦 為

「 愚 夫 婦 」, 自 己 父 子 為 「 愚 父 子 」, 自 己 叔 侄 為 「 愚 叔 侄 」, 他 人 兄 弟 為

「 愚 兄 弟 」。

先 : 已 故 的 長 輩 、 兄 輩 、 丈 夫 用 。

亡 : 已 故 的 晚 輩 、 弟 輩 、 妻 子 用 。

Page 28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8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4 )注 意 : 稱 「 弟 」, 或 作 「 棣 」, 只 用 於 稱 呼 晚 輩 ( 尤 其 是 老 師 稱 呼 學 生 ), 和 發

信 人 與 受 信 人 的 年 齡 無 關 , 即 使 受 信 人 比 發 信 人 年 幼 , 幼 上 一 年 也 好 , 幼 上 三

四 十 年 也 好 , 發 信 人 仍 要 稱 對 方 為 「 兄 」。 同 學 間 亦 應 稱 對 方 學 兄 或 學 姊 , 同

學 是 老 師 用 來 稱 呼 學 生 的 。

5 )現 代 語 體 稱 呼 對 方 大 可 直 接 用 「 你 」, 但 「 你 」 字 用 得 太 多 會 顯 得 不 太 禮 貌 ,

故 宜 盡 量 少 用 ; 而 且 , 於 用 「 你 」 字 前 , 最 好 先 稱 呼 對 方 一 聲 , 如 :「 爸 爸 , 你

曾 說 過 … … 」,「 俊 升 , 你 今 天 … … 」 等 。

6 )對 於 無 法 確 定 其 身 份 的 團 體 負 責 人 , 可 概 稱 之 為 : 執 事 先 生 。

Page 28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8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以 上 各 項 ﹐ 茲 整 理 如 下 :

家 人 親 屬 師 友 世 交

稱 謂 自 稱 署 名 稱 謂 自 稱 署 名

上 行

寫 給 家 族 長 輩 的

信 , 不 呼 名 字 , 只

寫 輩 份 , 如「 祖 父

大 人 」或「 祖 父 」;

但 伯 父 叔 父 等 可

以 冠 上 行 次 , 如

「 大 伯 父 」、「 二

叔 」之 類 。 又 , 姑

母 之 未 嫁 者,刪 去

母 字 而 加 行 次 。

對 家 人 、 親 長 、 師

友 , 自 稱 具 名 , 只

書 名 字 , 不 必 加

姓 ﹔ 對 長 輩 以 加

自 稱 身 份 為 宜 。

去 信 予 老 師 或 長

輩 世 交,不 宜 只 稱

其 名 字 , 可 全 寫

姓 、 名 或 只 寫 姓 ;

其 後 加 上 稱 呼,如

「 陳 大 明 老 師 」或

「 陳 老 師 」。

對 家 人 、 親 長 、 師

友 , 自 稱 具 名 , 只

書 名 字 , 不 必 加

姓 ; 師 友 之 相 熟

者 , 亦 宜 書 名 字 ,

以 免 生 疏 之 感。對

長 輩 以 加 自 稱 身

份 為 宜,對 師 長 可

自 稱 受 業 或 晚。至

於 不 太 相 熟,交 情

不 算

平 行

胞 兄 弟 姊 妹,稱 呼

不 必 加 上 名 字,只

用 行 次 分 別 , 如

「 大 哥 」、「 二

姊 」、「 三 妹 」、「 四

弟 」之 類 。 如 果 是

堂 、 表 兄 弟 , 則 要

冠 上 名 字 , 如「 仲

明 表 兄 」之 類 , 因

為 堂、表 兄 弟 不 特

人 數 眾 多,而 且 無

一 定 的 行 次 。

同 上 。

至 於 身 分 ﹐則 可 用

可 不 用 ﹐視 乎 發 信

人 是 否 希 望 強 調

與 收 信 人 的 關 係 。

給 朋 友 的 信,稱 謂

一 般 不 加 姓 氏,只

道 名 字。較 陌 生 的

朋 友,則 可 在 名 字

下 冠 以 「 先 生 」、

「 小 姐 」, 如 「 志

遠 先 生 」; 相 熟 朋

友,則 可 在 名 字 下

稱 「 仁 兄 」, 同 學

稱 「 學 兄 」, 亦 可

直 接 互 稱 兄 弟,甚

或 直 稱 名 字 , 如

「 俊 文 」。 受 信 人

名 字 若 單 字 者,為

使 稱 謂 合 為 偶

數,以 符 中 文 雙 音

節 習 慣,則 可 連 姓

稱 呼 , 如「 陳 雄 仁

兄 」,當 然 ﹐作「 雄

兄 」 亦 可 。

深,甚 或 不 相 識 的

人,則 以 全 署 姓 名

較 佳 。

Page 29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9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下 行

寫 給 親 屬 晚 輩 的

信 , 只 稱 名 字 , 名

字 後 的 關 係 稱 呼

可 有 可 無 ( 例 如 :

婉 君 表 妹 , 或 : 婉

君 , 皆 可 )。

給 親 屬 晚 輩 的

信 , 不 必 署 名 , 僅

用 自 稱 , 如 :

「 父 」、「 大 伯 」、

「 三 姨 」。

給 非 親 屬 晚 輩 的

信,生 疏 者 稱 對 方

姓 、 名 , 相 熟 者 可

只 稱 名 字,但 二 者

俱 要 在 後 面 加 上

稱 呼 。

給 非 親 屬 晚 輩 的

信 , 只 寫 姓 名 , 不

必 加 稱 呼。如 老 師

信 末 具 名 , 只 具

姓 、 名 即 可 。

Page 29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9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 .常 見 親 屬 關 係 稱 謂 ( 斜 杠 表 配 偶 關 係 ; 小 字 表 可 有 可 無 ; 括 號 表 視 情 況 增 添 填

補 。 )

關 係 長 輩 晚 輩 關 係 平 輩

家 父 之 父 母 祖 父 母 孫 ﹑ 孫 女 兄 弟 兄 /嫂 ﹑ 弟 /弟 婦

父 母 父 母 親 兒 ﹑ 女 兒 姊 妹 姊 /姊 夫 ﹑ 妹 /妹 夫

父 父 之 兄 弟 伯 ﹑ 叔 父 /嬸

姪 ﹑ 姪 女 伯 叔 父 之 子

堂 兄 弟 姊 妹

父 之 姊 妹 姑 (母 ) /丈 內 姪 ﹑ 內 姪 女 姑 母 之 子 表 兄 /嫂 ﹑ 表 弟 /弟 婦 ﹑

父 之 表 兄 弟 表 伯 ﹑ 叔 /嬸

表 姪 ﹑表 姪 女 姑 母 之 女 表 姊 /姊 夫 ﹑ 表 妹 /妹 夫

父 之 表 姊 妹 表 姑 (母 ) /丈 表 姪 ﹑表 姪 女 表伯叔姑之子女

母 母 之 父 母 外 祖 父 母 外 孫 ﹑外 孫 女 舅 ﹑ 姨 之 子

表 兄 /嫂 ﹑ 表 弟 /弟 婦 ﹑

母 之 兄 弟 舅 父 /母 外 甥 ﹑ 外 甥 女 表舅﹑姨之子女 表 姊 /姊 夫 ﹑ 表 妹 /妹 夫

母 之 姊 妹 姨 (母 ) /丈 姨 甥 ﹑姨 甥 女

母 之 表 兄 弟 表 舅 父 /母 表甥﹑表姨甥

母 之 表 姊 妹 表 姨 (母 ) /丈 表姨甥﹑表姨甥女

夫 夫 之 祖 父 母 祖 翁 /姑 孫 媳 夫 之 兄 弟 兄 /嫂 ﹑ 弟 /弟 妹

夫 之 父 母 翁 /姑 媳 夫 之 姊 妹 姊 /姊 夫 ﹑ 妹 /妹 夫

夫 之 親 屬 (與 夫 同 ) (與 夫 同 ) +媳 夫 之 親 屬 (與 夫 同 )

妻 妻 之 祖 父 母 岳 祖 父 母 孫 婿 妻 之 兄 弟 內 兄 /嫂 ﹑ 內 弟 /弟 婦

妻 之 父 母 岳 父 母 婿 妻 之 姊 妹 姨 姊 ﹑ 姨 妹 /襟 兄 ﹑ 弟

妻 之 伯 叔 父 岳 伯 ﹑ 叔 父 /

姪 婿 妻 之 親 屬 (與 妻 同 )

妻之兄弟之子 姑 丈 內 姪

妻之姊妹之子 姨 丈 姨 姪

妻 之 親 屬 (與 妻 同 ) (與 妻 同 ) +婿

姻 兄 弟 之 岳 父 姻 伯 姻 姪 親 家 姻 翁 ; 自 稱 : 姻 弟 /妹

姊 妹 之 家 翁 姊 妹 夫 之 兄

姻 兄

Page 29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9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練 習 : 假 設 李 安 納 ( 男 ) 及 祈 縕 絲 ( 女 ) 去 信 予 金 馬 倫 , 試 完 成 下 表 。 如 無 特 別

註 明 ﹐則 李 祈 二 人 皆 排 行 第 一;金 之 身 份 如 下 表 所 述,身 份 後 之 數 字 為 金 之 排 行 。

( 別 理 會 因 李 ﹑ 祈 二 人 姓 氏 不 同 所 產 生 之 矛 盾 。 )

家 人 親 屬 師 友 世 交

稱 謂 自 稱 署 名 稱 謂 自 稱 署 名

上 行

母 親 :

姑 丈 1:

老 師 :

世 伯 :

平 行

兄 長 1:

表 妹 3:

同 學 :

同 事 :

下 行

兒 子 2:

外 甥 女 4:

學 生 :

世 侄 :

Page 29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9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3 .知 照 敬 辭 、 啟 事 敬 辭 、 結 尾 敬 辭 、 啟 告 語

受信人 知照敬辭 啟事敬辭 結 尾敬辭 啟告語

請候語 安好語

1 父母、 膝下 敬稟者 恭 叩 金安、福安 叩、叩上

祖父母 敬 請

一般尊長 賜鑒、尊鑒 敬啟者/ 恭 請 尊安、崇安 謹稟、謹肅、

師長 尊鑒、道鑒 敬覆者 敬 頌 教安、鐸安 謹上、敬上。

2 文教界 道鑒 文祺、

撰安(作者)、

恭 編安(編輯) 敬 具

宗教界 道鑒 敬 請 道安、法安 謹 上

政界、 鈞鑒 即 頌 鈞安、政安、 (無) 啟

軍警界 順 候 勛祺、公祺

部門主管 鈞鑒 並 鈞安、鈞祺 X覆(覆信)

商界 台鑒、大鑒 籌安、財祺 同X(聯名)

一般平輩、 台鑒、大鑒、 台安、大安、

同學 雅鑒﹑惠鑒 近安

3 一般晚輩 青鑒、如面 即問 近好、 啟、字、書﹑

子姪 知悉﹑知之 順詢 近佳 草;覆(覆信)

4 女性 懿鑒、蕙鑒 同上 懿安、芳安 同上各項

不止一人 賜鑒 同上

公鑒﹑均鑒 各項

問病 早痊、痊安

新年 同上 同上 新禧、春禧 同上

旅行 各項 各項 旅安 各項

夫婦 儷安、雙安

居喪者 禮鑒 即候 禮安﹑苫安 同上各項

5 白話 不必 不必 敬祝﹑ 身體健康 敬 上

祝 工作順利 謹 啟

生活愉快… (無) 覆

望 向上﹑努力 同上各項

Page 29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9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現代的語體書

信,為表禮貌,

可用,但不用亦

可。

對 父 母 或

極 親 之 尊

親屬,為表

莊 敬 , 可

用,不用亦

無不可;其

他不用。

1.對親長輩必不可少,對晚輩可

以不用。

2.對長輩用「安」,又不宜用

「順」;

3.凡「安」用「請」、「頌」,凡

「祺」、「祉」用「候」;

4.「詢」、「問」只用於「好」、

「佳」,施於晚輩。

對親長輩宜用,對晚

輩可以不用。

一般可省 一般可省 視情況可略 視情況可略

Page 29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9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四 、 用 語

凡 實 用 文 字 , 皆 忌 文 字 不 通 、 措 詞 失 當 , 而 公 函 更 是 為 公 家 事 務 而 發 , 則 用 語 必

一 般 書 信 更 為 莊 重 , 甚 至 不 得 有 西 化 句 子 ; 當 然 這 並 不 意 味 要 用 文 言 書 寫 , 但 公 務 書

信 用 語 簡 鍊 , 因 此 多 用 書 面 語 , 卻 是 事 實 。 例 如 :

白 話 口 話 書 面 語

你 的 信 收 到 了 。 惠 函 收 悉 。

聽 說 你 最 近 身 體 不 太 好 。 據 聞 貴 體 久 安 。

你 公 司 買 的 東 西 。 貴 公 司 所 購 貨 品 。

今 天 隨 信 給 你 寄 上 一 張 說 明

書 。

茲 隨 函 附 上 說 明 書 乙 份 。

你 們 編 號 1 2 3 4 5的 信 已 收 到

了 。

貴 方 編 號 1 2 3 4 5函 件 業 已 收

閱 。

從 白 話 口 語 轉 為 書 面 語 , 方 法 大 抵 以 下 各 項 :

1 .多 用 淺 白 文 言 詞 彙 , 如 : 茲 、 查 、 倘 、 故 等 ;

2 .盡 量 省 去 不 必 要 的 現 代 漢 語 虛 詞 , 如 助 詞 ( 的 、 了 、 麼 、 呢 一 類 )、 連 詞 ( 因 為 、 所

以 之 類 )、 人 稱 代 詞 ( 尤 其 是 「 你 」);

3 .多 用 謙 稱 , 如 承 、 惠 、 蒙 、 敬 、 賜 、 示 、 見 、 奉 、 垂 、 未 克 等 ;

4 .多 用 雙 音 節 詞 ;

5 .修 飾 語 後 置 , 如 數 量 詞 後 置 ( 說 明 書 乙 份 )。

Page 29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9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以 上 各 項 只 需 斟 酌 運 用 ﹐若 非 口 語 不 可 , 不 必 刻 意 迴 避 。 下 面 是 常 用 口 語 與 書 面 語

比 較 表 ﹕

書 面 語 口 語 書 面 語 口 語

來 函 來 信 見 諒 請 原 諒

覆 函 覆 信 尚 希 鑒 諒 還 希 望 多 多 原 諒

惠 書 你 的 信 希 多 包 涵 還 希 望 多 多 原 諒

函 電 書 信 和 電 報 謹 祈 原 諒 誠 心 希 望 你 原 諒

函 覆 寫 信 回 答 遲 覆 為 諒 沒 有 及 時 回 信 , 請 原 諒

逕 函 直 接 來 信 遲 覆 為 歉 沒 有 及 時 回 信 , 請 原 諒

請 來 函 告 知 請 來 信 告 訴 ( 我 ) 匆 覆 為 諒 匆 匆 回 信 , 請 多 多 原 諒

函 請 寫 信 邀 請 為 盼 這 是 我 所 盼 望 的

為 函 此 達 為 這 件 事 寫 信 給 你 即 覆 為 盼 肴 望 你 能 馬 上 覆 信

隨 函 附 上 隨 信 寄 去 盼 示 覆 期 待 著 你 的 覆 信 和 指 示

特 此 函 謝 專 門 寫 這 信 給 你 表 示 謝

盼 告 希 望 告 知

凡 致 某 某 的 函 件 所 有 寄 給 某 某 的 信 件 盼 覆 盼 望 著 你 的 回 信

收 悉 收 到 了 請 賜 覆 請 覆 信

得 悉 得 知 希 查 收 見 覆 請 注 意 , 收 閱 並 回 信

閱 悉 看 了 你 的 信 ﹑並 知 道 了 即 請 見 告 請 馬 上 告 訴 我

諒 悉 大 概 已 收 到 了 望 請 酌 定 希 望 你 斟 酌 並 作 出 決 定

據 悉 據 了 解 特 奉 告 如 下 特 此 通 告 你 以 下 的 幾 件

驚 悉 意 外 地 得 知 屆 時 到 時

敬 悉 恭 敬 地 得 知 如 期 按 照 規 定 的 日 期

欣 悉 高 興 地 知 道 如 無 不 妥 如 果 沒 有 不 妥 當 的 地 方

的 話

拜 悉 收 到 並 拜 讀 了 你 的 信 如 蒙 光 臨 如 果 你 能 出 席

拜 讀 讀 到 了 你 的 信 蒞 臨 出 席 至 表 歡

你 能 出 席 , 非 常 歡 迎

諒 已 收 悉 想 你 必 己 到 了 ( 信 ) 敬 請 蒞 臨 指 導 請 你 出 席 指 導

頃 接 剛 剛 接 到 務 須 一 定 要

欣 接 高 興 地 收 到 一 俟 一 等 到

均 已 收 閱 都 已 經 收 到 並 看 過 了 當 即 馬 上 ; 立 刻

甚 喜 十 分 高 興 當 即 奉 上 立 刻 送 上

甚 慰 十 分 高 興 ( 很 放 心 ) 安 抵 平 安 到 達

甚 悅 十 分 高 興 ( 很 放 心 ) 倘 假 如 ; 如 果

Page 29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9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甚 為 不 安 感 到 十 分 不 安 倘 若 假 如 ; 如 果

甚 感 榮 幸 榮 幸 極 了 倘 蒙 惠 顧 如 果 得 到 你 的 照 顧

尚 還 沒 有 該 這 個 ; 那 個

尚 無 ( 音 信 ) 還 沒 有 任 何 消 息 該 生 這 個 學 生

尚 未 ( 郵 來 ) 還 沒 有 寄 來 該 團 這 個 團 體

為 時 尚 早 時 間 還 早 該 批 貨 物 這 批 貨 物

擬 打 算 亦 也

擬 請 打 算 邀 請 亦 需 辦 理 也 需 辦 理

擬 定 於 打 算 把 時 間 定 於 貴 方 擬 定 之 合 同 你 方 所 起 草 的 合 同

茲 現 在 另 另 外

茲 因 現 因 另 函 告 知 另 外 寫 信 告 訴 你

茲 有 現 有 另 附 另 外 ( 單 獨 ) 附 上

茲 證 明 現 證 明 另 見 譯 文 另 外 參 看 譯 文

茲 奉 上 現 送 上 另 文 通 達 另 外 通 達

茲 介 紹 今 介 紹 均 都

茲 將 定 貨 單 呈 上 現 把 定 貨 送 上 均 已 收 到 都 已 收 到 了

之 的 均 已 辦 妥 都 已 經 辦 好

故 所 以 未 知 當 否 不 知 是 否 妥 當

故 請 關 照 所 以 請 你 關 照

練 習 : 下 面 一 封 書 信 , 作 為 私 人 書 信 問 題 不 大 , 作 為 公 函 則 措 詞 太 過 口 語 。 試 把 此 信

改 為 公 函 , 並 用 書 面 語 加 以 改 寫 。

△ △ △ 先 生 :

對 你 盛 情 邀 請 出 席 在 人 民 大 會 堂 舉 行 的 魯 迅

誕 辰 1 0 0周 年 大 會 , 本 人 感 到 非 常 榮 幸 。 但 由 於 本

人 公 務 纏 身 , 當 日 另 有 其 他 緊 迫 活 動 安 排 , 無 法 應

邀 出 席 , 非 常 抱 歉 。

對 你 的 邀 請 再 次 深 表 謝 忱 。

李 安 立

1 9 8 2年 △ 月 △ 日

Page 29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9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五 ﹑ 措 辭

書 信 文 字 當 然 要 以 簡 明 、 懇 切 為 佳 , 不 宜 賣 弄 才 情 , 更 不 應 短 話 長 說 , 免 得 費 人 時

間 。 但 是 , 這 並 不 是 說 可 以 想 說 便 說 , 不 必 修 飾 。 一 般 所 謂 禮 貌 的 說 法 主 要 有 兩 類 :

1 .避 諱 : 就 是 指 略 去 一 些 說 話 , 即 使 這 些 說 話 所 言 的 是 事 實 ;

2 .婉 轉 : 就 是 遇 到 一 些 應 避 諱 但 又 非 說 不 可 的 事 時 , 換 過 另 一 種 說 法 來 說 。

以 下 幾 組 句 子 , 試 細 味 同 組 不 同 句 子 的 效 果 , 並 寫 出 要 說 話 得 體 的 一 些 原 則 。

1 )

倘 此 時 惠 臨 , 最 好 先 以 電 話 一 問 , 便 免 得 徒 勞 了 。

倘 此 時 要 來 , 最 好 先 以 電 話 詢 問 , 我 可 能 不 在 家 。

2 )

我 本 無 敝 帚 自 珍 之 意 , 唯 辛 辛 苦 苦 花 了 兩 年 時 間 寫 出 來 , 如 能 出 版 總 比 送 進 字 紙

簍 去 好 。

我 正 非 敝 帚 自 珍 , 唯 辛 苦 花 了 兩 年 時 間 去 寫 , 怎 可 把 它 送 進 字 紙 簍 去 。

3 )

另 想 辦 法 的 呢 !

因 為 事 突 然 , 時 間 急 迫 , 如 何 之 處 , 懇 請 儘 早 回 覆 。

除 了 用 語 要 得 體 , 主 體 部 份 的 選 辭 還 要 注 意 所 寫 是 否 合 乎 情 理 、 邏 輯 , 以 及 行 文 是

否 準 確 , 這 不 屬 於 規 格 部 份 , 在 此 不 述 。

Page 29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29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六 ﹑ 練 習

細 心 閱 讀 下 面 一 封 社 交 書 信 , 並 找 出 其 中 格 式 以 及 措 詞 方 面 的 錯 處 。

王 家 明 :

好 久 不 見 , 你 好 嗎 ? 近 況 如 何 ? 來 澳 洲 以 後 一 直 沒 寫 信 給

你,但 是 你 也 沒 給 我 來 信 啊 ! 最 近 麥 嘉 明 來 信,我 才 知 道 你 已 沒

有 再 讀 書 了 ; 連 不 再 讀 書 也 不 告 訴 我 , 真 不 夠 朋 友 。

所 以 , 今 天 寫 信 給 你 , 是 要 勸 你 面 對 現 實 啊 ! 你 不 是 一 向 都

說 自 己 腦 筋 不 靈 活,讀 書 成 續 也 不 好 的 嗎;早 於 會 考 成 績 未 公 布

之 前,你 也 經 常 說 自 己 的 成 績 一 定 不 好;既 然 對 考 不 上 預 科 一 事

已 有 心 理 準 備 , 你 就 不 要 再 太 煩 惱 了 , 笑 一 下 吧 !

麥 嘉 明 的 來 信,又 提 到 在 會 考 成 績 公 布 後,你 在 家 人 的 催 逼

下 不 得 不 出 來 工 作 , 所 以 你 一 直 情 緒 低 落 , 心 情 也 非 常 惡 劣 。 這

我 也 十 分 明 白 , 說 實 在 , 會 考 失 敗 了 , 家 裡 又 不 讓 你 重 讀 , 在 這

情 況 下 , 你 不 甘 心 , 但 是 又 無 可 奈 何 , 更 感 到 極 端 羞 愧 , 所 以 才

不 敢 給 我 來 信 , 是 吧 ?

其 實 , 你 錯 了 , 我 們 是 好 同 學 , 有 甚 麼 說 不 得 呢 ? 你 真 令 人

擔 心 ! 不 要 再 沮 喪 了 , 會 考 不 合 格 而 出 人 頭 地 的 , 大 有 人 在 , 爛

泥 也 可 以 扶 上 壁 的 ! 所 謂 條 條 大 路 通 羅 馬,你 沒 聽 過 嗎 ? 我 相 信

你 一 定 會 比 我 更 有 出 息 的 。 開 懷 一 點 吧 !

至 於 我 , 考 完 畢 業 試 以 後 , 隨 家 人 移 居 澳 洲 , 輕 鬆 自 在 地 玩

了 兩 個 多 月 , 然 後 入 讀 了 現 在 這 所 學 校 。 原 來 外 國 的 學 校 ﹐設 備

可 以 這 麼 完 善 ﹑環 境 可 以 如 此 的 好 ﹐我 想 你 是 不 能 想 象 的。此 外 ﹐

我 還 交 上 了 一 群 好 朋 友 , 學 習 生 活 挺 愉 快 , 你 也 替 我 高 興 吧 !

你 初 出 茅 廬 , 一 定 有 不 少 的 困 難 , 但 趣 聞 也 會 有 很 多 吧 , 請

回 信 告 訴 我 ! 祝 : 學 業 進 步 !

愛 你 的 同 學 : 曾 驍 章

Page 30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0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私 人 書 信

一 、 家 書 與 社 交 書 信

最 常 見 之 私 人 書 信 包 括 指 家 書 及 社 交 書 信 。 家 書 是 家 人 之 間 通 訊 的 書 信 ; 社

交 書 信 則 是 師 友 間 的 通 訊 , 內 容 以 私 人 事 務 為 主 , 即 使 涉 及 公 事 , 也 是 從 私 人 立

場 出 發 , 以 情 勝 , 而 不 是 以 事 勝 ﹐ 亦 即 第 二 章 所 謂 的 「 應 酬 敘 候 」 類 書 信 。

無 論 家 書 或 社 交 書 信 , 內 容 皆 不 定 , 但 既 是 以 交 誼 、 通 情 為 主 , 則 所 說 便 不

避 瑣 碎 , 有 時 甚 至 刻 意 瑣 碎 , 以 突 出 發 文 者 與 受 文 者 之 間 的 親 切 情 誼 。

二 、 用 語 與 結 構

1 .家 書 與 社 交 書 信 的 人 際 關 係 通 常 比 較 親 切 , 也 即 不 必 過 於 客 氣 , 但 : 一 、 這 不

表 示 就 可 以 輕 慢 馬 虎 , 不 顧 禮 貌 ; 二 、 上 行 書 信 , 還 應 注 意 對 長 輩 的 尊 重 , 不

可 沒 了 分 寸 ; 三 、 朋 友 間 誼 , 始 終 有 深 淺 之 別 , 交 淺 言 深 , 並 不 適 合 ﹔ 四 ﹑ 有

時 必 要 的 婉 轉 還 是 不 可 免 的 ﹐ 例 如 ﹐ 要 批 評 對 方 ﹐ 則 在 批 評 收 信 者 之 前 ﹐ 先 讚

賞 對 方 ﹐ 或 先 為 對 方 辯 白 一 番 ﹐ 才 引 出 主 題 ﹐ 好 令 對 方 不 太 反 感 ﹐ 還 是 很 有 用

的 修 辭 策 略 。

2 .私 人 書 信 以 敘 情 寒 暄 為 主 ﹐ 因 此 不 宜 直 入 主 體 ﹐ 主 體 前 後 的 應 酬 語 便 不 可 少 。

常 見 的 開 首 應 酬 語 與 結 尾 應 酬 語 分 別 舉 例 如 下 ﹐ 其 中 括 號 內 者 為 語 意 相 近 之 文

言 套 語 ﹕

a )開 首 應 酬 語 ﹕

1 .欣 慕 語 ﹕

「 知 道 你 平 安 抵 步 ﹐ 而 且 一 切 順 利 ﹐ 家 中 各 人 都 感 到 很 高 興 。 」

「 剛 知 道 你 即 將 成 婚 ﹐ 真 是 可 喜 可 賀 ﹐ 教 人 感 到 興 奮 莫 名 。 」

( 欣 悉 吾 兄 有 乘 龍 之 喜 ﹐ 曷 勝 忭 頌 。 )

2 .思 念 語 ﹕

「 自 從 去 年 你 移 民 他 國 ﹐ 便 沒 有 機 會 再 跟 你 見 面 了 ﹐ 非 常 掛 念 ﹗ 」

( 久 違 仁 宇 ﹐ 倏 忽 經 年 ﹐ 不 勝 瞻 企 。 )

「 很 久 沒 有 跟 你 見 面 了 ﹐ 你 好 嗎 ﹖ 」

( 久 違 雅 範 ﹐ 時 切 遐 思 。 )

3 .奉 函 語 ﹕

「 你 某 月 某 日 的 來 信 收 到 了 ﹐ 知 道 你 … … 」

( 接 奉 某 月 某 日 華 柬 ﹐ 欣 悉 … … )

「 你 寄 來 的 禮 物 收 到 了 ﹐ 十 分 感 謝 ﹗ 」

( 欣 承 厚 貺 ﹐ 感 荷 莫 名 。 )

Page 30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0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 很 久 沒 有 寫 信 給 你 了 ﹐ 請 你 原 諒 。 」

( 事 務 繁 冗 ﹐ 久 疏 音 問 ﹐ 至 以 為 歉 。 )

b )結 尾 應 酬 語 ﹕

1 .告 慰 語 ﹕

「 家 中 一 切 如 常 ﹐ 爸 爸 媽 媽 身 體 很 好 ﹐ 弟 妹 也 很 懂 事 ﹐ 不 必 掛 念 。 」

( 家 中 平 善 ﹐ 堂 上 安 康 ﹐ 毋 勞 遠 念 。 )

2 .珍 重 語 ﹕

「 天 氣 轉 涼 ﹐ 尤 記 多 加 衣 服 ﹐ 切 勿 著 涼 。 隻 身 在 外 ﹐ 千 萬 要 珍 重 。 」

( 料 峭 春 寒 ﹐ 諸 希 珍 重 。 )

3 .臨 書 語 ﹕

「 懇 切 期 待 你 的 回 信 ﹐ 告 知 近 況 。 」

( 日 中 有 便 ﹐ 希 惠 德 音 。 )

「 情 長 話 短 ﹐ 就 此 擱 筆 ﹐ 容 後 再 談 。 」

( 區 區 草 言 ﹐ 不 盡 宣 懷 。 )

3 .私 人 書 信 與 專 用 書 信 ( 公 函 同 ) 的 最 大 分 別 ﹐ 是 私 人 書 信 的 內 容 比 較 繁 雜 ﹑ 瑣

碎 , 很 多 時 候 還 刻 意 為 之 , 以 避 免 專 用 書 信 一 信 一 事 的 風 格 。 但 是 繁 雜 不 即 是

雜 亂 ﹐瑣 碎 不 等 於 無 聊 ﹕ 一 ﹑繁 雜 瑣 碎 的 內 容 大 部 分 還 是 統 一 在 一 個 話 題 /主 題

之 下 的 ﹐ 這 個 主 題 可 以 是 向 父 母 陳 述 近 況 ﹑ 或 是 與 朋 友 論 學 , 總 之 大 方 向 是 一

定 不 可 缺 的 ﹔ 二 ﹑ 因 此 ﹐ 私 人 書 信 中 的 「 繁 雜 ﹑ 瑣 碎 」 內 容 總 能 按 一 段 一 事 的

方 式 組 織 起 來 , 讓 收 信 人 讀 來 脈 絡 分 明 得 多 。

Page 30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0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例 如 下 面 一 通 社 交 書 信 ﹐ 除 上 下 款 ﹑ 日 期 ﹑ 信 末 祝 頌 語 外 ﹐ 便 是 書 信 的 正 文

部 分 ﹔ 正 文 的 首 尾 兩 段 是 應 酬 語 ﹐ 中 段 是 主 體 部 分 。 主 體 部 分 看 似 繁 雜 ﹑ 瑣 碎 ﹐

時 而 論 及 郭 沬 若 作 品 ﹐ 時 而 談 及 當 時 政 治 環 境 ﹐ 但 細 看 之 下 ﹐ 各 部 份 之 間 卻 可 又

互 有 關 係 :

沫 若 兄 ﹕

大 示 讀 悉 。 獎 飾 過 分 , 十 分 不 敢 當 ; 但 當 努 力 學 習 ,以 副 故 人 期 望 。

武 昌 分 手 後 , 成 天 在 工 作 堆 裡 , 沒 有 讀 書 鑽 研 機 會 , 故 對 於 你 的 成 就 ,

覺 得 羡 慕 。 你 的 《 甲 申 三 百 年 祭 》, 我 們 把 它 當 作 整 風 文 件 看 待 。 小 勝

即 驕 傲 , 大 勝 更 驕 傲 , 一 次 又 一 次 吃 虧 , 如 何 避 免 此 種 毛 病 , 實 在 值 得

注 意 。 倘 能 經 過 大 手 筆 寫 一 篇 太 平 軍 經 驗 , 會 是 很 有 益 的 ; 但 不 敢 作 正

式 提 議,恐 怕 太 累 你。最 近 看 了《 反 正 前 後 》,和 我 那 時 在 湖 南 經 歷 的 ,

幾 乎 一 模 一 樣 , 不 成 熟 的 資 產 階 級 革 命 , 那 樣 的 結 局 是 不 可 避 免 的 。 此

次 抗 日 戰 爭 , 應 該 是 成 熟 了 的 罷 , 國 際 條 件 是 很 好 的 , 國 內 靠 我 們 努 力 。

我 雖 然 兢 兢 業 業 , 生 怕 出 岔 子 , 但 說 不 定 岔 子 從 甚 麼 地 方 跑 來 ; 你 看 到

了 甚 麼 錯 誤 缺 點 , 希 望 隨 時 示 知 。 你 的 史 論 ﹑史 劇 有 大 益 於 中 國 人 民 ,

只 嫌 其 少 , 不 嫌 其 多 , 精 神 決 不 會 白 費 的 , 希 望 繼 續 努 力 。 恩 來 同 志 到

後 , 此 間 近 情 當 已 獲 悉 , 茲 不 一 一 。 我 們 大 家 都 想 和 你 見 面 , 不 知 有 此

機 會 否 ?

謹 祝 健 康 ﹑ 愉 快 與 精 神 煥 發 !

毛 澤 東 上

一 九 四 四 年 十 一 月 二 十 一 日 於 延 安

1 .第 一 部 分 從 郭 沫 若 作 品 說 起 ﹐ 點 明 社 交 書 信 的 題 旨 ﹔

2 .第 二 部 分 接 著 提 到 郭 沫 若 的 史 論 《 甲 申 三 百 年 祭 》﹐ 藉 其 內 容 論 明 代 李 自 成

政 權 因 內 部 領 導 人 腐 敗 互 鬥 ﹐ 終 至 於 失 敗 的 經 過 ﹐ 引 出 當 時 共 產 黨 內 有 關 黨

紀 的 政 治 問 題 ﹔

3 .第 三 部 分 承 接 上 段 之 借 古 鑑 今 ﹐ 指 出 希 望 郭 沫 若 寫 一 些 關 於 太 平 天 國 的 史

論 ﹐ 作 為 歷 史 的 經 驗 與 教 訓 ﹐ 因 為 太 平 天 國 也 是 因 政 權 領 導 腐 敗 互 鬥 而 終 至

於 失 敗 的 ﹔

4 .第 四 部 分 再 由 郭 沫 若 的 自 傳 《 反 正 前 後 》 講 起 ﹐ 藉 其 內 容 記 述 作 者 自 己 早 年

的 生 活 經 歷 ﹐ 引 出 共 產 黨 早 期 也 曾 因 政 見 尚 未 成 熟 而 遭 遇 失 敗 的 政 治 問 題 ﹔

5 .第 五 部 分 承 接 上 段 ﹐ 講 經 過 失 敗 後 ﹐ 當 時 政 治 環 境 漸 佳 ﹐ 但 亦 希 望 不 要 重 蹈

如 李 自 成 ﹑ 太 平 軍 的 覆 轍 ﹔

6 .第 六 部 分 既 回 應 前 文 論 郭 沫 若 作 品 的 話 題 ﹐ 又 總 括 全 信 所 談 的 又 不 僅 是 談 文

說 藝 而 已 ﹐ 而 是 借 此 引 申 出 來 的 關 乎 國 家 大 事 的 政 治 主 題 。

整 封 信 以 論 郭 沫 若 作 品 為 話 題 ﹐ 由 此 發 展 出 論 國 家 大 事 的 主 題 ﹐ 所 有 內 容 都 環

繞 這 一 精 神 開 展 ﹐ 形 成 一 個 非 常 統 一 的 結 構 。 所 以 ﹐ 看 似 繁 雜 ﹑ 瑣 碎 ﹐ 其 實

Page 30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0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未 必 。 同 學 寫 私 人 書 信 ﹐ 當 然 不 必 如 此 精 煉 ﹐ 但 有 一 個 統 一 的 重 心 ﹐ 是 很 可

效 法 的 。

三 、 練 習

下 面 一 封 社 交 書 信 , 寫 得 還 可 , 但 仍 有 可 改 進 之 處 , 試 加 以 討 論 ﹐ 並 指 出 其 中 優

劣 。

林 世 伯 :

我 在 中 學 畢 業 後 , 考 進 立 人 商 科 學 院 攻 讀 會 計 , 已 經 考 試 合 格 。 最

近 應 徵 永 安 商 行 會 計 員 的 職 位 。 這 是 一 間 極 負 盛 名 的 大 機 構 , 如 果 可 以

得 到 錄 用 , 一 定 大 有 前 途 , 所 以 我 對 於 這 個 職 位 , 志 在 必 得 。

在 前 日 面 試 時 , 一 切 順 利 , 最 後 主 管 表 示 : 按 照 該 行 的 規 定 , 要 有

正 當 職 業 人 士 的 推 薦 信,才 可 以 進 一 步 考 慮 我 的 申 請。世 伯 在 商 場 之 中 ,

早 有 名 望 , 人 所 尊 仰 , 與 家 父 數 十 年 交 好 , 對 於 小 侄 的 品 性 行 為 , 素 所

深 知 。 希 望 可 以 本 著 扶 掖 後 輩 之 心 , 鼎 力 玉 成 , 代 寫 推 薦 信 一 封 , 使 我

可 以 得 到 這 個 理 想 的 職 位 。 希 望 世 伯 能 夠 答 允 , 在 本 用 十 五 日 前 , 擲 下

這 封 推 薦 信 , 那 就 感 激 不 盡 了 。

此 祝

福 安

世 侄

康 年

敬 上

一 九 ××年 ×月 ×日

Page 30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0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四 、 文 例

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一月四日來信,前日收到了。孩子的照相,還是去年

十二月廿三寄出的,竟還未到,可謂遲慢。不知現在已到否,殊念。

醬雞及滷瓜等一大箱,今日收到,當分一份出來,明日送與老三去。

海嬰是夠活潑的了,他在家裡每天總要闖一兩場禍,陰曆年底,幼稚園要放

兩禮拜假,家裡的人都在發愁。但有時是肯聽話,也講道理的,所以近一年

來,不但不挨打,也不大挨罵了。他只怕男一個人,但又說,男打起來,聲音

雖然響,卻不痛的。

上海只下過極小的雪,並不比去年冷,寓裡卻已經生了火爐了。海嬰胖了許

多,比去年夏天又長了一寸光景。男及害馬亦均好,請勿念。

紫佩生日,當由男從上海送禮去,家裡可以不必管了。

專此布達,恭請

金安

樹叩上 廣平及海嬰同叩

一月八日

×兒:

前天,你三叔從美國回來,你拜托他帶的花旗參已收到了。他說你的生活

很好,學業也很順利,聽後我也放下了心頭大石。你孤身在國外生活,凡事都

要小心謹慎,學業雖然重要,但用功之餘,也別忘了保重身體,注意飲食,不

要令我和你爸爸擔心,有空多寫信回來。

母字 十二月一日

Page 30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0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同學:

你好嗎?跟你在機場分別以後,我就乘搭英航客機赴倫敦,回校報到。連

日以來的事務很多,功課壓力也不輕,使我忙得昏頭脹腦。幸好現在已逐漸適

應下來,對各項事務也可應付裕如了。我校定於下月舉行運動會,我已報名參

加,希望藉這機會鍛鍊體格。賽果如何,日後再告訴你吧。有空請來信,談談

你的近況。

愉快

同學

×× 十月三十日

二妹:

兩個多月沒收到你的來信了﹐怎麼樣了?

昨天收到媽的來信﹐說你不像以前般聽話了﹐又喜歡在外邊流連至深夜才

返家;有時爸教訓你,你卻置若罔聞﹐從無反省。我讀信後﹐心頭感到十分難

過和不安。

還記得嗎?在我來加之前﹐你不是應承過我一定要做一個乖孩子的嗎?到

現在﹐我還牢牢記著當時你說的話。二妹,我想說而又不願說的話﹐想你是明

白的了﹔希望媽媽信上所說的只是媽太緊張而已﹐我相信情況也不至於會那樣

糟的。

我們不能﹐也不可以阻止你交朋友﹐但你千萬要小心選擇才好。濫交朋友

是很危險的﹐對那些不三不四的﹐最好遠離他們﹐不要跟他們胡混。多交幾個

正派的朋友﹐可以共同研究﹑切磋﹐才是交友的正道。

如果你還敬愛大哥的話﹐那麼請你聽我的話。

生活愉快

大哥

九六年十二月十日

Page 30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0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振邦仁兄:

很久沒有跟你見面了﹐你好嗎﹖最近因為工作關係﹐偶然遇上幾位舊朋友﹐

從閒談之中﹐聽說你頗喜歡涉足賭博場所﹐初時只是逢場作戲﹐其後漸漸習以

為常﹐以致精神萎靡﹐影響工作云云。我不知道情況是否這樣﹐但我深以為憂。

本港賭風一向熾盛﹐近年馬會外圍投注站更是到處遍設﹐非常方便﹐使投

注額上升得很快。雖說博彩增加甚多﹐但對一般升斗市民來說﹐為害至大。所

謂合法賭博﹐已足以令人疲於奔命﹐無心正業﹐何況還有非法的呢﹖一旦嗜好

而沉迷起來﹐後來真是不堪設想﹗

其實﹐賭博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一旦沉迷下去﹐大則令人傾家蕩產﹐小亦

令人喪失門志﹔即使因此而招致親友的批評﹐增加家人的擔心﹐亦至為不值。

我們又何必幹這等毫無好處的事情呢﹖正當娛樂﹑活動正多著﹐我們年青人為

甚麼要把寶貴的光陰浪費在這等毫無意義的消遣上呢﹖

我相信你一向智慧過人﹐當能看清楚賭博的害處﹐我所說的話﹐可能是過

份擔憂而已。希望你原諒我的坦白與率直。

殷切期待你的來信﹐告知近況﹐免我掛念。

愉快﹗

國強啟

五月九日

孟真學長兄大鑒:昨奉

教,拙作承

獎進,至深感愧!弟作此類研究,初未敢自信;得惠書增加勇氣不少,謝謝!

蒙示「屬辭比事」一語中「事」字義與六朝人用法相同,並感。曩讀 大著論

戰國文體,頗有所啟發。年來正在搜集材料,擬於先秦散文之發展作一較詳細

之探究。他日倘有論述,當儘先呈 教也。(今日下鄉並當檢寄拙作文選序事義

疏油印本一冊。)耑此,敬頌

著祺

朱自清頓首 一月九日

Page 30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0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五 、 習 作

杏 壇 中 學 中 七 學 生 陳 文 理 一 向 對 中 國 語 文 特 別 感 興 趣 , 從 中 四 開 始 , 便 立 志

投 考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中 國 語 言 及 文 學 系 。 現 在 , 他 要 填 報 聯 招 申 請 表 , 正 在 考 慮 要

選 擇 的 院 校 和 科 系 志 願 。 他 父 母 認 為 中 文 出 路 窄 , 加 上 他 的 經 濟 科 成 績 也 不 錯 ,

所 以 堅 決 主 張 他 報 考 商 科 學 系 ﹐並 認 為 最 好 以 香 港 大 學 為 首 選 ﹐好 等 他 將 來 更 容

易 找 工 作 , 前 途 也 比 較 明 朗 。

陳 為 此 感 到 非 常 困 苦 和 煩 惱 , 於 是 向 在 美 國 攻 讀 大 學 的 大 哥 陳 文 道 求 助 ﹐希

望 代 為 勸 說 父 母 。 現 在 假 設 你 是 陳 文 道 , 請 給 父 母 家 書 一 封 ﹐ 並 為 弟 弟 選 科 問 題

說 項 。 字 數 不 得 少 於 6 0 0字 , 標 點 符 號 計 算 在 內 。

Page 30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0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專 用 書 信

一 、 特 點

1 .功 能 : 私 人 書 信 一 般 用 作 聯 絡 感 情 ( 應 酬 敘 候 )﹐ 或 辯 論 勸 說 ( 論 辨 說 難 )﹐ 專

用 書 信 雖 然 也 可 以 涉 及 以 上 兩 種 功 能 ﹐ 但 專 用 書 信 最 重 要 的 作 用 ﹐ 是 處 理 個 人

的 實 際 事 務 ( 實 務 行 事 )﹐ 尤 其 是 謀 求 事 情 的 解 決 ﹐ 例 如 : 申 請 ﹑ 詢 問 ﹑ 投 訴 ﹑

表 揚 ﹑ 應 徵 ﹑ 請 託 … … 等 等 ﹐ 專 用 書 信 因 此 又 稱 事 務 書 信 。 關 於 書 信 功 能 的 分

類 ﹐ 參 見 書信的分類。

2 .結 構 : 實 務 行 事 與 應 酬 敘 候 ﹑ 論 辨 說 難 功 能 不 同 ﹐ 體 現 這 三 種 不 同 功 能 之 結 構

固 然 不 同 。 體 現 實 務 行 事 功 能 的 結 構 ﹐ 可 稱 之 為 「 行 事 結 構 」 ( i l l o c u t i o n a r y

s t r u c t u r e )﹐ 構 成 專 用 書 信 組 織 主 體 內 容 最 重 要 的 方 式 。 事 實 上 ﹐ 行 事 結 構 最

純 粹 的 表 現 ﹐ 體 現 於 處 理 事 務 性 質 最 突 出 的 公 函 之 中 ﹐ 其 詳 參 見 第 六 章 。 行 事

結 構 ﹐ 一 般 只 處 理 一 項 事 務 ﹐ 也 構 成 專 用 書 信 一 信 一 事 的 特 點 。

3 .文 體 : 私 人 書 信 關 涉 人 際 間 的 情 誼 ﹐ 多 用 口 語 ﹐ 表 現 較 親 切 ﹐ 應 酬 用 語 較 多 ﹐

語 調 也 婉 轉 得 多 ; 專 用 書 信 以 解 決 問 題 為 主 ﹐ 常 使 用 書 面 語 ﹐ 表 現 較 嚴 肅 ﹐ 不

必 過 於 客 套 ﹐ 語 調 也 較 簡 明 直 截 ﹐ 符 合 禮 貌 即 可 。

4 .關 係 : 私 人 書 信 是 個 人 與 個 人 之 間 的 溝 通 ﹐專 用 書 信 則 是 為 發 信 人 的 個 人 事 務

而 發 的 ; 私 人 與 專 用 書 信 之 發 信 人 雖 同 為 個 人 ﹐ 但 專 用 書 信 的 受 文 者 卻 可 以 是

個 人 ﹑ 團 體 ﹑ 機 構 等 。

5 .規 格 : 專 用 書 信 的 作 用 不 完 全 屬 私 人 性 質 ﹐ 介 乎 公 、 私 之 間 ﹐ 雖 然 一 般 採 用 私

文 格 式 ﹐ 但 也 可 以 用 公 函 的 格 式 書 寫 。

Page 30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0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二 、 前 結 構 : 應 酬 語 或 引 文

專 用 書 信 的 主 要 結 構 為「 行 事 結 構 」﹐在 這 主 體 結 構 之 前 ﹐有 時 還 可 以 加 上 一

段 前 言 。 前 言 分 為 以 下 兩 類 :

一 ﹑ 專 用 書 信 介 乎 公 ﹑ 私 之 間 ﹐ 有 時 發 信 人 與 受 文 者 的 關 係 比 較 密 切 ( 如 朋

友 之 間 )﹐為 了 減 低 公 務 意 味 ﹐專 用 書 信 便 像 私 人 書 信 一 樣 ﹐加 上 開 首 應 酬 語( 甚

或 主 體 結 構 之 後 再 加 上 結 尾 應 酬 語 )﹐ 這 時 候 前 言 的 寫 法 與 私 人 書 信 的 開 首 部 部

分 相 同 ;

二 ﹑ 有 時 則 為 了 令 文 章 更 加 清 晰 ﹐ 層 次 更 加 分 明 ﹐ 還 可 以 加 上 引 文 ﹐ 如 果 書

信 篇 幅 不 太 長 ﹐ 引 文 便 不 必 要 。 引 文 的 寫 法 如 下 ; 至 於 與 其 他 實 用 文 的 引 文 相 同

之 處 ﹐ 參 工作報告及 建議書的 引 文 部 分 。

1 .甚 麼 情 況 ( w h a t e x i s t s )?

一 些 已 有 的 、 熟 悉 的 資 料 、 共 識 ﹐ 或 背 景 資 料 ;

2 .為 何 寫 信 ( w h y w r i t e )?

寫 信 原 因 ﹐ 或 由 於 某 些 改 變 ﹐ 或 特 別 的 事 由 ;

3 .如 何 組 織 ( h o w o r g a n i s e d )?

書 信 主 旨 ﹑ 重 點 ﹐ 以 導 向 書 信 的 主 要 作 用 。

例 如 下 面 的 一 段 引 言 ﹐ 便 是 三 項 齊 全 一 例 :

「 頃 閱《 香 橙 日 報 》﹐得 悉 貴 報 擬 聘 請 助 理 編 輯 。( 甚 麼 ? ) 本 人 自 感 條 件 適 合 ﹐

且 一 向 有 志 從 事 編 輯 工 作 ﹐( 為 何 ? ) 特 此 具 函 應 聘 。( 如 何 ? )」

很 多 時 候 ﹐ 為 省 略 字 數 ﹐ 引 文 部 分 可 以 只 寫 「 如 何 」 一 部 份 ﹐ 甚 至 把 如 何 部 分 簡

化 成 全 文 標 題 ﹐ 排 中 書 寫 。 例 如 :

「 本 人 想 借 貴 報 一 角 ﹐投 訴 吳 采 里 臨 時 房 屋 署 職 員 濫 用 職 權 ﹐不 理 居 民 死 活 的 粗

劣 管 理 方 法 。 」

Page 31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1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三 、 主 體 結 構

為 了 達 致 專 用 書 信 解 決 實 際 事 務 問 題 的 功 能 ﹐專 用 書 信 的 結 構 分 為 四 個 部 分:

一 、 處 境 : 即 發 信 時 的 處 境 , 通 常 就 是 正 在 出 現 ﹑ 有 待 解 決 的 問 題 , 如 遺 失 了 圖

書 証 、 遭 店 舖 店 員 不 禮 貌 對 待 等 ; 二 、 行 為 : 發 信 的 目 的 ﹐ 通 常 就 是 解 決 問 題 的

方 法 , 主 要 是 對 受 文 者 的 要 求 , 如 報 失 並 要 求 補 發 、 投 訴 並 要 求 解 釋 等 ; 三 ﹑ 後

跋 : 收 束 全 篇 前 再 次 重 申 要 求 ﹐ 或 禮 貌 地 完 結 全 篇 等 ; 四 ﹑ 附 加 成 份 : 交 代 處 境

與 行 為 的 動 機 ﹑ 目 的 ﹐ 並 補 充 對 處 境 與 行 動 的 說 明 。

1 .處 境 ( c o n t e x t )

處 境 可 以 再 分 為 兩 部 分 : 客 觀 事 件 本 身 , 以 及 發 信 人 對 事 件 的 主 觀 評 論 。 很 多

時 候 , 恰 當 地 交 代 客 觀 事 件 ﹐ 便 足 夠 突 出 問 題 所 在 ﹐ 不 必 再 畫 蛇 添 足 累 贅 地 指

出 有 何 問 題 ; 但 有 些 時 候 , 需 要 發 信 人 通 過 評 論 強 調 客 觀 事 件 之 問 題 所 在 。 事

件 與 評 論 二 者 , 可 以 各 自 獨 立 分 別 敘 述 , 有 時 則 互 相 滲 透 。〔 按 : 有 一 類 處 境 導

出 行 為 的 解 決 方 法 ; 如 邀 約 信 之 素 仰 ﹐ 待 研 究 。 〕

a )事 件 ( e v e n t )

事 件 可 以 再 按 發 生 的 先 後 以 及 與 當 下 處 境 之 密 切 與 否 ﹐分 為 背 景 ( b a c k g r o u n d )

與 情 境 ( s i t u a t i o n )二 者。情 境 即 當 下 的 處 境,背 景 則 是 幫 助 受 文 者 理 解 情 境 ﹑

導 致 情 境 之 以 前 事 件 。 如 下 面 一 例 , 首 段 是 背 景 , 次 段 是 情 境 :

「 我 們 為 了 慶 祝 即 將 來 臨 的 二 十 週 年 校 慶 , 準 備 排 演 一 齣 話 劇 。 經 過 班

中 同 學 商 議 之 後 , 決 定 演 出 以 秋 瑾 女 士 革 命 事 蹟 為 題 材 的 『 鑑 湖 女 俠 傳 』,

我 也 有 份 演 出 呢 ! 除 了 改 編 劇 本 ﹑ 排 練 之 外 , 現 在 已 著 手 做 些 必 要 的 準 備

功 夫 。

最 令 我 們 傷 腦 筋 的 是 道 具 問 題 , 雖 然 同 學 們 都 十 分 熱 心 , 分 頭 去 想 辦

法 , 但 仍 然 有 些 是 未 解 決 的 。 像 當 中 提 及 秋 瑾 在 日 本 的 一 幕 , 我 們 還 差 一

套 女 裝 和 服 未 有 著 落 。 」

但 更 多 時 候 , 不 必 交 代 背 景 , 受 文 者 已 充 份 理 解 情 境 出 現 的 問 題 ﹐ 這 時 只 需

點 明 當 下 的 情 境 便 足 夠 了 ﹐ 背 景 反 成 多 餘 的 信 息 。 至 於 最 常 見 的 背 景 ﹐ 則 是

發 信 人 身 份 的 介 紹 ﹐ 例 如 ( 虛 線 為 背 景 部 分 ):

「 我 是 香 港 杏 壇 中 學 的 學 生 , 日 前 因 一 時 不 慎 , 遺 失 貴 局 所 發 的 圖 書

証 , 現 擬 … … 」

Page 31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1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b )評 論 ( c o m m e n t a r y )

評 論 是 發 信 人 對 處 境 事 件 的 詮 釋 ﹐ 例 如 所 發 生 的 事 件 與 發 信 人 何 干 ? 與 發 信

人 有 甚 麼 關 係 ? 對 發 信 人 有 何 影 響 ? 等 等 。 一 如 上 述 , 許 有 時 候 客 觀 事 件 本

身 已 能 清 楚 透 露 問 題 所 在 , 這 時 便 不 必 有 評 論 部 分 ; 然 而 , 有 些 時 候 卻 需 要

通 過 主 觀 評 論 突 出 問 題 所 在 , 其 中 以 投 訴 、 表 揚 信 , 求 職 、 應 徵 信 為 然 。 如

下 面 兩 例 ( 劃 底 線 者 為 評 論 部 分 ):

「 我 現 年 十 七 歲 ﹐ … …

我 雖 然 沒 甚 麼 學 歷 , 工 作 經 驗 也 缺 乏 , 但 可 以 刻 苦 耐 勞 , 盡 忠 職 守 ,

對 薪 酬 的 要 求 也 不 高。如 果 貴 行 需 要 初 級 文 員 或 辦 公 室 助 理 之 類 的 職 員 ,

自 信 尚 能 勝 任 。

我 略 懂 打 字 ﹐ … … 」

「 幾 個 月 前 , 無 牌 小 販 已 在 內 肆 意 擺 賣 , 本 區 居 民 雖 然 有 向 警 署 投 訴 ,

卻 沒 有 受 理 。 到 了 今 天 , 情 況 變 得 極 其 嚴 重 : 兩 旁 的 行 人 道 及 馬 路 上 , 擺

滿 了 無 數 小 販 攤 檔 , 有 賣 蔬 菜 魚 肉 的 , 也 有 賣 熟 食 的 , 不 一 而 足 , 嚴 重 影

響 巿 容 。 晨 早 六 時 , 已 傳 來 小 販 準 備 開 檔 的 聲 音 , 隨 之 而 來 的 是 雜 沓 的 人

聲 、 扯 破 喉 嚨 的 叫 賣 聲 、 吵 罵 聲 , 一 直 擾 攘 到 晚 上 一 、 二 時 。 對 附 近 的 居

民 , 造 成 重 的 噪 音 污 染 。 小 販 攤 檔 擺 設 在 馬 路 兩 旁 , 不 但 阻 塞 交 通 , 妨 礙

居 民 出 入 , 而 且 迫 使 人 車 爭 路 , 容 易 發 生 危 險 。 又 小 販 隨 意 棄 置 垃 圾 , 到

處 是 污 水 泥 濘 , 不 但 滋 生 蚊 蟲 , 而 且 老 鼠 橫 行 , 破 壞 環 境 衛 生 。 使 本 來 的

住 宅 區 , 變 成 臨 時 巿 集 , 巿 民 不 可 以 再 安 居 。 」

情 境 是 處 境 部 分 的 核 心 ﹐ 不 可 或 缺 ; 背 景 / 評 論 則 是 選 擇 性 的 信 息 ﹐ 視 情 況 而

提 供 。 在 不 需 背 景 / 評 論 的 情 況 下 提 供 背 景 / 評 論 , 受 文 者 會 覺 得 十 分 突 兀 ;

但 是 ﹐ 在 需 要 背 景 / 評 論 的 情 況 下 未 予 提 供 , 卻 又 會 顯 得 未 達 一 間 。 例 如 遺 失

圖 書 証 一 例 , 如 果 還 嘮 嘮 叨 叨 解 釋 為 甚 麼 會 遺 失 了 圖 書 証( 背 景 ), 或 強 調 失 去

圖 書 証 是 怎 樣 怎 樣 的 不 方 便,故 非 補 領 一 張 不 可( 評 論 ),效 果 會 很 滑 稽。當 然 ,

背 景 / 評 論 既 是 選 擇 性 的 , 有 時 可 加 也 可 不 加 , 例 如 商 借 和 服 一 例 , 在 敘 述 過

欠 缺 和 服 為 道 具 後 , 問 題 何 在 本 已 很 清 晰 , 但 若 想 強 調 沒 有 了 這 一 道 具 , 全 劇

便 會 如 何 如 何 欠 了 神 髓 , 亦 無 不 可 。

2 .行 為 ( a c t i o n )

行 為 是 發 信 的 目 的 所 在 ﹐ 乃 專 用 書 信 的 核 心 部 分 。 行 為 可 以 再 分 為 兩 部 分 : 首

先 是 發 信 目 的 之 概 括 , 總 的 點 明 書 信 的 目 的 ﹐ 明 確 說 出 對 受 文 者 的 整 體 要 求 ﹐

這 部 分 稱 之 為「 主 題 行 為 」;其 次,是 達 致 書 信 總 體 目 的 的 具 體 方 法,例 如 步 驟 ﹑

細 節 等 ﹐ 這 部 分 稱 之 為 「 具 體 行 為 」。〔 按 : 行 為 中 似 有 一 項 目 功 用 如 評 論 者 ﹐未

知 是 否 私 人 書 信 項 目 之 殘 餘 ﹐待 研 究 。 〕

Page 31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1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a )主 題 行 為 ( p e r f o r m a n c e )

書 信 的 總 體 目 的 , 常 以 一 言 兩 語 簡 明 交 代 ﹐如( 雙 底 線 者 為 主 題 行 為 部 分 ):

「 數 月 前 你 曾 借 去 《 中 國 天 文 學 史 》 一 書 ﹐ 未 知 現 在 已 經 看 完 了 沒 有 ?

由 於 我 答 應 替 『 少 年 天 文 學 會 』 會 刊 寫 一 篇 有 關 中 國 天 文 學 知 識 的 文 章 ﹐

需 要 參 考 該 書 ﹐ 所 以 很 希 望 你 能 在 短 期 內 歸 還 給 我 ﹐ 如 果 仍 未 看 完 的 ﹐ 那

麼 ﹐ 待 我 用 完 後 再 借 回 給 你 好 了 。 」

「 記 得 年 前 你 跟 家 人 到 日 本 旅 行 之 時 , 令 尊 曾 經 給 你 買 了 套 和 服 回 來 ,

你 也 曾 試 過 穿 給 我 們 開 開 眼 界 。 因 此 , 我 特 別 想 向 你 商 借 那 套 和 服 一 用 ,

希 望 你 能 答 應 。 」

b )具 體 行 為 ( r e a l i z a t i o n )

主 題 行 為 是 書 信 總 體 的 目 的 ﹐具 體 行 為 則 是 落 實 主 題 行 為 的 具 體 方 法、細 節 ﹑

步 驟 等 ; 具 體 行 為 可 再 細 分 為 兩 類 ﹐ 一 是 發 信 人 向 受 文 者 提 供 的 物 事 ( 發 信

→ 受 文 )﹐ 二 是 發 信 人 對 受 文 者 的 要 求 ( 發 信 ← 受 文 )。 如 :

「 那 本 《 中 國 天 文 學 史 》 你 是 不 必 親 自 拿 回 給 我 的 ﹐ 只 要 你 告 訴 我 哪 天

晚 上 較 為 有 空 ﹐ 我 便 會 遣 弟 弟 到 府 上 帶 回 來 。 … … 」

「 我 們 只 借 用 一 晚 , 而 且 負 責 妥 為 保 管 , 用 後 洗 乾 淨 隨 即 歸 , 還 有 甚 麼

損 壞 我 們 也 願 意 照 價 賠 償,你 放 心 好 了 ! 不 過,我 們 是 沒 有 人 懂 得 穿 著 的 ,

到 時 還 得 請 你 來 指 導 哩 ! 不 知 你 是 否 方 便 惠 借 呢 ? 要 是 不 便 的 話 , 你 儘 管

告 訴 我 好 了 , 是 不 必 介 意 的 。 希 望 你 早 日 給 我 一 個 回 覆 。 」

Page 31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1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一 般 而 言 , 專 用 書 信 都 包 含 主 題 與 具 體 兩 種 行 為 , 但 有 時 書 信 的 目 的 很 簡 單 ﹐

主 題 行 為 已 足 以 表 達 , 便 不 必 具 體 行 為 ; 例 如 表 揚 信 、 答 覆 信 ﹑ 通 知 信 一 類 以

說 明 為 目 的 的 書 信 , 在 交 代 了 情 境 , 正 式 表 示 希 望 對 方 注 意 之 後 , 也 就 再 沒 有

甚 麼 可 以 要 求 對 方 做 的 了 。 如 下 面 一 封 表 揚 信 ﹐ 全 文 以 主 題 行 為 收 束 完 結 ( 劃

底 線 者 為 評 論 、 劃 雙 底 線 者 為 主 題 行 為 ):

「 本 人 乃 碧 瑤 灣 四 十 三 座 之 居 民 , 在 一 九 九 二 年 五 月 八 日 , 本 人 和 女 兒

同 小 狗 被 困 在 升 降 機 內 , 因 當 時 升 降 機 門 的 上 半 部 有 些 微 開 啟 , 我 們 便 可

從 空 隙 中 看 見 門 外 已 堆 積 了 很 高 的 山 泥 , 於 是 我 們 按 升 降 機 內 的 警 鐘 及 呼

救 , 其 間 我 們 聽 到 山 泥 下 瀉 不 斷 , 情 況 十 分 嚴 重 , 經 過 二 十 分 鐘 的 恐 慌 和

呼 救 , 我 們 聽 見 有 人 問 我 們 身 在 何 處 , 我 們 於 是 回 答 在 上 層 停 車 場 的 降 機

內 , 過 了 一 會 , 我 們 從 門 的 空 隙 看 見 消 防 員 在 山 泥 之 上 , 他 們 叫 我 們 不 要

驚 慌 , 及 後 他 們 利 用 工 具 將 我 們 救 出 及 帶 我 們 到 樓 宇 外 之 安 全 地 方 , 我 們

當 時 十 分 驚 慌 , 幸 好 得 英 勇 的 消 防 員 及 時 拯 救 , 當 我 們 被 救 出 來 後 , 山 泥

又 再 大 傾 瀉 , 如 果 他 們 不 及 時 拯 救 , 我 們 可 能 已 葬 身 在 山 泥 之 下 , 所 以 我

們 特 別 寫 信 表 揚 他 們 英 勇 的 行 為 ! 」

若 書 信 用 了 引 言 ﹐而 引 言 中 已 點 明 全 篇 主 旨( 主 題 行 為 )﹐則 可 於 交 代 處 境 之 後 ﹐

即 緊 接 以 具 體 行 為 ﹐ 不 必 重 覆 主 題 行 為 。 這 情 況 以 應 徵 信 最 為 常 見 ﹐ 如 ( 波 浪

紋 為 具 體 行 為 ):

「 頃 閱 《 香 橙 日 報 》﹐ 得 悉 貴 報 擬 聘 請 助 理 編 輯 。 本 人 自 感 條 件 適 合 ﹐

且 一 向 有 志 從 事 編 輯 工 作 ﹐ 特 此 具 函 應 聘 。( 引 言 : 如 何 組 織 = 主 題 行 為 )

本 人 現 年 … … ﹐ 對 編 輯 事 務 ﹐ 自 信 相 當 熟 悉 。( 處 境 )

謹 附 履 歷 ﹐ 敬 祈 察 閱 。 如 蒙 錄 用 ﹐ 自 當 黽 勉 從 事 ﹐ 不 負 厚 望 。( 具 體

行 為 )」

有 時 候 ﹐ 當 書 信 的 主 題 行 為 已 呼 之 欲 出 ﹑ 不 言 而 喻 ﹐ 主 題 行 為 甚 至 可 以 省 掉 ﹐

只 交 代 具 體 行 為 即 可 。 例 如 下 面 一 封 介 紹 信 ﹐ 雖 然 可 以 明 確 提 出 「 我 願 意 推 薦

某 某 君 給 你 考 慮 」 的 主 題 行 為 ﹐ 但 略 去 亦 無 不 可 ( 劃 底 線 者 為 評 論 部 分 ﹐ 波 浪

紋 為 具 體 行 為 ):

「 昨 日 遇 見 你 店 一 工 友 ﹐ 他 說 你 店 廚 師 因 生 重 病 已 回 家 治 療 休 養 ﹐ 眼 下

伙 食 採 購 無 人 承 辦 ﹐ 都 得 向 餐 館 外 賣 提 供 ﹐ 花 費 多 而 又 未 必 合 口 味 ﹐ 因 而

帶 來 一 些 不 快 ﹐ 聞 悉 十 分 理 解 。

現 有 我 公 司 職 工 某 某 之 弟 ﹐ 在 一 家 餐 館 學 習 三 年 剛 出 徒 。 時 下 你 處 需

要 人 手 ﹐ 今 特 遣 其 前 來 ﹐ 試 做 一 月 ﹐ 以 考 察 其 手 藝 ﹐ 再 決 定 去 留 。 此 人 為

人 忠 勤 篤 實 ﹐ 無 不 良 嗜 好 。 我 托 人 到 他 原 服 務 單 位 打 聽 過 ﹐ 尚 無 劣 跡 。 貴

意 如 何 ? 盼 賜 回 示 。 」

Page 31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1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3 .後 跋 ( a f t e r w a r d s )

後 跋 是 全 篇 的 總 結 ﹐ 或 為 清 晰 起 見 ﹐ 完 結 前 再 次 重 申 對 受 文 者 最 重 要 的 要 求 ;

或 為 表 禮 貌 , 以 表 示 謝 意 或 歉 意 ﹐ 客 氣 地 收 結 全 篇 。〔 盼 示 覆 是 行 為 抑 後 跋 ﹐尚

待 研 究 。 〕

a )概 括 ( s u m m a r y ): 重 申 信 中 所 做 的 事 、 對 受 文 者 的 要 求 。 如 :

「 希 望 你 早 些 替 我 找 到 適 當 的 人 選 。 」( 全 文 見 下 )

b )態 度 ( a t t i t u d e ):重 申 對 受 文 者 關 注 ﹑合 作 的 謝 意、或 對 受 文 者 的 歉 意。如 :

「 謝 謝 ! 」「 引 起 你 不 便 的 地 方 , 我 很 感 抱 歉 , 希 望 你 原 諒 ! 」

4 .附 加 成 分 ( a d d i t i o n )

附 加 成 分 不 似 處 境 ﹑ 行 為 ﹑ 後 跋 ﹐ 此 三 者 皆 獨 立 成 分 ﹐ 並 且 在 專 用 書 信 的 結 構

中 有 特 定 的 先 後 次 序 ﹐ 不 相 重 疊 ; 附 加 成 分 並 非 獨 立 成 分 ﹐ 而 是 黏 附 在 處 境 與

行 為 之 內 ﹐ 作 為 對 這 兩 者 的 注 釋 ﹑ 補 充 ; 附 加 成 分 的 作 用 ﹐ 因 此 與 句 子 中 的 形

容 詞 或 副 詞 有 些 相 似 。 附 加 成 分 的 類 別 不 少 ﹐ 最 常 見 的 有 以 下 四 類 ( 雙 底 線 者

為 主 題 行 為 ﹐ 波 浪 紋 為 具 體 行 為 ﹐ 斜 體 為 附 加 成 分 ):

a )動 機 ( r e a s o n ): 解 釋 出 現 某 一 行 為 的 理 由 。 如 :

「 我 們 為 了 慶 祝 即 將 來 臨 的 二 十 週 年 校 慶 , 準 備 排 演 一 齣 話 劇 。 經 過 班

中 同 學 商 議 之 後 , 決 定 演 出 以 秋 瑾 女 士 革 命 事 蹟 為 題 材 的 『 鑑 湖 女 俠 傳 』,

我 也 有 份 演 出 呢 ! 除 了 改 編 劇 本 ﹑ 排 練 之 外 , 現 在 已 著 手 做 些 必 要 的 準 備

功 夫 。 」

b )條 件 ( c o n d i t i o n ): 表 示 在 何 種 情 況 下 ﹐ 才 出 現 某 一 行 為 的 條 件 。 如 :

「 數 月 前 你 曾 借 去 《 中 國 天 文 學 史 》 一 書 ﹐ 未 知 現 在 已 經 看 完 了 沒 有 ?

由 於 我 答 應 替 『 少 年 天 文 學 會 』 會 刊 寫 一 篇 有 關 中 國 天 文 學 知 識 的 文 章 ﹐

需 要 參 考 該 書 ﹐ 所 以 很 希 望 你 能 在 短 期 內 歸 還 給 我 ﹐ 如 果 仍 未 看 完 的 ﹐ 那

麼 ﹐ 待 我 用 完 後 再 借 回 給 你 好 了 。 」

「 如 蒙 錄 用 ﹐ 自 當 黽 勉 從 事 ﹐ 不 負 厚 望 。 」

c )目 的 ( p u r p o s e ): 交 代 某 一 行 為 所 欲 達 致 的 效 果 。 如 :

「 現 有 我 公 司 職 工 某 某 之 弟 ﹐ 在 一 家 餐 館 學 習 三 年 剛 出 徒 。 時 下 你 處 需 要

人 手 ﹐ 今 特 遣 其 前 來 ﹐ 試 做 一 月 ﹐ 以 考 察 其 手 藝 ﹐ 再 決 定 去 留 。 此 人 為 人

忠 勤 篤 實 ﹐ 無 不 良 嗜 好 。 我 托 人 到 他 原 服 務 單 位 打 聽 過 ﹐ 尚 無 劣 跡 。 貴 意

如 何 ? 盼 賜 回 示 。 」

Page 31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1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d )說 明 ( c a p t i o n ):這 是 最 常 見 的 一 類 附 加 成 分 ﹐是 對 處 境 或 行 為 中 各 項 目 的 進

一 步 界 定 ﹑ 或 各 項 目 屬 性 的 描 述 。 如 :

「 現 有 我 公 司 職 工 某 某 之 弟 ﹐ 在 一 家 餐 館 學 習 三 年 剛 出 徒 。 時 下 你 處 需 要

人 手 ﹐ 今 特 遣 其 前 來 ﹐ 試 做 一 月 ﹐ 以 考 察 其 手 藝 ﹐ 再 決 定 去 留 。 此 人 為 人

忠 勤 篤 實 ﹐ 無 不 良 嗜 好 。 我 托 人 到 他 原 服 務 單 位 打 聽 過 ﹐ 尚 無 劣 跡 。 貴 意

如 何 ? 盼 賜 回 示 。 」

5 .小 結

綜 上 所 述 ﹐ 專 用 書 信 的 結 構 可 列 為 樹 形 圖 如 下 :

行 事 結 構

處 境 行 為 後 跋

事 件 評 論 主 題 行 為 具 體 行 為

背 景 情 境

附 加 成 分

Page 31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1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四 、 文 例

現 以 上 述 專 用 書 信 之 行 事 結 構 分 析 下 列 一 信 :

重 生 仁 兄 ﹕

你 好 ﹗ 最 近 聽 說 你 組 織 了 一 所 課 餘 補 習 社 ﹐ 專 門 負 責

安 排 一 些 大 專 同 學 上 門 替 有 需 要 的 中 小 學 生 補 習 。 業 務 一

定 很 不 錯 吧 ﹗

我 的 弟 弟 自 從 升 上 中 三 之 後 ﹐ 功 課 加 重 了 ﹐ 有 點 吃 不

消 ﹐ 特 別 是 數 學 一 科 ﹐ 表 現 更 不 理 想 。 他 一 向 希 望 日 後 能

在 電 腦 工 業 方 面 發 展 ﹐ 數 學 科 成 績 不 好 ﹐ 對 他 來 說 ﹐ 實 在

是 很 大 的 困 擾 啊 ﹗ 為 了 減 輕 他 的 困 難 ﹐ 打 好 一 下 基 礎 ﹐ 所

以 我 希 望 你 們 補 習 社 能 替 我 請 一 位 在 大 學 唸 理 科 的 同 學 ﹐

作 我 弟 弟 的 補 習 老 師 ﹐ 給 他 從 旁 指 導 ﹔ 每 星 期 最 好 能 來 三

次 ﹐ 時 間 能 安 排 在 周 一 ﹑ 三 ﹑ 五 這 三 天 。 酬 金 多 少 相 信 你

們 補 習 社 是 有 個 標 準 的 ﹐ 請 你 替 我 決 定 好 了 。

希 望 你 早 日 替 我 找 到 適 當 的 人 選 。 勞 煩 之 處 ﹐ 容 後 面

謝 。

愉 快 ﹗

弟 景 明 謹 上 九 月 九 日

( 引 自 : 陳 志 誠 《 應 用 文 基 礎 》﹐ 頁 7 8)

Page 31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1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X X 兄 ﹕

很 久 未 有 在 一 起 聊 天 了 ﹐ 經 常 掛 念 。 昨 日 遇 見 你 店 一

工 友 ﹐ 他 說 你 店 廚 師 因 生 重 病 已 回 家 治 療 休 養 ﹐ 眼 下 伙 食

採 購 無 人 承 辦 ﹐ 都 得 向 餐 館 外 賣 提 供 ﹐ 花 費 多 而 又 未 必 合

口 味 ﹐ 因 而 帶 來 一 些 不 快 ﹐ 聞 悉 十 分 理 解 。

現 有 我 公 司 職 工 某 某 之 弟 ﹐ 在 一 家 餐 館 學 習 三 年 剛 出

徒 。 時 下 你 處 需 要 人 手 ﹐ 今 特 遣 其 前 來 ﹐ 試 做 一 月 ﹐ 以 考

察 其 手 藝 ﹐再 決 定 去 留。此 人 為 人 忠 勤 篤 實 ﹐無 不 良 嗜 好 。

我 托 人 到 他 原 服 務 單 位 打 聽 過 ﹐ 尚 無 劣 跡 。 貴 意 如 何 ? 盼

賜 回 示 。

此 祝

台 祺 ﹗

X X

X 月 X 日

( 引 自 :《 書 信 萬 事 通 》﹐頁 1 8 4)

文 英 同 學 ﹕

自 你 轉 校 之 後 ﹐我 們 便 很 少 機 會 見 面 了 ﹐你 近 況 好 嗎 ?

想 念 得 很 ﹗

數 月 前 你 曾 借 去 《 中 國 天 文 學 史 》 一 書 ﹐ 未 知 現 在 已

經 看 完 了 沒 有 ? 由 於 我 答 應 替 『 少 年 天 文 學 會 』 會 刊 寫 一

篇 有 關 中 國 天 文 學 知 識 的 文 章 ﹐ 需 要 參 考 該 書 ﹐ 所 以 很 希

望 你 能 在 短 期 內 歸 還 給 我 ﹐ 如 果 仍 未 看 完 的 ﹐ 那 麼 ﹐ 待 我

用 完 後 再 借 回 給 你 好 了 。

那 本 《 中 國 天 文 學 史 》 你 是 不 必 親 自 拿 回 給 我 的 ﹐ 只

要 你 告 訴 我 哪 天 晚 上 較 為 有 空 ﹐ 我 便 會 遣 弟 弟 到 府 上 帶 回

來 。 引 起 你 不 便 的 地 方 , 我 很 感 抱 歉 , 希 望 你 原 諒 !

進 步 ﹗

同 學 淑 清 五 月 八 日

( 節 錄 自 : 陳 志 誠 《 應 用 文 基 礎 》﹐頁 8 7)

Page 31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1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淑 清 學 姊 ﹕

你 好 ! 我 們 為 了 慶 祝 即 將 來 臨 的 二 十 週 年 校 慶 , 準 備 排 演 一 齣

話 劇 。 經 過 班 中 同 學 商 議 之 後 , 決 定 演 出 以 秋 瑾 女 士 革 命 事 蹟 為 題

材 的 『 鑑 湖 女 俠 傳 』, 我 也 有 份 演 出 呢 ! 除 了 改 編 劇 本 ﹑ 排 練 之 外 ,

現 在 已 著 手 做 些 必 要 的 準 備 功 夫 。

最 令 我 們 傷 腦 筋 的 是 道 具 問 題 , 雖 然 同 學 們 都 十 分 熱 心 , 分 頭

去 想 辦 法,但 仍 然 有 些 是 未 解 決 的。像 當 中 提 及 秋 瑾 在 日 本 的 一 幕 ,

我 們 還 差 一 套 女 裝 和 服 未 有 著 落 。 記 得 年 前 你 跟 家 人 到 日 本 旅 行 之

時,令 尊 曾 經 給 你 買 了 套 和 服 回 來,你 也 曾 試 過 穿 給 我 們 開 開 眼 界 。

因 此 , 我 特 別 想 向 你 商 借 那 套 和 服 一 用 , 希 望 你 能 答 應 。

我 們 只 借 用 一 晚 , 而 且 負 責 妥 為 保 管 , 用 後 洗 乾 淨 隨 即 歸 , 還

有 甚 麼 損 壞 我 們 也 願 意 照 價 賠 償 , 你 放 心 好 了 ! 不 過 , 我 們 是 沒 有

人 懂 得 穿 著 的 , 到 時 還 得 請 你 來 指 導 哩 ! 不 知 你 是 否 方 便 惠 借 呢 ?

要 是 不 便 的 話 , 你 儘 管 告 訴 我 好 了 , 是 不 必 介 意 的 。 希 望 你 早 日 給

我 一 個 回 覆 。 謝 謝 !

