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28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 第第第 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

Upload: ira-hooper

Post on 31-Dec-2015

6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7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一章寄生虫病基础知识. 第四节 患棘头虫病. 第二章动物蠕虫病. 第五节 蜘蛛病.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第一节 吸虫病. 第六节 鞭毛虫病. 第二节 绦虫. 第七节 巴贝斯虫病. 第三节 线虫. 第八节 孢子虫病. 第一章 动物寄生虫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寄生生活及宿主与寄生虫的概念 寄生生活是两个生物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生活方式,其中一个生物体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的体表或体内,吸取营养,并造成损害。. 营寄生生活的动物称为寄生虫,被寄生虫寄生的动物称为宿主 。 第二节 寄生虫和宿主的类型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第一章寄生虫病基础知识

第二章动物蠕虫病

第一节 吸虫病

第二节 绦虫

第三节 线虫

第四节 患棘头虫病

第五节 蜘蛛病

第六节 鞭毛虫病

第七节 巴贝斯虫病

第八节 孢子虫病

Page 2: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第一章 动物寄生虫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寄生生活及宿主与寄生虫的概念

寄生生活是两个生物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生活方式,其中一个生物体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的体表或体内,吸取营养,并造成损害。

Page 3: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营寄生生活的动物称为寄生虫,被寄生虫寄生的动物称为宿主。

第二节 寄生虫和宿主的类型

一、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的生活史又称发育史,是指寄生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

Page 4: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二、寄生虫的类型 寄生虫按营寄生生活的时间、寄生虫们和发育特性,可分为以下主要类型。(一)暂过性寄生虫 在整个生存期中,

只短期侵袭宿主、解除饥饿、获得营养的寄生虫。(二)固定性寄生虫 必须在宿主体内或

体表经过一定发育期的寄生虫。它又可分为永久性寄生虫和周期性寄生虫。

Page 5: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三)外寄生虫 生活于宿主体表或与体

表直接相通的腔、窦内的寄生虫。(四)内寄生虫 生活于宿主体内组织、

细胞、器官和体腔中的寄生虫。(五)同宿主寄生虫 整个发育史中只需

一个宿主的寄生虫,又称单宿主寄生虫。

Page 6: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六)异宿主寄生虫 整个发育史中需更换一个或二个以上宿主的寄生虫,又称多宿主寄生虫。三、宿主的类型1 、终末宿主 :寄生虫成虫期寄生的宿主2 、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期寄生的宿主

Page 7: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3 、补充宿主:某些寄生虫在其幼虫发育期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其第二个中间宿主称为补充宿主。

Page 8: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4 、贮藏宿主:有些寄生虫的虫卵或幼虫可进入某种动物体内,在其体内保存生命力和感染力,但不能继续发育,该动物被称为贮藏宿主。

5 、转续宿主:在中间宿主或补充宿主体内发育到感染期的某些寄生虫,进入非终末宿主动物体内后,幼虫在其体内不发育 , 长期保持感染力,这种动物称为转续宿主.

Page 9: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6 、保虫宿主:保虫宿主有多种涵义,在兽医学上,是指某些种寄生虫以多种动物作为终末宿主时,把那些不常被寄生的动物称为保虫宿主;在医学上,某些种寄生虫既寄生于人也寄生于动物时,通常把动物称为保虫宿主。

Page 10: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第三节 寄生虫的发病条件

寄生虫病的发生,必须具备有致病力的寄生虫、易感性的宿主、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途径以及促成寄生虫病发生的外界因素等最基本条件。一、寄生虫有其致病力(一)机械损伤

Page 11: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1 、固着 2 、 移行 3 、 压迫 4 、阻塞 5 、破坏

(二)营养消耗1 、夺取营养 2 、干扰代谢 3 、影响消化吸收机能(三)毒素及有毒产物的影响(四)变态反应(五)接种与激活病原微生物

Page 12: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二、宿主及其易感性

在易感动物中,不同年龄的宿主对寄生虫的易感性也不同。在同一个畜群中,同年龄的不同个体,

对寄生虫的易感性也不一致。影响宿主个体易感性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机体的营养状态。

Page 13: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三、寄生虫的侵入和定居

1 、侵入寄生虫侵入宿主的方式有三种① 宿主吞食寄生虫感染期的虫卵、幼虫、卵囊或其中间宿主;②中间宿主或生物媒介在摄食宿主血液或组织时感染寄生虫,再经它们传播给新宿主;

