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猝 死

63
第第第第 第

Upload: audra-rodriguez

Post on 30-Dec-2015

4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7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十五章 猝 死. 喀麦隆球员维维安 · 福. 第一节 概述 一、猝死的概念 猝死 又称急死,是病理性死亡。它是指外表似乎健康的人或疾病症状不明显的人,由于体内潜在性疾病或机能障碍所引起的突然的出人意料的死亡。. 二、猝死发生的特点 (一)突然性 (二)意外性 (三)非暴力性 (四)某些疾病虽经过治疗,但经过    异常,死的意外。 (五)部分猝死常有诱发因素,. 三、猝死尸体一般检验所见 (一)尸斑出现早而显著,呈暗紫红色,分布于尸体未受压的低下部位,并可随死后经过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甚至在尸斑内有散在的暗紫色出血点。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十五章 猝  死

第十五章 猝 死

Page 2: 第十五章 猝  死
Page 3: 第十五章 猝  死

喀喀麦麦隆隆球球员员维维维维安安··福福

Page 4: 第十五章 猝  死
Page 5: 第十五章 猝  死

第一节 概述一、猝死的概念 猝死又称急死,是病理性死亡。它是指外表似乎健康

的人或疾病症状不明显的人,由于体内潜在性疾病或机能障碍所引起的突然的出人意料的死亡。

Page 6: 第十五章 猝  死

二、猝死发生的特点(一)突然性(二)意外性 (三)非暴力性 (四)某些疾病虽经过治疗,但经过   异常,死的意外。(五)部分猝死常有诱发因素,

Page 7: 第十五章 猝  死

三、猝死尸体一般检验所见(一)尸斑出现早而显著,呈暗紫红色,分布于尸体未受压的低下

部位,并可随死后经过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甚至在尸斑内有散在的暗紫色出血点。

(二)颜面肿胀,口唇、耳廓青紫,睑球结膜充血。(三)心血及大血管内的血呈暗紫红色,流动状,无鸡脂样凝血块

形成,左心及腔静脉扩张、淤血,各脏器淤血。(四)在肺、肾、肝、脾等器官的浆膜面等处可见有点状出血。

Page 8: 第十五章 猝  死

四、猝死尸体检验目的与意义(一)明确死因1 、猝死虽是病死,但在无人知晓情况下突然死亡,死因

不明;2 、有些猝死者,在暴饮暴食后死去,常被怀疑中毒死;3 、有些猝死者与人争吵、斗殴后突然死去,或与人有矛

盾,夫妻不和,家庭矛盾,怀疑暴力死。(二)判断性质 犯罪分子使用隐蔽手段将人杀害后,谎报病死。

Page 9: 第十五章 猝  死

五、 死因分析法医鉴定人对猝死者检验应明确解决:( 1 )死因是什么?( 2 )若是病死,属什么病?(3)若为暴力死,何种暴力,作用过程,暴力来源; 若暴力作用诱发病死,暴力与死亡的关系; 以病为主的猝死,还是以暴力为主的暴力死,还是合并作用?( 4 )死亡时间。

Page 10: 第十五章 猝  死

(五)死因分析及鉴定结论   1 .猝死死因明确   尸体剖验所发现的内脏器官的器质性病变显著,其性质、部位和程度足以说明猝死的原因,并可排除致命性的暴力性损伤包括外伤、机械性窒息、毒物中毒等。

  

Page 11: 第十五章 猝  死

猝死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猝死的死因明确 (二)疾病与药物或毒物并存 (三)自然性疾病结合症状判断死因 (四)病变轻不足以推断死因(五)自然性疾病与损伤并存   1 、损伤是主要死因   2 、疾病是主要死因

Page 12: 第十五章 猝  死

2 .自然性疾病同时体内有药(毒) 如检出致死量的毒物或药物,判定为中毒死自无疑义。 但如药物量少,应注意有无中毒症状,并核实是否

与治疗、嗜好或职业接触有关,以及自然性疾病是否严重并足以致死。药量微而病变重者应诊断为疾病引起猝死。

Page 13: 第十五章 猝  死

   3 .自然性疾病结合症状确定死因  当暴力死已被排除,但自然性疾病的器质性

病变轻,例如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Ⅲ级狭窄,生前又无明显症状,此时只能推断死因;但生前如有心绞痛发作史及相应的症状,心脏传导系统未见病变,则可判断冠心病为其死因。