愉 快 ﹗

妹 文 英 謹 上 十 月 四 日

( 引 自 : 陳 志 誠 《 應 用 文 基 礎 》﹐頁 8 5)

香 港 電 話 有 限 公 司 安 裝 部 主 管 :

本 人 打 算 在 下 月 下 旬 ﹐ 搬 往 香 港 薄 扶 林 道 1 4 3號 安 居 大 廈 三 樓 B室

居 住 。 由 於 前 度 業 主 搬 離 時 ﹐ 把 電 話 一 併 遷 出 ﹐ 所 以 本 人 現 在 必 須 重

行 申 請 ﹐ 希 望 貴 公 司 能 於 本 月 內 派 員 上 門 安 裝 ﹐ 多 謝 幫 忙 。

下 附 本 人 現 在 的 聯 絡 地 址 和 電 話 :

香 港 上 環 山 邊 道 2 0號 三 樓

2 7 7 2 7 7 7 2

業 務 蒸 蒸 日 上

申 請 人

陳 大 文

一 九 九 二 年 五 月 六 日

Page 31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1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敬 啟 者 :

貨 款 戶 口 號 碼 ﹕

貸 款 人 ﹕

物 業 名 稱 ﹕

為 申 請 安 裝 電 話 事 。

本 人 自 某 年 某 月 某 日 向 貴 行 貸 款 多 少 多 少 萬 ﹐ 根 據 貴 行 之 貸

款 條 款 ﹐ 在 某 某 限 期 以 後 提 早 還 款 ﹐ 無 論 全 部 清 還 ﹐ 或 部 分 清 還 ﹐ 均

毋 須 罰 息 。 惟 現 時 貴 行 提 供 十 厘 二 五 之 貸 款 利 率 ﹐與 其 他 銀 行 如 某

某 銀 行 九 厘 二 五 之 貸 款 利 率 比 較 ﹐貴 行 之 條 件 在 市 場 上 相 對 地 缺 乏 競

爭 性 。

本 人 現 考 慮 其 他 銀 行 提 供 的 優 惠 貸 款 利 率 ﹐ 因 此 希 望 貴 行 亦 能

提 供 最 優 惠 的 貸 款 利 率 以 供 參 考 。

本 人 相 信 貴 行 會 因 應 貸 款 人 的 專 業 條 件 而 考 慮 給 予 最 優 惠 的 貸

款 利 率 。 若 閣 下 需 要 本 人 提 供 近 期 的 入 息 證 明 ﹐ 請 與 本 人 聯 絡 。 懇 請

閣 下 早 日 賜 覆 ﹗

多 謝 垂 注 ﹗

貸 款 人

某 某 某 上

某 年 某 月 某 日

( 按 此 信 格 式 有 誤 ﹐ 試 予 以 指 出 。 )

編 輯 先 生 :

本 人 欲 借 貴 報 一 角 ﹐ 以 表 示 對 瑪 嘉 烈 醫 院 B 3 C 組 的 醫 生 及 有 關

護 理 人 員 的 謝 意 。

本 人 是 一 個 腎 病 患 者 ﹐ 由 起 病 至 今 ﹐ 已 三 年 多 了 ﹐ 在 這 些 日 子 ﹐

需 要 長 期 住 在 B 3 病 房 作 治 療 及 複 診 ﹐期 間 亦 經 常 患 上 不 大 不 小 的 其

他 疾 病 ﹐病 情 起 落 反 覆 ﹐進 出 B 3 的 次 數 ﹐自 己 也 記 不 清 了 。 在 苦 痛

的 日 子 中 ﹐ B 3 C 組 的 醫 生 與 護 理 人 員 經 常 給 我 鼓 勵 、 支 持 ﹐ 令 我 減

少 了 不 少 的 痛 苦 ﹐ 增 加 了 與 病 魔 博 鬥 的 信 心 。

同 時 ﹐在 住 院 的 時 候 ﹐ C 組 的 醫 生 和 所 有 護 理 人 員 像 對 自 己 的 家

人 般 的 照 顧 ﹐ 令 B 3 病 房 裡 的 每 一 個 患 者 不 感 覺 住 醫 院 是 苦 事 。

瑪 嘉 烈 醫 院 有 這 樣 的 醫 生 與 護 理 人 員 ﹐ 實 在 是 香 港 市 民 之 福 ﹐ 讓

我 在 此 對 B 3 C 組 的 醫 生 及 有 關 護 理 人 員 表 示 最 衷 心 的 謝 意 。

一 讀 者 上

Page 32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2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編 輯 先 生 :

本 人 因 患 膽 生 石 ﹐ 於 五 月 三 日 入 住 九 龍 廣 華 醫 院 東 翼 五 十 五 號

床 。 在 住 院 期 間 ﹐ 發 覺 醫 生 ﹑ 護 士 對 病 人 均 細 心 和 氣 ﹐ 病 人 有 需 要 時

也 肯 主 動 幫 忙 。 現 本 人 已 順 利 割 除 膽 石 回 家 調 養 ﹐但 回 想 在 院 時 各 醫

務 人 員 的 努 力 和 服 務 實 叫 人 感 動 ﹐故 特 去 信 貴 報 ﹐感 謝 莊 醫 生 在 我 呼

吸 困 難 時 盡 力 施 救 ﹔ 另 感 謝 主 診 醫 生 莫 醫 生 ﹑廣 華 醫 院 外 科 四 組 的 所

有 工 作 人 員 ﹐ 盼 望 他 們 能 繼 續 努 ﹐ 為 廣 大 病 人 服 務 。

沙 田 秦 石 村 林 女 士

( 明 報 1 9 9 5年 5月 1 8日 )

編 輯 先 生 :

是 次 致 函 乃 希 望 表 揚 慈 道 醫 院 一 群 醫 護 人 員 。

當 我 發 覺 健 康 出 現 問 題 時 ﹐ 經 由 一 私 家 醫 生 轉 介 到 慈 道 醫 院 進 行

一 連 串 的 檢 查 。 在 排 期 及 至 等 候 化 驗 結 果 時 ﹐我 與 家 人 的 精 神 都 飽 受

折 磨 ﹐ 這 十 多 天 的 日 子 實 在 相 當 難 熬 。 但 後 來 經 該 院 護 士 解 釋 ﹐ 我 們

瞭 解 到 化 驗 工 作 其 實 是 要 一 定 時 間 才 可 完 成 的 ﹐這 並 不 是 因 為 公 立 與

私 家 醫 院 之 不 同 所 同 而 有 分 別 。

當 化 驗 結 果 証 實 是 癌 症 時 ﹐ 醫 生 建 議 做 一 次 歷 時 七 至 八 小 時 的 大

手 術 ﹐ 但 這 極 有 可 能 令 我 失 血 過 多 而 有 生 命 危 險 。 如 果 不 做 手 術 ﹐ 生

命 只 可 維 持 約 半 年 左 右 ﹐ 但 我 還 是 選 擇 做 手 術 。

手 術 前 的 一 切 準 備 過 程 ﹐包 括 生 理 和 心 理 方 面 的 預 備 。 我 得 到 家

人 的 悉 心 照 料 ﹐ 更 加 上 醫 生 的 鼓 勵 ﹐ 甚 至 主 理 看 護 的 慰 解 ﹐ 確 實 令 我

對 將 來 重 燃 希 望 ﹐ 信 心 及 意 志 亦 大 大 增 強 。

手 術 過 程 非 常 順 利 。 後 來 我 得 悉 腫 瘤 非 常 接 近 大 動 脈 ﹐ 醫 生 曾 一

度 考 慮 放 棄 施 手 術 ﹐ 但 後 來 我 的 主 診 醫 生 還 是 決 定 作 一 嘗 試 ﹐ 可 幸 ﹐

這 是 個 正 確 的 決 定 。 眼 見 各 位 醫 生 進 行 艱 辛 手 術 所 付 出 的 辛 勞 ﹐竭 力

拯 救 一 個 性 命 垂 危 的 病 人 ﹐ 我 深 感 他 們 有 著 偉 大 的 情 操 。

我 實 在 非 常 感 激 一 直 以 來 對 我 施 予 悉 心 照 料 的 醫 護 人 員 ﹐ 他 們 之

專 業 精 神 是 非 常 值 得 表 揚 的 。

衷 心 感 激 的 人 嚴 通

Page 32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2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校 長 先 生 :

我 寫 這 封 信 的 目 的 ﹐ 是 想 向 貴 校 那 三 位 見 義 勇 為 的 同 學 ﹐ 表 達 我

深 切 的 謝 意 。 因 為 他 們 的 勇 敢 ﹐ 使 小 兒 得 脫 境 。

五 月 八 日 早 上 七 時 ﹐ 香 港 正 下 著 有 史 以 來 最 滂 沱 的 大 雨 。 由 於 當

時 教 育 署 尚 未 下 達 停 課 通 知 ﹐ 當 日 又 是 測 驗 的 日 子 ﹐ 小 兒 不 敢 不 上

學 。 在 狂 暴 的 大 雨 之 下 路 面 異 常 劣 ﹐ 陡 削 的 雲 景 道 ﹐ 水 深 及 脛 ﹐ 傾 注

瀉 下 ﹐ 實 在 不 宜 行 走 ﹗

小 兒 冒 著 風 雨 上 行 時 ﹐ 不 幸 被 大 水 沖 倒 ﹐ 隨 水 翻 滾 數 十 尺 。 幸 得

貴 校 三 位 同 學 ﹐ 冒 著 風 雨 ﹐ 涉 水 救 人 ﹐ 在 馬 路 中 施 以 援 手 ﹐ 把 小 兒 拉

回 安 全 的 地 方 ﹐ 除 了 虛 驚 一 場 之 外 ﹐ 僥 倖 並 無 損 傷 。 但 貴 校 三 位 同 學

冒 險 救 人 的 精 神 ﹐ 著 實 令 人 感 人 不 已 。

遺 憾 的 是 ﹐ 我 不 知 道 這 三 位 同 是 誰 ﹐ 不 能 當 面 表 達 我 的 謝 意 。 但

我 了 解 到 ﹐ 這 種 精 神 的 表 現 , 是 貴 校 平 日 教 導 有 方 的 結 果 。 我 深 信 ﹐

這 種 義 行 不 僅 表 現 於 這 三 位 同 學 上 ﹐ 同 時 也 表 現 於 貴 校 所 有 同 學 身

上 。

最 後 ﹐ 煩 請 校 長 先 生 代 我 向 那 三 位 同 學 表 示 我 的 謝 意 ﹔ 並 容 許 我

再 次 向 校 ﹑ 貴 校 全 體 師 生 ﹐ 表 達 我 的 敬 意 。

教 安

陳 某 某 上

一 九 九 二 年 五 月 十 日

敬 啟 者 :

本 人 日 前 閱 報 , 悉 貴 公 司 聘 請 助 理 行 政 秘 書 一 職 。 自 感 尚 能 勝

任 , 謹 此 具 函 應 聘 。

本 人 畢 業 於 某 某 中 學 , 隨 後 於 某 某 大 專 修 讀 某 某 課 程 。 投 入 社 會

工 作 至 今 已 有 三 年 。 現 為 政 府 某 某 部 門 職 員 。 有 感 報 上 刊 出 職 位 工 作

條 件 及 要 求 , 極 適 合 本 人 所 學 所 長 , 如 能 給 予 本 人 機 會 , 予 以 提 拔 ,

則 不 勝 銘 感 , 定 當 忠 於 職 守 , 不 負 所 望 。

茲 隨 函 附 上 本 人 照 片 及 簡 歷 , 尚 祈 垂 察 是 幸 。

耑 此 奉 呈 。 此 致

某 某 有 限 公 司

人 事 部 經 理 某 某 某 先 生 台 鑒

某 某 某 謹 啟

一 九 九 五 年 某 月 某 日

附 件 : 如 文

Page 32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2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流 通 出 版 社 總 編 輯 先 生 台 鑒 :

頃 自 《 風 行 日 報 》 廣 告 ﹐ 得 悉 貴 出 版 社 擬 徵 聘 助 理 編 輯 。 本 人

自 感 條 件 適 合 ﹐ 且 一 向 有 志 於 從 事 編 輯 工 作 ﹐ 特 此 具 函 應 徵 。

本 人 畢 業 於 澳 門 培 元 中 學 ﹐ 並 考 入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攻 讀 新 聞 系 ﹐ 將

於 今 夏 畢 業 。 在 中 大 修 習 期 間 ﹐ 曾 擔 任 中 大 學 生 報 編 輯 ﹐ 又 曾 於 去 年

暑 假 在 報 館 實 習 編 輯 工 作 ﹐ 對 編 輯 事 務 頗 為 熟 悉 。 此 外 ﹐ 曾 獲 中 文 文

社 徵 文 比 賽 中 文 散 文 組 亞 軍 、 青 年 文 學 獎 小 說 組 季 軍 ﹐中 文 寫 作 能 力

向 蒙 師 友 稱 許 。

隨 函 附 上 履 歷 乙 紙 ﹐ 敬 請 察 閱 。 如 蒙 提 拔 ﹐ 定 當 悉 力 以 赴 ﹐

不 負 所 期 。 專 此 布 達 ﹐ 敬 祝

編 安

李 文 豪 謹 上

一 九 九 二 年 五 月 六 日

附 件 : 1 .履 歷 表 一 份

2 .學 歷 證 件 副 本 三 份

附 : 履 歷 表

1 .視 覺 上 要 清 晰 ﹑ 吸 引 ﹐ 包 括 有 足 夠 的 空 間 安 排 ﹐ 以 及 在 適 當 的 地 方 加 上 底 線 或

強 調 ﹐ 以 清 眉 目 ;

2 .不 要 超 過 兩 頁 紙 ;

3 .所 有 經 歷 ﹐ 均 以 先 近 後 遠 的 次 序 排 列 ;

4 .宜 明 確 表 示 所 申 請 的 職 位 ;

5 .如 僱 主 沒 有 要 求 ﹐ 不 用 附 上 照 片 和 預 期 薪 金 ;

6 .如 僱 主 沒 有 要 求 ﹐ 不 必 提 供 諮 詢 人 ﹐ 可 寫 上 「 隨 要 求 附 上 」( A v a i l a b l e u p o n

r e q u e s t)。

7 .除 非 僱 主 有 特 別 要 求 ﹐ 否 則 履 歷 表 可 以 用 電 腦 列 印 機 印 出 。

Page 32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2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陳 大 文 履 歷 表

申 請 職 位 : 貝 思 出 版 有 限 公 司 總 編 輯

個 人 資 料 :

姓 名 : 陳 大 文 ( C h a n T a i M a n)

地 址 : 香 港 北 角 雲 景 道 十 一 號 竹 山 大 廈 二 樓 D座

電 話 : 2 1 2 3 - 4 5 6 7

性 別 : 男

國 籍 : 中 國

婚 姻 狀 況 : 未 婚

出 生 時 地 : 2 7 - 0 9 - 1 9 7 9﹐ 香 港

身 份 證 號 碼 : D 1 2 3 4 5 6 ( 7 )

工 作 經 驗 :

1 9 9 9 -現 在 : 章 竹 山 英 文 中 學 教 員

任 教 科 目 : 通 識 教 育 科 ( 中 六 -中 七 )

佛 學 ( 中 四 -中 五 )

數 學 ( 中 一 -中 二 )

負 責 活 動 : 天 主 教 同 學 會 指 導 老 師 ( 2 0 0 0 -現 在 )

學 歷 :

1 9 9 6 - 9 9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主 修 : 中 國 語 言 及 文 學

副 修 : 日 文

學 位 : 一 級 榮 譽 文 學 士 ( 1 9 9 9)

1 9 8 8 - 9 6 : 章 竹 山 英 文 中 學 ( 中 一 至 中 七 )

1 9 9 6 : 香 港 高 級 程 度 會 考

中國語言文學 A 英語運用 C

純數 F 物理 C

化學 C

1 9 9 4 :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中國語文 A 中國文學 A

英國語文(課程乙) C 數學 C

物理 C 化學 C

工業繪圖 D 電子學電學 B

宗教 D

Page 32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2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參 與 活 動 :

1 9 9 7 - 9 8 : 系 會 秘 書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中 國 語 言 及 文 學 系

1 9 9 4 - 9 5 : 學 生 會 會 長

章 竹 山 英 文 中 學

專 長 技 能 :

1 .普 通 話 。

2 .中 文 電 腦 操 作 : W i n d o w s 9 8 中 文 系 統 ﹑ M S W o r d﹑ E x c e l。

諮 詢 人 :

1 .黃 某 某 先 生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某 某 系 高 級 講 師

電 話 : 2 6 0 9 - 1 2 3 4

2 .方 某 某 先 生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某 某 系 講 師

電 話 : 2 6 0 9 - 5 6 7 8

智 拿 公 司 公 共 關 係 部 執 事 先 生 台 鑒 :

本 人 居 於 安 康 花 園 ﹐日 前 貴 公 司 職 員 曾 到 本 人 家 中 進 行 石 油 氣

櫃 爐 的 例 行 安 全 檢 查 。 當 日 貴 公 司 職 員 工 作 態 度 草 率 ﹐ 先 說 內 牆

的 氣 喉 漏 氣 ﹐ 後 來 又 說 連 著 爐 子 的 膠 喉 出 現 問 題 ﹐ 必 須 更 換 。 本 人

不 明 原 委 ﹐ 欲 細 加 查 問 ﹐ 該 職 員 卻 惡 言 相 向 ﹐ 更 說 若 不 更 換 爐 子 膠

喉 ﹐ 便 會 立 刻 截 斷 本 戶 的 石 油 氣 供 應 ﹐ 語 帶 恐 嚇 。 本 人 惟 恐 石 油 氣

供 應 被 截 斷 ﹐ 只 好 更 換 爐 子 膠 喉 。 然 而 本 人 對 貴 公 司 職 員 態 度 的

惡 劣 ﹐ 深 感 不 滿 。 貴 公 司 一 向 強 調 熱 誠 為 客 戶 服 務 ﹐ 該 職 員 態 度

卻 如 此 惡 劣 ﹐ 希 望 貴 公 司 查 明 為 盼 。

順 祝

台 安

客 戶 尤 雅 玲 啟

一 九 九 二 年 二 月 十 九 日

Page 32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2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編 輯 先 生 :

本 人 乃 市 政 局 圖 書 館 使 用 者 ﹐希 望 能 借 貴 報 一 角 ﹐向 該 館 表 達 本

人 之 疑 問 和 不 滿 。

四 月 四 日 下 午 ﹐本 人 前 往 元 朗 大 橋 街 市 樓 上 之 區 域 市 政 局 圖 書 館

還 書 。 當 時 手 持 兩 本 從 該 館 借 閱 之 圖 書 ﹐ 其 中 一 本 交 還 日 期 為 四 月

十 一 日 ﹐ 另 一 本 則 需 要 在 當 天 交 還 。 當 本 人 將 後 者 交 還 後 ﹐ 便 立 刻

離 開 該 館 ﹐ 並 於 出 口 處 將 另 一 本 手 持 之 圖 書 交 該 處 人 員 察 看 。 豈 料

該 處 人 員 表 示 書 本 上 列 出 的 交 還 日 期 並 非 四 月 二 十 日 ( 即 當 天 借 書

者 該 還 圖 書 之 日 期 )﹐ 因 此 不 能 將 書 本 帶 走 離 開 ﹐ 並 著 本 人 到 借 書 處

續 借 。 本 人 因 而 要 折 返 館 內 ﹐ 在 借 書 處 等 候 續 借 ﹐ 方 可 向 出 口 處 人

員 交 代 並 帶 書 離 開 。

現 本 人 有 幾 點 不 明 之 處 ﹐希 望 有 關 方 面 能 一 一 解 答 。 區 域 市 政 局

公 共 圖 書 館 比 市 政 局 公 共 圖 書 館 較 早 實 行 電 腦 化 借 書 服 務 ﹐ 為 讀 者

帶 來 不 少 方 便 ; 既 然 已 電 腦 化 , 何 解 仍 須 要 人 手 查 看 借 書 日 期 ? 據

本 人 所 知 , 不 少 公 共 圖 書 館 已 取 銷 此 手 續 , 何 解 大 橋 之 區 局 圖 書 館

仍 保 留 此 項 服 務 ? 另 外 , 本 人 十 分 不 明 白 當 局 規 定 之 所 有 帶 離 圖 書

館 之 書 本 一 定 要 蓋 上 當 天 借 書 印 , 難 道 書 上 蓋 上 之 日 期 不 可 以 證 明

書 已 在 日 前 借 出 而 並 非 從 館 中 偷 取 嗎 ? 此 外 , 出 口 處 之 負 責 人 謂 假

若 本 人 將 該 書 放 在 手 袋 內 便 毋 須 查 察 , 更 不 會 要 求 本 人 到 借 書 處 續

借。由 此 證 明,館 內 已 有 防 盜 設 施,此 項 查 察 手 續,是 否 多 此 一 舉 ?

希 望 有 關 當 局 能 正 視 問 題 及 作 出 適 當 修 改 ﹐ 以 免 浪 費 時 間 及 人

力 。

讀 者 黎 小 姐

( 明 報 1 9 9 5年 5月 1 8日 )

五 ﹑ 練 習

b .你 報 讀 了 士 林 補 習 社 的 英 文 補 習 班。開 課 後 ﹐你 發 覺 該 補 習 社 的 設 備、師

資 、 全 班 人 數 、 講 義 和 上 課 時 間 皆 與 招 生 章 程 內 所 述 不 符 。 你 與 該 補 習 社

交 涉 ﹐ 要 求 退 還 學 費 不 果 。 試 致 函 消 費 者 委 員 會 投 訴 此 事 ﹐並 請 該 會 協 助

追 討 所 繳 的 學 費 。 全 函 不 得 多 於 4 0 0字 。 ( 1 9 9 4 )

c .假 設 你 因 交 通 意 外 進 入 杏 林 公 立 醫 院 留 醫 ﹐獲 該 院 醫 護 人 員 悉 心 照 顧 ﹐得

以 早 日 康 復 ; 出 院 後 ﹐ 特 致 函 《 香 江 日 報 》 讀 者 版 ﹐ 予 以 公 開 表 揚 。 全 函

不 得 多 於 4 0 0字 。 ( 1 9 9 5 )

Page 32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2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公 函

一 、 特 點

1 .起 源 : 公 函 是 書 信 式 的 公 文 。 晉 朝 的 山 濤 做 吏 部 尚 書 時 , 為 了 方 便 辦 事 , 增 加

效 率 ﹐ 往 往 先 書 啟 而 後 公 奏 , 以 書 信 形 式 發 揮 公 文 作 用 之 文 體 由 是 而 始 。 到 了

清 朝 , 上 級 官 員 及 下 級 官 員 往 往 在 公 務 行 文 時 , 除 了 必 須 的 公 文 外 , 也 喜 歡 另

加 書 信 , 或 上 級 以 此 訓 勉 下 屬 , 或 下 級 藉 此 稟 陳 事 實 。 由 此 , 私 人 書 信 漸 漸 演

變 成 一 種 特 別 的 公 文 , 即 公 函 了 。

2 .功 能 : 公 函 即 公 務 信 件 , 是 上 ﹑ 下 級 和 各 平 行 機 關 或 不 相 隸 屬 的 機 關 之 間 ﹐ 在

商 洽 和 聯 系 工 作 、 詢 問 和 答 覆 問 題 時 所 使 用 的 文 體 。 簡 言 之 ﹐ 公 函 就 是 代 表 機

關 、 團 體 , 以 求 解 決 公 家 事 務 的 書 信 。

3 .結 構 : 與 專 用 書 信 相 同 ﹐ 公 函 的 功 能 也 是 為 了 解 決 實 際 事 務 ( 實 務 行 事 )﹐ 公

函 的 結 構 因 此 與 專 用 書 信 相 似 ﹐ 同 樣 以 「 行 事 結 構 」 為 組 織 內 容 的 方 式 ﹐ 同 樣

具 有 一 信 一 事 的 特 點 。

4 .文 體 : 過 去 的 公 函 以 文 言 書 寫 , 現 今 時 代 變 遷 , 當 然 大 可 不 必 , 但 由 於 公 函 是

代 表 所 屬 機 關 機 構 的 , 因 此 語 言 的 運 用 比 私 人 書 信 更 要 求 莊 重 , 所 以 , 能 用 書

面 語 便 應 該 用 書 面 語 。

5 .關 係 : 公 函 是 代 表 機 關 團 體 ﹐ 以 解 決 公 家 事 務 的 書 信 ﹐ 受 文 者 可 以 是 個 人 ﹑ 團

體 ﹑ 機 構 ﹐ 發 信 人 則 只 能 是 團 體 或 機 關 , 公 函 下 款 的 署 名 , 並 非 代 表 個 人 , 而

是 該 人 在 該 機 關 中 所 擔 當 的 角 色 ( r o l e )。

6 .規 格 : 公 函 與 一 般 書 信 的 規 格 差 別 不 大 ; 最 大 的 分 別 是 受 文 者 位 置 不 同 ﹐ 形 成

「 公 文 式 」 的 格 式 。 但 由 於 公 文 式 的 公 務 性 質 太 濃 , 因 此 有 時 為 了 表 示 親 切 ,

會 以 私 人 書 信 的 形 式 書 寫 公 函 , 這 種 私 人 形 式 的 書 信 文 件 稱 為 私 文 式 公 函 , 以

別 於 一 般 的 公 文 式 公 函 。

7 .政 府 公 函 : 一 般 的 公 函 , 指 一 般 商 業 機 關 應 用 的 公 函 形 式 , 而 非 香 港 政 府 部 門

所 用 的 政 府 公 文 。 前 香 港 政 府 自 一 九 八 六 年 公 佈 了「 白 話 文 公 函 格 式 提 要 」, 制

定 了 政 府 部 門 公 務 書 信 的 格 式 , 其 精 神 在 於 : 一 、 純 用 白 話 , 即 白 話 口 話 , 而

不 用 較 精 鍊 的 書 面 語 ; 二 、 全 用 私 文 式 , 不 用 啟 告 語 開 首 的 公 文 式 。 這 種 規 格

可 以 看 成 是 公 函 的 簡 化 形 式 , 其 精 神 大 抵 是 可 取 的 , 但 是 , 我 們 的 意 見 是 , 能

用 書 面 語 當 用 書 面 語 , 若 不 能 用 , 當 然 無 妨 用 白 話 口 語 ; 至 於 能 夠 適 當 地 隨 不

同 場 合 運 用 公 文 式 或 私 文 式 , 本 是 實 用 文 寫 作 應 該 具 有 的 能 力 。

Page 32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2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二 、 格 式

公 函 是 書 信 之 一,離 不 開 前 文、正 文、後 文 三 部 份,至 於 書 信 與 公 函 的 比 較 ,

見 下 表 :

書 信 格 式 公 函 格 式

前 文 1 .稱 謂 姓 名 啟 首 語

身 份

2 .知 照 敬 辭 ( 提 稱 語 、 知 照 語 、 提 稱 知

照 語 )

3 .啟 事 敬 辭 ( 啟 首 語 )

正 文 4 .開 首 應 酬 語 標 題

5 .主 體 主 體

6 .結 束 應 酬 語

7 .結 尾 敬 辭 收 束 語 收 束 語

請 候 語 受 文 者

安 好 語 (信 末 祝 頌 語 )

後 文 8 .下 款 自 稱 下 款

署 名 啟 告 語

9 .啟 告 語 ( 具 名 語 、 啟 稟 語 )

1 0 .日 期 日 期

附 文 1 1 .補 述 、 附 候 、 列 明 附 件 等 副 本 ﹑ 附

1 .編 號 :

這 是 為 方 便 歸 檔 和 查 核 而 設 的 , 不 同 機 構 有 不 同 的 編 號 系 統 , 舊 式 的 檔 號 寫 法

是 :

「 □ 字 □ □ 號 」

今 天 則 多 用 英 文 字 母 編 排 。 編 號 的 書 寫 位 置 , 過 去 直 寫 的 在 信 箋 的 右 下 方 , 但

由 於 今 天 橫 寫 的 函 件 編 號 在 左 上 方 , 所 以 有 人 主 張 直 寫 的 把 編 號 寫 右 上 方 了 。

至 於 編 號 的 寫 法 , 如 果 只 有 發 文 者 具 編 號 的 , 可 寫 上 :

「 編 號 : □ □ □ □ 」

如 果 雙 方 都 有 編 號 的 , 則 寫 上 :

「 來 函 編 號 : □ □ □ □ 」

「 本 函 編 號 : □ □ □ □ 」

2 .啟 首 語 : 。

公 函( 公 文 式 )通 常 不 先 寫 稱 謂 , 而 用 啟 首 語 :「 敬 啟 者 」, 頂 格 書 寫 。 有 時「 敬

啟 者 」 寫 作 「 逕 啟 者 」,「 逕 」 是 直 接 的 意 思 ,「 逕 啟 者 」 即 「 直 接 告 訴 你 」, 語

氣 上 其 實 不 大 禮 貌 , 只 可 用 於 下 行 公 函 。 有 些 上 行 公 函 , 為 表 禮 貌 , 甚 至 用 上

「 敬 呈 者 」, 但 今 天 其 實 這 也 大 可 不 必 。 至 於 如 果 是 覆 信 , 則 應 用「 逕 覆 者 」或

「 敬 覆 者 」。

Page 32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2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3 .標 題 :

這 也 是 為 方 便 歸 檔 和 查 核 而 設 的 , 也 可 讓 受 文 者 知 首 文 件 扼 要 內 容 。 標 題 寫 於

上 款 下 、 正 文 上 ,置 中 , 其 下 劃 底 線 。 如 標 題 過 長 , 可 分 兩 行 書 寫 。

4 .主 體 :

凡 公 務 書 信 , 必 是 一 信 一 事 ; 至 於 若 一 件 事 情 可 分 為 多 項 細 目 , 則 亦 必 一 段 一

細 項 , 分 段 書 寫 , 有 時 為 清 眉 目 , 段 落 前 可 標 上 號 數 。

5 .收 束 語 :

公 函 的 收 束 語 即「 此 致 」、「 此 覆 」二 語,「 此 致 」是「 這 封 信 是 給 … … 」的 意 思 ;

由 於 今 天 公 函 多 分 段 , 因 此 收 束 語 也 是 另 開 一 行 , 同 時 , 由 於 「 此 」 指 本 信 ,

不 能 抬 頭 , 因 此 必 須 低 兩 格 書 寫 。

6 .受 文 者 : .

基 於 抬 頭 的 理 由 , 受 文 者 必 是 另 起 一 行 頂 格 書 寫 , 其 後 不 必 加 上 「 台 鑒 」 一 類

提 稱 語 , 受 文 者 的 稱 呼 有 四 種 形 式 :

a .姓 氏 加 尊 稱 : 陳 先 生 、 黃 小 姐 、 林 女 士 、 李 博 士

b .姓 氏 加 職 銜 : 林 校 長 、 高 主 任 、 周 處 長

c .職 銜 加 尊 稱 : 主 席 先 生 、 總 督 閣 下 、 校 長 先 生

d .不 加 姓 氏 的 一 般 尊 稱 : 執 事 先 生 、 貴 客 戶 、 貴 家 長

如 果 稱 謂 太 長 , 可 破 為 兩 行 書 寫 。

7 .下 款 :

下 款 即 發 文 者 署 名 。 先 職 銜 , 後 姓 名 , 中 間 不 留 空 格 , 其 後 簽 名 或 加 蓋 印 ; 若

簽 名 清 晰 可 辨,則 簽 名 可 代 姓 名。如 信 件 由 下 屬 職 員 代 發,則 用「 代 行 」方 式 ,

先 寫 上 級 職 銜 姓 名 , 然 後 寫 代 行 者 姓 名 。 如 果 稱 謂 太 長 , 也 可 適 當 地 破 為 兩 行

書 寫 。 署 名 的 方 式 有 以 下 各 種 :

1 .自 署 :

a .□ □ 署 長

b .□ □ 署 長 陳 大 文

c .□ □ 署 長 陳 大 文

2 .代 行 :

a .□ □ 署 長 陳 大 文

( 林 小 明 代 行 )

b .□ □ 署 長 陳 大 文

( 代 行 )

c .□ □ 署 長 陳 大 文

( 林 小 明 代 行 )

d .□ □ 署 長 陳 大 文

( 林 小 明 代 行 )

8 .日 期 :

與 私 人 書 信 一 樣 , 寫 於 署 名 下 , 另 行 頂 格 書 寫 , 直 寫 寫 於 左 上 方 , 橫 寫 寫 於 右

下 方 。

9 .副 本 、 附 件 :

Page 32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2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寫 於 日 期 之 後 , 註 明 副 本 分 送 給 哪 些 機 關 或 團 體 , 如 寫 上 「 副 本 送 : … … 」 或

「 副 本 分 送 :( 一 ) … … ( 二 ) … … ( 三 ) … … 」, 以 及 則 列 明 隨 信 所 附 物 件 ,

請 受 信 人 留 意 察 收 。 副 本 及 附 件 都 得 分 行 頂 格 書 寫 , 以 清 眉 目 。

除 此 之 外 , 新 式 公 函 尚 可 加 上 另 外 兩 個 項 目 :

1 0 .效 法 英 文 書 信 , 寫 上 受 文 者 地 址 、 所 屬 機 構 、 職 銜 和 姓 名 , 寫 在 文 件 左 上 方

( 橫 行 ), 作 為 上 款 稱 謂 的 一 部 份 。

1 1 .公 函 如 屬 機 密 , 應 在 封 套 和 函 件 上 註 明 「 機 密 」、「 機 要 」、「 密 件 」 等 ; 如 屬

緊 急 者 則 註 上 「 急 件 」 字 樣 。

三 、 行 款 : 公 文 式 與 私 文 式

分 段 與 否 ﹐ 橫 寫 抑 或 直 寫 ﹐ 端 視 文 體 而 定 。 文 言 書 信 一 般 不 分 段 ﹐ 並 多 用 直

寫 ; 現 代 書 信 一 般 以 白 話 書 寫 ﹐ 以 分 段 和 橫 寫 為 較 常 見 。 另 外 , 若 書 信 主 體 部 份

有 不 少 西 文 或 阿 拉 伯 數 字 , 也 應 當 橫 寫 , 以 方 便 閱 讀 。 直 寫 書 信 應 由 右 至 左 , 橫

寫 書 信 則 應 由 左 至 右 。 具 體 形 制 , 已 見 私 人 書 信 部 份 。

正 如 上 述 ﹐公 函 與 私 人 書 信 最 大 分 別 在 受 文 者 位 置 不 同 。 公 文 式 公 函 又 叫 標

準 式 , 以 其 較 常 見 名 , 即 以 啟 告 語 開 首 者 , 正 文 後 接 以 「 此 致 」, 引 介 受 文 者 ;

私 文 式 公 函 與 私 人 書 信 相 似 , 以 受 文 者 稱 謂 開 始 , 正 文 之 後 接 以 收 束 敬 辭 和 頌 候

語 , 不 用 「 此 致 」。 私 文 式 較 親 切 , 少 了 一 份 公 式 化 的 感 覺 , 因 此 , 兩 種 行 款 的

運 用 , 端 看 發 文 者 與 受 文 者 的 關 係 , 以 及 所 談 之 事 性 質 為 何 。 然 而 , 必 須 注 意 :

切 不 可 混 淆 兩 種 行 款 的 安 排 !

私 文 式 公 文 式

發 端 以 受 文 者 稱 謂 開 始 以 「 敬 ( 逕 ) 啟 ( 覆 ) 者 」 開

收 束 用 請 安 語 收 束 , 不 用 「 此 致

( 覆 )」

以 「 此 致 ( 覆 )」 收 束 , 無 請 安

上 款 即 發 端 , 與 私 人 書 信 同 在 收 束 語 後 另 行 書 寫 , 具 身 份

姓 名

下 款 與 私 人 書 信 同 , 即 身 份 小 字 謙

稱 , 具 名 不 具 姓 ; 但 若 公 事 意

味 重 , 也 可 寫 如 公 文 式 。

全 寫 身 份 ( 職 銜 )﹑ 姓 名 ; 不 必

加 上 「 弟 」﹑「 友 」 等 稱 呼 ; 如

屬 專 用 書 信 可 用 「 職 」﹑「 晚 」﹑

「 會 員 」 等 身 份 。

Page 33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3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 、 結 構

公 函 一 般 不 必 前 言 ﹐ 結 構 則 與 專 用 書 信 十 分 相 似 換 。 換 言 之 ﹐ 公 函 的 結 構 ﹐

其 功 能 也 在 於 解 決 事 務 問 題 ﹐ 而 分 為 三 個 主 要 部 分 :「 處 境 」﹑「 行 為 」﹑「 後 跋 」;

另 外 ﹐ 並 有 「 附 加 成 分 」 作 前 三 者 的 補 充 。 與 專 用 書 信 相 同 ﹐ 行 為 是 發 文 者 發 出

公 函 的 目 的 所 在 ﹐ 處 境 是 發 函 的 原 由 ﹐ 後 跋 則 作 收 束 之 用 ; 關 於 此 三 者 之 定 義 及

例 子 ﹐ 參 頁 2 0 - 2 2﹐ 此 處 不 複 述 。 不 同 者 ﹐ 公 函 比 專 用 書 信 有 更 濃 的 程 式

( c o n v e n t i o n )意 味 ﹐ 因 此 ﹐ 公 函 結 構 中 的 各 個 部 分 ﹐ 很 多 時 候 ﹐ 常 包 含 一 些 既 定

的 內 容 。 下 面 的 分 析 ﹐ 為 方 便 起 見 ﹐ 乃 配 合 附 加 部 分 一 起 述 說 。

1 .處 境 ( c o n t e x t )

a )事 件 ( e v e n t )

i ) 背 景 ( b a c k g r o u n d ):

背 景 相 對 於 情 境 而 言 ﹐ 是 導 致 情 境 出 現 的 大 環 境 ﹐ 例 如 :

「 為 了 讓 全 港 有 資 格 的 巿 民 能 登 記 做 選 民 ﹐民 政 事 務 總 署 將 在 十 二 月 初 動

員 三 萬 二 千 多 人 進 行 家 訪 。 」

很 多 時 候 ﹐這 部 分 具 有 介 紹 發 文 機 關( 如 歷 史 ﹑宗 旨 )或 活 動 源 起 的 作 用 。

例 如 :

「 青 年 文 學 獎 是 由 香 港 大 學 及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學 生 會 合 辦 的 文 學 組 織 ﹐每 年

皆 舉 辦 全 港 性 的 徵 文 比 賽 ﹐ 鼓 勵 青 年 人 創 作 和 閱 讀 。 」

「 香 港 兒 童 健 康 基 金 為 一 非 牟 利 的 慈 善 基 金 ﹐其 宗 旨 是 推 廣 兒 童 健 康 及 促

進 兒 童 福 利 。 在 香 港 因 意 外 導 致 傷 亡 是 一 個 嚴 重 的 健 康 問 題 。 本 基 金 特 別

關 注 這 問 題 的 嚴 重 性 ﹐自 一 九 九 二 年 開 始 推 行 一 連 串 的 活 動 去 防 止 兒 童 發

生 意 外 ﹐計 有 護 兒 防 傷 研 討 會 ﹑兒 童 單 車 安 全 推 廣 日 和 單 車 安 全 識 問 答 有

獎 遊 戲 等 等 。 」

Page 33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3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i i ) 情 境 ( s i t u a t i o n ):

情 境 是 發 函 的 當 下 環 境 ﹐ 也 是 發 函 的 直 接 原 由 ﹐ 例 如 :

「 為 了 配 合 這 次 選 民 登 記 的 行 動 ﹐東 區 民 政 事 處 擬 聘 請 貴 校 的 教 師 及 其 他

職 系 的 職 員 ﹐ 出 任 選 民 登 記 幹 事 ﹐ 帶 領 及 導 受 聘 為 選 民 登 記 大 使 的 學 生 ﹐

探 訪 區 內 的 住 戶 ﹐ 進 行 選 民 登 記 。 有 關 職 位 的 詳 情 ﹐ 請 參 閱 附 件 一 。 」

「 是 屆 之 徵 文 比 賽 ﹐ 現 正 接 受 投 稿 ﹐ 並 將 於 十 月 三 十 一 日 截 稿 。 」

很 多 時 候 ﹐ 這 部 分 具 有 介 紹 活 動 內 容 ﹑ 組 織 ﹑ 制 度 的 作 用 。 例 如 :

「 今 年 得 到 教 育 署 的 支 持 及 協 助 ﹐本 基 金 在 今 年 十 月 舉 辦 一 項『 護 兒 防 傷 』

徵 文 比 賽 ﹐ 歡 迎 各 中 學 參 加 。 目 的 是 希 望 各 中 學 生 都 能 關 注 這 社 會 問 題 ﹐

進 而 尋 求 預 防 方 法 。 所 以 徵 文 比 賽 的 內 容 必 須 敘 述 一 個 兒 童 意 外 的 個 案 ﹐

寫 出 參 賽 者 的 感 受 而 最 主 要 是 提 供 一 些 預 防 意 外 發 生 的 方 法。『 護 兒 防 傷 』

徵 文 比 賽 分 為 初 級 ( 中 一 至 中 三 ) 和 高 級 ( 中 四 至 中 七 ) 兩 組 。 各 學 校 可

採 用 不 同 方 式 道 先 舉 行 校 內 比 賽 ﹐在 各 組 中 選 出 最 佳 的 作 品 代 表 學 校 參 賽 。

每 間 中 學 可 遞 交 交 一 至 三 份 參 賽 作 品。凡 代 表 學 校 的 參 賽 者 都 可 獲 獎 狀 乙

張 及 書 籍 券 壹 佰 元 正 ﹐參 賽 學 校 可 獲 預 防 兒 童 意 外 錄 影 帶 壹 盒 。 比 賽 各 組

除 了 冠 ﹑ 亞 ﹑ 季 軍 外 ﹐ 還 設 有 優 異 獎 多 名 。 他 們 的 參 賽 作 品 會 編 印 成 護 兒

防 傷 徵 文 集 ﹐ 免 費 派 發 到 各 中 小 學 及 圖 書 館 ﹐ 以 供 參 考 。 」

b )評 論 ( c o m m e n t a r y )

評 論 是 發 文 者 對 處 境 的 主 觀 詮 釋 。 評 論 常 是 處 境 與 行 為 之 間 的 橋 樑 ﹐ 通 過 揭

示 出 「 處 境 」 的 問 題 所 在 ﹐ 述 說 「 行 為 」 之 所 以 必 需 。 要 注 意 者 ﹐ 主 觀 評 論

常 與 客 觀 說 明 ( 附 加 成 分 ) 配 合 運 用 ﹐ 例 如 :

「 日 前 中 國 河 北 張 家 口 發 生 六 級 地 震 ﹐災 情 嚴 重 ﹐災 民 超 過 四 萬 五 千 人 。

由 於 房 屋 倒 塌 ﹐家 園 盡 毀 ﹐災 民 只 能 棲 身 臨 時 帳 篷 或 保 暖 棚 內 ﹐並 在 缺 衣 ﹑

缺 糧 ﹑ 缺 乏 藥 物 的 情 況 下 ﹐ 抵 禦 嚴 寒 的 冬 天 ﹐ 防 止 疾 病 的 傳 播 。 據 報 導 ﹐

災 區 連 日 降 雪 ﹐又 受 到 寒 流 的 侵 襲 ﹐氣 溫 低 至 攝 氏 零 下 三 十 度 以 下 ﹐ 災 情

之 亟 待 援 助 ﹐ 可 以 想 見 。 為 解 災 民 燃 眉 之 急 ﹐ 發 揮 助 人 為 樂 ﹑ 同 胞 物 與 的

精 神 ﹐ 本 校 現 正 展 開 賑 災 募 捐 活 動 ﹐ 望 能 集 腋 成 裘 ﹐ 急 人 所 急 。 」

很 多 時 候 ﹐這 部 分 常 具 有 以 下 兩 種 作 用:介 紹 活 動 意 義 ﹑以 及 對 對 方 的 恭 維 。

例 如 :

「 1 9 9 8年 的 立 法 會 選 舉 對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來 說 ﹐ 是 一 個 重 要 的 里 程 碑 。 」

「 … … 素 仰 貴 校 學 術 成 就 優 異 卓 絕 ﹐於 培 訓 學 生 朗 誦 能 力 上 ﹐尤 其 獨 步;

於 校 際 賽 事 中 ﹐ 屢 獲 好 評 。 敝 校 師 生 冀 盼 交 流 學 習 ﹐ 取 經 殿 堂 ﹐ 倘 能 聯 手

結 成 網 絡 ﹐ 互 動 互 勉 ﹐ 共 同 提 倡 淳 美 學 風 ﹐ 貢 獻 匪 淺 。 … … 」

另 外 ﹐ 由 於 評 論 表 達 了 發 函 者 之 主 觀 見 解 ﹐ 因 此 評 論 部 分 常 附 帶 發 函 者 的 情

意 ; 如 果 前 者 稱 為 「 分 析 」 ( j u d g e m e n t )﹐ 則 這 後 一 部 分 可 稱 為 「 態 度 」

( a t t i t u d e )。 態 度 ﹐ 即 發 函 者 對 「 事 件 」 的 情 感 態 度 ﹐ 大 致 有 三 類 : 謝 意 ﹑

快 意 ﹑ 歉 意 ﹐ 以 謝 意 為 最 常 見 。 例 如 :

「 多 謝 閣 上 ( 按 : 當 作 『 下 』) 在 二 月 廿 一 日 撥 冗 出 席 由 東 區 撲 滅 罪 行 委

員 會 與 廉 政 公 署 東 港 島 辦 事 處 合 辦 之 倡 廉 滅 罪 活 動 計 劃 頒 獎 典 禮 及 現 場

遊 戲 ( 處 境 )﹐ 使 該 活 動 增 添 不 少 采 ( 評 論 : 分 析 )﹐ 謹 此 致 謝 ( 評 論 : 態 度 -

謝 意 )。 」

Page 33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3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 時 光 飛 逝 ﹐ 又 是 籌 畫 九 六 年 中 國 語 文 及 文 化 科 口 試 的 時 候 了 ( 處 境 : 情

境 )。 九 五 年 口 試 進 行 順 利 ( 處 境 : 背 景 )﹐全 賴 各 同 工 的 鼎 力 襄 助 及 出 色 的

表 現( 評 論 : 分 析 )﹐我 們 實 在 感 到 極 大 的 鼓 舞 和 欣 慰( 評 論 : 態 度 - 快 意 )。」

2 .行 為 ( a c t i o n )

行 為 一 般 是 發 函 者 對 受 文 者 公 函 的 正 式 要 求 ﹐ 大 多 是 公 函 的 核 心 所 在 ( 雖 然 所

佔 篇 幅 不 必 最 長 ); 但 不 屬 此 類 者 也 不 少 ﹐ 以 說 明 為 主 者 ( 如 提 醒 信 ) 即 是 。

a )主 題 行 為 ( p e r f o r m a n c e )﹐ 例 如 :

「 為 了 配 合 這 次 選 民 登 記 的 行 動 ﹐東 區 民 政 事 處 擬 聘 請 貴 校 的 教 師 及 其 他

職 系 的 職 員 ﹐ 出 任 選 民 登 記 幹 事 ﹐ 帶 領 及 導 受 聘 為 選 民 登 記 大 使 的 學 生 ﹐

探 訪 區 內 的 住 戶 ﹐ 進 行 選 民 登 記 。 有 關 職 位 的 詳 情 ﹐ 請 參 閱 附 件 一 。 」

有 些 時 候 ﹐主 題 行 為 不 一 定 很 直 接 ﹐而 是 隱 晦 言 之 ﹐例 如 下 文 ﹐「 盼 望 得 到 支 持 」

意 味 「 希 望 你 們 支 持 」:

「 我 們 極 之 盼 望 可 以 繼 續 借 重 你 們 的 經 驗 ﹐繼 續 得 到 你 們 的 支 持 。 隨 函 附

上 … … 」

b )具 體 要 求 ( r e a l i z a t i o n )﹐ 例 如 :

「 請 閣 下 協 助 將 隨 函 附 上 的 選 民 登 記 幹 事 及 選 民 登 大 使 申 請 表 格 ﹐分 派 給

貴 校 的 教 師 ﹐ 職 員 及 學 生 ﹐ 並 鼓 勵 他 們 踴 躍 參 加 ( 若 表 格 不 夠 ﹐ 貴 校 可 自

行 影 印 )。 請 將 填 妥 的 表 格 ﹐ 於 一 九 九 七 年 十 一 月 十 二 日 或 之 前 ﹐ 交 往 銅

鑼 灣 福 蔭 道 七 號 銅 鑼 灣 社 區 中 心 一 樓 東 區 民 政 事 務 處 銅 鑼 灣 分 處。如 有 任

何 查 詢 ﹐ 請 致 電 2 5 7 0 4 1 2 5與 銅 鑼 灣 分 處 主 任 趙 秀 珍 女 士 聯 絡 。 」

很 多 時 候 ﹐ 一 些 活 動 安 排 的 細 節 未 能 在 情 境 部 分 說 明 者 ﹐ 便 得 在 具 體 行 為 部 分

加 以 說 明 :

「 現 特 函 貴 校 ﹐祈 請 貴 校 有 關 老 師 ﹐能 抽 空 帶 領 學 生 蒞 臨 參 觀 ﹐卑 必

有 所 得 益 ( 主 題 行 為 )。 鑒 於 星 期 六 ﹑ 日 參 觀 者 如 潮 ﹐ 為 免 擠 迫 ﹐ 如 貴 校

選 擇 星 期 一 至 五 ﹐ 下 午 三 時 至 六 時 前 來 參 觀 ﹐ 更 為 理 想 ( 具 體 行 為 )。 」

3 .後 跋 ( a f t e r w a r d s )

公 函 比 專 用 書 信 更 注 重 禮 貌 ﹐ 故 這 部 分 比 專 用 書 信 更 講 究 。 一 般 而 言 ﹐ 有 下 列

五 種 作 用 :

a )致 謝 ( a c k n o w l e d g e ): 重 申 對 受 信 人 關 注 ﹑ 合 作 的 謝 意 。

「 有 勞 之 處 ﹐ 謹 此 致 謝 。 」

「 多 謝 閣 下 支 持 這 次 選 民 登 記 活 動 。 」

「 在 此 謹 代 表 所 有 國 內 災 民 同 胞 感 謝 閣 下 之 關 懷 。 」

b )期 望 ( e x p e c t a t i o n ): 期 待 受 信 人 ﹐ 或 想 象 受 信 人 接 納 要 求 後 的 正 面 效 果 。

「 希 望 貴 校 踴 躍 參 加 。 」

「 日 後 遇 有 培 訓 課 程 ﹐ 仍 請 鼎 力 支 持 為 盼 。 」

「 我 們 期 待 在 研 討 會 上 分 享 您 的 寶 貴 意 見 和 經 驗 。 」

「 本 會 深 盼 透 過 各 種 渠 道 將 災 民 極 需 援 助 的 訊 息 帶 至 各 區 ﹐ 以 便 集 腋 成

裘 ﹐ 協 助 災 民 過 冬 。 」

「 … … 無 論 學 生 得 獎 與 否 ﹐我 們 深 信 透 過 這 個 比 賽 ﹐能 夠 培 養 他 們 正 確 的

價 值 觀 ﹐ 提 高 倡 廉 滅 罪 的 意 識 。 」

Page 33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3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c )概 括 ( s u m m a r y ):重 申 對 受 文 者 的 要 求 ﹐其 中 最 常 見 的 是 希 望 對 方 回 覆。文 言

書 信 幾 乎 必 有 這 一 部 分 ﹐ 但 白 話 書 信 則 不 常 見 。 例 如 :

「 佇 候 示 覆 。 」

「 專 此 函 達 ( 收 束 語 )﹐ 佇 盼 好 音 ( 概 括 )﹐ 並 申 垂 注 之 感 ( 致 謝 )。 」

d )聯 絡 ( c o n t a c t ):這 是 最 常 見 的 後 跋 ﹐顧 名 思 義 ﹐就 是 指 出 跟 進 ﹑聯 絡 的 方 法 。

例 如 :

「 如 有 任 何 查 詢 ﹐ 請 致 電 2 5 7 0 4 1 2 5與 銅 鑼 灣 分 處 主 任 趙 秀 珍 女 士 聯 絡 。 」

e )參 照 ( r e f e r e n c e ):這 作 用 常 與 聯 絡 配 合 運 用 ﹐提 示 受 文 者 除 了 聯 絡 發 文 者 外 ﹐

尚 可 在 某 些 甚 麼 地 方 找 到 相 關 的 訊 息 。 例 如 :

「 在 校 內 舉 辦 籌 款 活 動 時 應 注 意 的 事 項 ﹐已 詳 載 在 教 育 署 於 一 九 某 某 年 某

月 某 日 發 出 的 教 育 署 行 政 通 告 某 某 年 第 某 某 號 內 ( 參 照 )。 如 有 任 何 疑 問 ﹐

請 與 分 區 教 育 主 任 聯 絡 ( 聯 絡 )。 」

4 .附 加 成 分 ( a d d i t i o n )

公 函 中 最 常 見 也 最 重 要 的 附 加 成 分 是 「 說 明 」﹐ 前 頁 「 處 境 」 部 分 的 程 式 化

內 容 ﹐ 便 有 很 大 的 篇 幅 由 說 明 部 分 支 撐 。 說 明 部 分 對 覆 信 尤 其 重 要 ﹐ 因 為 覆 信

很 多 時 候 都 是 在 解 釋 情 況 ﹐ 而 非 對 對 方 的 要 求 ﹐ 以 下 即 是 一 例 。 另 外 ﹐ 如 果 說

明 太 過 複 雜 ﹐ 不 易 於 公 函 中 寫 清 楚 ﹐ 便 會 以 「 附 件 」 方 式 出 現 ; 而 括 號 亦 是 表

示 說 明 的 一 種 常 見 標 記 ﹐ 此 二 者 見 下 頁 示 例 。

5 .小 結 : 下 面 是 上 述 公 函 結 構 的 一 個 示 例 :

各 位 校 長 :

聘 請 選 民 登 記 幹 事 及 選 民 登 記 大 使

1 9 9 8年 的 立 法 會 選 舉 對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來 說 ﹐ 是 一 個 重 要 的 里 程 碑 。 為 了 讓

全 港 有 資 格 的 巿 民 能 登 記 做 選 民 ﹐民 政 事 務 總 署 將 在 十 二 月 初 動 員 三 萬 二 千 多 人

進 行 家 訪 。

為 了 配 合 這 次 選 民 登 記 的 行 動 ﹐ 東 區 民 政 事 處 擬 聘 請 貴 校 的 教 師 及 其 他 職 系

的 職 員 ﹐ 出 任 選 民 登 記 幹 事 ﹐ 帶 領 及 導 受 聘 為 選 民 登 記 大 使 的 學 生 ﹐ 探 訪 區 內 的

住 戶 ﹐ 進 行 選 民 登 記 。 有 關 職 位 的 詳 情 ﹐ 請 參 閱 附 件 一 。

請 閣 下 協 助 將 隨 函 附 上 的 選 民 登 記 幹 事 及 選 民 登 大 使 申 請 表 格 ﹐ 分 派 給 貴 校

的 教 師 ﹐ 職 員 及 學 生 ﹐ 並 鼓 勵 他 們 踴 躍 參 加 ( 若 表 格 不 夠 ﹐ 貴 校 可 自 行 影 印 )。

請 將 填 妥 的 表 格 ﹐於 一 九 九 七 年 十 一 月 十 二 日 或 之 前 ﹐交 往 銅 鑼 灣 福 蔭 道 七 號 銅

鑼 灣 社 區 中 心 一 樓 東 區 民 政 事 務 處 銅 鑼 灣 分 處 。 如 有 任 何 查 詢 ﹐請 致 電 2 5 7 0 4 1 2 5

與 銅 鑼 灣 分 處 主 任 趙 秀 珍 女 士 聯 絡 。

多 謝 閣 下 支 持 這 次 選 民 登 記 活 動 。

東 區 民 政 事 務 專 員 李 金 忠

( 趙 秀 珍 代 行 )

一 九 九 七 年 十 一 月 五 日

Page 33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3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6 .結 構 變 化

公 函 的 結 構 一 如 上 述 ﹐ 然 而 ﹐ 有 些 時 候 ﹐ 實 際 公 函 之 內 容 ﹐ 其 組 織 之 先 後 並

非 必 定 按 「 處 境 ( 事 件 (處 境 +情 境 ) +評 論 ) +行 為 ( 主 題 +具 體 ) +後 跋 」 的 程 式

次 序 ﹐ 以 下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教 務 處 所 發 函 即 為 一 例 。 又 ﹐ 公 函 須 一 信 一 事 ﹐ 然 而 ﹐

何 謂 「 一 事 」﹐ 其 實 不 易 界 定 。 有 時 ﹐ 兩 件 事 有 著 共 通 的 性 質 也 可 暫 視 為 一 事 ;

而 一 件 事 更 多 時 候 須 分 成 許 多 不 同 事 項 而 分 別 對 受 文 者 有 不 同 要 求 。

Page 33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3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可 見 公 函 大 抵 兩 類 : 以 事 由 為 主 的 , 以 及 以 主 題 為 主 的 。 前 者 的 篇 幅 多 花 在

介 紹 之 上 , 發 信 多 屬 之 ; 後 者 的 篇 幅 則 多 花 在 提 供 方 法 之 上 , 覆 信 多 屬 之 。 下 面

是 一 發 信 例 子 :

敬 啟 者 :

根 據 賬 項 紀 錄 , 台 端 在 本 公 司 所 做 之 貨 車 貸 款 ( 編 號 : A D 1 9 9 7)

已 積 欠 分 期 供 款 三 期 共 柒 仟 肆 佰 陸 拾 玖 元 正 。 查 本 公 司 由 去 年 十 二 月 起

曾 多 次 函 電 促 請 盡 早 清 付 , 惟 一 直 未 蒙 回 覆 , 至 以 為 憾 ! 為 保 障 本 公

司 利 益 , 並 按 貸 款 合 約 第 三 條 第 二 十 一 項 , 茲 特 函 知 , 本 公 司 已 暫 將 租

購 合 約 終 止 , 並 將 車 輛 拖 回 。 並 請 於 本 函 發 出 日 起 七 天 之 內 清 繳 所 欠 款

項 , 本 公 司 自 當 放 行 車 輛 , 並 恢 復 租 購 合 約 ; 否 則 本 公 司 唯 有 將 車 輛 出

售 , 倘 售 得 款 項 不 足 支 付 餘 欠 及 所 涉 一 切 費 用 , 本 公 司 得 循 法 律 途 徑 向

台 端 追 討 。 祈 為 亮 察 是 荷 !

此 致

李 月 清 先 生

日 出 財 務 有 限 公 司 總 理

戴 爾 隆

D a i Y i - l u n g謹 啟

一 九 九 七 年 六 月 卅 一 日

公 函 結 構 的 特 點 , 簡 言 之 ,「 精 簡 」。 愈 冗 長 的 公 函 , 愈 令 人 不 想 閱 讀 , 因 而 效 用

愈 低 ; 然 而 , 太 簡 略 的 話 , 卻 又 容 易 令 人 有 傲 慢 之 感 , 因 此 如 何 精 簡 行 文 內 容 而

又 不 失 禮 貌 , 便 是 書 寫 公 函 的 關 鍵 。

Page 33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3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五 、 文 例

臨時立法會范徐麗泰主席台鑒﹕

本會深水 分區

辦事處定於本年某月某日(星期某)上午某時某分舉行開幕典禮。素仰

閣下政界碩望﹐位尊才雄﹐今特懇請俯任當日主禮嘉賓﹐藉增榮寵。如蒙俯允﹐不勝

感幸。至於其他細節﹐自當陸續奉陳也。專此奉邀﹐敬候 示覆﹐並頌

台祺。

民主建港聯盟主席

某某某謹啟

一九九七年某月某日

廉 政 專 員 公 署 西 九 龍 分 署 執 事 先 生 台 鑒 :

日 前 ﹐ 本 校 學 生 在 貴 署 職 員 帶 領 下 ﹐ 得 以 參 觀 貴 署 ﹐ 了

解 其 工 作 情 況 ﹐ 獲 益 良 多 ﹐ 為 此 ﹐ 本 人 謹 表 謝 意 。

貴 署 自 成 立 以 來 ﹐ 一 向 致 力 反 貪 污 活 動 ﹐ 為 香 港 社 會 締 造 廉

潔 之 風。且 又 以 教 育 為 己 任 ﹐不 間 斷 地 向 市 民 灌 輸「 廉 政 」觀 念 ﹐

不 但 為 培 育 社 會 未 來 的 一 群 而 盡 力 ﹐並 且 也 為 我 們 帶 來 一 個 公 平

而 廉 潔 的 社 會 ﹐謹 望 貴 署 能 循 過 往 的 工 作 方 針 ﹐繼 續 為 社 會 服

務 。

敬 祝

台 安

尚 明 中 學 校

鄭 志 明

一 九 九 二 年 七 月 八 日

Page 33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3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三 、 練 習

中 七 學 生 陳 文 理 一 向 對 中 國 語 文 特 別 感 興 趣 , 從 中 四 開 始 , 便 立 志 投 考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中 國 語 言 及 文 學 系 。 現 在 , 他 要 填 報 聯 招 申 請 表 , 正 在 考 慮 要 選 擇 的 院 校 和 科 系

志 願 。 他 父 母 認 為 中 文 出 路 窄 , 加 上 他 的 經 濟 科 成 績 也 不 錯 , 所 以 堅 決 主 張 他 報 考 商

科 學 系 孿 等 他 將 來 容 易 找 工 作 , 前 途 也 比 較 明 朗 。

陳 為 此 感 到 非 常 困 苦 和 繁 惱 , 於 是 給 他 的 好 朋 友 李 向 文 寫 了 一 封 信 , 想 聽 聽 他 的

意 見 。 現 在 假 設 你 是 李 向 文 , 請 給 陳 文 理 一 封 信 。 字 數 不 得 少 於 六 百 字 , 標 點 符 號 包

括 在 內 。

Page 33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3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私人書信

(如父子、親友、朋友等)

格式:

上款:(如媽媽:/ 一心:/ 小芬表妹:)

很久沒見,你好嗎?……………………………………………………………………………

…………………………………………………………………………………………………………

…………………………………………………………………………………………………………

……………………………………………………………………………………

……………………………………………………………………………..。

身體健康!

XXX上

2007年 1月 31日

註:「即頌時祺」的祝頌語宜於公函中使用:

要點:

(一)不用標題;

(二)長輩寫信予後輩不用列名;

(三)私人書信不用「謹啟」、「啟」、「敬上」,除非是後輩寫給長輩就用「上」;

(四)必須有上款、下款(包括身份)、姓名(長輩除外);

(五)必須有日期,並且靠右,如是公函就靠左。具備年、月、日,即「2007年 1月 31日」。

於私人書信內,必

須有祝頌語,一定

要在末段最後一

字,寫上「祝」,

不可另開一行。

祝福話就要另

開一行頂格書

寫。

私人書信不可用「敬上、啟、謹啟」,如果

是母親寫給子女,下款只寫「母字、母親

字或媽媽字」就可以,不可寫上母親的姓

名。此外,私人書信不宜用「敬啟者…

此致 XXX…」這種公函格式。

上款不可用「致媽

媽 / 致表妹」!

Page 33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3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公函

(如投訴信、表揚信、回覆投訴信等)

格式(一):

消費者委員會主席

XXX先生:

有關………………………….

…………………………………………………………………………………………………….

…………………………………………………………………………………………………………

…………………………………………………………………………………………………….

…………………………………………………………………………………………………………

…………………………………………………………………………………………………………

…………………………………………………………………………………………………………

…………………………………………………………………………………………………………

……………………………………………………………………………………………………..

…………………………………………………………………………………………………………

…………………………………………………………………………………………………………

康心旅行社經理

XXX 謹啟

2007年 1月 31日

格式(二):

消費者委員會主席

XXX先生:

…………………………………………………………………………………………………….

…………………………………………………………………………………………………………

…………………………………………………………………………………………………………

…………………………………………………………………………………………………………

…………………………………………………………………………………………………….

…………………………………………………………………………………………………………

…………………………………………………………………………………………………………

…………………………………………………………………………………………………………

…………………………………………………………………………………………………………

………………………………………………………………………………。即頌

時祺

市民

XXX 謹啟

附件:行程表乙張、回郵信封乙個

2007年 1月 31日

標題可有可無,視乎題目要求,

如決定寫,一定要在上款之下。

注意日期不要與題目

的日期有矛盾! 下款姓名後空一格才

寫「謹啟」。

標題可有可無。

投訴內容必須需列事件經過,例如:日期、時間、人物等。此外,應留下聯絡方

法,例如:電話、住址、回郵信封等。

下款姓名後空一

格才寫「謹啟」。

祝頌語可有可無,如有,必須

在末段最後一字,寫上「祝」或

「即頌」,不可另開一行。祝福

話就要另開一行頂格書寫。

附件需在日期之前。

Page 34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4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格式(三):

敬啟者:……………………………………………………………………………………………

…………………………………………………………………………………………………………

…………………………………………………………………………………………………………

…………………………………………………………………………………………………………

……………………………………………………………………………………………………

…………………………………………………………………………………………………………

……………………………………………………………………………。

此致

消費者委員會主席 XXX 先生

市民

XXX 謹啟

2007年 1月 31日

要點:

(一)有無標題均可,如有,必在上款之下;

(二)有無祝頌語均可;

(三)下款身分不可胡亂分行,例如不可:

消費者委員會

主席 陳文理 謹啟

應為:

消費者委員會主席 陳文理 謹啟

或:

消費者委員會主席

陳文理 謹啟

(四)必須有日期,具備年、月、日,即「二○○三年一月三十一日」;

(五)不可前用「消費者委員會主席 XXX先生:」的上款,後又用「此致

消費者委員會主席 XXX先生」;

(六)前有「敬啟者:」,後必須有「此致

消費者委員會主席 XXX先生」;

(七)凡用「 貴」尊對方的公司或機構,於「貴」前必須空一格。如「 貴中心」。

Page 34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4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歷屆試題分析

基本要求:切題,得體,行得通,達意,此外注意基本格式及規定字數,筆劃清楚,減少錯別字。考

生若依據上述要求,實用文必定達到優異成績。

切題 小心審題,注意重點,行文扣題。若不如此,審題粗心大意,重點不明,文

不扣題,就算盈篇累牘,不切題,成績很難及格,註定不及格,大忌。

得體 切合身份。多注意不同的處境,人與人之關係不同,所用之語氣。採用切合

當事人之身份之語氣說話便是得體。

行得通 考生若能擴闊自己生活領域,爭取處事經驗,思想自然慎密,條理自然分明,

所作建議必定明確清晰,著實可行。

達意 最低限度句子通順,少寫病句,用詞貼當。若能詞彙豐富,詞意並茂更佳。

格式及字

格式錯誤,或違反字數所限,必遭扣分。多留意各類實用文體的寫作特點、

格式,但要靈活運用。受文人和發文人必須包含身分和姓名,日期包括年、

月、日,留意上行公函宜於發文人之姓名附加“上”字。字數過多,叫考官

煩厭,文字難免失去簡鍊。

其他 應該充分利用資訊媒介,多留意社會時事,避免與時脫節,並且經常

思考,加強自己之分析能力。

試卷指明考生必須依據題號使用試題所指定的名稱,若試題沒有提

供, .否則,會遭扣分。

宜選書信體。書信體式嚴謹,考生因此易於安排書信體的內容,也易

就「格式」取得分數。

宜選「虛擬情境」描述較詳盡的題目,因「虛擬情境」描述愈詳盡,

考生愈不易誤解題目,也愈易使文章禸容充實。

Page 34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4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評分方法 佔全科百分之三十。

給分 內容 40%

修辭用語 30%

結構 20%

標點、字體 10%

扣分 格式 8%

錯別字 每個錯誤扣 1/2 分,重錯不

加扣,最多扣 5 分。

字數不足 連標點,每欠 20 字扣 1

分,最多扣 10 分。

「九品中正」評分法

項目之最高分 10 分 15 分 20分 30分 40分 100分

上三品 08 - 10 12 - 15 15 - 20 22 - 30 29 - 40 71 - 99

中三品 04 - 07 06 - 11 07 - 14 10 - 21 13 - 28 31 - 70

下三品 01 - 03 01 - 05 01 - 06 01 - 09 01 - 12 01 - 30

※ 評卷員評定考生實用文類寫作表現高低時,先評定該文章屬上、中、下三品中,哪一品,然後再

從各品第中分上、中、下。決定了考生文章屬「九品中正」中哪一品第後,再依表的分數分配法

給分。

Page 34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4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談公開考試評卷參考及評卷報告

對語文教學的影響

香港城市大學 陳志誠

這裏所說的“公開考試”,主要是指香港的中學會考和高級程會考兩個考試;而

“語文教學”,主要指的則是香港的中學中文科教學。

香港的中學學制一般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由中一至中五,第二階段由中六

至中七。兩個階段並非自動銜接,不可直升,而要先經過一個全港性的中學會考,會

考範圍包括中四、中五兩年的課程,學生要在會考取得一定的成績才可進入中六、中

七的第二階段。能夠循中五會考成績而進入中六的學生,大約低於整體人數的五分之

一。換言之,如果每年中學會考人數有十八萬,那就有超過十五萬學生受到淘汰,無

法升讀中六。無法進入中六,即無法循正常途徑入讀大學。至於能夠升讀中六的,則

又要在中七面臨另一次的考驗,那就是我們所說的高級程度會考。大學一般不另設入

學試,通常都以高級程度會考的成績為準。換言之,高級程度會考就是入讀大學之前

最後一次的測試,也是最關鍵的一次。

無論中五或中七,兩次會考之中,中、英文兩科語文,都是必考的科目,任何一

科不及格,對個人的前途以致入讀大學的機會,都有重大的影響。在高級程度考試之

中,即使其他科成績不錯,但語文科稍有差池的話,一般便難以獲得大學取錄。所以,

不論是中五也好,中七也好,學生都得特別重視中、英文兩科,而在中學最後階段的

這兩科,跟其他科目一樣,既是教學課程,也是考試課程。

教學課程和考試課最大的分別,是在課程處理上的不同。教學課程所需要的,是

如何通過教學活動,以達致教學目標的問題。此外,還可以“因材施教”,照顧不同

學生的需要。而在考試課程之中,則除了一般教學目標之外,還得考慮到學生的應試

問題。如何令學生考試過關,如何使學生在考試中有較好表現,都好像是教師們份內

之事。

至於作為受教者的學生,因為前途攸關,自然更集中精神在考試方面,諸如應試

技巧,評分標準,以至題目的臆測等,都是學生們除了課本的知識之外,不可不注意

的問題。而作為教師的,也視之為本身的責任,在教學課程之外,需要注意考試方面

的問題,為學生作好應試的準備。所以,到了中五或中七,在“教”和“學”兩方面

都免不了以考試為主導,這是不必諱言,也母庸否認的事實。

Page 34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4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在這種以考試為主導的氣氛瀰漫下,教中學高年級的老師,教學任務來得比較艱

巨,因為學生公開考試的成績,往往成了教師教學成敗的一項參考,不單責任較重,

壓力也來得較大,所以,為學生準備應試的材料,為學生設想模擬的試卷,以至替學

生猜測考試的題目,都好像是老師責無旁貸的事情。

做教師而要為學生準備應試的材料,雖然不是最理想的做法,但為了學生的利益

著想,卻是負責任的做法。而在這些材料中,除了歷年公開試所出的題目之外,最應

該參考的,無疑就是公開試中的“評卷參考”和“評卷報告”了。

所謂“評卷參考”,其實就是公開考試中閱卷員賴以評閱試卷的依據和準則;“評

卷報告”則是整個考試完結之後,由試卷主席根據考生的表現而撰擬的一份報告,屬

總結性質,但往往也會提出若干建議,供教師和學生參考。

這兩份文件,都是由考試局發出的,一在閱卷之前,一在閱卷之後;一是不大願

意公開的,一是可以任意參閱的。如果以語文科來說,其實兩者都對教學有一定的影

響,但無論教師或學生,通常都看重“評卷參考”而忽視“評卷報告”。為了說明的

方便,以下用高級程度會考“中國語文及文化科”試卷中的“實用文類寫作”為例,

來說明兩者對語文教學所產生的影響。

香港高級補充程度會考“中國語文及文化科”是由 1994年開始作為考試科目的,

而該科的“評卷參考”或“評卷報告”,自然也由那年才開始出現。本來,根據考試

局的規定,這類“評卷參考”,屬於“內部文件”,只限閱卷員參閱,不得以任何形

式翻印。由 1996 年起,則改為“只供教師參閱”,並且聲明:“閱卷員在完成閱卷工

作後,若將本評卷參考提供其任教會考班的本科同事參閱,本局不表反對,但須切記,

在任何情況下均不得容許本評卷參考落入學生手中。學生若索閱或求取此等文件,閱

卷員 /教師應嚴詞拒絕,因學生極可能將評卷參考視為標準答案,以致但知硬背死記,

活剝生吞。 ....”

這是用心良苦、設想周到、也照顧實際的想法,由“只供閱卷員參閱”到“只供

教師參閱”,就是給予一些沒有參加評閱試卷而任教會考班的老師也有機會參閱,好

讓他們對考卷的要求有個清楚的了解,從而使他們的教學內容跟考試得到更好的配合,

這無疑是個適切而合理做法。至於一再要求教師別把這份文件流入學生手中,目的也

不在增加考試的神秘感和權威性,而旨在避免學生簡單地誤認這是個標準答案,不假

思索地便照單全收,這就有違現代教育著重思考和提高能力的基本要求。

不過,作為任教會考班的老師,即使不把“評卷參考”直接交到學生手中,但在

教學過程中,經過一番過濾,間接地把有關信息傳遞給學生,好讓學生做好應考的準

備,卻是無可厚非的做法。至於教師本身,也因對考卷要求的了解而調整自己的教學

Page 34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4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內容和輕重安排,相信這也是恰當的做法,實事求是的做法。

就以“實用文類寫作”的“評卷參考”為例,雖然每年不同,分數的輕重分配也

因題目而有異,但大體上,內容佔 40%,修辭用語佔 30%,結構佔 20%,標點和字體佔

10%,卻是前後一致的,老師在教學實踐之時,自然也依據這個準則來定分數,使學生

成為習慣,有個及早的適應,到應考之時,也就心裏有數,不致一無所知,缺乏把握。

除了考試的評分標準外,“評卷參考”也對教學內容有個實質的影響,譬如 1994

年“實用文類寫作”卷的“評卷參考”,由於那是第一次有這麼樣的考卷,為了幫助

閱卷員評閱試卷的方便,所以那年的“評卷參考”寫得比較詳細,如第一題要求考生

根據兩篇新聞報導撰寫新聞評論一則,“評卷參考”即把內容所佔的 40 分分為事件概

述、事件分析和事件評論三方面來評分,每一方面又細分若干點,而以事件評論佔分

最重,這是因為題目明顯地是要求寫“新聞評論”的關係。如此一來,就給教師們在

教學過程中,不單在分數的配置上有一定準則,而且在教“新聞評論”的寫作方面,

也起了示範作用。

另外,也是同一份的“評卷參考”,把書寫“公函”時所應注意的格式都詳列出

來,包括上款、下款、日期等列得清清楚楚,把不規則的寫法統一起來,即使開始的

一年寫法不一,出現不少的混亂,但以後就有一定規矩可循。事實也是如此, 1994 年

之後,誤寫誤用的情況大大減少,這雖然是老師們教學努力的成果,但多少也不能說

不是“評卷參考”所引發出的影響。

除了“評卷參考”之外,另一份很值得注意的應該是“評卷報告”。可惜較之“評

卷參考”來說,沒有那麼受到注意。這是由於報告並非直接跟分數有關,而且出版之

時,通常都在暑假之後,所以每為教師們所忽略。事實上,從語文教學的角度說,“評

卷報告”更有可資參考的地方。我們試以高級補充程度“中國語文及文化”科試卷一

“實用文類寫作” 1995 年度的“評卷報告”為例做個說明。

那年共出三題,第一題要求考生以學生會名義,撰寫學生會周年會務報告;第二

題要求考生以濫用精神藥物關注小組主席名義,撰寫提交教育署署長的建議書,預防

學童濫用精神藥物;第三題為短文兩篇:一為致函報章讀者版,公開表揚一公立醫院

的醫護人員;另一則以校長身份,介紹一位有傑出成就的校友作週會的演講嘉賓。

那一年選答各題的考生相當平均,每一題都在百分之三十以上,可見題目擬得不

錯。“評卷報告”除了評論考生在每題的一般表現之外,還提出一般性的評論和建議。

無論是考生在每題的一般表現或整個考試的一般性評論和建議,除了學生應該參

考之外,也值得語文教師在施教之時作為參考。

Page 34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4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關於考生在每題的一般表現,由於牽涉較多,這裏只好從略。至於一般性評論和

建議,現在姑引那年的內容供大家作個參考:

“在語文基本功方面,以下的弊病仍常常出現,有待改善:

(1) 審題粗心大意,重點不明,以致文不扣題,盈篇累牘,往往未能掌握題旨,

切中肯綮;

(2) 造句遣辭,往往忽略邏輯、語法,以致上文下理配合不上,而病句亦比比皆

是;

(3) 對標點符號的使用與段落的劃分多不重視,錯別字亦多,並且積非成是,常

寫不合乎規範的簡化字。”

這是一般評論方面,至於建議,則有下列各項:

“ (1) 擴闊生活領域,爭取處事經驗,並且經常留意社會時事加強思考訓練;

(2) 多注意不同的處境,考慮不同的人際關係,務求用辭得體,語氣適切;

(3) 多留意各類實用文體的寫作特點、格式,但要靈活運用,避免陳腔濫套;

(4) 不斷透過閱讀與寫作以鞏固語文的基本功,加強對詞彙的運用能力,提高

句子通順達意的程度;

(5) 應考時應該小心審題,掌握題目重心,並應適當分配寫作時間,避免內容

詳略失調,亦爭取於交卷時能有翻閱修正的機會;

(6) 平日多留意文字的寫法與標點符號的運用,對簡體字亦不能輕率大意,以

免積非成是,誤寫誤用,不合規範。”

這裏所說的,不少都是我們語文教學中所應注意的問題。這些問題其實不只限於

“實用文類寫作”,也不只限於某一年度。在寫作教學中,的確有其普遍意義,很值

得我們多加留意,不宜忽略。

Page 34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4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

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

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

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

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

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

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

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

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

klzxcvbnmrtyuiopasdfghjklzxcvbnmq

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

Page 34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4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構思說話內容方法舉隅

When 黎明 幼稚園 前天 古代

早上 初小 昨天 現今

午間 高小 今天 將來

下午 初中 明天

黃昏 高中 後天

晚上 大學

深夜 在職

Where 室內 海 天上 東方 中國 香港

室外 陸 人間 西方 外國 中國

空 英國

美國

……

Who 我 男人 個人 兒童 學生 皇帝 醫生

你 女人 家庭 青少年 教師 官吏 警察

他 社會 成年人 父母 平民 法官

長者 公眾 工人

Why 原因一 (角度) (角度) (角度) (角

度)

原因二 政治 法律 歷史 旅遊

原因三 經濟 教育 地理 安全

原因四 文化 科學 環保

社會 藝術 語言

Page 34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4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What 方法一 模式一 步驟一 層次一

方法二 模式二 步驟二 層次二

方法三 模式三 步驟三 層次三

…… …… …… ……

How 理想 理智 仁 眼 視覺 記敘

現實 感情 義 耳 聽覺 描寫

禮 口 味覺 說明

智 鼻 嗅覺 抒情

信 觸覺 議論

陰 虛 動 上 內 圓 曲

陽 實 靜 下 外 方 直

Page 35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5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黑 白 灰

黑色和白色是相對的,從許多成語中我們可以看到,例如黑白分明、是非

黑白、非黑即白等,而灰色則是兩者之間的顏色。4

黑色和白色代表兩種不同的人和事。黑色沒有色彩,給人一種黑暗、神秘、冷酷無情的感覺,

所以很多日常生活中關於黑色的詞語,如黑社會、黑箱作業、黑心腸……都是負面的。相反,白色就

舒服得多。它有如冬天的朝陽,給人溫暖、和諧的感覺。護士穿白色衣服來照顧病人,目的是讓他們

安心,試想想:若護士穿上黑色衣服,恐怕令人難以接近、病人心生抗拒吧!灰色就不像黑色和白色

般給人強烈的感覺,很多人都把它忽略,以為它沒有個人風格。

我卻認為我們待人處事時要靈活運用這三種顏色,就像畫山水畫般,除了著墨、留白外,還要添

上不同深淺程度的灰色。對於一些心術不正的人、欲與你同流合污的人,或是面對一些誘惑時,我們

一定要以黑色的態度─不假辭色、口黑臉黑地拒絕他們,讓自己變成一個黑臉神而將他們拒於門外,

令自己百毒不侵;而面對身邊的親人、朋友,或是一些社會上值得同情的人,我們就應以白色去關懷

他們,就像白衣天使了解和照顧病人一樣;至於面對一些陌生人或普通朋友,我們可以以灰色的態度

─不冷不熱、不慍不火、不亢不卑、不疾不徐,要待人有禮,不要掛著一張撲克臉。例如面對別人善

意的邀約,但你又沒有興趣赴約的話,不妨婉轉地拒絕,這樣不會讓別人以為你態度囂張,也不用勉

強自己。

也許有人認為這樣又黑又白沒有個人原則,但這樣做既可減少誤會,又不用委屈自己,何樂而不

為呢?

Page 35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5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94 --

95 第 6日 x2

96 第 1日

97 第 3日

98 --

99 --

00 --

01 第 5日, 第 10 日

02 第 12 日

03 第 8日, 第 10 日 (第 11日出{詩})

04 第 5日, 第 6日

05 第 4日, 第 7日, 第 11日

06 第 3日, 第 9日

07 第 3日, 第 7日

08 第 11 日 (統計圖)

Page 35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5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007/3/12 5:10PM

短講: 智、仁、勇。

討論: 教師需要形象包裝嗎?

2007/3/12 6:30PM

短講: 石頭的願望。

討論: 長輩在新年向後輩派紅封包,後輩又可以怎樣向長輩表達賀歲的心意

呢?

2007/3/13 5:10PM

短講: 我在走我的路。

(2000討論 6日 2 組: 人生是苦是樂,自己可以選擇。)

討論: 為了提昇香港旅遊業的形象,香港人必須做的一件事。請討論之並達

成共識。

2007/3/13 6:30PM

短講: 視野。

討論: 知書識禮還有時代意義?

Page 35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5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007/3/14 5:10PM

短講: 客套與虛偽

討論: 你相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嗎?

(1996討論 8日 2 組: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2007/3/14 6:30PM

短講:

討論: 近年子女疏忽照顧父母的案件時有發生,試提出一些鼓勵子女照顧父

母的方法,並達成共識。

Page 35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5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007/3/15 5:10PM

短講: 我認為中國語文及文化科是最____的科目, 請在橫線上配合上合適

的形容詞,並說說你的感受。

(2003討論 3日 2 組: 試評論香港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口試,並達成共識,向

考試局提出兩項建議。)

(2001討論 4日 2 組: 試檢討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0討論 8日 1 組: 有人認為中學中文科課過於艱深,沒有時代氣息,不

適合少年心理。試評論中學中文科課程。)

討論: 內在美,外在美,孰美?

(2002討論 2日 2 組: 人應否為了追求體態美而接受矯形手術?)

(1996討論 12 日 1 組: 自然美與人工美,孰美?)

2007/3/15 6:30PM

短講: 夢

討論: 古人認為養不教父之過,家庭教育十分重要,學校教育能否取代家庭

教育?

(1996討論 2日 1 組: 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嗎?)

Page 35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5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007/3/16 5:10PM

短講: 25.5℃

討論: 假設你是「關注社會貧窮問題小組」的成員,試討論其成立宗旨,共

設計兩項活動,達成共識,向學校申請。

2007/3/16 6:30PM

短講: 今夜我不想睡。

討論: 說話令人感到舒服,縱然帶有誇飾成分,也無傷大雅。你同意嗎?

2007/3/19 5:10PM

短講: 發脾氣。

討論: 你會邀請以下哪位人士為校慶典禮作致詞: 校巴司機 小食會東主

校務處職員 並達成共識。

2007/3/19 6:30PM

短講 : 香港地標。

討論 : 有人說 :「我要學的東西,在幼稚園已經學會」試就此討論。

Page 35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5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007/3/20 5:10PM

短講: 作為廿一世紀的年青人,應該怎樣看婚姻?

討論: 互聯網放上用手機拍攝的短片成為熱潮,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2007/3/20 6:30PM

短講:

討論: 行樂要及時,你同意嗎?

(2002討論 8日 2 組: 人生得意須盡歡?)

(1994討論9日2組: 有人認為有吃有喝有玩樂已是幸福的生活。你同意嗎?)

Page 35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5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007/3/21 5:10PM

短講: 容忍與寬恕

討論: 有人說「到公廁看看,便可知道該地人民的公德水平。」你有什麼看

法?

2007/3/21 6:30PM

短講: 橋。

討論:

[本報訊]石澳一連五天舉行十年一度的太平清醮,要求區內居民和遊客茹素。

有中學生帶同肉食到該處燒烤,被村民勸諭停止。

如果你們是上述學生,會怎樣做?試討論並達成共識。

2007/3/22 5:10PM

短講: 成功就是...

討論: 有人批評香港的節日越來越商業化,節日商業化真的 不好嗎?

2007/3/22 6:30PM

短講: 如果由我當一日校長。

討論: 請共同探討現時香港報刊雜誌最令人非議的問題,並

向當局提出改善的建議。

Page 35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5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007/3/23 5:10PM

短講: 你的朋友做事沒有自信,請當面鼓勵他。

討論: 只有民主的國家,才有真正愛國的人民。

2007/3/23 6:30PM

短講: 散步。

討論: 2009年香港舉辦東亞運動會,你會選擇什麼吉祥物?請討論並達到

共識。

2007/3/26 5:10PM

短講: 恭喜發財。

討論: 過程比結果重要。你同意嗎?

2007/3/26 6:30PM

短講: 出路。

討論: 作為一個中學生,你最希望擁有以下哪一種權利?

自選科目//自選上課時間//自選老師

請討論並達成共識。

Page 35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5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007/3/27 5:10PM

短講: 如果在密室獨處三天,最希望選擇以下樣? 一本小說/電視機/紙

和筆

討論: 靈活變通是投機取巧嗎?

2007/3/27 6:30PM

短講: 我的自畫像

討論: 你認為子女希望父母多給予自由,還是多與父母傾談呢?

紅色字為類似當年考試題目的舊試題。

Page 36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6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10/3

第一場

個人短講: 看電影

小組討論:"隨遇而安"&"追求卓越".哪一個比較可取?

第二場

個人短講: 童年童心

小組討論:禁止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飲食合理嗎?

11/3

第一場

個人短講: 藉口

小組討論: 討論時下年青人的擇偶條件,並給他們一些意見

第二場

個人短講: 普選行政長官,跟我有什麼關係?

小組討論: 前途=錢途?

Page 36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6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12/3

第一場

個人短講: 秘密

小組討論: 除閱讀外,還有什麼方法提升個人品味?

第二場

個人短講: 假如教室沒有圍場

小組討論: 外國片商到香港拍攝新戲,對香港是否弊多於利~

13/3

第一場

個人短講: 為人民服務。

小組討論: 有人認為奧運會不設獎牌, 更能彰顯體育精神。你同意嗎?

第二場

個人短講: 無聊做什麼好?

小組討論: 為令小孩循規蹈矩,每一個家庭都應有家規.請合力為香港家庭訂

立至少兩條家庭家規.

Page 36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6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14/3

第一場

個人短講 : 紀律

小組討論 : 獅子山下""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我地大家用艱辛

努力寫下那 不朽香江名句"" 試據此討論 何謂"香港精神"

第二場

個人短講: 假如我懂得魔法

小組討論: 中國人有不少同名同姓的人,試提出如何解決?

17/3

第一場

個人短講:背影。

小組討論:調查指香港人的生活質素高,但怏樂指數卻很低。試談談你的看

法。

第二場

個人短講: 學習的調味料

小組討論: 消費可以促進經濟繁榮. 你認同節儉是否合時宜嗎?

Page 36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6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18/3

第一場

個人短講: 紅與綠

小組討論:近年學校推行(一人一國粹)計劃,鼓勵學生參加中國傳統文化活動,

例如粵曲,試發表意見.

第二場

個人短講:我的偏見

小組討論:

對於以下社會問題,你有什麼看法?

【本報訊】志願機構為貧困人士提供糧食援助,受助者上升了15%,有部

份受助者雖有工作,但薪金極低,原因是高通脹所致。

19/3

第一場

個人短講:同班同學

小組討論:安樂死,為何不可以

第二場

個人短講:頭

小組討論:增加競爭力,要把香港打造成千萬人口!你同意嗎?

Page 36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6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0/3

第一場

個人短講: 直通車

小組討論: 學校舉辦「活在豐盛人生」活動,你認為以下那個主題最適合?

關懷弱小 藝術人生 理才之道

並逹成共識

第二場

個人短講: 最能形容 / 代表你的動物

小組討論: 大學生抄襲功課同請槍手做功課,用以下邊一種懲罰最適合?

罰款 延遲畢業 終止學業

並達成共識

Page 36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6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5/3

第一場

個人短講 : 一生之計在於......

小組討論 : 小組討論 : 以下那位母親最值得表揚(共識題)

孟母,岳飛母親,遊子吟中的 "慈母"

第二場

個人短講:有人希望永遠長不大,你呢?

小組討論:用 "現金"當作獎品鼓勵中學生學習,好不好?

Page 36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6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6/3

第一場

個人短講 : 慎言、無言

小組討論 :

第二場

個人短講:你的弟妹覺得文言文離今天的生活越來越遙遠,是改變他們的想

小組討論:立法監管和鼓勵自律哪個更適合香港的文化

Page 36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6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7/3

第一場

個人短講 : 我最喜歡的一種遊戲。

小組討論 : 「在富裕社會做寵物比在貧窮社會做人好。」你同意嗎?

第二場

個人短講: 時下年青人不懂獨處, 你同意嗎?

