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七 章 解 表 剂

94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Upload: chauncey-arturo

Post on 30-Dec-2015

10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3 download

DESCRIPTION

各论. 下篇.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概说. 一、概 念 : 凡以 为主组成, 具有 等作用, 用以治疗 的方剂, 统称解表剂。. 解表药. 发汗、解肌、透疹. 表证. 二、立法依据 :解表剂是根据 《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 》 中“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原则立法,属八法中的“汗法”。. 三、功 用 : 解表剂总的功效是:发汗、解肌透疹、消痈。. 四、适应范围: 主要用治表证,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期,见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下篇第 七 章解 表 剂

各论

Page 2: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一、概 念:凡以 为主组成,具有 等作用,用以治疗 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概说

解表药发汗、解肌、透疹

表证

Page 3: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二、立法依据:解表剂是根据《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中“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原则立法,属八法中的“汗法”。

三、功 用:解表剂总的功效是:发汗、解肌透疹、消痈。

Page 4: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四、适应范围:主要用治表证,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期,见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1 、小儿麻疹:麻疹以透为顺,本法具有辛散发表作用,可使疹毒由肌表向外透达。

2 、痈疮肿毒:初期病位在表,且多见恶寒、发热等表证,使用本法可促进痈肿消散。

3 、水肿:初起而见有发热、脉浮等表证者,多为风湿之邪束于肌表,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功能失调,水液留于肌肤而为水肿。本法发汗解表,宣通肺气,使在表之邪随汗而解。

Page 5: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五、分类: 风寒(湿)所伤——辛温解表 体强 外感风温 ——辛凉解表 温病初起

体弱——————————扶正解表

Page 6: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1 、解表剂多为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否则药性耗散,解表作用减弱。

2 、解表剂宜温服,服后可饮适量热水,并宜加衣盖被以助取汗,但以遍身微似有汗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又可耗伤津液,甚至造成亡阳危候。

3 、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南方地带或夏季气候炎热,人体腠理疏松,易出汗,故使用解表剂,用量不宜过重,亦不宜用较峻烈的发汗剂;北方或冬季较寒冷,使用本类方剂,用量宜重,并选用发汗力较强的方剂,以免汗出不彻。

六、注意事项:

Page 7: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4 、若表邪未解,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原则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应表里双解。若外邪已入里化热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不宜使用本类方剂。

5 、本类方剂,一般宜饭后服用,服后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Page 8: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第一节 辛温解表

麻 黄 汤《伤寒论》

Page 9: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组成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Page 10: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1升 =10 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用法

Page 11: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Page 12: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外感风寒表实证——八纲辨证(太阳伤寒证——六经辨证)

主治

症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Page 13: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方解

麻黄:发散风寒,宣肺平喘,可恢复肺之宣发肃降之功能。 ——君 桂枝:解肌发表,温经通阳,助麻黄发散肌表之寒。 ——臣

Page 14: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杏仁:宣肺利气,止咳平喘,与麻黄配伍则肺气可宣可降,喘止咳平——佐

方解

炙甘草:调和诸药。

—— 使

Page 15: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运用 1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

脉浮紧。

2 、使用注意:只能用于体质强壮者,且只能暂用不宜久服。表虚自汗、体虚外感、新产妇人禁用。对疮家、淋家(血淋)、衄家、亡血家皆禁用。

Page 16: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1 、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及配伍特点。

2 、方中麻黄与桂枝的配伍意义及甘草的调和作用。

重点

Page 17: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桂 枝 汤

《伤寒论》

Page 18: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组成

桂枝

白芍

Page 19: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组成

甘草 大枣

生姜

Page 20: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上五味,口父咀(口父音同府,意为切碎;咀意为用嘴),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大约 15 分钟),啜(大口吃)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期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尤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指大蒜、小蒜、芸苔、韭菜、香菜)、酒酪、臭恶等物。

用法

Page 21: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功用

Page 22: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外感风寒表虚证——八纲辨证 (太阳中风证——六经辨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与

恶寒有程度上的不同),鼻鸣干呕(呕:有声无物谓之呕;吐:有物无声谓之吐。),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主治

Page 23: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桂枝: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之邪。

(调卫)——君白芍:敛阴和营,以固在内之营阴。 (和营)——臣

方解

Page 24: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生姜:发散风寒,温中止呕, 大枣:补益脾胃,补脾生津, —— 佐 炙甘草:调和诸药。 —— 使