  

Page 14: 第十五章 猝  死

4 .病变轻不足以确定死因  此时就应采取排除法,首先必须排除暴力性

死亡包括外伤、窒息、中毒等,然后再结合案情及全面系统检查资料,包括辅助检查进行分析判定或推测,如果找不到致死性病变而死者是在睡眠中死亡,在青壮年男子,诊断为青壮年猝死综合征( SMDS ),在小儿应考虑为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SIDS )。

Page 15: 第十五章 猝  死

5.自然性疾病与损伤并存( 1)损伤是主要死因:

( 2)疾病是主要死因:相关疾病程度较重,且都是具有潜在致死可能的疾病;相关损伤程度较轻,单独不能直接引起死亡。

Page 16: 第十五章 猝  死

第二节 猝死的诱因   一、精神因素  二、剧烈运动  三、过度疲劳  四、暴饮暴食  五、轻微外力作用  六、感染  七、过热过冷  八、睡眠中猝死

Page 17: 第十五章 猝  死

第三节 猝死的病因一、心血管疾病(-)冠心病 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引起的心脏病

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好发部位依次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右冠状动脉主干、左旋支及左冠状动脉主干。

  心肌梗死的好发部位:多发生在左心室,右心室及心房极为罕见。按累及的心肌厚度可分透壁性心肌梗死(或厚层性心肌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Page 18: 第十五章 猝  死
Page 19: 第十五章 猝  死
Page 20: 第十五章 猝  死
Page 21: 第十五章 猝  死
Page 22: 第十五章 猝  死
Page 23: 第十五章 猝  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Page 24: 第十五章 猝  死

死亡机制:   1.冠状动脉狭窄和心电紊乱   2.合并症   3.血栓形成   4.心脏破裂   5.心肌纤维化  在冠心病中,直接死于心肌梗死的并不多,造成冠心

病猝死的直接死亡机制,多数是由于严重的心律紊乱,尤其是心室颤动和心室停搏所致。

Page 25: 第十五章 猝  死

附壁血栓

Page 26: 第十五章 猝  死

• 鉴定要点:• 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硬化( III-I

V级以上),但心肌改变未必明显,鉴定心肌病变不明显的冠心病猝死,必须首先排除暴力性损伤致死的死因,也必须排除其他自然性疾病致死的死因。

Page 27: 第十五章 猝  死

心肌梗死后,心前区纤维化、塌陷

Page 28: 第十五章 猝  死

梗死区心壁变薄

Page 29: 第十五章 猝  死

(二)心肌疾患  l、原发性心肌炎  2 、继发性心肌炎  3、心肌硬化  4 、脂肪心

Page 30: 第十五章 猝  死

心肌炎  心肌炎是导致猝死,特别是小儿猝死

的重要原因。许多病原体都可引起心肌炎,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霉菌及寄生虫等,其病变或以心肌为主,或以间质为主。

  病变局限于心肌的心肌炎称为斐特拉( Fiedler )心肌炎(孤立性心肌炎),有人推测与病毒感染有关,患者可在工作时或在街道上行走时突然死亡。

Page 31: 第十五章 猝  死

脂肪心

Page 32: 第十五章 猝  死

脂肪心显微学改变

Page 33: 第十五章 猝  死

原发性心肌病   原发性心肌病是指原因不明

的心肌病变,又称特发性心肌病,可分为扩张型、肥厚型、限制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心肌脂肪浸润)及未分类心肌病。本病的特征是心脏扩张、肥厚、重量增加。镜下则见心肌变性、坏死。

Page 34: 第十五章 猝  死

心肌病的法医学鉴定:Hudson提出四阴性与四阳性条件

四阴性包括:1、心脏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无病变;2、无常见的心瓣膜病;3、无高血压病或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病理变化4、心脏内或大血管间无血液分流的通道或重大畸

形。

Page 35: 第十五章 猝  死

四阳性包括:1、一侧或两侧心肌肥厚或心腔扩大,或两者兼有;2、心内膜增厚、纤维化;3、心脏内有附壁血栓形成;4、心肌有变性、坏死及纤维化。

Page 36: 第十五章 猝  死

(三)心包疾病1 、心包炎, 2 、心包积血

Page 37: 第十五章 猝  死

(四)心瓣膜病1 、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2 、风湿性心瓣膜病:

Page 38: 第十五章 猝  死

(五)动脉瘤

Page 39: 第十五章 猝  死
Page 40: 第十五章 猝  死
Page 41: 第十五章 猝  死

(六)高血压病  是一种因血管运动调节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以动

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疾病,但可以因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而猝死。

  高血压病早期无明显器质性改变;如果小动脉长期痉挛,可致血管壁发生硬化,例如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等可发生玻璃样变性、肾动脉硬化;大、中动脉则发生粥样硬化。在小动脉痉挛、硬化、外周阻力增加和血压持续升高的情况下,心脏发挥代偿机制以维持正常血液循环,因而心肌发生肥大,最后心腔扩张,称为高血压性心脏病。

Page 42: 第十五章 猝  死
Page 43: 第十五章 猝  死
Page 44: 第十五章 猝  死

法医学鉴定:1、左心室代偿性肥厚2、全身细小动脉硬化表现3、排除其他器官的疾病4、常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本病

Page 45: 第十五章 猝  死

二、呼吸系统疾患(一)急性咽喉炎:(二)急性喉头水肿:(三)间质性肺炎:(四)支气管哮喘:(五)大叶性肺炎(六)急性肺气肿:(七)空洞性肺结核大出血:(八)肺血管栓塞。

(九)气胸、血胸。

Page 46: 第十五章 猝  死

大叶性肺炎下叶实变

Page 47: 第十五章 猝  死

空洞型肺结核

Page 48: 第十五章 猝  死

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一)颅内出血 1 、蛛网膜下腔出血。 2 、脑出血。(二)脑血管栓塞和脑血管血栓形成(三)颅内肿瘤(四)脑脓肿(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双球菌 )

(六)流行性乙型脑炎 ( 病毒 )

(七)癫痫

Page 49: 第十五章 猝  死

脑出血

Page 50: 第十五章 猝  死
Page 51: 第十五章 猝  死

小脑出血

Page 52: 第十五章 猝  死

蛛血

Page 53: 第十五章 猝  死

脑积水

Page 54: 第十五章 猝  死

四、消化系统疾病(一)急性消化道出血(二)急性胃肠穿孔(三)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四)肝硬化(五)急性大块肝坏死(七)急性腹膜炎(八)急性肠梗阻

Page 55: 第十五章 猝  死

胃小弯幽门处溃疡

Page 56: 第十五章 猝  死

五、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一)宫外孕(二)羊水栓塞(三)子宫破裂(四)泌尿系统的疾病

Page 57: 第十五章 猝  死

宫外孕

Page 58: 第十五章 猝  死

(二)羊水栓塞

Page 59: 第十五章 猝  死

羊水栓塞

Page 60: 第十五章 猝  死

六、青壮年猝死综合症  青壮年猝死综合征( sudden manhood death synd

rome , SMDS )是指主要发生在青壮年男性的找不到病变可解释死因的猝死。

  其特点主要有:绝大多数为男性;多为青壮年,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外貌健康甚至健壮,以 20 一 49岁最多见;多在睡眠中死亡,又称睡眠中猝死;睡眠中突然惊叫后死亡,或者在睡眠中发出呻吟、打鼾、呼吸困难、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等症状,呼之不应而死亡,也有睡眠中死得很平静;死亡迅速,多为即时死;经系统尸体剖验和有关辅助检查,查不出足以说明死因的器质性病变,也无中毒和外伤等暴力致死证据。

Page 61: 第十五章 猝  死

七、婴幼儿猝死综合征 婴幼儿猝死综合征(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IDS) :婴幼儿意外急死,

经详细尸检未能找到适当的死亡原因。 与 SIDS 有关的因素有:常为发育良好,貌似健康的婴儿;死亡迅速;年龄在 2岁以内,

2~ 4月龄为发生高峰;男婴略多于女婴( 1.3 : 1 );双胞胎发生率 2~ 5倍于单产; 90%~ 95% 于睡眠中死亡,且以晨

3~ 10 时为多发。

Page 62: 第十五章 猝  死
Page 63: 第十五章 猝  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