小組討論:選美活動中固守環節, 邊個最值得保留?答問、泳裝、才藝表演,

試達成共識。

Page 36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6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如 果 有 得 選 擇 , 豈 止 不 要 「 母 語 學 」 , 連 進 大 學 ,

最 好 也 不 要 報 讀 中 文 系 。

首 先 , 讀 中 國 語 文 及 文 學 系 的 人 , 中 文 創 作 不 見 得

出 色 , 當 代 中 文 大 作 家 沒 有 一 個 是 大 學 中 文 系 畢

業 。 金 庸 , 在 民 國 時 代 唸 法 學 , 梁 羽 生 讀 的 是 化

學 。 另 外 還 有 一 堆 名 師 : 張 愛 玲 、 錢 鍾 書 、 余 光 中 、

白 先 勇 , 中 文 好 得 不 得 了 , 卻 是 讀 英 國 文 學 出 身 。

冷 門 一 些 , 六 十 年 代 台 灣 的 文 學 家 : 王 文 興 、 歐 陽

子 、 陳 若 曦 , 全 部 是 台 大 外 文 系 畢 業 。

再 看 香 港 的 一 批 : 散 文 家 林 燕 妮 , 在 美 國 柏 克 萊 讀

遺 傳 學 , 倪 匡 連 大 學 也 沒 讀 過 , 中 文 卻 那 麼 啜 核 。

蔡 瀾 在 日 本 留 學 , 更 不 在 話 下 。 學 好 中 文 , 不 必 進

大 學 花 四 年 專 攻 老 氣 橫 秋 的 學 系 , 中 國 文 學 和 文

化 , 完 全 可 以 靠 自 修 。 讀 英 文 系 、 法 文 系 、 日 本 語

文 及 文 化 系 , 哲 學 、 歷 史 也 好 , 先 打 一 層 外 國 的

底 , 培 養 一 點 海 洋 的 品 味 和 眼 光 , 回 頭 再 讀 中 國 古

Page 36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6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代 的 典 籍 , 反 而 更 有 洞 見 。

例 如 , 先 讀 伏 爾 泰 的 散 文 , 再 讀 晚 明 的 小 品 , 把 地

中 海 大 西 洋 的 浩 瀚 , 接 到 黃 河 這 一 端 , 就 會 明 白 中

國 散 文 的 精 神 境 界 。 先 讀 十 九 世 紀 波 特 萊 爾 和 藍

波 的 詩 , 再 讀 唐 代 的 李 商 隱 和 李 賀 , 感 受 更 深 一

層 。 這 一 切 , 叫 做 Fusion , 夏 蟲 不 可 與 語 冰 , 沒 法 子

解 說 。

避 讀 中 文 系 , 還 有 一 個 氣 質 的 問 題 。 一 進 這 個 門

檻 , 滿 屋 都 是 錢 穆 和 牟 宗 三 的 幽 靈 , 一 股 明 末 清 初

遺 民 士 大 夫 的 悲 情 , 夾 雜 一 室 煙 灰 的 薰 味 撲 鼻 而

來 , 一 忽 兒 是 三 千 年 文 化 、 博 大 精 深 , 一 回 頭 又 變

成 禮 崩 樂 壞 、 花 果 飄 零 , 北 望 神 州 , 長 嗟 短 嘆 , 淒

苦 孤 伶 , 天 愁 地 慘 。 年 華 二 八 的 美 少 女 , 樣 子 不 論

多 麼 桃 花 扇 、 氣 質 如 何 牡 丹 亭 , 一 進 中 文 系 , 整 天

跟 韓 愈 、 司 馬 光 和 孔 子 孟 子 這 些 老 頭 為 伍 , 訓 詁 引

據 , 筆 記 窮 經 , 三 年 不 到 , 肌 膚 的 光 潤 全 無 , 聲 音

低 沉 , 笑 容 消 失 , 思 想 全 跟 在 先 人 評 點 的 框 框 打

轉 , 熬 成 老 姑 婆 , 這 又 何 苦 ?

外 面 的 世 界 很 大 很 好 玩 嘛 , 讀 文 學 經 典 , 不 如 先 讀

Page 37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7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莎 劇 的 As You Like It 。 看 《 紅 樓 夢 》 , 也 不 必 唸 中 文

系 , 只 要 失 過 戀 就 得 了 , 加 上 今 古 評 論 一 大 堆 , 當

做 消 閒 看 , 三 生 貫 澈 , 千 里 融 通 。

中 文 系 會 窒 息 創 意 , 把 人 讀 成 小 老 頭 。 不 錯 , 黃 霑

是 中 文 系 畢 業 的 , 振 興 流 行 曲 , 把 鹹 濕 包 裝 成 文

化 , 這 一 切 , 都 為 中 文 系 的 一 干 長 衫 老 授 不 容 。 黃

霑 是 中 文 大 師 , 卻 是 反 中 文 系 的 叛 道 。

勿 讀 中 文 系 , 先 不 要 亂 , 不 是 我 一 個 人 說 的 。 一 位

姓 陳 的 中 文 系 資 深 授 , 二 十 年 前 就 叫 人 「 不 報 文

科 」 , 其 「 文 科 」 即 是 中 文 系 為 首 。 我 認 為 這 句 話

太 過 偏 激 了 。 文 科 可 以 讀 , 尤 其 是 牛 津 和 劍 橋 的 古

典 系 和 歷 史 , 獨 是 華 人 社 會 中 文 系 的 BA 課 程 不 必

報 。 其 中 道 理 , 你 長 大 了 就 明 白 , 但 當 前 , 大 學 選

科 , 勿 以 中 文 系 為 首 選 , 信 我 吧 , 無 無 仇 , 我 不 騙

你 。

Page 37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7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

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

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

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

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

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

人生的意義

殷海光

Page 37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7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人生的意義

1. 論「人生的意義」這問題,對「人生」有何意義?

答:

( 1 ) 「人生的意義」是一個永恆的問題,自古以來已討論不休。我們今日仍討論這問題,乃由於

通過討論、探究,我們可從中認清自己的人生目標,理性地去面對自己的將來。這樣,我們才

可決定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不致由他人操縱。

( 2 ) 此外,通過論「人生的意義」,我們可接觸到不同宗教、文化對此問題的看法;這些看法既

可供參考、借鏡,也可擴闊、深化我們的思考領域,使我們的人生觀更加完整。

2. 為甚麼作者說:「人生的意義是各人自己的」?你認為你的「人生的意義」是甚麼?

答:

( 1 ) 每個人的人生道路都不同,旁人根本不能替代。因此,只有自己探求得的「人生的意義」才

是有價值的,才能切合自身的境況。他人所想的「人生的意義」只能供我們參考,採用與否仍

須經過我們理性的思考分析,因此作者說「人生的意義是各人自己的」。

( 2 ) (第二部分學生可自由發揮,教師可從旁指導。)

Page 37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7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人生的意義

殷海光

今天是一九六六年四月八日,我今天要跟大家談的問題是「人生的意義」。我為什麼要選這個問題呢?

這有兩個理由:第一個理由是我個人是非常喜歡思考的。從少年時代到青年時代,從青年時代到中年

時代,都是不停的想問題,對人生的辛酸波折也經歷過一些。因此把我所想的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

生的道路是什麼陳示出來,給各位參考;我只說參考,但我沒有說各位一定要採取我的人生觀和人生

的意義。人生的意義是各人自己的。我只是把我的提供各位參考而已。第二個理由是:就我觀察所及,

我們正處在一個轉型的社會,我們的文化在蛻變中,而且這個世界是這樣的擾攘不安,差不多的人實

實在在說來心靈都失落了:失落在街頭,失落在彈子房,失落在電影院,失落在會客室裡,種種的失

落。他們的心靈是不凝煉,不堅強的。比如說,有些體育家,運動家,他們的個子是蠻大的,打人蠻

行的 但他的心靈很脆弱。譬如說,他們稍微把一句話說錯了,就怕這個人不喜歡吧,怕那個人被得

罪了。這充分表現出心靈的脆弱。假如我們具有強健的身體而心靈如此脆弱,這是很可悲的,我們只

有做別人的工具。這是時代的厄運。為了免於這一厄運,所以我願意把我自己的想法提供出來。

我們現在看這個表(如下),這就是今天討論這個問題的基礎,並以此為範圍。人生是有很多層次的,

此處我只能簡略的說,首先要說的是物理層。任何人無法不受物理定律的支配。

如果有人活得不耐煩的話,他從樓上跳下來,非傷即死,毫無問題的。那就是受物理定律的支配。人

是有限的動物,雖然有時覺得自己是無限的,那大概是太狂妄了。這層是用不著多說了。第二層是生

物邏輯層。人不僅是物而且是生物,是有生命的。有生命則不能不受生物法則的支配,如呼吸,心臟

Page 37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7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的搏動,肌肉的收縮都是受生理法則的支配,沒有人能例外。我們就是這種構造的。可是,在這層有

一種特別的現象,這在別的生物裡是不發達的──即使不是沒有的話。這就是一個生物文化的界域。

我們是一種生物,有許多是需要必須滿足的,如吃飯喝水,到一定的歲數要結婚,所謂「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輾轉反側」,那麼難過,這都屬生物邏輯層。固然,別的生物也都要吃東西,

尋配偶。但它們與人有大不同之處:它們是赤裸裸的,沒有文化,人則不同,吃東西要講禮貌,有不

同的分殊,不同的形式。就穿衣而論,我不相信任何一位小姐,本來就像孔雀般美麗,而是藉各種物

質的工具來補足其美。人為了禦寒有棉、皮革、尼龍、奧龍、達克龍。這都是生物文化層的東西。我

們滿足人類之生物文化。但人類的生存並非發展到此結束的。人是有「意識」的。這最關重要。別的

生物大概沒有,至少到現在為止大概尚末發展到這地步。這在生物發展的過程中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別的生物大概不知道自身的生死間題,人則知道,曉得有生就有死。彭祖長壽,但到了八百歲時依然

要死。而且人都怕死,但上帝絕不因此多留你一天,打針吃藥於事無補。由於我們有死的意識,便產

生許多神話,許多禮儀。

就這樣,慢慢的發展,擴充我們的界域,由單純的物理層,進為生物邏輯層,再由此發展到生物文化

界,繼續發展。然後人類有真善美的意識,有理想、有道德,這也就是價值層。這層就是人之所以為

人的層級,生物邏輯層則是凡高等生物皆有。生物文化界別的高等動物雖可分享一部份,但人最多。

唯最高層是人所獨有。我們講道德,追求理想,要創造理想杜會,從柏拉圖的理想國,湯瑪斯穆爾的

烏托邦,以至我們追求真善美等等,這都是超生物邏輯的東西,借用黑格爾的話說是「精神的創造」。

我想大概說來只有人類有精神的創造。這層是人所特有的。當然,人只是太空中的一種生物而已,將

來星際交通發達了,在別的星球中可能有超人類存在。超人類的智慧是可能比人類發達得多。

Page 37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7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現在我已把我要討論的基本架構說出。依此,我們討論人生的意義何在,人生的道路何在。人活在這

世界上,首先必須要能生存。可是不同的文化價值,對這種需要的滿足方式是不同的。而且有的文化

價值取向不把重點放在這上面。例如古代聖賢說:君子謀道不謀食。當我少年時,同學間常以為問舍

求田的人,是沒有大志的。因為,當時大家只談理想,只談學問。萬一有人談錢,大家一定笑他的。

這是當時一般知識份子的價值觀念。這也表示文化價值的重點之所在。又如古時有人說「餓死事小,

失節事大」;「餓死首陽之山,義不食周粟」。這是認為生物需要不及道德價值之重要。尤其宋明理學

家就是如此的。他們的想法高得很,但也空得很的。他們從不屑談這些經濟事務。但是,我們現在重

視這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亞非地區的人眾抬頭了。十九世紀末葉以迄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約八

十年間非洲地區是白種人的殖民地,有色人種受白種人的輕視,尤其認為有色人種無論是體力、道德

或天然的腦力都不如白人。可是,曾幾何時,現在非洲人受白人之哄抬。這個變化真非始枓所及!亞

非地區的人特別多,經濟落後,但是我並非認為經濟落後是罪惡。正好相反,不開發,不開馬路,漫

步森林之中,享受天然之樂,豈不更好?現在,亞非地區受重視,卻經濟落後、知識水準低、貧困、

饑荒,野心份子可用他們來擾亂世界和平。於是乎,自由國家要開發落後地區了。現在世界,無論何

地均拼命經濟發展,刻意經營。這些努力無非在生物文化層。我並不是說這一層是可以忽略的。在實

際上,我們不可能不經此層而跳至最上層。因為,如果騰空而起的話,高等精神文化的發展和道德實

踐便失去支持。宋明理學的大病在此。他們的毛病在當時並不嚴重。因為吃飯問題不大,如朱熹、程

頤、程灝等人在這方面都不成問題,頂多是有無肉吃的問題而已。因為他們有人供養,他們是士大夫

階層。據貴校金耀基先生說,我們已經不是士大夫了。我聽後有股淡淡的哀愁!但是,落花流水春去

也!又有什麼辦法呢?以前我是會做秋夢華怡保的百分之一,因此你們可以說:殷海光,你的夢可以

Page 37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7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醒了!這樣我們便要面對現實了。當時朱熹可不如此,好愜意哦!到山上開家書院,自任山長。But

now all gone!現在時代不同了,生活的需要多了。

我們的傳統文化價值取向把重點放在名教、儀制、倫序、德目的維繫這一層次上,而不太注重生物文

化層。於是精神文化和現實生活脫了節。到頭來,我們的文化發展,像一座高樓似的,上一層的人在

吹笙簫,底下一層勞動終日難得一飽,於是空了。整個文化建構都發生問題。這一歷史的教訓是值得

今日的我們留意的。我舉一個現實的例子。經濟落後的地區要人來協助。肚子被人抓住了還有什麼自

由喲!我們的肚子被人控制,很多志氣便無法伸張,人的尊嚴便很難維持。有錢才能揚眉,才能吐氣。

否則高尚的志趣,卓越的理想,都要收起來。人到屋簷下不能不低頭。所以我們必須充實生物文化層

才能談上一層的價值。現在發展外銷,致力經濟起飛,在這種意義下是對的。

然而,我們現在的問題是:人生的意義,人生的目的,人生的價值,人生的道路是否就停在這一層呢?

你如何把你與其他高等動物分別開?豐衣足食後是否安心在此停頓?人之所以為人是否這就夠了呢?

這是要我們大學生,知識份子想的大問題。今天我們都受了時代沉悶空氣的壓力,擔心出路,許多人

不愛想這類問題,視之為高調。我個人的境遇困難,但從未停止想這類間題,尤其在困難的時候更要

想!前面所說的生物邏輯的條件沒有滿足時,固然到不了最上層。但滿足之後,高尚的理想和價值都

可不要嗎?希臘出那麼多大哲學家、科學家、思想家,為後世之基礎,我們多麼嚮往啊!因為他們的

精神生活是如此豐富。顯然得很,要人生完美,必須透過生物文化層再往上昇。生物文化層滿足了,

我們還要真善美、理想、道德,這樣人生的道路才算完成。

這裏又生一個問題:假設我們已有很好的文化遺產,如中國的。就中國來說,我認為孟軻有氣象,他

可說是一個標準的道德英雄;又如韓非子,思想那麼嚴格,觀察那麼銳利。如果他生在現代的話,就

Page 37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7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可能是一個邏輯家了。我們現在進一步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我們面臨一個兩難式,即是:如果我們要

滿足衣食等生物邏輯,那麼勢必犧牲道德或理想;如果我們要維持道德或理想,那末勢必困難以滿足

衣食等生物邏輯的要求而難以生存。處此困境之下,我們怎樣作決定?照現在的趨勢,一般人在有意

無意之間,碰到求生與顧及道德不能兩全的情形,就為了求生而犧牲道德原則。有些人更因滿足自己

的利益而犧牲道德,陷害別人。所以,道德就「江河日下」了。人吃粗一點尚可活下去。人群沒有道

德來維繫,勢必難免為「率獸食人」的世界。如何得了!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我們怎樣處理?我以為

孟夫子所倡導的「義」是救藥。他要人捨生而取義。這當然是一個極限原則。我們並不是說人必須動

不動就犧牲生命來保全道德原則和崇高理想。我的意思是說:第一,我們萬不可在自己的生存並末受

威脅時為了換取現實利益而犧牲道德原則。第二,在我們的生活勉強可過時萬不可因要得到較佳報酬

而犧牲他人。第三,當我們因生活困難而被迫不得不放棄若干作人的原則時,我們必須儘可能作「道

德的抗戰」,把道德的領土放棄的愈少愈好;而且要存心待機「收復道待的失地」。復次,我們有我們

的好惡。如果經濟貧困了,我們的好惡是否就要放棄?是否就不能講?還有尊嚴問題,如人的經濟不

能滿足,尊嚴是否可以不顧呢?諸如此類的問題,作為一個人,真值得想一想。

在各位現在這種年齡大家都有夢。胡適說,人生應該有夢,否則人生不是太不豐富嗎?現在你們都有

理想,但出了社會便可能不同了。那時各奔前程,各種打擊,各種現實的考慮,都可能使得你把崇高

的理想收歛起來。這就是現實在考驗我們的道德力,我們的理想性,我們對真對善對美的追求是否迫

切。在世界上每一個角落都是如此的。我們是否能撐得住,就在這個關頭。現在是考驗我們的時候了。

Page 37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7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人生的層次:

1) 物理層:.

2) 生物邏輯層:

3) 生物文化層:.

4) 價值層:.

人生的意義和道路

1)

2)要充實生物文化層:

a) 生物文化層不充實,高等精神文化的發展和道德實踐便失去支持.

b) 肚子被人控制,人的尊嚴便很難維持.

3)要透過生物文化層再往上昇,發展價值層.

對生與義的取捨:

1).

2).

3).

4).

Page 37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7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Page 38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8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Page 38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8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Page 38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8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1. (1)人生有哪幾個層次?試加以說明。

(2)哪一個層次是人所獨有的?為甚麼人有價值層?

答:

( 1 ) 人生有很多層次。首先是物理層:任何人皆受物理定律的支配。

第二層是生物邏輯層:人是有生命的,因此不能不受生物法則的支配。如呼吸,有各種必須滿

足的需要,如吃飯喝水、結婚生子。

第三層是生物文化層:人在滿足生物邏輯層的需要時,講求文化。如吃東西要講禮貌,穿衣服

除了保暖外,還講求美觀,為了禦寒而有棉、皮革、尼龍等等物質之發明製造。這層和其他生

物不同,在其他生物並不發達,甚至沒有。

最高層是價值層:這層次包括講道德,追求理想,要創造理想社會,追求真善美等等。

( 2 ) 價值層是人所獨有的。因為人是有「意識」的,其他生物大概沒有。人知道生命有限,有死

的意識,因而對現實人生存有種種意識,有求真、善、美的意識,有理想,有道德。這是人類

精神的創造,追求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其他生物對生命無意識,因而無所謂價值觀,

也就沒有價值的層次。

2. 作者認為人生的意義應在哪一個層次?

答:

作者認為人生的意義,不僅在充實生物文化層,也要透過生物文化層再往上昇,還要追求真、善、美,

要有理想、道德,充實我們的精神生活。換言之,作者認為人生的最高意義應在價值層,生物文化層

只是達到價值層的必經之路而已。

3. 中國古代的文化價值取向有何特點?試加以評論。

答:

( 1 ) 中國古代的文化價值取向把重點放在道德價值的實踐上,放在名教、倫序、禮儀、德目的維

繫上。古人有「餓死首陽山,義不食周粟」之事;孔子有「殺身成仁」,孟子有「捨生取義」之

說,都是認為生命(生物需要)不及道德價值之重要。宋明的理學家從不屑談經濟實務,高談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 2 )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大都解決了生物文化層的需要,有基本的物質生活(因他們都是「士」

的階層,做官,講學或家有田產),因此他們進一步追求道德價值的實踐,重視精神的生活和理

想。在他們的時代裡,是無可厚非的,也是應該的,因為他們代表了社會的良心。

時至今日,「士大夫」已失去經濟的支持,必須「謀食」,因此不能高談心性理想,而不顧經濟

生活。然而中國的文化價值,仍是人生的意義所在。當我們的社會經濟繁榮,物質豐盛之時,

仍應努力實踐道德理想,才能使社會更合理,人生更完美。

Page 38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8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4. 作者認為「生物文化層」和「價值層」兩者有甚麼關係?

答:

( 1 ) 作者認為「生物文化層」是「價值層」的基礎。他認為人不可能不經此層而跳至上層(價值

層)。如果沒有滿足生物文化層的需要,高等精神文化的發展和道德實踐便失去支持。經濟落後

的地區的人民,連肚子也吃不飽,控制在他人手裡,很多志氣便無法伸張,人的尊嚴便很難維

持。所以作者認為必須充實生物文化層才能談上一層的價值。

(1) 作者又認為人們不能只滿足於生物文化層,而應再向上提昇,追求真善美,這樣人生的道路

才算完成。

(2) 因此,可以說:「生物文化層」是基礎,而「價值層」是目的。兩者兼備,人生才有意義,

才是理想完美的人生。

5. 你認為人生的意義是否可以只滿足於「生物文化層」的成就?為甚麼?

答:

(本題學生可自由發揮,只要言之成理,教師應予以鼓勵。以下答案僅供參考。)

我認為人生的意義不能只滿足於「生物文化層」的成就。因為人除了需要物質生活外,也需要精神生

活。追求真善美,追求完美、理想是人的共同希望。吃得好,穿得好,種種的豐盛物質,並不能填補

精神上的空虛,因為人意識到生命的有限,要求超越有限的恆久的價值,因此有所謂「理想」「價值」,

只有精神生活也得到滿足,人生才是完美有意義的。如果滿足於生物文化層(物質生活)的話,人和

其他高等動物也沒有甚麼分別了。

6. 在「道德原則」及「生物邏輯」兩者不能兼顧兩全的時候,一般人會如何處理?這對人類社會有

甚麼影響?作者認為應如何處理這個問題?試評論作者的意見。

答:

( 1 ) 在「道德原則」及「生物邏輯」(生存)兩者不能兼顧兩全的時候,一般人在有意無意之間,

往往為了求生而犧牲道德原則。有些人更因滿足自己的利益而犧牲道德,陷害別人。這種情況

造成道德淪亡,人們各為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人群沒有道德來維繫,勢必成為「率獸食人」

的世界。人類社會成為一個弱肉強食的原始森林,沒有所謂公義、合理、仁愛、信實、和平等

等道德價值,人類也就和野獸沒有甚麼分別了。

( 2 ) 作者認為處理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孟子的義利之辨。重視「義」的價值,甚至不惜捨生取義,

以求全人類社會的幸福。作者指出,並不是動輒要求人犧牲生命來保全道德理想,而是:第一,

我們萬不可在自己生存並未受威脅時為了換取現實利益而犧牲道德原則。第二,在我們生活勉

強可過時萬不可因要得到較佳報酬而犧牲他人。第三,當我們因生活困難而被迫不得不放棄若

干做人的原則時,我們必須盡可能減少放棄道德原則,作最少的犧牲,而且要存心待機恢復道

德的原則。

( 3 )我認為作者的意見是對的。作者所言,已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最低標準,也是人人在現實生活中

可以做到的。

Page 38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8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7. 作者問:「如人的經濟不能滿足,尊嚴是否可以不顧呢?」試抒己見。 *****

答:

我認為人的尊嚴比經濟上的滿足重要,絕不可以不顧。人的經濟上的滿足因人而異,只要足以維持生

命,也可以算是滿足,並不一定是高官厚祿,華衣華廈方算滿足。可是人如果沒有尊嚴,那麼生存也

沒有甚麼價值和意義。沒有尊嚴的生存,只是作為他人的工具,雖生猶死。生存既沒有意義,又何須

為求生而放棄尊嚴?

8.作者認為,古代中國人的文化價值取向偏重於精神生活,而現代人的文化價值取向偏重於追求經濟

發展,這兩方面各有什麼弊病?他有什麼意見?一般香港人的文化價值偏向於哪一種?何以見得?

過去殷海光也有偏向於精神生活的經驗,但他也醒悟到不可能不經生物文化層而跳至最上的價值層,

因為這樣精神文化會和現實生活脫節,到頭來,整,個文化建構都發生問題。因此,他贊成發展外銷,

致力於經濟起飛。另一方面,他也主張現代人不能停留在生物文化層,而要追求真善美、理想、道德,

以透過生物文化層再住上昇,完成人生的道路。

如果把殷海光的標準放到香港人的身上的話,可以說一般香港人都停留在生物文化層之中。因為香港

大部分的人都忙碌於如何賺錢,賺了錢之後又忙於生活的享受。答:殷海光舉出事例證明了中國人有

偏重於精神生活而輕視生物需要的文化價值取。他認為,這種重視道德價值而不屑於談經濟事務的思

想,至宋明時便暴露出弱點。宋明理學家的想法高遠得很,卻很空洞,不切實際,因而精神文化的發

展和道德實踐便失去支持,宋明理學出了毛病。

現代人則走向另一端,他們拚命發展經儕,刻意經營,卻只停留在生物文化層,沒有上昇到最高的價

值層,因而沒有走完人生的道路,使人生有所缺憾。

Page 38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8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9. 殷海光以為完美的人生需要追求真善美的生活,所謂真善美,指的是甚麼﹖又在「道德原則」及

「生物邏輯」兩者不能兼顧的時候,他認為應該怎樣處理﹖他的觀點,你認為可以接受嗎﹖至於「如

人的經濟不能滿足,尊嚴是否可不顧呢﹖」這個問題,你又有甚麼意見﹖ ******

答:1.殷海光所說的真善美的意思:

殷海光以為,完美的人生需要追求真善美的生活,所謂「真」,指的是知識;所謂「善」,指的是道

德;所謂「美」,指的是藝術。完美的人生應包括對知識、道德理想和藝術境界的追求。

2. 要追求真善美生活的原因:

殷海光從事邏輯教學數十年,深受科學哲學的影響,他主張先要培養獨立的思考能力,認為任何問題

在未經分析之前,不可妄下判斷,要用理智去思考問題;不可受流行意見所左右,也不可盲目地為權

威所擺布。他刻意求真,強調認知活動的重要性,強調必須貫徹「是甚麼就是甚麼」的原則。他急切

求善,呼籲重建道德價值的緊迫性。認為在今日的社會裏,權勢橫行、名利相軋、文人相刺的事無日

無之,所以必須急切地建立道德價值;而道德價值的建立,則必須先有經驗知識作基礎。至於美,不

僅存於詩畫歌舞等藝術的形式中,更蘊含在生活中。對美的追求,是要擺脫功利的層次,以空靈的心

態面對人生,我們就能從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生命本身的美。而這種層界,往往顯現於「真」和「善」

的層次之上。如果缺少了美,人生就會少去許多光彩。

3. 評論:

殷海光的說法值得我們去深思。人們生活在各種各樣的需要與慾望之中,種種慾望支使著人的認知和

創造,推動著科學技術和經濟文化的發展,增進物質生活的改善。然而生物文化層內各種慾望的滿足,

如華衣美食,廣廈高樓,固然可以帶給我們身體上的舒適,卻不能使我們成為高尚的和心靈充實的人;

我們的生活仍然停留在基本要的滿足這一點上,享受不到思想和智慧的陽光;這樣的生活仍然是蒼白

的。因此,追求真善美的生活,的確是需要的。

4. 殷海光在「道德原則」及「生物邏輯」兩者不能兼顧的時候的處理方法;

殷海光在「人生的意義」中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我們面臨一個兩難式,即是:

如果我們要滿足衣食等生物邏輯,那麼勢必犧牲道德或理想;如果我們要維持道德或理想,那末勢必

困難以滿足衣食等生物邏輯的要求而難以生存處此困境,我們應該如何作出決定﹖」

對於解決這個兩難的問題,殷海光認為:「照現在的趨勢,一般人在有意無意之間,碰到求生與顧及

道德不能兩全時,就為求生而犧牲道德原則,有些人更因滿足自己的利益而犧牲道德,陷害別人。」

因此他提出了孟子所倡導的「義」來作為救藥,孟子要人捨生而取義,殷海光以為這當然是一個極限

原則,並不是說人必須動不動就以犧牲性命來保全道德原則和崇高理想,而是:

第一 我們萬不可在自己的生存並未受到威脅時為了換取現實利益而犧牲道德原則;

第二 我們的生活勉強可過時萬不可因要得到較佳報酬而犧牲他人;

第三 當我們因生活困難而被逼不得不放棄若干作人原則時,我們必須儘可能作「道德的抗戰」,把

道德的領土放棄的越少越好;而且要存心待機收復失地。

Page 38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8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5. 意見:

我以為,這個兩難問題可以這樣看待:

如果生存受到威脅,即是不能滿足衣食等生命邏輯的需求而難以生存,則可能連性命也不保,當然再

無道德理想可言;要維持道德或理想,又勢必難以生存。在這當兒,我們必須仔細考慮﹖這個考慮,

可分兩層來看:

A. 如果要犧牲衣食等生物邏輯以保存道德理想的話,則要先問這樣的犧牲有無價值﹖例如說,我們

的犧牲可以挽救更多的人使他們倖免於難﹖則這種犧牲的確是值得、而且是必要的犧牲。這樣做法,

就是孟子所說的捨生取義。

B. 如果我所們的犧牲無補於實際,例如說,為了生存,我們要被迫犧牲自尊、人格等,則我們不得

不犧牲道德或理想,以求生存。在一九九一年七月發生的美國聯合盟國對付伊拉克的海灣戰爭中,美

國的飛行員被俘,被逼在電視上向全世界公開指責美國的罪行,指美國是侵略者;這本來就是違反戰

俘意願的事情,他們是在生存受到威脅之下而被逼如此做的。戰俘被釋放回國後,受到英雄式的歡迎,

因為美國人民認識到,他們這樣做並不是出於自願,不是叛國,對國家並未有做成損害,不必深責。

這就是在今時今日可見到的實例,可以參考。

至於殷海光說的:「照現在的趨勢,一般人在有意無意之間,碰到求生與顧及道德不能兩全時,就為

求生而犧牲道德原則,有些人更因滿足自己的利益而犧牲道德,陷害別人。」這中間包括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即:「照現在的趨勢,一般人在有意無意之間,碰到求生與顧及道德不能兩全時,就為

求生而犧牲道德原則。」

以上所提的兩個原則,可以符合殷海光的看法,我認為這是解決這個兩難問題的正確方法。

至於第二個問題:「有些人更因滿足自己的利益而犧牲道德,陷害別人。」這本來就一般人用來解決

問題的方法──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犧牲別人。這種見利而忘義的作為,當然為世人所不齒,為道

德所不容了。所以殷海光以為:「人吃得粗一點還可以活下去,人群沒有道德來持,勢必成為率獸食

人的世界,如何了得﹖」可知他提出要急切地建立道德價值,希望人類在追求利益時,如果不是足對

自己的生存構成威脅的話,就應該以是否合乎道德來成決定。所以他提出的三點原則:

第一 我們萬不可在自己的生存並未受到威脅時為了換取現實利益而犧牲道德原則;

第二 我們的生活勉強可過時萬不可因要得到較佳報酬而犧牲他人;

第三 當我們因生活困難而被逼不得不放棄若干作人原則時,我們必須儘可能作「道德的抗戰」,把

道德的領土放棄的越少越好;而且要存心待機收復失地。

這幾點意見,是可以接受的。

6. 對「如人的經濟不能滿足,尊嚴是否可不顧呢﹖」這個問題的意見:

至於「如人的經濟不能滿足,尊嚴是否可不顧呢﹖」這個問題,也是一個兩難問題。管子有說:「衣

食足,則知榮辱。」可知自古以來,先求溫飽,再談道德,本來就是人之常情。我們可以說,如果連

生物邏輯層也不能滿足,如何可以上升到更高的層次﹖只不過,殷海光所說的「人的經濟不能滿足」

這句話,不知指那方面而言﹖是生存受到威脅,不能溫飽﹖還是貪得無厭,不能滿足﹖如果是前者,

則不得不放棄若干作人原則,任人凌辱了。可是,應該要時常記得殷海光所說的,必須儘可能作「道

德的抗戰」,把道德的領土放棄的越少越好;而且要存心待機收復失地。如果是後者,則正如荀子所

Page 38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8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說的,這是人類惡性的表現,是為了滿足好利之心、疾惡之心、耳目聲色之欲,忘記了辭讓、忠信、

禮義文理,無所不為,本身己經不顧尊嚴了,那又再有甚麼尊嚴可言呢﹖這種無所不所不用其極的人,

是不可以和他再談甚麼真善美、道德和理想的。

10. 根據你所知,略談今日香港人對人生意義的看法。這種看法,和殷海光所說的人生的意義有沒有

相類似的地方﹖

答:人生究竟有沒有意義呢﹖人生的目的又何在﹖這是古往今來聖哲所用心思考,希望可以得到解答

的大問題。就中國文化來說,儒家思想是維繫中國社會的主要力量,儒家所所追求的想,要建設一個

和諧的人生社會和一個能夠與宇宙合一的人格生命;這個社會,就是孔孟所提倡的大同社會,所謂大

道之行,在於天下為公。要達到這個大同的世界,主要是靠個人的修德和推行仁政,在內則做到格物、

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外則做到治國、平天下;是一個道德的境界。而這個道德境界,正

是一個能夠與宇宙合而為一的人格生命。將這種崇高的道德推廣開到政治上去,就可以達到一個和諧

的人生社會。所謂內聖外王,這是孔孟儒家所追求的人生意義,也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所追求的人生

意義。

在今日來說,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價值取向,對於人生的意義,自然是各有偏重。在中國人的社會來

說,儒家學說的影響力仍然鉅大,所著重的是仍然是人倫社會的和諧關係,因此人生的意義是在於如

何落實個人道德的實踐。而生活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人對人生意義的注意力則比較集中於對富裕

社會的追求、爭取個人潛能與智性的高度發揮。

在今日的香港社會來說,對人生意義的追求比較接近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價值觀,即注意力比較集中

於對富裕社會的追求、爭取個人潛能與智性的高度發揮。在個人方面,修身立德的目的在於通過教化

以達到自我控制,以實踐禮教的文化規範。當然,這種禮教的文化規範已沒有中國過去的傳統禮教那

樣嚴格,而是隨著時代而改變,在受到西方自由思想的沖擊下,變得相當開明,再無可能有昔日中國

傳統禮教的嚴格限制。這種自我控制的能力,除了表現於品德方面外,更表現於對法律遵守的程度;

即是說,香港人相當守法,所以社會的運作得以和諧,人際關係亦見良好。而對於中國傳統的道德觀,

也不會再有「學優則仕」的想法。唐、宋以後,古人所以讀書,就是為了要做官;修身立德,就是為

了要作人民的典範。香港教育普及,我們讀書的目的,已經不再是為了做官,而是為了養成公民所必

須具備的知識和德行。對政治的態度,則是更接近西方,以嚴密的法制來輔助政治的運作,參予政事

乃是為市民服務,而不是要作四民之首了。

如果拿殷海光的說法來看香港人的生活態度,這當然是有所不足了。其實,絕大多數人,包括古今中

外,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如殷海光所說的,人生要達到第四個層次,才可算是

有意義的人生,則這個世界已經是達到完美的世界,不再有戰禍,不再有罪惡,人與人之間再沒有任

何紛爭。這個世界,正是孔子心目中的大同世界,柏拉圖的理想國,湯瑪斯穆爾的烏托邦;在理論上

是存在的,而實際上卻是十分遙遠,幾乎不可企及。所以成為人類最崇高的目標,最偉大的理想。正

如殷海光所說,每個人都有理想,「但出了社會便可能不同了,那時各奔前程,各種打擊,各種現實

Page 38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8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的考慮,都可能使得你把崇高的理想收歛起來。」是的,以一般人來說,理想和性道德力未必能經得

起殘酷現實環境的考驗,只能使人安於生物文化界層中,著意去追求生活上的滿足。但是香港人的求

真求善求美的想法並未消退,很多人在業餘時從事藝術、文學、音樂、堪輿、攝影、歷史研究、天文

研究等,也可能大有成就,這固然是追求生活情趣,也應該算是追求美的人生的一種方式。他們當然

沒有立心成為大哲大賢,但這種順其自然的努力,仍然不失是個完美的人生。而且,有這種業餘興趣

的人,在品格上多數不失為一位君子,在大是大非面前仍然可以有正面的抉擇。如果人生不一定要追

求不朽的名聲,則香港人這種生活態度,是應該加以肯定的。

儒家的德治和五倫的思想,是政治和社會的理想。

道家的禍兮福所倚,福福兮禍所伏是種不即不離的態度。

佛家的生死之說,成了中國人的宗教信仰。

殷海光所說的人生的意義指追求完美的人生,人不應為了只求溫飽,而忽略了其他精神上的重要因

素。

11.《中國的傳統社會》和《情與中國文化》兩文,對中國人的「重人情」有不同評價。試簡要說明

兩文的觀點。並加以評論。

參攷答案:

金耀基以為:由於中國是一個以家族為本位的社會,家庭對人的塑造力最強;而家庭則是以「原級團

體」(即最親近的團體)為主,人際關係基於身份上的特殊取向(即身份不同,則人際關係也不同)。

其活動範圍所及,即或無血緣或親屬關係,亦不知不覺中以「親人」視之,於是便充滿了人情味。由

於這種等殊取向的人際關係擴大到家庭之外,而出現了「準親屬」;在「親屬」或「準親屬」的圈子

內,中國人最富人情味。但一出了這個親屬圈或非親屬圈,人情味便變得淡薄了。這跟以「會社」為

社會本位,屬於「次級團體」的西方社會不同。西方社會人際關係基於契約,因而顯得淡薄而少人情

味。

所以他對中國人重人情的評價是:重人情味的中國社會,除了欠缺公德心外,人情味常常成為一種壓

力,逼使脆弱的「次級團體」的角色行為受到歪曲,此所以為官者亦常枉「法」而徇「情」。

吳森《情與中國文化》一文中所說的「情」,包涵甚廣。作者認為:儒家所說的「仁」其實就是一種

合乎禮義,發而中節的情感。這種情感與生俱來,但是如何表達則有賴於後天的教育。在倫理方面來

說:「孝」、「悌」「忠」等條目;有「禮」、「義」、「君子」等的準則。儒家維護孝的禮節,主

張守喪三年,以為葬禮和棺槨是必須的。孔子以為「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目的在提倡情感

教育,來維持一般人的道德水準。

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出以情治國的主張,孟子提倡王道政治。都是出於對人民的關懷愛惜之情。

Page 38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8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在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中,能把握人情的極致而把仁心發揚光大而無理障的,則是唐代大詩人杜甫,

他描寫人情的深度,沉鬱頓挫,迴腸百轉。廣度方面,則包羅萬象。中國人對死人既有情,而且進而

對古人有情。例如祭文、悼亡詩、懷古詩等。而人情的豐富和所受教育並沒有必然關係。

作者進一步指出,他所說的「情」就是指「關懷」和「顧念」之情,和一般人所說的「愛情」大有分

別。中國人對物也同樣有情,因為感謝天覆地載之恩,所以對天地有無限的感謝和崇敬之情,這是一

種道德和宗教的意識。對自然物採取欣賞的態度,這是藝術意識,視自然為有生命的機體。最後,作

者遠溯歷史,認為情的認識論在《周易》已開其端,論題當在「感通」這一觀念上,其中包括:人與

人之間的感通,後死者與已死者的感通,今人與古人的感通,人與自然物的感通,由此而完成的自然

無礙的統一體,就是人類崇高的情。因此,作者認為,中國人的情是醫治世界人類精神病的良藥。

「親屬」或「準親屬」的圈子,就是自己所屬的團體,在傳統的農業社會中,無論是年幼的或是年長

的,多數養成強烈的依賴需要,希望別人多予照顧、保護支持及指導,以他人(通常是年長或高位者)

或團體(通常是家族)作依靠及求助的對象。而在家族中的年長或有權勢者,亦樂於照顧他人以顯出

自己的權位,所以對於「親屬」或「準親屬」,中國人最富人情味。但是傳統的農業社會,只著重保

持家族內人際關係和諧,對自己所屬團體以外的人則易有敵意,也不信任外界,易於疑心別人。所以

一出了這個親屬圈或非親屬圈,人情味便變得淡薄了。顯然的,金耀基所說的人情,是社會行為的表

現。吳森在《情與中國文化》一文中說重人情是中國人的特色。他所說的人情,是惻隱愛人之心的自

然流露。這種愛人之心,必須是一種無私之心,而且必須加以推廣,才可以見出人之情。又在流露這

種愛人之心時,其間必須沒有任何利害衝突,或者不妨礙自己本身的利益,所以作者說,如何去表現,

要看後天的教育。可知吳森所說的人情,是道德行為的表現。

金耀基是從人的社會行為來論人情的表現,吳森則從人的道德之心來論人的行為的表現。兩者都是人

所具的行為,但是在不同的環境中,有不同的表現。

在團體之中,是先照顧自己人的利益還是外人的利益﹖以一般平民百姓來說,要照顧的必然是自己團

體內的人的利益,然後才及於外人,這本來就是人之常性。金耀基所舉出的例子:「我們在公汽車裏

看得最明顯,凡是親戚朋友,便熟絡地讓座爭先;而非親戚朋友,則爭座恐後,毫不客氣。」這明顯

是一種利益衝突時特有的表現。這種照顧自己人之情,最常見於日常生活中。

而吳森所說的情,則是惻隱之心的流露,在考慮到所有人的利益時,例如推行政事;或在特殊的環境,

例如處於生死存亡關頭,或苦難之中,或懷古、悼亡等,才可以自然表達出來。這不是一般人可以時

常做得到的。如果長存愛天下人而不必顧及自己之心,則這是一種博施濟眾的表現,是聖人的境界,

而不是常人了。

Page 39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9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12. 當「求生與顧及道德不能兩全」的情形下,殷海光認為應該怎樣取捨?

又試評述殷氏的觀點。

當「求生與顧及道德不能兩全」的情形下,殷海光提出了三點原則:(989字)

A 在生存未受到威脅時,萬萬不可為了換取現實的利益而犧牲道德原則。

B 當生活勉強可過時,萬萬不可為了得到較佳的報酬而犧牲他人∕道德原則。

C 當因為生活困難而放棄道德原則時,要作「道德的抗戰」,把道德的原則放棄

得愈少愈好;而且要存心等待時機,「收復道德的失地」(再堅持道德的原

則)(169字)。

對於殷氏的「原則」,我有以下幾點看法:(821字)

A 殷氏的三點原則,我認為比「殺身成仁」(孔子)、「捨生取義」(孟子),已經是

一種「妥協」、「退縮」。因為殷氏並沒有叫人為了道德原則而放棄生命;相

反,他認為在生存受到威脅,可以放棄部份的道德原則,只不過要等待時機

「收復道德的失地」。根據殷氏的原則,豈不是文天祥在生命受到威脅之時,

早就應該投降,賣國求榮﹖

B 我認為講道德應該「因人而異」,不能「一視同仁」。論語說:「士不可以不

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可以看

到,孔孟只是要求「士」 ── 讀書人,知識份子 ── 殺身成仁,而不是要

求人人為了堅持道德原則而捨棄生命。

知識份子,作為社會的良心,我們對他們的道德要求應該高於常人;假如他們

是政府首長,我們的要求會更高。我們絕對不應該要求一個教育程度不高的市

井之徒「捨生取義」;但是我們會苛責知識份子為了的私利而輕易放棄道德原

則。船隻遇險時,船長應最後一個逃生;鐵路意外頻生,鐵路部長應該引咎辭

職。執法人員知法犯法,國家首長以權謀私,所受到的懲罰一定會比老百姓

高,就是這個道理。

C 對於一般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來說(殷海光的演講對象是大學生),我認為殷氏

的原則比較合情合理,比較切合實際。因為人總是貪生怕死的。

D 但是,我認為在民族大義之前,在國家興亡的時刻,即使生命受到威脅,一個

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仍應堅持道德原則。假如為了保存一己的生命,而千千萬萬

同胞的生命,這是絕對不應該的。

E 我又覺得,殷氏的三原則很容易成為人們放棄道德的藉口。因為殷氏沒有清楚

說明生活「困難」到甚麼程度才可以「放棄『若干』作人的原則」,而那些可

Page 39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9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以放棄的作人原則是甚麼道德原則。

F 總的來說,相對於宋明理學家動輒要求人犧牲生命去保存道德,殷氏的三原則

比較切合實際,是一種進步,但亦是一種妥協、退縮。我認為當「求生與顧及

道德不能兩全」的情形下,不同的人(教育程度、職位地位不同)該有不同的

取捨;而且我們不應藉口生命受威脅而放棄道德原則和崇高的理想。

13.殷海光將人生分為四個不同的層次。試據此以說明香港人在文化價值

取向上的偏差。

殷海光在<<人生的意義>>一文中,將人生分為「物理層」、「生物邏輯層」、「生物文化層」和「價

值層」*;並且指出當生物邏輯層和生物文化層的需要滿足了之後,我們還要向「真善美、理想、

道德」的價值層進發,這樣才算是完成了「人生的道路」。 * 附簡圖。

根據殷氏的理論,我個人認為,香港人在文化價值取向上的偏差是拚命在生物文化層努力,而

沒有向價值層提升。這和宋明理學家認為「生物需要不及道德價值之重要」恰好相反。殷氏批評宋

明理學家失之於「騰空而起」,我認為香港人失之於「固步自封」,自甘庸俗。

從百年前的漁港發展至今天的大都會,香港人早已滿足了生物邏輯層的需要;從七十年代經濟

起飛到今天成為「亞洲四小龍」,香港人在「生物文化層」的成就早為世人所認同。香港是一個國

際性的金融中心,商業樓宇租金之貴在世界前列,貨櫃碼頭的吞吐量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這說明

了香港人在生物文化層的努力和成就。

然而,很可惜,香港人卻被港大校長黃麗松(八二年)譏笑為「醜陋的」。黃校長指出,香港

人被物質追求所腐化,誇張地炫耀財富,養成奢侈浪費的習慣;香港人缺乏公德心,到處倒垃圾,

貼街招,不排隊,講粗話;香港是一個文化沙漠。這些批評是有根據、有見地的。──雖然香港人

有種種足以自豪的優點。

在生物邏輯層和生物文化層的需要滿足了之後,我認為香港人很有條件向「價值層」進發。事

實上,香港人是有向價值層提升的,但不足夠。無疑,香港近年致力推廣青少年康樂活動,提高老

人福利,倡議設立中央公積金,設立廉政公署,政制改革引入直選的民主成份,舉辦藝術節、電影

節,並且建設了不少大型體育館、運動場、文化中心、藝術學院等,凡此種種都是香港人在價值層

──真善美的追求── 的努力,應該予以肯定。

不過,香港仍是一個商業利益重於道德價值的社會,香港人仍嚮往於「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

的生活,香港仍是「笑貧不笑娼」的社會。這說明了香港人在真、善、美的追求距離理想還遠。殷海

光說,肚子被人控制,志氣就無法伸張;香港經濟繁榮,物質豐盛,我們香港人很應該有高尚的志趣、

卓越的理想,在追求真善美方面作出更大的貢獻。這是我個人的期望。(863字)

Page 39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9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1 4 . 殷海光《人生的意義》討論人生的意義時說「首先要生存」;但當他評論孟子「捨生取

義」之主張時卻又說那是挽救「率獸食人」世界之救藥。前後究竟有沒有矛盾?試分析

之。

殷氏論述人生的意義,認為「首先要生存」,表面上看來是主張「捨義取生」,這和孟子「捨生取

義」的說法似乎矛盾。

不過我們要知道孟子所提倡的「捨生取義」,正如殷氏所說,是一個「極限原則」,只有文天祥、

史可法等極少數聖賢才可以實踐得到,因此不應該是對普通老百姓的道德要求。

至於殷氏所說的「首先要生存」則是就一般人立論的。《人生的意義》是殷氏在台灣政治大學的

演講,對象是一般大學生,因此不應以聖賢的「極限原則」去要求他們。

而且,殷氏亦並不是全無條件的叫人「捨義取生」,殷氏指出,「在自己生存並未受到威脅時」,

不可以犧牲道德;在「生活勉強可過」時,不可以犧牲道德。而最重要的是,犧牲了道德之後,我們

還要盡可能作「道德的抗戰」,把道德的原則放棄得愈少愈好,而且要存心等待機會「收復道德的失

地」。

殷氏又指出,假如人類沒有了道德來維繫,就會為滿足一已的利益而犧牲道德,陷害別人,這樣,

人類就會墮落成為禽獸,而人類社會就會成為「率獸食人」的世界了。孟子的所提倡的「義」,殷氏

認為正是「率獸食人」的世界的救藥。不過,「捨生取義」是一個極限原則,並不是要求人人動輒犧

牲生命去保全道德。

總括來說,「捨生取義」是一個「極限原則」,其對象是高級知識分子;而「首先要生存」是一個

起碼的原則,其對象是一般的大學生。因此,我認為這兩種說法並無矛盾之處。(557字)

Page 39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9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陳永明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主席、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今日很高興有機會來與大家談一談文化科中其中一篇選讀文章──殷海光〈人生的意義〉,講題

定為「談殷海光〈人生的意義〉的意義」。

引言

殷海光先生在六○年代在台灣大學教書,他的專長是邏輯,教的也是邏輯。他寫了一本深入淺出,

令我得益良多的書,叫做《邏輯新引》。這本書現在不知是否仍能買得到。同時,殷海光先生也很熱

衷於大量推廣民主和開放的思想,因此有人說他這篇演講辭〈人生的意義〉離開了他的專業範圍,似

乎不是殷海光先生的力作。我覺得這看法不是很公道。究竟〈人生的意義〉是否他的力作,這裡不擬

多講;但是一個人是不是一定只能談自己專業範圍內的事呢?此外,我知道殷海光先生其實也很關心

人生的問題--雖然我未曾受過他的教誨,但當時我有很多朋友在台大讀書。儘管他的專業是邏輯,又

致力推廣民主,但是他仍常常和年青朋友談論人生問題。人生的問題或者不是殷海光先生的專業,卻

是他所關心的。

殷海光談〈人生的意義〉的原因

今日談〈人生的意義〉,我帶了殷海光先生的講辭來,也就是你們的課文。我們討論一篇文章或

講辭的時候,首先要知道作者的目的是甚麼。在第一段裡,殷海光先生已講出他選擇〈人生的意義〉

作為題目的理由,以及他希望透過〈人生的意義〉表達甚麼。這兩個理由如果將它的次序倒轉過來,

可能比現在所見的安排更好。我先讀出第二個理由:

就我觀察所及,我們正處在一個轉型的社會,我們的文化正在蛻變中,而且這個世界是這樣的擾攘不

安,差不多的人實實在在說來心靈都是失落了;失落在街頭,失落在彈子房(陳永明教授按:彈子房

即是打桌球的地方),失落在電影院,失落在會客室裡,種種的失落。他們的心靈是不凝煉,不堅強

的……

Page 39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9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殷海光先生看見社會上有這現象,因此提出「人生的意義」作為課題。至於第一個理由,就是他常常

思考這問題:

從少年時代到青年時代,從青年時代到中年時代,都是不停的想問題,對人生的辛酸波折也經歷過一

些。因此把我所想的人生意義是甚麼,人生的道路是甚麼陳示出來,給各位參考;我只說參考,但我

沒有說各位一定要採取我的人生觀和人生的意義。人生的意義是各人自己的。我只是把我的提供各位

參考而已。

在第一段裡他談到以上兩個理由和目的,我認為第二個理由放在第一會更好。他有見於今天社會處於

文化的蛻變當中,很多人──他的意思是差不多所有人──心靈都失落,失落在街頭,失落在彈子房

(打桌球的地方,香港人稱為「波樓」) ,失落在會客室,失落在電影院,失落在很多地方。

我想首先和大家談談這一段,然後我們才可以明白,甚麼叫做人生的意義。殷海光先生談人生的

意義時說,今天很多人心靈失落,他沒提到意義的問題。其實這暗示很強烈︰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心

靈失落,就是由於他們的人生沒有意義,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意義是甚麼。然而甚麼是心靈的失落呢?

為甚麼說他們的心靈失落在街頭,失落在「波樓」 (彈子房) ,失落在會客室,失落在電影院呢?遺

失了錢包,我們知道原因;遺失了講稿,我們也知道原因,但心靈的失落應作何解呢?其實,換句話

來說,我認為:心靈的失落就是「沒有意義」的同義詞。

心靈的失落就是在人生中找不到意義。在街頭或者很快樂,例如在街頭與人談天、喝酒、喝咖啡;

在「波樓」打桌球;在電影院看電影等等。但心靈的失落,就是你進行以上種種活動的時候卻沒有目

的。說目的是尋求快樂吧﹗尋求快樂有沒有目的呢?例如今日我看一齣電影很快樂,看完便有失落感。

明天要再看第二場電影,後天再看第三場。直至香港所有電影都看過也沒關係,回頭又再看。這樣是

否好像吸毒一樣,麻醉自己呢?過往我們看電影的快樂,尋求到的快樂之後,目的是甚麼呢?是否整

個人生就在打桌球、整個人生就是在街頭談天,整個人生就是看電影?心靈的失落就是這樣︰我們有

很多活動,我們可能很喜歡這些活動,這些活動可能帶來很多喜樂,但是我們卻不知道參加這些活動

背後的理由。我不是要提供答案,只想指出殷海光先生所說的,見到很多年青人有很多活動,在活動

中很高興,或尋求到很多刺激,但是完了之後,不知道生命的方向,於是第二天又要再尋求刺激。所

以殷海光先生說,要和大家討論一下人生的意義是甚麼。當人生有意義的時候,或者我們的心靈便不

會失落,這是他所說的第一點。

人生的意義在於「思考」每個人生的意義

殷海光先生說的第二點是:今日他在演講中指出人生的意義,不要是要指出「這個」就是人生的

正確意義;他絕對沒有意圖要所有人都要接受他的說法。我覺得殷海光先生這樣說是很合理的,尤其

對我們香港的中學同學更有意思。因為我們在中學裡有一個習慣--這樣說或者會得罪很多人--就是認

為課文裡所說的一定是對的、一定要記著。可能殷海光先生預知這篇文章會被選為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的篇章吧﹗ [眾笑] 所以他說「只是把我的 (想法) 提供各位參考而已」。

Page 39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9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由此可見,殷海光先生似乎想告訴大家,人生的意義是我們大家都要提問和尋找的。你可以說一

個答案,我可以說一個答案,你的老師可以說一個答案,殷海光先生可以說一個答案,但這些答案只

作為參考。問題一定要問,答案可以不同。很明顯,那次演講的目的不是要我們接受某一套人生的意

義,而是要我們去「想」人生意義到底是甚麼。這是很重要的。他的目的是要我們「思考」,他提出

意見是要刺激我們去想,不是意見提出來以後,就必須接受或跟從。如果不去思想,我們的生命就是

失落的。因此殷海光先生說︰我現在告訴大家,我是怎樣思想的,得出來結果是甚麼,我把它們放在

大家面前,然後大家可以討論,刺激大家去想,去尋求人生的意義到底是甚麼。

人生的意義之四個層面

以上兩點開宗明義,在第一段裡已說得很清楚。接著殷海光先生發揮他對人生的看法。我相信很

多同學會認為在整篇文章中,比較有趣、比較特別、比較容易掌握的,就是那四個人生的層面。殷海

光先生劃了一個圖表,談及四個層面,最下一層稱「物理層」,接著是「生物邏輯層」、「生物文化

界」,以及最上層的「真、善、美、理想、道德」。

為甚麼要從人生意義的討論,跳到這四個層面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人生的意義是甚麼呢?裡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生」。「人生」兩個字中最重要的是「人」。

如果你不知道「人」是甚麼,很難說人生的意義是甚麼。電視機有很多節目給我們看,如果買了電視

機回來而不看,或關掉畫面只聽聲音,那為甚麼不買收音機呢?所以電視機最重要的是畫面是否清楚,

電視機與收音機不同之處在於電視機有畫面,因此我們討論電視機質素好壞時是針對畫面,以畫面作

為其中一項重要的判斷準則。

因此我們討論人生意義是甚麼,首先就要研究人是甚麼。不解決這問題,無法討論人生意義。例

如假設我今天不是談殷海光〈人生的意義〉的意義,而是談X意義的意義。這樣大家一定要求我解釋

X是甚麼。不解釋X,無法談X意義的意義。所以不知道人是甚麼,無法談人生意義是甚麼。但其實

「人」是由很多部份組成的,人有思想、軀體,人是一種生物,所以殷海光先生提出的四個層面,就

是要和我們探討「人」的特別之處。

在物理層面,人與物不分。他舉例說,如果你從很多層樓上跳下來,你跌在地面,非死即傷。物

件也一樣,你把電池從很多層樓上拋下,電池一樣會破壞。其他如電視機、收音機也一樣。所以在物

理層裡面而言,人與物不分。

第二個層面是「生物邏輯層」,這個層面是要表達︰人不進食,便會死;人需要水和空氣,到一

定年紀也有男女之慾,要傳宗接代等;動物也是一樣。這是生物層面。在生物層面,人與所有生物相

同。有很多人討論人生意義的時候,淆亂視聽,把我們拉入生物層面,說禽獸都是如此,為甚麼人要

特別不同。我相信大家一定聽過類似的說法,而我對這些說法的回應就是︰說這話的人為甚麼不去做

禽獸?人與禽獸的分別大家都知道,因此殷海光先生首先分出不同層次,再處理比較麻煩複雜的問題。

Page 39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9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我覺得在四個層面當中,第三個層面「生物文化界」說得比較含糊。我先讀一段有關「生物文化界」

的內文,他說:

人不僅是物而且是生物,是有生命的。有生命則不能不受生命法則的支配,如呼吸、心臟的搏動、肌

肉的收縮都是受生理法則的支配,沒有人能例外。我們就是這種構造的。可是,在這層有一種特別的

現象,這在別的生物裡是不發達的--即使不是沒有的話。這就是一個生物文化的界域。我們是一種生

物,有是許多需要是必須滿足的,如吃飯喝水,到一定的歲數要結婚,所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輾轉反側」,那麼難過,這都屬生物邏輯層。固然,別的生物也都要吃東西、尋配偶。但

它們與人有大不同之處:它們是赤裸裸的,沒有文化,人則不同……

這是殷海光先生所說的「生物文化界」。衣食住行,用來滿足人的需求,但除此以外,人逐漸發展到

一個地步,有特別的要求、高層次的要求,未必與「需要」直接有關。這「要求」在人來說可以很基

本,就如愛美︰你經過櫥窗看見自己披頭散髮的話,一定會梳一梳、撥一撥,這很自然,這就是愛美,

也是「生物文化界」層次的事。

我再舉一個例子。我曾問一班非文科的同學:藝術是怎樣開始的呢?假使我們是原始人,穴居野

處,看見外面有一棵樹,彎了下來,便把它拉入洞穴內,用作座位。我問,藝術出現了沒有?很多同

學說:「還沒有」。後來洞穴裡的原始人因衣著簡單,木頭上的樹皮磨擦皮膚不舒服,因而把樹皮去

掉,使木頭較為光滑,這樣藝術又出現了嗎?有的同學說出現了,有的同學說尚未。數天後,原始人

坐著無聊,見木頭光禿禿,不美觀,於是在木頭兩邊雕刻魚或星星的圖案,這樣藝術又是否出現了?

這次全體同學都說出現了。於是我問其中一位同學,為甚麼在第二階段他認為藝術未出現,他說去掉

樹皮,仍有防止磨擦受損的用處。我說,那麼你認為沒有用處的才是藝術吧?同學不敢答,可能因為

我是教文學的,文學就是藝術之一,這樣說好像指我所教都沒有用處。事實上,他們心底的答案就是

這樣:劃一顆星是沒有用處、純為美觀的行為,因此藝術出現;而有實用價值的則未算是藝術,因此

藝術或文學都是指沒有用處的東西。但喜歡文學的同學也不用擔心,甚麼是有用,甚麼是無用呢?其

實藝術滿足了人類很大的需求。愛美是人類的需求,這需求很大,也很基本。

生物文化層背後的深層意義

為甚麼我說「生物文化層」很難說明呢?因為生物文化層本身已暗示了在生物層後面,其實還有

更深層的意義:甚麼是美呢?為甚麼那原始人在木頭刻顆星星覺得美?為甚麼不隨便找兩塊爛泥塗上

去,卻要找些他認為美的圖案?至於另一層面,甚麼是道德呢?人當然需要道德,連黑社會也有道德。

黑社會人士的對錯觀念其實很強,違反規律者要受重罰。對錯觀念是一定需要的,至於對錯如何釐定,

可以慢慢討論。因此美醜之外,還有有對錯價值,這就是第四個層面。第四個層面很抽象,但在生物

文化層裡面已暗示了出來,也就是對抽象的對錯、道德、真善美的判斷標準。

殷海光先生在這裡有比較強烈的暗示:人和物質、生物之間最重要的分別是最後的兩個層面︰「生

物文化層」,和最上層的「真、善、美、理想、道德」。殷海光先生很謹慎地說:或者其他動物也有

生物文化層,但層次較低。所以人和禽獸的分別,在於我們能夠達至第四個層面。不單「能夠」達到,

Page 39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9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而且是在自然發展當中必定會接觸到這一層面。進食不單要求飽肚,還要求更美味;衣服不單要求保

暖,還要求更美觀──這些都接觸到美的層面。而分辨對錯,就接觸到道德的層面。不知不覺之間,

每個人都會觸及人和物質、生物之間最重要的分別。因此討論人生的意義的時候,我們不能不著墨於

第四個層面。如果只著眼於較低層面,就不能扣緊人生中的「人」字。因為較低層面的問題不單在人

身上出現。貓狗的問題,斷不能代表人生的意義。因此,談第四層面不是要唱高調,而是要將人和其

他生物分開。換言之,除非不討論人生的意義,否則第四層面必然是集中討論之處。這是殷海光先生

在文章後段要向我們表達的訊息。

極具勇氣的「三個原則」

我覺得殷海光先生文中最精彩部份,也是引起最多疑問的部份,就是文章末提及的「三個原則」。

殷海光先生指出,我們其實很易淪為唱高調。假如最高層面與較低層面有衝突的話,我們該如何取捨?

用他的說法,當道德的選擇與我們生命有衝突的時候,要捨義取生還是捨生取義?我覺得殷海光先生

對這個問題回答得很大膽。對大學生演說,很多人會避免提及捨生取義或捨義取生的問題,問了也不

會答,因為問題確實很複雜。殷海光先生勇於面對這問題,因為他知道站在台上演講是很容易的,但

在實際生命中面臨抉擇時卻極不簡單。例如我們聽聞二次大戰時或文化大革命時的恐怖故事,人們互

相批鬥,我們會如何處理?電影「舒特拉的名單」中隸屬納粹德國的舒特拉拯救猶太人,我們觀看時

自然很感動,但要實行,卻很困難,因為生死攸關。如果我生於當時,我也不知自己如何處理。問題

的確複雜,不是簡單地說捨生取義就可解決。道德和生命的衝突有時的確存在,我們不能輕易地說自

己一定會很高尚,也不能輕易說自己不過是禽獸一類。兩種答覆都是不負責任、不肯思考的答覆。殷

海光先生則勇敢地把答案放在我們面前,他提出三個原則,我唸給大家聽:

我們現在進一步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我們面臨一個兩難式,即是:如果我們要滿足衣食等生物邏輯,

那麼勢必犧牲道德或理想;如果我們要維持道德和理想,那末誓必因難以滿足衣食等生物邏輯的要求

而難以生存。處此困境之下,我們怎樣作決定?照現在的趨勢,一般人在有意無意之間,碰到求生與

顧及道德不能兩全的情形,就為了求生而犧牲道德原則。有些人更因滿足自己的利益而犧牲道德,陷

害別人。所以,道德就「江河日下」了。人吃粗一點尚可活下去。人群沒有道德來維繫,勢必難免成

為「率獸食人」的世界。如何得了!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我們怎樣處理?我以為孟夫子所倡導的「義」

是救藥。他要人捨生而取義。這當然是一個極限原則。我們並不是說人必須動不動就犧牲生命來保全

道德原則和祟高理想。我的意思是說:第一,我們萬不可在自己的生命並未受到威脅時為了換取現實

利益而犧牲道德原則。第二,在我們的生活勉強可過時萬不可因要得到較佳報酬而犧牲他人。第三,

當我們因生活困難而被迫不得不放棄若干作人的原則時,我們必須盡可能作「道德的抗戰」,把道德

的領土放棄的愈少愈好;而且要存心待機「收復道德的失地」。

這裡差不多是全文的結束,最後是補充胡適所說,人應該有夢,否則人生不會豐盛。這裡是說我們一

定要尋求人生的意義,而人生的意義一定在第四個層面。

我覺得殷海光先生所講的三個原則,唱高調的人一定不會喜歡,而不唱高調的人則很容易誤用這

些原則。這原則其實很簡單︰生命不受威脅時,要盡量保存理想和道德;但萬一不能忍受生命的犧牲,

Page 39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9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而要犧牲道德原則時,我們一定要記住那一刻,並等待時機收復道德的失地。我不知道這幾個原則合

理與否,但至少指出我們尋求人生的意義時可能會遇到的最大困難,並提出幾個他認為可行的原則。

我覺得殷海光先生自己做得比他所提出的原則更好,因為他在生命、生活遭受極大威脅的時候,仍堅

持自己的理想,他實際所做的,比自己所訂立三個原則標準還要高。但他最終仍是希望為年青人提供

參考的價值觀。

結論

歸根結柢,我們看殷海光先生論人生的意義時,第一不要覺得這是唱高調的空談。雖然他沒有強

調,但我覺得他已很清楚地說出,我們對人生意義的思考,是因為我們是人。如果我們放棄思考,那

麼與其他生物甚至死物沒有多大分別。如果放棄做人,當然不用再思考人生的意義。那麼人生的意義

要放在哪裡呢?就要從不同的層面上思考。

時間好像差不多了,我歡迎大家提問,有關人生的意義的問題可能很難回答,但我會盡我所能和

大家討論。

答問部份

問:剛才論及高層和低層之間的矛盾,生命和道德之間的抉擇。但是有沒有一個較為相近的矛盾要抉

擇呢?例如美和道德的抉擇?

答:美和道德的抉擇?你可否舉一些實例?我不明白美和道德的衝突會怎樣發生。

問:例如你為了道德而放棄美,或為了美而放棄道德。

答:這裡面有一個嚴重的問題,我需要較長時間和大家討論。我自己的信念是︰不道德的事物是不會

美的。王國維先生在〈紅樓夢評論〉一文說過,有兩種美,一種是真的美,一種是「眩惑之美」。很

多的美表面上看來是美,但不是真的美。他沒有詳細解釋,但我覺得真的「美」有一種提昇的能力,

有安撫的能力。「眩惑之美」則好像飲海水止渴,愈飲愈渴;又或像毒品一樣,予人暫時解脫。因此

這問題需要更長時間解釋。我自己基本上不相信有不道德的美這回事。就如濟慈的詩所說,不相信有

不真的美一樣。你的問題假設了有些美是不道德的,而我是不接受這假設的,因為我認為不應該有真

的美而又是不道德的。

問:除了美,真和道德也可能有矛盾。例如孔子說,「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這樣在中國文化中,

真和道德是否有矛盾呢?

答:你提到這個問題,是「其父攘羊,其子證之」的故事。當中是否有不道德的「直」呢?如果你還

記得,《論語》說,孔子去到某個地方,有一個正直的人名叫「躬」,躬的父親偷了一隻羊,躬於是

Page 39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39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告發父親。孔子聽聞這件事後說:「吾黨之直者異於是」。也就是說,在我們的社區中,對於正直有

另外一種看法。「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孔子並不反對「其父攘羊,其子證之」,而

是提出在「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當中也有其道德的美麗。我是這樣解釋這段《論

語》的,所以我覺得沒有衝突。究竟應該怎樣做?這需要取捨,例如殺人是否應

該?如果父親殺了人,兒子應否為父親隱瞞?而偷羊又應否為父親隱瞞?這都要

視乎實際情形。

我再舉一個例子。將來你們大學畢業,有兩個好朋友,一個在工務局做事,有一

次他生活出現困難,要借一大筆錢,他向一個建築商借了五十萬。本來身為公務

員不能這樣做,有違操守,你是他好朋友,你知道他並非受賄,只是實在需要一

筆錢,身邊又沒有其他人可借出五十萬。但是你仍要走到廉政署告發他。有人質

問你,你可以說自己是個好市民,但撫心自問,又會否覺得這樣做太冷酷?有沒

有其他更好辦法?同樣,是否父親稍有不是,兒子就要告發,才是正直呢?還是

裡面也可以另有溫暖的感覺?我覺得《論語》這一節是如此解釋的。「其父攘羊

,其子證之」不錯是一種「直」,但「父為子隱,子為父隱」也有道德上美麗的

地方,兩者都有美。因此你要抉擇在不同情況下怎樣處理,不一定要「隱」,也

不一定要「證」,兩者都要視乎情況。

因此孔子把「權」放在最後,這個「權」字,不是指「權力」,而是「權衡」的意思。孟子更強

調道德當中的美德。所有講道德的人,到最後都要談到「權衡」

。訓練大家思考人生意義或道德問題,不是要向大家訴諸規條。訴諸規條只是較

低層次的道德訓練。殷海光談論人生的意義時為甚麼說「給大家參考」呢?主要

是因為大家肯思考和懂得思考,所下的決定便應該是對。換言之,最重要的仍是

「權」。「直在其中矣」一段,其實是叫大家不要「死板」,「直」不只是有一

種面貌的。

問:動物也有本能,有時也很無私地拯救其他同類。其實動物是否也有道德,不只是人才有呢?

答:在動物社會中,似乎有很多無私行為出現,但不是道德行為。剛才你混淆了,你所說的是本能,

本能的事難以論及道德。動物的本能使牠無法選擇,但當你可以選擇做與不做時,才進入道德的層面。

問:假如一個強姦犯,強姦了一名女子,然後該名女子殺了強姦犯。在法庭上,我是其中一個陪審員,

我覺得我會判該名女子無罪。如果根據你剛才所說的道德,你會判該名女子有罪無罪?

答:我認為這個未必是道德問題,而是法律問題。你問我該名女子有沒有罪,我很難回答,因為世事

並非這麼簡單,我會要求更多資料才去判斷。道德問題抽離現實,便很難討論。

問:人在現今這經濟社會,個人力量變得渺小。殷海光先生一方面要求我們青少年近於完美、真善美、

理想的境界,但一方面我們又要適應整個社會向錢看的價值觀,我們應如何處理這矛盾?

Page 40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0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答:第一,殷海光先生沒有要求我們達到完美、理想的地步,否則他不會提出那三個原則,那不是一

個理想主義者提出的原則。至於我們在向錢看的社會中如何自處,其實這可參考殷海光先生提出的三

個原則。既然錢不是一切,我們要時常提醒自己,到底在甚麼價值下可以出賣理想?這樣做又是否值

得?我覺得在現今社會,問題在於稍稍有正義感的人,不團結起來,抗衡那些將社會向下拖的力量,

我們甚至逆來順受;但如果我們團結,結集成一把聲音,社會便不會墮落得那麼快。如果我們看見不

平事,能寫成文章投到報紙;看到不良電視節目,我們拒絕收看。我們就能撫心自問,肯做甚麼和敢

做甚麼,就能盡社會的責任。

問:我們教導學生如何運用殷海光先生〈人生的意義〉的原則時,很想知道在實際生活上如何抉擇。

例如校園中常要搜書包,因為校方不希望同學帶違禁品回校。如果上課期間,突然有一班同事進入課

室,要搜學生的書包,我身為老師,覺得無故搜學生書包,是侵犯私隱,是缺德的;但如果我不支持

學校政策,我就是失職。請問陳教授,如果你是我,你會怎樣抉擇?

答:非常好的問題。首先我認為在道德的訓練中,雖然常常要告訴別人我認為甚麼應該做,甚麼不應

該做,但不是要別人都跟我一樣做。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訓練大家去想道德的問題,能夠

給予大家一個道德的理由去抉擇。剛才相信是一位老師的問題。我的答案是︰第一,如果學校制訂的

規矩時,我有份參與,我會極力反對;如果最後規章仍然通過,我會先告訴同學,向同學解釋學校的

立場。第二,假如我曾告病假,不知道有這條規則,有人這樣進入課室,我會拒絕讓他們搜學生書包,

並先向校方查問。第三,如果只是搜學生書包,一般情況下我不會辭職;但如果有侮辱學生的情況,

我會辭職。

問:殷海光先生提出「收復失地」,當面對生命和道德要抉擇時,甚麼是「收復失地」呢?例如我殺

了人,下次不再殺,這樣是收復失地,還是亡羊補牢呢?

答:殷海光先生提出「收復失地」,我覺得有兩層意義:

第一,假如因為懦弱,為生存放棄道德,我會把重點放在「失地」和「記著」。

意思是不能忘記曾做錯事,不能輕易原諒自己。

第二,「收復失地」不是下次不做,而是想辦法使同樣事情不再發生,使後人不用面臨這抉擇。

問:殷海光先生提出捨義取生,但我們有一句話,人不在,精神尚在,這精神尚在的意義不是更大嗎?

為甚麼要捨義取生呢?

答:這正是我佩服殷海光先生之處。假如殷海光先生好像孟子所說,捨生取義,即使大家不服,亦不

敢罵,因為他唱高調,無人敢追問。但殷海光先生有很大勇氣,對年青人提出一個可以接受的、不是

唱高調的層次。叫人捨生取義,知易行難,所以殷海光先生提出三個很實際的原則,實在很有勇氣。

你未必同意他,這視乎你的道德情操。當然一個人捨生取義很偉大,但實際上不能要求每一個人都這

樣做。殷海光先生提出三個原則是實際的,雖然在理想有上是有缺欠的。

今天演講的時間差不多了,謝謝大家的提問。

Page 40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0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人生的四個層次與現實主義思維 無隅

殷海光先生在《人生的意義》一文中(1),把人生分為四個層次:物理層、生物層、生物文化層

及價值層四層。最後一層追求道德理想真善美,是人所獨有的。物理層是指人作為一個物理的存在物,

即是說人是一佔時空的東西,受到物理法則約制,例如:地心吸力,人若從高處踏空,則必定會下墜

至地面,此是物理定律地心吸力的影響。第二層是生物邏輯層,此層是指人作為一生物的存在,即是

說人是動物之一,人受生物法則所規定,例如:人必須有呼吸、有水、有食物才能生存,不呼吸、不

飲水、不吃飯便不能生存,這是生物法則,人不能違反。第二層是生物文化層,即是人會發明一些文

化條件、規則以協助人作一生物性生存,例如:人會發明農耕用具以耕作農田,生產糧食,人會發明

制度以互相合作,協調大家共同生存的方式。此層於大部份動物皆沒有,只有小數如蜜蜂、螞蟻等有

類似社群的方式,但都不及人類發達。最後一層是價值層,是人所獨有而為動物所無,即是人對道德

理想的追求,這是人禽之辨的分水嶺,所以此層與下三層其實是不同層次。

作者劃分此四層目的是說明當我們要討論人生的意義時,發覺人生有這樣的一種發展過程,當人

滿足了生物性的生存後,會再發展,再追求人生的道德理想,故殷先生藉此四層架構是想對當時的大

學生說明兩點:1.人生不可以只停在生物層,要爭取上升至價值層;2.人在未能滿足生物層時要講道

德理想是十分困難的。

我認為這個對人生的分層架構有幾點缺點:1.人生事實上並無這樣一種發展過程,人一生存便要

同時面對生存問題與道德問題,並無所謂先後之分;2.價值層是應然的層次,而下面三層是實然的層

次,即是說下面三層是說明現實人生事實上是如此生存,但價值層是說明人應該如何生存,理想的生

存狀況是怎樣的,這是不同質的層次,不應放在一起;3.不能清楚見到人禽之辨,從四層架構中,只

見人是生物之一,動物之一,而不能明顯見到人與動物本質上之分別;4.見不到道德的重要性,將道

德理想放在最高層,看起來好像是下面三層更重要、更基本似的,突顯不出道德價值比其他條件重要

的地方。

總結而言,殷先生此文立意良好,主旨正確,但他用作分析的四層架構概念不清,以致理論上有

很多缺點,這是需要小心留意的。但是不論如何,人之所以為人是在於最高一層,若果沒有了最高一

層,只有前三層,則人會變成怎樣呢?

人生如果只有前三層,沒有後一層,便會成為現實主義者的形態。(2)所謂現實主義者,是指那

些認為人生並無理想,只有現實問題的人。甚麼是現實問題呢?即是只僅僅注意物質條件,認為整個

人生整體上最重要的只有生理、心理的自我滿足。由此推出,物質享受是最現實、最實在的東西,而

再沒有人生其他層次的追求。現實主義者對待藝術、道德、宗教、歷史甚至科學知識都沒有興趣,他

們只會問:這些東西可以吃嗎?這些東西值多少錢?這些東西可以增加我的財富嗎?

Page 40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0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這樣的現實主義者的思維方式其實只是平面思維,即是說他們的思維是單向度的

(one-dimensional)。所謂單向度的意思是說他們不能想像有比物質享受價值更高的層次。人生就只

有物質享受(以金錢為主)。當我們說人生有多向度,人生會追求真、善、美,他們便不願聽下去,或

他們根本無法聽得明白,根本不明白你所說的真、善、美是指甚麼?因為他們心靈是封閉的。他們只

見到利益價值,一切化約為利益價值。記得我曾經和某老闆在外地一起看了一齣頗具藝術性之話劇,

觀看完畢,他二話不說,就指出該劇有經濟價值,如果搬到香港上演必定賺錢,半語不提該劇的內容

或其藝術價值,而說出一些我從沒有想及的經濟價值。又記得曾有一同事轉職,老闆即時所關心的是

該同事轉職後是否能有利用價值,幫助他的生意發展。此種例子多不勝數,令我明白有些現實主義者

是思維向度只是單向度,價值只有一種,就是利益價值。

殷海光先生有一種講法,說人生先要生存,要發展經濟,人之尊嚴才有保障之講法,也就是這種

以現實主義為基礎的講法,為何會如此說呢?其原因是:人要生存,自然需要一些生存的條件,例如:

食物、水、空氣、居住環境、社會組織等等,這些條件總稱為經濟條件。所謂經濟關係可分兩方面說:

一是人與大自然的關係,即是經濟的挪用關係;二是人與人的關係,即社會的經濟交換關係。從這兩

方面而言,人總不能脫離現實的經濟條件,這種情況若用邏輯的語言講,就是經濟條件是生存的必要

條件(necessary condition),即無之則不可,即是人不可能在沒有物質經濟條件下生存,沒有經濟

物質而生存是不能想像的。雖然經濟條件是人生的必要條件,但是不是人生之充分條件呢?即是說,

是否有經濟條件,人生便圓滿呢?很明顯,人生不只如此,而是多向度的,這是人存在的結構。人只

要一滿足了基本的存在,就會發揮對理想的追求,追求真理、善良、美好等理想,創造出新的人文理

想,甚至反過來,以理想為重,甚至犧牲基本生存條件也在所不惜。所以我們要突破這種經濟條件思

維的限制,認識到人是多向度,人是有不同的可能性。例如:我們會追求真相、我們會有善惡判斷、

我們會欣賞大自然的景色、我們會有藝術家的創造。這個世界有志士仁人之捨生取義、殺身成仁,有

宗教家之悲天憫人、救贖世人,這些都是人神聖的表現,超越自我的封限,而見到人有不同的可能性。

因為人本來就有這種超越現實自我的能力,但人卻常常會遺忘了這種能力而成為一個現實主義者。

為甚麼人會成為現實主義者呢?有哲學家認為原因就是和人的思維向度有關。通常我們思考都是

一種「主客對立」的關係,思考必定有思考者及所思之內容,思考者是主體,所思者為對象,這就是

主客對立。例:我們思考一朵花,必須要在腦中形成一「花」的對象,然後分析「花」的特性,有枝、

有葉、有瓣、有香味、有美麗的色彩。這種就是分解的思維方式。把人的注意力投射向外,即專注在

客體身上,只會見到客體的變化。這是第一層的思維方式。直至這種思維至某種程度,才會離開對象,

問誰在思考,這時便驀然發現有一個思考的主體,人才發現有所謂自我。人便由此而發現有所謂自我

的心靈,而其中有很多向度的內容是未被發現的,慢慢地反省到人的心靈能判斷是非對錯,人能分辨

美醜等,原來人是有多向度的心靈。

現實主義者在這個過程中,精神不能升進一層,只停留在向外投射的方式,未能進一步反省,由

於一念陷溺於外在物質,故只知有物質之利益價值,而未能發現人心靈自身之多元向度。沒有了人精

Page 40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0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神性的其他方面,他們便只會想到自己的欲求,而重點在欲求時,欲求又可以不斷無窮無盡的產生,

故仍然是只知經濟利益。這就是現實主義者思考的模式,也是其自己所不能自知。

在殷海光先生的四層架構中,如果只有下三層而沒有最上一層便是這種現實主義者的寫照。其實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便是在於這最高一層,價值層。所以人是不限於現實主義,不可停留於下三層,

一定要超越此三層,超越現實主義者的限制,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註釋>

(1)本文所說之殷海光先生《人生的意義》是《春蠶吐絲─殷海光最後的話語》書中的一篇文章,也

是香港課程發展議會 1991年頒佈之中六課程「中國語文及文化科課程綱要」文化部份所選六篇課文

之一。

(2)本文關於現實主義思維之觀點,主要根據陶國璋先生著《思考的盲點》第七章「現實主義思考類

型」之內容。

<參考書目>

1.《中國文化專題》 林啟彥、黃嫣梨著 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2.《思考的盲點》 陶國璋著 中華書局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

整理︰陳智德、黃念欣

審訂:梁建輝

Page 40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0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5) Mock 2009

Page 40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0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009-ASL

中國語文

卷一甲部

中國語文及文化 高級補充程度 試卷一

一小時三十分鐘完卷(上午 8 時 30分至 10時)

甲部 實用文寫作

(一) 本試卷甲部為實用文類寫作,佔全科總分百分之三十。共有三題,考生只須選作一題,

並將文章寫在答題簿內。

(二) 考生必須依據題意使用試題所指定之名稱,倘文中需用其他姓名而試題又未能提供者,

必須選用以下名字,姓氏則可自由搭配:

考生如違犯上述規定,會遭受扣分處分。惟倘因描述或引述古今中外知名人士的言行而

需使用其真實姓名者,則不在此限。

英秀 ㆒心 幼羚 家寶 念慈

思賢 有容 向華 修端 允行

Page 40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0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閱讀下列兩則資料,然後在三題中選作一題。

1. 2009年 5月 10 日《香橙日報》專訊

九百多名市民,昨日乘「世界經貿會議」在本地揭幕,響應職工大聯盟在遮打花園舉行的抗

議政府輸入外勞集會,期間與警方對峙,並發生激烈衝突,導致五名示威者及兩名警員受傷。

昨日下午二時,約九百名市民,在職工大聯盟號召下,齊集中區遮打花園內集會,抗議政府

在香港經濟低迷,失業率仍然高企情況下,仍然堅持輸入外勞。與會人士高呼口號,並拉起橫額,

要求政府即時停止輸入外勞。期間職工大聯盟召集人周樹人及職工會幹事沈雁冰,提出遊行到世

界中心的經貿會議會場請願,即時遭到在場維持秩序的警員阻撓。負責執行職務的行動組警司杜

月笙以職工盟未經申請,故不得遊行示威,相方開始發生言語衝突。職工盟幹事蕭乾、李廣田等

更擡出一口紙棺材,並即時撕毀香城旗幟,表示不滿。行動立即遭到警方制止,李廣田被兩名警

員制服,押上警車,混亂中尚有五名示威者及兩名警員受輕傷,全部送往香城醫院醫治。事後警

方拘捕了十名示威分子,進行調查。

2. 2009年 5月 11 日香城電台「時事論壇」內容摘錄

節目主持:鄧拓、吳晗

節目嘉賓:戴笠(香城保安局局長)

聞一多(香城職工大聯盟主席)

聽 眾:吳佩孚 宋美齡 秦先生 董太太

鄧 拓: 各位聽眾,聽完陸叔分析今周港股走勢後,又回到我們的「時事論壇」時間了。我是節

目主持人鄧拓,旁邊就是我的拍擋吳晗。大家都知到今個星期的最熱門話題,莫過於職

工大聯盟在香城舉行「世界經貿會議」期間,發動集會遊行,抗議香城政府輸入外勞,

與警方發生嚴重衝突的事件。我們邀請到保安局局長戴笠,職工大聯盟主席聞一多,到

這裡和我們談談整件事件,表達他們的立場。歡迎各位聽眾來電發表意見,戴局長同聞

先生亦會樂意解答你們的問題。

吳 晗: 戴局長,我們早知香城政府己下令「世界經貿會議」進行期間,警方必須進行高度戒備,

防範滋事份子搞事。不意警方今次竟公然使用武力,對付示威份子,這是否會影響香城

在國際的形象?

戴 笠: 香城政府一直以來都極度尊重市民的言論自由,亦容許工會、社團申請集會示威,表達

Page 40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0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不滿。今次「世界經貿會議」,各國政要名人雲集,香城保安實不容有失,因為期間若

出了甚麼差錯,令與會人士以為香城政治不穩,導至外資卻步,對香城經濟發展會帶來

極不利的影響。早前捷克布拉格「舉行歐洲經貿會議」,示威者竟衝擊會場,投擲石塊,

到處破壞,並與防暴警察爆發衝突,場面完全失控。既有前車之鑒,我們自然不想同類

事情會發生在香城這個地方。何況香城地方少,人口密集,一旦發生事故,情況更不可

想像。今次警方採取果斷行動對付攪事份子,確保會議順利進行,實屬必要。

聞一多: 聽完局長你這番話,我真的為你感到羞恥!香城號稱是一個最自由的貿易城市,竟容不

下一班市民大眾表達意見,反堂而煌之說出動三千警力鎮壓示威,是維護香城的形象,

真的是廢話連篇。我們職工大聯盟事前己做足工夫,向警局提交了示威申請,但警方卻

以路線問題,諸般刁難,跟著又以未經申請就進行示威,向我們進行武力打壓,直是毛

澤東所謂:「和尚打傘,無法無天」。我們職工大聯盟搞示威,目的是抗議政府在香城經

濟低迷下,仍主張輸入外勞。參與示威的全是被社會壓得透不過氣來的失業和半失業工

人,他們自發遊行示威,是要海外人士明白香城政府只知粉飾太平,好大喜功,而不知

如何實幹改善民生。局長竟將和平的示威群眾與布拉格搗亂暴徒相比,直是有意抹黑,

欺騙群眾,試問他那隻眼曾見過香城的示威群眾有擲石,搞破壞的舉動的?

