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小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16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思思思思思 一、 思思思思 思思思

Upload: armando-jacobs

Post on 31-Dec-2015

8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2 download

DESCRIPTION

第四节 小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一、思维的概述. 主讲: 初教一系 张丽辉. 教学 目标 :. 使学生理解思维的概念、思维的特性;掌握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了解思维的种类,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知识目标.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能力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德育目标. 教学重点. 思维的概念和特性. 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发散思维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张飞审瓜. 间接认识 → 恶少抱不动三个瓜, 少妇亦抱不动。. 少妇未曾偷瓜,调戏不成反诬陷。.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age 1: 第四节  小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第四节 小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一、思维的概述

主讲:初教一系 张丽辉

Page 2: 第四节  小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德育目标

使学生理解思维的概念、思维的特性;掌握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了解思维的种类,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Page 3: 第四节  小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思维的概念和特性

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发散思维主要特点

Page 4: 第四节  小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张飞审瓜

间接认识→恶少抱不动三个瓜,

少妇亦抱不动。

概括的结果→男人力气比女人大,

恶少力气比少妇大。

少妇未曾偷瓜,调戏不成反诬陷。

Page 5: 第四节  小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一、思维的概述(一)什么是思维:

1 、定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 、特性

间接性:

概括性:

Page 6: 第四节  小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自主学习:• 1 、什么是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请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

• 2 、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有什么意义?

Page 7: 第四节  小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一、思维的概述(一)什么是思维:

1 、定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 、特性间接性:

概括性:

指思维是凭借知识经验这一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的。

指思维能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

Page 8: 第四节  小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Page 9: 第四节  小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事物的个别属性事物的外部联系

事物的本质特性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

直接性

具体性

间接性

概括性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

于感觉器官时产生

通过知识经验这一

媒介进行推断

感知觉是思维活动的基础;思维活动可以提高感知觉的质量;二者同属于认识过程

认识阶段 反映内容 反映

特性 活动方式 联系

3 、思维和感知觉的关系

Page 10: 第四节  小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 二 ) 思维的种类

1 、根据个体发展和思维凭借物

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2 、根据思维过程探索答案方向集中思维

发散思维

Page 11: 第四节  小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合作学习要点

• 1 、举例说明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含义和思维的主要凭借物是什么?

• 2 、联系实际理解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内涵,指出它们各自的功能。

• 3 、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发散思维比集中思维具有更重要的作用,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Page 12: 第四节  小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 二 ) 思维的种类

1 、根据个体发展和思维凭借物

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动作)(形象或表象)(概念)

2 、根据思维过程探索答案方向集中思维

发散思维

(求同)

(求异)

Page 13: 第四节  小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Page 14: 第四节  小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发散思维训练

• 1 、书是传授知识的纸质工具,请你打破思维定势,向这个概念挑战,使书具有更多新的功能和用途,你会有什么新设想呢?

• 2 、请你回答:看到这个图形觉得它象什么?

Page 15: 第四节  小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知识拓展

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点:

( 1 )流畅性:单位时间内发散的数量。

( 2 )变通性:单位时间内从不同角度的发散数量。

( 3 )独特性:单位时间内出现的新异成分量。

Page 16: 第四节  小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 三 )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思维

语言

心理活动

社会现象

反映与被反映

标志(符号)与被标志

不同民族有大致相同的规律

一个民族一种语言的规律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借助语言得以实现的。

范畴 与现实的关系 规律 联系