Page 14: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③感染性幼虫期寄生虫主动寻找并侵入宿主。2 、侵入的寄生虫多经移行到达寄生部位。3 、寄生虫进入适且宿主,到达相应器官和组织定居。定居后寄生虫生长发育,直到性成熟或一定的幼虫期。

Page 15: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寄生虫在侵入、移行、定居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宿主机体均有致病作用。四、外界条件的影响(一)寄生虫的影响外界条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温度

和水。只有在适宜温度下,寄生虫的体外发育阶段才能完成,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发育停止,甚至死亡。

Page 16: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二)中间宿主和生物传播媒介的影响 有些寄生虫子的发育必须有中间宿主参加,有些寄生虫的传递必须靠生物媒体完成,因此,在一定区域某些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和生物媒体存在与否,是该种寄生虫病能否发生的重要原因。(三)对宿主机体的影响,外界条件(气温、降雨量、放牧条件、饲料质量、饮水性质等)直接影响机体抵抗力。

Page 17: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第三节 流行病学

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是研究宿主种群体中寄生虫病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寄生虫病感染来源和感染途径、病程和流行形式、地理分布、季节动态、自然疫源地等。

Page 18: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一、感染来源及感染途径 (一)感源来源 包括患某种寄生虫

病的动物和带虫动物。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中的病人和带虫者,中间宿主、补充宿主、贮藏宿主和生物传播媒介。

Page 19: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二)感染途径: 1 、经口感染; 2 、经皮肤感染; 3 、接触感染; 4 、经生物媒介感染; 5 、经胎盘感染; 6 、自身感染。二、病程和流行形式寄生虫病多呈慢性型,甚至呈轻微或缺少临床病状、只引起生产能力下降的隐性经过,少数为急性和亚急性型。

Page 20: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流行形式多呈地方流行性,少数为流行少数为流行性和散发。决定病程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感染度,即宿主感染寄生虫的数量,它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决定流行形式的量重要因素是感染率,即宿主种群中被寄生虫感染的动物数量。

Page 21: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三、地理分布和季节动态(一)地理分布:寄生虫的地理分布称

为寄生虫区系。(二)季节动态 四、自然疫源:自然疫源地学说,自然疫源地的定义是“病源体、特定的传播媒介和病原体的贮藏宿主,在其世代更迭中无限制地长期存在于自然条件中,在其已往的进化过程和现今自然界中,都不取决于人的旨意。

Page 22: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五、影响流行的因素(一)自然因素(二)社会因素1 、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2 、人类的精神生活及文化素质

Page 23: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第四节 寄生虫病的免疫一、寄生虫病的免疫是宿主对所感染寄生虫的保护性应答,其基本原理与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大体相似,分为先天免疫和后天获得性免疫。 (一)先天免疫 又称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种的免疫、年龄免疫和个体差异。 (二)获得性免疫 又称特异性免疫 , 是动物先后受到寄生虫抗原刺激而产生的免疫。

Page 24: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第五节 寄生虫病诊断的基本原则一、流行病学调查 二、临床检查 三、实验室诊断 其检查方法包括:粪便检查、皮肤及其刮下物检查、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生殖器官分泌器官分泌物检查、肛门周围刮取物检查、痰及鼻液体检查和淋巴穿刺物检查等及动物接种等。

Page 25: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四、寄生虫病学剖检:寄生虫病学剖检是诊断寄生虫病的可靠而常用的方法。 五、免疫学诊断:免疫学诊断是寄生虫

病调查与诊断的有价值的方法。 六、药物诊断:药物诊断是对寄生虫病

的可能病畜,用对该寄生虫病特效药物进行驱虫或治疗而确定诊断的方法。

Page 26: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第六节 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防治寄生虫病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 一、药物防治 (一)病畜治疗 是用抗寄生虫药物治疗病畜,使其恢复健康。 (二)动物驱虫 是用抗寄生虫药物把动物体内的寄生虫驱除体外。

Page 27: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三)药物预防 是在寄生虫的感染季节,经常地或定期地应用抗寄生虫药物,抑制已感染的寄生虫的发育或将其杀死,达到防寄生虫病的目的。 二、外界环境除虫和预防动物感染 ( 一 )粪便生 物热除 虫 ( 二 )轮牧(三)建立和健全科学的养畜技术(四)消灭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五)对保虫宿主的处理(六)加强兽医卫生检验

Page 28: 第二篇 动物寄生虫学病

三、加强动物饲养管理与提高抗病力 (一)改善饲养条件 (二)健全饲养管理卫生措施 1 、安全饮水; 2 、饲料卫生; 3 、畜舍卫生; (三)保护幼畜 (四)人工免疫四、做好人畜共患病的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