戴 笠: 聞先生,我們一切步署都是為了防犯未然,警方絕對有需要確保市民的安全和會議順利

進行,斷不能等待示威者生事後才採取行動。警方不批准遊行路線,是因為考慮到對交

通構成嚴重的阻塞,至於當天警方採取的行動亦是十分克制,我們一直容許集會的群眾

在遮打花園進行抗議,直至有人不守規則,擡出紙製棺材,又焚燒香城旗幟,並試圖帶

頭衝出示威範圍,警方才採取行動,予以制止。

吳 晗: 呀!有聽眾來電!吳先生嗎?請講。

吳佩孚: 老宗,早晨。當晚我在電視機旁看見警方對付示威者,真是十分暴力,鏡頭映著其中一

位帶頭示威者被某警員用手壓著下巴,另一位警員則從後用手臂緊箍他的頸部,令他幾

乎窒息。另一位示威者則明顯被旁邊的警員饗以老拳,登時仆趺在地。對付手無寸鐵的

示威者,竟也如此粗暴,真是大損香城形象,政府口口聲聲說要將香城建設成一個比紐

約、倫敦致自由的城市,卻連區區的和平示威也容不下,真是笑話!嘿……

戴 笠: 香城政府維護自由的立場絕對堅定,請吳先生放心;但維護自由與維護治安卻不可能混

為一談,我們斷不能對挑戰警力的群眾視而不見。當天在場執法的警方,嘗試用揚聲器

勸告示威者冷靜,但結果失敗,才採取行動。警方所用對付示者的手法,是從美國學回

來,能以最低的武力,就將對方制服,而不傷害對方。至於有示威者給警員毆打,警方

現仍正在展開調查。

Page 40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0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吳 晗: 咦!又有一位聽眾來電!係宋小姐嗎?請講。

宋美齡: 我覺得香城政府輸入外勞政策有甚麼不好,它既能紓緩香城勞動力的不足,又可以一定

程度上降低工資。對香城的經濟發展,長遠來說其實有利。至於職工大聯盟經常搞示威,

搞遊行,同警方對抗,既影響香城形象,又破壞工安,我就讚成政府嚴厲對付了。

聞一多: 宋小姐,我們職工大聯盟每次示威,都是十分克制和遵守秩序的。我們只是要求政府正

視香城嚴重的失業問題,停止輸入外勞。我們絕對不是滋事分子,請不要出言污衊。至

於你讚成輸入外勞,想你一定豐衣足食,你和家人都沒有嘗過手停口停的苦痛,因此就

在說風涼話……

鄧 拓: 聞先生,請不要動氣,讓我們聽聽另一位聽眾的意見。是秦先生嗎?請講。

秦先生: 剛才宋小姐所講的說話實在太過分了。我是做製衣的,現在正失業。去年我給公廠辭退,

一直想找回工作,但五十幾歲人,英文又不行,電腦又不行,你叫我可以做甚麼?政府

有沒有為我們這班人想過,現在還說要輸入外勞,是否想逼死我們?

鄧 拓: 香城政府有安排失業人士參與再培訓計劃,你是否有參加?

秦先生: 呸!那個鬼計劃簡直就是騙人,我和我的朋友就是那麼天真,以為為參加了這個計劃後,

就可找到工作。豈知……嘿!這個政府,我己對她死心了!

鄧 拓: 秦先生,請不要灰心,我想事情還會有轉機的,祝你早日能找到工作。現在又有一位聽

眾來電,呀!是董太太嗎?請講。

董太太: 鄧先生,我對警方當日為「世界經貿會議」進行的封路安排十分不滿。試想想,警方為

了保護當日與會政要,竟封鎖前往會場的幾條主要道路,令附近出入的市民異常不便,

交通也大為擠塞。警方若是真的那麼怕人搞事搗亂,干脆就不要搞這些名至而實不歸的

經貿會議啦!香城政府放著大堆民生問題不去管,一味好大喜功,勞民傷財,真是豈有

此理!

戴 笠: 董太太,我知道當日的封路措施令到市民不便,但當日政經雲集,保安至為重要。我們

會就是次的封路安排進行檢討,希望日後香城再舉辦同類性質的活動時,會有所改善。

鄧 拓: 好了,節目時間又到,很多謝兩位嘉賓及聽眾熱發表意見,現在請大家先收聽一節新聞

簡報,再會!

Page 40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0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以下三題,考生只須選作一題。

一、利用以上兩則資料,以行動組警司杜月笙名義,就當日處理職工大聯盟集會示威撰寫報告乙份,

呈交警務署署長,交代衝突發生的始末,並提出日後處理示威和防範警民衝突的建議。全文不得

少於 600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

二、假設你是一位居住在世界中心附近的居民,對於當日警方為了保障出席「世界經貿會議」的嘉賓,

在中心一帶實行封路措施,又頻頻截查路人,以至出入不便,感到異常不滿。於是寫信到《香橙

日報》「讀者來函」版投訴。投訴信不得多於 350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

再以警民關係科警司名義,致函《香橙日報》,就有關投訴作出回應,覆信不得多於 350字,標

點符號計算在內。

三、假設你是關注香城經濟發展委員會主席,試就香城未來的經濟發展路向,及如何解決香城失業率

高企和就業不足問題,撰寫建議書一份,呈交教育及人力統籌司參考。全文不得少於 600字,標

點符號計算在內。

- 試 卷 完 -

Page 41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1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實用文寫作評卷參考資料

第一題

(1) 內容 40%

1. 簡單交代撰寫報告的動機

2. 交代當日群眾示威以致演變成警民衝突的經過。

3. 交代警方當時的應變措施和處理事件的手法。

4. 就警方當時所用的武力作出辯護,並就個別警員涉嫌濫用武力提出調查。

5. 檢討今次警方處理事件的得失,並建議警方日後面對同類形事件時,應有的防範和應變手

法。

6. 請求上司對所提建議作出考慮。

(2) 結構、格式 20%

1. 報告必須要有標題,標題當與題目內容切合。如「處理職工大聯盟示威衝突報告」。

2. 標題應置於上款之下

3. 報告應有上款和下款,上款是「警務署署長」,下款當有有職銜,然後是姓名和日期。

4. 上款不必用提稱語,若用提稱語,則當可用大鑒。收束不必祝頌語。

(3) 扣分

1 . 上 款 提 稱 語 應 用 大 鑒 , 若 錯 用 提 稱 語 如 鈞 鑒 , 扣 1 分 。

2. 下款先職銜而後姓名,若兩者對調扣 ½ 分。下款可無啟告語,若用啟告語,只可用「上」。

用「謹上」、「敬上」扣 ½ 分。

3. 下款欠年、月、日期扣 3分。日期應置於左下角,否則扣 ½ 分。報告上的日期當設在 2009

年 5月 10 日或稍後,考生若將日期設在此日之前,扣 1分。

4. 報告若無標題扣 3分。標題與上款次序相亂扣 3 分。

5. 標題若與內容不切合,最高扣 2分。若無「報告」字樣,扣 1分。若錯將報告寫成「建議書」

扣 2分。

6. 標題應置中,否則扣 ½ 分,標題應畫上底線,若錯用了書名號(《》),扣 ½ 分。

Page 41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1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4) 修辭用語 30%

1. 態度誠懇

2. 設想周到

3. 配合身份

4. 具建設性

(5) 標點、字體 10%

1. 標點正確

2. 字體端正

Page 41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1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第二題 (甲)

(1)內容 40%

1. 簡單交代來信投訴的原委。

2. 概略交代事件發生的經過,以及引致的困擾。

3. 要求警方道歉並且在日後同類事件的安排作出改善。

4. 可留下查詢及聯絡的電話、傳真等。

5. 收束。

(2)結構、格式 20%

1. 按照書信格式。必須有上款和下款。

2. 下款必須有姓名和日期。日期當置於左下角

3. 上款不必用提稱語,收束亦不必有祝頌語。

(3)扣分

1 . 上 款 提 稱 語 應 用 大 鑒 , 若 錯 用 提 稱 語 如 鈞 鑒 , 扣 1 分 。

2. 上款應為《香橙日報》讀者來函編輯,欠「編輯」兩字扣 ½ 分。若弄錯對象,如錯寫上款

為成警務署署長等,扣 3分。

3. 下款不需啟告語,若用啟告語,扣 ½ 分。

4. 下款欠年、月、日扣 3 分。日期不置於左下角扣 ½ 分。投訴信的日期當設在 2009年 5月

10日之後,考生若將日期設在此日之前,扣 1分。

5. 書信不用置標題。若置標題,則應置於上款之下,否則扣 3分。

6. 書信格式錯亂,如開首已置上款,以結時又有「此致某某字樣」;或開首用「敬/逕啟者」,

收結卻欠上款,一律扣 5分。

7. 本文字數規限於 350字以內。每過 20字扣1分,最高扣 8分。

第二題(乙)

(1) 內容 40%

1. 簡單交代得悉有關投訴和內容。

2. 就有關投訴進行解釋,並闡明警方的立場和行動的必要性。

3. 就肇事引致市民不便作出道歉/表示遺憾,並交代警方會對事件的處理作出檢討。

4. 收束。

Page 41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1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結構、格式 20%

1. 按照書信格式。必須有上款和下款。

4. 下款必須有姓名和日期。日期當置於左下角

5. 上款不必有提稱語,收束亦不必有祝頌語。

(3)扣分

1. 上款應為《香橙日報》讀者來函編輯,欠「編輯」兩字扣 ½ 分。若弄錯對象,如錯寫上款為

某先生/女士,扣 3分。

2. 下款不需啟告語,若用啟告語,扣 ½ 分。

3. 下款欠年、月、日扣 3分。日期不置於左下角扣 ½ 分。信上的日期當為讀者投訴信件見報之

後。考生若將信上日期設在該投訴人的信件見報之前,扣 1分。

4. 書信不用置標題。若置標題,則應置於上款之下,否則扣 3分。

5. 本文可用覆信形式,但如開首用「敬/逕覆者」,收結就當用「此覆」。如用「此致」,扣 ½ 分。

6. 書信格式錯亂,如開首已置上款,以結時又有「此致某某字樣」;或開首用「敬/逕啟者」,

收結卻欠上款,一律扣 5 分。

7. 本文字數規限於 350字以內。每過 20字扣1分,最高扣 8分。

(4)修辭用語 30%

1. 態度誠懇

2. 設想周到

3. 配合身份

4. 具建設性

(5) 標點、字體 10%

1. 標點正確

2. 字體端正

Page 41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1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第三題

(1) 內容 40%

1. 概括交代撰寫建議書的動機。

2. 交代香城經濟轉形下未來的經濟發展路向。

3. 建議如何香城在經濟轉形下,出現的失業和就業不足的問題。

4. 建議有關當局能慎重考慮有關建議,並且落實執行。

(2) 結構、格式 20%

1. 建議書必須有標題。如:「香港經濟發展路向及解決失業和就業不足問題建議」。

2. 建議書要有上款、下款和日期。

3. 建議書可以列點形式書寫。

4. 上款不必有提稱語,收束亦不必有祝頌語。

(3)扣分

1. 建議書欠標題,扣 3分。標題不完整如:欠「經濟發展路向」、「解決失業及就業不足問題」

各扣 1分。標題欠「建議」兩字扣 1分。

2. 標題必須置於上款之下,若標題與上款次序相亂,扣 3分。

3. 標題過長可分開兩行或三行書寫,但要留意不礙句子結構完整,否則將扣 1分。

4. 標題應置中,否則扣 ½ 分,標題應畫上底線,若錯用了書名號(《》),扣 ½ 分。

(5)修辭用語 30%

1. 態度誠懇

2. 設想周到

3. 配合身份

4. 具建設性

Page 41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1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實用文寫作(6)

Page 41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1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新聞稿

一 、 定 義 及 分 類

1 .新 聞 是 最 近 發 生 的 事 實 的 準 確 報 導 , 此 項 事 實 , 對 公 眾 具 有 重 要 性 , 為 公 眾 所 感 興

趣 。

2 .新 聞 類 文 體 大 抵 有 兩 類 , 一 是 消 息 , 一 是 特 寫 。 簡 言 之 , 消 息 可 比 為 電 報 , 要 求 開

門 見 山 , 簡 要 扼 明 , 把 要 報 導 的 事 情 說 清 楚 便 是 ; 特 寫 則 可 比 作 書 信 , 要 求 寫 得 細

緻 , 要 注 意 舖 陳 、 結 構 , 其 中 的 人 物 及 主 題 都 要 仔 細 描 寫 經 營 。 日 常 報 紙 上 所 看 到

的 新 聞 , 以 消 息 為 主 , 特 寫 多 是 消 息 的 後 續 報 導 或 深 入 探 究 。

3 .新 聞 稿 是 消 息 的 一 類 , 是 機 關 團 體 的 公 共 關 係 管 道 , 透 過 發 布 新 聞 稿 , 向 公 眾 發 布

他 們 的 消 息 , 因 此 新 聞 稿 也 稱 「 公 關 新 聞 」。 新 聞 稿 作 為 新 聞 之 一 , 當 然 也 不 外 是 事

件 的 報 導 , 故 此 我 們 可 以 根 據 事 件 發 生 的 時 間 性 , 把 新 聞 稿 簡 單 地 分 為 兩 類 :「 活 動

報 導 」 和 「 消 息 發 布 」。 活 動 報 導 , 是 對 已 發 生 或 還 在 發 生 的 事 件 的 報 導 , 傳 播 媒 介

如 報 章 上 最 常 見 的 就 是 這 種 文 體 ; 消 息 發 布 , 則 是 對 將 發 生 或 正 開 始 發 生 的 事 件 的

報 導 , 這 類 文 體 有 較 重 的 宣 傳 意 味 。 活 動 報 導 要 更 強 調 發 生 事 件 的 細 節 、 詳 情 ; 消

息 發 布 則 更 需 突 出 事 件 的 價 值 、 意 義 。 無 論 是 報 導 或 消 息 ﹐其 公 關 性 質 可 以 有 三 :

一 為 通 告 性 質 的 ﹐ 二 為 旨 在 宣 傳 的 ﹐ 三 為 塑 造 形 象 ; 第 三 類 其 實 與 廣 告 無 異 ﹐不 屬

討 論 範 圍 了 。

現 在

事 實 : 最 新 過 去 ← - - - - - - ⊕ - - - - - - → 不 久 未 來

報 導 ↓

新 聞 : 活 動 報 導 消 息

報 導 時 間 發 布

4 .由 此 可 見 , 新 聞 、 消 息 、 新 聞 稿 之 關 係 如 下 :

新聞{消息{ 新 聞 稿 (公 關 新 聞 )

Page 41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1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二 、 性 質 及 規 則

根 據 上 文 對 新 聞 的 定 義 , 新 聞 應 具 有 如 下 的 性 質 及 規 則 :

1 .真 :「 新 聞 是 最 近 發 生 的 事 實 的 準 確 報 導 」。 所 報 導 的 若 有 歪 曲 , 甚 或 並 非 事 實 , 便

是 虛 構 , 而 不 是 報 導 了 。 因 此 , 新 聞 報 導 必 須 忠 於 事 實 , 而 且 還 要 盡 量 呈 現 事 實 的

客 觀 原 貌 , 不 為 報 導 的 主 觀 見 解 所 干 擾 、 左 右 。 ──這 是 新 聞 報 導 的 真 實 性 原 則 。

2 .新 :「 新 聞 是 最 近 發 生 的 事 實 的 報 導 」。 失 去 了 「 最 近 」、「 最 新 」 這 種 時 效 性 , 新 聞

變 了 舊 聞 , 報 導 便 沒 有 了 讀 者 必 須 及 時 閱 讀 的 價 值 了 。 ──這 是 新 聞 報 導 的 新 近 性 原

則 。

3 .要 :「 新 聞 是 對 公 眾 具 有 重 要 性 , 為 公 眾 所 感 興 趣 的 事 實 的 報 導 」。 因 此 , 新 聞 報 導

不 只 是 事 件 的 敘 述 而 已 , 它 更 是 對 公 眾 有 獨 特 意 義 的 事 件 的 敘 述 。 報 導 的 事 件 沒 有

重 要 性 , 讀 者 也 就 沒 有 必 須 閱 讀 的 理 由 了 。 —— 這 是 新 聞 報 導 的 重 要 性 原 則 。

4 .實 :「 新 聞 是 事 實 的 準 確 報 導 」。 敘 述 本 來 便 要 明 白 、 具 體 , 含 糊 不 清 從 來 是 大 忌 。

因 此 , 新 聞 寫 作 當 然 亦 要 能 清 楚 勾 勒 事 件 的 活 生 生 形 象 , 讀 者 才 能 從 報 導 中 了 解 事

實 的 情 況 。 —— 這 是 新 聞 報 導 的 可 讀 性 原 則 。

上 述 四 大 原 則,以 掌 握 重 要 性 原 則 最 重 要,是 一 則 新 聞 之 新 聞 價 值 ( n e w s w o r t h i n e s s )

所 在 ﹐對 新 聞 寫 作 的 影 響 也 最 大 。 一 個 成 功 的 新 聞 稿 , 關 鍵 在 能 指 示 出 該 消 息 對 讀

者 來 說 重 要 性 何 在 。 因 此 , 消 息 的 重 要 性 , 也 是 新 聞 稿 的 主 題 所 在 。

三 、 要 素 及 結 構

1 .標 題 : 主 題

a .定 義

標 題 置 於 新 聞 文 稿 段 落 之 前 , 通 過 標 題 , 讀 者 認 識 、 區 別 、 注 意 、 開 始 和 結 束 對 一

則 新 聞 報 導 的 閱 讀 。 標 題 的 目 的 , 就 在 於 告 訴 讀 者 息 哪 些 是 重 要 的 新 聞 , 誘 使 讀 者

去 看 他 所 感 興 趣 的 消 息 。 因 此 標 題 表 達 的 是 新 聞 的 主 題 , 揭 示 新 聞 報 導 中 最 重 要 、

最 相 關 的 信 息 。 標 題 不 是 由 記 者 所 決 定 , 而 是 由 編 輯 根 據 新 聞 稿 內 容 擬 定 的 。

b .結 構

1 )引 題 ( 肩 題 、 眉 題 ):

a )正 題 的 上 一 行 , 對 正 題 起 引 發 、 烘 托 作 用 ;

b )往 往 是 正 題 的 概 括 、 話 題 、 原 因 、 背 景 等 從 屬 於 正 題 的 資 料 。

2 )正 題 ( 主 題 、 母 題 、 大 標 題 ):

a )標 題 的 骨 幹 、 核 心 , 多 用 粗 體 大 字 印 刷 ;

b )用 於 揭 示 新 聞 稿 的 中 心 內 容 。

Page 41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1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3 )副 題 ( 輔 題 、 子 題 、 次 題 ):

a )正 題 的 下 一 行 , 對 正 題 起 說 明 、 補 充 、 解 釋 作 用 ﹐是 新 聞 故 事 內 容 的 概 括 ;

b )往 往 用 於 把 正 題 具 體 化 , 表 達 事 件 的 細 節 和 後 果 。

c .練 習

試 為 下 面 一 則 新 聞 稿 擬 定 標 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age 41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1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 .導 語

a .定 義

1 )導 語 係 由 英 文 " L e a d "一 詞 譯 來 ( 原 本 拼 作 " L e d a "), 又 稱 小 引 、 摘 要 、 前 言 等 。 所

謂 導 語 , 就 是 新 聞 故 事 內 容 之 重 點 所 在 ; 要 發 掘 新 聞 之 重 心 ﹐可 以 自 問 : 這 新 聞

講 的 是 甚 麼 ? 這 新 聞 最 重 要 的 地 方 是 甚 麼 ? 這 新 聞 的 重 心 何 在 ?

2 )導 語 必 置 於 新 聞 稿 的 開 頭 部 份 : 如 果 新 聞 稿 是 短 稿 , 第 一 句 便 是 導 語 ; 若 新 聞 稿

是 長 篇 , 則 首 數 段 合 起 來 才 是 導 語 ; 但 對 大 多 數 的 新 聞 稿 來 說 , 第 一 段 就 是 導 語 。

導 語 用 字 不 多 ( 英 語 新 聞 稿 件 要 求 導 語 不 超 過 三 十 五 個 詞 語 ), 但 卻 是 整 篇 新 聞 稿

最 重 要 的 部 份 。

3 )一 個 好 的 導 語 應 能 做 到 : 一 、 簡 明 扼 要 地 概 括 新 聞 稿 中 最 重 要 的 事 實 , 揭 示 新 聞

稿 的 主 題 ; 二 、 迅 速 喚 起 讀 者 的 注 意 , 引 起 讀 者 的 閱 讀 下 去 的 興 趣 。 偶 然 有 些 新

聞 稿 不 用 導 語 , 把 最 重 要 的 事 實 放 在 結 尾 , 叫 做 無 導 語 結 構 , 但 這 並 非 規 範 新 聞

寫 作 的 傳 統 。

b .構 成

1 )要 素 :

導 語 的 種 類 很 多 , 但 根 據 規 範 的 新 聞 寫 作 傳 統 , 一 個 標 準 的 導 語 應 包 括 下 列 幾 項

條 件 :

a )說 出 構 成 一 件 事 情 所 必 須 的 幾 個 因 素 , 即 傳 統 所 說 的 「 六 何 」, 或 所 謂 「 5 W 1 H」:

何 人 ( W h o )、 何 事 ( W h a t )、 何 時 ( W h e n )、 何 地 ( W h e r e )、 何 故 ( W h y )、 如 何 ( H o w )。

然 而 , 並 不 是 每 個 導 語 都 要 機 械 地 非 具 備 全 部 六 個 因 素 不 可 , 如 果 其 中 一 何 並 不

重 要 , 便 不 必 寫 入 導 語 中 ; 在 導 語 中 , 只 要 求 寫 出 重 要 的 因 素 。

b )事 情 值 得 報 導 , 是 因 為 事 件 對 公 眾 具 有 重 要 性 , 與 讀 者 有 所 干 係 , 這 是 每 則 新 聞

的 特 色 所 在 , 是 讀 者 所 以 要 看 的 理 由 。 導 語 要 能 吸 引 讀 者 閱 讀 下 去 , 便 須 指 出 這

則 新 聞 的 特 色 , 而 加 以 表 現 。 略 言 之 , 可 稱 此 條 件 為 : 何 干 ( S o W h a t )。 很 多 時

便 , 何 干 乃 體 現 於 六 何 ( 尤 其 是 「 何 事 」 之 中 ), 有 時 則 須 另 外 表 明 。

c )最 後 , 導 語 還 應 該 直 接 指 出 或 暗 示 新 聞 的 來 源 , 作 為 事 實 之 根 據 , 以 見 新 聞 之 非

出 於 杜 撰 。 尤 其 是 一 些 非 客 觀 的 意 見 , 更 必 須 指 出 出 處 。 此 條 件 可 稱 為 : 何 來

( a t t r i b u t i o n )。

Page 42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2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 )示 例

a )下 列 是 一 則 導 語 中 的 典 範 , 由 美 聯 社 記 者 約 翰 . 唐 寧 於 一 八 八 九 年 三 月 三 十 日 發

布 :

「 伊 莫 亞 、 阿 庇 亞 三 月 三 十 日 電 : 南 太 平 洋 沿 岸 有 史 以 來 最 猛 烈 、 破 壞 性 最

大 的 風 暴 , 於 三 月 十 六 日 、 十 七 日 橫 掃 伊 莫 亞 群 島 的 結 果 , 有 六 艘 戰 船 和

十 艘 其 他 船 隻 或 被 掀 到 港 口 附 近 的 珊 瑚 島 上 摔 得 粉 碎 , 或 被 掀 到 伊 阿 庇 亞

小 城 的 海 灘 上 擱 了 淺 。 與 此 同 時 , 英 國 、 德 國 的 一 百 四 十 二 名 海 軍 官 兵 有

的 葬 身 珊 瑚 礁 上 , 有 的 在 離 家 萬 里 的 無 名 高 地 上 , 為 自 己 找 到 了 安 息 的 場

所 。 」

1 . 何 人 : 六 艘 戰 船 和 十 艘 其 他 船 隻 ; 英 國 、 德 國 的 一 百 四 十 二 名 海 軍 官 兵

何 事 : 六 艘 戰 船 和 十 艘 其 他 船 隻 或 翻 沉 或 擱 淺 ; 英 國 、 德 國 的 一 百 四 十 二

名 海 軍 官 兵 喪 生

何 時 : 三 月 十 六 日 、 十 七 日

何 地 : 伊 莫 亞 、 阿 庇 亞

何 故 : 受 到 風 暴 吹 襲

如 何 : 摔 得 粉 碎

2 . 何 干 : 有 史 以 來 最 猛 烈 、 破 壞 性 最 大 的 風 暴 為 虐

3 . 何 來 : 伊 莫 亞 、 阿 庇 亞 來 電

這 則 導 語 較 長 , 把 導 語 應 具 備 的 因 素 都 寫 進 去 了 , 被 認 為 是 要 素 齊 全 的 範 例 , 一

直 是 新 界 的 金 科 玉 律 。

Page 42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2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b )下 列 一 則 新 聞 見 於 香 港 報 章 , 其 導 語 亦 頗 合 標 準 :

「 沙 田 獅 山 公 路 近 世 界 花 園 地 底 一 條 煤 氣 管 , 因 駁 口 位 置 漏 煤 氣 , 煤 氣 公

司 派 員 到 場 搶 修 , 引 致 九 龍 主 要 道 路 幹 線 經 獅 子 山 隧 道 入 沙 田 交 通 陷 於

癱 瘓 , 馬 會 當 值 醫 生 未 能 依 時 抵 達 沙 田 馬 場 , 使 到 昨 日 的 賽 馬 要 延 遲 半

小 時 開 跑 , 這 是 本 港 賽 馬 史 上 , 首 次 因 塞 車 而 延 遲 開 賽 。 」

1 . 何 人 :

何 事 :

何 時 :

何 地 :

何 故 :

如 何 :

2 . 何 干 :

3 . 何 來 :( 闕 )

3 )練 習

上 周 張 祝 珊 英 文 中 學 舉 行 了 畢 業 典 禮 , 試 盡 可 能 列 出 構 成 此 事 件 的 所 有 要 素 :

1 . 何 人 :

何 事 :

何 時 :

何 地 :

何 故 :

Page 42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2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如 何 :

2 . 何 干 :

3 . 何 來 :

c .種 類

導 語 要 能 簡 明 扼 要 地 概 括 新 聞 稿 中 最 重 要 的 事 實 , 揭 示 新 聞 稿 的 主 題 , 以 迅 速 喚 起

讀 者 的 注 意 , 引 起 讀 者 閱 讀 下 去 的 興 趣 。 導 語 的 種 類 有 二 : 一 是 概 括 導 語 ﹐ 把 要 講

的 資 料 直 截 告 之 讀 者 ﹐記 者 要 考 慮 的 只 是 選 甚 麼 資 料 和 如 何 安 排 而 已 ; 二 是 創 意 導

語 ﹐不 直 接 迅 速 陳 述 消 息 ﹐而 是 稍 為 拖 延 ﹐藉 此 出 新 聞 的 新 奇 性 ﹐記 者 要 考 慮 的 便

是 如 何 通 過 種 種 修 辭 突 破 概 括 導 語 的 慣 常 手 法 了 。

1 )概 括 導 語 ( S u m m a r y L e a d / H a r d - n e w s l e a d ):

如 前 所 述 , 很 多 時 候 導 語 並 不 必 要 把 全 部 六 何 統 統 具 備 , 但 是 對 一 些 主 導 、重 要 、

構 成 該 則 新 聞 特 色 的 因 素 , 固 然 不 可 遺 漏 , 還 要 予 以 特 別 強 調 。 強 調 的 方 法 是 ,

在 構 成 新 聞 事 情 的 幾 個 因 素 中 , 選 擇 一 個 最 重 要 的 , 安 排 在 新 聞 報 導 的 開 首 第 一

句 , 以 為 突 出 。 當 然 , 這 也 只 是 一 個 大 原 則 而 已 , 並 不 是 每 一 則 新 聞 都 非 如 此 安

排 不 可 ; 且 有 時 句 子 結 構 不 容 許 某 些 因 素 排 前 。 但 是 , 對 於 如 何 下 筆 經 營 一 段 導

語 , 這 原 則 無 疑 還 是 頗 有 用 的 。

何 人

何 事 1

「 一 名 十 二 歲 男 童 由 於 槍 傷 一 個 少 年,導 致 後 者 一 度 癱 瘓,法 官 因 此 判 他 坐 在 輪

椅 上 兩 日 , 親 身 體 會 傷 者 的 痛 苦 。 」

「 著 名 華 裔 數 學 家 丘 成 桐 獲 瑞 典 皇 家 學 院 頒 發 本 年 度 的 C r a f o o r d 數 學 大 獎 ,

以 表 揚 他 在 微 分 幾 何 學 的 成 就 。 」

「 阿 里 山 的 櫻 花 經 一 夜 春 雨 今 已 怒 放,直 至 下 月 十 日 都 是 滿 開 時 節。此 間 入 山 的

旅 客 已 增 至 二 百 五 十 人 , 警 局 入 山 登 記 處 日 漸 忙 碌 。 阿 里 山 兩 家 旅 行 社 老 闆 及

沿 途 攤 販 都 笑 逐 顏 開 。 」

何 地

何 時 2

「 蘇 澳 港 將 自 四 月 一 日 成 為 國 際 港 , 以 便 利 台 琉 貿 易 , 減 輕 基 隆 港 負 擔 。 省 府 會

議 在 昨 日 舉 行 的 第 二 十 五 次 會 議 上 , 通 過 此 案 。 」

「 胡 適 博 士 公 開 演 講 會 改 在 介 壽 路 三 軍 球 場 舉 行。時 間 仍 為 今 晚 八 時 三 十 分。台

大 校 長 錢 思 亮 告 訴 記 者 : 胡 博 士 演 講 的 入 場 卷 , 前 昨 兩 日 共 發 出 五 千 張 , 原 定

台 大 禮 堂 已 不 能 容 納 , 臨 時 決 定 改 換 地 址 。 」

「 三 、 四 、 五 , 三 個 月 內 , 本 省 香 蕉 輸 日 數 量 達 十 二 萬 五 千 六 百 簍 , 造 成 光 復 以

1 在 一 般 新 聞 報 中 , 何 人 何 事 常 常 構 成 新 聞 的 重 心 , 並 且 難 分 輕 重 ; 因 為 任 何 一 件 事 談 到 某 一 個 人 時

, 必 定 也 牽 涉 到 他 的 行 為 , 反 之 亦 然 。

2 何 時 何 地 與 何 人 何 事 的 情 況 相 似 , 在 構 成 新 聞 的 重 心 時 , 二 者 有 時 不 易 分 割 。

Page 42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2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來 任 何 三 個 月 的 最 高 紀 錄 。 」

何 故 「 圖 以 高 速 超 越 前 車,一 輛 永 安 貨 運 公 司 卡 車,在 今 晨 十 時 翻 下 通 草 山 公 司 路 長

樂 村 前 山 坡 下 , 司 機 二 人 受 重 傷 。 」

「 身 體 過 胖 或 有 氣 喘 病 的 台 北 市 民,下 次 再 親 自 到 市 府 逐 月 繳 納 戶 稅 時,會 大 感

輕 快。因 吳 三 連 市 長 今 晨 批 准 將 稅 捐 稽 征 處 自 沒 有 電 梯 的 市 府 大 廈 七 樓 移 至 最

下 一 層 。 」

如 何 「 宣 佈 鐵 路 工 人 入 伍,可 能 為 遏 止 法 國 工 潮 的 最 有 效 辦 法。法 總 理 葛 義 正 召 集 政

府 有 關 部 門 負 責 人 研 究 此 一 措 施 的 效 果 , 聞 多 數 官 員 均 認 為 此 方 法 安 全 而 有

效 。 」

何 干 3 「 美 國 自 一 九 八 八 年 首 次 報 導 交 通 失 事 以 來,今 天 早 上 十 時,發 生 第 一 百 萬 次 車

禍。肇 禍 車 為 紐 約 樂 寧 百 貨 公 司 所 有。這 運 輸 貨 車 行 至 第 五 街 時,因 煞 車 不 及 ,

撞 傷 魏 斯 希 米 太 太 , 創 造 了 五 十 四 年 來 第 六 個 圈 的 紀 錄 。 」

背 景 4 「 中 國 當 局 曾 嚴 重 抗 議 英 國 廣 播 公 司 播 映 的 一 套 毛 澤 東 紀 錄 片,指 嚴 重 損 害 中 國

人 民 之 感 情,但 港 府 的 影 視 及 娛 樂 事 務 處 則 批 准 民 運 人 士 劉 山 青 在 本 港 播 放 該

片 , 並 指 出 , 該 片 未 嚴 重 影 響 香 港 與 鄰 近 地 區 關 係 。 」

2 )創 意 導 語 ( L e a d w i t h f l a i r / S o f t l e a d ):

導 語 如 果 具 備 了 應 具 備 的 因 素 , 又 能 突 出 重 點 , 固 然 已 是 好 的 導 語 了 ; 但 這 種 導

語 較 常 見 , 有 時 變 得 千 篇 一 律 , 頗 為 刻 板 。 若 要 使 導 語 變 得 具 吸 引 力 , 因 此 便 得

另 外 要 求 表 現 方 法 , 亦 即 修 辭 的 運 用 了 。 試 比 較 下 列 兩 則 :

「 三 十 名 敗 毒 嫌 犯 ﹐包 括 一 對 正 要 步 入 禮 堂 的 新 人 ﹐於 星 期 五 晚 間 的 婚 宴 中 被 捕。」

「 當 婚 禮 的 賓 客 中 包 括 一 批 毒 犯 ﹐ 與 五 十 二 名 不 請 自 來 的 便 衣 警 察 ﹐ 而 承 包

慶 婚 酒 宴 的 是 一 名 緝 毒 官 員 ﹐負 責 代 客 停 車 工 作 的 是 警 察 局 長 時 ﹐會 發 生 甚 麼 事

呢 ?

對 於 事 先 完 全 沒 有 查 覺 異 樣 的 新 郎 與 新 娘 而 言 ﹐星 期 五 晚 上 的 婚 禮 ─ ─ 一 場

由 州 政 府 和 地 方 警 察 主 導 的 『 熱 鬧 』 婚 禮 ─ ─ 絕 對 是 令 他 們 難 忘 的 ﹐共 有 三 十 人

當 場 被 捕 。 」

3 其 實 所 有 重 要 的 因 素 都 是 或 明 或 暗 地 與 何 干 有 關 , 但 是 有 時 為 了 特 別 強 調 某 事 的 特 殊 重 要 性 , 導 語

便 明 白 地 揭 示 出 該 事 的 特 色 , 並 予 以 突 出 。

4 背 景 並 不 屬 於 六 何 之 一 , 但 事 件 從 來 不 是 孤 立 的 , 它 的 發 生 總 有 其 背 景 ; 因 此 要 能 真

正 了 解 一 樁 事 件 的 全 貌 和 重 要 性 , 交 代 背 景 往 往 便 是 必 須 的 了 。

Page 42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2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以 上 第 一 則 是 概 括 導 語 的 寫 法 ﹐第 二 則 是 創 意 導 語 的 寫 法 。 所 有 創 意 導 語 ﹐ 都 要

在 創 意 部 分 之 後 ﹐ 立 刻 加 以 說 明 ﹐讓 讀 者 能 掌 握 新 聞 之 重 心 。 下 列 各 例 , 是 較 常

見 的 導 語 修 辭 ; 這 種 寫 法 , 比 較 活 潑 , 但 也 增 加 了 主 觀 的 介 入 程 度 , 不 宜 用 於 嚴

肅 的 報 導 上 。 至 於 以 下 八 種 導 語 , 由 上 而 下 , 主 觀 程 度 也 愈 高 :

類 別 例 子

突 出

導 語

「 毛 澤 東 死 了。北 京 電 台 今 晨 二 時 廣 播 毛 澤 東 突 因 心 臟 病 在 今 晨 一 時 零

五 分 死 去 。 」

引 語

導 語

「『 能 夠 有 機 會 在 南 極 潛 水 , 真 像 夢 境 成 真 一 般 。 原 來 , 南 極 海 裡 面 的

海 洋 生 物 , 是 那 麼 的 豐 富 ! 』已 有 二 十 七 年 潛 水 經 驗 的 王 敏 幹 , 第 一

次 到 南 極 潛 水 , 就 被 南 極 那 豐 富 的 海 洋 生 物 所 震 懾 著 。 」

懸 念

導 語

「 被 認 為 是 最 有 希 望 的 中 國 男 子 體 操 隊 , 在 奧 運 會 體 操 團 、 全 能 比 賽 中

連 連 失,利 沒 能 奪 得 金 牌,引 起 了 人 們 極 大 的 關 注。究 竟 是 怎 樣 輸 的 ,

成 為 人 們 急 於 想 了 解 的 問 題 。 」

描 寫

導 語

「 在 一 張 滿 堆 著 簿 冊 表 格、 資 料 及 紀 錄 簿 的 紅 木 沙 發 桌 周 圍 ,坐 著 四 個

沉 重 心 事 的 省 府 四 巨 頭,他 們 於 今 晨 十 時 集 會 在 省 政 府 祕 書 長 辦 公 工

室 , 對 調 整 省 級 公 教 人 員 待 遇 問 題 , 作 最 後 一 次 討 論 。 這 個 調 整 待 遇

小 組 的 綜 合 意 見 , 將 決 定 十 八 萬 省 級 公 務 員 是 否 可 自 六 月 份 起 , 多 得

個 人 薪 津 百 分 之 廿 五 的 津 貼。這 四 個 沒 有 笑 容 的 與 會 者 是 省 財 廳 政 長

徐 柏 園 , 台 銀 董 事 長 張 茲 闓 , 民 政 廳 長 鄒 清 之 及 祕 書 長 浦 薛 鳳 。 」

設 問

導 語

「 在 經 濟 不 景 , 罪 案 頻 生 的 美 國 , 可 有 人 間 樂 土 ? 有 , 那 就 是 伊 利 諾 州

的 克 雷 斯 特 伍 德 ; 它 被 譽 為 全 美 國 管 理 得 最 好 的 市 鎮 , 這 裡 的 治 安 極

好 , 居 民 都 能 夠 安 居 樂 業 , 市 政 府 財 政 充 裕 , 庫 房 充 盈 得 可 以 將 部 份

稅 款 退 給 市 民 。 」

成 語

導 語

「『 犯 罪 的 得 不 償 失 』。 美 國 阿 特 蘭 大 城 一 個 卅 二 歲 的 黑 人 馬 丁 , 因 在

雜 誌 攤 偷 了 一 本 價 值 三 元 的 小 書,而 被 罰 鍰 十 二 元。他 所 偷 的 書 名《 犯

罪 的 得 不 償 失 》。 」

對 比

導 語

「 以 往 女 性 往 往 給 人 一 種 柔 弱 的 感 覺, 閒 來 只 會 撫 首 弄 姿 、 打 扮 得 漂 漂

漂 亮 亮 , 像 隻 花 蝴 蝶 似 的 , 較 粗 重 的 工 作 , 都 留 給 男 性 去 幹 ; 然 而 ,

美 國 佛 羅 里 達 州 一 班 女 人 , 顯 出 九 十 年 代 婦 女 本 色 , 成 立 了 一 間 全 女

班 建 築 公 司 , 與 男 人 平 分 春 色 , 爭 一 日 長 短 。 」

假 設

導 語

「 也 許 你 從 未 聽 說 過 , 即 使 你 看 見 了 都 不 會 相 信 。然 而 這 些 奇 怪 的 事 物

明 天 就 要 在 中 華 路 三 十 三 號 公 開 展 覽 了 : 一 隻 豬 生 有 五 條 腿 ; 一 個 初

生 小 孩 的 頭 比 大 人 的 頭 還 要 大 ; 一 隻 雞 像 麻 雀 一 樣 , 用 兩 隻 腿 跳 著

走 。 」

Page 42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2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這 類 修 辭 導 語 還 有 很 多 名 目 , 如 詩 詞 導 語 ﹑問 答 導 語 ﹑ 抒 情 導 語 ﹑類 比 導 語 ﹑人 稱

導 語 ﹑敘 事 導 語 ﹑ 神 秘 導 語 … … 等 , 這 裡 不 贅 ; 總 在 抓 緊 新 聞 故 事 之 新 奇 處 何 在 ﹐

然 後 存 乎 一 心 ﹐以 修 辭 手 法 突 出 之 即 是 。

d .練 習

1 )下 面 一 則 新 聞 導 語 , 寫 得 頗 為 擁 腫 , 試 加 以 改 寫 。

「 警 局 刑 警 隊 長 任 士 選 告 記 者 稱 : 失 業 的 司 機 藍 國 鼎 ( 卅 六 歲 , 遼 寧 人 )

因 與 其 妻 感 情 破 裂 而 分 居 六 月 後 竟 於 今 天 早 晨 , 在 南 郊 出 城 一 哩 半 的 公 路

上 , 用 白 朗 寧 手 槍 擊 傷 他 兩 幼 子 , 而 後 自 殺 。 這 兩 個 小 孩 , 一 個 叫 小 環( 七

歲 ), 左 耳 中 槍 , 一 個 叫 小 藍 ( 五 歲 ), 右 耳 中 槍 。 他 們 住 在 和 平 里 三 號 ,

是 在 早 晨 放 學 回 家 時 , 碰 到 他 父 親 的 , 出 事 後 兩 個 小 孩 , 即 被 送 往 市 立 醫

院 , 據 主 治 醫 師 說 : 他 們 兩 人 已 無 生 存 希 望 。 」

1 . 何 人 :

何 事 :

何 時 :

何 地 :

何 故 :

如 何 :

2 . 何 干 :

3 . 何 來 :

4 . 背 景 :

5 . 修 辭 :

改 寫 :

Page 42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2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次重要資料

3 .主 體

1 )結 構 : 倒 金 字 塔 式 ( I n v e r t e d P y r a m i d)

新 聞 寫 作 最 重 要 的 原 則 是 「 相 關 結 構 ( r e l e v a n c e s t r u c t u r e )」﹐即 根 據 S o W h a t ﹐

按 事 件 重 要 程 度 ─ ─ 即 讀 者 對 此 事 件 的 興 趣 ─ ─ 先 後 有 序 地 組 織 材 料 。 這 種 組 織

材 料 的 新 聞 寫 作 方 法 稱 為 「 倒 金 字 塔 式 」。

傳 統 的 規 範 新 聞 寫 作 不 同 於 一 般 的 記 事 體 裁 , 一 般 的 記 事 體 裁 由 小 而 大 , 先 輕 後

重 , 愈 往 下 面 , 內 涵 愈 豐 富 ; 但 傳 統 的 規 範 新 聞 寫 作 則 剛 相 反 , 把 最 重 要 的 事 件

放 在 最 前 , 次 要 的 放 在 後 面 , 再 次 要 的 放 在 最 後 面 , 依 次 類 推 , 到 最 不 重 要 的 放

在 末 段 。 這 種 先 重 後 輕 , 先 急 後 緩 , 上 大 下 小 的 方 式 , 形 態 上 看 就 像 一 個 倒 置 了

的 金 字 塔 一 樣 , 如 下 圖 :

倒 金 字 塔 式 寫 作 方 法 能 愈 早 扼 要 說 明 事 最 重 要 的 事 實 , 揭 示 新 聞 的 主 題 , 其 好 處

包 括 :

一 、 便 利 讀 者 閱 讀 , 讀 者 只 消 看 新 聞 前 段 , 即 知 事 情 梗 概 , 有 興 趣 可 以 續 讀 全 文 ,

沒 興 趣 的 不 必 讀 完 全 篇 才 知 事 情 全 貌 ;

二 、 便 利 編 輯 擬 定 標 題 , 編 輯 只 需 看 新 聞 的 前 段 , 便 了 解 新 聞 的 重 點 , 不 必 全 文

通 讀 ;

三 、 便 利 排 版 , 即 使 稿 擠 , 要 刪 去 新 聞 稿 的 後 段 , 也 不 影 響 新 聞 稿 的 完 整 性 。

2 )元 素 : 五 元 素 方 程 ( H i g h F i v e s F o r m u l a)

新 聞 寫 作 中 有 一 種 稱 為 H i g h F i v e s F o r m u l a的 寫 作 方 式 ﹐ 頗 適 用 於 公 關 新 聞 。 這

方 式 要 求 ﹐一 份 新 聞 稿 的 開 首 部 分 應 盡 量 包 括 下 列 五 個 部 分 : N e w s , C o n t e x t ,

S c o p e , E d g e , I m p a c t等 五 者 。 下 面 所 列 是 對 此 模 式 的 修 改 ﹐ 以 適 用 於 公 關 新 聞 。

a )重 心 ( i m p a c t)

也 就 是 S o W h a t的 明 確 說 明 。 報 導 的 新 聞 有 何 重 要 性 ? 有 甚 麼 重 大 的 影 響 ? 人 們 何

以 應 予 關 注 ? 這 新 聞 有 何 意 義 ?

最不重要資料

最重要資料

Page 42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2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b )說 明 ( b a c k u p)

這 是 對 導 語 的 發 展 與 補 充 。 一 份 新 聞 稿 的 內 容 , 不 外 下 列 四 者 : 事 件( p r o c e s s)、

人 物 ( p e r s o n)、 物 件 ( p r o d u c t)、 或 策 議 ( p r o p o s a l)。 因 此 ﹐這 部 分 主 要 是 對

此 四 者 的 補 充 說 明 。

1 )事 件 ( process): 已 經 安 排 下 來 的 客 觀 程 序 。 它 是 客 觀 的 , 因 此 不 同 於 人 物 的 主

觀 ; 它 是 程 序 的 , 因 此 時 間 的 因 素 使 它 有 別 於 物 體 的 非 時 間 化 ; 它 又 是 已 經 安 排

下 來 了 、 甚 至 已 在 執 行 的 , 因 此 又 不 同 於 策 議 的 尚 在 籌 謀 或 只 在 議 事 程 序 中 。 事

件 可 再 細 分 為 以 下 幾 個 次 範 疇 : 時 空 、 概 括 、 項 目 、 環 境 、 細 節 、 場 面 六 者 ; 愈

前 抽 象 成 份 愈 重 , 愈 後 具 體 成 份 愈 多 。

時 空 概 括 → 項 目 → 細 節 → 場 面 環 境

2 )人 物 ( person): 即 對 人 物 的 描 寫 報 導 。 這 範 疇 可 細 分 為 以 下 幾 個 次 範 疇 : 主 辦 、

演 出 、 嘉 賓 、 協 助 、 觀 眾 、 受 益 六 者 。

人 物 的 分 類 與 關 係 如 下 表 所 示 :

嘉 賓

主 辦 → 主 角 → 觀 眾 → 受 益

協 助

3 )物 體 ( product): 對 客 體 物 件 的 靜 態 描 寫 、 報 導 。

4 )策 議 ( proposal): 這 範 疇 主 要 是 有 關 意 見 、 籌 劃 、 安 排 等 項 目 的 描 寫 、 報 導 。

這 部 分 是 新 聞 稿 篇 幅 資 訊 之 細 節 所 在 。 有 些 新 聞 稿 以 其 中 一 類 為 主 導 結 構 , 不 涉

其 餘 三 者 ; 但 更 多 的 新 聞 稿 是 幾 者 的 混 合 。 當 然 , 篇 幅 愈 長 , 所 涉 及 的 內 容 愈 多 ,

有 關 的 主 要 事 件 範 疇 也 就 愈 多 了 。 四 者 之 中 , 較 常 見 的 是 事 件 的 報 導 , 其 次 則 是

人 物 的 報 導 。

c )背 景 ( b a c k g r o u n d)

背 景 是 指 新 聞 事 件 的 歷 史 環 境 和 客 觀 條 件 , 它 雖 然 只 是 報 導 的 從 屬 部 份 , 但 為 了

反 映 事 件 的 發 生 變 化 或 揭 示 事 件 的 意 義 價 值 , 許 多 時 卻 有 交 代 的 必 要 。 在 新 聞 稿

中 , 背 景 沒 有 固 定 的 位 置 , 可 根 據 需 要 而 作 靈 活 安 排 , 但 通 常 穿 插 在 主 體 之 中 ,

有 時 甚 至 成 為 主 體 的 重 要 部 份 。 一 般 的 背 景 的 材 料 , 可 以 分 為 下 列 三 種 , 此 三 者

都 是 以 時 間 性 來 劃 分 的 :

1 )環 境 ( context): 指 與 報 導 事 件 相 互 沒 有 因 果 的 必 然 聯 繫 , 但 發 生 於 同 一 時 空 的

事 件 ;

2 )前 事 ( previous event): 發 生 於 報 導 事 件 前 的 事 , 可 能 是 該 事 件 的 動 機 、 起 原 或

條 件 ;

Page 42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2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3 )歷 史 ( history): 比 前 事 發 生 得 更 要 早 的 事 , 它 通 常 不 涉 及 報 導 事 件 的 直 接 發 生

原 因 , 但 卻 是 導 致 當 下 主 要 事 件 的 過 去 環 境 。

d )範 圍 ( s c o p e)

報 導 事 件 可 能 是 另 一 更 大 事 件 中 的 一 部 分 而 已 ﹐例 如 某 中 學 音 樂 會 可 能 是 校 慶 活

動 的 其 中 一 個 環 節 ﹐ 因 此 在 報 導 該 音 樂 會 時 便 不 能 不 提 及 校 慶 ﹐甚 至 闢 一 段 介 紹

校 慶 。 這 一 部 分 其 實 是 公 關 新 聞 的 特 色 所 在 ﹐因 為 公 關 新 聞 不 僅 是 資 訊 的 介 紹 ﹐

更 多 時 是 對 該 機 關 的 宣 傳 ﹐由 小 ( 某 件 事 件 的 報 導 ) 而 大 ( 該 機 構 )﹐醉 翁 之 意 不

只 在 酒 ﹐而 是 另 有 目 的 。

e )發 展 ( edge)

發 展 是 主 要 事 件 發 展 至 報 導 一 刻 的 最 新 狀 況 。 由 於 事 件 的 進 一 步 發 展 可 能 揭 示 出

事 件 的 好 或 壞 結 果 , 因 此 這 範 疇 與 背 景 一 樣 , 具 有 揭 示 主 要 事 件 意 義 的 作 用 。

1 )後 果 ( action): 因 主 要 事 件 引 起 有 關 參 與 者 的 行 動 。

2 )反 應 ( verbal reaction): 主 要 是 有 關 參 與 者 對 報 導 事 件 的 言 語 反 應 , 也 即 是 新 聞

報 導 常 用 的 引 語 。 注 意 這 範 疇 不 同 於 消 息 來 源 ( 如 :「 據 某 某 稱 」), 消 息 來 源 是

為 使 事 件 的 報 導 更 為 讀 者 相 信,是 屬 於 主 要 事 件 的 範 疇 中;反 應 引 語 則 是 透 過 借

助 一 些 有 關 人 物 對 報 導 事 件 的 意 見,來 突 出 記 者 對 事 件 的 評 價,而 又 不 失 客 觀 ;

換 言 之 , 反 應 引 語 , 其 實 是 記 者 提 出 評 論 的 可 靠 方 法 和 有 效 策 略 。

以 上 五 部 分 的 次 序 ﹐ 並 不 固 定 。 一 則 與 行 文 的 自 然 暢 順 有 關 ﹐二 則 與 新 聞 倒 金 宇 塔

的 安 排 有 關 。 因 此 ﹐ 寫 一 則 新 聞 稿 ﹐ 應 先 考 慮 新 聞 稿 包 括 五 種 元 素 的 哪 些 內 容 ﹐然

後 估 量 各 項 目 對 讀 者 的 重 要 性 ﹐排 列 出 來 。

4 .結 尾

結 尾 指 新 聞 稿 的 最 後 一 段 或 最 後 幾 句 。 絕 大 部 份 新 聞 稿 都 沒 有 結 尾 , 稱 為 「 無 結 尾

式 」, 也 就 是 隨 主 體 的 收 束 而 收 束 , 戛 然 而 止 ; 但 是 一 些 介 入 性 較 大 的 新 聞 專 稿 , 則

亦 有 不 少 是 有 結 尾 的 。 結 尾 宜 實 不 宜 虛 , 以 有 實 實 在 在 的 內 容 為 佳 。 活 動 報 導 多 於

結 尾 暗 含 報 導 者 對 報 導 的 評 論 ﹐稱 「 評 論 式 結 尾 」; 消 息 發 布 則 多 於 結 尾 呼 籲 讀 者 參

與 報 導 事 件 的 呼 籲 ﹐ 可 稱 為 「 呼 籲 式 結 尾 」。

1 )評 論 式 結 尾 :

評 論 是 報 導 者 對 報 導 事 件 或 明 或 暗 的 立 場 、 觀 點 , 這 種 立 場 、 觀 點 可 以 是 文 化

的 , 也 可 以 是 純 個 人 的 。 文 化 的 立 場 主 要 建 基 於 大 眾 的 共 同 信 念 上 , 個 人 的 立 場 則

主 要 建 基 於 純 粹 報 導 一 己 的 態 度 中 ; 二 者 很 多 時 候 都 並 無 衝 突 。

Page 42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2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活 動 報 導 的 重 點 之 一 便 是 該 已 舉 辦 活 動 對 公 眾 的 意 義 及 價 值 ﹐因 此 ﹐ 報 道 者 透

過 對 事 件 的 評 論 , 表 示 報 道 者 對 所 報 道 事 件 或 明 或 暗 的 立 場 、 觀 點 便 十 分 常 見 了 。

評 論 有 以 下 三 種 方 式 ﹐包 括 :

a )預 期 ( expectation): 預 期 是 指 報 導 者 根 據 一 般 知 識 及 信 念 , 從 報 導 事 件 中 推 導 出

事 件 日 後 的 可 能 發 展 和 影 響 , 從 中 遂 隱 含 了 報 導 者 對 報 導 事 件 是 好 是 壞 的 主 觀 評

論 ;

b )分 析 ( analysis): 分 析 是 報 導 者 對 報 導 事 件 特 點 、 屬 性 的 判 斷 、 指 陳 ;

c )評 價 ( evaluation): 報 導 者 就 報 導 事 件 公 開 ﹑直 接 地 陳 述 其 個 人 ( 或 其 媒 體 ) 看

法 。

因 此 , 預 期 隱 含 將 來 的 事 件 , 分 析 直 接 判 斷 事 件 的 本 質 , 而 評 價 則 公 開 評 斷 新

聞 事 件 的 好 、 壞 、 不 幸 、 有 爭 議 性 等 。 顯 然 , 預 期 的 觀 點 較 為 含 蓄 , 較 傾 向 文 化 的

立 場 ; 分 析 固 有 主 觀 因 素 , 但 不 離 客 觀 條 件 , 立 場 介 乎 文 化 與 個 人 之 間 ; 評 價 的 觀

點 較 為 直 接 , 較 傾 向 個 人 的 立 場 。

2 )呼 籲 式 結 尾 :

新 聞 稿 ( 尤 其 消 息 發 布 ) 目 的 是 告 知 讀 者 某 事 之 將 發 生 , 它 不 但 告 訴 讀 者 此 事 詳 情

如 何 , 而 且 更 有 一 定 宣 傳 意 味 , 請 求 讀 者 參 與 。 因 此 , 消 息 發 布 之 結 尾 多 是 交 代 參

與 該 事 件 的 辦 法 , 或 甚 至 直 接 地 要 求 讀 者 參 與 ; 因 此 這 種 前 者 呼 籲 式 結 尾 包 括 兩 部

份 : 方 法 以 及 籲 請 :

a )方 法 : 最 常 見 的 方 法 , 如 查 詢 或 參 加 辦 法 的 交 代 。

b )籲 請 : 籲 請 是 對 讀 者 直 接 的 邀 請 , 如 「 歡 迎 參 觀 」 之 類 即 是 。

Page 43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3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五 ﹑ 後 文

對 公 關 新 聞 來 說 ﹐這 部 分 是 發 布 機 關 與 新 聞 媒 體 的 聯 絡 方 法 ﹐包 括 二 者 : 發 稿 日 期

與 聯 絡 方 法 。 如 :

發 稿 日 期 : 一 九 九 七 年 十 月 十 一 日 。

新 聞 垂 詢 : 香 港 電 台 公 關 部 ( 電 視 ) 高 珮 芬 ﹐電 話 : 2 3 3 9 7 7 6 6。

六 、 總 結

從 上 述 的 討 論,我 們 可 以 把 新 聞 稿 的 內 容 和 寫 作 安 排,整 理 為 下 列 的 格 局 和 範 疇 :

新 聞 稿

總 結 報 導 後 文

標 題 導 語 主 體 結 尾

故 事 ( 事 ) 意 義 ( 情 )

主 要 事 件 ( 重 心 ) 背 景 範 圍 發 展 評 論 呼 籲

事 ﹑人 ﹑ 物 ﹑ 議 環 境 前 事 歷 史 後 果 反 應 預 期 分 析 評 價 方 法 籲 請

七 、 練 習

a )杏 壇 中 學 日 前 舉 行 五 十 周 年 校 慶 音 樂 晚 會 。 試 擬 新 聞 稿 一 則 , 向 社 會 人 士 報 導 該 晚

盛 況 。 全 文 不 得 多 於 6 0 0字 , 標 點 符 號 計 算 在 內 。( 1 9 8 4)

Page 43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3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新聞稿

格式:

. …………………………………………………………………………………………………

………………………………………………………………………………………………………..

………………………………………………………………………………………………………..

…………………………………………………………………………………………………..

………………………………………………………………………………………………………..

………………………………………………………………………………………………………..

…………………………………………………………………………………………………..

………………………………………………………………………………………………………..

要點:

(一)有無標題均可;

(二)必須以第三身書寫;

(三)事件可以順序書寫或以重要至次要書寫;

(四)無上款、下款、日期;

(五)凡用「 貴」尊對方的公司或機構,於「貴」前必須空一格。如「 貴中心」。

有無標題均可

無上款

必須以第三身書寫,明列事件日期、時間、地點

及經過。

無下款

無日期

Page 43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3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kwc2006051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文化問題須知

Page 43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3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審題技巧

答長題目要點:

切題:千萬別把唸妥的課文整段拿去答問題,如果考生要閱卷員在一大段裏找一個重點,他至多給考

生一點點分。所以要切題,針對題目,只把需要的資料寫進去,不然考生要付出沉重代價,得分大大

打折扣。

如何切題,除了回應題目外,考生可從理解題目的重要字眼入手,否則答非所問。例如:

1. 申述、闡述:詳細說明,原文不詳之處,考生也應設法為原文說得清楚。

2. 引申:由原義產生新義,所引申之義必須與原義相容或相關。

3. 比較:找出彼此不同處及相同處(包括觀點和角度),彼此優劣。

4. 對比:找出彼此不同處(包括觀點和角度)。

5. 分析:解釋事物並找出彼此之相互關係。

6. 闡析:詳細說明並加分析。

7. 看法、觀感:指出從什麼角度、什麼標準看問題,寫出對事物的觀感。

8. 評論:申述,分析,試從不同角度看問題,處理彼此相反不同論點,並提出自己的觀感。

評論或看事物可靈活運用三大綱要與七大板斧。

1. 三大綱要:事、制度、人。

2. 七大板斧:

o 現實與理想

o 實際與理論

o 集中與全面

o 深度與廣度

o 人情與事理

o 治標與治本

o 社會階層與既得利益者

Page 43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3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傳統科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1. 科學是甚麼?科學跟人們的生活有甚麼關係?

答:

(1) 科學(Science)一詞,在西方來源於拉丁文 Scientia 或 Scire,原意為「知識」或「學問」,

所以一般認為科學是創造知識而非知識本身。現在一般則認為:科學包括獲得知識的活動和這

個活動的成果(知識)。科學是指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它適應人們改造自然和

社會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是具體實踐經驗的總結。科學可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類。

科學的任務是揭示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探求客觀真理,作為人們改造世界的指南。

(2) 科學的成就使人們了解自然的規律,從而創製各種工具、器械,改造自然以適應人類的需要,

使人類的生活更為進步。例如,「電」的發現和應用,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醫學的

發明使人類更能保障健康等等。科學的成果深刻地影響人們的生活。

2. 中國沒有發展出如西方的近代科學,這是客觀的事實。要討論為甚麼如此,至少有兩種思考角

度:

(1) 中國不能發展出近代科學的原因

(2) 西方能發展出近代科學的原因、條件

導論中介紹的諸家看法,哪些是從第一種角度討論的?哪些是從第二種角度討論的?哪些是兼採

兩種角度的?

你認為兩種思考角度中哪種較重要?為甚麼?

答:

(1) 導論中介紹了梁漱溟、謝幼偉、林語堂、馮友蘭、錢穆、李約瑟各家的看法。除李約瑟兼從第

一、第二兩種角度去分析近代科學發展的原因、條件外,其他各家皆從第一種角度去討論問題,

都是從中國文化精神的本質入手,從內在的意識形態的角度去分析討論中國不能發展出近代科

學的原因。

(2) 其實任何事物皆有其客觀(外在)及主觀(內在)的成因。中國古代科學並不比西方落後,這

是人所共知的。中國近代為甚麼不能和西方一樣,發展出近代科學,固然有其文化的因素;而

近代科學何以在近代的西方發展,而不是在古代的西方發展,也有一定的原因。(只討論中國

古代文化精神而忽略客觀的條件,實在不能充分說明中國近代科學不發達的原因,也就不能對

症下藥了。)因此要了解發展近代科學的條件,就必須從兩種角度去思考,才能找到正確的方

法,使中國能發展出近代科學。

Page 43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3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3. 對於中國近代科學不發達的原因,導論中介紹了各家的意見,你認為哪些意見是恰當的?試抒

己見。

答:

(1) 關於中國近代科學不發達的原因,導論介紹了各家之見,歸納起來,有以下兩方面:一是中國

文化精神重人事、道德,因而不重視對外物的探討,只重視德行修養,重視實用而忽視知識;

二是中國人重經驗,欠缺精密系統的理論和拙於對事理的分析與邏輯的推理。

(2) 這些都可說是恰當的,但並不是全面的。中國人不是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從現代中國也出了不

少科學家可見),而是過去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因為中國過去的社會結構,沒有發展科學的需

要和條件。只要我們能明白發展科學的必要,社會能創造各種發展的條件,中國自然也可以發

展出近代科學。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在科學上取得的成就,足可證明。

4. 中國傳統科學的模式有甚麼獨特之處?你認為中國傳統科學對世界科學文明可以有甚麼貢獻?

答:

(1) 中國傳統科學系統是以類比為方法,以感應為主要概念,以器象類數為主要架構,來成就一套

理論去認識自然、利用自然。中國傳統科學的思維模式是關聯感應式,將宇宙自然與人倫秩序

聯結起來;講求天人交感、陰陽相濟,能包涵宇宙萬事萬物,構成了天人融合、生態平衡的圖

景。這與西方科學以因果蘊含為主的思維方式大異其趣。西洋近代科學講求速效,不斷發展以

求征服自然。而中國傳統科學則倡導繼承與創新的互動,主張在傳統之上求發展改良;科技不

被視為控制自然與社會的工具,而是協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知識和技能。

(2) 我認為中國傳統科學對世界科學文明可以有重大的貢獻。由於近代西洋科學系統已出現了崩解

的預兆:如因果蘊含式的思維並不能解釋一切問題;科技發明破壞了自然生態平衡,現正力求

補救等等,正顯示出西洋科學文明之不足。中國傳統的科學思維方式可以補救西洋科學偏頗之

弊,因為中國傳統科學不以人類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為出發點,而以宇宙萬物為一整體的角度,

以人與自然融洽共存的態度去認識自然,探究發展未來的科學,為人類社會謀求幸福。如中國

醫學、環境保護、自然能源的利用等等,皆是中國傳統科學思考方式可以有所貢獻之處。總而

言之,未來世界科學發展,必須兼採中西科學之長處,互相補足,去其弊病,才能對人類文化

有所貢獻。

Page 43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3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傳統科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連附錄)

劉君燦

中國的學問一向以解決「人」的問題為首要的考慮,傳統科學自也不例外,它要解決人所面臨

的自然環境問題,以及如何便利人的日常生活問題。先民面對大自然的種種變幻,嘗試賦予一個秩序,

第一個要處理的便是日升月降,風雨雷電如何產生?大地與萬物如何出現?套句術語來說,便是要提

出一個宇宙發生論(Cosmogony)。宇宙發生論是每一個古文明都有的,也都與神話、哲學分不開來,

而科學也就是從此中誕生。中國一貫的宇宙發生論可以古代啟蒙讀物《幼學瓊林》卷首的「混沌初開,

乾坤始奠,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為代表,在意念上與近代頗為類似……。

科學著作散見各書

但中國學問強調要解決人的問題,無論字宙發生論,宇宙論,以至於自然觀,整個傳統科學在

中國都是整體文化中的輔助角色。在中國科學史上響噹噹的巨匠大都不是純科學學者(當然西方的科

學名家也有時如是,因為文化是內部互相影響的),如墨子、王充(漢)、沈括(宋)、方智(明)等

人。他們的科學著作大都係其著作中輔助的一部分,有時甚至不獨立成篇,如王充的論衡,沈括的夢

溪筆談等,都沒有專談科學的篇章,而是散在整本書之中。

我們可以說,除了工藝、醫藥、曆算、博物(動、植、礦物)外,中國少有專門性的科學著作。

譬如中國有相牛經、相馬經、黃帝內經、周髀算經、博物志……等等,卻沒有亞里斯多德的「物理學」、

「動物學」……。即以託付的理想官制書——周禮中,後來取代「冬官」的也是「考工記」,而不是

純理論性的著作。在實際官制中,近於科學的也是工部、兵部和直屬皇帝的欽天監、太醫院。

Page 43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3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這一切的一切,很容易給人一個印象——便是中國只有工藝,而無科學。甚至中國只有工藝上

「碰」上的領先與繁盛,在理論上比西方科學主要源頭的希臘都差的太多。不獨民初主倡「賽先生」

的中外人士有這樣的看法,就是到了今天,一生矢志替中國打抱不平的李約瑟,在其巨著「中國的科

學與文明」中,一再陳述的也是中國科學一直在緩進展,沒有經過「科學革命」的蛻變,因此十六世

紀以後被西方趕上超越……。

中國為何缺乏科學革命

因此李約瑟一代的中國科學史家,大多在找尋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學革命,而試圖提出種種解釋,

諸如中國文明過份早熟,加上地理上的封閉,習於故常即可滿足……等等。晚一輩 Nathan Sivin 等人

則認為中國科學有其獨特模式,不產生像西方一樣的「科學革命」。

那中國的傳統科學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個人認為中國的科學是整個化在文化之中的。不只先

秦兩渶的墨子、荀子、淮南子、王充等人如此,兩宋的張載、朱熹,一直到明末的宋應星、方以智等

人也如此。所以除了宋應星「天工開物」,方以智有「物理小識」,所提到的各人都沒有專門性的科學

著作。

為什麼中國科學整個化到文化之中呢?個人認為是因為「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國人向來認為

自然秩序與人文秩序固然相異,卻是可以交融的,人是天覆地載中的人,天地是供給人覆載的。天地

人三才中,人是出發點,也是歸向點,在中國特具類書(近於西方的百科全書)中,無論是談自然、

談人文,甚至彙集詩文,大多以天文、地理、歲時、氣候……為始,再談到人事、工藝、百物等等。

譬如藝文類聚、古今事文類聚、玉海、喻林、淵鑑類函等都如此,就是較專門的廣博物志、三才圖會、

Page 43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3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格致鏡原、物理小識等也都如此。

首要之務解決人的問題

因為天氣、地時會影響收成和人的健康,所皇帝要直轄欽天監、太醫院,內經以下的醫書也強

調自然環境與人的交互影響。又因為收成和健康都需要創制器具(制器),但「制器」要「法天」(向

自然學習),所以易經繫辭要說「制器尚象」(模仿自然來創制器具);宋應星也要因尚書「天工人其

代之」一語,來著作「天工開物」。因為與人最直接相關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工具,所以中國傳統科學

重工藝是其來有自的。

所以在自然秩序與人文秩序的天人交感思想下,中國傳統科學的散諸經典,而較少獨立成書,

就很自然而然了。這種聯感應的思想使中國率先發現了地磁的方向性,潮汐為海水受日月吸引(西方

要到牛頓時才有),「銅山西崩,靈鐘東應」的地震儀制作,各種音器共鳴現象的解釋與利用,甚至磁

偏角的隨時間變動,都有了理論的詮釋,雖然大都是定性,而非定量的。但只有定量的理論才是理論

嗎?「天道不可盡數」啊!

並且在人文的突顯下,中國人的天並非完美無缺的,所以「女媧要鍊石補天」,「盡人事以聽天

命」,中國人的勤勉與容忍也是其來有自的。這在科技上就是強調既有工具的靈巧運用,包括改良。

而事實上工藝實與科學理論是不可分的,沒有理論,就沒有工藝事實。這句話是孔恩(T. Kuhn)一代

的科學史家與科學哲學家所特別強調的。

希臘人認為天空是完美的,天體也必依完美的圓形運動,並形成球體。伽利略一輩子都無法接

受開卜勒橢圓行星軌道,因為這在傳統科學思想上是不可思議的。西方接受了基督教後,很自然形成

Page 43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3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天界與世俗界的隔離,完美的數學大抵是為完美的天界而準備的。伽利略創始用解析幾何描述地面運

動,開卜勒描述行星運動,牛頓再整合天界、地界,用運動三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描述天地間的一切

物理運動;這一切無非是因為完美的上所創造的世界必然是完美的,而完美的就是精確的,要精確就

只有靠數學。因此西迫的天文與物理是孿生兒,宇宙論是物理宇宙論(Physical Cosmology),數理又

往往並稱(所謂 Mathematical Physics),自是理所當然。

所以科學革命與宗教革命所爭的不過是詮釋上帝方式之爭而已;要求從大自然,從世俗成就,

而不再從耶經、來世來肯定上帝,更進而肯定個人而已。而這一切講究的是邏輯的蘊含,有了時空、

物質的假切前提才有了牛頓的機械物理,更換一下前提也就有了愛因斯坦的相對物理。而西方神學的

講求邏輯思辨更是一大特色,也是近代哲學、科學的所以衍生。

東西科學模式大異其趣

這自然與講求關聯感應的中國思想真是大相逕庭。雖然今天已沒有科學家關心「一個針尖上有

多少天使在跳舞」等神學思辨﹔也沒有多少人對「氣的流行,陰陽交感,五行生剋」感興趣;但兩者

文化模式、科學模式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

其實科學哲學與科史這兩門學問的興起,某一方面代表西方在檢討科學在他們文化上的結構角

色與歷史角色,因為他們也覺察到西方科技太重速效,思想上也太重單向的因果蘊含方式,傾向分裂

自然的整體性,以致破壞了環環相扣,網狀,而非單向的生態系統。

中國傳統科學大多是化在文化中的,所以有時醫卜不分,器技不二,天文也與星相合流,這代

表中國科技大傳統與民俗小傳統的溝通性很強,大傳統來自並加強小傳統。當然有人也許會說中古西

Page 44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4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方天文、星相也合流,後來分開才產生天文科學,其實這是錯的,西方天文早在希臘時代就與物理結

合,星相不過利用黃道(指地繞日,或日繞地的軌道)所經十二宮星座等,與天文科學毫不相關。何

況科技化在文人化之中是強調整體關聯性的,注重各部分間的關聯,但內容卻是可變的,但精神形式

大致不變,仍然是關聯感應式的。

中國科學何去何從

但民初以來,在速效性西方科學的衝擊下,大家幾乎都「不識廬山真面目」,自小學到大學,從

例題到習題,充斥著舶來品,算術如此,化學如此,三角、幾何也如此﹔更不論物理、醫藥、天文曆

法了。在這種育下成長的青年,尤其是理工醫學生,自然認為中國沒有科學,甚至排斥傳統科學了。

並且現在的科學教育大多只重填鴨,而不重如何去思考處理一個問題。如此一來,就只有永遠跟著人

家尾巴跑了﹔連人文對科學的重要性都要西方人提起後,我們才跟著喊,真令人愧對先賢。

經過上述的檢討,我們了解中國傳統的科學在思想上注重關聯感應,西方則注重因果蘊含,不

過現代西方發現因果可能形成「生態網」,單向因果式探究方法是不夠的,不過「生態網」仍可用數

學分析處理,我們可稱之為「整合——分析交融式」。那在今天的情況下,中國的傳統科學又該何去

何從呢?

我可以這麼說,固然中國科學模式的形上部分,史家大致有一共識。但運作性的指導這一方面,

大致仍是未經開闢的處女地。也就是說,大家大致肯定中國科學有自己獨特的一個模式,但到底是怎

樣的一個模式,還在「瞎子摸象」。不過即使是「瞎子摸象」,也要大家肯去「摸象」,否則永遠不知

道「象」是怎樣的一個模樣。

Page 44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4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除了要大家去接觸傳統科學,多在算術、三角……等科目中加入中國傳統的例題、習題以外,我

更強調這並不只是用西方方法處理中國材料的問題﹔前面已說了中國科學之有獨特模式大致已被認

同,至少在形上思想方面大致有所共識,因此注重思想上的價值意義,至少關聯感應的整體性想法,

同異交得的生態原則,的確可以告訴我們,無論文化,無論科學,沒有特色,不能同中求異,是沒有

存在價值的,因為大家同樣都需要陽光和水,沒有特殊而具巧妙的獲取方式,是會被淘汰的。

並且我個人還認為關聯感應與因果蘊含這兩種探求方式,在後現代的科學探求中,是可春華秋

實,各擅勝場的。只是如果最後是由西方人搞好關聯感應式,那華夏子民可就蒙羞了……。不過未來

是不可斷言的,因為一切在人。最後再強調一句︰「同異對比(Contrast)下的發展永遠代表人類文化

的生機,劃一的權威講求則是生機的斲傷!」

附錄︰中國傳統科學思考特色初探

(此據劉君燦先生同名文章刪節而成,部分地方作小量修改以便連貫。)

難成完整的邏輯系統

中國傳統科學古籍的特色就是很難成為一個完整的邏輯系統,不過,這並不是說中國古代哲人

思考不合邏輯,事實上有許多仍然是暗合邏輯的,這就如同一個人不知道有胃和胃的功能作用,但把

食物吃進,仍然可以消化一樣。然而不重視邏輯方法這點卻是顛仆不破的,在古代哲人把他的思想整

理寫成典籍時尤其如此。中國的古籍大多是條目式的,將事實與現象一條條的羅列,頂多加以一粗略

的分類,如物理小識即分為天象類、器用類、人身類……等等。各條目之間往往只是同類並舉,而沒

有蘊涵、推衍、演繹的關係,譬如墨經經上篇、經下篇都有很多條,每一條陳示的是同一類的事實或

Page 44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4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現象,但各條之間即使同類,也看不出多少邏輯上的關係,更不用說形構系統了。還有,這些條目有

些是提出問題後,馬上就寫出結論,而省略了推論的過程。也就是說,條目內所說的是「是甚麼,應

是甚麼」,而不是「為甚麼是,如何是」。典型的例子如老子一開始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

常名」,至於何以道可道,非常道﹔何以名可名,非常名呢?其間的推理都省略了。在墨子耕柱篇,

我們可以看到墨家對這種陳述方式的批評,原文如下︰「……葉公子高問於仲尼曰︰『善之政者若之

何?』,仲尼對曰︰『善為政者,遠者近之,而舊者新之。』子墨子聞之曰︰『葉公子高未得其問也。

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對也。葉公子高豈不知善為政者之遠者近之而舊者新之哉?問所以為之若之何

也。』……」。在這個例子裏,孔子答的是結果,而問者想知道的是何以會有這樣的結果。「墨家的哲

學方法」一書作者鍾友聯曾認為典籍的這種只有結論,沒有推論的陳述方式,可能因為遠古沒有紙筆,

要把言論雕刻在竹簡上頗為費事,因而就省略了;筆者不盡同意這種說法,因為古希臘一樣沒有方便

的紙筆,但歐氏幾何原本仍把一步步推論的過程詳列出,因此這是心態上重視不重視的問題,與記載

工具的良窳可能沒有太大的關係。

關聯式的思考

中國古籍除了常只有結論、沒有推論外,還有一點就是有理論推論的,往往也是關聯式的思考。

〔corelative thinking,此名稱見諸李約瑟所著中國之學與文明第二冊第十三節(f)段小標題,中譯本

第二冊462頁。〕所謂關聯式的思考,大約包括直覺(intuition)類比論證(analogy)與想像(imagination)

等等。(按︰下文僅介紹想像及類比論證兩項。)

就「想像」這一方面來說,譬如易經乾卦是六個長橫的陽爻(三三),而陽爻在易經中稱為九,

Page 44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4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最下一陽爻就稱為初九。初九這爻在易經小彖辭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而易經的作者群即由陽

在下,當為潛龍,潛龍需要好好充實自己,以待時勢,不可貿然出用,致遭損毀,因此勿用。但這潛

龍勿用的結論可說是對乾卦的初爻做了一個詮釋。而近人對一形式系統賦以詮釋(interpretation)

的意思,乃是對形式系統中的符號賦以一物理意義,然後由賦予了物理意義的符號,透過對形式系統

的表式,得出一說明或理論。譬如 1 + 1 = 2這個形式句,你把 1 指為一個蘋果,那麼由 1 + 1 = 2

表示的就是一個蘋果加一個蘋果等於兩個蘋果。如將最下一爻詮釋為上下意味的下陽爻、初陽爻,甚

至詮釋為「地下」,則由乾卦六爻的符號系統(三三)本身,是推論不出潛龍勿用這個結論的。

易經作者群所以得到潛龍勿用這個結論,是靠了創造性的想像力(creative imagination);固

然,創造性的想像力對科學也極端重要,因為這對觀念的啟發、假設的提供裨益非淺,但怎麼說,畢

竟這不是演繹,也不是歸納。

反觀西方自古希臘以降,經牛頓等人到現在,在思想考方式上卻不是關聯與感應這一套。譬如

歐氏幾何,一者是以幾個定義與公理推衍出整個奔騰澎湃的系統;二者它裏的元件如點、線、面等都

是抽象離析出來,只剩下必要性徵的東西。譬如點只有位置,沒有大小;線只有長短,而無寬窄;面

只有廣延,而無厚薄等(二十世紀以後,基於邏輯嚴密要求,數學家甚至將點、線、面列為無定義名

詞)。後來物理學上所以有質點(mass point)這個觀念,就是想借用歐氏幾何來建構物理學的。除

了歐氏幾何外,牛頓力學也是一個很好的邏輯系統,由運動二定律及萬有引力定律出發,整個牛頓系

統就氣勢磅礡的建立起來。而如是一來,氣體性質的說明,能量守恒的發現,機械、土大上的應用等

等都隨緣化生,這種後浪推前浪的氣勢恐怕就不是只重關聯、感應的中國學問能夠相以拮抗的了。

Page 44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4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類比論證(節錄)

我們可以這麼說︰類比論證(包括譬喻)是中國古籍用得最多,也最豐富的論證方法。

類比論證是一種實質論證,運用的是事物間或命題間的類似性,這樣所獲得的結論,只有概然

性而沒有必然性,因此在使用類比論證時,必須小心,才不致發生謬誤。如譬喻論證就可能有下面的

謬誤一呂氏春秋察傳中曾言︰「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數傳而白為黑,黑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

母猴似人,人之與狗則遠矣。」利用命題形式的類似性也是一樣,其間也沒有甚麼必然性可言。如「(1)

盜,人也。(2)多盜,多人也。(3)無盜,無人也。」就是一種謬誤。

總而言之,類比論證是依據兩事物或兩命題間的類似性,而由此一事物推知彼一事物的論證形

式。它是由特殊推出特殊,既不是概念的演算,也不是語法的轉換。我且把類比論證容易發生謬誤的

原因形式化如下︰

(1) A 似 B A 的特性有 a、b、c、d、e、f。

B的特性有 a、b、i、j、k。

(2) B似 C B的特性有 a、b、i、j、k。

C 的特性有 g、h、i、j、k。

(3) A 與 C A 的特性有 a、b、c、d、e、f。

C 的特性有 g、h、i、k、k。

A 與 C 毫無類似之點,此即「人之不似狗」也,也就是說類比推論是不具傳遞性的。

這種論證推論不能保證結論對,結論對也不能保證推論對,只具有有概然性的正確。

Page 44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4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附錄︰傳統文化、科技與現代科學

整體合一的自然觀

在自然觀上,先賢看待自然也是天人合一式的整體觀、有機觀。不特自然與人事是相關相應的,

甚而是血乳交融,渾然一體的,一部分的擾動,就會引起另一部分的相應變化,這種變化又會反饋

(feedback)回來。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類相動篇中,即說︰「天有陰陽,人亦有陰陽。天地之陰氣起,

而人之陰氣應之而起。人之陰氣起,而天地之陰氣亦應之。」易繫辭的「天垂象,見吉凶。」易賁卦

的「觀乎天文,以察時變。」都是這種觀念的反映。而易經的六十四卦的本身與其錯綜爻變,可說把

自然與人事括在有機關聯、消長盈虛的概念系統下了﹔而有機系統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反饋以自動平

衡,某方面有所得,另一方面必有所失,一時的得也可能造成另一時的失,塞翁失馬就是一個很貼切

的故事﹔闢草萊為良田,開發山地與森林,一時有所得。而水土保持不好,生態平衡破壞,可能就會

決江河而成大災了﹕先賢早就有過「斧斤以時入山林,則材木不可勝用也。」的看。我們以參天功以

濟人事,利用自然以厚生,但如干涉目然太過,自然的報復是驚人的。甚而前賢唯恐器械的創制干涉

自然太過,並且造成人事的過分分工,而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人與人的和諧,因此莊子天下

篇就「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

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的看法。而「械」字的構造,就明顯表示器械的創制是要戒慎戒

懼的。而這種整體觀,有機觀的看法也是強調「時」的觀念的——不失農時,風調雨順,才能國泰

民安﹔器械的創制是要與時偕行的,甚麼時候可能做甚麼都是有所講求的。而中醫的治療原則,以及

運用消長生剋,體機平衡的觀念來解釋病理、生理,也是整體觀、有機觀下的產物。

Page 44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4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國人:

中國傳統科學不發達的現象

1)

2).

3)

中國傳統科學不發達的原因

1)

2)

3)

對傳統中國對學科的態度的檢討 :

檢討中國近代科學教育

1) .

2)

3) .

中國科學家應取的態度

1) .

2) .

3) .

4)

中國傳統科學古籍因不重視邏輯方法,很難成為完整的邏輯系統

1).

2)

關聯式思考:

關聯式思考的缺點 :

1)

3)

4)

中國的自然觀是天人合一式的整體觀,重視人與自然的融合,如果忽視自然與人事為一整體,會產生種

種問題 (西方:天人分殊,個人主義,追求精確完美,注重速效 , 未能顧及大自然的整體性和關聯

性 . 近代西方已醒覺到這問題,並大力發展混沌(chaos)理論去模擬更大範圍的大自然,但效果相信

大家都知道不太理想.”試留意數天長的天氣預報準確度”)

Page 44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4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國沒有發展近代科學 :

「不能耳」 內在

e.g 文化,民族性,思維方法

「不為也」 外在

e.g 政治,社會,經濟制度

Page 44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4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1. 中國傳統科學有甚麼特色?為甚麼有這些特色?

答:

(1)中國傳統科學的特色:

(i) 作者認為中國傳統科學化在整體文化中,是輔助角色,不是獨立的、純科學的。

(ii) 中國傳統科學不專,少有專門性的著作。有《相牛經》、《博物志》等,而無理論性的科

學。

(iii) 中國傳統科學其實只是工藝,而非科學。在科學理論上落後於西方。

(2)中國傳統科學有這些特色,是由於中國文化中特殊的宇宙觀和價值觀的影響:

(i) 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國科學化在文化中。中國人認為自然秩序與人文

秩序固然相異,卻可以交融。天地人三者可以融合。而天地人三才中,人是出發點,也

是歸向點,一切學問也以「人」為中心,科學也以人生為目的,而不是純科學。

(ii) 在自然秩序與人文秩序的天人交感思想下,中國傳統科學散諸經典,與其他學問結合,

而較少獨立成書,較少專門著作。

(iii) 中國文化以人文精神為主,一切學問首先要解決人的問題。傳統科學要解決人所面臨的

自然環境問題,以及如何便利人的日常生活問題。因此,傳統科學重工藝而少理論。

2. 作者認為中國為甚麼缺乏科學革命?

答:

關於中國為甚麼缺乏科學革命,以致中國科學在十六世紀以後被西方超越,文中作者並無正面說明。

他指出李約瑟有種種解釋,如:中國文明過分早熟,加上地理上的封閉、習於故常即可滿足等等,而

Nathan Sivin 等人則認為中國科學有其獨特模式,不會產生像西方那樣的「科學革命」。作者下文之

意顯然同意 Nathan Sivin 之說,認為中國科學有其獨特的模式,即受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

之影響,中國科學是融化在整個文化之中,把科學視為為人生服務的一種學問,而不是獨立、專門的

學問,中國科學重實際解決人的生活問題,重視工藝,改良工具,而不重視理論。因此,中國不會有

科學革命。中國科學的模式是天人交感的,思想方式是關聯感應的而非分析因果的,不重邏輯思考,

不講求精確。這種獨特的模式,使中國缺乏科學革命。

Page 44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4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3. 西方對宇宙的看法(宇宙論)與中國有甚麼不同?這跟科學的發展有甚麼關係?形成了西洋科

學的甚麼特色?