方解

Page 25: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1 、辨证要点:发热恶风,鼻鸣干呕,脉浮缓。

2 、除风寒表虚证外,还可以治疗内伤杂证、病后、产后等因营卫不和、阴阳不和而致之证。

运用

Page 26: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1 、组成、功用、主治、方解。

2 、本证的病因病机、配伍意义、服用方法。

重点

Page 27: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九味羌活汤张元素方,《此事难知》

Page 28: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羌活

组成

防风

苍术 川芎

Page 29: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组成

细辛

黄芩 生地

白芷

甘草

Page 30: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用法

Page 31: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功用

Page 32: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 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 黄,脉浮。

主治

Page 33: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羌活:散表寒,祛风湿, 利关节,止痹痛。——君

方解

Page 34: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防风:祛风散寒除湿。苍术:发汗祛湿健脾 能除湿,下安太 阴,防止邪气传于足太阴脾。

—— 臣

方解

Page 35: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细辛:祛风散寒,达表入里。白芷:行气止痛。

方解

Page 36: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黄芩、生地:清泻里热 —— 佐甘草:调和诸药。 ——使

方解

Page 37: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1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痛,口苦微渴。

2 、本方为四时感冒风寒湿邪的常用方剂。书中记载:“此方冬可以治寒,夏可以治热,春可以治温,秋可以治湿,是诸路之应兵也。”所以应用本方要结合季节气候的不同,灵活加减运用。

运用

Page 38: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组成、功用、主治 及配伍特点。

重点

Page 39: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小青龙汤

《伤寒论》

Page 40: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半夏

组成

细辛

干姜 桂枝

Page 41: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五味子

组成

麻黄

芍药 甘草

Page 42: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用法

Page 43: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功用

Page 44: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外寒里饮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 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 多,胸痞,或干呕,或痰 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 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 舌苔白滑,脉浮。

主治

Page 45: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麻黄:发汗散寒,以解表邪, 且宣肺平喘桂枝:发汗散寒,以解表邪, 且温阳协助温化水饮

—— 君

方解

Page 46: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干姜:辛热,温脾肺之寒。细辛:解表温肺散寒。 共同温化内停水饮 —— 臣

方解

Page 47: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半夏:燥湿化痰,蠲饮降浊。芍药:酸,微寒,和营养血 五味子:酸,酸收敛气与发散之 品相配,一散一收,以 防肺气耗散。 —— 佐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 佐使

方解

Page 48: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1 、辨证要点:发热恶寒,无 汗,咳嗽,痰清稀而多,舌 苔白滑,脉浮。2 、现代运用:本方 常用于支气 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 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 炎、卡他性眼炎等属于外寒 里饮证者。

运用

Page 49: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3 、使用注意: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必须确属寒水相搏于肺者,方可使用。阴虚干咳无痰,口渴,舌苔黄,脉数者不宜使用。

4 、加减:恶寒无汗者 + 重用麻黄、桂枝,可加生姜、大枣以调和营卫。

外感已解,但喘咳未止:去桂枝、麻黄,+少量炙麻黄

胸满,痰多,气急不得卧:重用细辛、半夏,再加生姜,以增强其降逆下气,温化寒痰之功。

运用

Page 50: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1 、组成、功用、主治 及配伍特点。 2 、小青龙汤配伍白 芍、五味子的意义。

重点

Page 51: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第二节 辛凉解表

银 翘 散《温病条辨》

Page 52: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连翘

组成

银花

桔梗 薄荷

Page 53: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竹叶

组成

荆芥穗

豆豉 牛蒡子

Page 54: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甘草组成

苇根(用法中加入)

Page 55: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现代用法:可用为煮散,亦 可作汤剂水煎 服,用量按原方 比例酌减。

用法

Page 56: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功用

Page 57: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温病初起(表热证,主要是风温。温 毒、暑温、湿温等不在此列。)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主治

Page 58: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表 —— 君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解毒利咽芥穗、豆豉:助君药发散表邪,透热外出

上四味药——臣

方解

Page 59: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芦根、竹叶:甘凉轻清,以清热生津桔梗:宣肺止咳,清利咽喉。 ——佐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安中。——佐使

方解

Page 60: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1 、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 口渴咽痛,脉浮数。

2 、《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3 、使用注意:本方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