答:

(1)西方對宇宙的看法:

(i) 西洋人(古希臘人)認為天是完美的,天體也必依完美的圓形軌道運動,並形成球體。

(ii) 基督教的信仰使天界與世俗界隔離(天人分隔)。

(iii) 西洋人相信完美的上帝創造完美的世界(天、地)。

(2)西方的宇宙論是物理宇宙論。這種宇宙觀影響了西洋科學的發展。以前的西洋人相信宇宙是完

美的,也必然是精確的,因此西洋科學要用數學去精確描述天地間的一切物理運動。西方文化

之科學革命其實只是詮釋上帝的新方式。

(3)從大自然的構造、從世俗的成就(科學研究)去肯定上帝創造的完美,因而西洋科學講求邏輯

蘊含,講求邏輯思辨,衍生了近代科學,建立了近代科學的理論系統,如牛頓的機械物理、愛

因斯坦的相對物理。

4. (1)東西科學的模式有甚麼不同?

(2)作者對於這種不同有甚麼看法?

答:

(1) 作者認為東西科學的模式大異其趣。他指出中國文化的宇宙觀是天人合一,認為天(自然)

不是完美無缺的,人既要取法自然,也要補天之不足;認為天人是交感(互相影響)的。因

此,中國的思想方式是關聯感應式的,重整體性,講求互相協調。由於視人與天地(自然)

為一整體,因而不重分析,不重邏輯思辨,形成各種學問互相融合,如醫卜不分、天文與星

相合流,而科學也融合在整體文化之中。西方文化的宇宙觀是天人分隔的(上帝與俗世分隔),

宇宙是由完美的上帝所創造,是完美的,可用數理精確地去描述。因此,西方文化重視邏輯

思辨,重單向的因果蘊含,西洋科學亦因而致力分析、研究自然,並建立精確的理論系統以

描述自然,形成近代科學的各種理論系統。西洋科學由於人天分隔,太重視單向的因果蘊含

的思考方式,忽略了自然的整體性,因而破壞了環環相扣、網狀的生態系統。

(2) 作者對於東西科學的不同模式的看法:

(i) 關聯感應的思想使中國率先發現了地磁的方向性(指南針的發明)、潮汐為海水受日月

吸引(萬有引力)、音器共鳴的現象等等。雖然大都是定性的理論而非定量的理論,但

也算是科學的理論。而且關聯感應式的思考使中國文化重整體協調和諧,不致破壞大自

然的生態平衡。

(ii) 西方的重因果蘊含的思考,則易見效果(速效性),能建立精確的理論系統,深入分析

理解自然,但卻分裂了自然的整體性,破壞了自然的生態系統,因為自然的生態系統是

網狀的而非單向的。因此,現代西方科學已明白單向因果式探究是不夠的,而採用「整

合——分析交融式」的思考方法。

(iii)因此,作者認為中西科學兩種探求方式,在後現代的科學探求中,各有其價值,各擅勝

場。

Page 45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5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5. 作者認為何以會令人產生「中國沒有科學,甚至排斥傳統科學」的印象?對此你有甚麼看法?

答:

(1)作者認為近代以來,年青人,尤其是理工醫學生認為「中國沒有科學,甚至排斥傳統科學」,是

由於:

(i) 近代以來,受到西方速效性的科學的衝擊,自然認為西洋科學的成就遠超中國傳統科

學。

(ii) 近代以來的學校教育,全盤接受了西洋科學,由小學到大學,從例題到習題,都採用西

洋科學,自數學、化學、物理、醫學、天文曆法皆教西洋科學,而忽略了中國傳統科學,

以致學生對中國傳統科學一無所知,甚至排斥傳統科學。

(iii) 現在的科學教育只重填鴨(教授、學習知識),而不重如何去思考處理問題,因而不能

體會人文對科學的重要,不能體會中國傳統科學的特色。

(2)(學生的看法可自由發揮,言之成理即可。以下答案僅供參考。)

(i) 近代以來,由於中國政治動盪、內憂外患,以致國民失去民族文化自信心,產生崇洋心

理。

(ii) 中國內戰,令國民黨遷臺,而香港亦曾被英國管治。臺灣、香港深受英美文化影響,教

育尤甚。中國則受共產主義影響,起初不鼓勵發展傳統文化(包括傳統科學)。

(iii) 學者對中國科學少有系統研究,難以啟後,以致學生對中國科學無從認識。

6. 作者認為中國科學應當何去何從?你的看法怎樣?

答:

(1)作者認為:

(i) 中國科學有其獨特的模式,也有其獨特的價值,這要大家(學者)去研究。大家應多接

觸傳統科學,多在算術、三角等科目中加入傳統的例題、習題,以增加年青人(學生)

對傳統科學的認識;學習西洋科學的思考方式外,更要注重思想上的價值、意義;保存

中國科學的特色,如關聯感應的整體性想法、同異交得的生態原則,並加以發揚。

(ii) 中國科學的發展,必須在學習西洋科學之重邏輯思辨、因果蘊含的模式之外,還要同中

求異,結合中國傳統科學之關聯感應式思考和注重整體性的思考之優點,以求發展有中

國特色之現代科學。

(2)(學生的看法可自由發揮,言之成理即可。以下答案僅供參考。)

正如作者所說:「同異對比下的發展永遠代表人類文化的生機」,中國科學,以至世界科學的發

展,皆必須集取眾長,互補所短。中西文化互相影響以至融合,已是大勢所趨。例如,中國醫

學已漸受西方重視,針灸之術、草藥的研究皆為時尚,中西醫學結合已成世界醫學新趨向。至

於中國文化對自然生態之重視和貢獻,亦為西方文化所認同,以致有環保主義。只要國人對傳

統科學多加研究,結合西洋科學的精確和實證之方法,使中國科學成為有系統之科學,可教可

學,易於掌握傳承,則中國傳統科學自可發揚光大,為世界文化作出更大貢獻。

Page 45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5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7. (1)中國傳統科學的思考方式有甚麼特色?試加以說明。

(2)這種思考方式和西洋科學的思考方法有甚麼不同?

(3)中國的思考方式對科學的發展有甚麼影響?

答:

(1) 中國傳統科學思考的特色:

(i) 特色之一,就是難以成為一個完整的邏輯系統,即是不重視邏輯思考。例如,中國典籍

多是條目式的,羅列事實與現象,最多稍加分類;而且條目之間只是同類並舉,沒有蘊

涵、推衍、演繹等關係。由於條目之間少有邏輯關係,因而無法產生形構系統。有些條

目往往只有問題和結論,而忽略了推論過程。因此,中國傳統的科學思考難以成為一個

邏輯系統。

(ii) 特色之二是:即使有理論推論的,也常用關聯式的思考,包括直覺、類比論證、想像。

如《易經》對卦象的解釋就是運用了創造性的想像。

(2)西洋科學的思考方法特色為:

(i) 講求嚴密精確的邏輯思考(富邏輯性)。

(ii) 由幾個定義、公理推衍出一個完整的邏輯系統(富系統性),如歐氏幾何、牛頓力學。

(3)中國的思考方式對科學發展的影響:

(i) 類比論證的結論只有概然性的正確,而類比推論不具傳遞性,類比論證易生謬誤,因此

類比論證不能建立邏輯系統。

(ii) 沒有嚴密的邏輯系統,開展不出近代的理論科學。

8. 整體合一的自然觀有甚麼特點?對科學發展有甚麼影響?

答:

(1) 整體合一的自然觀是天人合一的、有機的整體觀,認為自然與人事是相關相應的(天人相應)。

其次,大自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而非各自獨立的;一部分的擾動會引起另一部分的相應變化,

這種變化又會反饋以自動平衡。

(2) 這種自然觀影響了中國傳統科學的發展。前賢唯恐器械的創製(製造工具,科學發展)干涉自

然太過,並且造成人事的過分分工,而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平衡,因此往往從整體去考慮科學器

械的發展,要求與時偕行。中醫的治療原則,正是這種有機整體自然觀的產物。這種自然觀使

中國科學不致過分追求征服自然。

Page 45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5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9. 中國的宇宙觀與西方的宇宙觀有何差異?你認同哪一個宇宙觀?

答:中國的宇宙觀與西方的宇宙觀有很多差異,在中國的宇宙觀中,認為天並非完美無瑕的,而有其

不足缺乏之處,故中國有「女媧要煉石補天」,意味天是不完美的,要加以裨補缺漏。

而中國的宇宙觀亦強調人與宇宙的從屬關係,人是在天之下的,人要「盡人事以聽天命」的神話傳說。

在西方的宇宙觀中,認為宇宙或天空是完美無瑕的。而且認為天體是一個完美的圓形運動。

而且西方的宇宙觀亦受基督教教義及言論影響,認為天界與世俗是隔離的,故並不強調人與天之間平

等結合的關係。

由於西方的宇宙觀是認為宇宙是由上帝所創造的,故完美的上帝所創造出來的世界必然是完美的。西

方科學一向強調精確無誤,而要精確則需要靠精準的數學。故西方的宇宙論必須是與數學物理有所關

係。

我較認同於西方的宇宙觀。

中國人並不認為宇宙是完美的,故有「女媧煉石補青天」之說,西方人認為宇宙是完美,完美則精確,

精確則需數學以解釋,故西方數學發達亦為一例證。

西方人雖認為宇宙是完美的,但卻又不珍惜自然,其征服自然的性格,導致生態不平衡,污染嚴重。

中國人以宇宙為一有情之物,孕育萬物,故倡順應自然以示敬。

道家宇宙觀的「道」一種規律,一個整體,主張融和自然、齊物。陰陽家以宇宙為一循環,以陰陽五

行釋之。

西方方面,希臘文化源自商業貿易,以向外拓展殖民為主,征服自然為尚,乃極端的「人定勝天」。

此場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冷氣、電力的便利,實在要付出沉重代價。

中國人認為宇宙是不完美的,需要人力去補救。而事實上人力無法補救,因而出現了「女媧煉石補天」

的神話。人類依賴天的性格由這類故事可見。「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觀念自此而起。這也培養了

中國人勤勉與容忍的性格。中國人對上天是尊敬的,所以偏向順其自然的處事手法。

西方人則認為天空是完美,而這個完美建基於定律,一切都是那麼合理和有邏輯的。人類則可以憑智

慧去理解宇宙的萬物,找出當中的道理。西方人相信,在神的國度以外一切都可以由人去掌握。對於

宇宙萬物,西方人抱著學習的心態,希望在明白了以後能操控它。這種征服自然的心態與中國人很不

同。

我認為兩種心態都有其可取和不足之處,中國人的心態可使人心境平和、與世無爭,但這

亦使人失去鬥志,凡事的成功與否都由上天決定,使人們在失敗也以此為藉口而不知改進。

所以不宜把上天的角色看得太重。假如把上天看得太神聖不可侵犯,宇宙間萬物都由上天

Page 45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5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主宰,那麼人生於天地之間就如被別人玩弄於股掌之中,那就如宿命論者,缺乏了自己創

造命運的勇氣。

西方人認為人類能理解宇宙萬物,甚至操控它們,並自稱為「萬物之靈」,則未免過於自大。縱使這

樣能使人理性的分析事物和透過主動的學習和研究而增進知識,在處事方面不論成功與失敗也不會怨

天尤人。但這種生活卻給人很大的壓力,因為人生在世短短數十年,能接觸的和學習的又有多少,要

全部加以掌握根本不可能。

因此,能把兩種觀點學習,因應不同的環境、情況靈活運用,互補不足才是最重要的。

中國的宇宙觀認為天(即宇宙)並非完美無缺的,故奉行順應自然,反之西方宇宙觀認為天是完美的,

因為宇宙的創造者神是完美的,因此他們主張以完美看自然。

中國人以農立國,長久以來皆依賴自然而生存,故不期然對宇宙產生一份崇敬之心,不欲肆意破壞,

加上他們認為宇宙不是完美的,放在傳統上有「女媧煉石補青天」的神話,所以更加不能在已有瑕疵

的宇宙中加重他的缺陷,所以中國人崇尚順其自然,認為人力不可以抗拒天意,卒至「天意難違」的

理論,亦因為此原因,導致中國科學發展因中國人的因循守舊、不重發展,以至遠落後於西方,相反

而言,西方文化源自希臘文化,希臘人認定上帝是宇宙的創造者,尤其是基督教於創世紀中敘述了神

用七日創造天地萬物才成宇宙,這個理論深深影響到西方文化的源始,正因為上帝被認定為完美,所

以他們循此推定他所創造出來的宇宙亦呈完美的,圓形正是完美的象徵,所以地球亦應是圓的,道與

中國原始的「天圓地方」論剛好相反。他們亦崇尚征服自然,因為希臘人源自經商,喜愛向外拓展殖

民地,對於國家,西方人認為是缺陷的,這相對於完美的宇宙,要在完美的規限中爭取有限的資源,

所以他們敬尚挑戰自然,以求改善生存的條件,終於形成他們「人定勝天」的觀點,喜愛挑戰自然,

不甘於向現實低頭。

我較認同中國人的宇宙觀,他們認為宇宙並不是完美,假設宇宙並不包括神,可見宇宙是

有缺陷的,它並不能切合人的需要,例如很多天然災害都是源自高深莫測的宇宙,好像地

震、火山爆發,俱不是人為所能控制,完全受制於自然,人所能做的只是設法減低其傷害,

這些就是缺陷了。何況宇宙是無限無盡,完全非人類所能解釋、理解的,其實假定宇宙是

完美中有不完美,不完美中有完美,則較為可信。

Page 45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5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10. 中國科學何去何從?

答:傳統科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現在中國的科學趨向中西合流,因為中西方科學各有優劣,可互補

不足,就好像中國醫術崇尚調養身體,需要持久服用,慢慢調理,防止病菌人侵,但在即時急救方面

卻不敷應用,少有可以即時壓止病情的良藥,在外科手術方面,雖有針灸等法,但仍需一段長時間才

能見效;反之,西藥多份量濃烈,適用於即時改善身體,壓制病情惡化,屬於一次過的療效,更在即

時急救方面大有療效,外科手術更是其擅長之處,但是它不能維持身體良好一段長時間,不適用於調

理身體。由此可見,中國的醫學正希望和西醫結合,互補長短,利用中藥作調理,用西藥作急救、手

術用途,從此觀之,中國的科學亦應循此路徑而行。

中國科學的何去何從,即是解釋中國科學的來源及將來的發展。中國科學的來源是以解釋自然實際的

問題而出發,並以解決人的問題為首要考慮。而且中國的科學是融人於文化中,是以從中國文化中可

以發掘到中國的科學。

而中國科學將來的發展會逐漸與西方的科學融和。現代的中國不再像以前的封閉,反而更能接受西方

的思想。而中國為使到科學得以發展,乃會吸收西方之長,消除西方之短。

例如中西醫學,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而中國發展看重循序漸進,全面評估,然後進行。

至少,不要使生態繼續失去平衡。中國城市的汽車,不要學西方尤其美國太發達,放出過

多的廢氣,加深危害地球了。

Page 45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5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11. 「關聯式」的思考方法是甚麼?對科學的發展有何重要?

答:「關聯式」的思考有直覺、類比論證、想像等等。而其思考方法首先替某些事物作一個詮釋,下

一個物理或實質的定義,然後再藉此表達出或形一理論或說明,最後再按看一切所定下的詮釋、定義、

理論來推論出一個結論。

這對發展科學的重要性在於其為所研究的事物定下一個範圍,定下一個界線,於是以後所作的任何推

論皆要在此界線範圍內進行,有了等一的界線,就為研究帶來一個等一的基礎,亦為研究帶來一些條

件局限,以防研究走出原意太遠。科學要求理性及邏輯合理,但亦因此而需要一個等一基礎(COMMON

BASE)及若干假設(ASSUMPTION)或一些條件,才能發展出一個合理的理論去作解釋、推測,所以關聯

式的思考方法為科學發展提供了一個發展程序,而在不同的詮釋、定義下又能產生不同的理論,令科

學發展更多元化、更全面。

「關聯式」的思考方法是把一些符號或物件賦與意義或與一些物理意義連結,然後透過這些符號,便

能得出一個說明或結論。

「關聯式」的思考方法對我國科學發展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影響。因為中國有不少的理論和對某些現象

的說明,都是透過「關聯式」思考而得出的。但是,不同的人均可藉著「關聯式」聯想對同一系統中

的符號賦與不同的意義。而且,利用「關聯式」思考所得出的說明,沒有甚麼普遍性的意義,所得出

的結論的真確性較低,在當中,亦不需要用到甚麼邏輯的思考方法。影響所及,以至於我國的科學發

展中少有結構嚴謹、有普遍性,而且客觀的定律。大部份所謂的理論都流於主觀的聯想,而少有客觀

的論證支持。

「關聯式」.的思考方法,是包括直覺、類比、論證和想像。而關聯式這思考方法,對科學發展的重

要性,在於把抽象的意念和理論,具體地表達出來使人容易明白。關聯式是對形式系統中的符號賦以

一物理意義,然後由賦予了物理意義的符號,透過該形式系統的表式,得出一說明的理論。因此,關

聯式的重要性,在於使科學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使科學能普及發展。

這種「關聯式」的思考方法,長遠來說對科學發展不利。因為科學家研究科學如物理多靠

直覺,可信性不高。另外用類比論證亦不夠精準。例如中醫所謂寒熱實虛陰陽,使人難以瞭解。

最後想像(關聯式思考其中一項)亦不利科學客觀發展。例如中醫學想像人體有時會熱氣、

燥熱,吃某些中藥才行。但因為沒有實際方法可依,人們傾向自由解釋,這樣可嚴重阻礙

科學發展。例如在中國從古到今,即使現在,中國人深受某些傳統思想影響,如人死後必

要留全屍,否則魂魄四散,這些都只是想像而生,沒有其憑實據,迷信的思想根深蒂固,

所以現在不少中國人仍反對將死人解剖驗屍,或作醫學臨床研究。

Page 45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5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12. 類比法的特質是甚麼?這個方法為何不能成為研究科學的主要方法?

答:類比法是實質論證,利用事物間或命題間的類似性來獲得結論。但是類比法也有局限,它只有概

概然性而沒有必然性。簡單來說,類比法是依據兩事物或兩命題的類似性而得出推知彼一的論證形式。

可是類比法沒有傳遞性,所以類比法的推論不能保證結論對,結論對也不能保證推論對,只有概然性

正確。這不能成為主要研究科學方法是因為它只有概然性的正確,推論不能保證結論。由於研究方法

要仔細測量、理論的探討,決不能只是類似,所以類比法不成主要研究科學方法。類比法只能把兩或

多種東西的類似性質說出,但是甲似二、乙似丙,甲卻會不似丙。這樣,人們便只能知道其麼與甚麼

類似,精確的理論或測量是不能存在。再者,由於上述例子,甲不似丙,類似法的推論是不能保證結

論。所以,理論便不能倚靠類似法形成,現代科學的主要研究方法便不能產生。所以,類似法是不能

成為科學研究的主要方法。

類比法就是透過比喻來推論。它依據兩件事物或兩命題問的類似性,而由此一事物推知彼一事物。

由於類比法的推論不具傳遞性,這種論證推論不能保證結論對,結論也不保證推論對。研究科學,結

論與推論一定要相符,類比論證並不是概念的演算,又沒有邏輯;反之,科學需要實地考察、體驗、

觀察,綜合資料,然後作出分析和結論,著重邏輯,所以,「類比法」不能成為研究科學的主要方法。

類比法的特質是多用比喻,只有慨然性,而欠必然性。因此結論固然不一定正確,推論本身亦無必對,

容易造成謬誤,所以不能成為研究科學的主要方法,而科學的理論則欠缺方法論(methodology)中提

倡的詮釋力與預報力(explanatory and predictive power)。正因類比法沒有這種詮釋力與預報力,

所以類比法得出的結論不足信,無法成為研究科學的主要方法,因它不夥精準、客觀和理性。概括力

(generalized power)薄弱,傾向成為整套理論。

「類比法」的特質是運用事物間或命題問的類似性,由此一事推知彼一事而獲得結論。而且類比法只

有概然性,沒有必然性及傳遞性。

這個方法不能成為研究科學的主要方法,因為它只是一個概括性的比喻,並不能準確地指

出科學研究的過程和結論,而且用一事比喻另一事物,其特徵並非完全相同的,因而容易

造成混淆,對於看重精確的科學研究並非一個好方法。加上類比法是由特殊推出特殊,因

而對於後者已經感到難以理解,當然前者也不會明白的,對於科學研究只有帶來阻礙,因

為我們必須理解後者才能明白前者。最後類比法不具傳遞性,但科學的研究看重邏輯的推

論,而且類比法亦容易產生推論上的謬誤,因推類比法並不能成為研究科學的主要方法。

Page 45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5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國文化怎樣障礙科學發展?/中國為什麼發展不出現代的科學?

中國文化中有一些因素是障礙科學的發展,現分述如下:

1. 「安分守己」的民族性

中國人過分「安分守己」的民族性為中國科學不發達的原因之一。試問:一個甘於「日

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的民族,哪還會費神思考自然科學中艱深

的問題呢?

2. 「不求甚解」的治學態度

中國人向來的治學態度都是粗枝大葉、不求甚解的,這是精確計算的大敵。而良好建

全的科學,正需要精確計算。

3. 學者鄙夷體力勞動

真正的科學需要親身去驗證、觀察、計算、分析及總結。而不是只止於思想上(精神

上)的推理或玄想。中國學者不肯用手,鄙夷體力勞動,中國科學那有發達起來之理?

4. 缺乏重理智的特性

中國思想家對一切事物的觀察都以這些事物對人的關係為基礎,看它們有無道德上的

應用價值,有無藝術價值,是否富於詩意。然而卻缺乏重理智的特性。因此無法概括

並簡化各種科學原則,並由此求出這些科學的道理。平添了中國科學發展的重重障礙。

5. 直覺為主的文化

中國文化是重視直覺或以直覺或以直覺為主的文化。所謂「直覺」,就是經驗上的頓悟,

經驗上的靈感。這絕非獲得科學的正確方法。此外,直覺不是人人所能,只有少數傑

出的人才有。加上這些直覺不能一代傳一代。沒有累積的經驗,科學絕不能發展。而

且,要發展科學,也絕不是靠幾個傑出的人才就可以完成的。

6. 重實踐,輕理論

中國人只抱有重實踐而輕理論的精神,因而對科學的態度只停留於欣賞,絕對沒有「為

科學而科學」的精神。在我們中國人眼裏,自然科學的價值只是因為它們能夠產生實

際的用途。這些都不是純粹的科學。中國古代的科技既然不是從純粹科學的基礎上發

展而來,它們無論如何偉大,也沒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

7. 求安定的政治觀

中國歷朝的統治者,從來都將「維持國家安定」視為首位,關注的是加強國家「大治」

的知識,離開此目標的任何知識都是次要的。在這種政治環境下,查問地球究竟繞日

而行,或太陽繞地球而行,都是無關痛癢的事。因此,自然科學沒有發展的政治環境。

Page 45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5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8. 隱惡揚善的道德觀

科學的準則是「是甚麼說甚麼」,沒有這個準則,真正的科學永遠建造不起來,更談不

上發展。然而,中國文化向來都是不重視「是甚麼就說甚麼」的原則,對一切事實抱

有「隱惡揚善」的保留態度,更常為了道德與感情或利害關係,忽視或篡改事實。我

們中國沒有這個條件,自然沒有發展科學的可能。

9. 消極制約的思維方式

中國文化所強調的思維方式,是消極制約的,而且欠缺精密的系統訓練。任何思想的

空間,都是以人生日用為目的,以實用為止境。這樣的思維方式導致中國科學呈現一

種自我調節式的緩慢漸進狀態,難於發展。

10. 天人合一的科學觀(自然觀)

在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影響下,中國人普遍認為不能過分干涉自然,免遭自然報復,於

是擔心器械的創造是過分干涉自然的表現,會破壞人與自然的和諧。《莊子》便明確表

示:「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在這種思想下,自然不會著力於科學

這種「機事」上的發明和研究。

總括來說,中國的文化障礙了科學的發展,令原先比希臘更早地起了頭的科學發明,

無從落地生根。

Page 45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5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傳統科學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1. 中國的學問一向以解決「人」的問題為首要的考慮,傳統科學自也不例外,它要解決人所面臨

的自然環境問題,以及如何便利人的日常生活問題

2. 先民面對大自然的種種變幻,要提出一個宇宙發生論。宇宙發生論是每個古文明都有的,與神

話、哲學分不開來,科學從中誕生。中國一貫的宇宙發生論:古代啟蒙讀物《幼學瓊林》

科學著作散見各書

1. 整個傳統科學在中國都是整體文化中的輔助角色

2. 中國科學史上的巨匠大都不是純科學學者

o 如墨子、王充(漢)、沈括(宋)、方智(明)等人

3. 科學著作大都係其著作中輔助的一部分,有時甚至不獨立成篇

o 王充的論衡,沈括的夢溪筆談等,都沒有專談科學的篇章,而是散在整本書之中

o 除了工藝、醫藥、曆算、博物(動、植、礦物)外,中國少有專門性的科學著作

4. 中國只有工藝,而無科學。甚至中國只有工藝上「碰」上的領先與繁盛,在理論上比西方科學

主要源頭的希臘都差的太多

5. 李約瑟「中國的科學與文明」:中國科學一直在緩慢進展,沒有經過「科學革命」的蛻變,因

此十六世紀以後被西方趕上超越

中國為何缺乏科學革命

中國沒有科學革命的解釋:

中國文明過份早熟,加上地理上的封閉,習於故常即可滿足

晚一輩 Nathan Sivin 等人則認為中國科學有其獨特模式,不產生像西方一樣的「科學革命」。

中國的科學

1. 中國科學整個化到文化之中:因為「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國人向來認為自然秩序與人文秩序

固然相異,卻是可以交融的

o 人是天覆地載中的人,天地是供給人覆載的

o 天地人三才中,人是出發點,也是歸向點

o 藝文類聚、古今事文類聚、玉海、喻林、淵鑑類函等都如此,專門的廣博物志、三才圖

會、格致鏡原、物理小識都是如此

2. 首要之務解決人的問題因為與人最直接相關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工具,所以中國傳統科學重工

Page 46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6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藝是其來有自的

3. 皇帝要直轄欽天監、太醫院,內經以下的醫書也強調自然環境與人的交互影響

o 在自然秩序與人文秩序的天人交感思想下,中國傳統科學的散諸經典,而較少獨立成書

4. 採用關聯感應的思考,這種關聯感應的思想

1. 使中國率先發現了地磁的方向性,潮汐為海水受日月吸引

2. 「銅山西崩,靈鐘東應」的地震儀制作,各種音器共鳴現象的解釋與利用,甚至磁偏角

的隨時間變動,都有了理論的詮釋

3. 雖然大都是定性,而非定量的

中西宇宙觀

1. 在人文的突顯下,中國人的天並非完美無缺的

o 這在科技上就是強調既有工具的靈巧運用,包括改良。

2. 希臘人認為天空是完美的,天體也必依完美的圓形運動,並形成球體

3. 西方接受了基督教後,很自然形成天界與世俗界的隔離,完美的數學大抵是為完美的天界而準

備的

4. 西方這一切無非是因為完美的上所創造的世界必然是完美的,而完美的就是精確的,要精確就

只有靠數學

5. 西方科學革命與宗教革命所爭的不過是詮釋上帝方式之爭而已;要求從大自然,從世俗成就,

而不再從耶經、來世來肯定上帝,更進而肯定個人而已。而這一切講究的是邏輯的蘊含

6. 西方神學的講求邏輯思辨更是一大特色,也是近代哲學、科學的所以衍生

東西科學模式大異其趣

1. 西方神學的邏輯思辨自然與講求關聯感應的中國思想大相逕庭

2. 兩者文化模式、科學模式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

3. 西方科技太重速效,思想上太重單向的因果蘊含方式,傾向分裂自然的整體性,以致破壞了環

環相扣,網狀,非單向的生態系統

4. 中國傳統科學大多是化在文化中的

5. 醫卜不分,器技不二,天文也與星相合流

o 這代表中國科技大傳統與民俗小傳統的溝通性很強,大傳統來自並加強小傳統。

6. 自先秦至明末,中國的科技因內發外爍,內容變化得太多,但精神形式大致不變,仍然是關聯感應式的

Page 46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6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國科學何去何從

1. 在速效性西方科學的衝擊下,青年自然認為中國沒有科學,甚至排斥傳統科學了中國傳統的科

學在思想上注重關聯感應,西方則注重因果蘊含

2. 生態網仍可用數學分析處理,可稱之為「整合分析交融式」。

3. 中國科學模式的形上部分,史家大致有一共識。但運作性的指導這一方面,大致仍是未經開闢

的處女地,還在「瞎子摸象」中。

4. 這並不只是用西方方法處理中國材料的問題,更要注重思想上的價值意義,至少關聯感應的整

體性想法,同異交得的生態原則。無論文化、科學,沒有特色,不能同中求異,是沒有存在價

值的。

5. 我個人還認為關聯感應與因果蘊含這兩種探求方式,在後現代的科學探求中,是可春華秋實,

各擅勝場的

附錄︰中國傳統科學思考特色初探

難成完整的邏輯系統

1. 中國傳統科學古籍的特色就是很難成為一個完整的邏輯系統

2. 中國古代哲人思考暗合邏輯,但不重視邏輯方法

3. 中國的古籍大多是條目式的,將事實與現象一條條的羅列

4. 各條目之間往往只是同類並舉,而沒有蘊涵、推衍、演繹的關係

5. 各條之間即使同類,也看不出多少邏輯上的關係,更不用說形構系統了

6. 這些條目有些是提出問題後,馬上就寫出結論,而省略了推論的過程

關聯式的思考

1. 中國古籍只有結論、沒有推論,有理論推論的,也是關聯式思考,包括

o 直覺(intuition)、類比論證(analogy)與想像(imagination)

2. 易經作者群所以得到潛龍勿用這個結論,是靠了創造性的想像力

3. 創造性的想像力對科學也極端重要,因為這對觀念的啟發、假設的提供裨益非淺,但怎麼說,

畢竟這不是演繹,也不是歸納。

4. 西方自古希臘以降,經牛頓等人到現在,在思想考方式上卻不是關聯與感應這一套

o 譬如歐氏幾何:一者是以幾個定義與公理推衍出整個奔騰澎湃的系統;二者它裏的元件

如點、線、面等都是抽象離析出來,只剩下必要性徵的東西

o 牛頓力學也是一個很好的邏輯系統

Page 46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6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類比論證(節錄)

1. 類比論證(包括譬喻)

2. 是中國古籍用得最多,最豐富的論證方法

3. 是一種實質論證,運用的是事物間或命題間的類似性,這樣所獲得的結論,只有概然性而沒有

必然性

4. 依據兩事物或兩命題間的類似性,而由此一事物推知彼一事物的論證形式。它是由特殊推出特

5. 不具傳遞性,不能保證結論對,結論對也不能保證推論對,只具有有概然性的正確

Page 46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6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式科學?」——談劉君燦《傳統科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曹宏威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

引子

各位老師、各位教育界的同工、各位年青的朋友,今天我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利用這個半小時的時間,

從一個宏觀的角度看看傳統科學,了解它的特色以及思考一下它和現代科學有甚麼不同之處。我相信

劉君燦先生的文章《傳統科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重點,是希望探討中國科學與現代西方科學為

甚麼存在著無法相提並論的原因。不管怎說,從歷史上看,我國的科學是曾有過輝煌的一頁的!

我會先將劉君燦先生的文章的重點臚列出來,為大家說明中國科學是怎樣慢慢地成長,然後再討

論我認為影響中國科學發展的若干因素,以及我對中國科學未來發展的看法。

中國科學以「人」為本

劉君燦文章的第一段說明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經常圍繞著「人」,因此他認為我們的科學大都圍繞

著自己身邊的事物、日常生活的問題而發展起來的。

當古人在夜裏仰望窮蒼,看著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也許他會有很多感觸,也許他會好奇地發問:

「這是甚麼?」、「今天的星星在這裏,為什麼明天它又會移到他處去呢?」、「今天月圓,明天月缺,

這又是什麼規律呢?」——這些問題都是科學探索的對象,它是宇宙星體運行的道理,也是宇宙發生

論需要解答的一些問題。

古人的「宇宙發生論」是怎樣的呢?根據一本民間的小孩子啟蒙讀物《幼學瓊林》的卷首說:「混

沌初開,乾坤始奠,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它簡單地解釋了為何有天和地。

我十分喜歡「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這兩句話,因為它為星體是怎樣形成的

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穿鑿附會、想當然矣的答案。稍後我會嘗試用現代「天體物理學」的知識去重新

理解這兩句話,說明今日科學強調的是尋求證據,還要指出「穿鑿附會」和「尋求證據」是兩條看來

相似但卻截然不同的科學探索的道路。

中國少有專門的科學著作

劉君燦認為古代即使有人專注地研究科學,也沒有我們現代人那麼強烈的「發表慾」,罕有著書

立說。而且他們無論研究甚麼也會停在「人」的層面上,即使以「人」為起點,不管有什麼動機和結

論,研究始終會回歸到「人」的身上。

我對這點卻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所謂跳不出「人」的層次,亦正好顯示它重視個體、重視宏觀

的層面對待問題。我們不是不知道從微觀角度來看事物,比如說我們「人」的肉體由蛋白、脂肪、碳

水化合物等成份組成,甚至再細分下去有原子、分子,甚至基本粒子。這些當然有趣,也值得研究,

但是古人沒有把研究對象細分,不是甚麼大罪狀!只是受制於時代的條件,作為一個起步點,沒甚麼

不對,外國何嘗不如是?

Page 46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6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作者又認為古代的傳統科學的另一個局限,是甘願作為整體文化中的輔助角色。

傳統科學究竟是否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閒角呢?還是它已經是個獨立體但本身卻沒有足夠的獨立

空間呢?我認為答案是後者。作者說中國古代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不是純粹的科學家;如果大家熟悉西

方文化,就知道在歐西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也不見得個個都是純粹的科學家。我們看看那些科學家的

銜頭:PhD,D是指博士(Doctor),Ph是哲學(Philosophy)。這不正好表示了「科學家」不只是化

學的博士、生物的博士、或者物理的博士,而是哲學的博士嗎?。這就說明了科學家是對知識的整體

都理解得十分透澈。因此劉先生所認為的中國古代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不是純粹的科學家,因而導致科

學落後就未必成為一個主要因素!科學這專業是逐步發展起來的,我們也不能說中國傳統科學因為沒

有科學專著,所以中國的科學就不能發揚光大。如果我們認真地去翻查,便會發現中國古代的科學專

著與外國的可謂等量齊觀。如果大家對中藥有認識,便知道《本草綱目》是一本內容非常精湛和完備

的書籍,和西方的同類書籍比起來,實在是不遑多讓的。因此古代科學研究專著的不足,我也質疑它

能否成為中國科學落後的主因!

科學革命

作者又認為因為中國沒有「科學革命」,而外國有「科學革命」,所以外國的科學便較中國的進步。

我對「科學革命」這個名詞有些陌生,我認為科學有一個「突破」,而非「革命」的時期。革命

是把舊的都推翻了斷。科學的發展,我們不宜輕言將舊有的斬斷或予以銷毀。科學的事實是不容改變

的,我們不可以弄虛作假,所要改變的是看法和結論。科學的壯大是奠基於我們不斷積累下來的正確

觀念。因此我認為用「科學革命」這個名詞並不太恰當。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現代科學在近二、三百

年間有過一段期間很急速的成長和發展,但是它未「革命」。拿我國傳統科學和歐西的傳統科學比較,

有的中國強,有的外國強,這都只是「量」的爭論。稍後我會利用圖表,為大家作一個實在的比較。

儘管我對「科學革命」一詞不太認同,但劉君燦文章中提及一些中國科學沒有急速發展的原因,

卻是相當合理的。這裡我要說到一個原動力的問題。劉文似乎把中國社會欠缺科學發展的原動力歸咎

於中國文明過分早熟!我認為與其說它早熟,不如說它太自滿!當然這裡說的也和中國社會當時的思

潮有關。

中國富貴人家住的建築物十分漂亮,衣著也很講究,但對於那些無法穿著綾羅綢緞、入住該建築

物的人而言,他們只會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金錢去享受那樣水平的生活,社會制度限制了他們的非份

之想,使他們失去了原動力去發展新事物。因此,人們不管富的窮的,只滿足於自己眼前的生活,這

就不等於中國文明過份早熟。

至於劉文提到的地理封閉的問題,中國缺乏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挑戰,使國家的文化難以

提升,這論點是可以成立的。

「天人合一」的思想

作者又說中國的思維方式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係。

中國人討論「人」的時候,多說「天」是這樣的,所以「人」也是這樣,因此人的生活模式,基

本上是「天人合一」,這又回到以「人」為中心的思想。因為中國的思想以「人」為中心,所以著重

於解決「人」的生活問題,因此產生了較多操作性、技術性的科學課題。正如課文所說的:「因為與

人最直接相關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是工具,所以中國傳統科學重工藝是其來有自的。」

Page 46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6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正因為這樣,劉君燦先生所言的中國的科學,大多只能停留在人的個體層次上,不能落到分子的

層次、甚或更細微的層次上;也不能向上推展到社會、天文的層次去。

有人會把現代科學看成一個又一個「圈」,每一個圈代表一個層次上事物的組合處理,當中有人

的層次、社會的層次和宇宙的層次等,這些「圈」可以是一個比一個大的,也可以是同一層次幾個不

同性質的圈。相信作者便是基於這種情況下,提出「關聯感應」的理論,他說的是兩種同一層次的事

物,都可以用 analogy(類比)來互相說明,從而找出一些規律來,並且期望其他類似的事情也有相

同的規律存在,如此類推。對於用類比來看問題,我們往往發現二者相似之處,但不見得引致如此結

果的機理一定相同,它欠缺尋根究柢的考察根據,這是類比思考的缺點。

中國人視天空為不完美

作者指出中國人認為「天」不是完美無缺的,而希臘人的天空是完美無缺的。

其實我覺得如果中國的科學是以人為重心,那麼中國人是否視天空為完美無缺,和科學發展似乎

並無太大的關係。倘若你曾看過一些批評劉文的文章,你會發現很多人指出作者這種說法並不全面。

我覺得中國的科學發展是以人為中心的,因此它的工藝水平發展得比較快,至於作者所說的「天」是

否完美的問題,那似乎只是牽涉到做人及對待事物的態度問題而已。例如我要追求完美,於是我做每

一件事也要完美。或者你們也可以這樣反駁:「我認為它不完美,要將它改造為完美。」這就牽涉到

人生觀的問題。因此作者說中國人視天空為不完美,因而影響科學家研究科學的態度,我覺得這個因

素可能是廣義而言的,不是對每一個科學家都帶來相同的局限性。作者談到外國科學的時候,認為歐

西人相信天是完美、宗教是完美,所有的事物都是來詮釋上帝、肯定上帝的,然後才進而肯定個人,

於是對每一樣事物都力求完美,追求科學更是要做到 excellent〔卓越〕的境界。我認為這都是牽涉

人生觀的。

「因果蘊含」的思想方法

作者談及中西科技雖然都重視製作及使用工具,但西方卻發展出「因果蘊含」的思考方式,即是

出現那樣的因,才會有這樣的果。作者是這樣說的:「傾向分裂自然的整體性,以致破壞了環環相扣、

網狀,而非單向的生態系統。」

我難以理解作者的意思,如果用我的話來說就是:世界上的事物,是由許多因素互相組織起來的,

它好像網似的,我們不可以隨便將某某單一因素抽離,然後就武斷地說甲影響乙!因為可能還有丙、

還有丁或其他的因素存在。我相信作者所說的「網狀」等名詞,和我所說的其實是殊途同歸,不過我

避過了一些名詞,例如我沒有用「單向」這個名詞,「單向」可能是指一個因子 mono-factor〔單一

因素〕而言。

中國文化中的科學化

作者認為中國的科學「化解」在人文科學、社會、以至人群的生活內,它都沒有獨立的地位。科

學只是文化的「附屬」、「閒角」。

我覺得與其說科學沒有獨立的地位,不如說科學沒有獨立的空間去建立起它的體系。因此中國有

醫卜不分的情形出現。事實上,我們也不一定要將它分開來看,所謂「醫」,就是身體有毛病,我們

便要醫治;所謂「卜」,就是說命運該是這樣的,便要認命。雖然我們一直在這些問題上糾纏不清,

Page 46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6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但這確是反映中國科學發展的事實。

全文的意願

每位作者寫的文章總有他自己的主旨和意願,而劉君燦的意願是希望分析中國傳統科學的特色,

繼而討論這些特色是否導致中國科學發展緩慢的原因。他發現現代很多的年青人都認為中國古代沒有

科學,談科學就要靠歐美,所以青年人便更願意接受全盤西化!其實這些思想並不只是在這一代才出

現。自從民國建立以來,國人一直在討論著這個問題:究竟是全盤西化,還是洋為中用呢?他希望說

服年青人,中國本來就有很好的傳統科學,雖然我們今日沒有完全掌握現代西方的知識。但是作者希

望年青一代不要對自己的民族失去信心。除了要學習他人比我們優勝的事物外,作者更強調我們在某

些科學方面比別人還要優勝,因為我們有些額外(extra)的看待事物方法(和修養?)!究竟我們

是否確實有這些額外(extra)的看法,或者說成是一樣秘密武器呢?我們待會兒再討論。

對「填鴨」的我見

對於課文中提到的一個問題,我想提出來和在座從事教育工作的前輩、先進討論,那就是作者所

說的「填鴨」教育的問題。

作者指出因為我們在許多層面上都跟不上西方,所以便要急急趕上,於是許多問題都不求甚解,

只想將「餡料」(知識)不斷「填入」學生腦中。我們可以從作者的用詞得悉他對於用「填鴨」方式

來教導學生是深感不以為然的。我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意見。我認為在求學初期,學生不要各自為政,

不要有過份的獨立思想,不要妙想天開。其實,向別人學習也是一個好的途徑、捷徑,當然你要學得

通、學得明,所以我對「填鴨式」教學的看法,是在乎如何解釋而已。如果你讓一隻鴨(學生)填了

餡料(知識),然後使牠吃出味道來,那我覺得「填鴨式」教學法,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

中國未來的科學發展方向

作者覺得中國的士大夫多運用關聯感應的思考模式,即是接觸一件事物的時候,他會以相似的事

物來作類比。因為將事物作比較,使人容易悟理。西方的思考模式,則認為有因才有果,並根據這個

原則一層一層地去的尋根究柢,思考問題。作者認為中西的思維模式有很大的分別,所以他希望中國

以後要運用「整合——分析交融法」的思想方法,即是將中國的「關聯感應」和西方的「因果蘊含」

思考模式結合,他認為這才是中國未來科學發展應該走的方向。

作者在這裏帶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他鼓勵我們應該要有一個獨特的思考模式,也十分強調

我們是有些「獨特的東西」的,所以縱使現在外國的科學比我們領先,只要我們有這些「獨特的東西」,

那麼,我們仍有追上西方的機會。但是作者卻沒有說出那些「獨特的東西」究竟有甚麼好處,或在中

國科學發展中扮演甚麼角色。他一直鼓勵大家相信:我們確實有輝煌的歷史,我們確實是有才能的,

然後又叫大家仿似瞎子摸象般,自己去想想中國科學的發展,在將來必會想出好的方向來。又說如果

我們無法想得通這個問題,只懂人云亦云地發展科學,我們的價值就會很低云云。

Page 46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6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課文解構小總結

總括而言,我將他的課文稍為總結一下。作者似乎想說出我們的傳統科學缺乏獨立的天地,因為

我們跳不出「人」的層次,因此想來想去也是圍繞著「人」的層次和「人」的問題。同時,又沒有專

門的科學著作,雖然法天象尚,但都不是完美的,也太過安於現狀,所以我們的科學便不能發展。

此外作者又強調關聯感應的思考方式,中國人一直想找出一項定律,一個說法來概括所有的現象,

甚麼事物都可以找到有關聯的來類比,都想藉此來解釋現象。這是符合中國科學發展的實情。如果大

家看《易經》,便知道《易經》強調「陰陽」,我們甚麼事物也用「陰陽」來解釋,但卻沒有將事情

specific(具體)的、個體的抽出來說清楚。

以上就是我讀罷此文後的感想。作者說我們傳統的科學,和西方現代的科學是有所不同的,他十

分強調中國和西方的分別,但又說中國並不是沒有科學,只是缺乏一些東西罷了,這只是從整體科學

的角度去考慮。雖然我並不是全面認同作者的觀點,但是我不能否認我們確實是有一些導致中國科學

落後的因素。科學的最大特點就是:事實擺在眼前。我們可以運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個問題。現在

我就嘗試從別的角度,來談談我對中國科學的發展問題。

以「宇宙發生論」看中西科學的不同

剛才我就和大家說過:「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

這句子說「輕」的變為天空,「重」的變為大地,於是乎許多人看到這兒就拍掌叫好。這是古人對科

學的看法,多少也代表了許多中國人對科學的看法。他們看怪誕的章回小說,看見秦叔寶將門之後的

秦洪在地上踩一踩腳,便「遁了地」,不禁大叫厲害,還奢談當時中國就有地下鐵!小說提到展超騰

雲駕霧,便說原來今天的直升機是中國以前早就有的,這都太科幻、太抽離實際了。回到剛才說的「混

沌初開,乾坤始奠。」,我不會否認通過想法的方向性還算對頭。事實上,西方也是這樣想的,我可

以說我們中國和西方都是站在同一起步點上起步的,但是不知怎的我們卻在半路上「抽筋」而落後了!

對於這竟然落後的箇中原因,我們尚沒有統一口徑的說法,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否認我們的想法、思維

和起步點,基本上是和西方是一樣的。

這圖片顯示的是現代科學對宇宙來源的一種看法,它叫做大爆炸論,請你看最左的一個圈(見圖)

#,首先讓我們撇開宗教的問題不談,我這裡說的是天文學家較為接受的看法,和宗教信仰完全無關。

今天大多數的科學家和天文物理學家,都相信宇宙的產生是始於大爆炸(Big Bang)的。這裡表示最

初宇宙密度很高、很濃、很密,溫度極高。我們今日對溫度的認識,像水存在於攝氏 0度到 100度,

但 1000 度時物質會是怎樣的呢?大多數人恐怕都不之了了。我讀化學,大概對一千度還有點認識,

可是到了一萬度,我也不太了解了。一萬度究竟有多熱呢?真的未見過。一千度是十的三次方,一萬

度是十的四次方。但宇宙初始時,溫度卻有十的十六次方,很驚人!我們現有的化學和物理的定律都

沒到那高溫,我們根本連想也沒有想過。那個時候,忽然發生了大爆炸,「物體」在迅速的情況下、

在 0.0001 秒的時間內,爆炸所產生的「灰塵」都變成我們現在所說的基本粒子,再迅速結集成為產

生宇宙的元素,大概就是氣之重者下凝為地吧!接著便到這裏,有了銀河系出現,這過程是經過很長

很長時間。宇宙從混沌初開的那種飄渺虛無,我們根本不知道當時是怎樣的,到今日有天有地,都靠

這大爆炸論去描述!

或者你們會問:「為甚麼外國人說大的爆炸,我們說『輕』的在上,『重』的在下,你說外國人對

而我們錯呢?」我會這樣答,因為我們說的輕重欠缺了一個很重要因素。這個因素就是大爆炸論預測

Page 46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6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宇宙有個膨脹的過程,而今日我們真的都可以用儀器檢測到「紅移」現象,正可以証明膨脹的存在!

這個現象證明兩個星體之間的距離正不斷拉遠,也說明之大爆炸的影響還在延伸,所以我們覺得他們

大爆炸理論比較和事實相符比較合理。甚麼叫做紅移現象?讓我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當火車向你駛

過來的時候的聲音比較尖銳,而當火車遠離時,聲音就會比較低沉,這是因為火車在不同時間所發出

的聲音在互相干擾下造成的現象。其實《幼學瓊林》說的很具想像力,可惜棋差一著的是:我們沒有

去找証據支持它!

科學需要求證,傳統科學沒注意到要求証

看下一張圖片(見圖)#。當我們要鑽木取火時候,相信無論外國人還是中國人,把「火」生出

來才是他們最關心的,至於用那些技術或者火怎樣產生的理論反而是次要的問題,因為有了火才可以

煮食。到了今日,火焰溫度的分佈,我想讀化學的同學都應該知道,當你的手放在火焰底下的時候沒

有放在上面那麼熱,如果你把手放在上面,來不及縮回來就會燙傷。這是火的化學常識。當然,我們

對火的知識是先有生不生成火,然後才有研究火的理論;理論並不是當時所關心的重點,理論一般是

後來才出現的,但是有了理論,我們的認識才可以深化!。我們的知識是不斷進步的,香港人今天都

聽過甚麼是 DNA,知道電訊的傳播依靠電磁波,可見科學發展中,技術和概念是扭結在一起的,我們

不能輕易將技術發展和理論發展分開,當技術發展了以後,你就要跨前一步,建立起科學的理論去解

釋使科學可以進一步發展,這樣科學才有繼續發展的機會。如果我們欠缺進一步去發展的動力,我們

的科學就會落後於人。

回顧歷史,中國科學的確有過威風的日子。這是指南針、指南魚(見圖)#。所謂「指南魚」不

是魚會指南,而是一塊做成魚形狀的磁性物體讓它浮在水上。為甚麼要把它浮在水面?請你告訴我為

甚麼這魚要浮在水上才可以指南呢?因為要用水減少它的磨擦力的原故。如果你把指南魚放在桌面或

地上,地磁要十分強大才可使之轉向,因為桌面或者地上和魚產生阻力。今日你當然已明白了指南魚

浮在水面上的原因。因為如果你也不去弄通這奧妙,就不要怪我們的祖先要經過很長時間才悟出道理

來!科學的發現和發明往往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如果我們有研究的風氣,凡事都不厭其煩地去

求真求知。我們會問為甚麼指南魚放在桌上就不會指南呢?那是因為有磨擦力的原故,明白了磨擦有

阻力,就會想到如果把磁鐵放進碗中,想辦法把它浮在水上,於是難題便解決了。但問題是:鐵比水

重如何可以把它浮在水上呢?於是有人用木塊來把它墊著,多了一點心思,發現就必然出現了。其實,

發明和發現是無法一味依賴抄襲的,必須要加上自己的思考。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我們要學得有效,沒有自己的想像力是不成的;那就無法突破,所以必須兩者兼顧才能學有所成!

傳統科學要適當地注意到說理解釋

大家都知道是蔡倫發明了造紙術。造紙的方法有五個步驟(見圖)#,紙造出來之後,就創造了

條件給活字印刷術的出現。中國有四大發明,是世界之最;這裡還給你看有關製火藥的圖片。大家知

道火藥是由氧化劑、硫黃、炭粉,還有其他一些東西混合而成的,你看這裏顯示有幾種不同形式的火

藥製成品(見圖)#,有「蒺黎火球」,有「火炮」,其實都是煙花之類罷了。火藥的成份比例不同,

效果也異,但都是會燃燒和產生濃煙的。試想想以當代的科學知識,如果只屬純粹的手工藝,或者以

為胡亂混合就可以弄出火藥來,那又怎有如此準確的百分比呢?他們一定也進行過「試驗」的,只可

惜試驗了也未必把結果寫下來,或者寫了卻沒得留存下來吧。讀化學的同學可能會考慮到這兒的火藥

Page 46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6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成份,怎麼百分比不是整數呢?是否出現誤差?你要諒解那是古代,分子學說還未出爐,能夠準確寫

出比例就已經很「先進」了!他們用的方法是嘗試成功(trial and error)法,卒之成功地製出火

藥,這個技術是中國傳到外國去的!。今天我們有一門科學,叫做組合化學(combinatorial

Chemistry),它研究把不同成份的組合進行化學合成,求取最優的配合。這學問可以應用於中藥方面,

比如說:究竟廿四味的藥材配方比例該怎樣最好,這裡大家不就看到舊的經驗加上新的學識,正好可

以把科學推向更高層次的發展嗎?

科學發展的規律就是這樣的,倘若發展的時機未到,我們未必可以奢言發展。我們古代確實有發

明了火藥,而且效果也非常好。我們可以從古籍裡發現火藥的配方,不過我相信,如果你們今日要看

古籍就會看得非常吃力,因為你會不明白那些古名詞是甚麼意思,例如這裡說的鹽硝,原來是硝酸鉀

(Potassium nitrate)。記得上年度我曾在歷史博物館的一場演講裡演講過「煉金術」。五百年前中

國沒有化學,外國也沒有化學,但大家都有煉金術,而且煉金術也是由中國傳到外國去的。所謂煉金

術是什麼呢?主要是煉仙丹的化學。大家知道仙丹是含有汞(Mercury)的成份,Hg 即是汞,也是水

銀。水銀是有毒的,古書說水銀仿似月亮初升,似盈盈玉女,很晶瑩,很漂亮,這是很生動的形容,

由此或者你可見到中國人真是說甚麼也會回到「人」的身上,十分擬人化。但是如果在實驗室不慎弄

翻了水銀怎麼辦?你應該立刻倒一些硫黃在水銀上,古人就用擬人的語句形容此場面:說硫黃像「鬼

神」般的,將「少女」(水銀)攝住了。這是甚麼原故呢?就是產生了 mercuric sulphide 的化學反

應,令水銀變成粉狀,不再是液態了。可惜古代的知識水平沒能力給你進一步的解釋,但這不是說他

們不知道會有這樣的化學反應,只是他們無法說得出這些道理來。當時的西方科學也是無法說出這道

理來,而且他們尚未有煉金術,煉金術是由我們傳過去的。我們的煉金術比他們早了四百年至八百年!

傳統科學不是沒有理論

除了四大發明外,中國古代的傳統科學很驕人,尚有測地震的地動儀等等,這裡不再說了。關於

天文體系,外國托勿勒倡地心學說,中國的張衡也一樣有地心學說。我們現代科學很重視的時間觀念,

要靠準確的機器去測「時」,沒有間就沒有第四度空間;沒有時間這個概念(function of time),很

多專門科學都發展不起來!中國的傳統科學很發達,那時外國有的,我們也都有,甚至他們沒有的,

我們也有,四大發明就是如此!如果將我們剛才所說的發明列表出來(見圖)#,依年份計算,一邊

是古希臘的,另一邊是先秦的,你們清楚地可以看見大家棋鼓相當!

同學會有這樣的問題:「中國的科學理論是否比較少呢?」我想這幅圖已經回答了你的問題(見

圖)#。答案是:不!你也許又問:「那麼我們所發明的火藥究竟是在圖上的那點呢?」我不能回答這

個問題,因為這個製表的原材科不是我造出來的。科學歷史學家嘗試將中西科學發明定量化,並做比

較表列出來,看這表,總的來說,十六世紀前,西方似乎有很多科學發明,我們也不遑多讓。這裡似

乎有一個凹陷點,即是說這期間可能有戰亂,以致科學的停滯不前。正如我前面說過的,這一條曲線

代表理論,這條線代表西方的科學理論,另一條代表中國的,兩者相若,可見中國並不是沒有科學理

論的,但是大家印象中,好像中國沒有理論而西方有,真不知如何去解釋?會不會是中國即使有理論,

但卻不懂得去「推銷」而外國人卻相當大事「推銷」呢?今日西方文獻只引用自己的文章恐怕可以說

明一些事實吧!

總的來說,我們依先後次序,可以比較中外科學發展的走勢。在公元前五百年,所有的科學發展

都是偶然出現,沒連續性的,時多時少,不能積聚知識,令科學更上一層樓。這點和時代的局限是息

Page 47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7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息相關的。大家可以見到西方到了十六世紀科學仍未正式發展起來。科學發展得最急速的時間,不過

是這二、三百年之間所發生的事。在這之前,中西的科學發展其實都是勢均力敵的。如果說我們現在

的科學沒有以前的輝煌,我們只是輸在此二三百年之間而已!。根據劉君燦先生所說的,這是因為我

們和外國沒有溝通,我們太過以人為本位等等的原故。我從搜集來的資料看,中國科學的發展比別人

慢,問題亦在於這一段時期。現在讓我先來做個小比較,看看中國和西方從事科學的「人」有甚麼分

別。

中西科學「家」的不同

在中國,從事科技工作的,多是工藝工作者;而西方的卻多了修道院的院士。這些院士有較多的

時間可以寧靜地思考問題、進行科學幻想,而思考和想像(imagination)對科學的突破和發展很重

要!

西方的學習風氣愛好辯論,辯論過後大家雙方還可握手談歡,不會面左左。中國人的風氣不太一

樣,遇到挑戰和和質疑,往往勝利者和失敗者都心存芥蒂。我這樣說當然只是主流風氣,不是所有人

也是如此。

同時,西方的修道院較少受到戰亂的破壞,他們的書籍收藏得較好。再加上院士多喜歡做記錄。

我有一本十八世紀的船長遊記,書中就清楚地列明船到過甚麼地方,有甚麼事發生過,這是日記形式

的。但中國就難有這樣的記載保留下來,當然中國也有收藏古書,也許因為線裝書易爛,又容易散失。

還有,中國人要用毛筆書寫,對於從事手作行業的(如木匠)工人來說,用毛筆記錄非他們所長。他

們的心態也許一心想完成工作為此謀生而已,技術也只傳給徒弟,何必要記錄下來那麼麻煩呢?這便

是吃虧的地方,使科學難以傳揚。又例如我剛才所說的:中國古書把水銀形容為河上美女,這是很漂

亮的比喻;但如果汞(水銀)(mercury)沒有一個化學符號(Hg),今天就沒那麼容易寫出化學方程

式,沒有科學詞彙,科學傳播便受制。但是話說回頭,西方的科學詞彙何嘗不是這三四百年才出現的

呢!畢竟,中國多戰亂,戰亂破壞了書籍的收藏,而西方的修道院相對而言卻成了書籍的避難所!

有記錄是很重要的。中國人的數字不易用,如果要記錄,則這個是 1宇,這個是 2字,餘此類推

(見圖)#。西方採用了阿拉伯字。我相信數字方便,有助於計算技巧的進步。像很多人說的:中國

和西方距離遠,很少交流的機會,這說法恐怕未必見得是科學展慢的主因;但沒有交流,西方有了突

破,卻未及喚醒中國及時發展,又大抵是事實!同學們可以到圖書館看看有關這方面討論的書籍,用

你的腦子去分析,不必人云亦云,也不必需要同意我的見解。

總括來說,中國現代科學似乎落後了,可能我們只是未到突破的時刻而已。然而這是不重要的,

因為中國已經跟著大潮流走,當今的科學不再以國家、社會來區分的。

現代的科學精神

我們現在要談談現代科學的底蘊,看看它和古代的技術有甚麼顯著不同之處。今日科學最重要的

要有「科學的精神」。所謂「科學的精神」,第一,就是要客觀。別人說得有理據、有證明,你就要接

受別人是對的。第二,不要迷信權威,對方正確了十次,不等如他以後就一定都正確。「權威」是可

以挑戰的,你應該只接受事實、相信真理;也不要因為人家的挑戰而遷怒他人。大家應該為尋求真理

而努力,而且要合理地去迎接挑戰。

發展科學,要靠「科學的方法」。第一,要發掘問題,先去看看事實可靠不可靠,分清真假,免

Page 47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7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浪費時間去追求假像;然後試圖作假設,就如剛才所說的指南魚放在地上,不能指南有甚麼原因呢?

你先假設地面和磁鐵之間有磨擦力;然後去求證,於是乎你便把它浮在水面上。建立假設,尋求實證;

有了實證,便得出結果,發現指南魚果然會指南。南是南極,如果引申推論:它在香港有這種反應,

把它放置在南極又會怎樣呢?我問問大家,如果把指南魚拿到南極去又會怎樣?它仍是指南的,不過

到了南極,南極便在腳下,「魚」便自然會垂直,變作潛水魚了!你先試試看,然後去求證,得出個

道理,能置之四海而準的道理,那麼去到北極它又會怎樣?那應該是「魚」頭指向反方向吧!

我希望中國科學經歷的落後,就仿如外國科學的發展也有低潮期一樣。這段期間,可能是因為兵

荒馬亂,可能是社會欠缺原動力、思潮被歪曲到迷失方向——好像現在大家只喜歡「炒」股票,不做

學問,或大家只是玩電腦遊戲而不做研究一樣——這就會導致了學問出現斷層,也使學問無法深化。

沒有人繼續做有關的實驗和理論的工作,於是便脫了節。

我不知大家是否同意劉君燦先生那篇文章的觀點,我覺得他勾畫出中國科學傳統科學發展中所遇

到的某一些要點。至於將來中國科學的發展,我認為我們未必要如此強調中、西之分,今日科學成長

中所喝的奶水,有東方的,也有西方的!我們何不以悟以往之不足,從今做得好些,學得好些,為明

天放步走科學大道提供充足的食糧。我對未來中國的科學發展是抱著這樣的心態的。

以本身求學的經驗說明實驗求證的重要性

我不是因為我是中國人,便拘泥於中國科學為甚麼落後於人這個問題上。我想舉一個有關我的學

習過程的例子。我是研究生物化學的,我的博士論文研究過細菌向化性,細菌英文叫做 Bacteria,

向化性叫做 chemotaxis,這是研究細菌在水中游動的行為。觀察了現象,我們會問:細菌的移動受

不受化學品的影響呢?這就是向化性行為,它的性質又是怎樣的呢?我們要細問求證:例如細菌是怎

樣游動的,牠怎樣決定向那方向游的?最後我們還要提問:細菌對於四周的訊息,是如何傳遞、決策

和執行的?細菌喜歡游向那個方向,就仿如植物喜歡傾側向著陽光,植物固定在一個位置上不會游動,

所以陽光也只能把它傾側!

細菌為何會游向某個方向呢?我嘗試給大家一個答案。這是一隻細菌(見圖)#,牠有許多鞭毛,

從體外生出,鞭毛是螺旋形的。每條鞭毛繞著入體的軸孔轉,如果牠所有的鞭毛都順著鞭毛的旋向轉,

這一束鞭毛就會動得很快,把細菌推向前;如果轉動方向突然反過來,鞭毛就會打結,細菌就停下來!

鞭毛打了結,細菌就好像癲狂似的,不停在原地旋轉顫動。所謂顫動,在顯微鏡觀看,是細菌的鞭毛

要解結,這樣細菌一游一停,停了改變方向的游動方法,是一個嘗試成功方法,很有趣的。即使是這

麼細微的事也需要實驗求證,細菌的鞭毛插在體「表皮」上,身體表面皮膜有一個像「軸承」(bearing)

的東西,鞭毛就嵌在這裡。軸承轉,鞭毛就在上面轉動,很神奇吧!如果你不深入觀察,只在細菌的

層次看,不再深入到分子的層次上看,你就不會知道這些微細的景象了。再看下一張圖片(見圖)#,

我們在電子顯微鏡內,確實看見細菌的鞭毛底根有個小勾,中間有一個軸,軸中有一個環,這就是一

個軸承了!這張圖片是我們三十年前照出來的。

細菌對於不同的化學物,喜歡的便游過去,不喜歡的就避開;我們可以調弄不同的化學物,測驗

細菌的行為,仿如一個母親:一手拿著一條藤條,另一手拿著一粒糖果,如果把兩者合起來,讓小孩

子選擇?小孩應該何去何從呢?這是一簡單的行為科學問題,結果就要看看是「糖果」吸引大還是「藤

條」打得痛!我們証明了細菌也懂思想,如果是「糖果」吸引,它便游向糖果那個方向;如果是「藤

條」痛,便避開那個方向。至於行為生物科學在中國古代是不是沒有呢?你看古人說的一句「如蟻附

Page 47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7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膻」的成語就心中有數了!原來,這個現象早在中國已發現了,但外國則直到十六世紀才發現。「如

蟻附膻」這句成語的出處,一定早於十六世紀吧!但是十六世紀發現的現象,西方也要到 1960年才

深入研究。我的論文導師是研究這個細菌正向化性的鼻祖,他確立了細菌喜歡往那些化學品游去,機

理又是甚麼?

我在 1970研究細菌要逃避甚麼和它的原因。中國古人也觀察到蟻附膻,卻沒深入進行研究,原

因可能是當時沒有條件去求證,也可能是沒這個興趣;但是只要有適當的環境和機遇,我這個中國人

的科學家,又何嘗不跟得上研究的前沿呢?

不要拘泥於中西之分

我希望大家不要太強調東方和西方的分別,同時我們不要將科學和外國人聯想在一起,以為凡是

科學都是外國的,我們今日開步走,科學也並沒有給前人一索而盡,我們隨時「半途上車」也可以有

偉大的前景。我相信我這觀點和劉君燦先生的好像有點背道而馳,但其實亦有相似之處,我覺得古代

中西的傳統科學性質相同,如有差異,只是在數量上而已。在兩個不同的社會裏,大家對問題的看法

是否有不同呢?今日的分別,極有可能是後期誤過發展而落伍。至於觀點不同,成因也多著(見圖)

#:第一,在任何生活空間內,都有許多值得研究的課題,別人研究了一部份,你才去的研究,也未

必要拾人牙慧。第二,誰都有閱歷上的分別,你研究某些問題,別人即使也研究同一些問題,但大家

志趣不同,所研究的路向未必相同。還有像劉先生這篇文章說的感情上也可能有偏頗,這樣,就會帶

出在思考上,和西方有不同之處。最後,就是大家的發展策略也可以有不同。研究方案就像佈局一樣,

孰先孰後可以各具特色。因此,使我們的科學也顯現出不同的民族性和地區性,並不希奇。不過我要

指出:一個科學家要全面思考問題,應該明白自己的局限;跳出局限,便可以大有成就。

最後一張圖片我要向大家說明(見圖)#,我們要發展科學就要明白真理。這可能是一個非常繁

複的過程,就如劉君燦先生所說的生態網一樣,事物的真理和結果,可能受制多個因素的影響,有 A

的關係、B的關係、C的關係,還有許多其他的關係,而每一個關係所佔的比重未必一樣。根據西方

人的看法,就如課文所說的,他們將它分拆出來,不去研究整體,只研究它和某一因素的關係,所以

這是分析式的研究方法。如果說引致事物所生結果的其他幾個因素所佔的比重都是一樣的,那就有很

大的偏頗。中國人喜歡從整體來看事物,我們就讓它發揮下去,真的事情紿終總會是真的,到最後問

題要解決時,自然可更快地掌握整體。我認為應該全面掌握科學,不要糾纏於文化背景孰優孰劣的問

題上,把所有因素一起考慮,當我們獲得比較全面的理解,能夠掌握到重要的因素時,選擇比重才拿

捏得準,不會有偏廢,研究到此時,便可一股發氣,不斷發展,自然就會走上康莊大路。今日所談的

是我對科學做學問的一些粗略的看法,謝謝大家。

Page 47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7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問題 1.

問:曹博士,昨天(三月三十日)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高考出了一條有關《傳統科學的過去、現在與

未來》的題目;那題目舉了一個例子,並問這個「類比推理」的例子是否具說服力?或者我先

把題目唸一遍:「德國科學家 Kekule回憶他設想「苯」(C6H6)的環狀結構的經過:『……事情

進展不順利,我昏昏欲睡。原子在眼前飛動,變化多姿,連接,扭動,迴旋。一條蛇!一條蛇

咬住自己尾巴,在我眼前旋轉。我如電殛般驚醒,為這假設的結果工作了一整夜……』問題就

是這個「類比推理」是否舉得有說服力。我是唸文科的,不知道那個「苯環」究竟是怎樣的?

這樣的設題,說它是一個「類比」論證,那是如何「類比」法?如果我不知它怎樣「類比」,我

又怎麼知它是否有說服力呢?如果曹博士可以解答的話,請在此為我們解說一下,如果不能即

時解答的話,也希望曹博士能在網頁,或傳媒上作出回應。

曹:讓我嘗試現在去解答。首先,我覺得這條題目十分絞腦汁。我需要一點時間思考,所以我現在用

解題去拖延一下時間。這確實是一個「苯環」的問題。所謂「苯」是六個「碳」呈環狀地連成

一起的化合物,假設是:我們先假設它的單鍵和雙鍵是以梅花間竹的方式排列成環狀。一個這

樣的「苯環」的有機化學的性質,和一個完全拉直的六碳鏈化合物是不同的。這樣的直鏈化合

物,它的氧化難度,揮發難度,或者它的物理性質,和「苯環」的完全不同,於是人們就會問:

「究竟這個『苯環』化學鍵是怎樣排列呢?」這個問題確實使當時的科學家煩惱不堪。究竟「苯

環」的結構是怎樣的呢?Kekule 夢見一條蛇,我相信他夢中的那蛇身該是滑溜溜的吧!蛇頭咬

著蛇尾作個環狀,蛇身滑滑溜溜的,使他想到π電子是平均分佈的。當時大家覺得這說法很有

趣,卻也不是一下子就公認它是正確的,後來經過不斷的求證,我們今天都同意苯的電子這樣

排列的。「苯」的電子排列性質使它產生芬香性(aromaticity),有了這性質,環狀十分堅硬,

打不爛,拆不破的,就像無論你從哪個方向進攻這條「蛇」(「苯環」),它也可以「咬」你,使

你攻不破它!所以科學的發展也需要有一些類比的過程,但不可以只停於類比。一定要經過求

證,才得深化對問題的認識。我不知是否已經回答了你的問題。或者這樣的回答可能無法達到

考官的要求,因為我不能看透他的想法,不知道他的要求是怎樣的。

問:抱歉,我的問題是:這是怎樣的「類比」,如果按你剛才的解釋,其實它是一個假設,這就

和劉君燦課文所提到的「類比」不同。

曹:我知道你想問的是甚麼,我相信苯的電子結構就仿如咀咬著尾的「蛇」那般,說出了「環」

性質的獨特。

問:那麼這段文字是否有說服力呢?

曹:你是否能幫幫我?謝謝!(指第二位提問者)

問:我並不記得該題目是怎麼問的,印象中是有甲、乙兩段文字,有一段文字很短,才二、三句;

另一段就是剛才所讀的文字,所問的是兩段文字是否「類比」。事實上,這並非問有關科學的問

題,如果只是問科學的問題,我想在座各位應該無法解答的,因為凡是只讀文化科的同學都不

能解答的。

曹:這樣吧,我想這位老師似乎已經為我作了補充。我現在看清楚題目,原來它有兩段文字,也

或許我現在無法即時的解答你的問題,既然那位老師已經補充解答了,讓我回家想想,然後跟

Page 47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7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進吧。

問:曹博士,我也是今天才看這考題的,但據我的理解,題目所問的並非剛才說的那樣,因為題目前

提有說明「類比推理」的關鍵是在於對「相似」的認同。在不同的文化系統、科學系統、思想

系統上,對「相似」會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我認為第一段其實是問中西文化傳統的不同,例如

一個人腳部痠軟,要補充腳力,中國人就會想起煲雞腳湯,因為我們有「以形補形」的觀念;

但是西方人就覺得這不是「類比」,這顯示中西文化傳統的不同。至於第二題,即「苯環」,我

認為是有關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思想系統不同的問題。文科生可能以為它不是類比,理科生因為

明白它背後的意義,所以就知道它是類比,正如曹博士剛才所說的苯環問題時會想起一條蛇首

尾相銜的情況一樣。

曹:首先謝謝你的補充。題目的第一部份是問及腳痠就要 recover、要補充,那補充腳力要用甚麼方

法呢?休息還是飲雞腳湯,剛才那位老師說了「以形補形」的方法,我同意那位老師所說的「以

形補形」是一種類比的方式,我覺得這部份問得較為直接;而在下半部份,我覺得「苯環」上

的電子是πelectron,即是游走的;蛇也應該不會靜止不動,牠是會游走的,所以我也接受文

中所說「苯環」和「蛇」之間是一個某程度上的類比方式。不過我認為最好還是由設題者直接

回答這問題更為適合。

問題 2.

問:曹博士,我有一個問題要請教您,您說中國的科技發展可能會受到戰亂的影響,但是我覺得

戰亂也可能會促進科技的發展,因為戰亂可能會導致國與國之間促進軍備設施,不斷發展武器,

這樣也可能會帶動科技發展。我想問的是:戰亂是否對科技的發展只帶來負面的影響呢?

曹:一般來說,一條題目必須根據具體情況才能回答。我不是滑頭,只是希望能解答得完滿。我得告

訴你,如果發生大戰亂,人都死光了,那又怎會促進科技的發展呢?例如廣島遭原子彈轟炸後,

需時很久才能復原。但是在戰爭的初期確實有這樣的動力去發展軍備,無論是德國的 U2,或美

國的氫彈、大炮,我認為備戰期和戰爭初期會使人有一種壓力去加速研究新武器,所以戰亂是

否為科技帶來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就要看基於甚麼「時段」,我不能一概而論地說戰亂會為科技

帶來負面或正面的影響。何況,還有很多科技是和戰爭沒有關係的!我會很感慨地說:如果要

依賴戰亂才能促進科技的發展,那我寧願沒有科技的發展了。

問題 3.

問:曹博士,您好!中國社會近百年來出現了不少傑出的科學家,但是這些科學家多是在外國接

受高等教育,曹博士可否解釋這現象呢?是否因為國內無法提供高等的教育,還是我們要向西

方人學習他們思想模式呢?

曹:這個問題未必只有一個答案,因為有許多因素促使這種情況發生。有人說:「因憂啟聖,萬

難興邦。」所以在戰亂之中出了楊振寧、李政道,他們是華人中聲名顯赫的科學家。無疑,安

定的生活環境,優良設備都會使科學家更有效地投身進他喜歡研究的科目中,發揮所長,例如

你研究高能物理學,如果沒有高能物理的儀器,那根本無法研究成功。然而,有的研究也未必

要靠高科技儀器的,例如大家都會注意到最近科學界一件大事,是發現了恐龍變鳥中途站的一

Page 47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7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塊化石,它可以解決雀鳥是由甚麼動物演變而來的迷團!最近中國大陸的科學家發現了原來雀

鳥是由恐龍演變過來的!他們發掘到一些化石,顯示出恐龍變鳥類之間一個進化過程的物証!

科學的發明、發現考慮到當時的環境問題;所謂環境的問題,不一定是說整體環境,而是說獨

特的環境。例如你從事考古,就必須發掘到化石,從事高能物理研究,就需要有高能科技設備,

在某些項目來說,這或許就是所謂中國難以培養出本土傑出科學家的原因。但在另一些領域,

卻剛好相反。以前因為中國窮,資源不夠,有人強調強化軍備,有人強調培養多些科學家,還

有人關心把科學家送出國做研究,他們又會否回來為中國效力?這裡面牽涉許多問題,比較複

雜,我想無法在短短的時間內討論得全面,同時也未必可以為你提供一個完備的答案,但是我

承認這是一個很值得思的考問題,我希望所有關心我們中國科技發展的師友都能深思這個問題,

謝謝!

主持:多謝曹博士。

Page 47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7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演講附錄資料

《客觀求證是科學的精神》

曹宏威 《華僑日報》1991年 7 月 21日

科技包含科和技,科和技不是同一回事。科是科學,解答的是「為什麼」;技是技術,回答的是

「怎樣做」。今日的科學發展和技術躍進雖然有點兒像兩股繩線地扭結在一起,但要掌握,彼此的發

展規律,分開來談是需要的。

中國的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火葯和活字印刷,是中華民族奉獻給世界,也因此改變了整個

人類文明進程的偉大發明,其實,它們都是技術性的發明,依今日的認識來說,不是科學。以火葯作

為一個例子,它只教曉你怎樣做、怎樣製火葯。火葯的成份,包含硝石、硫磺和木炭;對於每種成份

的性能,古人弄不清。他們只曉得怎樣把三者依不同的份量混合來起,就可以產生能爆炸的火葯,至

於為什麼會爆炸,他們連尋找答案的程序和方法都欠缺。古人認為爆炸只是由於陰陽兩類物質的不調

和而引致的結果,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就說到:「凡火葯以消石硫黃為主,草木為輔。消性至陰,

流性至陽,陰陽兩神物相遇於無隙可容之中。」〔……〕求硝石會釋放出氧氣、使硫磺炭屑會急劇氧

化的作用原理,也就看不到物體由固態變成氣態所產生的體積澎漲。這也可說是科學和技術要求水平

有異的分水嶺。

同一樣的道理,對於指南針的認識,宋代人陳顯徵也說:「磁石吸鐵,……皆陰陽相感,隔礙相

通之理,豈能測其端倪哉?」

輕輕一句豈能測其端倪哉,使人痛心,這反映了當時瀰漫著的態度,使中國從輝煌的四大發明的

先導地位,弄到今天要大力提倡迎頭趕上的後來者,日後我們還要另文來討論。不求甚解,不去測其

端倪,固然會使科學久久不能萌芽,但即使願意去從觀察中提出道理,提升為原則或定律,算是踏出

了探索的第一步,如果沒有隨之以嚴謹的科學實驗以求核証,科學也只能算是原地踏步。人們對運動

學和動力學認識歷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說明科學實驗的重要。

亙古以來,人們注意到物體從高處落下,像果子從樹頂掉下來,這種落物的現象,應是司空見慣

的生活的一部份,但這下落的規律,沒有人去要求知道,一直拖到亞里士多德的出現,他是古希臘的

大科學家,他不滿於看物體從高墜,他提出一個道理,認為物體下落的速度與物體本身的重量成正比,

也就是說,物體越重,到地就越快。這說法不管是對是錯,總之亞里士多德提了出來。有了道理,嘗

試變為定律,綜合了一切物墜的現象,但是更需要的是科學實驗!去証明它是對還是錯,這樣才可以

在「為什麼」的認知上更上層樓。

亞里士多德的重物先落地的結論,迷惑了當時很多人,因而使它被錯認為真理一千多年,要等到

十六七世紀實驗求証的風氣出現,才把它更正過來。時人伽利略等用斜塔做實驗,比對物體下降的速

度,分別出空氣的影響,結果說明,不同重量的物體,實際上〔……〕完善的機制,它就是科學實驗。

依靠科學實驗,科學可以擺脫迷失在死胡同的困境裏。

至於誰去設計這個科學實驗,誰去執行它,這就是科學家的工作。科學家這個名稱,是一八四零

年休厄爾(WHEWLL)在他作的書《歸納科學的哲學》裡首先採用的,他說:「對於一般培植科學的人

很需要予以命名,我的意思可稱呼他為科學家」。最初的科學家,可以同時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他

要探求的,是很多很多有關「為什麼」的知識,他用科學的方法,去找尋,他好奇,他不滿意,他假

設,他求証,很多很多的問題在他手上迎刃而解,而更多更多的新問題,也同時地被提出來學海無窮。

這些問題可以是一個專業的,也可以是別的專業的。所以最初的科學家,門限不深,他可以是一個天

Page 47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7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文學家,地理學家,又是一個生物學家,懂一點數,曉一點治療,大地由他涉獵,學海放任暢遊,所

以他們化〔花〕在思索的時間多,成為一種職業,生計和情操,這樣他們磨練的機會也多,他們是一

個思想家!今天唸科學的人。他在進修的路途上,完成了最高的學業時,拿到的名銜是博士學位,英

文稱為哲學博士,是大思想家,並不是狹義的哲學家,但,他做學問的過程裡,無論是手操作的還是

腦耕耘的,科學實驗的求証核對,測驗計算比對的工夫總的不能缺少!

科學在今日,除了代表一種工作或者研究的方法之外,科學還是一個體系,因為科學家的存在,

他的工作空間配合他工作的發展,使它自己形成了一些制度,擁有一定的架構,在社會上扮演著一種

特定的角色。科學的工作,並不停頓於解答「為什麼」這個問題上,它以此作為踏腳石。發展到影響

技術,醫療、生產、經濟等的社會運作,向它們滲透,把科學精神發揚,編成不同的繩索,帶動社會

發展。

但真正的科學在社會大融和中沒有喪失它的本性,它要保持它的客觀求証的科學精神,把這種自

〔……〕

《科學本身的價值》

曹宏威 《華僑日報》1991年 8月 11 日

從事科學研究活動,對人類有甚麼好處?答:至少有兩種好處:科學發明的成果可以給予人類以

物質的文明;科學文化的推廣能夠充實人類精神的文明。

從 我 們 的 生 活 出 發 , 環 顧 左 右 , 人 類 擺 脫 茹 毛 飲 血 的 原 始 生 活 , 帶 動 我 們 步 向 文 明

的 , 沒 有 一 樣 物 質 的 製 成 和 操 作 不 滲 進 了 科 學 的 知 識 。 這 些 知 識 , 由 簡 而 繁 地 , 都 是

經 過 相 應 的 科 學 實 驗 和 研 究 而 發 明 和 發 現 出 來 的 。

今日的社會,可以不一定依靠農耕狩獵,而改弦易轍地另闢蹊徑,從化學合成,由塑膠纖維製造

而成。今日的食,不論是水利施肥,育種除害,以至食物的保鮮防腐,都不能把新科技摒諸門外。住

的屋子再不是有巢氏的窩巢,也不是冬暖夏涼的洞穴,今日可以有各種複合材料的高科技建築,有透

明的玻璃牆,住在深山,住在水底,俱非夢話!行的方面,日行千里已經不是小說傳聞,也不須藉千

里馬去效勞,我們有的是快艇,飛機、子彈火車。有了這些發明,科技成品就使人類的物質生活豐富

起來了!這些實鑿鑿的成品,是有目共睹的;故此,此時此地,大家說起科技研究,能夠豐富物質的

人生,那是無容置礙的。

梁超啟先生曾說過,很多人都「知道科學研究所產生結果的價值,而不知道科學本身的價值」。

梁先生講這句話的年代,他所指出的研究所產生的結果,只是指每門科學學識裡面各自有[的獨特學

問,比如說:化學裡各種元素的特性等等的知識,生物學裡分門別類生物的個別特徵而言,言下之意,

似乎還沒有像今日社會的著眼於追求科學研究的商業化,動不動就成為新商品出售這經濟上的價值。

梁氏當時指的價值,大抵上是懂得、認識到一些專門學識的可喜而已。

不過,即使如此,梁氏也還指出,如果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牛角尖的專門知識,那還是捉著鹿兒

不曉得脫角地走了寶,他認為「科學本身」是應該有它的「價值」的!

但現在細味他的意思,似乎應該別有感受,科技成品固然可愛可喜,但從事科學研工作這個過程

中,使從業人員恭身力行,那套工作方法,生活模式,也實在對人類社會生活裡的精神文明,充實了

很多的內涵。

科學家為什麼要進行研究?答:是為了尋求為什麼的答案;但在未尋到答案之前,是不是已知道

Page 47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7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問題的存在呢?換句話說,如果世上是十全十美的,便沒有問題可問了!有問題,大家才會去尋求解

決之道。

問題來自那裡?我們不妨假設問題出自兩個源頭:一個未經探索的處女地,另一個是已有人高談

闊論,或者是自以為有定論的一思想區域。兩者都可以出現問題,能夠看到這點問題來源的人,在這

裡說這些人應是科學家,他們本身首先肯定是對生命發生興趣;這是積極的人生觀,到處關注,到處

尋覓,生命是充滿挑戰的。

而且,他們這個積極性,並不停頓於知道問題存在而已,他們還主動地提出假設,審慎地進行實

驗構思,進行求証。他們是為了解決問題而發掘問題,他們不為問題所帶來的困難而屈服,這種生活

的態度對人類的精神文明建設應該帶來正面的效果。

我們說過,兩類問題,一類是未來探索過的,另一類是有人領先尋覓開闢過的。前一類問題的發

掘需要的是機警的覓荒者,他要有敏銳的眼光,分辨常與異,真與偽,能夠把散落零亂的線索整理在

一起,顯現出問題的癥結。後一類問題的發掘者要有堅強的意念,充足的學識,不為權威所嚇怕,挑

戰一些似是而非,只解釋偏面現象在新的發現中備受質疑的理論。這種挑戰的精神,在科學界裡,是

引領學術向前的保証,發揚光大,在社會上,宣揚推廣,擺事實,講真理,就使人類擺脫無知,永享

文明。

科學工作的理論,不是你拋一個,我還一雙這樣吵罵不休的,所有理論,俱要求証,要站得腳才

成立!三兩年前,美國鹽湖城有科學家自詡可以在實驗室電解重水,釋放出原子能來,一時使學術界

為之側目,別的科學家跟風去測試,也有人報導了類似的結果,有阿拉伯人甚至說可以在死海的鹹水

中分裂原子核,產生核能,一時聲勢浩大,不可一世,但真金不怕紅爐火,大抵因為是這些爭先恐後

的人做實驗不小心,而當今的科學,依賴儀器的精密越來越多,偶一不慎,電子儀器不靈光,老貓燒

鬚也會出洋相!曾幾何時,今日學術界不斷有新的驗証出來証明電解不能打破核子。試管核聚變畢竟

是個幻夢,也是科學發展途中一個小波折而已。這裡一再看到:要經得起考驗才是真理。權威壓不倒

人,而真理是客觀存在的。

成功的科學家,他從工作中會瞭解到對客觀看待事物的重要,他挑戰別人,也用同樣的標準對待

自己。只有這樣做,他的工作才會踏實發展。

剛才提到近代室溫(試管)核聚變幻念曇花一現,但這不代表科學工作者的不小心工作,因為幾

種考核,還是科學界裡正確的理論匯成主流,把幻念沖走。相反地,在科研的長河裡,負責任、不苟

且這種作風是從工作中培養出來的。這種的生活,差不多先生沒法立足,馬虎同志也要讓路。為甚麼:

因為科學的歷史告訴大家,表面的觀眾只是科學的初階,要把科學推向前線,數量化的分析是有其必

要的。那麼,差不多的苟且作風怎能蔓延呢?況且,科研方案,一個緊扣另一個,一個為另一個作基

礎,每一個向另一個負責任,而從業人員的工作態度又怎可潦草塞責,求求其其呢?當然,科學圈仍

是社會的一個縮影,甚麼人都有,但在這科研向上的動力鞭策下,從業人員所培養出來的搡守應該以

負責任,不苟且為主流,這對社會群體文明生活的運作,是一個很好的引導力。

我們談科學對社會的貢獻,不應只重物質的文明而忽略它對精神文明這個方面,對於啟發民智來

說,後者大抵比前者更形重要!

Page 47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7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科學的萌芽》

曹宏威 《華僑日報》1991年 9 月 8日

今日的科和技,各有自己的特點。科學在解決「為什麼」這個大前提題下,提倡客觀辨証的分析

態度,和強調實驗求証的工作方法,逐步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發展機制,使現代化的科學事業,自己

成為一個龐大的體系。這個體系,保証了它自我的發展,在解決「為什麼」這個認知的領域裡,總方

向大致都是一步一收獲的。

回顧這個展過程中的起點,由於原始的科學和(傳統)技術,很多交叉融會,不容易分出彼此,

有人甚至認為兩者是個共源體,那麼,在相對於歐洲文化復興時期,中國的「科技」(這兒不作區別),

本來不錯,四大發明,更顯赫世界;但,近代的中國,五四運動,大叫大嚷地要把賽(Science)先

生請進來,今日也要用「開放態度」去迎迓科學,提倡四化;原先帶頭的,怎麼一下子洩了氣,以至

今日進展遲緩,反過來要向人家取經,這是甚麼原因呢?

如果為分析而分析,這裡至少有三個可能的答案:第一,就是中國古代的「科技」,被過份捧高

了。原先起點低,你要爬頭趕上,就要靠突破,中國這三百年沒科技上的大突破,所以,還是尾隨人

後,沒話可說。如果這個答案是對的,一理清二理明,我們認命,就要將勤補拙。

第二,就是當時的技術和人家有的可能是平排或高人一等,這個前題沒有錯,但科學是新生的寵

兒,傳統技術好不等如科學好!而中國沒有沃土讓原有的好技術刺激新科學發展;所以,落後了。我

們的技術,保持下來,但新的科學就扎不住根,如果這是原因,我們要抓住怎樣把技術轉化為科學這

個關鍵用功,中國就必富強。

第三,或者我們原先的「科技」都是一流,可惜後代不爭氣,敗了家,現今不濟事了;這是舊社

會的錯,環境的錯,中華民族的錯。倘屬意這點,很多人就要革掉中國心!

平情而論,第三個答案絕對不成立,中國的民族和社會,往日如此,今日無大變,原有的技術,

今日也還繼續。從技術發展的層面來看,歐美的社會因素,對傳統技術,並不見得一定比我國優厚,

我們有外侵,他們有戰亂,干擾的因素,彼此不遑多讓。對於保持原先已有的傳統技術的條件和環境,

中國沒有明顯地比別國欠缺,所以,保持是保持下來了,這點就不是敗家。這是相對而言,一兩項盈

虧,每個國家都有,不影響上述言論。但,話又要說回來,發揚科學,需要的不是抱殘守缺,它需要

新的因素,社會的因素,從業人員即是科學家也有他自己不能或缺的因素!

再看第一個答案,也不可以成立。全世界在十七世紀以;前,「科技都是從無都有,空白處處,所

以,農業技術,你有我有;手工業技術,你有我有;還有些思維較重,有傾向發展為研究發展項目的

技術,也還是各有各的,都只具雛型。所以,一般來說中國的四大發明,造紙、印制、指南和火葯,

基本上是很有影響力的發明,是應用化學和物理學方面的發明。它的貢獻很大,自然就不能說是被捧

高了!因此,這第一點的可能解釋,說是中國古代「科技水平不太高,今日自然不會走在前頭」,這

說法很牽強。但這裡要說明一點,四大發明,我們列為當時的「科技」,其實,它是發明的產物,是

當時的領先技術,卻不能算是今日我們討論中的科學主體。上文說它們屬應用化學和物理學只是指技

術發明的性質屬於某個範圍而已。

所以總的一句:當時中國這四大發明,即使未能炫耀地堪誇第一,但對鞏固中國在技術領域上的

帶頭地位,是很有條件的。

不過,這些有極大潛力,向深處鑽的科學課題,我們只安逸於它初步的成品收獲,甚至連專利代

價都沒取得分文,更何況要它擴而充之,作為今日材料科學、資訊科學、導航科學和分子作用機理研

Page 48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8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究的基礎呢?

這是甚麼原因——可能第二個答案給我們更大的啟示。我們有發展成為當今科學的一些技術性的

條件,但卻欠缺了一些轉化為科學的必需要素!科學這些要素就是我開章明義提出的:客觀辨証的分

析態度和實驗求証的工作方法。

這裡嘗試拿一些例子來說明一下:中國當時的「科技」,水平怎樣,敘述的最詳盡的應推明代崇

禎年(1637)宋應星等的《天工開物》。宋氏雖然不是一個科學家,但他的著作,是留存迄今在農業

和手工技術方面最有參考價值的資料。從文字中,至少大家可以看到,宋氏反映當時的技術者流對本

行工作的一些看法,譬如聲音的產生,氣體的性質,《天工開物》的《氣聲》篇:「氣本渾淪之物,分

寸之間,亦具生聲之理,然而不能自為主。……凡以形破氣而為聲也,急則成,緩則否;勁則成,懦

則否。」。這裡是說急緩,相對何言?這對今日我們熟知的聲學中的波長,頻率和共鳴,似乎水平很

有不同。而且,怎樣才得到急緩這個結論,在什麼條件下應用?怎樣情形就不適當?有沒有提示怎樣

去測試它的準確性?文中的不能自為主,是指沒有人打動空氣就不能成聲,還是除了人之外,任何外

力,包括熱力使物體膨脹等等俱可成聲呢?盡皆久奉!雖然時代不同,但一種發展科學的系統性,科

學性的求証試驗的精神,這裡看不到絲毫。

如果我們拿回同一年代的西方物理學家波耳(Boyle)來說,他的說理就有層次,他的一本物理

學的書,德語翻譯文在維也納有售,要八千多奧元,我暫時仍捨不得用口糧去換這珍本;但大家對波

耳的工作應讓不會陌生,在中學課程上,我們都知道波耳定律是氣體隨變的一條定律。波耳的觀察,

仔細入微,此消彼長,在其餘條件穩態中,兩個變量間的關係,都清楚地寫下來;還要改變這個,觀

察那個,總結成定律,經得起科學的試驗。這種科學的精神,我們當時中國就沒有!因為沒有,技術

就轉化不成科學!科學遲遲未起步,恐怕就是這個原因。

《吃栗子的科學》

曹宏威 《華僑日報》1992年 2 月 2日

松鼠愛吃果實,倘若松鼠一族掘起了燧人氏,牠吃的栗子,是野生的還是烤熟了的?這個問題很

有趣,可惜,松鼠沒有燧人氏,野火又往往把樹木都燒成了禿炭,沒有科學家有閑心去求証,問題就

只有讓它空懸著。

然而,即使松鼠有了牠的燧人氏,牠還要向人類學習,光是用火把栗子烤熟,還沒有成為吃的文

化;吃的文化,原來也是一種科學的文化。

吃熟栗子有多種方法:用火把水燒滾,讓開水把栗子滾它幾個翻,這是水煮的栗子。把栗子放在

煮飯的鍋裡,讓燒飯的蒸氣把栗子蒸熟,這又是另一種燒熟栗子的方法,是飯蒸的栗子。這兩種方法

都使用了一種容易均勻導熟的介體,首先是水,另外是蒸氣,所以燒好的栗子都爽口可吃,不會一半

生一半熟。

炒良鄉栗子不用水,卻用砂。砂是不良的熱導體,要把栗子弄熟,不會一邊燒焦而另外一邊還生

鮮,就要不停地加工去把盪熱的沙炒翻,加點糖,這樣炒熟的良鄉栗子就格外香噴噴。

除此之外,可還有別的燒栗子的方法?

去年暑假末,我有三個月在奧地利的維也納的原子能研究所做研究,住在城裡,餘閒的時間總喜

歡逛街踱步,欣賞古城的文化特色。才入秋,這城裡就有不少擺賣攤檔賣烤栗子。他們烤的有栗子,

也還有別的農作物,像是烤薯片等。只是烤栗子的方法和我們中國人習慣吃栗子的炒法大異其趣。與

其說是烤,倒不如說他們用的是鐵板燒。具體的方法是用一個大鐵桶,把下截弄開了,放進煤炭,在

Page 48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8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底下加熱起來。熱力傳到桶的上半部,就在桶面擺放著栗子,讓熱力透過鐵桶去把栗子「烤」熟。

這種乾烤法,全不用砂,看來很乾淨,我買來吃過一次。只此一次,就感到淡然沒味,如果有味,

只不過是燒焦了的炭化之味!這個經驗使我很不好受,心裡覺得頂不舒服,好像感到一件應該做得很

美的事情給人家胡亂交了差,馬虎失責,沒有半點科學的藝術。但畢竟,我那回歐洲之行不是為了去

吃栗子,故此也就沒有化〔花〕時間去為那放在熱桶面烤熟栗子的兀突而做分析。

最近我有機會從舊書攤買到一本民國廿四年出版的科普小冊子,書名叫做《越想越糊塗》,作者

是顧均正,是當代有名的科普作家。順手一翻,看到一篇顧先生的〈馬浪蕩炒栗子〉的散文,很有趣,

它把我在維也納那段感受又勾起,顧先生一開筆就說——

「新近接到新中國書店寄贈的一冊《我的畫報》(三卷十期),翻開來一看,見其中有篇圖畫故事,

叫做〈馬浪蕩炒栗子〉,大意是說,馬浪蕩炒栗子不肯放砂,以為不放砂可以熟得快些,但是結果栗

子都爆了起來,把他的面孔都打痛了。」

無獨有偶,原來吃熟栗子的認識過程中確曾經過一個不用砂炒栗子的階段,且看他有沒有說出一

個因由來,為甚麼「不放砂可以熟得快些」呢?

在原文裡,顧先生把這個粗淺的想法寫出來,他說:「馬浪蕩以為炒栗子不放砂,可以熟得快些,

確是根據他的日常經驗而得來的常識,一點也沒有可笑。因為用了同樣的火力來加熱,鍋子裏放的東

西越多,熱起來當然越慢,正如煮半鍋子水要十分鐘,煮一鍋子當然要廿分一樣。」

這是片面和過份簡單化地去對待燒栗子這個問題,如果用這種方法去燒栗子,燒出來的就只有「馬

浪蕩」式的栗子,或者像我在維也納吃到的味同嚼蠟,兼有焦味的栗子。要吃香噴噴的良鄉栗子,就

要放一盤砂進鍋子裡,它的原因就像顧文所說的:「至於炒栗子要放砂,卻是一種特別情形。因為栗

子的形狀是圓的,所以當炒的時候,他的殼和鍋子的接獨的部份很少,往往有幾處地方受到很多的熱,

而其他地方卻老是受不到熱,結果鍋中的栗子會一半生一半熟。並且因了(局部的)受熱……結果栗

子殼的一部份就膨脹起來,甚至,發生爆炸的現象。」

顧均正寫科普文章很逗人愛讀,他抓的題材也很普羅,他的解說,也很峰迴路轉,讀下去:「然

而用怎樣的方法才能使栗子受到均勻的熱呢?這卻是個費心思的問題。也許有人看到這裡,心裏早就

在說『用砂!用砂!』其實這個回答不能算數,因為這並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

我真的佩服那位發明用砂來炒栗子的無名英雄,他的方法是多麼巧妙啊!因為炒栗子的時候放了

砂,鍋底就不必再將栗子真接加熱,而可以利用了砂的媒介來把牠間接加熱了。砂的顆粒很少,它得

了熱,經過了炒,就包圍在栗子的四週,使之得到均勻的熱。沒有比這方法更經濟,更簡單了。不知

那些吃良鄉栗子的人可曾想起這位發明用砂來炒栗子的無名英雄!

顧先生寫到這裡,就頗有感觸:「我總覺得假使這位無名英雄當時沒有發明這方法,恐怕我們至

今還以吃蒸栗子或半生半熟的炒栗子為滿足呢?在這樣的心情之下,我就更同情了馬浪蕩!」

看過這篇文章,我也有我的感想:「吃栗子也可以講求科學,科學不是就在我們的身邊嗎?『認

識科學,不是要全面客觀嗎?』讓普羅大眾多認識一點科學的道理,人類的生活不是更多姿多采嗎?」

「我們良鄉栗子優良的科學文化背後,可以顯示出來的,究竟是中國人多饞咀好食?中國人的觀察力

和綜合力特別強?還是科學的發明,需要捕捉頓時的領悟,我們國大人多,就有這個優點呢?『中國

人應不應該像時下一些人的失掉了自信,每朝起床對鏡,就自嘆臉皮太土太黃,恨不得用臭氧去焗面,

把它漂上一漂呢?』」科學講求公平,公義,也許真的能讀通科學的人,也真能答了心中的問題吧!

註:文中〔……〕者為原文散佚之部分,日後再作補充。

Page 48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8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H e w l e t t - P a c k a r d C o m p a n y

Page 48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8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小組討論題目分析舉隅

1 你認為應如何減少盜版的情況出現?

- 可列舉不同的方法:

- 教導青少年重視知識產權、了解版權法、海關加強巡邏、政府加強檢控等等

2 選舉立法局議員,你認為下列各項,哪一項最重要?

個人品德 參選政綱 所屬黨派 政治理想

- 選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一項

- 必須為自己所選出的項目作深入的剖析,也可旁及其他三項

- 宜運用對比說明的手法正反立論,也可補充說明 (或質問) 同組成員所選擇的答案

3 放寬內地遊客「自由行」,對香港利多於弊?

- 利多於弊 或 弊多於利 俱可

- 利:帶動旅遊業、增加零售業/飲食業的生意額、促進經濟發展、增加香港的聲譽

- 弊:容易出現更多非法居留人士、內地人士容易藉自由行在港產子,,加重香港醫療負擔、

治安轉差、更多病菌入侵香港等等

4 世界各地區及國家,應該刻意栽培傑出運動員參與國際賽事?

- 對「應該刻意栽培傑出運動員參與國際賽事」,可持正反角度

- 應針對題目中「刻意」二字,此為關鍵字句

- 可考慮從體育精神、國際聲譽、政治等不同方面立論

5 貴精不貴多?

- 可贊成「貴精」或「貴多」

- 可考慮在不同的情況下,對「質」與「量」會有不同的要求

- 宜多引用例子以支持自己的論點

6 你同意在高中課程改革中,增設通識教育作必修科嗎?

- 可贊成或反對增設通識教育科作必修科

- 可從教育理想、教育目標、課程編排、教師資歷、學生學習、教育效能等立論

Page 48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8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Page 48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8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kw

c20

06

05

19

文化問題須知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age 48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8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國藝術的基本精神

1. 甚麼叫做藝術?藝術和生活有甚麼關係?

答:

(1) 藝術是甚麼?中外學者各有不同的看法。總括而言,藝術有狹義和廣義兩個說法。廣義的藝術,

可以和技術同義。狹義的藝術,相當於英文的 Fine Arts。作為文化體系中的一個特殊部門,藝

術有其嚴格的意義:藝術是人類通過審美創作活動再現現實和表現情感的一種特殊方式。它是人

們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藝術家知識、情感、理想、意念綜合心理活動的有機產

物。

(2) 藝術和生活關係密切。如上所言,藝術創作反映了現實生活,反映了藝術家的生活和知、情、意

的精神活動。其次,藝術主要是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因而在社會生活,尤其是精神領域內,起

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美化生活。

2. 中國的藝術為甚麼具有世界性永恆的魅力?它對世界藝術有甚麼影響?

答:

(1) 中國的藝術具有世界性永恆的魅力,是因為它的魅力來自它的傳統和精神。這種傳統和精神具有

無限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使中國的藝術經久不衰,永放異彩。

(2) 中國藝術具有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格、傳統和精神,而這種風格、傳統和精神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

和演變中形成的,中國藝術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部分。中國藝術曾從世界藝術中吸取有益的東

西,同時又給世界藝術以影響。例如:畢加索、馬蒂斯從中國文人畫中吸取線條的營養;西方的

繪畫大師十分推崇中國的繪畫和雕刻;秦兵馬俑(雕刻藝術)轟動世界;歐洲人欣賞和仿造中國

園林等等,說明了中國藝術超越國界,影響西方以至世界藝術。

Page 48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8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3. 中國藝術精神有甚麼特點?它和西方的藝術有甚麼顯著的差異?為甚麼有這些差異?

答:

(1) 中國藝術精神的特點及其與西方藝術的差異:

(i) 中國藝術與生活密切聯繫,各種藝術互相影響,融為一體,藝術精神是互相滲透的,反

映了社會生活和時代風尚。因此中國的藝術往往不是獨立的。如:禮(生活規範)樂不

分;書畫同源;文學、繪畫、建築融合為一。同時代的各種形式的藝術創作風格一脈相

通,表現出相近的美學觀念。如魏晉時期的書、畫、詩歌。可見與時代及生活關係密切。

而西方的藝術則較為獨立:音樂與禮無關,繪畫、詩歌亦各自獨立,各有不同的美學觀

念。

(ii)中國藝術崇尚自然、物我一體。十分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把自然美與社會藝術美

(人工美)緊密結合。繪畫和園林藝術即為佳例。

(iii)中國藝術特重意境,講求情趣。表達人與自然融為一體之意境,藉各種自然物、藝術

抒發感情,追求物我一體,情景交融。

(iv)中國藝術注重神似,講究氣韻;主張以形寫神,通過形象表現出畫中人物蘊藏的精神。

西方藝術(如繪畫、雕刻)較重形似。

(2) 中西方藝術有著顯著之差異,是因為中西文化的差異引致的。中國藝術表現了中國文化的特

色,包括在哲學上、美學上、宗教上的特點,形成了中國藝術的特色。中國哲學中,儒家重道德

倫理,因而禮樂不分;道家重自然,儒家亦講天人合一,因而藝術表現出與自然融和、物我一體

的特色。中國文化重融合,重主觀的心,故藝術精神講求情趣意境,情趣意境來自藝術家觀賞的

心,心只有一處,所以中國藝術富於融合性亦與生活相通。

西方文化重理性,重宗教。表現在藝術上則講理,講形;這是屬於「物」的範圍。物具萬象,

因此必然是分,互不聯繫,故各種藝術各自獨立。而西方宗教是向上向外的追求,超越現實生活,

因而藝術不必與生活融合,不必與自然相關。

Page 48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8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國藝術的基本精神

趙永新

中國藝術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和演變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格、傳統和精神,成為

世界藝術寶庫中最珍貴的遺產之一。它從世界藝術中吸取有益的東西,同時又給世界藝術以影響,為

西方藝術家所推崇。看一看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藝術大師的作品,以及他們和探險家們的論述就十分清

楚了。畢加索、馬蒂斯從非洲的原始藝術中獲得靈感,卻從中國文人畫中吸取了線條的營養。羅丹的

大弟子普落特爾,他家的會客室裏陳列著中國北魏時期的兩個雕塑品。後期印象派大師高更說過,眼

睛不要再往希臘看,應該向東方。這說明西方繪畫大師十分推崇中國的繪畫藝術和雕刻藝術。中世紀

來中國旅行的摩洛爾旅行伊本.拔都塔在記敘自己經歷三年的亞非各地旅行的見聞時,也對中國的繪

畫大加讚揚。他說:「中國是全人類中手藝最高明的和最有鑒賞力的人民……至於繪畫,確實沒有一

個民族——不管是基督徒或非基督徒能趕得上中國人。他們在美術上的才能是非凡的。」馬可.波羅

讚揚時說,「金碧輝煌」的中國宮庭,充滿了珠光寶氣,「所繪壁畫,龍翔鳳舞,車騎百戲,珍禽異獸,

戰事耕作,無奇不有」。中國的雕刻、園林藝術也受到人們的讚揚。秦兵馬俑的發掘,轟動了世界,

贏得了很高的評價,被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中國文明和人類智慧的奇跡」。馬可.波羅和明

清以來的西方傳教士把中國園林風光介紹到歐洲以後,曾引起歐洲人的極大興趣,很多人企圖在歐洲

仿造中國園林,但是都未成功。當今歐洲人對中國園林的了解和欣賞又進入一個更高層次,不少人在

研究中國的園林。這一切說明,中國的藝術已經超越了東方的界限,而具有世界性的魅力。

中國的藝術為甚麼具有這種世界性永恒的魅力呢?這是因為中國藝術的魅力來自於它的傳統和

精神。這種傳統和精神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使中國的藝術經久不衰,永放異彩。

中國藝術精神滲透在藝術的各個領域,既涉及到古典哲學、美學和宗教,又涉及意境、氣韻、

神似等問題。只有在廣闊的背景上來研究和探討它,才能展示中國藝術精神之博大與精深,才能真正

體現東方文化精神的特徵。

Page 48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8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禮樂一體,詩畫同源

在中國,藝術傳統早就受到重視。古代的「藝術」的「藝」有「藝術」和「技藝」兩種涵義。

詩人、藝術家和手工業者一樣,都被稱為操「技藝」的匠人。中國古代教育以「六藝」為主要內容。

這六藝是禮、樂、射、御、書、數,其中禮、樂居首位,兩者併為一體。有禮必有樂,樂附於禮,而

樂在諸多藝術種類中獨居至尊地位,是各種類藝術的總稱。這與儒學推崇「樂」有關係。歷代儒學家

都把「樂」看作是道德感化和政治教化的手段。樂在藝術領域和社會中也佔有重要地位,當時的樂除

了聲樂、器樂外,還包括詩歌、舞蹈、傳說和雛形戲劇。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禮

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法不中,則無所措手足。」可見,孔子是十分重視音樂的,他把「樂」看作

人們修身成仁和興邦治國的根本。孟子、荀子也很重視「樂」的作用。荀子的《樂論》專門論述了音

樂的審美、教育作用。認為樂「可以善民心」、「移風易俗」,可以使「民和」、「民齊」、「兵勁城固」。

《禮記》中的《樂記》也專門論述了音樂的本質、音樂的美感、音樂的作用以及樂與禮的關係,是孔

門有關音樂理論的總結。所以歷代統治者都十分重視樂,並把樂作為自己的統治工具。整個封建社會

可以說是禮必有樂,無樂不成的社會。著名的《詩經》、《楚辭》、《漢樂府》原來都是樂的歌詞,而不

是文學作品。這種禮樂一體是中國藝術的一大特點。在西方,音樂既不從屬於禮,更不從屬於法,而

是一門獨立的藝術。

中國藝術的各種門類是互相影響,融為一體的,藝術精神是相互滲透的。古代的樂,是音樂、

舞蹈、詩歌的綜合藝術。詩經三百篇可以朗誦,也可以弦彈、歌唱和舞蹈。其後歷代詩詞既可以配曲

演唱,也可以翩翩起舞。同一時期,在文學作品中表現出來的美學觀念,在繪畫、書法、音樂和雕塑

中可以找到呼應,反之也是如此。晉朝以王羲之、王獻之為代表的書法風格和陶淵明詩的風格、《世

說新語》中的風格是一脈相通的。漢唐以後,詩畫的藝術精神、美學觀念也是相近的,兩者結合得很

緊密,在抒情、達意、暢神、求趣等方面都是一致的。東晉大畫家顧愷之的名作《洛神賦圖》,巧妙

地把詩的幻想,在造型藝術上加以形象化,創造了詩、畫結合的傑出範例。

王維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畫家,又是著名的大詩人。他對中國的山水畫和詩歌的發展都作出過傑

出的貢獻。他的詩歌藝術成就同他在山水畫方面的造詣是有著密切關係的,他是我國古代詩畫結合的

Page 49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9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典型。蘇軾在《書摩詰藍田煙雨閣》中說道:「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詩中有畫,是指詩的意境鮮明如畫;畫中有詩,是說畫中有詩一般的意境美。有人形容詩是無顏色的

畫,畫是有顏色的詩,其道理都是一樣的。無論是詩還是畫,都描寫一種意境,抒發一種感情,二者

同屬於藝術範疇,基本精神也有相通之處。

中國把詩與畫,直接融入於一個畫面之內,形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這也有別於西方藝術,因

此,歷史上曾出現過許多著名的題畫詩。這些題畫詩,也頗有特色。

題畫詩是詠嘆畫的意境,詩在畫面中所佔的位置,也構成畫的一部份,這是詩畫的融合。唐代

的題畫詩十分盛行。以詩詠畫,以詩意發揮畫意,進而以詩境開擴畫境,詩畫結合,畫的意境可以直

接來自詩人的想像和感情。杜甫的題畫詩尤為精彩。王漁洋《蠶尾集》中說:「六朝以來,題畫詩絕

罕見。盛唐如李白輩,間一為之,拙劣不工……杜子美始創為畫松、畫馬、畫鷹、畫山水諸大篇,搜

奇抉奧,補筆造化……子美創始之功偉矣。」《杜工部集》中有題畫詩十八首,這些題畫詩很深刻地

將繪畫的藝術效果描述出來了,說明杜甫的詩心和畫意是相映成趣的,是一致的。

中國傳統的繪畫理論早就有「書畫同源」,「書與畫一耳」的觀點。書法是以漢字為表現對象的,

繪畫是以自然客體為表現對象的,兩者有著天然的聯繫。書法和繪畫都是使用毛筆這一重要工具,進

行線條造型創造的,講究「筆墨情趣」,兩者審美觀點是一致的。

中國的園林藝術,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它和詩文、繪畫等文學藝術緊密結合,園林中有

詩情畫意,繪畫中有園林佳景,詩文中也常常描寫園林,杜甫的「名園依綠水,野竹上青霄」,兩句

詩所描繪的園林佳景,不可勝數。漢代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就是以皇家園林為題材的。賦中描繪了

秦漢上林苑中宮殿廊軒的壯麗,刻畫了山水川流的氣勢,記敘了苑中奇珍異獸、奇花名果以及宴樂狩

獵等活動。根據園林的格局、山石水草的刻意點綴及其風格,人們把江南私家園林比做詩詞,把皇家

園林比做漢賦,是十分形象的比喻。

中國園林中的疊石盆景的假山設計和構思,也是從山水畫中受到啟迪,在造園史上留下不少山

水畫家的疊石盆景作品。由此可見,中國的繪畫、詩文、園林藝術三者是互相影響的,相得益彰。

Page 49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9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有人分析中國和西方文化的差異時說道,中國的文化講合,西方的文化講分,是不無道理的。

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中國文化中,禮樂一體,書畫同源,詩畫一家,文史哲自古難分,

繪畫、書法、雕刻、園林等藝術精神有相通的地方,互相影響;而在西方文化中,樂舞獨立,詩畫無

關,文史哲各自為獨立的學科,甚至歌劇和話劇也各自分野。為甚麼中國藝術具有這種融合性和相通

性呢?這是因為中國各類藝術精神基本上是一致的,都講意境、情趣,而情趣來自藝術家和觀賞者的

內心,心只有一處,所以只能是合,不能分;而西方藝術精神講理、講形,而理與形這二者都屬於物

的範疇,物具萬象,所以必然是分,互不聯繫。

物我一體,崇尚自然

中國古典的哲學精神強調天人合一、天人感應,追求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們順應自然,崇尚

自然。孔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所謂

的「道」即指藝術精神,藝術精神來自自然。莊子認為道是「美」,天地是「美」的,並明確指出「天

地有大美」,美的效果必然是樂。山大美、至美產生的樂為「至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至樂、天

樂的主要內容是使人的精神得到自由解放,建立自由的精神王國,是藝術精神的最高體現,而這種精

神來自自然。他是十分推崇無為自然美的。老莊這種思想到了魏晉時期,形成玄學,就更為發展了,

並開始與儒家思想相結合。玄學家提出名教本於自然的看法,認為道合自然,名教本於自然。除了使

人的自身成為美的對象以外,更使山水竹等自然景物,都成為美的對象,這樣就把人類社會的美與自

然的美統一了起來。

中國山水畫到宋元時期已發展到高峰,十分注意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感情上也相互交流。北

宋山水畫以客觀地整體地描繪自然為特色,使山水畫富有深厚的意味。著名山水畫家郭熙的代表作《奚

山秋霽》表現秋雨晴後的自然景色,創造出一種優美壯闊的意境,把美麗的自然景色和畫家對自然景

色的深刻感受融為一體,和諧而又統一,給人以美的感受。

中國古代園林藝術風格頗為獨特。它既收入了自然山水美的千姿百態,又凝集了社會藝術美的

精華。當我們漫步於園林,眼前展現的是美麗的天然圖畫,所感受到的是活的藝術形象,是大自然美

Page 49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9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的縮影。園林中的借山借景的藝術手法,可以使觀賞者產生一種遼闊的視野,這種遼闊也包含人和自

然的和諧而又統一。

繪畫是畫家對客觀景物的描繪,有一個「物」與「我」的關係問題。最早提到繪畫中的這個問

題是東晉畫家顧愷之。他在《畫論》中說:「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台榭一定器耳,難成而

寫好,不待遷想妙得也。」這裏的「遷想」,即想像力,指畫家在構思的時候,必須遷移自己的思想,

深刻地認識世界,進行選擇,才能有所「妙得」,從而創造出生動的藝術形象,捕捉對象的本質及對

象之神。中國第一個論述山水畫的宗炳說得更為清楚。他說:「夫以應目會心為理者,類之成巧,則

目亦應同,心亦俱會。應會感神,神超理得」。這裏的「應目會心」,即要把握住神。唐代張璪把這種

思想具體化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指大自然,「心源」是指畫家的內心活動以及思想感

情的表達,即繪畫藝術創作要以自然為對象,通過作品的創作,產生一種動人的境界,表現到畫面上

來,把客觀世界的「物」與畫家主觀精神的「心」有機地統一起來。清代著名畫家石濤在《畫語錄.

山川章》中說:「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脫胎於予也,予脫胎於山川也,搜盡奇峰打草稿也,

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也,所以終歸之於大滌也。」他以此來說明,畫家在認識自然山水美的過程中主

觀與客觀關係的變化。當畫家直面客觀的山川景物時,通過主觀情思的感受、理解,典型、集中地再

現自然山水之美,即達到「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的物我同化,才能創造出感人的生動的藝術象形。

注重意境,追求情趣

中國藝術十分重視意境,追求情趣。不論繪畫、書法,還是雕刻、建築、園林都是如此。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範疇,是指藝術家從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體驗感受中,產生

了某種思想感情,通過特殊的藝術構思和形象塑造,把這種思想感情充份表現出來,於是在畫面上產

生一種動人境界,這是藝術家主觀情感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藝術境界,也是藝術家與自然相

近而又相融的精神感受。作為藝術的繪畫、書法、雕刻、建築、園林等都是藝術家表現這一感受的依

托,也具有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美學意蘊。《禮記.樂記》講到音樂時說:「凡音之起,由心動也。人

心之動,物使之然也」。這裏涉及到物境,但只到感動物心為止,至於人心與物境相互交融的關係尚

Page 49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9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未加以論述,後來的藝術家多有論及。

北宋末年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所創造的意境和藝術構思是令人嘆為觀止的。卷首是寧靜鄉

村,漸近城市,趨於熱鬧,到達虹橋時,萬頭攢動,抓起了第一個高潮。然後畫城外,略為鬆緩。待

進入城門後,萬商雲集,百業興旺,出現了第二個高潮。整個畫面有弛有張,有疏有密,既有對比,

也有節奏,它宛如一支無聲的交響曲,婉轉和諧而又氣劫磅礡,頗具藝術感染力。

中國書法講究線條的運行和變化。「線」是中國書法創作抒寫情思,塑造物象,創造意境,釀成

氣韻的最基本要素和手段。任何藝術作品總是要表達一定的意境和情趣,在書法藝術中表現得更為抽

象,這是因為書法的表現形式並不是再現客觀世界的客觀形象,而是線條造型。在創作過程中,書法

家善於觀察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美好的事物,抒發自己的感情。傳說懷素正是看到了夏日的雲峰,才啟

發了他的創作靈感的。

中國的建築藝術也追求情趣,具有鮮明的特色。天壇的建築及色彩的運用,使這座建築具有嚴

肅、神聖和崇高的意境。蒼天是圓的藍色的,大地是方的,土地是黃的。天壇的建築大量用了圓形和

方形。圓丘、祈年殿、皇穹宇都是圓的。圜丘四周的矮墻,皇穹宇、祈年殿的屋頂都用藍色的琉璃瓦。

圓形之外又用了方形的圍墻。天壇還種有大片松柏,綠色的環境,藍色白色的建築交相輝映,突出了

整個意境。中國的建築善於將建築的各種構件進行加工而成為有特色的裝飾,大到一座建築的整體外

形,小到樑頭、瓦當。中國建築多採用龐大的出檐屋頂,有的屋頂作成曲面形,屋檐到四個角都微微

向上翹起,看上去屋頂面、屋脊、屋檐都是彎的。後來又創造了懸山、硬山、廡殿、歇山、卷棚、攢

尖六種形式,還把屋脊上的構件加工成各種有趣的小禽獸,房屋木結構的樑、枋的出頭也做成了各種

有趣的形式,連屋檐上的瓦頭也都雕刻上形形色色的花卉、草木、禽獸,增加了建築物的情趣。

中國的園林藝術,既收入了自然山水美的千姿百態,又凝集了社會美的精華,融我國建築藝術、

花樹栽培、疊山環水及文學繪畫於一體,體現了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統一。自魏晉以後,強調把客觀的

自然之「景」與造園家主觀的「情」結合起來,把自我擺到自然環境中去,既摹仿自然,又追求曲折

變化的詩情畫意,這是因為中國園林的營造者大多是詩人、文學家、畫家,他們通過工匠之手把自己

Page 49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9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的美妙構思塑造成「自成天然之趣」的山水園林,具有自然情趣的境界。中國的園林,它不是畫,但

有著畫一般的風景形象;它不是詩,但有著詩一般迷人的意境。這種「詩情畫意」的意境,是中國園

林的精髓。

注重神似,講究氣韻

中國藝術注重神似,注重表現物的神態,抒發藝術家所獲得的意趣,托物寄意,寓情於景,以

形寫神,提倡神形兼備。繪畫、雕刻、書法、園林、建築尤為如此。繪畫方面,畫人物,著力表現人

物的精神和個性;畫草木、花鳥,著力表現它們的意趣和形態特點;畫山水著重表現山水風景美的境

界和季節氣候變化的特徵。因此把「氣韻生動」列為繪畫「六法」的第一位。漢代人物畫,是由畫的

故事來表現其意義和價值的,求意義、價值於繪畫自身之外。魏晉及其後的人物畫,主要是由通過形

來表現被畫的人物之神,來決定其意義、價值。魏晉時代繪畫的大進步,正在於此。

顧愷之在《畫論》中明確提出「以形寫神」的主張,他把「傳神寫照」作為人物畫的最高境界,

「寫照」即藝術家所觀察到的客觀形象,「傳神」即通過形象表現出畫中人物蘊藏的精神,寫照是為

了傳神。他還提出「傳神阿堵」等寫神的方法。這些傳神的主張,成為中國人物畫、山水畫的傳統。

後來到了宋代的歐陽修、沈括、蘇軾,又使這些主張見解發揮得更為精深。歐陽修提出「古畫畫意不

畫形」,並認為「蕭條淡泊」的意境遠比「飛走迅速」的禽獸更難表現。沈括從藝術欣賞角度,闡明

了書畫貴在神韻的道理,他說:「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觀畫者,多能指責其

間形象位置,彩色瑕疪而已;至於奧理冥造者,罕見其人」。他對王維的畫評論道:「如彥遠畫評言王

維畫物多不問四時,如畫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蓮花同畫一景。予家所藏摩詰畫《袁安臥雪圖》,有雪中

芭蕉,此乃得心應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王維繪畫的特點是有強烈的主觀抒情性,

畫中融入了他的思想和性格。因此他的畫「縱筆潛思,參與造化」,「畫思入神」。繪畫能入神,得神

似,也就有了詩的情韻和意趣,畫中自然有詩了。蘇軾也十分強調神似。他認為「論畫以形似,見與

兒童鄰」;還說:「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所到」。這裏用相馬來比喻觀賞畫的道理,我們

評一匹馬是不是好馬,首先要看這匹馬是否有神駿之氣;同樣,我們評一幅畫的優劣,也要看這幅畫

有沒有神韻和意趣。蘇軾畫的朱竹,風致瀟洒,別有情趣,是因為他畫出了竹子的精神。據說有人為

Page 49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9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此責難道:「竹子有紅色的呢?」蘇軾回答:「難道竹子有墨色的嗎?」可見畫竹用紅色還是用墨色,

那是無關緊要的,關鍵是要能體現竹子的精神,反映出畫家善美人性的哲思。元代倪雲林說:「僕之

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明代畫家徐渭主張「不求形似求生韻」,而且創「大

寫意」畫法。明末八大山人朱耷,他畫的飛禽走獸,往往寥寥數筆,初看不知畫的是甚麼東西,細細

一看,才知道意趣無窮。在中國古代畫論中出現的所謂「神」、「心」、「意」、「韻」、「氣」以及「氣韻」、

「神韻」、「神氣」、「生氣」、「生韻」、「意趣」等等實際上都已成為神似的同義詞。中國藝術對「氣韻」、

「神韻」的追求,不僅表現在繪畫,而且也滲透於書法、雕刻藝術之中。

中國書法講究「氣韻」,即把追求意境的美放在形體表現之上。蘇軾在《論書》中說過:「書必

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成為書也。」他把「神」放在第一位,「神」就是作品的「神

韻」。人們把書法視為「心畫」,說明書法和繪畫的審美觀是一致的,都要求「神似」。

中國的雕刻也十分強調表現對象物的神韻。我們可以把中國的雕刻比做立體的人物畫,它的最

高美學追求就是傳神,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刻劃人物的神情形態。就以佛教雕塑來說,它雖然受外

來宗教的影響,但它仍然保存了中國自己的特色,既非希臘式,也非印度式。也就是說,中國佛教雕

塑既不像古希臘雕塑那樣充滿了對哲學的思辨,也不像印度雕塑那樣對肉體的喜悅,而是保持中國雕

塑的傳統,追求的是一種抽象的、精神的東西,即追求「神韻」。如西方的安琪兒,是用肉翅膀飛起

來的,而中國敦煌的「飛天」,是用飄帶飛起來的,因此,四肢舒展,表現一種冉冉上升或緩緩下降

的動勢,栩栩如生,給人一種如魚得水,府仰自由的感覺,富於「動心」的藝術效果。

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中國藝術中所謂的「神」,既指客觀事物的精神,又指藝術家的主

觀精神。客觀的事物紛繁複雜,既有有生命的,也有無生命的;有生命的固然各有各的神,沒有生命

的,如山河雲海,藝術家也能從中看到它們的精神。藝術家力求通過客觀的藝術形象、作品,表達自

己主觀的精神和情趣,使主觀客觀的精神相契合。所謂神似,就是兩者交融又契合的具體體現。這樣

的藝術形象,就比對形貌簡單直接的模仿更能打動人的心,更具藝術感染力。

中國藝術十分強調神似,注重表現物的神態,這是中國藝術的本質特徵。但是,這不能理解為

Page 49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9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不要形似。我們強調的只是除了形似之外,神似更為重要。如果沒有一定的形態,神態也是無法表現

的。形神關係,明代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做了很好的總結。他說:「人物以形模為先,氣韻超乎

其表;山水以氣韻為主,形寓乎其中,乃為合作。若形似無生氣,神似至脫格,則病也。」這裏既講

了人物畫,又講弓山水畫。人物畫首先要達到形似,在形似中體現人物的氣韻。山水畫應以氣韻為主,

在充份表現氣韻的同時,兼顧經營位置。形似要有生氣,神采要不離規矩。這對繪畫的形神問題闡述

得十分清楚了。因此,真正的完美的藝術形象,應該是神形兼備。

中國神秘而又多彩的藝術,植根於中華民族生活的土壤裏,不僅表現了本民族人民的思想、感

情、意志、理想和要求,而且必然具有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及風格特徵,並在特定的民族生活土壤上開

出絢爛的花朵。

Page 49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9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國藝術為世界珍貴遺產之一

中國藝術魅力來它的傳統和精神(無限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禮樂一體,詩畫同源

音樂有社會功能:

各種藝術門類間互相影響,藝術精神互相滲透,一脈相成.(以詩畫、園林為例)

中西藝術精神之不同

中:

西:

崇尚自然(注重人、自然的和諧統一)

中國古典哲學精神,崇尚自然

※儒家:

※道家:.

※玄學:.

物我一體/物我同化

「物」: , 我:

注重意境,追求情趣:

「意境」:.

「情趣」:.

注重神似,講求氣韻(神似) :

天人合一

1) 孟子: 修人道可通天道

天道,人道是統一的,把人提高至與天地功能平等的位置

2) 老子: 天地合於自然,人也合於道與自然

天人同德,人應順應自然,生活才能達到最高境界

影響: 傳統中國人不需要建立自已的宗教來構築一個超越生命的境界

Page 49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9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用道德來看音樂,貶低了音樂的獨立藝術價值,受統治者的束縛下,音樂不能盡情抒發感情.

藝術與自然/生活/宗教/其他藝術範疇「合」

園林藝術

西方:雕刻家,建築家

追求園林的整齊,秩序,規格比例 人工化,規律化

中: 文人,畫家

把詩,畫,藝術,建築結合,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山水的清幽淡雅及體現自然與人情之關係

特點: 1) 自然化---突出自然,以自然山水為主體人工擺放只屬點綴 (e.g 道路曲折迂迴)

2) 感情化 --- 浪漫主義讓人感到「詩情畫意」,「情景交融」的心靈美感.

3) 含蓄幽雅,園林喜在陰蔽偏僻之處興建,園林成為士大夫雅好山水的好地方

西方藝術創作 面向社會(開放),宗教,克服自然現象 , 理智

中國藝術創作 封閉 , 世俗 , 協和自然 , 著重情趣

Page 49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49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討論問題

1. 儒家對音樂有甚麼看法?這形成了中國藝術的甚麼特色?

答:

(1) 儒家對音樂的看法:

(i) 儒家十分重視音樂。歷代儒者都把樂看作是道德感化和政治教化的手段,把樂視為一種

統治工具。孔子說:「興於詩,立於亂,成於樂」,視樂為修養之根本。又說:「禮樂不興,

則刑罰不中,形罰不中,則無所措手足」,視禮樂為興邦治國的根本。孟子、荀子也重視

音樂。荀子《樂論》認為樂「可以善民心」、「移風易俗」,可以使「民和」、「民齊」、「兵

勁城固」等等,可見儒家十分重視音樂。

(ii)儒家之樂與禮併為一體。有禮必有樂,無樂不成禮。故儒家文獻中,一向禮樂並稱,而

樂附於禮。

(iii)儒家對樂的看法,使樂成為古代教育——六藝的主要內容,使樂成為諸多藝術種類中

之重要的藝術,是各種藝術的總稱。

(2) 儒家對樂的看法(儒家的藝術觀)形成了中國藝術,尤其是音樂附屬於禮,與西方的藝術不同:

(i) 儒家視禮樂一體,樂附於禮。則藝術(樂)深受道德(禮)的制約,而不是一種獨立的

藝術。儒家重樂,是重視其政治、教化之價值,而非純就藝術之美的價值。這與西方的

藝術觀不同。在西方,音樂不從屬於禮或道德,而是一門獨立的藝術。

(ii)儒家視禮樂為生活的一部分,可見中國之藝術融於文化生活之中。而樂與詩、舞蹈、戲

劇在古代是不分的,也可見中國藝術互相融合不分的特點。

2. 作者認為中國藝術各門類是融為一體的,各門藝術有共通的藝術精神,這種整體性從哪些地方

可以見之?為甚麼中國藝術具有這種融合性和整體性?

答:

作者認為中國藝術各門類是融為一體的。這種整體性可以從各種藝術的互通可見。中國藝術中——

(1) 詩樂合一。詩(文學)與音樂是結合一體的,古代的《詩經》、楚辭、漢樂府,以至詞、曲都是

詩樂合一的。

(2) 書畫同源。中國的書法藝術和繪畫藝術亦是相結合的。畫上題字,更是常態。

(3) 詩畫有共同的藝術意境。中國的畫,常以富詩意為佳,而詩境又往往講求畫意。蘇軾評王維的畫

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法之畫,畫中有詩」,正是詩畫結合之典型。

(4) 園林建築結合詩、畫、建築三種藝術。中國的園林藝術要求表現詩、畫的意境。這是中國特有的

建築藝術。

以上所舉皆可見中國藝術的融合性和整體性。中國藝術具有這種融合性和整體性,是因為中國各門藝

術精神基本上是一致的,都講求意境、情趣。而情趣來自藝術家和觀賞者的內心,心只有一處,故只

能是合,不能分,是以各門藝術有其共通性。

Page 50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0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3. 中國哲學精神強調天人合一,天人感應,追求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這種精神對中國藝術特色有

何影響?

答:

(1) 中國哲學精神強調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儒家的哲學思想),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這種精

神體現於藝術中,形成中國藝術中物我一體,崇尚自然的特色。

(2) 中國藝術精神來自自然。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的「道」即指藝

術精神。莊子認為道、自然是至美、至樂。使人的精神得到自由解放,這是藝術精神的最高體現。

形成中國藝術崇尚自然的特色。

(3) 老莊思想發展成為玄學,使人本身成為美的對象(魏晉玄學重視個性自由,推崇人格之美),也

使山水等自然物成為美的對象,把人類社會的美(藝術的美)與自然美統一起來。例如山水畫的

意境,把自然美景與畫家對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融為一體,和諧而又統一。又如園林藝術,它既

收入自然山水美,又凝集了社會藝術美(建築藝術),使觀賞者產生遼闊的視野,包含了人和自

然的和諧統一。

4. 甚麼是意境?中國藝術的意境有甚麼特色?

答:

(1) 意境是指藝術家從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體驗感受中,產生了某種思想感情,通過特殊的藝

術構思和形象塑造,把這種思想感情充分表現出來。這是藝術家主觀感情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

形成的藝術境界,也是藝術家與自然相近而又相融的精神感受。

(2) 中國藝術十分重視意境、追求情趣,不論繪畫、書法、建築、園林莫不如此。中國藝術的意境特

色如下:

(i) 特色之一:表達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意境,追求情景交融。如中國山水畫,要求以自然

為對象,通過作品的創作,產生一種動人的境界,表現到畫面上來,把客觀世界的「物」

與畫家主觀精神的「心」有機地統一起來,達到人與自然融合為一。而書法家則善於觀

察自然界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利用線條的運行變化,抒發自己的感情。

(ii)特色之二:注意與自然環境的結合,追求情趣。如建築,天壇之方圓、顏色皆摹仿自然,

又喜歡加上各種有趣之自然物以增加情趣。

(iii)特色之三:各門藝術之意境互相融合。詩(文學)有畫意,畫要有詩意(詩的意境),

而園林藝術更融合了詩情畫意,結合了山水自然之美和建築藝術,以表現文學、繪畫的

意境。園林藝術強調把客觀的自然之景,與造園者主觀的情結合,既摹仿自然,又追求

曲折變化的詩情畫意,是寓情於景。

Page 50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0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5. (1)何謂氣韻?

(2)何謂神似?

(3)從哪些地方可見中國藝術特重神似氣韻?

答:

(1) 所謂氣韻,是指神氣情韻。既指藝術對象(物)的神氣、情韻;也指藝術家的精神(心)。

(2) 所謂神似,是在形似(物的神態)的基礎上,進而表達出人物的神態和氣韻。中國藝術中所謂「神」,

既指客觀事物的精神,又指藝術家的主觀精神。藝術家力求通過客觀的藝術形象、作品,表達自

己主觀的精神和情趣,使主觀客觀的精神相契合。所謂神似,就是兩者交融又契合的具體體現。

(3) 中國的藝術,如繪畫、雕刻、書法、建築、園林皆表現出特重神似氣韻的特色:

(4) 中國的繪畫,畫人物,著力表現人物的精神個性;畫草木、花鳥,著力表現它的意趣和特點;畫

山水,著重表現山水風景美的境界和季節氣候變化的特徵。「氣韻生動」正是繪畫六法之首。中

國的雕刻也十分強調表現對象物的神韻,如敦煌之飛天便是。而中國的園林建築,更強調把客觀

的自然的景,與造園家的情結合,造成「自成天然之趣」的山水園林,使園林建築富於詩情畫意,

這正體現了「重神似」的特色——主(藝術家的情)客(自然景物之特徵)交融契合。

6. (1)中國藝術精神有哪些特色?

(2)這和中國哲學思想有甚麼關係?

答:

(1) 中國藝術精神有以下三種特色:

(i) 中國藝術深受道德之影響,如樂附於禮,往往不是一門獨立的藝術。

(ii)中國的藝術各種門類互相影響,融為一體,藝術精神是互相滲透的。如詩、畫、書同源;

詩、畫與園林建築互相影響融合,詩與樂、舞不分等,皆見中國藝術融為一體的特色。

(iii)中國藝術精神強調物我一體,崇尚自然。以自然為至美,又以自然物為美的對象,藝

術手法(如建築、繪畫)取法自然。美的境界則追求人與自然之和諧統一,追求物我一

體,情景交融。這是中國哲學中儒家之天人合一的宇宙觀;道家的道法自然的藝術觀的

結合體現。表現於藝術風格上,則注重神似,講究氣韻,以求達到主(我,藝術家的心,

情)客(物,美的對象,景)交融的境界。

(2) 中國藝術精神正是中國文化哲學思想的具體表現:中國文化偏重道德倫理,而道德倫理則必於生

活中實踐。禮正是道德倫理之具體實踐,而以詩、樂、舞等藝術以助教化以成禮義,正是受此重

德文化精神影響。因此藝術沒有其獨立性,而必附於道德之下。

中國文化重人文,重人的主體自覺活動。道德、藝術皆出自人的主體自覺,因而藝術精神與道德精神

融合相通,都是人生活的一部分。分之為道德、藝術;合之則為善美之人生。因此中國文化重合

而不重分。而各門藝術之融合互通,正是中國文化精神的具體表現。

中國哲學視宇宙自然為有情體,人為自然萬物之一。不論儒道都主張天人合一。儒家主張天人交感,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家則主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與天地萬物相往

來」,「與造物者遊」。體現在藝術上,以達到物我兩忘、情景(主客)交融的境界,為藝術最高

境界。故有重氣韻、神似之論。總而言之,中國藝術精神正體現了中國的哲學思想、文化精神的

特色。

Page 50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0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7. 本篇所論之中國藝術特色與唐君毅先生《與青年談中國文化》一文中所論之藝術精神有何同異?

答:

相同之處

《中國藝術的基本精神》 《與青年談中國文化》

1. 禮樂一體。樂附於禮,是道德感化

和政治教化的手段。

2. 各種藝術相通。詩畫同源,樂、詩、

舞不分。

3. 藝術反映作者之情。(情景交融)

中國藝術重意境,尤強調與自然融

合。(未論及作者之人格風度)

4. 未正面論及,然可相通。禮樂不分

一段涉及古代生活不離禮樂。

1. 禮樂合一。音樂禮儀分不開。「禮

以教中,樂以教和」,有教化作用。

2. 無正式論及,然實相通。文史哲兼

融,樂、舞不分,文人皆習書法。

3. 書法反映作書者之人格風度,啟示

各種精神意境。畫表示一種極高之

意境。(未論及何種意境)

4. 藝術融於一般社會生活之中。

相異之處

《中國藝術的基本精神》 《與青年談中國文化》

1. 藝術之美來自自然。「崇尚自然,

物我一體」。美來自儒道兩家之宇

宙觀——天人合一。

2. 未具體論及各種藝術之不同意境

之特色。強調「心物交融」、「與自

然和諧」。

3. 兼採儒道兩家之藝術觀,而以道家

為主。強調藝術家自由的「心」;

自由的精神境界。引莊子「天地有

大美」,「至美」產生「至樂」,使

人之精神得到自由解放,就是藝術

精神的至高體現。藝術有其獨立價

值。少論道德之影響。

1. 藝術之美生於調和與節奏對稱,乃

由於中國文化尚中和和平精神(論

樂)——來自禮樂之教。

2. 中國藝術精神表現寬舒廣博之氣

度、溫厚和平之性情、飄逸灑落之

胸襟,含蓄淡遠之意境。

3. 採儒家之藝術觀:「溫柔敦厚詩教

也,廣博易良樂教也」。強調禮樂

之教,人以藝術之作用,為陶養人

之善良和平之性情,忽略藝術與自

然之關係。

Page 50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0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8. 中國藝術中繪畫、音樂、建築、雕刻等,能不能夠互相融攝貫通,試就所知加以說明。

答:西洋藝術家,多是各人專精一門,成為專門的音樂家、畫家、雕刻家、建築家等。各種不同的藝

術,多表現出不同的精神。但是中國的藝術家,多能兼擅長數方面的藝術,而中國各種藝術的精神,

多能互相融攝貫通。

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都重視線條,書畫相通,最為明顯。譬如唐寅便說過:「工畫如楷書,寫意如草

聖。」

中國的圖畫,又和中國的建築雕刻相通。中國雕刻多倚山岩而雕,中國房屋建築,不重高聳雲霄,使

房屋掩映於樹木之間,表現了一種若隱若現,似虛似實的國畫意境。

中國建築的重門深院,迥廊曲折,也表現出中國傳統音樂舒緩往復的特點。

中國的文學、書畫、音樂、建築又互相貫通,如王維的詩和畫,便被人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中國的畫,又經常有題字、題詩:詩要合律,有極重的音樂性,詩、書、畫、音樂,是經常貫通著的。

中國的廟宇宮殿和大戶人家的房屋,經常懸掛對聯匾額,可見中國人追求建築、詩文、書畫之間的融

會貫通。

中國戲曲中所唱的,多為詩詞,戲之精彩地方,全在歌曲上,所以以前的人不說看戲,而說「聽戲,

可見中國的詩文、戲劇是通於音樂的。

現代著名書畫家劉海粟先生說過,京劇雖然有工筆,但以寫意為主,近於國畫。編劇方法講究剪裁,

小場造氣氛,重場筆酣墨飽,妙在藏露相生,虛實照映,也像國畫的構圖。至於演員,則是台上的活

雕塑。可見戲劇、繪畫,以至雕刻,其間的精神也是相通的。

為甚麼會有這樣的情形?原來中國的文學家、藝術家,都不認為文學藝術的目的在於表現客觀的美,

亦不在於用來表現自己的生命力與精神,而把文學藝術作為人的性情胸襟的自然流露。人的性情胸襟,

可以流露於書畫、詩文、雕刻中,亦可流露於音樂、戲劇、建築中,只要它能表現出藝術家的性情胸

襟便可。因此,中國各種藝術的精神自然而然地貫通融合,互相涵攝。

Page 50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0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9. 為甚麼我們今日多數不能欣賞中國的傳統藝術﹖

答:我們今日多數不能欣賞中國傳統藝術,歸納起來,大致有下列七點原因:

1. 生活環境的影響:

由於香港是個中西文化交流的地方,加上生活上的實際需要,今日的香港人,接觸現代西洋文化多於

中國統傳文化:音樂、舞蹈,皆以西方為主。觸目所見的,都是西方的彫刻品和建築物。由於生活西

化,少有接觸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機會,所以不能欣賞中國傳統藝術。

2. 缺乏中國傳統文化修養:

要欣賞中國傳統藝術,必定先要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基本認識,例如說,傳統的民間故事、中國傳統的

生活習慣、中國傳統思想、中國歷史等,你如果知之越深,欣賞起來便越有味道。但是這些知識,在

香港年青一輩中,已經是越來越貧乏了,面對中國的傳統藝術,如何可以引起共鳴,進而有欣賞之情﹖

3. 缺乏中國文學修養:

尤其是對於中國的書畫,書畫家與文學家相結合的特色是傳統中國藝術所特有的。其次,唐以後禪宗

思想對中國書畫的影響,更是在欣賞書畫時所必有的認識;這種思想,往往與文學結合,同時又表現

在書畫作品中。如果缺乏文學修養,對書中之情,畫中之意,自然難以明暸;更何況要求在書畫中了

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時代背境、書品、畫品和人品的關係了。

4. 對欣賞傳統藝術少了基本鑑賞能力:

這種鑑賞能力,一定要在某種特定的生活環境中才可以培養出來。例如對音樂、舞蹈,必定在平日先

有耳濡目染,才可以逐漸明白了解,才可以談欣賞。否則音樂節奏的高低抑揚,舞蹈動作的舉手投足,

究竟表達些甚麼﹖書畫最講究線條和筆墨功夫,彫刻講究線條美和造型,如果對線條、筆墨和造型功

夫都缺乏認識,又如何可以進而了解其中意境﹖凡此種種,都是因為缺乏基本鑑賞能力,於是便不能

培養出欣賞之情了。

5. 脫離大自然:

中國文化,是農業社會的文化,最講究與自然環境的妥協和融洽。今日香港的社會文化,卻是典型的

商業社會文化,每個人都在為生活而奔波勞碌;加上居住環境的擠逼,人與大自然幾乎完全脫節。就

算面對著的是「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的美景,除了覺得與市區的

擠逼有所不同之外,也難於了解大自然的無窮生意,難以激起真正的賞心悅目之情。又例如中國的傳

統建築,講究與大自然環境的配合,依山傍水,曲廊幽徑,千門萬戶,虛實相涵,坡頂飛簷,上接蒼

穹;這種情景,以香港人來說,是不能了解明白的了。沒有欣賞大自然生命的能力,便不能欣賞中國

傳統藝術的高妙之處。

Page 50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0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10. 一幅中國的山水畫,通常會有題詩在畫的某一部份。這種畫、詩和書法集於一身的畫,有何好處?

答:中國的藝術中詩、畫和書法廣為人所欣賞。中國人吟詩作對,其意在表達作者的感情思想理念。

透過文字將之明顯或間接地表現出來。而繪畫也是抒發感興的方法之一,只是以圖畫的形式展現於人

前。詩人題詩之書法,有剛勁、秀麗、柔和等不同的美態,也可以使鑒賞者窺其心聲之一二。當三者

融入一幅畫之中,鑒賞者便可透過欣賞畫面的構圖,從而體會作者的心意感興;吟出詩句,亦使之更

清楚作者當下的感觸及其作畫的動機;而鑒賞其書法,又可幫助了解作者的性格。更重要的是,三者

雖擁有不相同的美態及形式,卻可構成一幅融洽的畫像,互相輝映。

由於中國的繪圖藝術重神不重形,也就是較為抽象,故此不同心態、觀點的人有不同的體會。因此作

畫者當下的意境未必被認同、瞭解。若畫中有題詩,問題便更易解決了。因為鑒賞者可通過文字感受

作者的感典體會。

題畫詩的出現把詩、畫和書法集於一身。三者融合的最大好處乃是豐富了畫的藝術價值。有了題畫詩,

觀賞者除可欣賞到畫本身的美之外,還可欣賞作畫者的詩及書法,一次過欣賞多項藝術。

此外,畫、詩、書法的融合有助作者更有效地表達其意念。一幅畫,若先看其境,可能很抽象,不明

作者想表達的意念,且不同的人又容易有不同的見解。如一幅畫,一老人,對面站看一小童手指遠處,

旁有三數牛羊,可以理解為童叟同牧、老人問路、牧童向老人訴說不滿……。但如加上一句:「牧童

遙指杏花村」我們便確定那是老人向牧童問路了。透過詩,畫的意境更易明白,另一方面,畫又可加

強詩的表達能力,此所謂:「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除了加強意念的表達,書法又可增加畫的氣勢,突顯作書者的風格。如在一位英武的將軍的畫像旁題

詩《滿江紅》,紛飛粗豪的書法令人更能聯想到岳飛的威勇神武,使藝術的表達更形精彩。

中國畫不尚形似而重傳神,題畫詩可更有效地傳達意念,使畫之「神」更「傳」得佳雅。另外,中國

藝術美與善有直接關係,將畫、詩、書法合一欣賞,能更突顯此特徵,觀者可透過不僅畫,還有詩及

書法欣賞作者的風格。

對古人來說,詩易明而畫較難瞭解,有詩作解,則畫亦易明,有助畫之普及化。

中國畫恬靜的特點,配合詩重意境的表達,作者可將當之意興有效表露,詩興,畫興皆得其所。

總括而言,詩、畫、書法的融合豐富了藝術的本質,更促進意念的發揮和表達。

題畫詩將畫、詩和書法集於一身,無異提高了畫的境界。書法及詩題在畫旁,成為畫的一部份。因詩

及書法亦為藝術的一種,當與畫融為一體時,彼此產生了作用,互為補足,使畫的境界、層次得以提

昇。

Page 50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0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另外,書法及詩當中均有含意。可以作為解畫的一種工具。因畫可屬抽象畫,含意可能會晦澀難明,

詩及書法便可使觀者對畫意有進一步的瞭解。從而觀畫時對作者想表達的意思作進一步的掌握。

再者,只用圖畫表達個人思想,未必能將心中的意思傾瀉而出。用文字作輔助,則與畫起看相輔相成

的作用,能完全地表達到心中的思想。還有,畫旁因餘下部份空間,使觀者覺得尚有不足。用書法題

字,可產生多重的美感。

11. 中國傳統文化特點如何在中國藝術中體現出來﹖ 中國藝術源遠流長,深深地影響著西方藝術的發展。它之所以有無限的生命力是因為它有中國獨

特的傳統和精神。以下我們研究中國重道德、含蓄內斂、愛和諧樸素的傳統文化特徵如何在中國藝術

中體現出來。

首先,我們可以從中國藝術道德化中看到中國文化極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而重視道德。中國藝術的

基本精神是禮樂一體,主張以「禮」來立人尊卑長幼的秩序及以「樂」求和諧。因此,中國藝術的題

材多帶道德意識。在繪畫方面,中國的藝術家將植物予以德性。以松柏象徵堅毅、竹象徵君子、蓮象

徵清純。從這些作品的道德意識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人對道德的重視。在書法方面,中國藝術重視作品

所表現的創作者的個人品德修養,認為書法的風格取決於一個人的道德。此外,中國書畫的水墨亦表

現出我們淡泊名利的道德觀。在音樂方面,中國的「樂」有道德教化的作用,是人們修身成仁的根本,

可以善民心、移風易俗。中國的音樂受道德意識的限制,主張「和樂」而定無道德教化作用的半音為

「淫樂」。由以道德教化的價值來評定藝術價值可見道德於中國社會的地位。在建築方面,中國的四

合院採用一正兩廂的佈局。長輩住在位處中央的正房,而後輩住在位處兩側的廂房,這種佈局顯示出

長幼有序的倫理觀念及尊敬長輩的道德觀。牌坊歌頌道德高尚的人而建,廟堂靈墓(如兵馬俑)紀念先

人的德行都表現出中國人慎終追遠的道德高尚的道德觀。在舞蹈方面,一些配合各種禮節(如祭祀)

而進行的舞蹈鞏固了禮儀制度,亦是人們重視道德的表現。

此外,我們可從中國藝術著重意境、神韻看到中國人含蓄內歛的性格。意境是藝術家主觀的感情

及客觀事物的交融,神韻指事物的精髓。在繪畫方面,中國藝術重神似而不重形似,畫家會抓住對象

的特徵含蓄地表現他的感興而不直接地畫出來。例如齊白石畫蝦不畫水,而通過蝦的動感使觀者感到

水的存在。中國的山水畫追求景的隱藏,認為景愈藏,則境愈大,而境愈大,則愈含蓄。在國劇方面,

我們亦能看到中國人含蓄的性格。中國的國劇避免寫實,以歌舞代替對白來表達內容,讓觀眾心神領

會。在建築方面,中國人在屋脊上加上小禽獸,又在樑、坊的出頭做成各種有趣的形式,則含蓄地增

加了建物的情趣。在音樂方面,中國的音樂都不能淋灕盡致地表現出哀傷,以抑制人民的情感,「哀

而不傷、樂而不淫」,產生了一份「欲語還休」的含蓄。

我們也可從中國藝術中看到中國人愛樸素、和諧及崇尚和平的性格。在繪畫方面,中國人喜歡畫

山水及園林畫,畫中山青水秀的優美環境表現出人與自然萬物的和諧關係。而一些以士人隱居田園後

的閑適生活為題材的畫則表達出中國人不愛爭權逐利,而愛樸素的性格。水墨畫及中國書法單調淡泊

的顏色則表現出中國人不尚榮華的情操。在音樂方面,中國的音樂節奏平隱,旋律婉轉。洞肅等樂器

的聲音清幽柔和,使人心平氣和,給人一種和諧的感覺。中國藝術著重和諧悠揚的音樂顯示出他們愛

和平的性格。因為這些音槳能去除人心中的戾氣,在數千年中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建築方面,中

國古代的亭、樓、牌坊等多以木建成,取其樸素自然。而園林的建築極其模仿自然風景的山水,今人

Page 50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0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有身處大自然的感覺,則表現出中國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美怠。相對於山水畫,音樂等中國藝術來說,

中國的雕刻較為不發達,這亦表現出中國追求和諧的性格。因為雕刻是損壞了物質的天然性,破壞了

人與自然萬物間和諧的關係。

由以上的例子來看,我們確實能在中國藝術中尋找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因此,我們必須珍惜

這些寶貴的藝術遺產。

12. 中國傳統文化對自然之情如何在中國藝術中體現出來﹖

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自然之情的特點,可在中國藝術中體現出來。中國以農立國,而中國人感謝天

覆地載之恩而對天地有無限感謝和崇敬之情。他們視自然萬物皆含德性,人與自然又直接感通,故在

藝術上也表現出對自然之情。

在繪畫藝術方面,中國畫多以大自然為素材,畫家藉此表達出與山水融合的自然美及其感受。中

國山水畫除了注意人和自然的統一外,亦注意和諧,和感情上的互相交流。山水畫的特色,在於客觀

地整體描繪自然,加上畫家對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山水畫不僅創造一種優美壯闊的意境,還融入了

畫家的情,使山水畫富有深厚的意味。另外,中國傳統哲學強調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子曾說:「人法

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即自然,人應順應自然,並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因此,在這種

思想之影響下,中國畫都是以山水景色為主。另一方面,中國畫亦表現出大自然的強大生命力,例如

畫梅、畫松,就要強調梅、松傲霜雪而不屈的氣節。

在建築藝術方面亦可見重自然之情的特點。中國古代建築追求一種自然和諧之美,可見中國人崇

尚自然,並希望把自然界的山水風物遷移到家中,增加增加親近自然的機會。而最能反映出此特點的

就是園林建築。中國古代的園林極盡模仿自然風景之能事,裏面廣植花卉樹木,飼養金魚鳥獸,建造

人工山石、湖池,加上亭、台、樓、閣,組合成一幅和諧的自然圖畫,達到「雖由人設,宛如天開」

的境界。另外,在佈局方面則用「對景」手法,盡量把各種景物構成一個整體,表現出人與大自然的

和諧美感,也就是儒家所說的「天人合一」的精神。此外,中國古代的園林亦表出大自然的生命力,

園林中的花草樹木、流泉飛瀑、假山魚池,都以巧妙的布局表達出萬物生動的氣韻,使人處身其中,

恍似與大自然融合為一,處處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除園林建築外,中國的其他建築都不向高空

發展,亦不會有西方尖頂的建築物,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對自然有情,人與天應融合為一,故不應破壞

征服自然。

至於雕刻藝術方面,中國的雕刻藝術並不興盛,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對自然有情,所以中國人不會

像西方人那樣將自然中的石強行雕刻成人像,此舉在中國文化中被視為破壞自然,是絕不可以接受的。

中國的雕刻不會像西方那種為了將石頭雕成人像而雕人像,而是根據石塊的自然形狀,雕出與石塊形

狀相似的東西。例如中國人將一塊又白又綠的玉石,依據玉石本身的形狀和顏色而雕成一顆白菜。可

見中國傳統文化對自然有情,不會破壞自然。

綜合以上繪畫、建築和雕刻藝術,均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自然之情和天人合一的特點。

Page 50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0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國藝術的基本精神

1. 中國藝術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和演變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格、傳統和精神,成為

世界藝術寶庫中最珍貴的遺產之一

2. 它從世界藝術中吸取有益的東西,同時又給世界藝術以影響,為西方藝術家所推崇

o 畢加索、馬蒂斯從中國文人畫中吸取了線條的營養

o 普落特爾的會客室裏陳列著中國北魏時期的兩個雕塑品

o 高更說眼睛不要再往希臘看,應該向東方

o 伊本.拔都塔對中國的繪畫大加讚揚:「中國是全人類中手藝最高明的和最有鑒賞力的

人民。至於繪畫,確實沒有一個民族能趕得上中國人。他們在美術上的才能是非凡的。」

o 馬可.波羅讚揚時說,「金碧輝煌」的中國宮庭,充滿了珠光寶氣,「所繪壁畫,龍翔鳳

舞,車騎百戲,珍禽異獸,戰事耕作,無奇不有」。

o 中國的雕刻、園林藝術也受到人們的讚揚,園林引起歐洲人的極大興趣

o 秦兵馬俑的發掘,轟動了世界,贏得了很高的評價,被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3. 中國的藝術已經超越了東方的界限,而具有世界性的魅力。

4. 魅力來自於它的傳統和精神。這種傳統和精神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使中國的藝術經久

不衰,永放異彩。

5. 中國藝術精神滲透在藝術的各個領域,既涉及到古典哲學、美學和宗教,又涉及意境、氣韻、

神似等問題。只有在廣闊的背景上來研究和探討它,才能展示中國藝術精神之博大與精深,才

能真正體現東方文化精神的特徵。

禮樂一體,詩畫同源

1. 古代的「藝術」的「藝」有「藝術」和「技藝」兩種涵義

2. 中國古代教育以「六藝」為主要內容。這六藝是禮、樂、射、御、書、數,其中禮、樂居首位,

兩者併為一體。有禮必有樂,樂附於禮,而樂在藝術種類中獨居至尊地位,是各種類藝術的總

3. 歷代儒學家都把「樂」看作是道德感化和政治教化的手段。樂在藝術領域和社會中也佔有重要

地位,當時的樂除了聲樂、器樂外,還包括詩歌、舞蹈、傳說和雛形戲劇。

Page 50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0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禮樂一體

1. 孔子:「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法不中,則無所措手足」。樂

的作用:

o 孔子:修身成仁和興邦治國的根本

o 荀子《樂論》:音樂的審美、教育作用。樂可以善民心、移風易俗,使民和、民齊、兵

勁城固

o 《禮記》中的《樂記》也專門論述了音樂的本質、美感、作用以及樂與禮的關係

o 歷代統治者都十分重視樂,並把樂作為自己的統治工具

2. 這種禮樂一體是中國藝術的一大特點。在西方,音樂既不從屬於禮,更不從屬於法,而是一門

獨立的藝術。

3. 中國藝術的各種門類是互相影響,融為一體的,藝術精神是相互滲透的。古代的樂,是音樂、

舞蹈、詩歌的綜合藝術

4. 在文學作品中表現出來的美學觀念,在繪畫、書法、音樂和雕塑中可以找到呼應,反之也是如

詩畫同源

1. 漢唐以後,詩畫的藝術精神、美學觀念也是相近的,兩者結合得很緊密,在抒情、達意、暢神、

求趣等方面都是一致的

o 王羲之、王獻之為代表的書法風格和陶淵明詩的風格與《世說新語》中的風格一脈相通

o 顧愷之的名作《洛神賦圖》,創造了詩、畫結合的傑出範例

o 王維的詩歌藝術成就同他在山水畫方面的造詣有著密切關係,是我國古代詩畫結合的典

o 詩中有畫,是指詩的意境鮮明如畫;畫中有詩,是說畫中有詩一般的意境美

o 中國把詩與畫融入於一個畫面之內,形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歷史上曾出現過許多著名

的題畫詩

o 題畫詩是詠嘆畫的意境,詩在畫面中所佔的位置,也構成畫的一部份,這是詩畫的融合

o 唐代的題畫詩十分盛行。以詩詠畫,以詩意發揮畫意,進而以詩境開擴畫境,詩畫結合,

畫的意境來自詩人的想像和感情

o 杜甫的題畫詩尤為精彩,詩心和畫意是相映成趣的

o 中國傳統的繪畫理論早就有「書畫同源」,「書與畫一耳」的觀點。書法是以漢字為表現

對象的,繪畫是以自然客體為表現對象的,兩者有著天然的聯繫。書法和繪畫都是使用

毛筆這一重要工具,進行線條造型創造的,講究「筆墨情趣」,兩者審美觀點是一致的。

2. 中國的園林藝術,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它和詩文、繪畫等文學藝術緊密結合,園林中有

詩情畫意,繪畫中有園林佳景,詩文中也常常描寫園林

o 根據園林的格局、山石水草的刻意點綴及其風格,把江南私家園林比做詩詞,把皇家園

Page 51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1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林比做漢賦,是十分形象的比喻。

o 中國園林中的疊石盆景的假山設計和構思,也是從山水畫中受到啟迪

3. 中國的繪畫、詩文、園林藝術三者是互相影響的,相得益彰

中西異趣

1. 中國和西方文化的差異:中國的文化講合,西方的文化講分。

2. 中國文化中,禮樂一體,書畫同源,詩畫一家,文史哲自古難分,繪畫、書法、雕刻、園林等

藝術精神有相通的地方,互相影響。

3. 西方文化中,樂舞獨立,詩畫無關,文史哲各自為獨立的學科,甚至歌劇和話劇也各自分野。

4. 中國各類藝術精神基本上是一致的,都講意境、情趣,而情趣來自藝術家和觀賞者的內心,心

只有一處,所以只能是合,不能分;而西方藝術精神講理、講形,而理與形這二者都屬於物的

範疇,物具萬象,所以必然是分,互不聯繫。

物我一體,崇尚自然

1. 中國古典的哲學精神強調天人合一、天人感應,追求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們順應自然,崇尚

自然

o 孔子: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o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o 道家所謂的「道」即指藝術精神,藝術精神來自自然

o 莊子認為道是「美」,天地是「美」的,指出「天地有大美」,美的效果必然是樂

o 山大美、至美產生的樂為「至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

o 至樂、天樂:使人的精神得到自由解放,建立自由的精神王國,是藝術精神的最高體現,

這種精神來自自然

o 這種思想到了魏晉時期,形成玄學,就更為發展了,並開始與儒家思想相結合。玄學家

提出名教本於自然的看法

o 道合自然,名教本於自然。除了使人的自身成為美的對象以外,更使山水竹等自然景物,

都成為美的對象,這樣就把人類社會的美與自然的美統一了起來

2. 中國山水畫到宋元時期已發展到高峰,十分注意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感情上也相互交流

o 郭熙《奚山秋霽》表現秋雨晴後的自然景色,創造出一種優美壯闊的意境,把美麗的自

然景色和畫家對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融為一體

3. 園林藝術風格獨特:收入了自然山水美的千姿百態,又凝集了社會藝術美的精華

o 園林中的借山借景的藝術手法,可以使觀賞者產生一種遼闊的視野,這種遼闊也包含人

和自然的和諧而又統一

4. 顧愷之《畫論》: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台榭一定器耳,難成而寫好,不待遷想妙得也

Page 51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1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心物如何能一體

1. 1. 遷想,即想像力,指畫家在構思的時候,必須遷移自己的思想,深刻地認識世界,進行選

擇,才能有所「妙得」,從而創造出生動的藝術形象,捕捉對象的本質及對象之神。

2. 應目會心:把握住神。張璪把這種思想具體化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指大自然,心源指

畫家的內心活動以及思想感情的表達。

3. 把客觀世界的「物」與畫家主觀精神的「心」有機地統一起來。

4. 當畫家直面客觀的山川景物時,通過主觀情思的感受、理解,典型、集中地再現自然山水之美,即達到「山川與

予神遇而跡化」的物我同化,才能創造出感人的生動的藝術象形。

注重意境,追求情趣

1. 中國藝術十分重視意境,追求情趣

o 繪畫、書法、雕刻、建築、園林都是如此

2.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範疇,是指藝術家從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體驗感受中,產生

了某種思想感情,通過特殊的藝術構思和形象塑造,把這種思想感情充份表現出來

3. 這是藝術家主觀情感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藝術境界,也是藝術家與自然相近而又相融

的精神感受。作為藝術的繪畫、書法、雕刻、建築、園林等都是藝術家表現這一感受的依托,

也具有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美學意蘊

o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創造的意境和藝術構思令人嘆為觀止的

4. 中國書法講究線條的運行和變化

o 任何藝術作品總是要表達一定的意境和情趣,在書法藝術中表現得更為抽象,這是因為

書法的表現形式並不是再現客觀世界的客觀形象,而是線條造型

5. 中國的建築藝術也追求情趣,具有鮮明的特色

o 中國的建築善於將建築的各種構件進行加工而成為有特色的裝飾,大到一座建築的整體

外形,小到樑頭、瓦當

o 檐屋頂:懸山、硬山、廡殿、歇山、卷棚、攢尖六種形式

6. 中國的園林藝術,既收入了自然山水美的千姿百態,又凝集了社會美的精華,融我國建築藝術、

花樹栽培、疊山環水及文學繪畫於一體,體現了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統一。

。 詩情畫意的意境,是中國園林的精髓。

Page 51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1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注重神似,講究氣韻

1. 中國藝術注重神似,注重表現物的神態,抒發藝術家所獲得的意趣,托物寄意,寓情於景,以

形寫神,提倡神形兼備

2. 繪畫六法: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氣韻生動列為

繪畫「六法」的第一位

o 顧愷之《畫論》:以形寫神,「傳神寫照」為人物畫的最高境界

●「寫照」即藝術家所觀察到的客觀形象,「傳神」即通過形象表現出畫中人物蘊藏

的精神,寫照是為了傳神

o 歐陽修:古畫畫意不畫形;沈括:書畫之妙,當以神會

o 王維畫物多不問四時,乃得心應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

王維繪畫有強烈的主觀抒情性,畫中融入了他的思想和性格

o 蘇軾十分強調神似,用相馬來比喻觀賞畫的道理,評一匹馬要看馬是否有神駿之氣;評

一幅畫的優劣要看這幅畫有沒有神韻和意趣。(蘇軾畫朱竹)

o 倪雲林:不求形似;徐渭主張不求形似求生韻

o 在中國古代畫論中出現的所謂神、心、意、韻、氣以及氣韻、神韻、神氣、生氣、生韻、

意趣等等實際上都已成為神似的同義詞

3. 中國的雕刻也十分強調表現對象物的神韻

o 最高美學追求:傳神,展現人物內心世界和刻劃人物神情形態

o 佛教雕塑雖受外來宗教的影響,但仍保存中國的特色

o 西方的安琪兒用肉翅膀飛起來,中國敦煌的「飛天」用飄帶飛起來的,四肢舒展,表現

一種冉冉上升或緩緩下降的動勢,給人一種如魚得水,俯仰自由的感覺,富於「動心」

的藝術效果。

4. 中國藝術中所謂的神,指客觀事物的精神和藝術家的主觀精神。

5. 藝術家力求通過客觀的藝術形象、作品,表達自己主觀的精神和情趣,使主觀客觀的精神相契

合。神似:兩者交融契合的具體體現。

6. 中國藝術十分強調神似,注重表現物的神態,這是中國藝術的本質特徵。但這不能理解為不要

形似。我們強調的只是除了形似之外,神似更為重要。如果沒有一定的形態,神態也是無法表

現的。

7. 山水畫應以氣韻為主,在充份表現氣韻的同時,兼顧經營位置。形似要有生氣,神采要不離規

矩。

8. 真正的完美的藝術形象,應該是神形兼備。

9. 中國神秘而又多彩的藝術,植根於中華民族生活的土壤裏,不僅表現了本民族人民的思想、感

情、意志、理想和要求,而且必然具有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及風格特徵

Page 51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1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002-AS-CLC-2 (3)

細閱下列文字和圖片,然後回答所附﹝甲﹞﹝乙﹞兩問:

陳文理和張杏梅即將結婚,正籌備婚禮。

杏梅 文理,這幾天便要寄出請帖了,你找了人替我們寫請帖封套沒有?

文理 找什麼人?我們自己寫不行嗎?

杏梅 你懂書法嗎?人生大事,請帖封套得用毛筆寫啊!你看,當年我爸媽結婚時,爸爸用毛筆

寫的封套,多麼莊重,多麼有藝術情趣─

文理 你爸爸的書法當然了得,可是,時代變了,這個年頭,還有人用毛筆寫字嗎?舊日毛筆是唯

一的書寫工具,再麻煩也只得接受,今天書寫工具進步,要淘汰毛筆了,你還斤斤計較那些

沒落了的藝術情趣幹麼?啊,對!準老婆大人要有毛筆字的書法效果。容易!我們用廿一世紀

最重要的「書寫」工具─電腦,保證要什麼,有什麼,全都數碼化,而且一秒鐘交貨!看─

杏梅 電腦造出來的東西,算是書法嗎?你那麼怕麻煩,又要數碼化,就娶個數碼老婆吧,不必和

我結婚了。

Page 51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1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甲﹞ 在現今社會,隨著書寫工具不斷演變,毛筆書法會被淘汰嗎?試提出你的看法。

﹝佔全題分數50%﹞

結婚當日,文理到杏梅家接新娘。按照習俗,眾姊妹會出題刁難新郎。當時杏梅

的姊妹出了以下問題要文理作答:

「這裏有一幅近代中國畫家的作品,即圖一。畫中以湖上小橋為近景,群山為遠

景,橋上有人,岸邊有樹,畫的右上角題了『我見青山都嫵媚﹝註﹞,料青山見

我應如是』,現在,我們把畫中橋上的人和右上角的文字分別抹去。成為圖二、

圖三的樣子。請問新郎:從中國藝術精神的角度看,圖二與圖三分別跟圖一的原

作比較,各有什麼缺失?

註:嫵媚──姿態美好。

(乙)試替文理回答上述問題。﹝佔全題分數 50%﹞

省去人 原作 省去字

Page 51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1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本題的命意

本題考核考生對中國藝術精神的認識。分題(甲)以書法為焦點,考生須就毛筆書法所蘊含之中國藝

術精神在現今電子時代的傳承、發展或演變作論述;分題(乙)以山水畫為焦點,考生須就山水畫中

人物與題詩(舉詩以賦詞、曲)兩種元素所體現之中國藝術精神作論述。

(甲) 題:書法本來是中國傳統中最能體現美用一體的藝術形式。不過,書藝的特點與毛筆這種傳統

書寫工具分不開,毛筆毛軟,寫起字來,才有乾潤、肥瘦、露鋒藏鋒等不同變化。自從鋼

筆一類自來墨水式的硬筆工具,甚至電腦一類電子印刷工具取代毛筆,毛筆書法失去了她

的物質文化基礎之後,她的藝術精神會尋找哪些方向的寄托?是從此式微淘汰;是繼續以

傳統方式保留發展;抑或演變成再與實用功能無涉的純自足藝術形式;還是以某種方式保

存到新一代的書寫工具

之中,演化成新形式的書藝;又或者以上幾種不同程度的共存?