久煎。对于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则禁用。

运用

Page 61: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4 、加减: 本方也可用于风疹发热和麻疹初起。麻

疹初起,透发不齐 + 浮萍、蝉蜕等以透疹达邪;疹色红赤,有热入营份现象 +生地、赤芍等以清营凉血解毒。

治疗痈疮初起而有风热表证者 +蒲公英、大青叶、紫花地丁等以加强清热解毒,散结消痈的作用。

运用

Page 62: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1 、组成、功用、主治及 配伍特点。2 、银翘散以银花、连翘为君 的意义。3 、银翘散中配伍荆芥穗、 豆豉的意义。

重点

Page 63: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桑 菊 饮《温病条辨》

Page 64: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桑叶

组成

菊花

杏仁 连翘

Page 65: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薄荷

组成

桔梗

苇根 甘草

Page 66: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用法

Page 67: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功用

Page 68: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症见:咳嗽,身热不甚, 口微渴,脉浮数。

主治

Page 69: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桑叶:散上焦风热, 清宣肺热而止咳菊花:散风热, 清利头目而肃肺。 —— 君

方解

Page 70: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杏仁:肃降肺气。桔梗:开提肺气。 —— 臣

方解

Page 71: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连翘:清热解毒。薄荷:疏散风热。芦根:清热生津止渴。 —— 佐甘草:调和诸药。 (配桔梗可利咽喉) —— 使

方解

Page 72: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1 、辨证要点: 咳嗽,身热不甚,微渴,脉浮数。

2 、本方较银翘散力量较弱,故被称为“辛凉轻剂”。

3 、使用注意:风寒咳嗽者禁用;肺热甚者应加味使用本方,否则药轻病重,必不奏效;本方均为轻清之品,不宜久煎。

运用

Page 73: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意义

重点

Page 74: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

Page 75: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麻黄

组成

杏仁

甘草 石膏

Page 76: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用法

Page 77: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功用

Page 78: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症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 甚则鼻煽,口渴,有汗 或无汗,舌苔薄白或 黄,脉浮而数。

主治

Page 79: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麻黄:宣肺泄热平喘。石膏:清泄肺胃之热以生津。 —— 君

方解

Page 80: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杏 仁:利肺气平喘咳。 与麻黄相配,一升一降。 —— 臣炙甘草:益气和中,与石膏相伍生津止 渴,使大寒之石膏不伤胃气;并 调和寒温、宣降之间。 —— 佐使

方解

Page 81: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1 、辨证要点:发热,喘 急,苔薄黄,脉数。

2 、加减:可治麻疹之疹毒内陷 + 大青叶、连翘、黄芩;痰阻气急 +葶苈子、枇杷叶;痰黄稠 +瓜篓、贝母等。

3 、现代运用: 常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属表证未尽,热邪壅肺者。

运用

Page 82: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1 、组成、功用、主治及配 伍意义。2 、方中麻黄与石膏的剂量 比例。

重点

Page 83: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第三节 扶正解表

败毒散(人参败毒散)

《伤寒论》

Page 84: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柴胡

组成

前胡

川芎 枳壳

Page 85: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羌活

组成

独活

茯苓 桔梗

Page 86: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人参组成

甘草

Page 87: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现代用法:加生姜 7片,大枣 1枚,水煎温服。

用法

Page 88: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功用

Page 89: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症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 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 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 浮而按之无力。

主治

Page 90: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羌活、独活:辛温发散,通治 一身上下之风寒 湿邪。 —— 君川芎:活血行气止痛柴胡:辛散解肌 —— 臣

方解

Page 91: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桔梗:宣肺 枳壳:降气 二药宣泄气机,宣通肺气前胡:祛痰 茯苓:渗湿 二药化痰止咳,宣利肺气 —— 佐

方解

Page 92: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人参:扶助正气以祛邪; 散中有收不伤正 ——佐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生姜、薄荷:以助解表。 —— 佐使

方解

Page 93: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1 、辨证要点: 憎寒壮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

2 、加减后可以治疗麻疹有出疹征兆,但未出疹,身热不壮,脉细弱,苔白不渴,大便溏者。

3 、现代运用: 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痢疾、过敏性皮炎、湿疹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气虚者。

运用

Page 94: 第 七 章 解  表  剂

1 、组成、功用、主治及配 伍意义。2 、逆流挽舟的概念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