引文中杏梅認為傳統毛筆書法有她自身的實用以及藝術價值,無法被取代,縱使這實用價

值再不及古代生活般普遍。文理否定毛筆這種傳統書寫工具的存在價值,但他並不否定毛筆

書法的實用藝術價值,他只認為毛筆書法的實用與藝術價值會被電子化,並繼續保存在漢字

的印刷形式之中,雖然,杏梅並不認同電子化的書藝具藝術價值。

考生不必評論文理或杏梅對毛筆書法的觀點,卻應從二人的不同觀點中,看到毛筆書法在後

書寫工具時代/電子書寫時代的多元可能演變,提出並論證自己的觀點。

(乙)題:本分題所引圖畫,出自豐子愷手筆,嚴格來說,引圖當然不能算是標準的傳統山水國畫,

但卻能以簡約的形式,體現了傳統山水國畫的藝術精神。本分題即旨在考核考生對山水國

畫藝術精神的認識。

中國山水畫雖以自然山水為主題,但藝術旨趣卻從不止於表現自然風景的自足美而已。畫

家以自然山水為意象,融入自己的情意,而成為情景一貫,物我不二的藝術情趣。山水國

畫這種情趣,在藝術形式上,遂寄托在畫中必見人物的構圖方式,以及以詩詞點題的程式

之中。本分題即旨在考核考生能否掌握畫中人物的構圖方式,以及題詩的程式這兩種元素

所體現的山水國畫藝術情趣。

引圖所畫山水,本身是美是醜,無關宏旨,重要者在於橋上的人是畫家的化身,通過題旨

的點題作用,突出了與山水相看兩不厭的畫意。題中圖二缺人與圖三缺字,因此都有傷畫

意的表達。考生應能就所引三圖,具體闡述上段所山水國畫的藝術精神,而非泛泛而論,

空談中國藝術精神而沒有依歸。

Page 51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1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評分的準則

評分時,主要考慮三方面,包括:﹝1﹞析述飽滿;﹝2﹞論證有據;﹝3﹞條理清晰,行文暢順。

本題要求考生分別就中國傳統書、畫撰寫藝術短評各一,短評內容的要求如下:

(甲)題:評量考生所答質素,有以下三方面的準則:

(1) 須明確提出毛筆書法在現今電子書寫時代的演變;這演變不必單一化,而可多元的異

質並存;

(2) 考生應能提出理由支持自己的觀點,所提理由必須合理及符合事實;

(3) 考生須看到毛筆書法在電子書寫時代的多元可能演變,而不僅是簡單的遭淘汰掉,又

或可以毫無改變地保留傳統;考生固然,可以認為毛筆書法終將淘汰,但卻應能回應

其他觀點。

考生若只符第一準則,不高於下

品;考生若同時符合第一、第二準則,可達中品,並視乎作答水平,甚至給予上品;考生若

能同時符合第一、第二、第三準則,可以考慮上品。

評分時請注意,本題要考生指出毛筆書法「會否」被電腦取代,而非「能否」被電腦取代,

如考生以純電腦科技角度提出電能否取代毛筆書法,所論或嫌褊狹,未能觸及藝術與科技的

本質差異,應屬下品。

上上

17-18

上中

15-16

上下

13-14

中上

11-12

中中

9-10

中下

7-8

下上

5-6

下中

3-4

下下

1-2

全題以 36分為滿分。

Page 51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1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乙)題:本分題分兩問,第一問涉及山水國畫人物所體現的藝術精神,第二問涉及山水國畫題

旨所體現的藝術精神。

(1) 抹去人的缺失

1. 中國畫講究人、物的交感,通過畫中人與群山的對望,令群山不僅是自然的景物,

而飽含了畫家的心情,這是中國藝術意境的表現。

2. 圖二抹去了人物,便無法表達這種藝術旨趣,令畫中意境無法表達,傷害畫意。

(2) 抹去字的缺失

1. 題詩是中國畫的程式,她有兩種作用:(一)體現書畫同源的情趣;(二)點題。

2. 圖三抹去了題字,固然無法藉此體現書畫同源的情趣;更重要的是無法藉題詩點題,

令畫中意境較難表達。

評分時如考生只從構圖角度提出抹去人和

字影響構圖的美感,而沒有從藝術的精神發揮,最高只給中品。

上上

9

上中

8

上下

7

中上

6

中中

5

中下

4

下上

3

下中

2

下下

1

本分題有兩問,須分別評分,各佔本題分數的 25%,均以 9分為滿分。

全題以 36分為滿分。

Page 51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1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可能的答案

(甲)題:考生可在電腦會取代毛筆書法,與不會取代毛筆書法之間,提出自己的觀點,考生可

能的觀點舉例如下:

藝術功能

會 不會

實用

功能

會 (1) 電腦會完全取代毛

筆書法的實用與藝

術功能。

(2) 電腦會取代毛筆書

法部分實用功能,但

在一些莊重場合,仍

會以毛筆表現嚴肅

正經。電腦亦會取代

毛筆書法部分藝術

功能。

(3) 電腦會取代毛筆書法的實

用功能,但不會取代其藝

術功能,因為書法藝術關

鍵在於書家的個性以及書

法字體的變化,電子化的

字體無從表達這些殊相。

而且,書寫毛筆字更可以

具有怡情養性的昇華作

用,這也是電子書藝所不

能做到的。

(4) 電腦會取代毛筆書法部分

實用功能但不會取代其藝

術功能。

不會 (5) 電腦不會取代毛筆書法的

實用與藝術功能。

(乙)題:(1)抹去人的缺失

中國畫講究人、物的交感,通過畫中人與群山的對望,令群山不僅是自然的景物,

而飽含了畫家的心情,這是中國藝術意境的表現。圖二抹去了人物,便無法表達

這種藝術旨趣,令畫中意境無法表達,傷害畫意。

(2)抹去字的缺失

題詩是中國畫的程式,她有兩種作用:(一)體現書畫同源的情趣:(二)起點題

作用。圖三抹去了題字,固然無法藉此體現書畫同源的情趣;更重要的是無法藉

題詩點題,令畫中意境較難表達。

考生答案,倘另有見解,只要言之成理,應予接納。

全題最高可給分 36

Page 51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1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補充資料

甲、

評定考生於此分題所之高下,可從「行文」、「角度」、「品質」、「數量」等四方面考慮:

(1) 行文:

考生行文是否通順,文字表達是否明確、清晰,起與結是否完整,有否虎頭而蛇尾;有些

考生入題太長,所答前半都只在複述(甚或抄錄)題目中毛筆書法不便捷的論述,更是常

見的行文毛病。

(2) 角度:

本分題關鍵,在「毛筆書法『會』被電腦取代嗎」,考生須對「會否」的提問有自己的立

場。有些考生把提問錯誤理解為「應否」的問題,而提出「我們不『應』淘汰毛筆書法」,

是扣題不緊之屬,此類卷子,最高只給「中中」(10 分)品第。

本分題所問,乃在「書寫工具不斷演變」的「現今社會」處境下,要求考生思考毛筆書法

的價值,提出個人觀點。考生如能扣緊這處境提出見解,當然得分較高。例如下面兩例:

例 例

現代社會人心空虛失落,毛筆怡養性情的功

能更為受用……

此處把毛筆書法的養性優點放在現代社會的

困境中考慮,當然比只提毛筆書法具怡養性

情功效的答案更為緊扣題目。

人類追求真、善、美之心不會因時代變遷而

有異……

此處把追求真、善、美視為普遍、永恒的追

求,這一是否合理,固然可以斟酌,但這卻

是在回應題目中時代變遷的處境,屬角較佳

的答卷方向。

(3) 品質:

考生提出立場,固須有理由支持,所提理由是否深刻,是評卷最重要的考慮要素。

考生所提理由,類型大抵兩種:事實理由與功能理由:

事實理由:提出事實,證明毛筆書法會或不會被淘汰掉;這種理由其實需要考生更多的說

明,因為「會或不會」的問題是未來時式的,如何用當下的事實證明未來的事物,其中要

花很多唇舌。

功能理由:提出毛筆書法仍有或已失去她獨有的價值,因而會或不會被淘汰掉。

Page 52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2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無論考生運用哪類理由,所提理由是否深刻,則可以分成下面幾種程度:

程度 標準

深刻 8.所答準確、全面、深刻,見人所未見。

正確 7.所答內容所涉的知識與概念正確。

片斷 6.所答有道理,但概念與概念之間跳躍太急,不夠綿密。

5.所答有道理,但行文囉唆,用以表達概念的術語不夠準確,或有些不

相關的概念,但仍可意會、理解。

零碎 4.所答看似有理,但其實並不充分。

3.看不出所答的道理,或者要自行為考生所答加入很多前設方能成理。

2.看不出所理由何以能支持立場,即兩者不太相干。

錯誤 1.所答知識或概念錯誤。

從「錯誤」到「零碎」到「片斷」到「深刻」,是一個連續的系譜,每一程度之內,可以再分成

不同的程度。閱卷員可以按遇到的卷子情況自行深化程度的標準與類型。

正確而未夠深刻例:

不少考生都說毛筆書法有助培養人的耐性。這固然正確,但毛筆書法怡養性情的效益其實

豈止於耐性而已?乃在淘治並提昇人的品格,說成耐性,可說是一種降了格的觀點。

所答看似有理,但其實並不充分例:

不少考生都說今天仍有小學要求提交毛筆書法習作,可見毛筆書法不會被淘汰掉。其實,

仍有小學要求提交毛筆書法習作,只能證明毛筆書法「仍未」完全淘汰掉,這也可能是淘

汰過程中過渡階段的表徵而已,如考生沒有其他理由輔助支持,則這事實理由便屬不夠充

分一例。

(4) 數量:

理由愈多,立場愈能夠得到充分支持,得分自然也愈高,但這點須與品質結合考慮。一般所

見,考生即使提出多個理由,往往只有其中一、二屬品質較好的理由,其餘或過於片斷、零

碎,又或根本不相干,這便得按情況斟酌,作全盤的考慮了。

「行文」是答卷的形式,「角度」是所答與提問的關係,「品質」是所答的質素,「數量」是

多寡的問題,考慮這四者,卷子優劣應可判見。

Page 52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2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乙、

評定考生於此題所答之高下,亦可從「行文」、「角度」、「品質」、「數量」等四方面考慮,但由

於本分題設問與上一分題稍有不同,評卷時的考量亦有不同的側重。

行文:

本分題設兩問,考生須未必要明確分別針對,但仍應能各有所及,因此考生所答的布局,一般

較為程式,行文的問題反而多出現於上下文是否流暢、連貫。由於考生多提出大量文化術語,

如「天人合一」、「有情體」、「融洽」等,考生對這些術語是否理解,往往影響了考生行文的暢

逹。

品質:

考生多能參考所讀篇章提出概念與觀點,例如「詩意開拓畫意」、「詩畫同源」等,閱卷員應留

意考生對這些概念是否鸚鵡學舌之類,或囫圇吞棗之類,還是經已消化運用之類。這一點,又

與下面角度有關。

角度:

本分題重點不止於要求考生把一些藝術有關的文化知識背誦如流,而是把這些藝術文化知識應

用來分析題中三圖之不同。因此,考生應能回應三圖的內容,甚或對畫意及詞意的闡釋。如考

生僅提及純藝術概念而與三圖無涉,得分自然不會太高。

數量:

與上分題相似,內容愈多,當然得分也應愈高,但亦要考慮質與量的辯正。

Page 52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2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97-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卷二第二題

細閱以下陳君與李君的對話,並回答所附問題:

陳:我是很喜歡音樂的,特別是歌唱。大師級的演唱家,真的令人百聽不厭。他們音域廣,音準

高,音色美,那運腔吐字,就更加細緻精微,曲盡其妙了。人家說孔子聞《韶》樂,感動得

三月不知肉味,我覺得一點都沒有誇張,好的音樂真是有這種魅力的。所以啊,我總是覺得

時下的演唱會不知所謂。我當然不是認為一定要有益世道人心才算好音樂。不過,時下的演

唱會只是要人用眼睛去看,卻不是用耳朵去聽的。歌手的服裝要漂亮,台上的布置要華麗,

跳舞要跳得賣力,氣氛更要費盡心思,務求令觀眾覺得過癮。不過,要聽的話,就只有四周

觀眾此起彼落的伴唱聲、哨子聲、尖叫聲;至於歌手的歌聲,卻不容易聽得清楚,甚麼運腔

吐字就更不用提了。演唱會有的只是「演」,卻沒有「唱」,這恐怕不是音樂之道吧!

李:我不是反對你所說的音樂,我只是覺得你的講法有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音樂其實有一種

重要的功能,就是使人開心過癮。中文裡面,音樂的「樂」和快樂的「樂」用的是同一個字,

不正好說明這個道理嗎?而且,古人也說過,獨個兒欣賞音樂,比不上和大伙兒一起欣賞音

樂那麼高興。說實在的,現在演唱會的歌迷既不是用耳朵去聽,也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用

身心去參與的。這樣手舞足蹈,左搖右擺,如痴如醉的同唱同跳,不就是名副其實的「與眾」

同「樂」嗎!這樣的音樂才是真正的「樂」呀!

(甲)陳君對音樂的看法,與傳統儒家思想的觀點有甚麼相同(2 分)及相異(4 分)之處?請

加以闡釋。

(乙)陳、李二人對時下演唱會評價不同,其分歧關鍵何在?(2分)又李君的音樂觀與傳統儒

家有甚麼相同(2分)及相異(4分)之處?

(丙)請評論陳、李二人及傳統儒家對音樂的觀點,並提出自己的看法。(6 分)

Page 52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2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論趙永新〈中國藝術的基本精神〉

黎淑儀女士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一級助理主任

趙永新〈中國藝術的基本精神〉的涵蓋面相當闊大,觸及的概念和議題很多,閱讀的時候,容易

流失主線脈絡。其次,文中頗有不少籠統的觀念,甚至是謬誤的論點,往往造成閱讀上的窒礙,以至

於思路含混,或不能卒讀。

但是換個角度來看,趙文有一定的架構,亦不失立論的層面。如果能夠先掌握文章的架構,劃定

每一論點的層面,暫時略去或撥開籠統的觀念和謬誤的論點,閱讀的時候便容易緊隨主線脈絡,在相

對地清晰的思路中理解這篇文章,從而略窺中國藝術的基本精神。

以下試用圖表剖析趙文的架構及立論的層面,左欄為主要的論點,右欄為"中國藝術作品"的舉例,

【】為筆者補入的說明、參考資料或個人意見。

【引子】:中國藝術精神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博大與精深

中國藝術在世界藝術的地位

中國藝術具有世界性的魅力

文人畫的線條 (畢加索、馬蒂斯)

北魏雕塑 (羅丹弟子普洛特爾)

東方藝術 (高更)

繪畫 (伊本‧拔都塔)

宮庭 (馬可孛羅)

秦兵馬俑 (世界第八大奇蹟)

園林 (歐洲人仿造)

【不必借西方藝術家、探險家片面之辭來肯定中國藝術的地位】

Page 52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2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禮樂一體、詩畫同源

【前提】:中國藝術具有融合性和相通性 (中國文化講合,西方文化講分)

禮樂

儒家學說 (孔子、孟子、荀子)

禮必有樂、樂附於禮

詩經、楚辭、漢樂府都是樂的歌詞

樂:音樂、舞蹈、詩歌的綜合藝術

(東晉二王書法、陶詩、世說新語的風格是

一脈相通的)

詩畫

蘇軾: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題畫詩:杜甫【丹青引】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卷》

唐王維山水畫和詩

【韓幹《照夜白》】【徐渭《墨葡萄》】

書畫

書畫同源,筆墨情趣

【元趙孟頫《墨竹》及題畫詩:「石如飛白

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

此,須知書畫本來同。」】

園林與詩文、繪畫

皇家園林 (漢賦;司馬相如上林賦)

江南園林 (詩詞)

疊石造景 (山水畫)

【宜強調儒道思想的體現;不同藝術範疇之間內在聯繫,而不是外在的關聯。】

物我一體,崇尚自然 【藝術家與藝術對象】:追求與自然和諧統一

中國哲學

孔子、老子、莊子、玄學:天人合一

繪畫 北宋郭熙《溪山秋霽》

園林:借景 【計成《園冶》】

畫論

顧愷之:遷想妙得

宗炳:應會感神,神超理得

張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石濤: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也 【清石濤《山水畫》】

【此段以天人合一為主要論點,最後以山水畫論為主要論據,未免以偏概全。以畫論畫,

宜補充畫家抒情寄意,摹古、仿古的特色。】

Page 52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2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注重意境,追求情趣 【藝術家與藝術品】:思想感情充分表現

繪畫 (佈局) 【三遠、留白】 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書法 (線條) 唐懷素書法【自敘帖】

建築 (形與色、構件、意象) 天壇、屋檐與屋頂等、園林

【宜補充文人的道德修養,如四君子畫;書法如顏真卿《祭侄文稿》】

注重神似,講究氣韻 【藝術品與藝術對象】:形神兼備

繪畫:【謝赫】氣韻生動

顧愷之:以形寫神

歐陽修:古畫畫意不畫形

沈括: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

蘇軾: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

倪雲林:逸筆草草,不求形似

徐渭:不求形似求生韻

漢人物畫 (故事)

魏晉人物畫 (形)

北宋蘇軾《朱竹》

清朱耷飛禽走獸繪畫

書法

蘇軾:書必有神、氣、骨、肉、血 【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

雕塑:抽象的、精神的 佛教雕塑、敦煌飛天 (飄帶)

繪畫:王世貞《藝苑卮言》 山水畫、人物畫

【此段以繪畫理論為主要論據,難以兼及其他藝術內容。以畫論畫,或可以工筆畫和寫意

畫作一對比。】

【結語】 中國藝術的民族性 【各國藝術皆有其民族性】

最後一提的是,作者對於讀者的要求頗高。讀者對於文中提到的有關繪畫、書法、雕塑、建築的

內容或舉例,尤其是藝術理論方面,本身應有基本或初步的認識;否則不能對作者的立論有確切的了

解,亦難作出個人的評論。

Page 52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2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國文化專題講座:中國文化中的情與理 劉桂標

[作者案:本文是本人最近應邀出席一個文化講座時的講稿。該講座由香港中華

文化促進中心主辦,聖伯多祿中學協辦,商務印書館及香港教育圖書公司贊助。

舉行的日期為四月廿九日,時間為下午四時至五時十五分,地點為聖伯多祿中

學,題目是「中國文化中的情與理」,對象主要是中學預科中國文化課的師生。

由於聽眾名額有限,而報名者眾,講座一早便額滿截止,為了使想聽講座但卻未

能出席的朋友了解是次演講的內容,本人便決定將是日的講稿稍加修改、整理,

交給《人文月刊》全文發表。]

主持、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今天很高興能夠在這裡同大家見面,講講有關中國文化的問題。其實,中國

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很值得我們學習;只是以往香港在殖民地方式統治之

下,政府有意將它忽略,令到許多香港的年青一代對中國文化一無所知,或者一

知半解,這是令人遺憾的事情。所以,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經常舉辦中國文化的專

題講座,是很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我很希望這類活動能夠多舉辦,好讓我們對

中國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今天,我所講的題目是:「中國文化中的情與理」。首先,我想針對的,是

關於一般學者比較中西文化時常有的說法:中國文化重情、西方文重理。其實,

我不是說這種說法是錯的,我是說這種說法較為籠統,需要仔細的、進一步的釐

清和分疏,否則會導致我們對中西文化有所誤解。我想澄清的有二下兩點:

1. 重情、重理的分別只有相對的意義

我們只能說:相對而言,中國文化不及西方文化那麼重理,同時西方文化不

及中國文化那麼重情,而不能說:中國文化只重情而不重理,同時西方文化只重

理而不重情。因為,情和理是人類文化的兩大元素,任何大文化體系都不會不重

視它們,只是相對於不同民族來說,重視它們的程度可有不同。因此,吳森先生

的〈情與中國文化〉一文中說西方人無情、「人與人之間簡直沒有情的感通」、

「家家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他的說法不免令人覺得有偏激之嫌。其

實,西方文化也重情,這可以從其宗教、文學、藝術等領域中看出。以基督教為

例,《聖經》裡耶穌的登山寶訓中,就表達了愛人如己、愛鄰人、愛仇敵等深刻

而真摯的情感。

Page 52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2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 情與理並不互相排斥

說中、西文化有重情與重理的分別的人,往往有一預設:情與理是互相排斥

的東西,所以重理的便不能重情,相反重情的亦不能重理。依我看,這個說法是

值得商榷的。因為,我們若能深入的反省,我們可知情與理並非是完全排斥的東

西,相反,許多時候兩者都可以互相兼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有情理

兼備,或者合情合理等說法。傳統中國人特別重視情與理的結合,所以,唐君毅

先生的〈與青年談中國文化〉一文中說中國先哲重人禽之別時,便說「總是合情

理以說。人之異於禽獸者,在其性理即在其性情。」這裡,既說性理即性情,可

見情理可以合一,不必互相排斥。

上面對中西文化重情重理之說作出澄清後,現在,我想對中國文化的特質提

出兩點看法:1.中國文化亦重理,2.中國文化所重的理是一種具體的情理。

1. 中國文化亦重理

既然情與理不必互相排斥,那麼,說中國文化重情亦重理便沒有矛盾。當然,

我同意以下的說法:相對於西方文化來說,中國文化不及西方文化那麼重理。然

而,不及西方文化那麼重視不等於不重視,所以,我們斷不可說中國文化無理或

者不講理,執持這種說法的人自身才是蠻不講理,因為他們的說法往往缺乏理

據。

吳森先生在〈情與中國文化〉一文曾以不少文化材料說明中國文化是重情

的;其實,運用類似的方法,我們也可以找到許多文化材料說明中國文化亦是重

理的。傳統中國文化的典籍一般歸類為經子史集四大類,當中,子類即諸子,固

然是以講哲理為主的著作,就是經類經書如周易與尚書等,亦包含不少哲理的成

分。例如《尚書》的〈無逸〉篇,以前在我讀中學時期是課程內的課文,當中就

講到「君子所期無逸」的思想,即在位的君主預期無逸,才能使國家得到安逸。

又例如《周易》,眾所周知,當中包含了許多高深的哲理,如物極必反、居中等

哲學思想。另外,甚至在集類當中,如詩歌一類中,亦有不少所謂哲理詩的出現。

譬如說,宋儒程明道有句詩說:「萬物靜觀皆自得。」這種靜觀自得的境界,固

然是一種情懷,但何嘗試又不是一種人生處世的道理?

Page 52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2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今次講座,我們的時間很有限,我們不可能詳細羅列出中國先哲講哲理的各

種具體的例子,大家如果想這樣做,我建議大家看一些中國哲學史或思想史一類

的著作,當中,我們可見無論先秦的九流十家,或者日後成為主流的儒釋道三家,

他們講的理大都內容豐富、思想深刻,由此斷不難見出中國文化其實亦有講理的

傳統,在有些方面,譬如說,道德價值之理,甚至比西方有過之而無不及。唐君

毅先生在其《中國哲學原論》一書中,就曾舉出中國思想發展史上有六大類哲理,

此即所謂「理之六義」:文理、名理、空理、性理、事理和物理。依中國當代大

哲牟宗三先生的整理,它們實涵蓋數學邏輯、經驗科學、政治及歷史哲學,以及

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凡此種種,可見說中國文化不重理之說是站不住腳的。

2.中國文化重在具體的情理

中國文化雖亦重理,然而,相對於西方文化來說,她所重視的理的內容與西

方的有所不同。相對而言,西方文化較著重與情分離的、或即獨立於情之外的抽

象的道理,這與中國文化較重具體的情理不同。分解來說,具體的情理有三個特

點:

1) 它是有普遍性的真理

凡真理都有普遍性。用哲學的術語來說,即它對於一切有理性的人來說都是

合理有效的。例如「1+1=2」這種數學真理、「凡烏鴉都是黑色的」這種經驗科

學的真理,或者「人應該孝順父母」這種中國儒家著重的具體的情理,它們並非

只是對於某個人或某些人來說是合理的,而是對於有理性的人來說都是合理的。

2) 它是與情結合的真理

一般西方人往往難以理解這種與情結合的理,因為他們大都抱持情理截然二

分、互相排斥的觀點。然而,對於傳統中國人來說,他們卻很容易了解,因為傳

統中國人所講的理往往與情結合,無從分離。譬如說,孟子所講的四端,是指道

德機能的四種開端,它們既是情,但亦是理。四端是情,這個較多人了解,因為

Page 52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2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孟子直接說它們是「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所謂「心」,這裡顯然指一些人類的道德情感。例如孟子以乍見孺子將入於井這

個事例來指點出人的惻隱之心,後者明顯是一種不忍心見到別人遭遇到厄困的同

情的情感。四端亦是理,這個較少人了解,也較難了解。孟子說它們是仁、義、

禮、智,依儒家典籍的一般用法,後者往往指一些道德的原理。這個較難了解,

或者我再舉一個旁證加以說明。依孟子,四端是有普遍性的,因為它們是凡人皆

有,而不具備的就不是人。如前所言,普遍性便是真理的特性,因此可見,四端

其實亦是理。

這裡,有些人會覺得這種與理結合的,有普遍性的道德情感難以接受。所以,

我覺得需要用例子加以說明和澄清。一般的情感,或者可稱為自然的情感,如我

們的一般喜惡等,當然難以說得上有普遍性。例如,有人覺得電影「鐵達尼號」

的男主角英俊,有人不覺得;有人怕蟑螂,有人不怕,這些喜惡的情感都說不上

有普遍性。然而,孟子所講的惻隱之心或惻隱之情,卻是有普遍性的道德情感,

如果我們突然見到小孩快要墮井而完全無動於中,我們便不是有理性的人,所以

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又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就是這個

意思。

3) 具體的真理

我們說上述與情結合的真理是具體的,意思當然不是說它是一件具體的經驗

事物,如我們眼前所見的椅子和桌子等。我們所指的意思,是說這種真理不能獨

立於具體的情況而決定。抽象的真理,如上面舉過的「1+1=2」這種數學真理、

「凡烏鴉都是黑色的」這種經驗科學的真理,它們是獨立於具體的情況而決定

的,所以,它們不會因具體的情況改變而改變,譬如說,我們不能說它們在某具

體情況是這樣的,其他的情況卻不是這樣的。然而,具體的真理卻不同,例如,

孔子所說的「仁者愛人」(簡單來說可理解成:有道德的人應該關愛別人),它

當然是合理的,然而,在不同的具體情況下,我們對它卻可以有不同的了解。譬

如說,對於不同性格的行仁者來說,如何愛人的方式可以很不同:性格陽剛的人,

他可以用大俠的方式來愛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他們會以拋頭臚、洒熱血

的方式來行仁。但性格陰柔的人,譬如一個溫柔的女性,她可以用細水長流、無

微不至的方式來愛人。另外,因應愛的對象的不同,我們愛人的內容亦有所不同:

對於父母,我們講孝;對於兄弟,我們講悌;對於夫婦,我們講愛講敬等等。這

就是情理的具體性。

Page 53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3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最後,我想總結一下我今次演講的內容。我並不是說主張中西文化有重情重

理的分別是錯誤的,而是想進一步釐清這種說法及糾正因上述說法而產生對於中

國文化的一種誤解:中國文化只重情而不重理,甚至說中國文化是無理的或不講

理的。今天時間所限,我就講到這裡,多謝各位!

即 場 答 問

(作者案:這個環節是由當日出席講座的人士在聽完演講後提出問題,然後由本

人即時解答,這部分的文字是根據我在講座之後記憶所及,然後重組我的思路而

寫成的,與當時實際的所問所答者有一定的距離。)

1.請評論孔子的「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的思想。

答:此語見於《論語.子路》篇中。這則故事,主要帶出法理與人情孰為輕重的

問題。簡單來說,葉公重法理,孔子重人情,他們的說法各有其合理的地方。所

以,我們不應只偏於一面,單說葉公對孔子錯,或者相反葉公錯孔子對,我們應

盡量平衡調和他們的講法。

講者講過,情和理可以兼容,不一定互相排斤,然而,有時它們卻無可避免

地會發生衝突,這時候,我們該怎麼辦?我以為,最好的做法是:不應單只考慮

法理一面或者人情一面,而應該盡量兩者兼顧,在兩端中取得平衡。

《孟子》裡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幫助我們說明此點。在〈盡心〉篇裡,有

人問孟子:舜為天子,皋陶執法,而舜的父親瞽叟殺人,應當怎樣辦?孟子以為

皋陶應該依法逮捕瞽叟,因為他與瞽叟並無親屬關係,而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由此可見孟子是沒有忽略法理的方面的。然而,孟子卻以為,舜則可以放棄君位,

背負父親逃亡到海邊隱居。這裡,我以為孟子所主張的具體做法並非不可爭議,

因為人們或可設想比他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兩難的處境。然而,我以為在原則

上孟子是相當正確的,因為他顯然兼顧到法理與人情兩方面,這比單講法理的不

近人情的做法,或者單講人情而徇私枉法的做法好。

Page 53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3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 中國人所講的禮是否限制了情的表達?如果是的話在現代社會裡是否應把它

取消?

答:傳統中國人所講的禮即是日常生活中的禮儀,主要由儒家所提倡。儒家立禮

的原意是建立一定的程序和方法,來幫助人們將內心的道德情感(仁心)表達出

來,譬如說,喪禮的目的,便是讓我們對已故的親朋表達傷痛和哀悼。所以,孔

子說:「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就是這個意思。禮本身的作用既是幫助人

們表達情感的,那麼,我們便不可說它妨礙或限制情感的表達。因此,對於禮的

看法,在預科的文化課的篇章中,我較同意吳森先生在〈情與中國文化〉中的看

法而不太同意金耀基先生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中的看法。依金先生的看法,「禮

的強調並不能保證道德的實現,而常導致形式主義」。我不太同意此看法,我以

為,導致形式主義的並非禮本身,而只是禮的濫用或誤用──如果將支持禮背後

的道德情感(仁心)抽離了,禮才變得形式化,空洞化。

以下,我嘗試轉到吳森先生那篇文章中提到的「三年之喪」的問題的討論。

我以為,孔子與宰我辯此問題時,往往被人誤解了。不少人執著孔子「三年然後

免於父母之懷」那句說話,以為孔子食古不化,拘泥於三年的數目而不懂因應時

代而變遷。固然,禮儀的形式應該與時並進,而不應僵化;可是,孔子用心卻主

要不在於此,他的主要意思見於另一番說話:「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

女安,則為之!」父母逝世,為人子女的卻仍然大吃大喝,無動於中,完全沒有

不安之情(這是道德的、有普遍性的不安之情,而非自然的、主觀的不安之情),

這是不仁的表現,不能以時間、經濟等藉口來逃避。孔子的重點在於要我們了解

守禮是仁者所當為的,不應以借口推御責任。因此,孔子並非拘禮於禮的形式,

而是要我們肯定禮的精神。在《論語》裡,有許多說話表示這個意思,如說「仁

而不仁如禮何!」,又如說「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都是這個意思。

3.中國人所講的具體的情理是否過於偏狹?這種理與抽象的道理比較何者更為

重要?中國人著重講具體的情理,是否導致中國文化在政治、科學、經濟等方面

落後於西方的原因?

答:我以為,兩種理,無論是具體的情理,還是抽象的道理,都各有其討論的領

域,簡單來說,前者主要是人生價值的領域,後者主要是經驗知識的領域,而這

兩個領域根本在不同的層面,因此,我們難以比較說何者範圍闊、何者範圍狹,

Page 53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3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頂多只能說兩者皆有其各自限定的範圍。

至於說何者更為重要,也難以比較,因為理性既是人類文化的兩種要素,那

麼,理性在不同論域的運用都各有其價值,不能強分高下。

最後,我以為,說「中國文化重具體的情理是導致其在現代落後於西方文化

的原因」此語需加以釐清才能判斷其正確與否。我同意,傳統中國文化,偏重具

體的情理,而同時相對於西方文化而言,又過於忽略抽象的道理,這是其在現代

落後於西方文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我卻反對說「重視情理會必然導致忽視

道理」,因為,我以為,兩種理的關係與前面所講的情與理關係相同:它們雖有

不同,亦可以偶有衝突,但卻並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可以兼容的。因此,在中

國文化現代的問題上面,我反對全盤西化的立場。我以為,講現代化並不需要完

全否定傳統中國文化,兩者其實可以作有機的結合。全盤西化論者的毛病,主要

在於他們根本沒有充分的理據證明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兩者互相排斥,不能並

存。而且,歷史也為我們作出了公正的裁決──今天,已經很少人支持全盤西化

這種偏激的文化理論。

4.請講出中庸之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答:我不太同意有人說中庸之道對中國文化造成不良的影響,人們這樣說時,往

往只是將庸俗的折衷主義、滑頭主義與中庸之道混淆起來。依我看,中庸之道其

實亦是一種有普遍性的具體的情理。儒家所講的中庸之道,簡單來說,是指我們

的情感與行動不要陷於過或不及的兩極狀態,而應保持在適中的狀態。譬如說,

魯莽是過,懦怯是不及,勇敢就是中庸。又例如,揮霍是過,吝嗇是不及,而慷

慨才符合中庸之道。這種觀點很能符合人之常情,與人之常理。其實,西方大哲

學家亞理士多德早在古希臘時期亦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可見這裡人同此心,心

同此理。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 53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3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

楊鍾基教授

中華民族有悠悠數千年歷史,積累成一套獨特的文化,底蘊深厚;相對而言,

「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則是一個比較新的科目。要在中六、中七兩個學年內認識

中國文化,於學生而言是苦事;於老師而言,亦未嘗不是一件苦差。那麼,問題

到底如何解決呢?學習中國文化是否必需課堂、課本?是否必需老師?有沒有任

你想學些甚麼就給你講些甚麼的文化課程?有沒有任你決定考甚麼就考甚麼的考

試?楊鍾基教授在「中國文化與現代社會」的演講中,啟發了同學們對中國語文

及文化科的思考。

快快樂樂學文化

楊教授認為在有限的學額、資源下,我們需用學歷來分配,是「考試」便作為

一種測試能力的手段;要應試、取得好成績,便不得不熟習課程,應試者每每是

被動地接受課程與考試的制肘,甚或迷失其中。因此,教與學雙方皆感到痛苦。

理想的課程,應該是不受課程綱要局限的課程;理想的考試,應該是不受考試形式

制肘的考試。要擺脫考試的制肘,楊教授建議同學不妨考考自己,自定目標,自評

分數。與其處處和他人比較,不如先突破自己;與其當一隻被動的「填鴨」,不如

主動地定立學習目標。

為了配合考試而編定的課程,所選取的課文不過是「滄海一粟」,即使讀得滾瓜爛熟,所懂的

不過是那數篇課文;楊教授認為在考卷中不受考生重視的「課外閱讀」項目,才是真正提高能力的途

徑。他說:「如果能在『課外閱讀』部份取得佳績,那麼,『課文問題』必能應付裕餘。」除了閱讀,

楊教授還建議同學「自問自答」,從而自我測試明白了多少,學習了多少。學問,便是透過「學」與

「問」而獲得的。就這樣,彷彿與自己進行一項競賽、一個遊戲,引發自己的學習動機。只有對學習

對象產生興趣,我們才能快快樂樂地學習。

擬題工程大揭秘

由於「中國語文及文化」畢竟是一科公開考試的科目,同學當然關心怎樣

準備,怎樣才能取得優良的成績。楊教授以課程設計者的身分,為同學分析本科

的設題和評核重點。

據楊教授透露,文化科的設題理念是:「既讓考生有把握,也讓考生不要有

太多把握。」因此,設題時首先隨機挑選文化篇章中的傳統文化課題;而對考生

Page 53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3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的要求是:不必記誦,但必須認識要點,並能發揮要點。

選定文化課題之後,便是細心選擇與既定課題相異或相反的觀點。所選觀點

來源包羅萬有,可能來自其他文化篇章、其他中學時代所讀的課文、古籍原文

(附注釋或譯文)、其他文化體系、 現代社會思潮,甚至流行文化。

設題方面則要求考生分別闡述不同觀點,並作出比較,指出分歧關鍵,論定

其間的是非得失;進而提供個人選擇,並解釋抉擇的依據及申述個人感想。

評卷方面僅列參考答案,考生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即可給分。事實上,文化科考的不只是學生,

同時亦考驗閱卷者的包容氣度。

楊教授提醒同學:「文化科考卷特別著重『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的比較,要求學生能指出

兩者之間的承傳與轉化,分辨二者的分歧及其關鍵所在;並要求能就『現代社會』生活舉例,闡述『傳

統文化』的精神,探討『傳統文化』能否解決『現代社會』問題。」可見中國語文及文化科是一門活

的學科、生活化的學科。

從上述各項可見,文化科著重的並非背誦能力,而是著重考生的理解、表達、

分析、判斷等能力,這都是必須從平時累積、訓練而得的,絕不能一蹴而就。只要博覽群書,廣加涉

獵;並多作思考、多觀察身邊的事物,便可發現「傳統文化」是植根於我們的生命,滲透在我們的生

活中,影響深遠。

中國文化自主課題、自主考試

是次演講的第二部份便針對剛才所提出的問題:「有沒有任你想學些甚麼就

給你講些甚麼的文化課程?有沒有任你決定考甚麼就考甚麼的考試?」讓同學們

提出他們的疑問。

楊教授設計了三個比賽。第一項要求各小組設計問題:「自主考試」--分別設計值得作為公開試

的考題以及一些輕鬆有趣、刁鑽古怪的問題;第二項要求小組同學設計演講內容:「自主課題」--

分別列出對主講者的建議及假設自己為主講者,寫出自己的演講提要;第三項則是給同學個人的思考

題:「聞一多在《一個觀念》這首詩中,用了『雋永的神秘』、『美麗的謊』、『倔強的質問』、『一

道金光』、『一股火』等意象去捕捉『五千多年的記憶』給他的感受,我們也來仿照他的方法,以『山

名』、『人名』等形象表達自己心目中的『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例如以『長安』代表傳統文

化,並由長安聯想到『長安自古帝王都』、『西風殘照,漢家陵闕』、『長安不長,長安不安』等等。」

同樣的思考題,楊教授曾讓大學生作答,有的答案別出心裁,他說:「觸覺方面,有人用『母親的心

跳』代表傳統文化,用『心驚膽跳』代表現代社會。『母親的心跳』使人平和,感到莫名的親昵和溫

馨;『心驚膽跳』則道出現代社會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競爭和疏離,使人感到不安。又如『一

Page 53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3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句話』有人用『唉』代表傳統文化,用『噢』代表現代社會。『唉』是惋惜與慨嘆;『噢』可理解為

驚呼與困惑。」此外,尚可從鳥獸蟲魚、花草樹木、人物、年份、飲品、樂器、節日、五行、四季、

形狀、味覺、顏色、溫度、史事或時事、歌曲、詩、文……,從不同物象、角度,放任自己的想像力,

去體味和觀察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的特質,作新的理解,並從過程中發掘趣味。 同學們曾就自主課

題、自主考試提出一堆疑惑和有趣的問題,值得深思。例如:如果一對同性戀者領養了子女,那將如

何分辨父與母的身份呢?為何傳統祭禮只用豬、牛、羊作祭品而不用其他動物?能否將四書五經和漫

畫作一比較?「流行文化」能與「傳統文化」並存嗎?傳統文化有甚麼價值?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

活……

楊教授最後表示:「在文化課題裏,有的問題還沒有答案,甚或不會有答案,

但只要肯思考,能理解,能作出分析,那也就夠了。」總括而言,楊教授建議同學多閱讀、多思考、

多從不同角度去觀察身邊的一切,便不難發現「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密切的關係;而中國語文

及文化科,則是一門開放、有趣的課程,希望同學能品味箇中樂趣。

Page 53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3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009

實用文寫作(6)

專題介紹

Page 53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3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專題介紹

一、定義

專題,是指一個特定的、具專門性質的題目,需要向人推薦、介紹,使人知曉。專題的範圍很廣,

舉凡文學、藝術、歷史、哲學、科學、技術、天文、地理、時事、體育……均可。介紹這些專門

性質事物的文字,就是專題介紹。專題介紹具推介性質,對象是一般的大眾讀者,目的是加深大

眾讀者對介紹專題的認識。因此,專題介紹作為說明文的一種 ﹐內容固然要能臚列事物的特點,

行文也要明白、生動,務使大多數人了解、知曉,以達到介紹的目的。

二﹑主導印象

專題介紹不只是羅列專題的表面種種而已,而是必要能突出專題的某種特點,這特點,可以說是

介紹的主題,整個專題的內容、對專題性質的介紹,都是以此為中心組織起來,令讀者讀後,有

一個對介紹專題基本的觀念,這基本觀念,就是所謂的主導印象了。讀者看後,不能喚起任何一

絲印象,那麼那篇介紹便是失敗之作。主導印象當然不是抽象地建立的,而是透過專題的具體細

節介紹慢慢推導、整理出來的。

三﹑讀者對象:

專題介紹的對象不同 ﹐主導印象也就不同。例如 ﹐日前香港爆發「禽流感」﹐香港衛生署介紹「禽

流感」給外國遊客 ﹐其中介紹的內容是:

「禽流感」是甚麼?香港是否出現「禽流感」疫症?如何避免感染?到香港旅遊是否安全?到

香港旅遊應準備甚麼防範措施?需否取消到港旅遊?需否避免吃禽鳥類食物?在港病倒怎樣

做?應避免往深圳嗎?

很顯然 ﹐如果介紹「禽流感」的對象是本港巿民 ﹐內容必然與上述內容不盡同了。

四﹑組織安排

專題介紹與一般文章式實用文相似,可以分為標題、開頭、正文、結尾四部份。

1.標題

標題是用最簡括的文字﹐概括整個要介紹的內容。標題的形式大致有兩種:點題式和陳述式。點

題式是直截點出介紹的專題,陳述式不但點明介紹專題的名稱,更說明該專題的特點。例如:

a)點題式:「圍棋和象棋」;

「介紹香港海洋公園」;

b)陳述式:「默默耕耘的袁永和老師」;

「返老還童的上環街市」;

除上述只有正題的點題式或陳述式外,也可以加副題把點題式和陳述式二者混合,如:

c)混合式:「培養植皮法 ──令嚴重燒傷者重獲新生」;

「寄養服務簡介 ──與 領養截然不同」;

Page 53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3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引言

引言是對專題的總體初步介紹,一般先介紹專題的源由、背景;或整體外觀、情況;或專題的最

重要特點、介紹者對該專題的初步印象、專題對大眾讀者的特別意義等。簡言之 ﹐引言的作用是

為正文提供一個框架 (framing function)。

3.正文

正文當然是專題介紹的骨幹所在,是對專題的正面介紹。正文寫得要:一、詳盡而不瑣碎,也就

把要說的說盡,但無關的則應予略去;二、要能揭示專題的特點、甚至特殊的價值,但切忌小題

大做;三、陳述要有條理,把專題的內容、性質分門別類,分別陳述。為了表達方便,使人更易

了解,正文可以配上圖片,或表解等。

4.結尾

專題介紹可以沒有結尾,文章隨正文的結束而結束;然而,大多數專題介紹還是以有結束為常見。

專題紹的結尾大致有三種形式:

總結式:概括正文的重點 ﹐尤其突出文章的主導印印象。

呼應式:呼應開頭部份對專題意義、價值的初步說明,是經過正文部份對專題內容、性質的詳盡

說明後的重申和肯定。

展望式:展望介紹專題今日的發展和日後的可能變化,以作為所介紹的專題的補充;或呼籲。

呼應式與展望式很多時可以同兼,在展望中呼應專題的價值 ﹐突出意義。

五﹑語言生動

專題介紹的語言首要是親切、明白,好讓讀者容易了解;但若整篇介紹都只是一律的陳述句式,

則又未免太呆板。因此,專題介紹的語言若能做到生動、多變,則效果無疑吸引得多;生動、多

變的語言,如示現、設問、比較、假設等修辭的運用。尤其設問句 ﹐於專題介紹中特別常見。當

然,語言的運用要視專題的質而定,一些學術性較高的介紹,語言不宜太多變,與日常生活關係

較大的專題,則語言可以較生動。

六、練習

試為香港旅遊協會撰寫一篇專文 ﹐介紹香港的中國傳統節日 ﹐刊載於《香港旅遊指南》一書內。全

文不得少於 600 字 ﹐標點符號計算在內。 (1996)

Page 53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3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專題介紹

格式:

複製技術的演變

…………………………………………………………………………………………………

………………………………………………………………………………………………………..

…………………………………………………………………………………………………

………………………………………………………………………………………………………..

………………………………………………………………………………………………………..

………………………………………………………………………………………………………..

…………………………………………………………………………………………………

………………………………………………………………………………………………………..

………………………………………………………………………………………………………..

………………………………………………………………………………………………………..

要點:

(一)無上款、下款及日期;

(二)必須有標題;

(三)行文需以介紹某項事物為主,令人看後明白這事物的內容。

無上款

無下款及日期

Page 54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4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專題介紹評改

《三棟屋博物館》

現今香港工商業發展迅速,我們的生活文化正受到西方文化的薰陶,而我們對於中國古代生活文化略

知半解,區域市政局有見及此,便在荃灣三棟屋原址興建博物館,致力於保護香港的文化遺產,加強

區內人士的認同感,同時,亦給了我們一個寶貴的機會,不需要長途拔涉去參觀日漸消逝的新界農村

中的文物。

為何要稱這座建築物為三棟屋呢?因為三棟屋的間格是主要分為三部份的,即是宗祠、中廳和下廳,

而每一部份的屋頂都是由一條主軸所支撐,而這條主軸又可稱為「棟」,因此三棟屋這名字就由此得

來的。

三棟屋博物館,是區域市政局轄下三間博物館之一,位於荃灣古屋里及西樓角路交界,鄰近荃灣地鐵

站,交通極之方便。而博物館四周都被高聳入雲、設計新穎的住宅大廈所包圍,從遠處望去,成了一

個強烈的對比,在這繁器的城市裡,竟有一座質樸雅緻的建築物獨處一角,簡直是相形成趣。

三棟屋佔地二千平方米,是十八世紀由陳氏族人所興建的客家圍村,亦是本港歷史悠久的圍村之一,

直至今日,已有二百年之歷史,一九八一年政府宣佈將三棟屋例為法定古蹟,並修建為博物館,而且

三棟屋村和其他附近多條村落為了配合整個社會的發展,亦作出忍讓,整個家族遷往象建新村,原有

的祠堂亦在荃灣理民府以保存文物的原則下予以保留,除了保持其原有舊觀都以故居方式復修,一九

八七年,政府開放予市民參觀,這不但使三棟屋家族的歷史文物,永垂後世,也可以藉該族之演進歷

史,歷記荃灣二百年來之發展。

三棟屋建築風格獨特,為新界圍村之典範。該村為長方形的建築,形狀就如一個棋盤,左右互相對稱,

中軸線上分別建有前廳、中廳及祠堂,兩旁分別為四間獨立的居室,此一建築特色,反映出客藉人士

尊重特色,重視宗族觀念的特質,而左右及後排的橫屋則將整條村莊圍攏起來。

當一踏進大門口,就會發現門外兩旁有兩個大瓦缸,這兩個缸是用來盛裝清水,而這些水則用來食用

或救火的。當抬頭一望時,一副寫上「帽山舒鳳彩,灣海獻龍文」的對聯復現在眼前,「帽山」是指

三棟屋後面的大帽山,「灣海」是指對出海峽,由這副對聯,我們就可以聯想到昔日三棟屋的四周環

境了。

進入了下廳之際,立刻感受到中國建築古樸的氣氛,右面的介紹室更圖文並茂清楚說明了三棟屋的歷

史和演變過程等等,而左邊的接待室亦陳列各種農具及客家日用品,而且還有關於中國藝術的書籍展

覽及發售,這使遊客們更深入清楚認識中國的古代文化。

經過了下廳,便是中廳及宗祠了,中廳屋頂放置了一盞色彩奪目的子孫燈,當有男丁出世時,這盞燈

才會掛起,這裡可看出中國傳統重男輕女的習俗。而祠堂位於上廳,指引出祖先的重要性,如果細心

留意祠堂的屋頂,就會發覺有兩副寫上了「百子千孫,長命富貴」的碑匾。

中軸線兩旁分別是四間故居,每一間故居的間隔大致是一樣的,而 面放置了一些舊酸枝傢具及一些

木製舊傢具,古色古香,最值得一提的是當一踏進故居,有一座小圍牆隔著右面的小角落,原來這小

角落是用洗澡的地方,非常特別,而且每一個故居都有一個天井,族人通常都在天井做家庭雜務的。

當入進屋內抬頭一看,就會發覺屋頂瓦與瓦之間有幾塊玻璃,這樣就可以讓陽光透進屋內,節省資源。

Page 54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4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左右排的橫屋分別精緻地介紹了中國古時的 房及寢室的擺置,這些擺置和現代生活的電器用品相比,

真是天涯之別。而最特別的用品,可算是可將穀類和穀殼分開的風櫃,都手動風櫃時,就會產生風將

重量比較輕的雜物吹走,餘下的便是乾乾淨淨的穀類了。

後排的橫屋分別改為演講室、博物館辦公室及展覽廳,而展覽廳內有半年更換一次的專題展覽,為市

民提供多種不同類型的教育服務。

三棟屋博物館,值得一家大小一同參觀,因最令人心折的是那絢爛歷史的餘韻,如果想像力豐富的話,

面對這座古樸雅緻的建築物時,已足可幻想自己置身其中的感覺。

Page 54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4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香港工商業發展迅速,我們的生活、文化正受到西方文化的衝擊,而我們新一代對於中國古代生活文

化更是一知半解。區域市政局有見及此,便在荃灣三棟屋原址改建原有的民房成為博物館,致力於保

護香港的文化遺產,加強區內人士的認同感,使我們不需要長途跋涉就可以認識到日漸消失的新界農

村文物。

這座建築物為何稱為三棟屋呢?三棟屋正中的公用地方主要分為三部份,即是宗祠、中廳和下廳,每

一部份的屋頂都是由一條橫樑所承托,而這條橫樑又可稱為「棟」,三棟屋這名字就是由此得來的。

三棟屋博物館(是區域市政局轄下三間博物館之一),位於荃灣古屋里與西樓角路交界,鄰近荃灣地

鐵站,交通十分方便。博物館四周都被高聳入雲、設計新穎的住宅大廈所包圍,從遠處望去,成了一

個強烈的對比。在這繁囂的城市裡,竟有一座質樸雅緻的建築物獨處一角,真是相映成趣。

三棟屋佔地二千平方米,是十八世紀由陳氏族人所興建的客家圍村,亦是本港歷史悠久的圍村之一,

直至今日,已有二百年之歷史。一九八一年政府宣佈將三棟屋列為法定古蹟,並修建為博物館。三棟

屋村和附近多條村落為了配合整個社會的發展,,整個家族遷往象山重建新村,原有的祠堂亦在荃灣

理民府以保存文物的原則下予以保留,除了保持其原有舊觀都以故居方式復修,一九八七年,政府開

放予市民參觀,這不但使三棟屋家族的歷史文物,永垂後世,也可以藉該族之演進歷史,歷記荃灣二

百年來之發展。

三棟屋建築風格獨特,為新界圍村之典範。該村為長方形建築,形狀就如一個棋盤,左右對稱,中軸

線上分別建有前廳、中廳及祠堂,兩旁有四間獨立居室,而左右及後排的橫屋則將整條村莊圍攏起來。

此一建築特色,反映出客籍人士尊重宗族的特色。

當走近三棟屋的前門,就會發現門外兩旁各有一個大瓦缸,這兩個缸是用來盛載清水的,據說用來食

用或救火的。再抬頭一望,一副寫上「帽山舒鳳彩,灣海獻龍文」的對聯復現在眼前,「帽山」是指

三棟屋後面的大帽山,「灣海」是指對出的海灣,由這副對聯,我們就可以聯想到昔日三棟屋的四周

環境了。

進入下廳,立刻感受到中國建築古樸的氣氛,右面的介紹室圖文並茂,清楚說明了三棟屋的歷史和演

變過程等等,而左邊的接待室亦陳列著各種農具及客家日用品,而且還有一些由區域市政局出版的中

國藝術書籍展覽,供遊客選購,方便遊客更深入認識中國的古代文化。

經過下廳便是中廳和宗祠,中廳屋頂懸著一盞色彩奪目的子孫燈,當有男丁出世時,這盞燈才會掛起,

這裡可看出中國傳統重男輕女的習俗。而祠堂位於上廳,指引出祖先的重要性,如果細心留意祠堂的

上方,就會發覺有兩塊匾額,分別寫著「百子千孫」和「長命富貴」。

中廳和宗祠兩旁分別是四間故居,每間故居的間隔大致一樣, 面放置了一些舊酸枝傢具及一些木製

舊傢具,古色古香。最值得一提的是當一踏進故居,有一堵矮牆隔著右面的小角落,原來這小角落是

洗澡間。此外,每個故居都有天井,族人通常都在天井做家庭雜務。當進入屋內抬頭一看,就會發覺

屋頂瓦與瓦之間有幾塊玻璃,作用是讓陽光透進屋內,節省資源。

左右排的橫屋分別精緻地介紹了香港昔日的 房和寢室的佈置,這些佈置和現代家庭的居室佈置相比,

真是有天淵之別。而最特別的用品,可算是那個可將穀種和穀殼分開的風櫃,當用手搖動風櫃時,就

會產生風力將比較輕的穀殼和雜物吹走,餘下的便是乾乾淨淨的穀種了。

後排的橫屋分別改為演講室、博物館辦公室和展覽廳,而展覽廳的專題展覽每半年更換一次。

三棟屋博物館,值得一家大小一同參觀,因最令人心折的是那絢爛歷史的餘韻,如果想像力豐富的話,

面對這座古樸雅緻的建築物,已足可幻想自己置身其中的感覺。

Page 54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4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http://dodderer.blogspot.com

每到大學選科的季節,坊間不難聽到三姑六婆多管閒事:「阿乜仔,而家 XX吃香、易搵工呀...」。當然,若信這類事後

出事完全不負責任的言論,可真算是活該。

但凡歷史所見,所有所謂熱門學科都沒有一個是長青的,近幾十年的趨勢實在如楊慎所言「浪花淘盡英雄」:

六七十年代 - 純文統理:當年香港人仍信奉「科教興國」,尤其當幾位華人獲諾貝爾獎更令人鼓舞,所以吸引了當時的

精英都以理科為首選,其中表表者當然是首位華人/香港人奪數學界第一榮銜 Fields Medal 的丘成桐、以及中學後赴美

的諾獎得主崔崎,另外朱經武亦曾言受楊振寧的講座感召下走上科學之路。

此外受當時南下的一班文史巨子如錢穆、唐君毅、饒宗頤等影響下,文科亦是另一熱門學科。港大法學院成立時收生甚

至有所不及,亦有不能入文學院才以法學為次選的說法,可見當年純文學科的鋒芒。

八十年代 - 商科:當經濟起飛後美帝國流行而英鬼子鄙視的商科漸成大熱(直至近年英國一線大學才開設 MBA,然商學

本科仍相對選擇極少,收生能力更仍與傳統學科有極大差距),然商科學位可算是不斷眨值:八十年代末初興時 BBA已算

是吃香,但到九十年代中期 MBA才是最低要求。踏入二十一世紀由於 MBA已極泛濫,一如山地戰名言「次高峰並無價值」,

若非一級大學的 MBA作用已是微不足道。

八十年代末期 - 社工:聽時難免有點目瞪口呆:社工也吃香過?雖然現今社工起薪也算不俗,但很難想像居然曾是熱門

學科,但在多位相關年代的朋友異口同聲提及下不得不信。在追問後原因未免有點搞笑:因當時一套電視劇影響下,令

不少人希望投身該行業!

九十年代中、後期 - 土木工程:原因非常簡單,九十年代香港樓價上漲、大興土木,加上港英的玫瑰園計劃規模大得驚

人,土木工程當然順理成章成為熱門行業。但當在 97年樓市最興盛日子進入土木工程系的朋友畢業當日情況如何?

雖然近一兩年土木工程已有所復甦,但與最高峰期仍相去甚遠。

九十年代段期、廿一世紀初期 - 資訊工程、精算:大家最記憶猶新的莫過於「捱踢」(IT)狂潮了吧?想當日捱踢業可說

是不可一世,在港中兩大這兩所同具醫、工的學校更為明顯:撇除院校因素下捱踢工程收生甚至一度凌駕醫學院之上!

當然,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Page 54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4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同一年代另一冒起得莫名其妙的可說是精算。由於老頭預科正正是那「關鍵的一年」,所以大約也略有所聞。因為港大精

算收生人數少,故平均數在某年突然成為港大各系之冠,令世人將目光集中在這大多數人聞所未聞的科目上。

精算師收入的確比一般 BBA略高,但差異不見得有多大,而且能成為精算師者少之又少:香港精算 trainee 一年才有廿

多三十的空缺,但單以港大精算系已足以填滿有餘,更大鑊的是有關職位偏好海龜外,亦喜歡請理、工的 PhD!所以精

算系學生的競爭對手往往不是同窗而是厲害得難以想像的「外敵」,在中大甚至理、城開設精算學位後這鑊亦只會更大。

而且說穿了精算系收生高原因只在人數少。若單以最頂尖三十人而言精算系不見得高於法律、醫學,甚至中大會計頭三

十人亦不會遜於精算系,只是人數太少而令中位數成績顯得高而已。當然精算畢業生也可從事其他行業,但既然八、九

成畢業生都以轉行收場,那,何必精算?

I Bank、Consulting Firms 等熱門商界職位除英語、人脈等因素外,在學歷要求上首重院校,次重 GPA,主修科可沒什

麼相干。院校因素暫且不論,以同一人計在精算爭取名列前茅總比在其他學系難一點吧?可見若以 I Bank 等為目標入精

算系只會蝕水。

2003 - 2006 年 - 會計:2001 年末至 2002年會計界可算是歷史上最震撼的一段日子。除以質素至高無上的阿花安達信

(Arthur Andersen LLP)關門大吉外,亦是業內首次大裁員。在舊行大失血、被裁員工自立門戶下,經濟稍好時當然造就

大量 junior 職位,亦因而做成渴市的說法(詳見另文「會計師需求之謎」)。

但會計是貧富懸殊的行業:少數是富貴非常的大行高層,但大部份卻在 Local Firm、SME 中掙扎。初時人數不多問題還

未浮現出來,在宣傳影響下凡有人提出十年經驗的持牌會計師人工才追上上三大的 freshgrad 起薪,外行人自然反應是

歸咎於當事人自己失敗,完全應驗了英諺"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 但近年隨著數以千計新人入行,似

已到圖窮匕現的一日。

跟紅頂白一如摸頂

人生事業大約是三十年左右吧?但上列所有行業卻沒有一個有三十年以上的興盛期,若只追逐幾年的熱潮往往是一市淡

三墟,熱潮退後可有廿多年難捱日子。

最多人陷入的陷阱是以為「行業永遠存在便總會有工作」,但這等式上可欠了一環,就以捱踢業說明:

大家都同意現在捱踢泡沫已經爆破多時吧?但即使爆破了捱踢業仍然存在、發展,例如現今可算是最強的捱踢公司之一

Google 為例,其成立於 1998 年,但真正成熟卻在捱踢熱潮後期;另一近年相當熱門的網站 Youtube 更成立於 2005 年,

完全是熱潮過後的產物!從這兩所公司的業績加上以百萬計的從員業完全證明了捱踢業仍然存在,但為何 "行業長存 =

有飯吃"這公式出了問題?

答案非常簡單,老頭亦曾在「會計師需求之謎」一文中提過:餅雖大,但也要看多少人吃。當年捱踢大餅的確增長迅速,

但當餅增長了十倍,但政府卻大力亂吹而令百倍人數加入分餅,泡沫如何不爆?當加入人數一環後公式便成:

Page 54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4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行業長存/從業人數 = 有飯吃"

便可完全解釋捱踢業的情況。想當年不但捱踢專業是熱門學科,即使非捱踢底子的人亦會多修一兩個捱踢學位、證書,

進可以轉行退亦至少顯示自己有捱踢知識。各位想像一下當日情景,是否與今日會計熟口熟面?而且一如股市摸頂的人

在大市回落前相信大市不會下跌一樣,在滑落一日前支持者都會以為會計大餅是只會變大的。

當然相對亦有如機電工程、醫學、法律等遠看「長青永富」的行業,但行內人亦心知肚明,醫、法都有一定起伏,例如

小強年代大加公共醫療開支,幾年後卻大減一樣,只是因幅度比較細而外人未至太容易察覺;相對而言法律入門門檻比

醫療低、行業彈性比較大而較易看出,亦體現在 PCLL學額減少上。

至於不跟紅頂白應如何選科留待下篇續談。

)

坊間不少人聽到有人大學選修純文純理、社會科學或音樂藝術,第一反應不是「點搵工呀?」便是「你想教書?」(這教

書主要指中小學,大學或以上是另一回事。香港社會比較奇怪,中小學教師在大眾眼中地位奇怪地低,這當然不是健康

現象,將來有機會再談),彷彿不入讀「實用科」如工商醫法便是畢業等於失業,此想法欠缺兩個因素:其一是有如廣東

俗語「未見過大蛇痾尿」,少見識大公司請人做法,當然若矢志獻身 SME的朋友大可不必理會;其二是將讀「不切實際

科」成績較差的一群以偏概全。當然「不切實際科」中成績較遜的一群際遇有點艱難,但「實用科」成績包艇的何嘗不

是黑過墨斗?

雖然有「真正精英不會入 Big 4」(四大會計師行。會計界朋友先不要喝倒采,憑良心說,若 Goldman Sachs與水記對你

同出聘書,你選那一份?),但 Big 4 的招聘特徵正好用作說明。

一般人眼中會計總算是專業之一,但與想像中不同,不但申請 Big 4 會計見習生不需主修會計/商業,每年受聘的見習生

約一半為非會計主修生!在每年九月開工的新人中,非主修會計的朋友可享免費 conversion programme 以助其應考會計

師資格(不過小心的是其中三間都有賣身條款,若受其資助修讀 conversion programme 的朋友於兩年內離職可要賠鉅額

分手費,只有一間例外),而且亦有較中小型會計師行完善的在職培訓,所謂「唔識都教到你識」,若有心要做會計的朋

友可完全不用在大學主修會計。

若主修科不在考慮之列,Big 4 請人要求什麼?面試遴選上院校名聲是有一點關係但非最重要,當獲面試機會時最重要

的已是英語應對表現,但要小心的是大部份聘書會在畢業前(大約 final year 的一月前)發出,其中一間的聘書上更寫明

申請人須持二級榮譽以上方為有效。

Page 54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4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若大行不要求申請人主修會計,那誰人會對主修會計的朋友特別偏愛?當然是中小型會計師行了(聞說某幾間「2nd Tier」

i.e.二線會計師行亦會考慮非主修會計學生,但以人數上計少得可以忽略)!小型會計師行資源較為匱乏,不但付不起以

萬元計的 conversion programme、備試雞精班、trainning center 以栽培員工,甚至連考試假(Exam Leave)、無料備試

假(No-paid/Study Leave)亦孤寒非常,聽不少行家曾說小型會計師行只批考試正日放假,連自願免薪放假亦不容許:因

小型行人手匱乏,承受不起!當看到四大行的同業有薪考試假可長達半個月、加上無料假可達一個月以上,只有歎一句

人比人比死人...當然人工福利前景名譽更幾乎是兩個世界但在此不贅(免責聲明:只是用會計行業作說明,可不是叫人

做會計,無論大行細行都是足以做得叫人後悔生於這個世上,只是待遇上兩者有根本性的分別)。

會計行業外,其他行業又如何?記得一次獅子會活動上邀請某公用機構一大粒鬼對青少年談就業,其要點亦是大同小異。

那鬼談到每年均聘請兩類見習生(Graduate Trainee),第一類是機電工程朋友壟斷的工程見習生,這類保障了機電工程

界朋友出路的職位不在討論之列;另一類行政人員見習生為開放與所有學系畢業生的職位。

可不要有美麗的誤會以為管理職位當以主修管理為首選:雖然不會將管理申請人拒諸門外,但在遴選中卻啥優勢都沒有!

先說那鬼子的門面話:他強調選取過程中最重視的是成績(GPA 3 只是最低要求),不但不用主修商業,而且所謂「思考

科」更見有利。他舉的例子可真是跟三姑六婆過不去:地理、歷史、文學、科學...而且強調沒有經驗的學生修商科只是

紙上談兵,最理想是將有思考能力的年青人置身於工作環境後,再送到商學院印證自己所見,甚至未必用得上 MBA而幾

個月也好。說起來洋鬼子的口味與香港人真有點不同,例如在另文"Legal Study for non-Law Degree Holders - 奢侈

版 (Dodderer Law Review III)" 中也提到洋鬼子真正精英所讀的學科可是「不切實際」得很:希思的 PPE、戴師奶的

化學、布殊大帝的歷史甚至尤德的中文(!)在香港也是不受歡迎已極!

扯得遠了,從那大粒鬼的一小時多演說,可總結出三點:

1) 主修科目重要性不大;

2) 相對而言,成績比主修科重要得多;

3) 三姑六婆眼中的所謂「實用」,在真正有經驗的人眼中是紙上談兵!

那其他「熱點職位」又如何?記得約一兩年前報章提到商業顧問中大名鼎鼎的麥記(McKinsey & Company)招聘新人時 MBA

人數比例日低,反而垂青表達能力強、思考細膩、創意豐富的藝術學碩士(Master of Fine Arts,MFA)畢業生!

另一熱點行業投資銀行亦然。撇除人事、家底、英語等其他因素後,單論學歷一項亦是大同小異。投資銀行分工極多,

當然有需要數學良好的專屬職位,但亦有廣納各方人材的工種。前者可不限於主修財務的朋友,在數學、工程、物理中

表現出色的申請人亦會獲考慮;後者更是廣闊得很,例如老頭一舊同學在香港 UBS的 IPO工作便是主修經濟學。當然,

顧問公司和投資銀行都是極重出身的行業,若非某些院校的畢業生亦使 GPA 4.0 亦沒有面試的機會。

重點來了!總括上文可見成績遠遠凌駕科目之上!既然要廁身大公司便需好成績,試問閣下入讀最有把握、最有興趣的

科目還是不大熟悉的熱門學科容易高分?當然在「不切實際科」中成績不佳的朋友前路有點崎嶇,但「實用科」中僅僅

畢業的何嘗不是荊棘滿途?既然「實用科」中不能發揮的前路一樣其凍如水,何不找最適合自己的範疇一搏以求領先?

Page 54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4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原本計劃將本文分成三段,然而某討論區香港大學版版主慫恿下故將餘下部份一分為二。

除找第一份工外,在「學歷通漲」下修 Postgrad 學歷已是必然,然而主修科與申請 Postgrad Programme 關係又如何?

粗分下 Postgrad 學歷主要為兩大類:授課式(Taught Programme)及研究式(Research Programme)。前者大半可說是學校

掙錢的工具,尤其近年教資會撤銷對 Taught Programme 大部份資助後香港各大學的 Programme List 更是愈來愈長得嚇

人、收生亦愈來愈寬鬆,簡直有點「全民教育」的味道。除極少數課程外已接近開放收生(不便以香港作例子,就以外國

而言,Columbia 的新聞學 MSc、Cornell 的 MHA 總沒人認為易入吧?),故不在討論之列。

或許值得多一點著墨的地方是最多人報讀的 Taught Master: MBA。在此姑勿論 MBA有用無用(如讀者有興趣可看看 Jeffrey

Pfeffer 的長文"The End of Business Schools",由這卡內基、史丹福畢業、曾執教史丹福、哈佛、柏克萊、倫敦商學

院、依利洛等商學院課程的殿堂級人馬細說 MBA如何浪費時間金錢。然而這文以 Word 也長達 33 頁,故在此不贅),單以

申請 MBA 而論已可看出「熱門科目」的大害:MBA尤其美帝國收生極重視「多元性」,即希望招收不同背景的學生。與

其說閣下的競爭對手是所有申請人,不如說是與閣下相似背景的一群而已。

EIU出版的"Which MBA"提到一個例子:若一所商學院確認招收一法國核數師後,非常大可能不再招收法國核數師...甚

至不再收第二名核數師!可見閣下以「與其他申請人相若的出色背景」作申請何等危險:若閣下不能在數以百計的核數

師申請人中脫穎而出,即使你比其他行業申請人出色亦往往輸得莫名其妙,只好怨自己跟紅頂白。

想起當年老頭剛畢業時與老師說起他在 Cornell 的日子,提到這「多元性」問題時老頭問「有沒有具體例子?」,答曰

「和尚!」。第一反應當然是目瞪口呆,但細想下便明白一般學生如何會有和尚的經歷?若要增強班上的多元性不收和

尚難道收在香港多得投鞭斷流的核數師?

另一類的 Research Programme 就難搞得多,畢竟 Taught Programme 是你付鈔,但 Research Programme 卻是人家請客:

在香港請客的是教資會,在美國大多數由學校找數,因此令收生要求比有錢便是大爺的 Taught Programme 難得多,為方

便討論故以美帝國的 PhD為例。

先說申請:若閣下以潮流而非興趣為選科依歸只怕連申請資格也沒有。先莫說沒有興趣下如何獲得一定成績已是一大難

題,說到比成績更重要的推薦信更是非常大鑊:如何說服貴教授推薦一個對該科目不大有熱誠、隨時甩底(withdraw)收

場的學生?不怕整壞名乎哉?

當然有人可以憑恆心毅力獲得一定成績、亦蒙了教授寫幾封漂亮的推薦信,但到埗後才是惡夢的開始:首先迎接你的是

Page 54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4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令人回味一世的 Qualifying Exam,亦是最後一次可能以勤力可以征服的關口。但 PhD的靈魂可不是 coursework、exam

而是可愛已極的論文,試問沒有興趣的朋友如何投入幾年時間精力晉而有所創新?創新這 PhD的靈魂所在可不是以勤力

而是以頭腦決高下!以潮流為依歸的朋友若不幸行到這一步可真是進又進不得、退又退不成,兩旁亦沒路,行不得也哥

哥。

所以若是想在學歷上再進一步的朋友在選科時興趣、能力更為重要。莫以為擠得進是年收得高的熱門學科可有啥好處,

Graduate School 可不會欣賞閣下的隨波逐流而對稍差的成績網開一面;相反在一般人眼中不大熱門的科目若能配合興

趣則更易有所成就:例如 2006 年報章所說中大數學系有 12 人獲北美大學提供 Full Scholarship,相對其一年才收 57

人可說是比例奇高,聞說港中科三大不少「冷門學系」亦有相當高比例學生獲此待遇(亦有一如上篇提到進入商、政界等),

豈非應了「寧為雞口、毋為牛後」的老話?

當然不少看官看到此可能會抗議,說 PhD 找教席相當困難,因此讀來幹啥?若然閣下將目標集中於香港各大學可無話可

說,但在外國以 PhD學歷不但可在大學執教,在政、商各界亦有非常大的價值。先不說外國政府智囊、團體、NGO包攬

大量 PhD,在商界中 PhD橫行亦是比比皆是:單計工程學 PhD,最成功的首選當然是麥記一代大宗師核子工程學 PhD大前

研一;最為香港人熟悉的應是成功打擊賭風、十年間令賽馬投注額下跌兩成的香港賽馬會前主席電機工程 PhD黃至剛...

誰說 PhD 在商界找不到出路?

在香港就業比較困難的藥劑、生化 PhD 若到美帝國可說是到了一新世界:在此再一次推介信報專欄作家顧小培先生,他

老兄最擅長以簡單文句描述複雜的生化問題,亦是一位有道德的藥劑師:雖然以此為職業但循循善誘讀者勿「無病濫藥」:

若非有病而濫用藥物只會反傷身體。說到其行業時他提到幾間大藥廠可說是最大的 PhD僱主:幾間的研究部都可達幾千

人,相對而言可能比大學容納更多專材。除藥劑外,其他行業如電腦、航天等亦廣納賢才,誰叫你只局限自己於講台上?

若說外國 PhD有點遙遠,便找一個近一點的例子:楊英洋一個完全是香港土產的化學 PhD在美帝國作博士後研究,找出

更簡單方法製造「特敏福」。他可是品格高尚得不申請專利而讓落後國家大量生產(對此倒有點異議,更保險的方法是先

申請專利再以象徵性費用批於他人生產,以防無恥之徒搶註而製造麻煩)。但若他市儈一點,以藥物專利的厚利何曾低於

商界鉅子?

當然冷門學科畢業的際遇較差者大不乏人。但在閣下抱怨貴校(坦白說學校名氣非常有關係)、學系前請先參考這兩步測

試(Two-stage Test):

1) 閣下是根據興趣、能力選科,還是因為冷門學科收生低而入?

2) 閣下成績如何?若是名列前矛,是因為能力發揮所致,還是靠死背爛記,甚至是娶了教授的女兒?

Page 54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4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若上列兩步都屬後者,似乎閣下抱怨的理由未免有點不足:那只是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冷門學科,可不是冷門學科有什

麼問題。這二步測試也可用於熱門學科(當然第一個問題須改成是否因課程流行而入):若是得出負面結論,即使學科再

吃香也是枉然。閣下所得的只是一個看似漂亮的虛銜,根本未在該門學問中登堂入室。

所以學科本無冷、熱,問題在是否與閣下才能相吻合。雖然熱門學科看似成功人數較多,不過因不適合那味道而倒霉的

亦大不乏人。若是科目與個人無緣,再大的行業需要亦與閣下無關。人總有將目光集中在一小撮異數的天性:假設入賭

場贏錢的人是總數的十分一,大多數人都會將目光投放在這十分一人身上,亦會自以為若置身其中自己一定屬於這十分

一。更大問題是當身陷輸錢的十分九時往往希望將來能翻本,但看來輸死的機會遠遠高於絕處逢生。若將此原則應用於

選科亦然,大多數人只會注意熱門學科中最成功的少數,並相信自己亦能成功,最後亦有相當大機會沒有及時止蝕而賠

上人生黃金三十年。相對於止蝕,索性不入賭場、不被少數成功的異數蒙蔽可簡單得多。

當然亦有人懷疑自己的能力,但老頭不相信世上有絕對的庸才,曾與友人說笑曰:莫札特可說是史上最有才華的音樂家:

他五歲開始作曲、八歲寫交響樂、十一歲譜出歌劇,音樂家中有此才華的實在是絕無僅有!但能令他發揮才能的原因之

一只怕是因為他老爸是一宮廷樂師。若他老爸是一騎師,不擅運動的莫札特大有可能會被誤解成庸才!可見天才也不是

絕對,百年未必一遇的曠世天才也需要適合的環境才能盡情發揮。若當年騎師吃香而莫札特捨棄自己專長追逐熱門學科,

豈有照耀三百年的六百多篇杰作?

至於那一學科最適合自己可真是除自己外沒有人答得上,世上可難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最後以老屈一段《卜居》作

結: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筴誠不能知事。」

Page 55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5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實用文寫作(7)

Page 55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5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建 議 書

一 、 定 義

建 議 書 是 個 人 、 單 位 或 有 關 方 面 ﹐ 為 了 展 開 工 作 、 完 成 任 務 、 進 行 某 些 活 動 而 提

出 意 見 、 有 所 建 議 時 使 用 的 一 種 文 字 ﹐ 有 時 又 叫 「 計 劃 書 」 或 「 意 見 書 」。

二 、 建 議 : 廣 義 的 與 狹 義 的

建 議 書 ﹐ 是 計 劃 的 一 種 。 計 劃 ﹐ 是 一 個 統 稱 ﹐包 括 : 安 排 、 打 算 、 規 劃 、 設 想 、

建 議 / 意 見 、 要 點 、 方 案 等 ﹐只 是 由 於 內 容 上 的 差 別 ﹐ 往 往 選 用 不 同 的 名 稱 。

計 劃 的 分 類 ﹐ 與 時 間 跨 度 ﹑細 緻 程 度 ﹑事 項 性 質 ﹑ 對 象 身 分 等 因 素 有 關 。 例 如 預

定 在 短 期 ( 時 間 ) 內 要 做 的 一 些 具 體 事 情 ﹐一 般 叫 「 安 排 」; 準 備 在 近 期 要 做 的 ﹐對 其

中 的 指 標 或 措 施 等 考 慮 得 還 不 很 周 全 ﹐而 只 能 作 原 則 性 要 求 的 ﹐一 般 稱 「 打 算 」; 擬 訂

帶 有 全 局 性 的 某 項 工 作 ﹐涉 及 面 廣 ﹐ 時 限 較 長 ﹐需 跨 年 度 ﹐只 能 提 出 一 個 輪 廓 ﹐但 須

要 在 理 論 上 論 証 它 的 可 行 性 、 提 出 可 能 實 現 的 奮 鬥 目 標 的 ﹐一 般 稱 為 「 規 劃 」; 為 長 遠

的 工 作 或 某 種 利 益 著 想 ﹐作 非 正 式 的 粗 線 條 計 劃 ﹐一 般 叫 「 設 想 」; 就 眼 前 的 幾 項 工 作

或 一 項 重 要 任 務 ( 時 間 性 較 近 )﹐提 出 開 展 工 作 的 具 體 措 施 、 步 驟 ( 細 緻 程 度 較 高 )﹐

稱 「 建 議 」; 對 既 定 方 針 、 措 施 、 即 建 議 ( 事 項 性 質 ) 的 再 建 議 ﹐一 般 用 「 意 見 」; 對

一 段 時 間 內 的 工 作 作 出 簡 要 的 安 排 ﹐突 出 重 點 ﹐寫 得 扼 要 ﹐稱 「 要 點 」; 對 某 項 工 作 的

實 施 ﹐經 過 深 思 熟 慮 ﹐從 目 的 要 求 到 方 式 方 法 都 作 出 周 密 的 安 排 ﹐甚 至 還 創 制 某 種 法

式 的 ﹐稱 為 「 方 案 」; 由 法 律 章 程 規 定 的 機 構 或 個 人 提 請 國 家 代 表 機 關 或 一 定 組 織 的 會

議 討 論 、 處 理 的 意 見 ﹐一 般 叫「 提 案 」。 如 果 建 議 書 是 面 對 群 眾 ﹐帶 有 一 定 的 號 召 性 質 ﹐

便 是 倡 議 書 。

本 課 程 所 說 的 「 建 議 」﹐以 狹 義 的 為 主 ﹐但 亦 旁 及 廣 義 的 「 建 議 」﹐因 此 必 須 要 因

應 情 況 小 心 處 理 。

三 、 結 構

建 議 書 首 先 可 分 為 詳 式 與 簡 式 兩 種 ﹐二 者 之 間 又 有 不 同 詳 簡 程 度 的 樣 式 ﹐但 都 可

以 視 為 詳 式 的 簡 化 體 。 詳 式 建 議 書 的 結 構 可 分 為 六 部 份 :

一 、 標 題

建 議 書 的 標 題 分 為 五 部 份 :

1 .發 文 單 位 ;

2 .受 文 單 位 ;

3 .建 議 時 限 ;

4 .建 議 事 由 ;

5 .建 議 文 類 ( 即 「 建 議 」﹑「 意 見 書 」 等 字 眼 )。

Page 55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5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試 指 出 以 下 各 項 標 題 ﹐包 括 了 標 題 的 哪 些 元 素 ?

1 .建 議 考 試 局 公 佈 准 許 學 生 書 寫 簡 體 字 並 頒 佈 簡 體 字 通 用 表

2 .耆 樂 會 建 議 市 政 局 增 加 老 人 文 娛 活 動

3 .大 成 印 刷 廠 青 工 業 務 培 訓 計 劃

4 .張 祝 珊 英 文 中 學 學 生 會 九 六 至 九 七 年 度 工 作 計 劃

5 .關 於 基 本 法 內 容 的 建 議 書

6 .建 議 改 善 公 共 圖 書 館 自 修 室 服 務

7 .「 反 吸 煙 建 議 諮 詢 文 件 」 意 見 書

8 .一 九 九 五 年 度 中 一 生 補 課 計 劃

二 、 受 文 單 位

如 果 標 題 中 未 道 明 受 文 者 是 誰 ﹐則 須 於 標 題 下 標 明 受 文 者 ﹐例 如 機 構 的 名 稱 ﹑或 受

文 者 個 人 的 姓 名 和 職 銜 。

標 題 ﹑受 文 之 後 便 是 引 言 ﹑正 文 ﹑結 語。這 三 部 分 乃 按「 p r o b l e m - s o l u t i o n p a t t e r n」

安 排 。 這 模 式 把 文 章 分 成 四 層 次 : 情 況 ( s i t u a t i o n ) +問 題 ( p r o b l e m ) +解 決 ( s o l u t i o n ) +

評 價 ( e v a l u a t i o n ):

三 、 引 言 : 基 本 情 況

引 言 是 建 議 的 原 因 或 建 議 的 出 發 點 ﹐說 明 為 甚 麼 要 提 出 建 議 ﹐自 己 提 出 的 建 議 是 甚

麼 ﹐好 讓 接 受 建 議 的 受 文 者 了 解 ﹐考 慮 建 議 的 必 要 性 。 大 致 來 說 ﹐建 議 書 的 引 言 就

如 其 他 實 用 文 的 引 言 一 樣 ﹐分 為 三 個 部 份 :

1 .基 本 情 況 : 有 關 建 議 事 項 的 大 致 情 況 或 背 景 資 料 。 這 部 份 正 是 要 解 答 「 W h a t

e x i s t s ?」 的 問 題 ﹔ 這 是 建 議 的 「 情 況 」 ( s i t u a t i o n )背 景 ;

2 .問 題 所 在 : 揭 示 現 存 的 問 題 ﹐有 需 要 可 簡 略 指 出 出 現 問 題 的 原 因 ( 理 據 )﹐ 若 理

據 是 不 言 而 喻 的 話 則 不 必 說 明 。 這 部 份 正 是 要 解 答 「 W h y w r i t e s ?」

的 問 題 ﹔這 部 分 顯 然 是 「 問 題 」 ( p r o b l e m )層 次 ;

3 .總 體 目 標 : 改 善 問 題 的 大 致 方 向 。 這 一 部 份 正 是 在 解 答 「 H o w o r g a n i z e d ?」 的

問 題 。 由 於 這 是 建 議 書 的 主 旨 部 份 ﹐ 也 就 是 正 文 的 要 說 明 的 內 容 ﹐因

此 這 一 部 份 有 時 為 免 與 下 文 重 覆 ﹐故 此 省 略 掉。這 部 分 開 始 揭 示 出「 解

決 」 ( s o l u t i o n )的 方 法 。 下 面 正 文 部 分 ﹐便 是 對 此 解 決 的 細 節 的 說 明

了 。

四 ﹑正 文

引 言 部 分 簡 略 地 說 明 了 現 存 的 整 體 情 況 ﹑其 中 的 主 要 問 題 ﹑以 及 解 決 問 題 的 大 致 方

向 。 到 了 正 文 部 分 ﹐則 把 解 決 問 題 的 大 致 方 向 進 一 步 說 明 。 很 多 時 候 ﹐還 需 要 說 明

每 項 解 決 建 議 的 理 由 。 這 部 分 是 建 議 書 最 重 要 的 部 分 ﹐建 議 事 項 必 須「 符 合 實 際 」﹐

包 括 與 目 前 情 境 有 關 ﹑合 乎 受 文 者 接 納 的 底 線 ﹑具 體 可 行 ﹑清 晰 明 確 ﹑有 預 見 ﹐對

執 行 過 程 可 能 發 生 的 問 題 作 出 預 防 ﹐ 等 等 。

Page 55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5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一 ﹑建 議 ( p r o p o s a l )

這 是 建 議 書 必 備 的 部 份 ﹐也 就 是 所 建 議 的 具 體 事 項 。 解 決 的 方 法 按 具 體 程 度 分 為 三

類 :

1 .目 標 : 原 則 性 的 解 決 方 法 ;

例 如 :政 府 必 須 就 青 少 年 濫 用 藥 物 的 成 因 作 深 入 研 究 ﹐方 能 對 症 下 藥 。

2 .措 施 : 實 際 、 具 體 的 解 決 方 法 ;

例 如 : 1 )政 府 應 下 定 決 心 ﹐成 立 跨 部 門 專 責 小 組 ﹐制 定 長 遠 的 政 策 以 解 決

問 題 。

2 )政 府 應 將 藥 物 分 類 簡 化 為 三 類 : 醫 生 處 方 的 藥 物 ﹑需 要 藥 劑 師 售 賣

的 藥 物 及 巿 民 可 隨 便 購 買 的 藥 物。政 府 應 立 例 限 制 藥 行 只 能 發 售 第 三

類 藥 物 ﹐避 免 缺 乏 專 業 知 識 的 人 士 濫 售 藥 物 。

3 .步 驟 : 解 決 方 法 進 一 步 說 明 ﹐落 實 的 方 案 。 如 細 節 ( 如 財 政 安 排 )﹑階 段 ( 如 日

程 ) 等 。

例 如 :由 十 二 月 十 四 日 至 十 六 日 ﹐一 連 七 個 上 課 日 ﹐於 每 日 下 午 三 時 三 十

分 至 四 時 ﹐在 本 校 禮 堂 舉 辦 中 國 文 化 常 識 問 答 比 賽 。 比 賽 分 級 進 行 ﹐

由 各 班 派 三 名 代 表 參 加 ﹐並 邀 請 中 文 科 老 師 擔 任 評 判 。

目 標 是 抽 象 甚 至 空 泛 的 ﹐措 施 則 是 具 體 以 及 實 際 的 ﹔許 多 時 候 ﹐措 施 已 足 夠 說 明 建

議 的 內 容 ﹐而 不 必 繼 之 以 步 驟 。 簡 單 的 原 則 性 的 建 議 書 只 需 列 出 目 標 ; 但 一 般 的 建

議 書 可 須 列 明 措 施 ; 而 具 體 的 工 作 建 議 則 當 然 要 細 列 步 驟 了 。

不 是 所 有 建 議 書 都 把 所 有 三 種 程 度 的 方 法 都 揭 示 出 來 ;大 部 分 只 列 兩 種 :原 則 及 措

施 。 另 外 ﹐有 些 時 候 ﹐首 兩 部 份 會 獨 立 出 來 在 引 言 部 分 總 體 地 說 明 ﹐然 後 才 在 正 文

部 分 分 項 提 出 解 決 的 步 驟 。

Page 55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5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二 ﹑

這 部 分 解 釋 為 何 要 有 此 解 決 方 法 ﹑此 解 決 方 法 何 以 有 效 。

一 般 分 為 兩 種 : 解 釋 (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及 論 証 ( a r g u m e n t )。

論 証

論 証 所 舉 的 理 由 可 以 是 單 一 的 ( 即 一 個 理 由 足 以 解 釋 解 決 方 法 )﹑也 可 以 是 多 重 的

( 即 用 兩 個 以 上 的 理 由 以 支 持 解 決 方 法 )。 有 時 候 ﹐甚 至 要 提 出 對 論 証 的 論 証 ; 論

証 的 論 証 分 兩 類 ﹐甲 類 解 釋 怎 見 得 那 理 由 是 事 實 ; 乙 類 則 解 釋 為 何 那 建 議 能 解 決 問

題 。 一 般 情 況 下 ﹐論 証 是 不 言 而 喻 的 ﹐故 此 若 多 提 論 証 的 論 証 ﹐反 而 是 蛇 足 。 如 下

圖 所 示 :

論 証 的 論 証 ( 甲 類 ) 論 証 解 決

論 証 的 論 証 ( 乙 類 )

例 :

「 係 咪 呀 ? 乜 有 好 多 人 喊 咩 ! 」 「 好 多 人 睇 完 都 喊 。 」 「 呢 齣 戲 真 係

好 ! 」

「 車 ! 好 多 人 喊 又 點 ! 好 多 人 喊 就 係 好 戲 呢 咩 ! 」

一 般 建 議 書 的 正 文 部 分 只 須 列 出 論 証 的 建 議 事 項 便 足 夠 了;但 是 有 時 候 建 議 書 會 先

列 出 一 些 別 人 提 供 的 不 可 行 建 議 ﹐然 後 才 正 面 提 出 自 己 的 建 議 ﹐這 種 寫 法 在「 意 見

書 」 中 更 為 常 見 。 換 言 之 ﹐正 文 的 結 構 如 下 :

不 可 行 的 建 議 ←建 議 所 以 不 可 行 的 論 証

可 行 的 建 議 ←建 議 所 以 可 行 的 論 証

Page 55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5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例 如 :

… …

根 據 目 前 情 況 :

… …

三 ﹑房 屋 署 常 編 配 偏 遠 的 屋 村 給 居 民 ﹐令 我 們 的 子 女 求 學 階 段 浪 費 學 習 時 間 於 交 通

上 ﹐及 上 下 班 路 途 長 ﹐不 能 在 新 開 發 的 區 域 找 工 作 ﹐長 途 跋 涉 ﹐令 家 庭 相 聚 時 間 減

少 ﹐影 響 家 庭 關 係 。

… …

故 此 ﹐我 們 居 住 在 不 被 清 拆 照 顧 ﹐只 望 調 遷 上 樓 的 居 民 重 申 要 求 :

一 ﹑房 屋 署 應 安 排 原 區 即 葵 涌 ﹑葵 興 ﹑ 大 窩 口 及 青 衣 屋 村 給 居 民 上 樓 。

… …

正 文 可 以 先 列 出 一 系 列 不 可 行 的 建 議 ﹐然 後 才 列 出 可 行 的 建 議 ; 也 可 以 每 列 出 一 項

不 可 行 建 議 後 便 即 列 出 一 項 對 應 的 可 行 建 議 ﹐如 是 者 交 替 組 織 成 文 。 一 般 情 況 下 ﹐

以 前 者 較 常 見 。

三 ﹑補 充

建 議 項 目 的 基 準 指 標 ﹐用 以 說 明 ﹑解 釋 怎 樣 才 算 達 致 了 建 議 的 目 標 ﹐以 及 執 行 解 決

方 法 時 應 注 意 的 事 項 。 尤 其 當 建 議 屬 目 標 類 的 ﹐由 於 目 標 常 失 諸 空 泛 ﹐因 此 要 附 上

「 要 求 」等 附 帶 條 件 以 作 更 明 確 的 規 定 。 下 列 劃 有 底 線 的 部 分 便 是 對 建 議 目 標 的 要

求 了 :

例 如 :幼 聯 促 請 政 府 為 幼 兒 教 育 界 制 定 全 面 的 政 策 。 這 些 政 策 不 單 要 符 合 目 前 的 情

況 ﹐亦 要 兼 顧 長 遠 的 發 展 目 標 ﹐並 明 確 地 檢 討 執 行 上 的 困 難 和 問 題 ﹐包 括 對

課 程 的 監 管 及 評 估 。

五 、 結 語

包 括 兩 部 份 ﹕

1 .再 一 次 正 式 要 求 受 文 者 認 真 考 慮 建 議 書 的 建 議 ﹔

2 .對 建 議 書 建 議 ﹑解 決 方 法 的 正 面 評 價 ( e v a l u a t i o n ) ﹐對 建 議 所 產 生 效 果 的 企 盼 與

肯 定;例 如 想 像 一 下 落 實 了 建 議 方 法 ﹐目 標 達 成 後 的 美 好 景 況 ( 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 )。

Page 55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5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六 、 後 文

包 括 發 文 者 署 名 ﹑日 期 和 附 件 。 如 果 發 文 者 已 具 於 標 題 之 下 ﹐此 處 便 不 必 再 重 覆 一

次 。

按 上 文 所 述 ﹐建 議 書 的 構 成 可 從 三 方 面 理 解 : 一 、「 引 言 + 正 文 + 結 語 」; 二 、「 情

境 + 問 題 + 解 決 + 評 價 」; 三 、「 建 議 + 論 証 」。 此 三 者 的 關 係 如 下 :

組 織 結 構 層 次

引 言 基 本 情 況 情 境

問 題 所 在 問 題

總 體 目 標 ← ─ ─ ─ ┐

正 文 ( 不 可 行 建

議 )

← ─ ┐ │

( 負 面 論 証 ) 對 │ │

可 行 建 議 比 │ │

正 面 論 証 ← ─ ┘ │

結 語 概 括 ← ─ ─ ─ ┘

肯 定 評 價

Page 55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5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四 、 練 習 一

以 下 的 建 議 書 ﹐毛 病 不 少 ﹐試 予 以 指 出 ﹐並 加 以 改 正 。( 標 題 ﹑下 款 符 合 要 求 嗎 ? 本 篇

有 哪 些 建 議 ? 這 些 建 議 「 符 合 實 際 」 嗎 ? 建 議 事 項 具 體 嗎 ? 可 行 嗎 ? 建 議 的 理 由 是 甚

麼 ? 這 理 由 合 理 嗎 ? 文 章 首 兩 段 說 明 的 是 甚 麼 ? 是 建 議 的 理 由 嗎 ? 文 中 提 及 「 鳥 類 」﹑

「 小 鳥 」﹑「 益 鳥 」 等 概 念 ﹐這 些 概 念 等 同 嗎 ? 本 篇 的 文 字 通 順 嗎 ? )

要 用 法 律 來 制 止 捕 殺 鳥 類

一 隻 小 鳥 ﹐如 杜 鵑 、 黃 鸝 等 ﹐一 年 可 以 捕 食 上 萬 隻 害 蟲 。 如 果 在 一

定 面 積 的 土 地 上 保 有 適 當 數 量 的 益 鳥 ﹐ 就 可 以 有 效 地 控 制 害 蟲 。 這 是 一

個 非 常 經 濟 、 簡 便 而 又 安 全 可 靠 的 防 治 害 蟲 的 辦 法 。

由 於 人 們 對 鳥 類 的 危 害 ﹐目 前 一 些 益 鳥 已 瀕 臨 滅 絕 。 鳥 類 的 減 少 導

致 了 害 蟲 的 猖 獗 ﹐ 迫 使 人 們 不 得 不 靠 增 加 施 藥 濃 度 與 施 藥 次 數 去 防 治 。

大 量 施 用 農 藥 的 結 果 ﹐不 僅 不 能 長 期 控 制 害 蟲 的 發 展 ﹐ 還 加 重 了 人 們 的

經 濟 負 擔 ﹐特 別 是 污 染 了 人 類 居 住 的 環 境 。 由 此 而 引 起 的 不 利 影 響 ﹐是

無 法 估 量 的 。 可 見 ﹐ 保 護 鳥 類 是 何 等 的 迫 切 和 重 要 。

鑒 於 以 上 情 況 ﹐ 我 們 建 議 :

一 、 頒 佈 一 項 禁 止 捕 殺 鳥 類 的 法 令 ﹐ 用 法 律 來 制 止 人 們 對 鳥 類 的 濫 捕 濫

殺 。

二 、 限 制 生 產 和 銷 售 氣 槍 ﹐對 特 殊 需 要 單 位 要 作 出 嚴 格 規 定 。

三 、 禁 止 私 人 購 買 或 製 造 氣 槍 、 火 藥 槍 。 現 在 民 間 擁 有 的 氣 槍 、 火 藥 槍 ﹐

由 國 家 統 一 收 購 回 來 。

廣 西 農 學 院 植 保 專 業 任 新 明 等 九 名 同 學

( 選 自 一 九 八 二 年 五 月 十 二 日 《 人 民 日 報 》)

Page 55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5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五 、 習 作 二

試 根 據 下 列 資 料 ﹐ 以 濫 用 精 神 藥 物 關 注 小 組 主 席 名 義 ﹐ 向 教 育 署 署 長 提 交 一 份 「 預 防

學 童 濫 用 精 神 藥 物 建 議 書 」。 全 文 不 得 少 於 6 0 0字 。 ( 1 9 9 5 )

學 童 濫 用 精 神 藥 物 統 計 資 料

表 一 : 學 童 濫 用 精 神 藥 物

原 因 人 數 百 分 比

好 奇 心 2 0 7 8 9 . 9 %

意 志 力 薄 弱 7 9 3 4 . 8 %

受 朋 友 影 響 2 0 4 8 9 . 9 %

情 緒 低 落 1 3 9 6 1 . 2 %

購 買 容 易 9 5 4 1 . 9 %

尋 求 刺 激 1 9 5 8 5 . 9 %

逃 避 現 實 1 0 8 4 7 . 6 %

有 助 解 決 難 題 5 1 2 2 . 5 %

價 錢 廉 宜 4 7 2 0 . 7 %

跟 上 潮 流 1 2 8 5 6 . 4 %

其 他 1 4 6 . 2 %

註 : 1 .訪 問 對 象 : 濫 用 精 神 藥 物 學 童

2 .受 訪 者 總 數 : 2 2 7人

3 .受 訪 者 所 選 原 因 可 多 於 一 項

表 二 : 學 童 獲 知 濫 用 精 神 藥 物 害 處 的 途 徑

途 徑 人 數 百 分 比

電 視 廣 告 /節 目 8 5 2 9 4 . 7 %

電 台 廣 告 /節 目 4 8 0 5 3 . 3 %

報 刊 3 1 0 3 4 . 4 %

海 報 /傳 單 7 7 2 8 5 . 8 %

教 師 4 5 2 5 0 . 2 %

家 人 3 5 6 3 9 . 6 %

社 工 4 4 4 4 9 . 3 %

其 他 1 2 4 1 3 . 8 %

註 : 1 .訪 問 對 象 : 一 般 學 童 (包 括 濫 用 精 神 藥 物 學 童 )

2 .受 訪 者 總 數 : 9 0 0人

3 .受 訪 者 所 選 獲 知 途 徑 可 多 於 一 項

Page 55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5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建議書

格式:

香港大學中文系主任

XXX先生:

青少年販賣翻版光碟建議書

…………………………………………………………………………………………………….

…………………………………………………………………………………………………………

…………………………………………………………………………………………………………

…………………………………………………………………………………………………….

…………………………………………………………………………………………………………

…………………………………………………………………………………………………………

………………………………………………………………………………………………………….

…………………………………………………………………………………………………………

……………………………………………………………………………………………………..

…………………………………………………………………………………………………………

關注青少年小組主席

XXX

二○○三年一月三十一日

要點:

(一)凡用「 貴」尊對方的公司或機構,於「貴」前必須空一格。如「 貴中心」;

(二)通常有上款;

(三)有標題,包含「建議書」三字;

(四)有下款,姓名後不准用「謹啟」;

(五)必須有日期,具備年、月、日,即「二○○三年一月三十一日」。

不准用「謹啟」。

內容一定要多寫建議。

下款分行要正確。如要一行書寫,一定

這樣寫:

「關注青少年小組主席 XXX」

「主席」與姓名必須空一格。

上款

標題必須置中,包括寫上「建議

書」三字。

Page 56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6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標題 日期 上下款 祝福語 類型 寫作要求、扣分情況

◎ ● ● § 以機

構代

表身

分:

一般注意事項:

標題應寫在敬啟者

下一行

投訴 1)題目會提供有關資料.

回應

投訴

2)交代事務必須清楚有

條理.

表揚 3)根據題目指示才決定

需否加入聯絡方法.

申請

舉例:

[一]投訴公函

1]先交代來信目的

2]具體陳述投訴內容(根

據題目的指引)

3]提出個人要求(如對方

道歉、賠償)

4]聯絡方法(必須清楚列

明.例如住址、電話、電

郵、傳真等)

※注意題目要求的身分

與對方的身分,用語必須

恰當.

§ ●必

須以

中國

數目

字顯

● ● 事務

書信:

1]必須有上下款!如欠

寫上下款、署名或稱謂不

當會被扣 1至 2分.

祝頌語的祝字必

須另起一行並且

低兩格!如:

1.個

人投

98年上下款扣分的情

況:

祝 2.申

若在母親之下再寫姓

名,則被扣 1分.若內容

Page 56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6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顯示以母親名義撰寫,但

下款再加名字,亦會被扣

分.

工作愉快 3.求

4.表

99年格式扣分情況:

5.感

這是平行書信.所以不必

加上謹啟敬上

6.查

如寫成公函格式,最高可

被扣 8 分!

私人

書信:

1.家

2]必須寫日期(年月日)

2.社

交書

3]祝頌語必須切合受信

者與發信者的身分

● § § § 政治

評論

1.評論必須對象明確

1)必須要標題 時事

評論

2.評論必須有根有據

2)標題要有評論意

人物

評論

3.論據必須有邏輯性

3)標題用詞要與評

論的內容互相配合

及一致

文學

評論

4.建議必須合理可行

藝術

評論

(如電

影)

思想

評論

以 94年會考題事件籠

評論為例,內容應包括:

經濟

評論

1)事件概述:簡明扼要

2)事件分析:合乎情理

3)事件評論:客觀中肯

※以評論部分為主!

Page 56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6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 § § § 1.小心審題,選擇取捨材

以 99年會考題為例:

1)主旨必須是積極人生

2)以題目提供的三位人

物的遭遇、處事態度,帶

出積極人生的主題

3)配合學校勵志周激勵

同學即使面對困難、挫

折,也要勇敢面對.

● ● ● § 以 95年會考題周年會務

報告為例:

必須有報告二字

發表報告

者的職銜

和姓名

1):校內校外活動情況;

結果等等

2)財政概況

3)來年工作展望

以 96年調查青少年販賣

翻版為例:

1)調查原因概況結果

2)統計分析

3)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稿

◎ § § 新聞

報導

一般注意事項:

以有標題較好

活動

報導

1)必須留心題目的日期

時間地點等事宜!2)仔

細參考題目提供的資

料,然後組織發揮,適當

地方略加發揮.

消息

發佈

3)按題目指示決定用第

一身或第三身撰寫.

4)新聞報導活動報導是

事後;消息發佈則必須是

活動舉行之前!切

Page 56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6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記!!

新聞和活動報導:

1)時地人必須清楚交代

2)條理要清晰,不可主觀

或任意加評論

以 94年校慶晚會為例:

1)活動意義

2)活動詳情

3)晚會盛況

以 98年長者活動為例:

1)舉辦長者活動的意義

2)活動安排

3)強調歡迎長者參加及

辦法

◎ ◎ § ◎ 可分

成七

類:

一般注意事項:

如將演講辭刊登在

刊物上,可寫標題,

但必須在稱謂之

前!若寫在稱謂之

後,則會扣分!!

社會

問題

1)必須要有稱謂

學術 2)留意講者身分

教學 3)講者與聽眾的身分關

宗教

倫理

4)演講場合目的

禮儀 5)用詞語氣必須配合講

者身分和場合

法律 6)若演講辭刊登在刊物

上,可寫姓名於講辭之末

(如 98 年會考題).否則

不需寫姓名!!!(如

Page 56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6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97年會考題)

政治

● ● ● § 一般注意事項:

有時題目

沒有指明

受文,但下

款則必須

要有!

1)必須要有標題

2)必須寫清楚受文者和

發文者

3)適宜用細標題再配合

分點形式表達

4)層次要分明:

建議原因→具體內容→

總結

5)建議內容必須具針對

性、合理可行,和配合建

議者的機構和身分

以 94年暑假活動為例:

1)活動意義

2)活動內容及形式

3)參加辦法與費用

4)所需經費與援助

以 95年學童濫用精神藥

物為例:

1)概述學童濫用精神藥

物的原因

2)概述學童濫用精神藥

物的途徑

3)針對以上兩項資料提

出預防學童濫用精神藥

物的可行方法.

● ● § § 會議

紀錄/

紀要

一般注意事項:

Page 56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6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要 標題必須置中及寫

紀錄或紀要二

字!!

座談

會紀

錄/紀

1)必須要有基本資料:日

期、時間、地點、主席、

秘書、出席者、列席者、

缺席者

演講

紀錄/

紀要

2)主席簽核、秘書簽核、

會議通過日期只須有項

目名稱,若多手填寫會被

扣分

3)善用題目提供的資料

4)標題必須寫明組織名

稱、會議次數、會議紀錄

5)題目若有指定人名、組

織名,必須照用

6)小心分清楚人物彼此

關係

以 96年環保小組會議為

例:

1)題目指明以環保小組

秘書名義撰寫

以 99年改善食堂服務

會議為例:

1)會議目的--改善食

堂服務

2)討論食堂監察小組

的意見調查結果

3)聽取及考慮食堂負

責人的回應

4)提出合理可行的改

善建議

※老師不能視為列席

※食堂負責人不能視作

出席者或校工,只能歸入

列席者

Page 56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6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1. 中國文化的特點

與青年談中國文化 傳統科學的過去、

現在與未來

中國藝術的基本精神

‧ 中國文化的特點為人文精神。

‧ 中國古代文化極富於藝術精神。

不過此藝術精神,即融於一般的

社會文化生活之中。

‧ 中國古代之自然科學,似不如希

臘之發達,是由中國人之藝術性

的欣賞體玩同情之趣味,掩蓋了

理智上的分析綜合之趣味之故。

‧ 中國之哲學與其他學術思想,如

科學思想政治思想等,恆難截然

分開。同時其哲學之精神,亦即

表現於整個文化精神之中。

‧ 中國的科學是整個化在文化之中的。

‧ 中國學問,無論是宇宙發生論,宇宙

論,以至自然觀,整個傳統科學在中

國都是整體文化中的輔助角色。

‧ 中國古代有科學,有科學家,但中國

科學史上的巨匠大都不是純科學學

者,他們的科學著作大都係其著作中

輔的一部分,少有專門性的科學著

作。

‧ 中國傳統科學大多是化在文化中

的,所以有時醫卜不分,器技不二,

天文也與星相合流。

‧ 因為與人最直接相關的是日常生活

中的工具,所以中國傳統科學重工

藝。

‧ 中國藝術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和

演變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

族風格、傳統和精神,成為世界藝

術寶庫中最珍貴的遺產之一。它從

世界藝術中吸取有益的東西,同時

又給世界藝術以影響,為西方藝術

家所推崇。

‧ 中國藝術精神滲透在藝術的各個

領域,既涉及到古典哲學、美學和

宗教,又涉及意境、氣韻、神似等

問題。

Page 56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6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 中西文化比較

與青年談中國文化 傳統科學的過去、

現在與未來

中國藝術的基本精神

‧ 中國之哲學不像西方哲學之重視

邏輯知識論自然哲學之討論。中

國之哲學主要內容即中國先哲對

於人生意義,人倫道德,人格修

養,人文化成之智慧。而對於天

道或宇宙最高原理之認識,亦與

此一切關於人之智慧不可分。

‧ 就文學看,西方之文學,最早即

有史詩,與悲劇喜劇。而中國最

早之文學,只是詩歌與散文。中

國之史家與哲學家,大均兼是文

學家。此與西方之史家只重紀

事,哲學家即只重說理,而不重

能文者不同。

‧ 中國古代比較少希臘式之獨立的

雕像,中國古代亦缺乏希臘式之

戲劇。但中國古代之禮儀中之升

降揖讓,即同時表現一動作的

美,而涵一戲劇意味。

‧ 中國缺乏科學革命,西方產生過

科學革命。中國缺乏純理論的科

學專著,西方有系統的科學專

著。

‧ 中國與西方文化模式、科學模式

有差異。中國傳統科學在思想上

注重關聯感應,西方則注重因果

蘊含。

‧ 中國傳統科學古籍的特色是很

難成為一個完整的邏輯系統,中

國古籍大多是條目式的,各條目

之間往往只是同類並舉,而沒有

蘊涵、推衍、演繹的關係。

‧ 西方講究邏輯的蘊含,講求邏輯

思辨是一大特色,也是近代哲

學、科學的所衍生之因。

‧ 中國的關聯感應的整體性思

想,也有其特點和作用。西方的

因果蘊含探究方式,也有其不

足。這兩種探究方式是可以春華

秋實,各擅勝場的。同異交得的

生態原則告訴我們,文化、科

學,要有特色,要能同中求異,

才有存在價值。

‧ 中國的文化講合,西方的文化講分。

‧ 在中國文化中,禮樂一體,書畫同

源,詩畫一家,文史哲自古難分,繪

畫、書法、雕刻、園林等藝術精神有

相通的地方,互相影響;而在西方文

化中,樂舞獨立,詩畫無關,文史哲

各自為獨立的學科。

‧ 中國各類藝術精神都講意境、情趣;

而西方藝術精神講理、講形。

‧ 情趣來自藝術家和觀賞者的內心,心

只有一處,所以只能是合,不能分。

理與形都屬於物的範疇,物具萬象,

所以必然是分。

‧ 中國雕塑藝術追求神韻。如西方的安

琪兒,是用肉翅膀飛起來的,而中國

敦煌的「飛天」,是用飄帶飛起來的,

給人一種俯仰自由的感覺,富於「動

心」的藝術效果。

Page 56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6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3. 禮樂關係

與青年談中國文化 中國藝術的基本精神

‧ 中國古代的音樂跳舞,與禮儀分不開,說明中國古人之藝

術精神,即融於一般之社會之文化生活中。

‧ 中國文化中尚中和,和平之精神,由中國古代之禮樂之教

來,所謂禮以教中,樂以教和,亦即可說由一藝術精神來。

‧ 中國藝術文學中所表現之主要精神,可以借《禮記‧經解》

所謂「溫柔敦厚詩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以說。

‧ 中國古代禮樂一體,有禮必有樂,樂附於禮。整個

封建社會可以說是禮必有樂,無樂不成禮的社會。

‧ 歷代儒學家都把「樂」看作是道德感化和政治教化

的手段。

‧ 古代的樂,是音樂、舞蹈、詩歌的綜合藝術。

4. 藝術境界

與青年談中國文化 中國藝術的基本精神

‧ 中國之書法之美是純粹線條之形式美。此種形式美,同時

啟示各種精神意境,反映作書者之人格風度。

‧ 中國之畫,尤其是王維之水墨山水,直至宋元以下之文人

畫,亦是表示一種極高之意境,而為世界之所無的。

‧ 中國之書畫,均以神品逸品為最高。

‧ 中國祭天之天壇,建築中之飛簷、飛角、亭子、牌坊、迴

廊等,亦皆能表示一飄逸疏朗寬舒之意味。

‧ 注重意境,追求情趣;注重神似,講究氣韻。

‧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範疇。

‧ 神似,注重表現物的神態,抒發藝術家所獲得的意

趣,托物寄意,寓情於景,以形寫神,提倡形神兼

備。繪畫、雕刻、書法、園林、建築尤為如此。

‧ 中國藝術中的「神」,既指客觀事物的精神,又指藝

術家的主觀精神。藝術家力求通過客觀的藝術形

象、作品,表達自己主觀的精神情趣,使主觀客觀

的精神相契合。

‧ 詩畫結合,書畫同源。「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書

與畫一耳」。

‧ 繪畫要以自然為對象,通過作品的創作,產生一種

動人的境界,表現到畫面上來,把客觀世界的「物」

與畫家主觀精神的「心」有機地統一起來。

‧ 中國書法講究線條的運行和變化。「線」是中國書法

創作抒寫情思,塑造物象,創造意境,釀成氣韻的

最基本的要素和手段。書法藝術中表現的意境和情

趣比其他藝術更為抽象。

‧ 園林藝術和詩文、繪畫等文學藝術緊密結合。

‧ 中國的建築藝術也追求情趣,具有鮮明的特色。天

壇的建築及色影的運用,使這座建築具有嚴肅、神

聖和崇高的意境。

Page 56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6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5. 中國人的宇宙觀

宇宙觀 與青年談

中國文化

情與

中國文化

傳統科學的過

去、現在與未來

中國藝術的基本

精神

中國的

傳統社會

思 想 ‧中國古人之視

天地,即一宇宙

生命或一宇宙

精神。

‧道家信道生天

地萬物。

中國人一向視

自然為有生命

的機體。《易‧

繫辭》說:「天

地 之 大 德 曰

『生』。」

‧中國的宇宙發生論

可以「混沌初開,乾

坤始奠,氣之輕清上

浮者為天,氣之重濁

下凝者為地」為代

表。

‧中國學問強調要解

決人的問題,宇宙

論、自然觀都是整體

文化中的輔助角色。

道合自然,名教本於自

然。

中國古典文化為一農業

性文化,對土地有一種虔

敬之情,把自然看做一有

情體。中國人把宇宙看做

一「圓合地美藝底生生之

流」。

Page 57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7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天人關係 ‧儒家以人為三

才 天 地 人 之

中,要以人之精

神上通於天而

下達於地,使人

能頂天立地於

宇宙間。

‧儒家相信萬物

並 育 而 不 相

害,道並行而不

悖。

‧儒家祭禮以考

祖配天,民間之

祭天地祖宗聖

賢,亦包含人德

齊天之思想。

‧道家以人得道

即與天地精神

相往來,與造物

者同游。

可見中國文化中

天人關係是以天

人合一為主流思

想的。

‧中國人對天

地有無限感

謝和崇敬之

情。

‧中國人對自

然物採取欣

賞的態度。

‧中國人視自

然有生命而

對 自 然 有

情。

‧中國人向來認為自

然秩序與人文秩序

固然相異,卻是可以

交融的,人是天覆地

載人,天地人三才

中,人是出發點,也

是歸向點。

‧在自然觀上,先賢看

待自然也是天人合

一式的整體觀、有機

觀。自然與人事是相

關相應的,甚而是血

乳交融,渾然一體

的。

‧我們可以參天功以

濟人事,利用自然以

厚生,但如干涉自然

太過,自然的報復是

驚人的。前賢唯恐器

械的創制干涉自然

太過,破壞了人與自

然的和諧,以及人與

人的和諧。

中國古典的哲學精神

強調天人合一、天人感

應,追求與自然的和諧

統一,人們順應自然,

崇尚自然。老子說:「人

法地,地法天,天法

道,道法自然」。

中國人對自然始於欣

賞,終於相忘。

影 響 宗教方面:

‧儒家以道德實

踐代宗教信仰。

‧儒家之教,是一

信天人合德之

人道教、人格教

或人文教。

‧中國之天人合

德而重人之思

想,即佛教之所

以能盛行於中

國之理由所在。

‧基督教之最高

科學方面:

‧因為自然環境與人

的交互影響,所以要

「制器」,「制器」要

「法天」。因為與人

最直接相關的是日

常生活中的工具,所

以傳統科學重工藝。

‧在 天 人 交 感 思 想

下,中國傳統科散諸

經典,而較少獨立成

書。

‧關聯感應的思想使

藝術方面:

‧道家所謂的「道」即

指藝術精神。道是

「美」,天地是「美」

的,美的效果必然是

樂。至美、至樂使人

的精神得到自由解

放,是藝術精神的最

高體現,而這種精神

來自自然。

‧中國山水畫十分注

意人和自然的和諧

統一。

藝術方面:

中國人把天與人交感為

一,中國的畫,中國的詩

皆表現出此種精神。

宗教方面:

中國人無真正的宗教,有

之,這種天人合一的思維

與情緒或可說是中國的

宗教。

傳統性格方面:

天人合一的思維塑造了

中國人融洽自然,「當下

即是」的人格,使中國人

Page 57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7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義 講 神 人 合

一,與天人合

德,亦可相通。

此即基督教能

融攝於中國文

化之理由所在。

中國率先發現了地

磁的方向性,潮汐為

海水受日月吸引等。

‧畫家要達到物我一

體,才能創造出感人

的生動的藝術形象。

‧中國藝術十分重視

意境,要表現藝術家

與自然相近而又相

融的精神感受。

‧中 國 藝 術 注 重 神

似。藝術家力求通過

客觀的藝術形象、作

品,表達自己主觀的

精神和情趣,使主觀

客 觀 的 精 神 相 契

合。神似就是兩者交

融又契合的具體體

現。

產生渾厚,圓化,與物無

爭的和平天性,以及欣賞

生命,虔敬宇宙,與直觀

靜省的內心生活。

Page 57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7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6. 中國人崇尚道德理性的思想

崇尚

道德理性

與青年談

中國文化

情與

中國文化

中國藝術

的基本精

中國的

傳統社會

人生的意義

思 想 ‧中國先哲講人

禽之辨,在人

有仁義禮智。

‧中國文化理想

在實現仁義禮

智,成就人文

社會。

‧重視人倫,尤

重家庭中之倫

理。

‧五倫即實踐仁

義禮智之德。

孝 悌 為 仁 之

本。

‧推 廣 五 倫 之

教,成就中國

的人文社會。

‧ 仁是合乎

仁義,發而

中節的情

感。

‧ 數千年傳

下來的「人

情」傳統

(仁),是

中華民族

的精神命

脈,是我國

文化的最

寶貴的遺

產,是世界

人類精神

病 的 良

藥。

‧中國一直有一極

強烈的民本思想

貫串著,但總未

走 上 民 治 的 一

步。故中國的理

想政治是一種以

民為本的德治。

‧中國人服從禮禮

法。

‧傳統文化價值取向

把重點放在名教、

儀制、倫序、德目

的維繫這一層次

上。中國古人,尤

其是宋明理學家,

認為道德價值比生

命更重要(「餓死事

小,失節事大」)。

‧人群沒有道來維

繫,勢必難免成為

「率獸食人」的世

界。作者認為,孟

夫子所倡導的「義」

是救藥。

影 響 藝術方面:

‧藝術(音樂、

文學)皆為了

陶冶性情,陶

養人之善良性

情。

‧藝術上之美生

於調和與節奏

對稱等,表現

尚中和之道德

理想。

政治方面:

講王 道,反霸

道。

藝術方面:

中國文學作

品(如杜詩)

充分表現了

「人情」(仁

心的流露)。

政治方面:

儒家主張「德

治」、「以情治

國 」( 行 仁

政)。

歷代儒學家都

把「樂」看作是

道德感化和政

治 教 化 的 手

段。禮樂一體,

樂附於禮。

‧古典中國,一方

面因為缺少民治

的觀念,缺少政

治的自覺,二千

年來,始終不脫

「家天下」的格

局。

‧禮的作用可以使

一個人成為一道

德之人,亦可以

使一個人的行為

變成「形式化」

( 有 「 禮 」 無

德),並形成愛面

子的性格。

作者認為,中國文化

過於重道德,使精神

文化和現實生活脫了

節。

Page 57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7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1. 現代的中國人社會大多已發展成工商業社會,其社會結構跟傳統的農業社會大不相同。試討論:

傳統的「五倫之教」是否仍適用於現代中國人社會?有哪些應該保存,並加以發揚?有哪些應

作調整改變,以適應現代社會?試抒己見,並申述理由。

答:

(1) 所謂「人倫」,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種種關係。不同的社會結構,不同的文化價值觀都會對「人

倫」產生影響。「五倫之教」是最適用於中國傳統社會的人際關係。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中

國人的社會很多已發展成工商業社會,社會結構與農業社會大不相同。大家庭已轉變為核心家

庭;人與人的關係(「人倫」)自然也隨之而變。然而,傳統的「五倫之教」大部分仍適用於現

代中國人的社會。

(2) 首先是父子有親。父子的關係千古不易,是本於天性自然。天下父母無不呵護子女,教之愛之,

撫之育之,冀望其長大成人。古今中外莫不如是。因此「父慈」似是無可置疑的(「不是」之

父母是少數,且不為眾人所認同)。至於「子孝」,則古今中外頗有不同之見。傳統之教以為子

女應孝敬父母,不能有違父命。從現代人的角度看來,以為「孝」應出自本性之自然,且須講

求合理,而非古人之盲目服從,更有以為父子關係應是對等關係。父慈則子孝;父不慈則子亦

不必孝,這是權利與義務對等。甚或以為父慈是盡父母之責任,不應以「子孝」為回報。如果

養兒只為「防老」,則只是一種經濟行為,並非道德行為。因此子女亦可從經濟角度考慮是不

是「孝親」。(以上是幾種現代人對父子關係的看法)

我以為「父慈子孝」仍是合理的父子關係。除了對父母的不合理的服從外,其他仍應保留。理

由如下:

(i) 父慈固然是天性,子孝亦是出於本性自然。人如非利欲薰心,又如非父太不仁,孝親實

在是一種自然的感情,應加以培養、發揚,這樣,對家庭和社會皆有利。人間添溫暖,

社會少問題(老人問題、青少年問題)。

(ii) 即使認為父子應是對等關係,則子孝亦是合理的。父母養育子女既是責任,則子女奉養

雙親亦應是責任,不應把責任推給政府或社會。父母養育子女除了經濟負擔外,尚有無

限的關懷愛護;子女奉養父母,亦應有尊敬愛惜之情,因此「子孝」是合理的。

(iii)父母即使存有「養兒防老」的觀念,亦非僅有經濟考慮。事實上,子女健康愉快的成長,

絕非只有經濟上的投資。父母期望子女回報(孝)亦非存有謀厚利之想(因實在無法控

制,也難於把握)。因此,為人子女者絕不能視父母養育深恩為一種功利經濟行為。父

母期望子女回報只是一種良好的願望,是重視精神上的安慰多於對等的利益。事實上,

子女給父母的物質回報也難以達到一個合理的經濟上的回報率。善於經營投資的子女當

深明此理!因此不應以此為不孝之藉口。從一個經濟行為的角度考慮,侵吞投資的成果

Page 57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7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是不義不法的行為。因此子女侵吞父母投資的成果(子女的成就)而不回饋,亦是不義

的。

此外,人生的幸福絕非純功利的考慮。人生的幸福尚在於人能愛與被愛,父子之親,正是幸福

人生的基石。因此「父子有親」、「父慈子孝」是萬世不易,歷久常新的價值。

(3) 其次是「君臣有義」。今日中國已非君主封建國家,君臣之義已大改變。然而人在社會中,亦

不免有上司與下屬的關係;推而廣之,則有國家與個人(國民)之關係,此皆可說是「君臣」

一倫。在傳統的「五倫之教」中,有說「君臣有義」,「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禮」,我認為原

則上仍適用於今日社會。「君使臣以禮」,強調君上對臣下應合乎禮義,即對臣下之役使必須合

理,對臣下亦應尊重。見諸今日亦然。上司下屬是一種合作的賓主關係,而不是主奴關係,他

們的權利與責任應是對等的,古代儒家孔孟亦屢言之;絕非宋明儒之「君為臣綱」。現代工商

業社會,尊重個人成就,人是獨立自主的,而非臣屬於他人的。因此上司對下屬的關係,應以

合理、互相尊重為原則。至於「臣(下屬)事君(長上)以忠」,仍是適於今日的。既任其事,

自應盡己所能,忠於所事。若不能忠,則不應任其事。下屬可以辭職,可以去位,而不應不忠。

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

(4) 「長幼有序」指兄弟一倫,應是兄友弟恭。擴而指長輩和晚輩之間的關係。傳統五倫之教認為

長輩(兄)應扶持照顧後輩(弟);而後輩(弟)應尊敬長輩。我認為原則上這一倫仍是合理

和適用於今日的。古時的兄長權威較高,致使晚輩備受壓抑!現代的兄弟關係則較為平等,而

長輩和晚輩亦往往只是互相尊重,而非不平等的關係。我認為長輩扶持後輩,可使後輩減少錯

誤,有助後輩成長,這對家庭、社會及其所屬的群體都是有利的。而後輩既蒙其利,自然應有

敬重之心,因此尊重長輩亦是應有之義。即使自己未蒙扶持之恩,亦已享用前輩兄長的經驗和

努力的成果,因此尊重長輩是絕對合理的。作為後輩,能以謙虛之心敬長,亦必蒙教益。因此

敬長是合理而有利的。

(5) 夫婦一倫的變化,可能是五倫之中最大的。中國傳統文化認為「夫婦有別」,即主張夫婦內外

有別,夫主外而婦主內;又認為夫婦相敬如賓,重愛尤重敬。事實上,在傳統的中國社會中,

夫權高而婦無權,妻子只是丈夫的附屬。甚至男子娶妻,也是為了侍奉雙親,而夫婦恩義反為

其次。隨著社會結構的改變,現代中國人的社會已由大家庭轉變為核心家庭;而夫婦關係則由

兩個家族還原至兩個人的關係,不再是牽涉兩代的義(孝順翁姑)。時至今日,婦女在工商業

社會中得到經濟獨立的機性的關係問題。今日文明的社會大體都接受男女平權,認為男女都有

獨立的人格,因此可以說傳統所指的夫婦相敬、尊重對方的獨立人格等,只有在今日的社會才

能實現,這也是合理的兩性關係。至於夫婦有別,在原則上仍是合理的。不過並不一定是男主

外、女主內;而是夫婦對家庭都應承擔責任、分工合作。理想的婚姻(夫婦關係)不能無愛,

亦不能無敬,而且仍須重情義——信守對婚姻的承諾、對子女負責任、對家庭有關懷珍惜之情

義,而非僅以兩人的情欲為主。

(6) 朋友一倫,古今變化不大。朋友有信,彼此以道義事業相勉,能和而不同,這是理想的朋友關

係。今日的工商業社會,競爭激烈,因而朋友一倫也滲雜了利害和私心;至於是否以道義事業

相勉,則並不多見。但這並不是說朋友一倫應互相利用。我認為真正的朋友,仍應是互相信任,

互相勉勵的。以利相交的朋友,一旦沒有共同利益,則將難以維繫;如有利害衝突,更可能反

目成仇,因此,這並非真正的朋友。只有以道義相交的朋友才能經得起利害的考驗,才是真正

Page 57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7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的朋友。因此,「朋友有信」仍應保留並加以發揚。

(以上答案僅供參考。學生可各抒己見,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即可。)

2. 金耀基認為傳統中國社會的結構和價值系統緊密相連,塑造成傳統中國人的人格。

(1) 隨著社會結構的改變,你認為現今中國人的人格跟金文所述的人格有甚麼改變?

(2) 試描述你心目中現代中國人的理想人格。並申述理由。

答:

(1) 現今中國人的人格跟金文所述的人格的改變:

(i)金耀基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一文中指出中國人有下列五種重要的性格特點:

‧「閉固性人格」:被動閉縮,與流動性人格相反。

‧「權威性人格」:服從權威長上,缺少成就取向。

‧「特殊取向與人情味」:對親屬圈中人富於人情味,但欠公德心。易流於枉法徇情。

‧「形式化與重面子」:中國人的行為受禮儀規範,「禮」的負面影響使人重面子而流於

形式化。

‧「融洽自然」:中國人欣賞自然,與自然融合,形成和平渾厚的性格。

(ii) 隨著社會結構的改變,這些傳統的中國人性格已有所改變了。如「閉固性人格」,在都

市中已被流動性人格所取代;「權威性人格」亦不復舊觀,現代中國人雖仍多尊重權威

長上,但已絕少唯命是從,人與人的關係講求公平合理,社會上趨向重視個人成就;中

國人的社會仍然有濃厚的人情味,但在現代化的都市中已減少了形式化的禮儀,枉法徇

情已成為少數。徇情或有之,枉法則不為大眾所認同。而融洽自然的性格,也隨著社會

的激烈競爭而減弱了。

(iii)要而言之,隨著社會結構由農業社會轉變為工商業社會,大家庭改變為小家庭(核心家

庭),中國人的傳統性格亦隨之改變。在工商業社會中,居住、就業均富流動性,減少

了親屬的往來和密切的聯繫;工商業社會惟才是用、競爭激烈,因而階級流動性大,形

成了重視個人才能的價值觀。這種重視個人成就的觀念,不但減弱親屬地位屬序,也貶

低了親屬的提攜和庇蔭。

(iv)這些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改變,使現代中國人的性格起了變化。由閉固、退縮、保守的

性格轉變為流動性人格,較前進取開放;由權威性人格轉變為追求個人的成就和獨立的

價值,進而要求人與人間有公平合理的對等關係(每個人在社會上的權利和義務)。工

商業社會中的親屬關係是基於血緣親情,而不再是利益團體,這加深了社會上的功利思

想,使人情味淡薄;相對而言,也加強了重法的觀念。徇私枉法被視為不合理、失德之

行;維護面子、徇情也只有在不枉法的情況下才會被容忍。由於中國人仍深受禮的薰陶,

重功利之餘仍不能「無禮」,故社會風氣仍普遍流於形式化。

(v) 至於融洽自然、愛好和平的性格,於工商業社會中的中國人也少有保存的了。工商業社

會優勝劣敗,競爭激烈,繁忙而緊張的工作使人遠離大自然。雖然現代人仍嚮慕大自然

的閑適純樸,然而在功利思想、工商業競爭之下,人們已少了和平寬厚的心境而增添了

爭勝征服的性格。幸而在深厚的中國文化薰陶下,現代中國人仍有廣闊的胸襟,容納不

Page 57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7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同的宗教、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文化。互相尊重、和平共處仍是現代中國人社會的優點。

(2) (本題學生可自由發揮,言之成理即可。以下答案僅供參考。)

(i) 我認為現代的中國人應具有適於現代社會生存所需的能力及素質,否則將被社會所淘汰,

不能有文化的創造。因此,現代中國的理想人格應是:

(一)勤勞堅毅。

(二)開放、融合眾長。

(三)積極進取,力求超越。

(ii) 其次,現代中國人除了具備現代人應有的道德,也應要去除傳統倫理道德中不合時宜之

處,保存中國人持有的道德。具備適於現代中國人社會的道德,才是理想的現代中國人。

他應具有以下性格:

(四)信守承諾,勇於承擔責任。

(五)處事講求公平合理。

(六)重公德,守法紀,堅守正義。

(七)具有民主自由精神,尊重不同的意見,尊重他人的權利。

(八)重情義,保存中國人仁愛信實、互相扶持的道義。

(九)忠以律己,恕以待人。

(十)孝親敬長,感恩圖報。

其中(四)、(五)、(六)、(七)應為現代人所應具有的道德,而(八)、(九)、(十)則為中國

人的人倫道德。

3. 五位先生於中國文化中對自然和宇宙觀的看法雖相同,但對如何形成這種宇宙觀的看法則有同

有異。試分析比較,加以說明。

答:

(1) 五位先生於中國文化對自然和宇宙的看法相同,皆認為宇宙是有生命、有情的,而中國文化中

亦對自然有情。惟五位先生對如何形成這樣的文化特色則有不同的見解。

(2) 唐先生從人的特性出發,認為因人有「仁心」,推廣惻隱之心,就能愛家人,以至愛天下人,

對自然有情。中國文化視宇宙自然為有生命的機體,是由於中國文化重人的精神、重視人倫人

格,因而認為人德齊天,人的精神可與天地相契合。這可說是從道德倫理的角度去解釋中國文

化中對自然的態度。

(3) 吳森先生認為中國人對自然有情是基於中國人對天地(自然、宇宙)存感恩之心,是一種道德

和宗教的意識,這一看法基本上和唐氏相通。而對自然物採欣賞的態度,則顯然受了道家思想

影響。

(4) 劉君燦先生文中亦引儒家理論如《周易》、董仲舒之說說明這種宇宙觀,又指出中國文化重人

之精神(人文精神),使人成為宇宙之中心,進一步加強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5) 趙永新先生文中引中國哲學家(如孔子、老子、莊子)的觀點,指出這種宇宙觀的形成和中國

的哲學思想密切相關,進而影響中國文化藝術。

(6) 金耀基先生指出由於中國文化是一農業性文化,因此中國人對土地有虔敬之情,而把自然視作

有情體。這是從社會結構、生活方式的角度立論,解釋了吳森所云的對天地感恩崇敬的原因;

Page 57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7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而人天渾合,與自然相忘的思維情緒也是農業文化的結果。金氏並不認為這是由於人倫道德(自

覺的文化意識)所產生的,而是從實際生活中形成的一種人生態度。

(7) 綜合五家之見,可以說中國文化中對自然有情的宇宙觀,實在是和中國的社會結構、道德倫理

和哲學思想互相影響,融合而成。其實任何文化、思想皆不能脫離社會生活,憑空架構,哲學

思想正是人生智慧的結晶;中國人重道德倫理、重和諧的價值觀則建構了這種宇宙觀,形成了

中國人的理想人生境界,成為中國文化的特色。

4. 五位先生認為這樣的宇宙觀對中國的文學、藝術、宗教、中國人的人格,以至科學有甚麼具體

影響?試結合課文所論,加以說明。

答:

(1) 唐先生在《與青年談中國文化》一文中指出,中國人視天地即一宇宙生命,認為人德齊天,因

此,中國人的宗教精神是一種崇敬人格、尊重最高人格的精神,中國的宗教可說是一「人倫教」

或「人格教」。而中國人對自然有情,也使中國人養成寬容博大的精神和愛和平的性格。中國

的文學藝術表現出「寬舒廣博之氣度,溫厚和平之性情」;「中國文學中無論言志載道,都要使

之足以陶養人的善良性情」。

(2) 吳森先生《情與中國文化》更通篇論中國文學中重情的一面,指出中國人對自然有情,對自然

物採取欣賞的態度,而充分表現於文學中。

(3) 趙永新先生認為這種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對中國藝術影響至大。這種思想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體現於藝術中,形成中國藝術中物我一體,崇尚自然的特色。又使中國各門藝術互相影響,融

為一體,藝術精神是互相滲透的,因而中國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物我兩忘,情景交融,故有重氣

韻、神似之論。總而言之,中國藝術精神正是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的具體表現。

(4) 至於金耀基先生則認為中國人把自然視為有情體,對土地有虔敬之情,因而產生了與自然相忘

的思維情緒。這種宇宙觀,塑造了中國人融洽自然,「當下即是」的人格,使中國人產生渾厚、

圓化,與物無爭的和平天性。形成了中國人獨特的人格。

(5) 劉君燦先生指出這種天人感應、視萬物為一有機整體的宇宙觀,形成了中國人的獨特思維方式,

是關聯感應式而不重因果蘊含,因而發展不出邏輯系統和近代科學,是造成中國近代科學不發

達的主要原因。但這種宇宙觀和思維方式,使中國古代科學領先世界,率先發現磁場、發明指

南針、地震儀等。視萬物為一整體的思想,使中國文化重整體實用,使科學成為文化的輔助角

色,沒有獨立的地位。而中國文化中與自然融和協調的態度,使中國人不願干涉自然太過,少

對自然的探究和征服,亦不利於發展近代科學。

(6) 綜而論之,五位先生皆認為中國人對自然有情的宇宙觀是中國文化中的重要特點,它對中國人

的人格、宗教、藝術、文學和科學皆有深遠的影響,是中國文化中獨特而優秀的一面。

5. 五位先生認為中國文化的這種特質對世界人類文化有甚麼貢獻?試結合課文所論,加以說明。

答:

(1) 唐先生認為中國人愛和平、寬容的精神,是中國文化中最偉大的精神(見第 9 段)。他又說:「世

界人類如真要陶養其和平之氣,而銷除暴戾之氣,亦終將有一日會大大發現中國之藝術文學之

一方面的無上價值的」,指出中國文學藝術可以陶養人類和平之氣,對世界人類文化大有貢獻。

(2) 吳森先生則指出中國人重情(仁)的文化「是世界人類精神病的良藥」,足以治療世界人類疏

離冷漠之病,使人類更幸福。

Page 57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7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3) 劉君燦先生認為中國文化這種特質對世界人類的文化——科學的發展也有貢獻:中國科學發展

的獨特模式使中國率先發現了磁的方向性、潮汐為海水受日月吸引等定性的科學理論,進而發

明了指南針等,大大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而整體合一的自然觀正可以補足西洋近代科學太

重速效,分裂自然,以致破壞了環環相扣的生態系統的弊病。現代的科學發展走向整合,正是

中國文化重整體的影響,而中國人的關聯感應的模式也可為未來的世界人類文化作出貢獻。

(4) 趙永新先生認為中國文化這種特質,形成了中國藝術獨特的民族風格、傳統和精神,使中國藝

術經久不衰,具有世界性的魅力,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最珍貴遺產之一,給世界藝術以重大影

響(見第 1段)。

(5) 金耀基先生則慨歎中國人融洽自然的人格或將隨工業技術改變逐漸消逝,可見金先生認為這種

與自然融和、善於反省的人格,是人類文化中珍貴的一部分。甚至李約瑟也慨嘆西方的文化沒

有中國仁義和清靜給予世界。

(6) 可見各家皆認為中國文化中重仁義(倫理)、重人文精神,主張天人合一、清靜自然的特質,

對世界文化有重要的貢獻。我們要建設世界人類的文化,必須保留和發揚這些中國文化的精

華。

Page 57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7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肯肯定定句句、、否否定定句句、、雙雙重重否否定定句句

定義 例句

肯定句

否定句

雙重否定句

試辨析以下句子,看屬於哪一句類。

1. 我唱得不太動人……

2. 費高是全球最高身價的足球員。

3. 眼見很多學生上課時打瞌睡,梁老師不得不承認自己教學法比較

沉悶。

4.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5. 陳奕迅昨日排舞時不乏一些頗難的動作。(《蘋果日報》,19 – 2 –

2001)

6. 楊千嬅剛旅遊回港,整個人精神爽利。(《蘋果日報》,19 – 2 –

2001)

三. 試將以下肯定句改寫成雙重否定句,將雙重否定句改寫成肯定句。

1. 期考快到了,我們要努力溫習。

2. 法院宣佈判決後,戈爾只得承認失敗。

3. 沒有一個人不認為米高.佐敦是一個偉大的籃球員。

Page 58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8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Q; AS 中化科 overall幾多%先可以拎到 C,B,A??如果我 oral 炒左得 E....咁有無機會拉番到 B?

A: 其實中化 ORAL不算佔很多分

如果以過來人的身份來說

最重要是文化篇章能及實用文能拿得比較高的分數

因為這 2份 PAPER,一般的學生未能掌握得好好

所以如果你這 2張 PAPER能拿到比較好的分數

對你拿高 GRADE的機會率會相對提高

除了剛剛提及的 2份 PAPER外

聆聽這份考得比較好也會好一點

我當年的中化成績,ORAL和文化篇章拿到 A

除了實用失手只拿得 D外,其餘 2份 PAPER都有 C

總分是 B

成績算 OK

其實最重要是看你這一屆的學生實力強不強

如果題目容易做,那麼拿 A的機會就會較難

相反亦然

所以除了自己要拿高分之外,還要其他人相對考得比你差才行

Q; 有冇人可以話比我聽點讀好中化科

我想重讀中化科,我又唔知點開始好?唔知大家可唔可以比一些意見我呢?我想 upgrade呢科,由

f 變 d/c,我想問呢嘢 listening,oral,practical writing 點先讀得好?我覺得 oral 同 listening

好難,reading comprehension 好難做得完,篇章比較仲難....

A: 語文科都係要多練習. 我自己無補習, 唔知道補習教既 skill係唔係真係咁有用. 但係我靠多練

習, 真係掌握到應該點做中化 d卷. 我唔係中文由細好到大既人, f1至 f5讀 emi. ce中文都係

d. f.6 oral exam 全班我最低分. 但最後今年中化 a 左, 實用文, 速讀 b左, 聆聽, oral, 文化

篇章 a左.

實用文答題目之前要諗清楚, 篇野係比邊個睇, 寫既人既身份, 同埋寫既目的. 搞清楚呢 3樣野

就會搵到巖既方向. 好似好廢話, 但係都幾易寫寫下會唔記得左咁..寫埋 d唔重要既野..重要既

又唔寫. 總之要真係代入個角色去寫. 同埋作之前真係要用 d時間諗清楚個大綱, 架構...如果架

構好混亂, 就會睇唔明, 睇得好辛苦. 唔好一開始諗都唔諗就趕住作.

oral 短講 10 min 準備要 3分鐘就諗完 d內容, 之後係個心到練 1~2次, 同修改. 咁會流暢好多

Page 58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8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同可以改善望紙既問題. 我建議用 mind map做 draft, 可以用少 d時間, 而且望落去個 draft會

好清晰. 小組討論練得多就會見慣 d不同情況識得應付. (e.g. 有人離題, 有人想鬧交, 有人唔

出聲, 有人係咁講, 無共識等等) 最緊要係唔好被動, 覺得個討論有問題要出聲, 試下 lead返

group 人去正確既方向, 你唔救自己..未必會有人救你...仲有唔好帶有好強烈既攻擊性, 其實唔

係搞到 groupmates口啞啞就係勁, 應表現出會接受他人意見, 分析不同意見的不同和相同之處,

理性咁做決定. 成個group氣氛好先可能成個group高分. 成個group低分, 你都唔會有幾高分...

所以應該諗住大家一齊高分..唔係想d groupmates死. 仲有有d人為左堅持立場就死都唔轉立場,

搞到無共識...其實無咁既必要..只係要識有技巧地轉. (例如: 我揀 aaa係因為 bbb, 我覺得你個

建議 ccc都可以都做到 bbb, 既然大家都讚同 ccc, 我覺得都可以接受.)

listening 都係做 past paper. 做完一定要聽返, 明白返點解正確答案係咁, 聽返自己比邊到

trick 左. 明左佢 d tricky 位, 下次就可以減少咁樣 trick到既機會. 有 d人會睇稿, 我就覺得

睇稿係訓練唔到 listening 架 lor...listening用耳架麻...

速讀無乜特別過人既心德..都係做...睇返正確答案..明返...

最緊要就係要 time住做. manage 返 d 時間.

文化篇章要熟讀課文. 有 d人覺得六大皆空, 我覺得唔係既, 有 d題目真係唔係好關事...不過唔

會 3條都完全唔關事既, 仲有識寫下書 d point都比人睇到你有讀書呀麻. 有人會背下個 d孔子

曰個 d....我唔知有冇用..不過我唔背金句...因為我覺得好難...我會唔記得..又唔識用..同作

文一樣, 答之前都係諗清楚要寫乜, 架構係點先寫. 唔好因為怕唔夠時間就唔諗. 你清楚要寫乜,

寫個陣都會順 d快 d. 一題都係大概 2頁就夠..有 d 人寫成 4頁...我就寫唔到..同埋原來都唔係

真係寫 4頁先可以高分...寫得好 2頁就夠. 近年都係多比較題, 個人看法, 評論. 我會寫之前

draft 下有乜 point. e.g. 2 個人既想法既不同之處同有邊到相同. 2人既理據...有時叫你用生

活例子 support自己看法既話就諗 d真係好現實, 好具體既, 唔好好 brief, 好行既. 呢 d有時都

係靠個人自己平日諗得多, 睇得多既.

中化答題技巧既話. 周勤材有本橙色封面既書仔都教識我一 d, 佢每份卷都有講下, 我覺得幾好

既. 都係 70幾 80蚊左右, 或者你可以去睇下, 商務個 d都有得買架.

Q: 點解書店只有高考中化科的 past paper 答案書賣,而無問題書賣?

點解書店只有高考中化科的 past paper 答案書賣,而無問題書賣?

在哪裡可以買到?

A: 你講緊的...係咪考評局出的一本本分年份的中化 pastpaper (歷屆試題)~

你去到書店無得買...可能係比人買曬~~而又未有貨返~

Page 58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8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我建議你去二手書店買或者上網度買二手的 pastpaper~

價錢會平 d~因為你唔會只買一本(即一個年份)~~(中化 pastpaper全新一本約$20)

不過有 d二手的中化 pastpaper~未必有埋錄音帶或者 CD for 聆聽果 part

呢樣都要注意

如果你想買全新..你可以問下書店幾時返貨

或者直接出去考評局度買

地址及詳情

亦可以睇番考評局果網

http://eant01.hkeaa.edu.hk/hkea/topper_otherexam.asp?p_coverdown=otherexam_9.html

親自購買

考評局刊物可在下列的兩個辦事處購買,地點如下﹕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刊物組

香港九龍新蒲崗爵祿街 17 號

電話:(852)3628 8263

傳真:(852)3628 8291

電郵:[email protected]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灣仔辦事處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 130號

修頓中心 12字樓

(只限於 2003 至 2006年中學會考和高級程度會考, 教師語文能力評核及普通話水平測試)

電話:(852)3628 8222

傳真:(852)3628 8290

辦公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八時三十分至下午五時

星期六:上午九時至中午十二時

郵購 (以支票付款)

郵購表格可從本網頁下載,或以傳真方式索取(傳真號碼:(852)3628 8291)。請將訂購表格連同

抬頭人「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之支票,(海外郵購請以港幣的銀行本票支付),一併寄回香港考試

Page 58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8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及評核局刊物組。

Q: 有關中化閱讀報告問題

我想問 AS-中化科既閱讀報告,點先為之上品既閱讀報告?

我想中化拎 A,所以我希望我既閱讀報告可以做好d,因此我想問有d咩 skills?

A: 本人在這科有小小個人心得.

本人一向不以做 PAST PAPER 為學習中化的方法,

要知道,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PAST PAPER 不能使你擴闊眼界,

而知道使你對考試制度有個概念.

就文化評論而言, 建議你多看多想.

我自己是看大公報的, 文化篇章,

課外書, 有關中化或一些歷史, 儒家和道家也可多看.

如果你說有什麼書,

我會告訴你知識的涵義不是這樣計算.

做報告, 切忌囫圇吞棗,

要有個人見解, 也得融入你學會的中化篇章.

聆聽和閱讀, 要深思多想.

作文, 要記一記格式, 也要知道落筆要有分寸.

這樣持之以恆, 在這科有 A 不會是難事

Q: 高考成績單會把小分列示嗎?

例如中化科有 5張 paper.

分數會遂一列示? 還是只列出一個大分?

那其他科(只分 paper1 和 paper2) 的呢?

聽說拎 U的話不會顯示出來(我不太相信).

是真的還是假的?

A: 中英文每張卷既分會逐一顯示, 同時亦會顯示總 grade.

不過, 文化篇章同課外閱成績考查既分會加埋一齊.

其他科只會顯示個總成績.

不論分卷定係總成績, 就算你拎 U, 成績單都會顯示出黎.

講番 U既問題, 成績單會顯示你拎 U個科, 但係高考證書就唔會.

不過呢個情況有例外, 假如你中化 5份卷(4個成績)裡面有一份卷 U左, 呢個 U會照樣 show起證書上面.

Page 58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8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補充時間:2006-06-20 09:39:59

Q: 如何溫中化

如何溫中化, 我覺得這門科目很困難

A: 1. 中化讀本問題個度要成日睇課文d論點, 自己多思考

2. 聽講答評論題要有論據, 要多留意時事

中化科我雖然唔係 a,但 a level 中化我有個 b,可以話俾你知點讀好中化。教你逐一擊破!

卷一︰實用文及閱讀理解

卷二︰文化篇章

卷三︰聆聽

卷四︰說話能力

卷一~我係 a ga,所以請聽我講喇~ 好傳統講句,真係要多 d 寫,多 d 睇例文。格式一定要熟,否

則作得再好都要扣分。唔好以為實用文記熟格式就一定高分,唔係,因為佢地認為 li d 係基本野,

你識得係應該 ge。好多時候佢都會透過你 ge內容去分析你思想同態度夠唔夠正面。仲有要針對問

題去解決,少少同題目冇關 ge 野都唔可以有。如果你寫建議書,就唔好用大篇幅講個背景,如果

你寫評論或者報告之類,都可以加一兩句建議。見解除左 d 大路野一定要自己諗 d 新野出黎,俾

佢睇到你有創意唔係抄例文。例如講新聞自由唔好靜係話成立監察委員會啦,要講 d 具體 d ge idea,

要可行 ge。要言之有物,有文有路,organize 過 ge,要俾佢睇到一個中五生同一個中七生寫應用

文 ge 分別。

閱讀理解方面呢,如果係速讀就好彩喇,因為問題通常會易 d,極速睇完第一篇問題就響第一篇內

容搵答案,然後落下一篇問題如此類推。快而準係致勝關鍵,唔好停低諗。如果係甲乙丙 ge 閱讀

理解呢,就一定要睇明曬篇野,知道主旨,答問題切忌頭痛醫頭,記住諗到佢篇野每講一句背後都

有意思 ge,盡估啦,因為都幾難估得中,中左就掂。

卷二~文化篇章呢,本人都係 a ge,書 ge 內容熟就當然好,明 ge 就記實,問極都唔明就由得佢。

答文化篇章最重要最重要 ge 必勝技巧係︰客觀、中庸之道、引得返課文教過 ge 野黎應用。通常

佢都會出 d 好偏激 ge 問題黎考你,而平凡人通常都係會答 d 大路野,譬如話用動物黎做實驗,通

常 d 人會講好多野反對,如果你都係反對 ge 話,不妨用答案 ge 70%講點解反對,用 30%講一 d 無

可避免要用動物做實驗 ge 例子。仲有要睇多 d 報紙注意時事,冇時間就睇報紙 ge 評論。時刻帶

住批判思考,諗完一方面再試下響另一個角度睇件事,然後諗一兩句建議出黎係可以滿足到兩方面

ge,咁你個 marker 就會好 impress ga 喇。

卷三~ 聆聽,li 幾年轉左由用大量文字作答到揀部份正確呀 o個 d 選擇題。你一定要做 past paper,

做完一定要知道點解佢講o個句野係o巖,點解句野係唔o巖。分析佢句句子,而唔係一味jot notes。

Page 58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8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卷四~ 說話能力。講 speech ge 時候千祈唔好講太多大路野,你諗下一個 marker 教完書放學已經

好疲倦啦,仲要聽每個人講一模一樣 ge 野唔訓著至奇。眼神交流呀聲線 d 野我唔講啦你老師有教,

總之你要透過你個 speech 去 impress 你個 marker,令到佢專心聽你講,覺得你係有見識,讀完書

冇白費到 ge。討論方面,我相信老師應該會教你時間控制呀,自己要開聲講之餘要俾人講呀之類

ge 野。但除左咁之外 marker 都會睇你人格思想。同讀本問題一樣,你講 o個一分鐘要表明你中庸

之道同客觀 ge 思想,要提出你 ge 獨特見解(唔係奇怪見解),一開頭表明到你之後想講 ge 野 ge 中

心思想。只要你係有道理,以一敵百都唔駛驚,但緊記態度友善。萬一要轉「車太」都唔好忘記自

己原本有 ge 觀點,試圖用人地 ge 觀點加埋自己原有 ge 觀點睇下可唔可行,咁就掂曬。

中化科,冇難度!

Page 58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8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課外閱讀考查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書名:《語文常談》

甲部:不可翻閱書本

A.填充題,共40分

一.漢字的組成部分包括(1)、(2)、(3)。

二.漢字有三種注音方法,是(4)、(5)、(6)。

三.在漢語詩律中,文學家把上、去、入歸為一類,稱之為(7)、跟(8)對立。

四.漢字的字音是由(9)、(10)、(11)三個成分組成。

五.語言的單位是(12)、(13)、(14)。

六.隨著社會的改變,許多字眼的意義也起了變化。

如:「江」、「河」原指長江和黃河,現一般河流也稱江和河,這是詞義(15)。

如:「肉」原來指禽獸的肉,現在專指豬肉。

這是詞義(16)。

七.古今讀音時有不同,試用同音字寫出下列各詞的讀音:

a)單于:(17) b)身毒:(18)

c)大月氏:(19) d)龜茲:(20)

B.分辨雙聲疊韻,共10分

分辨下列各詞是雙聲、疊韻或二者皆否

例:1.芬芳:雙聲 例:2:現代:X

1.漂泊:(1) 2.輾轉:(2) 3.徘徊:(3)

4.平仄:(4) 5.逍遙:(5)

乙部:開卷作答,共50分

1.《語言和文字》一章中「學校的“語文”課實際上仍然是只教“文”,不教“語”。」

你同意作者這說法嗎?請抒己見。(15分)

2.作者對「文字改革」有甚麼意見?你是否贊同?請抒己見。(15分)

3.中國的語言不統一,帶來甚麼影響?你有甚麼具體建議以作改善?(10分)

4.試抒發你對《語文常談》一書的讀後感。(10分)

Page 58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8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參考答案:

甲部.A.

1.形 2.音 3.義 4.直音法 5.反切法 6.漢語拼音

7.仄聲 8.平聲 9.聲 10.韻 11.調 12.字

13.詞 14.句 15.擴大 16.縮小 17.善如

18.捐篤 19.大肉支 20.溝慈

B.1.雙聲 2.雙聲 3.疊韻 4.X 5.疊韻

乙部.

1.考生應同意作者之命題。因時代和社會之需要,歷來確有重文字輕語言的情況,但隨著社會的變

化,學校應重視語的教學。

因為本題並無標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就可酌情給分。

2.作者贊同「文字改革」,認為最終應採用漢語拼音。考生可贊成亦可反對,事實上漢語拼音若全

面推行,亦會有許多困難,如同音字的的混淆,古籍之閱讀不易等等。

本題並無標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就可酌情給分。

3.方言妨礙全國同胞之溝通,有阻國家在政治和經濟上之發展,這點可通過推行普通話加以改善。

本題並無標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就可酌情給分。

4.學生所抒發之讀後感,如見解獨到,書寫流暢者,可給8-10分;如言之成理,書寫流暢者,

可給4-7分;如持論含糊、文筆欠通者,可給1-3分。

Page 58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8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課外閱讀測驗《中國古代文化知識趣談》

考生注意

一、所有答案均須填寫在答案頁上

二、試題紙和答案頁分開繳交

Page 58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8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一、是非題(40分):答對的得兩分,答錯的扣一分。

以ˇ表示正確的事項,以×表示不正確的事項,填在答案頁的適當的空格內。

01 血族婚容許氏族內部父母與子女之間通婚。

02 血族婚是亞血族婚的配偶範圍的縮小。

03 「對偶婚」時代,男性是社會的中心。

04 「一夫一妻制」產生至今已有四千年二的歷史。

05 「妾」的地位比「媵」的地位尊貴。

06 「劫奪婚」是以愛情為基礎的。

07 商代,王位由兒子或弟弟繼承。

08 周代,王位由嫡長子世襲。

09 古代,貴族女子舉行笄禮之後才可以結婚。

10 古代,夫死,妻為夫服三年之喪。

11 古人的名和號有意義上的聯繫。

12 宋元以後,學生的入學條件放寬了,平民子弟也可以入學。

13 唐代科舉考試,進士科主要考詩賦。

14 明清科舉,殿試主要考八股文。

15 「七曜」是指北斗七星。

16 「十二星次」是十二個不等分的星空區域。

17 冊葉式的書籍較卷軸式的為早。

18 太平道是由張陵創立。

19 釋迦牟尼未成佛之前,是古印度迦羅衛國的國王。

20 道教的創始人是老子。

Page 59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9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二、填充題(12分)

在下列各題的〔 〕號內,填入適當的文字。

21 周代以後,一般改用〔 21 〕來從葬,用來代替「人殉」。

22 避諱的方法有三,分別是「改字法」、「空字法」和〔 22 〕。

23 將太學改為新式大學,始於公元〔 23 〕年。

24 南派禪宗的始祖是〔 24 〕。

三、多項選擇題(36分)

選出正確的答案,並把它的英文字母填在答案頁的適當的空格內。

25 後世過「文定」,相當於古代婚姻「六禮」中的

A 納采

B 納吉

C 納徵

D 親迎

26 根據《禮記》的記載,古代男子成年時舉行「冠禮」。成年指

A 十五歲

B 十八歲

C 二十歲

D 廿一歲

27 唐太宗,「太宗」是

A 年號

B 廟號

C 諡號

D 尊號

28 年號是從哪一個皇帝開始有的?

A 秦始皇

B 周文王

C 漢武帝

D 唐太宗

29 在中央設立「太學」,始於

A 周代

Page 59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9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B 秦代

C 漢代

D 唐代

30 書院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學校,始於

A 漢代

B 魏晉南北朝

C 唐代

D 宋代

31 明清科舉考試,鄉試第一名稱為

A 狀元

B 解元

C 會元

D 生員

32 明清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三級,分別是

A 童試、鄉試、會試

B 童試、鄉試、殿試

C 童試、會試、殿試

D 鄉試、會試、殿試

33 中國上自秦漢以前,下至清代末年,都施行

A 陽曆

B 陰曆

C 陰陽曆

D 公曆

34 佛經傳入中國,始於

A 西漢

B 東漢

C 西晉

D 東晉

35 唐初,玄奘和弟子建立了一個佛教的主要宗派,名叫

A 天台宗

B 法相宗

C 華嚴宗

D 禪宗

Page 59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9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36 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它形成於

A 春秋

B 戰國

C 漢代

D 唐代

四、配對題:(32分)

37 請將右列的「選舉制度」和左面的朝代適當地用直線連結起來。

(10分)

漢代 A 徵辟

魏晉南北朝 B 科舉

唐宋 C 察舉

明清 D 九品中正制

38 請將右面的說明和左面的婚姻形式適當地配對。(10分)

一夫一妻制 A 同姓同輩男女互相佔有。

亞血族婚 B 異姓同輩男女的互相佔有。

對偶婚 C 異姓同輩男女一對一對的互相佔有。

贅婚 D 同姓同輩男女一對一對的互相佔有。

血族婚 E 男嫁女娶,男子從女方居住。

F 男娶女嫁,女子從男方居住。

39 請將右面的朝代和左面的畫家適當地配對。(12分)

李公麟 A 東晉

顧愷之 B 唐代

趙孟頫 C 宋代

吳道子 D 元代

米芾 E 明代

張僧繇 F 清代

G 梁代

試卷完

Page 59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9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課外閱讀測驗《中國古代文化知識趣談》

班別: 姓名: ( )

答案頁

一、是非題(40分):答對的得兩分,答錯的扣一分。

以ˇ表示正確的事項,以×表示不正確的事項,填在適當的空格內。

題號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充題(10分) 在下列各題的〔 〕號內,填入適當的文字。

21 22

23 24

三、多項選擇題(30分)

選出正確的答案,並把它的英文字母填在空格內。

題號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選擇

Page 59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9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四、配對題:(27分)只須填寫英文字母

41 漢代 魏晉南北朝

唐宋 明清

42 一夫一妻制 亞血族婚

對偶婚 贅婚

血族婚

43 李公麟

顧愷之

趙孟頫

吳道子

米芾

張僧繇

答案頁完

Page 59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9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評卷參考

*題目後括號內的號數是《中國古代文化知識趣談》的頁碼

一、是非題(40分):答對的得兩分,答錯的扣一分。

以ˇ表示正確的事項,以×表示不正確的事項,填在答案頁的適當的空格內。

01 血族婚容許氏族內部父母與子女之間通婚。(16)

02 血族婚是亞血族婚的配偶範圍的縮小。(18)

03 「對偶婚」時代,男性是社會的中心。(19)

04 「一夫一妻制」產生至今已有四千年二的歷史。(21)

05 「妾」的地位比「媵」的地位尊貴。(23)

06 「劫奪婚」是以愛情為基礎的。(27)

07 商代,王位由兒子或弟弟繼承。(35)

08 周代,王位由嫡長子世襲。(38)

09 古代,貴族女子舉行笄禮之後才可以結婚。(39)

10 古代,夫死,妻為夫服三年之喪。(53)

11 古人的名和號有意義上的聯繫。(58)

12 宋元以後,學生的入學條件放寬了,平民子弟也可以入學。(117)

13 唐代科舉考試,進士科主要考詩賦。(145)

14 明清科舉,殿試主要考八股文。(149)

15 「七曜」是指北斗七星。(162)

16 「十二星次」是十二個不等分的星空區域。(167)

17 冊葉式的書籍較卷軸式的為早。(95)

18 太平道是由張陵創立。(195)

19 釋迦牟尼未成佛之前,是古印度迦羅衛國的國王。(185)

20 道教的創始人是老子。(193)

Page 59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9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二、填充題(12分)

在下列各題的〔 〕號內,填入適當的文字。

21 周代以後,一般改用〔 21 〕來從葬,用來代替「人殉」。(42)

22 避諱的方法有三,分別是「改字法」、「空字法」和〔 22 〕。(68)

23 將太學改為新式大學,始於公元〔 23 〕年。(120)

24 南派禪宗的始祖是〔 24 〕。(191)

三、多項選擇題(36分)

選出正確的答案,並把它的英文字母填在答案頁的適當的空格內。

25 後世過「文定」,相當於古代婚姻「六禮」中的

A 納采

B 納吉

C 納徵(30)

D 親迎

26 根據《禮記》的記載,古代男子成年時舉行「冠禮」。成年指

A 十五歲

B 十八歲

C 二十歲(39)

D 廿一歲

27 唐太宗,「太宗」是

A 年號

B 廟號(66)

C 諡號

D 尊號

28 年號是從哪一個皇帝開始有的?

A 秦始皇

B 周文王

C 漢武帝(67)

D 唐太宗

29 在中央設立「太學」,始於

Page 59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9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A 周代

B 秦代

C 漢代(113)

D 唐代

30 書院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學校,始於

A 漢代

B 魏晉南北朝

C 唐代(120)

D 宋代

31 明清科舉考試,鄉試第一名稱為

A 狀元

B 解元(148)

C 會元

D 生員

32 明清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三級,分別是

A 童試、鄉試、會試

B 童試、鄉試、殿試

C 童試、會試、殿試

D 鄉試、會試、殿試(148)

33 中國上自秦漢以前,下至清代末年,都施行

A 陽曆

B 陰曆

C 陰陽曆(172)

D 公曆

34 佛經傳入中國,始於

A 西漢

B 東漢(186)

C 西晉

D 東晉

35 唐初,玄奘和弟子建立了一個佛教的主要宗派,名叫

A 天台宗

B 法相宗(190)

C 華嚴宗

Page 59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9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D 禪宗

36 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它形成於

A 春秋

B 戰國

C 漢代(193)

D 唐代

四、配對題:(32分)

37 請將右列的「選舉制度」和左面的朝代適當地用直線連結起來。

(10分)

漢代 A 徵辟

魏晉南北朝 B 科舉

唐宋 C 察舉

明清 D 九品中正制

38 請將右面的說明和左面的婚姻形式適當地配對。(10分)

一夫一妻制 A 同姓同輩男女互相佔有。

亞血族婚 B 異姓同輩男女的互相佔有。

對偶婚 C 異姓同輩男女一對一對的互相佔有。

贅婚 D 同姓同輩男女一對一對的互相佔有。

血族婚 E 男嫁女娶,男子從女方居住。

F 男娶女嫁,女子從男方居住。

39 請將右面的朝代和左面的畫家適當地配對。(12分)

李公麟 A 東晉

顧愷之 B 唐代

趙孟頫 C 宋代

吳道子 D 元代

米芾 E 明代

張僧繇 F 清代

G 梁代

試卷完

Page 59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59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課外閱讀測驗《中國古代文化知識趣談》

班別: 姓名: ( )

答案頁

一、是非題(40分):答對的得兩分,答錯的扣一分。

以ˇ表示正確的事項,以×表示不正確的事項,填在適當的空格內。

題號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是 ˇ ˇ ˇ ˇ ˇ ˇ

非 × × × × × × × × × × × × × ×

二、填充題(10分) 在下列各題的〔 〕號內,填入適當的文字。

21 俑 22 缺筆法

23 1905 24 惠能

三、多項選擇題(30分)

選出正確的答案,並把它的英文字母填在空格內。

題號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選擇 C C B C C C B D C B B C

Page 60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0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四、配對題:(27分)只須填寫英文字母

41 漢代 A C 魏晉南北朝 D

唐宋 B 明清 B

42 一夫一妻制 F 亞血族婚 B

對偶婚 C 贅婚 E

血族婚 A

43 李公麟 C

顧愷之 A

趙孟頫 D

吳道子 B

米芾 C

張僧繇 G

答案頁完

Page 60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0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一. 書信

1.私函(私人書信)

包括:求職信、申請信、投訴信、表揚信、感謝信

可以緊接應

酬語;也可

以另行書寫.

可以分段,

不用列點.

可以緊接正

文,也可以

另行書寫.

若有需要,如求職信履歷表

3正 文

1稱謂語

6署名+啟告語

7日期

2開首應酬語

4結尾應酬語

5祝頌語

姓名前面可以加

上自稱名分,後面

可以加上啟告語.

姓名前面可

以加修飾

語,後面可以

加身分和知

照語.

8附件

Page 60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0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若有需要,加上近照

按年份次序排列

履歷表

姓名:

地址:

電話:

香港身份證:

出生地點:

出生日期:

學歷程度:

(小學、中學、大學)

課外活動:

工作經驗:

專業資格:

應徵職位:

日期

Page 60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0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2.公函(公司書信)

公函1:現代式

姓名前可以加自稱名分,後

面可以加啟告語.

若有需要,加上附件

3啟首語

4正 文

2標題

6職銜+署名+啟告語

7日期

5祝頌

內文可以分

段,也可以

點列.

8附件

1稱謂語

Page 60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0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公函2:標準式(表示鄭重程度)

姓名前面可以加自稱名分,後

面可以加啟告語

若有需要,加上附件

3啟首語

4正 文

7職銜+署名+啟告語

8日期

6收信人姓名+職銜

5此致

2標題

9附件

1敬啟者:

Page 60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0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二. 建議書

包括:活動計劃建議、問題改善建議

2標題(建議書)

1稱謂

3正文引言

4正文項目建議(列點)

5正文總結(以上建議)

6職銜+署名+啟告語

7日期

Page 60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0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三. 專題介紹

包括:人物介紹、地方介紹、事物介紹、知識介紹

1標題

2引言

3主體

4結尾

Page 60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0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四. 新聞稿

包括:活動報導、消息發布

1主標題

副題

2導語

3主體

4結尾

5發布日期/資料來源

Page 60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0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五. 演講辭

包括:社交禮儀演講辭、專題性演講辭

2稱 謂

4正 文

5結 語

3開 場 白

1標題

6多謝大家!

Page 60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0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六. 會議紀錄

包括:會議紀錄、座談會紀錄、紀要

注明會議名稱、

次數,會議紀錄

日期、時間、地點主席、祕書、出席

者、缺席者

宜分項分條目

記錄,並加上

編號

留空

標題

日期:

時間:

地點:

主席:

秘書:

出席者:

缺席者:

列席者:

一.通過上次會議記錄

二.報告事項

1.

2.

三.討論事項

1.

1.1

1.2

2.

2.1

2.2

四.其他事項

1.

2.臨時動議

3.下次開會時間及地點

五.散會時間

主席簽署:_____

秘書簽署:_____

簽核日期:_____

Page 61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1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七.報告

包括:讀書報告、工作報告、調查報告

如果對象是公眾,可省略

2標題

3引言

----------------------------------------------------------------

4主體

----------------------------------------------------------------

5結論

6職銜+署名+啟告語

7日期

1稱謂語

Page 61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1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八.評論

包括:事件評論、思想評論、人物評論、文藝評論

1標 題

2引論 —— 介紹背景,帶出評論對象

3本論 —— 承接引論發揮、鋪陳,援引論據,進行論證,

說明自己對所評論的人物事件的態度和評價

4結論 —— 概括前文或重申論點

Page 61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1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Page 61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1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Page 61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1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Page 61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1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Page 61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1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Page 617: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17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Page 618: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18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Page 619: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19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文化問題須知

文化問題答法舉隅

Page 620: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20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格式:

機構

年度

次數+文體

日期

時間

地點

主席

副主席

秘書

出席者

缺席者

列席者

會議程序

1. 簽核上次會議紀錄

2. 報告事項

3. 討論事項

事頂

Page 621: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21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討論

決議

4. 其他事項

5. 下次會議日期

6. 散會時間

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席: Roger

____________________

秘書: Peter

簽核日期

Page 622: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22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寫作技巧:

1. 使用間接或被動意味的字眼

2. 刻意記錄正反或不同意見

3. 在決議中,應指出該決議的重點、好處及效果

4. 刻意製造衝突去達成戲劇化的效果

5. 每次只討論一件事

Page 623: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23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Page 624: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24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杏壇中學膳食委員會

一九九八至九九年度

第三次會議紀錄

日期: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二日(星期五)

時間:下午十二時四十五分

地點:學校四樓會議室

主 席:陳文理副校長

秘 書:林珍珍同學

出席委員:朱由檢老師、左懋弟老師、高弘圖同學、何騰蛟同學、曹變蛟同學、張獻忠同學、錢謙益

同學、葛貞娘同學。

列 席:馬士英先生(食堂負責人)

1. 通過上次會議紀錄:

由左懋弟老師動議,張獻忠同學和議,一致通過上次會議紀錄;主席與秘書隨即在文件上簽署,

會議紀錄正式獲得通過。

2. 報告事項:

1. 說明召開會議的目的:

主席宣布召開本次會議的目的是跟進和檢討學校食堂的現有服務水平,並提出具體的改

善建議。

2. 交代食堂服務的調查結果:

主席依據學生會食堂監察小組在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四日至十八日期間,就學校食堂服務水平向

全校同學進行的意見調查,作出了匯報(匯報內容請參看附件)。調查所得,同學對校內食堂

的食物價錢,以至其對食物營養均衡的重視,都很不滿。同學普遍認為食堂所定的食物價格偏

高,而對食物的營養均衡,也鮮有留意。其次,同學亦認為食堂提供的食物種類有限,令同學

Page 625: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25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缺少選擇。此外,食物的衛生情況,同學亦覺得強差人意,有待改善;至於食堂所定價格及員

工的態度,同學一般都認為是蠻不錯的。

3. 討論事項:

1. 高弘圖同學針對食堂監察小組調查結果,就學校食堂忽視食物營養均衡一項提出建議,

要求食堂負責人留意食物的配搭,不宜因為迎合同學的愛好而集中售賣魚蛋、魷魚、炸

雞腿等油膩及高膽固醇零食,而應多供應奶類和果品,讓同學得到均衡的營養。此外,

食堂亦可考慮聘請營養師負責食物品質的控制,確保同學的建康。

就以上意見,食堂負責人馬先生作出了回應。他強調食堂所供應的食物,不論是一般零

食或午餐盒,均有留意同學的口味和營養,同學認為食物營養得不到均衡,主要是緣於

偏食的習性,例如只選取可口的食物來吃等。至於要求食堂仿效其他大食肆,設營養師

來監察食物品質,可謂不切實際,因為學校食堂畢竟是小本經營,根本請不起一位營養

師。至於同學提議食堂供應多些奶類和果品,食堂會仔細考慮,只要同學喜歡,他們是

會作出遷就的。

2. 曹變蛟同學認為學食堂的食物價格偏高,特別是一般零食比超級市場和便利店都要貴,

例如買一盒「百力滋」就要較街外多付上三毫錢,此外,冰淇淋及雞腿等小食,定價亦

較市面為高,這是很不合理的。因此要求食堂降低食物價,不要再對同學作出剝削。

就以上的批評和要求,馬先生作出了回應。鑒於食堂只開放給校內老師和同學購買食物,

營業額有一定限制,加以客源關係,一般零食小吃自不能如超市等可大量入貨;這樣,

來貨的折扣率也必然較低,所以定價也不可能與超市或連鎖便利店看齊。事實上,食堂

也明白到同學的零用錢有限,因此供應午膳的飯盒維持賣十元一盒,已是對同學作出了

補貼;此外,食堂為鼓勵同學多吃主食而少吃零食,決定於下月開始,同學凡購一整月

飯票的,將獲九折優惠,希望這樣能多令同學滿意。

3. 何騰蛟同學就調查報告中有關食堂的食物衛生情況發言,認為食堂的食物衛生不大理想,

他更以日前在飯堂購買一個飯盒,內裡赫然有一隻小蟑螂為證,指責食堂妄顧同學健康,

要求食堂作出改善。

葛貞娘同學亦批評食堂的衛生情況不佳,日前她偶然看到一位食堂員工,在處理同學的

午膳飯盒時,一面叼著煙,一面將熱騰騰的飯往餐盒裡送,令人感到噁心。此外,食堂

對同學吃剩的東西也沒有即時處理,以致滋生蚊蠅,對大家的健康構成影響。葛同學建

議食堂必須明令員工不可抽煙,同時也應增派人手,在小息及午膳後,儘快清理食堂,

確保衛生不致惡化。

Page 626: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公開試課程 20093

未經版權人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翻印此筆記之任何內容 ○C 2007-2009 Roger Kwong 626

HKASL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2009

朱由檢老師指出兩星期前,先後有兩位同學吃過飯堂供應的飯盒而感不適,雖然這只是

個別的事例,兩名同學稍作休息後,身體亦無大礙,但食堂的衛生問題,始終是值得憂

慮的。

就食物的衛生的問題,馬先生強調學校供應的食物是符合政府衛生署頒布的標準;而且

食堂亦有專人監察食物的衛生,老師和同學不用太擔心。至於飯盒發現蟑螂和有同學吃

了飯盒感到不適的事,當屬個別的事例,馬先生即時向葛同學道歉,並向朱老師作出保

證,以後對食物的處理會加倍小心。

此外,有關員工叼著煙處理食物一事,馬先生已對該工作人員作出了處分,並且在食堂

內張貼了通告,嚴禁員工抽煙。馬先生亦答應會增加人手,盡速處理同學吃剩的東西,

保證食堂環境的清潔。

4. 錢謙益同學認為食堂提供的食物種類有限,同學選擇不多;特別是飯盒供應,來去都是

那幾款,影響同學的食慾,因此要求食堂增加食物的種類。

就以上的建議,馬先生同意作出改善。他更即場透露,已與食物供應商達成了協議,在下月開

始,增加飯盒的款式,每天可有四款飯盒供老師和同學選擇,較現時每天只有兩款選擇多出一

倍。此外,食堂亦會引進麵食,早餐時亦考慮增加供應點心,滿足同學不同的口味。

4. 其他事項

1. 主席對食堂負責人馬先生作出的回應表示滿意,並促請馬先生能遵守承諾,按食

堂現存的問題,進行改革,為學校的師生謀福祉。此外,主席亦敦促膳食委員會

各成員繼續監察食堂的服務質素,以確保其服務有所改善。

2. 由於沒有同學提出新的建議,主席宣告結束會議,並建議下次的開會時間約在三

月的上旬,而確實日期則容後公布;屆時會再就今日的議程再作檢討。建議獲得

委員一致通過。

5. 散會時間:下午一時四十五分

(簽 署)

(簽 署)

簽核日期: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